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高職院校教育實習論文范文

2023-10-04

高職院校教育實習論文范文第1篇

一、高等職業院校學前教育專業學生實習管理的內容

學前教育專業的學生實習能夠有效地將理論知識與崗位實踐緊密對接, 通過零距離的崗位實踐, 強化學生對專業理論知識的有效認知, 以培養學生的專業實踐能力及工作創新能力。在高職教育快速發展的新形勢下, 高職院校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的實踐教學管理, 要立足于培養高素質的學前教育專業人才, 努力提高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的實際崗位能力和專業素養。

高職院校在學前教育專業學生實習管理機制的構建中, 一定要切合教育大綱的基本要求, 還要顧及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的學習需求, 創新設計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的實踐教學管理模式。一是高職院校的專業教師要在相關的教育理論課程架構下, 設計學前教育的實踐教學課程以及社會實踐內容。二是要積極對實踐教學開展組織與管理, 在構建完善的實踐教學評估體系情況下, 積極反思實踐教學的內容從而對相關內容予以增刪。三是要有針對性地對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的實踐質量進行跟蹤, 切實構建完善的學前教育專業學生實習考核評價管理制度, 從而對學生的實踐實習效果進行有效檢驗。

高職院校在構建學前教育專業學生實習管理體系時, 要注重實踐教學的目標及內容, 注重實踐教學的管理和考核, 積極構建完善的實踐教學管理體系, 促進學生職業素養與專業能力的不斷提升, 努力達成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的教育培養目標。

二、高等職業院校學前教育專業學生實習管理的原則

(一) 目標性原則

高職院校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的崗位實習, 是為了示范性地培養學生幼兒教師崗位教學能力。為此, 我們在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的實踐教學管理中, 不要僅僅局限于對學生開展學前教育內容的灌輸, 更要通過講授專業理論和教育內容, 以提升學生的職業素養和文化素養。在高職教育快速發展的新形勢下, 高職院校在制定學前教育專業學生實踐教學目標的時候, 要切實以實現專業化的技能提升和綜合性的素質培養為指導, 有效開展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的閱讀、語言、唱歌、跳舞以及書寫等方面的技能培養。構建學前教育實習管理體系, 一定要通過教學計劃的完善, 促進學前教育專業學生培養目標的實現。

(二) 職業性原則

就高職院校學前教育專業的學生來說, 他們比其它專業的教育教學, 更具有突出的職業特性。我們所說的高職學前教育專業教學的職業特性, 指的是其教育教學的內容和目標具有較強的職業性。主要表現在, 教師要根據專業培養目標設置課堂教學內容以及實踐實習內容, 促進學前教育專業學生學好教育理論知識以及心理素質與專業技巧的培養。此外, 高職學前教育專業教學, 一定要在實踐實習中完成教學過程, 這就包含構建教學的內容與目標以及教學的過程與考核體系等, 這些都具有極強的專業化目標流程。

(三) 多元性原則

學前教育專業的實習管理, 是為了實現綜合化、多元化的高職教育培養目標。高職學前教育專業實習管理中, 要引導專業教學改變理論與實踐的對立, 從而建構一個理論傳輸與實踐教學既相互獨立又緊密聯系的教育目標, 全面構建高職學前教育專業的多元化教育教學內容體系。目前, 很多高職院校的學前教育專業實習管理, 不但注重對學生傳授專業理論知識, 培養專業技能, 同時又強化學生職業素養、實踐技能的培養, 構建多元化的實踐教學管理體系, 以促進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綜合能力的發展與提升。

三、構建學前教育專業學生實習管理機制的策略

(一) 堅持目標引領

高等職職業院校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的培養目標, 重點是培養他們的文字與書寫、語言與表達、音樂與演奏以及舞蹈表演等方面的能力。為此, 我們在培養學前教育專業學生職業素養的進程中, 要借鑒國外前言的教育教學經驗, 積極培養學生的溝通與表達能力以及運用教材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注重提升學生的教育教學能力以及情感表達能力。此外, 一定要注重結合學前教育專業的教育教學目標, 堅持目標引領, 在積極組織實施教學內容和教學方式的基礎上, 充分激發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的積極性, 努力培養學生的探索精神以及盡職盡責努力工作的教學態度, 真正實現職業化的教育實踐目標。

(二) 注重內容引導

高職院校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的實習實踐課程構建, 要注重內容引導。要在專業教學理論的積極指導下, 緊密結合學前教育專業的實踐教學內容, 完成對學生的專業化崗位實踐教學。專業教師要注重在職業教育課程建構之中, 堅持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原則, 在選擇多樣化實習實踐教育教學內容的基礎上, 全面提升學前教育學生的職業素養。比如:在高職學前教育幼兒實習實踐教學過程中, 教師可創設一些符合學前教育專業學生實際需要的教育教學情境, 融入幼兒系列課程以及幼兒管理等方面的教育教學內容, 開展相應的學前教育專業課程的教育教學演示。學前教育專業學生在實習過程中, 專業教師要科學設置專業教學案例以及教學項目任務, 在教育理論與教育實踐相結合的基礎上, 全面提升學生的理論素養與教育實踐能力。

(三) 創新管理模式

高職院校學前教育專業的崗位實習, 要緊密結合專業教學內容與崗位實踐, 保證課堂教學內容的有效實踐與練習, 有效提高學生的職業能力和綜合素養。為此, 高職院校應創新管理模式, 可積極與幼兒教學室、學前教育專業競賽組織以及教學科研部門機構等開展聯合, 有效進行實習實訓教學, 實現崗位實踐的教學目標。一是在專業教育實踐過程中, 要與當地幼兒專業教學基地開展聯合, 通過手工設計、雙語教學、音樂舞蹈以及繪畫寫生等方面內容的教學, 有效發揮這些教學基地的實習實踐功能, 保證學前教育崗位實踐教學的順利開展。二是高職院校學前教育專業的崗位實踐教學, 要充分借助職業競賽, 增強自身的專業技能和職業文化素養。比如:我們的教師可鼓勵學生積極參加彈琴、唱歌或者書法競賽等, 在院校中積極樹立競賽技能標兵, 構建較為完善的學前技能教育的有效機制。

