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內科學范文

2023-09-21

內科學范文第1篇

摘  要:專業碩士研究生教育質量是高層次人才培養中所面臨的亟待解決的新的重大課題。導師在醫學專業碩士研究生的培養方面肩負著重要的責任,在專業教學與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并行的新時代,也是培養合格、同質化住院醫師的重要保障。我院在口腔醫學專業碩士研究生的培養中探索性引入雙導師制培養模式,以碩士研究生為主體,結合學生需求給予相關專業臨床方面及科研方面的有力指導,為學生臨床能力和科研能力的培養提供保障。文章以我院口腔醫學專業學位研究生的雙導師制培養模式為例,分析臨床科研對口腔醫學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的重要性,闡述“雙導師制”的內涵和實施方式,為全日制口腔醫學碩士研究生“雙導師制”培養提供可行的思路和對策。

關鍵詞:雙導師制;口腔醫學;專業碩士研究生;科研能力

隨著社會對全面復合型人才需求的不斷增加,醫學專業研究生教育不僅包括理論知識教學和臨床實踐教學,科研能力的培養也越來越受到重視。與臨床醫學不同的是,口腔醫學對臨床操作技術的要求極高,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與碩士培養并軌共行雖然能有效加強口腔醫學碩士研究生的臨床技能培訓,為把口腔醫學碩士研究生培養成合格的臨床醫生提供制度保障,但學生科研思維的培養與訓練仍然有所欠缺[1]。2015年,國務院學位辦發布的《關于印發臨床醫學、口腔醫學和中醫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指導下培養方案的通知》(學位[2015]9號)中指出,專碩研究生培養目標為“掌握堅實的醫學基礎理論、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具備較強臨床分析和實踐能力,以良好表達能力與醫患溝通能力,能獨立、規范地承擔本專業和相關專業的常見多發病診治工作”,與此同時國家衛計委等部門聯合下發的《關于建立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制度的指導意見》(國衛科教發[2013]56)中要求,臨床醫學專業學位研究生不僅要有一定的臨床能力,同時還應掌握臨床科學研究的基本方法,具備一定的臨床研究能力,再次強調了口腔醫學專業碩士培養中科研能力培養的重要性[2]。本文以廣州醫科大學附屬口腔醫院為例,探究“雙導師制”在口腔醫學專業碩士培養中的應用及體會。

一、口腔醫學碩士研究生培養模式現狀

(一)口腔醫學碩士培養模式單一

我國口腔臨床醫學專業碩士學位培養大致含有五個二級學科內容,即口腔內科學、口腔頜面外科學、口腔種植學、口腔修復學及口腔正畸學。其中口腔內科學又可被進一步分為五個三級學科,即牙體牙髓病學、牙周病學、口腔黏膜病學、兒童口腔病學和口腔預防學。目前國內口腔醫學碩士研究生招生模式主要分為“專業學位”和“學術學位”兩類,其中,“專業學位”學生在當前規范化培訓與碩士培養并軌執行的安排下,一般在完成第一學期理論學習后即進入臨床各科室學習,完成33個月的科室輪轉后方可進行答辯。在這樣的前提下,“專業學位”學生很難有時間和精力進行科研能力的培養和學習,這樣一來畢業生也很難達到“復合型”人才的要求。且傳統的“一對一”單一導師負責制很難滿足學生在不同科室輪轉時的訓練需要[3]。

(二)口腔醫學碩士規范化培訓任務重

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是培養實用型醫學人才的基本保障。為保證臨床醫學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質量,專業學位研究生在國家認定的規培基地或協同單位進行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輪轉時間不少于33個月。隨著2015年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在全國范圍啟動以來,專業型碩士研究生的培養工作與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內容的重疊日益明顯,不僅培養內容繁重,培養模式也過于單一,很多碩士研究生錯過了碩士學習期間科研訓練的最佳窗口期[4]。盡管傳統的培養方式能保障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臨床技能的培養,但學生難以獲得思考和解決臨床科學問題的能力,缺乏創造性思維,久而久之,不僅無法獨立撰寫醫學論文和開展課題工作,同時也將慢慢失去對臨床工作中復雜病例的科學判斷,無法跟上醫學發展與時俱進的腳步。

(三)口腔醫學碩士培養科研重視度不足

口腔醫學碩士研究生是碩士培養的主體對象,主體對象的獨立思考能力和創造性思維能力是創新型教育的培養重點也是難點所在。部分碩士研究生將獲取文憑、順利畢業看作學習目的,卻追本逐末忽略了學習過程中自我能力的提高,一味跟隨式被動接受知識,完成任務,自我觀念淡薄,對科研能力培養的重視度更是極度匱乏??蒲兄匾暥炔蛔?,則學生主動學習的熱情也會大打折扣,科研能力的教授與學習也會因主觀能動性不足而受到影響。

二、口腔醫學碩士研究生培養新模式“雙導師制”探索

(一)“雙導師制”的內涵和意義

現代導師制的概念主要起源于20世紀70年代美國的大型私人企業[5]?!半p導師制”這一概念出現于1990年代初期,由河北大學經濟學院經濟學系率先提出并推廣應用[6]。在近十年來的應用實踐中,“雙導師制”在教育學專業、藥學專業以及醫學專業中的應用逐漸得到認可,在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與口腔醫學專業碩士培養并軌執行的當下,“雙導師制”的概念被賦予了新的內涵。以廣州醫科大學附屬口腔醫院為例,“雙導師制”主要是指口腔醫學專業碩士研究生在入學時與第一導師進行雙向選擇,隨后根據碩士研究生的規范化培訓安排進入科室輪轉,與此同時,根據該學生的課題選擇及畢業設計配備一位具有相關研究經驗的第二導師,主要負責碩士研究生的科研思維鍛煉和科研能力培養,在保障碩士研究生順利輪轉的前提下,有安排、有步驟地進行臨床科研能力的系統化培養,為“復合型”人才的全面發展提供保障。

臨床第一導師不僅要負責碩士研究生在整個學習、培訓期間的思想、學習和生活情況,還要著重碩士研究生臨床實踐能力的培養,包括病例分析、疑難病例討論、小講課、文獻匯報等規范化培訓內容,需負責碩士研究生綜合素質的培養及全面管理[7]??蒲械诙焺t主要負責碩士研究生的文獻綜述、實驗設計、實驗進展等,指導學生撰寫論文,同時輔導學生進行基本的科研方法的學習和理論指導,保障碩士研究生的科研思維的建立以及相關能力的鍛煉。

口腔醫學專業碩士研究生“雙導師制”的建立,可有效結合兩位導師在臨床能力和科研能力中的長處,滿足創新型教育的需要,不僅有利于臨床創新技術在臨床實踐中的應用,促進學生科學問題的提出,同時還可針對性幫助學生梳理科研思路,促進科學問題的解決,進而激發學生的科研興趣,提高其科研學習的主觀能動性?!半p導師制”在口腔醫學專業碩士研究生培養中的應用,有利于導師間的相互配合,指導學生積累經驗,大大提高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培養質量。另一方面,“雙導師制”的建立還可在一定程度上幫助優化臨床導師資源的配置,緩解臨床導師的科研壓力,使學生的指導工作更具針對性、具體性,同時也使得學生的科研學習更具創新性和實用性。

(二)“雙導師制”的實施

首先,應明確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雙導師的遴選標準。遵循教育部《關于做好全日制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工作的若干意見》(2009年)的要求,負責臨床能力和實踐技能培養的第一導師應綜合考慮導師的臨床教學能力、科研經費、科研課題情況進行遴選;負責科研理論指導和方法教授的第二導師應以導師承擔課題情況及經費情況作為主要遴選標準。

其次,根據研究方向、臨床實踐方向在每個二級、三級學科組建個性化導師團隊,不同導師團隊之間人員可以適度交叉,但不應影響正常教學工作的進行,不得影響教學質量[8]。這樣一來,學生的科研培養可以更好地服務臨床實踐,臨床中發現和提出的科學問題也可高效的轉化為科研問題進行深入探討和研究,形成良性循環。

為了保障“雙導師制”的順利實施與不斷優化,應建立相應的規范化制度,針對獲得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培養資格的導師進行集中培訓和繼續教育,保障導師隊伍的指導水平,使“雙導師制”可以長期的、可持續性的發展下去,從而為口腔醫學專業碩士學位的人才培養的質量提供保障。建立“雙導師制”的同時,應酌情建立相應的獎懲措施以及監督機構,實行人才獎懲機制,充分調動導師的工作積極性,有效督促導師隊伍師資水平的提高。除了職能部門的定期考核和監督外,也應注重學生這一培養主體的反饋和意見,使得“雙導師制”不斷發展,不斷進步。

