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初中歷史課程改革論文范文

2023-10-07

初中歷史課程改革論文范文第1篇

摘 要:新課程標準下的初中歷史中考復習,教師要以生為本,以學定教,根據學生的歷史學習能力緊扣復習重點。在復習的過程中,教師可以采用多媒體輔助歷史中考復習,讓學生更好地理解歷史知識體系,提高歷史學習能力,還要重視教材,重視基礎,以教材為基礎,以時政為依托,引導學生合作學習,在共同學習中思考歷史復習方法。

關鍵詞:新課程標準;初中歷史;中考復習策略

在初中歷史中考復習的過程中,教師要充分把握學生的歷史學習基本能力,根據學生現有的歷史學習能力確定初中歷史復習策略,讓復習真正建立在學生歷史學習能力提高的基礎上,讓每一個學生都能夠和其他學生形成積極互動,提高創新能力和表達能力,以便能在中考中取得優異成績。

一、以生為本,以學定教,根據學生的歷史學習能力緊扣復習重點

1.緊扣學生已經具備的歷史學習能力確定復習策略

初中歷史的復習過程,是讓學生有效參與師生互動,調動學生主體參與的復習。教師要在這個過程中讓學生梳理歷史知識,掌握不同層次的歷史知識的運用方法,學會運用歷史知識解答各種歷史問題。教師要強化學生的歷史學習能力,首先就需要在不同的復習進程中促進學生的歷史學習能力的提高,讓每一次復習都能夠環環相扣,跟學生現有的歷史學習能力有效融合在一起。教師要把學生放在教學的主體地位,精選習題,拔高學生創新運用歷史知識的能力。如在復習《凡爾賽-華盛頓體系下的西方世界》的時候,教師首先就要確定學生已經掌握的本章教學內容,可以引導學生通過知識樹的形式將已經掌握的歷史知識展示出來。在知識樹的構建中,教師要讓學生整合每一部分學習內容的重點、難點,然后在組內進行交流。教師在研討學生已經掌握的歷史內容的基礎上,確定教學重點。

2.在教學中教師要注重學生能力的提升

初中歷史中考復習涉及面廣,時間緊迫,在有限的時間內提高學生歷史學習能力并不容易。教師在確定復習策略的時候要將學生歷史能力的提升放在首位。初中歷史的中考是開卷考試,越是開卷考試的科目學生學習能力的運用就需要的更多,教師要把握學生能力的提升策略,精選習題,抓好學生反饋,不斷提高學生的能力。如在“主要資本主義國家的發展變化”的復習過程中,教師要關注學生成長,突出學生自主發展、自主創新,讓學生不要拘泥于固定的形式進行復習,要注重學生的情感參與,讓學生首先確定自己已經具備的歷史知識,在這個基礎上,讓學生和教學大綱要求的歷史學習能力相比較,確定自己的上升空間。教師要整合不同層次的歷史能力的不同,開展中考復習策略研討,讓學生都積極參與到研討過程中,思考自身復習策略。教師要積極調動學生在每一堂課的參與度,讓學生在明考點、夯基礎、突主干、成系統的復習專題教學模式中進行復習。

二、多媒體輔助歷史中考復習,讓學生更好地理解歷史知識體系,提高歷史學習能力

1.多媒體輔助歷史中考復習的優勢

初中歷史知識點比較繁雜,如果僅憑教師一張嘴、一支粉筆很難讓學生系統了解教學內容。而多媒體課件的輔助參與教學,可以讓學生更好地理解歷史知識。在多媒體課件的制作上,歷史教研組要抓好集體備課,搞好集體教研,凸顯團隊合作,由集體共同研討多媒體課件的制作,要夯實歷史復習重點。如在“世界近代史”的復習過程中,教研組要做好組內教研,加強復習專題研討,將歷史專題復習運用集體教研的形式對學習專題進行高水平、深研究,然后再將研究的結果通過多媒體課件的形式展示出來。同時,教師要研究多媒體課件,引導學生主動參與,讓學生能夠在歷史復習的過程中更好地掌握世界近代史中的知識點,并學會運用已經具備的能力解決歷史問題。

2.通過多媒體課件更好地讓學生展示復習重難點

多媒體課件具備聲音、圖片、視頻等多種形式,可以調動學生多種感官的積極參與。教師要利用多媒體課件輔助展示歷史復習的重點難點,讓學生積極參與到歷史知識體系的研討中來,讓學生討論在答題時的注意事項,在教學中出現的易混點、易錯點、遺漏點,強化學生的學習能力。另外,教師在學生需要拷貝多媒體課件的時候,要積極鼓勵學生將多媒體課件拷貝到家中進行自主復習,更好地完成對歷史知識體系中重點難點的掌握。

三、重視教材,重視基礎,以教材為基礎,以時政為依托

1.重視教材,重視基礎

初中歷史中考復習的過程中,教師要做好復習經驗交流,研討命題經驗。教師要重視教材知識體系,重視基礎知識的整合,從知識點、考點思考復習重點,讓學生能夠在現有的基礎上更好地了解如何利用手中的復習資料做好復習,如何通過自己的綜合能力解答歷史問題。教師要摒棄學生認為開卷考試不用復習的觀點,要讓學生懂得歷史命題考查范圍廣、綜合性強,要將能力放在首位,通過對教材內容知識點的復習,針對學生的識圖、讀表、分析理解、歸納總結等能力的提升向學生出示復習重點。

