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中英婚俗文化對比范文

2024-01-15

中英婚俗文化對比范文第1篇

神話,在世界浩瀚的文學史上無疑是一朵奇葩。神話記載的是神的活動,反映的卻是人類的思想和理念,因而它是對現實生活的一種虛擬和想象,正如馬克思在《(政治經濟學批判)導言》中所說的神話是“通過人的幻想,用一種不自覺的藝術方式加工過的自然和社會形式本身,”是“用想象和借助想象以征服自然力,支配自然力,把自然力加以形象化”。神的產生依賴于人的“自意識”的形成,不同的社會環境和社會背景會有不同的文化和思想體系,因而也就會有不同的神話??偟膩碚f,前人主要從內容、思想觀念、民族文化等方面對中西神話進行了比較。

1、內容上差異性

(1)中國神話注重對女神的贊頌,西方神話中則是男性受到特別的尊崇。

高紅櫻在《中國古代神話與古希臘神話之比較》中認為:在人類起源上,中國的神話中說,女神女媧造人,獨立創造了人類,之后煉五色石補天,除惡龍,逐猛獸,填塞洪水,使民眾重新安居樂業。更難能可貴的是她從不表彰自己的功勞,也不炫耀自己的聲譽,因而被尊為“功勞上達九天,下及黃泉”的慈愛、謙遜、偉大的人類母親。此外,“精衛添海”的神話中,炎帝之女女娃被水淹死,化做一只精衛鳥,銜西山樹枝、石子以填東海,表達了中國女子改造自然的渴望和堅韌不拔的意志。希臘神話則把創造人類的功勞歸于男神普羅米修斯,所造之人也僅僅是男人,沒有女人。而第一個女人潘多拉卻是宙斯為懲罰男人由眾神拼湊出來的。她的出現給人類帶來了災難、貧窮、饑餓、瘟疫、疾病、戰爭和死亡。希臘神話中明顯的反映的是揚男抑女的思想。

(2)中國和西方關于諸神誕生的神話有巨大的差異。

陳素萍在《淺談中國上古神話與古希臘神話之異同》一文中談到:中國古代神話中的神和英雄大多是因感生受孕而出生,如關于顓頊的出生是“瑤光之星如蜺,慣月正白,感女樞幽房之宮,生黑帝顓頊”;關于少昊出生據記載是“黃帝時,大星如虹,下流華渚,女節夢接,意感而生白帝朱宣”;女狄吞水中月精而生夏禹,姜嫄感巨人足印而生周人始祖后稷,慶都感赤龍而生堯。西方神話中卻絕少此類似的感生神話。古希臘神話中的神和英雄多是神與神、神與人交媾衍生出來的。赫西俄德的《神譜》中的以宙斯為主神的奧林匹斯神統中諸神皆為宙斯的血親。宙斯是名副其實的“萬神之父”。

(3)中西方神話體系不同。

楊姍姍在《略論中國古代神話與古希臘神話的差異》認為“古希臘的神話世界猶如人間,最高統治者是眾神之神宙斯,在他的統治下,有大臣即各種各樣的神。他們分工明確,血緣清楚,各司其職。如雅典娜是智慧的化身,專司紡織、雕刻、制陶等專業技術;太陽神阿波羅主管光明、青春、醫藥、音樂和詩歌;中國的神話世界雖然也有創世紀神盤古、女媧和后羿、夸父、禹、蚩尤等超自然力的神,但他們并沒有形成一個血緣關系清楚、社會分工明確的神世界”。

2、思想觀念上的差異

在神話觀念方面,希臘神話中的神與人是同形同性的。眾神有著凡人所有的喜怒、好惡、欲望等情感,而且各自具有鮮明的個性特征,如宙斯的風流、赫拉的極強嫉妒心,赫爾墨斯的虛榮等,眾神并沒有被塑造成抽象道德的化身。他們具有和人一樣的喜怒哀樂、七情六欲,充滿著凡夫俗子的種種感情欲望——戀愛、嫉妒、爭斗等,真實全面地表現了人的品性和本性,有很強的世俗性。中國神話中的“神秘”色彩則濃厚了許多。“神”在先民的心中莊嚴而又肅穆。中國神話中的“神”也不像希臘神話中的眾神那樣具有人的情態和內涵,他們的個性大多平面化,而且與生俱來,恒定不變,有時還成為某種抽象道德的化身。例如,女媧的身上始終體現的是仁慈善良的母性精神,而開天地的盤古,逐日的夸父,則被賦予了具有堅忍不拔的毅力,富有犧牲的精神??傊?,在中國神話中的“神”身上缺少人的豐滿的性格特征。

李瑞仙在《從炎黃戰爭和特洛伊戰爭神話中看中西神話的差異》中認為“中國留傳下來的神話,是產生于上古時代的“原始神話”;而希臘神話傳說,則是屬于“文明神話”,是古希臘進入文明社會之際,經過進一步文學加工的上古神話傳說。中國神話片段散亂,而且描寫粗略。希臘神話完整,情節豐富。中國神話人神異形異性,多是人面獸形,或由獸形幻化而成,具有高度神圣化特點。而希臘神話人神同形同性,具有高度人格化特點。神中國古代神話神都是高高在上,幾無七情六欲。希臘神話中的神外形與人多無差異,人間種種喜樂爭斗也發生在諸神之間。特洛伊戰爭的原因,是由于帕里斯把金蘋果判給了阿弗洛迪特,因為后者許他以天下第一美婦”。

在關于希臘神話和中國神話在神話體系、人生觀、形象塑造等方面的差異及形成原因方面,楊姍姍在《略論中國古代神話與古希臘神話的差異》中認為,希臘神話體系表現為完備、豐富、具備邏輯性,而中國神話表現為短小、豐富、散亂。在人物形象方面,中國神話英雄不食人間煙火,正襟危坐,不茍言笑,注重品行與德操,。古希臘神不但集中了人類外貌美的諸多優點,而且完全按人的心理動機思考和行動,真實全面地表現了人的品性和本性,,有很強的世俗性。在《人的神話與神化的人——中西神話比較探析》中李婭菲認為,由于地理環境、心理結構和審美情趣等方面的差異,造成了各自神話的變異和差別。

3、民族文化的差異

楊姍姍在《略論中國古代神話與古希臘神話的差異》認為:在民族信仰方面,不同民族心理和民族精神的作用下,西方和中國神話分別體現出“崇力”與“崇德”兩種神話特質。西方的神話中,贊美崇拜的不是救苦救難的“德者”,而是叱咤風云的“力者”。而“力”的最高形式是戰爭。王位都是通過戰爭取得的,而不是“禪讓”。中國則是三皇五帝式的圣德。中國神話中的神為人們所稱贊的是因為他們鍥而不舍,救世拯民的努力以及熔鑄在精神品質中的“德行”。中國神話中創世女媧、天辟神盤古、夸父、文化英雄神農、后羿、治理水的大禹,他們為了整體的利益毫無顧慮的做出自我犧牲,成為美德與賢能的化身。在人生觀方面,不同于希臘神話的“人本主義”,中國神話顯示出厚實的“民本主義”。這種勤勞勇敢、堅韌不拔、維護群體利益、堅信美好未來的民族個性熏陶和化育了中華民族并代代相傳。

在《中西神話與中西文化傳統》中何文禎從天人對立與天人合

一、善惡同源與善惡分明、以美主善與以善主美三個方面闡釋中西文化傳統的對立。

在《從中西神話之異看文學民族特色的歷史淵源》中劉長通過中西神話異質點的比較,得出“在神話的深層結構中,深刻地體現著一個民族的早期文化,并在以后的歷史進程中積淀在民族精神的底層,轉變為一種自律性的集體無意識,深刻地影響和左右著文化整體的全面發展”的結論。

