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外貿企業信用風險管理論文范文

2024-03-11

外貿企業信用風險管理論文范文第1篇

今年6月19日,中國人民銀行宣布將進一步推進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改革,增強人民幣匯率彈性,雖然人民銀行明確表示人民幣匯率不進行一次性重估調整,但是毫無疑問,此項決定勢必將引起新一輪的人民幣升值過程。由于出口導向型的經濟發展戰略,我國大多數的外貿企業對匯率波動的風險非常敏感,在上述背景下,如何采取有效的對策以規避新一輪的匯率風險,毫無疑問成為了外貿企業不可回避的現實問題。

一、人民幣對主要貨幣匯率的波動及走勢分析

2005年7月的匯率制度改革之后,人民幣便步入了升值的軌道之中,圖1顯示了人民幣對主要貨幣匯率的波動情況。其中,人民幣對美元一直呈現單邊不斷升值的狀態,至2008年8月初,已經累計升值約21.2%。在此之后,為了應對國際金融危機,人民幣對美元的基準匯率一直穩定在6.83¥/$左右的水平上,在此期間,人民幣對歐元和日元則開始趨于貶值,在2010年經濟趨于好轉之后,又趨于升值。

此次宣告之后,人民幣對美元的匯率開始擺脫此前6.8275¥/$的基準水平,至7月16日,不到一個月的時間就已經小幅升值了0.82%。相比較而言,2005年7月開始實行參考一籃子貨幣的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后,人民幣對美元在2005至2008年間,分別升值了2.4%、3.1%、5.8%和7.1%。雖然增強人民幣匯率彈性,并不意味著人民幣一定會升值,但是本文認為,此次推進匯率形成機制改革的結果將會使得匯率波動幅度加大,人民幣短期升值的可能性仍然較大。

分析這種判斷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點:

第一,經濟危機后,我國的經濟增長率仍然領先于發達國家的增長率,如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在7月8日更新的《世界經濟展望報告》中,預測我國今年經濟增長率為10.5%,而預計美國為3.3%,歐元區為1%,日本為2.4%。同時,我國勞動生產率的增速也長期高于其它國家,如國際商業組織“大企業聯合會”在2007年1月發布的研究報告中指出,2006年,美國整體勞動生產率僅僅增長1.4%,而中國為9.5%,印度為6.9%,歐盟為4.1%,日本為2.5%??梢?巴拉薩—薩繆爾森效應決定的匯率升值基礎仍然客觀存在;

第二,從國際政治與經濟環境上來看,歐、美等國的政治家和學者仍然把人民幣升值示為實現全球經濟增長平衡和改善國內貿易逆差的重要手段,如美國財長蓋特納就明確表示人民幣匯率制度的扭曲是重建全球均衡發展的障礙,而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克魯格曼6月24日就表示,如果中國不使人民幣升值,則其他國家應該考慮對中國實施貿易制裁??梢?近期國際政治訴求帶來的人民幣升值壓力相比2005年時會更大。

第三,近期外貿順差規模的反彈在短期內也給人民幣升值形成了一定的動力。據我國海關數據顯示,今年6月份進口同比增長34.1%,出口同比增長43.9%,貿易順差為200億美元,較5月增加62億美元。雖然短期內人民幣升值的可能性較大,但是從較長的時期來看,未來人民幣匯率的走勢又充滿了相當大程度上的不確定性,這是因為此次推進匯率形成機制改革并不是一次新的改革,而是此前被危機打斷的匯改進程的繼續,其最終目的還是使得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最終完全真正地盯住一籃子貨幣。因此也就有不少學者認為,此次推進與匯改后幾乎是單邊升值不同,人民幣對美元也將出現雙邊波動走勢。

二、外貿企業規避匯率風險的現狀和存在的問題

據中國人民銀行的調查顯示,外貿企業使用較為普遍的匯率避險方式包括:貿易融資、運用金融衍生產品、改變貿易結算方式、提高出口產品價格、改用非美元貨幣結算、增加內銷比重和使用外匯理財產品等。其中,由于成本相對較低,貿易融資一直是外貿企業采用最多的避險方式,借款、進出口押匯、福費廷、貼現是其主要的形式。

在匯率風險規避機制及風險管理模式上,外貿企業普遍是以財務人員為核心,以金融工具的市場運作為主要手段,通過對銀行提供的金融工具和衍生金融工具進行適時的買進賣出的操作,從而來降低匯率波動帶來的風險。然而在這種運作模式下,企業的財務部與業務部之間往往未能建立起以匯率風險管理為基礎的業務合作與信息交流機制,這使得企業資源不能夠被完全利用。同時,不少外貿企業缺乏匯率風險預警機制,實際中往往依靠主觀經驗以及國家和相關機構提供的匯率波動態勢做出相應的判斷,主觀性及準確性不高,特別是滯后性較大,外部匯率波動信息容易受到投機因素的影響,導致企業極易做出錯誤的判斷。

2005年匯率改革后,企業開始通過各種方式來積極應對匯率風險,避險意識有了明顯的提高,避險方法趨于多樣化,對匯率波動的適應性也有所增強,而金融工具也逐漸成為規避匯率風險的重要手段,但是,目前仍有部分外貿企業對金融工具的認知存在誤區。這主要是受國際金融危機中眾多大型央企在金融衍生工具使用上損失慘重的影響,不少企業為此在運用金融工具規避風險上表現出不高的積極性,甚至不愿意為防范匯率風險支付成本。同時,還有一些企業認為只要使用了金融工具進行操作,就可以有效避免所有匯率風險,而對金融工具的實際操作方式、金融工具運行的內部機理并不十分關心,這很容易就造成了企業的匯兌損失,得不償失。甚至某些企業忽視企業外貿業務本身,而把金融衍生工具簡單當作一種贏利手段,以投機為目的,期望取得高額利潤,反而把自己置于更大的風險之中。

三、外貿企業規避匯率風險的對策分析

(一)建立和完善系統性的匯率風險預警機制和管理體系

在樹立正確的匯率風險管理理念、客觀評價匯率風險管理工作的前提下,建立系統性的匯率風險預警機制,從而實施科學的匯率風險管理迫在眉睫。一般而言,評價指標的選擇范圍一定是與企業進出口即利用外資等密切相關的國家及我國的一些微觀、宏觀經濟指標,如兩國的相對利率、相對通貨膨脹率、國際收支狀況;進出口國家的政治穩定程度、所采取的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的類型;本國中央銀行對外匯市場的干預等,當然也要考慮到市場的投機因素,當指標超過公司警戒線時,就應及時采取措施規避匯率變動帶來的風險。

作為企業的管理層要充分重視認識到匯率風險的規避與管理是影響外貿企業經營效益的重要因素,設立專門機構和人員負責對匯率波動預警評估機制的監督與管理,并對系統反饋信息進行進一步分析和處理,以供決策使用。除了利用國家建立的匯率風險預警機制,以及相關機構的信息之外,有條件的公司還應當加強與社會咨詢機構的合作,引入第三方咨詢機制,協助企業建立并完善匯率風險的預警機制,發揮各自的業務專長,提升企業規避風險的能力。

