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村脫貧攻堅調研報告范文

2023-10-10

村脫貧攻堅調研報告范文第1篇

一、基本情況

崖坑村位于黃埠鎮北部7公處,轄區面積7.53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積760畝,山地面積9593畝,7個小組300戶1135人,村兩委干部3人,28名黨員,3個黨小組。按照七步法的要求,對照“七個不準”“四個從嚴”進行精準識別,全村有建檔立卡貧困戶49戶183人。全村因缺技術20戶76人,占貧困人口的42%;缺勞力8戶38人,占貧困人口的21%;因殘12戶36人,占貧困人口的19%;因病6戶20人,占貧困人口的11%;其余因缺資金等3戶13人,占7%。低保戶31戶73人,分散供養五保戶3戶,其中貧困戶26戶68人,占總數的93.2%,非貧困戶5戶5人。截止2018年底,崖坑村建檔立卡貧困人口由183人降至10人,2018年底綜合貧困發生率為0.88%。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貧困戶人均可支配收入逐年遞增,生產生活條件全面改善。

(一)貧困戶脫貧情況

1.已脫貧情況。通過實施十大扶貧政策,對照“兩不愁三保障”要求,按照精準退出程序,截止2018年底,45戶173人實現脫貧,貧困綜合發生率為0.88%。分看,201522戶91人實現脫貧,2016年5戶13人實現脫貧,2017年5戶20人實現脫貧,2018年13戶49人實現脫貧。

2.未脫貧情況。截止2018年底,全村有貧困人口4戶10人因貧困程度深,勞動力嚴重不足或完全不具備勞動力的純兜底戶,將于2019、2020年相繼脫貧。

(二)貧困村摘帽退出情況

崖坑村貧困村九大退出指標體系均全部達標。

1.貧困發生率。2018年貧困發生率為0.88%,低于2%,比2015年的16%,降低了15.2%。

2.交通方面。全村7個小組均完成一條3-3.5米以上通組水泥硬化公路,95%的村民修通入戶路、入戶便道。

3.飲水方面。吃水有保障,用水方式主要有山泉水、井水,水質均達標,不存在飲水安全隱患。2018年,全村實現了安全飲水全覆蓋。

4.住房方面。實現100%農戶住房安全。對居住在土坯房的7戶貧困戶、非貧困戶住房進行了全面維修改造,達到安全標準。

5.用電方面。戶戶通生活用電,并實現安全用電。

6.通訊方面。村委會所在地已通寬帶網絡;農戶能收看到網絡電視。

7.環境建設方面。7個25戶以上自然村均有保潔員,全村共配備保潔員22名(含扶貧專崗);7個自然村均有垃圾集中收集點,垃圾收、運、處正常運轉;95%以上農戶享有無害化衛生廁所。

8.公共服務設施方面。建成村衛生計生室文化活動中心,總面積75平方米;900平方米的群眾文化廣場和小舞臺。

9.集體經濟收入。2018年集體經濟收入67093.44元,來源于光伏發電站(15千瓦),受益17093.44元,龍頭蔬菜基地分紅5萬。

二、主要工作措施

按照上戶調查貧困戶的基本情況,圍繞“兩不愁、三保障”,對本村49戶貧困戶因戶施策、精準幫扶。

1、落實產業扶貧政策。2017年全村享受產業扶貧政策的貧困戶有27戶,共計養殖家禽852羽、養牛10頭、養蜂37箱、養魚4畝、油茶2畝、蔬菜種植4畝、水稻35畝,共發放產業獎補資金58695元;2018年全村享受產業扶貧政策的貧困戶共有18戶共計養殖家禽500羽,養牛1頭,養蜂10箱,養魚1畝,特色藥材種植2.5畝,蔬菜瓜果種植4畝,油茶低改5畝,共發放產業獎補資金16400元。劉青蔬菜基地鏈接貧困戶10戶,每年帶來租金收益17500元,提供貧困戶就業1人;強旺油茶基地鏈接貧困戶15戶,每年帶來收益45000元。

2、落實就業扶貧政策。我村有19戶20人在生態扶貧專崗就業;2017年有37人享受務工交通補貼,享受金額16900元;2018年有39人享受務工交通補貼15900元,進行普惠性培訓40人,92人次。

3、落實教育扶貧政策。我村建檔立卡貧困戶家庭中,無輟學情況,我村義務教育階段孩子上學都有保障,教育部門開展教育扶貧工程,免收教輔資料費、平安保險費、作業本和一套校服費用,我村共有貧困學生43人,18人享有教育扶貧,其中學前教育補助(8人)、義務教育寄宿生補助(4人)、高中減免學雜費用(2人,1人貧困戶)、雨露計劃(5人)等政策。

4、電力扶貧。為本村49戶貧困戶每月減免電費10度,共計5880元。

5、落實健康扶貧政策。對全村所有建檔立卡貧困戶實施健康扶貧“四道保障線”政策,政府代繳了城鄉居民醫療保險、大病保險、重大疾病醫療補充保險、人身意外險,2017年我村有13人享受健康扶貧,報銷比例均在90%以上,貧困戶自費比例控制在10%以內,2018年貧困戶住院報銷44人次,報銷比例均超過90%。另150平方米衛生室正在緊鑼密鼓建設中,并配有村家庭簽約醫生李鵬英、曾凡銪為貧困戶提供健康咨詢和免費體檢。

6、落實安居扶貧。我村2016年建設保障性住房1套,2016年已入住。2017年建設保障性住房1套(已入住),貧困戶唯一住房為土坯房的“九改”5戶,磚混房“七改”37戶,非貧困戶唯一住房為土坯房的“九改”2戶,磚混房改水17戶,改廁30戶。截止目前,安全住房問題已全面解決。

7、落實兜底扶貧。2017年享受低保35戶69人,其中屬于精準扶貧建檔立卡貧困戶的低保戶29戶62人,建檔立卡扶貧戶的低保人數占低??側藬档?0%。2018年享受低保31戶73人,其中屬于精準扶貧建檔立卡貧困戶的低保戶26戶68人,建檔立卡貧困戶的低保人數占低??側藬档?3.1%。

三、項目實施情況

1、文化活動設施建設。一是衛生室正在擴建,投入項目資金20萬元,建筑面積150平方,配有“簽約醫生”1名;二是投入17.3萬元打造全村文化活動場所及附屬設施,共計1921平米。

2、交通道路。2017年投入82.6萬元對坑尾、安子、崗孜、獅姑坪、李屋、余屋通組路進行了硬化。目前村內主干道全面完成了道路硬化,入戶路基本完成。

3、環境衛生。該村2016年1月開展環境整治工作以來,共拆除危(舊)土坯房17000余平方米,定期組織八員三工對全村的路道、河道、大屋場雜草進行清除,同時要求八員三工分路段負責,確保全村環境干凈整潔。

4、村莊環境整治。2018年共計9個新農村建設點和1個基礎項目,共計270萬元,目前項目已基本實施完成,正在驗收結算。

四、駐村工作隊及結對幫扶情況

我們駐村工作隊黃埠鎮人民政府派出,于2017年11月開始駐村的,按市、縣、鎮要求,每月除雙休日外,吃住全部在村,每月在村20天以上。工作隊認真學習有關扶貧政策、工作手冊、有關文件,宣傳黨的扶貧政策,特別是“十九大”新時代社會主義的宣傳,爭取村委會的大力支持和配合,走訪貧困戶,聽取意見和建議,及時了解村里的基本情況,協助村委會宣傳和貫徹上級決策部署;切實做好信訪維穩工作,解決矛盾糾紛;協助配合村委會做好秀美鄉村建設、新農村建設、精神文明建設;積極開展移風易俗活動,積極參與村環境衛生整治和基礎設施建設項目工程建設,與村委會打成一片,努力工作,通過不懈努力,崖坑村

基礎設施、村容村貌得到了美化、綠化、亮化,村民生活環境明顯改善。貧困戶的扶貧政策知識知曉率明顯提高,道德水準明顯提升,同時通過扶貧,幫助提高村級便民服務水平,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加快了現代農業發展步伐,著力改善了農民生產和生活條件。

五、下一步工作打算

1、繼續做好鞏固提升工作,做到脫貧不脫鉤、脫貧不脫政策、脫貧不脫幫扶,繼續做好后續幫扶工作,防止返貧問題。

2、加大對未脫貧戶的幫扶和政策傾斜力度,因戶施策,制定詳細的幫扶計劃,使他們盡快脫貧。

3、積極向上爭資爭項,進一步完善交通水利設施和村里的公共服務設施。

4、繼續做好產業扶貧和就業扶貧工作,立足本村實際,結合本次高標準農田建設,引進農業產業,進一步完善產業發展與貧困戶之間的利益聯結機制,不斷提高貧困戶的家庭收入。

5、進一步加強村莊環境整治,規范村八員三工管理,并建立長效機制。加強對群眾的宣傳教育,督促其搞好家庭環境衛生和個人衛生,全面達到“五凈一規范”要求。

6、加強鄉風文明建設,完善村規民約、選樹道德典型,弘揚新風尚。

崖坑村委會

村脫貧攻堅調研報告范文第2篇

xx 鎮人民政府 ?

關于印發《xx 鎮脫貧攻堅問題整改方案》的通知 ?

各村(社區)、駐村工作隊、相干鎮屬單位:

《xx 鎮脫貧攻堅問題整改方案》已鎮黨委、政府同意,現印發給你們,請各責任人、責任單位進 1 步細化工作措施,認真展開整改,確保定期完成整改任務。

xx 鎮脫貧攻堅問題整改方案 ?

為進 1 步推動脫貧攻堅工作,確保脫貧攻堅的各項工作落到實處,現就市、縣扶貧開發領導小組在暗訪和督查脫貧攻堅工作中發現的問題,制定以下整改方案。

1、加大結對幫扶人的幫扶力度 ?

幫扶人定期深入到結對幫扶的貧困戶家中,詳細了解貧困戶的情況,掌握貧困戶的脫貧需求。根據貧困戶的實際情況,與貧困戶共同約定脫貧措施、增收辦法,讓貧困戶認可并積極實行。為貧困戶建立增收的長效機制,變 ?

“慰勞式”幫扶為“造血式”幫扶。

責任人:結對幫扶人 ?

整改時限:立即整改 ?

2、充分發揮村組干部在脫貧攻堅工作中的作用 ?

1、進 1 步增強村組干部對脫貧攻堅工作的責任心和使命感,常常性地深入訪問貧困戶,與貧困戶交心談心,了解貧困戶的所想所盼,獲得貧困戶對脫貧攻堅工作支持、理解和參與。

責任人:聯系村(社區)領導、駐村工作隊、村組干部

?

整改時限:立即整改 ?

2、加強對脫貧攻堅政策、項目、資金的公示公告力度。不但在村務公然欄進行公然,還應在貧困人口相對集中的組進行公然。同時,通過院壩會、集中服務日、訪問貧困戶等方式,向貧困戶公然,提高貧困戶對脫貧攻堅的知曉度 ?

責任人:聯系村(社區)領導 ?

責任單位:各村(社區)、駐村工作隊 ?

整改時間:立即整改 ?

3、催促村組干部在履行扶貧政策時做到公然公平公正,對吃拿卡要、優親厚友的行動堅決予以糾正,對背紀背法行動進行嚴肅查處。

責任人:聯系村(社區)領導 ?

責任單位:駐村工作隊、鎮紀檢辦 ?

整改時限:立即整改 ?

3、進 1 步加大扶貧政策的宣揚力度 ?

1、對鎮村干部展開 1 次扶貧政策的培訓學習,促使鎮村干部全面善悉、掌握扶貧政策,更好地想貧困戶宣揚扶貧政策。

責任人:李健 ?

責任單位:經發辦 ?

整改時限:6 月中旬 ?

2、在原有印發宣揚資料、組織貧困戶學習、入戶宣揚、制作享受扶貧政策明白卡等基礎上,采取對貧困戶發問的方式宣揚扶貧政策,加深貧困戶對扶貧政策的了解和知曉。

責任人:聯系村(社區)領導 ?

責任單位:各村(社區)、駐村工作隊 ?

整改時限:立即整改

?

4、加快脫貧攻堅項目的實行進度 ?

1、實行好貧困村的主導產業。結合實際,因地制宜,做到“1村 1 品”,實行好雙河社區的柑桔、6 和村的核桃、菊花、3 堂村的柑桔、核桃、**村的黑花生、優良大米等貧困村的主導產業。

責任人:聯系貧困村(社區)領導 ?

責任單位:經發辦、貧困村(社區)、駐村工作隊 ?

整改時限:6 月底前 ?

2、還沒有開工建設的深度貧困 D 級危房,依照“兩個不突破”的標準(不突破面積、不突破補助資金),5 月 15 日前必須開工建設,6 月上旬所有的深度貧困戶必須搬遷入住。

責任人:聯系村(社區)領導 ?

責任單位:各村(社區)、駐村工作隊 ?

整改時限:6 月上旬 ?

3、加快財政扶貧資金項目的建設進度。5 月底前必須完成 2015年的所有財政扶貧資金項目,6 月底前完成所有項目的鎮級驗收;5月底前啟動 2016 年的項目建設,確保 11 月底前全面完成;提早啟動2017 年的項目建設。加強所有項目建設的質量、安全監管。

責任人:聯系村(社區)領導 ?

責任單位:經發辦、各村(社區)、駐村工作隊 ?

整改時限:6 月底前;11 月底前 ?

4、加快貧困村衛生室的建設。5 月底前必須啟動貧困村衛生室的建設,確保 7 月底前投入使用。

責任人:聯系相干村(社區)領導 ?

責任單位:衛生院、各村(社區)、駐村工作隊 ?

整改時限:7 月底前

?

5、采取措施,克服困難,加強技術指點,確保 5 月底前啟動實行貧困戶的到戶產業。

責任人:聯系村(社區)領導 ?

責任單位:各村(社區)、駐村工作隊、經發辦、獸醫站 ?

整改時限:5 月底前 ?

5、強力推動農村精神文明建設 ?

1、立足農村實際,捉住農民的特點,通過制定村規民約、評選表彰先進、發揮黨員示范等情勢,大力整治貧困戶的臟亂差現象。

責任人:聯系村(社區)領導 ?

責任單位:各村(社區)、駐村工作隊 ?

整改時限:11 月底前 ?

2、展開貧困戶自食其力、發奮圖強先進典型的評選表彰活動,用身旁的貧困大眾的典型事例,教育和引導其他貧困大眾克服“等靠要”的思想。

責任人:洪自平 ?

責任單位:各村(社區)、駐村工作隊、黨政辦 ?

整改時限:6 月底前 ?

6、精準制定“1 戶 1 策” ?

對所有貧困戶的脫貧計劃表進行 1 次清算,根據貧困戶的脫貧需求,因戶細化產業發展、住房保障、技能培訓、務工就業等幫扶措施。

責任人:聯系村(社區)領導 ?

責任單位:各村(社區)、駐村工作隊、幫扶人 ?

整改時限:6 月底前 ?

7、強化駐村工作隊的幫扶作用

?

嚴格依照上級要求,駐村工作隊隊員必須與原單位工作脫鉤,確保“3 在村”,幫助貧困村理清發展思路,指點貧困戶脫貧越線。真實記錄駐村工作日志,規范填寫到村工作簽到冊。

責任人:駐村工作隊 ?

8、進 1 步完善檔案資料 ?

依照縣扶貧辦的要求,指點培訓貧困村完善檔案資料,做到檔案齊全、內容完全、填寫規范、邏輯準確。

責任人:聯系村(社區)領導 ?

責任單位:、經發辦、各村(社區)、駐村工作隊 ?