(四) 構建考評體系

高等職業院校學前教育專業教育目標能否順利實現, 要靠完善的實踐教學管理考評體系與機制來檢驗。高職院校的學前教育專業實習實踐考核中, 要注重對學生的心理素質、職業技能、管理能力以及課堂教學等方面內容的考評, 注重專業實踐的實際效果評價。此外, 專業教師可通過理論知識答問、實習成績檢測以及實習師傅鑒定等多種評價方式, 將崗位實習的質量考核和職業技能鑒定進行對接, 嚴格實施學前教育專業實踐教學多項目考核, 以保證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的崗位實習實踐目標得以實現。

總而言之, 高等職業院校學前教育專業的實習管理, 要通過多樣化的實踐操作內容設計, 以完成學前教育職業化的專業教學目標。為此, 在高等職業院校學前教育專業的實習實踐教學管理中, 要建立明確的實踐教學目標, 并通過有效的教學形式與職業化的崗位實踐教學內容的相互融合, 實現學前教育專業崗位實踐教學體系的構建。而后, 切合高職院校學前教育專業崗位實訓的教學環節, 制定出科學而完善的學生實習考評辦法, 全面提升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的職業素養和實踐技能。

摘要:在高職院校學前教育專業學生規模不斷擴大的教育發展態勢下, 幼兒教育機構對學前教育的教師素質要求也愈來愈高。為此, 高職院校要積極創新學前教育專業實習管理的有效機制, 強化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的實習管理, 促進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的實踐教學, 不斷提高學生的職業素養和專業技能。筆者在分析高等職業院校學前教育專業學生實習管理內容、原則的基礎上, 提出了堅持目標引領、注重內容引導、創新管理模式、構建考評體系的高職院校學前教育專業學生實習管理機制的具體策略。

關鍵詞:高職院校,學前教育,專業實習,管理機制

參考文獻

[1] 陳虹利.高職學前教育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J].高教學刊, 2016 (9) :251-252.

[2] 朱見林.高職院校學前教育專業美術教學探討[J].質量探索, 2016, 13 (2) :57.

高職院校教育實習論文范文第2篇

1高職院校英語專業學生進行頂崗實習的重要性

根據教育部《關于全面提高高等職業教育教學質量的若干意見》,高職教育為了提高學生的工作能力,必須至少有半年實踐到企業等用人單位進行頂崗實習,從而真正實現“校企合作工學結合、加強實訓、實習基地建設”的目的。因此,頂崗實習不僅僅是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和培養合格人才的重要環節, 它還是高職院校學生必修的一門綜合性實踐課程。在這一過程中學生將所學專業理論知識, 教育理論知識和教學技能進行綜合運用于教學實踐, 不僅能通過教學發現自身的不足從而促進自己在今后對各方面知識的完善, 還能夠在教學實踐鍛煉中提高個人從事教學工作的能力,提高個人綜合素質,為今后形成獨具個人特色的教學風格打下良好基礎。

2高職院校英語教育專業學生進行頂崗實習存在的問題

雖然在指導老師的幫助下,經過聽課、備課、試講等一系列準備工作,大部分學生都能順利完成教學實習工作,但仍然存在以下問題:

2.1 學生對頂崗實習認識不足 ,缺 乏足夠重視

相當一部分學生對于高職院校頂崗實習的認識不足, 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 因此實習并沒有達到預期效果。出現這種現象的原因一是由于學生對自身發展缺乏規劃性, 只是為了完成任務而去頂崗實習, 因此在心態上缺乏積極性。二是因為學校對實習的重要意義宣傳不足, 學生并沒有意識到這是一次很好的學習機會,可以從中得到許多寶貴的經驗,對于今后的教學工作大有幫助,而是認為實習只是做做表面文章,走形式而已。

2.2 前期訓練不足 ,缺乏知識運用能力

由于目前高職院校仍存在重理論,輕實踐的現象,在課堂上學習的依然是理論知識占大多數而實踐鍛煉很少, 導致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不足,因此在頂崗實習期間,很多學生在心理上沒有做好從學生到老師的轉變, 也無法將理論知識運用于實際問題的解決當中, 處于空有理論而無法加以利用的尷尬境地。而另一方面則是因為現今應試教育模式使得絕大部分中學教學形式單一,教學內容與實際生活脫節,很多課程都是由老師填鴨式地對學生講解重點難點和考點等等, 因而部分學生在實踐教學中照本宣科、脫離實際,完全忽略了語言工具本來就應當在生活當中習得,以至于在實習過程中,自身的實際操作能力,應變能力等并沒有得到相應鍛煉,對于知識的綜合運用能力仍然缺乏2.3實際上課時間短 ,不能得到足夠鍛煉

雖然通過“校企合作,工學結合”讓高職院校學生頂崗實習實現加強實訓的目的, 但教育類學生也不得不面臨一個很尷尬的問題:實際上課時間短,不能夠得到足夠的鍛煉。究其原因是由于實習學校面臨升學壓力,課時緊課業重,在校實習學生太多等原因, 使得教育專業學生即便在實習學校也是聽課多, 講課少,甚至有些重點中學要求學生在整個實習期間只上一兩節課,或干脆協助班主任管理班級工作, 而實習學生的課堂教學技能方面不能得到有效鍛煉,實習也就不能達到最初目的。