有了行之有效的匯率風險預警機制,還要建立利用金融工具進行匯率風險管理的專門機構或配備專業人員。主要包括:(1)匯率風險管理部門。這一部門要保持相對獨立性,特別是在人員配置和績效考核方面應當與其他部門分開,使其能夠更好地發揮作用;(2)金融工具的交易部門和人員,這里是指專門進行金融工具買賣操作的一線部門和人員;(3)對風險管理進行監督的部門。該部門要定期對金融工具的運作與風險管理的實際情況加以審核控制,對金融工具操作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問題加以分析并據此提出相應的意見,與其他部門一起完成對金融工具風險的控制,提高匯率風險規避活動的效率與可行性。

(二)企業應該和銀行聯合,共同控制匯率風險

同企業相比,商業銀行在預測和控制匯率風險方面,無疑具有明顯的優勢,如對金融貨幣政策有透徹的認識和了解,熟悉金融避險工具的應用等。但是,目前我國的銀企關系模式較為單一,主要體現在債權債務和資金結算的關系,不僅不能使銀行充分發揮自身優勢,還無法充分協助企業規避匯率風險。

因此,一方面,企業應該和銀行聯合,利用其優勢來合理規避自己面臨的匯率風險。這包括:(1)利用銀行外匯資金業務,主要是遠期結售匯、外匯期權交易和遠期外匯買賣業務等來控制風險;(2)借助銀行貿易融資業務,如福費廷、保付代理和貼現等來提前變現國外應收賬款;(3)可以向銀行申請現匯貸款、出口押匯、海外代付等外匯貸款產品,享受人民幣升值的好處,以增加自己的利潤。另一方面,銀行也可以考慮開展關于匯率風險與防范等內容的專題講座和培訓,增強企業對于匯率風險的認識和了解,幫助企業培育和發展具備金融風險知識的人才隊伍,最終建立起與企業互惠互利的多種合作關系。

(三)選擇有利的計價貨幣,逐步采用人民幣進行貿易結算

外貿合同采用何種貨幣進行計價是彌補企業所面臨的外匯風險的關鍵。一般而言,在選擇合同貨幣時主要遵循以下基本原則:第一,爭取使用本國貨幣作為合同貨幣;第二,采取“收硬付軟”的方式,即爭取出口合同以硬貨幣計值,進口合同以軟貨幣計值;第三,如果雙方不能達成一致,可考慮調整雙方提出的計價貨幣在貨物總值中的相對比中,攤薄公司承擔的利益風險,減少因匯率波動可能帶來的損失。

6月22日,人民銀行發布通知將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的境外地域由港澳、東盟地區擴展到所有國家和地區,而試點地區業已擴展到全國20個省區。今年第一季度,銀行累計辦理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業務183.5億元,為2009年下半年結算量的5倍多。自試點開始至2010年3月末,銀行累計辦理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業務219.4億元。其中,貨物貿易出口結算金額18.6億元,貨物貿易進口結算金額181.3億元,服務貿易及其他經常項目結算金額19.5億元。香港和新加坡是境外接受人民幣結算的主要地區,在發生人民幣實際收付的業務中,兩地合計占比88%。 因此,外貿企業應當抓住此次機遇,配合國家政策的需要,在實際對外貿易中爭取采用人民幣作為計價貨幣。

(四)企業應當加快產業結構調整和產業升級,提高出口產品的技術含量和附加值

歸根結底,企業的匯率風險源于人民幣升值,而人民幣升值又對低附加值以及可替代性較強的產品沖擊很大,相反,那些附加值高而又差異化的產品則可以通過提高外幣計價的價格來降低匯率風險。一位日本經濟學家指出,日元升值期間, 其出口商主要依靠提高以美元計價的銷售價格來降低匯率風險,機電產品和汽車的價格轉嫁率達到50%-60%,其次是依靠產品升級、提高勞動生產率等經營手段。因此,我國出口企業最根本的措施就是要實現產品升級,打造自主品牌,從以價格優勢競爭轉為以質量和品牌等非價格優勢競爭。只有這樣,我國出口產品的國際競爭力才不會受到人民幣升值和其他貿易避壘的很大影響,出口企業的利潤才能得到提升。

此外,外貿企業也要開拓市場,實施“走出去”的發展戰略。長期以來,我國出口市場主要集中在美國、日本及歐洲等地區,這不僅使得我國對這些出口市場過于依賴,貿易爭端時有發生,而且使得我國的對外經濟政策不斷受到這些國家和地區的政治和經濟壓力的影響。為此,我國的出口企業應當積極地開拓其他市場,如非洲、東盟、拉丁美洲等潛力巨大的市場。開拓多元化的市場,不僅能擴大出口量,給出口企業帶來新的利潤來源,而且能夠緩解人民幣對主要國際貨幣的升值壓力,維護國家對外經濟政策的獨立性和自主性?!?/p>

外貿企業信用風險管理論文范文第2篇

摘 要:對于外貿企業而言,其財務管理工作中不同于一般企業的是將會涉及對于外貿風險的控制。首先從企業外部因素和企業內部因素兩方面分析外貿企業財務管理工作風險成因出發,進而針對如何有效地開展外貿企業財務管控中的風控工作展開討論。

關鍵詞:

外貿;財務管理;風險管控

F23

文獻標識碼:A

對于外貿企業的企業總體運營管理工作而言,財務管理是其整體重要的一環。概括地說,外貿企業的財務管理工作是基于企業經營過程中客觀存在的財務活動和財務關系而產生的、組織企業資金活動、處理企業同各方面的財務關系的一項管理工作。特別自我國加入WTO以來,外貿企業所面臨的是競爭環境日益激烈化的全球化發展背景,在此背景之下企業如何在發展中有效地將企業文化、企業價值以及企業資源有機地融合在一起也成了衡量其發展水平與經營效益的一個重要指標。而其中,外貿企業能夠做好其財務管理工作,防范財務管理中的風險因素也成了影響整體經營成果的重中之重,是每個企業管理者,以及企業財務管理工作者所應重視的問題。

就外貿企業財務管理的具體內容而言,我們可以發現其主要的財務管理為對于資金的管理。具體的,資金流轉點的起點和終點都是現金,而其他的可以歸納為在現金流轉中所形成的一種轉化形式。因此外貿企業財務管理的對象是外貿企業的現金及其流轉過程。外貿企業財務管理的職能主要是財務計劃、財務控制和財務決策。財務計劃是財務控制的重要依據,財務控制是執行財務計劃的手段,財務計劃和財務控制都是財務決策的執行過程。財務決策是外貿企業財務管理的最主要職能,財務決策、財務計劃和財務控制共同組成了外貿企業財務管理的循環。

1 外貿企業財務管理工作中風險形成的主要原因

不同企業所面臨的財務風險往往是不同的,因為不同企業的經營環境會對應不同的財務特征,因此對于千差萬別的財務風險我們必須要區別性對待。就外貿公司的財務風險成因而言,我們可以發現主要存在外部和內部兩方面的因素。下面本文將從企業外部和企業內部兩方面來闡述目前外貿企業財務管理工作中風險形成的主要原因:

1.1 來自企業外部的因素

首先是外貿政策對于外貿企業財務管理的影響。外貿企業開展業務所涉及的國家之間是有明確的對外貿易政策規定的,而這些外貿政策往往伴隨社會進步而處于變動之中,因此外貿政策也會影響企業財務管理,給財務管理帶來一定的風險。舉例而言,我國政府對于一些外貿企業是有相應優惠政策的,這些優惠政策也在財務上給予了企業生存發展的動力。然而自我國加入WTO以來,在世界貿易組織的貿易規則體系之下,國家原有的優惠政策可能被取消或者降低力度,這些都將直接或間接地影響外貿企業的財務管理工作。

其次是匯率變動所帶來的影響。對于外貿企業而言,其業務內容是面向世界上其他國家和地區所開展的,因此在業務結算的過程中不僅僅會涉及到我國的貨幣,也將同時涉及包括美元、日元等在內的其他國家結算幣種。正是由于在此過程中的結算幣種較為眾多,因此貨幣的匯率變動對于外貿企業業務結算的結果影響是很大的。舉例而言,在人民幣處于升值通道的情形下,人民幣升值將致使外貿公司的價格優勢受到打壓,不利于外貿公司對于的一些生產經營活動,并且這樣的匯率變動還正在處于并將永遠處于變動之中,給企業的財務風險控制問題帶來了一定的挑戰和難以解決的問題。

1.2 來自企業內部的因素

首先是企業在資金管理方面的內控工作并不到位。對于外貿企業而言,要想取得良好的企業經營業績,就必須在企業內部建立起健全完善的內部控制制度,因為只有在健全良好的內控制度下,企業的資金才能夠在暢通流動中保持狀態,才能夠最大化發揮企業資金的效用。相反的,當外貿企業內部無法建立起完善的內部控制制度時,這一制度上的缺陷也將為企業的財務管理工作帶來重大的風險?,F階段外貿企業在資金管理方面的內控工作上還存在一定的問題,主要體現在:(1)外貿企業對于內部財務缺乏長遠性的規劃,沒有合理配置企業內部的資金,致使資金浪費的情況層出不窮,甚至可能引發企業的支付危機;(2)外貿企業沒有針對內部資金使用建立起相關的規章制度,致使企業易發生違規使用資金的情況;(3)對于各個層級的資金使用限額沒有明確規定,對于企業資金用來投資股市、債權等方面也沒有明確的制度規定,更沒有相應的風向評估機制體制。

其次是外貿企業現行內控制度落實不到位的問題。盡管國內多數外貿企業針對企業的經營運作已制定建立起較為詳細的內部控制文件,但是不少企業對于這些制度文件的重視度遠遠不夠,使其淪為一紙空文,致使企業內部合規管理無法落地,整體管理成效不大。正是由于這些明文形成的內部合規管理制度沒有發揮實際效用,外貿企業內部為了應付相關機關及企業主管部門的檢查而敷衍行事,最終將會引起企業財務管理工作上問題層出不窮,無異于填補前期合規不到位問題的漏洞。

2 外貿企業財務管理中風控工作的相關建議

因為外貿企業財務管理工作是整體運作效率的重要環節,也是因為外貿企業作為特殊的企業所面臨的財務管理風險因素要比一般企業更多更復雜,所以企業管理者必須認真對待財務管理中的風險控制工作,將其視為企業管理環節中的重中之重。下面本文將針對外貿企業如何在財務管理中開展風險控制工作展開討論。

2.1 對匯率風險進行防控和預警

如上所述,外貿企業的財務管理工作受到業務性質的影響將收到國際匯率變動的影響,因此為了更好地提升外貿企業財務管理的風控工作,也應當注重對匯率風險進行適當的防控和預警。具體而言,外貿企業在訂立合同時盡量使用保值的相關條款。在進行對外貿易的過程里,和外商訂立相關的合同時盡量地適用保值條款來規避可能因為匯率而產生的財務風險問題,比如可以簽訂黃金保值條款等。且外貿企業內部也應當針對匯率變動所帶來的風險問題成立相關的研究管控部門,要高度重視匯率對企業財務所帶來的影響,并能夠通過匯率的變動及時提出相應的對應措施,比如,企業進行外貿對外出口時,如果預計貨幣貶值則可以在取得對方同意的情況下提前收匯,等等。另一方面,目前不少外貿企業也通過向銀行等金融機構購買套期保值工具來規避匯率風險。

2.2 合理安排財務和業務部門的資金管理工作

如上所說,外貿企業的資金管理工作可謂是其整理財務管理的核心。因此為了加強外貿企業的資金管理,保證資金實現“總量控制,逐步跟蹤,有償使用,效益優先”的原則,企業應當適當安排業務部門和財務部門兩者之間的資金管理工作。具體而言,財務部門對于外貿企業內部業務部門的業務內容應該有一個基本的了解,并能夠對于業務運作起到監督的作用,從而才能在財務管理角度服務業務部門。而對于業務部門來說,其需要充分配合財務部門的財務規定,自覺性地為企業做好開源節流的工作,控制各項成本開支。當然財務部門也必須要尊重業務部門對于資金安排的一些實際必要性要求,既要實現資金的安全性、流動性和經濟性,也要保證業務部門的業務工作得以正常開展。

2.3 通過完整的財務監督和預警系統落實內控制度

在信息化技術如此發達的今天,外貿企業應當充分利用信息化技術手段,在企業內部建立起完整完善的財務監督以及財務預警系統。具體而言,財務監督系統應當能夠完成事前預警、事中控制、事后分析這三方面的內容。而財務監督和預警系統也應當同時包括投資監督和預警、應收賬款監督和預警、人員業績監督和預警、費用監督和預警、成本監督和預警等內容。無論是各種財務管理危機,其正式出現之前都有一個隱患潛伏、不斷惡化的過程,因此倘若外貿企業能夠在其發生之前做好防微杜漸的工作,那么其產生的可能性也將大大降低。一套完整的財務監督和預警系統應當是可以針對外貿企業的整個財務運營過程做出全面化的追蹤監控,且一旦發現異?,F象出現的時候,也能夠結合經驗給出基本的應對建議,爭取第一時間,最大程度地減弱甚至規避風險因素對企業所造成的破壞。

參考文獻

[1]陳曦.談企業財務風險的防范[J].經營管理者,2012.

[2]于波.論現代企業財務風險及發展思路[J].甘肅科技,2011.

外貿企業信用風險管理論文范文第3篇

摘要建立企業財務預警系統,對企業財務運營狀況做出預測預報,無論從哪個立場分析都是十分必要的。經營者能夠在財務危機出現的萌芽時及時處理現有投資,避免更大的損失;銀行等金融機構可以利用這種預測,幫助做出貸款決策并進行貸款控制;審計人員則利用這種預警信息確定其審計程序,判斷該企業的前景;投資者可以利用財務預警系統指標動態分析為其投資活動提供技術支持;相關企業可以在這種信號的幫助下做出信用決策并對應收賬款進行有效管理。

關鍵詞財務預警機制財務預警系統財務決策

隨著經濟全球化的發展,企業在獲取更多經濟資源的同時,也承受著市場競爭日益激烈的巨大壓力。由于不確定因素的增加,企業所面臨的各種風險(包括經營風險和財務風險)也隨之增加。在我國,伴隨著入世和經濟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化,企業競爭加劇,財務失敗以及由此導致的破產清算已成為許多企業可能面臨的問題。

