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會計誠信對策研究論文范文

2023-10-07

會計誠信對策研究論文范文第1篇

關鍵詞:會計誠信,缺失,對策

目前在會計領域中造假現象愈演愈烈, 已經撼動了會計誠信基石。如何重塑會計誠信, 遏制會計造假, 不僅要加強法律、制度和規則建設, 而且必須積極倡導誠信精神, 建立會計誠信體系, 才能提高會計誠信度。

一、會計誠信的重要性

會計誠信體系建設是和諧社會的必然要求, 保證會計信息真實可靠是會計從業人員的基本職業道德和行為準則。但是, 伴隨“銀廣廈”事件、“藍田股份”事件的出現, 會計造假、會計信息失真的現象卻愈演愈烈。如果會計誠信問題得不到解決, 其“不和諧”因素必然會阻礙和諧社會誠信體系的建設。

二、會計誠信缺失的原因

1. 信息不對稱是導致會計誠信缺失的前提

信息不對稱是指市場經濟的活動主體享有不同的信息。一般來講, 會計信息的制造者都會直接參與公司的運作管理, 并控制著企業經濟活動的全過程, 且擁有企業內部的各種信息。而多數會計信息的使用者則不能直接參與企業的生產、經營, 只能靠會計信息制造者提供的信息來了解企業的經營狀況, 這就造成了會計信息的制造者與使用者之間的信息不對稱, 會計信息的制造者可能違反誠信原則, 向使用者提供虛假的會計信息。

2. 民事賠償機制不健全, 違規成本低是會計失信的動力

在當今成熟的證券市場, 上市公司欺詐性的信息披露行為都會受到嚴厲的懲罰, 其中就包括高額的民事賠償, 往往令違法者賠得血本無歸。

3. 注冊會計師審計缺乏獨立性, 監督不力, 是導致會計誠信危機的直接原因

注冊會計師在客觀上需要他們維持宏觀經濟的正常運行秩序保護社會公眾的經濟利益。但是, 近年來國內外發生的一系列審計失敗案件卻使我們大失所望。不論是安然事件, 還是銀廣廈事件, 莫不與獨立性問題相關。審計的本質特征就在于它的獨立性, 獨立性是審計的靈魂, 沒有獨立性就沒有審計。

4. 公司制度缺陷是我國會計失信的根本原因

我國大多數上市公司都是由國企改制而來, 由于改制不徹底上市公司未能建立有效的制約機制, 在公司治理方面存在較突出的問題。第一, 國有企業“一股獨大”現象嚴重, 股權結構不合理。我國的大部分上市公司都是由國有集團公司絕對控股, 股東大會就成了大股東會議, 由大股東說了算, 這樣就很難保證廣大中小股東的利益。第二, 董事會、監事會存在缺陷。董事會、監事會存在缺陷主要表現為缺乏必要機制來保障全體董事嚴格遵守義務, 維護股東和其他利益相關者的利益;第三, 上市公司的內部控制存在缺陷。上市公司與控股股東在人員、財務、資產、機構、業務上沒有實現真正分開, 導致上市公司被大股東操縱, 從而造成控股股東損害上市公司及其他股東利益。這種公司制度的缺陷嚴重制約著我國上市公司會計信息質量的提高, 是會計信譽度低的根本原因。

三、會計誠信缺失的對策

1. 建立會計信用中介機構, 完善會計信息的供給制度

建立會計信用中介機構, 審核供給者的誠信度和會計信息的質量, 并據此評出信用等級, 這給了誠信供給者一個展示自己的機會。完善會計信息的供給制度, 這包括會計信息的披露、對會計信息的審核和對供給者的監督, 以保證所提供會計信息的質量。

2. 建立民事賠償機制, 提高會計失信成本

建立民事賠償機制目的在于抑制供給者獲取不正當得益的愿望, 如果供給者提供虛假會計信息, 給會計信息使用者造成重大損失的, 使用者可以起訴供給者, 要求懲罰并給予賠償。同時, 借鑒外國成熟經驗, 結合我國實際情況, 修改完善相關法律和規章, 加大對造假者的處罰力度, 建立民事賠償機制, 使其造假的預期成本遠遠大于其造假的效益, 使造假者無利可圖, 切實從根本上防止造假信息行為。