在《跨文化視角下的中西方神話對比研究》中莫檸源從跨文化交際學角度,運用霍夫斯塔德的文化價值觀理論分析了中國神話與希臘神話得出“中國神話表現出的價值觀為集體主義、高權力距離、較強的不確定性回避、女性化和很強的長期取向傾向。希臘神話表現出的價值觀為個人主義、低權力距離、較弱的不確定性回避、男性 化和較弱的長期取向傾向”的結論。

在《神話傳說折射出的中西方文化差異》中尹曉予論及中西民族文化差異:中國文化注重和諧,倫理至上;源于古希臘文明的西方文化注重個性,探究智慧。最后得出結論:希臘神話及西方民族文化得益于經濟的、力量的、智慧的聚合力,中國的則得益于禮儀的、倫理道德的聚合力,從而構成典型的具有東西方文化差異的兩類神話和文化。

目前中西神話比較的研究水平參差不齊,數量多而雜,研究沒有一個合理的考量標準,研究浮于形式,照抄照搬現象嚴重導致研究論文近似度很高,研究的深度不夠,很多值得深究的方面淺淺帶過給研究者深入研究制造了不小的干擾,另外在一些方面還沒有涉及,值得后來的研究者探討。

在當今世界文化大匯集,大綜合的時代,我們不僅需要挖掘研究我們自己的文化,而且要把眼光延及全世界,不僅學習借鑒世界文化的發展現狀和最先進的文化知識,而且要挖根朔源,全面了解每一種文化的產生、發展、走向,以趨利避害,完善自己,發展自己。俗話說,一滴水可以折射出太陽的光芒,從中國古代神話與西方神話的不同比較,我們可以看出兩者在民族性格與文化思想方面的差異。對兩者的比較研究,更有助于我們更加深入地理解人類文明史上的這兩塊瑰寶,使之在人類文明史上綻放出璀璨的光芒!

201220101133 12漢接本

張潔

從神話角度看中西文化的差異

神話是民族最集中、最本色的閃光,是民族文化最古老、最悠久、最頑強的生命之源。各民族的神話開啟了本民族的朦朧的思想意識,就是這種朦朧的思想意識開啟了各民族的世界觀,人類歷史觀和人生觀的文化源頭。不同國家的神話則表現了各自不同的民族精神和文化觀念。因此,本文將從神話角度來分析中西文化的差異。

1、將人神化與將神人化

在神的形象塑造上。中國神話將人神化。中國神話將一切美德、美行、美言和美功都賦予自己所崇奉的神,使其崇高偉岸、超常脫俗。中國的神往往被塑造成具有為了群體利益敢于戰斗、堅韌不屈、舍己為群、勇于犧牲、樂于奉獻的古典群體主義精神和高尚的道德情操的圣人形象。如鯀、禹和后羿為了普天下老百姓的生存利益,救民于水深火熱之中。成為了中國神話史上令人崇敬的道德偶像。但在神的形象塑造上太講究完美至極,全無缺點和弱點,導致中國的神不真實可信,缺乏人格的魅力,喪失人的個性,只能是道德的標榜和偶像。

希臘神話中的神具有人的形態,將神人化。古希臘人是按照人的形象來塑造神的形象的。他們把神和英雄看作是最美麗、最健壯、最聰明和最有力量的人。如太陽神阿波羅就以無須、希臘式鼻子、英俊的面容、勻稱的身材、時常身背弓箭手拿弓或七弦琴。身旁常伴有繆斯女神的形象而出現。并成為人間男性美的象征。小愛神丘比特,通常的形象是一個長著翅膀、黑布蒙眼的小孩,正在彎弓搭箭。無論是在《神譜》和《伊利亞特》,還是在后來的悲劇作家的作品中,希臘諸神,尤其是主要的神,都已經歷了相當的“人化”。

2、精神美重于外貌美與外貌美重于精神美

中國神話并不刻意美化眾神,幾乎每個神都是模樣怪異。例如伏羲、女媧為蛇身人面,炎帝、神農為人身牛首,皇帝四面以君臨四方。而希臘的神是人們膜拜的偶像,是理想的化身,個個體魄健壯,相貌俊美,超出凡人一籌。眾神之王宙斯之魁梧威嚴、太陽神阿波羅之健美、神后赫拉之美麗、智慧女神雅典娜之端莊,無一不是追求形式美的典范。中國的神怪異,然而精神上卻是一種永恒的感召,他們愛人類,為人類做出了貢獻和犧牲。而希臘的神往往戲謔人類,捉弄人類,追求個人物質、肉體或精神上的享受。中國的神表現出強烈的正義力量和英勇的獻身精神,理性、嚴肅而又溫柔敦厚。而希臘的神則表現出濃厚的人生歡娛和粗獷的聲色之樂。

3、完美與缺陷

中國的神往往莊嚴、偉大、完美,充滿創造力而又至高無上。他們是“有理智的、謙恭的、和善的、講理的,把良心、理性和責任感看成法律”。如女媧不辭辛苦造人之后再補蒼天,而后卻悄然而逝,不求任何回報,充盈著的是一種勞動崇高偉大、勞動可以改天換地的觀念以及博大愛心。再比如大禹治水十三年或八年,三過家門而不入。伏羲為人類發明了記事符號八卦;黃帝教人蓋房取暖,人類的種種困難。神靈們都考慮到了。也都替人類做了。他們修身養性,立己立人,既不好色,也不好戰。在中國神話中,神不是擺布、統治人類、凌駕于人類之上的。而是與人和諧相處。為人類造福的。若與希臘神話相比,中國的天神是遠離人間不食煙火的。他們不僅是至高無上的權力的化身,而且是美德和全知全能的化身。

而希臘神話中的神則是按自己的意愿創造了人類,有什么樣的神就會有什么樣的人,希臘羅馬的神靈與人同形同性。形象上與人沒有什么區別。他們既能與神一起生活。也能和人一起工作,與其說是“話”不如說是高度的“人話”。是不受宗教神學駕馭的人本文化。他們有著與人一樣的喜怒哀樂。愛恨情仇,優缺點,快樂與不幸,也有吃喝、戀愛、生育等生活的需要,品性有的正直、勇敢,有的奸詐、膽怯。天神之神,眾神之父宙斯,作為世上萬物的最高統治者,暴躁、獨裁。神圣的婚姻女神赫拉美麗高貴,又常常有嫉妒之心。還有英俊而又勇敢的太陽神阿波羅,主管勝利、技藝的戰爭女神雅典娜,愛與美的女神阿弗洛狄特等等。他們有著人性中美好的一面,善良、智慧、勇敢、憐憫等,使他們的形象更加光輝。另面,他們的身上也有人性中不可避免的丑的一面,嫉妒、專橫、冷漠等,使他們看上去像是活生生的人。人性中的優點、弱點從神的身上體現了出來。這些都反映出希臘神話是從社會生活中真實的人的欲望、愛憎出發去想像的,并借這些想像以解釋自然。因而具有特別濃厚的生活氣息,也更加親切動人。

4、社會責任與個人利益

在價值觀念上,中國神話重視人的社會性,重社會責任。重倫理道德;而古希臘神話則強調人的自然性、個人性、重個人權利。盤古開人辟地、女媧煉五色石補天是志在天下,為天下人謀福利,這些都充分表明,在價值觀念上,中國神話重視個人應負的責任。強凋個人在世界上的使命。倡導天下為公、大公無私,德行至上的道德倫理觀,肯定人的社會性和社會責任。視個人主義為洪水猛獸。認為“和”是支撐天下的杠桿。

古希臘神話是以利作為推動歷史的杠桿的。它充分肯定個人的權利、利益和個人的價值,充分理解人的自然性和自由性,甚至認為獲得功名利祿,為了個人尊嚴,可以不擇手段,甚至走極端。阿喀琉斯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他所頤及的不是社會公共利益,也不是國家民族的尊嚴。更不是廣大人民群眾的死活禍福,而是一己之私利。

中西神話產生差異的原因也有很多方面:

1、時間的不同

中國屬于自發性強的獨立起源的第一代文明。神話的自發性特別強;而西方文明則是屬于繼承性強和派生型的第三代文明。所以,他是個后起之秀,能吸收和承襲各個先于自己的先進文化圈的許多遺產,這些遺產包括從生產工具到精神財富,特別是風俗習慣和神話。例如第一代文明的埃及,“歷史之父”指出:“可以說,幾乎所有的神名都是從埃及傳入希臘的”。

2、地理環境的不同

古中國人以農耕生產作為獲得物質資料的主要方式。形成了重鄉土、重宗族。偏于穩定與和諧而較為封閉的觀念;西方國家通過海上活動來攫取財富,長期的海上生活使他們形成了向往自由的個性。無形中排擠了倫理道德在其民族精神中的份額。因此中國神話中的神穩重沉著、形象威嚴、氣象壯闊,體現了中華族的堅韌執著,具有強烈的責任感和民族精神;希臘神話中的神,風韻自然、充滿人性,極富藝術感染力,反映了西方人那種崇尚自由的樂觀性格。這兩種不同形態神話中的神對各自文明的產生和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3、保存和流傳過程的不同

中國古代的文化帶有強烈的自發傾向,自發而復雜的象形文字系統發展緩慢,趕不上記錄野蠻與文明之交的神話,且象形文字使用起來不像西方國家借助其他民族文字形成的拼音文字系統那么方便。而文字在春秋戰國時期是作為了諸子百家表達他們哲學思想和政治理念的工具。我們早慧而崇尚實際的祖先們很快地就打消了不切實際的幻想,而是致力于“齊家治國平天下”的現實理想,因此神話并沒有過多地發揚光大,而是短小、零散、不成體系地散見于一般的文章,在《山海經》、《淮南子》等古籍中零零散散地有所保留。而在西方神話中大部分是由民間唱詩的歌手所傳承的,后來又經過詩人和戲劇家的加工創作,在此過程中他們往往加入個人的想象和潤色,而且由于他們的生活和職責又要求他們必須以故事情節和內容豐富取勝。因而希臘神話中動輒便是長篇大作,如《神譜》、《荷馬史詩》等。

中英婚俗文化對比范文第2篇

摘要:婚俗文化 ,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一個重要方面。嶺南地區的婚俗文化內容 ,豐富多彩 ,從一個側面反映了嶺南地區社會文化的歷史發展過程。其婚俗文化形式多樣 ,內容繁雜 ,體現了濃厚的地方特色。

關鍵詞:嶺南、婚俗、文化

嶺南地區的婚俗文化隨著社會的發展,時代的變遷而隨之變化,這昭示著嶺南地區社會的進步,人們價值觀的改變,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嶺南地區的漢族婚俗文化從不同區域可分為三類廣府婚俗、客家婚俗與潮汕婚俗,另外還有疍民婚俗和其他一些婚俗習慣。

一、廣府婚俗指以廣州為中心分布于珠三角及周邊地區的婚俗習慣。在20世紀80年以前,廣州的婚配嫁娶按時間先后可分為3個階段。

①婚前禮,婚前禮又可分為六個步驟:一曰納采。由男家請媒人攜帶禮物向女家提親。二曰問名。提親后,交換男女雙方“生辰八字”,若男女“八字”宜婚,婚事方能進入正題。三曰納吉。實際上是訂婚儀式,是日要請酒祝賀。四曰納征。俗稱“行聘”或“過大禮”,這次送的禮比納采時的禮厚,儀式也較隆重。五曰請期。下聘禮后,男家選擇婚期,征求女家意見,雙方商定嫁娶日期。六曰迎親?;槎Y前最后的重要程序。男家派出代表到女家迎親;女家收取男家送來的部分禮物(不能全收),并回禮致謝。

②正婚禮,新娘到男家后當天的禮儀。新娘和新郎雙雙拜天、拜地、拜祖宗、拜父母以及對拜。之后,新娘在新郎的陪同下,向男家父母和年長者以及賀喜的親友獻“心抱”(即媳婦)茶。被敬茶者喝完茶后,要給新人封“利市”(即紅包)。男家隨后設宴款待親友。宴中,新郎、新娘要逐席敬酒,散席前要敬茶。在入洞房前,新郎、新娘要對飲蓮子糖水,取其“連生貴子”的好意頭;要對飲“百合茶”,取其“百年好合”、“白發齊眉”之意;要吃和順欖,取其和氣、順利、甜蜜的意思。

③婚后禮,新婚夫婦于婚后第三天回娘家,稱“三朝回門”。這是婚事的最后一項儀式?;亻T時,夫家備上禮品,包括燒豬、雞和禮餅等。新婚夫婦必須于當天日落前返回夫家;且往返都要順著迎親時的原路走,不能“三天走兩條道”。

從20世紀80年代起,廣州興起新式婚禮,并將整個婚禮過程錄像留念。

婚禮前,先通過婚紗影樓照婚紗相。通常,新郎、新娘會提前請自己的未婚朋友做男儐相、女儐相(俗稱“兄弟”、“姐妹”)?;槎Y當天,新娘由“姐妹”陪同到預先約定的美容中心做發型、化妝;而新郎的“兄弟”則裝扮花車:在轎車上掛上或貼上鮮花、絲帶、彩球,車的正前方則矗立一男一女2個洋布娃娃。吉時一到,新郎領著眾“兄弟”到新娘家接新娘。這時候,新娘的“姐妹”會嚴守層層大門,不讓新郎輕易接到新娘,而且與新郎及其“兄弟”唇槍舌戰,索取“利市”(俗稱“姐妹錢”),拿到一封“利市”開一道門,有的還會藏起新娘的鞋,直到新郎“求饒”、“認輸”才放新娘出門。這時,眾兄弟、姐妹才熱熱鬧鬧地簇擁著新郎、新娘去男家。有的時候,盡管新娘家離酒樓近在咫尺,花車也要特意繞個大圈子經過吉祥路、長壽路、萬福路、百子路等,以取好“意頭”。隨后,新娘由新郎陪同返回娘家,俗稱“回門”。在婚宴中,新郎、新娘每席必敬酒;宴畢必敬茶,賓客則以“利市”相贈。整個婚禮過程,有的新娘會換2~3套衣服,迎賓時穿西式白色婚紗;宴中著傳統紅色裙褂;宴畢送客時則換艷麗旗袍?;檠绲牟俗V也很有講究,如是初婚,必有“燒乳豬”這道菜;還有紅棗蓮子湯,取“早生貴子”之意,有甜湯甜糕,取新婚甜蜜之意?;檠绾?,主家還會向來賓回贈“利市”。

現在,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則選擇旅行結婚。

二、客家婚俗指梅州、河源、惠陽等地區客家人的婚俗習慣??图一樗滓话阋涍^“六禮儀式”:

(1)說親。男孩長大成人,父母便托人作媒,尋訪適當人家未婚女。媒者向女方父母說明男方家庭、男子年齡、品貌等。如女方父母同意,便進一步相親,謂之“探人家”;如不同意,則婉辭謝絕。所謂“探人家”就是女方父母邀請幾位至親內戚前往男方觀看郎貌,了解家遷,男設宴款待并贈送禮品。過去女兒本人不去。經同意,女方將女兒出生年、月、日、

時,俗稱“時辰八字”寫在紅帖上送往男家,謂“送庚”。男家將“庚帖”放在祖牌位前,三天內諸事順遂,則進一步請算命先生“合八字”,如認為“合”,婚姻就算定了。

(2)送定(札定)。說親合適后,女方提出條件,聘金若干,豬、酒、雞、魚若干,桔餅、糖果若干,農村要加上米、豆、粉、面若干;男方則提出要妝奩若干,由媒人在男女雙方間調和講定。農村往往用書面形式,稱“寫婚約”或“寫合婚字”,正面寫“文字厥祥”,底面寫“天作之合”,由雙方家長及媒人親房簽字畫押,各執一份。寫字時要由男方備辦盛宴。在城關則由男方送桔餅、糖果并布料、鞋襪、戒指或手表等到女家,女家回送帽鞋衣服給男方。有的還由男家請一二桌“訂婚酒”。從此,女子便是男家的人了。送定以后,逢年過節,男方要送禮物給女方,直到結婚為止。

