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初中音樂審美教育論文范文

2023-09-23

初中音樂審美教育論文范文第1篇

摘 要: 小學音樂審美教育從本質上講是一種情感審美教育。音樂學習的過程就是情感體驗的過程,情感是音樂課堂的靈魂。音樂作為最富有情感的藝術,只有創造一種與音樂情境相和諧的環境、氣氛,心情動情,才能使學生很快地進入音樂中,并用各種豐富的音樂語言將自己的感受表達出來。教師外化的情緒總能渲染出一種特殊的課堂氣氛,并借此將音樂作品中的豐富情感傳遞給學生。

關鍵詞: 小學音樂教學 情感 審美教育

新課程標準指出:中小學音樂教育是一項以審美為核心的塑造“人”的大工程。情感是審美過程中最活躍的因素,是審美感受的動力與中介。音樂教育家豐子愷說過:“有生即有情,有情即有藝術?!痹谛抡n程理念背景下,音樂教學中的情感因素被提高到一個新的層面和高度來理解。

有人說,音樂是情感的藝術。的確,它不僅為人們的聽覺感官提供了現實生活中所沒有的無與倫比的音樂音響,而且直接作用于人的情感世界。但是音樂的這種情感美并不是脫離現實生活,虛無縹緲的;也不是脫離人類思想感情的單純的聽覺美,它是人類自身情感的寫照,有著豐富的思想感情和文化、歷史等內涵。因此,筆者認為,音樂教學中情感并不僅僅體現為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習熱情、學習動機,更是指學生內心的情感體驗和心靈豐富。一位優秀的音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會懂得選擇能夠傳達好情感的音樂作品,并且架起從藝術家到作品再到學生之間的橋梁,確保學生感受到藝術作品中包含的特定情感。例如:在欣賞《二泉映月》時,我們感受到的不僅僅是二胡這件樂器所演奏出的優美旋律自身帶來的形態美,更重要的是感受到作品所反映的作者阿炳內心的悲怨與凄涼、抗爭與向往。如果能夠引導學生感悟到這些,那一刻,他們一定是一群善良、有愛心,而且具有自己獨特想法的幸福的人。由此可見,小學音樂審美教育從本質上講是一種情感審美教育。音樂的情感美對凈化人的心靈,培養人的高尚情操具有不可忽視的作用。音樂學習的過程是情感體驗的過程,情感是音樂課堂的靈魂。

在音樂教學中,教師應牢牢把握情感性原則,不時點燃學生的情感火花,通過各種科學的教學方法,有效地打開學生的心靈之窗,使課堂產生一種師生之間和諧的情感交流,讓學生在高漲、積極的情緒中感受美、體驗美。那么,理論如何附著于實踐?小學音樂教師怎樣科學利用情感因素開展教學活動呢?

1.情境創設,情感激發

有人說:“心境是由情境引起的?!奔毤汅w會,確有其道理。比如在狂歡的無比熱鬧的氣氛中,再沒有情緒的人也會隨著其他人的舞動而慢慢放松自己,進而逐漸敞開心扉。正因為這種從眾心理的存在,多少年來,情境教學法一直受大家的認可。音樂是最富有情感的藝術,只有創造一種與音樂情境相和諧的環境、氣氛,以情動情,才能使學生很快地進入音樂中,并用各種豐富的音樂語言將自己的感受表達出來。

創設情境的方式是多種多樣的,如講故事、欣賞圖片和音像資料、即興表演、教學環境布置等。例如:有教學一年級《小青蛙找家》時,一位教師首先用一個生動有趣的小故事將學生引入情境之中,并隨手在地上擺出幾個大小不一的綠色呼啦圈代表荷葉,將教室布置成一個大荷花池,接著用彩色椅子搭建起一個家,再給小朋友分發小青蛙頭飾,讓學生在玩“小青蛙找家”的游戲中學會演唱歌曲,并體會歌曲活潑的音樂情緒。不同的心境會產生不同的感受,當孩子們把自己都當作小青蛙的時候,他們就將小青蛙活潑可愛的形象表現得淋漓盡致。

對于高學段的學生來說,由于他們的心智相對成熟,理解能力和接受能力也較強,因此創設情境的方式應有所不同。我們可以借助其他藝術形式,如詩歌、舞蹈、影視作品或一些課外教材,創設一種合理的心理環境,使學生的情緒、情感同音樂的情緒、情感和諧地溝通交流,并與之產生共鳴,從而獲得內心深處的體驗。我在教學《游擊隊歌》時,由于歌曲的創作背景與學生實際生活相距甚遠,因此學生無法理解作品內涵,唱起來歌聲空洞而又蒼白。于是,我先讓學生靜心聆聽悲憤低沉的《松花江上》“九·一八,九·一八,在那個悲慘的時候……”教室一片寂靜,學生似乎都在思索。這時,我再次彈起《游擊隊之歌》,此時此刻,學生的歌聲中充溢著憤怒、反抗、激昂的情緒和情感。

2.情緒渲染,情感傳遞

從心理學的角度來說,情緒與情感是密切相關又互相區別的兩種心理形式。作為教學的組織者和引導者,教師外化的情緒總能渲染出一種特殊的課堂氣氛,并借此更好地將音樂作品中的豐富情感傳遞給學生。因此,在一堂音樂課上,教師希望學生高興,自己應先心情愉悅;希望學生熱情,自己應先激情四溢,希望學生安靜,自己應先心境平和,這是一種很有效的情緒渲染、情感傳遞的過程。

教師外化的情緒主要表現在語言、表情、動作等方面。其中生動的語言配以豐富的表情、動作,是最能感染學生的。例如,一位教師上音樂欣賞課《走進西藏》,讓學生靜靜聆聽完高亢激越的《青藏高原》之后,他用富有磁性的男中音開始了一段無比精彩的導言:“美妙的詩,感人的歌,像從高原雪山傾瀉而下的河。時間、空間擋不住它奔向大海的沖動,藏族人日夜聆聽的歌早已跨過時空,飛向千里之外的我們。它引導我們飛過高原,飛過雪山,到達美麗神奇的西藏?!笨梢韵胂蠼處煂W⒌难凵?,投入的表情,以及這一番深情并茂的語言,再配上優美動聽的旋律,將會對學生的心靈產生多么強大的感染力,學生的目光緊緊鎖定在教師身上,充滿了期盼與向往。