2.以教材為基礎,以時政為依托

教師在進行中考復習的時候,要關注中考歷史命題的角度,解讀各屆中考歷史命題特點,在重視教材的基礎上,不斷以時政為依托,讓學生學會運用歷史角度去分析時政熱點。從命題看復習,可以讓學生遠離題海,回歸教材。教師要幫助學生以教材為本,選好復習指導用書,做好知識移栽。在課堂復習的時候,教師要引導學生識記課本的提綱和要領,對教師在課堂上補充的新知識點,要記錄在教材的醒目位置,便于考場上能夠隨時翻看到。在不同的復習階段,教師要引導學生與教師共同整理歷史線索,在這個基礎上背誦基本知識點,然后運用簡單的歷史材料進行簡單的提問,引導學生思考,重點引起學生對重大事件、歷史概念的注意。當學生在思考中遇到困難的時候,教師要精講多練,讓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中運用歷史學習能力做各類歷史問題的練習。在練習題的設計上,教師要做好縱橫比較,讓學生在構建知識網絡的基礎上,以單元復習為主,采用構建知識樹的形式,以點帶面,側重歷史細節以及歷史事件的內在聯系的思考。

四、合作學習,在共同學習中思考歷史復習方法

1.合作學習中提升能力

初中歷史中考復習的過程中,嚴格培養學生形成良好的合作學習、復習習慣是非常重要的。中考復習中,每一個學生都可能存在自身復習的薄弱環節,而團隊合作交流,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提高對知識的整合能力,熟悉中考題型,形成良好的答題習慣,盡可能地減少失分現象。同時教師要嚴格培養學生形成良好的審題與答題習慣,盡可能減少失分的現象。在合作復習的過程中,教師要加強對合作小組的指導,讓學生有針對性地加強應考的薄弱環節,學“活”歷史,“活”學歷史,加強中國歷史和世界歷史之間的聯系。如在復習“世界近代史”的時候,可以同時復習“中國近代史”,通過中國歷史和世界歷史之間的聯系,加強對世界歷史事件的認識,學會分析歷史問題。

2.加強材料題的訓練

在材料題的復習中,教師要指導學生學會運用已經掌握的方法分析歷史問題。要讓學生先分析問題,再閱讀材料,同時緊密結合教材所學內容,運用所學到的歷史知識進行知識遷移。在總結答案的時候要條理清晰、言簡意賅,能夠運用歷史知識分析熱點、焦點問題。

總之,新課程標準下的初中歷史中考復習,教師要以生為本,選擇適合學生的方法進行復習。教師不但要關注學生對歷史基礎知識的掌握程度,更重要的是根據學生已經具備的能力進行知識遷移的訓練,提升學生利用歷史知識分析歷史問題的能力,幫助學生以最佳的狀態完成歷史的中考。

參考文獻:

[1]葛春華.論素質教育下的初中歷史作業[J].科教文匯:上旬刊,2008(10).

[2]馮亞芳.學案導學教學模式的應用研究[J].華章,2010(28).

(作者單位 江蘇省南京外國語學校)

編輯 董慧慧

初中歷史課程改革論文范文第2篇

人教版世界歷史九年級下冊的第6、7課講述了第二次世界大戰是由法西斯軸心國挑起的, 是人類歷史上規??涨暗囊淮未髴? 也是一次世界性的反法西斯戰爭。在新授這兩課時, 可結合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情況, 把二戰和一戰的異同進行比較??梢栽O計成表格, 從規模、性質、原因、參戰國家、影響等方面進行比較。

人教版世界歷史《美國的誕生》主要講述了:英屬北美殖民地的發展, 美國獨立戰爭的經過, 重要文獻《獨立宣言》的發表、意義, 1787年美國憲法的頒布及獨立戰爭的意義等?!斗▏蟾锩湍闷苼龅蹏分v述了: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獄, 《人權宣言》的發表, 雅各賓派專政及拿破侖奪取政權, 頒布的《法典》及拿破侖的對外戰爭等史實。我在新授這兩課時就可以抓住歷史基本要素, 通過列表比較法來完成對知識的系統掌握??稍O計成表格, 從時間、原因、領導階級、革命任務、導火線、進程、性質、意義等方面來比較。

在學習這兩課內容時我們還可以結合英國資產階級革命通過比較來鞏固所學的知識。但在進行此比較時我們同樣要參照歷史史實的基本要素來進行。同時能進行比較的還包括了《獨立宣言》、《人權宣言》和《權利法案》的異同。我們還可以對華盛頓、拿破侖、羅伯斯庇爾等人進行比較。

對歷史學科中相關聯內容的, 采用圖表進行比較的方式, 來總結所學的內容時最為適當的一種學習方法。這樣既有利于知識的梳理, 還有利于對比聯系, 熟記知識要點, 避免了死記硬背。例如我在復習近代中國各階層人民的抗爭史時, 就用列圖表來進行比較, 也受到了很好的效果。

“世界近代史”在人教版教材中體現為從第四單元的《步入近代》到《壟斷資本主義時代的世界》。其基本內容為資本主義制度的開始、發展和在世界范圍內的確立。涉及到政治、經濟、思想文化等多個方面的史實。其次還具有時間跨度大、歷史事件多、產生的影響深和前后聯系緊等特點。根據這個單元的特點就需要我們在復習的過程中必須采取一種正確、快捷的方法, 以便我們能更好的對知識進行鞏固和理解。我在復習世界近代史時以歷史基本要素通過比較來加深知識的聯系。本單元可以比較的知識點主要有: (1) 哥倫布等人的航海與中國鄭和的遠航的異同點; (2) 英法美資產階級革命的異同點; (3) 美國獨立戰爭和拉丁美洲獨立戰爭的不同點和相同點; (4) 印度民族大起義與中國太平天國運動的異同; (5) 美國獨立戰爭和美國南北戰爭的異同; (6) 日本明治維新和美國南北戰爭的異同; (7) 俄國1861年改革和中國戊戌變法的比較; (8) 第一次工業革命和第二次工業革命的比較; (9) 文藝復興和啟蒙思想運動的異同點。而進行比較的基本要素則往往包括背景、原因、目的、革命任務、領導階級、過程、頒布的文件、主要內容、性質、作用、影響意義等。下面我略舉例說明。