3)報日子和送聘金。男方擇定“斗床”和接親的日期后,告知女方,叫“報日子”,一般要在結婚一個月以前,同時男方將聘金送給女方??图胰藢ζ附鸬奈矓迪矚g用“九”,圖其諧音“久”的吉利。女方在男方斗床的時候,要送柚子和木炭到男家,含有平生貴子和暖新房之意,俗稱“探子探孫”。男方要做許多大肉圓送給女方分贈親朋好友,以示結緣。

(4)盤嫁妝。嫁妝豐厚儉樸相差很大。舊時一般人家嫁女的妝奩有五色衫褲、梳妝臺、腳桶、尿桶、門簾席、木箱或皮箱等,富貴人家則加綾羅綢緞、被褥毛毯、金銀手飾等,招搖過市,極盡炫耀。送嫁妝的人叫“青娘”,由男方給予紅包。嫁妝送到后,男家宴請親朋“看嫁妝”。盤嫁妝的時間在日間,具體日期各地不同,城關在新娘出嫁的前一天,鄉間多在新娘出嫁的第二天。

(5)接親與送親。接親也稱迎親,舊時多在日間進行,現多在深夜。男方在午間要備豬頭、雞公、魚及香燭、喜炮聲中到女方家中接親。“我是花轎抬到夫家的!”這是舊時婦女一輩子都值得驕傲的。俗話說:“破扇子扇扇也有風,破轎子坐坐也威風。”同去接親的人要雙數。女方家中看到接親人員前來要將大門關住,待接親者連放三次鞭炮以后,接過蠟燭火種,才開門恭迎。女方要備辦酒宴款待接親者,謂之“無塊席”,婿郎、陪客稍微動筷,不多吃。出嫁姑娘洗澡后,由媒人和喜娘為之梳妝打扮。女方送客的人也要雙數,一般有新人伯娓和新娘的兄弟及其他親友。出門時,女方父母應回避。到男家后,若入門時候未到,新娘先要在門外等待。入門時,鼓炮相迎,男方父母亦應回避,到拜堂時相見,以避免“相撞”,造成日后不和??邕M大門檻時,由廚子宰殺一只公雞,叫“攔門雞”。一些鄉間習俗在門檻下放一把斧頭,新娘踏著米篩進入新房。

(6)拜堂與吃面碗雞、交杯酒。這是結婚姻最后的儀式,新郎、新娘先同拜天,次拜祖宗,然后夫妻相拜。拜畢同入洞房,洞房內點紅燭,桌上放著煮熟的雞、面條和兩個雞蛋,新娘新郎共同進餐,吃交杯酒。這是新入門第一次與新郎進食,需選吉時。新床上放的東西有講究,城關一般是放四個柚子,上貼喜字,“柚子”與“有子”諧音。鄉間放一個紅斗,裝滿白米,還有尺秤、算盤、剪刀之類,象征婚后生活富裕,會劃會算;另有一盞紅燈,取“添丁”之意。

鬧房,鬧房不屬結婚儀式,或有或無。一般在賓客宴散以后,一些青年男女親友進新房與新郎新娘逗樂,要新人說唱捧逗,如新郎抱新娘咬紅花(紅包),新郎新娘合吃一顆糖果,唱歌跳舞等。過去還有“坎壓油堆”的陋習,就是一個個壓到新娘身上。這種現象多少帶有人類早期野蠻群婚的遺風,現已革除。過去有些地方因新房狹窄,鬧房改在廳堂舉行。鬧房連續三天,這三天內不分大小,男女老幼均可參加??图音[房,還受一種觀念的支配,認為越鬧越吉祥。廣東客家人鬧洞房的習俗中特別突出說四句,以吉祥、祝福、禧 戲的語言構成押韻四句詞,貫穿著整個鬧房過程,典雅、風趣。

圓房,不少地舊俗有圓房驗貞之陋俗。南方特別是廣東一帶,在三朝回門時隨送燒豬以示新娘貞節完好,新娘得到男家的尊重,女家為此而感到驕傲。。“吃燒豬”成了新娘子是否貞節的代名詞。三朝之日新郎伴新娘回門,女方父母翹首盼望,在看到隨來的“燒豬”時才放下那顆久懸著的心。女兒是守身如玉的處女,婿家已表示對她滿意了,父母才為女兒終身有托而感到欣慰。

請三朝,新娘出嫁后第三天,娘家要設宴席請女兒、女婿。女兒以客人身份回娘家,可坐首席,宴后當眾脫去紅衫,改穿普通新衣裳。這天不能在娘家住宿,無論遠近都要趕回夫家,有的鄉間,娘家過幾天邀一些親戚(婦女)至女兒家中做客;有的結婚滿月時,做母親的請女兒回家做滿月酒。男女親家各擇定日期,設盛宴互相請酒,謂之“上門”。這些喜慶的余音,可以加強兩家之間的往來。

婚宴設于廳堂,桌位分尊卑。左上為首席,右為次,上坐老人,下陪客。賓客按尊卑、遠近、長幼入席,外戚尊,本族插。主要賓客,新郎須一一到他面前恭請并帶到規定的席位,奉獻碗筷。嫁女宴席則由新娘家長禮請賓客。新郎和新娘的母舅為上賓,坐首桌首席。女方來到男家的客人叫“大客”,他們來了,要在門前放鞭炮迎接,他們未到席,不能開宴。新郎要在母舅的首桌執壺,斟酒從母舅開始。

三、潮汕婚俗指汕頭、潮州和揭陽地區的婚俗習慣。隨著時代的發展,潮汕人的婚禮已越來越富于時代氣息了,不少青年男女早已擺脫了“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婚姻習俗。然而,傳統婚禮還存在。

(1)提親。亦稱求婚。即由媒人到男方提親,或由媒人先到男方介紹女方情況,男方認可再到女方提親。

(2)合婚。這里有兩個環節,雙方提親認可后,即由媒人把女方姓名、生辰八字、籍貫、祖宗三代寫成庚貼送交男方。三天內若男方家里沒有發生意外不吉祥的事,如碰破碗、鍋等,這叫做“三日好”。有這個好兆頭,男方才答應互換庚帖。換了庚帖再各自請人占卜合婚,確認男女雙方是相生還是相克。

(3)定親。合婚之后,就進入了定親階段,即由男方備禮物到女方定下親事 。禮物通常是一對金耳環或一枚金戒指,也有送金項鏈的,還有白糖、面條,這是表示訂婚的信物。女方在定親禮時,要給親朋鄰里分送糖果餅食,告知親事已定,定親后便行聘禮。 行聘,亦稱送聘。過去的聘禮,富有人家是金銀、彩緞、豬羊酒果;貧者則是檳榔、雞酒而已。潮州人把檳榔當作吉祥如意的象征,是甚有特色的行聘禮物?,F代的聘禮包括實物和現金。實物必各四式以上:白糖、面條、大吉(潮州柑)、金銀首飾、布料、餅食等,但不能為奇數,務必偶數?,F金也稱為聘金,分一份、二份、四份不等,但都是成倍數的。在送聘中,女方要有回禮,即把聘禮中的餅食部分退還,并回贈“鴛鴦蕉”、桔、豬心等。鴛鴦蕉即兩個并生的香蕉,象征百年偕老;桔諧音“吉”,象征大吉;豬心(一半留在女方)象征同心。雙方這時還要用對方禮物中的餅食鄭重其事地分贈給親朋鄰里,報告結婚喜期。親朋鄰里也

婚宴隊,結婚宴請賓客,俗稱“喜酒”,禮節甚為隆重,尤其過去娶親更甚。

要回贈禮物表示祝賀。 請期,行聘禮后,就要選擇結婚的日期,并轉告女方,包括通知女方什么時候剪裁結婚禮服,什么時候“挽面”,什么時辰沐浴,什么時辰迎娶等。請期所請的時辰大多在黑夜里,潮俗保持黑夜迎親的婚俗,實是遠古的遺風。

