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管理類工程管理范文

2023-09-22

管理類工程管理范文第1篇

其實,這“四寧四勿”,何止寫字如此,做人做事亦理應如此。 請你根據以上文字,自選角度,寫一篇文章。

【要求】(1)題目自擬;(2)全文不少于800字;(3)不要寫成詩歌

審題指導:

試題分析:這是一道材料作文,要寫好本次作文,理解“寧拙毋巧,寧丑毋媚,寧支離毋輕滑,寧直率毋安排”這幾句話的含義是關鍵。“寧拙毋巧”,言字應拙樸、自然,本色,而非華巧、機巧;“寧丑毋媚”,言字寧丑而不熟媚輕態,丑中見境,丑中見美,外丑內美;“寧支離毋輕滑”,言字形散亂有骨力但不輕浮不勁利;“寧直率毋安排”言字直率為之,凌云健筆,而非巧做安排,失真失性。不僅寫字,魯迅先生對于作文白描法,也曾談過十二個字:“有真意,去粉飾,少做作,勿賣弄。”

聯系材料中“這„四寧四毋?,何止寫字如此,做人做事亦理應如此。”這其中包含著一種價值觀?,F代社會人們生活節奏快,心態浮躁,信仰和理想常常拋到腦后。這則材料就是在引導學生思考,什么才是最重要的。這樣的材料作文,主題還是比較好把握的,一般不會寫跑題,但想要拿到高分也不容易。行文時應圍繞價值觀問題展開作文。所以本文可從以下角度立意:①隱去浮華,追求本真;②質樸為人,率真為事;③外表的樸素與內心的華貴。符合題旨皆可,亦可進行辨證思考。

2 “斷舍離”,出自日本雜物整理咨詢師山下英子《斷舍離》一書。

斷=不買、不收取不需要的東西 舍=處理掉堆放在家里沒有的東西

離=舍棄對物質的迷戀,讓自己出于寬敞舒適,自由自在的空間。

隨著圖書的暢銷,“斷舍離”成為時尚新詞,意思是斷絕不需要的東西,舍棄多余的廢物,脫離對物品的迷戀。如今,“斷舍離”已成為一種現代生活的理念。

請以“我看斷舍離”為題,寫一篇文章。

要求:(1)不少于700字。

(2)敘議結合,以議為主。

(3)不得透露個人信息。

人生需放棄 黃沙放棄了美麗的海灘,毫不猶豫地隨海水卷進了貝殼,它知道后日將再黑暗中度過,不知道有多久,沙石的打磨它愰愰然的睜開了眼那粗糙的沙石早已化為這顆光華耀眼的明珠,因為它懂得放棄。

青霉素的發明者佛萊明先生一次做完實驗他無意忘記了倒掉玻璃缸中的實驗水。第二天清晨竟發現了昨夜的灰塵撒落在缸中,這樣一來青霉素就延生了。有人說給他提供一間很大的實驗室里面一切其全。而佛萊明輕聲:“要是在那樣的地方或許青霉素永遠不會延生。”佛萊明就這樣一生都花在了這個小而簡陋的實驗室中。他放棄了虛榮與名利,一心一意地仔細鉆研,為科學事業添上了美麗一筆,他生命生華,懂得放棄的人才會成功。

波蘭著名女科學家也是第一位獲得諾貝爾獎的女士——居里夫人。她在那里堅辛的環境下竟油渣中提出0·12克的鐳。一次,一位記者去她家采訪竟發現了她的女兒正把諾貝爾獎獎牌當玩具一樣使弄,記者十分疑惑便問道,居里夫人的簡短一聲:“我不在乎”體顯出這位偉大女科學家的淡然和樸素。她放棄了無比高尚的獎牌,而是用很嚴常的眼光看待,這也是顯現出了她淡泊名利的光輝品質,就她那樣埋頭苦干將畢生奉獻于科學事業的無私與大度。 多了一份放棄提升一層品質。

人生如此短暫,我們并不須有“剪不斷,理還亂”的繁索,忘掉那“忘盡天涯路”的憂慮回顧“古道西風瘦馬”的凄慘,抬頭仰望“夕陽夕下幾時回?”的無奈我們應學會一點放棄,不必那么難舍難分,因為他們有的或許如鼠如噬我們貪婪的心。

白云放棄藍天的廣闊是因為自己渺小但能綻放自己生命之花,人生就應像菊花一樣樸素,所以王柳先生才獨鐘于它。放棄權利與利益,讓我們在那燈火瓓珊處綻放人生的螢火點綴深黑的夜幕讓這“只是近黃昏”的如梭人生閃爍他最燦爛的一剎那。

3 浦東新區2011屆高考模擬考作文講評(

4、12)

材料:風 / 可以吹走 / 一張無助的紙片,卻吹不走 / 一只會飛的蝴蝶。

審題指導:

分析:

材料作文的關鍵是要從材料出發,緊扣材料立論和論述。

材料是作文的已知條件,是思考的前提,是立論依據,脫離或偏離材料,就是審題立意不到位。

材料中的三個意象:風、無助的紙片、會飛的蝴蝶

把握三個意象之間的內在關系:風是施力者,紙片和蝴蝶是受力者,紙片與蝴蝶的區別在于:紙片單薄、蒼白、脆弱、沒有生命力,只能無助地被風吹走,成為被風隨意擺布的對象;蝴蝶雖同樣單薄、弱小,但它具有生命活力,擁有會飛的翅膀,能夠在風中把持自己,擺脫風的控制。

結合現實生活,聯想三個意象背后的某種象征義或隱喻義??梢砸云渲械囊粋€意象為主,進行聯想,但最好能將幾個意象組合起來,根據彼此之間的內在關系進行整體聯想,揭示某種生活道理。

可以將聯想放在特定的生活領域或范圍:如、文化建設、藝術追求、教育改革、人才培養、思想道德修養、個人智慧與才干的增長、民族乃至國家的自主發展等方面

四個審題立意的角度——分與合 1.“風”——一種常見的自然現象,無時不有,無處不在,無影無蹤,形態多樣,變化莫測,是一種吹動他物的“外力”(有正面和負面之分)。正面是助力,如順風、春風、風力(發電)等,可以用來喻指各種順境、有利條件、好的社會風尚、風氣等;負面是阻力,如逆風、寒風、颶風(成災)等,可以用來喻指各種逆境、不利條件、不良的社會思潮、歪風邪氣等。面對好“風”,我們要學會順風而行,如“好風憑借力,送我上青天”、“勇開風氣之先”;面對壞“風”,我們要學會御(逆)風而行,如“任爾東西南北風”、“抵御歪風葆本色”,而不要“盲目跟風”、“頂風作案”、“盡出風頭”。“風”也可以是中性的,如時尚、潮流,用好了造福人生,沒用好危害社會。

2.“無助的紙片”——一種常用的生活用品,輕飄,單薄,易碎,無生命,無思想,“無助”地被吹走的狀態,容易讓人想到沒有思想活力、沒有自控力、沒有根基的人和事,只能在外力的作用下,孤立無助地被動地任其擺布。如“無生命力的支撐,永遠是被動的”、“不能自己給力,只能受制于人”、 “不能自我主宰、只能被人主宰“、“無力者無位”、“不可承受的生命之輕”。 “無助”一詞,還可理解為沒有外界資源、沒有外界幫助,但主要應指沒有精神內涵。

3.“會飛的蝴蝶”——一種弱小的生命,同樣是單薄,脆弱,但輕盈,靈動,有生命,有靈魂,有活力,特別是擁有一雙美麗的翅膀,能夠自由自在地飛翔,風來時它可以斂翅靜待,可以震翅而息,也可以展翅而起,迎風飄舞,它可以在風中主宰自己,把持自己,展現自己。“會飛”的特技,讓人想起那些有生氣、有靈魂、有思想、有本領、有實力的人,他們能在各種外力(包括外界壞境、條件等)面前,能把持自己思想和靈魂,獨立自主,特立獨行,能掌控自己前進的動力和方向,不隨波逐流等。如“有活力才有定力”、“在脆弱中走向堅韌靠的是生命活力”、“用靈魂(思想、智慧)主宰命運”、“自立者必自強”、“用實力證明自己的存在”、“練就一雙過硬的翅膀”等。

4.風、無助的紙片、會飛的蝴蝶三者之間的關系——風與紙、風與蝴蝶(外力與內力,客觀與主觀等)、紙與蝴蝶(被動與主動、消極與積極等),思考事物之間的前因后果、相生相克、對立統一等哲學關系,對材料的內在寓意進行整體把握,可以使立論更完備,說理更辯證,論述更嚴謹更深刻。

就以上四個角度而言,單獨從“風”的角度立意較難,容易犯以偏概全的毛病,側重從“無助的紙片”或“會飛的蝴蝶”角度立意,必然要以“風”的作用為參照,如果丟掉了“風”的要素,也容易使議論失去依傍,而且“紙片”與“蝴蝶”之間也可以彼此對照,使論述更鮮明。其實,真正孤立地從一個意象的角度來寫是不可取的,必須用“普遍聯系”的觀點來分析材料,才能使立意更準確。

好的作文講求共性與個性的統一,“共性”的特點是,大家容易想到,角度一般,觀點正確,符合常態的中規中矩的構思要求,不容易出現大的偏差和失誤,但也較難在立意上出彩;“個性”的特點是:大家不易想到,角度特別,觀點獨到,有些出人意料的構思,也易出現偏差和失誤,有風險,要慎用。好的做法是在共性中求個性,力求兩者的統一。

