<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認識的主體性分析論文范文

2024-03-15

認識的主體性分析論文范文第1篇

【摘 要】 稅務行政和解作為一種重要的稅務柔性執法手段,由于充分融入納稅人的意志,對于降低稅務執法風險、降低稅務執法成本、和諧稅收征納關系、彌補稅務行政法規的不足等方面具有獨特的優勢,是稅務機關改進執法方式,健全矛盾糾紛防范和化解機制的重要措施。本文通過對稅務和解的現狀、啟動、運行、審查及效力等問題進行分析,以期能對實踐中的具體應用起到一定的借鑒和幫助作用,從而推動該制度為稅務機關解決矛盾爭議發揮更加積極的作用。

【關鍵詞】納稅人;稅務行政爭議;稅務行政和解

近年來,隨著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和納稅人權利意識的不斷增強,越來越多的稅務矛盾糾紛涌現在稅務機關面前,對稅務機關的行政執法行為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和挑戰。對于稅務機關而言,如何改進執法方式、降低執法成本、規避執法風險、和諧征納關系成為了整個系統廣泛關注的問題。在此形勢下,“注重運用和解、調解等方式,積極穩妥地解決稅務行政爭議”成為了稅務機關解決稅務矛盾糾紛的重要突破口。稅務行政和解作為其中一項重要柔性執法措施,對于預防和化解稅務行政爭議具有重要作用。因此,推進稅務行政和解需要稅務機關長期思考和積極破解。

一、稅務行政和解的現狀

在相當長時期內,我國一直秉承“公共利益不可讓渡”、“行政權力不可自由處分”、“爭議雙方地位不平等”三項原則,拒絕承認在行政行為中存在和解的可能性,在實務中一直將行政和解拒之門外。但隨著社會矛盾糾紛數量的不斷增加和種類的不斷變化,特別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構建服務型政府的要求響亮提出,片面強調公共權力不可自由處分的傳統觀念已無法滿足新形勢的需要。在此基礎上,我國行政領域先后進行了許多有益嘗試。中共中央辦公廳在《關于預防和化解行政爭議健全行政爭議解決機制的意見》(中辦發[2006]27號) 中明確提出:“要積極探索和完善行政和解、行政訴訟和解制度”?!缎姓妥h法實施條例》(國務院令第 499號)第40條首次規定了復議和解制度,使行政復議和解找到了法律依據和“生存空間”,在解決行政糾紛中發揮了積極的作用。

作為行政復議中的特別部分,稅務行政復議和解制度在國家稅務總局頒布實施的《稅務行政復議規則》中得到了確立,為推進稅務行政和解提供了先例和參考典范。

另外,國家稅務總局頒布的《關于進一步加強稅收征管工作的若干意見》和《納稅評估辦法》中規定了稅務約談。此外,在當前的稅收實務中,很少有關于稅務行政和解的明確規定和有益嘗試。

二、稅務行政和解存在的主要問題

作為一種有效的稅務行政糾紛解決方式,雖然稅務行政和解日益受到稅務機關的重視和采納,但是其中理念倡導的成分遠多于具體操作程序。理論界和實務界的認識還尚未統一,嚴重阻礙了其積極作用的充分發揮。

1.稅務行政和解缺乏具體的操作規定

在當前稅收實務中,雖然已經認可了稅務行政和解的存在,但仍散見于稅務行政復議和解、稅務約談等部分零散的和解類型之中,從根本上看,稅務行政和解亟待構建一套統一的法律制度性規定。

2.稅務行政和解缺乏有效的監督機制

一方面,從納稅人的角度看,他們被強制要求讓渡一部分利益給國家,在利益的驅使下,他們天然的傾向于采用各種途徑減輕自己的納稅負擔,使和解結果的公正性難以保證;另一方面,稅務行政和解歸根到底還是行政行為的一種,具有權力性。作為單一的個體,納稅人相比稅務機關而言處于弱勢,這就給權力的膨脹留下了可乘之機。

3.稅務行政和解缺乏具體的救濟機制

根據“有權利必有救濟”的要求,申請人在稅務行政和解過程當中正當權利受到侵害時,必須要有相應的措施予以救濟,不然,再好的糾紛解決機制都會淪為權力濫用、腐敗滋生的天然溫室。

三、推進稅務行政和解的思考

1.關于稅務行政和解啟動的思考

(1)合理限定稅務行政和解的申請主體

稅務和解的啟動主體包括稅務機關和納稅人,在發生稅務行政爭議后,針對一定范圍內的爭議事項,納稅人和對應的稅務機關主要辦理人員都可以主動申請采用稅務和解的方式解決問題。

(2)適當放寬稅務行政和解的申請方式

筆者認為,稅務行政和解的啟動方式可以參考行政復議的申請方式,允許納稅人或稅務機關采取書面或口頭兩種方式向對方提出和解。無論稅務機關是否接受納稅人的和解申請,都應當書面告知納稅人。

(3)合理界定稅務行政和解的適用范圍

在制度設計上,采用稅務機關和納稅人雙方和解協商的方式處理某些重大事項顯然不妥。在適用稅務行政和解時,只有稅務行政主體行使法律、法規規定的自由裁量行為引發的對其合理性的爭議糾紛才能納入稅務行政和解的范疇。

當前,稅務機關涉及到的自由裁量權主要有以下幾類:①因行政賠償和行政補償引起的稅務行政爭議;②稅務機關行使法律、法規規定的自由裁量行為引發的其他糾紛。同時,我國立法中明確規定不適用和解程序的有以下幾類:①違背當事人真實意思;②侵害案外第三人利益;③侵害國家利益、社會公共利益;④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禁止性規定。如有以上情形之一且已達成和解的,應當認定和解行為無效。

2.關于稅務行政和解的運行的思考

(1)進行稅務行政和解應堅持三個原則

一是應堅持依法和解原則。稅務行政和解的參與者在和解過程中,應當遵守我國行政實體法和程序法的相關規定,不得違背法律原則和法律精神,不得與現行法律法規相抵觸。

二是應堅持平等自愿的原則。雙方當事人在和解過程當中平等地享有權利,當事人可以充分表達自己的意見和要求,可以依據自己的判斷隨時提出終止和解,任何一方的權利都受到法律平等的保護。

三是應堅持公開透明的原則。稅務機關和納稅人進行和解的事項很有可能涉及到國家利益和公共利益,在利益的驅使下,稅務機關和納稅人有可能私下達成協議,出賣國家利益或公共利益,因此,整個和解過程應當公開進行,并接受監督檢查。

(2)和解過程應落實三項制度

一是要落實告知制度。在開始和解前,稅務機關可以參照稅務行政處罰中稅務事項告知書的形式,以書面形式告知納稅人和解過程的程序、時限和享有的權利義務,特別應當告知納稅人合法權益受到損害時,相應的救濟渠道和時限。以便于納稅人充分了解具體事項,積極準備,促進和解結果的公平公正。

二是要落實保密制度。稅務和解的過程本身是一個相互妥協讓步,確認事實,解決爭議的過程。稅務機關對于和解過程中涉及到的商業秘密和個人隱私應當根據有關規定,切實保守秘密,不得以任何方式向任何人泄露。

三是要落實回避制度。稅務人員在和解過程中應當嚴格遵照規定,在與納稅人或者稅務爭議中涉及回避情形的,應當主動進行回避,從而防止以權謀私,保護納稅人的合法權益,實現和解的程序正義。當然,納稅人在和解過程中發現參與和解的稅務人員與爭議糾紛有利害關系的也可以主動提出該人員回避的請求。

3.關于稅務行政和解終結的思考

經過稅務機關與納稅人充分協商,和解最終只可能存在未達成協議或達成協議兩種結果。

(1)未達成和解協議

如果經過稅務機關與納稅人的充分溝通,仍不能化解分歧,達成和解協議,或者一方提出終止和解,則意味著稅務和解程序終結。此時,關于課稅事實的爭議,則由稅務機關繼續依職權調查,后續還可能會采用復議、訴訟等其他方式解決糾紛。并且,納稅人在協商過程中所做出的妥協讓步、對某些事實的自認,不能作為稅務機關在其他程序或后續行政行為中的證據,“任何人不得自證其罪”。

(2)達成和解協議

如果雙方達成一致的合意,簽訂稅務和解協議后,應當報審查機關確認,經審查符合稅務行政和解的適用范圍,且不損害公共利益和第三人權益的,應當批準雙方的和解協議,并告知稅務機關和納稅人。稅務機關和納稅人都應當遵守協議,自覺接受協議的約束,按照約定的內容全面履行各自應當承擔的義務。

四、關于稅務行政和解效力的思考

對于當事人自愿達成的和解協議,由于是在沒有第三方主導又沒有查清爭議事項的情況下進行的,因此稅務行政和解協議不能像稅務行政調解書那樣具有法律效力。但和解協議具有事實上的確定力和終局效力,也就是說雙方爭議的事項應當以和解協議達成的內容為標準確定下來,在對方沒有欺詐、脅迫等不當手段或沒有發現新事實、新證據的情形下,任何一方不得以同一事實和理由再行爭執,以同一事實和理由申請行政復議或訴訟的,相應部門也將不予受理。

參考文獻:

[1]葉劍泉、李媛:《淺談行政和解制度》,《法制與經濟》2013年第二期.