(三)“雙導師制”的優點

“雙導師制”是一種實用且高效的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培養模式,尤其在口腔醫學中,更是具有獨特優勢。從培養主體的角度出發,“雙導師制”能在保障碩士研究生專業知識和臨床能力的同時,大大提高其科研能力,不僅有利于科研思維的鍛煉,同時為其畢業后撰寫論文、主持科研項目等打下夯實基礎,其對學生的培養是系統的、全面的、長遠的[9]??蒲信c臨床是相輔相成的,科研可以解決臨床問題服務于臨床工作,臨床則可以實現科研探究的轉化,使其走出實驗室走進日常,因此,科研思維和能力的培養可以使碩士研究生們受益一生。

從導師的角度來說,“雙導師制”是機遇更是挑戰,導師團隊在帶教過程中的交流與溝通,也是導師間頭腦風暴和新思維新想法的碰撞,這在一定程度上也為導師自身的進步提供了契機。

三、“雙導師制”目前存在的問題

(一)導師積極性不高

碩士研究生的導師一般都是具有豐富臨床經驗的骨干醫師,在承擔常規醫、教、研工作的基礎上,還需要負責相應的導師工作,使得其工作量和工作壓力都大大增加。繁重的工作量,以及導師任職過程中的諸多瑣事都可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導師的工作積極性,從而影響碩士研究生的培養質量。另外,導師培養質量評估系統和獎勵制度的不足,部分導師對碩士研究生培養目標、培養任務以及培養內容的認識不足,都可以影響導師工作中的積極性。

(二)導師溝通不足

臨床第一導師不僅要負責學生的臨床實踐指導,也要關注學生的整體素質培養,科研導師則應著重關注研究生的文獻指導、課題選題、論文撰寫等?!半p導師制”不僅強調不同導師與學生之間的有效溝通,同時也強調各導師之間的溝通與交流,有效的導師間溝通能幫助導師及時了解學生的需要,才能制訂出相應的個性化培養方案。這些溝通包括臨床和科研培訓的內容、方案和進度,及時了解學生的需求才能作出有效反饋,從而提高導師工作有效性。師生間的溝通能幫助進行相互了解,學生意見的反饋和反思是督促導師制度進步的關鍵所在。有效地溝通還可幫助及時調整學生培養方案和進度,使得碩士研究生的培養工作真正做到因地制宜,有的放矢。

四、優化“雙導師制”的對策

(一)制定合理的“雙導師制”遴選制度

導師遴選要兼顧專業能力和職業素質、政治素養,針對不同導師專業能力的鑒定和評估應有所不同,合理的導師遴選制度是遴選合格導師的保障,同時也是組建優秀導師團隊的保障所在。臨床導師的遴選應著重關注對疾病的診治能力,包括臨床思維能力和臨床操作能力都應納入遴選要求??蒲袑煹腻噙x需保證有穩定的研究方向和較高的科研水平,同時還應具備充足的科研經費,包括近5年的學術論文、科研項目、專利申請以及研究成果等都應納入遴選的考核范疇。遴選的導師應進行科學的集體培訓,幫助導師了解國家研究生培養的動態。導師崗前培訓應充分了解國家關于研究生教育的政策與法規、研究生教育的形勢與任務,同時還應了解專業學位研究生的培養目標和培養模式,學習專業學位研究生招生、培養、學位授予及學生管理的相關規章制度,明確導師職責和責任,才能做好導師的分配工作。

(二)規范“雙導師制”管理制度

高校應建立健全雙導師管理制度,保證雙導師實施的規范化,嚴把質量關。應不定期開展學生反饋,對導師管理進行動態監督,監督部門應關注“雙導師制”運行現狀,并根據學生反饋和導師間的溝通情況及時做出針對性改進,把有能力的臨床教師和科研工作者選拔到導師隊伍中來。

(三)完善“雙導師制”考核制度

針對“雙導師制”這一新型導師模式,應針對口腔醫學專業碩士研究生培養建立考核及獎勵制度,將科研成果、臨床考核成績等客觀指標以及學生反饋等主觀指標納入考核,進行綜合評估。針對在臨床實踐和科研培養工作中做出重要貢獻的導師,應適度給予相應的補貼和獎勵,進而督促導師工作,幫助調動導師的工作積極性和主觀性。對于未完成培養內容或培養目標未達標的導師,應做出相應的考核,全面調動導師工作的主觀能動性。必要時還可出臺相應的激勵機制,給予不同導師課時津貼、工作量計算等優惠政策,設立優秀導師獎,獎勵在口腔醫學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過程中的優秀導師[10]??谇会t學專業具有自身的特點,口腔材料、成骨、腫瘤、炎癥的研究具有極大轉化潛能,“雙導師制”考核制度中應充分考慮口腔醫學專業的特殊性,應量化考核指標,保障“雙導師制”以及相應考核制度的順利執行。

“雙導師制”培養模式是一項符合時代要求的創新型碩士研究生培養模式,“雙導師制”在保障口腔醫學專業碩士研究生臨床技能培養的同時,可有效保障學生科研思維與能力的鍛煉,激勵專業型研究生的科研創新能力,有效促進臨床醫學實踐與科研能力培養之間的融合與溝通,滿足培養復合型醫學人才的需要。

參考文獻:

[1]劉飛,肖剛,郭青玉.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模式下口腔醫學專業學位研究生科研能力培養——以西安交通大學口腔醫院口腔內科學系為例[J].醫學教育研究與實踐,2016,24(5):715-717.

[2]孫莉.順應社會需求培養基層全科醫學人才[J].齊齊哈爾醫學院學報,2012,33(13):1788-1791.

[3]陳地龍,謝鵬,汪玲,等.臨床醫學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質量保障體系的構建與實踐[J].學位與研究生教育,2011(07):73-75.

[4]馬艷艷,楊凱,鄭東翔.口腔醫學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與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的對比探究[J].北京口腔醫學,2014,22(5):286-287.

[5]劉麗艷,秦春生.協同與融合:全日制教育碩士研究生培養中的雙導師制研究[J].學位與研究生教育,2016(12):54-58.

[6]安建華,程長羽.加大高校人才培養力度的新模式——雙導師制[J].河北大學成人教育學院學報,2003,5(01):65-67.

[7]劉春曉,王小文,吳婧,等.雙導師制及其在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中的初步應用[J].中國畢業后醫學教育,2019,3(3):253-256.

[8]夏維.醫教協同背景下臨床醫學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雙導師制研究[J].繼續醫學教育,2019,33(5):29-30.

[9]徐佩華,仲志成.研究生培養的多導師制探討——美國密西西比大學研究生培養模式啟示[J].高等建筑教育,2013,22(4):38-40.

[10]林欣,戴艷梅,郭怡熠,等.口腔??漆t院研究生培養精細化管理模式初探[J].繼續醫學教育,2020,34(2):42-44.

內科學范文第2篇

摘  要:國家執業醫師資格考試是行業準入考試,口腔內科學是口腔執業醫師考試的重要組成部分,為了適應國家執業醫師資格考試需求,提高該??谇会t學專業學生考試通過率,針對該校學生實際情況和現有教學條件,以《口腔內科學》為研究對象,開展課程教學改革,旨在提高《口腔內科學》的教學效果,加深學生的理論認知,提高學生的實踐技能水平,幫助學生順利通過口腔執業醫師考試。

關鍵詞:口腔內科學  國家執業醫師資格考試  教學模式

自1999年5月1日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執業醫師法》規定國家實行醫師資格考試制度以來,國家執業醫師考試已經進行了20年。在這20年間,醫學教學工作于執業醫師考試之間的關系愈加受到重視,醫學生培養與國家執業醫師考試相銜接已經成為醫學教育工作者的共識?!犊谇粌瓤茖W》是口腔醫學專業的臨床核心課程之一,是國家口腔執業醫師理論考試的重要組成部分,《口腔內科學》實踐教學內容也是口腔執業醫師技能考核的必考內容。通過對近年國家口腔執業醫師考試大綱和試卷進行分析,發現我?,F有《口腔內科學》教學內容和教學模式并不完全符合國家執業醫師資格考試的發展趨勢和臨床崗位要求。為提高口腔內科學教學效果,為學生后續參加國家執業醫師資格考試鋪墊,我們開展了基于國家執業醫師資格考試的口腔內科學教學改革。

1  教學改革的必要性

通過研究國家執業醫師資格考試發展趨勢,分析考試范圍和考試要求,對已參加口腔執業醫師考試的畢業生進行調查,發現口腔內科學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和影響考試通過率的因素。