企業產生財務危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可能是企業經營者決策失誤,也可能是管理失控,還可能是外部環境惡化等。歷史情況表明,財務危機并非是短時期內生成的,而是具有較長的潛伏期,從而使得財務危機預瞥不僅必要,而且成為可能。

一、企業財務預警機制建立的基礎

(一)企業財務預警的起源與含義

“預警”一詞來源于戰爭中,即軍事預警,是指對將要發生的不良事件或風險做出前提報告與預測,以最大程度上降低損失,軍事預警在軍事戰爭中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伴隨著社會經濟水平的不斷進步,預警開始逐漸走入企業,企業管理者為降低企業財務損失,在軍事預警的基礎之上,創新出了經濟預警以及企業財務預警,二者以企業的財務報告、經營計劃以及其他相關財務資料為依據,以比率分析、比較分析以及因素分析為主要方法,以財會、金融、企業管理以及市場營銷為主要引導理論,實現企業生產經營以及各項財務活動的預警機制。愜意財務預警機制的建立不僅僅有助于企業更好的進行財務管理,而且樹立了超前管理,最大程度上降低了財務運作過程中的偏差,現行的財務預警系統主要有以下幾個特點,即整體性、動態性以及開放性等等。

(二)企業財務預警相關概念的界定

現行的企業財務預警相關概念主要包括以下四種,即財務風險、財務預測、財務控制以及財務評價,以下將針對于它們之間的關系做出詳細的分析與探討。

1、財務預警與財務風險。二十一世紀以來,越來越多的風險涌現到我國各企業中,其中以財務風險最為顯著,財務風險是企業最主要的分析概念,現行的財務風險一般可分為兩類,即狹義的財務風險和廣義的財務風險,狹義的財務風險是由企業負債所引起的;廣義的財務風險是由于企業在運營過程中因籌資、投資、營銷或者資金運作不當所引起的。因此,無論是哪一種財務風險都企業均會造成嚴重的負面影響,進而,可運用財務預警機制進行分析財務風險,最大限度上遏制財務風險的出現。

2、財務預警與財務預測。財務預測是財務預警的重要組成部分,財務預測即指對企業財務的實現估計和測評,它有利于企業運用銷售百分比法、量本利分析法、彈性預算法以及回歸分析法等數理統計方法,結合主觀判斷,對企業外來的財務運營狀況的一次預測。

3、財務預警與財務控制。財務控制即財務監督與考核,該過程根據企業生產經營過程中的財務運營狀況進行實施監督和調節,確保企業所進行的財務支出合理合法,同時,財務預警機制中也存在著同樣功能的預控措施和排警對策。

4、財務預警和財務評價。企業財務部門財務評價劃分為三個環節,即確立評價的目的及參照系統、獲取評價信息以及形成價值判斷;同時,財務預警機制中所設立的警兆、確立標準以及預報警度與財務評價的三個環節極為相似。因此,總結來說,財務風險、財務預測、財務控制以及財務評價可視為企業財務預警中的一部分。

二、財務預警機制的作用

財務預警機制的建立在企業財務管理實施過程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總結來說,存在著四種作用,即監測作用、診斷作用、治療作用以及健身作用。首先是監測作用,監測是全程跟蹤企業的生產經營,將企業生產經營過程中所展現出的問題以及存在的偏差,及時的做出警告,讓企業管理者及時的做出解決對策,以減少財務損失;其次是診斷作用,診斷作用是財務預警機制的主導功能,當財務預警機制監測到問題之后,運用現代企業管理技術、企業診斷技術對企業生產經營過程中的問題優劣做出判斷,并尋求其產生原因;再次是治療作用,財務預警機制實施監測與診斷之后,發現問題以及產生問題的原因,繼而,財務預警機制實施治療作用,針對于存在問題對癥下藥,使企業恢復到正常運轉的軌道;最后是健身作用,健身作用是財務預警機制的最后一項功能,它涉及到企業生產經營整個過程,對所發生的以及解決之后的問題進行重復,不斷增強企業的免疫能力。

1、企業財務預警系統的性質。企業財務預警系統作為企業的重要組成部分,有著四個特殊性質,即參照性、預測性、預防性以及靈敏性。首先是參照性,企業財務預警機制運用財務理論和數量分析方法,進而,篩選出能夠準確反映企業財務狀況變化的指標,為更好的表達企業財務運營狀況提供參照;其次是預測性,企業財務預警機制能夠根據財務的運營狀況,進行有效的預測,確保能夠及時的監測出不良征兆,進而,及時的尋求對策;再次是預防性,預防性主要針對于簡單的財務問題,其防止財務運行問題繼續惡化的作用;最后是靈敏性,財務預警機制可根據企業財務問題自主的進行有效處理。

2、建立企業財務預警機制的重要性。企業只有在保障生產經營正常運行的狀況下才有利于實現企業經濟效益價值最大化。近年來,伴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進程的不斷深入,西方的經濟制度不斷涌現我國市場,給予我國諸多企業的穩定、健康發展帶來了嚴峻的挑戰,同時,再加上,我國廣大消費者的需求不斷增加,更進一步加深了財務管理給予的種種挑戰,若不能夠正確的處理好財務管理所帶來的種種挑戰,勢必將嚴重影響到企業的順利高效進行。為此,基于企業財務預警機制的種種優勢,現階段內,我國各企業迫切需要開展企業財務預警機制,將財務預警機制全面貫徹到企業生產經營的各個環節中去,在企業中起到未雨綢繆、防微杜漸、及早識別以及合理度量的作用,進一步健全了財務管理規章制度,使其風險抵抗能力以及競爭力不斷增強,確保企業得以穩定、可持續發展。

三、企業財務預警機制的構建

(一)構建原則

企業財務預警機制的構建應堅持以下幾點原則:一為適宜性原則,即要合乎企業實際生產、發展的特點;二為系統性原則,即要把企業、管理者和職工作為一個有機整體考慮;三為實用性原則,即要通過明確、簡單、細化、量化的指標設計確保機制真正起到預警的作用;四為重要性原則,即要抓住采取管理的主要矛盾及其主要方向;五為前瞻性原則,即要以發展、動態、創新、前饋為根本,根據市場變化和企業發展隨時補充、修改、完善,最大限度地克服財務信息的滯后性;六為先進性原則,即要以高新技術與強大信息為手段,不斷提升預警機制的自動化能力,以確保預警的時效性。

(二)構建方法

企業財務預警機制構建的方法有很多種,在組織架構層面上應建立專門機構負責財務預警的具體運作,并由企業最高決策層直接監管;在技術層面上應選用如單變量預警、多元判定分析、多元概率比回歸及多元邏輯回歸等多種數據分析模型。