村脫貧攻堅調研報告范文第3篇

篇一:XX村扶貧攻堅匯報材料

XX村扶貧攻堅匯報材料

我村扶貧攻堅工作在前幾年的基礎上,目前取得了一定成績,但同時也面臨不少困難和問題。我村村民主導XX產業發展,可在近幾年XX形勢下,很多基礎條件相對落后的村民就面臨很多困難,幫助他們找到新的產業轉型思路,并積極采取新的應對舉措,促進農民增收致富,是我村扶貧攻堅工作的一項緊迫任務。根據上級要求,我村總結近年扶貧攻堅工作經驗,現將情況報告如下:

一、三二五村貧困戶總體情況

XX村是地處尋烏縣城所在地,轄XX個村民小組,有農戶XX戶XX人,勞動力XX人,貧困戶XX戶,貧困人口XX人,占總人口的XX%。我村村民文化程度普遍不高,以XX為主,產業比較單一。普遍致貧原因為XX導致家庭主要經濟收入來源中斷。部分從事開店經商及手工業等也因受XX害影響,很多生意基本開銷都難維持,群眾消費能力逐漸下降。近年來,在縣委、縣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在有關部門的通力協作何支持下,我村把“一升一降”目標作為扶貧攻堅方向,通過加強領導、強化工作措施,切實提升扶貧攻堅的工作成效。

二、村小組民主評定,村組審核,再次精準識別貧困戶。

XX年至今開展專項扶貧以來,我們村的貧困戶名單還是XX年評定的,逐年計劃內脫貧部分貧困戶。但貧困名單沒有再做過調整,導致有些貧困戶自身努力已脫貧了還在名單中,一些返貧人員跟新增貧困人員

卻還沒有調整到新的名單中。針對這種現狀在,按縣里統一部署,XX年開展精準扶貧過程前,必須把貧困戶進行再次核查,做到精準定位,分類匯總,讓我們的扶貧工作真正做到精準扶貧。在這次核查工作中,為了在全村角度更準確的定位貧困戶,我們通過村民小組代表會議民主選出新增貧困戶,再在村民小組長會議上,站在全村貧困戶的情況對比下,將所有貧困戶名單進行了逐一情況核對,并篩查出不符合條件的進行刪除,最終評定出我村貧困戶XX戶,XX人,并做出公示。公示期內無任何異議,順利完成了我村貧困戶精準定位工作。

三、工作目標及規劃

我村結合村情民情實際情況,做到扶貧要實事求是,因地制宜。瞄準貧困人口建立“一戶一策”的幫扶機制。在精準識別的基礎上,逐個分析致貧原因,號準“脈”,找準癥結,選好“藥方”。按照“一村一策,一戶一法”的要求,逐戶制定幫扶計劃,明確掛牌幫扶責任人,確定具體的幫扶任務、標準、措施和時間節點,做到“一家一戶調研摸底、一家一戶一本臺帳、一家一戶一個扶貧計劃、一家一戶結對幫扶、一家一戶回頭跟蹤扶貧效果”,提高幫扶工作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一是認真做好建檔立卡工作。

組織人員到村到戶開展好貧困狀況調查,為貧困戶“建檔立卡”,做到底數清,情況明。采取“五定”措施(定對象、定政策、定措施、定責任、定目標),全面推進農

村扶貧幫扶到戶工作。確保沒有勞動能力的貧困群眾應保盡保,有勞動能力的貧困群眾應扶盡扶。

二是全面推行新農村建設、危舊房改造、生態建設相結合的工作模式,有效改善群眾居住條件和環境。

加大宣傳力度,強化措施,大力推進。

三是抓好培訓轉移就業扶貧。

通過實施“雨露計劃”等培訓工程,增強貧困群眾自我發展的能力,加快“輸血”式扶貧轉向“造血”式扶貧的工作進程。集中扶持貧困戶職業學歷教育培訓和貧困勞動力就業技能培訓,提高他們的職業技能,增強貧困群眾自我發展能力。

三是加大產業化扶貧力度。

積極探索創新扶貧模式,爭取政策支持,創造條件開展村級發展互助資金、扶貧到戶貸款貼息、扶貧項目貸款貼息等工作,充分發揮省產業扶貧資金的作用,重點培育壯大扶貧新辦企業,加大對農村農業合作社的扶持力度,推動貧困村

特色產業的發展,努力構建“一村一品”的產業發展格局,拓寬貧困群眾增收渠道,加快群眾脫貧致富步伐。

篇二:小壩子村扶貧攻堅工作情況匯報

小壩子村扶貧攻堅工作情況匯報

一、小壩子村現狀

(一)基本情況

小壩子村位于尚義縣套里莊鄉東部,東與張北縣大河鄉石蓋良村接壤,屬壩上與壩下交匯地,距離341省道3公里。全村轄2個自然村,農戶141戶,農業人口472人,勞力285人,其中貧困農戶119戶,貧困人口337人??偯娣e18000畝,其中耕地4700畝,退耕地1290畝,林地3000畝,草地4000畝。農民收入主要以勞務輸出和種養業為主。

(二)貧困原因

由于歷史投入不足,基礎設施落后;自然災害頻發,農業連年欠收,農民收入不穩;集體歷年債務較多,集體經濟相對空白,生產生活條件改善投入不足;發展資金嚴重短缺,經濟發展緩慢。

(三)發展潛力

主導產業主要以馬鈴薯種植、綠殼蛋雞養殖、肉牛、肉羊養殖和勞務輸出為主。該村有良好的種養基礎,積累了豐富的種養經驗,且草場和耕地面積大,勞動力比較廉價,種養成本相對低。村班子團結務實、有艱苦創業精神,村民積極性高,有強烈的脫貧致富愿望。

二、脫貧思路

一是重點突出原則。

項目資金優先安排基礎設施建設,重點扶持貧困程度較深的扶貧對象。

二是公開透明原則。

廣泛公開整村推進政策措施、項目安排、資金使用情況,接受群眾和社會監督,保障群眾的知情權、選擇權、決策權和監督權。

三是部門協調原則。

加強部門之間的協調與配合,增強項目的科學性和可操作性,調動起社會參與整村推進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四是扶貧資源效益最大化原則。

加大資金投入,統籌扶貧資源,因地制宜,綜合開發,力爭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最大化。

五是可持續發展原則。

堅持整村推進與資源利用、生態建設、環境保護有機結合,促進可持續發展。

三、目標任務和建設內容

(一)目標任務:

1、鞏固溫飽成果,建立穩定的收入來源,廣大村民特別是扶貧對象有穩定快速增收的渠道。主要內容:一是在正常年景下,農民人均純收入高于全縣平均水平;二是有勞動能力扶貧對象實現穩脫貧,貧困人口明顯減少。

2、基礎設施建設得到加強,村民的生產生活條件和生態環境明顯改善。主要內容:一是村內主要干道全部硬化;二是農業基礎設施建設明顯改善;三是人畜飲水安全有保障。

3、扶貧項目帶動效益明顯,農業產業結構優化,農業綜合生產能力明顯提高,群眾的創業意識被充分激活,農村經濟發展目標明顯加快。主要內容:一是培育至少一個以上有市場、有規模、有特色的種養支柱產業;二是農村勞動力全部接受生產技能培訓,至少熟練掌握一項技能或實用技術;三是開展貧困村生產發展互助金試點,資金

運行良好,農民得到實惠。

4、農村面貌顯著改觀,人口素質得到較大提高,群眾生活質量得到提升,社會文化事業加快發展。主要內容:一是全部消除群眾居住危房;二是基本實現電視電話“戶戶通”;三是義務教育全面普及,扶貧對象的家庭子女上學得到扶貧救助;四是加強村級衛生室計生室建設,群眾就醫、計生服務有保障;五是建有集教育、科普、文化、娛樂、健身等功能為一體的“農民之家”。

5、村黨組織建設得到加強,戰斗力和凝聚力切實增強,村干部的管理進一步提高,社會秩序良好、治安穩定、群眾安居樂業。主要內容:一是扶持貧困戶發展一個增加收入的產業,貧困戶人均收入達到XX元以上;二是村級經濟要有一個特色突出、形成規模的產業;三是村級領導班子得到加強,后備隊伍不斷壯大。

XX年,全村經濟總收入實現239萬元,人均純收入實現2600元;XX年,全村經濟收入實現290萬元,人均純收入實現2800元;XX年,全村經濟收入實現400萬元,人均純收入實現3400元;XX年,全村經濟收入實現500萬元,人均純收入實現3700元。

(二)XX年扶貧攻堅規劃

1、主導產業

綠殼蛋雞養殖:XX年發展綠殼蛋雞養殖戶60戶、XX0只,投資100萬元。覆蓋在村農戶70%。

肉羊育肥:XX年發展肉羊育肥戶10戶、育肥肉羊300只,投資30萬元。占在村農戶12%。

2、基礎設施項目

圈舍修繕:完成30戶、1200㎡圈舍建設(修繕),投資40萬元。

道路建設:完成小壩子至天城夭村級道路沙石硬化公里,投資15萬元。

人畜飲水改造:完成天城夭自然村人畜飲水改造工程,涉及65戶、196人,需投資20萬元。

周轉棚項目:完成10戶、10畝春秋棚建設,投資15萬元。

3、其他項目

開展扶貧互助社建設:需支持20萬元

四、目前工作開展情況

目前完成20戶、5000只綠殼蛋雞的入戶飼養;700㎡的圈舍正在施工;4000只綠殼蛋雞、4000只油雞正在育雛階段;其他項目完成前期設計、規劃,正在積極爭取資金,力爭年內全部完成?,F在面臨的困難是資金到位不夠、貧困農戶自籌資金難度大,急需各級領導、部門幫扶解決。

篇三:脫貧攻堅工作匯報

(XX年7月

日)

按照會議安排,現將**鄉農業農村暨脫貧攻堅工作情況匯報如下:

一、基本情況及工作目標:

**鄉全鄉區域面積106平方公里,轄7個行政村、22個自然屯?,F有農業人口9229人,其中建檔立卡戶1572人,700戶,共有5個貧困村(連云、雙榆、施德、龍化)。要實現脫貧攻堅工作五年任務三年完成,到x年底,建檔立卡扶貧對象穩定脫貧,貧困村全部出列;到2020年底,進行查缺補漏,鞏固脫貧攻堅成果,防止返貧現象發生,全面實現建成小康社會。具體路線圖為:XX年,全鄉減貧668人,1個貧困村脫貧(連云村);XX年,全鄉減貧452人,2個(德興、雙榆)貧困村脫貧,到x年全鄉減貧452人,2個貧困村脫貧(施德、龍化)。

二、主要途徑

一是通過扶持生產和就業發展一批。

通過扶持生產和就業發展一批。對全鄉有勞動能力的貧困人口,通過到戶扶貧、貧困勞動力技能培訓和就業安置進行扶持。創新互助金使用管理模式,引導和支持有勞動能力的貧困人口依靠自己、立足當地資源就地脫貧。在資金籌措上,采取互助資金與金融扶貧政策結合的模式,協調農村信用社、郵政銀行等金融部門為貧困戶提供免抵押、免擔保扶貧小額信貸,由扶貧部門按照基礎利率

貼息;在扶持方式上,可以給與每個貧困人口不少于XX元的互助資金扶持,用于直接參與生產,解決基本生產資料不足問題,也可以作為投資資金入股養殖、種植大戶或專業合作社帶動發展,對符合縣鄉主導產業項目的,扶持資金每戶可以提高到30000萬元。在資金運作上,采取二加二模式,即鄉、村加農戶、企業,具體可以采取村對農戶、鄉對農戶的模式發放借款,產業發展由農戶自主經營,也可以采取村對企業(或合作社),鄉對企業(或合作社)的模式發放貸款,有企業(或合作社)帶動貧困戶發展生產。在產業帶動上,以全鄉果樹、柞蠶等主導產業和油桃、葡萄特色產業為重點,充分發揮扶貧資金在產業發展中的作用;加大就業創業支持力度,通過開展訂單、定向培訓和創業指導服務,實現通過輸出勞務擴就業、通過發展產業增就業、加強培訓促就業、推動創業帶就業。

二是通過移民扶貧和住房改善安置一批。

對全鄉建檔立卡中D級危房戶實行就地翻建或購置空房政策,補齊短板中的短板。因人制宜、因地制宜,有針對性地幫助移民戶發展生產項目,與培訓等扶貧政策相結合促進移民戶就業,確保移民戶有業可就,做到“穩得住、能就業、有保障”,有計劃、有步驟的推進,實現建一戶、脫貧一戶。

三是通過醫療救助扶持一批。

對因病致貧、因病返貧的貧困人口,通過兩種方式來脫貧:對患有大病、殘疾的貧困人口,將聯合實行大病救助、應保盡保;對其他因病致貧的人口,通過醫療救助扶持解決。

四是通過發放學費補助和生活補貼實施教育脫貧一批。

“治貧先治愚,扶貧先扶智。”對全鄉因學致貧的貧困人口,通過教育扶持解決,對高中、中職、高職、大專以上學校就讀的貧困家庭學生,由教育局負責,會同扶貧辦,建立貧困學生臺帳,發放學費補助和生活補貼。要重點做好職業教育培訓,讓貧困家庭子女掌握一技之長,既扶貧,又扶智,還要扶志,激發其脫貧的內生動力。

五是通過低保政策兜底一批。

對貧困戶中完全或部分喪失勞動能力的人,由低保政策來兜底。實施低保標準線和扶貧標準線“兩線合一”體制,統一識別,統一確認,確保符合低保條件的貧困人口全部實行低保兜底,徹底打贏不留“鍋底”的脫貧攻堅戰。

三、存在問題

一是脫貧村基礎設施建設滯后,公共服務欠缺,沒有達到“四通四有”要求(通安全穩定電、通廣播電視信號、通寬帶互聯網、通鄉村客運;有安全飲水,有致富增收產業,有達標合格的村衛生室及醫生,有基本公共文化服務設施);

二是脫貧人口素質偏低,經濟收入門路狹窄,產業脫貧難度較大。

三是扶貧攻堅政策資金扶持力度和整合力度不夠。

產力水平低下、生產性投入不足、人口四是扶貧攻堅工作缺乏長效機制,除自然條件惡劣、生素質偏低等長期性因素外,致貧致困的突發性因素依然很多,一遇天災病患、婚喪嫁娶就暖而變寒、飽而變饑,重新變為貧困人口,這部分人口長期處于脫貧和返貧的交替之中。

四、下一步工作打算

按照縣委、縣政府的安排部署,下一步,全鄉脫貧攻堅目標和任務已經明確,要著力在精準實施上出實招、在精準推進上下實功、在精準落地上見實效。

一是嚴格落實脫貧責任。

鄉黨委、政府將成立脫貧攻堅領導小組,層層落實責任。要強化組織領導,切實把脫貧攻堅作為重大政治任務扛在肩上。

二是精準識別貧困人口。

要積極組織相關工作人員深入村屯,對已經確定的貧困人口,再一次進行逐一走訪和甄別,了解貧困人口的具體貧困情況和致貧原因,做到對癥下藥,精準“滴灌”。

三是強化帶動輻射作用。

積極探索運用財政扶貧資金引導金融資金投入的新路子,以小額貸款和項目貸款為金融支持方式,重點支持5個貧困村中的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特色企業和能人大戶,帶動貧困戶脫貧致富。

村脫貧攻堅調研報告范文第4篇

整村脫貧規劃得到了我鎮領導的高度重視,黨委召開專項會議討論研究后,決定在原有對口扶貧人員的基礎上,抽調專人成立**村整村脫貧規劃設計組,分管領導親自帶隊,通過認真分析、調研,請教有關專家并經村民代表大會商議表決后,初步形成了**村整村脫貧項目規劃書,現將規劃情況匯報如下:

一、**村基本情況簡介

**村位于***鎮西北部,緊鄰江東街道天臺和涼水村,與天臺、涼水有兩條主干道相連,是***鎮西北之門戶。村下轄5個社,***戶1***人,面積9.6平方公里,耕地面積3835畝(田1137畝,高產穩產田500畝,人均0.3畝),林地面積4000畝,森林覆蓋率達**%,全村常年居住人口1***人,其中建卡貧困戶***戶***人;受限于基礎設施的薄弱和水資源的不足,我村產業發展和人畜飲水安全受到限制;20**年全村農民人均純收入***元,為全區農民人均純收入(***元)的**%,農民人均純收入年均增長率**.*%,貧困人口全部解決溫飽問題。