英、法、美早期資產階級革命進行比較:

相同點: (1) 原因:英、法、美三國資產階級爆發的根本原因都是由于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受到嚴重阻礙;發動革命的目的都是資產階級為了掌握政權, 發展資本主義。 (2) 革命的領導階級和革命力量:英、法、美三國資產階級革命都是由資產階級領導, 革命過程中都得到了人民群眾的大力支持, 從而使革命順利進行并最終取得勝利。 (3) 結果:英、法、美三國資產階級革命都取得了勝利, 資產階級掌握了政權, 為本國資本主義的發展掃清了障礙;同時也對世界歷史的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其主要影響為: (1) 確立了近代資本主義政治制度和意識形態的基礎:英國1689年頒布的《權利法案》, 確立了君主立憲制的資產階級專政;法國頒布的《人權宣言》, 使資產階級啟蒙思想得到廣泛傳播, 形成了資產階級政治思想的基礎;美國頒布的1787年憲法, 確立了總統制的資產階級政體。 (2) 資產階級革命打擊了歐洲的封建勢力, 鼓舞了各國人民的反封建斗爭, 促進了資本主義制度的確立和發展。

不同點: (1) 原因不完全相同:英國和法國資產階級革命都是為了推翻本國封建王朝的專制統治;美國資產階級革命則是為了推翻英國的殖民統治。 (2) 領導力量也不完全相同: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的領導力量是新貴族和資產階級組成的聯盟;美國獨立戰爭的領導力量是南方的種植園主和北方的工商業資產階級;而法國大革命則完全由資產階級單獨領導。 (3) 革命的特點不同:英國資產階級革命建立了新貴族和資產階級共同執政的君主立憲制;美國獨立戰爭即是一次資產階級革命, 也是一場民族解放運動, 為美國資本主義的發展掃清了障礙;法國大革命則成為資產階級革命時代最大、最徹底、最典型的資產階級革命。 (4) 意義的不同之處:英國資產階級革命開辟了資產階級革命的時代, 推動了世界歷史的進程;美國資產階級革命, 使美國擺脫了英國的殖民統治, 實現了國家的獨立, 為美國資本主義的發展掃清了障礙, 為以后亞洲、非洲和拉丁美洲各國人民的民族獨立運動樹立了榜樣;法國大革命摧毀了本國的封建制度, 傳播了資產階級自由民主的進步思想, 對世界歷史的發展有很大影響。

另外又可以把美國獨立戰爭和美國南北戰爭的異同、兩次工業革命的情況設計成表格進行比較, 均能起到較好的效果。

由此可見, 比較法是一種常用的學習方法, 能讓記憶更牢固。當然我們還可以用圖表法、探究法、分類法、歌訣記憶法、故事記憶法等各種方法來全面的理解重點知識, 使我們對歷史知識掌握得更加深刻。

摘要:自2008年納入蘇州中考考試后, 歷史學科的重要性日益顯示出, 從學校到老師、學生, 都加大了對這門學科的重視力度。就這門學科的教與學來看, 繁多的知識點的記憶成為老師和學生都比較頭疼的問題。在實際的教、學中, 師生都各盡所能, 在摸索著適合自己的教與學的方法。筆者根據多年的一線教學實際, 我認為歷史學科的一個突出特點就是以時間為線索, 對重大史實進行概括敘述。針對這一學科特點, 筆者認為運用比較法進行教學, 可以使頭緒繁多的知識點前后貫通, 條理有序。所以, 在本文中, 筆者著重談一談運用比較法學歷史的情況。

初中歷史課程改革論文范文第3篇

一、課程改革改變了教師一味傳授的權威地位。教師從過去的講授者轉變為學生學習的幫助者和合作者。教師如何更好的成為學生的學習的幫助者和合作者呢?

(一)信任學生,他們就會帶給你驚喜 回顧我以往的教學,為什么我會在課堂上當主角?為什么學生沒有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是因為我的不信任。初中的學生,懂什么?提幾個問題讓他們在書上找找答案回答一下,這就算是以學生為主體了。雖然由教師講變成了教師提問學生思考回答,但學生仍然是被動地接受知識,怎樣才是真正地以學生為主體呢?首先就得信任他們,相信他們有能力自主地學習、思考和分析。第一節課,我信任他們,他們回報給我一份驚喜。

在講第一課《我們的遠古祖先》這節課時,我按照以往常規的教學方式很快完成了教學任務。還有十分鐘,干什么呢?書后暢想天在 “想象并描述北京人的一天是怎樣度過的?”。我想就讓學生寫篇想象作文吧!現在的學生最不愛寫作文,我無法相信他們在這十分鐘會寫出這樣一篇文章,也不相信他們能寫出什么來。為了調動他們的熱情,我將題目改為“一個北京人的一天”。五分鐘過去后,一個學生舉手了——“我寫完了。”之后不斷地有人舉手表示完成。到下課時,全班絕大多數完成了作文,而收上來的作品,令我格外驚喜。很多學生的文章新穎、非常富有想象力。這一節課學生們的杰作,令我對他們刮目相看,它也鼓勵我再大膽些,放手讓學生表現自己。

