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重慶科技企業融資問題范文

2023-10-01

重慶科技企業融資問題范文第1篇

一、中小型高科技企業呈現的主要特點

1. 體量小、機構精干。

通常說來, 中小型高科技企業的生產和經營一般都具有高附加值, 員工數量相對較少, 體量一般都不大。而且, 根源于體量小, 中小型高科技企業的管理部門職能較為集中, 管理層級較為簡單, 機構比較精干。

2. 人員層次和素質相對較高。

中小型高科技企業大多從事高技術含量產品生產、高端技術的研究開發等工作, 對人員的學歷、專業要求較高。近年來, 大部分高科技企業員工入門門檻基本上都定在碩士研究生, 部分甚至招收博士研究生。這樣, 與一般企業相比, 高科技企業的人員層次和整體綜合素質相對較高。這會產生利弊兩方面的作用, 一方面, 員工知識層次高, 工作效率和效果較好, 也便于溝通;但是另外一方面, 按照馬斯洛需求理論, 知識層次高的員工其自我需求也較為高端和復雜, 不僅僅關注薪酬水平。這會使員工的管理變得較為復雜。

3. 勞動成果多為知識產權等無形產品。

中小型高科技企業從事的大多是高尖端技術或產品的開發等創新性勞動。這些勞動所取得的主要成果是專利、標準、論文、專著等無形的知識產權。這些知識產權本身并不能帶來經濟效益, 必須通過推廣應用或者孵化才能變成現實的生產力或者產品。這就為員工工作效果的評判和工作業績的考核帶來了一定的困難。

4. 員工潛在就業機會多。

中小型高科技企業人員本身層次高, 通過學習、培訓、交流、研討和科研創新中的實踐鍛煉, 能夠迅速成長為領域內的骨干或者專家, 在行業內具有一定的知名度。這些員工具有較多的選擇機會, 只要在單位稍有不順心, 或者在某些方面感覺到不滿意, 馬上就跳槽到其他相關單位。通常來說, 越是層次高、綜合素質好的員工, 在同行業內的競爭單位獲得就業機會就越大。這會降低員工的忠誠度, 為員工隊伍的穩定帶來了一定的困難。

5. 管理難度較大。

正是根源于人員高素質、產品無形化、潛在就業機會多, 中小型高科技企業在管理上的難度較大。既要建立較為完善的管理制度, 營造好氛圍, 讓員工按照游戲規則行事, 又要以人為本, 讓員工感覺到心理上的舒適與放松, 要努力尋求其中的平衡是個難度較大的事情。同時, 還要建立好運行機制和工作環境, 讓員工既能充分感覺到公正公平, 有能夠充分調動積極性。因此, 中小型高科技企業的管理便變得較為復雜, 具有一定的難度。

二、中小型高科技企業需要處理好的管理問題

正是因為具有區別于一般企業的特點, 在經營管理和日常運行上, 中小型高科技企業便需要著重處理好以下幾個方面的管理問題。

1. 塑造符合實際的獨特的企業文化。

企業文化是一個組織由價值觀、信念、儀式、符號、處事方式等組成的特有的文化形象, 是組織內成員共同遵循的基本信念和認知。對一個單位來說, 塑造既符合實際又獨具特色的企業文化, 能夠很好地增強凝聚力, 激發員工榮譽感和歸宿感。對中小型高科技企業來說, 首先要塑造創新文化。信息化時代, 產品和技術日新月異, 要想在激烈的市場中贏得一席之地, 就必須在內部營造創新文化, 崇尚創新, 鼓勵創新, 包括科研創新、技術創新、產品創新、經營方式創新、組織和制度創新等。其次是塑造團隊文化。對高科技企業來說, 研發新產品和新技術往往很難由一個人完成, 需要組織協調一個龐大的團隊共同努力。這就需要塑造團隊文化, 身處其中的員工都只是一個零件, 只有相互協作、相互配合、共同努力, 才能發揮作用, 順利完成任務。再者, 需要塑造以人為本的文化。高科技企業員工普遍學歷高、素質高, 有自我管理的能力和要求, 注重成就感, 崇尚精神上的自由。這就需要從員工的實際需求出發, 關心、尊重、理解員工, 發揮員工的主觀能動性, 才能挖掘潛能, 讓員工從心底里愿意為企業奮斗和付出。最后, 要塑造特色文化。各個企業情況各異, 要根據自身特點, 經過實踐的摸索、總結和凝練, 形成獨具特色的企業文化, 并使之成為全體員工的精神指南。

2. 建立公平公正的競爭和激勵機制。

相對于自身縱向比較, 員工更加關注與其他員工的橫向比較。最難以容忍的是能力不如自己的員工升職了, 貢獻不如自己的獎金比自己高。概括起來講, 也就是營造一個公平公正的競爭機制對調動員工積極性的影響至關重要。首先, 要建立客觀嚴格的考核機制??己藘热菀欢ㄒ鞔_, 考核指標盡可能量化, 便于實際操作和保證客觀性;參與評價考核對象的人員要來自不同層面和不同方面, 避免考核的片面性;考核過程要透明, 接受全體員工的監督;考核結果盡可能公示, 接受員工質詢。其次, 要建立一個與考核機制相匹配的激勵機制。對于考核優秀的員工, 不但要在精神層面給予肯定和表揚, 還要在獎金分配、學習培訓、職務晉升等方面給予傾斜, 確保那些踏踏實實工作、業績優異的優秀員工能夠脫穎而出。同時, 還需要建立一定的退出和懲罰機制, 對于幾次考核都排最后的員工, 可以考慮辭退或者是降薪??傊? 一定要建立合適的競爭和激勵機制, 讓身處其中的員工能體會到, 努力工作總是會得到肯定, 渾水摸魚總是會受到懲罰, 從而杜絕那種混日子、得過且過的現象。

3. 營造能夠充分發揮才能和實現自我發展的環境。

通常來說, 對于高科技企業員工來說, 由于自身學歷和知識層次較高, 個人需求就不僅僅是金錢層面的, 更加看重的是工作氛圍和環境, 以及對未來發展的一種預期。首先, 應該建立寬松的創新環境。高科技企業產品和技術淘汰率特別高, 更新換代特別快, 因此新技術、新產品研發是非常重要的。而在研發新技術新產品時, 誰都不能保證百分之百的成功率。因此, 企業要建立相關制度, 允許研發人員的嘗試和失敗, 保護其創新積極性, 為其水平和能力發揮提供一個寬松的平臺。其次, 應該建立平等和尊重的氛圍。與傳統企業相比, 高科技企業應該更加注重員工之間地位的平等和彼此的互相尊重。在工作中, 要允許下級發表意見, 若彼此有不同意見, 可以進行探討甚至爭論, 以大多數人的意見為準, 而不是發號施令和強制執行。再者, 需要針對員工特長和特點, 進行合理的職業發展規劃。對高科技企業員工來說, 可以預見的一個很好的發展前景比豐厚的薪酬更為吸引人。通常來說, 高科技企業員工知識層次高, 可選擇的就業機會也多, 因而忠誠度相對較差。只有對員工未來發展進行合理的規劃, 讓其充分體會到, 只要在企業好好工作, 未來的發展前景非常好, 才能提升其忠誠度, 使其安心工作。