只有共性,叫普通,而只有個性叫另類。從立意、結構、材料、語言幾個要素看,立意的個性來自對共性的準確把握,是共性基礎上提取出來的個性;結構上以合乎閱讀習慣的常態共性為主,力求在首尾呼應、篇中過渡轉換之間有點巧思,顯出個性;材料要在具備正確、客觀、恰當等基本要求的基礎上,力求典型、新鮮、充分的個性;語言則在準確、通暢、規范等共性要求的基礎上,力求顯出個性色彩。不宜盲目在文體創新上追求所謂個性。 本次作文突出問題

普遍問題:對材料意象及其關系缺少有效分析和準確把握,致使審題立意的準確性和論述的針對性不足。具體表現在以下方面:

1.亂套概念,架空論述,有套題作文之嫌——出現最多的概念有:信仰、信念、理想、夢想、目標、思想、毅力、堅強、自尊、智慧、選擇、追求等等„„如《論恒心》38分、《論理想》40分、《信念》43分、《生命中的理想》47分、《有所追求》46分、《放飛信仰》(信仰是瓊漿,信仰是彩虹,信仰是美麗的夢想)43分、《有目標,無所畏懼》(風可以帶走沒有方向的紙,卻帶不走向前飛的蝶兒——有意使材料走樣,強行向“目標”靠攏)42分、《目標,動力的主載》(令人費解)43分、《讓信念之花扎根》40分、《信念,強大的根源》43分《隱形的翅膀》(是夢想這雙隱形的翅膀帶我飛,飛過絕望)48分、《會飛的夢想》43分、《毅力》42分《夢之所在,希望之所在》43分《為夢想插上翅膀》48分《套上叫“堅強”的翅膀》48分

若能從材料中自然引出關鍵概念,并緊扣材料展開論述,且能自圓其說也可,但要慎用。如《志在,人在》(蝴蝶貴在富有生機,一個有志向的人就能活得“生機勃勃”)52分,《信仰》(有信仰便能自主選擇去留,不屈服于外力的干擾;信仰是一種精神追求;為人處事要有自己的原則等)55分《有夢才會飛》(總:蝴蝶擁有飛的能力,夢想飛得更遠,所以不屈服于風。分:擁有夢想,才會飛;擁有會飛的能力,才會飛得更高。結尾:我的未來不是夢。)52分

2.主觀臆斷,強詞奪理,言不及義——助人為樂、團結就是力量、學會放棄„„如《感動常在》35分、《站得高看得遠》43分、《向快樂出發》(一陣風吹來同是輕如鴻毛的紙片和蝴蝶,為什么紙片被刮走了,而蝴蝶還在自如地在天空起舞?這——是快樂的力量)42分、《抬頭》42分、《基礎與拓展》46分、《助人是一份美德》36分《憂患意識》(面對風,我們要有憂患意識)38分、《風刮不走的信念》(到底是什么導致了紙片和蝴蝶命運的差別,我想就是信念)42分、《拒絕沉默》40分

3.添枝加葉,無中生有,王顧左右而言他——以風做引,丟開紙片和蝴蝶,實寫頑石、水流、樹葉之類„„如《小夢想大力量》(一只小小的蝸牛,一只步履緩慢卻堅定的蝸牛„„)46分《帶走,留下》(鳥籠„„卻關不住鳥兒往外飛翔的心,巖石„„卻擋不住奔流的沖動,關上一扇門„„卻打開另一扇窗)38分、《生命的堅守》(大海中的小舟、空中飛舞的樹葉)48分、《甘為小溪,不做樹葉》46分、《秉持希求之心》(小詩告訴我們,蝴蝶有一顆希求之心,而它所希求的一定是那花苞中的瓊漿玉液,因而風再大也阻擋不了心中的希求)42分《試著飛翔》(何來“試著”)48分、《希望如光》(希望如野花、古松„„也如會飛的蝴蝶)42分、《我欲乘風》(生活中有三種人,第一種如紙,第二種如蝶,第三種如鷹,我們要學雄鷹展翅,迎風飛翔)45分《水能載舟,亦能覆舟》42分《迎風飛翔》(添加鳥兒意象)51分

4.丟開材料,自說自話,或以材料作可有可無的點綴,輕描淡寫,一筆帶過——如《品味生活》42分、《駕馭生活》(中間出現材料,且一筆帶過)48分、《生存要有一技之長》(通篇不提材料)46分《動力》(只在結尾點材料,影響論述的針對性)52分、《我們需要一份定力》(一個局長受賄而鋃鐺入獄,因為缺少定力;人才濟濟的中國沒有諾貝爾獎得主,少的是研究中的定力;到結尾才點了一下材料,看不出“定力”一詞是如何從材料中引出的。若開篇緊扣材料引出“定力”一詞,此文可再上等級)54分

5.論據材料不足,空發議論,或論據材料陳舊,人云亦云,或一味堆砌材料,缺少對材料的有效分析和論證,缺乏真知灼見,此類文章最為普遍——如《逆風而上,上策也》(通篇空發議論)46分、《風中綻放生命之花》(海倫、史鐵生、劉偉、柳永、陶潛、辛棄疾、朱自清„„羅列太多而論述不力)55分

6.構思生硬,盲目求新,給人以胡編亂造之感——如《飛翔》(我名飛,弟弟名翔,謂之飛翔)48分、《風中,飛翔》(清晨,我背著書包上學,在候車站臺上,手中的試卷不小心被風吹走,但見一只蝴蝶向我飛來„„晚上,夢見自己化身蝴蝶,飛向遠方。)50分 部分一二類卷舉例

《驅動自己的內力》(如何迎接各種外來文化之風?一要堅定傳統文化的內力,如儒家思想中的精華;二要借好外來文化的外力,為我所用,如海派文化等)65分

《心定人衡》(風能吹起紙片,卻吹不走蝴蝶,因為它會飛,它有它的意志,它想飛。放眼這世界,諸多的思想細風密雨般敲打著我們的心扉,我們不免疲倦,不免就此甘于隨波逐流,但我知道,我不能,我必須是一個獨立的個體,不能被紛繁的萬物左拖又晃,因而需要先立于風雨,再求湘江北望。„„真正的人衡,并非形式上的不為所動,而是來自一種內心的堅定。簡福帶枷游行示眾時高唱獄中譜寫的《枷刑頌》„„伽利略臨終喃喃自語:“地球還是繞太陽在轉呀”„„馬丁路德把教皇的敕令投入大火,被通緝被追殺„„而一顆堅定的心必須基于自己的思想。蒙田《隨筆》:“人的偉大,在于神恩與思想。”„„堅持是痛苦的,持有思想卻不被理解,更是一種內心的折磨。蘇軾遠貶江湖„„梵高貧窮潦倒„„伏爾泰最終沒有再看一眼自己的祖國„„)65分

《破蛹后的新生》(越過層層風雨,最終能夠笑著飛翔的蝴蝶很多,從名人如張海迪、海倫等到普通的我們,如果沒有歷經破蛹的磨練,輕松的蛻變豈能長久?„„對于高三的我們,高考就是一場風雨,破蛹的過程需要耐心、恒心和信心。)60分

《做一只堅持的蝴蝶》(分論點:因為堅持于自己的著陸點,不隨波逐流;因為堅持于未來的方向,不愿被外力影響;可是現實中的某些現象往往令人失望:風潮四起,迷失自我;結尾:《殺死一只知更鳥》中達芬奇教子:永遠不要殺死一只知更鳥,因為它只是用心歌唱給人聽。我想演繹一下,永遠不要試圖改變一只風中的蝴蝶,因為它只是找到自己堅持的方向,它是何等幸福!)60分

《別叫我阿草》(構思、表達有特色)60分《御風而行》(與現實生活結合緊密)60分 《蝶韻》(開篇:“枝上柳棉吹又少”,風吹落了柳絮軟弱無力的身姿;“綠肥紅瘦”,昨夜風驟,吹落了嬌弱的花朵。“風可以吹走無助的紙片,但吹不走會飛的蝴蝶。”„„蝶韻讓一只有思想追求的蝴蝶逆風而行,追求自己的信念。蝶之淡——朱光亞;蝶之毅——加拿大總理讓·克雷蒂安;蝶之殤——日本地震中的人們)58分

《守望》(她在守望,所以懷揣希望,擁有翅膀,卻始終不曾離開。守望是一種選擇„„守望是一種境界„„蘇軾、霍金、守林人„„他們是不幸的,生命之風無情吹來,考驗他們,折磨他們„„守望其實是一種人格的堅守,一種精神的執著。)58分

《不要隨波逐流》(從孔子精神引出對當今社會少“純凈之風”,多“潛規則”的不良現象。以網絡紅人張翕飛高調退賄款9000元引來非議與排擠、電視節目中跟風雷同等現象為例)58分

《生命的重量》(生命內涵深遠??鬃?bdquo;„有重量才能堆砌人生的厚度,在我們心中埋下種子,寂靜芬芳;霍金17歲癱瘓后的人生崛起„„因此,別低估了生命的價值,因為他有生命,就有力量、愛以及堅強。生命的重量是風吹過的芬芳,即使歲月沉淀,清香不再,它都永遠留在我們心里;徐志摩“輕輕的我走了„„”我漸漸的長大,我知道生命的重量源自思想;有內涵,有生命的厚度,待繁華落盡,生命的脈絡會一一展現。默默播種,寂靜盛開。)58分