3解決當前問題的對策

3.1 加強學生對頂崗實習的認識

高職院校頂崗實習不僅是一門必修綜合性實踐課程, 它也是學生將所學專業知識、專業技能和教育理論綜合運用于教學實踐從而鍛煉和提高他們教學工作能力的重要途徑。學校應當加強學生對頂崗實習的認知, 使學生認識到頂崗實習是對自己大學三年學習成果的檢驗,通過實習可以了解自身的不足,提高自身能力,完成從學生到老師的心理轉變,使自己在就業競爭中更具優勢。同時,也應當加強對頂崗實習的管理,完善頂崗實習考核制度,加強對帶隊老師的培訓以及實行期間對學生的管理,將頂崗實習落到實處, 使學生意識到學校對頂崗實習的重視而不僅僅是做表面文章。

3.2 加 強實踐訓練 ,提高學生綜合能力

在常規教學過程中,采取教練結合的方式,教師在平時的授課過程中盡量給學生提供實踐教學的機會, 使學生在頂崗實習之前就接觸并熟悉講授課程的常規流程, 并從中得到真實有效的教學技能培養和訓練, 從而確保學生在頂崗實習時能夠熟練轉換學生與老師的角色, 使學生真正體會到作為英語教師應該具備的專業素質、教學能力和應變能力。同時注重培養學生綜合利用所學的理論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例如在常規教學中模擬中小學課堂會出現的突發狀況或教學問題等, 增強學生的知識綜合運用能力。

3.3 擴大校企合作范圍 ,提升合作學校的積極性

由于英語教育專業的特殊性,頂崗實習的基地是各個中學,但由于一個學校無法大量的接收頂崗實習學生, 因此導致學生在實習學校也面臨實際上課時間短,得不到足夠鍛煉,甚至實習時從事的工作與專業不對口的問題。要解決這一問題必須要擴大校企合作范圍, 積極將城郊中學甚至農村中學納入校企合作范圍,同時學校應發揮主主觀能動性,通過與合作單位開展項目合作等方式調動合作學校的積極性。

4結語

盡管頂崗實習存在著一些問題, 但它仍然是高職院校學生步入社會前不可或缺的一個重要環節, 因此我們應當重視頂崗實習, 盡量減少實習中普遍存在的問題, 使其發揮其真正的作用,指導和幫助學生上好每一節課,樹立他們的自信心從而激發對教學工作的熱愛,為今后走向教學崗位打下良好的基礎。

摘要:本文通過對高職院校英語教育專業學生頂崗實習現狀進行深入分析和研究,指出高職院校英語教育專業學生進行頂崗實習的重要性和當前面臨的主要問題以及相應的解決對策。

高職院校教育實習論文范文第3篇

[摘  要]學前教育的進步和發展,對高職院校學前教育專業人才培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為學前教育專業人才培養的重要載體,高職院校需要全面強化與幼兒園之間的交流與合作,以培養出更加適合幼兒教育事業需要、具備良好專業素養與能力的優秀幼兒教師。本文以“校園合作”為載體,進一步探索了高職院校學前教育專業人才培養模式。

[關鍵詞]“校園合作”模式  高職院校  學前教育專業  人才培養

課題:咸陽職業技術學院2020年度“雙高計劃”建設專項研究課題“學前教育專業群就業前景分析與對策研究”(課題編號:2020SGC17)。

引  言

積極探索與生產勞動、社會實踐有機結合的學習模式,以工學結合作為高等職業教育專業人才培養模式創新改革的重要切入點,帶動專業建設,引領課程設置,創新教學方法,豐富教學內容。近幾年,學前教育專業人才需求量增大,但少數高職院校依舊存在著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教學內容等不符合社會用人要求的問題,而如何培養出具有保教一體化實踐技能、幼教管理與科研能力、專業素質良好的學前教育人才,成為了高職院校的目標。本文以“校園合作”為載體,進一步探索了高職院校學前教育專業人才培養模式。

“校園合作”模式在高職院校學前教育專業人才培養中的意義

1.學校層面

首先,有利于學校及時調整人才培養計劃,防止出現人才培養方面的盲目性?!靶@合作”模式下,高職院校與幼兒園協同參與學前教育專業人才培養,可有效改變傳統依賴學校教育而脫離幼教實際狀況的現象。高職院校與幼兒園合作設置學前教育人才培養目標,共同參與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的學習與管理,協作完成相關的教學任務,為社會培養出更多優秀的幼教人才的同時,還可以有效地避免人才培養的隨意性與盲目性。

其次,有利于強化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的職業認知,提高學生的專業素養。有計劃和有步驟地合理安排學前教育專業學生進入幼兒園觀摩學習,使學生可以直接接觸幼兒園教師的工作與幼兒,尤其是可以從優秀幼教身上感知到幼教事業的偉大之處在哪里,深化學生對幼教職業的認可度,使他們能以更加積極的態度投入學習。高職院校還可以通過各種實踐活動促使學前教育專業學生將課堂所學的理論知識應用到幼兒園教育教學實踐活動中,使學生在實踐之中理解和消化這些理論知識,這能夠使學生獲取更多在課堂上他們無法接觸到的實踐知識,提升他們以后幼兒活動的組織能力與管理能力,以及他們的綜合實踐能力與素養。

最后,有利于提升學生的崗位適應能力和創建學生就業平臺。幼教職業的實踐性非常強,這就要求高職院校盡可能地為學生提供更多的實踐平臺,而“校園合作”模式不僅可以增加學生實踐活動的廣度與深度,還可以使學生在學中做、做中學,從而有效地提升自己的崗位適應能力。此外,以定向性培養協議為載體,還可以有效地解決學校畢業生的就業問題。

2.幼兒園層面

高職院??梢詾橛變簣@開展各式各樣的活動提供人力資源。幼兒園可通過了解學前教育專業在校學生的一些情況,提前選擇好自己需要的幼兒教師。幼兒園還可有效應用高職院校的專業教師團隊,在課題研究與專業指導層面加強合作,以彌補幼兒園在理論層面的不足之處。