4. 選擇合適的管理風格和運行模式。

對中小型高科技企業來說, 因為處于成才期, 組織機構相對簡單, 人員規模較小, 企業的管理風格對整個企業的運行具有較強影響。到底是選擇創新開拓型, 還是穩妥保守型, 還是團結協作型, 還是科學管理型, 企業要根據自身的實際來進行選擇, 適合自身發展的、能夠得到大多數員工認同的管理風格才是好的管理風格。對大多數中小型高科技企業來說, 由于處于創業初期, 未來的發展態勢并不明朗, 企業對員工的有形吸引力不高。因此應當采取以家庭協作型為主的管理風格, 將更多的精力集中于與員工建立良好的關系、培養家庭般的氛圍、加強組織的無形吸引力上;同時, 由于企業整體經驗的缺乏, 管理者應當鼓勵員工采取靈活自主的開拓行為, 進行多方面的嘗試, 以探索出企業未來的發展方向。

在運行模式選擇上, 一是充分授權。高科技企業員工素質較高, 具備自我管理的能力, 企業管理者要給予下屬充分的信任和自主空間, 充分調動其積極性和主動性, 使其感覺到“這就是我的事”, 從而想方設法去完成任務。二是采用目標管理法。對具備自我管理能力、知識層次較高的員工, 應采用員工自主的寬松的管理模式, 即不需要過多地關注工作過程, 而是交代工作目標和能夠調動的資源, 具體工作方法和過程由員工自行決定。這樣員工更有興趣去探索和創新工作方式, 更加有利于發揮員工的創造性。三是實行項目管理。無論是市場開拓, 還是產品研發, 項目管理制都是高科技企業較為合適的管理模式。根據不同任務組建不同的項目團隊, 選拔既具有豐富的專業知識, 又具有較強組織管理能力的人擔任項目管理者, 充分整合和利用相關資源, 發揮團隊整體優勢。實踐證明, 采用項目管理的方式比一般的松散組織具有更強的創新能力。

5. 建立完善的內部風險防控體系。

中小型高科技企業大部分處于創業期, 無論是面臨的市場風險還是內部經營風險都較大, 但本身抵抗風險能力較弱, 因此, 需要在內部建立較為完善的風險防控體系。首先, 需要建立較為完善的制度體系。對企業來說, 制度是全體員工需要共同遵守的準則。建立和完善管理制度, 使一切行為都有章可循, 可以減少人為因素對經營管理的干預和影響, 大大降低隨意性和領導意志給企業帶來的經營風險。其次是建立內部監管機制。正是因為建立中小型企業在運行模式上采用充分授權, 內部監管就成為必不可少的手段。通過這種嚴格的監管, 可以減少經營過程中的“黑洞”, 避免權力帶來的腐敗和低效。另外, 加強內部監管的重要方法是建立暢通的溝通和信息反饋機制。建立了規范嚴謹的制度, 強化了執行的監督力度, 似乎內部控制的問題已經迎刃而解, 但是, 如果沒有通暢的信息溝通和反饋渠道, 內部監管在實施過程中的效果仍然不會樂觀。由于信息不對稱, 內部監管實施的上下游環節的銜接之間有一定的壁壘, 監管措施便無從嚴格實施。因此, 中小型高科技企業內部需要建立正式、通暢的溝通和信息反饋渠道, 提高內部控制制度的運行效率。

三、小結

隨著信息時代的到來, 中小型高科技企業數量越來越多, 在我國經濟社會中發揮的作用也越來越重要。但是, 這些中小型高科技企業在員工隊伍、管理架構、運行模式等方面與傳統企業有著較為明顯的不同。作為中小型高科技企業管理者, 需要正視這些特點, 處理好上述管理問題, 營造良好的工作氛圍和環境, 充分調動員工的積極性和創造性, 切實提高管理運行效率, 從而實現高效可持續的發展。

摘要:中小型高科技企業通常具有體量不大、機構精干、高層次人才密集等區別于一般企業的特點。作為管理層, 需要正視這些特點, 特別關注和處理好一些管理問題, 才能真正實現科學和諧發展。

關鍵詞:高科技企業,管理

參考文獻

[1] 林茂臣.芻議民營中小企業管理模式及其創新[J].甘肅農業, 2005 (1)

[2] 郝字光, 孫海濤.對民營中小企業管理問題的探討[J].集團經濟研究, 2005 (3)

[3] 高鑫.對中小企業管理創新基本問題的探析[J].經營管理, 2006 (12)

[4] 李自如.現代企業管理學[M].四川:中南大學出版社, 2003

[5] 汪博興.內部風險因素分析[J].當代經濟, 2003 (7)

重慶科技企業融資問題范文第2篇

目前我國科技創新型企業面臨的主要稅種包括增值稅和企業所得稅同時, 在科研技術人員涉及個人所得稅。

(一) 增值稅

增值稅是以商品 (含應稅勞務) 在流轉過程中產生的增值額作為計稅依據而征收的一種流轉稅, 是我國最主要的稅種之一, 也是我國科技創新型企業面臨的主要稅種, 由國稅部門統一征收。2016年5月1日起全面實施營改增, 試點范圍擴大到建筑業、房地產業、金融業、生活服務業, 將所有企業新增不動產所含增值稅納入抵扣范圍。無論是增值稅的小規模納稅人還是一般納稅人, 營改增都是通過減輕其稅負這一誘導機制來促進企業發展。實施增值稅后下游企業購買應稅的商品或服務可以抵扣, 避免了因產業分工而存在的重復征稅問題。而企業能否在營改增中獲得好處, 還得看增值稅抵扣范圍的大小、抵扣鏈條的完善程度以及企業取得增值稅專用發票的能力。

目前增值稅所涉優惠政策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環節:一是企業科研設備采購環節。企業購買用于科學研究、科技開發和教學的設備享受進口環節增值稅、消費稅免稅和國內增值稅退稅等稅收優惠。二是科技成果轉化環節。對技術轉讓、技術開發及其與之相關的技術服務、技術咨詢收入免征營業稅或增值稅。三是針對具體行業的增值稅優惠政策。國家對自行開發生產的計算機軟件產品、集成電路重大項目企業給予增值稅期末留抵稅額退稅的優惠。形成企業自主開發軟件產品收入越高, 增值稅退稅金額越高的狀況, 有效提升了企業自主創新的積極性。

(二) 所得稅

(1) 企業所得稅。企業所得稅是對我國內資企業和經營單位的生產經營所得和其他所得征收的一種稅, 其中, 中央企業所得稅由國稅部門征收, 其他企業所得稅由地稅部門征收。按照現行《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所得稅法》的規定, 企業所得稅稅率為25%, 符合條件的小型微利企業, 經主管稅務機關批準, 企業所得稅稅率減按20%。

