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媒體監督范文

2023-09-19

媒體監督范文第1篇

摘 要:近年來,隨著社會主義進程的加快和司法功能體系的日趨完善,司法的獨立性也在不斷得到強化。在當代司法獨立性改革的過程中,媒體監督的力量已經越來越不容小覷,媒體監督與司法獨立的關系已經成為依法治國所面臨的一個重要理論與現實問題。誠然,媒體監督在遏制司法腐敗、推進司法公開、維護社會公平正義方面起到了積極的作用,但是,也不能忽視其在一定程度上對司法獨立產生了負面的影響。只有正確處理二者之間的關系,才能健全司法體制,創造和諧的社會輿論環境,進一步推動法治民主社會的發展。

關鍵詞:司法獨立;媒體監督;司法公正

一、司法獨立與媒體監督的關系

司法獨立和新聞自由是一個法治與民主社會不可或缺的兩大基石,二者一個代表了“法治”的基本要求,一個則代表了“民主”的基本要求,其終極價值目標是一致的——追求社會的公平正義,二者都是具有同等地位的憲法性的權利或權力。憲法中規定:“人民法院依照法律規定獨立行使審判權,不受國家機關、社會團體和個人的干涉?!蓖瑫r,“言論自由作為一項基本的政治權利,其核心就是公民對國家和社會公共管理事務享有表達意見的權利”。

隨著信息社會的發展,媒體已經廣泛的深入到人們的生活當中,形式主要包括紙質傳媒和電子傳媒兩種,隨著互聯網的快速發展,網絡已經成為新興的媒體類型。媒體與司法關系的傳統規則有三種模式:通過緘口令直接限制媒體模式、司法自我約束模式、信息控制模式。當前互聯網時代媒體影響司法出現了新特征,主要表現為:①司法系統受到媒體更大的影響;②媒體編輯“把關人”的作用大大降低;③因發帖人使用假名而加大了對媒體的查處難度;④言論自由的標準不斷提高。

二、當前司法獨立與媒體監督存在的沖突

1.媒體監督侵犯司法獨立

通常情況下,媒體對司法審判的監督有利于司法權的公正實現,但是,如果媒體在新聞報道中不恰當的運用其所享有的輿論監督權利,媒體監督就變成了“媒體審判”,而“媒體審判”最主要的特征是違背“無罪推定”原則,超越司法程序對案情搶先做出判斷,這無疑是對法庭獨立審判權的干預和僭越。這一現象在涉及刑事案件時體現的尤為明顯,即媒體在報道事實、評論是非時,對庭審前或庭審中的刑事案件,失去媒體應有的客觀立場,主觀的支持或反對處被告何種刑罰?!懊襟w審判”超出了輿論監督的正常范圍,違背了新聞報道的真實客觀原則,僅從民意需求的角度做煽情報道,于是,不免將防衛性的媒體監督權力轉化為進攻性的權力,直接損害了司法審判的權威性和獨立性。

2.司法機關排斥媒體監督

在我國當前的社會體制下,司法開放性程度仍較為有限,司法機關對媒體監督的排斥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司法過程封閉性較強,公開審判不足。公開審判是指法院對各類案件的審理過程和裁判結果向群眾、向社會公開的制度?!吨腥A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規定:“人民法院審判案件,除本法另有規定的以外,一律公開進行?!钡?,現實情況是,法律公開審判往往僅是當事人的親友到庭旁聽,公眾旁聽庭審的制度還未完善,更不用說允許新聞媒體進入庭審現場進行新聞采訪報道。

(2)司法機關對媒體報道內容進行限制。雖然媒體有憲法賦予的監督權利,但是,由于媒體自身存在的局限性因素,并不能在事情發生時就全面完整的了解事實真相,司法機關也正是抓住這一特點,提出苛刻要求來限制媒體的報道內容。

(3)司法機關壓制媒體監督。司法機關出于維護自身司法獨立性的要求,并不希望媒體過分關注司法機關的司法活動,會有意無意的抵制媒體的監督報道。

3.司法獨立與媒體監督的差異

(1)價值追求不同。媒體與司法都以社會公正為價值目標,這是二者相統一的地方。但二者對于公正的標準卻不盡相同。人民法院是國家的審判機關,權力由國家直接賦予,代表國家嚴格按照國家法定程序處理案件、定紛止爭。人民法院的審判活動系司法行為,具有“權力”的屬性,所做的裁判結果具有裁判性和終局性,而媒體通過輿論影響社會以追求道義上的公正。道義公正與法律公正屬于不同層次上的公正,在實際運行過程中難免矛盾重重。另外,支撐媒體背后的力量來自于公民知情權和言論自由的需要,支撐司法公正背后的力量則是公民對公正審判的要求。兩者的價值沖突不僅在于道義公正和法律公正的沖突,還體現在兩種公民權利之間的沖突。

(2)社會功能不同。司法與媒體在社會功能上有著巨大的差異,司法通過主導法律的實施來規范人們的行為,而媒體則是通過主導社會的輿論來影響人們的行為。司法作為國家意志的象征,承擔著解決糾紛,實現社會正義的功能,實質上是一種公權行為,嚴格依照法律程序和規則進行權力救濟。而媒體作為社會信息的傳播媒介,具有強大的評價引導功能,其輿論監督實質上是一種民意行為,具有道義評判的屬性,民眾可以通過媒體監督行使言論自由和知情權。當公權行為與民意行為產生碰撞時,司法獨立與媒體監督的沖突也就在所難免。

三、司法獨立與媒體監督的關系協調

要妥善協調司法獨立與媒體監督之間的關系,需要從觀念和制度上進行協調。首先,司法界、新聞界要從觀念上對媒體與司法各自特性及規律有一個科學的清醒的認識,從而在觀念上達成共識。其次,應從制度上構建一套協調獨立審判與新聞自由的關系的平衡機制,從而有效確保司法獨立和新聞自由這兩個不可偏廢的價值理念都得以充分發揮,實現司法與媒體的有序良性互動。

1.司法方面的平衡協調

司法系統只有強化司法體制內部的獨立結構,形成針對于新聞媒體的獨立界限,才能有效防御媒體的過度介入,更好的維護司法獨立與媒體監督的平衡關系。當然,在維護自身獨立性的同時,司法機關應正確對待媒體監督,在司法獨立過程中排除的是媒體的不當干涉,司法獨立不應成為其拒絕媒體監督的理由。在合理限制媒體監督的同時,司法系統應加強與媒體的互動,確保審判與媒體形成良性循環。具體可以從以下兩方面著手:

(1)建立輿論干擾防范機制,確保法官獨立。為了保證審判獨立和司法的權威性,任何不利的外界因素都應予以排除。法官獨立是司法獨立的核心內涵和最終落腳點,為了保障法官獨立行使審判權,不受外界因素干擾,就必須提高法官自身的綜合素質和執法水平,實現法官任用的專業化和精英化,同時,也要完善法官和法院的配套制度,從外部保障法官獨立,以保證司法獨立。