高職院校學前教育專業“校園合作”人才培養模式的構建

基于就業職業崗位群體工作任務、行動領域、學習領域及幼兒園教師的相關標準,構建了“校園合作”人才培養模式,有效發揮出高職院校與幼兒園雙育人的主體作用。人才培養過程劃分為三個階段,采用工學合作方式鞏固學生的專業知識與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靶@合作”人才培養模式如下圖所示。

第一階段,學生在學校學習專業知識與技能,學校從課堂教學、實訓室訓練、第二課堂、幼兒園參觀等多個渠道培養學生的專業能力及素質。第二階段,第二學期、第三學期及第四學期,每學期安排一周專業綜合實踐與保育實習訓練,由學校教師與幼兒園教師共同合作擔任指導教師,根據幼教崗位職責合理設置學生將要學習的知識點與技能,以提升學生的綜合應用能力。第三階段,第五學期和第六學期,安排學生進入幼兒園頂崗實習,實施校內外雙導師制度,校內教師通過在線平臺報告和評閱學生的學習和實習情況,幼兒園教師則負責學生的日常實踐指導,可以嘗試讓學生在幼兒園獨立帶班,以進一步提高學生的學前教育能力與保育能力。

“校園合作”模式在高職院校學前教育專業人才培養中的應用策略

1.優化專業方向設計,完善人才培養方案

構建多層次、多元化、開放式、立體化的幼兒教師培養目標,培養復合型學前教育專業人才,突出學前教育專業的特色和品位,這已經成為高職院校學前教育專業培養目標創新改革的主要趨勢?;谟變簣@對學前教育專業人才的要求,科學設計學前教育專業發展方向,是目前高職院校學前教育專業實現長遠和穩定發展的必然訴求。學前教育專業的多方向發展,可促使學生就實際需求選擇明確的發展方向。學前教育專業人才培養方案設計應以學前教育專業課程與實踐系統為輔助,充分利用高職院校、幼兒園、社會等可利用的資源。通常情況下,學前教育專業各個方向的人才培養方案都是由理論教學、實踐教學、畢業設計三部分組成的,而怎樣合理規劃設置這三部分內容,使其更具實踐操作性,將直接決定著學前教育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成功與否。因此,幼兒園應切實改變傳統理念,重視人才培養方案的設計,與高職院校合作設計科學可行的學前教育專業人才培養方案,以實現高職院校、學前教育專業學生、幼兒園三贏的局面。

2.基于崗位導向,優化專業課程體系

我國相關政策主張以就業為導向進行高職院校教育教學改革,形成高職教育教學特色。社會發展與學前教育創新改革對學前教育專業教師素養與專業人才培養提出了更高和更新的要求,所以學前教育專業課程設置一定要符合學前教育創新改革與社會發展的需要,同時要滿足職業崗位的需求。學前教育專業課程設置應遵循社會用人要求,有機結合課程教學與崗位需求,構建以崗位為導向的課程體系,以崗位為導向即職業教育的社會功能明確要求學校教育應與幼兒園崗位需求相結合,培養學生的崗位職業能力與素養。以崗位為導向的課程體系要求高職院?;谟變簣@崗位要求,適度優化和調整學前教育專業課程體系,設計出與幼教市場要求相符的人才培養方案,從而為社會培養出更多實踐技能與理論知識良好的復合型人才。

課程體系的完善和優化需要高職院校與幼兒園協同完成,學前教育專業課程體系應就幼兒園崗位特性進行特別化設置,由高職院校與幼兒園合作建立專業指導委員會?;诖?,高職院校根據《幼兒園教師專業標準》,結合幼教工作任務涉及的知識點,參照高職院校人才培養要求,科學合理地設置課程體系。課程內容則要依據幼兒園所提供的崗位任務與職業資格認定加以明確,促使職業崗位與工作任務、課程設置與教學內容、技能訓練與職業資格實現有機銜接,真正意義上實現教學做一體化。課程體系包含通識教育課程、專業理論課程、專業技能課程、專業特色課程。其中,通識教育課程遵循以德為先,以能為本原則,培養學生的職業素養;專業理論與技能課程根據幼教崗位相關標準,培養學生理論知識與技能;專業特色課程以必修與選修相結合的方式,培養學生保育能力和教育能力及其他方面的能力,使學生能適應現代化學前教育崗位的多元化發展要求。

3.充分發揮資源優勢,創新教學方法

教學方式方法即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指導學生學習以實現教學目標、達到學生學習目標、完成教學任務所利用手段的總稱。學前教育專業課程教學過程中,要合理利用幼兒園的資源優勢,將幼兒教育中的典型教學案例與保育案例等應用于專業課程教學中,使學生充分了解幼兒園一日生活的常規性要求,全面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與主觀能動性,培養學生良好的獨立思考能力與創新能力。高職院校學前教育專業可通過職教聯盟方式,強化“校園合作”,采用教、學、研、訓一體的教學方式,強調學生的主體地位與教師的主導地位,促使學生學中做、做中學,在學和做中不斷反思,發散思維,自我提高,實現理論實踐一體化和學生學習與崗位的無縫銜接。

4.以“校園合作”為平臺,構建多元評價體系

幼兒園對學前教育專業人才的素質和能力要求大體是相同的,即幼兒教師不僅要具備一定的專業能力,還要具備良好的人文素養與職業素質。因此,高職院校應與幼兒園合作創建學生能力素質評價體系。在評價體系里專業能力可通過幼教行業獨特工種職業技能鑒定的方式認定;職業素養、創新能力則可以通過學生職業學習過程、方式等加以評價,在評價時應采取雙結合的方式評價學生。先將學生劃分為若干小組,采用以小組為單位的團隊評價與以學生為單位的個體評價相結合的方式,或在校評價、見習實習評價相結合的方式,對學前教育專業學生進行全方位的評價,可以有效提高學生的職業素養與能力,實現學生的全面發展。