目前有助于降低科技創新型企業所得稅負擔的稅收優惠政策主要體現在以下方面:一是直接減少高新技術企業所得稅稅率。針對擁有核心自主知識產權, 并同時符合高新技術條件的企業, 減按15%的稅率征收企業所得稅。二是研發費用的加計扣除政策??萍夹椭行∑髽I的研發費用稅前加計扣除比例由50%提到75%。三是固定資產加速折舊、相關費用稅前扣除以及技術轉讓所得稅減免等其他優惠政策。對企業固定資產實行加速折舊, 尤其是生物藥品制造業、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等6個行業、4個領域重點行業的企業用于研發活動的儀器設備不超過100萬元的, 可以一次性稅前扣除。四是為強化企業技術創新主體地位提升企業創新能力, 實行企業職工教育經費稅前扣除措施, 同時, 對于產業創新中心的技術轉讓所得減免征收企業所得稅。

(2) 個人所得稅。在科技企業、相關研究部門科技人員不可避免要面臨個人所得稅的征收問題。在我國, 資、薪金個稅稅率級次設置了7個級次 (3%-45%) , 個體工商戶經營所得稅稅率設置了5個級次 (5%-45%) 。從稅率上來說, 我國的個人所得稅的最高邊際稅率可達45%之高。

以此促進科研人員技術創新的積極性的優惠政策有如下幾點:一是科研人員科技成果轉化股權獎勵收入遞延納稅。針對高新技術企業和科技型中小企業科研人員科技成果轉化所取得的股權獎勵收入, 允許科研人員在5年內分期繳納個人所得稅。二是開展創業投資企業和天使投資個人有關稅收政策試點。首次將投資抵扣稅收優惠擴大至個人投資者, 投資主體和投資對象“雙擴圍”:自2017年1月1日起, 將享受70%投資抵扣優惠政策的創投企業的投資對象, 由中小高新技術企業, 放寬至種子期、初創期的科技型企業;同時, 將享受優惠政策的投資主體, 由公司制創投企業和合伙制創投企業的法人合伙人, 擴大到個人投資者。

二、科技創新型企業發展面臨的主要稅務問題

(一) 現行體制障礙導致稅收優惠措施無法落實

為鼓勵和促進企業積極進行技術創新推行各類稅收優惠措施, 然而, 就目前存在的管理體制方面的問題卻對此形成制約。由于我國所實行垂直型稅收管理體制, 引致目前以稅收政策為手段、促進企業科技創新政策的效力不足, 導致地方稅務部門與科技部門政策協調不力導致稅收優惠措施無法落實。同時不同部門對政策的認定差異也導致稅收優惠政策無法實施。

(二) 增值稅政策的粗放化導致政策效果弱化

科技創新型企業的增值稅問題相對復雜, 各方面綜合作用, 導致企業稅負不降反升, 其中核心問題一是科技創新型企業增值稅抵扣鏈條建立難。作為流轉稅, 抵扣鏈條是否完善直接影響增值稅政策效果??萍紕撔滦推髽I增值稅抵扣鏈條建立難的問題主要體現在: (1) 稅收監控執行力度不全面, 導致抵扣鏈條不完整。企業經營過程中往往會遇到大量小規模企業不能提供增值稅專用發票用于抵扣問題。 (2) 政策更新慢, 導致企業研發中人力資本成本等重要項目難以抵扣。增值稅管理制度未能跟上我國高科技產業發展速度, 對于新興行業仍沿用傳統的進項抵扣模式, 加大了企業增值稅負擔。同時享受稅收優惠的行業范圍窄, 導致未被納入產業的科技創新型企業實際稅負成本增加。

(三) 所得稅的高稅率抑制科研人員技術創新動力

科研創新型企業的所得稅問題主要體現為科研人員技術成果轉化中的個人所得稅。一是科研人員所得稅率高。一方面目前的個人所得稅稅率, 科研人員在技術成果轉化是需要繳納最高檔45%的所得稅。另一方面由于技術研發成功率低, 沉沒成本高, 對少量成功項目的高稅率對科研人員創新積極性形成打擊。二是地方針對技術成果轉讓高稅率所實行的遞延交稅辦法, 指標不治本。為鼓勵科研技術人員創新積極性, 多地推行技術成果轉化股權收入遞延繳納所得稅的優惠政策。

三、促進科技創新型企業稅收政策完善的建議

(一) 以抓大放小促進稅收管理體制完善

從橫、縱兩個維度促進稅收管理體制完善, 一是建立橫向稅務、海關、科技等跨部門協調機制。以科技部門為核心, 建立非正式的科技、稅務、海關等相關部門聯席會議, 強調稅務、海關等相關部門對促進科技創新型企業技術創新的支持, 提高各部門協調效率。二是縱向優化稅收管理程序, 賦予地方稅務部門決策建議權。為促進科技創新能力提升, 地方管理部門必須結合地區實踐, 出臺相關稅收優惠規制?;谀壳岸悇詹块T的垂直管理體系, 一方面, 可建立稅務部門事務審批電子化信息系統, 提升基層稅務部門臨時事務審批效率, 及時反饋基層稅務部門與科技部門政策協調中出現的問題, 尋找解決方案;另一方面, 未來可逐步增加基層稅務部門在協調科技部門相關政策中的權限, 提高基層稅務部門決策的靈活性。

(二) 以細化產業分類促進企業增值稅抵扣鏈條完善

針對目前科技創新型企業增值稅征收中存在的問題, 一則首先細化產業分類, 對主要新興高科技產業部門實行分類管理。稅務部門應協同科技管理部門, 及時把握現階段新興產業發展動態, 制定促進新興產業發展的稅收優惠政策和條例。促進企業建立有效的抵扣鏈條, 對于暫時無法建立有效抵扣鏈的產業部門, 則可推行最高實際稅率政策, 減輕企業稅負, 提升企業創新積極性。二是細化增值稅抵扣范圍及抵扣項目, 建立有效的增值稅抵扣鏈條。一方面, 降低小規模企業增值稅開具成本, 拓寬科技創新型企業增值稅抵扣范圍;另一方面, 則需要根據不同行業企業特征, 細化主要研發投入項目的抵扣管理辦法, 如出臺研發中人工投入成本的抵扣管理細則, 為不同行業科技創新型企業增值稅抵扣鏈條的有效建立提供指引。三是從長期發展而言, 應逐步降低增值稅在稅收體系中的比重。加快完善地方稅體系, 培育地方主體稅種, 逐步提高直接稅在稅收收入中的比重, 逐步弱化增值稅對企業經營的影響, 簡化稅收管理機制。

(三) 科技人才是科技創新的核心力量

完善科研人員個人所得稅征收管理辦法, 應以降低個人所得稅為核心, 對其技術創新形成有效激勵, 提升科技人才技術創新的積極性, 在此基礎上, 結合地方所得稅管理實踐, 分步驟推進。一是改進技術轉讓個人所得稅征收方法。一方面可采取擴展征稅遞延期的方法, 給予技術產業化經營更長時間限度, 提高在項目獲利后再征稅的概率;直接降低個人所得稅稅率。對于屬于國家鼓勵發展的高科技新興產業企業或相關科研部門技術人員的成果轉讓所得現金或股權, 不再按照工資薪金所得累進征稅, 而是按照偶然所得, 實行20%的稅率。

(四) 以簡化稅收征管管理體系降低企業交易成本

繁復的稅收管理方法卻分散了企業精力, 增加了企業交易成本。一是從長期來看, 稅務管理部門應以降低科技創新型企業稅務負擔為目標, 簡化明晰稅收征管體系。同時簡化各類別稅收優惠措施, 建立簡單清晰的普惠性稅收優惠辦法。