(三)構建內容

完善的財務預警機制應包括以下幾方面內容:第一,樹立以經濟效益為中心、為生產提供經營服務的財務觀念;第二,充分調配企業人、財、物等各種資源,處理好資金和成本費用的供求關系、投入和產出的關系,以確保全年利潤目標的實現;第三,在完善企業治理結構的基礎上,據其新經營環境與發展的實際需要,建立由企業經營管理者、財務管理人員及一些外部管理咨詢專家組成的只對企業最高管理層負責的財務預警組織機構;第四,作為保證企業財務風險預警系統分析良性循環的基礎—財務信息收集、傳遞機制,應建立在對如企業內部數據、外部相關市場、行業、會計等大量資料收集、整理的基礎上;第五,建立能夠反映企業經營能力、盈利能力及償債能力的,以現金流量類指標、會計類指標及非財務類指標相結合為基礎的財務風險分析指標體系;第六,在財務預警指標體系的基礎上進行具體的財務風險預警、財務風險評估,并深刻分析風險的產生原因、找出補救辦法,將損失控制在最小的范圍內;第七,編制可為企業管理層決策提供重要依據的財務風險報告和分析報告,以使管理者據此對企業財務經營中的薄弱環節提出整改方案,并加以實施,進而避免類似的財務風險再次發生。

四、石油銷售公司財務預警機制創新點

1、開展油庫成本費用分析,確定油庫經營管理盈虧平衡點,將庫存降至合理水平。盈虧平衡點法。油庫成本費用按其成本形態特性,可分固定成本和變動成本兩類。盈虧平衡點也稱為保本點。盈虧平衡點有以下兩種表現形式:①保本銷售量,以實物量來計算保本點;②保本銷售額,以貨幣金額來計算保本點。油庫經營管理也應該測算一個盈虧平衡點周轉量,作為企業經營管理決策的依據,在保證煉化企業生產后路和資源均衡穩定供應的前提下,通過安排合理的庫存周轉量,提高油庫運營管理效益。

2、石油公司必須建立起嚴密的內部監督控制制度,強化監督約束機制,堵塞資產流失的漏洞,保證會計信息真實可靠。首先要結合石油銷售企業本身的實際情況和特點,實行會計委派制,強化財務監督,維護國家利益,完善法人治理結構。然后要大力推廣企業內部審計制度,明確內審工作的目的和任務,強化內審工作機構,提高內審人員素質。加強對企業內部規章制度和重大經營決策執行情況的過程性審計和監督,前移監督關口,變過去的“事后監督”為事前、事中監督和實時監督,并將內審與外審工作有機結合起來,保障企業生產經營目標的順利實現和所有者權益不受侵犯,杜絕財務信息失真現象。

參考文獻:

[1]王貴霞.企業建立財務預警機制的必要性及方法探討.中國城市經濟.2011(11).

[2]杜馥君.上市公司財務預警機制研究.山西財經大學學報.2011(S1).

[3]譚春海.公司財務預警淺析.經營管理者.2009(09).

[4]於勤.新經濟形勢下外貿企業財務預警系統建立與實施.財會通訊.2010(20).

[5]別嵐.談如何構建完備動態的財務預警系統.商業會計.2011(26).

外貿企業信用風險管理論文范文第4篇

摘要:中國目前許多企業的信用管理組織機構以及其職能上的設置還不能適應現代企業市場競爭和信用管理的要求。針對中國企業的信用風險管理組織結構現狀,借鑒國外企業先進的信用風險管理經驗,結合企業管理現代化的要求,著力對現有的組織結構進行再造研究,提出了進行企業信用風險管理組織再造的一般模式。

關鍵詞:企業;信用風險;管理;組織;再造

獨立的信用管理職能定位,必須要求獨立的信用風險管理組織。綜觀目前中國國內大多數的企業的信用風險管理工作,都是凌亂無章的散布在企業的銷售、財務等各個相關部門,即使建立了專門的信用管理組織也是形同虛設,缺少明確的目標、統一的組織和職能界定(林鈞躍,2005)。在這樣的企業管理基礎之上,要想進行先進的、有效的信用風險管理,簡直就是一種空想。因此,要想真正建立起一套先進的、有效的信用風險管理體系,提高管理水平,我們首先必須建立起完善的企業信用風險管理組織,為企業的信用風險管理工作提供組織保障。

一、國內外研究現狀

企業組織是以企業為特定研究對象、針對組織問題的一種相對“宏觀”的研究。從工業化初期的泰羅、法約爾、韋伯等人到20世紀60年代的西蒙和錢德勒,企業組織研究經歷了宏觀—微觀一宏觀的歷程??傮w而言,20世紀90年代前,企業組織理論都是建立在勞動分工基礎上的,是以職務體系、部門結構和組織層級及權責分配的研究為核心內容的。但20世紀90年代以后,隨著哈默業務流程再造”理論在1993年的發表,歷史拉開了以流程或過程為中心的組織新模式研究的序幕。

信用風險管理方面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信用風險評估技術的研究,研究成果頗豐,如:Z-score模型、KMV模型、CreditMetrics、麥肯錫模型和CSFP信用風險附加計量模型等。但綜觀國際上對信用風險管理的研究中,具體對于企業信用風險管理的組織設計研究甚少。在全球經濟一體化、競爭與合作并存、信息技術飛速發展和中國經濟體制走向深層次改革的時期,對企業信用風險管理的組織構架問題展開系統化的科學研究,有著突出的理論和實踐意義。

二、現有信用風險管理組織模式比較研究

(一)財務部門主導型

財務部門主導的信用風險管理組織模式是指由財務部門兼管企業的信用風險管理工作。顧名思義,這種類型就是直接由財務部門負責信用風險管理,在財務部門內設信用經理(與財務科長平級,由財務副總直接領導),由最高管理層協調與銷售部門的沖突。

此種模式的優勢:(1)較快作出授信決策,抓住銷售機會。信用管理在本質上與客戶和自身財務狀況息息相關,信用額度的認定與財務管理有相當密切的關系,財務部門掌握著應收賬款的詳細資料,因此可以較快作出授信決策,抓住銷售機會。(2)財務部門可以根據企業本身資金周轉情況,對信用政策作彈性調整,使企業的資金周轉維持在合理的水平上。(3)對銷售部門進行監督,降低壞賬發生的比率。

此種模式的劣勢:(1)銷售部門可能會將財務部門的信用管理視為干涉,導致銷售部門產生反感情緒,從而影響企業的銷售業績。(2)可能會使企業采取保守的銷售政策,放走許多的銷售機會,影響企業經營業績的增長。

(二)銷售部門統管型

銷售部門主導的信用風險管理組織模式是指由銷售部門兼管企業的信用風險管理工作。銷售部門主導信用風險管理工作的做法是目前中國最流行的信用風險管理組織模式,這種情況在進出口企業中較為突出。

此種模式的優勢:(1)與客戶接觸較多,對客戶的信用的動態情況了解得較為透徹。(2)根據與客戶往來交易的實際業績來認定信用額度、信用等級、現金折扣等,作為促銷手段,有利于業務推廣。

此種模式的劣勢:(1)信用風險評估不夠嚴謹,為追求銷售業績,深入研究不夠,使壞賬比率升高。(2)無形中放寬了交易條件,使信用風險的潛在威脅增大。

(三)風險委員會制管理型

風險委員會制的信用風險管理組織模式是指在企業內部建立風險委員會,由該委員會行使整個企業信用風險管理的職能。風險委員會直接設置在董事會之下,各職能部門向委員會負責。