(2)自覺接受媒體監督,完善司法信息公開制。媒體監督的實質是通過監督司法權的行使維護司法公正,從這個層面來看,司法機關應當放下偏見,寬容和理性的接受媒體監督,同時,完善司法信息公開制度,只有司法機關主動公開信息,將司法權的行使置于陽光之下,才能保障公民的知情權和言論自由權,樹立司法的權威。

2.媒體監督的平衡協調

從媒體監督的角度來看,應當在保障媒體監督功能的同時,對媒體做出適當限制。由于我國當前新聞自由的發展尚不夠充分,司法過程相對較為封閉,媒體監督的正當性應當得到保護,但是,這種監督并不是無限制的,必須要以不妨礙司法獨立和司法公正為前提。具體可以從以下幾方面進行:

(1)健全媒體監督保障機制。媒體監督作為維護司法公正的重要力量,應當得到社會的認可與保護。為了健全媒體監督保障機制,我們應當為媒體監督從立法層面和實施環境上進行雙重維護,確保媒體監督權能的正當性、合法性和獨立性。

(2)完善媒體監督制約機制。新聞自由并不是絕對的自由,媒體的監督權不能超過合理范圍,應當受到一定的約束。完善媒體監督制約機制,既要求媒體加強行業自律,又要求其對司法適當監督。

四、結語

作為國家統治權力的司法和社會輿論傳播工具的媒體,是社會生活的兩個基本要素,共同作用于社會秩序的構建。隨著現代社會法治進程的不斷完善,媒體對司法的監督作用日益明顯。正確處理好司法獨立與媒體監督的關系,對我國民主法治的建設具有重要的意義。

參考文獻:

[1]李愛芹:論傳媒監督與司法獨立,《民主與法治》,2002年第1期

[2]卞建林:媒體監督與司法公正,《政法論壇》,2000年第6期

[3]陳錦波、姜雪燕:《淺析司法獨立與媒體監督的沖突及其原因》,《青年與社會》,2014年第22期

[4]姚澤金、張艷紅:《美國司法與媒體的沖突與協調》, 《新聞法制研究》,2009年第6期

[5]高一飛:《網絡時代的媒體與司法關系》,2016年7月

作者簡介:

李晶(1986~),女,漢族,山西太原人,學歷:本科,主要研究方向:國際法學。

媒體監督范文第2篇

(一) 傳統管理方式不夠適用

我國對于社會輿論的控制方法主要有兩種, 一種是嚴格把關, 另一種是制造主流意見, 這兩個方法是基于社會心理學和傳播學中的把關人、議程設置、從眾行為等理論, 主要依賴于獨占和控制大傳播媒介。這兩個方法的意志中心都是政府, 管理結構上也比較單一, 但是網絡秩序的無序性帶來的是從輿論源頭到傳播路徑等全方位的改變, 公眾暢所欲言、從眾心理減弱, 極大地壓制了“官方意志”的表現空間, 這樣一來, 對于政府這種官方對于輿論的引導作用就開始下降了, 隨之而來的就是輿論的無序狀態。

從傳統媒體的娛樂管理操作手段來看, 由于傳統媒體的輿論引導方式是建立在自上而下的基礎上的, 在進行新聞選題的時候, 傳統媒體就已經開始介入, 通過議程設置的方式引導公眾輿論, 但是在自媒體環境下, 信息的傳播是網狀并且無序的, 時刻充滿了變動, 因此很難在源頭上就開始進行監管和引導, 而法律的制定會隨著互聯網技術越來越快的發展而和現實之間的差距越來越大。

(二) 輿論監管滯后于事態發展

我國政府對于網絡輿論的應對機制一般都是集中在娛樂發生之后并且造成了嚴重的社會影響時, 但是網絡暴力所造成的消極影響不僅是針對當事人的, 對于整個網絡輿論的影響都是非常巨大的, 從很多網絡事件頻繁發生但是政府沒有及時給予重視才造成了負面的社會影響, 由此也可以看出我國對于輿論的監管處置是落后于輿論發展的。

(三) 技術支持系統有待加強

目前, 我國的網絡輿情監測和應急機制的建設起步時間還不久, 雖然現在已經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但是輿論的發展從一開始就是要早于技術進步的。

網民在之前一直處于監管較松的環境中, 在這種情況下, 網民的言論是具有比較明顯的攻擊性和煽動性的, 在這種情況下我國的網絡輿情技術管理建設還沒有達到期待的水平, 這時對于網絡輿論的規律還沒有實現完全的了解, 對于輿論產生的謠言的應對機制也還處在一個初級階段, 在實際操作上更是需要得到加強。

(四) 實踐超前而理論延遲

在經歷了中國互聯網技術多年的發展后, 我國的政府和傳統媒體在應對網絡輿論的時候, 已經產生了一套比較完整的應對機制, 對于網絡輿論的引導和監管也具有一定的科學研究, 在總體上來說, 網絡輿論的方向還是要依靠傳統媒體和政府來指引方向的, 但是在娛樂環境背景發生了巨大改變的今天, 很多原本的理論和方法都需要不斷的進行改革才可以實現監管的目的。在實踐中, 現有的應對機制在應對一些公共事件中會表現出乏力和失效, 因此對于現有輿論管理方法和理論還需要根據事件中出現的問題進行進一步的完善。

二、自媒體時代網絡輿論監督及引導策略

(一) 傳統媒體進軍網絡

傳統媒體與互聯網上的自媒體和自媒體相比起來, 積累了多年的業務經驗, 擁有一批專業的、訓練過素的記者和編輯, 有著嚴格的把關制度, 對于社會的媒體責任感較強。

其次, 傳統媒體在應對謠言的時候, 擁有自己的一套應對機制, 并且隨著多年的經驗和學術研究, 能在謠言產生的時候就扼殺在搖籃里, 或者是通過記者不斷的深入報道所獲得的材料來為自己的觀點進行佐證, 而不是像自媒體一樣在網絡上靠拉攏關系和粉絲來為自己站隊。傳統媒體與自媒體相比, 由于有著多年的實踐經驗, 雖然說在自媒體領域內還需要不斷的學習, 但是傳統媒體所擁有的專業卻是自媒體不普遍具備的。

(二) 政府加強監管控制

政府對于網絡輿論的監控在以往都是在事件發生之后, 在社會形成了較大的影響時才會選擇介入, 這是政府在面對網絡輿論時的一個反應, 還有一種反應是在處理網絡輿論的時候, 低估了網絡輿論可能會造成的影響, 因此對于網上上的輿論現象不予以回應。