[2]呂林:《論我國行政和解制度之建立》,《重慶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2年第6期.

[3]劉藝:《行政和解當以和為貴》,《中國紀檢監察報》2011年11月11日第7版.

認識的主體性分析論文范文第2篇

摘要:描述某一件事物以及行為所出現的超出自身能量之外的效應現象極為放大效應。由于經濟法主體行為具有的放大效應是由增量財產權中的運行規律所決定的,因此,據相關經濟學家研究表明,增量財產權的屬性對經濟法主體行為的放大效應有著重要影響,并且從三個方面來概括放大效應的形成機制,即尺度效應、社會分工合作以及乘數效應。同時它的形成機制影響著經濟法的相關制度以及基礎理論的形成。

關鍵詞:經濟法;放大效應;增量財產權;形成機制;影響

作者簡介:孫麗華(1983-),漢族,陜西寶雞人,陜西師范大學研究生,西安職業技術學院講師。

隨著社會經濟的信息化以及全球化的出現,加快了經濟法主體行為放大效應的傳播的速度,使得影響力度及涉及范圍進一步更加大。例如歐盟出現的歐債危機以及美國出現的次貨危機僅為個別經濟法主體,但均在短期時間內嚴重的影響了全球的經濟,造成了全球經濟呈現整體下滑的趨勢。由此可見,目前世界經濟法律治理中以及經濟法學界必須關注且重視的一個因素是經濟法主體行為放大效應,同時在經濟法理論研究中將其作為重點的課程。

一、經濟法主體行為放大效應形成機制分析

經濟法主體行為具有的放大效應取決于增量財產權中的運行規律。因此以下從三個方面對經濟法主體行為放大效應形成機制進行深入分析。

(一)尺度效應

在決定事物的性質中最重要的標準是事物規模,這一過程是對尺度效應的有效定義,它影響著事物之間運行的規律變化。增量財產權是為了增加其利潤及財富,忽視自身的一些消費需求,因此其產量以及產能都得到了進一步的提成,并且此量累積到規定程度,則事物性質會開始發生變化,從而促進了尺度效應所產生的作用。

同時尺度效應所產生的作用中最為明顯的表現是規模效應。規模效應包括了多個方面,即生產、消費、產品等。隨著我國大型企業越來越多,其生產規模也急劇加大,就生產規模而言,可將生產的效益提高,對成本進行降低,但如果生產的某一個環節出現了嚴重的問題,所產生的影響及后果不大規模的。同時也會導致消費以及產品的規模效應等出現放大效應的問題。因此經濟法主體行為放大效應對人類的經濟生活有著重大的影響。

(二)乘數效應

乘數的表現形式在于乘數原理在經濟活動中的作用,對于乘數在經濟活動中的運用,其不同變量發生改變時會產生同一個連鎖反應,同時某一個變量受到影響,其他的相關變量則會出現成倍的變化。而隨著工業時代的來臨,則出現了增量財產權,它的運行特征具有動態以及擴張性,并且在經濟生活中表現出狂熱的利潤性質,增量財產權中的變量均受到影響,其變量出現成倍,具有連鎖的反應,因此體現出經濟生活作用中的乘數效應。獨立的經濟法主體行為對其他的經濟法主體、社會成員的權限及其義務、社會以及國家的經濟生活有著重要的影響,從而形成放大效應。目前隨著我國虛擬經濟進一步的發展,資本出現了較強的流動性,且由于乘數效應的出現,導致了經濟法主體行為額放大效應尤為明顯。

(三)社會分工合作

隨著增量財產權時代的來臨。大部份企業生產產品目的均發生轉變,由滿足生產者生活需求消費轉變為獲取利益的目的。因此企業必須將各項生產的效益提升,對分工合作進行深入的實施。從微觀的角度看,我國的中小大型企業將產品分成很多個環節進行生產,如某一個環節出現生產的問題,則會導致之前的工作完全報廢,而后面的環節也無法繼續操作,從而會整個生產的各個環節造成無效的后果。而站在宏觀角度進行分析,其各個不同企業之間也具有緊密的關系,這種關系均體現出分工合作;而相同企業鏈之間的企業,其出現的牽一企業將整個企業的相關局勢進行整頓。由此可見,社會化的分工進入深化階段,其與之前的社會分工具有顯著的差異。它促進了各個經濟法主體行為之間,以企業為根本的關系更加緊密,且相互之間具有相輔相成的聯系,不再是獨立以及割裂的,同時任何的經濟法主體行為都會不同程度的對其他一些經濟主體造成一定的影響。這種社會分工合作是根據勞動力對其生產利益結合的方式,雖然將生產的效益不同程度的進行了提升,出現了累積效應。但同時造成了經濟法主體行為不同程度的對其他一些經濟主體的影響有所加大,導致出現的多種負面以及正面的影響程度均超過自身能力的控制范圍,有時會出現以無數倍的能量向外界傳播,因此導致放大效應的出現。同時由于我國科技信息以及網絡技術的不斷發展,導致這種放大效應更加快速的展開。

二、經濟法主體行為放大效應對經濟法的影響主要在基礎理論以及集體制度方面

(一)對經濟法基礎理論的影響

經濟法主體行為放大效應不僅對經濟法基礎理論的形成具有影響,同時對其未來的發展造成了深刻的影響。

1.社會本位思想

經濟法基礎理論中的重要組成部分為社會本位思想,可將社會本位思想簡單解釋為社會的公共利益均受到法律的保護,經濟法主體行為對它的形成具有重要的影響。隨著現代工業的市場經濟不斷發展,人類對市場的各種環境均出現了相互依賴的現象,并且個人要借助并依賴他人的條件來對自身的經濟行為進行仔細選擇,同時他人對經濟行為的選擇也要依靠個人所作的選擇。因此促進了不同的經濟法主體之間的關系的變化,其利益之間的結合以及相互之間的影響力非常緊密,社會公共的利益均會受到單個經濟法主體行為放大效應的影響。經濟法主體行為放大效應的出現導致人類對自身利益顧及的同時還要對社會公共利益進行密切的重視。

2.企業的社會責任理論

傳統的企業法理論中的企業其實是一個相對獨立的主體。將股東所得的利益實行最大化性質,是其最終目的。本著對股東負責人的態度,其實是因為股東是一個經濟組織及實現利益的工具。但是隨著現代工業市場化不斷的發展,作為經濟法中的主體,企業經濟法行為中的放大效應急劇加大,企業中的個人行為影響著其他不同層次的社會人員。對于這種情況的出現,必須將企業堅持的行為以及對股東所得的利益進行整合。

(二)對經濟法具體制度的影響

隨時工業市場經濟的發展,美國、法國、日本等多個發達工業的國家都相繼制定了產品召回制度。經濟法主體行為放大效應是對這一制度進行推動的主要因素。召回制度的建立可以有效的將一些有問題的產品及時的召回,以避免不必要的傷害出現。同時經濟法主體行為放大效應所造成的不良后果可通過召回制度進及時的阻斷。而從有效的對社會的經濟秩序以及人們的利益進行維護。

三、結語

經濟法主體行為放大效應的產生對人類的經濟生活有著及其重要的影響,同時對經濟法的基礎理論的發展以及經濟法的制度制定的影響尤為重要。因此,對經濟法主體行為的放大效應進行深入的探索研究,不僅對我國經濟法基礎理論的完善提供了根基,還對經濟法制定出科學合理的制度打下牢固的基礎。同時此項研究對人類經濟步向全方位發展的道路有著巨大影響,其意義重大。

[參考文獻]

[1]管懷鎏.總量均衡區間及其對通貨膨脹與通貨緊縮的\"放大\"效應[J].經濟經緯,2007(6):19-22.

[2]陳紅太.警惕市場經濟負面效應被放大[J].前線,2010(9):23-24.

[3]王宇松.論增量財產權與經濟的可持續發展[C].2013年中國經濟可持續發展博士后學術論壇論文集,2013:317-325.

[4]魯籬.中國經濟法的發展進路:檢視與前瞻[J].現代法學,2013,35(4):32-38.

[5]韓靈麗,李占榮.論經濟法的產生——經濟法基礎理論的反思之一[J].江西社會科學,2004(3):118-122.

[6]劉榮.有限理性與社會分工[J].現代商業,2011(2):185,183.