5.充分發揮政府作用,優化校園合作機制

政府應根據實際情況履行發展職業教育的相關職責,完善多渠道投入機制,加大對職業教育的投入力度。強化行業指導是促進職業教育辦學機制創新改革的關鍵環節,也是遵循職業教育辦學規則規律,整合教育資源,創新教學方式,突出辦學特色,提升服務經濟發展方式及轉變能力的必然要求。這就說明,高職院校學前教育專業建設應構建健全的基于政府主導、行業指導、幼兒園參與的學前教育專業人才共育機制,實現人才協調共育,過程共管,成果共享,責任共擔,進而形成合作辦學、合作育人、合作就業、合作發展的大格局。這就需要充分發揮政府作用,為“校園合作”提供保障機制與權益保證,促使學校與幼兒園在“校園合作”模式下建立良性合作平臺。幼兒園可參與高職院校專業設置與精品資源共享課程建設,還可以安排幼兒教師進入學校擔任見習、實習指導教師,而高職院校則可以與幼兒園共享資源,共同構建長效合作機制,實現雙贏。

結  語

高職院校在學前教育專業人才培養中引入“校園合作”模式,可順利實現校園雙方資源共享,優勢互補。這不僅有助于提高高職院校學前教育專業人才培養水平與質量,還有助于促進幼兒教師教育的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譚雪嬌.高職學前教育專業人才校園合作培養模式探討[J].卷宗,2019,9(9):225.

[2]宿麗艷,耿洪波.高職學前教育專業人才校園合作培養模式淺析[J].科技風,2016(24):26.

[3]郭紅霞.高職學前教育專業人才校園合作培養模式探究[J].成都師范學院學報,2013,29(7):37-39+43.

[4]王麗娜,郭京洙.高職院校學前教育專業“校園合作”培養模式探索——以延邊大學師范分院為研究對象[J].延邊教育學院學報,2017,31(5):78-80+88.

作者單位:咸陽職業技術學院  陜西咸陽

高職院校教育實習論文范文第4篇

摘要:隨著社會進入“互聯網+”時代,云計算等新技術的出現,讓會計工作的運作模式發生巨大改變,這應引起所有會計人的重視與思考。文章針對“互聯網+”時代的會計發展,從高職院校會計教育的角度進行論述并給出建議,望有助于各高職院校會計專業人才的培養,推動會計行業的發展。

關鍵詞:“互聯網+”;高職;會計教育

一、引言

2015年3月5日,第十二次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上,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互聯網+”行動計劃。自“互聯網+”概念提出以來,它迅速融入人們生活和社會產業的方方面面,為傳統產業注入新的活力。同時,傳統會計行業不可避免地受到“互聯網+”的沖擊,迎來新一輪的改革。

二、“互聯網+”時代下會計發展的現狀

(一)“互聯網+”時代下高職院校會計教育面臨新挑戰

1.新技術新需求衍生新產業?!盎ヂ摼W+”時代下,網絡、電腦、手機等這些與我們生活息息相關的工具和環境,在不斷更新升級,因此,我們的生產、生活、工作、學習、娛樂等方式每天也都在發生巨大的進步和改變,隨之衍生多個新產業,比如通信中的微信、交通中的嘀嘀打車、金融中的網上銀行和支付寶等。這些新興產業改變了我們的交易方式,使面對面的服務轉為后臺操作,將以往的線下服務轉化為線上服務,使實時記賬和財務咨詢服務成為新產業、新交易方式的必需品?!盎ヂ摼W+”為會計的發展帶來新的活力,為財務會計實現質的飛躍提供平臺。高職院校會計教育必須適應時代發展,改革會計教育模式,創新會計教育方法,培養社會所需的人才。

2.新政策帶來的新使命。國家提出的“供給側改革”、“中國制造2025”、“一帶一路”倡議,使國家產業得到升級,導致機器換人、騰籠換鳥、電商換市的局面。比如,中國全自動水餃生產線的出現,改變了就業崗位,為了使人才供給端與社會需求端協同發展,教育要主動適應,改革創新,培養新的技術技能,提升人才培養質量,培養復合型人才,否則我們會計人員將無立足之地。

3.新需求引發的新要求。我國當前高職會計教育的大概現狀是:專業教育水平不高;產業發展快,教育改革慢,供需錯位,導致學生就業難、企業招工難的矛盾就業結構。目前,高端財務、金融人才缺口較大,企業招聘不到想要的人才,高校培訓不出社會所需的人才,特別是國家在實行“營改增”政策后,由于員工專業素質不高導致企業效益下降現象非常多。加之財務機器人的出現,對會計行業人員從業的沖擊無疑是巨大的?;诋斍案呗毥逃默F狀和會計從業環境的現實,我們在會計教育中要重新確定新的辦學定位:會計專業教育要精,崗位能力培養要通,讓學生從核算型向管理型發展。高職會計教育如不適應新產業、新使命、新要求的嚴峻挑戰,必將被新時代所淘汰。

(二)會計行業轉型發展新趨勢

1.“互聯網+”時代推動會計信息化。隨著互聯網時代的到來,基于互聯網發展而推出的企業財稅融合平臺越來越多,越來越便利,如ERP、金稅系統、電子交易平臺、電子發票、發票管理系統、無紙化報銷、電子會計檔案等。大數據在會計上的應用便捷快速,極大地為企業提高工作效率,節省人力成本?,F在,我們可以通過平臺登錄進行網上報稅納稅的工作,通過相關軟件進行資源共享,利用平臺實現會計工作,利用財務軟件APP如云上實訓、會計工廠、懶人記賬等實現隨時隨地無紙化的智能做賬。新技術、新軟件在會計上的應用,對財務工作實現描述性分析、診斷性分析、預測性分析,快速地對已發生事項進行財務分析,找出相關因素并提供決策,對未來可能發生的情況及概率進行預測。