但是隨著我國網絡輿論對于現實世界的侵入進一步的加強, 還有西方國家對于我國信息安全的威脅, 這一切都使得我國政府開始正視起網絡輿論的監管。

(三) 技術干預的加強

我國在應對網絡輿論的技術手段上使用的是一種事前預警機制和事后彌補與懲戒。由于技術手段的落后會造成把自己放在落后于網絡輿論的發展被動狀態, 而且我國的信息安全也會受到來自于外界的威脅, 因此在近年來我國開始重視對于網絡技術的加強。

三、結語

自媒體時代網絡輿論的監管和引導, 需要高素質網民的參與、更加嚴格的媒體準入制度、更加嚴格的監管手段, 讓網絡輿論環境更加活潑輕松又客觀嚴謹, 發揮出自媒體本身的優勢, 傳達出更多的有效信息。

摘要:自媒體時代, 由于傳統媒體跟進的不夠及時, 政府適應變化的速度稍慢, 因此給自媒體、網友以寬廣的形成輿論的空間, 這種輿論有正面影響同時也有負面影響, 體現在具體的地方就是能夠對社會各個方面產生強有力的監督力量, 而且還能夠實現公民話語權的平等, 但是在另一方面來說, 也會造成話語權平等性的矛盾以及由于網友素質層次不齊而出現的網絡輿論的混亂現象。因此需要對自媒體十大的網絡輿論監督和引導進行探討, 以正網絡輿論之風氣。

關鍵詞:自媒體,網絡,輿論,監督,引導

參考文獻

[1] 尹鴻偉.網民現身社會維權推動社會轉型[J].南風窗.2010 (14) :25-158.

媒體監督范文第3篇

第一部分 ;判斷題

1. 《中國共產黨黨內監督條例》規定,黨的領導干部應當強化自我約束,經常對照黨章檢查自己的言行,自覺遵守黨內政治生活準則、廉潔自律準則,加強黨性修養,陶冶道德情操,永葆共產黨人政治本色。 正確 √

A. 正確

B. 錯誤

您的答案:A

正確答案:A

答案分析:

2. 修訂《黨內監督條例》應堅持信任可以代替監督的原則。 正確 √

A. 正確

B. 錯誤

您的答案:B

正確答案:B

答案分析:

3. 《中國共產黨黨內監督條例》針對當前黨內監督存在的薄弱環節提出了明確措施,形成了新的制度安排,順應了新形勢新任務對加強黨內監督的要求。 正確 √

A. 正確

B. 錯誤

您的答案:A

正確答案:A

答案分析:

4. 任進教授指出,黨的中央組織的監督是《憲法》賦予的重大職責。 正確 √

A. 正確

B. 錯誤

您的答案:B

正確答案:B

答案分析:

5. 《中國共產黨黨內監督條例》規定,黨的工作部門應當嚴格執行各項監督制度,加強職責范圍內黨內監督工作,既加強對本部門本單位的內部監督,又強化對本系統的日常監督。 正確 √

A. 正確

B. 錯誤

您的答案:A

正確答案:A

答案分析:

6. 《中國共產黨黨內監督條例》指出,派出機關應加強對派駐紀檢組工作的領導,定期約談被監督單位黨組織主要負責人、派駐紀檢組組長,督促其落實管黨治黨責任。 正確 √

A. 正確

B. 錯誤

您的答案:A

正確答案:A

答案分析:

7. 黨的中央組織在領導監督、開展監督的同時,本身也要接受監督,要求全黨做到的,中央委員、中央政治局委員首先要做到。 正確 √

A. 正確

B. 錯誤

您的答案:A

正確答案:A

答案分析:

8. 修訂《中國共產黨黨內監督條例》是全面從嚴治黨的需要。 正確 √

A. 正確

B. 錯誤

您的答案:A

正確答案:A

答案分析:

9. 總書記指出,強化黨內監督,必須堅持、完善、落實民主集中制,確保黨內監督落到實處、見到實效。 正確 √

A. 正確

B. 錯誤

您的答案:A

正確答案:A

答案分析:

10. 中共中央是在2015年決定對《中國共產黨黨內監督條例(試行)》進行修訂的。 正確 √

A. 正確

B. 錯誤

您的答案:B

正確答案:B

答案分析:

11. 《中國共產黨黨內監督條例》規定,中央委員會成員對中央政治局委員的意見,須匿名以書面形式或者其他形式向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會或者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常務委員會反映。 正確 √

A. 正確

B. 錯誤

您的答案:B

正確答案:B

答案分析:

12. 《中國共產黨黨內監督條例》規定,中央政治局委員應嚴格要求配偶、子女及其配偶不得違規經商辦企業。 正確 √

A. 正確

B. 錯誤

您的答案:A

正確答案:A

答案分析:

13. 黨內監督應堅持懲前毖后、治病救人,抓早抓小、防微杜漸干部。 正確 √

A. 正確

B. 錯誤

您的答案:A

正確答案:A

答案分析:

14. 《中國共產黨黨內監督條例》規定,中央政治局委員應當嚴格執行中央八項規定,自覺參加雙重組織生活,如實向黨中央報告個人重要事項。 正確 √

A. 正確

B. 錯誤

您的答案:A

正確答案:A

答案分析:

15. 《中國共產黨黨內監督條例》對中央部委和地方黨委制定實施細則作出了授權規定。 正確 √

A. 正確

B. 錯誤

您的答案:B

正確答案:B

答案分析:

16. 黨的十八大以來,周永康、薄熙來、郭伯雄、徐才厚、令計劃等人是嚴重違法違紀的典型。 正確 √

A. 正確

B. 錯誤

您的答案:A

正確答案:A

答案分析:

17. 《中國共產黨黨內監督條例》是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審議通過的。 正確 √

A. 正確

B. 錯誤

您的答案:B

正確答案:B

答案分析:

18. 黨內監督的重點對象是黨的基層領導干部。 正確 √

A. 正確

B. 錯誤

您的答案:B

正確答案:B

答案分析:

19. 黨內監督應堅持人人平等,黨內監督沒有禁區、沒有例外。 正確 √

A. 正確

B. 錯誤

您的答案:A

正確答案:A

答案分析:

20. 《中國共產黨黨內監督條例》規定,中央政治局委員應當加強對直接分管部門、地方、領域黨組織和領導班子成員的監督。 正確 √

A. 正確

B. 錯誤

您的答案:A

正確答案:A

答案分析:

第二部分 ;單選題

1. 《中國共產黨黨內監督條例》共有多少條? 正確 √

A. 17條

B. 27條

C. 37條

D. 47條

您的答案:D

正確答案:D

答案分析:

2. 黨內監督必須把紀律挺在前面,運用監督執紀“四種形態”,要讓()成為違紀處理的大多數。 錯誤 ×

A. 批評和自我批評、約談函詢

B. 黨紀輕處分、組織調整

C. 黨紀重處分、重大職務調整

D. 嚴重違紀涉嫌違法立案審查

您的答案:A

正確答案:B

答案分析:

3. 當前黨面臨的“四大考驗”不包括下列哪項? 正確 √

A. 執政考驗

B. 改革開放考驗

C. 市場經濟考驗

D. 軍事圍堵考驗

您的答案:D

正確答案:D

答案分析:

4. 《中國共產黨廉潔自律準則》是在哪一年印發的? 正確 √

A. 2013年

B. 2014年

C. 2015年

D. 2016年

您的答案:C

正確答案:C

答案分析:

5. 《中國共產黨黨內監督條例》規定,下級紀委至少每半年向上級紀委報告()工作,每年向上級紀委進行述職。 正確 √

A. 1次

B. 2次

C. 3次

D. 4次

您的答案:A

正確答案:A

答案分析:

6. 修訂《黨內監督條例》應堅持民主集中制,自上而下()。 正確 √

A. 民主監督

B. 職能監督

C. 組織監督

D. 專責監督

您的答案:C

正確答案:C

答案分析:

7. 《中國共產黨黨內監督條例(試行)》是在哪一年印發的? 錯誤 ×

A. 2003年

B. 2004年

C. 2005年

D. 2006年

您的答案:B

正確答案:A

答案分析:

8. 黨的十八屆()全會提出依法治國、依規治黨,為修訂《中國共產黨黨內監督條例(試行)》提供了重要制度遵循。 錯誤 ×

A. 三中

B. 四中

C. 五中

D. 六中

您的答案:D

正確答案:B

答案分析:

9. 《中國共產黨黨內監督條例》共有多少章? 正確 √

A. 5章

B. 6章

C. 7章

D. 8章

您的答案:D

正確答案:D

答案分析:

10. 在黨內監督體系中,黨中央實行統一領導,黨委(黨組)負責()。 正確 √

A. 專責監督

B. 全面監督

C. 職能監督

D. 民主監督

您的答案:B

正確答案:B

答案分析:

第三部分 ;多選題

1.

《中國共產黨黨內監督條例》的主要看點有哪些? 錯誤 ×

A. 繼承與創新有機統一

B. 確立監督原則、內容和對象,體現“四種形態”要求和強化自我約束

C. 建立健全黨內監督體系

D. 建立健全黨內反腐體系

您的答案:AC

正確答案:ABC

答案分析:

2.

黨內監督的主要內容包括()。 正確 √

A. 落實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加強作風建設,密切聯系群眾,鞏固黨的執政基礎情況

B. 堅持黨的干部標準,樹立正確選人用人導向,執行干部選拔任用工作規定情況

C. 完成黨中央和上級黨組織部署的任務情況

D. 廉潔自律、秉公用權情況

您的答案:ABCD

正確答案:ABCD

答案分析:

3.

黨面臨的“四種危險”包括精神懈怠的危險、()。 正確 √

A. 文化失衡的危險

B. 能力不足的危險

C. 脫離群眾的危險

D. 消極腐敗的危險

您的答案:BCD

正確答案:BCD

答案分析:

4.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采取一系列新的舉措加大管黨治黨力度,強化標本兼治,著力構建()的體制機制。 正確 √

A. 不敢腐

B. 不易腐

C. 不能腐

D. 不想腐

您的答案:ACD

正確答案:ACD

答案分析:

5.

全面從嚴治黨,必須從根本上解決()的問題。 正確 √

A. 主體責任缺失

B. 審計責任缺乏

C. 監督責任缺位

D. 管黨治黨寬松軟

您的答案:ACD

正確答案:ACD

答案分析:

6.

《黨內監督條例》構建了強大的黨內監督體系,具體表現在哪些方面? 正確 √

A. 專門就黨的中央組織的監督單設一章

B. 委(黨組)負責全面監督

C. 紀委負監督責任

D. 派出機關與紀檢組關系

您的答案:ABCD

正確答案:ABCD

答案分析:

7.

要把黨內存在的突出矛盾和問題解決好,需增強黨的“四種自我提高能力”,具體指的是()。 正確 √

A. 自我凈化

B. 自我革新

C. 自我完善

D. 自我提高

您的答案:ABCD

正確答案:ABCD

答案分析:

8.

“五為一體”總體布局指的是經濟建設、政治建設、()。 正確 √

A. 文化建設

B. 社會建設

C. 精神文明建設

D. 生態文明建設

您的答案:ABD

正確答案:ABD

答案分析:

9.

修訂《黨內監督條例》要堅持黨的領導、強化責任擔當,努力做到()。 正確 √

A. 有權必有責、有責要擔當

B. 有權必有責、有責勿失責

C. 用權受監督、失職必追究

D. 用權受監督、失職須檢討

您的答案:AC

正確答案:AC

答案分析:

10.

從巡視發現的問題來看,黨內監督還存在哪些漏洞? 錯誤 ×

A. 監督的系統性、經常性、有效性不夠,監督有盲區

B. 黨委(黨組)履行主體責任缺乏硬性規定,有的沒有把監督作為分內之事、應盡之責

C. 監督一把手有效管用的辦法措施不多,有的一把手成了脫離監督甚至監督不了的特殊人

D. 對監督發現問題的糾正和整改剛性約束不足,發現問題、糾正偏差的機制尚未完全建立

您的答案:ABC

正確答案:ABCD

媒體監督范文第4篇

社會監督起步晚, 很多地方還不完善執行質量不盡人意。一些會計師事務所等中介機構缺乏必要的風險意識, 單純追求收入, 忽視執業質量, 出具虛假的審計報告等, “經濟警察”的作用并沒有充分發揮出來, 注冊會計師行業的公信力不夠堅強。注冊會計師行業的執業環境也不太完善, 委托審計主體很不明確。

此外, 企業會計準則及相關法規滯后法律責任體系存在缺陷等等。針對當前會計監督實際工作中的具體情況, 改善會計監督的監督環境, 發揮會計監督的職能作用, 必須做好以下幾方面的工作。

1 從政府角度強化會計監督的措施

1.1 完善會計法規、制度, 保證會計監督有據可依

財經會計法規既是約束企事業單位經濟的準繩, 也是會計人員據以進行會計監督的依準。因此, 企業會計準則應細化, 對各會計處理程序和方法的規定應較為固定, 減少會計操作的靈活性和主觀性。完善違反財經法規處罰辦法, 加重對制造虛假會計信息責任人的懲罰力度。對會計電算化和會計網絡化條件下的會計工作, 應盡快制定相應的準則予以規范, 也可以借鑒國外經驗采用多層次的會計披露方式, 將我國非上市企業劃分為大、中、小三個規模層次。大型企業完全執行上市公司會計制度和會計準則, 要求年報按照上市公司處理, 并進行審計, 但不要求臨時公告;中型企業按財政部頒布的會計制度執行, 可以不執行會計準則, 要求編制會計年報, 但無須編制現金流量表和會計報表附注, 要進行報表審計;小型企業執行《小企業會計制度》, 年度報表可以簡化, 不要求現金流量表和會計報表附注, 是否審計可以由其自行選擇。這樣可以保護中小企業的競爭力有利于貫徹成本效益原則, 使會計監督工作有重點的進行。