認識的主體性分析論文范文第3篇

一、譯者主體性

譯者是文學翻譯中的一個重要角色, 也就是把一種語言翻譯成另外一種語言的人, 是翻譯的主體之一, 是文化構建的參考者。文學交流已經是國際交流中的重要部分, 近年來, 對文學翻譯的需求也逐漸增加, 同時也更加重視對譯者主體的研究。主體性包括了自主性、主動性和創造性等等。譯者主體性在文學翻譯中所體現出來的主要特征就是主觀能動性。

譯者在文學翻譯過程中, 首先要作為讀者要對原文進行閱讀理解, 理解原文的文學內涵和作者的情感表達, 比如《巴黎圣母院》, 在翻譯這一作品的時候, 必須首先對作者維克多·雨果和時代背景有充分的了解, 體會《巴黎圣母院》作者在作品中想要表達的思想, 即:歌頌下層勞動人民的善良、友愛、舍己為人。同時還要對原文內容的解析, 研究原作者思想表達的手法, 其中豐富的想象、怪誕的情節、奇特的結構是小說的主要特色, 那么在翻譯的過程中, 翻譯者理解原文, 要對原作品中的詞句加以解析, 分析其寫作手法和表現形式, 再通過譯者本身的理解進行改造, 完成作品的再創造。

二、譯者主體性在文學翻譯中的應用

(一) 譯者主體性在文學翻譯中的體現

文學作品是文化的體現, 更是譯者傳統文化的體現, 所以在翻譯的過程中, 必須要體現出文化內涵。在實際的翻譯中一定要注意: (1) 內容真實簡潔, 重視意境的傳達, 文學翻譯是為了加強國際之間的文化交流, 也是促進國際文化傳播的途徑, 那么就必須要保證文學作品翻譯的真實性以及內容的簡潔。同時要重視作品意境的傳達, 就比如我國著名的長篇小說《三國演義》, 翻譯時在保證作品內容的真實性之外, 還需要適當以注腳或背景介紹的方式譯出三國英雄人物和三國時代各類社會斗爭矛盾和歷史巨變, 同時還有我國的兵法三十六計的應用。作品中塑造了一群叱咤風云的三國英雄人物, 也體現了人物心中的家國情懷和雄心壯志。而《巴黎圣母院》則是通過把一個鮮亮的形象放在中世紀陰森黑暗的背景上, 表現了封建專制主義社會的黑暗。也反映那個時代神權與人權、愚昧與求知之間, 龐大沉重的黑暗制度與掙扎著的脆弱個人之間的分裂、沖突。 (2) 以讀者為中心, 只有讀者能夠讀懂理解文章的內容, 才能體現文本的價值, 所以翻譯要以讀者為中心, 而且文本意義的產生, 都是需要讀者的閱讀才能實現。 (3) 文化差異, 不同的文化作品有著不同的文化背景和文化歷史, 中西文化更是具有極大的文化差異, 文化背景和發展歷史不同, 在翻譯的過程中需要兼顧兩種不同文化的差異, 對其進行文化差異的分析和中和, 加強語言的了解, 提高翻譯的質量。

(二) 譯者主體性在文學翻譯中的應用

1. 譯者對作品原文的主觀理解是譯者翻譯風格的體現

譯者對于作品的解讀是充滿了重塑性和關聯性、評價性, 而且作品的藝術性也是由作者來完成, 同時讀者對于作品審美性的發現也是與譯者對作品的解讀有著直接的關系, 只有譯者在文學翻譯中體現出審美, 讀者才能在作品中發現美。這兩種美學的融合才是一部好的作品。譯者翻譯的過程中, 首先是作為一個讀者, 要對作品進行閱讀, 再對其進行理解分析。

譯者在進行作品理解分析的時候, 對作品的思想內涵和寓意, 加上譯者自己的情感體驗深入理解, 翻譯創造一個新作品。然而譯者又與普通的讀者有一定的區別, 他需要對作品負責, 在閱讀的時候在挖掘深層次含義的時候, 一定要保證作品的完整性和真實性。這一過程就體現了譯者的主體性。不同的譯者有不同的風格, 具有自己的翻譯思想, 例如有的譯者翻譯通順流暢, 還原度比較高, 而且具有民俗文化特色;而有的譯者更加重視對作品中的字詞的斟酌, 認識文化的差異, 更充分地理解文化因素對翻譯的巨大影響, 并用恰當的翻譯策略和方法處理, 更加符合讀者的閱讀習慣。

2. 譯者主體性在文學翻譯中的主觀能動性

譯者長期從事文學翻譯, 在積累自己的翻譯經驗的同時, 還形成了自己的翻譯風格, 其翻譯的標準和翻譯的方法都有著鮮明的特色。在翻譯的過程中, 譯者的思想情感、審美等等都在作品中得到體現。以《紅樓夢》為例, 其中比較著名的兩個翻譯作品及時楊憲益和霍克斯, 楊憲益在閱讀《紅樓夢》, 對中國文化以及其中的典故研究更加的深入, 其感情也就更加符合當時背景, 與作者的情感相近, 而霍華德對其的閱讀理解更多是根據自己理解產生出思想情感, 比如“可嘆停機德, 堪憐詠絮才。”其中“停機德”, 楊譯為“wifely virtue”更能表達女子賢良淑德的意味, 表達了原作者的惋惜, 體現了原作品中的審美性。而霍克斯的譯文更多的通過自己的理解而產生的情感與西方文化相結合, 更加符合西方的閱讀審美。

一個民族的文化, 是一種客觀的事實也是一種主觀的認定。譯者自身的文化建構對其翻譯影響巨大, 同一譯者在不同的時期, 對同一作品也會有不同的解讀, 產生不同的態度, 在翻譯的過程中, 也會有不同的結果;而不同時期的譯者對同一作品進行翻譯的結果自然也是不同的, 其作品的思想也是存在差異的。反之, 文化對譯者的翻譯也有著一定的影響。比如《紅樓夢》中北靜王世榮對賈政兒子夸獎“令郎真乃龍駒鳳雛, 非小王在世翁前唐突, 將來‘雛鳳清于老鳳聲’, 未可量也。”其中對“令郎真乃龍駒鳳雛”的翻譯就出現了不同, 楊憲益的翻譯“Your son is truly a dragon’s colt or young phoenix.”此譯文沒有改變原作的風格采取了異化的方式, 而霍克斯的翻譯為:“The young phoenix was worthy of his sire.”, 譯者通過自己的理解采用歸化策略對原文其進行修改, 便于西方讀者理解, 符合西方文化?;艨怂褂鴿h學家, 在翻譯的時候, 因為西方文化對于龍的不同認識而進行了修改, 只留了鳳的寓意。這樣不同的文化背景賦予了不同的理解。

3. 譯者主體性建立在讀者閱讀習慣上

譯者的主體性還建立在讀者的閱讀習慣上。我國文學創作比較重視對環境的描寫, 通過環境來展示對任務的形象, 而我國讀者也習慣于閱讀大段的環境描寫或情緒鋪墊的文字, 這一點在外譯中的作品中需要特別注意。比如《簡.愛》作品的翻譯, 《簡.愛》是講述簡.愛一生的經歷, 在翻譯的時候也就可以直接采用直接描繪的方式, 開始就是環境的描繪“There was no possibility of taking a walk that day.We had been wandering, indeed, in the leafless shrubbery an hour in the morning;but since dinner (Mrs.Reed, when there was no company, dined early) the cold winter wind had brought with it clouds so sombre, and a rain so penetrating, that further out-door exercise was now out of the question.”采用直接描繪翻譯為“那是一個冬天的下午, 刮起了寒風, 隨后陰云密布……”讓讀者在蕭條環境中對簡.愛的生活有了一定的了解, 并且產生感情變化, 再展開后續的情節。這樣的譯文更符合我國讀者的審美習慣。

三、結束語

文章主要是探究譯者主體性在文學翻譯中的應用, 首先對譯者主體性進行闡述, 分析了譯者在翻譯過程中應該遵循的原則和注意事項, 從譯者翻譯風格的體現以及主觀能動性和讀者閱讀習慣三個方面來詳細的分析了譯者主體性在文學翻譯中的應用。因此充分發揮譯者主體性, 提升文學作品翻譯的質量, 挖掘出作品中的思想內涵。

摘要:在發展的新時期, 經濟全球化發展趨勢日益頻繁, 國際之間的交流也在逐漸增多, 其中, 文學交流是必不可少的一項內容, 而促進文學交流的最直接途徑就是翻譯。對國外文學作品的翻譯, 不僅是文字上的轉換, 更是文學理念的轉換, 文化的傳播。譯者, 作為文學創作的再現者, 在文學譯介中起著重要的作用, 本文著重分析譯者主體性在文學翻譯中的應用。

關鍵詞:譯者,主體性,文學翻譯,應用

參考文獻

[1] 宋星儀.文學翻譯中的譯者主體性[N].人民政協報, 2018-11-05 (010) .

[2] 曹敏, 趙傳銀.文學翻譯中的譯者主體性研究[J].哈爾濱師范大學社會科學學報, 2017, 8 (05) :91-94.

[3] 王麗霞.論文學翻譯中譯者主體性的發揮[J].山西大同大學學報 (社會科學版) , 2017, 31 (03) :79-81.