3.情感定位,避免誤區

音樂如詩,音樂如畫,音樂本身就是美的藝術。音樂對于人們的啟迪、激勵、喚醒、感染和心靈的凈化,是音樂教育的無窮魅力所在。因此,音樂教師要以自己對音樂、對音樂教育、對學生的真情感染學生,使學生喜愛音樂;要以自己對音樂作品的深入理解和動情表現激發學生情感共鳴,體驗音樂的美感;要善于用生動活潑的形式進行教學,讓學生在音樂活動中獲得審美的愉悅。

實踐證明,情感是音樂教學的紐帶,情感是音樂課堂的靈魂。在小學音樂教學中,教師只有牢牢抓住這個關鍵,做到以情感人、以情動人、以情育人,才能使音樂課成為學生喜愛的課,才能讓學生真正在音樂課中得到美的享受和陶冶。

初中音樂審美教育論文范文第2篇

摘 要:音樂無處不在,它帶給我們的是放松,是愉悅的心情,它已經成為我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羅丹曾經說過:“藝術就是情感”。然而,對于中學音樂的教學也是一個值得討論的話題,在這個過程中,需要教師以不同的方法帶學生去感受不一樣的音樂世界,享受音樂的美,音樂教育對于陶冶情操和提高審美能力具有不可代替的作用。以我們國家現在的經濟發展條件下,還是有一定的能力從小培養孩子的音樂審美能力,開啟對音樂世界的神奇之門,享受音樂帶來的樂趣。

關鍵詞:中學音樂教學 音樂審美教育 激發興趣

中學音樂教育是中學生接受和了解音樂的主要途徑之一,所以教師怎樣在課堂上以怎樣的方式教授音樂,怎樣開展音樂課堂活動,怎樣激發學生對音樂的潛能和興趣成了很重要的一個環節。音樂作為中學課程的一科學習課程,我們不能僅僅把它作為一科學習課程,而是把音樂課當做是對美的有聲解釋,對音樂的享受,然而,要想把這種思想和觀念灌輸給每一個學生,讓每一個學生接受音樂和產生對音樂的審美,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1 中學音樂的教學

1.1 中學音樂教學的方式

目前中學音樂課多以課堂講授為主,還是在上課的教室,老師像其他任課老師一樣按照書本上的講,不然就是從開始上課就開始放音樂,音樂類型大多為流行歌曲,學生在下邊想聽就聽,并不能表現出對音樂的喜好和類型。所以,對于教授音樂課的教師應該在課下多做一些準備,避免學生在課堂上聽課無聊而無心聽講,適當的對學生進行一些簡單的樂譜知識補充,也可準備一些音樂作品,便于在課堂上讓學生了解音樂的一些特點,通過對音樂課的講解和認知,有助于學生了解并學會感受音樂。也可在多媒體教室,視覺和聽覺的完美結合,對于感知音樂的能力一定會有更多的感觸。音樂的課堂教學方式不同,但目的都是一樣的,都是為了讓學生在課堂上學到更多關于音樂的知識,提高他們的審美能力。

1.2 中學音樂教學的目的

中學音樂課的目的就是教授音樂知識,帶學生走進樂譜的世界。要想達到音樂教學的目的,首先要培養他們的聽覺能力,讓他們對音樂有最基本的辨別認知,學著走進音樂。音樂教學的目的不是把音樂課本上那些死知識照搬到腦子里,應適當降低對技能的要求,重在培養學生的音樂感受力。利用課堂時間,適當增加對音樂的體驗,讓學生學習音樂的同時感受到音樂的美,從而產生愉悅的心情,不管以什么樣的方式教授,目的都不只是講授,更多的應該是親身去感受、去體驗,這樣才會讓他們自己感受到不同音樂帶給他們的不同感受,才會達到音樂教學的目的。

2 增加對音樂的審美教育

2.1 增加審美認識的程度

新課標中明確指出:“音樂課程豐富的人文內涵對學生精神領域的影響是深廣的,學生對音樂材料的反應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應該重視音樂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音樂課程中教學內容的價值取向,同時也應遵循學生在學習音樂的過程中所產生的獨特體驗?!蓖ㄟ^這段闡述可以說明,在中學音樂課程的教學過程中具備了突出的審美特征。從生活中我們也可以發現,音樂無處不在,小到未出生嬰兒的胎教音樂,大到老年人聽得經典老歌,不同年齡段對音樂的審美觀也不同,對于中學音樂教育來說,可以通過這樣或那樣的方式,增加他們對音樂的認識,從音樂中發現生活的另一種美。

2.2 加強審美認識的能力

中學生的音樂審美能力還很有限,審美能力也不是與生俱來的,是后天的勤奮學習然后受到影響得來的。通過音樂課堂上教師的帶動,還有就是自己對于音樂的喜好,共同學習認識音樂,在原有的基礎上加強學生的審美能力,增加對音樂的認識,提高學生對音樂審美的趣味。要加強學生審美認識的能力,就要他們親身去體驗,方式可以是自己聽音樂、老師在課堂上教、或是受家人影響,無論哪種方式,都能加強對音樂認識的能力。

3 激發對音樂審美的興趣

不管是對人、對物、還是對某件事,我們都有自己獨特的審美觀點,對音樂的審美也有著很多的不同之處,音樂作為藝術的表現形式之一,也是審美教育的形式之一,提高中學生對審美教育的關注,激發中學生對審美教育的興趣,是開展好中學生審美教育的開始,帶動他們在音樂中發現樂趣,提高他們的審美眼光。

3.1 培養學生對音樂的感知能力

不同的音樂會給人帶來不一樣的感覺,輕快的音樂能使人感到放松,沉悶的音樂會讓人感到壓抑,音樂節奏感的強弱也能影響對音樂的感覺不同,在音樂教學中,要加強學生對音樂審美的感知能力。音樂感知能力是人對于音樂中的旋律、節奏、速度、力度、調試、音區、音色、和聲等音樂要素在聽覺上能做出正確的心理反應。音樂感知能力是人對于“音樂語言”的理解能力,是音樂審美能力的基礎,要培養學生對音樂的感知能力就離不開音樂語言。多聽、聽不同類型的音樂,而不是聽那些稍縱即逝的流行音樂,多去感受音樂,培養學生對音樂的感知能力。