此種模式的優勢:(1)容易取得各部門協調一致的意見;(2)高度專業性。

此種模式的劣勢:(1)容易形成官僚作風;(2)流程復雜,管理成本很高,難以監管。

(四)專門的信用風險管理部門管理型

獨立信用管理部門的信用風險管理組織模式是指設立獨立的信用管理部門,由信用管理部門專職負責企業的信用風險管理工作。

對于國外企業而言,這種信用風險管理組織結構類型,在繼承前兩種組織結構模式的優點的同時,有效地回避了前兩種模式所存在的缺點。但是拿到國內,就存在著較大的缺陷,正如本文第二部分中所分析的那樣,在現實生活中,信用管理部門的職能未能得到真正的行使,或者是受制于其他與之有所沖突的部門(如:銷售部門),或者說中國企業可能還未真正認識到什么是信用管理、信用管理的作用是什么,怎樣真正地行使起信用管理的職能。

三、中國企業信用風險管理組織模式的選擇

選擇適合中國企業實際情況的信用風險管理組織模式。

中國企業的信用風險管理現狀如下:

1.中國的企業管理尚未達到能夠讓銷售部門有效地約束自己的水平。銷售部門的目標是為公司爭取到盡可能多的合同,這種壓力會使它可能具有“過于看重機會而忽視風險”的傾向。在中國企業管理水平普遍不高的情況下,銷售部門難以有效地進行自我約束,矯正這種傾向。此時采用銷售部門主導型的信用風險管理組織模式的效果可想而知。

2.“弱財務”決定了財務部門主導型的組織模式難以發揮作用。財務部門在中國企業本來就處于弱勢,如果將信用風險管理的職責設置在財務部門中,那么它能夠發揮的作用就更加微小。中國企業如果采用這樣的組織設計,其他部門可能會以各種各樣的理由架空信用風險管理職能,使得關于信用風險的約束、規定和流程都成為一紙空文,難以付諸實踐。

3.中國企業結構分布狀況決定了風險委員會制模式應用范圍狹窄。風險委員會制信用風險管理組織模式對企業的要求較高。該模式主要應用于金融機構與特大型企業中。根據國家統計局的數據,1996年中國的全部獨立核算工業企業,包括國有、集體、股份、外資、港澳臺資工業企業,總數一共有506 400多家,其中大型企業有7 057家,占總數的1.3%,中型企業有16 870家,占總數的3_3%,小型企業有482 518家,占總數的95.3%;又據國家統計局工交司2002年的數據,在中國全部國有及非國有工業企業中,企業單位總數為181 557個,其中大型企業的數量為8 752個,占全部統計企業的4.82%。由此不難看出,中國大多數企業的規模都是中

小型的,大型企業在中國企業結構中所占的比例很小。特大型企業是大型企業中的大型企業,其所占的比重更是小而又小。因此,風險委員會制定信用風險管理組織模式應用范圍狹窄,在中國大多數企業中應用不現實。

基于上述分析,我們可以得出如下結論:在現階段中國大多數企業應該選擇建立獨立專門的信用風險管理部門,通過這種信用風險管理組織模式來進行企業信用風險管理。

四、信用風險管理組織再造

鑒于上述企業的信用風險管理實際狀況,我們非常有必要進行組織結構再造,即在企業內建立起一個獨立的信用風險管理部門,并認真地協調該部門與財務部門、銷售部門之間的關系,從而讓其真正行使自身應有的職能,成為有序、協調和統一的信用風險管理組織。

信用風險管理組織再造具體包括四方面內容:在企業內部成立專門的信用風險管理部門;界定信用風險管理部門職能;界定信用風險管理人員職責;有機協調信用風險管理部門與企業其他部門(主要是財務部門和銷售部門)的關系,達到有序、高效。

(一)設立信用風險管理部門

企業的信用管理部門是根據企業所需要實現的信用管理功能而建立的。企業信用管理部門必須具備的功能應設專人進行操作,例如,每個企業信用管理部門都應該至少具有客戶信息管理、應收賬款管理和商賬處理等基本功能。根據國內企業組織結構的現狀,參考國外先進企業的成功經驗,企業的信用風險管理部門的組織結構可以設計為(如下圖)中虛線框內部分所示。

(二)界定信用風險管理部門職能

企業信用風險管理部門至少應具備三大基本職能,即:客戶檔案管理、客戶信用申請的審批和投訴處理職能、應收賬款的管理職能和商賬追收職能??蛻粜庞霉芾戆蛻糍Y信調查和客戶檔案服務。應收賬款管理的重點在于防范逾期應收賬款的發生。商賬處理的主要任務是國內外追賬。

(三)界定信用風險管理人員職責

1.信用管理經理及其主要職責

信用管理經理是企業信用風險管理的核心,他的工作質量很大程度上決定和影響了企業信用風險管理的成敗,信用管理經理具體有以下職責:(1)建立企業信用管理部門并明確其職能;(2)設計企業信用管理的流程和采用的技術方法;(3)在企業內部推廣信用管理技術,開展教育培訓工作;(4)協調信用風險管理部門與企業其他職能部門的關系;(5)聯絡、管理企業信用管理的外包工作;(6)處理信用交易涉及的法律訴訟。

2.客戶管理人員

在設有信用管理部門的大型企業中,信用管理經理之下設有若干個客戶信用監理職位。在大公司,每位客戶信用監理一般分管與一種產品銷售有關的信用管理工作。在客戶比較多的情況下,信用監理之下還要設立客戶專管員職位。根據西方國家的實踐,商業企業的每位信用管理人員最多管理600個客戶,這是人均管理客戶數的上限。在國內,由于受客戶平均素質低的限制,為確保信用管理工作質量,每位客戶信用管理人員不可能管理這么多數量的客戶,所管理的客戶數量應根據實際情況進行調整。

3.信用分析人員

信用分析人員純粹是信用管理內勤人員,他們不會直接面對客戶。他們的任務是評審客戶信用、維護客戶檔案系統、建立和維護計算機化/網絡化信用管理系統、初級處理客戶申述等。他們要以技術手段處理企業信用政策變化,例如,通過調整客戶信用申請處理系統和訂單自動審查系統來實現對信用額度的控制。他們為信用管理經理的各種報告提供數據和表格支持。在不設外聯人員的企業信用管理部門,信用分析人員可能直接接收來自公司內部其他部門的服務請求。

(四)協調企業組織內各部門關系

企業內信用風險管理相關部門(主要包括:信用管理部門、財務部門、銷售部門和企業決策層)可以看做為一個系統(戴彬,2004)。按照系統的觀點,系統內各要素間的關系是否和諧、有序對于系統功能的實現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信用風險管理組織其實我們就可以把它當做一個系統,既然作為系統,就必須協調這個系統內的各要素之間的關系。

企業決策層與信用風險管理部門、銷售部門及財務部門這三個部門都是指導與被指導的關系;信用風險管理部門與財務部門是互補關系;信用風險管理部門和銷售部門之間是沖突關系;銷售部門和財務部門之間由于目標的不一致,也是沖突關系。

銷售部門與信用風險管理部門及財務部門間存在沖突關系根本原因在于部門間工作目標的不一致。因此,調整他們之間的沖突關系最終歸結到調整銷售部門的工作目標使其與信用風險管理部門的目標一致?;趪鴥绕髽I的管理現狀,結合國外一些企業的先進經驗,筆者認為,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來調整銷售部門的工作目標使其信用風險部門的管理目標一致。第一,改變企業銷售人員的業績考核方式?,F行的銷售人員的業績考核往往只注重產品的銷售量,調整后業績考核不但要注重產品的銷售量,同時還必須注重貨款的回收率、貨款的平均收款期等因素。第二,提高企業銷售人員的信用風險意識。提高其信用風險意識就是要讓其意識到:沒有按期收獲貨款的信用銷售不是一個好的銷售,甚至不能算是銷售,而是一種不折不扣的損失。第三,發揮企業高層的領導作用。企業高層(董事長、總經理)具有一呼百應的能力,如果發揮其領導作用,將會大大加快目標調整的速度。