1.1 教學內容陳舊欠缺

與執業醫師考試大綱相比,口腔內科學部分教學內容陳舊,需要刪減;部分教學內容欠缺更新,沒有將最新的、執業醫師考試和臨床常用的治療方法、修復材料納入教學中。

1.2 教學方法單一

傳統教學多采用教師講學生聽、先理論后實踐的模式,實踐教學環節薄弱,教學效果往往不太理想,學生臨床思維不能有效建立,綜合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能力欠缺。

1.3 考試形式單一,試卷結構與執業醫師考試不匹配

執業醫師考試包括技能考核和綜合筆試兩大部分,若實踐技能考核未通過就沒有資格參加綜合筆試,因此抓好實踐教學環節對提高學生技能水平和口腔內科學教學質量非常關鍵。以往課程考試偏重于理論考核,而理論考試題型也與執業醫師考試大有不同,忽略了對學生臨床實踐技能的檢測和對執業醫師考試的適應能力培養。

因此優化教學內容,改革口腔內科學傳統的教學和考核模式,建設基于國家執業醫師資格考試的新型教學模式,調動學生學習興趣,深化學生理論知識,加強臨床實踐技能培養,提高學生臨床綜合素質,進而提高學生對考試的適應能力,為學生實習、就業、可持續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教學改革勢在必行。

2  具體改革措施

2.1 整合出與國家口腔執業醫師考試大綱吻合的課程教學內容

根據國家口腔執業醫師資格考試大綱和內容,調整現有《口腔內科學》教學內容,刪減陳舊、不常用的知識內容和操作技能,增加病例教學內容和技能考試涉及的實踐教學內容。在此基礎上,對重點部分進行必要的擴展和延伸,使其既滿足考試的要求又滿足臨床工作的需要,讓學生在有限教學時間內,掌握口腔內科學的必備知識,了解口腔內科學的新技能新方法。

2.2 改進教學模式,創新教學方法,提高教學效果

口腔內科學涉及牙體牙髓病、牙周病和口腔粘膜病3個部分知識體系,病種繁多,臨床表現各異。為提高教學效果,增強學生學習動力,結合現有的教學條件和學生水平,針對具體的教學內容,選擇合適的教學方法。

牙體牙髓病是口腔內科常見病,占門診就診率80%,各類疾病的臨床表現是教學重點,而診斷和治療是教學難點。我們采用了以問題為導向和項目教學化教學的方法,將任務和問題提前交給學生,課堂上學生是教學主體,教師與學生充分互動,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對于臨床思維和團隊合作能力有很大的提升。

黏膜病病種繁雜,具有同病異癥,異病同癥的特點,疾病的鑒別和診斷是教學難點。我們采用了臨床病例和臨床問題相結合的教學方法,盡量還原臨床場景,理論與臨床實踐有機結合,培養學生在診療中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思維模式。

新的教學方法帶動了教學模式的變化,提高了學生學習興趣,活躍了課堂,提高了教學效果。

2.3 加強臨床實踐教學,重視技能考核,提高學生實踐能力

技能考核是執業醫師考試的重要環節。傳統教學中安排了實訓課,但學時相當較少也缺少實踐考核,未能對學生實踐技能進行有效測評,因此在教學改革中,增加了實踐實訓課,實訓項目貼合執業醫師技能考核內容,期末考試增加了實踐考核,提高了學生對實訓課和臨床技能的重視,為參加執業醫師考試做好鋪墊。

2.4 改革試卷結構

傳統試卷結構包括選擇題、填空題、名稱解釋、判斷題、簡答和論述題,偏重于基本理論和基礎知識。執業醫師考試均為選擇題,除了考核基礎知識外,還有病例分析題,試題量大面廣,這對臨床經驗不足的畢業生難度較大。為使學生盡早適應執業醫師資格考試,教研室積極建設口腔內科學試題庫,盡量覆蓋執業醫師考試的考點,同時對期末試卷結構進行調整,題型以選擇題為主,為學生日后參加國家考試起到正確引導和增強信心的作用。

3  成果

在開展基于國家執業醫師資格考試的《口腔內科學》教學模式改革一年后,我們對教學改革的效果進行了分析評價,發現課程教學效果得到了很好的提高。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3.1 課程教學內容

課程教學內容緊跟口腔內科學發展趨勢,與國家執業醫師資格考試大綱吻合,學生知識面得到拓寬,通過對觀察組學生在實習階段的評價,學生基本理論扎實,實踐能力強,崗位適應能力強,綜合分析能力和溝通能力強。

3.2 課程教學改革

改變傳統的教學方式和課堂氛圍,師生互動良好,學生課堂參與率高,自主學習能力強,在學習《口腔內科學》同時,能與其他專業學科融合,帶動了專業能力的整體提高。

3.3 推動了教師隊伍建設、專業內涵建設

學校十分重視青年教師的培養,鼓勵青年教師積極參與教學研究。教師在教學改革過程中,積極投入,通過自身學習和接收學生反饋,不斷豐富知識,積累經驗,既促進了教師專業水平、實踐能力的提高,又促使了教師探索適合的教學方法和課堂形式,青年教師整體素質得到提高,也促進了專業內涵建設。

教學改革一個漫長而又艱難的探索過程。在現有條件下,我們以《口腔內科學》為突破口,做出了初步的嘗試。根據研究經驗,在今后教學中我們繼續以口腔執業醫師資格考試需求為導向,進一步深化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和教學模式的改革,使課程教學滿足既滿足考試的需要,又滿足崗位能力要求,為用人單位提供可持續發展的人才發揮積極作用。

參考文獻

[1] 黃春,吳勇,李潤琴.以執業資格考試為導向改革醫學職業教育模式[J].衛生職業教育,2013,31(20):21-23.

[2] 廖蘇芳,杜金刊,趙永明,等.以執業醫師技能考試為導向的醫學生技能培訓方法的改革與實踐研究[J].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12(11):66,99.

[3] 楊眉峰,肖惠.以執業醫師技能考試為導向的臨床技能教學模式改革[J].西北醫學教育,2015,23(1):157-160.

[4] 鄭福祥.以執業醫師實踐技能考試為導向,開展外科學實訓教學[J].衛生職業教育,2016,34(5):95-96.

[5] 齊建強,李鵬董,任新生.以執業醫師資格考試為導向的臨床技能教學模式改革探索[J].廣西中醫藥大學學報,2013,16(3):118-119.

內科學范文第3篇

呼吸系統疾病

慢性支氣管炎 [目的要求] 1.掌握慢性支氣管炎的診斷知識

2.熟悉慢性支氣管炎的病因以及機體與外界因素對發病的關系 [教學內容] 1.概述

2.病因和發病機理:詳細講解 3.病理生理和病理:一般講解 4.臨床表現和并發癥:重點講解 5.輔助檢查:詳細講解

6.診斷和鑒別診斷:重點講解

7.治療詳細講解、指出不同病期采取不同的治療方法 8.預后和預防:一般介紹

阻塞性肺氣腫 [目的要求] 1.掌握阻塞性肺氣腫的概念

2.熟悉阻塞性肺氣腫的發生和發展規律,特別是由慢性支氣管炎發展成為肺氣腫的過程及其病理變化特征

3.掌握阻塞性肺氣腫的診斷知識,特別是肺氣腫的體征、肺功能改變的特點以及X線的特征性所見

[教學內容] 1.概念 重點闡述

2.病理生理及病理:一般講解 3.臨床表現和并發癥:重點講解

4.輔助檢查:重點講述X線、肺功能和血氣分析 5.診斷和鑒別診斷:重點講解 6.治療:一般講解

7.預后和預防 :一般講解

慢性肺原性心臟病 [目的要求] 1.掌握慢性肺原性心臟病(慢性肺心病)臨床表現的特點、診斷方 2.掌握慢性肺心病呼吸功能不全與心功能不全的處理要點

3.熟悉慢性肺心病時肺動脈高壓的發病原理、酸堿平衡失調及電解質紊亂的原理 [教學內容] 1.概述

2.病因和發病機理(詳細講解) 3.臨床表現和并發癥(重點講解)

4.器械檢查及實驗室檢查(詳細講解) 5.診斷和鑒別診斷:(一般講解) 6.治療:(重點講解急性發作期的治療) 7.預后:一般講解

支氣管哮喘 [目的要求] 1.熟悉本病的發病機理,其發病與過敏因素及某些誘發因素的關系 2.掌握本病的臨床表現、類型、診斷及鑒別、并發癥等

3.掌握根據本病的發病原理,臨床的不同類型,采用綜合的防治方法來阻斷引起哮喘發作的各個環節

4.掌握重癥哮喘的診斷和處理原則 [教學內容] 1.概述定義,患病率,發作的季節性,發病年齡、性別比較 2.病因和發病機理 3.臨床表現重點講解 4.實驗室檢查詳細講解