二、整村脫貧規劃原則、內容及目標

(一)規劃原則

我村整村脫貧規劃原則是:結合我村實際,在合理利用資金的基礎上,充分發揮群眾積極性,以基礎設施建設帶動產業發展,統籌保障民生。

(二)規劃內容

根據**村的實際情況,整村脫貧項目主要從基礎設施建設、產業發展、農民教育培訓和民生保障等方面進行規劃。

一是強化基礎設施建設,提供發展保障

新建村級公路10公里,目前我村依托互助會資金支持,已經開始前期鋪設,需要后期擴大投入。硬化村級公路10.9公里,形成連接天臺、涼水的加寬公路,并形成繞村硬化路格局。建設生產便民道8.2公里,解決群眾出行難問題。新修水池7口,2400立方米,鋪設管道14.5公里,解決我村人畜飲水困難和安全飲水的難題;整治山坪塘27口,約2萬立方米,為我村產業發展提供便利水源條件。

二是加快產業發展,實現農戶脫貧

走“一保二擴”(在確保糧食安全生產的前提下,擴大蔬菜的栽培面積和立體間套種面積、擴大名優特新農產品種植面積)的路子,強力推進奶牛、肉牛和禽類基地建設的發展。擴大奶牛養殖規模,引導肉牛養殖興趣戶變成規范戶,在20**年實現年出欄500頭;增加榨菜種植面積,力爭達到1500畝;擴大家禽養殖規模,新建標準化萬只養雞場1個;突出特色種植,發展**櫻桃350畝。建立中草藥生產大戶+散戶模式,發展藥材種植大戶5戶,增加藥材種植面積300畝。通過發展農村產業,使農民擺脫貧困,走上富裕。

三是加快社會事業建設,保障民生民計

針對**村在對口扶貧和“十*五”扶貧項目中取得的成效,加快新農村建設步伐,規劃建成2個新村居民點,即冒火山集中居民點、石橋集中居民點,完成***戶農戶的生態移民建設,***戶貧困戶的危舊房改造。完善村級文化活動場所、農民超市垃圾存放點等便民設施,實現集經濟、文化交流、商貿為一體,發展**村經濟。

四是加大培訓力度,提高農民素質

在整村脫貧規劃中,提高農民素質是關鍵之一。成立一所農民學校,利用村級活動室,請區級機關部門和鎮農業中心的職業教師、專家、學者對農民進行理論教育和技能培訓,保證全村村民每人都能掌握1-2門實用技術;保證兩后生都能接受職業教育培訓。

(三)規劃目標

整合鎮扶貧開發、“農戶萬元增收工程”及全區整村脫貧開發工程等三大政策機遇,推進**村整村脫貧工程的實施。從20**年起,人均每年增加***元以上,人均純收入超過***元;推進全村基礎設施建設。兩年內實現組組通硬化公路,公路級別達到通暢標準,戶戶居民能喝上干凈的自來水;安置全村地質災害戶、無依無靠的弱勢群體;到20**年,建立“三圈一帶”體系,即建起一個特色產業圈,一個公共服務圈,一個綜合統籌圈,一個生態移民產業帶。每年提供季節性就業崗位***人以上,長期性就業崗位***人以上,新增就業***人以上;實現剩余勞動力輸出***人以上,全面實現**村整村脫貧的目標任務。

三、**村整村脫貧項目設計

(一)基礎設施建設

**村“三圈一帶”脫貧思路如原則所述,要以基礎設施建設為保障,基礎設施建設在整村脫貧上直接或間接影響著兩個基地的實現和發展。

1、產業道路建設。要實現“三圈一帶”的目標,必須解決產業運輸問題。一是為促使圈與圈的連通,按需構建交通網絡,建好一、二組(村公共服務中心所在地)至三組5公里的出境路,修建一組至五組的環村公路10公里。同時,結合**至天臺和涼水的兩條出境路的改善,吸引區位資源的流入和增加人流量,搭建和擴大“特色產業圈”影響力和貿易平臺。二是為促進生態移民產業帶的產業開發,修建各組人行生產便道8.2公里。

2、人畜飲水工程建設。**水資源歷來缺乏。所以解決和改善“三圈一帶”居民的安全飲用水和商業用水問題,是保證“三圈一帶”可持續發展的必由之路。計劃利用綜合統籌圈的優勢,建立涵蓋“三圈一帶”的人畜飲水工程體系,區分人畜飲水和產業用水。一是規劃實施產業圈的生產工程,整治山坪塘27口,約2萬立方米;二是規劃人畜安全飲水工程,修水池7口,2400立方米,鋪設管道14.5公里。

(二)基礎產業發展

在現有牛場規模前提下,推進奶牛、肉牛和禽類基地建設的發展。擴大奶牛養殖規模,并加快附屬草場建設,在20**年實現年出欄500頭;增加榨菜種植面積,力爭達到1500畝;擴大家禽養殖規模,新建標準化萬只養雞場1個;突出特色種植,發展**櫻桃350畝。建立中草藥生產大戶+散戶模式,發展藥材種植大戶5戶,增加藥材種植面積300畝。

(三)基本素質提升

依托駐社的農業服務中心和區內外專家,成立一所農民學校,利用村級活動室,請職業教師、專家、學者對農民進行理論教育和技能培訓,保證全村村民每人都能掌握1-2門實用技術;保證兩后生接受職業教育培訓達**%以上。

(四)基本民生保障

就業上,“三圈一帶”的建立為周邊群眾每年提供季節性就業崗位***人以上,長期性就業崗位***人以上,新增就業***人以上;實現剩余勞動力輸出***人以上;居住上,規劃***戶***人的生態移民,***戶***人的危舊房改造,并且建立生態移民產業帶,帶動移民和改造戶改善生產生活水平;社會保障上,繼續推進養老保險和醫療保險,進一步落實最低生活保障,做到應保盡保。

(五)基層組織建設

得益于鎮黨委、政府對我村的大力支持,我村于20**年完成了村公共服務中心建設,整個中心(含衛生室)占地1200平方米,集活動室、會議室、遠程教育點、農家書屋、留守兒童活動中心于一體,我村將進一步根據“三圈一帶”規劃,進一步完善村公共服務中心的農民工教育培訓學校職能,為公共服務圈建設提供便利。

四、投資估算及效益分析

**村“三圈一帶”體系所涉四個大類,七個項目預計需投資**.*萬元。其中扶貧資金***萬元,用于產業發展***萬元,飲水工程***萬元。

篇二

一、指導思想

以*****、“****”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和十八屆*中、*中全會精神,以“強民,富民、奔小康、打造生態文明鄉村”為主線,把穩定解決扶貧對象溫飽、盡快實現脫貧致富作為首要任務,注重特色產業發展,注重基礎設施建設,注重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加快推進建設經濟強村,與全鎮全縣全省全國同步建成小康社會。

二、基本原則

(一)突出重點,精準扶貧。加大對建檔立卡貧困社和貧困戶的扶持力度,財政專項扶貧資金向建檔立卡貧困社和貧困戶的發展傾斜。堅持基本政策精準到人,幫扶力量精準到戶,基礎建設(產業)精準到村組。

(二)政府主導、農民主體、社會參與。鎮政府對脫貧工作負總責,把脫貧工作納入經濟社會發展總體規劃;鼓勵農民自力更生、艱苦奮斗,充分調動廣大農民自主創業、發展生產、建設美好家園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增強農民自我發展、自我完善和自我服務的能力;廣泛動員社會各界參與扶貧開發。

(三)齊心協力,合力推進。各社、各單位要根據本規劃,積極向上級主管部門爭取資金、項目,在制定政策、分配資金、安排項目時要向8個建檔立卡貧困社傾斜,形成工作合力。

(四)統籌兼顧,科學發展。堅持脫貧與建設美好鄉村相結合,與生態建設、環境保護相結合,與招商引資相結合。充分發揮田頭特色資源優勢,發展特色產業,提倡健康科學,生活方式,促進經濟社會發展與人口資源環境相協調。

三、總體目標

按照“三年實現脫貧,五年同步小康”的總體目標,到20**年實現8個重點貧困社脫貧?;緦崿F扶貧對象不愁吃、不愁穿,保障其義務教育、基本醫療和住房,農村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速與全縣平均水平相等,確保貧困發生率低于8%,全面擺脫貧困。

(一)農民生活達到小康水平。20**年,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元,到20**年達到***元,年均增長**%。規劃期內,貧困人口由20**年的1***人下降到20**年的***人,貧困發生率由**.*%下降到8%以內。通過扶貧開發,力爭本村村民整體經濟年收益與當鎮農村居民可支配收入同步增長,到20**年,人均純收入***元以上的農戶達到**%以上。

(二)基礎設施不斷加強。20**年實現農村水泥公路到組率達**%;解決2***人農村飲水安全問題,安全率達到**%,配套完善村級供水設施;農戶沼氣入戶率達到**%以上。到20**年,農村基礎設施建設主要指標達到國家規定目標。

(三)社會事業全面進步。九年義務教育成果進一步鞏固,初中階段教育入學率達到**%以上。建立健全村級衛生室及配置合格村醫,鄉、村兩級醫療衛生服務網絡。確保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率達到**%以上,確保新型農村養老保險及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基本實現全覆蓋,醫療保障水平全面提高。城鄉公共文化、廣播影視服務體系基本完善。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5‰以內,實現人口均衡發展。人民生活水平普遍提高,生活質量大幅提升。

(四)生態環境進一步改善。到20**年,村莊綠化率達到**%以上,衛生廁所使用率達到**%以上,污水處理率達到**%以上,農民集中居住區垃圾實行統一收集處理,村社污水集中處理率和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分別達到**%,小流域治理率達到**%以上,坡耕地水土流失綜合治理率達到**%以上,森林覆蓋率提高到**%以上,綠化率達**%以上,生態區得到有效保護。預警、監測、應急、救援系統功能齊全,防災減災能力顯著增強。

(五)鄉風文明程度大幅提高。進一步加強農村基層組織建設、黨風廉政建設、民主法制建設、鄉村治理和精神文明建設。農民法制意識不斷增強,村民自治能力進一步提高。到20**年,政務公開、村務公開、黨務公開率達到**%,村民自治、民主法制創建面均達到**%以上。

(六)農村基層組織建設扎實推進。認真落實基層黨建工作責任制,努力建設堅強有力的領導班子、本領過硬的骨干隊伍、功能實用的服務場所、形式多樣的服務載體、健全完善的制度機制,到20**年實現“四有”目標的基層服務型黨組織達到**%。加強村級為民服務中心建設,全面實行村干部集中辦公和“背包”服務、網格化服務,到20**年建成較為完善的基層便民、為民服務體系。

四、主要建設任務

(一)著力加強特色農

(林)業建設。

堅持以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為核心,不斷優化產業結構。加快轉變農業發展方式,大力實施“一村一品”,努力提高農業產業化水平,圍繞一村一品特色產業村建設,著力發展特色生態農業,促進農民持續增收。

1.建設特色農業產業基地。按照高產、優質、高效、生態安全的要求,依托優勢,因地制宜,做大做強本村特色產業,到20**年,發展黨參、黃芪和柴胡等中藥材種植面積達到**.*萬畝。

(1)做大做強傳統產業

全膜玉米:進一步做優做強全膜玉米種植。按照環境生態化、園地清潔化、基地規?;?、生產標準化的要求,大力發展高產、抗旱、優質和生態的全膜玉米產業基地。因地制宜,以朱母生態觀光點為主線,大力發展村級生態旅游文化。

馬鈴薯:著力建設標準化生態馬鈴薯產業園,加快改造低產馬鈴薯品種。到20**年,發展高產優質生態馬鈴薯3000畝。

生態養殖:到20**年,年出欄生豬200頭,小尾寒羊羊5266只。

(2)大力推廣成熟產業

小雜糧:以蕎麥、大豆、胡麻等主要傳統品種為主,引進、開發、示范和推廣,進一步優化品種結構,提高產量和品質。到20**年,計劃發展小雜糧種植900畝。

(3)積極培育新興產業

棗樹和核桃:到20**年,發展棗樹、核桃產業園1745畝,拓展農民增收途徑,提高農民收入。

2.培育壯大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加快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頒證工作,建立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市場,積極發展適度規模經營,著力培育、規范、壯大農業龍頭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專業大戶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發展和壯大一批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到20**年,培育規范化農民專業合作社5家,發展家庭農場10家,培育各類專業大戶***戶。建立農業龍頭企業和規范、示范農民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名錄制和優勝劣汰機制,引導各類項目資金扶持名錄內的經營主體。

3.實施精品名牌戰略。鼓勵龍頭企業、專業合作社和各類經濟實體開展“三品認證”。到20**年,中藥材等特色農業基地實現無害認證全覆蓋,有機產品認證達到1個,有機產品認證基地達到200畝。初步建立農產品品牌培育、發展和保護體系,加快形成“創建一批、提升一批、儲備一批”的農產品品牌發展新格局。培育一批如中藥材等產業的新興品牌。

4.推進農業科技創新。加強基層農林技術推廣體系建設,提升技術推廣能力,強化產前、產中、產后服務,積極支持基層農技部門牽頭創辦試驗、示范基地。

5.提升農村勞動力素質。圍繞中藥材等特色產業,培育一批有技術、懂經營、善管理的新型職業農民,提升農民素質,促進特色產業發展。依托職業技術培訓機構,根據區域外勞動力市場需求,采用校企聯合等方式開展訂單式定向培訓。鼓勵農村受訓勞動力參加勞動部門舉辦的職業技能培訓、職業技能鑒定。

(二)著力加強城鄉基礎設施建設。

1.努力改善交通條件。堅持把貧困村道路建設作為重點,加大支持村際道路和通組水泥路建設力度,提高農村公路安全水平和服務能力。修建通組道路里程41.3公里,實現組組通路的目標。

2.努力加強城鄉建設。以村址為中心,堅持內疏外拓,強化生態保護,打造鄉村景觀,完善公共設施,增強集鎮功能,加強文明創建,提升人居環境。

3.加強農村安全飲水和農田水利建設。遵循科學規劃、綜合治理、用養結合、防止污染的原則,加強農田集水工程改造提升,提高防汛抗旱能力。到20**年,使現有農田集水工程排澇灌溉作用得到有效發揮,實現農村安全飲水全覆蓋。

4.加強農村供電和通信條件建設。到20**年基本建成安全可靠、節能環保、技術先進、管理規范的新型農村電網。加速實現無線通信信號全覆蓋,消除自然村、交通沿線和旅游景區通信盲區,實現通信全覆蓋;加強信息化建設,提升信息化服務水平。

(三)著力改善民生。

1.大力實施教育扶貧工程。大力發展學前教育、鞏固發展義務教育、積極普及高中教育、全力支持職業教育,提高教育的整體質量與效益,推動教育事業科學發展。爭取國家政策,積極推進學校標準化建設和教育信息化建設,注重改善偏遠貧困村的教學條件,全面實施“教學點教育資源全覆蓋”項目,結合對口幫扶工作,加大對特困生的幫扶力度,進一步提高群眾對學校的滿意率。

2.積極推進農村文化建設。加快建設農村文化體育基礎設施建設,積極推動文化下鄉進社區,支持興辦各類群眾文化團體,鼓勵文化志愿服務。充分挖掘本地傳統特色文化、體育項目,組織群眾參與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傳統特色文化、體育競技活動,豐富群眾的文化體育生活。