總而言之, 科技創新是我國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戰略支撐, 企業是創新的重要主體, 而稅務負擔對科技創新型企業經營成本產生直接影響, 并最終影響企業技術創新的積極性。針對稅收優政策的問題, 亟須深化稅收制度改革, 既抓大放小, 又粗中有細, 多層次、分步驟、分行業, 完善稅收政策和規章, 為促進企業科技創新, 提供有效保障。

摘要:黨的十九大會議提出要深化科技體制改革, 建立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深度融合的技術創新體系, 加強對中小企業創新的支持, 而稅務負擔直接影響企業的經營成本, 成為影響企業和科技人員創新積極性的重要方面。本文從我國稅收管理制度與企業的科技創新需求難以吻合, 在管理體制以及增值稅、所得稅征收機制等方面存在問題出發, 找到促進我國科技企業創新積極性增長以及持續創新能力的提升, 提供有效支持和保障的對策。

關鍵詞:科技創新型企業,稅收優惠政策

參考文獻

[1] 孫俊芳, 傅彤, 高曉宇.稅收優惠政策與高新技術企業研發投入——以滬粵浙蘇為例[J].新視野, 2018 (6) .

[2] 龔玲.高新技術企業稅收籌劃[J].科技經濟導刊, 2018 (11) .

[3] 廖小波.中小高新技術企業稅收籌劃研究[J].經濟研究導刊2012 (6) .

重慶科技企業融資問題范文第3篇

智能膠囊內窺鏡, 讓世界微系統領域認識了重慶;風力發電、軌道交通等新興的“重慶造”, 成為國際相關領域追逐的焦點;“重慶造”新能源汽車、LED燈, 更是讓人們感受到科技創新帶來的改變……

這些都表明, 重慶科技創新實力正在不斷增強, 對經濟的引領作用也越發凸顯。

短板:缺乏大院大所“硬優勢”應對:整合資源讓1+1>2

地處西部的重慶, 沒有太多吸引資源和人才的優勢, 特別是欠發達的農村地區, 更是沒有“叫板”科技的資本。

“重慶, 沒有中科院的分支機構, 幾乎沒有大院大所, 甚至像院士這樣的高層次人才, 還沒有一個清華大學多。”重慶市科委計劃處處長陳軍說。

與同在西部的西安和成都相比, 西安擁有精密機械、地球環境等4個中科院所屬科研院所, 中國兵器工業集團、中國航天科技集團等十大軍工集團皆在那里有所布局。而成都也擁有中科院的分支機構。

“沒有這些實實在在的科技‘硬優勢’, 重慶唯有整合資源, ‘抱團’發展。”重慶市科委主任周旭說, 整合資源, 讓1+1>2。

2008年底, 由重慶醫科大學與第三軍醫大學共同組建的眼科市級重點實驗室, 正式成立。

這個結合, 來之不易。

在此之前, 作為軍隊高校的第三軍醫大學和作為重慶地方院校的重慶醫科大學, 擁有各自的眼科實驗室。且近20年來, 它們都是各搞各的研究, 幾乎從不往來。

但正因為此, 這兩個研究平臺的自身能力建設, 始終都上不了臺階。若要按照市級重點實驗室的標準去衡量, 它們都還達不到要求。

為此, 重慶市科委出面當上了“紅娘”, 將資源進行充分整合, 并成立了眼科市級重點實驗室。

“‘身份’不同了, 自然它就能站在更高的層面上, 與國家資源進行對接, 引得全國在相關領域的項目和人才在渝落戶。”周旭說, 這也因此引來了國內治療葡萄膜炎的第一人楊培增來渝扎根, 領域內的一大批國家項目欲在此布局。

與此同時, 我市通過“大手拉小手”, 整合了科研院所和高校的科技資源, 并組建了產學研技術聯盟。

目前, 重慶市打造了船舶工業、醫療器械、中藥等近10個產業技術創新聯盟, 只為把產業做大, 讓市場接受更多的“重慶造”。

1+1>2爆發出的實力, 讓重慶站在更高的層面上, 與國家乃至世界對話。

由此, 重慶機床廠、西南大學等重慶市高校和科研單位, 參與了重大新藥、傳染病、水體污染控制、數控機床、轉基因、寬帶移動、核高基和油氣田等8個國家重大科技專項任務, 承擔相應項目或課題46項, 預期獲國家經費支持6.5億元。

失衡:科技資源集中在主城

探索:設立農業科技成果轉化基金

大城市帶大農村的二元經濟結構, 在重慶形成獨特的“一圈兩翼”發展格局。然而, 重慶城鄉的不均衡發展, 也成為了制約重慶科技發展的最大短板。

來自重慶市科技統計中心的數據顯示, 重慶市7.76萬直接從事科技活動的人員中, 90%集中在主城區, 其余10%幾乎都分布在萬州、涪陵地區。

全市的科技創新平臺、科技項目及經費, 則主要集中在以主城區為核心的“一圈”范圍內。

“要在重慶真正解決科技與經濟的緊密結合問題, 把科技資源引入廣袤的農村, 就是一個突破口。”周旭說, 但前提是, 必須找到產業支撐, 讓科技下鄉能有依托的實體。

武隆縣文復鄉的甜柿遠近聞名, 重慶市農科院果樹研究所早就看上了這個產業“金娃娃”。前不久, 所里專家代正林又下鄉了。

他把篩選出的甜柿套袋、修枝整形、保鮮深加工等幾種實用技術, 直接帶到了柿子地, 用最通俗易懂的語言, 說給在地里干活的農民聽, 要是聽不懂就手把手教。

如今, 具有重慶特色的文復甜柿, 已注冊了“歡心牌甜柿”商標, 不但味道香甜, 還被做成飲品、休閑食品。

“讓科技人員帶著資金和技術下鄉、入園、進企, 僅僅是我們用科技來縮小城鄉差距的一個方面。”重慶市科委農村處處長王勇德說, 針對兩翼地區優勢特色產業的產業鏈各環節的需求, 重慶重點開展配套品種、高效生產、深加工等關鍵科技瓶頸問題的攻關, 特別是在生豬、柑橘、蠶桑等16個優勢特色農業產業上, 形成良種繁育、標準化種植、精深加工、市場營銷等全程產業鏈條, 增大兩翼地區的產業就業容量。

“我市今年將首次設立農業科技成果轉化基金, 篩選10-20個高科技實用成果在兩翼地區轉化。”王勇德說, 我市是國內少數幾個沒有設立農轉基金的城市。

因為一直以來, 農業科技成果轉化如同“雞肋”:企業不愿冒風險, 出錢推廣;研究者無力墊付農民種植養殖生產的先期費用, 成果轉化十分困難。

依托重慶市新設立的農轉基金, 企業和研究者都將分別得到一筆“風險資金”, 以此調動雙方轉化成果的積極性。

“不怕失敗、有保障, 大家就愿意來做。”王勇德說道。

不足:地處內陸沒有區位優勢

對策:攬才不惜重金肯下血本

在中山大學當了18年眼科教授的楊培增, 2008年來到重慶, 讓不少眼科疾病患者也一路追隨到此, 重慶也因此多了一個“國內治療葡萄膜炎第一地”的稱謂。

捧著重慶2009年度科技突出貢獻獎, 楊培增激動地說:“我在重慶找到了更加廣闊的平臺。”