《會飛的蝴蝶》(在任何情況下都要有自己的想法,選擇屬于自己的方向,就不會被外力所左右,就能成為自己命運的主宰,用黎錦熙請三個助手抄書的故事、路遙每天堅持16小時的寫作等材料)56分

《堅守》(現代化之風以其迅不可及的速度席卷城市„„于是乎,北京的古墻消失、四合院漸漸退出人們的視野„„然而,長三角的江南古鎮、上海等卻爭當會飛的蝴蝶,如周立波的海派清口、世博會等,一座城市要做一只會飛的蝴蝶,需要堅守傳統文化的本心。)56分

《學做會飛的蝴蝶》(無助的紙接受清風的吹拂,四處飄散;會飛的蝴蝶迎向狂風的勁吹,奔向遠方;沒有才能的人,是生活選擇他,而有實力的人,則是他決定命運)54分

《適時才飛》(有感于“風”的盛行,許多人隨波逐流,沒有判斷)55分 其他題目及得分舉例

《讓生命化蛹成蝶》55分《適者生存》53分《好風憑借力》54分《任爾東西南北風》(一要志,二要力)55分《做一個主宰者》56分《做命運的主宰》55分《生命的色彩》55分《迎風而上》50分《風吹不走的是信念》50分《擁有生活的目標》53分《獻給即將高考的我們》(高考是一陣風,可以帶來支離破碎,也可以帶來美好的憧憬)50分《飛向目標的彼岸》52分《自強不息》

53、《做自己》

管理類工程管理范文第2篇

杜威是現代西方教育史上著名的代表人物。他的實用主義教育思想,對世界各國的教育理論和實踐都有重要的影響?!睹?主主義與教育》是杜威教育思想的代表作,其中閃爍著教育改革思想的光芒,成為一本國際性的教育名著。杜威在《民-主主義與教育》中通過“教育及生活”、“教育即生長”、“教育即經驗的不斷改造”這三大經典命題來闡述知與行的關系,他的實用主義教育思想鮮明地體現為涵蓋課程、教學過程、教學方法等教學所設計的重要方面的“從做中學”原則,故此,人們普遍將杜威與“從做中學”相鏈接??梢哉f,“從做中學”理論成為了杜威標志性的教育思想,在全球范圍內產生著廣泛的影響。

一、對杜威“從做中學”理論的基本理解通過閱讀《民-主主義與教育》,我從“是什么”、“為什么”、“怎么樣”三個層面對杜威“從做中學”的理論有了初步的理解。

1.“從做中學”的涵義。杜威認為“從做中學”是“涉及一切活動,它包括使用各種中介的材料、用具以及使用各種有意識的用以獲得結果的各種技巧,它涉及各種工具和材料去進行的表現和建造一切形式的藝術活動和手工活動,只要它們包括為了達到目的的有意識的或深思熟慮的努力……它們還包括要動手的科學研究,對研究材料的搜集、對器具的管理、工作進行中和記錄實驗情況所需的活動程序”。[1]因此,杜威的“從做中學”包括藝術創作、手工活動和科學探究三層基本涵義。

2.“從做中學”的合理性依據。

(1)“從做中學”是兒童學習能力發展的第一個階段。杜威在《民-主主義與育》中,把兒童的學習分為三個階段,說教學是“連續重建的工作,應從兒童現有的經驗進入有組織的真理研究的階段”。他認為兒童由4至8歲為通過活動和工作而學習的階段,所學的是怎樣做,方法是從做中學,所得的知識得自應用,并為著應用,不是為了儲備。由8到12歲為自由注意學習階段,在這第二階段中兒童能力漸強,可以開始學習間接的知識,但間接知識必須融合在直接知識之中。第三階段為12歲以后,屬于反省注意學習時間,學生從此開始掌握系統性和理論性的科學知識或事物規律,并且隨而習得科學的思維方法。因此,兒童不斷發展自己的學習能力是從“從做中學”開始的。

(2)“從做中學”促使兒童發展真正的興趣。杜威認為生長中的兒童的主要興趣是活動,對于兒童來說最初的知識就是做事或工作的能力。因此,杜威認為“從做中學”可以促使兒童發展真正的興趣,“從做中學”能促使兒童用一切的力量和情感去從事他們所感興趣的活動。兒童所真正需要的思維方式是教會他們如何去做,如何去尋求。所以在學校中必須讓兒童既要保持愉快又要保持忙碌,所以需要讓兒童從課桌邊解放出來,讓他們有事可“做”。

(3)“從做中學”表現兒童的天然沖動。杜威認為兒童具有天然的或天賦的沖動,天生就要做事、就要工作。這種沖動來自于兒童的本能,是無法壓制的。杜威在《民-主主義與教育》中舉了一個兒童搭積木的例子:兒童從事搭積木的活動,盡管他希望積木不要倒塌并且疊的越高越好,但是積木突然倒塌了,他還是會愿意重新開始再搭建。這就表現了兒童無法壓制的強烈的做事沖動。杜威認為如果抓住兒童的這個沖動加以引導和發展,滿足兒童的天然沖動并讓兒童從事真正具有教育意義的活動,這將是兒童一生受益的轉折點。

3.“從做中學”的實現途徑。

(1)建立民-主的師生關系是“從做中學”的前提。杜威在《民-主主義與教育》中指出:“傳統的教育只能訓練兒童恭敬、服從、小心從事。這種教育只能適應統治階級的需要,在民-主社會里應當培養學生的積極個性,如:獨立性,主動性,富于智慧。”“在氣氛上改變師生之間的關系,使之顯得更親切和民-主化。”尊重學生、給學生平等的權力是搞好教育工作的前提。在教學活動中師生關系和-諧有助于學生活動的開展,同時這種人性化的教育與社會發展的需要也是一致的。

(2)科學方法是“從做中學”的基本目標。杜威認為要實現“從做中學”必須注意科學的思維方法。在《民-主主義與教育》中他將“做”的步驟分為五個階段:第一,學生要有一個真實的經驗的情境——要有一個對活動本身感到興趣的連續的活動;第二,在這個情境內部產生一個真實的問題,作為思維的刺激物;第三,他要占有知識資料,從事必要的觀察,對付這個問題;第四,他必須負責有條不紊地展開他所想出的解決問題的方法;第五,他要有機會和需要通過應用檢驗他的觀念,使這些觀念意義明確,并且讓他自己發現它們是否有效。

(3)活動或作業是“從做中學”的載體。杜威極力提倡教材應該源于兒童通過自己的活動所獲得的直接經驗。他認為:“把這種早已經準備好的教材強加給兒童,是違反兒童天性的,多種多樣的學科課程只會把兒童自己的統一的生活經驗給以割裂和肢解,必將阻滯兒童的生長,無論是本能的,還是體力的,智力和道德能力的生長。”杜威同樣反對由知識為中心的教材所組織的課程,他提出,課程不應該像傳統學校那樣“大半由分散在各門學科的知識材料分割成一連串片段交給學生”。因此他設計在課程中占中心位臵的是各種各樣的活動作業,一是藝術活動,二是手工訓練,三是各種服務性活動,同時充分運用化妝、表演等活動形式組成兒童學習的情況和內容。杜威主張兒童所做的內容,主要是符合兒童心理發展年齡特征的,能引起兒童興趣,能發揮兒童個性的具體活動,也就是“活動課程”。

二、基于“從做中學”理論看幼兒教師的特質要求

將“從做中學”理論與工作場中的幼兒教師相聯系,初步看到幼兒教師應當具備的一些特質: 1.理念方面。

(1)尊重幼兒。教師應當把幼兒看成是學習的主體,平等的個體。尊重幼兒表現在教師對學生學習活動的介入和指導的過程。幼兒是“做”的主體,教師把自己看成學生學習的支持者,尊重幼兒的意愿和興趣,給幼兒足夠的自由活動的空間,尊重幼兒的意見和看法。要隨時保持對幼兒思想活動的了解,注重保護幼兒的自尊心。師幼如朋友一般的平等,共同成長。

(2)探究學習。教師將幼兒學習的過程看成是幼兒自主探究的過程,而非是直接灌輸知識的過程。意識到幼兒應該有很多“做”的機會,即自主的探究。教師在教學活動中更多的應當充當引導者而非策劃者的角色,提供給幼兒自主探索的材料、空間、時間,引導幼兒通過“做”去發現問題、進行假設、實踐證明、相互交流、搜集證據、記錄結論……

(3)整體教育。教師應該關注教育對幼兒發展的整體作用,把教育不僅僅看作是知識的儲備,也應該把教育看作是探索精神和意志品質的培養。教師在組織教學活動的時候,應該有意識的引導幼兒在“做”的過程中培養團結友愛、真誠合作、堅持不懈等良好品質。在幼兒發現問題的時候,引導他們勤于思考;