3.加快發展農村醫療衛生。全面落實建立城鄉居民健康檔案、健康教育、傳染病防治、預防接種、兒童保健、孕產婦保健、老年人保健、高血壓和糖尿病,患者管理,完善醫療服務體系。群眾獲得的公共衛生和基本醫療服務更加均等,服務水平進一步提高。擴大農村免費公共衛生服務和免疫范圍,加強人畜共患疾病、結核病等傳染疾病及地方病的防治。實行基本藥物制度對村衛生室全覆蓋,緩解因病致貧、因病返貧問題。完善鄉、村兩級醫療衛生和計劃生育服務網絡體系及信息化手段,加大對村級衛生室及人才培養支持力度,加大對計劃生育扶貧對象扶持力度。

4.健全農村社會保障體系。按照“個人繳費、集體補助、政府補貼”的原則,鞏固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成果,逐步提高農村養老保險金。做到“五保戶”應保盡保,符合低保條件的農村低收入人口全部納入低保,鞏固提高農村醫保水平,完善農村,困難群眾醫療救助制度。大力推進五保戶、特困戶危房改造、扶貧搬遷和生態移民工程。

(四)著力建設美好鄉村。

1.加強環境保護。加大農村飲用水源地保護力度,加強引用水源地保護區監督和管理,制定保障飲用水安全應急預案;積極推進農飲工程及引用水源保護工程建設,加大對農村水質監測頻次,確保農村引用水安全。加強生活污水、垃圾處理工程建設,大力推行農村生活污水集中和分散相結合處理模式及農村垃圾分類,實現垃圾資源化、減量化、無害化處理。大力實施農村清潔工程,建立“戶保潔、村收集、鄉轉運”的農村生活垃圾處理模式和保潔制度。

2.努力實現鄉風文明。按照培養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的新型農民要求,以“文明戶”評比、文明創建等為載體,大力弘揚“三苦精神”;深入開展公民思想道德建設、文明創建和建立農民書屋,大力宣傳好人好事,積極倡導文明新風尚,農村賭博、迷信活動明顯減少,農民整體素質得到全面提升。

3.加強農村民主與法治。開展多種形式培養村干部,努力提高村黨組織書記、村委會主任和“兩委”班子整體素質,完善村民自治機制,大力推進民主選舉、民主決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監督,不斷提高村民自治能力和水平,充分發揮村民會議、村民代表會議和“一事一議”制度在民主決策中的作用;開展經常性的法律法規知識宣傳教育;積極引導農民學法、懂法、守法,按法律法規辦事,用法律武器維護自身合法權益。

4.加快美好鄉村建設。重點選擇王馬山、胡圈、邵坪、朱母等中心村莊,采取一次規劃、分類指導、分步實施的辦法,建成環境優美、產業鮮明、生活舒適、管理民主、鄰里和睦的美好村莊。

五、保障措施

(一)健全組織保障機制。堅持黨政“一把手”負責制,切實加強對全村脫貧工作的領導,統攬全局,凝聚力量,有步驟的推進規劃實施。具體由村扶貧開發工作領導小組負責全村脫貧工作的組織領導,扶貧開發領導小組負責全鄉脫貧工作日常事務。各社要成立工作小組,村主要負責人任組長,實行單位幫扶聯系村、干部包戶的工作模式,深入調查研究、廣泛動員、精心組織、傾情幫扶。加強農村實用人才隊伍建設,落實激勵政策,把廣大黨員干部的思想統一起來,把全村人民的力量凝聚起來,努力形成脫貧摘帽的良好氛圍和強大合力。

(二)創新精準扶貧工作機制。

1.創新貧困人口識別機制。創新貧困人口識別方法,確保底數精準;規范貧困人口識別程序,確保流程精準;強化公示、公開,確保對象精準。

2.創新建立分類機制。緊扣貧困成因、貧困程度梳理分類,因社因人分類施策,確保成因精準、類別精準、施策精準。在尊重群眾意愿的情況下,做到“滴灌”精準、措施得力、脫貧有望。

3.創新建立規劃機制。立足村情實際,注重與減貧摘帽、同步小康指標相銜接,實事求是制定工作規劃,確保目標精準;在推動貧困戶脫貧致富的同時,著力提高村級經濟發展,進一步改善生態環境和村容村貌,提升村民素質和村風文明程度,真正實現民富村強,確保思路精準;針對貧困村自然條件,尊重群眾發展意愿,力求規劃內容和舉措細化到每個項目、每家每戶,做到措施精準。

4.創新建立動力機制。注重通過會議動員、入戶引導、參觀學習等形式宣傳政策、發動群眾,增強自我求變、自我發展的信心,確保宣傳動員精準;從群眾最迫切的需求著手,在基礎設施、產業發展、社會保障等方面優先排列其幫扶需求,確保需求意愿精準;尊重群眾意愿,順應群眾期盼,回應群眾關切,將知情權、決定權、管理權交給群眾,確保主體地位精準。

5.創新建立管理機制。建立貧困村和貧困戶管理系統,做到戶有卡、村有冊、鄉有管理系統,確保對象管理精準;建立監測評估體系,對各類扶貧資源到村到戶、貧困村經濟社會發展、扶貧對象就業增收情況、產業發展、基礎設施建設、公共服務和社會保障等情況進行監測評估,準確反映扶貧成效,確保成效評估精準。

(三)創新農村管理體制機制。

1.推進集體“三資”市場化運營。著力提高農村集體“三資”管理的制度化、規范化、民主化水平。探索農村資源資產化、資產資本化、資本股份化的有效實現形式。允許農民以出租或入股相關產業項目經營主體來獲取租金或分紅,讓農民從集體“三資”市場化運營中獲取更多收益。在不改變林地集體所有權和林地性質、用途的前提下,允許農民依法自愿有償規范流轉林地承包經營權,鼓勵農民通過入股分紅、專業合作等方式,積極開展規模經營、集約經營,促進林農實現長期增收、森林生態保持良好。鼓勵村級依托現有資源通過開發、租賃、入股、經營等多種形式發展集體經濟,帶動農民增收。

2.推進農村土地和林權制度改革。明晰農村土地和集體林權財產權屬,支持農民從土地承包經營權、集體林權的流轉中獲得財產性收入,大幅度提高農民在土地增值收益中的分配比例。加快推進農村集體土地所有權、土地承包經營權、集體建設用地使用權、宅基地使用權確權登記頒證。積極爭取土地整理項目,穩步規范推進城鄉土地增減掛鉤,鼓勵支持農民開展土地復墾和整理,實現土地效益最大化,增加農民收益。完善土地征用程序和補償機制,妥善安置失地農民。繼續推進集體林權制度改革,深化各項配套制度改革,進一步明確林權主體,理順經營關系。

(四)健全多元投入機制。積極爭取中央和省、市、縣項目資金支持,廣泛吸納企業和社會資金參與,主動爭取在外人員捐資援建。同時,動員受益群眾合理出資,形成脫貧奔小康建設的多元化投入機制。按照誰投資、誰經營、誰受益的原則;廣泛鼓勵和引導社會資金投入;通過采取民辦公助、以獎代補、項目配套、實物補助等措施,引導農民群眾自愿投資投勞,廣泛吸納民間資金。同時整合現有的各方面農村建設資金,實行統一規劃、統籌使用、性質不變、渠道不亂,充分發揮資金的聚集效應,實現群眾參與最大化、資源利用最大化、綜合效益最大化。

(五)健全監督管理機制。堅持推行政務、財務公開,接收社會監督,杜絕“暗箱”操作。堅持項目資金實行專戶儲存,專賬、專人管理,專項撥付,增強透明度,并實行資金審計和領導經濟責任審計,確保資金運行安全,發揮最大效益。對違規違紀行為,一經查實,依照有關規定嚴肅追究相關責任人責任。

(六)健全考核獎懲機制。將脫貧奔小康工作納入目標綜合考核和干部考核的重要內容,并建立脫貧奔小康工作考核獎懲制度,對先進村和單位給予表彰獎勵,對工作不力,完成任務差的相關責任單位和責任人給予嚴肅處理。對8個建檔立卡貧困社制定統一的普惠政策資金扶持方案和考核方案。建立干部包村包戶考核制度,將考核結果與單位和個人評先評優相結合。

篇三

一、指導思想

以*****、“****”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中、*中全會精神,以“強民,富民、奔小康、打造生態文明鄉村”為主線,把穩定解決扶貧對象溫飽、盡快實現脫貧致富作為首要任務,注重特色產業發展,注重基礎設施建設,注重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加快推進建設經濟強村,與全鎮全縣全省全國同步建成小康社會。

二、基本原則

(一)突出重點,精準扶貧。加大對建檔立卡貧困社和貧困戶的扶持力度,財政專項扶貧資金向建檔立卡貧困社和貧困戶的發展傾斜。堅持基本政策精準到人,幫扶力量精準到戶,基礎建設(產業)精準到村組。

(二)政府主導、農民主體、社會參與。鎮政府對脫貧工作負總責,把脫貧工作納入經濟社會發展總體規劃;鼓勵農民自力更生、艱苦奮斗,充分調動廣大農民自主創業、發展生產、建設美好家園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增強農

民自我發展、自我完善和自我服務的能力;廣泛動員社會各界參與扶貧開發。

(三)齊心協力,合力推進。各社、各單位要根據本規劃,積極向上級主管部門爭取資金、項目,在制定政策、分配資金、安排項目時要向8個建檔立卡貧困社傾斜,形成工作合力。

(四)統籌兼顧,科學發展。堅持脫貧與建設美好鄉村相結合,與生態建設、環境保護相結合,與招商引資相結合。充分發揮田頭特色資源優勢,發展特色產業,提倡健康科學,生活方式,促進經濟社會發展與人口資源環境相協調。

三、總體目標

按照“三年實現脫貧,五年同步小康”的總體目標,到20**年實現8個重點貧困社脫貧?;緦崿F扶貧對象不愁吃、不愁穿,保障其義務教育、基本醫療和住房,農村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速與全縣平均水平相等,確保貧困發生率低于8%,全面擺脫貧困。

(一)農民生活達到小康水平。20**年,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元,到20**年達到***元,年均增長**%。規劃期內,貧困人口由20**年的1***人下降到20**年的***人,貧困發生率由**.*%下降到8%以內。通過扶貧開發,力爭本村村民整體經濟年收益與當鎮農村居民可支配收入同

步增長,到20**年,人均純收入***元以上的農戶達到**%以上。

(二)基礎設施不斷加強。20**年實現農村水泥公路到組率達**%;解決2***人農村飲水安全問題,安全率達到**%,配套完善村級供水設施;農戶沼氣入戶率達到**%以上。到20**年,農村基礎設施建設主要指標達到國家規定目標。

(三)社會事業全面進步。九年義務教育成果進一步鞏固,初中階段教育入學率達到**%以上。建立健全村級衛生室及配置合格村醫,鄉、村兩級醫療衛生服務網絡。確保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率達到**%以上,確保新型農村養老保險及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基本實現全覆蓋,醫療保障水平全面提高。城鄉公共文化、廣播影視服務體系基本完善。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5‰以內,實現人口均衡發展。人民生活水平普遍提高,生活質量大幅提升。

(四)生態環境進一步改善。到20**年,村莊綠化率達到**%以上,衛生廁所使用率達到**%以上,污水處理率達到**%以上,農民集中居住區垃圾實行統一收集處理,村社污水集中處理率和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分別達到**%,小流域治理率達到**%以上,坡耕地水土流失綜合治理率達到**%以上,森林覆蓋率提高到**%以上,綠化率達**%以上,生態區得到有效保護。預警、監測、應急、救援系統功能齊全,防災減災能力顯著增強。

(五)鄉風文明程度大幅提高。進一步加強農村基層組織建設、黨風廉政建設、民主法制建設、鄉村治理和精神文明建設。農民法制意識不斷增強,村民自治能力進一步提高。到20**年,政務公開、村務公開、黨務公開率達到**%,村民自治、民主法制創建面均達到**%以上。

(六)農村基層組織建設扎實推進。認真落實基層黨建工作責任制,努力建設堅強有力的領導班子、本領過硬的骨干隊伍、功能實用的服務場所、形式多樣的服務載體、健全完善的制度機制,到20**年實現“四有”目標的基層服務型黨組織達到**%。加強村級為民服務中心建設,全面實行村干部集中辦公和“背包”服務、網格化服務,到20**年建成較為完善的基層便民、為民服務體系。

四、主要建設任務

(一)著力加強特色農

(林)業建設。

堅持以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為核心,不斷優化產業結構。加快轉變農業發展方式,大力實施“一村一品”,努力提高農業產業化水平,圍繞一村一品特色產業村建設,著力發展特色生態農業,促進農民持續增收。

1.建設特色農業產業基地。按照高產、優質、高效、生態安全的要求,依托優勢,因地制宜,做大做強本村特色產業,到20**年,發展黨參、黃芪和柴胡等中藥材種植面積達到**.*萬畝。

(1)做大做強傳統產業

全膜玉米:進一步做優做強全膜玉米種植。按照環境生態化、園地清潔化、基地規?;?、生產標準化的要求,大力發展高產、抗旱、優質和生態的全膜玉米產業基地。因地制宜,以朱母生態觀光點為主線,大力發展村級生態旅游文化。

馬鈴薯:著力建設標準化生態馬鈴薯產業園,加快改造低產馬鈴薯品種。到20**年,發展高產優質生態馬鈴薯3000畝。生態養殖:到20**年,年出欄生豬200頭,小尾寒羊羊5266只。

(2)大力推廣成熟產業

小雜糧:以蕎麥、大豆、胡麻等主要傳統品種為主,引進、開發、示范和推廣,進一步優化品種結構,提高產量和品質。到20**年,計劃發展小雜糧種植900畝。

(3)積極培育新興產業

棗樹和核桃:到20**年,發展棗樹、核桃產業園1745畝,拓展農民增收途徑,提高農民收入。

2.培育壯大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加快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頒證工作,建立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市場,積極發展適度規模經營,著力培育、規范、壯大農業龍頭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專業大戶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發展和壯大一批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到20**年,培育規范化農民專業合作社5家,發展家庭農場10家,培育各類專業大戶***戶。建立農業龍頭企業和規范、示范農民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名錄制和優勝劣汰機制,引導各類項目資金扶持名錄內的經營主體。

3.實施精品名牌戰略。鼓勵龍頭企業、專業合作社和各類經濟實體開展“三品認證”。到20**年,中藥材等特色農業基地實現無害認證全覆蓋,有機產品認證達到1個,有機產品認證基地達到200畝。初步建立農產品品牌培育、發展和保護體系,加快形成“創建一批、提升一批、儲備一批”的農產品品牌發展新格局。培育一批如中藥材等產業的新興品牌。

4.推進農業科技創新。加強基層農林技術推廣體系建設,提升技術推廣能力,強化產前、產中、產后服務,積極支持基層農技部門牽頭創辦試驗、示范基地。

5.提升農村勞動力素質。圍繞中藥材等特色產業,培育一批有技術、懂經營、善管理的新型職業農民,提升農民素質,促進特色產業發展。依托職業技術培訓機構,根據區域外勞動力市場需求,采用校企聯合等方式開展訂單式定向培訓。鼓勵農村受訓勞動力參加勞動部門舉辦的職業技能培訓、職業技能鑒定。

(二)著力加強城鄉基礎設施建設。

1.努力改善交通條件。堅持把貧困村道路建設作為重點,加大支持村際道路和通組水泥路建設力度,提高農村公路安全水平和服務能力。修建通組道路里程41.3公里,實現組組通路的目標。

2.努力加強城鄉建設。以村址為中心,堅持內疏外拓,強化生態保護,打造鄉村景觀,完善公共設施,增強集鎮功能,加強文明創建,提升人居環境。

3.加強農村安全飲水和農田水利建設。遵循科學規劃、綜合治理、用養結合、防止污染的原則,加強農田集水工程改造提升,提高防汛抗旱能力。到20**年,使現有農田集水工程排澇灌溉作用得到有效發揮,實現農村安全飲水全覆蓋。