(二)教師在課堂中做一個組織者、引導者、促進者

要做好這些角色并不是件很容易的事,教師在課前、課中要做大量工作。

1、要精心背課、背學生。教師要認真挖掘教材,精心設計每一個探究性的問題,設計每一個環節,力求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要讓歷史課堂充滿-,充滿生機。要了解學生,對學生學習過程中新的問題,既要做好可以預測的應對準備,也要想好不可預測的應對方法。

2、關注學生和學生學習過程

教學中,教師要真正把關注的焦點放在學生身上,想想學生在做什么,需要什么,依據他們的學習情況,靈活地安排每一個教學環節,而不是機械地執行課前的課程設計。同時,還應特別關注全體學生,注意學生間的學習差異,通過不斷調整教學進程,使盡可能多的學生卷入到有意義的學習活動中來。捕捉、放大學生學習過程中的閃光點。如在學習《三國鼎立》一課時,我讓學生自主學習、小組討論時,就有同學根據平時所看電視劇《三國演義》提出:“諸葛亮那么傻,他為什么不自己當皇帝,他當皇帝說不定能統一天下。”的問題,雖然不盡科學合理,但課堂是允許學生出錯的地方,我們應該鼓勵學生提出了自己感到困惑的問題,因勢利導組織學生討論,甚至辯論,最終達到“釋疑、解惑”的作用。面對學生有別于他人的探究方式,我們要引發學生間的思維碰撞,讓學生深入思考,順利地進入更高的層次的學習。

3、充分開發課程資源,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和強烈的求知欲。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濃厚的興趣能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啟迪學生的智力潛能,學起來也就覺得輕松愉悅。歷史教師要充分開發課程資源,突出歷史知識的趣味性、生動性,變抽象為形象,變無趣為有趣,使課堂對學生永遠都有一種魅力,感受課堂生活的快樂。具體說來,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①設計引人入勝的開場白,引發學生學習興趣。如在學習《明朝和清朝前期的小說和藝術》課時,我先播放四大名著電視劇的主題曲片段,創設情境,很多同學也跟著大聲唱,樂曲將學生的每一個思維細胞調動起來,我再因勢利導,隨即提問:你知道這是哪四部電視劇的主題曲嗎?對我國的四大名著你又知道哪些呢?學生會很快進入到學習佳境。 “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每堂課的開始是激發學生學習該堂課興趣的十分重要的環節?;蛐路f別致,或詼諧幽默,或富有哲理的導言能使學生的注意力在上課之始就被吸引,始終以濃厚的興趣上好該節課。

②利用新穎多樣的教學方式和豐富多彩的學生參與活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日常教學中我充分利用投影、錄像、多媒體課件等現代化手段展示枯燥、遙遠的歷史,如講遼宋夏金元的關系時,我設計動態示意圖形象直觀的再現它們之間關系,直觀、明了。講到岳飛抗金時,我播放一首岳飛的《滿江紅》渲染氣氛,講明長城和北京故宮時,我播放北京故宮歷史視頻,長城四季風光圖片讓學生欣賞、感受。生動地再現歷史可以代替單純的說教與復述,能喚起學生的興趣,活躍課堂;另外教學中我設計豐富多彩的教學活動讓學生主動參予到教學中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講河姆渡人和半坡人的生活時,我讓學生做河姆渡人干欄式房屋,半坡人的半穴居房屋,講春秋戰國的紛爭時,我讓學生搜集有關的成語故事進行小組竟賽,講百家爭鳴時,我讓學生自編小品,扮成儒家、法家、道家的代表人物結合現實生活進行舌戰,這些活動讓學生覺得歷史課堂不在沉悶,不在缺乏活力。

③創設問題情境,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和思維的積極性。例如,在教學實踐講到商鞅變法,我作了如下設問:如果你是秦孝公、舊貴族、老百姓,你分別會對變法抱什么態度?為什么?讓學生分角色扮演陳述不同人物的觀點。講張騫出使西域讓學生思考:現代史學家剪伯贊這樣評價張騫:“他是一個冒險家,又是一個外交家,同時又是一位戰將,真可謂中國史上出類拔萃的人物也。”你是這樣認為嗎?請結合本課內容加以闡述。這些問題引發學生思維碰撞,把學生的探索、發現引向深入。

④注意學科間的結合,尤其是文史不分家,正確運用詩詞、俗語、典故、成語等進行教學。這不僅能夠提升學生的興趣,而且可以加深學生對歷史的理解。如“臥薪嘗膽”、“紙上談兵”等成語生動再現了春秋戰國時期爭霸兼并戰爭中的故事。

⑤努力挖掘、充分發揮教材所蘊含的興趣教學因素,來喚起學生對新知識的興趣,讓學生產生學習的愿望和動力。例:講到“漢初休養生息政策”時,學生難于理解漢初統治者實行此政策的實質。有的學生錯誤地認為實行休養生息是因為漢初的皇帝好,不是為了剝削人民。為了讓學生更易理解漢初統治者暫時減輕對人民負擔的用意,我在講課時舉了一個“擠牛奶的啟示”的例子來對比說明:同一頭奶牛,用兩種方法擠牛奶。A法:一次性榨干奶牛最多可得30斤牛奶(奶牛被榨干則死亡);B法:讓奶牛吃草養肥,每天只擠5斤,卻可連續擠牛奶二十天,共得100斤牛奶。問:哪種方法擠牛奶多?答案顯而易見。學生也在趣味性的講課中很輕易地理解到漢初統治者實行休養生息政策的實質.