在幼兒遇到困難的時候,鼓勵他們堅持不懈;在幼兒有所收獲的時候,輔助他們總結概括……使得教學活動讓幼兒獲得全方位的發展。

讀《育人三部曲》有感

下面是我的幾點感悟。

一、教育在于愛。有愛才有教育,有尊重才有教育。作為教師要用愛感化自己的學生,尊重每一位學生,做學生真誠的朋友。、

蘇霍姆林斯基對于如何尊重學生的自尊心說過這么一段話,年輕的朋友,請記住,這是一種非常脆弱的東西,對待它要極為小心,要小心的像對待一朵玫瑰上顫動欲墜的露珠,因為在要摘掉這朵花時,不可抖掉那閃耀著小太陽的透明的露珠。要培養自尊心,只能用溫柔細致的教育手段。自尊心是不允許采用粗暴的、“強有力的”“憑意志的”手段的。由此我想到了自己和學生處理一些問題時的做法,學生是有思想的個體,需要關心、尊重和愛,因此我盡量用談心的方式和學生進行溝通,而不是粗暴的責罰。學生出現了錯誤,要和學生一起分析原因、尋求改進的措施等,而不是一味的寫檢查、作檢討。這樣更有利于問題的解決、有利于學生的成長、有利于良好師生關系的培養。

二、教書育人,不只是教會他們學習,要關注學生精神生活的點點滴滴。

蘇霍姆林斯基曾經說過:那種除了上課、教科書、家庭作業、分數以外什么都不想的學生,它的命運是不值得羨慕的。的確是這樣的,隨著素質教育的逐步開展和日益成熟完善,僅僅學習好的學生已經不再那么受歡迎,我們培養的目標是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學生。這里就簡單說一下勞動吧。

勞動是有神奇力量的民間教育學,給我們開辟了教育智慧的新源泉。這種源泉是書本教育理論所不知道的。我們深信,只有通過有汗水,有老繭和疲乏人的勞動,人的心靈才會變得敏感、溫柔。通過勞動,人才具有用心靈去認識周圍世界的能力。讀到蘇霍姆林斯基帶孩子們在果園里、瓜園里度過整個暑假,我想到了著名教育家魏書生跟他的學生們開辟荒地種菜養花,到野外撲螞蚱、摸魚,體會勞動的樂趣,在快樂中學習、快樂中成長。雖然我們不能在夏天的夜晚看亮晶晶的螢火蟲聽蛐蛐、青蛙們演奏的美好樂章,我們也沒有地方和孩子們一起栽花種樹,我們甚至沒有機會帶孩子們去春游……但是在他的身上,讓我不僅發現了教育中的愛,也發現了教育中的美。這樣的美,正因為是我們所缺少的,也成了我為之心動和憧憬的夢想。

三、沒有愛,就沒有教育,將自己全部的愛全身心的投入給我們的孩子。

我們教育工作者的任務就在于讓每個兒童看到人的心靈美,珍惜愛護這種美,并用自己的行動使這種美達到應有的高度。 熱愛孩子是教師生活中最主要的東西。愛人吧!對人的愛是你道德的核心!應當這樣生活:讓你的道德核心健康、純潔、強大無比!做一個真正的人,這就是說要為你周圍的人貢獻出自己心靈的力量,讓他們更美好,精神上更富有、更完美;讓你生活中接觸的每一個人從你那兒,從你的心靈深處得到一點最美好的東西。

管理類工程管理范文第3篇

本書通過事例生動地分析了如何對企業進行規范化、標準化的經營和管理,在我看來,經營和管理這兩個問題是獨立的但是也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是不可分割的一個整體。其中,感觸最深的是企業文化,企業文化是一個企業的靈魂,企業文化是對員工工作的一個指引,和茫茫海上的燈塔的地位相當,睿智的企業創始人根據自己的人生哲學,結合企業的實際總結提煉出來,經后來的管理者升華而成形成企業文化,優秀的企業管理者對其堅決執行,從而成就了成功的企業.

如何對企業進行規范化、標準化的經營和管理要做到以下幾個方面:

一、 企業文化的重要

形成成熟的企業文化和選擇優秀的企業管理者,在我看來形成成熟的企業文化在某個程度上來說比選擇優秀的企業管理者更加重要,首先是企業文化指導員工做人、做事,同時優秀的企業管理者也才能夠將企業文化深刻的貫徹和執行,其中的執行是最重要的問題,執行力決定一個企業的命運。

二、 制訂標準的、細化的管理制度

書中提到制訂標準化的經營管理制度,在我看來是闡述了制訂標準化、細化的管理制度,不同的企業在對待經營和管理上的思路不一樣,現只談對管理制度的制訂,首先是從大局出發,考慮到企業的長久利益的情況下,從員工的角度出發,制訂公正、公開、公平的管理制度,忌嚴管、卡、壓,出發點可以是總結目前的管理制度,針對不足提出改進,長處加以發揚,達到讓員工直覺遵守、執行,更要通過制度建設,培養員工的自制能力,形成一種氛圍,一種精神,一種文化,使企業的要求成為員工的自覺行為,達到員工自制與企業控制之間的最佳平衡。

企業發展是個動態過程,制度建設也是個動態過程,制度建設要不斷改進、創新;同時要細化,制度建設要從大處著眼,小處著手,要了解員工、關心員工、體貼員工,要認真對待每一個細節,切實制訂后達到指導、規范員工的工作的作用

三、 提高全體員工的素質

這個問題是個比較復雜的問題,簡單說就是提高員工的專業技術技能和工作中的意識,加強對員工的培訓有助于提高員工的素質。

四、 強化監督管理,制度制訂了就要堅決執行

如何評價執行的效果就要靠監督管理,監督管理要站在公平、公正、公開的角度,做到對事不對人,首先就要做到責任明確、切實實行責任制度,做到誰管理誰負責,責任首先從領導追究起。

五、 評價反饋和獎懲制度

評價反饋也就是把收集的資料與標準進行對比,好在什么地方;不好在哪里,然后反饋給評價對象,也就是在工作中不斷總結的過程,針對不足提出改進,繼續發揚長處;針對反饋的情況對員工進行適當的獎懲制度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

果,有助于幫助員工改變不良工作習慣和態度,同時也有助于企業的規范化管理,但是要注意獎懲的尺度,是以糾正員工的缺點為目的。

六、總結

總的來說,對企業進行規范化、標準化的經營和管理是個長久的過程,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成就一個企業,在企業生存和發展的過程中要不斷地對自生進行總結,善于發現缺點和錯誤,不斷地進行改進,持續完善,這樣的企業才會長久。

二、《組織行為學》讀后感

《組織行為學》是一門十分實用的課程。它是管理科學中的一門分支學科,以組織系統及其群體、個體的心理與行為規律為研究對象,是建立在多學科基礎之上的學科。

學習組織行為學后,對于管理者加強以人為中心的管理,充分調動人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有極大的幫助;并能使管理者知人善任,合理地使用人才,改善人際關系,增強群體的合理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提高管理者領導水平,改善領導者和被領導者的關系;有助于組織變革和組織發展。

一、對激勵機制的概述

《組織行為學》一書中比較重要的一塊內容就是激勵原理。所產生的激勵機制是領導和管理企事業單位,公司中非常重要的手段(方法)。

所謂激勵機制是為了激勵員工而采取的一系列方針政策、規章制度、行為準則、道德規范、文化理念以及相應的組織機構,建立完善人事考核制度、評比制度、表揚制度、獎金制度等等激勵措施的總和。也包括使用影響人的心理、行為活動及績效的手段和方法。通過這一機制所形成的推動力和吸引力,使員工萌發實現組織目標的動機,產生實現目標的的動力,引起并維持實現組織目標的行為;并通過績效評價,得到自豪感和響應的獎酬,強化自己的行為。

二、激勵機制在團體中的具體應用實例

國內外許多著名公司、團體無一例外地都擁有非常成熟的激勵機制。

例如GE公司和聯想集團。

GE公司的員工激勵機制。GE公司對員工有著一套相當完善的考評制度。公司CEO韋爾奇隨身都會攜帶一本筆記本,上面畫滿了圖表,每個部門都有相關的圖表,反映每個員工的情況)這是一個動態的評估,每個人都知道自己所處的位置。第一類占10%,他們是頂尖人才;次一些的是第二類,占15%;第三類是中等水平的員工,占50%,他們的變動彈性最大;接下來是占15%的第四類,需要對他們敲響警鐘,督促他們上進;第五類是最差的,占10%,我們只能辭退他們。根據業績評估,每個員工都會知道他們處在哪一類,這樣沒有人會抱怨得不到賞識。第一類員工會得到股票期權,第二類中的大約90%和第三類中的50%會得到股票期權,第四類員工沒有獎勵。圖表是最好的工具,哪些人應該得到獎勵,哪些人應該打道回府,一目了然。獎賞對員工而言,不應是可望而不可及的,就象鼻子碰著玻璃而穿不過去那樣,他們能得到他們應得的。精神鼓勵和物質獎勵都是必要的,兩者缺一不可。對于高層管理人員,GE公司鼓勵鼓勵他們在工作上相互競爭,但不要有個人恩怨。韋爾奇的做法是將獎賞分為兩

個部分,一半獎勵他在自己的業務部門的表現,另一半獎勵他對整個公司發展的貢獻。如果自己部門業績很好,但對公司發展不利,則資金為零。

韋爾奇一向鼓勵員工勇敢地展示自己,談出自己的看法,爭取上司的賞識。“我希望員工能充分發揮潛能,提出他們的建議,而我會為他們提供各種資源。這樣員工們給我的將是許多建議和計劃,我可能會說:„我不喜歡這個想法,但那個主意非常好?。這樣的交流更有創意。”在今天GE的各個部門,每當公司取得一些成績,他們都會把生產線停下來,大家一起出去慶祝。GE公司每位員工都有一張"通用電氣價值觀"卡??ㄖ袑︻I導干部的警戒有9點:痛恨官僚主義、開明、講究速度、自信、高瞻遠矚、精力充沛、果敢地設定目標、視變化為機遇以及適應全球化。這些價值觀都是GE公司進行培養的主題。也是決定公司職員晉升的最重要的評價標準。