(4)迎親。這是新郎到女家迎娶新娘

的儀式,也是婚禮中最主要的程序。迎親有兩種:一種是新郎迎親,另一種是男方請“好命人”代迎。這時,新娘往往放聲大哭,這叫“哭嫁”。一方面是為遠別父母親而哭,另一方面據說只有流淚,才能使娘家富裕。

彩轎來到夫家門口,夫家要放鞭炮迎接。新郎用腳踢轎,卷轎簾,拔下新娘頭上的如意,往新娘額上作勢欲扎。踢轎、扎如意,意在給新娘下馬威:今后一切須如夫意。這是夫權的暗示。接著新娘在伴娘攙扶下跨過門檻底下一堆燃著的“火煙”。新娘進門之后,要在婆家請來的“青娘母”陪伴下,與新郎吃“合房圓”,進洞房,上廳堂給長輩、平輩端茶行禮等。這時,青娘母應在旁誦祝頌歌辭 。 娘家在新娘迎娶當天,要派小舅子送百合湯贈與男方,愿新娘在婆家人人合意。第二天要給新娘送木耳豬心湯,期望新娘不要忘了娘家親人。只有第三次才能在娘家住上幾天,好好傾吐思念父母之情。

這里的姑娘出嫁時還有分贈“姐妹錢”的習俗。“姐妹錢”是由前來迎娶的新郎分贈給送新娘上路的弟妹們,一般是4元4角8分。分贈姐妹錢一對男女代送,含意“好”。448分,寓“世世好”和“世世不分(離)”之意。行莊嚴的“安床”儀式。安床之時宴請算命先生擇日,床頭朝向也有個講究。在安床時,要做“四句”以圖吉利。

當新娘艷妝濃抹、將上花轎的時候,新娘娘家的人,便要端一盆清水,向花轎潑灑,邊潑邊念:“缽水潑上轎,新娘變新樣。”寄寓對出嫁新娘的祝愿。不過,現在潑灑的當然不再是花轎,而是自行車或是摩托車、小轎車了。新娘的嫁妝中,過去還必須備有兩雙木履,除方便日常生活外,也取“同偕老”或“亦步亦趨”之意。新娘過門后,隔一天清早就要起床下廚,親自做一碗甜米飯,待家翁、家婆及丈夫的兄弟姐妹起床后,請他們各嘗一點。據說,這碗甜飯,糖要從娘家帶來,做飯時還必須將一口自己的唾液摻進米湯中。當然,唾液摻米湯得悄悄進行,吃的人也不必多問。這一習俗意味著夫家的人吃了含有新娘唾液的甜米飯,新娘和全家大小就能融洽相處,生活和睦。

新婚三天內,新娘子與公婆應避免相見。第四天一早,新娘要到新居所在地的公共井汲水。汲水前先將一小撮紅糖和一小撮由娘家帶來的泥土投入井中。這是為使新娘此后不致“水土不服”,且能和鄰里和諧相處。

鬧洞房。近年來興起的一項民俗活動,就是在子夜時分拜財神。無論是哪一個地區,婚禮的最高潮是“鬧洞房”。潮汕也如此。香包是新娘出嫁前躲在閨房里刺繡的,人們要從這些刺繡工藝品的手藝高低、數量多寡來品評新娘的靈巧與笨拙、勤勞與懶惰。

四、疍民婚俗指在沿海港灣和內河上從事漁業及水上運輸,并以船為家的水上居民的婚俗習慣。疍民們的婚俗,雖和陸上居民一樣,要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但其婚慶有自己的特色。談婚時,先將男女雙方生辰請相士推算,如算得雙方八字無礙,媒人再將兩邊的家庭詳細情況通告對方家長,然后雙方家長再商酌禮金,若男家不允女家提出的條件,便封回一個紅包,把年生送回,此門婚事便告吹了。餅禮則同陸上居民大同小異,突出不同的是要加檳榔五十七斤?;槎Y宴客也不在艇中進行,而是擇一開闊、平坦的沙灘,以地當席,海碗當杯,暢飲慶祝。

五、其他婚俗,是嶺南特有的一些婚俗習慣,有一些特別的稱呼。

童養媳,長江長期以來有帶童養媳的風俗,俗稱“新婢子”。過去產生童養媳的原因主要有兩種:一是重男輕女;二是一些人家娶媳婦

困難。生女孩者常在一二個月內將嬰兒送給別人,收養者只需出幾斤豬肉和細面。如果將來不做兒媳婦,也可將其出嫁,獲取聘金。

過去童養媳結婚往往比一般人早,十五六歲結婚者不少。儀式也很簡單,一般不請客,不拜堂,除夕日吃過面碗雞便同房,俗稱“合巹”或“圓房”?;楹蠓驄D感情多不太融洽。

贅婚,男到女家結婚,長汀俗稱“打合同”或“招親”。女方多屬童養媳或等郎妹,前者指嬰兒時抱來長大后配童婚(有男孩匹配),后者指抱養來后等著生郎的。因無男孩將新生女兒與人“打合同”的則很少。“打合同”主要條件是生的孩子兩姓平分,男方對女方父母負責生養死葬。結婚儀式也較簡單,女方家長請本族親房和男方的家長商議簽署合同即可完婚,男方不出聘金,女方也無所謂嫁妝,男方可繼承女方父母財產。

轉親,城鄉均有此種婚姻,但為數極少。

換親,兄妹雙雙互換結成夫婦。兩家均可省去聘金、送禮等費用,接親、拜堂等儀式照樣進行。這主要出自家長的意圖,雙方男女并無愛情基礎。

改嫁,寡婦再醮與離群的婦女再婚,過去在社會上受歧視。結婚儀式不能與

普通婚姻相同,如不能穿紅衣,不能在廳堂正門出門,要提前一兩天離開原來的家,有的地方要半路上轎,接親時間不能在晚上而在白天等。也有寡婦不改嫁他家,招男子來家結婚“打合同”的,多因其有子女并與翁姑有感情不愿離開所致。離婚婦女也有離婚不離家的,與家人照常生活在一起,除了與丈夫脫離夫妻關系外,其地位與離婚前相同。

中英婚俗文化對比范文第3篇

滿族是一個勤勞、智慧、純樸、勇敢的偉大民族,世代生息繁衍在白山黑水,距今已有4000多年歷史。滿族在歷史上幾度崛起,先后建立起渤海、大金、后金和大清王朝,為中華民族的團結統一和興旺發達作出了巨大貢獻。

滿族文化是在長期的歷史發展過程中,在特定的環境和條件下積淀的,它蘊藏著滿族共同的心理感情,表現著滿族共同的風尚和志趣。

早在四千年前的新石器時代,滿族的先世慎人就在這片沃土上用慧心巧手創造了光輝燦爛的文化,從春秋戰國、秦漢、遼金、元明清各代,留下了絢麗的歷史遺存和淳淳的滿族民俗文化,如月映紅,處處皆見。

滿族源流。滿族歷史悠久,源遠流長。四千年前滿族先人肅慎生息繁衍在白山黑水遼闊地域,先后建立了渤海、金、清王朝,對中華民族的偉大文明作出了重大貢獻。特別是近現代無數滿族同胞為反帝反封建、爭取民主自由、建立新中國的偉大斗爭而捐軀,在社會主義建設中同各兄弟民族一道奉獻才智。

生產習俗。滿族及其先人,世居白山黑水,以漁獵、飼養、采集為業,兼事農耕。在4000多年前就開始從事馴養和農耕生產,選擇培育各種谷物和蔬菜,馴養用于生產、生活的各種畜禽。滿族先民們在此間已能加工皮革,制造陶器,制作木器和糧食加工。到渤海時期冶鐵、制造鐵器技術不斷提高,生產、生活工具和兵器普遍應用。并能紡紗布、綢、縫制鞋帽,編織筐簍,造出精美的靈石、獸骨、金銀珠寶工藝品。到公元800元前后,出現了釀酒、榨油、造紙、制糖、制粉等手工業作坊。伴隨著農耕手工業的發展,商貿交流、交通運輸業也不斷發展進步,形成了獨特的滿族交通工具。