1.2 快速與國際接軌, 引進先進的理論, 著手研究以原則為基礎的會計準則

目前我國對財務會計的規范, 采用了一種會計準則與會計制度并存的方式。在會計準則的制定上, 我國主要借鑒了國際會計準則的做法, 原則性規定較多, 但因缺少財務會計概念框架, 對原則基礎的應用還不充分。應考慮我國國情及實施條件 (如道德環境、監管體系、概念框架、會計人員素質、準則制定機構等) , 引進國外先進的財務會計監督管理理念, 保證會計準則的相對穩定性, 增強會計信息的可比性及加快國際會計一體化的步伐, 快速與國際接軌。著手研究以原則為基礎的會計準則, 規范會計市場, 加強財務監督。

1.3 加大執法力度, 建立會計人員獎懲制度, 進而完善監督機制和監督手段

嚴格執行會計從業資格管理, 進一步細化單位領導人違反財經紀律的處罰辦法, 強化財政、審計、監察、人事等監督部門的管理職能和會計監督的執法主體地位。取消政府對企事業單位下達年度目標管理的目標責任制的辦法, 改變只注重經濟發展、忽視監督檢查的現象。

建立一套完整的獎懲制度, 為會計人員履行職責提供權力保障、法律保障、措施保障。對會計監督不力的會計人員, 應予以嚴厲處罰, 情節嚴重的或由于會計監督不力造成經濟損失較大的, 應依法追究責任;同時要給有能力并且在會計崗位上敢于抵制違法行為, 從而促進企業發展, 提高企業整體效益的會計人員, 在行政上給予支持, 精神上給予鼓勵, 經濟上給予激勵, 促進會計人員積極有效地進行會計監督。

2 從社會角度加強會計監督的措施

2.1 會計師事務所應注重提高自身的執業質量

會計師事務所要實行全方位的質量控制, 用制度來保證執業質量。建立民主管理制度和內部分配制度等, 既保證有章可循, 又充分調動注冊會計師的積極主動性。要結合工作實際認真制定全面質量控制的政策與程序, 并采取相應措施, 保證各項條款的全面落實。

承接業務要謹慎, 防止客戶風險轉移。推行“雙承諾制”, 即客戶向事務所承諾提供真實、完整、合法的會計憑證、會計資料, 承擔相應的經濟法律責任。對單個項目實行全過程控制。業務項目的每一步都應按操作規程扎扎實實地做好;嚴格三級復核轉制, 各級都應明確具體復核內容和承擔責任, 層層把關, 級級負責, 確保審計項目的所有環節自始至終符合會計準則的要求。

此外, 要完善督導機構, 加強督導力度。及時研究、解決工作中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主任會計師必須對職業質量控制負總責, 總結經驗教訓, 掌握業務規律, 提高執業水平。

2.2 強化會計師事務所審計獨立性

由于合伙制的事務所對外承擔無限責任, 將合伙人個人利益與事務所的業績緊密地聯系起來了。對會計師事務所進行整合, 發展大型會計師事務所, 以提高其抵御外部環境壓力的能力, 增強其獨立性。這一思路在我國的脫鉤改制措施以及《注冊會計師法 (征求意見稿) 》對會計師事務所設立的規定中都得到了很好的體現。

為了徹底擺脫注冊會計師對被審計單位的依賴關系, 保證其獨立性, 應當改變目前的審計聘任制度。建議成立獨立的公眾公司審計聘用委員會, 充當被審計單位與事務所的“中間人”, 其具體工作包括對上市公司評級、招標選擇事務所、支付審計費用等。

2.3 加強注冊會計師職業道德建設, 加強對注冊會計師的監管

對注冊會計師職業道德的監管是提高注冊會計師職業道德水平的強制性因素, 有必要在中國注冊會計師協會和各地方注冊會計師協會設立職業道德監管機構, 以保證監管的專業性和權威性。同時也要完善注冊會計師繼續教育制度, 杜絕繼續教育走形式、學習不深入的現象, 以增強注冊會計師職業道德意識, 提高行業監管水平。建立健全注冊會計師監管制度, 改進目前的以清理整頓、年度檢查為主的監管手段, 采用注冊會計師職業道德水平追蹤制度, 建立注冊會計師職業道德信用檔案, 以保持注冊會計師提高職業道德水平的外在驅動力。

摘要:本文作者結合自己多年的工作經驗, 對如何完善會計監督體系凈化會計監督環境相關問題進行探討和分析, 并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和意見, 供同行參考。

媒體監督范文第5篇

關鍵詞:新媒體 傳統媒體 融合發展

圣經有言,凡走過必留下痕跡。

歷數千年來的媒體發展史,從公元前二世紀世界第一份報紙——我國的《邸報》到1609年歐洲產生的世界第一份印刷報紙,從1920年誕生于美國的世界第一個廣播電臺到1926年呱呱墜地于英國的世界第一臺電視機,數百年的技術變革逐步改變著人類信息的產生和傳播方式,從平面到立體、從紙媒到電波,報紙、廣播、電視無不印證著技術革命轉變人類社會發展面貌的規律。

時光流轉,傳統媒體用了300年將人類由水與火的年代推進到光與電的世界,而誕生于美國的互聯網(1969年)和手機(1973年)則僅用30年就將人類帶入比特和微波交織的移動網絡信息時代。在信息時代里,新媒體正以較以往快得多的速度轉變著我們的生存方式。

1新媒體概述

一般而言,新媒體指所有與傳統媒體相比較,在技術、運營、產品、服務等商業模式上有相當創新的媒體平臺和機構。它們借助于全球性的新技術革命,以互聯網、移動通信等數字傳播技術為驅動,主要包括互聯網站(如新浪網)、手機媒體(如空中傳媒)、數字電視(如SiTV)、機航媒體(如美航傳媒)、戶外液晶(如分眾傳媒)、移動電視(如北廣傳媒)、電子報刊(如Xplus)等等。就本文而言,我們定義的傳統媒體為工業化時代的產物——報紙、廣播和電視,而互聯網和手機則代表信息時代的新媒體。

傳統媒體經歷了一個逐步發展的過程,我國目前共出版報紙1926種,日均讀者數達2.31億;全國持有的收音機總數為5億臺,全國廣播聽眾近12.02億,收聽著全國300余座廣播電臺的節目;全國城鄉電視機總數達4.5億臺,全國電視觀眾數量達到11.15億人,收看著全國2400多個電視臺的節目。

新媒體雖然目前仍相對弱小,但發展速度驚人。作為一種全新的現代化傳播方式,新媒體只用了短短不到10年就接近了報紙、廣播和電視用數十年、上百年才擁有的受眾群。

目前我國網站總數為788,400個,世界網站總數超過8065萬家,我國網民人數從2001年的3370萬人增長到2006年底的1.37億人。全球網民數則由1996年的0.4億增長到目前的超過10億。