3.2 關注情感體驗,提高學生審美情趣

在實踐教學中,情感體驗是可以獲得和培養的。只有當學生對所感知的美有深刻的情感體驗時,才會產生對美的熱愛;只有把培養學生對音樂的感受、理解和想象與音樂情感聯系起來,才會真正體現音樂審美的意義。師生之間和諧相處,有助于他們之間的情感交流,對于音樂的學習和認識會有很大的幫助,家長也要時刻關注學生的情感教育,讓他們在生活中發現音樂的存在,加深對音樂的印象,音樂是有聲語言,在學習和情感交流的過程中提高學生的審美情趣。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也可以通過聽唱體驗不同旋律的音樂,了解音樂的背景和時代,加深對音樂作品的進一步理解,提高對音樂的認知和審美。

4 結語

音樂存在我們生活中的點滴,它的創作靈感也來源于生活,發現生活中的美,發現音樂的美,我們對于音樂的解釋有很多,但是屬于自己對音樂的感知和認識只有一種,中學生可以充分利用課堂時間和老師或是同學交流音樂,學習音樂,通過音樂發現美。人的審美心理與一切美好的事物相互聯系,學生在學習音樂的過程中產生對音樂的感知,激發對音樂的審美興趣。音樂教師就是要教學生們如何發現音樂的美,加強開展音樂審美教育,提高學生對音樂的審美度。

參考文獻

[1] 王海賓.淺議如何在中學音樂教學中開展審美教育[J].中國校外教育,2011(12):621.

[2] 陳濤.如何培養中學生的審美情趣[J].教育研究培訓院,2008(10):18.

初中音樂審美教育論文范文第3篇

【摘要】 隨著社會的進步和發展,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升,人們對于音樂有了更高的要求,但是在我國高等院校的教育過程中,音樂課程的教育一直都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方面,它能夠幫助學生陶冶情操,緩解學習壓力還能夠培養學生對于音樂的興趣,推動我國教育事業的發展。

【關鍵詞】 音樂藝術;審美;文化特征

隨著社會的進步和發展,我國音樂事業有了飛速的發展,而音樂的藝術特征主要就是通過創造音樂,來表達創造者自身的內心變化和思想變化,讓聽者能夠深刻地體會出創作者當時的內心變化,理解創作者所表達出的情感。而在高校中主要是提升音樂藝術的教育,培養學生對于音樂藝術的鑒賞能力和審美標準,提升學生的心理素質,保證學生能夠在德智體美勞等多方面共同發展。同時在高等院校中設立音樂課程,培養學生對于音樂的興趣,這對于學生日后的進步和發展是非常有幫助的,還能夠促進我國音樂事業和教育事業的雙發展。

一、音樂藝術審美特征之感性特征

在我國高等院校的音樂藝術培養過程中,首先就要培養學生的情感,音樂藝術的審美標準對于情感的要求是很高的,只有讓學生在進行音樂藝術審美培養之前進行充分的情感培養,才能夠讓學生在以后的培養過程中,情感變得更加敏感,從而提升高等院校學生的審美水平。在我國古代最開始要求學生進行音樂學習和培養時,提倡“六藝”,認為了解音樂的具體作用,能夠幫助人們陶冶情操,教化人們;而在西方國家進行音樂藝術特征培養前,必須要進行情感的培養,西方學者和音樂先哲們都認為音樂是一種能夠深入到人們心中,促進人們提升品德的非常重要的情感,所以在培養學生的音樂審美能力時,首先就需要不斷完善自身的思想,提升自己的創新思維,豐富自身的情感,又有這樣才能夠提升學生的聯想能力,從而達到提升音樂藝術審美特征的作用。

在我國音樂事業的發展道路中,音樂因為具有獨特的造型和特殊的表達方式,使得音樂的內容具有很強的不穩定性,這就給音樂蒙上了一層非常神秘的面紗,讓人們對于音樂的具體內容和藝術審美特征都不能很好的掌握,不管是在很久以前還是在現在,不管采用什么方式創造出的音樂都是為了滿足最廣大人們的基本需求,比如說現在很流行的音樂,不管是喊麥、還是抒情歌曲都是為了滿足不同人們、不同心情的不同需求,所以,不管采用何種方式,都必須要在感性的角度,結合自身的情感,提升學生音樂藝術審美特征。

在我國社會中,任何事物的發展都需要經過很長的時間,人類文字的進步和發展,也經歷了相當長的時間,由最初的象形文字到小篆、宋體等等,直到現在的文字,中間經歷了許多的變化。音樂也是這樣,在經歷任何一個過程中,都需要不斷滿足人們情感的需求,這樣才能夠使人們的思想和思維能力時刻在進步,最后能夠形成獨立的意識去思考問題和解決問題,所以,人類的感性思維也正在不斷地進步和發展,促進我國音樂事業的發展。

二、音樂藝術的審美特征之理性特征

在我國音樂事業的發展歷程中,從最開始藝術的產生,到人們進入人類社會,音樂藝術無時無刻不在陪伴著人們的生活,感受著人類社會藝術的變化,對于我國的社會、政治和人們的道德思想教育有著非常重要的影響,同時我國音樂事業的發展和音樂藝術也對于我國的心理學和社會學等都產生了非常大的推動作用,所以人們在了解音樂審美特征的過程中,必須要深刻了解藝術的本質特征,只有這樣,才能夠將音樂藝術的內在理性特征充分地發揮出來,提升人們對于音樂藝術的審美標準,從而達到音樂藝術審美教育的目的。