認識的主體性分析論文范文第4篇

摘要:基于醫療服務行業所具有信息不對稱性、行政壟斷性、公共品屬性及外部效應致使該行業市場失靈與政府失靈同時并存。本文認為壟斷、公共產品的供給、信息不對稱及外部效應引致了市場失靈的產生;政府的內部效應、尋租活動、政府的低效率及信息不完全導致了政府失靈的產生。本文分析了醫療服務行業中市場失靈和政府失靈的具體表現,并就市場失靈和政府失靈的情況提出了矯正失靈具體對策。本文認為應該從矯正醫療服務行業的信息不對稱、壟斷、外部效應、公共產品及優化政府規制等方面矯正其產生的市場失靈。應該從醫療服務行業引入競爭優化壟斷競爭格局、加大對公共醫療服務的投入緩解供給短缺及加強制度建設遏制腐敗和尋租矯正其產生的政府失靈。

關鍵詞:市場失靈 政府失靈 失靈矯正 醫療服務

古典經濟學認為市場是一只看不見的手,能夠通過供求及價格機制對稀缺資源進行配置以達到其均衡。因此市場通常是一種組織經濟活動的好方法。但是市場并不能夠有效的處理好所有物品的分配以達到社會福利最大化。市場經濟運行中會出現市場失靈,需要政府出面進行管理,但政府也不是萬能的,對經濟和社會的管理中會出現政府失靈現象。本文將對市場失靈和政府失靈進行剖析,探討其各自表現,分析其原因,提出矯正的措施。

一、市場失靈、政府失靈及其原因

市場失靈和政府失靈都是被人熟知的術語,但其內涵如何則需要做進一步的探究,本節將就市場失靈和政府失靈的涵義及其產生的原因進行剖析。

(一)市場失靈

1、市場失靈的涵義

市場失靈是指因為市場機制本身的缺陷或者因為外部環境的某種限制,而使得的市場機制難以或不能夠實現資源的有效配置的情形。市場失靈在一般情況下也可稱為稱市場缺陷,其概念有狹義和廣義之分。狹義上的市場失靈是由于完全競爭的市場條件無法實現,導致市場機制不能充分地發揮作用,從而經濟資源配置無法達到帕累托最優的情況。廣義的市場失靈,不僅包括狹義的市場失靈,還包括即便市場機制能夠充分發揮作用,社會福利仍然不能達到最大化的情形。市場失靈出現的有其必然性,經濟學理論能夠佐證,在一系列理想的假定條件下,自由競爭的市場經濟可以導致資源配置達到帕累托最優狀態,但理想化的假定條件與現實情況并不總是相符合,市場本身存在的功能缺陷可能出現導致市場無法有效率地分配資源、商品及勞務的情況,于是就出現了市場失靈的情形。

2、市場失靈的原因

市場失靈主要表現在以下領域:壟斷,外部效應,公共產品的提供,信息的不對稱等方面。

(1)壟斷形成市場失靈

為了保證“看不見的手”能夠充分發揮資源配置和調節經濟的作用,充分的競爭是不可或缺的重要條件,只有保持競爭,市場機制才能有效地發揮作用,但激烈的市場競爭所導致的優勝劣汰過程,必定引起生產要素的集中,而生產集中達到一定程度必然會走向壟斷。因此,市場競爭本身具有走向壟斷的趨勢,而壟斷反過來又抑制競爭,抑制市場機制的有效運作,妨礙經濟效率的提高。壟斷者能夠影響或決定市場價格,阻止競爭者進入,依據其具有壟斷的優勢使產品的價格和產出偏離了社會資源最優配置的要求,使產品在消費者之間的配置和資源在生產者之間的配置不能達到最優狀態,降低了資源配置效率,影響了市場自發調節經濟的作用,造成了市場的失靈情況。

(2)公共產品的供給形成市場失靈

公共產品的非競爭性和非排他性,導致公共產品的提供存在市場機制無法解決的關鍵問題導致市場失靈:一是由于公共產品的非排它性,產生搭便車問題。二是因為消費者不愿意真實表達自己對公共產品的主觀需求狀態,致使公共產品生產者所面臨的需求曲線無法確定,而偏好顯示的不真實,就使價格反映偏好的機制失靈。三是由于公共產品的非競爭性,應該免費提供這類產品,但是由于在非競爭性的條件下產生者往往不能回收成本并賺取利潤,基于利潤最大化追求的生產者將不會提供這類產品,市場機制在這種狀態下就失靈了。

(3)信息不對稱導致市場失靈

信息不對稱是在市場交易中各方所擁有不對等的信息,比如買賣的雙方掌握的服務或商品的價格、質量等信息不相同,一方可能比另一方占有較多的相關信息,則就有一方處于信息優勢地位,而另一方則處于信息劣勢地位。信息的不對稱或不完全會破壞市場經濟機制中的優勝劣汰機制,可能出現劣幣驅逐良幣現象,以致可能出現優汰劣勝的資源配置,這就破壞了市場經濟中社會利益最大化的原則,使社會資源難以實現最優配置。再則,人們要獲得信息就必須付出交易成本,信息不對稱的情況會增加交易成本,降低交易效率,導致市場機制對資源配置的效率低下。

(4)外部效應引致市場失靈

完全競爭市場要求所有產品的成本和收益都內在化,而在現實中,有些產品或服務具有外部性,會產生外部效應。外部效應可分為正的外部效應與負的外部效應。正外部效應的存在因為其不能充分地反映該服務或物品能夠引致的社會邊際的效益,就可能扭曲資源配置的合理性,使服務或物品的供給處于不足的狀態,負的外部效應會導致資源配置效率的扭曲,使產量處于過多的狀態。在存在外部效應的情況下,成本和收益不對稱,就會影響市場配置資源的效率,其結果會遠離帕累托效率狀態。

(二)政府失靈

1、政府失靈的涵義

公共選擇學派認為政府失靈是指政府在市場缺陷彌補的過程中,又致使政府活動產生新的非市場性的缺陷,通常是政府為能夠克服市場功能的缺陷而采取各種經濟政策、行政管理手段及立法手段,在實施過程中出現各種偏差,產生事與愿違的結果和問題,導致了政府干預經濟的社會福利損失和低下的效率。斯蒂格利茨認為政府內部競爭、部門產權讓渡、再分配政策、政府信息及政府合同等的缺失就會出現政府失靈,而薩繆爾森則認為政府做出了降低經濟效率的決策或不能實施改善經濟效率的決策時政府失靈便出現了。我們認為政府失靈是指因為政府權力主體信息的不完全以及自身人性假設的偏差等機制的缺陷,出現決策失誤、政府行為低效率及尋租等現象,使得政府行為不能有效地提高市場效率和提升調控能力,從而使政府的目標難以實現的一種現象。

2、政府失靈的原因

(1)政府的內部效應導致政府失靈

政府部門及其官員追求自身和組織目標及利益而非公共利益或社會福利的現象,稱為內部效應。政府機構行為主體由政府官員所組成,其具有與市場中的經濟人一樣的經濟人特性,都是以追求個人利益最大化為其最基本動機,在政治市場中可能受到權利、職位及其相關物質利益的驅動,而謀求個性效用最大化。當政府官員的個人利益與社會公共利益不相一致,甚至是背離時,官員將實施和選擇可以給他們帶來最大化效用的行為準則,這樣選擇的結果就偏離了公共目標,公共機構不再發揮公共的職能。政府決策的內部效應將促使公共決策的考量被個人的或機構和組織的成本和利潤所支配,內部效應會影響非市場活動的結果,使其高于技術上的成本,出現較高的單位成本和比社會有效水平更低的非市場產出水平,帶來了政府失靈。

(2)尋租活動導致政府失靈

尋租是經濟人運用經濟的、政治的、非法的,甚至是合法的手段及方法,從政府官員那里獲得壟斷特權,促使政府幫助其建立優勢地位,獲取超額利潤,或者政府機構及其官員直接憑借其壟斷特權而取得租金的活動。尋租是非生產性的活動,它本身并不增加新財富和新產品,并導致政府部門及官員爭權奪利,影響政府聲譽和增加廉政成本,同時也將妨礙公共政策的制定與執行,降低行政運轉速度甚至危及政權穩定。尋租是政府干預的必然產物,政府的干預將帶來租金形式的經濟利益,從而為這種利益進行的游說活動的產生創造了必要條件。尋租的存在產生了不公平的市場競爭,而為了維持這一與生產性活動無關的逐利活動,社會資源被大量浪費,最終尋租活動將造成資源配置扭曲,導致政府失靈。

(3)政府的低效率導致政府失靈

政府的低效率是政府失靈的主要表現。從政策制定和執行上,政府要做出經濟決策,需要充分了解基層的經濟信息,容易產生認識時滯,這樣就會致使政策出臺產生偏差,讓其不能發揮應有的作用。政府的決策往往要通過公共秩序集體得出,時間多于個人的決策周期,而政府內部的存在官僚主義作風,加之下級政府的認識和自身利益等因素又致使在執行中發生拖沓或路徑偏移,這樣將影響政策執行的結果,有可能使好的政策產生惡的結果。在政府官員的激勵上,因為政府官員是逐級任命的,政府工作人員之間缺乏競爭,缺乏競爭導致無效率,沒有競爭的壓力,其就不能高效率地工作。從政府提供的服務上,政府部門的行為不以盈利為目的,政府官員不會把所提供的公共服務的成本壓到最低,所以政府部門的活動大多不計成本,由此往往出現公共物品的多度提供,造成社會資源的浪費。

(4)信息不完全導致政府失靈

經濟理論表明,信息是一種有價的商品,獲取充分信息的成本昂貴,政府通常是在不完全信息狀態下進行決策的,這樣通過政府理智地縱向傳遞信息并不一定比通過市場自發地橫向傳遞更有效,而依據不全面也不準確的信息制定的經濟政策,政策的預期效果是不確定的。由于市場信息和政策信息的不完全,使得政府及其成員在制定各種政策和決策時,既不能完全掌握人們的偏好,更無法了解政府計劃的各種結果,難以確定對正當福利受益者作出正確的選擇,從而發生了公共福利錯向分配的決策錯誤。政府的組織結構本身就不利于信息的傳導,其設置是金字塔式結構,這種結構中信息傳遞要經過多個環節、多個部門,阻礙了各種信息的及時傳輸和政令的及時下達,可能導致對政策指導意義和認識產生嚴重的偏差。