5.診斷和鑒別診斷重點講解

6.并發癥:氣胸、縱隔氣腫、肺不張等 7.防治重點講解 8.預后一般介紹

呼吸衰竭 [目的要求] 1.熟悉呼吸衰竭的病因、發病原理和病理生理改變

2.掌握呼吸衰竭時的血氣分析改變、酸堿失衡和電解質紊亂的意義 3.掌握呼吸衰竭時的臨床表現和處理原則 [教學內容] 1.概述

2.病因和分類:一般講解

3.發病原理和病理生理:詳細講解 4.臨床表現:重點講解

5.診斷:重點強調血氣分析對診斷和治療的意義 6.治療重點講解 7.預防:一般講解

肺 炎

[目的要求] 1.掌握肺炎球菌肺炎的病理、臨床表現。休克肺炎的治療

2.了解葡萄球菌肺炎、肺炎克雷白桿菌肺炎、綠膿桿菌肺炎、真菌肺炎、軍團菌肺炎和支原體肺炎的病理、臨床特點、診斷和治療

[教學內容] 肺炎球菌肺炎

1.病因和發病機理:一般講解 2.病理和病理生理:詳細講解 3.臨床表現和并發癥:重點講解 4.診斷和鑒別診斷

5.治療:重點講解休克肺炎治療

其他類型肺炎(自學) 肺結核

[目的要求] 1.掌握結核的發生與發展過程與變態反應和免疫力的關系、診斷及鑒別診斷要點,抗癆藥物的正確使用、大咯血的處理

2.熟悉肺結核X線特點并與病理變化的關系、痰結核菌的檢查方法、防癆原則和方法、結核菌素試驗、卡介苗接種

[教學內容] 1.概述 簡介

2.原理和病理:一般講解

3.肺結核演變過程、常見臨床類型和臨床表現 4.實驗室檢查:重點講解

5.診斷和鑒別診斷:一般講解 6.并發癥

7.治療:重點講解抗結核適應癥,各型活動性肺結核化療方案 8.預防:詳細講解

胸膜疾病 [目的要求] 1.掌握結核性胸膜炎的診斷及鑒別診斷 2.熟悉結核性胸膜炎防治方法 3.了解膿胸的治療原則 [教學內容] 1.概述:一般講解 結核性胸膜炎為最常見 2.病因、發病原理和病理:一般介紹 3.臨床表現:一般講解 4.輔助檢查:詳細講解

5.診斷和鑒別診斷:重點講解

6.治療:重點講解結核性胸膜炎治療

循環系統疾病

心力衰竭 [目的要求] 1.掌握慢性心力衰竭的臨床表現、診斷和治療

2.熟悉心力衰竭的病因、病理生理和急性心力衰竭的搶救措施 3.了解慢性心力衰竭的鑒別診斷和預后 [教學內容] 1.概述定義

2.詳細講解病因和病理生理 3.一般講解臨床類型

慢性心力衰竭

1.重點講解臨床表現 2.一般講解實驗室檢查

3.詳細講解診斷和鑒別診斷 4.重點講解治療 5.一般講解預后

急性心力衰竭

講授急性左心衰竭

1.詳細講解病因、發病機制和臨床表現 2.一般講解診斷和鑒別診斷 3.重點講解治療

心律失常 [目的要求] 1.掌握常見心律失常的病因、臨床表現、診斷和治療原則 2.熟悉常見心律失常的心電圖表現、診斷和鑒別診斷 3.了解心律失常的分類、發生機制和介入性治療技術 [教學內容] 1.重點講授心律失常的臨床表現、診斷和藥物治療原則

2.詳細介紹常見心律失常的人工心臟起博器、電復律的適應證,快速性的心導管消蝕治療的適應證

概述

1.一般講解心臟傳導系統的解剖和心律失常的分類 2.詳細講解心律失常的發生機制及心律失常的診斷

竇房結性心律失常

1.一般講解心電圖檢查和臨床意義 2.詳細講解病態竇房結綜合征

3.一般講解抗快速性心律失常藥物的致心律失常作用

心房性心律失常

1.一般講解房性早搏的心電圖檢查和治療 2.詳細講解房性心動過速

房室交界性心律失常

1.一般講解房室交界性過早搏動、逸搏心律的心電圖檢查 2.非陣發性房室交界性心動過速 3.陣發性室上性心動過速 重點講解 4.預激綜合征

心室性心律失常

1.室性早搏 一般講解室性早搏的病因和臨床表現 2.室性心動過速 詳細講解

3.心室撲動與心室顫動 一般講解

心臟傳導阻滯

1.概述心臟傳導阻滯的類型和分度 2.房室傳導阻滯 重點講解 3.室內傳導阻滯

心律失常的藥物和手術治療(自學)

心臟驟停和心臟性猝死(自學)

高血壓病 [目的要求] 1.掌握血壓的判別標準、臨床表現、診斷、鑒別診斷和治療 2.熟悉臨床類型和高血壓急癥的治療原則 3.了解病因、流行病學、發病機制和病理 [教學內容] 1.概述血壓判別標準

2.一般講解病因、流行病學、發病機制和病理 3.詳細講解臨床表現和臨床類型 4.重點講解治療 5.概述預防

冠狀動脈粥樣硬化和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

第一節 動脈粥樣硬化(自學)

第二節 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 心絞痛

[目的要求] 1.掌握心絞痛的臨床表現和防治

2.熟悉冠心病的分型,心絞痛的發病機制、診斷和鑒別診斷 3.了解心絞痛的預后和介入性診斷與治療新技術 [教學內容] 1.概述冠心病的定義和分型,心絞痛的定義和其他原因所致的心絞痛 2.詳細講解心絞痛的發病機制 3.一般講解病理解剖和病理生理 4.重點講解臨床表現

5.詳細講解實驗室和其他檢查 6.重點講解診斷和鑒別診斷 7.概述預后 8.一般講解防治

第三節 心肌梗塞 [目的要求] 1.掌握臨床表現、診斷、鑒別診斷和治療 2.熟悉病因、發病機制、并發癥和預防 3.了解病理、病理生理和預后 [教學內容] 1.概述定義,一般講解病因和發病機制 2.一般講解病理和病理生理 3.重點講解臨床表現 4.詳細講解實驗室檢查和其他檢查、診斷和鑒別診斷及并發癥 5.重點講解治療

6.一般講解預后和預防

心臟瓣膜病 二尖瓣狹窄 [目的要求] 1.掌握病因、臨床表現、診斷和鑒別診斷 2.熟悉病理生理、并發癥和治療原則 3.了解預后和介入性治療新技術 [教學內容] 1.詳細講解病因和病理、病理生理 2.重點講解臨床表現

3.詳細講解實驗室和其他檢查、診斷和鑒別診斷 4.一般講解并發癥和預后 5.詳細講解治療

主動脈瓣關閉不全 [目的要求] 1.掌握臨床表現、診斷和鑒別診斷 2.熟悉病因和病理、病理生理和治療 3.了解并發癥和預后 [教學內容] 1.詳細講解病因和病理、病理生理 2.重點講解臨床表現

3.一般講解實驗室和其他檢查 4.詳細講解診斷和鑒別診斷

5.一般講解并發癥,預后和治療

心肌病(原發性)(自學)

急性心包炎 [目的要求] 1.掌握臨床表現和主要病因類型 2.熟悉診斷、鑒別診斷和治療 3.了解病理解剖、病理生理和預后 [教學內容] 1.一般講解病理解剖和病理生理 2.詳細講解臨床表現和實驗室檢查

3.一般講解主要病因類型、診斷和鑒別診斷、預后和治療

心肌炎

[目的要求] 1.臨床表現、診斷和治療 2.病因和病理 3.預后

[自學內容] 1.和病理

2.掌握臨床表現、診斷和治療 3.講解預后

消化系統疾病

胃 炎

急性胃炎(自學) [目的要求] 1.掌握本病的臨床表現及診治要點 2.熟悉與胃炎有關的胃的生理解剖內容 3.了解本病的病因和發病機理 [自學內容] 1.一般理解急性糜爛胃炎的概念和發病情況 2.一般理解病因和發病機制

3.一般理解病理特點、部位及與消化性潰瘍的鑒別 4.重點掌握臨床表現:間歇出現上消化道出血為主要特征 5.重點掌握診斷和鑒別診斷 6.重點掌握防治 慢性胃炎 [目的要求] 1.掌握本病的臨床表現、診斷要點及治療措施 2.熟悉慢性胃炎的病因及發病機理