生活習俗。滿族世居東北地區,氣候嚴寒,其生活習俗呈現出北方民族的地域特點。其服飾多長袍緊褲,喜尚毛皮。名目繁多的各種飾品,獨具特色的男女鞋帽。時至今日風靡國內外的旗袍,具有濃郁的滿族服飾特點。

滿族先人的發式。男子梳辮發,女子梳兩把頭、旗髻等,發式繁多,風采宜人。

滿族先人的飲食風俗,簡單而又古樸。除多食豬肉外,山果、野菜、魚蝦、野獸也是他們的經常食物。滿族還喜粘食,飲米兒酒?;疱?、白肉血腸等膳食,以獨特的風韻已被其它民族所喜歡,至今飲譽大江南北。先人們對餐具、酒具、煙具亦十分鐘愛,樣式繁多,極為考究。

滿族居住。多依山作屋,傍水而居,并以口袋房、萬字炕、地煙囪、三合院或四合院、照壁墻,成為近代滿族房屋的基本樣式。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房室陳設水平也不斷提高。

文化習俗。滿族及其先人在漫長的歷史發展過程中,創造了具有鮮明特色的民族燦爛文化。渤海時期就已開辦學校,金代于1119年創制了女真大小字,清代于1559年創制滿文。在習武方面也不分貴賤貧富,男女老少都習騎練射,成為“國俗”。

滿族的文學藝術,源遠流長。先民們憑著智慧、情趣和想象能力創造了燦若群星的文學藝術作品。“八角鼓”、“子弟書”等曲藝戲劇,“蟒式舞”、“隆慶舞”、“腰鈴舞”等歌舞以及書畫、雕刻、剪紙、刺繡等極有民族風格和特色,成為中華文化寶庫中重要組成部分。 滿族體育活動有民族特點,在長期的生產勞動和軍事活動中逐漸形成獨特民族風格的傳統體育游戲活動。崇尚習武騎射、角力巧斗、娛樂強身健體等風習長期流傳。珍珠球今天已成為全國少數民族運動會正式比賽項目。

禮儀習俗。滿族的禮儀習俗突出地反映了北方的山林民族的經濟和文化生活。滿族的婚嫁中,仍可看見與鞍馬、騎獵相關的古老風俗。隨著社會發展變化,婚嫁禮儀也更加熱烈隆重,生動反映這一古老民族在不同歷史發展階段中的婚嫁風貌。滿族人十分重視生育,并嚴格教育子女,有系子孫繩、睡悠車、睡扁頭等獨具民族特色的習俗。滿族有敬老祝壽的風俗,為老人跳動吉祥舞,吃長壽面,活動隆重、熱烈。滿族素以重視禮節著稱。其日常禮俗是在原始的樸素的禮節儀式上發展與完善起來??煞譃橄胍姸Y、辭別禮。在滿族的生活中,還有本民族特色的節慶習俗,過春節、二月

二、清明節、端午節和頒金節等。

滿族的喪葬習俗,古樸粗簡。早期有樹葬,后多為火葬、土葬。在喪葬儀式中,旗棺、紅幡和插佛托等獨具特色。

修譜。滿族有修譜和祭祖的風俗,將族譜作為宗教血脈文獻。通過修譜和祭祖,敦昭穆、光籍典、收宗族,增強族人的血肉感情,維系家庭的團結。本館展出的族譜可分為譜書、譜單、影像等形式。滿族人舉行修譜多選為龍虎年,以示企盼子孫成才,光宗耀祖,此俗流傳至今。

信仰。滿族及其先世,皆曾有信奉薩滿教的風俗。薩滿祭祀即是從奉各種神靈,崇拜自然神祗、動植物神祗和英雄祖先神祗。分為野神祭、家祭、漢八旗燒香祭等。在古代社會中,薩滿教是原始宗教,先民們把祭祀作為社會和家庭生活中的大事。祭祀活動,不僅祭祀對象眾多,而且儀式繁雜,有鮮明民族特征。金代以后,佛教、道教也成了滿族人信奉的宗教。

滿族的建筑

來源:山水旅游黃頁 作者:未知 時間:2007-11-9 14:44:27 閱讀:148次

"口袋房,萬字炕,煙囪出在地面上"。這句俗語形象、集中的反映了滿族民居獨特的建筑風格。

"口袋房",又叫"斗室",因其形如口袋和斗形而得名。一般是3間或5間,坐北朝南,房頂用草苫,周圍墻多用土壘成。門大多開在東邊,也有的中間開門,稱"對面屋"。進門便是伙房,又稱外屋,西側或東西兩側為里屋,即臥室。臥室筑有南、北、西三面構成的火炕,這是滿族臥室的最大特點?;鹂挥址Q"轉圈炕"、"拐子炕"、"蔓字炕"等等,滿語叫"土瓦"。一般南、北為在炕,東端接伙房炕灶,西炕是窄炕,下通煙道。按滿族習俗,西炕上供著神圣的"窩撒庫"棗祖宗板,因此不要說堆積雜物,就連貴客至友也不能坐西炕。南炕溫暖、向陽,一般由長輩居住;晚輩則住北炕?;鹂患茸∪擞秩∨?,深得滿族群眾喜愛。滿族入關后,火炕在北方得到了更加廣泛的推廣。

滿族的窗戶分上、下兩扇,高麗紙糊在窗戶外面,糊之前,把鹽水和酥油攪拌成的比較稀的糊狀物噴在高麗紙上,這樣就可以防止被雨浸濕。"窗戶紙糊在外"這也是"東北三大怪"之一。

煙囪,滿語稱"呼蘭",建在屋側,高過屋檐數尺,通過孔道與炕相通。除用空心木外,煙囪多用土坯或磚砌成。滿族房門多為兩層,內為兩扇門板,有木制插銷,外為單扇花格門,外糊以紙。

中英婚俗文化對比范文第4篇

一、在傳統文化中重新明確寫作課程的初衷。

《尚書?舜典?堯典》言:“詩言志,歌永言。”寫作是人有所感或有表達的需要,而將所想語言符號化的過程。所以,寫作無論是作為一種行為還是一門課程都是為了使生命的呈現更自如,幫助人們更好地表達自己、完成自己、審視自己作為人的自覺歷程。單純從寫作課程出現的初衷來看,啟蒙是首要的,工具性是次要的。孟子曾說:“學問之道無他,求其放心而已矣。”[意思是,學問之道沒有別的什么,不過是把那失去了的本心找回來罷了。寫作所為人表達自我的重要方式,正需要幫助寫作者思考及與世界互動,促進人的自我完善。在這一過程中,寫作是能動的,既是人大腦智力的表現又促進人的能力圓滿。寫作課程中人的存在與寫作這一行為應融為一體。明確了寫作課程展開的初衷后,我們把人的完善作為寫作課程開展的出發點和最終的目的,摒棄“追逐、適應、認識、掌握這個世界”這種課程功利理念,追求“適應、認識、掌握、發展這個世界”的漸進理念。

二、以“格物致知”的眼光引導學生重新認識世界。

古人常說“格物致知”,物必須是真實的萬物,而不是被扭曲與概念化了的萬物。因此,教師不能用已經固定化的概念命令學生接受世界。首先要求學生親近世界。也就是要求學生親近自我、了解自我,親近萬物、了解萬物。教師引導學生體會萬物,感受萬物迎面到來,最終擁抱萬物學習知識。這就要求教師上課多用形象的例子、具體的視頻、課外的實踐,而不是只灌輸僵化的概念。其次,要求學生學習態度端正。要求學生把寫作看成是自身的需要而不僅僅是一種技能,從而通過寫作把人性中最好的部分找尋回來,完善自我。