二、新課程改中 學生成為課堂學習的主人,他們更愿意上歷史課了

1、新的歷史教材,從外觀看,圖文并茂,色彩鮮艷,深受學生喜愛;從內容上講,降低了難度,淡化了知識體系,增加了貼近學生生活、貼近社會的內容,給學生親自動手操作、探究實踐提供了更廣闊的空間。在教學過程中我深深體會到這一點,比如歷史文物仿制活動一課要求學生搜集歷史文物圖片,實物或仿古文物,動手制作仿古文物,可小組合作共同制作,互相探討,學生的積極性非常高,在這一過程中培養了學生搜集、整理資料的能力、動手能力、合作交流能力。在《三國歷史故事會》一課中,教師給學生充足的時間去講述三國中的故事,激發學生積極的情感,在歡聲笑語中很快上完一堂課。歷史探究活動課,是學生們活動的天地,他們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紛紛將自己最好的作品展現給大家。當得到老師的鼓勵時,別提有多高興了,常常是下了課,學生們還圍著老師問這問那,意猶未盡。他們開始成為學習的主人,由原來被動接受式的學習變為主動探究式的學習。

2、學生的學習方式開始轉變,學生學得主動了,變得大膽了。 在新課程的教學中,強調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改變過去學生跟著教師轉的被動局面,學生學得主動而靈活,由過去的苦學變成樂學。由過去的課堂上不愿發言到搶著發言。我在《宋代的經濟和社會生活中》的教學中,設計了“假設在東京有一個六人家,夏日晚飯后,他們一般會做些什么呢?”的實踐活動,同學們六人小組便討論開了,確定主題、分配角色,各組同學爭先恐后上臺表演。有下棋的、看戲的、喝茶的、閑聊的,還有請鄰居共享美食的,一時間課堂氣氛達到了一個高潮。同學在課堂學習過程中能這么大膽主動,這是過去不可想象的。

3、課堂活起來了,學生“動”起來了。

沒有了“滿堂灌”“填鴨式”的教學方式,課堂教學已從過去的注重老師教,轉到了注重學生學。師生互動、學生間的互動成為課堂活動的主旋律。教學中我經常會留給學生一定的空間讓他們去動手操作、試驗、討論、歸納,在實踐中發現問題,合作探究,解決問題。同學們積極參與課堂討論,學習熱情高漲,使學習成為充滿樂趣的事。在學習《六王畢四海一》一課時,我讓學生用自己靈巧的雙手制作戰國時期七雄拼圖,即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又掌握了識讀歷史地圖的基本技能,形成正確的地理概念。

4、 建立了新型民主的師生關系

新的課程改革中課程不再只是特定知識的載體,而是教師和學生共同探求新知識的過程,教師與學生同樣是課程的創造者和主體。教學中師生關系開始變得民主、和諧、平等。在這種關系中,師愛的作用是偉大的。愛是無聲的語言,愛是最美的教育。隨堂潛入課,潤心細無聲。教學中我盡量使用鼓勵性、發展性、啟發性的語言,與學生們平等對話。用真情點擊孩子心靈的鼠標,幫助學生樹立自信自尊,促進學生產生最佳學習心態,積極主動參與學習,并在學習中實現自我調控。如:面對初一學生手忙腳亂不會學習歷史的狀態時,我引用印度詩人的:“播種一個信念,收獲一個行動;播種一個行動,收獲一個習慣;播種一個習慣,收獲一個性格;播種一個性格,收獲一種命運。”的教育規律詩,與他們進行動之以情、曉之以理的談心對話,并介紹一些學習歷史課的基本方法。培養他們的自信,使全班學生信心倍增、精神振奮地投入到學習之中,并取得了較好的成績。由此可見,教學不僅僅是知識、技能的傳授,更是心靈的溝通、情感的交流、生命的對話、寬松和諧課堂氛圍的營造和民主型師生關系的構建。

三、新的課程改革對教師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新的課程改革,要求教師轉變教學方式,樹立以學生為主,不斷探究的學習理論。那么,光憑一本書、一張嘴走進課堂是遠遠不夠的。教師要讓學生不僅要用自己的腦子去想,而且要用眼睛看,用耳朵聽,用嘴巴說話,用手操作,即用自己的身體去親身經歷、用自己的心靈去感悟,通過學生自主、獨立地發現問題、實驗操作、調查、信息搜集與處理表達與系統等探索活動,引導學生將知識轉化為能力。這一切對教師的要求更高了。

在課改實踐中,我有了一種從未有過的危機感和緊迫感,覺得自己要學習的東西太多了。往往是上了這一課又要忙著準備下一課的內容,有時為了一個探索性的問題的設計而絞盡腦汗,還總覺得不盡如人意,總覺得自己知識太貧乏,迫切地需要去學習、去充實自己??释私飧嗾n改的知識,渴望指導,渴望交流,不斷地豐富和提高自己。

初中歷史課程改革論文范文第4篇

命卷人:徐玉平時間:2011-9-17

一、填空題(每空2分,共40分)

1、傳統的歷史學習方式:、。

2、初中歷史課程改革以和為指導。

3、初中歷史課程改革應體現義務教育的性、性 和性。

4、歷史課程改革應當有利于學生的轉變,倡導學生積極主動的參

與教學過程。

5、歷史課程改革應有利于教學方式的轉變,樹立以為主體

的教學觀念。

6、初中歷史課程內容標準有哪六個方面:、、、、、。

7、編寫歷史教科書應當依據編寫。

8、教科書的內容應當體現:性 和性。

9、歷史教學評價應當以為中心。

二、判斷題(每題3分,共15分)

1、歷史課程應避免專業化、成人化傾向,克服重知識、輕能力的弊端,不刻

意追求歷史學科體系的完整性。()

2、歷史課程內容的選擇應體現時代性,符合學生的心理特征和認知水平,增

加艱深的歷史理論和概念。()

3、歷史學習是一個從積累歷史知識到感知歷史、從感知歷史到理解歷史的過

程。()

4、學習歷史要了解歷史上專制與民主、人治與法治的演變過程,理解從專制

到民主、從法治到人治是人類歷史發展的必然趨勢。()

5、歷史評價方法應具有科學性、靈活性和實踐性。()

三、簡答題(每題15分,共45分)

1、如何處理教科書與《初中歷史課程標準》的關系?