4.加強農村供電和通信條件建設。到20**年基本建成安全可靠、節能環保、技術先進、管理規范的新型農村電網。加速實現無線通信信號全覆蓋,消除自然村、交通沿線和旅游景區通信盲區,實現通信全覆蓋;加強信息化建設,提升信息化服務水平。

(三)著力改善民生。

1.大力實施教育扶貧工程。大力發展學前教育、鞏固發展義務教育、積極普及高中教育、全力支持職業教育,提高教育的整體質量與效益,推動教育事業科學發展。爭取國家政策,積極推進學校標準化建設和教育信息化建設,注重改

善偏遠貧困村的教學條件,全面實施“教學點教育資源全覆蓋”項目,結合對口幫扶工作,加大對特困生的幫扶力度,進一步提高群眾對學校的滿意率。

2.積極推進農村文化建設。加快建設農村文化體育基礎設施建設,積極推動文化下鄉進社區,支持興辦各類群眾文化團體,鼓勵文化志愿服務。充分挖掘本地傳統特色文化、體育項目,組織群眾參與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傳統特色文化、體育競技活動,豐富群眾的文化體育生活。

3.加快發展農村醫療衛生。全面落實建立城鄉居民健康檔案、健康教育、傳染病防治、預防接種、兒童保健、孕產婦保健、老年人保健、高血壓和糖尿病,患者管理,完善醫療服務體系。群眾獲得的公共衛生和基本醫療服務更加均等,服務水平進一步提高。擴大農村免費公共衛生服務和免疫范圍,加強人畜共患疾病、結核病等傳染疾病及地方病的防治。實行基本藥物制度對村衛生室全覆蓋,緩解因病致貧、因病返貧問題。完善鄉、村兩級醫療衛生和計劃生育服務網絡體系及信息化手段,加大對村級衛生室及人才培養支持力度,加大對計劃生育扶貧對象扶持力度。

4.健全農村社會保障體系。按照“個人繳費、集體補助、政府補貼”的原則,鞏固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成果,逐步提高農村養老保險金。做到“五保戶”應保盡保,符合低保條件的農村低收入人口全部納入低保,鞏固提高農村醫保水平,完善農村,困難群眾醫療救助制度。大力推進五保戶、特困戶危房改造、扶貧搬遷和生態移民工程。

(四)著力建設美好鄉村。

1.加強環境保護。加大農村飲用水源地保護力度,加強引用水源地保護區監督和管理,制定保障飲用水安全應急預案;積極推進農飲工程及引用水源保護工程建設,加大對農村水質監測頻次,確保農村引用水安全。加強生活污水、垃圾處理工程建設,大力推行農村生活污水集中和分散相結合處理模式及農村垃圾分類,實現垃圾資源化、減量化、無害化處理。大力實施農村清潔工程,建立“戶保潔、村收集、鄉轉運”的農村生活垃圾處理模式和保潔制度。

2.努力實現鄉風文明。按照培養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的新型農民要求,以“文明戶”評比、文明創建等為載體,大力弘揚“三苦精神”;深入開展公民思想道德建設、文明創建和建立農民書屋,大力宣傳好人好事,積極倡導文明新風尚,農村賭博、迷信活動明顯減少,農民整體素質得到全面提升。

3.加強農村民主與法治。開展多種形式培養村干部,努力提高村黨組織書記、村委會主任和“兩委”班子整體素質,完善村民自治機制,大力推進民主選舉、民主決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監督,不斷提高村民自治能力和水平,充分發揮村民會議、村民代表會議和“一事一議”制度在民主決策中的作用;開展經常性的法律法規知識宣傳教育;積極引導農民學法、懂法、守法,按法律法規辦事,用法律武器維護自身合法權益。

4.加快美好鄉村建設。重點選擇王馬山、胡圈、邵坪、朱母等中心村莊,采取一次規劃、分類指導、分步實施的辦法,建成環境優美、產業鮮明、生活舒適、管理民主、鄰里和睦的美好村莊。

五、保障措施

(一)健全組織保障機制。堅持黨政“一把手”負責制,切實加強對全村脫貧工作的領導,統攬全局,凝聚力量,有步驟的推進規劃實施。具體由村扶貧開發工作領導小組負責全村脫貧工作的組織領導,扶貧開發領導小組負責全鄉脫貧工作日常事務。各社要成立工作小組,村主要負責人任組長,實行單位幫扶聯系村、干部包戶的工作模式,深入調查研究、廣泛動員、精心組織、傾情幫扶。加強農村實用人才隊伍建設,落實激勵政策,把廣大黨員干部的思想統一起來,把全村人民的力量凝聚起來,努力形成脫貧摘帽的良好氛圍和強大合力。

(二)創新精準扶貧工作機制。

1.創新貧困人口識別機制。創新貧困人口識別方法,確保底數精準;規范貧困人口識別程序,確保流程精準;強化公示、公開,確保對象精準。

2.創新建立分類機制。緊扣貧困成因、貧困程度梳理分類,因社因人分類施策,確保成因精準、類別精準、施策精準。在尊重群眾意愿的情況下,做到“滴灌”精準、措施得力、脫貧有望。

3.創新建立規劃機制。立足村情實際,注重與減貧摘帽、同步小康指標相銜接,實事求是制定工作規劃,確保目標精準;在推動貧困戶脫貧致富的同時,著力提高村級經濟發展,進一步改善生態環境和村容村貌,提升村民素質和村風文明程度,真正實現民富村強,確保思路精準;針對貧困村自然條件,尊重群眾發展意愿,力求規劃內容和舉措細化到每個項目、每家每戶,做到措施精準。

4.創新建立動力機制。注重通過會議動員、入戶引導、參觀學習等形式宣傳政策、發動群眾,增強自我求變、自我發展的信心,確保宣傳動員精準;從群眾最迫切的需求著手,在基礎設施、產業發展、社會保障等方面優先排列其幫扶需求,確保需求意愿精準;尊重群眾意愿,順應群眾期盼,回應群眾關切,將知情權、決定權、管理權交給群眾,確保主體地位精準。

5.創新建立管理機制。建立貧困村和貧困戶管理系統,做到戶有卡、村有冊、鄉有管理系統,確保對象管理精準;建立監測評估體系,對各類扶貧資源到村到戶、貧困村經濟社會發展、扶貧對象就業增收情況、產業發展、基礎設施建設、公共服務和社會保障等情況進行監測評估,準確反映扶貧成效,確保成效評估精準。

(三)創新農村管理體制機制。

1.推進集體“三資”市場化運營。著力提高農村集體“三資”管理的制度化、規范化、民主化水平。探索農村資源資產化、資產資本化、資本股份化的有效實現形式。允許農民以出租或入股相關產業項目經營主體來獲取租金或分紅,讓農民從集體“三資”市場化運營中獲取更多收益。在不改變林地集體所有權和林地性質、用途的前提下,允許農民依法自愿有償規范流轉林地承包經營權,鼓勵農民通過入股分紅、專業合作等方式,積極開展規模經營、集約經營,促進林農實現長期增收、森林生態保持良好。鼓勵村級依托現有資源通過開發、租賃、入股、經營等多種形式發展集體經濟,帶動農民增收。

2.推進農村土地和林權制度改革。明晰農村土地和集體林權財產權屬,支持農民從土地承包經營權、集體林權的流轉中獲得財產性收入,大幅度提高農民在土地增值收益中的分配比例。加快推進農村集體土地所有權、土地承包經營權、集體建設用地使用權、宅基地使用權確權登記頒證。積極爭取土地整理項目,穩步規范推進城鄉土地增減掛鉤,鼓勵支持農民開展土地復墾和整理,實現土地效益最大化,增加農民收益。完善土地征用程序和補償機制,妥善安置失地農民。

繼續推進集體林權制度改革,深化各項配套制度改革,進一步明確林權主體,理順經營關系。

(四)健全多元投入機制。積極爭取中央和省、市、縣項目資金支持,廣泛吸納企業和社會資金參與,主動爭取在外人員捐資援建。同時,動員受益群眾合理出資,形成脫貧奔小康建設的多元化投入機制。按照誰投資、誰經營、誰受益的原則;廣泛鼓勵和引導社會資金投入;通過采取民辦公助、以獎代補、項目配套、實物補助等措施,引導農民群眾自愿投資投勞,廣泛吸納民間資金。同時整合現有的各方面農村建設資金,實行統一規劃、統籌使用、性質不變、渠道不亂,充分發揮資金的聚集效應,實現群眾參與最大化、資源利用最大化、綜合效益最大化。

(五)健全監督管理機制。堅持推行政務、財務公開,接收社會監督,杜絕“暗箱”操作。堅持項目資金實行專戶儲存,專賬、專人管理,專項撥付,增強透明度,并實行資金審計和領導經濟責任審計,確保資金運行安全,發揮最大效益。對違規違紀行為,一經查實,依照有關規定嚴肅追究相關責任人責任。

(六)健全考核獎懲機制。將脫貧奔小康工作納入目標綜合考核和干部考核的重要內容,并建立脫貧奔小康工作考核獎懲制度,對先進村和單位給予表彰獎勵,對工作不力,完成任務差的相關責任單位和責任人給予嚴肅處理。對8個

村脫貧攻堅調研報告范文第5篇

【抓黨建促脫貧攻堅工作情況匯報1】

按照自治區、來賓市和興賓區委抓黨建促脫貧工作部署,我鎮高度重視,狠抓黨建在促進脫貧攻堅工作中的作用,取得了階段性成效?,F將遷江鎮年抓黨建促脫貧工作情況匯報如下:

一、抓黨建促脫貧攻堅工作基本情況

遷江鎮精準識別建檔立卡貧困戶有841戶2849人,其中雷山、阮云、阮圍、大力、龍靈、樂英六個村貧困為320戶1127人,其余14個面上村為521戶1722人。遷江鎮年脫貧共192戶811人,第一批雙認定驗收中,已完成年脫貧貧困戶驗收63戶241人,并全部在扶貧信息管理系統進行標識。年脫貧貧困戶第二批驗收129戶570人已完成入戶核驗,按程序進行村委評議。

二、抓黨建促脫貧攻堅工作的主要措施

(一)加強組織建設,創新工作機制。

一是加強扶貧戰線上黨組織的建設,成立扶貧工作分隊黨委,以村屯為單位,組建工作支隊黨小組,黨小組在扶貧工作分隊黨委的領導下開展工作。二是創新工作機制,做到小問題不出黨小組,大問題拿到工作分隊黨委集體研討解決,形成工作分隊黨委領導下的黨小組負責制的工作模式,發揮黨小組在扶貧工作中的橋頭堡作用,大大提高了工作分隊的工作效率。三是加強扶貧工作分隊黨員的和管理工作,除加強精準扶貧業務培訓外,我們著重培訓扶貧領域中的政治紀律、工作紀律、群眾紀律,用紀律約束管理扶貧工作隊伍,充分發揮黨員在脫貧攻堅的示范帶頭作用。

(二)抓好“三支隊伍”建設,發揮干部結對幫扶作用。

鄉村建設(扶貧)工作隊員(含貧困村黨組織第一書記)、結對幫扶干部、村級干部“三支隊伍”是脫貧攻堅的中堅力量。一是加強“三支隊伍”的業務培訓和管理,我鎮共舉辦了3次集中培訓,培養了一支業務精干、紀律嚴明、能吃苦耐勞的富有戰斗力、凝聚力的扶貧工作隊伍,為脫貧攻堅提供基本保障。二是帶領扶貧工作隊員深入各村、各貧困戶開展調查研究,因地制宜、因戶施策,幫助每個貧困村、貧困戶研究制定脫貧計劃,按照要求做好入戶幫扶工作,建立管理好扶貧工作檔案。三是完善干部在扶貧攻堅工作中的考核機制,采取各工作支隊交叉驗收模式,工作隊員既互相監督、互相學習提高,又能提高幫扶效率。

(三)加強產業扶持,提高造血功能。

充分發揮河村、興仁、阮云、新橋、雷山等老黨建示范點的帶動作用,打造河村泰和農業綜合發展基地,種植淮山、紅心柚等特色農產品達1500多畝;打造興仁瑞濤千畝果場和阮云石強水果種植基地,分別種植砂糖橘1500多畝和1000多畝;做大做強阮云、阮圍貧困村黑山羊特色養殖業,目前養殖黑山羊超過1萬只,拓寬了群眾脫貧渠道;建設了興仁排七、排八、大上林、大里那前、上下新村、印山北敢、大村、河村、高長等甘蔗“雙高”基地8000多畝;依托新橋老梅溝森林公園、榜山石刻、遷江老街等自然人文資源,打造鄉村旅游產業品牌。共投入扶持資金14.31萬元,以獎代補扶持貧困戶發展種養業99戶。以村“兩委”牽頭建立了18個農民專業合作社,不但帶動群眾發展規模種養業,還增加村集體經濟收入,提高一批行政村的生產造血功能。

(四)著力資源整合,加強基礎設施建設。

近年以來,我鎮加大對村級道路、巷道硬化、人畜飲水和公共活動場所建設的投入。今年,通過整合各項資金,完成印山區級黨建示范點建設、古歐、大力村改擴建點建設,進一步強化了基層黨組織服務群眾的功能,以村“兩委”牽頭成立的農民專業合作社,培育了一批特色種養殖、鄉村旅游、甘蔗“雙高”等產業,進一步發揮黨建在經濟社會發展的示范引領作用;完成貧困村屯級道路建設16.3公里,硬化巷道37.8公里,修建自來水塔13座,解決了群眾出行難、飲水難問題;建設公共文化活動場所16個,進一步滿足了群眾業余文娛需求。

(五)加強政策扶持,多領域開展脫貧攻堅。

一是易地搬遷,我鎮多次召開易地扶貧搬遷動員會,為有意向實施易地搬遷的貧困戶解讀國家政策,講解申請方法、審批程序和補助標準。房源選擇有來賓城區、遷江建江園、印山豪庭等,根據貧困戶自愿選擇、有利生活生產、有利就業就學等原則,為貧困戶做好引導和跟蹤服務工作。據統計,我鎮有意向搬遷到來賓市區的有68戶,有意向搬遷到遷江鎮建江園、印山豪庭的有75戶,目前正在辦理申報相關手續。二是實施雨露計劃。鎮黨委、政府高度重視雨露計劃政策落實,充分發揮學校、駐村工作隊、第一書記、村委干部、幫扶責任人的力量,形成宣傳合力,大力推動精準扶貧資助政策宣傳。我鎮在年初召開了雨露計劃宣傳月活動動員會,制作了雨露計劃宣傳欄3塊,印制發放宣傳資料2000多份,提高了貧困群眾對雨露計劃政策的知曉率。據統計,今年我鎮享受雨露計劃的大學學生11名,高職高專25名,解決了一批貧困生上學難問題。三是扶貧小額信用貸款,年初成立了各行政村扶貧小額信貸工作領導小組,專門負責各村的小額信貸政策宣傳和辦理工作。截至10月28日,我鎮共有70戶貧困戶分別獲得3-5萬的貸款用于發展生產、產業扶持,貸款總額達243萬元。

(六)加強農村實用人才培訓,提高脫貧致富技能。

今年以來,我鎮聯合區人社局、宏業培訓公司,開辦了村“兩委”干部培訓班4期,村致富帶頭人、產業骨干外出參觀培訓班2期,共培訓村級干部、致富帶頭人360多人次;在各村開辦創業培訓班11期,電工、家政、種養等實用技術培訓班4期,共培訓農村各類人才476人。通過多種形式的培訓,進一步提高農村新型農民的創業能力和就業積極性。

三、存在的問題及困難

(一)貧困村黨員文化素質相對較差,對脫貧致富的相關知識了解少或不了解,不能帶領貧困村民一同開展脫貧致富工作。

(二)脫貧致富的自主性較低,部分貧困戶只能按照制定的脫貧計劃開展脫貧致富工作,一旦沒有相關的計劃有反貧的可能性。

四、下一步的工作計劃。

(一)落實黨建促脫貧攻堅工作責任制。

制定完善了“任務清單”、“責任清單”,落實各級領導責任和工作人員責任。層層建立“抓領導、領導抓”的工作格局,要求主要負責人做到“五個帶頭”,重點督查“五個落實到位”,全面推進“黨支部聯系貧困村、促貧困村脫貧摘帽,黨員干部聯系貧困戶、促貧困戶脫貧”工作。