2.“互聯網+”時代要求會計管理化?!盎ヂ摼W+”時代的來臨為企業管理會計的發展提供強有力的技術支撐,更加方便企業對財務數據進行整合、分析,是會計行業轉型發展的內在動力。隨著財務機器人的出現,企業需要會計人員更多的是參與管理工作。2017年11月修訂的《會計法》不僅取消會計從業資格證,還將管理會計相關內容納入其中,明確管理會計的法律地位,使其地位上升一個臺階,是順應會計科學發展、推動中國會計工作轉型的必然選擇。

三、新時代會計人才培養的方向

(一)重新定位培養目標

為了順應“互聯網+”時代會計行業發展需要,響應國家政策,高等院校必須擔負起培養國家、社會所需的高端全能型財務人才的重任,從源頭解決中國高端全能金融、財務人才缺失的問題。因此,高校在制定人才培養方案時,既要通過理論教學內容,又要通過實踐教學內容,加強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思維能力,重新定位培養目標,分別從培養目標、核心技能、就業領域方面進行調整。

1.培養目標。隨著會計行業轉型發展的新趨勢——信息化、管理化,對于人才培養的目標,應實現從培養傳統會計核算人才到培養財務管理分析決策人才的轉變,從原先熟練單一技術技能人才向能動的復合技術技能融合人才轉變,根據社會發展需要,注重培養學生未來的稅務規劃、戰略規劃和風險管理能力。通過財務模擬平臺的練習操練,讓學生學會從整體發展的角度看待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同時,高校要與當地有實力的企業合作,建立高端管理會計人才的實踐培訓基地,使在校學生能夠參加實踐培訓,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提高實踐能力,學以致用。

2.核心技能。結合調整后的人才培養目標,對于核心技能的要求應進行相應的調整,才能實現我們目前的人才培養目標,由原先的以出納結算、會計核算、會計監督、稅費繳納、審計監督、財務管理為核心技能培養學生,向管理會計七大領域的工具和方法、信息化工具軟件應用、大數據分析與利用為核心技能培養轉變,與時俱進。

3.就業領域。由于“互聯網+”時代下產業的升級與發展,帶來的就是會計行業的顯著變化,對應的就業領域也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由中小企業、中介機構、代理記賬公司為主向財務共享中心、財務軟件公司、財務外包公司、云代賬公司等衍生拓展,拓寬學生的就業領域,降低失業率。

(二)科學重構課程體系

面對“互聯網+”時代下的會計改革需求,為提升財務人員的管理能力,我們需要強化管理會計實務、企業內部控制、戰略管理基礎、財務管理等課程。為適應互聯網帶來的技術沖擊,我們應開設輔修課程,如互聯網金融、互聯網交易,在出納實務中講解支付寶、網銀、微信等支付工具與賬務處理、資金預警等內容,在會計電算化中增加管理信息系統的內容。

(三)重新探索實踐教學

目前會計實踐教學的現狀是:重核算輕管理、重線下輕線上、重紙質輕電子、重規范輕創新、重單項輕綜合。在“互聯網+”時代下,我們要革新思想,進行實訓任務與技能的轉變,不再是單一的人工進行線下手工實訓操作,要引進新軟件與平臺,進行模擬仿真的綜合訓練,如會計工廠真賬實操實訓、云上實訓、網中網實操平臺、管理會計工作室、VBSE跨專業綜合實訓,讓學生實踐不再局限于課堂,實現課前、課中、課后的無障礙教學模式。

(四)創新會計課堂教學

“互聯網+”背景下,教師可以利用“互聯網+”平臺的共享資源交流教學技能,分享經典案例,不斷更新知識結構。對于學生來說,“互聯網+”時代下的會計教學,讓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選擇自己感興趣的教學內容。將互聯網融入傳統教學,學生利用互聯網自主搜索知識,教師也可利用微課、慕課、智慧職教等教學平臺,在互聯網上分享高質量的教學實踐資料和教學視頻,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這種模式下,課堂教學不再單單是教師的舞臺,學生可線下操作鞏固知識完成教學內容,提高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李邵娟.“互聯網+”下的會計改革與發展問題研究[J].財會學習,2016,(07).

[2]張樂.“互聯網+”背景下高職會計信息化教學探討[J].科技經濟導刊,2017,(14):168+276.

[3]米雯靜.“互聯網+”背景下會計信息化教學研究[J].教育經濟,2018,(06).

[4]鄧寶玲.大數據環境下高校會計信息化建設研究[J].財貿與財稅,2018,(04):77-79.

[5]李晨.基于“互聯網+”背景下會計改革和發展研究,[J].科技經濟導刊,2018,(07).

高職院校教育實習論文范文第5篇

【摘 要】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新時期下的人才要求越來越高,對于高職院校的要求也隨之提高。本文重點探討高職院校行政管理的發展現狀,從行政管理改革的現狀出發,指出目前高職院校行政管理中存在的諸多問題,并分析其產生的歷史原因和現實因素,最后,為加強高職院校教育行政管理的執行力提出合理性建議。

【關鍵詞】高職院校 教育行政管理 執行力

近年來,隨著社會的發展和科學的進步,高等教育大眾化不斷推進,這既給高校的發展帶來了機遇,同時也帶來了挑戰。在一定程度上對高校學生的價值觀念、思維方式、行為習慣產生影響,這給高校學生管理工作帶來了嚴峻挑戰,高校管理政策的執行情況也成為現代社會關注的重點問題。

一、高職院校教育行政管理的現狀

21世紀以來,高職教育突飛猛進地發展起來,我國獨立設置的高職院校已經遍布全國。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社會對人才的要求也越來越高,高職院校雖然經過不斷改善和發展形成多種多樣的教學管理方式,但高等職業院校還是處于初步發展階段,在行政管理和執行力度上還存在諸多的問題。