2、對學生歷史學習業績的評價方法有哪些?

3、歷史學科有哪些豐富的課程資源?

宣城市梅林實驗學校初中歷史課程標準測試卷

參考答案

一、填空題:

1、被動接受、死記硬背

2、唯物史觀、科學的教育理論

3、普及性、基礎性、發展性

4、學習方式

5、教師、學生

6、中國古代史、中國近代史、中國現代史、世界古代史、世界近代史、世界現代史。

7、教育部“義務教育階段課程計劃表”規定的總課時

8、時代性、適應性

9、學生

二、判斷題:

1、√

2、×

3、×

4、×

5、√

三、簡答題

1、答:要正確處理教科書與《標準》的關系?!稑藴省肥墙炭茣帉懙奈┮灰罁?。教科書編寫者要認真研究《標準》,領會《標準》的基本精神。教科書必須完整準確地體現《標準》在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以及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等方面的基本要求。在此基礎上,教科書可以適當增加一些"內容標準"之外的知識,并使之與"內容標準"所要求的部分在呈現方式上有所區別,但這些知識要有助于學生更好地達成課程目標,有利于學生的個性發展。

2、答:1.個人代表作品檔案法。2.觀察法。3.活動法。4.學生自我評價法。

5.測驗法??傊?,要采用多種評價方法對歷史教學效果做出科學的解釋,使評價不僅能了解學生歷史學習各方面的發展水平以及發展中存在的問題,而且能激發

學生學習歷史的主動性和創造性。所有的評價方法可以根據不同的教學目標靈活采用,不能把這些方法割裂開來,實際操作中應將幾種評價方法結合起來加以使用。

初中歷史課程改革論文范文第5篇

教學是一門藝術, 何為教學藝術呢?教學藝術就是教師在課堂上遵照教學法則和美學尺度的要求, 靈活運用語言、表情、動作、圖象組織、調控等手段, 充分發揮教學情感的功能, 為取得最佳教學效果而施行的一套獨具風格的創造性教學活動。作為一名初中歷史教師, 筆者認為一堂成功的歷史課, 應該是課文內容和教學方法的統一, 是教師綜合能力的展示和學生廣泛參與的反映, 是歷史知識教學與學生能力培養的結合。那么, 新課程下如何打造充滿活力的初中歷史課堂呢?筆者根據自己對新課程理念的學習以及教學實踐談一下自己的看法。

1 巧妙利用教材, 激發課堂活力

新課程下的初中歷史教材, 其中一個特色就是在文字闡述中穿插展示豐富多彩的圖文資料。這些圖文資料不但是歷史學科知識體系的基本組成部分, 同時也是學生掌握歷史知識的重要憑據, 它們極大地充實、拓展和深化了教材內容。筆者在教學過程中經常探索如何正確使用圖文資料, 以便激發學生興趣。如教材中選用了大量人物畫像, 在講到歷史人物時, 畫像不僅可加深學生對歷史人物的印象, 還有助于加深對歷史人物的理解, 引發學生的興趣。如筆者在引導學生觀看《秦始皇像》時, 使學生既能從中感受其人的非凡氣度與雄才大略, 又能窺見其剛愎自用、驕奢暴虐的一面, 還可對秦時的服制有所了解。在講到有關戰爭的知識時, 充分利用地圖, 使學生對戰爭形勢有一個直觀的了解, 形成對知識整體的感知, 避免了張冠李戴。

2 運用多媒體教學, 引發課堂活力

從初中歷史的新課程標準的要求來看, 教科書在框架結構上盡可能地避免知識領域相互分離的“拼盤式”設計。把歷史 (時間) 、地理 (空間) 作為社會發展的兩個坐標, 使各有關知識領域的內容有機整合起來。從知識的構成方面看, 更加注重人文學科的交叉性, 注重對學生人文精神的培養, 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將知識融合在一起, 并提升為一種精神素養。這就要求教師在課堂教學中不能拘泥于傳統的“填鴨式”教學, 而應該在教學中適當的引導學生, 讓學生在主動學習的過程中, 拓展其思維能力。筆者借助教材的這個特點, 并結合學生的年齡特征, 運用多媒體教學手段, 使歷史教學達到了“柳暗花明又一村”的顯著效果。筆者認為:運用多媒體教學手段, 能夠調動學生視、聽、說、手、腦等多種感官, “聞其聲、見其形、臨其境”, 使其潛在能力得到充分發揮。例如新航路的探索和開辟本來是學生感興趣的一段歷史, 內容豐富、抽象, 與地理知識關系密切。如果通過多媒體技術, 把地球制成三維動畫模型, 把抽象變成直觀, 讓學生自己來進行模擬探險和地理大發現, 那效果肯定就大不一樣了。結果, 在這節課的教學實踐中, 學生在完成模擬探險和發現的過程中了解到14~15世紀發生在政治、經濟、文化等各個領域的各種人物與事件。并且還發現:學生在了解世界上著名探險家的同時, 自己也幾乎成了一個探險者;學生在發現新大陸的同時, 也發現了學習的新方法??梢? 多媒體教學可使我們的教學方法靈活多變, 可使我們的歷史課堂充滿活力。