(二)抓好專業合作社黨建工作,形成“產業扶貧”新動力。

堅持產業發展到哪里,黨組織就組建到哪里,加大農民專業合作社黨組織的組建力度,把黨在農村的政治優勢和專業合作社的經濟優勢有機結合起來,重點支持和培育黨員發展產業、黨員幫扶貧困戶發展產業,增強農民自力更生能力。

(三)抓好“黨員家庭課堂”,構建“智力幫扶”新途徑。

根據黨員分布、群眾居住情況,合理劃分網格,以10戶農戶為一個網格,每個網格確定1戶黨員戶作為家庭課堂中心戶,每個黨員為1個聯絡點,每1個月組織群眾開展一次家庭課堂,宣傳黨的知識、政策法規,培訓種植養殖技術、宣傳道德禮儀等,構建“智力幫扶”長效機制。

【抓黨建促脫貧攻堅工作情況匯報2】

今年以來,我鎮深入貫徹落實區、市、縣扶貧開發工作會議精神,嚴格按照精準扶貧、精準脫貧要求,著力實施脫貧攻堅工作。在上級各部門正確領導和各幫扶干部共同努力下,取得了階段性成效,現將工作情況匯報如下:

一、脫貧摘帽工作開展情況。

(一)脫貧責任層層分解、認真落實幫扶措施。

我鎮按照自治區“一幫一聯”工作要求,每個村委都落實幫扶領導、幫扶單位和幫扶責任人。緊緊圍繞促進貧困群眾增收脫貧目標,通過領導包村、工作隊駐村,實行單位定點幫扶、干部職工結對幫扶辦法,堅持產業幫扶到村、干部幫扶到戶原則,實行“五個一”工作法。我鎮幫扶干部337人,全鎮貧困戶1221戶,干部按要求聯系1到12戶不等,確保全鎮貧困戶結對幫扶全覆蓋,做到“不漏一人、不少一戶”。給貧困戶發放扶貧手冊和連心卡,方便貧困戶隨時聯系幫扶干部。幫扶干部每月最少下村入戶一次,為貧困戶宣講政策,制定脫貧計劃,積極認真地落實幫扶措施。

(二)幫扶工作穩步推進、脫貧工作取得成效。

年我鎮預脫貧任務是264戶,1019人,其中:中團村委(整村脫貧村委)任務是112戶,425人。8月份經過鎮干部及幫扶聯系單位的共同努力,通過對貧困戶“八有一超”雙認定的走訪、登記及對比分析,目前已滿足“八有一超”脫貧標準154戶,608人,脫貧完成率59.6%,其中:中團村委滿足”八有一超”脫貧標準60戶,257人,脫貧完成率60%。

二、脫貧攻堅工作推進情況。

(一)產業扶貧。

我鎮鼓勵貧困戶發展產業,由幫扶干部引導,今年以來,貧困戶新增種植高產高糖蔗200多畝、百香果100畝、砂糖橘150畝、葡萄200畝,根據《象州縣年農村建檔立卡貧困戶到戶產業扶持以獎代補項目實施方案》規定,全鎮有439戶貧困戶今年新增種養申請以獎代補,補貼金額超過87萬元。我鎮還給貧困戶提供產業技術培訓,截止八月底,127人次完成培訓。

(二)易地扶貧搬遷。

通過召開動員會、入戶宣傳、摸底調查,最終全鎮申請縣城集中安置貧困戶共計28戶,申請本村自建安置貧困戶26戶,其中內塘村、交址村、大用村三個安置點已經落實用地,可安置貧困戶8戶。

(三)扶貧小額信貸。

我鎮今年自開展小額信貸工作以來,共有107戶貧困戶成功申請貸款,貸款金額超過380萬元,縣政府上半年貼息3.5萬元。

三、存在主要問題和困難

一是有些幫扶單位不配合工作,雙認定表遲遲不能提交,提交的材料也存在很多的問題,收入來源底數不清,無法確定是否脫貧;

二是包扶部門和幫扶干部措施落實不到位,增收計劃注重短平快,沒有長遠致富規劃,且對貧困戶引導不夠,導致貧困戶自身發展動力不足,脫貧意識不強,等靠要思想嚴重。三是產業發展典型太少,家庭小型產業幫扶措施普遍規模較小,不具備帶動脫貧能力,缺少高標準、高質量示范點。四是中團村作為整村脫貧有一定難度,表現在亮村村民反映現在所飲用的水源不達標,要求重新為村民打井。我鎮由于年初無此項經費預算,在經費解決上存在難度;中團村委未脫貧名單中有20戶無穩固住房,其中12戶人均收入還低于國家扶貧標準,52戶人均收入低于入國家扶貧標準,這部分人員較難全部脫貧。五是易地搬遷工作進展緩慢。主要原因是集中建房地點難以落實。

四、下一步主要措施

(一)進一步調整充實扶貧攻堅力量。

由鎮黨委書記親自抓扶貧,鎮黨委書記、副書記每人聯系一個貧困村;調整組委分管扶貧、一名掛職副書記協管扶貧。同時新聘用兩名工作人員充實到鎮扶貧辦。

(二)分門別類歸納梳理出貧困戶致貧的主要原因,精準施策。

結合村情戶情實際,擬采取“因戶施策、一戶一法”方式,制定幫扶計劃。對沒有穩固住房的貧困戶,加快實施危房改造和易地扶貧搬遷項目的進程;對有種養殖特長的貧困戶,鼓勵其發展短平快種養項目;對有務工能力的貧困戶,引導其就近就業;對因病致貧、缺乏勞力的積極銜接納入惠民政策范圍,積極爭取扶貧、財政、社保等部門支持,持續落實好低保、養老保險、農村合作醫療、大病救助等政策性救助。

村脫貧攻堅調研報告范文第6篇

整村脫貧規劃得到了我鎮領導的高度重視,黨委召開專項會議討論研究后,決定在原有對口扶貧人員的基礎上,抽調專人成立**村整村脫貧規劃設計組,分管領導親自帶隊,通過認真分析、調研,請教有關專家并經村民代表大會商議表決后,初步形成了**村整村脫貧項目規劃書,現將規劃情況匯報如下:

一、**村基本情況簡介

**村位于***鎮西北部,緊鄰江東街道天臺和涼水村,與天臺、涼水有兩條主干道相連,是***鎮西北之門戶。村下轄5個社,***戶1***人,面積9.6平方公里,耕地面積3835畝(田1137畝,高產穩產田500畝,人均0.3畝),林地面積4000畝,森林覆蓋率達**%,全村常年居住人口1***人,其中建卡貧困戶***戶***人;受限于基礎設施的薄弱和水資源的不足,我村產業發展和人畜飲水安全受到限制;20**年全村農民人均純收入***元,為全區農民人均純收入(***元)的**%,農民人均純收入年均增長率**.*%,貧困人口全部解決溫飽問題。

二、整村脫貧規劃原則、內容及目標

(一)規劃原則

我村整村脫貧規劃原則是:結合我村實際,在合理利用資金的基礎上,充分發揮群眾積極性,以基礎設施建設帶動產業發展,統籌保障民生。

(二)規劃內容

根據**村的實際情況,整村脫貧項目主要從基礎設施建設、產業發展、農民教育培訓和民生保障等方面進行規劃。

一是強化基礎設施建設,提供發展保障

新建村級公路10公里,目前我村依托互助會資金支持,已經開始前期鋪設,需要后期擴大投入。硬化村級公路10.9公里,形成連接天臺、涼水的加寬公路,并形成繞村硬化路格局。建設生產便民道8.2公里,解決群眾出行難問題。新修水池7口,2400立方米,鋪設管道14.5公里,解決我村人畜飲水困難和安全飲水的難題;整治山坪塘27口,約2萬立方米,為我村產業發展提供便利水源條件。

二是加快產業發展,實現農戶脫貧

走“一保二擴”(在確保糧食安全生產的前提下,擴大蔬菜的栽培面積和立體間套種面積、擴大名優特新農產品種植面積)的路子,強力推進奶牛、肉牛和禽類基地建設的發展。擴大奶牛養殖規模,引導肉牛養殖興趣戶變成規范戶,在20**年實現年出欄500頭;增加榨菜種植面積,力爭達到1500畝;擴大家禽養殖規模,新建標準化萬只養雞場1個;突出特色種植,發展**櫻桃350畝。建立中草藥生產大戶+散戶模式,發展藥材種植大戶5戶,增加藥材種植面積300畝。通過發展農村產業,使農民擺脫貧困,走上富裕。

三是加快社會事業建設,保障民生民計

針對**村在對口扶貧和“十*五”扶貧項目中取得的成效,加快新農村建設步伐,規劃建成2個新村居民點,即冒火山集中居民點、石橋集中居民點,完成***戶農戶的生態移民建設,***戶貧困戶的危舊房改造。完善村級文化活動場所、農民超市垃圾存放點等便民設施,實現集經濟、文化交流、商貿為一體,發展**村經濟。

四是加大培訓力度,提高農民素質

在整村脫貧規劃中,提高農民素質是關鍵之一。成立一所農民學校,利用村級活動室,請區級機關部門和鎮農業中心的職業教師、專家、學者對農民進行理論教育和技能培訓,保證全村村民每人都能掌握1-2門實用技術;保證兩后生都能接受職業教育培訓。

(三)規劃目標

整合鎮扶貧開發、“農戶萬元增收工程”及全區整村脫貧開發工程等三大政策機遇,推進**村整村脫貧工程的實施。從20**年起,人均每年增加***元以上,人均純收入超過***元;推進全村基礎設施建設。兩年內實現組組通硬化公路,公路級別達到通暢標準,戶戶居民能喝上干凈的自來水;安置全村地質災害戶、無依無靠的弱勢群體;到20**年,建立“三圈一帶”體系,即建起一個特色產業圈,一個公共服務圈,一個綜合統籌圈,一個生態移民產業帶。每年提供季節性就業崗位***人以上,長期性就業崗位***人以上,新增就業***人以上;實現剩余勞動力輸出***人以上,全面實現**村整村脫貧的目標任務。

三、**村整村脫貧項目設計

(一)基礎設施建設

**村“三圈一帶”脫貧思路如原則所述,要以基礎設施建設為保障,基礎設施建設在整村脫貧上直接或間接影響著兩個基地的實現和發展。

1、產業道路建設。要實現“三圈一帶”的目標,必須解決產業運輸問題。一是為促使圈與圈的連通,按需構建交通網絡,建好一、二組(村公共服務中心所在地)至三組5公里的出境路,修建一組至五組的環村公路10公里。同時,結合**至天臺和涼水的兩條出境路的改善,吸引區位資源的流入和增加人流量,搭建和擴大“特色產業圈”影響力和貿易平臺。二是為促進生態移民產業帶的產業開發,修建各組人行生產便道8.2公里。

2、人畜飲水工程建設。**水資源歷來缺乏。所以解決和改善“三圈一帶”居民的安全飲用水和商業用水問題,是保證“三圈一帶”可持續發展的必由之路。計劃利用綜合統籌圈的優勢,建立涵蓋“三圈一帶”的人畜飲水工程體系,區分人畜飲水和產業用水。一是規劃實施產業圈的生產工程,整治山坪塘27口,約2萬立方米;二是規劃人畜安全飲水工程,修水池7口,2400立方米,鋪設管道14.5公里。

(二)基礎產業發展

在現有牛場規模前提下,推進奶牛、肉牛和禽類基地建設的發展。擴大奶牛養殖規模,并加快附屬草場建設,在20**年實現年出欄500頭;增加榨菜種植面積,力爭達到1500畝;擴大家禽養殖規模,新建標準化萬只養雞場1個;突出特色種植,發展**櫻桃350畝。建立中草藥生產大戶+散戶模式,發展藥材種植大戶5戶,增加藥材種植面積300畝。

(三)基本素質提升

依托駐社的農業服務中心和區內外專家,成立一所農民學校,利用村級活動室,請職業教師、專家、學者對農民進行理論教育和技能培訓,保證全村村民每人都能掌握1-2門實用技術;保證兩后生接受職業教育培訓達**%以上。

(四)基本民生保障

就業上,“三圈一帶”的建立為周邊群眾每年提供季節性就業崗位***人以上,長期性就業崗位***人以上,新增就業***人以上;實現剩余勞動力輸出***人以上;居住上,規劃***戶***人的生態移民,***戶***人的危舊房改造,并且建立生態移民產業帶,帶動移民和改造戶改善生產生活水平;社會保障上,繼續推進養老保險和醫療保險,進一步落實最低生活保障,做到應保盡保。

(五)基層組織建設

得益于鎮黨委、政府對我村的大力支持,我村于20**年完成了村公共服務中心建設,整個中心(含衛生室)占地1200平方米,集活動室、會議室、遠程教育點、農家書屋、留守兒童活動中心于一體,我村將進一步根據“三圈一帶”規劃,進一步完善村公共服務中心的農民工教育培訓學校職能,為公共服務圈建設提供便利。

四、投資估算及效益分析

**村“三圈一帶”體系所涉四個大類,七個項目預計需投資**.*萬元。其中扶貧資金***萬元,用于產業發展***萬元,飲水工程***萬元。

篇二

一、指導思想

以*****、“****”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和十八屆*中、*中全會精神,以“強民,富民、奔小康、打造生態文明鄉村”為主線,把穩定解決扶貧對象溫飽、盡快實現脫貧致富作為首要任務,注重特色產業發展,注重基礎設施建設,注重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加快推進建設經濟強村,與全鎮全縣全省全國同步建成小康社會。

二、基本原則

(一)突出重點,精準扶貧。加大對建檔立卡貧困社和貧困戶的扶持力度,財政專項扶貧資金向建檔立卡貧困社和貧困戶的發展傾斜。堅持基本政策精準到人,幫扶力量精準到戶,基礎建設(產業)精準到村組。

(二)政府主導、農民主體、社會參與。鎮政府對脫貧工作負總責,把脫貧工作納入經濟社會發展總體規劃;鼓勵農民自力更生、艱苦奮斗,充分調動廣大農民自主創業、發展生產、建設美好家園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增強農民自我發展、自我完善和自我服務的能力;廣泛動員社會各界參與扶貧開發。

(三)齊心協力,合力推進。各社、各單位要根據本規劃,積極向上級主管部門爭取資金、項目,在制定政策、分配資金、安排項目時要向8個建檔立卡貧困社傾斜,形成工作合力。

(四)統籌兼顧,科學發展。堅持脫貧與建設美好鄉村相結合,與生態建設、環境保護相結合,與招商引資相結合。充分發揮田頭特色資源優勢,發展特色產業,提倡健康科學,生活方式,促進經濟社會發展與人口資源環境相協調。

三、總體目標

按照“三年實現脫貧,五年同步小康”的總體目標,到20**年實現8個重點貧困社脫貧?;緦崿F扶貧對象不愁吃、不愁穿,保障其義務教育、基本醫療和住房,農村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速與全縣平均水平相等,確保貧困發生率低于8%,全面擺脫貧困。

(一)農民生活達到小康水平。20**年,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元,到20**年達到***元,年均增長**%。規劃期內,貧困人口由20**年的1***人下降到20**年的***人,貧困發生率由**.*%下降到8%以內。通過扶貧開發,力爭本村村民整體經濟年收益與當鎮農村居民可支配收入同步增長,到20**年,人均純收入***元以上的農戶達到**%以上。

(二)基礎設施不斷加強。20**年實現農村水泥公路到組率達**%;解決2***人農村飲水安全問題,安全率達到**%,配套完善村級供水設施;農戶沼氣入戶率達到**%以上。到20**年,農村基礎設施建設主要指標達到國家規定目標。