外貿企業信用風險管理論文范文第5篇

摘 要:工商企業管理這一門管理科學具有一定的藝術性,這門學科主要的內容是對工商企業經濟管理的一般方法和基本理論做出的研究,主要涉及的內容包括兩個方面,一方面是企業的經營戰略制定,另一方面是內部行為的管理。當下的市場經濟講究的是信譽,其中最重要的特點是誠信,而企業作為市場中的重要組成者,誠實守信就是必不可少的。...因此,在整個市場經濟的信用體系建設中企業信用體系建設占有著重要的作地位。工商企業管理對企業的信用管理體系的構建,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迅速發展的時期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工商企業管理與企業信用管理體系構建之間有著某種緊密的聯系,而本文的目的就是探索研究這兩者之間的這種關系,工商企業管理與企業信用管理體系構建之間相互影響、相互作用,在當下的市場經濟條件中,這種兩者之間的關聯可以為企業信用管理體系的建立提供更加有利的理論依據。

關鍵詞:市場經濟;企業信用管理體系;工商企業管理。

一、如何構建企業信用管理體系

對如何構建企業信用管理體系的探索就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研究課題。在綜合分析了當前國我各個企業工商信用發展的歷史經驗和教訓之后,對于整個企業信用管理體系建設需要樹立一個宏觀的發展思想,然后在微觀層面進行具體措施的實施。宏觀層面,制定一個關鍵的全方位的工商信用管理體系,這一體系既要符合整個工商企業的發展目標,又要做到顧全各個企業部門和環節的信用資源,在這一整個的建立過程中,企業要充分抓住這一機遇,在提升整個工商企業管理能力中發揮自主性和主導性,打破原有的常規模式,創新思想,為了更好的企業發展,要做到順應時代的變遷而提升企業的能力。而在微觀的層面上,要做到這種效果,必須要做到一下幾點要求:

1. 相關的政府部門要盡快做出相關規章制度,確立主導地位。

工商部門應該完善的制定出各自的信用管理條文,例如信用培植、信用提示、信用評價、信用征集、信用反饋、信用披露等各種制度條文,利用系統以及專業的優勢,并爭取到地方政府的關注和支持,逐漸的將信用管體系建立起來。金東工商分局各項制度的成功建立,確定了地方企業信用工程建設中工商部門的主導權利。其中積極的與地方政府之間加強溝通協調,獲得了區政府的支持,成立了“區企業信用工程聯絡小組”和“金東區企業信用工程領導小組” 并且是由區政府分管領導、各相關部門分管領導和工商分別領導、組成和具體操作的 ; 其次由工商部門制定區政府發表的 《區企業信用信息綜合管理辦法》,規定各部門、各單位的信用信息工作職責、申報方式途徑、申報時間、信息征集內容等,各地方企業信用工程建設中工商部門的主導權在這制度層面上得到了確立。

2. 掌握征信環節的主導導地位,規范數據交換的標準。

近年來,企業在堅持系統原則、效能原則、統一原則,充分發揮企業信用監管在經濟戶口中的基礎性作用,搶得信用建設中的先機。

3. 把握工商主導與部門共贏的關系,占據行政關系上的主導權。

每個部門都非常重視自己擁有的信息資源,認為加入到這種信用管理體系中去,其所擁有的信息資源的價值可能會很大程度有所消減。因此,工商部門的所有人都要服從管理,清楚的了解到部門共贏和工商主導之間的聯系,不僅要依靠政府的推動,還要企業制定相關的權益分配制度和信息資源交換機制,可以有效的將所有的企業信息數據逐漸的集中到一起,更加有利于企業的發展,實現信息資源的共享,并且信息的使用價值也得到了提高,企業的信息監管得到提升。

4. 啟動信用監管,注重實際操作過程中的情況。

企業為了能更好的發展都會對信用信息做出調查,展現出來的問題主要分布在三個方向:服務社會信用不足;行政監管效能不夠;企業信用意識不足。工商部門要制定完善的信用評價體系,明確相關的信用等級制度,充分利用百姓的監督權力,積極的開展企業信用評價活動;向社會公開信用情況,對信用者進行獎罰分明的制度,提升行政監督者與被監督者的信用意識;創建可對信用數據查詢的功能,將企業的信用情況進行收集、統計,并公之于眾,對企業誠信經營進行監督。

5. 充分利用信用信息,掌握主導地位。

對于事物了解的越詳細,越有利于事物的實施,因此,要想工商信用管理過程順利的展開,就必須對信息的管理和控制了如指掌。

6. 加強企業信用監管實施的力度和措施。

企業信用管理體系在工商管理中十分重要,該體系的建立也非常復雜,所以對于建后的維護有重要作用。

7. 各部門各司其職,重視信用管理的實行。

企業管理涉及各個方面,需要每位員工的積極配合和重視。一程不變得模式不能帶動企業更好更快的發展,所以在管理中需要我們打破傳統的管理觀念,與時俱進,不斷的創造出符合發展的管理模式。

二、對進行企業加強信用管理力度現實意義非常重要

首先,應對和諧誠心社會的建立,企業信用管理的加強是必不可少的。中國傳承幾千年的古老商業道德,講述的經商是信守承諾、誠心不欺的價值觀,這種優良的觀念完全滲入現在的市場經營理念中,積極的影響著市場經濟的發展。其次,構建和諧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秩序中加強企業信用管理有著重要的位置。是也是是市場中重要的參與者,要想在激烈市場經濟的競爭中,擁有規范合理的秩序,就需要企業在其中發揮重要作用,做到規范的市場秩序和市場行為,展現給社會一個和諧有序快速發展的市場經濟。因此,在企業的信用建設上,必須要做到規范管理,并且要從根本上消除市場經濟中不穩定因素的存在,消除欺詐、不誠信行為的根源。再次,誠心是企業在社會中可以繼續生存的重要因素。公平、誠心是企業競爭的活力,是生存發展的基礎,是市場經濟發展的需要,也是企業信用管理的關鍵因素,對企業信用管理的加強,也就也對自己競爭力的提升。

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市場競爭力越來越激烈,信用是企業中最具競爭力的。因此,要想企業擁有最有利的地位和發展,就必須擁有強有力的競爭能力,例如產品信譽、產品形象、企業質量和價格等。依據企業在社會中生存發展的模式,可以看出建立健全一系列科學完善的現代企業信用管理制度,有利于企業和市場經濟環境的良好發展。企業管理水平將得到全面的提升,推進企業管理創新,提高企業競爭力。

三、結 論

在當下的社會發展中,市場經濟的發展影響越來越重大,隨之企業的信用管理也非常重要。所以,相關的信用管理體制就需要根據具體的情況和相關的知識,建立健全符合現代市場經濟發展的信用管理制度。而對于建立和完善這些體制,定會對社會、經濟、企業產生重大的積極影響。該文就是對這一目的探討研究,正確認識了解企業信用管理體系,并對其進一步的拓展和深化,希望通過本文,可以增加了解,提高自己的企業信用管理意識。