(一)從學校層面看行政管理的發展現狀

目前我國高職院校學生管理基本體制,從學校層面看,有分管學生工作的黨委副書記或副校長,一般都設立學生工作部(處)、團委兩個部門來分工協調管理全校的學生工作。學生工作處主管學生管理隊伍建設、資助工作指導、評獎評先政策下達、一般性學生管理政策起草等常務工作;團委主要負責思想政治教育、校園文化活動建設等,都傾向于指導、服務、咨詢。長期以來我國的高職院校在行政管理模式上相對落后,需要進一步完善。

(二)從學生實踐層面看行政管理的發展現狀

從學生管理具體實踐來看,我國學生管理政策的制定和執行絕大多數都是行政管理模式,往往忽視了學生的利益,學生處于弱勢,對學生自主管理的引導不夠,過分地強調管,對學生的溝通疏導不夠。其次,高職院校學生入校時錄取途徑各有不同,有些是通過中職高考或普通高考錄取的普通??粕?,而有些則是初中直升的“3+2”五年一貫制學生,主要是藝術類學生。這類學生直接從初中進入大學就讀,直接成為高職生,因為沒有經歷高中或中專階段的學習,他們不論是從認知能力,還是行為習慣和心智水平都不能和普通高職生比較,不能適用一個管理模式,因此在制定政策和執行政策時,常常出現政策執行不對路、難于執行等問題。

二、高職院校行政管理現狀的原因分析

同普通本科院校相比,高職院校辦學歷史較短,高職教育文化積淀較少,在學生管理方面還沒有形成完整的具有高職院校特點的學生管理模式。高職院校學生管理政策的執行,在具體方面,主要體現在政策執行流程是否合理化、科學化和合法化。一般情況下,一項政策的出臺,都指明了政策指導思想、政策目標,但比較宏觀抽象,這就需要一種流程來做引導,對政策執行過程進行分解和分工,使整個執行過程方向明確,程序清楚,從而使政策執行通暢有力。在現實中,學生管理政策執行出現執行不暢的情況,大多跟執行流程相關,如“形式政策”“官樣政策”等。目前,根據高職院校主辦者的不同,大致把高職院校的內部管理情況分為以下三種類型。

第一種類型是地方政府舉辦的高職院校,這類高職院校一般是由過去的幾所中專學校重建升格而成,政府較重視,特色較鮮明,一般組織機構和相關制度比較健全完備,注重質量發展。第二種類型是由普通本科高校舉辦的二級職業學院,一般是由過去的成教或繼續教育學院重組而成,組織機構不健全,職能部門交叉,分工不明確,人才培養和市場需求脫節,很多沿用普通本科的管理和培養模式。第三種類型是由企業投資開辦的民辦高職院校,這類院校往往比較注重成本管理,講究投資回報率,管理服務人員配備不合理,專職教師很少,學院管理機構也存在設置不合理的情況,規章制度不夠完善,管理無法到位。

三、強化高職院校執行力的相關建議

強化高職院校管理執行力,必須從高職院校本身的特點出發,打造有執行力的執行團隊,建立精簡高效的管理體制,實行目標責任制,培育有高職院校特色的執行文化,并以科學健全的執行機制做保障。

(一)建立并完善體制

針對我國目前高職院校行政管理改革現狀,構建科學合理的高職院校內部行政管理機制,對普通的中層管理部門進行優化,多設一些與教學有關的中層機構,并設立一般性的管理機構來針對中層機構,促進他們在發展方向上可以更加明確,從而提高行政執行力,為學生教學行政管理部門提供更好的服務。

(二)培育高效的執行文化

培育高效的執行文化,首先要建立激勵機制。有效的激勵是提升執行力的重要途徑。樹立優秀典型,凸顯榜樣力量。作為學生管理政策執行者應定期深入了解學生管理政策執行對象的情況,同執行客體一道交流研究政策執行過程中出現的執行力不足問題,建立多渠道的主客體溝通平臺和執行制度。

(三)提高執行主體的素質

提高學生管理政策執行人員的素質,首先要提高管理政策執行人員的科學文化知識、政策知識,還有執行學生管理政策所必備的各種技能和理論素養;還要建立引進來、走出去的交流機制,讓執行主體開闊視野,適應不斷變化的政策環境,同時減輕職業倦怠。

(四)健全學生管理政策的評估和監督體系

建立目標管理制度來激勵學生管理執行主體的積極性,把學生管理政策執行力情況作為目標管理考核的重要指標,建立健全學生管理政策執行人員的管理制度,進行定期的考核和評估,全面落實領導責任制。只有這樣,才能確保學生管理政策按照預定目標得到真正的貫徹和落實。

【參考文獻】

[1]楊家喜. 高職院校學生管理政策執行力研究[D].中南民族大學,2013.

[2]劉劍,黃毅能. 淺談高職院校行政管理執行力的建設[J].經營管理者,2012(11):242.

[3]謝軒,張濤. 關于強化高職院校管理執行力的對策建議[J].科技創新導報,2008(24):211-212.

[4]陳華嵩. 新辦高職院校提高管理執行力的思考[J].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學科版),2009(08):70-71.