而聯想集團是側重于以業績為重。聯想是一個以業績為導向型的公司,不惟學歷重能力,不惟資歷重業績。聯想現在許多高管人員其實在公司工作時間并不長,能從普遍員工升到最高管理層,原因不是跟誰有什么關系,而是全憑業績。為什么外企一些有相當級別的管理人員愿意到聯想工作,就是看重了這一點。不同層次的人員收入不同是很自然的,但聯想的干部沒有貴族化的傾向。

聯想的干部比例適中,中級以上管理人員有200多人,而公司全部員工有

1.1萬多人(其中職員約5000人)。其實聯想每一個事業部的規模,都相當于一個中型IT企業,這些管理者得到的收入高些也是理所應當的。當然從薪酬結構上看,固定工資部分,經理層跟員工層的差異并不十分巨大。聯想員工的收入分為3塊,固定工資、績效浮動和年底分紅,在一個以業績為導向型的企業里,員工的收入是跟其貢獻直接掛鉤的。任何一個企業都是20%的人才創造80%的財富,對這20%員工的薪酬當然不能少了?,F在市場競爭很激烈,人才爭奪很激烈,爭奪的焦點就是一些高級管理人才和高級技術人才,因為這些人才可以為公司做出重大貢獻。

在聯想,普通員工并不是只有做管理人員一條升遷之路,不做經理可以走技術職稱的道路。技術骨干的待遇與相應的管理者的收入沒有差別。 今年年底之前,聯想要完成能力評介體系,要讓公司的各級管理層知道每個員工的能力如何,其社會競爭力處在什么水平,是否達到了人崗匹配,是不是把最適合的人放在最適合的位置。這項工作可以達到3個目的:公司清楚員工的能力水平、主管清楚手下人員的能力水平、員工清楚自己的能力水平,真正做到人盡其用,不造成人才浪費。

為突出業績導向效果,聯想在業績考核中實行末位淘汰制,如果員工在考核后進入最后一個層次,就進入了末位淘汰區。所以,不論哪一層次的人都有壓力,中層管理人員壓力也是很大的,如果考核時排在最后,就會成為不合格員工。聯想還培養了后備干部,對于被淘汰的人所在的崗位,馬上就有人可以頂上,這是一個合理的閉環。確實,在IT企業必須每個人都時刻要有危機意識,不進則退,跟不上形勢就要被淘汰,企業如此,個人亦如此。

在GE公司和聯想集團的激勵機制中我們可以看到一個共同點,那就是員工的業績考評制度。兩家公司都是將物質獎勵與精神獎勵結合起來,將正激勵與負激勵結合起來,實行末位淘汰制度;所不同的是,GE公司更偏重于激發員工的競爭意識,使這種外部的推動力量轉化成一種自我努力工作的動力,充分發揮人的潛能;而聯想集團則是力爭體現公平發展的原則,力爭做到人盡其用,不造成

人才浪費。這些,都是《組織行為學》中激勵機制在不同背景的組織內靈活應用的最好實例。

三、領導階層的言行對個體或整體的影響

我們注意到激勵機制理論中有一條是“使用影響人的心理、行為活動及績效的手段和方法”。其實就是領導階層的言行對下屬員工或整個團體的影響。我認為,這種影響,比之那些人事考核制度、評比制度、獎金制度等激勵機制,雖不那么顯明那么“硬”,但絕對不可忽視。一旦把握不好,后果非常嚴重。

管理層的表率行為確是很重要的。研究表明人是很容易進入角色,被環境同化的。如果你的領導經常遲到早退,那么下屬也很容易變得自由散漫。同樣,如果你的領導經常大手大腳,揮霍浪費,甚至貪污腐化,那么下屬也將會跟著效仿。如此一來,再堅強的大廈也會傾塌,再宏偉的基業也會毀滅。

四、總結

管理類工程管理范文第4篇

[摘 要] 隨著“十三五規劃”和“中國制造2025”的不斷發展和深化,中國制造業迎來了一片繁榮景象,但這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劇了環境、資源與社會發展之間的矛盾。為了緩解這一矛盾,文章提出了一種“工業工程+綠色制造”戰略研究體系,工業工程思想可以有效地促進企業的整體競爭力和生產經濟效益,同時綠色制造理念也可以提高企業的綠色制造管理水平和產品綠色程度,對節能降耗、減排增效起到了重要作用。該戰略研究體系的構建可以大大提升生產制造企業理論研究水平,從而推動中國制造業的快速發展。

[關鍵詞] 戰略研究體系;工業工程;綠色制造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8. 23. 056

0 引 言

進入21世紀以來,中國制造業的經濟創造能力顯著增強,科技創新能力大幅提升,能源節約能力有所增強,環境保護能力不斷提升,社會服務能力持續增強。2015年5月20日,《中國制造2025》正式發布。該行動綱領要求,堅持“創新驅動、質量為先、綠色發展、結構優化、人才為本”的基本方針,堅持“市場主導、政府引導,立足當前、著眼長遠,整體推進、重點突破,自主發展、開放合作”的基本原則,通過“三步走”實現制造強國的戰略目標[1]。這就為中國制造業的發展提出了新的要求,不僅需要快速高效的經濟發展,更加需要兼顧環境、節能減排的綠色發展。

為此,國內眾多學者提多了各種各樣的關于制造業的發展理念,最主要的是綠色制造理念和工業工程思想,并且已在各行各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李志鵬等人從工業工程的定義、起源以及發展等方面來展開討論,從而研究工業工程的發展現狀[2]。同年,王朔將工業工程思想運用到電子產品生產管理中,這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作業進度實現率低、現場定置管理差等問題,從而有效地提高了電子產品生產效率[3]。那立新通過分析我國化工產業中存在的中小型化工企業的產能低、污染嚴重、管理混亂等問題,運用工業工程理論對如何快速提高產能、減少污染、改善管理的難題進行了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4]。2017年,李瑾,胡山鷹等人在對我國化學工業綠色發展現狀進行分析的基礎上,給出我國化工行業綠色發展的方向,提出化學工業綠色制造產業鏈接的關鍵技術,并通過五個企業案例進行典型模式分析[5]。李奇楠通過深入分析船舶綠色制造內涵的基礎上,結合國內外綠色制造標準現狀,研究提出了我國船舶綠色制造標準體系的構建思路,同時也分析了現階段我國船舶綠色標準的發展需求[6]。王智介紹了綠色制造技術的概念、基本模式、特點,從產品結構設計中的綠色理念、綠色材料、綠色制造工藝、綠色包裝、機械制造的綠色回收幾方面分析探討綠色制造技術在機械制造過程中的重要意義。通過分析認為:綠色制造技術能有效降低能源消耗和環境污染、促進工業的可持續發展,應該將其應用于機械制造過程的各個環節,貫穿于產品的整個生命周期[7]?!爸袊こ淘壕G色制造發展戰略研究”課題組在明晰綠色制造與生態文明建設關系的基礎上,深入闡述了綠色制造的科學內涵、目標和評價體系,基于我國綠色制造已取得的成績和現實發展困境,提出了推進我國綠色制造的戰略方向,最后從頂層設計、隊伍建設、創新體系、服務平臺、體制機制及國際合作等方面給出了政策建議[8]。

綜上所述,工業工程和綠色制造皆對中國經濟、環境的可持續發展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運用工業工程思想可以快速有效地提高企業的效率、降低運營成本、提高產品質量進而提高企業競爭力。運用綠色制造理念可以在保證產品功能、質量的前提下,提高資源利用效率,降低能源消耗,最終實現企業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的協調優化。本文研究的難點是如何行之有效地將兩種思想有機地結合起來,構建一種“工業工程+綠色制造”戰略研究體系,從而為中國制造業迎來又一個春天,也在中國可持續發展的實施添加內生動力。

1 工業工程思想

工業工程(Industrial Engineering,簡稱IE) 到目前為止已經發展了100多年的時間,該學科內容廣泛,不同國家的組織和學者對其定義各不同。一般認為,由美國工業工程師協會(AIIE)對工業工程做出的定義最具權威,其內容如下:“工業工程是對人員、物料、設備、能源和信息所構成的集成系統進行設計、改善和設置的工程技術,它綜合運用數學、物理學和社會科學方面的專門知識和技術,結合工程分析和設計的原理與方法,對該系統所取得的成果進行確定、預測和評價。

IE是一門技術與管理相結合的綜合性、交叉型學科。各個國家根據需要形成了自己獨特的IE體系,如美國注重IE的工程性,日本則強調現場管理優化。而中國工業工程的理論基礎包括數學、運籌學、經濟學、管理學、系統科學、工程學、信息學、行為科學和社會科學,并根據中國國情特別是制造企業的實際應用,已經形成四大理論體系與科學問題,即:設計改善類、分析決策類、控制管理類和綜合應用類。這四類技術并不是相互獨立的,他們相互關聯,功能相互交叉。如圖1所示[9]。

2 綠色制造

綠色制造,又稱環境意識制造,即在保證產品功能、質量的前提下,綜合考慮環境影響和資源利用效率的現代制造模式,它借助于各種先進技術使產品在設計、制造、包裝、運輸、使用到報廢及回收處理的整個生命周期中不產生環境污染或環境污染最小化,資源利用效率最高,能源消耗最低,實現企業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的協調發展,它是人類可持續發展戰略在現代制造業中的體現[10]。