三、音樂審美的感性與理性的統一

從音樂藝術審美特征培養的角度來看,音樂藝術的感性特征與理性特征這兩者是相輔相成、互為統一的,二者之間缺一不可。在我國社會中,絕大多數的人們都認為音樂是感性的,是一種通過人類的聽覺滿足人們自身的情感需求,通過音樂的方式表達出自身的情感和理性思維,這樣才能夠讓聽者以一個理性的角度去發現、去思考、去感悟,這樣才能夠幫助人們用感性的思維去感受理性,用理性增加感性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將感性思維與理性思想良好的結合在一起,不僅僅能夠提升學生的感知能力和理性思維,還能夠給人們帶來更多的思維和靈感,幫助人們能夠更好的創新,將人們的生活變得充滿激情,更加美好。在人們尋找藝術和追尋藝術的道路中,需要通過感性的思維去尋找靈感,并且通過理性的思維完成創新創作,所以在人們的創新和生活中,都需要不斷地擺脫現狀,用一種創新的姿態去創造人們更加美好的生活,因此,在音樂藝術審美的培養上,培養學生的感性思維和理性思維是非常重要的,將這兩者相互融合,共同發展,對于藝術審美的培養具有重要意義。

四、音樂審美的新發展

近些年來,音樂藝術的特征已經不只單單表現在聽覺方面,而且還表現在了思想和哲學方面,這在根本上就已經違背了音樂的最初特征和藝術特征,所以,在現在音樂藝術的創作和欣賞過程中,單單的聽覺感受已經不能夠滿足人們情感需求,還需要加入一定的理性思維和感性思維,這樣才能夠充分地滿足人類情感對于音樂的需求,讓人們通過耳朵和心靈共同去發現音樂的內在審美價值。

隨著社會的發展,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我國的音樂藝術思想、種類和理論日益繁多,在二十世紀末和后現代的音樂作品中,人們不難發現,現代音樂的理論已經逐步拓寬了音樂的思想和思維能力,豐富了音樂的素材,越來越多、日新月異的音樂靈感給更多的作曲家和創作者提供了更多的空間。而音樂作為一門聽覺藝術,其最主要的特征就是滿足人們感性思維對于音樂的要求,而不是通過理性思維去尋找。如果音樂藝術就是為讓人們獲得思想、哲學和心理學等,那么音樂的藝術特征就會完全喪失,更不用去談及音樂藝術的審美問題,所以從未來音樂藝術的審美特征發展來看,更加需要引導人們用一個感性的思維去享受音樂,而不是去獲取一些思想,這樣才能夠理解音樂藝術創作的初衷。

五、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高校音樂藝術審美特征的培養過程中,必須要培養學生的感性思維,讓學生能夠抱著一種欣賞享受的心態去了解音樂,而不是想要通過音樂去獲取什么,但是也不要完全沉浸在感性思維中,喪失理性思維,必須要將二者相互結合,共同發展,促進我國音樂事業的發展。

參考文獻

[1]陳兆金.藝術鑒賞學導論[M].北京:北方文藝出版社,2014.

[2]沖國.美學史資料選編[M]. 北京:中華書局,2015.

[3]朱光潛.美學書簡[M].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2016.

初中音樂審美教育論文范文第4篇

【摘要】在音樂系課程中,視唱練耳廣泛受到人們的認可和喜愛,它具有很強的科學性、嚴謹性和邏輯性。然而教師對視唱練耳這門學科的認識比較淺薄,使得教學過程變得枯燥乏味,教學效率也非常低,學生在這樣的學習環境下,并不能形成正確的審美意識,且想象力也受到了一定的限制。因此,為了改變這種現狀,如何建立好美育視閥下的音樂審美心理與視唱練耳之間的關系就變得尤為重要。

【關鍵詞】美育視閥;視唱練耳;音樂審美心理

一、視唱練耳與音樂審美心理關系研究的意義

視唱練耳作為音樂教育的基礎學科之一,天生就有著審美性。音樂作品主要由節奏、旋律、音樂形式、結構、風格等音樂元素組合而成,它的產生從側面反映了當時的社會歷史文化和風土人情。音樂審美心理分析的相關理論 對視唱練耳教學領域的涉及和綜合研究, 為視唱練耳的教與學找到了堅實的理論基礎,提供了更為新穎的研究視角和開闊的思考空間。[1]

音樂審美心理學是由多門學科交叉而成的,它擁有豐富的知識含量。而視唱練耳的課程實施所包含的多視角、多維度的思維方式,主要是由音樂審美心理學所具備豐厚的知識含量提供的。為了降低學習的盲目性,提高學習效率,學生可以評估和分析視唱練耳課程內容的審美特征,并有針對性地對音樂要素的規律進行練習,比如音樂記憶、音樂感知和音樂理解等要素。最后,在學習完各個音樂作品之后讓學生深刻感受到音樂所具有的極富美感和文化素養的藝術之美。

二、視唱練耳教學內容與音樂審美的關系

音強、音高、音值、音色這幾個音樂基本要素包含在視唱練耳的教學內容中,同時反映出了音樂的審美氣質和特色。視唱練耳課程中的音樂審美內涵與音樂的旋律、和聲的功能和色彩、內容節奏的韻律和曲子的風格等互為表里關系。

(一)旋律的審美

旋律是音樂教學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主要體現了音高的轉換、節奏和力度的變化,這些變化為人們譜寫出了美麗的旋律,給人們一種美的體驗和享受。音樂旋律除了能給人一種美的感受之外,還體現了一個國家的歷史文化和風土人情。[2]不同的音樂家和作曲家譜寫出來的音樂旋律都是不一樣的,而他們對音樂旋律的審美標準也各不同。學生在學習音樂旋律時,要想能夠體驗到音樂的魅力,就要將自己的情感投入到音樂旋律當中,并與其產生共鳴。比如,在學習波蘭民歌時,教師應該先向學生講解波蘭音樂的風格,讓學生對波蘭曲有一定的認識之后,再給學生播放樂曲,這樣才能引發學生對樂曲的聯想,才能更好地欣賞和體驗其優美的旋律。除了聽以外,還可以通過讀譜和視唱讓學生感受音樂的美。

(二)音樂審美想象

人們在聽音樂時,大腦中都會出現有關于音樂的場景,同一首音樂讓不同的人聽,所引發的聯想也是不相同的,人們一般都會根據自身實際體驗來改造音樂的審美對象,進而對音樂作品產生更深的認識。因此,學生在欣賞音樂時,會根據自己的內心想象來改造音樂的音調或節奏,從而形成“新”的音樂,這種做法其實也是學生對音樂審美想象的具體表現。為了讓學生發揮其想象力,并深刻理解音樂作品中具有深意的情感,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介入審美想象,讓學生不斷地學習和鍛煉視唱練耳。