手機產業發展速度更為迅猛,目前全國手機年產量3億部,全世界年產量8億部,中國手機用戶4.61億,世界手機用戶超過12億。

2新媒體特點

傳統媒體與新媒體的區別顯而易見,如前者相對靜止、封閉,而后者移動和更為開放。但歸根結底,有別于傳統媒體且決定新媒體能生存和快速發展的三大根本特點是傳播優勢、分眾定制和互動及時。

傳播優勢彌補內容劣勢

這也是新媒體的最大和最重要特點,傳統意義的媒體信仰“內容為王、資源為后”,但現在和未來更多的是“傳播為王”,信息需要的不僅是上天,更要落地,更要生根、發芽、傳播。

在網絡和移動通信時代,知識的產生固然重要,但信息能否及時、有效、方便、快速的傳播開來更大程度上決定了信息的績效和長期生命力。比如印度洋海嘯,關于災害的報道必不可少,但其準確迅速的傳播開來才能真正挽救大多數人的生命。

傳統媒體的信息內容具有一定質量優勢,但普遍采用靜態的平面線性傳播方式,并不能滿足受眾日益擴張的立體動態需求。而新媒體雖然從一開始就處于相對內容稀缺的劣勢,但由于互聯網、手機使用者所特有的自我繁殖與擴散能力,在相當程度上彌補了內容的不足,甚至在某種程度上創造了具有巨大競爭力的內容傳播優勢。

進入信息時代,信息的采集不再那么壟斷,人人都是信息的接受者,同時人人都可以成為信息的采集者和發布者。比如德國世界杯短消息或球星圖片在手機用戶間的不斷轉發,比如06年EMC女秘書事件通過郵件轉發形成的飛速擴散效應,這種自傳播特性是傳統媒體難以開發的新興市場。因此內容稀缺只是相對的,本質上講,媒體渠道是否具備某種自我生產和自我擴散的能力才是決定內容優勢能否體現的關鍵因素。

分眾定制:差別化、個性化,信息需求主導信息供給 ④③

分眾定制,即指新媒體可以按受眾興趣或信息需求提供個性化服務。傳統報紙、廣播、電視的信息擴散方式一般是統一制作節目然后面對所有人群發放或播出,即使有所針對受眾,也僅是分為不同節目內容,有特殊需求的觀眾需要自己對所有收到的信息進行篩選,擇其需者而讀之。

進入信息大爆炸的時代,信息獲取方的需求方式發生了改變,人們普遍希望收到的信息就是自己需要的,而這可以通過對人群進行受眾細分,采取信息定制服務的方式實現。正是由于未來受眾越來越傾向于主動獲取定制的信息,傳統媒體發散式、填鴨式的信息傳播方式逐漸式微,需要由供給推動型Push傳播改為需求拉動型Pull傳播,而這,恰恰是新媒體的一大優勢。

互動及時:來自受眾、返回受眾,第一時間

互動和及時是提高媒體用戶粘著度和忠誠度的可靠途徑,受眾方與資訊發布方的互動還可以更深入的挖掘信息的內在價值,了解需求方所思所想,為日后改進信息形式和質量提供有益建議,逐步實現按受眾要求定制信息、按討論溝通信息,按反饋修改信息。

目前傳統媒體已經逐步提高了溝通與時效性,如報紙的加印特刊、廣播的訪談欄目和電視臺滾動播出的即時新聞,但受制于傳統媒體技術和采編播方式的約束,新媒體仍然可以在互動和及時兩個層面上大幅領先于傳統媒體,比如網絡、手機新聞可以全天候24小時發布;網絡和手機聊天室可以深度參與,互動交流。

3新媒體與傳統媒體的獨立發展

新媒體的強大生命力正來源于其傳播上的無限化、需求上的個性化和時間上的即時性、溝通上的互動性,也正是基于這些信息時代的新特征,新媒體才會在傳統媒體的基礎上有所繼承和發展。

新媒體對傳統媒體的繼承

首先,傳統媒體雖然存在一些傳播劣勢,但其仍然是一段時間的主流而難以取代,因此新媒體的發展必須建立在對傳統媒體的繼承基礎上,畢竟內容優勢短時間內不可動搖,而受眾對傳統媒體信息質量的信任也是電視、廣播、報紙能長期受大眾青睞的根本原因。

尤其在國內,電視媒體仍占據著統治地位。1.2億的網民和4.3億的手機用戶加起來也不到電視觀眾的一半,考慮到其中的重合部分,新媒體的受眾覆蓋率不到我國總人口的40%,這跟90%的電視覆蓋率不可同日而語,再考慮到中國人的生活習慣,很多網民和手機用戶習慣于在電視機前消磨更多的時間,因此新媒體的影響會更小。而在歐美,網絡覆蓋率已超過

了70%、手機覆蓋率也達到90%,大多數資訊來自于網絡和手機,電視已經作為休閑補充媒體而出現,新媒體的大眾意義非常明顯。

對于一種媒體而言,只有大眾化才能主流化,大多數人能接受的媒體才能被稱為社會的主要媒體。對國內而言,新媒體需要在傳統媒體的統治地位下逐步發展,承繼其信息優勢、維系其影響力,未來的路依然任重道遠。

新媒體對傳統媒體的滲透

延續傳統媒體生命力的同時,新媒體的特征也在開始對傳統媒體有所滲透,適當對網絡和手機特點的借鑒和移植有利于電視、廣播和報紙更好的在信息時代生存和發展。

比如新媒體的互動性,電視和廣播均可以通過插播熱線或制作專題來實現,即使互動性最差的報紙也有許多提高的途徑。比如現在各大晚報均將讀者有獎提供線索的熱線新聞作為社會欄目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此外還引入一些讀者直接參與的評論欄目并以之與網絡進行競爭。又比如談話類欄目的出現也是報業的一種大膽嘗試,通過其較之新媒體更高的信息公信力和權威性,彌補信息傳播時效性差和互動不夠深入的弱點。

新媒體與傳統媒體的分工

分工有序是新媒體與傳統媒體未來各自發展中最重要的一點,既然未來信息的傳播重要性不亞于信息內容本身,傳統媒體與新媒體就須更專注于各自優勢,各負其責,分別做好內容與傳播的工作。

目前新舊媒體均花費了大量的精力建設各自領域的內容和通道,但受木桶中短板效應的制約,未必能在兩個領域都取得較好的成績,比如傳統媒體建設的網站可能流量偏少,而新媒體的網站流量較大,但內容可信度不高。更失衡的情況下,新媒體以極低的價格甚至不支付成本就可獲得傳統媒體花費大量人力、物力、財力制作出的內容,傳統媒體則要承受廣告和受眾雙重流失的苦果。