3 提高課堂語言藝術, 誘發課堂活力

一個成功的教師應不斷錘煉課堂語言藝術, 在歷史教學中, 教師的語言藝術至關重要。要改變學生對歷史這一學科的輕視態度, 必須用語言去打動學生。教師需要幽默, 幽默是情趣和哲理的有機統一。歷史教學中莊諧并舉, 寓莊于諧, 不僅可以調節學生的心理節奏, 而且可以活躍師生合作的氣氛, 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將喜怒哀樂傾注在歷史課中, 用真情實感去感染學生, 使學生覺得歷史不是死的, 而是活的, 就像在眼前發生一樣, 激發學生進一步探知的欲望。在講課中, 歷史教師應該根據教學內容的需要, 得體地確定自己的課堂教學語言表達方式和技巧。激昂時, 可以如大江東去, “鐵板銅琶”, 急風驟雨, 震撼人心;深沉時, 可以如“曉風殘月”, 春雨入夜, 燕語鶯聲, 溫文爾雅, 讓學生有沐春風之感。覺得上歷史課不是受罪, 而是一種享受, 渾身舒坦。同時, 學習歷史是為現在和將來服務的, 在講解歷史知識時要注意聯系現實, 使學生真正體會到歷史的豐富的內涵, 學生的情感和興趣都被充分調動起來, 從不想學歷史到渴望學歷史。

4 創新實踐活動, 長效課堂活力

新課程的獨特之處在于, 它與以前的歷史教科書編寫思路多有不同, 因此其本身就是一個創新。為了使教科書的內容成為一個整體, 應該對各知識領域的內容進行大膽的篩選、改造和重組, 而不是照搬。作為教師, 要針對課本中的知識點, 在教學方法上合理創新, 如果只用傳統的教學方法, 學生只能掌握其中最基本的知識點, 對于知識的整體性掌握不到位。例如在學習八年級歷史部分時, 一些同學由于個人興趣, 對一些歷史人物的故事、歷史事件有較多了解, 教師便可以鼓勵這些同學在課后依據自己的興趣去搜集相關的資料, 在課堂教學中以演講的形式表達自己的愛好, 這樣既可以激發學生進一步學習的興趣, 又可以形成良好的學習風氣。所以, 在教學過程中創新教學方法, 讓學生通過實踐與課本知識相結合的方法學習, 不但可以加深學生對于所學知識的理解, 而且可以增強學生的動手能力, 收到較好的教學效果。

初中歷史是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新開設的一門綜合課程, 可借鑒的經驗有限。在課堂教學方面我們仍然處在探索期, 在教學過程中要運用有針對性的策略和方法, 教師從宏觀上予以引導和啟發, 同時要有創新意識, 鼓勵學生積極實踐, 培養學生的綜合思維能力和實際動手能力, 從而在保持課堂充滿活力的情況下, 促進師生共同成長。

摘要:初中歷史課程改革的主渠道是課堂教學, 高質量的課堂應該有一個較佳的教學方式。這就要求教師運用多彩的教學藝術手段, 引發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本人通過對新課程理念的學習以及教學實踐, 就新課程下怎樣打造充滿活力的初中歷史課堂的問題進行了探討。

關鍵詞:新課程,初中歷史,課堂活力

參考文獻

[1] 傅道春.新課程中課堂行為的變化[M].首都師范大學出版社, 2005.

[2] 張大均.教育心理學[M].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 2003.

[3] 歐陽青尼.歷史與社會的課程標準讀本[M].華中師范大學出版社, 2003.

[4] 曾瑋.新課標教材教學中的幾點建議[M].陜西師范大學雜志社, 2003.

初中歷史課程改革論文范文第6篇

1 創設融洽的情感氣氛, 營造和諧歷史與社會課堂氛圍

教學活動就是在知識與情感的兩條對流線的相互作用、相互制約中進行并完成的。創造愉悅和諧的教學情境, 不僅能夠消除學生的緊張心理, 而且可以使學生的學習過程充滿快樂的情境體驗, 體會到“享受”的味道。微笑創造了情感交流的前提知識的交流就變得非常輕松, 正所謂“親其師, 信其道”也。

師生之間的交流與分享是創設融洽課堂氣氛的最直接體現。學生在交流中分享教師的情感, 教師則在交流中感受學生的心跳, 溝通學生的體驗。對學生而言, 交流意味著主體的凸現, 個性的張揚, 創造力的展現。對教師而言, 交流意味著上課不僅僅是傳授知識, 而是一種分享和理解。在每一次上課前, 教師都應保持最佳精神面貌進入課堂;對于學生的任何回答, 我們都應細心、小心處理, 正確的回答應予以積極肯定, 不完整地甚至錯誤的答案, 如果在教師的引導下得出正確結論也應積極肯定, 如果學生一時答不出來, 也應給予學生思考的時間, 而不是急風暴雨似的要學生立刻做出回答。遇到每一次爭論時, 教師首先做到的是認真的聆聽;當然遇到不會的知識或者自己犯錯誤時, 則應坦白承認。在歷史課堂上, 學生可以坐著回答問題, 也可以隨時提出疑問和反駁;有時師生甚至會圍繞一個觀點進行激烈的爭論, 可大家臉上依然面帶微笑。如果能夠讓所有學生自覺主動地喜歡上我們的課, 和諧的教學氛圍也就自然產生了。