“這就是科技界的‘明星效應’, 它能吸引更多的科技資源在渝落戶, 以此形成一支高水平的人才團隊。”一位專業人士如是說。

“不光是人才, 對于高水平項目成果我們依然一視同仁。”周旭說, 因為地處內陸沒有區位優勢, 我們就是要不惜重金、下血本, 向全球的優秀科技人才和項目拋出“橄欖枝”。

近日, 重慶川儀自動化股份有限公司與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合作開展的一種通信網關研究與開發項目, 又取得了階段性進展。

“這項新技術在同類行業中具有很廣泛的應用前景。”川儀相關人士說, 更重要的是, 項目還獲得了重慶60萬元科技資金支持, 獲得了產業化的啟動資金, 讓雙方很是欣喜。

當然, 可以獲得橄欖枝垂青的不只是這些。

本月, 重慶市首批海外創新基地就要授牌了。本土的一些高校、科研院所以及企業, 將作為市級吸引海外人才和團隊的機構, 專門為海外高層次人才、項目和團隊服務。

“我們一次性得到100萬元硬件建設費支持, 為人才培育和引進做好后勤服務。”重慶大學海外創新基地負責人高興地說。

對此, 重慶市科委人事處副處長李爾鋼介紹, 對于海外歸國來渝創業的科技人員, 只要首次申報我市科技項目, 且研究領域切合重慶經濟發展實際, 不需要經過專家評審, 可以直接給予其3萬-5萬元的研究資金。

重慶最近出爐的一份科技人才引進培育計劃顯示, 重慶市將用8年時間在全球遴選100名拔尖的高層次人才入渝;每年投入2000萬元重點培養科技領軍人物;每年選出10個青年科技人才的基礎研究項目, 連續三年支持。

這就是重慶市為階梯式培養頂尖人才后備軍而啟動的“兩江學者計劃”、“巴渝人才雙千計劃”和“杰出青年科學基金”計劃。

據不完全統計, 重慶市已直接資助了近萬名科技人才, 引進165名海外優秀科技人才來渝落戶, 培養出2.6萬余名高技術頂尖人才。

蝶變:從“賣產品”到“賣服務”

未來:從投資驅動到創新驅動

上個月, 重慶博騰藥業一口氣拿下德同資本1000萬元的風投資金, 企業品牌算是徹底打響了。

“靠自己研發賣產品, 競爭太激烈了。想要真正‘出人頭地’, 難!”公司董事長居年豐說, 心血管、抗生素等藥物, 光重慶的生產企業就有好幾家, 更別說全國了。

2008年底, 呼嘯而來的金融危機, 卻讓資源成本相對較低的博騰, 覺得機會來了。

“我們成立了技術團隊, 開展重點產品和技術的突破。技術上去了, 再加上成本優勢, 別人自然愿意把單子給我們。”居年豐這樣盤算。

仔細分析市場需求, 公司開始組建專門的技術團隊, 并把手中市場需求不太大的成品藥研發和生產逐漸減少, 為自主研發“讓路”。

同時, 公司還在海外設立了研發機構, 欲“近水樓臺先得月”, 獲得海外大客戶的青睞。

現在, 博騰已獲得了來自美國、比利時等大公司成品藥的原料配套業務, 并成功吸引風投資金的注入, 開始大刀闊斧建設生產線, 完成從“賣產品”到“賣服務”的蝶變。

眼下, 重慶科技創新引領城市發展的作用已日漸明顯, 汽車摩托車、裝備制造等傳統產業逐漸有了核心競爭力, 開始從“重慶制造”向“重慶創造”邁進。

現在走訪不少重慶的企業, 他們不再熱衷介紹生產了多少產品, 而是告訴你, 哪些產品是自己研發的, 申請了多少件專利保護。

“最遲年底, 由重慶市科委牽頭制定的戰略新興產業規劃就初步完成, 重慶產業結構調整即將進入‘蝶變期’。”重慶市科委高新處處長劉小川說, 在現有技術產業的支撐下, 我們將率先啟動新材料、物聯網等戰略新興產業的打造和培育。

以新材料高新技術產業化為例, 預計到“十二五”末期, 重慶市新材料產業將實現1200億元的產值, 使重慶市裝備制造業中所需的新材料本地自給率達到35%, 成為重慶市工業的第四大支柱。

“今年在高新技術領域, 重慶市將首次召開高新技術企業發展大會, 屆時將會有一系列支持高新技術企業發展的重磅政策出爐。”周旭說。

“然而, 沒有實物資產的高新技術產業, 要獲得持續的原動力, 當然離不開創投基金的支持。”他說, 重慶市在全國首創的科技創投引導基金的科技金融模式, 正好填補了重慶市科技發展的這一短板。

今年, 重慶市將新增10只基金, 使科技引導基金的規模達到50億元。同時, 市科風投和天使基金將完成1億元以上的股權投資, 把更多像萊美藥業這樣的科技型企業推上創業板。

此外, 我市還將成立科技擔保公司, 為科技型中小企業的發展提供更強的融資服務, 同時將一并出臺吸引科技企業參加科技保險等補貼管理辦法, 為企業發放保費補貼, 有效分散和化解創新及擔保機構等的風險。

“從投資驅動到創新驅動, 重慶正一步步堅實地走下去。”周旭信心滿滿。

重慶科技企業融資問題范文第4篇

由交通部公路規劃設計院設計、重慶渝豐路橋有限責任公司建設的重慶嘉陵江黃花園大橋, 連接重慶渝中區和江北區, 打通了江北、渝中、南岸三地。黃花園大橋1996年12月26日開工, 1999年12月26日建成通車, 是重慶直轄后主城興建的第一座大橋, 以此為標志, 新直轄市的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城市功能改善、城市形象塑造工程拉開帷幕。大橋全長4.4公里, 由六個單項工程組成, 即嘉陵江黃花園大橋、黃花園立交橋、石黃隧道、石板坡立交橋、北引道和五里店立交橋。大橋橋型為五跨預應力混凝土連續剛構橋。全橋長1208米, 分上下游兩副, 主橋跨徑組合:137.16米+3×250米+137.16米, 引橋為4×35米預應力混凝土空心板橋。橋寬31米, 設1.5米的中央分隔帶, 車行道24.5米, 人行道2×2.5米。通航凈高20米, 地震烈度按7級設防。設計荷載:汽-超20, 掛-120。橋面采用瀝青混凝土鋪裝橋面, 彩色人行道地磚和帶十二生肖圖案的鋼防欄桿。大橋建成時, 主跨跨徑居世界同類橋型第三, 連續剛構長度居世界第一。相關科研成果2000年獲重慶市科技進步三等獎。