(三)音樂審美理解

“理解”是音樂審美的主要內容,它要求學生對音樂有一個整體的掌握和認識。學生可以利用參加音樂審美活動的機會充分體現自己的審美能力。在音樂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耐心地引導學生,讓其接受音樂的熏陶,培養其藝術修養,并提高其對音樂的認知和理解能力,從而使其切身體會到音樂藝術的審美意義。比如,肖邦的曲子一向充滿了浪漫氣息,但有的學生并不了解肖邦的曲風。因此,在學習關于肖邦的曲子時,就要求教師要學會慢慢給學生講解作曲的風格和背景,并引導學生理解曲子的藝術性,讓學生根據曲風和特點來欣賞曲子的美,從而激發學生的想象力。

三、結語

視唱練耳是音樂教學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不僅能夠培養學生的藝術修養,同時還能提高學生對音樂的理解能力和審美能力。在音樂教學過程中,教師只有正確認識到視唱練耳與學生的音樂審美意識的聯系是非常緊密的,才能對學生進行全方位的培養,進而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

參考文獻

[1]俞文潔.淺析視唱練耳教學中鋼琴即興伴奏能力的培養[J].音樂時空,2015(10):173-175.

作者簡介:鄒瀟歡(1981—),女,漢,自貢,本科,四川音樂學院,講師,研究方向:藝術類。

初中音樂審美教育論文范文第5篇

摘 要:在小學音樂教學過程中,節奏感的培養發揮著十分重要的地位,是后期音樂知識學習的基礎,學生掌握良好的節奏感能夠更好的投入到音樂學習當中。目前我國小學音樂教學中還存在很多問題,包括忽視了對學生音樂節奏感的培養以及音樂教師的綜合素質需要進一步提高等。本文將對小學音樂教學中節奏感培養措施進行淺析。

關鍵詞:小學音樂教學 節奏感 培養措施

在小學音樂教學過程中,音樂教師要重視提高學生音樂審美素養,保證學生的全面發展,其中將培養學生的音樂節奏感為重點內容,從小學階段學生的生理以及心理特點出發,制定科學、具有趣味性的教學計劃,激發學生學習積極性,使得學生主動的投入到音樂學習當中,提高學生的音樂節奏感。

1 音樂節奏感概述

節奏具有引導人們進入韻律活動的作用,給人帶來自由、舒適的感覺,從而使人從緊張的狀態中得到緩解。音樂節奏感通常受到兩種因素的影響,一方面是主觀因素,在沒有節奏組合聲音中個體能夠自主的對其聲音進行組合,形成節奏。另一方面是客觀因素,即音樂本身就呈現出一種節奏,個體要通過個人的感覺來體會節奏,從而對聲音的力度、長短等進行辨別。

2 小學音樂教學中培養學生節奏感的重要性

節奏感是音樂教學中重要的組成部分,對于小學階段學生而言,其音樂教學的開展需要從培養節奏感著手,由于節奏感在音樂教學中具有獨特作用,因此音樂教師需要關注和重視小學音樂教學中學生節奏感的培養,文章本部分將對小學音樂教學中培養學生節奏感的重要性進行分析與闡述。

2.1 符合小學生的認知特點

在小學階段的學生,其心理發展處于初期,對事物的認知不夠全面,缺乏生活閱歷。同時,小學階段的學生思維比較活躍,有著較強的想象力,從而在實際音樂教學過程中避免使用一言堂的教學模式,要充分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得課堂更加具有趣味性,保證教學質量。小學階段的音樂課程的主要教學目標是培養學生的音樂感知能力、審美能力,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節奏感教學有利于提高學生的音樂學習興趣,獲得一定的樂感,使得學生具備一定的音樂判斷能力。

2.2 有利于提高小學生的音樂感知能力

相比較于高年齡階段的學生,小學低年齡階段的學生更難在體會到音樂當中的情感,只是跟隨著音樂的律動來做出反應,缺乏一定的音樂鑒賞能力。若音樂教師在課堂授課教學中并未關注和重視學生節奏感的培養,就會導致學生只能夠依照自身對音樂的盲目感受進行學習,不僅難以感受和體會到音樂作品中豐富的情感,也難以掌握相應的音樂相關知識。而教師在音樂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的節奏感,有利于學生對音樂的感知,熟悉音樂的基調,從而促進學生音樂素養的發展。

2.3 有利于提高小學生的音樂審美能力

歌詞、節奏以及旋律是音樂的重要部分,通過三者的有效結合進而形成了優秀的音樂作品。其中節奏發揮著十分重要的作用,音樂的演唱要通過節奏發出的聲音。而培養小學生的節奏感不僅能夠有助于了解歌曲的基調,同時能夠對幫助進一步掌握音樂所表達的情感,促進學生審美能力的發展。此外,音樂能夠起到調節情緒的作用,因此音樂節奏感教學能夠對學生有著熏陶的作用,疏導學生的心理,保證學生的健康成長。小學階段的音樂教學獨立性較強,兒童在學習音樂知識前缺乏較為扎實的音樂基礎,但是兒童的學習和探究欲望較強,其判斷能力和認知能力有待提高,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重視對學生音樂基礎的培養,從基本內容著手,教學要遵循由淺入深的原則,在音樂欣賞過程中培養兒童的節奏感,進而培養兒童良好的節奏感,為以后的音樂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充分挖掘兒童的潛能,提高音樂素養,保證教學質量。

3 小學音樂教學中培養學生節奏感的現狀

雖然近些年來我國小學階段基礎教育中音樂教學的水平不斷提高,有利于學生全面多元發展,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能力,但不可否認的是,當前我國小學音樂教學中對于學生節奏感培養教學的關注與重視程度不足,且存在著多方面客觀因素阻礙著學生節奏感培養教學的開展,導致音樂教學效果不盡如人意。文章本部分將對小學音樂教學中培養學生節奏感的現狀與不足進行分析闡述。