從傳統文化的角度來看,學習的目的是從個人到國家乃至全天下的一種逐步完善,應該是一種內在的逐步契合而非外在的過度強求。一旦教師對寫作課程的認識由追逐抽象概念開始,以掌握僵化技能結束,則是還沒有走向萬物,已定下了規范及目的,最終可能引導學生將萬物視為異于自身的隔閡物,將寫作視為工具,最終學生也處于被物化的危險中。學者李澤厚曾說:“昨日花開今日殘,是在時間中的歷史敘述,今日殘花昨日開,是時間性的歷史感傷,感傷的是對在時間中的歷史審視,這就是對有限人生的審美超越。”[5]同樣的文字符號,在不同意識觀照下排列,產生了意蘊完全不同的理解可能。這正是不同的自我覺醒層次在寫作中的呈現。過于強調寫作的工具性訓練并不會導向更高層次的文字表現,只會產生流水線般的沒有美感和差別的劣質文字,這在現今網絡上的文字狂歡中已有所體現。寫作課程要求寫作者有源自內心的對人和對萬物的親與敬。寫作者的人品即建立在此,人品即文品。寫作課程如做人一樣首先立意要高。教師應引導學生不拘泥于術的追求,跳出寫作,融入世界萬物中觀看自我與寫作。

三、以“物我兩忘”的觀點提高學生的寫作思維與技巧。

寫作課程要求學生做到“格物致知”,這就對學生提出了嚴格的要求,要求學生在了解外界之前必須先了解自我。學生必須由自我開始探討,對當下的我進行體認。教師必須以每個學生個體為出發點,將生命體驗作為課程設置的一部分。美國當代課程理論家派納(W.F.Pinar)2002年8月在東北師范大學接受訪問時,曾闡述了對課程的理解:“課程是提供知覺、情感和思考的生命經驗,而不是一種模仿或機械性的活動。也就是說,課程必須通過自身生命體驗與自覺的生命歷程,此經驗的學習不是被事先預定好的,而是個人在周遭世界中所感、所思的具體行動。因此,我的課程理論不是將焦點置于外在的活動,而是關注于內在與外在世界的交互活動,以及自我、他人及課程之間的磋商。”

這種課程是自我生命經驗的建構理論,強調學生對個體的認識和對課程的參與。當學生將寫作課程作為一種生命體驗與歷程時,寫作課程即成為一種活潑生動的構筑。當學生能在寫作課程進行時創造和具體化自我,寫作課程就成了一種關注和理解自我的生命體驗與歷程。

教師在引導學生進行課程體驗與建構時,可運用傳統文化中“物我兩忘”的觀點引導學生感受世界與尋求自我認同,最后主客體共在一天地間,物我皆在而物我皆忘,從而進入寫作的忘我境界。西方存在主義認為他人即地獄,而中國傳統文化則通過逐步認同把個人與社會他者的悖謬與沖突化為社會共生體。“物我兩忘”的觀點在某種意義上將寫作主體的此在融入社會的此在中,達到一種共相式的自我認同。教師在具體的課堂操作中要力求動態呈現人與世界的交接,鏡像觀照社會,讓學生在回歸自我與觀照世界中掌握寫作技能,既以我觀物,又以物觀我,通過寫作提升寫作主體的存在感。只有這樣,寫作課程才能以學生的寫作技能成就學生的發展,從而走向真正的應用。至此,我們重新回到寫作的初衷,把寫作看做我與世界的互動前進,寫作完全成為人的一部分。一方面,人在寫作課程中得到更好的自我觀照,人的精神世界得到成長,另一方面,寫作技能作為人的動態結構的一部分,也會隨之發展,得到更好的舒展。

四、以“有教無類”的信念打破學生的既定思維。

正如伽達默爾所言:“理解過程發生在人類生活的一切方面,是人類全部世界經驗的源泉,理解能力是人的一項基本限定,有了它,人才能與他人一起生活。”寫作就是這樣一種能促進人們相互理解與相互親近的才能。寫作作為一種個性化的才能,冷冰冰的命令式教學顯然并不能產生更好的作品。因此,寫作課程需要教師以“有教無類”的信念引導學生打破既定思維,展示個人風格。

寫作課程要面對的一個現實問題是學生最終寫出來的文本并不一定精彩。因為學生通常容易將事關自身的經驗美化,在文本中肆意擴大某部分經驗的分量而排除他者可能有興趣和想了解的部分,寫作主體的寫作意識最終讓文字轉化成乏味無力的文章。原因主要有兩方面:一方面學生存在過度親近自我,愛憐自我而受制于個體狹隘心理的可能,另一方面,學生因知識和經驗水平不夠深廣,可能出現個體意識受意識形態鉗制而不自知的情況??傊?,學生個體若無法突破既有的思維框架,那么我們所倡導的以人為本的寫作動態課程設置,最終只會是學生狹隘意識的原地打轉,無法提高學生對自身的認識和對世界萬物的認知,課程只能最終僵化,并成為一門終將被拋棄的課程。所以,寫作課程的能動參與,既是基于學生自身生活的存在式體驗,又是超越學生自身生活的眼界超越。在這里,學生與課程的互動,必須是在老師引導下的,超越自身生活認知的互動。教師要引導學生親近自身并把自身融為世界萬物的一部分,同時密切關注學生在參與課程建構過程中出現的自身意識偏差,反對學生螺絲釘式的自我狹隘定位。教師還要調整學生的狀態,增強學生的自我存在感,引導學生在眼界開闊的基礎上提高寫作能力。

中英婚俗文化對比范文第5篇

1 擇親

擇親是揭開婚姻的序幕。在陜北也稱其為“相親或提親”, 相當于六禮中的納采和問名。當地的男女都是憑“父母之命, 媒妁之言”, 結婚前雙方當事人都不曾見面, 全靠父輩們作主, 媒人在其中相互撮合。古代曾有“娶妻如何, 匪媒不得。”[1][p303]如此看來, 媒人的角色是相當重要的。當然在擇親過程中也有講究:擇親, 本縣群眾擇親講究門當戶對, 有“門相當, 戶相對, 金稻黍芯芯撓脊背”的說法。擇親一重視門色, 即其家族有無狐臭史, 或本人有無狐臭。二重視人氣, 即其親屬在社會上的威信。三重視八字, 有犯月、不合婚等說法, 現漸不講究了。擇親還有倒問骨血的說法, 即妗子不可作婆, 雖遠方妗子也不可作婆, 否則就算倒問骨血, 同族雖出五服, 即使十數輩也不結婚。姨姨、姑姑作婆雖不反對, 也不被人贊美, 有“姨姨作婆, 刀剪相磨”, “姑姑作婆, 一世不和”的說法。[2][p438]

2 定親

定親是婚姻關系的確定, “定”即是“訂”。雙方都基本同意締結婚姻, 接下來就可以正式定親, 它相當于六禮中的“納征”。鄭玄注《儀禮·士昏禮》說:“征, 成也。使使者納幣以成婚禮。”定親時男女雙方互贈禮物 (俗稱遞把柄) 。大理河川定親時男方把果餡 (一般24個, 現在漸多, 有64個的) 、衣物 (用雙不用單) 等送到女方家, 就算下了親?;磳幒哟ㄏ掠H儀式很隆重, 一般在男方家舉行, 擇日邀集叔父、舅父、雙方家長、未婚媳一塊議事。男方辦四色水禮 (酒、肉、掛面、棗) , 同時給果餡、衣物, 設宴招待。臨別時, 女婿給岳父背順順送行, 獲得少許賞賜。定親前, 彩禮早已商妥, 一般最少為一份禮 (清末民國初年一份禮是24塊銀元, 4個斗, 10丈裹親布;現在是240元錢, 4個斗, 10丈裹親布) 。光景太窮或女婿有弊病的, 彩禮更多, 有的竟至數千元。也有不計較彩禮的, 有“不挑秦川地, 單挑好女婿”的說法。[3][p439]陜北有句俗話:“不結親兩家人, 結了親一家人。”因此, 兩家族的勢力擴大, 社會涉及面也擴展。都說婚姻是人生大事, 定親則是婚姻禮俗中最重要的環節, 因為它決定了男女雙方的婚姻命運。