綠色制造的主要內涵包括:優質、清潔、高效、低耗、安全;可概括為“兩個目標”:保護環境、節能和資源綜合利用;“兩個過程”:產品生命周期過程、物料轉化過程;“四項內容”:綠色設計、綠色生產過程及工藝、綠色產品、綠色資源和能源;“三條途徑”:管理途徑、技術途徑、市場及法律途徑。

為落實《中國制造2025》等政策要求,2016年9月7日,工信部聯合國家標準委發布了《綠色制造標準體系建設指南》。該《指南》分析了國內外綠色制造政策規劃要求、產業發展需求和標準化工作基礎,將標準化理論與綠色制造目標相結合,按照“引導性、協調性、系統性、創新性、國際性”五項基本原則,提出了綠色制造標準體系框架,如圖2所示。該標準體系框架梳理了各行業綠色制造重點領域和重點標準,為成套成體系地推進綠色制造標準化工作奠定了基礎,成為推進制造業綠色發展的有力手段[11]。

3 “工業工程+綠色制造”戰略研究體系

通過上述對工業工程和綠色制造相關理論知識的闡述可以發現,為了快速地實現《中國制造2025》的預定目標,將工業工程和綠色制造理論有機的集成起來是有效途徑之一。

本文以此構建出如圖3所示的“工業工程+綠色制造”戰略研究體系。

如圖3所示,工業工程思想貫穿整個企業的生產管理過程,既可以對企業生產流水線進行設計改善,又可以優化企業的分析決策,還可以對企業的管理模式進行控制;綠色制造理念貫徹整個企業的設施布局設計、生產供應鏈優化、綠色產品的生產以及管理體系的控制和評價,實現綠色布局、綠色設計和綠色制造。將工業工程和綠色制造二者結合,在保證綠色產品質量的前提下,對企業的生產管理的模式進行改善優化再設計,從而實現企業高效、節能、低耗的可持續發展。

4 結 論

通過調查發現,目前中國制造業從整體上講還處于大而不強的階段,呈現出低質、低效、高成本、高能耗、高污染等現象。尚未創造出能引領世界的設計、制造、產品及品牌;制造業信息化、數字化及智能化水平低;落后產能過剩、產業結構顯著不合理;關鍵部件仍依靠進口,等等。通過工業工程理論方法的實踐應用可以實現制造企業基礎能力的重構,促進自主創新能力的提升,帶動制造業產業鏈升級,向價值鏈高端移動。同時結合綠色制造理論,梳理了各行業綠色制造重點領域和重點標準,為成套成體系地推進綠色制造標準化工作奠定了基礎,實現了中國制造業低能耗、低污染的發展,也成為了推進制造業綠色發展的有力工具。構建“工業工程+綠色制造”集成化的戰略研究體系可以有效地實現中國制造業的蓬勃發展。

主要參考文獻

[1]張琛. 新一輪國企改革下中國制造業的現狀及發展研究[J]. 經營管理者, 2016(16):52-53.

[2]李志鵬,祁帥,時曉越. 淺談工業工程的發展現狀[J]. 四川水泥,2017(3):291.

[3]王朔. 工業工程在電子產品生產管理中的應用[J]. 科技展望,2017(16):157-160.

[4]那立新. 工業工程理論在化工行業管理中的應用[J]. 化工設計通訊, 2016,42(2):129.

[5]李瑾, 胡山鷹, 陳定江,等. 化學工業綠色制造產業鏈接技術和發展方向探析[J]. 中國工程科學,2017,19(3):72-79.

[6]李奇楠. 船舶綠色制造標準體系構建研究[J].中國標準化,2017(3):86-91.

[7]王智. 機械制造過程中的綠色制造技術[J]. 機械管理開發,2017,32(4):21-22.

[8]“中國工程院綠色制造發展戰略研究”課題組. 推進綠色制造建設生態文明——中國綠色制造戰略研究[J]. 中國工程科學,2017,19(3).

[9]齊二石, 藺宇, 史英杰. 我國工業工程在制造業中的應用及發展[J]. 工業工程與管理,2006,11(6):1-5.

[10]褚邦偉. 機械產品綠色制造管理體系研究[D].濟南:山東大學,2012.

[11]劉飛,曹華軍. 綠色制造的理論體系框架[J]. 中國機械工程,2000, 11(9):961-964.

管理類工程管理范文第5篇

[摘要] 高等教育從精英階段到大眾化階段的轉變,對我們辦學的指導思想提出新的要求,作為以培養綜合、應用型人才為己任的一般院校的工商管理類本科專業更是應對此引起重視。本文認為,我們要不斷地調整辦學思路、機制和模式,優化課程結構和內容體系,更新教學方法和手段,以確保教學水平和質量的提升。

[關鍵詞] 一般院校 工商管理 專業培養模式

高等教育從精英階段到大眾化階段的轉變,不僅僅意味“量”的增長,更是“質”的變化。傳統的精英高等教育階段基本上是培養學術“精英”,側重于按學科分類的理論學習與研究,追求學術價值,以適應社會對高級專門人才的需求。而大眾化高等教育階段則以社會的就業需求為主要導向,高等教育質量標準則是多樣化的。除了培養學術“精英”之外,更多的是培養應用型(或職業型)人才,側重按職業或行業分類的職業知識與技術教育,追求應用價值,以滿足社會對掌握職業知識與技術的專門人才日益增長的需求。作為以培養綜合、應用型人才為己任的一般院校的工商管理類專業更是應對此引起重視。這就要求我們這些以培養工商管理類人才為主的學校要不斷地調整辦學思路、機制和模式,優化課程結構和內容體系,更新教學方法和手段,以確保教學水平和質量的提升。

一、人才培養模式的界定

模式是指某種事物的標準形式或使人可以照著做的標準樣式,它是對實踐活動的簡約化表述,反映了實踐活動中諸要素尤其是基本要素的規律性聯系,模式最主要的特點在于它的結構性。

人才培養模式就是指在一定的社會環境中,為實現人才培養目標而把與之相關的要素加以有機組合,形成一種有結構層次的相互關聯的系統結構,以指導教師和教學管理人員在教學活動中的行為。一般而言,人才培養模式包含以下要素:

1.教學理念

在人才培養模式中,教學理念居于支配地位,它制約著培養目標、培養規格、課程體系和培養過程。

2.培養目標和規格

它是指某類學校、某種專業培養人才的質量規格和標準,是人才培養模式中最基本的要素,既受教育思想理念的指導,又是課程體系設置和培養過程選擇的依據。

3.課程體系

課程體系及其教學內容是影響人才培養質量的重要因素,是人才培養模式的體現和落腳點,需要在緊扣培養目標和規格的前提下,用系統化的觀點和方法指導設計。

4.培養過程

培養過程是實現培養目標和規格的執行環節,它由一系列教學活動和相應條件構成,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在時空上的不同組合構成了不同的教學過程。

總之,人才培育模式是一個系統,系統中各要素既有不同的功能和特點,又彼此制約、相互作用地構成復雜體系。其中人才培養目標規定了培養方向和培養層次,是教育活動的出發點和歸宿,具有導向作用,又是指導、監控和落實培養過程以及進行教學評價的依據。

二、我國工商管理類專業人才培養模式存在的主要問題

1998年由教育部頒布的新本科專業目錄中把管理學從經濟學中分列出來,在管理學門類下設置管理科學與工程類、工商管理類、公共管理類、農業經濟管理類和圖書管理類等五個一級學科,工商管理被作為一級學科對待。在工商管理類一級學科下,設置了工商管理、市場營銷、會計學、財務管理、人力資源管理和旅游管理等六個專業。按照一級學科設置的本科專業,在培養上必然要求學生有較寬的知識面,導致了學生的知識不夠深,對每個方向的知識只是一般的了解。特別是隨著企業管理工作分工越來越明確,以前企業通常設有綜合性的企業管理部門,但現在大多數企業不再設有綜合性的企業管理部門,而是分解為質量部、銷售部、市場部、生產部、財務部和人力資源部等部門。企業管理實踐的這種變化,使得工商管理專業畢業的學生很難最終定位在哪個具體職能部門,這樣勢必增加了學生找工作的難度。各所高校在具體修訂工商管理類本科教學計劃時也常常是苦思冥想,在課程體系設置方面絞盡了腦汁,在教學進度安排方面更是傷筋動骨,但由于對工商管理類本科人才培養目標和規格方面卻關注較少,結果是收效甚微。特別是面對世界經濟一體化進程的加快以及信息技術的發展,企業的管理理念、模式、方法正發生重大變化,新的問題不斷涌現,新的理論不斷被提出,這一切都對工商管理學科的發展及人才培養提出了新的要求,傳統的工商管理人才培養模式已越來越難以適應新形勢的需要,甚至二者還發生錯位?,F行的工商管理類本科人才培養模式的弊端主要存在于:

1.培養目標定位偏高

不少二本商科院校將其人才培養目標定位于:培養基礎扎實、綜合素質高、實踐能力強,具有市場意識和創新精神的應用型高級專門人才。試想如果作為一般本科院校工商管理專業人才培養目標定位在“高級專門人才”,那么重點大學應該定位在哪里?碩士和博士又該如何定位?特別是隨著我國高等教育從精英階段到大眾化階段的轉變,工商管理類專業人才供不應求的局面已得到有效緩解,畢業生的流向更多是在公司或企業的中層或基層部門,而非高層部門。從生源的素質和用人單位的現實需求來看,我們也很難將培養目標定位于“高級專門人才”。