(三)社會事業全面進步。九年義務教育成果進一步鞏固,初中階段教育入學率達到**%以上。建立健全村級衛生室及配置合格村醫,鄉、村兩級醫療衛生服務網絡。確保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率達到**%以上,確保新型農村養老保險及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基本實現全覆蓋,醫療保障水平全面提高。城鄉公共文化、廣播影視服務體系基本完善。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5‰以內,實現人口均衡發展。人民生活水平普遍提高,生活質量大幅提升。

(四)生態環境進一步改善。到20**年,村莊綠化率達到**%以上,衛生廁所使用率達到**%以上,污水處理率達到**%以上,農民集中居住區垃圾實行統一收集處理,村社污水集中處理率和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分別達到**%,小流域治理率達到**%以上,坡耕地水土流失綜合治理率達到**%以上,森林覆蓋率提高到**%以上,綠化率達**%以上,生態區得到有效保護。預警、監測、應急、救援系統功能齊全,防災減災能力顯著增強。

(五)鄉風文明程度大幅提高。進一步加強農村基層組織建設、黨風廉政建設、民主法制建設、鄉村治理和精神文明建設。農民法制意識不斷增強,村民自治能力進一步提高。到20**年,政務公開、村務公開、黨務公開率達到**%,村民自治、民主法制創建面均達到**%以上。

(六)農村基層組織建設扎實推進。認真落實基層黨建工作責任制,努力建設堅強有力的領導班子、本領過硬的骨干隊伍、功能實用的服務場所、形式多樣的服務載體、健全完善的制度機制,到20**年實現“四有”目標的基層服務型黨組織達到**%。加強村級為民服務中心建設,全面實行村干部集中辦公和“背包”服務、網格化服務,到20**年建成較為完善的基層便民、為民服務體系。

四、主要建設任務

(一)著力加強特色農

(林)業建設。

堅持以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為核心,不斷優化產業結構。加快轉變農業發展方式,大力實施“一村一品”,努力提高農業產業化水平,圍繞一村一品特色產業村建設,著力發展特色生態農業,促進農民持續增收。

1.建設特色農業產業基地。按照高產、優質、高效、生態安全的要求,依托優勢,因地制宜,做大做強本村特色產業,到20**年,發展黨參、黃芪和柴胡等中藥材種植面積達到**.*萬畝。

(1)做大做強傳統產業

全膜玉米:進一步做優做強全膜玉米種植。按照環境生態化、園地清潔化、基地規?;?、生產標準化的要求,大力發展高產、抗旱、優質和生態的全膜玉米產業基地。因地制宜,以朱母生態觀光點為主線,大力發展村級生態旅游文化。

馬鈴薯:著力建設標準化生態馬鈴薯產業園,加快改造低產馬鈴薯品種。到20**年,發展高產優質生態馬鈴薯3000畝。

生態養殖:到20**年,年出欄生豬200頭,小尾寒羊羊5266只。

(2)大力推廣成熟產業

小雜糧:以蕎麥、大豆、胡麻等主要傳統品種為主,引進、開發、示范和推廣,進一步優化品種結構,提高產量和品質。到20**年,計劃發展小雜糧種植900畝。

(3)積極培育新興產業

棗樹和核桃:到20**年,發展棗樹、核桃產業園1745畝,拓展農民增收途徑,提高農民收入。

2.培育壯大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加快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頒證工作,建立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市場,積極發展適度規模經營,著力培育、規范、壯大農業龍頭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專業大戶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發展和壯大一批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到20**年,培育規范化農民專業合作社5家,發展家庭農場10家,培育各類專業大戶***戶。建立農業龍頭企業和規范、示范農民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名錄制和優勝劣汰機制,引導各類項目資金扶持名錄內的經營主體。

3.實施精品名牌戰略。鼓勵龍頭企業、專業合作社和各類經濟實體開展“三品認證”。到20**年,中藥材等特色農業基地實現無害認證全覆蓋,有機產品認證達到1個,有機產品認證基地達到200畝。初步建立農產品品牌培育、發展和保護體系,加快形成“創建一批、提升一批、儲備一批”的農產品品牌發展新格局。培育一批如中藥材等產業的新興品牌。

4.推進農業科技創新。加強基層農林技術推廣體系建設,提升技術推廣能力,強化產前、產中、產后服務,積極支持基層農技部門牽頭創辦試驗、示范基地。

5.提升農村勞動力素質。圍繞中藥材等特色產業,培育一批有技術、懂經營、善管理的新型職業農民,提升農民素質,促進特色產業發展。依托職業技術培訓機構,根據區域外勞動力市場需求,采用校企聯合等方式開展訂單式定向培訓。鼓勵農村受訓勞動力參加勞動部門舉辦的職業技能培訓、職業技能鑒定。

(二)著力加強城鄉基礎設施建設。

1.努力改善交通條件。堅持把貧困村道路建設作為重點,加大支持村際道路和通組水泥路建設力度,提高農村公路安全水平和服務能力。修建通組道路里程41.3公里,實現組組通路的目標。

2.努力加強城鄉建設。以村址為中心,堅持內疏外拓,強化生態保護,打造鄉村景觀,完善公共設施,增強集鎮功能,加強文明創建,提升人居環境。

3.加強農村安全飲水和農田水利建設。遵循科學規劃、綜合治理、用養結合、防止污染的原則,加強農田集水工程改造提升,提高防汛抗旱能力。到20**年,使現有農田集水工程排澇灌溉作用得到有效發揮,實現農村安全飲水全覆蓋。

4.加強農村供電和通信條件建設。到20**年基本建成安全可靠、節能環保、技術先進、管理規范的新型農村電網。加速實現無線通信信號全覆蓋,消除自然村、交通沿線和旅游景區通信盲區,實現通信全覆蓋;加強信息化建設,提升信息化服務水平。

(三)著力改善民生。

1.大力實施教育扶貧工程。大力發展學前教育、鞏固發展義務教育、積極普及高中教育、全力支持職業教育,提高教育的整體質量與效益,推動教育事業科學發展。爭取國家政策,積極推進學校標準化建設和教育信息化建設,注重改善偏遠貧困村的教學條件,全面實施“教學點教育資源全覆蓋”項目,結合對口幫扶工作,加大對特困生的幫扶力度,進一步提高群眾對學校的滿意率。

2.積極推進農村文化建設。加快建設農村文化體育基礎設施建設,積極推動文化下鄉進社區,支持興辦各類群眾文化團體,鼓勵文化志愿服務。充分挖掘本地傳統特色文化、體育項目,組織群眾參與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傳統特色文化、體育競技活動,豐富群眾的文化體育生活。

3.加快發展農村醫療衛生。全面落實建立城鄉居民健康檔案、健康教育、傳染病防治、預防接種、兒童保健、孕產婦保健、老年人保健、高血壓和糖尿病,患者管理,完善醫療服務體系。群眾獲得的公共衛生和基本醫療服務更加均等,服務水平進一步提高。擴大農村免費公共衛生服務和免疫范圍,加強人畜共患疾病、結核病等傳染疾病及地方病的防治。實行基本藥物制度對村衛生室全覆蓋,緩解因病致貧、因病返貧問題。完善鄉、村兩級醫療衛生和計劃生育服務網絡體系及信息化手段,加大對村級衛生室及人才培養支持力度,加大對計劃生育扶貧對象扶持力度。

4.健全農村社會保障體系。按照“個人繳費、集體補助、政府補貼”的原則,鞏固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成果,逐步提高農村養老保險金。做到“五保戶”應保盡保,符合低保條件的農村低收入人口全部納入低保,鞏固提高農村醫保水平,完善農村,困難群眾醫療救助制度。大力推進五保戶、特困戶危房改造、扶貧搬遷和生態移民工程。

(四)著力建設美好鄉村。

1.加強環境保護。加大農村飲用水源地保護力度,加強引用水源地保護區監督和管理,制定保障飲用水安全應急預案;積極推進農飲工程及引用水源保護工程建設,加大對農村水質監測頻次,確保農村引用水安全。加強生活污水、垃圾處理工程建設,大力推行農村生活污水集中和分散相結合處理模式及農村垃圾分類,實現垃圾資源化、減量化、無害化處理。大力實施農村清潔工程,建立“戶保潔、村收集、鄉轉運”的農村生活垃圾處理模式和保潔制度。

2.努力實現鄉風文明。按照培養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的新型農民要求,以“文明戶”評比、文明創建等為載體,大力弘揚“三苦精神”;深入開展公民思想道德建設、文明創建和建立農民書屋,大力宣傳好人好事,積極倡導文明新風尚,農村賭博、迷信活動明顯減少,農民整體素質得到全面提升。

3.加強農村民主與法治。開展多種形式培養村干部,努力提高村黨組織書記、村委會主任和“兩委”班子整體素質,完善村民自治機制,大力推進民主選舉、民主決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監督,不斷提高村民自治能力和水平,充分發揮村民會議、村民代表會議和“一事一議”制度在民主決策中的作用;開展經常性的法律法規知識宣傳教育;積極引導農民學法、懂法、守法,按法律法規辦事,用法律武器維護自身合法權益。

4.加快美好鄉村建設。重點選擇王馬山、胡圈、邵坪、朱母等中心村莊,采取一次規劃、分類指導、分步實施的辦法,建成環境優美、產業鮮明、生活舒適、管理民主、鄰里和睦的美好村莊。

五、保障措施

(一)健全組織保障機制。堅持黨政“一把手”負責制,切實加強對全村脫貧工作的領導,統攬全局,凝聚力量,有步驟的推進規劃實施。具體由村扶貧開發工作領導小組負責全村脫貧工作的組織領導,扶貧開發領導小組負責全鄉脫貧工作日常事務。各社要成立工作小組,村主要負責人任組長,實行單位幫扶聯系村、干部包戶的工作模式,深入調查研究、廣泛動員、精心組織、傾情幫扶。加強農村實用人才隊伍建設,落實激勵政策,把廣大黨員干部的思想統一起來,把全村人民的力量凝聚起來,努力形成脫貧摘帽的良好氛圍和強大合力。

(二)創新精準扶貧工作機制。

1.創新貧困人口識別機制。創新貧困人口識別方法,確保底數精準;規范貧困人口識別程序,確保流程精準;強化公示、公開,確保對象精準。

2.創新建立分類機制。緊扣貧困成因、貧困程度梳理分類,因社因人分類施策,確保成因精準、類別精準、施策精準。在尊重群眾意愿的情況下,做到“滴灌”精準、措施得力、脫貧有望。

3.創新建立規劃機制。立足村情實際,注重與減貧摘帽、同步小康指標相銜接,實事求是制定工作規劃,確保目標精準;在推動貧困戶脫貧致富的同時,著力提高村級經濟發展,進一步改善生態環境和村容村貌,提升村民素質和村風文明程度,真正實現民富村強,確保思路精準;針對貧困村自然條件,尊重群眾發展意愿,力求規劃內容和舉措細化到每個項目、每家每戶,做到措施精準。

4.創新建立動力機制。注重通過會議動員、入戶引導、參觀學習等形式宣傳政策、發動群眾,增強自我求變、自我發展的信心,確保宣傳動員精準;從群眾最迫切的需求著手,在基礎設施、產業發展、社會保障等方面優先排列其幫扶需求,確保需求意愿精準;尊重群眾意愿,順應群眾期盼,回應群眾關切,將知情權、決定權、管理權交給群眾,確保主體地位精準。

5.創新建立管理機制。建立貧困村和貧困戶管理系統,做到戶有卡、村有冊、鄉有管理系統,確保對象管理精準;建立監測評估體系,對各類扶貧資源到村到戶、貧困村經濟社會發展、扶貧對象就業增收情況、產業發展、基礎設施建設、公共服務和社會保障等情況進行監測評估,準確反映扶貧成效,確保成效評估精準。

(三)創新農村管理體制機制。

1.推進集體“三資”市場化運營。著力提高農村集體“三資”管理的制度化、規范化、民主化水平。探索農村資源資產化、資產資本化、資本股份化的有效實現形式。允許農民以出租或入股相關產業項目經營主體來獲取租金或分紅,讓農民從集體“三資”市場化運營中獲取更多收益。在不改變林地集體所有權和林地性質、用途的前提下,允許農民依法自愿有償規范流轉林地承包經營權,鼓勵農民通過入股分紅、專業合作等方式,積極開展規模經營、集約經營,促進林農實現長期增收、森林生態保持良好。鼓勵村級依托現有資源通過開發、租賃、入股、經營等多種形式發展集體經濟,帶動農民增收。

2.推進農村土地和林權制度改革。明晰農村土地和集體林權財產權屬,支持農民從土地承包經營權、集體林權的流轉中獲得財產性收入,大幅度提高農民在土地增值收益中的分配比例。加快推進農村集體土地所有權、土地承包經營權、集體建設用地使用權、宅基地使用權確權登記頒證。積極爭取土地整理項目,穩步規范推進城鄉土地增減掛鉤,鼓勵支持農民開展土地復墾和整理,實現土地效益最大化,增加農民收益。完善土地征用程序和補償機制,妥善安置失地農民。繼續推進集體林權制度改革,深化各項配套制度改革,進一步明確林權主體,理順經營關系。

(四)健全多元投入機制。積極爭取中央和省、市、縣項目資金支持,廣泛吸納企業和社會資金參與,主動爭取在外人員捐資援建。同時,動員受益群眾合理出資,形成脫貧奔小康建設的多元化投入機制。按照誰投資、誰經營、誰受益的原則;廣泛鼓勵和引導社會資金投入;通過采取民辦公助、以獎代補、項目配套、實物補助等措施,引導農民群眾自愿投資投勞,廣泛吸納民間資金。同時整合現有的各方面農村建設資金,實行統一規劃、統籌使用、性質不變、渠道不亂,充分發揮資金的聚集效應,實現群眾參與最大化、資源利用最大化、綜合效益最大化。

(五)健全監督管理機制。堅持推行政務、財務公開,接收社會監督,杜絕“暗箱”操作。堅持項目資金實行專戶儲存,專賬、專人管理,專項撥付,增強透明度,并實行資金審計和領導經濟責任審計,確保資金運行安全,發揮最大效益。對違規違紀行為,一經查實,依照有關規定嚴肅追究相關責任人責任。

(六)健全考核獎懲機制。將脫貧奔小康工作納入目標綜合考核和干部考核的重要內容,并建立脫貧奔小康工作考核獎懲制度,對先進村和單位給予表彰獎勵,對工作不力,完成任務差的相關責任單位和責任人給予嚴肅處理。對8個建檔立卡貧困社制定統一的普惠政策資金扶持方案和考核方案。建立干部包村包戶考核制度,將考核結果與單位和個人評先評優相結合。

篇三

一、指導思想

以*****、“****”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中、*中全會精神,以“強民,富民、奔小康、打造生態文明鄉村”為主線,把穩定解決扶貧對象溫飽、盡快實現脫貧致富作為首要任務,注重特色產業發展,注重基礎設施建設,注重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加快推進建設經濟強村,與全鎮全縣全省全國同步建成小康社會。

二、基本原則

(一)突出重點,精準扶貧。加大對建檔立卡貧困社和貧困戶的扶持力度,財政專項扶貧資金向建檔立卡貧困社和貧困戶的發展傾斜。堅持基本政策精準到人,幫扶力量精準到戶,基礎建設(產業)精準到村組。

(二)政府主導、農民主體、社會參與。鎮政府對脫貧工作負總責,把脫貧工作納入經濟社會發展總體規劃;鼓勵農民自力更生、艱苦奮斗,充分調動廣大農民自主創業、發展生產、建設美好家園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增強農