3. 加強注冊會計師職業道德管理, 建立誠信檔案

注冊會計師信用體系, 應包括:以《注冊會計師法》和《會計法》為指導, 以獨立審計準則和企業會計準則為核心的法律、法規體系;以中華傳統美德為基礎, 以注冊會計師職業道德為中心的職業道德教育體系;以內部行業自律和外部監管相結合的監管體系;以檢查指導和檔案管理相結合的職業道德管理體系。為保證注冊會計師職業道德準則的實施, 應當設立專職機構或人員對執業機構和執業人員履行職業道德準則情況進行檢查, 把優秀的和不良的都記入誠信檔案, 作為獎優罰劣的依據, 提高注冊會計師履行職業道德準則的自覺性, 保證做好各項工作。

4. 注重會計文化建設, 培養會計誠信氛圍

會計文化的建設是培養會計誠信的根本。會計文化主要指會計人才培養、會計實務操作人員的繼續教育、企業財務管理人員等與會計相關的各類人員的教育上, 注重誠信與道德品質方面的培養、考核和評價。此外還需與企業誠信、個人誠信建設相結合。

5. 完善公司治理結構, 健全內部會計控制體系

會計誠信建設, 在明晰產權的基礎上, 必須建立規范的公司治理結構, 有效控制和引導經營者的行為。企業治理是確保會計信息質量的內部制度安排, 為此必須建立健全公司治理結構, 建立政企分開、產權明晰、責權明確、管理科學的現代企業制度, 同時完善公司內部會計控制體系, 規范公司財務行為。

總之, 誠信是市場經濟的基石, 是會計執業機構和會計人員的立身之本, 所有會計人員只要真正做到“誠信為本, 操守為重, 遵循準則, 不做假賬”, 保證會計信息的真實、可靠, 一定會建立一個信息和信用有機統一的會計誠信環境, 擺脫目前所面臨的會計誠信危機。

參考文獻

[1]王煥霞.對會計誠信缺失原因及問題探討[J].科技信息, 2009.1

會計誠信對策研究論文范文第2篇

會計誠信是會計工作順利開展的基礎, 是在市場中發展的基本因素。誠信, 對于企業的發展來講, 是道德層次的問題, 影響著企業的外在形象。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 只有不斷的完善企業的會計工作, 才能夠推動企業的發展。在會計工作中, 要建立誠信的思想道德水平, 培養會計人員的誠信職業道德。會計工作的誠信問題對會計信息的質量有著重要的影響, 從而影響到企業投資者、債權人和社會公眾的判斷決策, 所以要加強會計誠信工作, 從根本上強化會計工作, 為企業的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2 會計誠信喪失的原因分析

2.1 利益的驅使及失信成本低廉是會計誠信缺失的內部動因

在市場經濟條件下, 企業間的競爭日趨激烈, 很多的企業為了在市場中獲取一席之地, 往往會通過不正當的手段贏取利潤, 擾亂了市場的秩序。在如今的社會環境中, 很多的企業為了追求利潤, 而不顧及社會秩序和國家的穩定, 只要滿足企業的發展就可以隨意的制造會計信息。而企業中的會計人員在企業中只是會計工作的直接操縱者, 聽從上級領導的指揮, 不顧會計職業道德, 肆意更改會計信息, 這些都是導致會計誠信喪失的原因。很多的上市公司, 為了能夠獲得投資者、債權人和社會股民的認可, 為了能夠開展廣泛的融資渠道, 對于披露的財務信息進行篡改, 騙取個人和國家的信任, 在企業中的會計工作人員, 只是領取工資聽從領導指揮的工作人員, 所以在會計誠信面前, 為了個人利益不受到損害, 只有犧牲會計誠信?,F在的會計師事務所在市場上的境地并不明朗, 現在已經從賣方市場轉向了買方市場, 所以為了生存, 會計師事務所只能是違背會計誠信, 制造虛假會計信息, 以便迎合上市公司的需求, 對國家和社會造成了極大的損失, 損害了公眾的利益。以上這些都是造成會計誠信喪失的內因, 擾亂了會計市場。