3.了解本病的鑒別診斷及國內外診治的新進展 [教學內容] 1.概述

2.詳細介紹病因和發病機制 3.重點講解臨床表現 4.詳細講解輔助檢查 5.重點講解診斷 6.重點講解治療 7.一般講解預防

消化性潰瘍 [目的要求] 1.掌握本病的臨床表現、并發癥、診斷、鑒別診斷及藥物治療 2.熟悉本病的防治原則及治療的新進展 3.了解本病的病因、發病機理 [教學內容] 1.一般講解本病的定義、發病率、流行病學 2.一般講解病因和發病機理 3.一般了解病理 4.重點了解臨床表現 5.一般講解并發癥 6.詳細講解輔助檢查 7.重點講解診斷和鑒別診斷

8.重點講解治療:治療目的和原則,重點介紹藥物治療 9.一般講解預防

潰瘍性結腸炎 [目的要求] 1.掌握本病的臨床表現、診斷 2.熟悉本病的鑒別診斷及治療原則 3.了解本病的病因、發病機理及并發癥 4.了解本病的病理特點 [教學內容] 1.一般講授本病的概念及發病情況 2.—般講授病因及發病機理

3.一般講授病理:介紹本病的病變部位及病理特點 4.重點講授臨床表現 5.一般講授并發癥 6.詳細講授輔助檢查 7.重點講授診斷和鑒別診斷 8.詳細講授治療

肝硬化 [目的要求] 1.掌握肝硬化的,臨床表現、診斷、并發癥及治療措施 2.熟悉本病的病因,鑒別診斷

3.了解本病的發病機理(酒精性肝硬化的發病機理)及國內外新進展 [教學內容] 1.一般講授本病的概念、流行病情況,簡要介紹病因、病理形態等分類2.詳細講授病因

3.一般講授病理 4.重點講授臨床表現 5.重點講授并發癥 6.詳細講授輔助檢查 7.重點講授診斷和鑒別診斷 8.重點講授治療 9.一般講授預后 肝性腦病 [目的要求] 1.掌握肝性腦病的誘因、臨床表現、診斷鑒別診斷及治療 2.熟悉肝性腦病的發病機理 3.了解影響預后的各種因素及預防 [教學內容] 1.一般講授本病的概念 2.詳細講授病因和誘因 3.詳細講授發病機理 4.一般了解病理,自學 5.重點講授臨床表現 6.詳細講授輔助檢查

7.重點講授診斷和鑒別診斷 8.重點講授治療

9.一般講授預防預后 急性胰腺炎 [目的要求] 1.掌握本病各類型的臨床特點、診斷要點及治療措施 2.熟悉本病的并發癥、鑒別診斷及預防 3.了解本病的病因及發病機理 [教學內容] 1.一般講解本病的概念及發病情況 2.一般講解病因和發病機理 3.一般了解病理:自學 4.重點講授臨床表現 5.詳細講授并發癥 6.詳細講授輔助檢查 7.重點講授診斷和鑒別診斷 8.重點講授治療

結核性腹膜炎(自學) [目的要求] 1.掌握結核性腹膜炎的臨床表現、診斷及治療原則 2.熟悉鑒別診斷及并發癥 3.了解發病機理及病理 [自學內容] 1.一般理解本病的概念及發病情況 2.一般理解病因及發病機理,簡介感染途徑及發病機理 3.一般理解病理

4.重點掌握臨床表現:臨床表現多種多樣,歸納如下 5.掌握輔助檢查

6.重點講授診斷和鑒別診斷 7.詳細講授治療: 8.一般講授預防

上消化道出血 [目的要求] 1.掌握上消化道出血的臨床表現、診斷及治療原則 2.熟悉本病的鑒別診斷

3.了解本病的病因及國內外新進展 [教學內容] 1.一般講授本病的概念及發病情況 2.一般講授病因 3.重點講授臨床表現 4.重點講授診斷 5.重點講授治療

泌尿系統疾病

總論(自學) [目的要求] 1.了解泌尿系統的常見疾病

2.了解泌尿系統的常見臨床表現及診斷的步驟和方法 3.了解泌尿系統學科的發展動態 [自學內容] 1.扼要復習泌尿系統的解剖和生理

2.重點自學常見臨床表現及其發生機制和原因,診斷及鑒別診斷 3.了解泌尿系統疾病的防治原則及學科發展動態

腎小球疾病 [目的要求] 1.了解腎小球疾病的病因,發病機理,病理改變及臨床表現 2.掌握腎小球疾病的現行分類方法,各型腎炎的診斷和鑒別診斷 3.掌握治療腎小球疾病的基本原則 [教學內容] 腎小球疾病概述(自學)

1.一般講解腎小球疾病的定義和分類 2.講解腎小球疾病的發病機理 3.一般講解腎小球疾病的病理改變 4.一般講解腎小球疾病的臨床及病理分型

急性腎小球腎炎(自學) 1.一般講解概念

2.一般講解病因和發病機理 3.詳細講解臨床表現和實驗室檢查 4.詳細講解診斷和鑒別診斷 5.一般講解治療和預后

慢性腎小球腎炎 1.一般講解概念

2.一般講解病因和發病機理 3.一般講解臨床表現和實驗室檢查 4.一般講解診斷和鑒別診斷 5.詳細講解治療和預后

腎病結合征 [目的要求] 1.了解腎病綜合征的病因、發病原理及病理改變

2.掌握腎病綜合征的病理生理、臨床表現、實驗室檢查,診斷和鑒別診斷 3.掌握腎病綜合征的治療原則 [教學內容] 1.詳細講解概念

2.一般介紹病因和發病機理

3.一般介紹病理改變,以微小病變腎病為主,簡介其它各型 4.重點講解病理生理、臨床表現和實驗室檢查 5.詳細講解并發癥及其發生機制 6.詳細講解診斷和鑒別診斷 7.重點講解治療并簡介預后

腎盂腎炎 [目的要求] 1.掌握急、慢性腎盂腎炎的臨床表現,診斷和治療原則

2.熟悉腎盂腎炎的病因,感染途徑,與感染有關的因素及實驗室檢查 3.了解腎盂腎炎和下泌尿路感染的關系,需鑒別的主要疾病及預防措施 [教學內容] 1.一般講解概念

2.詳細講解病因、發病機理;簡介病理改變 3.詳細講解臨床表現和實驗室檢查,簡介并發癥 4.一般講解診斷和鑒別診斷 5.詳細講解治療,簡介預后

急性腎功能不全 [目的要求] 1.熟悉急性腎功能不全的病因和發病機理

2.熟悉急性腎功能不全的臨床表現,實驗室檢查,達到初步診斷和鑒別診斷 3.了解急性腎功能不全的搶救措施 [教學內容] 1.一般講解概念

2.一般講解分類、病因、發病機理和病理改變 3.重點講述急性腎衰竭的臨床表現和實驗室檢查 4.一般講解診斷與鑒別診斷 5.一般講解治療和預后

慢性腎功能不全 [目的要求] 1.掌握尿毒癥的臨床表現,診斷依據及治療原則

2.熟悉尿毒癥的發病機理,臨床癥狀及慢性腎功能不全的分期標準 3.了解對尿毒癥的原發病早期診斷,早期治療的意義 [教學內容] 1.一般講解要領和分期 2.一般講解病因和發病機理 3.重點講述臨床表現和實驗室檢查 4.一般講解診斷和鑒別診斷 5.一般講解治療和預后

血液和造血系統

貧血概述 [目的要求] 1.掌握貧血發病機理的分類、治療原則 2.熟悉貧血的基本概念,病因診斷的重要意義 3.了解貧血的臨床表現 [教學內容] 1.了解概述 2.一般講解分類 3.一般講解臨床表現 4.掌握診斷 5.掌握治療原則

缺鐵性貧血 [目的要求] 1.掌握缺鐵性貧血病因、診斷及治療 2.熟悉缺鐵性貧血臨床表現,實驗室檢查 3.了解鐵代謝 [教學內容] 1.一般講解鐵代謝 2.一般講解病因和發病機制 3.掌握臨床表現 4.掌握實驗室檢查 5.掌握診斷和鑒別診斷 6.掌握治療

再生障礙性貧血 [目的要求] 1.掌握本病發病原因,治療方法

2.悉本病臨床表現和血液學特點,診斷依據及鑒別診斷 3.了解發病情況,有關發病機理的學說 [教學內容] 1.概述 2.一般講解病因 3.一般講解發病機制 4.了解病理 5.掌握臨床表現 6.掌握實驗室檢查 7.掌握診斷 8.一般講解鑒別診斷 9.掌握治療