3.1 對學生節奏感培養不夠重視

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深入,小學階段對音樂教育逐漸重視起來,進一步優化音樂教學模式。然而,我國教育受到應試的影響,同時音樂教育發展較晚,在實際教學過程中面臨著較多的問題。包括家庭和學校忽視了音樂教育,將更多的精力投入到語數外等文化科目上,此外,音樂課程只停留在簡單的唱歌,對樂理、樂感等方面的教學涉及較少。小學音樂課程數量較少,課程時間不足,導致小學音樂教師難以有效地開展音樂教學,同時,在音樂教學課堂中,教師也更多的對音樂基礎理論知識進行講授,或是單一地要求學生欣賞音樂作品,并未對音樂節奏感進行教學。學生、教師、學校、家長等眾多群體對于學生節奏感培養的重視程度不足是學生音樂節奏感較差的一個重要原因,也是當前小學音樂教學中普遍存在的不足和問題。

3.2 音樂節奏感教學條件落后

根據我國當前小學階段實際情況,大部分小學音樂教師并不是出身于音樂專業,在實際音樂教學過程中不能很好的培養學生的節奏感,甚至有部分音樂教師自身的專業水平與理論知識水平較低,難以有效地開展音樂課堂教學,從而不利于學生節奏感的培養。此外,我國諸多小學內部音樂教學條件較為落后,沒有和教學相匹配的樂器,教學質量低下?!肮び破涫卤叵壤淦鳌?,良好的音樂教學條件是提高音樂教學效果與水平的基礎條件與因素之一,一旦教師本身專業素養能力不足的同時面臨著教學條件落后的情況,就會嚴重阻礙到學生節奏感的培養。

3.3 音樂節奏感教學方式較為單一

在小學音樂教學過程中,為了培養學生的節奏感,不能僅僅向學生灌注理論知識,要從音樂的本身對教學方式進行創新。培養學生對音樂的學習興趣,從而更好的培養學生樂感。但是目前音樂節奏感教學模式比較單一,不能和實際相結合,沒有充分發揮先進教學工具的作用,從而不利于培養學生的節奏感,教學效果不佳。同時,單一傳統的音樂節奏感教學方式還容易導致學生學習興趣與熱情降低,打擊學生節奏感培養的積極性與主動性,進一步降低了節奏感培養的效果。音樂節奏感教學方式與手段較為單一的問題普遍存在于當前我國小學音樂課堂教學中,教師只有根據實際教學目標與課堂教學的客觀條件不斷創新和應用多元教學方式,才能夠真正地激發學生節奏感培養的熱情與積極性,從而提高學生節奏感培養的效果。

4 小學音樂教學中節奏感培養措施

上文對當前小學音樂教學中學生節奏感培養中存在的不足和問題進行了分析與闡述,這些不足與問題來自于多個方面,且均會對學生音樂節奏感的培養帶來消極與不利的影響,只有根據當前小學音樂教學中節奏感培養存在的不足進行分析,提出相應地培養措施,才能夠真正提高學生的音樂節奏感。

4.1 教學與實際生活相聯系,提高小學生音樂節奏感

小學音樂教師在實際教學過程中要認識到藝術和生活的關系,要將教學和生活建立緊密的聯系,使音樂教學更加具有生活氣息,提高學生接受音樂知識的水平。小學階段教育不同于其他教育階段,小學生智力發展不夠成熟,對事物的了解程度不夠深,使得學生很難對教師講授的知識有著較全面的理解,因此若教師在音樂課堂教學時僅僅只通過講授理論知識的方式開展教學或是學生節奏感的培養,學生往往難以準確理解和掌握相關知識,提高自身的節奏感。同時,小學生對音樂的認識較為缺乏,對音樂教學興趣不高,導致音樂教學效率不高,教師教學開展面臨著較多困難。教師在實際教學過程中聯系實際生活不僅能夠幫助學生理解知識,同時豐富了教學內容,激發學生對音樂學習的興趣,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更好的完成教學任務。學生將自己已有的生活經驗帶入音樂課堂教學過程中能夠得到驗證,增強了對知識的印象。例如,教師在教學小鼓響咚咚時,可以使用多媒體等設備向學生播放關于敲鼓的視頻,使得學生能夠更加清晰和直觀的認識到鼓聲,此外教師可以鼓勵學生跟隨著鼓聲擺動自己的身體,從而使得學生的節奏感得到鍛煉,進一步理解了音樂的律動性。除此之外,教師可以采用分組的方式開展競賽,讓學生跟隨著鼓聲進行擺動,哪一組跟得上節奏就獲勝,進而有效的調動起課堂氛圍,提高了學生的節奏感。然而,教師在選擇生活實例過程中,要從學生的實際特點出發,選擇學生常見并感興趣的例子,從而更好的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對音樂也會有更深的理解,防止因生活實例選擇不合理,造成教學效率不高的現象,阻礙了小學生節奏感的培養。

4.2 利用樂器優化教學,提高小學生音樂節奏感

教師在實際音樂教學過程中不僅要和實際生活建立聯系,要充分的意識到樂器在音樂教學中的關鍵作用,雖然理論知識教學有著十分重要的地位,但是引導學生自我體驗節奏感也很重要,因此小學音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引導學生開展節奏練習。通過使用樂器來進行節奏練習使得學生能夠對樂器有了基本的認識,豐富了學生的樂理知識,提高學生的音樂素養。此外,在實踐練習過程中,學生能夠將知識和實踐相結合,更有助于學生知識的理解。此外,由于樂器本身的特殊樂感能夠使得教師在教學中引導學生體驗到節奏感,如果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重視語言描述而忽視了學生的個人體驗,就會造成學生對節奏理解比較淺,教學效率不高,不利于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例如,在教學打擊樂器音樂伴奏過程中,教師通過語言描述節奏使得學生的體驗感不強,教學效果不佳,學生很難對音樂有較深的理解。另外,小學階段的學生有著活潑好動的心理特點,枯燥的教學方式會造成學生學習熱情不高,而使用樂器講解節奏感,使得學生能夠對節奏感有著更深的體驗,促進學生音樂素養的發展,教師還可以向學生展示簡單的音樂片段,鼓勵學生使用樂器擊打樂器,進而提高學生的節奏感。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需要注意對學生進行正確的音樂指導,培養學生良好的樂器使用習慣,促進學生音樂素養的提高。同時,教師還要重視向學生適當的講解樂理知識,要協調好練習和知識的講解,提高教學效率。