二、醫療服務行業的特征及屬性

醫療服務行業與一般的行業有所不同,其應該具有一定的公共性;同時在醫療服務中醫生和患者問可能存在對于病情情況,治療方案等的信息不對稱;醫療服務行業應該具有一定的外部效應,政府通常也對其進行規制。

(一)醫療服務是一種委托代理關系并具有信息不對稱性

醫療衛生服務是以信息不對和稱委托代理關系為主要特征的。在醫療服務中,通過患者就醫,他將診療決策權給予了醫療服務供給者,兩者間就形成了委托代理關系。在醫療服務過程中,作為醫療服務供給方的醫生和服務需求方的患者的信息是高度不對稱的,而作為委托人的患者更希望作為代理人的醫生和醫療機構是一個完美代理人,將患者的利益置于首要地位。應該看到醫生和醫療機構是患者的代理人,同時又扮演著醫療服務供給者的角色,醫生掌握的信息要比病人掌握的多,既掌握著病情的信息,又有較多的診治手段和藥品的選擇權,負責決定治療的方案,更運用專業技術執行治療方案。相對充分的信息,讓醫生清楚如何為患者多提供服務取得更高酬金。作為醫療服務需求者的患者,沒有具備足夠的醫學知識和信息能夠對醫生的行為進行監督和評估,對提供的醫療服務質量及其差異也了解不多,無法判別技術質量,進而不能夠自行選擇產品與服務,總體上處于信息劣勢地位。醫療服務供給者在信息不對稱的這種情況之下,完全有能力并且傾向于利用其所掌握的信息優勢選擇更符合自身利益最大化的決策,就可能會利用其優勢地位掠奪信息劣勢方的利益。

(二)醫療服務具有公共物品屬性

與一般消費品不同,大部分的醫療衛生服務具有公共品或準公共品性質。在醫療衛生服務領域有一部分產品是具有邊際收益遞增特性和自然壟斷傾向的公共物品屬性的產品,如衛生監督、預防保健等。在公共衛生領域,包括安全飲用水的可獲得性、傳染病與寄生蟲的衛生防疫、病菌傳播媒介的檢測、監視和控制,以及計劃生育教育和衛生知識普及在內的公共衛生和疾病預防服務屬于純公共物品,如果預防做得越好,病人會越少,醫院收入會下降,因而市場上的醫院并不愿意提供這樣的服務。

(三)醫療服務市場具有壟斷性

醫療服務市場并非完全競爭市場,而是壟斷競爭市場。醫療服務行業具有自然走向壟斷的傾向,基于醫療服務產業在一定時期內其技術特征和經濟特征內生性決定能夠成為自然而然的具有一定壟斷性的產業,而壟斷的形成一定程度上也是是市場過程自發形成的結果。因為在醫療服務供給者所處地理位置、醫療服務供給者所提供服務的品種、質量和技術水平、患者從居住地前往各醫療服務供給者地點所花費的時間及成本、患者對不同醫療服務供給者所提供服務的主觀偏好的等都存在個體性的差異,并且醫療服務內容的診斷治療等針對每一患者的特定需要而進行的,具有不可轉售的特性,由此醫療機構能夠擁有一定的市場勢力且具有壟斷性。壟斷性往往表現為在少數幾家的醫療機構壟斷著地區的醫療服務市場在該區域內占據了很高的市場份額,患者在與醫療機構或醫生的博弈中處于被動地位,價格向高而服務的質量水平可能低下。醫療服務市場存在政府壟斷,政府的壟斷行為有廣義壟斷和狹義壟斷之說。由政府權力引起并以國家強制力予以保護的壟斷歸為廣義的政府壟斷,其包括一些必要的政府介入形式,如知識產權、專利保護、行醫執照等。狹義的政府壟斷主要是指政府通過頒布各種法令、政策或規章等形式,對醫療服務市場施加排他性控制、消除或限制市場競爭而介入微觀經濟領域形成的壟斷格局的行為。政府的壟斷一個明顯的例證是,我國絕大多數的醫院床位、設備和醫務人員等衛生資源掌握在政府辦的公立醫院手上,在政府所辦的公立醫院中,少數醫院憑借著政府的長期扶持已經集中了最優等的衛生資源,形成了致使其他醫院不能夠與之進行競爭的強勢壟斷地位。

(四)醫療服務具有外部效應

在醫療衛生及其服務領域,無論是衛生監督、傳染病控制、環境治理、健康教育等純公共產品,還是預防接種、傳染性疾病防治等準公共產品都具有很強的外部效應。針對絕大部分的常見病、多發病基本醫療服務具有利益外溢的特征,即受到良好醫療服務的人們有利于全民身體素質的提高,從而使整個社會受益。公共衛生中的傳染病預防和治療有正的外部效應,例如預防接種可以使接種者免于感染傳染病,也減少傳染病傳播的概率;母嬰保健有利于減少先天殘疾和嬰幼兒殘疾,提高未來的社會生產力。而抗生素的使用則有負的外部效應。

三、醫療服務行業市場失靈及其矯正

由上所述在醫療服務行業領域,出現市場失靈的出現是必然的,本節將分析市場失靈的具體表現,并針對性的提出矯正失靈的方法。

(一)市場失靈的表現

在醫療服務行業,市場失靈的集中表現在如下方面:一是醫療服務領域存在的信息不對稱導致了市場的失靈。表現為,醫生掌握的信息要比病人掌握的多,他決定診治手段、治療的方案和藥品的消費,同時完全有能力憑借專業水平和能力說服患者接受其打算的治療方案并購買藥品,這樣醫療服務的主動權就掌握在了醫生的手中,對于患者而言由于信息不對稱,他無從判斷和權衡醫生向其提出的治療方案的優劣,在接受治療、診斷的過程中處于被動的地位。信息不對稱的存在,阻礙了市場中雙方平等交易的實現,市場力量不足以約束價格、限制醫療服務的需求,以最優化資源配置,帶來了道德風險和逆向選擇。二是醫療行業外部效應的存在導致了市場失靈的出現。醫療行業的正外部效應廣泛存在于公共衛生和公共醫療服務領域,比如公共衛生中的傳染病預防和治療,常見病、多發病的基本醫療服務等;此外在許多醫療服務中存在負的外部效應,負外部性的存在危及到了他人的健康和生命安全,從而造成了社會利益的流失和社會成本的增加。比如,抗生素的使用、傳染病的傳染等。三是醫療行業的壟斷性導致了市場的失靈。從技術上,醫療行業的技術復雜并具有高度的專業性;在從事醫療行業的準入門檻上,政府對從事該行業有嚴格的要求和規制;從醫療機構上,公立醫院占據主體,其中一些醫院在政府的扶持下形成了持久和強大的壟斷優勢。在以上具有壟斷性的條件下,對醫療行業和醫療機構,市場優勝劣汰的調節機制就無效了。四是醫療服務行業的公共物品屬性導致市場失靈。醫療服務領域中的公共衛生服務屬于純公共產品,在消費上具有非競爭性和非排他性,在市場的作用下消費中容易產生搭便車問題,于是該類醫療服務公共物品不能由私人供給和生產,也不能由市場交易來實現最優的配置。

(二)對市場失靈的矯正

1、信息不對稱引起市場失靈的矯正

在信息很難獲得和準確評價的情況下,可以由政府的政策干預和供給來矯正醫療服務行業由市場的失靈造成資源配置的扭曲和社會福利的減少,從而監督和保護消費者的利益。對于醫生運用相對患者的信息優勢濫用職權,降低服務質量,提供不必要但有利可圖的服務的問題,政府可以通過建立制約機制,以達到限制利用信息優勢損害患者利益、增大違規的醫療成本。政府可以采取更加嚴格的執業醫師執照審批、控制藥品的處方權、推進病歷和處方的標準化、建立醫療機構質量保障體系、要求醫療服務單位實施強制性的信息披露制度等。同時,在患者被提供低質或不當的醫療服務時,應該給患者創造訴求的收集渠道以及尋求賠償的機制,來削弱醫療機構利用信息優勢牟利的可能。同時,醫療保險機構通過負責支付患者的醫療費用,成為醫療服務交易的重要環節,從而使醫療保險機構有足夠的積極性去維護患者的利益,這尤其是在抑制醫生誘導需求方面能發揮作用,政府應該鼓勵私人醫療保險或社會醫療保險機構的發展,通過醫療保險彌補醫療服務市場的信息不對稱所產生的問題。

2、矯正壟斷性導致的市場失靈

政府要通過引入充分競爭打破壟斷來干預由技術門檻、沉淀資本等形成的行業壟斷。為改變目前公立醫院一家獨大,及其運營所帶來的低效率等問題,對于醫療行業政府可以放開并鼓勵民營、外資等多元化的醫療機構設立,促進醫療機構的多元化發展,通過設立盈利醫療機構,將其與非盈利性醫療機構展開競爭,讓盈利與非盈利機構的同時存在,促成逐步打破某些公立醫療機構的壟斷經營,克服行業壟斷的消極作用,以滿足社會多層次的醫療需求。對于醫療行業壟斷的格局打破,還應該通過政府的介入,加強對醫療機構的成本監控,對其經營成本進行嚴格認真的審核,合理地確定成本,促其規范價格定制成本,同時還要根據國家政策以及消費者的承受能力綜合確定服務價格定價的機制。