溶血性貧血(自學)

白血病

第一節 概 述 [目的要求] 1.熟悉白血病的概念

2.了解本病分類、發病情況、病因和發病機制 [教學內容] 1.概念及發病情況 2.分類

3.病因和發病機理

第二節 急性白血病 [目的要求] 1.掌握本病的臨床表現,實驗室檢查 2.熟悉本病診斷、鑒別診斷及治療原則 3.了解分類、預后 [教學內容] 1.一般講解分類 2.掌握臨床表現 3.掌握實驗室檢查 4.掌握診斷 5.鑒別診斷 6.掌握治療原則

7.一般講解預后及影響預后的因素

第三節 慢性粒細胞白血病(自學) [目的要求] 1.掌握臨床表現特點及實驗室檢查 2.熟悉診斷、鑒別診斷及治療原則 [自學內容] 1.臨床表現特點 2.實驗室檢查 3.診斷依據 4.鑒別診斷 5.治療原則

6.預后及影響預后因素

第六章 淋巴瘤 [目的要求] 1.掌握診斷方法及治療原則 2.熟悉臨床表現及分期

3.了解病因、發病機理、病理及分類 [教學內容] 1.概述 2.病理及分類 3.臨床表現 4.實驗室檢查 5.診斷與鑒別診斷 6.治療

出血性疾病概述(自學) [目的要求] 1.掌握:正常的止血和凝血機制 2.熟悉:出血性疾病的分類,出血特點,實驗室發現和診斷 3.了解治療原則 [自學內容] 1.一般講解概述

2.掌握正常的止血和凝血機制:扼要講解止凝血機制的三要素 3.掌握診斷 4.一般講解防治

特發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瘢 [目的要求] 1.掌握本病的診斷要點及治療原則 2.了解病因和發病機理 [教學內容] 1.一般講解概述

2.掌握病因和發病機制 3.重點講解臨床表現 4.重點講解實驗室檢查 5.掌握診斷 6.重點講解治療

彌散性血管內凝血(自學)

內分泌系統疾病及代謝疾病

糖尿病 [目的要求] 1.了解糖尿病的概念,發病病因, 發病環節及特征性病理改變 2.熟悉并掌握易患因素,臨床表現,診斷標準及其常見并發癥 3.熟悉掌握現代的綜合方法

4.一般掌握糖尿病酮癥酸中毒及高滲綜合征的診斷與治療原則 [教學內容] 1.概述明確講解糖尿病的概念及其本身含義是一個綜合征 2.一般講解糖尿病流行病學 3.詳細講解兩型糖尿病病因 4.一般講解糖尿病的病理生理 5.診斷 6.鑒別診斷

7.并發癥一般講解糖尿病急性并發癥,詳細講解慢性并發癥 8.防治圍繞三級預防,抓住現代綜合療法

甲狀腺功能亢進癥 [目的要求] 1.一般了解本病的病因及分類 2.重點講述彌漫性甲狀腺腫伴甲亢 [教學內容] 1.一般介紹甲狀腺功能亢進癥的概念與分類

2.一般介紹彌漫性甲狀腺腫伴甲亢概念及其病因和發病機理 3.重點講解甲狀腺激素增多癥的臨床特點特點 4.特殊臨床表現 5.詳述診斷依據 6.鑒別診斷(一般介紹)

7.治療重點講解抗甲藥療法機理,用法及副作用

結締組織疾病和風濕疾病

總 論 (自學) 類風濕性關節炎(RA) [目的要求] 1.了解RA的發病機理與病理

2.掌握RA的臨床表現、實驗室檢查、診斷標準與治療 3.熟悉RA的鑒別診斷 [教學內容] 1.RA的發病機理與病理 2.重點講解RA的臨床表現 3.重點講解RA的實驗室檢查 4.重點講解RA的診斷

系統性紅斑狼瘡(SLE)

[目的要求] 1.了解SLE的病因及發病機理 2.熟悉SLE的病理

3.掌握SLE的臨床表現、實驗室檢查及治療 [教學內容] 1.一般講解SLE的病因 2.詳細講解SLE的發病機理 3.了解SLE的病理 4.重點講解臨床表現

5.重點講解SLE的實驗室檢查 6.詳細講解SLE的診斷與鑒別診斷 7.重點講解SLE的治療

中毒

中毒總論 [目的要求] 1.了解中毒性疾病的臨床特點和臨床意義 2.掌握急性中毒病人的一般處理原則 3.熟悉急性中毒伴意識改變病人的處理原則 [教學內容] 1.介紹國內外臨床毒理學的發展和現狀

2.著重介紹中毒病人的發病、病因、臨床表現、診斷及鑒別診斷 3.詳細講解中毒病人的治療原則 有機磷殺蟲劑中毒 [目的要求] 1.了解有機磷殺蟲劑引起中毒的機制 2.掌握有機磷中毒的臨床表現和診斷

3.掌握有機磷殺蟲劑中毒的治療原則,解毒藥的使用方法 [教學內容] 1.介紹有機磷殺蟲劑的吸收和代謝;介紹有機磷殺蟲劑中毒的發病機理 2.著重介紹采集病史及體檢

3.重點介紹有機磷殺蟲劑中毒的臨床表現及實驗室檢查 4.重點介紹有機磷殺蟲劑中毒的治療,解毒藥的使用

傳染病學教學大綱

第一章 總 論 [目的要求] 1.了解我國防治傳染病的成就 2.熟悉傳染、傳染病、傳染病學的概念

3.掌握傳染過程的表現,流行過程的基本條件,傳染病的基本特征 [教學內容] 第一節 傳染與免疫 1.重點講解傳染的概念 2.詳細講解傳染過程的表現 第二節 傳染病的發病機理 1.一般介紹傳染病的發生與發展 2.重點講解組織損傷的發生機理 3.重點講解重要的病理生理變化 第三節 傳染病的流行過程及影響因素 1.一般介紹傳染病流行過程的概念 2.重點講解流行過程的基本條件 3.一般介紹影響流行過程的因素 第四節 傳染病的特征 1.重點講解傳染病的基本特征 2.詳細講解臨床特點 第五節 傳染病的診斷 1.重點講解臨床資料的價值

2.重點講解流行病學資料在傳染病診斷中的重要地位 第六節 傳染病的治療 1.重點講解傳染病的治療原則 2.一般介紹治療方法 第七節 傳染病的預防 1.重點講解管理傳染病 2.一般介紹切斷傳播途徑的方法 3.一般介紹保護易感人群的辦法

第二章 病毒感染 第一節 病毒性肝炎 [目的要求] 1.了解病毒性肝炎的發病率及其危害性

2.熟悉病毒性肝炎的病原學分型幾個病毒標志物的意義 3.了解病毒性肝炎的流行病學特征

4.掌握病毒性肝炎的臨床分型及其臨床特點 5.熟悉病毒性肝炎的發病原理、病理解剖及病理生理 6.掌握各型病毒性肝炎的診斷、鑒別診斷要點 7.熟悉病毒性肝炎的防治原則 [教學內容] 1.一般介紹概述 2.重點講解病原學 3.一般介紹流行病學 4.一般介紹發病原理

5.一般介紹臨床各型肝炎的主要病理特點 6.重點講解病理生理 7.詳細講解臨床表現 8.一般介紹病毒性肝炎的并發癥與預后

9.重點講解病毒性肝炎的病原學診斷、臨床診斷及鑒別診斷 10.一般介紹病毒性肝炎的預后 11.點講解病毒性肝炎的防治原則

第二節 流行性感冒(自學)

第三節 流行性出血熱 [目的要求] 1.掌握流行性出血熱的發病原理及病理 2.掌握流行性出血熱的臨床特征及早期診斷要點 3.熟悉流行性出血熱與其他疾病的鑒別診斷 4.掌握各期的治療原則及各種療法的應用時機 [教學內容] 1.一般介紹病原學:概況、形態,血清學分型 2.一般介紹流行病學。 3.重點講述發病原理和病理解剖 4.詳細講述臨床表現 5.重點講述實驗室檢查 6.重點講述并發癥

7.重點講述診斷及鑒別診斷 8.一般介紹預后

9.重點講述治療:治療原則,各期治療原則 10.一般介紹預防

第四節 艾滋病(自學)

第五節 流行性乙型腦炎 [目的要求] 1.了解乙腦的病原及流行病特征 2.熟悉乙腦的發病原理及病理特點 3.掌握乙腦的診斷治療要點 [教學內容] 1.一般介紹乙腦的病原學:病毒特征及其抵抗力 2.一般介紹流行病學:

3.重點講述乙腦的病理解剖及發病原理 4.一般介紹并發癥及后遺癥 5.重點講述實驗室檢查 6.詳細講述診斷與鑒別診斷 7.一般介紹預后

8.重點講述乙腦的治療關鍵 9.一般介紹預防措施

細菌感染

第一節 流行性腦脊髓膜炎 [目的要求] 1.了解流腦的病原、流行病學特征,熟悉本病的發病原理及病理 2.掌握本病的診斷及鑒別診斷要點 3.掌握流腦的搶救治療原則 [教學內容] 1.一般介紹病原學:細菌特性與分型、耐藥性問題 2.一般介紹本病的流行病學情況 3.重點講述發病原理和病理解剖 4.詳細講述臨床表現 5.一般介紹并發癥及后遺癥 6.重點講述實驗室檢查 7.重點講述診斷和免疫學診斷 8.詳細講述流腦的治療 9.一般介紹預防措施

第二節 細菌性痢疾 [目的要求] 1.了解痢疾桿菌的分類及特性 2.熟悉菌痢的發病原理 3.掌握各型菌痢的診斷及治療 [教學內容] 1.一般介紹病原學 2.一般介紹流行病學 3.重點講述發病原理和病理 4.詳細講述菌痢各型的臨床表現 5.重點講述菌痢的實驗室檢查 6.詳細講述本病的診斷和鑒別診斷 7.重點講述本病的治療和預防病原治療

第三節 傷寒與副傷寒 [目的要求] 1.熟悉病原學特性及發病原理、病理

2.掌握本病的診斷,肥達反應的意義,各種培養的時機選擇及并發癥 3.掌握本病的病原治療和并發癥的治療 [教學內容] 1.重點講述傷寒及副傷寒的病原學 2.一般介紹流行病學 3.重點講述發病原理和病理 4.詳細講述臨床表現 5.詳細講述實驗室檢查 6.重點講述并發癥

7.重點講述診斷與鑒別診斷 8.重點講述治療 9.一般介紹本病的預防

10.一般介紹副傷寒與傷寒的異同

第四節 霍亂 [目的要求] 1.熟悉病原學及流行病學特征 2.熟悉本病的發病原理

3.掌握本病的診斷,鑒別診斷和防治 [教學內容] 1.重點講述本病的病原學 2.重點講述流行病學特征 3.重點講述發病原理及病理 4.詳細講述本病的臨床表現 5.重點講述實驗室檢查 6.一般介紹并發癥

7.重點講述診斷和鑒別診斷 8.重點講述本病的治療 9.一般介紹本病的預防措施

第五節 細菌性食物中毒(自學)

第五章 螺旋體感染 第一節 鉤端螺旋體病 [目的要求] 1.了解本病的病原學及流行病學特征 2.熟悉本病的發病原理 3.掌握本病的診斷及治療原則 [教學內容] 1.一般介紹病原學 2.一般介紹流行病學

3.重點講述本病的發病原理與病理解剖 4.詳細講述本病的臨床表現 5.重點講述本病的診斷 6.重點講述本病的防治

內科學范文第4篇

通過此次科學教材培訓〃使我對如何進行科學教學有了較深刻的認識。新的科學課程改革使課堂充滿了活力〃充分調動了各個層面參與教學改革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從教師層面上看〃科學學科與其他學科相比〃更具有開放性和生成性〃這就對任課的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為一名科學教師〃必須具有淵博的科學知識〃熟練的實驗操作技能〃良好的思維品質……特別是科學教師〃更應當掌握現代教育教學理論(如多元智能理論、網絡互動學習方式等)〃掌握現代教育教學技術。從學生層面看〃小學生對科學充滿好奇〃是學生喜歡的學科之一。因為各種各樣的活動材料〃都深深地吸引著學生〃他們興趣盎然〃躍躍欲試〃必然要開口說〃動手做〃產生參與活動的沖動〃在缺乏自制力的前提下〃使課堂出現難控制的局面。但仔細分析這很正?!窃鯓影盐蘸谜n堂的調空藝術〃讓學生既動起來〃又順利完成教學任務〃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就顯的很重要。

怎樣在科學教學中培養學生初步的探究能力呢<首先是想方法〃做計劃〃即通過提出探究活動的大致思路〃引導學生在解決問題前先思考行動的計劃〃包括制定的步驟〃選擇方法和可能出現的問題并提出應付的措施〃然后開展探究活動。大致的思路是這樣的:提出問題——猜想假設——制定方案——實施探究——展開交流——拓展創新。其次要著眼“三探”——探究活動的引入要從生活中來到生活中去;探究活動的過程要充分展示學生的思維過程;探究的結論要能促進兒童原有認知向科學方向發展。

隨著小學科學課堂改革的推進〃科學課堂教學發生了巨大變化〃但一些問題也隨之出現〃諸如:問題的提出牽強附會、科學猜想太過隨意、科學探究過度自主、匯報交流雜亂無章、多媒體運用越俎代庖等等。通過培訓我感覺實施科學的教學策略有以下幾點:

1、要培養學生學習興趣〃激發求職有望〃教育學生“從科學的角度提出問題”。

2、根據學生的已有知識和生活經驗〃引導學生進行猜想〃在猜想過程中注意學生的思維訓練。

3、探究學習應重視教師的指導〃把握好探究的時間和材料。

4、培養學生大膽發言和善于傾聽的良好習慣。

5、多媒體的運用要恰到好處、雪中送炭、畫龍點睛。

理想的科學課堂教學應達到以下境界:

1、從教學層來看〃體現“四個超越”:超越模式〃擺脫束縛;超越教材〃整合資源;超越課堂〃關注生成;超越教師〃尊重主體。

2、從課堂形態看〃體現“三氣”:大氣〃立體鮮活;人氣〃情感共鳴;靈氣〃放飛想象。

3、從教學特點看〃體現“四有”:問題有懸念〃思維有碰撞〃感悟有挑戰〃探究有喜悅。

4、從教學風格看〃體現“四味”:充滿趣味〃飽含情味〃具有韻味〃令人回味。

內科學范文第5篇

主訴:發熱、咳嗽、咳鐵銹色痰伴左右側胸痛天

現病史:患者天前因淋雨受涼感冒后出現發熱,畏寒、寒戰,體溫波動在37~39℃之間,尤以夜間為甚,出汗多。并出現咳嗽,咳鐵銹色痰,量不多,無臭味。感X側胸痛,可放射至肩部或腹部,咳嗽或深呼吸時加劇,伴全身肌肉酸痛。無盜汗,心悸,頭昏、心前區疼痛等癥狀,無惡心嘔吐,腹痛、腹瀉,尿頻,尿急。在當地我醫院門診予以“青霉素800萬單位靜脈點滴1次/日?天,”等藥抗炎治療天后,癥狀無明顯緩解。遂來我院門診求治,門診攝胸片示:“X肺第前肋間中內外帶片狀密度增高邊緣模糊陰影”, 血白細胞:?10/L,中性:%,淋巴:%。為求進一步診治,門診以:“X肺炎”收入院。起病以來,精神差,食欲下降,睡眠尚可,大便干結,小便色黃。

體格檢查:體溫:℃,脈搏:次/分,呼吸:次/分,血壓:/ mmHg,發育正常、營養中等、急性熱病容、步入病房、神志清楚、查體合作、自由體位。全身皮膚粘膜無黃染、皮疹和出血點,全身淺表淋巴結不腫大。面頰緋紅,鼻翼煽動,皮膚灼熱、干燥,口角及鼻周有單純皰疹。頭顱無畸形,五官端正,眼瞼無浮腫及下垂,眼球無突出及凹陷,各向運動正常,結膜無蒼白,鞏膜無黃染,球結膜無水腫,角膜透明,雙側瞳孔等圓等大,直徑約2~3cm,對光反射靈敏, 輻輳反射正常。耳廓無畸形,外耳道無溢膿,乳突無壓痛。外鼻無畸形,鼻腔通暢,無膿性分泌物,副鼻竇無壓痛。唇無紫紺,齒列齊,牙齦無腫脹,無舌肌萎縮及束顫,口腔粘膜完整,扁桃體有無腫大,懸雍垂居中,咽部不充血。頸軟,無抵抗,氣管居中,甲狀腺不腫大,頸靜脈不怒張。胸廓對稱,無畸形,雙側呼吸動度幅度減小,X肺叩診濁音,呼吸音減低,語顫增強,可聞及管狀呼吸音和細濕性羅音,其它肺野叩清,呼吸音清,未聞及干濕性羅音,雙肺均未聞及哮鳴音和胸膜磨擦音。心前區無隆起,未觸及震顫和異常搏動,心尖搏動位于左側第五肋間鎖骨中線內側2cm, 心界不擴大,心率次/分,律齊,各瓣膜聽診區未聞及雜音。腹平軟,無壓痛和反跳痛,肝脾肋緣下未觸及,肝脾雙腎區無叩痛,移動性濁音陰性,腸鳴音正常。脊柱四肢活動自如,四肢關節無紅腫畸形,雙下肢無凹陷性水腫,無杵狀指(趾)。肱二頭肌腱反射,膝腱反射存在,布魯辛斯基征,巴賓斯基征未引出。 輔助檢查:胸片(2001/09/00日)報告:X肺第前肋間內中外帶片狀模糊密度增高陰影。血常規:白細胞:?10/L,中性:%,淋巴:%,嗜酸性:%,單核:%。