重慶科技企業融資問題范文第5篇

重慶點易科技有限公司現在的核心業務有兩方面,一是互聯網站的經營服務,旗下運營著重慶市涪陵區最大的綜合門戶網站—涪陵在線()和全國最具影響力的物物交換網站--換客中國()。其二是與中國兵器工業信息中心合作,成為中國兵器工業信息中心通達OA軟件在重慶市、湖北省總授權經營服務商。除此之外,公司還提供網站建設、推廣、計算機新技術咨詢與培訓等服務項目。

經過八年多的經營和發展,目前重慶點易科技公司已經擁有正式員工66人,其中互聯網服務人員有32人,旗下涪陵區門戶網站涪陵在線經營團隊超過20人,其中技術人員6名。公司在涪陵、重慶、武漢、銀川等城市設立了辦事服務機構,辦公面積超過八百平米。

“涪陵在線()”是重慶點易科技重點打造的涪陵區綜合性門戶網站,旗下開僻了房產頻道、鮮花網、政網互動、涪風論壇等欄目,現有注冊會員22萬余名,網站日均訪問量超過40萬PageView,每天獨立IP超過2萬個,旗下涪風論壇日均發貼超過八千。涪陵在線網站在重慶有較高的知名度,也很受當地政府重視,涪陵區委書記、區長多次召開網友坐談會,聽取網民意見和建設,促進

當地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該網站于2010年在中國互聯網站長大會上被評為最具商業價值的地方門戶網站。涪陵在線網站于2004年取得了重慶市通信管理局頒發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目前網站通過網絡廣告、活動專題、同城電子商務、企業品牌空間展示等多種模式提供收費服務,2009年涪陵在線網站實現了盈利,目前網站發展勢頭強勁,實現了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雙豐收。

“換客中國()”是國內最早的以物以物門戶網站,通過物物交換,實現物品的使用價值,同時通過互聯網發布交換信息,使交換的物品更加豐富,交換過程也充滿了樂趣。目前網站注冊會員十余萬名,發布換品近三十萬件,成功交換一萬多起。央視網、華西都市報等多家媒體曾先后多次報道本網站。

重慶點易科技公司和中國兵器工業信息中心深度合作,為用戶單位提供網絡協同辦公系統的建設、實施等服務。經過三年多的努力,目前在重慶、湖北擁有正式用戶五百多家,使通達OA成為了重慶市和湖北省協同管理軟件的首選品牌。

重慶科技企業融資問題范文第6篇

1.1 賬務處理問題

(1) 科目設置不規范。例如某公司在研發支出成本科目下分別設置費用化支出和資本化支出科目, 但三級科目設置為人工費、材料費、設備購置費、維修費、檢驗試驗費等, 另在損益科目管理費用下設置技術開發費科目, 用于結轉費用化支出??颇吭O置規范化、統一性不足。

可見, 部分企業的財務人員并未關注到相關科目設置和使用的重要性問題, 在實際工作中主要根據公司自身業務活動增減科目, 同時會計準則或稅收相關政策法規方面硬性規定的缺失也導致財務人員誤認為無章可循。

國家稅務總局關于企業研究開發費用稅前加計扣除政策有關問題的公告 (國家稅務總局公告2015年第97號) 和企業會計準則雖然并未硬性要求企業采用統一的研發支出明細科目設置規范, 但國家稅務總局公告2015年第97號文對自主研發、委托研發、合作研發、集中研發的研發支出輔助賬及研發支出輔助賬匯總表進行了統一規范。

同時國家統計報表、科技部火炬統計、高新技術企業認定對研發支出項目和金額的認定規則也與稅務機關基本一致, 結合《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科技部關于完善研究開發費用稅前加計扣除政策的通知》 (財稅[2015]119號) , 可以判斷國家對企業研發支出的認定有統一的口徑。

因此可以認為, 成本科目下的研發支出二級科目按費用化和成本化分類后, 明細科目應嚴格按照研發支出輔助賬的層級和名稱進行確定, 進行合理規范的核算。

(2) 以錯誤方式設置科目與核算, 將導致嚴重的風險。

首先, 科目設置過于側重企業自身情況, 難以應對稅務機關實地檢查。稅務機關檢查企業研發支出賬目, 首先會關注到科目問題, 即使企業所有費用核算真實但可能不準確, 容易出現稅企爭議, 例如是否符合研發支出核算范圍、是否有福利費或招待費混雜計入成本影響所得稅申報 (企業所得稅匯算清繳過程中明確要求列明在銷售費用和管理費用下的招待費支出, 而通過研發支出成本科目費用化結轉會直接計入管理費用下的研發支出) 等。

其次, 科目設置不規范, 會導致企業難以通過規范統一的口徑核算所有的支出, 遇到比較模糊的費用, 有可能出現前后不一致、財務人員人為因素過多影響判斷的情況。

最后, 科目設置口徑與研發輔助賬口徑不一致, 在編制研發支出輔助賬的過程中, 必然出現口徑不一、邊界模糊的費用被計入研發支出的情形。而這會大概率導致稅企爭議、甚至出現稅務機關推翻企業對研發支出金額及加計扣除基數的認定結論的情況, 導致納稅調整甚至處罰。

1.2 研發支出項目歸口混亂

許多公司在研發支出的核算中, 不約而同將研發機構人員的會務費、差旅費等計入研發支出當中。企業以此種方式進行核算通常是出于以下兩方面考慮:首先, 誤認為研發支出就是研發部門的所有支出;其次, 希望擴大研發支出的范圍, 從而在報表當中列示較高研發支出金額, 提高加計扣除的基數。

這些做法反映出企業財務人員甚至企業領導對加計扣除政策的錯誤理解。研發支出與加計扣除的基數是不同的概念。企業投入的研發經費, 必須嚴格符合稅收政策法規的部分才能用于加計扣除。

財稅[2015]119號文件規定, 研發活動是指企業為獲得科學與技術新知識, 創造性運用科學技術新知識, 或實質性改進技術、產品 (服務) 、工藝而持續進行的具有明確目標的系統性活動。根據研發活動的定義, 企業發生的以下一般的知識性、技術性活動不屬于稅收意義上的研發活動, 其支出不適用研發費用加計扣除優惠政策:企業產品 (服務) 的常規性升級;對某項科研成果的直接應用, 如直接采用公開的新工藝、材料、裝置、產品、服務或知識等;企業在商品化后為顧客提供的技術支持活動;對現存產品、服務、技術、材料或工藝流程進行的重復或簡單改變;市場調查研究、效率調查或管理研究;作為工業 (服務) 流程環節或常規的質量控制、測試分析、維修維護;社會科學、藝術或人文學方面的研究。簡而言之, 要進行研發支出加計扣除, 企業必須有充分證據證明研發項目在所在領域的關鍵性、突破性創新特征, 否則一旦被稅務機關認定為常規性研發支出, 則會面臨納稅調整。

財稅[2015]119號文件和97號公告、40號公告對稅收意義上的研發支出進行了明確界定。其中人員人工費用項目, 稅會差異非常明顯。稅法只認可直接從事研發活動人員的工資薪金、社保公積金支出及外聘人員勞務支出, 而會計準則認可非直接人員的工資薪金等支出。在實務中, 企業如不明確區分直接研發人員與非直接研發人員的工資薪金, 盲目做大研發支出, 則極有可能導致稅務局不認可企業判斷的加計扣除金額。