3、矯正外部效應導致的市場失靈

醫療服務外部效應會導致該醫療服務需求不足,因此政府的積極干預是很有必要的。在經濟學中,外部效應可以通過外部效應內在化來解決。邊際效益被加到私人邊際效益上,產品的價格反映了全部的社會效益是正外部效應的內在化,其表現為政府的矯正性財政補貼。外部邊際成本加到私人邊際成本之上,產品的價格反映全部的社會邊際成本是負外部效應的內在化,其表現為政府的矯正性稅收。對于外部效應明顯的公共衛生和基本醫療服務,政府介入并發揮主導作用是十分必要的。在該類醫療服務中,政府可以通過一定的政策和工具來干預資源配置,可以采取財政補貼的方式,比如對有正的外部效應的預防接種者給予補貼,對健康設施建設和醫學教育給予補貼;可以公共供給以及轉移支付支持衛生保健的發展,比如實行對老年人和窮人的醫療救助計劃。

4、矯正公共產品及公共服務導致的市場失靈

公共產品和公共服務會導致出現市場的失靈,該類產品或服務不會由市場自動提供,政府是提供該類服務和產品的主體。對提供該類產品的原則是,政府可以直接生產或者通過激勵非政府部門提供該類產品或服務。通常,政府可以采用經濟資助手段,鼓勵民營企業生產公共產品,或者可以以補助津貼、優惠貸款、無償贈款、減免稅收等經濟資助手段,引導民營企業參與公共產品生產。在醫療服務公共物品的提供和生產上,政府應該就提供公共醫療服務產品和服務的種類、數量和質量,直接生產還是向私人部門購買,生產出來或購買后的產品或服務如何分配進行綜合考慮。比如,醫療服務行業中的公共衛生領域,是典型的公共產品或公共服務,政府必須為這類項目提供充足的資金,政府應該直接生產或向其他機構購買以確保這類服務的有效供給。其中,直接生產是由政府直接舉辦并管理醫療機構,為民眾提供醫療服務;而購買是由政府向包括公立醫院、私人營利醫院和私人非營利醫院等醫療機構購買醫療服務。

5、政府規制的優化

醫療服務領域存在大量的社會福利損失以及市場失靈,要讓該領域的規制制度趨向合理,保證醫療服務市場及行業的健康發展。優化政府規制體制首先應該建立和完善醫療服務領域的法律體系,讓政府運用法律授權的專門規制機構執行規制,改變政府以直接控制醫療機構運作和發展的模式。同時,在法律框架內明確政府、醫療機構、從業人員、患者的責、權、利,為政府規制有法可依,并最終形成以醫療服務法為基礎的醫療服務市場政府規制法律體系,規范政府在醫療衛生領域的規制行為。優化規制,政府應該改革醫療管理體制,構建有效可行的醫療規制體制,構建包括政府部門、行業自律組織和消費者保護組織參與以及公眾輿論監督框架在內的完整的現代規制體制。優化政府規制應該研究和設計有效而切實可行的規制機制,包括進入退出機制、價格調控機制、信息披露機制、醫療機構和醫藥及設備生產企業內部治理機制等。

四、醫療服務行業的政府失靈及其矯正

醫療行業的特殊性必然導致政府失靈的出現,政府失靈將導致消極影響。本節將探討政府失靈的表現并嘗試給出矯正失靈的思路。

(一)政府失靈的表現

在醫療服務行業中,政府的失靈在以下幾方面較為典型。一是在對醫療公共產品的供給方面,存在供給失衡。表現在,政府財政對醫療公共產品和公共服務領域的支持吃緊,導致這些服務和產品的供給量不足。就醫療保障制度而言,醫療保障制度的不完善,導致醫療費用增加,政府財政壓力加大,加重了民眾的負擔。二是政府干預使得醫療服務市場中原本存在嚴重的信息不對稱問題更加突出,從而導致更高昂的交易成本。醫療服務行業信息不對稱廣泛存在于患者、醫生和政府管理部門之間,而作為占據信息優勢的醫療機構和醫生出于利益動機竭盡全力保留自身的信息優勢,這樣政府干預加劇了醫療市場信息不對稱的復雜性,使用于建立信息披露制度并進行管理的資金大大增加,提高了各方進行交易的成本。三是醫療服務行業由政府推動形成的行政性壟斷明顯,政府通過采取法律對競爭進行限制,通過財政補助創造一個不公平競爭的平臺,用低于成本價提供產品與服務及供給公共產品從而在醫療服務行業形成壟斷權力。四是政府對醫療服務領域的廣泛的干預導致公共壟斷權力的濫用,產生大量的尋租、腐敗行為。以藥品監督管理部門為例,對藥品行業的政府監管,應該維護市場秩序、糾正市場失靈,但藥品監管體制不但未能有效治理市場失靈,反而因為尋租行為和監管權力的惡性擴張導致了更嚴重的市場失靈。五是過度醫療問題仍然明顯。因為醫療服務行業由政府推動形成壟斷格局,使得醫療需求缺乏價格彈性,過度醫療是醫方必然選擇的價格策略,因此過度醫療問題的根源也在于政府的失靈。

(二)對政府失靈的矯正

1、引入競爭優化壟斷競爭格局

醫療服務市場壟斷競爭的格局,致使在醫療服務供給優質市場存在嚴重的稀缺,需要政府通過多種途徑去增加醫療衛生服務的供給,進行醫療機構內部改革,引入市場競爭機制。要對醫療衛生服務市場的壟斷性競爭市場進行優化,首先要增加市場主體數量,培育多元化的市場主體,形成多元化并且資源充足的醫療供應體系。為此,政府要逐步的放寬醫療機構的準入條件。政府應該通過醫療衛生機構準入規劃控制標準的降低,讓符合資格的個人或資本能夠進入醫療服務市場,從而擴大醫療服務供給。政府應該在對申請設立機構的社會力量的信用情況、從業條件等進行嚴格審查的基礎上,通過制訂財政、信貸、融資、土地使用等相關優惠政策,允許甚至鼓勵民間資本投資組建醫院、藥店及相關醫療設施,彌補政府投入的不足。對于醫院的發展,政府應該制定措施促進公立醫院的真正放權,進行股份制改革,促進私營醫院、合伙制醫院和中外合資醫院發展,加強綜合醫療服務,大力發展社區醫療服務,鼓勵能成本節約且能夠有效提供醫療服務的各種形式的診所的發展。

2、加大對公共醫療服務的投入緩解供給短缺

政府投入不足導致公共醫療服務供給量的不足是政府失靈的一種重要表現。當前,要保障醫療服務行業的健康發展,保證每個公民的基本醫療,僅靠市場和個人是不夠的,加大政府財政對公共衛生和公共醫療服務的投入力度是解決這一問題的關鍵。政府的部分新增開支應當用在補貼貧困的中西部省份的公共醫療和公共服務上,財政投入公共醫療的重點應放在農村和社區。中央政府的衛生投入需要有更強的針對性,可以嘗試從對城市醫院的供方補貼轉向對需方補貼,從富裕的東部省份轉向不富裕的西部和中部省份,同時還要使政府的花費更有利于低收入人群。在醫療保障制度的建設上,政府應該明確責任,強化公共財政對醫療保障制度提供的資金保障,加大投資力度,承擔醫療保障范圍全覆蓋的主體責任,體現社會公平,建立使弱勢勞動者與強勢勞動者一樣享有平等的醫療照顧。同時,政府應承擔醫療資源優化配置的責任應,公平分配醫療資源,合理配置醫療資源,協調運作醫療資源。

3、加強制度建設,遏制腐敗和尋租

政府在對醫療服務行業的介入的過程中,需要進行政體制改革,及時轉變政府職能,明確自己要做什么能夠做什么,擺正自己的角色定位,構建有利于增進醫療行業健康發展的政府職能模式。政府應該加強自身的法律制度建設,通過推動政府經濟行為法制化并進行法律規范來限制其對醫療服務市場經濟活動的干預程度和范圍,以行政立法的手段對醫療服務行業依法進行管制。政府要加強其對醫療服務行業調控行為的監督和約束,完善政府本身的內外監督體系和機制,增加政府在調控過程的透明度。醫療服務行業供給中的尋租是政府官員在提供服務中為了自己的私利而進行的腐敗行為,政府尋租與腐敗行為導致政府在對醫療行業進行服務和管制中的效率損失。為對腐敗和尋租的行為進行遏制,政府應該掃除自身行為的監管盲點,改革自身不合理的監管關系,以法律的規范和約束力使政府官員轉變觀念,將官員作風引到廉政高效上。同時,通過立法明確政府官員尋租和腐敗行為的懲治力度,對官員起到警示作用,減少官員行為的隨意性,遏制腐敗和尋租行為的發生。