民自我發展、自我完善和自我服務的能力;廣泛動員社會各界參與扶貧開發。

(三)齊心協力,合力推進。各社、各單位要根據本規劃,積極向上級主管部門爭取資金、項目,在制定政策、分配資金、安排項目時要向8個建檔立卡貧困社傾斜,形成工作合力。

(四)統籌兼顧,科學發展。堅持脫貧與建設美好鄉村相結合,與生態建設、環境保護相結合,與招商引資相結合。充分發揮田頭特色資源優勢,發展特色產業,提倡健康科學,生活方式,促進經濟社會發展與人口資源環境相協調。

三、總體目標

按照“三年實現脫貧,五年同步小康”的總體目標,到20**年實現8個重點貧困社脫貧?;緦崿F扶貧對象不愁吃、不愁穿,保障其義務教育、基本醫療和住房,農村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速與全縣平均水平相等,確保貧困發生率低于8%,全面擺脫貧困。

(一)農民生活達到小康水平。20**年,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元,到20**年達到***元,年均增長**%。規劃期內,貧困人口由20**年的1***人下降到20**年的***人,貧困發生率由**.*%下降到8%以內。通過扶貧開發,力爭本村村民整體經濟年收益與當鎮農村居民可支配收入同

步增長,到20**年,人均純收入***元以上的農戶達到**%以上。

(二)基礎設施不斷加強。20**年實現農村水泥公路到組率達**%;解決2***人農村飲水安全問題,安全率達到**%,配套完善村級供水設施;農戶沼氣入戶率達到**%以上。到20**年,農村基礎設施建設主要指標達到國家規定目標。

(三)社會事業全面進步。九年義務教育成果進一步鞏固,初中階段教育入學率達到**%以上。建立健全村級衛生室及配置合格村醫,鄉、村兩級醫療衛生服務網絡。確保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率達到**%以上,確保新型農村養老保險及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基本實現全覆蓋,醫療保障水平全面提高。城鄉公共文化、廣播影視服務體系基本完善。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5‰以內,實現人口均衡發展。人民生活水平普遍提高,生活質量大幅提升。

(四)生態環境進一步改善。到20**年,村莊綠化率達到**%以上,衛生廁所使用率達到**%以上,污水處理率達到**%以上,農民集中居住區垃圾實行統一收集處理,村社污水集中處理率和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分別達到**%,小流域治理率達到**%以上,坡耕地水土流失綜合治理率達到**%以上,森林覆蓋率提高到**%以上,綠化率達**%以上,生態區得到有效保護。預警、監測、應急、救援系統功能齊全,防災減災能力顯著增強。

(五)鄉風文明程度大幅提高。進一步加強農村基層組織建設、黨風廉政建設、民主法制建設、鄉村治理和精神文明建設。農民法制意識不斷增強,村民自治能力進一步提高。到20**年,政務公開、村務公開、黨務公開率達到**%,村民自治、民主法制創建面均達到**%以上。

(六)農村基層組織建設扎實推進。認真落實基層黨建工作責任制,努力建設堅強有力的領導班子、本領過硬的骨干隊伍、功能實用的服務場所、形式多樣的服務載體、健全完善的制度機制,到20**年實現“四有”目標的基層服務型黨組織達到**%。加強村級為民服務中心建設,全面實行村干部集中辦公和“背包”服務、網格化服務,到20**年建成較為完善的基層便民、為民服務體系。

四、主要建設任務

(一)著力加強特色農

(林)業建設。

堅持以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為核心,不斷優化產業結構。加快轉變農業發展方式,大力實施“一村一品”,努力提高農業產業化水平,圍繞一村一品特色產業村建設,著力發展特色生態農業,促進農民持續增收。

1.建設特色農業產業基地。按照高產、優質、高效、生態安全的要求,依托優勢,因地制宜,做大做強本村特色產業,到20**年,發展黨參、黃芪和柴胡等中藥材種植面積達到**.*萬畝。

(1)做大做強傳統產業

全膜玉米:進一步做優做強全膜玉米種植。按照環境生態化、園地清潔化、基地規?;?、生產標準化的要求,大力發展高產、抗旱、優質和生態的全膜玉米產業基地。因地制宜,以朱母生態觀光點為主線,大力發展村級生態旅游文化。

馬鈴薯:著力建設標準化生態馬鈴薯產業園,加快改造低產馬鈴薯品種。到20**年,發展高產優質生態馬鈴薯3000畝。生態養殖:到20**年,年出欄生豬200頭,小尾寒羊羊5266只。

(2)大力推廣成熟產業

小雜糧:以蕎麥、大豆、胡麻等主要傳統品種為主,引進、開發、示范和推廣,進一步優化品種結構,提高產量和品質。到20**年,計劃發展小雜糧種植900畝。

(3)積極培育新興產業

棗樹和核桃:到20**年,發展棗樹、核桃產業園1745畝,拓展農民增收途徑,提高農民收入。

2.培育壯大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加快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頒證工作,建立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市場,積極發展適度規模經營,著力培育、規范、壯大農業龍頭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專業大戶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發展和壯大一批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到20**年,培育規范化農民專業合作社5家,發展家庭農場10家,培育各類專業大戶***戶。建立農業龍頭企業和規范、示范農民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名錄制和優勝劣汰機制,引導各類項目資金扶持名錄內的經營主體。

3.實施精品名牌戰略。鼓勵龍頭企業、專業合作社和各類經濟實體開展“三品認證”。到20**年,中藥材等特色農業基地實現無害認證全覆蓋,有機產品認證達到1個,有機產品認證基地達到200畝。初步建立農產品品牌培育、發展和保護體系,加快形成“創建一批、提升一批、儲備一批”的農產品品牌發展新格局。培育一批如中藥材等產業的新興品牌。

4.推進農業科技創新。加強基層農林技術推廣體系建設,提升技術推廣能力,強化產前、產中、產后服務,積極支持基層農技部門牽頭創辦試驗、示范基地。

5.提升農村勞動力素質。圍繞中藥材等特色產業,培育一批有技術、懂經營、善管理的新型職業農民,提升農民素質,促進特色產業發展。依托職業技術培訓機構,根據區域外勞動力市場需求,采用校企聯合等方式開展訂單式定向培訓。鼓勵農村受訓勞動力參加勞動部門舉辦的職業技能培訓、職業技能鑒定。

(二)著力加強城鄉基礎設施建設。

1.努力改善交通條件。堅持把貧困村道路建設作為重點,加大支持村際道路和通組水泥路建設力度,提高農村公路安全水平和服務能力。修建通組道路里程41.3公里,實現組組通路的目標。

2.努力加強城鄉建設。以村址為中心,堅持內疏外拓,強化生態保護,打造鄉村景觀,完善公共設施,增強集鎮功能,加強文明創建,提升人居環境。

3.加強農村安全飲水和農田水利建設。遵循科學規劃、綜合治理、用養結合、防止污染的原則,加強農田集水工程改造提升,提高防汛抗旱能力。到20**年,使現有農田集水工程排澇灌溉作用得到有效發揮,實現農村安全飲水全覆蓋。

4.加強農村供電和通信條件建設。到20**年基本建成安全可靠、節能環保、技術先進、管理規范的新型農村電網。加速實現無線通信信號全覆蓋,消除自然村、交通沿線和旅游景區通信盲區,實現通信全覆蓋;加強信息化建設,提升信息化服務水平。

(三)著力改善民生。

1.大力實施教育扶貧工程。大力發展學前教育、鞏固發展義務教育、積極普及高中教育、全力支持職業教育,提高教育的整體質量與效益,推動教育事業科學發展。爭取國家政策,積極推進學校標準化建設和教育信息化建設,注重改

善偏遠貧困村的教學條件,全面實施“教學點教育資源全覆蓋”項目,結合對口幫扶工作,加大對特困生的幫扶力度,進一步提高群眾對學校的滿意率。

2.積極推進農村文化建設。加快建設農村文化體育基礎設施建設,積極推動文化下鄉進社區,支持興辦各類群眾文化團體,鼓勵文化志愿服務。充分挖掘本地傳統特色文化、體育項目,組織群眾參與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傳統特色文化、體育競技活動,豐富群眾的文化體育生活。

3.加快發展農村醫療衛生。全面落實建立城鄉居民健康檔案、健康教育、傳染病防治、預防接種、兒童保健、孕產婦保健、老年人保健、高血壓和糖尿病,患者管理,完善醫療服務體系。群眾獲得的公共衛生和基本醫療服務更加均等,服務水平進一步提高。擴大農村免費公共衛生服務和免疫范圍,加強人畜共患疾病、結核病等傳染疾病及地方病的防治。實行基本藥物制度對村衛生室全覆蓋,緩解因病致貧、因病返貧問題。完善鄉、村兩級醫療衛生和計劃生育服務網絡體系及信息化手段,加大對村級衛生室及人才培養支持力度,加大對計劃生育扶貧對象扶持力度。

4.健全農村社會保障體系。按照“個人繳費、集體補助、政府補貼”的原則,鞏固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成果,逐步提高農村養老保險金。做到“五保戶”應保盡保,符合低保條件的農村低收入人口全部納入低保,鞏固提高農村醫保水平,完善農村,困難群眾醫療救助制度。大力推進五保戶、特困戶危房改造、扶貧搬遷和生態移民工程。

(四)著力建設美好鄉村。

1.加強環境保護。加大農村飲用水源地保護力度,加強引用水源地保護區監督和管理,制定保障飲用水安全應急預案;積極推進農飲工程及引用水源保護工程建設,加大對農村水質監測頻次,確保農村引用水安全。加強生活污水、垃圾處理工程建設,大力推行農村生活污水集中和分散相結合處理模式及農村垃圾分類,實現垃圾資源化、減量化、無害化處理。大力實施農村清潔工程,建立“戶保潔、村收集、鄉轉運”的農村生活垃圾處理模式和保潔制度。

2.努力實現鄉風文明。按照培養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的新型農民要求,以“文明戶”評比、文明創建等為載體,大力弘揚“三苦精神”;深入開展公民思想道德建設、文明創建和建立農民書屋,大力宣傳好人好事,積極倡導文明新風尚,農村賭博、迷信活動明顯減少,農民整體素質得到全面提升。

3.加強農村民主與法治。開展多種形式培養村干部,努力提高村黨組織書記、村委會主任和“兩委”班子整體素質,完善村民自治機制,大力推進民主選舉、民主決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監督,不斷提高村民自治能力和水平,充分發揮村民會議、村民代表會議和“一事一議”制度在民主決策中的作用;開展經常性的法律法規知識宣傳教育;積極引導農民學法、懂法、守法,按法律法規辦事,用法律武器維護自身合法權益。

4.加快美好鄉村建設。重點選擇王馬山、胡圈、邵坪、朱母等中心村莊,采取一次規劃、分類指導、分步實施的辦法,建成環境優美、產業鮮明、生活舒適、管理民主、鄰里和睦的美好村莊。

五、保障措施

(一)健全組織保障機制。堅持黨政“一把手”負責制,切實加強對全村脫貧工作的領導,統攬全局,凝聚力量,有步驟的推進規劃實施。具體由村扶貧開發工作領導小組負責全村脫貧工作的組織領導,扶貧開發領導小組負責全鄉脫貧工作日常事務。各社要成立工作小組,村主要負責人任組長,實行單位幫扶聯系村、干部包戶的工作模式,深入調查研究、廣泛動員、精心組織、傾情幫扶。加強農村實用人才隊伍建設,落實激勵政策,把廣大黨員干部的思想統一起來,把全村人民的力量凝聚起來,努力形成脫貧摘帽的良好氛圍和強大合力。

(二)創新精準扶貧工作機制。

1.創新貧困人口識別機制。創新貧困人口識別方法,確保底數精準;規范貧困人口識別程序,確保流程精準;強化公示、公開,確保對象精準。

2.創新建立分類機制。緊扣貧困成因、貧困程度梳理分類,因社因人分類施策,確保成因精準、類別精準、施策精準。在尊重群眾意愿的情況下,做到“滴灌”精準、措施得力、脫貧有望。

3.創新建立規劃機制。立足村情實際,注重與減貧摘帽、同步小康指標相銜接,實事求是制定工作規劃,確保目標精準;在推動貧困戶脫貧致富的同時,著力提高村級經濟發展,進一步改善生態環境和村容村貌,提升村民素質和村風文明程度,真正實現民富村強,確保思路精準;針對貧困村自然條件,尊重群眾發展意愿,力求規劃內容和舉措細化到每個項目、每家每戶,做到措施精準。

4.創新建立動力機制。注重通過會議動員、入戶引導、參觀學習等形式宣傳政策、發動群眾,增強自我求變、自我發展的信心,確保宣傳動員精準;從群眾最迫切的需求著手,在基礎設施、產業發展、社會保障等方面優先排列其幫扶需求,確保需求意愿精準;尊重群眾意愿,順應群眾期盼,回應群眾關切,將知情權、決定權、管理權交給群眾,確保主體地位精準。

5.創新建立管理機制。建立貧困村和貧困戶管理系統,做到戶有卡、村有冊、鄉有管理系統,確保對象管理精準;建立監測評估體系,對各類扶貧資源到村到戶、貧困村經濟社會發展、扶貧對象就業增收情況、產業發展、基礎設施建設、公共服務和社會保障等情況進行監測評估,準確反映扶貧成效,確保成效評估精準。

(三)創新農村管理體制機制。

1.推進集體“三資”市場化運營。著力提高農村集體“三資”管理的制度化、規范化、民主化水平。探索農村資源資產化、資產資本化、資本股份化的有效實現形式。允許農民以出租或入股相關產業項目經營主體來獲取租金或分紅,讓農民從集體“三資”市場化運營中獲取更多收益。在不改變林地集體所有權和林地性質、用途的前提下,允許農民依法自愿有償規范流轉林地承包經營權,鼓勵農民通過入股分紅、專業合作等方式,積極開展規模經營、集約經營,促進林農實現長期增收、森林生態保持良好。鼓勵村級依托現有資源通過開發、租賃、入股、經營等多種形式發展集體經濟,帶動農民增收。

2.推進農村土地和林權制度改革。明晰農村土地和集體林權財產權屬,支持農民從土地承包經營權、集體林權的流轉中獲得財產性收入,大幅度提高農民在土地增值收益中的分配比例。加快推進農村集體土地所有權、土地承包經營權、集體建設用地使用權、宅基地使用權確權登記頒證。積極爭取土地整理項目,穩步規范推進城鄉土地增減掛鉤,鼓勵支持農民開展土地復墾和整理,實現土地效益最大化,增加農民收益。完善土地征用程序和補償機制,妥善安置失地農民。

繼續推進集體林權制度改革,深化各項配套制度改革,進一步明確林權主體,理順經營關系。

(四)健全多元投入機制。積極爭取中央和省、市、縣項目資金支持,廣泛吸納企業和社會資金參與,主動爭取在外人員捐資援建。同時,動員受益群眾合理出資,形成脫貧奔小康建設的多元化投入機制。按照誰投資、誰經營、誰受益的原則;廣泛鼓勵和引導社會資金投入;通過采取民辦公助、以獎代補、項目配套、實物補助等措施,引導農民群眾自愿投資投勞,廣泛吸納民間資金。同時整合現有的各方面農村建設資金,實行統一規劃、統籌使用、性質不變、渠道不亂,充分發揮資金的聚集效應,實現群眾參與最大化、資源利用最大化、綜合效益最大化。

(五)健全監督管理機制。堅持推行政務、財務公開,接收社會監督,杜絕“暗箱”操作。堅持項目資金實行專戶儲存,專賬、專人管理,專項撥付,增強透明度,并實行資金審計和領導經濟責任審計,確保資金運行安全,發揮最大效益。對違規違紀行為,一經查實,依照有關規定嚴肅追究相關責任人責任。

(六)健全考核獎懲機制。將脫貧奔小康工作納入目標綜合考核和干部考核的重要內容,并建立脫貧奔小康工作考核獎懲制度,對先進村和單位給予表彰獎勵,對工作不力,完成任務差的相關責任單位和責任人給予嚴肅處理。對8個

上一篇:hr外包公司商業計劃書范文下一篇:黨課講稿好黨員范文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