2.在培養目標與層次定位方面,表現為模糊不清

不少高校制定的工商管理類本科人才培養目標時,從整體上看大致相同,甚至有些共性的培養目標和教育部頒布的專業介紹中的專業培養目標完全一樣。如果我們從十個不同學校中抽查其工商管理專業的培養目標,可能很難區分哪個專業是哪個學校辦的。不同院校的培養目標無差別化,表現為缺乏細分市場的意識,使人才培養出現同質化傾向。這種模糊不清還表現為:(1)不同學歷層次的培養目標界限不明確;(2)應用型人才培養與研究型人才培養的界限不明確。

3.課程體系設置方面存在不少問題

主要表現在:(1)課程設置特色不鮮明。由于培養目標的無差異化,進而導致課程體系僵化雷同,千篇一律,其結果是:不能適應市場的需求是多元化的特性,專業特色無法體現,培養出的學生千人一面,知識結構單一,沒有自己的特色和優勢,進而導致人才市場上,工商管理人才需求呈現結構性失衡。(2)課程設置缺乏柔性,不能隨著市場需求的變化適時進行調整。許多高等院校工商管理類課程教學內容陳舊、老化、更新慢,而剛性的課程體系設置又限制了課程調整的空間,致使課程體系、課程內容的調整大大滯后于市場需求的變化。(3)課程體系過于追求理論的系統完整,偏離應用型人才的培養目標。我們長期以來堅持的是一種以理論知識為中心的課程模式,而每門課程都力求很完整、很系統,課程之間存在很多重復內容,課時總量膨脹,教師和學生都被壓在繁重的課堂教學中無法自拔。(4)課程設置與學生的個性特點、志趣、需求相互脫節。課程設置往往盲目向一些名牌院校、重點院??待R,而沒有充分地、實事求是地考慮不同類型、不同層次、不同志趣的學生的特點,難以因材施教,難以調動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導致相當部分學生厭學。

4.在教學方法與手段方面,仍以“授人以魚”式的知識灌注為主

對學生自主學習能力、解決問題能力、適應市場能力的培養尚不夠重視,難以激發學生的創新能力,不利于學生走出校門后在變動的社會經濟環境中求生存能力的形成,影響到其競爭力的培育。

多項調查顯示,社會對高校培養出來的畢業生滿意度普遍偏低,在校大學生對高?,F狀滿意度也不高,加之我國高等教育正面臨國際化、市場化和普及化的挑戰,亟待我們對工商管理專業教育進行系統改革,以培養出滿足市場需要,具有獨特技能和優勢的應用型工商管理人才。

三、中外工商管理人才培養模式的比較分析

縱觀中外高校,他們在工商管理人才培育模式上存在許多不同,主要體現在以下幾方面:

1.培養目標的確立方式和執行上不同

培養目標是專業培養計劃的“靈魂”,它指導著人才培養的目的和方向,規定著人才培養的規格和要求,也決定了人才培養的方法與途徑。在我國,許多大學對培養目標的闡述還是比較重視,在培養計劃中一般都包括培養目標,并將其置于首項,但是對其闡述不具體,相關要求也表現空泛,不同學校間培養目標的闡述形式和內容極為相像,并且主要表現為強調專業技能目標,缺少人文內容。與之形成鮮明對照的是,國外大學培養目標在闡述形式上沒有統一格式,但大都比較具體,指導性強,學生根據培養目標可以了解就業出向,可以設計學習計劃。比如,美國巴爾提摩大學工商管理科學學士(the BS in Business Administration Program)市場營銷專業的目標是:畢業生能夠設計和管理一些創新和銷售公司產品和服務項目,而這些項目都是面向顧客的。市場營銷工作職位包括廣告和促銷經理、會計主管、市場分析員、營銷主管和公共關系經理。市場營銷專業培訓計劃提供課程和學生親自參與的案例有計劃地將理論學習和實際應用緊密地聯系在一起。這體現了國外大學的教育主要面向“客戶”——學生,為學生服務,教學過程能夠較好體現“以學生為中心”的思想。反觀我國大學教育,仍然是以政府為導向,為學生服務意識不強。此外,國外在人才培養上有著鮮明的層次性。一方面,在國外不同商學院所培養的工商管理專業人才宗旨是不一樣的,如斯坦福大學培養的工商管理類本科生強調其參與發現新知識過程的機會的把握,而卡內基--梅隆大學則強調培養學生在開放的背景下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熟練地運用定量方法和分析技巧來識別問題和發現解決方案。另一方面,在同一學校內部,不同層次的學生,其培養的側重點亦不一樣,如美國大學本科教育主要重視通識教育,MBA教育則更注重學生實戰能力的培養。而我們的學校,有些老師在給本科生和研究生上課,用的基本上是同一套教材和講義,內容深度毫無二致。

2.課程設置方面通識教育課、專業基礎課和專業課所占比重中外有較大差別

在中外大學的培養計劃中,按課程的性質均可分為通識教育課、專業基礎課和專業課,按課程要求都可分為必修課和選修課。但是,課程總學分和學分分配上卻有很大的不同。

(1) 通識教育課,我國高校一般將通識教育課稱之為全校公共課,課程內容大致包括自然科學、社會科學、文化與藝術及語言與技能等,一般占總學分的33%。通識教育課中既有必修課又有選修課,一般必修課占通識教育課71%左右。美國大學通識教育課一般占總學分的46%以上,通識教育課中必修課占通識教育課30%以下。由此看來,我國大學通識教育課占總學分的比例較美國要低13個百分點,通識教育課中必修課占通識教育課比重遠遠高于美國。事實上,我們的“兩課”、外語和計算機占了較多的必修學分,而人文歷史、社會科學、自然科學等以課程模塊形式供學生選修的課程所占學分較少,一定程度影響到學生發散思維的培養。

(2)為了拓寬專業人才的知識視野,國外大學一般都傾向于將專業基礎課在學科內打通開設,一般稱之為學科共同課,且大多以必修課形式開設,在科目設置上,基本上都包括經濟學、管理學、會計學、統計學、法學、數學等課程。

(3)專業課設置很不一樣。在強調通識教育和專業基礎教育的前提下,專業特色只能通過專業課來體現。以工商管理專業為例,美國高校開設的專業課學分占總學分比重在19.53%~25%,其中選修學分占專業課學分50%~55.17%,而且專業選修課是按專業方向分模塊選修。我國高校的專業課學分一般占總學分比重在18.28%~39.35%,其中選修學分占專業課學分27.5%~55.13%,而且專業選修課是多為限定選修,不設選修模塊。這反映了我國大學的專業必修課多、專業分流少,結構是學生專業方向趨同。

3.培養方法和途徑方面存在相當差距。中外大學大部分都實行學分制,應該說國外尤其是歐洲和美國、日本實行學分制比較早。我國實行學分制改革是近幾年的事情,在很大的程度上借鑒了他們的做法。但我國的學分制和歐美相比還是存在較大的差異,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考察。

(1)學生在專業、課程選擇上的自主性和靈活性不同。國外大學入學后首先修讀校級通識教育課程,并根據專業意向修讀所在學院的專業核心課程。三年級之后,再根據自己的學習狀況和專業興趣選修某個專業的課程。專業選定之后,若不滿意還可改選,大學還根據市場需求情況,設計一些專業方向,供學生選修。這樣,學生的選修范圍非常大,除核心課程和少部分通識教育課程為必修外,其他都由學生自己選修。

反觀我國,高校學生入學是通過全國統一的招生考試,入學時專業已定,在校期間想較大比例地改換專業的可能性還很小。事實上學生在入學時對專業存在不少模糊認識,僅僅靠入學考試就定下終身專業,這種方式對學生的自主發展和就業都帶來了很多負面影響。

近幾年有部分高校尤其是重點高校允許學生(特殊類別除外)在校學習兩年后,再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學??己饲闆r和市場需求等因素選擇專業,選擇專業的自由度有所提升,但與國外比仍然有不少距離。

(2)學生要獲得學位所要求的總學分不同。美國、加拿大、日本、新加坡一般在120-130分之間,澳大利亞為144分,我國相對較高,一般在150—180分之間。并且我國高校更多注重的是課程的數量,而對課程內容的深度和質量重視不夠。

(3)培養途徑不一樣。國外的大學因實行學分制,針對某一門課程所要求的學分,不管通過哪個途徑完成,只要通過校方認證,均可視為通過。與之相比,我國大學在學分互認方面卻比較落后。

(4)對實踐經驗的重視程度有差別。國外學校注重理論與實習一體化,理論講授和實習配套進行,注重教學社會化。如沃頓商學院的校方積極支持學生社團組織和俱樂部的活動,并為其提供經費和其他支持,特別是定期給社團組織的主要領導者提供培訓和指導。對他們來說,領導和發展社團本來就是很好的社會實踐。我們更多的還是強調課堂學習,盡管大四有半年到一年的實習,但基本上是“放羊”式管理。