2.2 外在原因

2.2.1 公司治理規章制度不健全市場經濟經濟條件下, 經濟活

動主要通過各市場之間的相互交易來進行, 目前市場機制尚未完善, 沒有形成一套有效機制來保證信息的公開, 公正和有效傳遞。市場交易主體及投資者所了解的信息不對稱的現象普遍存在, 其中公司治理相關制度的缺陷成為會計失信的根本原因。我國大多數上市公司由于改制不徹底, 而未能建立有效的制約機制。

2.2.2 對會計造假等違法行為的懲治力度不夠市場經濟是法制經濟, 就是要用強有力的法律條款去規范人們的市場經濟行為。

由于我國相關的法律法規還不健全, 對已有的法律法規又執法不嚴, 所以對會計造假等違法行為的懲治力度不夠, 起不到足夠的震懾和防范作用。統計結果表明由于“懲罰過輕”導致會計信息失真的綜合比例為29.9%, 對于檢查出來的會計造假往往是“重經濟處罰, 輕行政法律處罰”。另外, 由于物權法、債權法、破產法等法律的還有待完善, 使因為會計造假等違法行為而受損害方要得到民事賠償還困難。況且法律只針對表面的違法行為, 而法律管不到的不良行為和心靈, 急需加強道德約束和引導。

3 重塑會計誠信的對策

在會計誠信方面的體系建立, 西方發達國家已經有了很長時間的歷史, 而我國在這方面還尚未成形。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運行機制下, 我國的會計誠信工作急需完善, 會計誠信的建立, 可以有效的規避虛假會計信息的產生, 有效的規范市場經濟秩序。為了完善我國的會計誠信體系的建立, 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實現:

3.1 全面實施會計誠信教育要將會計誠信教育的耳標定位于賦予會計人員適應時代要求的會計人格精神。

我國從計劃經濟轉向市場經濟, 復雜的經濟關系對會計人員的誠信要求更高, 因此只有加強對會計人員進行適應時代的會計誠信教育, 才能使會計人員具有“會計人”社會活動的會計人格精神。會計誠信教育是培養和塑造會計人員高尚道德的系統工程, 這個系統工程的教育對象包括:單位負責人, 會計人員, 注冊會計師等相關人員。會計法明確規定, 單位負責人為單位會計行為主體, 會計人員有忠誠執行會計法的責任, 注冊會計師依法對企業和相關單位有社會監督的法律地位, 三位一體, 缺一不可。大規模地開展會計誠信教育, 并作為會計管理的重要目標, 要從學校教育抓起, 到會計執業資格準入教育, 到會計人員的后續教育, 都必須把會計的誠信教育作為一個重要內容, 各級財政部門不僅要向他們講授專業知識, 訓練專業技能, 還必須學習職業道德知識, 強化會計人員道德的規范, 促使會計人員注重本身職業道德的培養, 使之具有良好的誠信修養。

3.2 建立健全會計監管機制首先, 應建立健全企業內部會計監督制度, 內部監督是會計監督的基礎。

在現代企業制度下, 必須明確股東會, 董事會, 監事會和經營者的職責, 形成各負其責, 協調運轉, 有效制衡的公司法人治理結構, 其中尤其要突出監事會對企業財務會計工作的監管作用。其次, 加強對注冊會計師行業的清理和整頓, 健全和完善社會監督機制。按照國際注冊會計師執業準則、規程和方法開展業務, 提高社會監督的質量。最后, 應強化政府監督。通過加強這三位一體的會計監督, 規范會計工作, 保證會計信息質量, 并促進會計誠信水平的不斷提高。

3.3 建立民事賠償制度, 加大造假成本

3.3.1 對于企業中出現的造假現象, 一經查出, 必須加大嚴懲的力度, 使信息造假者受到嚴厲的制裁, 提高信息造假的成本。

對于上市公司, 要加強信息稽查的力度, 對于造假現象從法律和行政方面對其進行嚴懲, 所以還要完善相關的法律法規, 用法律的武器強化我國的會計信息, 避免會計信息的虛假行為, 從根本上遏制住罪惡的源頭。

3.3.2 在企業利用虛假會計信息騙取國家和民眾的利益時, 對

于投資者尤其是上市公司來講, 一般都不會追究相關的民事責任, 所以使廣大的信息使用者受到了嚴重的損失。在這方面我國要建立完善的法律體系, 健全民事賠償制度, 在應對類似事件的過程中, 使用法律的武器對上市公司的相關責任人追究責任, 使信息使用者得到合理的賠償。