4.3 節奏訓練強化教學,促進學生節奏感的發展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很多先進的技術進入了課堂教學中,多媒體使得教學更加便利。在音樂教學過程中使用多媒體教學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學?;A設施不完善造成的音樂教學水平不高的問題,從而促進小學音樂教學的發展。教師要合理科學、合理的教學方案,在課堂教學上向學生播放一些有著較強節奏感的視頻,引導學生自主的感受音樂中的韻律,進一步提高學生的音樂節奏感。除此之外,教師采用多媒體進行教學充分的激發學生對學習的興趣,打造生動、活潑的課堂氛圍,保證了教學效率。例如,在開展我國國歌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使用多媒體向學生展示不同的演唱版本,引導學生對不同的演唱版本自我感悟,體驗其中的區別,同時教師可以要求學生在課堂表達自己對節奏感的分析,從而有利于教師掌握學生學習的基本情況,進一步完善教學方案,促進學生音樂節奏感的發展。此外,教師在實際教學過程中要意識到小學生對音樂理解能力不夠,出現對節奏感把握不準確的現象較為正常,教師要采用正確的教育方式,及時的給與學生鼓勵,培養學生對音樂的學習興趣。

4.4 引用肢體語言,豐富兒童的體驗

人們通過肢體語言能夠表達自身的思想,有效的將自身的情感進行傳遞,此外,肢體語言可以對音樂節奏進行表達,即使兒童發展處于初級階段,但是能夠對肢體語言有著很好的理解。因此,在音樂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采用肢體語言的方式,促進兒童對音樂更好的理解,幫助兒童理解和記憶音樂節奏,使得兒童進一步把握節奏感,促進幼兒節奏感的提高。例如,在學習《小小足球賽》過程中,教師可以先向學生多次展示歌曲,鼓勵學生進行學唱,使得學生能夠對歌曲的旋律更加熟悉,進一步感受歌詞的含義。隨后教師可以根據歌曲的節奏變化來進行節奏訓練,并使用肢體語言,體會歌曲節奏并使用點頭、拍腿等肢體語言來表現音樂節奏。在此之后,教師可以向學生展示節奏感較強的歌曲,進一步使兒童感受音樂節奏,并使用自己的肢體語言充分的表達。通過該種教學方法不僅能夠培養兒童的學習興趣,同時提高了兒童的聽力,促進了兒童的全面發展。

4.5 開展游戲教學,提高兒童學習積極性

小學階段的兒童有著好奇心強、好動等特點,同時其控制力和專注能力較差。在實際音樂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結合兒童的心理特點,吸引兒童的注意力,避免出現課堂走神的現象,阻礙音樂教學的順利進行。教師可以將游戲教學方式引入到課堂教學過程中,從而豐富了教學形式,激發了兒童的學習積極性,提高兒童的音樂節奏感。例如,教師可以在課堂為兒童準備游戲教具,包括筷子、盒子等,也可以將教室的物品作為教具,兒童自主的選擇工具,并自由的進行組合,隨后播放音樂,兒童使用自己選擇的工具擊打出節奏進行伴奏。音樂教師也可以引導兒童演唱節奏感較強的歌曲,并使用教具進行伴奏,從而提高兒童的節奏感,使得兒童都能夠參與到課堂活動中,營造了良好的課堂氛圍,兒童在游戲中節奏感逐漸得到了提升,符合學生的心理和認知特點,促進兒童的發展。

5 結語

簡而言之,小學音樂教學過程中,教師要重視兒童節奏感的培養,滿足新課改的要求,激發兒童對音樂的興趣,從而主動的投入到音樂學習當中,保證教學質量。教師要結合小學階段學生的特點,保證學生的主體地位。在實際音樂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運用打擊樂器,培養兒童的節奏感,此外,可以展開游戲,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豐富了教學內容,促進兒童節奏感的進一步發展,提高兒童的綜合素養,保證兒童健康的成長。

參考文獻:

[1] 蔣珊.非洲鼓在小學音樂教學中的實際運用——如何運用非洲鼓與教學相結合提升學生節奏感[J].黃河之聲,2020(10):112-113+115.

[2] 張惠英.如何在小學音樂教學中進行節奏訓練[J].北方音樂,2020(01):199-200.

[3] 張小磊.淺談如何在小學音樂教學中運用體態律動[J].北方音樂,2019,39(24):178-179.

初中音樂審美教育論文范文第6篇

摘要:音樂是一門集思想性和藝術性為一體的學科,具有濃厚的情感色彩,不僅能夠陶冶情操、凈化心靈,還能調節情緒、磨煉意志。作為基礎教育階段的一門核心課程,是對學生進行審美教育的主要途徑。在小學音樂教學中滲透審美教育是貫徹落實素質教育理念、提升音樂教學質量的重要舉措。小學階段的學生年齡小,但可塑性非常強,在這一時期對學生進行審美能力的培養非常關鍵。為了深入挖掘學生潛能,培養學生認識美、感悟美及創造美的能力,小學音樂教師必須不斷優化課堂教學,適時進行審美教育的滲透,提升小學生的審美情趣,培養其良好的音樂素養。

關鍵詞:小學音樂  審美教育  情感

小學音樂是一門培養學生藝術細胞的啟蒙課,小學生正處于成長階段,對世間的萬物還不了解,因此,在音樂教學中教師要充分利用優秀的音樂課程,培養學生的審美感,對學生的情感教育進行升華,使學生的心靈得到美好的沖擊,擁有高尚的道德品質。本文以多首歌曲為例進行分析,并賞析歌曲中所表達的情感。新課程標準提出小學音樂教學是以培養學生審美情操來提升學生的教養,以音樂課自身所具備的審美優勢來熏陶學生的情感,使學生成為一個懂得欣賞美的人。只有心中懂得欣賞美,生活才會變得愉快。音樂中所表現出來的美好場景能夠為學生帶來美好的情緒,腦海中對于歌曲中的畫面充滿無盡的遐想,促進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