3 商話

選擇吉日, 相當于六禮中的“請期”。陜北人稱其為“擇日子”、“探話”, 即擇定娶親吉日。男方家請陰陽先生推算并擇出日子時, 便前去通知女方家, 讓女方家做好準備。當然也有這種情況, 男家送去的吉日與女家有沖突時, 于是兩家便商議選定下一個吉日。陜北人眼中的吉日, 多是以春節前后為盛, 只有在春節前后親朋好友才不用去忙農事, 這樣便可來參加婚禮, 人越多婚禮便顯得更為熱鬧。

4 迎親

婚姻締結過程中最為熱鬧最為隆重的便是迎親, 也就相當于六禮中的“親迎”。迎親, 在陜北各地的稱呼大致相同, 也有稱“引媳婦”和“出嫁女”的。舉行婚禮時, 親朋好友等都會參與其中, 顯得非常熱鬧。而陜北婚禮講究也比較多, 并不是法律所規定的, 而是對風俗習慣的沿襲。但最主要有迎娶、拜堂、撒帳、上頭、喜宴、鬧房、回門等。這樣使得陜北婚禮具有濃重的民俗色彩。迎娶是聯姻中心環節;拜堂是聯姻的正式表現;撒帳是聯姻的人交拜后, 迎人和送人婆姨進洞房在床上、被褥四周撒一些紅棗、核桃、花生;也有把紅棗、核桃等壓在四個炕角, 叫“壓四周”。迎送婆姨口中還念念有詞, 即是祝福早生貴子之意。上頭實質就是接為連理的意思;喜宴是雙方聯姻慶祝擺酒席的宴席;鬧房即是高潮部分即寓意雙方恩愛如賓;回門7~8d回娘家等;陜北的婚俗歷代相傳, 禮儀繁多, 城鄉有別, 多帶封建迷信色彩。

以上就是陜北婚俗的全過程, 它作為陜北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既有中國傳統文化的深厚內涵, 同時又有自己鮮明的地域文化特色和時代特色。

摘要:陜北地區地處黃土高原, 是中原農耕文明與北方游牧民族的分界線, 更是華夏族與少數民族融合的大舞臺。于是這種特殊歷史環境與地理位置, 使其婚俗文化也與眾不同。陜北地區婚俗沿襲了古代六禮的許多儀式, 只是有繁有簡, 略有差異而已。陜北婚姻的締結大致需經擇親、定親、商話、迎親等四個環節。

關鍵詞:陜北婚俗,擇親方式

參考文獻

[1] 陳子展.《詩經直解》, 復旦大學出版社出版, 1983年, 第303頁。[1]陳子展.《詩經直解》, 復旦大學出版社出版, 1983年, 第303頁。

[2] 《子洲縣志》編纂委員會編:《子洲縣志》, 陜西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3年, 第438頁。[2]《子洲縣志》編纂委員會編:《子洲縣志》, 陜西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3年, 第438頁。

中英婚俗文化對比范文第6篇

為提高學生的英語綜合應用能力、學科專業知識水平和教育教學素養, 長春師范學院建立大學英語教學基地, 實行強化式教學方式;調整教學計劃和課程設置 (我們在第一學期至第四學期開設大學英語精讀、英語口語等課程。其中必修課程大學英語精讀每周開設4學時, 英語口語、英語語音、英語聽力/閱讀與專業基礎英語每周均開設2學時;選修課程英語配音、英語演講、英美文化每學期開設一門, 并要求學生修滿20學時。) ;大力營造英語學習的氛圍與環境;改革教學方法, 倡導啟發、討論、探究等方法;實行分段分層教學, 用英語開設第二課堂活動等, 致力于提高學生的英語綜合應用能力, 形成英語思維能力與習慣。同時, 我們調整課程設置, 優化課程資源, 英語語言類課程有口語、語音、聽力、閱讀、英美文化對比等;學科專業雙語課程有普通生物學、無機化學、熱學、SQL Server等10多種課程, 這樣雙管齊下, 使學生能夠多角度提高英語能力。

2 雙語學生與非雙語學生英語過級情況與成績的比較研究

國家英語四六級考試是評價高校學生英語水平的標準之一, 是能夠比較客觀的反應學生英語綜合能力和學校英語教學效果的途徑之一。各高校對學生英語四六級的過級率都有一定的要求, 曾經有一段時間, 部分高校把此作為頒發畢業證書的條件之一。所以, 英語教學和英語過級考試一度并且一直受到高校英語教師和非英語專業學生的關注。下面對長春師范學院雙語師資培養過程中英語教學取得的效果以國家英語四級考試成績作為比較研究的對象進行分析, 進而說明在雙語師資培養過程中英語教學的卓有成效的舉措。

我們就本次長春師范學院2007級生物專業雙語班級與非雙語班級四級考試情況進行了對比分析。分析主要從三個方面進行:一是過級率分析, 二是對總分分數段人數分析, 三是各單項分數段人數分析。通過過級率分析, 我們可以清楚長春師范學院雙語班級學生英語四級考試的總體情況;通過總分分數段分析, 能夠知道學生英語的基本水平;通過對各單項題目分數段人數的分析, 能夠知道雙語學生英語教學需要改進的地方??傮w來看, 雙語班級英語教學的具體措施是值得非雙語班級英語教學借鑒的。“未來幾年, 進一步加強大學英語課程建設和教學改革, 努力提高大學英語教學水平, 應是吉林省各高校大學英語教學管理和組織部門亟待重視和解決的問題。”

樣本說明:

(1) 樣本為長春師范學院2007級雙語班級和非雙語班級英語四級考試成績。

(2) 樣本數量為29人。

(3) 考試時間:2009年6月。

如表1所示。

從表1中可以看出, 雙語班級過級率比非雙語班級高出70多個百分點;雙語班級高分分數段人數明顯比非雙語班級所占人數多。

我們又對比分析了兩個班級的聽力得分、閱讀得分和寫作得分, 同樣, 雙語班級學生在各題型較高分數段人數較多;雙語學生各題型得分比較平均。

3 比較研究的結論

“教學評價和診斷是對教學結果及其成因的分析過程, 借此可以了解到教學各方面的情況, 從而判斷它的成效和缺陷、矛盾和問題。”[3]在隨機抽取的樣本計較中我們發現, 雙語學生英語四級成績明顯比非雙語學生高, 在不同題型上得分率也明顯高出非雙語學生。另外, 雙語學生在平時的英語第二課堂、相關英語能力證書考取方面所取得的成績也明顯好于非雙語學生。所以, 長春師范學院雙語師資培養的實踐充分證明英語教學所取得良好成績和有效經驗, 其中增設英語教學的課時量、開設專業基礎英語、開設學科雙語教學課程、建立英語教學基地等教學方式對于提高學生英語綜合運用能力都是值得借鑒的。同時, 也是對雙語師資培養過程學生英語能力的有效保障。

摘要:通過對雙語師資培養過程中學生英語四級考試成績對比分析發現, 雙語學生英語四級成績明顯高于非雙語學生, 在不同題型上得分率也明顯高出非雙語學生。另外, 雙語學生在平時的英語第二課堂、相關英語能力證書考取方面所取得的成績也明顯好于非雙語學生。

關鍵詞:雙語師資培養,英語四級,成績分析,比較研究

參考文獻

[1] 林世威, 等.高師雙語師資培養“三維立體式”課程結構研究[J].教育與職業, 2009, 6.

[2] 張玉雙.2008年上半年吉林省英語四級考試數據對比分析[J].現代教育科學, 2009, 1.

上一篇:專業教學調研報告范文下一篇:怎樣克服浮躁心理范文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