上述問題最典型的例子是2005年開始的法新社對Google的起訴,后者被指控在一直免費抓取并未經許可擅自在其Google News上引用法新社新聞標題、摘要以及照片,被要求賠償至少1750萬美元,其后美聯社和東京時事社也提起類似訴求,這些指控迫使Google把數以千計的照片和新聞報道從News頻道中刪除。

對于我國而言,2006年7月1日施行的《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明確規定任何組織或者個人將他人的作品、表演、錄音錄像制品通過信息網絡向公眾提供,應當取得權利人許可并支付報酬。因此一種可行的思路是在保護知識產權及合理利益分配的前提下對媒體⑥

進行產業鏈分工,在網絡及通信渠道內,由傳統媒體提供原創內容,由新媒體提供通路,受眾的閱讀或收看僅僅是通過新媒體的通路而尋找到傳統媒體的原始資訊,這有助于傳統媒體實現原創價值,進而增大網絡和通信時代的影響力。

目前《今日美國》、《紐約時報》與Yahoo、AOL均有這樣互換鏈接的協議,互不收費,這種鏈接充分地保持了媒體原創的本來面貌,并沒有傷害傳統媒體本身的知識產權。在未來通路發展良好后,雙方可以再簽訂新的利益分配協議。

判斷一種信息生產和傳播方式是否合理,需要看社會整體福利是否會因此有所增加,需要在版權保護與合理使用之間尋找平衡。在合理合法的前提下,如果一種行為對著作權人的利益沒有實質性的損害,反而對促進知識和信息的傳播帶來了巨大的便利,那這種行為本身也符合著作權法保護創作、鼓勵和促進知識信息傳播的原則。

總之,合理合法的傳播原創內容,新媒體可以發揮其渠道優勢,原創媒體的新聞也能在網絡和通信領域提升新聞原創價值,提高互聯網新聞的公信力。

4新媒體與傳統媒體的融合發展

新媒體和傳統媒體在其獨立發展之外,又是交叉融合發展的,一些新的媒介形式也由此誕生,如電視與網絡結合即出現網絡電視,手機與電視結合即出現了手機電視。

傳統媒體與互聯網的融合

傳統媒體在過去是強大的,在信息時代也同樣可以通過將自己的觸角延伸到網絡空間使自己更為強大,通過網絡傳播進一步提高自己在傳統領域的內容優勢。

信息時代的互聯網已經成為有效提高傳統媒體到達率的重要載體。據Nielsen/NetRating2006年6月統計,互聯網對電視廣告到達率的提升作用在電視的非熱點時段達到20%以上,而互聯網對報紙廣告到達率的提升作用則普遍達到了30%以上。

當然,傳統媒體與網絡是否直接融合需要考慮自身情況而定,具有強大品牌力量的電視或報紙可以通過融合發展的方式來創辦網站實現快速發展(如央視網和新華網),但不具有強大影響力的傳統媒介可能更需要的是專注于內容優勢,在合理利益分配前提下借助新媒體實現網絡傳播。

傳統媒體與手機的融合

傳統媒體與手機的結合是較之網絡融合更為新興的空白點,可以有效細分受眾群,獲得較高的回報。以手機電視為例,在全新的商業模式下,手機電視可能帶來較單一媒體更優越的流量和盈利增長,但即使是國內發展最完備的上海數字手機電視項目,目前信號的覆蓋率仍然較為欠缺,需要發展的是終端的普及和渠道的成熟。

多種媒體的結合

由于各種媒體各具特點和優勢,因此多種媒體的互補可能實現強強聯合。

廣播、電視與手機的最新融合是在2006年9月6日,當天北京人民廣播電臺開通DAB廣播式手機電視業務,除轉播12套北京人民廣播電臺節目外,還首播中央一臺及北京一臺的電視節目,用戶可以免費使用。三者的融合包含了電視內容豐富、手機攜帶方便和廣播覆蓋面廣,可移動接收的多種優點,有利于揚長避短。

最直接的融合——合并或合作

新興媒體與傳統媒體的融合,更直接與更有力的表現方式則為直接合并或合作。

最早的聯合來自于98年NBC以2600萬美元對Snap Online的并購,隨后迪斯尼收購Infoseek43%的股權,99年1月新聞集團與雅虎簽訂合作協議,2000年1月美國在線合并時代華納,最新并購則來自于2005年新聞集團以5.8億美元收購全球博客老大MySpace,在信息時代,不是資歷為尊而是優勢主導,合并的方向是強者愈強。

總之,傳統媒體與新媒體的融合發展是媒體發展的一大方向,傳統媒體在內容生產、品牌傳播中有獨特優勢,新媒體憑借技術和渠道優勢也占據強者地位,在新的競合環境下,兩者之間是一種相互依存、相互借鑒、共同發展的互補關系。

5科技革命推動未來媒體變革

科技革命對媒體業的發展變革產生了巨大的推動作用,正是技術,改變了人類歷史進程。有了印刷術,才有了報紙;有了無線電,才有了廣播;有了比特技術,才有了互聯網。需求決定供給,符合先進社會需要的媒體才能在未來社會中得以生存和發展。

對于傳統媒體而言,電視由于在國內仍有較充足的市場,可以通過與互聯網的結合及進入手機電視領域等實現新的生存,廣播可以通過移動技術滿足信息時代的基本要求,而報紙面臨的挑戰是最大和最艱巨的,需要逐步與新媒體傳播方式對接,實現跨媒體發展。 ⑦

可能有人認為讀者對報紙有閱讀習慣和依賴感,因此報紙的壽命會很長,其實未必。人們曾經對密紋唱片和留聲機產生過依賴,但它們已經進了博物館;接著人們對錄音錄像帶產生過依賴,但它們如今也難覓蹤跡;20世紀末CD剛培養完人們的閱讀習慣,MP3就已經在新世紀來臨的時刻躍上風口浪尖,一晃經年,MP4又身影閃動。在飛速發展的新技術新媒體浪潮面前,傳統媒體、特別是報紙的未來不容樂觀,國外甚至預測報紙將在2040年消亡,未來未必盡然,然而與新傳播方式、新受眾信息需求格格不入的傳統新聞機構及媒體必然為受眾所放棄。

新媒體與傳統媒體是一種互補的關系,未來的媒體應是二者的獨立與融合發展相結合,比如兩種媒體的直接合并,又比如由傳統媒體如報紙和電視提供內容及其審查,通過移動運營商的平臺或者通道,傳播到網絡和手機用戶手中去,這個完整的產業鏈條有明確的分工及合作,有共享的利益和未來。

以互聯網和手機為龍頭的信息技術正在給世界媒體業帶來一場革命,新舊媒體的獨立與融合發展也將翻開媒體歷史新的一頁,掌握內容的傳統媒體與掌握技術的新媒體怎樣才能充分發揮各自的優勢,共同推動媒體產業的發展,在中國,“我們才剛剛上路”,但無論如何,“變革是關乎生存的大事” 。