此外, 將整個研發部門的費用一概計入研發支出成本科目, 風險也顯而易見。首先, 研發部門如果存在涉及納稅調整的支出 (如招待費、福利費) , 在期末結轉過程中, 此類成本會轉入無形資產或管理費用下的研發支出科目, 而不會轉入招待費、福利費, 在所得稅匯算清繳過程中, 企業無法直接調出該部分金額, 同時導致賬載金額不實, 形成錯誤申報。其次, 符合會計準則對期間費用和成本類科目的性質有明確規定, 研發部門發生的一些不符合對象化條件的費用, 強行計入研發支出, 也會違背會計核算的基本要求。

1.3 全盤費用化風險凸顯

在一些公司的研發支出構成中, 絕大部分屬于費用化支出, 只有比較少部分屬于資本化項目。導致這一情況的原因在于, 企業財務部門并不了解研發部門技術領域的工作, 缺少溝通和跟進機制, 通常是研發部門啟動研發和研發結題、形成驗收報告, 財務部門期末結轉研發支出過程中才發現項目結題、沒有進行資本化核算。此外, 費用化支出可以在匯算當期一次性加計扣除, 而資本化支出形成的無形資產必須在以后期間逐年加計攤銷額, 也促使企業產生當期做大費用化金額的內在動機。

其實這是企業人員沒有全面理解科技企業的業務內容和涉稅事務的具體表現。研發支出核算工作不僅是企業享受加計扣除稅收優惠政策的基礎, 同樣涉及技術合同等其他方面的政策適用。

根據財稅[2010]111號、國家稅務總局公告2013年第62號、財稅[2015]116號文件的要求, 符合條件的技術轉讓所得減免征收企業所得稅后, 須留存相應的資料備查。其中, 轉讓技術所有權需列明涉及的成本費用情況;轉讓使用權需列明涉及的無形資產攤銷費用情況。簡而言之, 如果企業通過研發活動最終在知識產權主管部門成功申請了專利技術或軟件著作權等, 但因前期研發過程中費用化支出過高、賬面上通過研發構建的無形資產金額過低甚至沒有形成無形資產, 最終導致技術轉讓的收入與成本無法合理配比、無法向稅務機關報送合理的無形資產攤銷明細表。

1.4 研發支出輔助賬欠缺

調研的企業當中, 筆者發現有的企業沒有實時跟進研發輔助賬。站在企業角度分析, 原因主要如下:首先, 研發輔助賬及匯總表相對復雜, 需要企業財務人員花費較大的時間掌握填報規則、及時錄入、跟進研發部門工作進程, 對中小型企業而言需要較高的工作組織能力支撐;其次, 企業財務人員存在畏難心理, 寄希望于年度財務報表審計和研發支出專項鑒定過程中, 由會計師事務所或稅務師事務所代為編制研發支出輔助賬和匯總表。

但在實際工作中, 一旦企業接受稅務機關上門檢查, 如果無法及時出具研發支出輔助賬, 則可能被認定為相關會計核算制度不健全, 影響到當期加計扣除備案、甚至被追溯檢查往年相關資料。

1.5 政府補貼資金未單獨建賬備查

根據關于研發費用稅前加計扣除歸集范圍有關問題的公告 (國家稅務總局公告2017年第40號) , 企業取得的政府補助, 會計處理時采用直接沖減研發費用方法且稅務處理時未將其確認為應稅收入的, 應按沖減后的余額計算加計扣除金額。該項規定其實涉及會計準則、企業所得稅法和加計扣除相關政策的合理適用問題。

有的公司從科技主管部門取得了補貼收入, 其中也有經申報后對特定研發項目的專門補貼。在實務中, 企業雖然都確認了補貼收入 (報表科目為其他收益) , 但核算精度及規范均存在問題。首先, 部分屬于遞延收益性質的收入, 被一次性計入補貼收入, 而非在受益期間沖減研發費用;其次, 遞延收益科目沒有進行輔助核算, 在結轉遞延收益的記賬憑證中只能通過摘要確認具體用途;最后, 沒有根據補助資金按項目、按用途建立臺賬, 該項工作雖非完全必要, 但在賬套核算精度不足的情況下, 應建立輔助賬簿備查。

1.6 納稅申報問題

有企業在某年所得稅匯算清繳過程中, 根據稅務師事務所鑒證的加計扣除額進行申報, 但在主管稅務機關的后續檢查過程中被指出加計扣除額計算有誤, 被要求進行納稅調整。其實, 前述科目設置不規范、研發支出項目歸口混亂等問題, 極其容易導致企業在清理研發支出實際金額、填報年度所得稅申報表的過程中出現金額錯誤, 在此不再贅述。企業實務工作環節中, 加計扣除基數核算不規范、符合性審查薄弱, 容易導致企業難以區分稅法規定的研發支出和會計準則規定的研發支出, 造成稅企爭議, 最終導致企業錯誤填報納稅信息。

此外, 科目設置不規范、研發支出項目歸口混亂等問題也給鑒證機構進行調整和出具鑒證報告造成許多難以預料的風險點, 容易導致一些符合加計扣除條件的研發支出被核減或一些不符合加計扣除條件的研發支出未被調減, 最終將問題傳導到納稅申報環節, 造成稅收風險。

1.7 風險應對問題

(1) 資料留存及完備性不足。如果僅僅從企業財務核算角度處理研發支出相關工作, 只需要手續合法、金額準確則可以達到合規性要求。但從稅務實務工作出發, 則不僅僅是達到合規性、形式符合的要求, 而是必須留存說服性的文件材料。

根據國家稅務總局關于企業研究開發費用稅前加計扣除政策有關問題的公告 (國家稅務總局公告2015年第97號) 的規定, 企業應當不遲于年度匯算清繳納稅申報時, 向稅務機關報送《企業所得稅優惠事項備案表》和研發項目文件完成備案, 并將下列資料留存備查:自主、委托、合作研究開發項目計劃書和企業有權部門關于自主、委托、合作研究開發項目立項的決議文件;自主、委托、合作研究開發專門機構或項目組的編制情況和研發人員名單;經科技行政主管部門登記的委托、合作研究開發項目的合同;從事研發活動的人員和用于研發活動的儀器、設備、無形資產的費用分配說明 (包括工作使用情況記錄) ;集中研發項目研發費決算表、集中研發項目費用分攤明細情況表和實際分享收益比例等資料;“研發支出”輔助賬;企業如果已取得地市級 (含) 以上科技行政主管部門出具的鑒定意見, 應作為資料留存備查;省稅務機關規定的其他資料。

而在實務當中, 許多企業出現留存資料不完備的問題, 具體表現如下:財務原始憑證手續齊備, 但企業立項、驗收等文件不齊全或不規范;公共費用 (水電等) 分攤標準不確定、缺少扎實依據;用研發人員工資單代替研發人員名單。

出現此類問題, 暴露出企業對稅務機關后續管理要求不重視、未認真理解國家政策規定的一些要求, 同時企業存在一個認識上的誤區, 即取得了會計師事務所或稅務師事務所的鑒證報告以后, 當期研發支出相關資料就已經完備。