診療計劃:

1、明晨抽血查肝腎功能,血電解質。痰培養、痰涂片革蘭氏染色檢查。

2、胸片動態觀察。

3、抗感染:

4、祛痰,止咳。

5、物理降溫、維持水電解質平衡等支持對癥處理。

內科學范文第6篇

摘   要:《內科學》是臨床醫學中的一門核心課程,其教學質量對于學生的臨床知識掌握以及臨床實踐能力的掌握具有直接的作用。而微課是一種全新的教學手段,基于當前的信息化時代下所產生的一種教學方式,可以通過網絡來建立圖片與視頻聲音的課件開展相關的教學活動,使學生可以擁有一個更加輕松的學習環境。微課作為一種新型的教學手段,對于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和教師教學效率具有十分積極的意義。本文主要對于微課在臨床《內科學》的實踐操作中的應用進行探討。

關鍵詞:《內科學》  微課  實踐操作

在臨床《內科學》的教學過程中,教師通過微課教學手段,不僅可以有效地提高教學質量,同時還能夠使學生占據課堂的主體。而《內科學》是一門理論聯系實踐的課程,同時也是臨床各科的一個基礎?!秲瓤茖W》相較于其他的醫學課程一樣,需要記憶的知識點非常多,并且許多內容無法使用語言文字來表達。而微課的教學優勢在于不需要固定的教學場所與實踐,學生可以自主使用電子設備進行隨時隨地的學習。教師在使用微課開展教學的過程中,通過進行邊講邊做等教學活動,可以有效地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并且學生的學習過程也不需僅依靠教師的講解,使學生的學習方式變得更加多樣化,實現隨時隨地的教學。

1  微課的含義

微課是當前一種全新的教學手段,基于當前的信息化時代下所產生的一種教學方式。而微課的時長通常在7到10分鐘之內,具有時間短、針對性強以及快速學習的特點,可以滿足學生對各種知識內容的學習需要,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微課是綜合了圖像、聲音等各種形式的教學視頻,主要圍繞教學內容的某一知識點,通過移動終端設備和計算機都可以進行在線播放觀看[1]。因此,可以說微課主要是以圖片或視頻形式記錄下來的教師在課堂教學時某項重難點進行詳細教學的全部過程。

2  《內科學》實施微課教學的重要性

醫學教育強調的是以身心發展為基礎的人體生命健康教育。而我國醫學教育的重點是培養具有自主學習能力、創新性的專業型醫學人才。而微課的優勢在《內科學》的實踐教學中體現為,微課不會受到時間、場所的限制,學生可以利用手機、電腦等電子工具隨時進行學習。即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主動性,還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因為微課的教學視頻來源不同,所以還具有資源共享的效果,所以還能夠拓展學生的知識面[2]。

3  微課在《內科學》實踐操作中的應用

3.1 微課選題

微課選題可以說是制作微課作為關鍵的環節,選擇的題材決定了后期的教學效果。而微課的時間通常為5~10min,所以教師需要在10min的時間內,講解一個完整的知識點與操作過程,并且還需要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由于微課是以視頻的形式來呈現教學內容的,所以,在設計內容方面就需要適合多媒體特性[3]。微課這一數字化教學資源的制作需要耗費大量的精力與時間,如果選擇的題材只需要簡單的步驟就可以解決的問題上,那么明顯是得不償失的。所以,微課選題必須要適合多媒體表達,同時還需要將微課的實踐教學優勢最大程度上的發揮出來,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另外,因為《內科學》中的知識點非常多,就像一顆大樹,一個主干上會有許多的細致末節,如果將其全部放在微課中,將會導致講解過于寬泛、嚴重超時等,從而導致講解停留于問題表面,無法體現微課的優勢。所以,在應用微課時,要考慮在特定的時間段內是否可以講解清楚,如果不能的話,可以將內容進行拆分。微課的特點在于短小精悍,具有較強的針對性,但是其不足之處為必須要將教學內容割裂開來。因此,在對于《內科學》開展微課的教學時,必須要選擇一個獨立的知識點[4]。

3.2 微課平臺建設

在平臺建設方面,需要基于《內科學》建立為學習平臺,并設計開發一系列的微課練習題、測驗卷等資源,將《內科學》課程的微課學習教材與資源在網絡平臺上共享,在延伸教學內容的同時,提升學生的學習范圍以及知識面。

3.3 微課內容的建設

《內科學》課程的微課實踐教學內容主要可以分為微試驗、微視頻、微原理以及微討論。其中,微試驗主要是對于必須要進行實踐操作的內容進行實驗教學,而實驗過程則需要保證清晰與直觀的特點;微視頻是以視頻的方式介紹概念;微原理會在具有原理性知識點的地方出現,例如在開展《內科學》實踐操作的教學過程中,為了講解治療原理時可以采用;而微討論則是學生與學生之間或是學生與教師之間進行線上交流的方式進行,同時還包括在線答疑、在線調查等。

3.4 明確教學背景與教學目標

首先在開展《內科學》的微課實踐操作教學之前,必須要充分的了解學生。教師不僅需要備課,同時還需要掌握學生的學習情況,從而實現因人施教的目的,真正做到以學生為中心。在微課中開展《內科學》的實踐操作教學前,該課程作為理論練習臨床實踐的課程,《內科學》的教學設計需要立足于臨床實際,同時也需聯系理論知識,切實的指導臨床實踐。

其次明確教學目標?!秲瓤茖W》開展臨床實踐操作教學的目的是為了培養學生的實踐操作水平,使學生擁有技能來處理病情。所以,在《內科學》的臨床實踐操作教學內容的設計方面,需要采取各種教學方法來實現這一目的。

3.5 微課教學模式的實踐

建立《內科學》課程的微課實踐操作教學模式,需要通過以下幾個步驟進行:首先,確認授課方式。微課教學與傳統的實踐操作教學不同,因此,教師需要將傳統的自己動手實踐操作的傳統教學模式換成以知識點為主的微課教學模式。其次,強化教學內容。對于教學內容進行強化可以提高學生掌握、接受知識的能力,因此,在開展《內科學》實踐操作教學的過程中,既需要做到課程知識點的完整性與系統性的結合,同時還需在微課中加強重點與難點操作的側重[5]。另外,還需要增設練習以及測驗的方式,在播放完微課視頻之后,需要學生及時開展課后練習、章節練習等聯系方式,以便教師及時掌握學生的學習情況。

4  結語

綜上所述,微課是當前教育領域中一個非常重要的教學方式和教學輔助,而微課的出現滿足了當前學生的學習需求,同時也順應了時代的發展需求。微課作為一種教學手段,對于開展《內科學》課程的時間教學具有十分積極的效果,因此,《內科學》課程的實踐教學過程中,通過利用微課教學手段,可以有效地提高學生有對于《內科學》的學習興趣與學習效率,為《內科學》課程的實踐操作教學提供了促進作用,在真正意義上實現了教學和信息技術的結合。

參考文獻

[1] 杜麗娟,羅建江,王玲.淺談《中醫內科學》多種教學方法相結合的教學改革及探討[J].新疆中醫藥,2017,35(4):64-66.

[2] 王軻,武曉慧,嚴琴琴.內科學教學中微課的應用與設計方式分析[J].課程教育研究,2017(8):252-253.

[3] 陳曦,王鈴,馮長卓,等.微課在中醫內科學教學中的應用[J].高校醫學教學研究:電子版,2019,9(3):52-55.

[4] 包揚,戴惠,王秀閣,等.微課概念辨析及其在中醫內科學臨床教學中的作用[J].中國繼續醫學教育,2019,11(7):9-11.

[5] 榮震,張因彪,莫春梅,等.微課翻轉課堂聯合案例教學法在中醫內科學的應用[J].廣西中醫藥大學學報,2019,22(1):124-127.

上一篇:節水灌溉技術范文下一篇:名稱預先核準申請書范文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