參考文獻:

[1] 牙韓司.工商企業管理專業課程教學改革的研究[J].廣西教育. 2015(47)

[2] 宋麗.談工商企業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J].中外企業家. 2014(04)

[3] 張偉東,張雅琳,蘇若葵.“工學結合”模式下工商企業管理專業實踐教學體系的創新[J]. 管理工程師. 2014(02)

外貿企業信用風險管理論文范文第6篇

摘要: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農村小微企業也是在不斷地擴大自身的市場經濟規模,而很多小微企業卻沒有足夠的資金來實現自身的擴張,這時便需要向農村商業銀行進行信用貸款。農村商業銀行在為小微企業辦理相關業務的同時也需要做好信用風險的評估和把控,這樣才能夠更好地實現雙方共贏的目的。因此本文將通過對SDJY農村商業銀行小微企業信用風險管理的現狀、存在的不足以及提高SDJY農村商業銀行小微企業信用風險管理的對策幾個方面進行具體的研究分析,希望能夠為農村商業銀行更好的發展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關鍵詞:農村商業銀行  小微企業  信用風險管理

一、SDJY農村商業銀行小微企業信用風險管理的現狀

隨著農村商業銀行影響力的逐漸增大,SDJY農村商業銀行關于小微企業信用貸款相關業務也是逐年上升,但是在業務越來越多的同時,SDJY農村商業銀行也面臨著更加嚴重的信用風險,不良信用小微企業貸款歸還不及時的現象也是經常發生。為了從根本上杜絕該類事件的發生,只能夠通過各個方面加強農村商業銀行信用風險管理,以此來達到對小微企業信用風險進行把控的目的,從而不斷地推動農村商業銀行更加快速的發展。

二、SDJY農村商業銀行小微企業信用風險管理中存在的不足

2.1風險管理體系缺乏條理性

在大多數農村商業銀行中一般都會存在風險管理體系缺乏條理性的問題,一方面是因為農村商業銀行對于小微企業信貸都采取的是統一風險管理模式,所有小微企業進行信貸相關工作都是一個標準。農村商業銀行也只會根據銀行的固定標準來對相關小微企業進行信貸工作的辦理,而不會考慮小微企業具體經營規模等其他各個方面的具體情況,這也就導致了其無法根據小微企業的具體情況提供相應服務的問題發生,從而便會使得小微企業的無法歸還貸款的信用風險增加。

另一方面則是因為農村商業銀行整個小微企業信貸流程需要經過多個部門之間的相互配合才能夠完成辦理,而小微企業涉及到的各個方面內容又比較多,相關工作人員對于小微企業的具體情況排查可能出現調查不足的現象,這時農村商業銀行根據固定標準進行小微企業信貸辦理的話則會使得風險增加。

2.2貸款流程缺乏專業性

SDJY農村商業銀行因為規模較小以及工作人員專業素養知識不足等原因會使得其針對所有小微企業的貸款流程都是固定不變的,不會考慮到小微企業的實際信貸需求,只是根據銀行固定的信貸額數劃分階段在結合小微企業的實際情況來決定最終的信貸數額,這便造成一些小微企業進行信貸卻貸到遠高于自己需求的貸款的現象發生,這種情況也會使小微企業的信用貸款風險有所增加。

2.3信用風險管理機制不健全

在農村商業銀行中,其相關管理機制也存在著一定的問題,一方面是表現為銀行對于工作人員的統籌安排不到位,經常會發生工作人員不熟悉相關業務的現象;另一方面則是表現為核實小微企業信息的機制不健全,例如小微企業在農村商業銀行中進行信貸時提供虛假財務信息的話,如若工作人員不能夠將其辨別出來,便會造成極大的小微企業信貸風險。

三、SDJY農村商業銀行小微企業信用風險管理對策

在如今的大多數農村商業銀行中不僅貸款流程較為復雜,而且所進行的信用風險評估也存在著較大的漏洞,同時銀行自身的信用風險管理體系也存在著一定的問題,只有通過優化改革這三個方面的問題才能夠更好的發揮SDJY農村商業銀行小微企業信用風險管理作用。

3.1優化信用風險管理體系

想要最大程度上減少SDJY農村商業銀行小微企業的信用風險,最關鍵的便是對銀行信用風險管理體系的優化,根據相關制度規定建立完善的信用風險管理體系,通過加強工作人員的專業知識素養來提高其在小微企業進行信貸過程中的制度落實情況。同時優化信用風險管理體系還需要根據實際情況對信貸等級進行重新劃分,根據小微企業的信貸需求來對其相關信息進行審核,加強銀行內部之間的交流溝通,將小微企業的信用風險降到最低,既能夠滿足小微企業的貸款需求,又能夠對其信用風險進行把控,以此來達到加強SDJY農村商業銀行小微企業信用風險管理的目的。

3.2完善貸款業務流程

除了優化信用風險管理體系以外,還應當對貸款業務流程進行完善?,F如今仍存在一些農村商業銀行貸款業務流程不明確,手續辦理拖拖拉拉的現象,不僅不利于小微企業貸款的辦理,還在一定程度上有損自身的名聲,這也就使得小微企業的信用風險得不到把控。完善貸款業務流程,根據信貸相關的規定進行合理的流程規劃,小微企業便只需要根據流程遞交對應的證明以及申請報表等相關材料,農村商業銀行通過對小微企業提交材料的審核來判斷能夠給予貸款的數額,以此來達到增加銀行整體工作效率、降低小微企業信用貸款風險的目的。

3.3建立完善的信用風險評估體系

完善的信用風險評估體系是農村商業銀行對小微企業信用風險管理的根本所在,雖然如今大多數農村商業銀行該體系已經大致成型,但是所能發揮出來的作用確實比較不盡如人意的,不僅浪費大量的人力財力成本支出,還起不到應有的效果。因此完善信用風險評估將是一件比較緊急的事情,對風險評估人員進行專業培訓,加大對前來辦理信貸的小微企業的相關信息檢查力度以及統籌協調好銀行各部門之間的工作交接合作等措施都能夠從根本上完善銀行信用風險評估體系,而這樣才能夠把控好小微企業進行信用貸款所產生的風險,將更多的未知因素直接扼殺在搖籃之中,以此來保證農村商業銀行自身的穩定發展。

四、結束語

總而言之,SDJY農村商業銀行小微企業信用風險管理對于銀行的盈利以及發展有著極其重要的影響,只有通過加強銀行各方面工作的有序開展才能夠最大程度降低小微企業信用貸款風險,從而達到不斷推動銀行發展的目的。

參考文獻:

[1]周良增.商業銀行小微企業信用風險管理研究[J].時代金融,2018:91+96.

[2]孫金才.農村商業銀行中小企業信貸風險管理研究[J].企業改革與管理,2017:114-114.

[3]何波.商業銀行小微企業信貸風險管理路徑研究[J].現代營銷(經營版),2018:171.

上一篇:幼兒師范學校音樂教育論文范文下一篇:學生歷史課堂閱讀能力論文范文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