3.3.3 在市場交易中, 對上市公司實行市場推出機制。

會計誠信對策研究論文范文第3篇

第一, 會計誠信缺失的原因分析。

會計誠信缺失既有內部原因, 又有外部原因, 是內外因結合的產物。內部原因主要包括:一是單位領導人指導思想不正, 法制觀念淡薄。一些單位的領導平時不學法、不懂法, 不守法, 為了個人私利或本單位利益, 不惜損害國家利益, 授意、指使甚至強令會計人員弄虛作假, 虛報浮夸, 做假賬, 編制假報表, 搞賬外賬, 設小金庫。他們利用這些虛假會計信息大搞政績工程, 騙取銀行貸款, 逃避納稅義務, 有的甚至用虛列數據來掩蓋其貪污受賄的罪行。二是會計人員素質低, 違背職業道德。有的會計人員業務水平低, 技術不過硬, 責任心不強, 知識陳舊老化, 導致會計核算錯誤, 信息失真。有的會計人員原則性不強, 面對單位領導的威逼利誘, 喪失了實事求是、客觀公正的道德原則, 不敢與違法違紀行為作堅決斗爭, 甚至私欲膨脹, 做出違法違紀行為。三是會計管理體制存在弊端, 缺少內部監督機制。會計人員作為企業的一員, 受到本單位領導的控制和制約, 其工作安排和職務任免等都由領導決定?!稌嫹ā冯m然賦予會計人員監督本單位經濟活動的職責, 但會計人員不具備監督者應有的獨立性地位, 由于工資、住房、職務升遷等經濟生活命脈掌握在單位領導手中, 會計人員明哲保身的做法就是惟命是從, 否則多半會遭受排擠、打擊報復、撤換。有的企業沒有內部審計機構或審計人員, 有的企業雖然也設立了內部審計機構, 但往往人員不足, 工作難以開展, 實際上內審機構形同虛設, 達不到對本單位會計工作進行內部監督的目的。四是內部控制不健全, 會計基礎工作薄弱。有些單位無視《會計法》和《會計基礎工作規范》的規定, 會計機構設置不合理, 崗位職責不明晰, 會計交接手續不規范, 缺乏有效的內部管理制度。有些單位會計人員配備太少, 會計人員工作量大, 工作忙于應付, 導致工作失誤多, 客觀上也影響會計誠信。外部原因主要包括:首先是會計法制不健全、執法不力。我國會計法規體系已初具規模, 但會計法規、準則、制度本身存在缺陷, 相互之間不協調, 法規實施不配套, 體系不夠規范科學。一些企業特別是上市公司利用這些缺陷, 用不合理的手段粉飾財務報表, 提高企業利潤, 利用資產重組、關聯方交易、資產評估等多種手段, 虛構經濟業務, 從事不等價交換和進行違規會計處理, 從而導致會計信息失真。同時會計法規制度執行不力, 會計違法成本低廉, 有法不依、執法不嚴、違法不究的現象較為普遍。其次是外部監督體系不健全, 監督機制不完善。外部監督是指財政、稅務、工商、銀行、審計、證監會及中介機構等部門的監督。目前企業的外部監督主要由企業主管部門實施, 他們一般從本部門利益出發, 對所屬企業采取保護主義, 不能進行有效監督。而財政、稅務、工商、審計等政府部門往往無暇顧及對企業進行監督。會計事務所等中介機構和銀行作為市場經濟主體, 因受利益驅動, 對企業違法違規行為得過且過, 不加阻止。最后是會計信息系統不健全, 信息不透明。目前雖然稅務、工商、銀行等部門普遍使用計算機作為管理工具, 建立自己的信息系統, 但由于各自為政, 使用會計信息的目標不同, 相互之間缺乏聯系, 不能實現各部門信息資源共享。這不僅浪費了信息資源, 還給一些企業造假提供了可乘之機。如果相互聯網, 實現資源共享, 可大大縮小企業造假的空間, 使得假信息難以生存。