一、以特殊的音樂背景,進行審美教育的融入,以激發學生對音樂的學習興趣

在教《蟲兒飛》這首歌曲時,“黑黑的天空低垂,蟲兒飛,蟲兒飛,蟲兒飛,蟲兒飛,你在思念誰,天上的星星流淚,地上的玫瑰枯萎,冷風吹,冷風吹,只要有你陪”,首先教師對這首歌的故事背景進行講述。從歌詞來看,《蟲兒飛》這首歌是關于愛情的,可以看到歌詞中多次重復了一種孤獨的憂傷美,黑黑的夜晚是寂靜也是凄美的,玫瑰也枯萎,環境如此凄涼,但是蟲兒一直飛。用蟲兒獨自到處飛去尋找一份真摯的愛情來表達蟲對愛情的渴望。冷風吹,在這寒冷的夜晚,蟲兒孤獨地尋找,鍥而不舍,這是一幅執著而美妙的畫面。這時教師可以將這個畫面用多媒體展現出來。其實蟲兒在本質上是無情的,但是人是有情的,因此作者將自己的感情寄托在蟲兒身上,當蟲兒飛的時候便帶上了人的主觀感情色彩,就有了尋找溫暖的含義。歌詞多次出現了“天荒地老”的畫面(此處以動態視頻展現),以表達一種凄涼寂寞的感情色調,與美妙溫暖的愛情進行對比。用童聲的柔和來表現這首歌的溫婉情緒。童聲又是輕緩有序地,表達蟲兒在尋找愛情時的耐心、細心與用心。同時童聲又帶有純真,以表現蟲兒對愛情的真摯。整首歌曲都以視頻的形式展現出來,當看完之后學生對于這樣美好的畫面充滿無限的遐想。而小動物恰恰是生活中無處不在的。音樂寄托的是人的情感,而人將自身的情感轉化到動物身上,利用動物來表達這種情緒。學生在這種方式下進行音樂的學習,在感同身受的同時,又會對生活充滿熱愛,是一種美的享受。

二、利用音樂之間的對比,對學生進行審美教育,提升學生的賞析能力

小學生正處于成長階段,對于音樂的學習是很快的。但是他們對于音樂的賞析能力卻需要教師進行引導才能正確判斷出來,讓他們對不同的音樂有正確的認識。下面以《采蘑菇的小姑娘》和《踏雪尋梅》這兩首歌為例,進行對比分析歌曲中所表達的內涵?!恫赡⒐降男」媚铩愤@首歌,首先初步聽歌的時候可以判斷這是一首輕快愉悅的歌曲,里面有小姑娘的樸實童真。然后再仔細品味這首歌的時候,里面有歌詞寫道“誰不知這山里的蘑菇香,她卻不肯嘗一嘗,盼到趕集的那一天,快快背到集市上,換上一把小鐮刀,再加上幾塊棒棒糖,和那小伙伴一起,把勞動的幸福來分享”。當唱到這句歌詞時,可以體會到小姑娘雖然人小卻很懂事。不愿意去嘗嘗采來的蘑菇而是到趕集的時候將蘑菇都賣掉,換來小鐮刀,這里說明小姑娘是一個熱愛勞動、不被誘惑所吸引的孩子,然后再換棒棒糖和小伙伴一起分享,這里可以看出小姑娘是一個懂得分享快樂、分享自己勞動成果的孩子,是所有學生所要學習的榜樣。這首歌教會了學生要熱愛勞動,用自己的勞動換取食物,不僅如此,還要懂得分享。這首歌就充分地讓學生的情操得以提升,在學習歌曲的同時,對其進行審美教育?!短ぱっ贰贰把╈V天晴朗,臘梅處處香,騎驢壩橋過,鈴兒響叮當,響叮當,響叮當,響叮當,響叮當,好花采得瓶供養,伴我書聲琴韻,共度好時光”,這首歌的歌詞很簡短,是一首欣賞冬天自然美景的歌曲。梅花不畏嚴寒,傲然獨立,千百年來有不少詩人歌頌雪梅不畏嚴寒的精神?!短ぱっ贰穼懙氖且蝗荷倌陮W生騎著毛驢,不懼怕寒冷,迎著雪去欣賞梅花綻放的盛景。歌曲中完全沒有嚴寒的學生,而是以輕快的語調歌表現出少年們賞梅時內心的愉悅與興奮。這樣的一種場景是一種美的享受。當學生們學習這首歌時可以真真切切地感受到大自然的奇妙與美好,我們應與大自然和諧相處。這兩首歌所表現出來情緒是完全不同的,但是聽歌的時候都能使身心愉悅。用歌曲來感化學生,讓他們細細品味歌曲中的深遠意義。體會歌曲中所表現出來的美好景象。

在小學音樂教學中滲透審美教育,具有不可小視的重要作用,它能夠在無形中對學生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將教育思想融入其中,培養學生熱愛生活、熱愛勞動、熱愛大自然中一切美好的情感,使學生的心靈得到洗禮,為學生能夠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提供重要幫助。因此,在音樂教學中,我們要深入挖掘出音樂歌曲中內在的思想情感教育因素,充分發揮音樂的情感作用,陶冶學生的性情,提高審美趣味,使學生們一個個健康快樂地成長。

參考文獻

[1]王耔瑄.讓心靈與美共棲——小學音樂教學中審美教育的滲透策略分析[J].北方音樂,2017,37(5):214.

[2]吳欣雯.讓心靈與美共棲——小學音樂教學中審美教育的滲透策略分析[J].啟迪與智慧:教育,2020(001):61-62.

[3]瑪麗亞.讓心靈與美共棲——小學音樂教學中審美教育的滲透策略[J].參花,2020(18):129-130.

[4]張靜.讓心靈與美共舞——小學音樂教學中審美教育的滲透[J].小學生:教學實踐,2018(001):70-70.

[5]宋媛.審美教育在小學音樂教學中的作用探析[J].中華少年,2017(13):222-223.

上一篇:烏鱧池塘養殖技術論文范文下一篇:工程量清單計價分析論文范文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