變革關乎生存,變革關乎興衰,變革關乎歷史。

① 聯合國新聞委員會1998年5月舉行的年會正式提出把互聯網看作繼報紙、廣播、電視之后出現的第四媒體,而手機在20世紀末也開始被定義為“第五媒體”。

②分別取自CNNIC2006年6月30日和Netcraft2006年4月統計數,世界網站數量突破4000萬大關僅在三年前的2003年4月。

③分別取自CNNIC2007年1月23日和eMarketer2006年5月統計數。

④據信息產業部2007年1月24日統計數據,截至2006年6月底,我國電話用戶總量已經達到8.29億戶,其中固定電話3.68億戶,移動電話4.61億戶,居世界第一位。

⑤iUserSurvey調研數據顯示,發達國家有80.9%的被訪者表示愿意使用信息定制服務。

⑥其中“向公眾提供在信息網絡上已經發表的關于政治、經濟問題的時事性文章”屬于免責條款。

⑦據預測,2007年北京手機電視用戶將超過1000萬戶,2008年手機電視產業的市場規模為5000億元。

⑧原文為Changing is s matter of surviving,語出荷蘭VNU集團董事總經理奧科〃維瑟。

媒體監督范文第6篇

——傳統媒體與新媒體融合發展的三個趨勢

在人們眼里,報紙、雜志、電視等傳達信息進而影響受眾的媒介形態就是媒體。若以此來界定,百度、有道等搜索引擎,新浪、騰訊、鈦媒體等網站,博客、微博、微信等自媒體,墨跡天氣、攜程旅行等APP,都可以叫媒體。

可以預見,未來大家將在各種不同的生活場景里消費信息,媒體的邊界會變得模糊而寬泛,媒體的內容會變得特定而小眾,媒體的形態會變得豐富而多元。

寬泛化:媒體邊界變得模糊

自從微博出現并讓人人都可以當上記者時,媒體的范疇就開始變得寬泛?,F在,一個人、一家企業都是一個媒體。一些企業的高層更是成為擁有幾百萬乃至幾千萬粉絲(受眾)的超級媒體。例如,羅永浩擁有747萬微博粉絲,馬云擁有1557萬微博粉絲,潘石屹擁有1698萬微博粉絲……他們每發一條微博,就能在第一時間傳播到數量級可觀的粉絲那里;他們的內部講話、公開演講,也成為最稀缺的媒體資料。在最近舉辦的媒體訓練營2014年夏季峰會上,小米公司聯合創始人黎萬強在演講中提出:“每個公司都是自媒體,每個公司都應該快速地轉型,讓自己成為自媒體。” 隨著媒體的寬泛化,廣義媒體的競爭也變得激烈起來,一些媒體甚至還沒來得及參與競爭就消失了。未來的媒體形態,將由新聞單位、企業媒體、自媒體構成,后兩者經過市場篩選后變得活力十足,成為個性化突出的高品質媒體。

基于市場化媒體的以上特征和需求,公司制會成為一些大眾媒體的新選擇。壹讀傳媒CEO馬昌博就宣稱“壹讀是公司,不是媒體”;財新傳媒總編輯胡舒立也表示,“應當承認公司制的效率要遠高于所謂的事業制。能不能轉型為公司,而且建立起現代公司治理結構,這也關乎傳統媒體的轉型成敗。”

小眾化:一張報紙不再包打天下

進入互聯網時代,一方面,很多不是媒體的介質成為媒體;另一方面,媒體的內容正變得小眾化、專業化,而不是一張報紙包打天下。

在傳統媒體的“通用時代”,由于各個條線都要囊括,而且還要保持信息的數量和質量,因此媒體支出的人力、物力成本居高不下。發展到一定階段后,一些都市報為了控制成本支出,只好限定版面數和總印量,完成從“厚報”向“薄報”的“瘦身”。例如,2014年以來,《新京報》總版數就減少了三分之一,原本各自成沓的文化、娛樂、體育內容合并為“文娛體”版組?!侗本┩韴蟆穭t減少了周末版數,部分版面由全彩改為雙彩,以節省印刷及發行成本。 事實上,受眾尋求專業領域的信息,更傾向于閱讀專業媒體。在細分的成熟市場,媒體注定是適度和小眾化的,目標人群與覆蓋人群以合適為宜。

未來的媒體,也許會變得越來越“小”——變成若干個小眾的、專業的行業媒體?;陂L期積累的用戶需求信息,這些“深耕行業”的小眾媒體可以演化出更多的服務方式。例如“羅輯思維”微信公眾號通過招募會員組建社群,進而開展各種活動;《創業家》以雜志為基礎,通過黑馬會、黑馬俱樂部、黑馬大賽等線下活動,向創業公司提供創業培訓……

還有另外一種“小”的可能——未來的媒體或許會變成企業的“內刊”,作為公司的“增值業務”而存在?!短煜戮W商》原主編、明道公司副總裁許維就表示,也許以后會出現類似《星巴克lifestyle》《路虎國家地理》《G-star軍事博覽》這樣的企業媒體——它們并非企業內刊,除了名字以外,內容和今天的第三方媒體并無區別,但是企業卻能以此來傳達自己的價值觀。

多元化:專注內容,以不變應萬變

近幾年,媒體融合與報網互動成為業界討論的熱點。然而,傳統媒體在該方面取得成功者寥寥無幾,更多的只是把報紙內容搬到網上,而非遵循互聯網傳播規律生產適合網絡傳播的內容,并與用戶進行有效的互動交流與共同生產。其實,報網互動也好,媒體融合也好,指向的都是新工具。

當前,除了資本運營外,媒體融合的主要工具就是建設和運營網站、APP、微博、微信。有的傳統媒體在這方面表現不凡,粉絲眾多,影響力甚至超越了紙媒本身。然而,這樣的轉型是不是一條成功的路子?未來的媒體形態是否就是如此?目前下結論為時尚早。

媒體的核心任務是提供信息,無論是報紙、廣播、電視,還是網站、APP、微博、微信、戶外LED屏,都只是工具。如果只重視工具,而忽略或不重視信息這個媒體的核心任務,無異于緣木求魚。許維就認為:“我們的產品不是某一個渠道,而是內容本身。至于技術手段,到底是不是用微信公眾賬號,真的不重要。”

可以預見,微博、微信之后,一定會有新的工具、介質出現。市場瞬息萬變,工具更迭的速度也令人眼花繚亂,如果跟風走、片面追求工具,很容易耽擱了作為媒體本質的內容信息。傳統媒體完全可以專注于自己最擅長的內容,以不變應萬變。按照《壹讀iRead》出品人兼主編林楚方的看法,即“內容為王的時代確定已經到來”。

上一篇:歷史的進程范文下一篇:采購銷售工作計劃范文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