高職院校教育實習論文范文第6篇

摘 要: 高職院校法學教育經歷了一個從無到有的過程,雖然取得了不小進步,但是在成長過程中還是出現不少問題,需要正視。本文主要對我國高等職業院校法學教育過程的現狀進行分析,探討如何有效改變現狀。

關鍵詞: 法學教育 高等職業教育 面臨問題 解決策略

在司法改革大刀闊斧推進的過程中,必然對包括法官、檢察官、律師等相關司法從業人員提出更多要求,而對從事法學教育的高等職業院校來說,如何有效開展法學教育,培養能夠適應不斷變化發展的社會需求的法學人才,是一個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

一、高職院校法學教育現狀

(一)定位不明確,實際教學與高職院校人才培養目標相背離。

根據教育部門相關文件規定,高職院校培養的人才應該是具備專業職業技術的復合型人才,而不是學術性人才,而在實際教學中高等職業院校沒有擺脫傳統法學教育的形式,過于注重全面系統的理論知識講解,忽視實際操作能力的培養。而這些都是本科院校在走并且不斷在創新的方向,高職院校沒有認清自己在人才培養上的位置,一味地學習模仿,不僅不能發揮自身的特色與優勢,培養出來的人才也并不具有競爭力。

(二)教學存在偏差。

1.專業劃分過于細膩。

高職院校培養的是復合型應用人才,需要學生涉及的知識面廣,具有完備的知識結構,比如一個畢業生在進出口貿易公司,除了要懂得相關法律條款之外,還需要進出口相關的知識,了解一些會計知識及經濟學知識。單純地以專業為界限進行學習內容的劃分,很大程度上局限知識延伸,培養出的學生并不能滿足社會的需要。

2.實踐內容過于簡單。

法學教育除了理論學習外,實踐教學也是其重要學習板塊。而在目前的高職院校法學教育過程中,并沒有對傳統的實踐流程進行創新優化,依舊沿用過去單一的實踐方式,比如將學生介紹到相關的單位進行實習,或者簡單地在課堂理論教學中穿插與教學內容相關的案例,并不能有效地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

3.教學方式與時代脫軌。

受傳統的教學模式影響深刻,當前高職院校法學專業課堂上依舊充斥“一言堂”和教師“演講型”的教學方式,學生無法與教師在課堂上就相關法理知識進行探討,學生只是被動接受信息,記得住,卻不會用,沒有自己的觀點與看法,即使現實中遇到相關案例,也無法做出合理處理。

(三)師資隊伍不健全。

雖然國家支持高職院校的發展,但是由于目前我國的高職院校大多是有成人高校和一部分民辦高校進行合并組建的,甚至可能之前并沒有法學專業,這就造成高職院校法學專業教師嚴重缺失,更不用說有資歷有素質的老師。與此同時,我們在高等教育中強調的是不僅有豐厚的專業知識積累,還有豐富的實踐經驗的“雙師型”教師嚴重不足,反而是許多剛走出學校的高校畢業生直接在這里完成學生到老師角色的轉型,能否有效地指導學生專業學習有待商榷。

二、高職院校法學教育發展策略

(一)明確教學目標,樹立正確的人才觀。

高職院校必須意識到自己要培養的學生是與本科院校不一樣的人才,重在培養學生的職業能力和綜合素質,面向人才市場,根據法律相關行業對人才的需求進行人才培養計劃,從而制定教學目標,圍繞教學目標開展法學教學工作。

(二)改進教學機制。

1.打破專業壁壘,跨專業選課。

事實證明,每一個行業涉及的知識面非常復雜,僅僅以專業進行課程設計是不合理的,也不能滿足社會對人才的需求。學校在進行課程設計時,除了必修課程,在保障學生具有一定的專業擅長方向外,還需要針對法學專業相關行業進行專業延伸,以市場為導向,開設選修課程,允許跨專業選課,開設會計學、市場營銷等相關課程。

2.保證實踐教學質量。

法學教學的教學質量主要看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為了落實實踐教學,學校制訂的專業培訓計劃是,可以將實踐部分分出來單獨規劃。實踐部分主要分專業和非專業兩大塊:非專業的主要是通過在校的三年,針對學生進入社會后可能用到的一般的通用型技能進行培訓,比如說英語考級、計算機應用等級、普通話等級等;專業方向主要法學專業涉及的培訓,比如當律師所需要的口才,法學必備的邏輯思維能力訓練,相關的法律文書的撰寫,等等。除此之外,學校需要為學生提供實習機會,與法院、檢察院等與專業聯系緊密的部門機關或者企業進行合作,創建固定的實踐點,搭建好學生邁進社會的前沿陣地,讓學生在實際工作中了解崗位,了解行業,減少學生畢業后的適應時間。

3.改進教學模式。

教師要意識到高職院校的課堂是一個師生交流問題,探討學問的場所,而不是教師進行演講的地方,而法學的學習需要交流互動,及時轉變教學理念,改進教學手法,重視課堂與學生的互動,同時恰當地引入網絡課堂教學等現代化的教學方式輔助教學。

(三)打造高素質的師資隊伍,為高職院校法學教育護航。

學校師資隊伍,在一定程度上能映射出學校的教學水平,而要創辦有特色的高職院校法學教育,需要打造一支優秀的、高素質的教師隊伍作為專業后盾。學校要積極進行人才引進,高待遇高福利引入專業人士的同時,加強對在校教師的培訓,鼓勵教師積極參加社會司法實踐,在實踐中提升自己的司法相關的業務水平,從而進行“雙師型”師資隊伍建設。

與傳統本科院校法學專業不一樣,高等職業院校法學教育的培養目標是面向社會的復合型人才,教學目標的不一樣意味著所進行的教學方式不能照搬,需要及時轉變固有的教育理念,根據行業需求,有針對性地開展法學教育,充分利用現有的教學資源,盡可能為學生提供良好的教育,突出自身優勢與特色,扮演好高等教育重要補充部分的角色,使學生走出學校后盡快勝任社會崗位。

參考文獻:

[1]李建求.論高職人才培養模式的若干特征-深圳職業技術學院的探索與實踐[J].深圳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2(3).

[2]張影.高職法學教育的社會定位與人才培養模式[J].黑龍江高教研究,2002(4).

上一篇:家用電器財務管理論文范文下一篇:合作學習高中地理論文范文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