但實際上, 這會在企業接受稅務機關后續管理的過程中形成極大的風險, 因為企業必須認識到稅務機關后續管理注重實質, 如果未能提供具備說服力較強、內容完備的材料, 則可能無法通過相關檢查。僅僅提供零散的原始憑證, 無法支撐研發支出明細賬與輔助賬。

(2) 信息出口不一致??萍夹推髽I除了在匯算清繳期間填報研發支出信息外, 通常還會向科技主管部門、國家統計機關、行業協會報送各類涉及研發支出的報表。雖然各個業務主管機關要求填報的內容各有側重, 但涉及研發支出方面的內容口徑高度一致。這就要求企業對外報送的數據高度一致, 能夠接受不同部門的比對核查。

某公司在某年向主管稅務機關報送研發支出信息后, 再向行業協會報送報表的過程中, 就出現了某些項目金額不一致的情況。造成這一情況的原因, 則是會計科目設置不合理, 每次對外報送時候都要對一些科目進行重新取數, 導致金額出現偏差。

總之, 要做到賬面與各項基礎資料一致、對外報送不同報表的口徑一致、納稅信息與財務信息相符, 需要企業在研發支出方面投入足夠的資源進行支撐。

2 問題產生的深層原因分析

2.1 認識誤區

在視角方面, 研發支出核算, 并非簡簡單單進行研發相關的憑證錄制等賬務處理, 而應在稅收管理角度進行復盤。在時間方面, 研發支出核算既要考慮享受當期稅收優惠政策, 也要考慮以后接受主管稅務機關的所得稅后續管理。

研發工作涉及大量專業性內容, 企業如果僅僅認為研發支出核算只需要財務部門主導, 不注重財務部門與研發部門協作、缺乏內部信息流動交互與跨部門協調, 則財務部門最多只能做到準確核算研發支出, 而無法有效應對稅收風險;如果企業過度關注短期利益, 過度關注享受當期稅收優惠而不關注接受后續期間檢查, 則最終可能得不償失。

2.2 不注重稅務實務工作

研發支出核算如果僅僅用于滿足企業核算要求, 則按照會計準則進行處理即可。但一旦企業需要享受相關優惠政策或需要對外報送信息, 則必須有具備較強稅務管理意識、熟悉稅收政策的人員參與核算。

許多企業的財務管理人員注重核算管理、關注財務報表各項指標, 導致特殊稅收政策涉及的稅會差異問題得不到足夠重視。稅會差異不僅是數量方面的差異, 如按規定比例扣除或調整的金額, 也涉及性質方面的差異, 如會計口徑的研發支出和稅法認可的研發支出, 需要結合稅收法律法規中對相關事項的具體界定進行區分。

2.3 風險意識薄弱

風險意識薄弱的另外一面, 就是過度運用稅收政策。一些企業為了盡可能降低應納稅額, 在一些稅法和會計準則相對模糊的事項上進行投機;同時為了盡早享受稅收優惠, 不顧經濟事項實質進行賬務處理。

例如盡可能提高當期費用化支出金額, 將一些符合資本化條件的支出也一并計入費用化項目, 雖然當期受益, 但既難以通過實質性審查, 也會給后續技術服務或產品交易帶來核算上的問題。

3 形勢及對策

當前, 企業面臨的監管環境已經發生了巨大變化。對科技型企業而言, 研發支出核算雖然是一個工作版塊, 但必須達到準確規范、資料完備、稅收優惠、納稅檢查、面向不同主管部門報送信息五個重大方面的工作要求, 所謂千條線一根針、一項工作顧及多項目標, 必須重新審視外在形式、積極應對。立足企業實際情況, 可以從多個方面進行改進和優化。

第一, 國家正在逐步建立統一的企業信息系統, 銀行、稅務機關、科技主管部門、工商主管部門、統計部門和行業協會, 都會或多或少掌握企業的經營情況信息。而許多部門的信息已經開始聯網, 在企業申報項目或資質的過程中, 也會要求企業提供各類已經填報的數據用于對照。研發支出屬于科技企業經常需要對外報送的事項, 因此企業必須在管理思想上高度重視研發核算、做到口徑規范統一。

第二, 極端重視涉稅信息。稅收涉及國家重大經濟利益, 金稅三期的采集比對、稅務機關“放管服”原則的貫徹落實, 其實形成了非常嚴格的外部監管環境。大量核準制事項改為備案制事項, 其實給企業提出了更高的工作要求。一方面, 稅務機關對企業的事前輔導和約束會逐漸減弱, 更多要求企業自行加強政策解讀和運用能力;另一方面, 企業如果工作不扎實、信息不規范, 事前報送的各類優惠信息則會在后端稅務稽查過程中被推翻。

第三, 注重長效、合理運用稅收優惠政策。企業對研發支出核算實務工作的要求往往局限在盡可能享受當期加計扣除、過度運用優惠政策, 殊不知研發支出在技術轉讓、企業無形資產計量等方面同樣存在重大關聯、同樣需要接受稅務機關檢查。企業必須在更高層面, 統籌研發支出核算在企業經營與資產管理當中的作用。

第四, 企業必須提升研發支出規范核算能力、熟悉稅會差異。企業財務部門必須高度重視科目設置的合理性, 要讓科目設置在財務管理和稅務實務方面做到平衡。同時財務部門自身定位不能過度關注單一的核算工作, 還須將稅務實務納入重點關注事項當中。特別是在存在稅會差異的節點, 財務人員單純使用財務知識是不能應對復雜的納稅申報和后續管理工作的。同時, 稅務機關需要大量研發工作的技術細節信息, 財務部門也必須尋求研發部門支持。為達成這個目標, 企業應當及時組織財務與研發部門進行跨部門溝通, 制定合理通常的內部信息交換機制, 促使資本化及費用化信息及時傳遞到企業財務部門, 避免財務部門多線開展工作而缺少必要支撐。

第五, 企業必須積極跟進政策變化、定期開展納稅自查。企業在納稅申報過程中經驗不足或研發支出核算管理不規范會造成嚴重后果, 而長期不進行自查排除風險點則帶來更大的隱患。在研發支出核算管理過程中, 企業應當積極跟進國家政策變化, 事項的性質、稅法認可的金額隨時可能調整, 企業必須經?;仡櫹嚓P工作, 發現問題及時更正申報并申請補稅, 既可以化解風險點, 也可以增加企業的納稅評分。

摘要:進入21世紀以來, 國家先后推出多項支持高科技企業的稅收優惠政策, 既有面向國家高新技術企業、雙軟企業、經認定的技術先進型服務企業等針對特定主體的優惠政策, 也有研發支出加計扣除、固定資產加速折舊或一次性扣除、技術合同優惠等具有普適性的優惠政策。這些優惠政策一方面給企業帶來了實際的稅收減免, 另一方面在企業核算上也增加了大量工作、新增了大量稅收風險點。筆者通過調研一些中小型高新技術企業在研發支出核算情況, 發現中小型企業在核算和稅務實務中存在諸多問題, 其中一些可能是同類公司中共性的問題, 需要站在稅收實務角度特別加以反思和改進。

上一篇:中南林業科技大學協議范文下一篇:鎮慶祝教師節活動方案范文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