(5)在教學方法與手段方面存在一定差異。美國的一些大學設置研討課,有的是和理論授課結合起來,每門課程安排一定次數的研討和案例分析討論課,有的是整門課程都采用研討的方式學習,目的在于培養適用新世紀的創新性人才。以伯克利分校為例,作為一所以培養高級工商管理類專業人才而著名的美國高等學府,研討課(seminar)是近年來伯克利分校培養創新人才的重要措施之一。該校每個學期開設大約100門,其中有些是專為一年級學生開設的,有些是專為二年級學生開設的,有些則一、二兩個年級的學生都可以修讀,形成一個連續的系列。?國內一些重點高校的工商管理類專業尤其是一些有著先進教學理念的教師也積極在教學過程中運用案例分析、實踐教學、課堂模擬、課堂討論、雙語教學等新興的方式,并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但是在數量上還是只占一小部分,而且由于這些新興方式的運用一方面要求教師要達到較高的素質,另一方面,也需要學生具有各方面的素質和技能,如積極發言的勇氣、流暢的語言表達能力、創新能力和全面分析問題的能力等,而中國學生的這種能力和意識是很欠缺的,也不是在大學時代就能全部解決的。只有兩方面同時提高,才能保證運用了新興的教學和授課方式能夠達到應有的效果。

四、一般院校工商管理類專業培養模式的選擇

通過以上分析,我們不難發現我國工商管理類專業培養模式存在不少問題,主要表現在:目標定位過高且雷同,缺少特色,培養途徑單一,課程體系設計不科學。針對這些問題,我們應在借鑒國外先進培養模式前提下,結合我們的具體情況理性選擇好一個切實可行的培養模式。

1.科學定位一般院校工商管理類專業人才的培養目標

從目前來看,許多高校對工商管理專業的培養目標基本體現為:寬口徑知識面,較強的專業技能,高級經營管理人才;專業在層次(指本科、碩士、博士)上的差異,體現為下寬上窄的“三角形”的特點。對于這樣的培養目標,其實要結合當前的社會需要、學科體系來分析。從目前的管理層次的實際安排來看,從低到高的設置是:總經理(負責全面工作)——副總經理(負責專項工作)——部門經理(負責一個職能的專項工作)。此外還有項目經理作為中層經理人員。加之高等教育經過多年的發展,社會人才的層次亦有了明顯的提高,本??飘厴I生數量明顯增多尤其是在我國MBA教育方興未艾的背景下,一般院校的本科生畢業進入企業后,往往只能從較低的管理層次干起,能否成為企業高管,還非常不確定。因此現實的結果往往是:本科——企業職能部門工作人員或職能部門領導;碩士——企業職能部門的領導或企業高管后備力量;MBA——企業職能部門領導或企業高管后備力量;博士——理論研究人員。不同層次的管理者其工作內容和能力取向是不一樣的,作為高層管理者主要是從事戰略性、方向性的工作,基層管理者更多是從事操作性的、具體的工作,中層則處于中間狀態。這就要求我們對本科、碩士(含MBA)以及博士的培養應有所側重,本科生教育應該以通識教育為主(兼顧方向模塊)、普通碩士研究生則以專業教育為主、MBA學習應該強調其知識面的廣泛性、博士生應該注重培養思維和研究能力。為了使本科畢業生適應當今環境變化,一般本科教育的使命就應該強調:將學生培養成具有扎實寬厚的綜合性多學科基礎知識,使他們掌握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方法論,掌握某一類職業生涯所需要的專門知識與方法,初步具有發現問題與提出問題的能力,具有操作層所需要的執行力和中層管理者所需要的溝通能力。這樣的培養目標才能使得供求實現動態平衡。

2.構建有利于實現人才培養目標的課程體系

為了實現以上確定的培養目標,我們必須通過課程體系來加以落實。因為課程體系直接反映專業的教學思想,決定專業人才的培養目標、規格和質量,課程體系的設置也是實現培養目標的重要途徑。由于現行的課程體系還存在一定的計劃經濟烙印,難以實現市場的需要,因而有賴重構課程體系。課程體系結構包括專業必修模塊、專業實踐模塊、專業技能模塊、專業任選課程、專業講座課程幾大組成部分構成,為解決復雜多變的生源和就業兩個動態市場的需求與實現穩定辦學的矛盾提供了可能,提高辦學質量和效益,這一體系在結構上應具有很大的靈活性。與其它工商管理類二級學科專業相比,工商管理專業的最大優勢表現為企業管理綜合知識和能力的掌握(無論定位于培養中層管理者還是高層管理者,雖然工商管理專業畢業生很有可能從事基層管理,但和管理類其它專業畢業生相比,其劣勢在于某項專門技能知識稍淺,而綜合能力要強一些)。如果達不到這個目標,顯然意味著工商管理專業培養的失敗。因此,我們應該結合工商管理類一般本科的定位,考慮如何來發揮其專業優勢。我認為至少應從以下兩方面考慮課程體系的構建:

(1)強化課程結構的一體化。目前的課程設置側重于市場營銷、財務會計、生產運作等職能管理課程,缺乏足夠整合各職能管理的教學和實踐環節。學生學完很多課程后,很難有整體觀,綜合能力的培養就很難實現。為了實現工商管理專業的優勢,應該設置一些綜合性更強的教學和實踐環節,以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訓練學生上下和橫向溝通的能力,以及觀察和思考問題時的全局觀念。課程結構的一體化不僅體現在教學目標、教學內容上,而且還體現在課程與課程之間的相互聯系上,使學生能夠較好地把握各門課程在整體課程體系中的地位、作用及相互關系,能夠打通不同課程之間的脈道,使之能夠形成一個有機整體,從而有利于學生對真實世界有一個較為清晰的認知。為了實現這一目標,我們提出了相應解決措施:一是調整類似文書寫作課程。從企業管理實際來看,文書寫作中所涉及到的行政公文、經濟合同、經濟訴狀等的寫作不應屬于企業管理者的職責范圍,而應屬于其它專門人才(如法律顧問和行政秘書等)的工作,因此我們在該課程中應淡化這部分內容。而在管理者的專業報告(如營銷策劃書、投資分析與計劃書、年度部門工作計劃、質量分析報告等)方面應該加強,這些報告的完成也是工商管理者的主要職能之一,也反映了其綜合的管理能力和管理技能。因此,應調整商務文書的內容,將以上的這些專業報告的書寫作為商務文書的主要內容,通過這樣的課程,將不同的課程聯系起來,將工商管理專業畢業生培養成專業的經營分析師。二是將管理模擬實驗作為學生鍛煉其綜合管理能力重要環節。比如,在大三通過開設沙灘模擬實驗,讓學生可以感受到企業運作的全部過程,也使他們認識到在經營企業時,他們還有哪些知識上的漏洞該彌補,應該如何全面思考問題,還有哪些差距,從而激發他們有主動學習熱情。三是要重視各種社會實踐和調查活動,將暑假社會調查和畢業實習納入到專業培養環境,應該給予足夠重視,在實習過程中要派專業教師指導,因為這是學生從理論進入實踐的開始,也是鍛煉學生綜合運用各門課程知識來解決問題的途徑。

(2)突出工商管理專業的興趣模塊建設。由于一般本科工商管理專業畢業生的工作崗位的落腳點是針對企業的某個管理部門設計,因此在強調該專業學生的綜合管理知識和技能優勢的基礎上,還應突出學生在某種項職能的管理能力(這是學生進入企業的立足之本)。這就要求工商管理專業在課程設置上應該強調興趣模塊——按專項職能設置課程群,否則該專業就會給人一種空洞化的感覺。對于同時招收工商管理類二級學科的學校,在確定專項職能管理方向時,要避免與其他二級學科相沖突,因此,可以考慮設置“工業工程”、“項目管理”、“質量管理”等興趣模塊,一方面現在企業對這方面的人才需求較為強勁,另一方面當前這方面人才培養相對較少,很有市場。實現這一目標的途徑可通過加大選修課比重來實現。

3.一般院校工商管理類專業人才培養的方法和途徑的選擇

教學方法與教學手段改革的基本指導思想是:服務于專業培養目標,強調實際效果,不片面追求形式,不強調千篇一律,具體教學方法應因課程而異,因教學對象而異。應特別重視和鼓勵基于問題學習、網絡教學、案例教學等有利于應用型人才培養的教學模式和教學手段在教學實踐中的應用。為使學生切實感受企業家及企業經營管理者的創業與管理實踐,培養其創業創新意識,在發動學生廣泛參與的基礎上,通過定期或不定期舉辦研討會,邀請企業家講座,聘請商界人事擔任兼職教授等形式,使學校成為民營企業家談道論劍的場所。隨著我國經濟的日趨國際化,市場對既掌握專業知識,又有較好的外語技能的復合型人才的需求越來越旺盛,而雙語授課是通過“用英語、學專業”的方式實現這一突破的有效途徑。雙語課程設置可以不以必修課的形式面向全體學生,而是以選修模塊的方式開設,在模塊內,加大課程密度和強度,以求實效。

我們有理由相信,通過培養目標和模式的調整,課程體系的改造,一般院校工商管理類專業畢業生將能夠更好地適應社會需要,實現人生價值。

參考文獻:

[1]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詞典編輯室編.現代漢語詞典[M].北京:商務印書館,2002

[2]職業企業家的搖籃。湖南商學院院報,2007.4.29

[3]韓玉志:我國工商管理類本科專業培養模式改革取向探討[J].中國高教研究,2004,1,P80—81

管理類工程管理范文第6篇

物流管理、工商管理、行政管理、公共事業管理、土地資源管理、農林經濟管理、文化產業管理、人力資源管理、城市管理、財務管理、旅游管理

作者:楊檸溪

上一篇:上半年項目工作總結范文下一篇:紅色文化建設對策及建議范文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