2 營造寬松愉快的成長環境, 在民主平等中構建和諧課堂

愉悅、寬松的和諧課堂, 是教師教學順利進行的保證。教學實踐證明, 分組合作學習, 既是構建和諧課堂、改進教學組織的基本步驟, 更有助于形成民主平等的課堂氛圍。針對不同的學習主題, 按照興趣相聚、知識基礎和學習能力互補、人數相對均等原則對學生進行分組, 不僅可以讓學生在合作學習中獲得彼此支持, 創設學生之間互學互補互促的學習氛圍, 而且還能讓學生分享知識, 分享快樂。

分組合作學習使學生的學習態度有了改變。通過小組合作競爭, 每個小組為了集體的榮譽, 在小組長的帶領下, 小組的每個同學都會努力地完成自己的任務, 尤其是原先學習興趣不濃、對學習無所謂的同學也不得不跟著學習, 當他們有了一點進步時, 同學的鼓勵、老師的表揚, 就更能激發他們的學習熱情, 培養他們學習興趣。

3 開展自主探究學習, 在教學互動中構建和諧課堂

自主探究學習是構建和諧高效課堂的核心, 是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的具體表現。自主探究學習主要是把課堂時間還給學生, 引導學生自己去學習、去討論、去探究。這樣做的目的就是讓學生有充足的時間對知識的進行理解, 讓學生進行充分互動, 使學生的學習天性和主體性就得到充分的體現, 使課堂成為學生群體自學和團結協作的一個舞臺。例如, 在《絲綢之路的開辟》這一課上, 一是通過學生的課堂3分鐘的自主學習, 在教材中找出本節課要完成的知識目標, 即絲綢之路是怎樣走的為什么叫絲綢之路, 絲綢之路所起到的作用;二是通過學生的合作學習, 對自己小組的專題內容進行探究, 主要是完成教師提出的問題, 或激勵學生用自己的腦子去發現問題。

如地理組的同學主要從絲綢之路的自然環境來探究: (1) 絲綢之路的起點和到達的最遠點; (2) 昔日商人若從長安出發到大秦, 經過了哪些地形、地貌? (3) 絲綢之路徑過的地方跨越了哪兩個大洲, 穿越了哪些國家? (4) 中國境內經過哪些重要的城址?這四個問題的設置探究的目的是既掌握本課地理部分的知識點, 還回顧七年級所學的知識, 同時提高了學生讀圖、畫圖的能力歷史組的同學探究的是古代絲綢之路的繁榮, 選取了四個具有典型意義的歷史古城 (1) 帝王之都——西安古都; (2) 消逝的繁榮——樓蘭古城; (3) 佛教藝術的寶庫——敦煌藝術; (4) 西方文化之根——羅馬古城;商貿組的同學探究的是張騫所走的這條路為什么稱為絲綢之路, 再現絲綢之路上的商品貿易以及交通工具;人文組的同學探究的是張騫出使西域, 唐高僧玄奘到天竺取經的過程, 以及古代東西方文化的交流狀況;時政組的同學探究的是今天的絲綢之路上, 中東地區出現的沖突與戰爭、貧窮與落后所帶來的思考, 我國西部經濟發展狀況與鄰國的和平外交關系等。

自主探究學習使學生的學習方法有了改進。原先, 人們一向有個錯誤的看法, 人文歷史與社會這門學科就是死記硬背就行, 其結果是學生學的累, 記不住, 教師教的辛苦, 效果又不好。在《絲綢之路的開辟》這一課的教學活動中, 我從學生的終身發展出發, 來組織課堂教學, 在課堂上, 解放學生的嘴, 創造機會讓學生說、講;解放學生的手, 搭建平臺讓學生寫、做;解放學生的腦, 創設情境, 讓學生思、疑。結果五個小組的同學均從不同方面完成了本節課的教學目標, 不僅學生樂學, 掌握了知識, 更增長了能力;而且老師樂教, 課堂上不再是聲嘶力竭, 而是師生互動, 適時點撥, 少講精講, 整個課堂內洋溢著一種和諧的氣氛, 形成愉快的教學心境。這種良好師生的情緒互相傳遞、互相感染、互相作用, 不僅有利于學生情感、態度、價值觀的提升, 也有利于教師自己教學能力的提高。

總之, 和諧課堂是新課改下全體學生全面和諧發展的內在要求, 是實施素質教育的主陣地, 是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的中心環節。一個和諧生動的課堂, 無論對于學生還是老師都是一種享受, 使學生在平等、愉快、民主、積極的氣氛中, 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和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得到主動發展。我們只有做好教育教學領域的和諧工作, 才能形成真正的和諧教育。

摘要:伴隨著新課程的逐步實施與推進, 一切為了學生的全面和諧發展, 已經成為當今教育界的共識。本文根據具體教學實踐體會, 從創設融洽的情感氣氛、營造寬松愉快的成長環境、開展自主探究學習等方面探討了初中歷史與社會課堂教學中和諧教學理念的應用, 以期更好地促進學生的全面和諧發展。

關鍵詞:和諧教學,歷史與社會課堂應用

參考文獻

[1] 徐光壽.論初中歷史與社會課程的科學性[J].安徽教育學院學報, 2006, 24 (2) :121~124.

[2] 鐘啟泉, 等.為了中華民族的復興, 為了每位學生的發展——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 (試行) 解讀[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 2001.

[3] 樂敏芬.“小組合作學習”在新課程教學中的作用[J].教育探索, 2006 (7) :20~21.

上一篇:會計誠信對策研究論文范文下一篇:循環經濟問題探討論文范文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