五、結語

醫療服務行具有特殊的屬性:醫療關系是一種委托代理關系,在醫療服務提供的過程中醫患雙方具有嚴重的信息不對稱性;醫療服務市場是一種壟斷競爭的市場,政府在壟斷格局的形成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一部分醫療服務具有公共品屬性,例如公共衛生服務等屬于純公共品;醫療服務的提供還具有外部效應。因此,醫療服務行業發展中必將存在市場失靈和政府失靈,而對市場失靈和政府失靈的考察是厘清醫療服務行業內在發展脈絡的有效路徑。壟斷、公共產品的供給、信息不對稱及外部效應引致了市場失靈的產生;而政府的內部效應、尋租活動、政府的低效率及信息不完全導致了政府失靈的產生。醫療服務行業市場失靈主要體現在醫療服務領域存在的信息不對稱,醫療行業外部效應的存在,醫療行業的壟斷性格局,醫療服務行業的公共物品屬性特征。在信息很難獲得和準確評價的情況下,由政府的政策干預和供給可以矯正醫療服務行業的市場失靈狀況。對于醫療行業壟斷的格局,通過政府的介入,促進醫療機構的多元化發展,通過政府設立非盈利醫療機構和支持盈利性醫療機構的發展,將其與盈利性醫療機構展開競爭,克服行業壟斷消極作用,矯正市場失靈。對醫療服務外部效應,政府的積極干預是很有必要的,可以通過外部效應內在化來解決。對醫療公共產品和公共服務會出現的市場失靈,可以通過政府的作用來彌補,政府可以直接生產或者通過激勵非政府部門提供該類產品或服務。同時,優化政府的規制制度也能夠對市場失靈起到矯正的作用。醫療服務行業政府失靈的典型表現有:政府對醫療服務行業公共品的供給存在失衡,政府干預加劇了醫療服務市場中原本存在嚴重的信息不對稱性,醫療服務行業行政性壟斷明顯,尋租活動和腐敗行為給行業發展帶來明顯副作用及過度醫療的廣泛存在。通過引入競爭優化壟斷競爭格局、加大對公共醫療服務的投入緩解供給短缺以及加強制度建設,遏制腐敗和尋租等能夠對政府失靈進行矯正。

責任編輯:姚開建

認識的主體性分析論文范文第5篇

摘 要:“讓教法更貼近學生”的主題中,教師做了不同的嘗試,力圖在某些內容的課堂教學活動中;對學生的輔導中;以及學習拓展活動中進行各種有效實踐。找一些契機,從一個點著手,觸動學生思維,激發學習興趣。使課堂教學貼近生活,增強教學的實用性,滿足學生的實際需求和未來的職業生涯。

關鍵詞:讓教法貼近學生;選擇角度;自主探究;信心與成就感

“生活是教育之源,也是教育的最終歸宿,教育不可能遠離生活而進行?!碧招兄舷壬倪@句話為現代的職業教育者引起了無限的啟迪和思考。中職學校培養的學生定位是既有相對的文化基礎和專業理論,又有較強的實踐能力,要求教師在他們現有的文化基礎上融入許多專業性、實踐操作為主的教學內容,在這個初衷下還是會看到一些不和諧:老師在認真講解,希望同學了解方法以后可以身體力行,可角落里的一些同學的身體是硬撐著才沒有倒下去,思想卻已經飛遠了。筆者很想讓自己的課堂里學生都變得愿意說、愿意練,思維活躍起來,因此從以下方面做了一些嘗試:

一、教法能迎合學生情況、貼近學生實際

“讓教法更貼近學生”的理念在上一屆的中職校教學法評比中作為一個突出的主題,引起了一次大規模的嘗試和創新。職業學校的教育為順應社會的發展和踏準現代企事業發展的節拍,讓教學貼近一線,教法貼近學生,教育貼近實際,是一個趨勢。為了做到這一點,教師嘗試在不同的環節中貼近學生,可以是在某些內容的課堂教學活動中;可以是對學生的輔導中;還可以是在學生的學習拓展活動中進行實踐。

所以要找一些契機,從一個點著手,選擇那些能貼近學生的題材組織教學,讓學習活動容易接受,也能觸動學生的思維,還能夠讓他們樂于參加課堂活動,產生對專業課學習的興趣。學習應該是源于生活而又能回歸生活的,選擇一些恰當的活動讓學生覺得專業課不再那么遙遠,培養他們學習的興趣,才能漸漸產生學習的驅動作用,使我們的無效勞動化為有效活動,化低效為高效。

記得一次在財產清查的教學中,其中一個知識點是資產盤存制度,這在以前教授會計方法中提過,就是利用“期初結存”+“本期收入”=“本期支出”+“期末結存”這個平衡公式來進行資產實有數量的計算。我們的同學學習基礎不是太好,一聽到計算就在頭大,當時有許多同學生搬硬套這個公式能進行計算,但沒有理解著運用,稍微變通一點,她們就沒有方向。這次又在資產清查這一教學環節中碰到了,所以可以嘗試用貼近學生生活實踐的案例來引入新課,接著由對案例的認識分析和探討資產清查的方法。

二、舉例的選擇角度要接近學生生活常識

在財產清查課題中的幾個例子都盡量選擇接近學生生活實際的。

首先,我們的學生都有了一定的知識和生活的實際經驗,初步具備了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可以開發和引導學生運用這些能力來主動學習。班里有一個很活潑的女生,一次閑聊中我知道她家里開了一家水果店,我就想到,就讓學生模擬一個水果店的場景,讓這個小女生做水果店的老板,然后安排兩個學生試著使用兩種不同的方法為這個水果店的果品數量的變化進行記賬,其他也有幾個學生家里就在做一些個體經營,也見過父母記賬,對此比較感興趣,積極報名參加我的情景模擬,負責記賬的兩個同學也積極請教分別應該怎樣記賬,她們的準備過程就讓其他同學很好奇。

在授課的時候我讓同學演示了水果店的一些活動,讓同學有一些感性體驗,再聯想看同學能不能用剛才提及的方法進行一定時期末的財產或實物的數量的匯總。

在這部分的學習中進入本節課重點部分的學習,即:永續盤存制和實地盤存制的比較和區分。為了讓學生明確兩種計算方法的區別,我請兩組同學分別在情景模擬中進行了演示和記錄,結果還公布在講臺邊。通過這樣的演示讓同學比較直觀地看到了兩種方法的用法和差別,初步完成課堂上知識目標的學習。

學生看過模擬情景表演后開展討論,分析,再由教師匯總得出兩種方法的概念和特點。這樣做的目的是通過學生分析和探討,有一個自主探究的過程,讓學生對重點、難點有進一步的認識,再由教師歸納和匯總,有利于學生系統高效的掌握知識,也發揮了學生的主動性,參與到歸納和引申活動中,進一步學習知識目標,也在其中鍛煉了能力。

其次,在隨后的知識整理中要求同學比較和探討兩種方法的適用性,考慮到同學們可能缺乏實物保管的經驗,讓學生從身邊的經歷出發,從平時對零用錢的控制為例,說明掌管金錢的經驗大家還是很豐富的,再引申到班級班費的管理,直至班級公共圖書的實物保管方面,讓學生能鍛煉歸納和分析能力。

在這些活動中師生、生生之間自然地交流,在不知不覺中把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經驗系統化、會計化,且課堂氣氛熱烈,學生情緒高漲,亦有力地豐富著學生對會計常識的認識和體驗,推動著學習的進程。

三、課堂中的拓展、計算或演示鼓勵學生自己嘗試

多數知識點在教授過方法之后都有一個練習、鞏固的過程。比如前面提到的課題中,在教授完成后要讓學生學習對水果的原有數量及期末剩余數量的計算及分析,我請同學先自主選擇方法計算,當學生說出不同的計算方法后應該立即給予肯定要用微笑地眼神注視著他,鼓勵他說出自己想到的點滴。課堂中,教師要尊重每個學生的權利,保護每個學生的獨創精神,哪怕是微不足道地見解,教師也要與充分地肯定,讓每個學生都感到自己有能力,感到自尊、自信。

學生在練習中檢驗自己,發言中樹立信心,感受到學習的樂趣。分析和探討中教師與學生充分互動,讓學生大聲表達自己的建議,教師多多表揚學生,讓學生有成就感。這節課的學習氣氛很高,有兩個不太愿意參與課堂的男生都幾次發言,說明他們也能分清這兩種盤存方法了。

學生的學習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也是一個發揮主體能動性的過程。這一次引起學生的興趣可以維持幾天,后面再選擇另一個角度貼近同學的實際,找準能與他們的思維碰撞出火花的節點延續這種學習動力,會計課堂可以不那么枯燥了吧。

四、學生的活動貫穿課堂,感受成功,增加自信

專業課,特別是實踐性強的課題在教與學的時間分配上應更多的關注學生的學習時間。學生的活動形式多樣,可以是分析探索,可以使自主學習,可以是師生互動,在課堂上從生活實際出發,重視引導學生的參與,由生活常識的分析引申到讓學生初步學會把握會計的思維方式去觀察、分析一些經濟實體的活動,就像在資產盤存制度的教學中,學生初步應用會計知識去解決日常生活中和其它學科學習中的問題,增強了應用會計分析的意識,體會到會計與經濟社會及人類生活的密切聯系,增進對會計的理解和應用的信心。

奧蘇伯爾曾說過:“影響學習的唯一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學習者已經知道了什么,要探明這一點,并應據此進行教學?!蔽覀兊闹新殞W生多是初中畢業且基礎比較差;多是厭倦傳統的講課方式,因而放棄上高中、上大學的機會;家長們給他們選了這個專業應該是打算讓孩子趁早學習一門手藝,目的已經十分明確。教學過程中,教師再沿用傳統的、以教師為主體的講課方式授課,很難達到教學目的。只有貼近學生,從學生的角度出發,為學生的終身發展著想的教學才是真正的養成教育。因為我們不可能將所有的專業知識教給學生,而是應該使學生學會學習、樂于從身邊的事例中學習?,F代研究表明:有效地學習是建立在學生原有經驗的基礎上,沒有學生的主動參與和原有經驗的打底,任何脫離學生經驗的灌輸都是低效的。

綜合這些課堂教學的體會,我覺得在其他知識點的講授時也可以努力發掘這樣的案例或情境,讓學生身臨其境,讓一部分學生作為教學活動的主體,在討論過程中使學生能獲得愉悅的心理體驗,形成的是一種自主學習、合作學習、研究性學習和探索性學習的開放型的學習氛圍,促使學生學會學習,樂于學習。

認識的主體性分析論文范文第6篇

摘 要 面對激烈的市場競爭,財務危機是酒店隨時都有可能要面對的??梢哉f,酒店所有的風險,最終都體現在財務領域。而現金流是酒店財務領域的重要內容,也是酒店維持及其發展的最低的運營條件。加強酒店現金流量的管理對于酒店的生存和發展以及財務風險的識別和控制都具有重大的意義?;诰频戡F金流風險控制與管理,本文作了分析。

關鍵詞 酒店;現金流管理;風險控制

一、良好的現金流管理對于酒店經營的意義

“現金為王”是任何一家成功的酒店都不陌生的經營原則。對于酒店而言,也是如此??梢哉f,保證酒店長久健康地發展的并不是良好的盈利能力,而是充足的現金流。如果把酒店比作一個人,那么現金就像人體的血液,酒店的現金流才是酒店持續經營的必要條件,也是保證酒店生存和運轉的“能量”載體。酒店的現金流管理是酒店財務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在酒店的經營發展中,這個管理起著重要的作用。

首先,在酒店管理中,財務管理是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而在酒店的財務管理和控制的過程中,現金流量是重要的財務信息反饋。

現代社會,酒店也經常會面臨如并購,資產重組和股權交易等經濟活動。而在這些活動中,需要進行酒店估值。對于酒店的估值來說,良好的現金流管理能夠為其提供必要的信息。合理評估酒店價值是其基礎。通過現金流管理,可以比較清晰地看到酒店的價值。

其次,良好的現金流管理對于酒店生存能力的提高很有意義。例如,在那場剛過去不久的金融危機中,不少酒店出現了普遍性的貨幣市場信貸的緊縮。在這場危機中,很多酒店外部融資的難度陡增。更有部分酒店,盲目追求增長,賬面利潤貌似豐厚,但現金流量不足,這些酒店也終究因為這個原因無力償還債務,陷入經營困境,有的甚至被迫破產。如果有了良好的現金流管理,酒店就會對酒店的現金管理有著良好的預期,酒店的發展也有得以良性的運行,就不會出現破產現象的發生了。

再次,良好的現金流管理對于降低酒店財務風險非常有利。通過良好的現金流管理,酒店經營者可以隨時分析現金流量狀況,并通過這樣的分析進而了解到本酒店的獲利及償債能力,還有財務彈性,可以有效的預警和管理本酒店的資金流動性風險。

市場經濟條件下,酒店的生存環境復雜多變且競爭激烈。提升現金流的管理水平有助于酒店合理控制自己的營運風險,使資金整體使用效率得以提升,進而保持酒店的可持續發展。

二、關于酒店現金流量與酒店財務風險

當今時代,科技在飛速發展,與之相應,許多酒店在其發展中越來越多地開始運用規模經濟效應。不少酒店不惜提供大量的商業信用,包括供應商和銷售商,只是為了擴大市場規模。傳統的記賬方式為權責發生制,在這樣的情況下,酒店往往會獲得很漂亮的利潤表。然而,眾所周知,擁有充足的現金才能保證一家酒店持續經營運轉。不然,等酒店有到期債務需要還本付息時,酒店可能就會陷入財務危機,最終還可能會引起破產。相比于權責發生制的記賬方法,相比于利潤數據,現金流量表在記賬時遵循的是收付實現制的原則,這樣的方式不但能夠更好地揭示酒店的收益質量,而且能夠更好地體現酒店的風險水平,提供科學的預警信息。

酒店的現金流量有著不同的分類,如經營活動、投資活動以及籌資活動的現金流量都包括在酒店現金流管理的范疇之內。其中,無論哪種流量記錄,不同的現金流量結構代表了不同的財務風險水平。酒店當前及未來的現金流入能力以及流出情況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酒店的盈利、償債以及發展能力。因此,通過定性、定量地分析本酒店現金流量的相關財務指標,本酒店的財務風險狀況可以得到全方位、多角度的評價,酒店可以在此基礎上提出預警結果,為本酒店的良性發展提出科學的依據。

三、我國酒店現金流管理存在的問題

當前,我國酒店現金流管理尚不完備,還存在這樣那樣的問題,具體如下:

第一,酒店對現金流管理重視不夠,酒店的現金流管理與其戰略目標相關性低。

關于酒店現金流的管理,在我國,關注僅僅始于近幾年。酒店普遍缺乏對現金流管理重要性的深刻認識。這當中也不乏有一部分酒店編制了現金流量表,但酒店卻沒有合理利用這個編制中的相關信息,現金流量表也沒有幫助到酒店的經營決策。另外還有些酒店經營者制定的現金流量表仍然習慣性的只是關注酒店利潤的增長,資產規模的擴大,卻沒有重視對現金流量狀況的研究分析。很多處于成長期的酒店,更是往往為了搶占市場份額,不對本酒店的現金作一番就統籌和規劃,就盲目采用賒銷和鋪貨的方式拓展本酒店的銷售渠道,盲目的拓展往往造成了應收賬款以及庫存商品的大量積壓,酒店現金匱乏,盈利能力下降,造成嚴重的經濟損失。

第二,酒店的現金流管理缺乏事前的預測和事中的監督和控制,而是多僅僅集中于事后應對。

當前,當各種風險發生時如何應對,許多酒店已經作了充分的準備。但其實風險的事前預防和事中控制也本該引起重視,卻很遺憾,未能落到實處。其中,也不乏有些酒店,設置了本酒店現金流管理的監督和檢查部門,甚至相關的規章制也進行了詳細的制定。然而實踐表明,這些監督和檢查的執行效果并不好。也有一些中小酒店,組織架構尚不完善,盡管有著這樣的現金流管理的設置,但實際很難有效的約束和控制酒店管理者的投資決策,有些酒店甚至為了為了經營的局面而不得不依靠短期借款。

四、我國酒店現金流管理的一些對策

現階段,隨著現代社會日新月異的變化,我國酒店現金流管理即其內部控制及風險控制策略已經越來越不適應,也越來越不能滿足酒店經營發展的需要。因此,加強我國酒店現金流管理,建立健全風險控制策略已經迫在眉睫。

第一, 要制定并科學地分析和挖掘酒店的現金流量表。

現金流量表是酒店的現金流管理的數據基礎??茖W的現金流量表能比較全面地反映出酒店的投融資及其生產經營狀況。在酒店現金流量表中,要重視對于資產負債表的分析,較為客觀的評價酒店的盈利能力和發展前景。酒店要重視現金流量表的制定,并加強對現金流量表數據的分析和挖掘,要把現金流量表作為酒店日常管理、調度以及有效使用現金的工具。

第二,酒店應加強現金流量管理和酒店戰略目標的關聯性。

為了體現對現金流管理的重視,更為了適應酒店的發展狀況,酒店應加強現金流量管理和酒店戰略目標的關聯性,建立戰略性的現金流量管理。首先酒店的財務目標應該作為酒店管理的核心。要把現金流管理提升到酒店管理的戰略性目標上來。其次酒店要平衡好現金的流動性、收益性以及增長性。在酒店的現金流管理中,既要考慮本酒店的增長前景,還要綜合考慮行業的生命周期,結合這些特點,制定適合合理的資金運營策略。

第三,建立完善的酒店現金流量預警系統和控制系統。

建立酒店自己的現金監測系統有助于實現酒店現金流管理的風險預警功能?,F金監測系統可根據酒店現金流量不同的風險成因,還要應用多模型、多指標發掘和評價酒店潛在的風險因子,制定并采取具有針對性的預警手段,做到酒店風險的事前預防。同時,除了現金預警監測系統之外,建立高效的酒店現金劃轉系統有助于提高酒店現金的周轉效率,降低酒店經營活動中的結算成本。在酒店現金劃轉系統中要包括如下內容:根據酒店的現金流入、流出狀況合理安排現金支付的時機,減少運營資本;選擇恰當的銀行結算方式,加快客戶現金的回籠速度等等。

綜上所述,對于酒店可持續發展來說,現金流管理至關重要。良好、科學的酒店現金流管理,不但可以給酒店發展提供合理的預警信息,還會提高酒店現金的周轉效率,給酒店良性、健康的發展提供保障。

參考文獻:

[1]何增龍.淺析基于現金流的企業財務風險控制.財務與會計. 2013.08期

[2]武文君.基于現金流量的企業財務風險控制分析.財經縱橫.2012.02

[3]敬文舉廖才高.淺析企業現金流量財務預警系統的建立與完善.生產力研究.2009.13

[4]劉文章.加強企業資產管理,積極推進財政事業改革與發展.財政管理.2010.06.

上一篇:匯率制度變遷啟示論文范文下一篇:人民幣貶值可行性論文范文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