第二, 完善會計誠信體系的對策。

會計誠信對策研究論文范文第4篇

一、會計誠信的現狀

財政部副部長丁學東在2010年1月20日財政部召開的全國會計信息質量檢查十周年總結暨2009年會計監督工作交流會上表示, 財政部組織專員辦和地方財政部門開展會計信息質量檢查工作十年來, 各級財政部門累計檢查企事業單位44580戶, 查出違規問題金額3387億元, 處理處罰企事業單位13562戶, 處理處罰會計師事務所757家, 處罰注冊會計師1306人, 依法查處了一大批重大會計造假案件??梢? 會計誠信危機已經顯現, 會計誠信表達了會計對社會的一種基本承諾, 即客觀公正、不偏不倚地把現實經濟活動反映出來, 并忠實地為會計信息使用者服務。會計誠信的缺失, 不但對企業所有者, 而且對經營者都將是一種致命的傷害。

二、會計誠信缺失的成因

1.失信成本低是會計失信的誘因。由于在市場經濟條件下, 滿足國家宏觀調控和市場運行需要的會計管理體系還沒有形成, 會計規范體系也不完善, 因此經常出現有法不依、執法不嚴、違法不究的現象, 造成企業法律意識淡薄, 削弱了企業自我約束能力。當企業的財務行為與會計法規制度發生抵觸時往往片面強調搞活經營, 而放松了對違紀違規行為的監督。況且目前會計監督、財政監督、審計監督、稅務監督等監督標準又不統一。各部門在管理上各自為政, 功能上相互交叉, 造成各種監督不能有機結合, 不能從整體上有效地發揮監督作用。

2.按領導意志辦事, 被動做假。會計信息失真的現象是由會計人員直接經手的, 但這是否出于會計人員本意, 很大一部分會計人員若非領導的授意、指使是不愿意做假賬的。作為單位的內部職工, 其衣食住行、工資獎金、獎懲升遷都依賴于所在單位, 會計人員所具有的這種天然的從屬性, 使會計人員陷入兩難境地, 若違背了領導意圖, 就會遭到打擊報復, 甚至失去工作, 所以要恪守職業道德, 不少會計人員很難做到。會計人員的職業道德在單位會計工作中能否發揮作用和發揮作用的大小, 關鍵在于單位負責人, 而這又與所在單位的文化層次及單位負責人的道德水準密切相關。單位負責人為了達到一些經濟利益往往會向會計人員施壓, 致使會計人員違背現有會計法規, 在會計工作中弄虛作假?,F在社會找工作難, 要找一個好工作更難, 很多會計人員因為怕丟掉手里的飯碗被迫做假賬。

3.會計人員自身素質不高。目前我國會計從業人員的整體學歷水平仍然較低, 仍有不少會計人員和會計機構負責人 (會計主管) 不具備從業資格或不符合任職資格, 直接影響了會計誠信的形成。

4.道德環境惡化和社會風氣的影響。會計呼喚誠信, 但同時誠信也需要環境。這環境, 包括一個健全的法律環境以及道德、輿論環境。盡管我國市場經濟已與國際接軌, 市場經濟正日趨完善, 但不可否認, 這些年來, 社會失信問題極為普遍, 道德環境惡化, 社會風氣敗壞, 商品信用關系混亂無章, 欺詐賴賬, 偷稅漏稅, 治假販假屢見不鮮。在巨大的物質利益誘惑下, 傳統文化中“講誠守信”的精神被許多人棄如敝履。“一諾千金”的時代仿佛一去不返, 取而代之的是“拜金主義”和“金錢萬能論”。這些都為會計誠信的缺失制造了不良的環境和土壤, 會計誠信很難“獨善其身”。

三、會計誠信缺失的危害

1.危及市場經濟的健康發展。市場經濟本質上是信用經濟, 沒有信用, 市場經濟也就無從談起。近幾年來, 會計造假等會計信息失真現象比較嚴重, 由此也引發了一系列偷稅漏稅、挪用公款等不誠信行為。從中國的銀廣夏、科龍電器, 到美國的安然、世通, 可以說在世界范圍內, 社會各界對會計失信的譴責此起彼伏, 不但影響了社會的安定, 也在一定程度上導致國家經濟決策的失誤, 嚴重擾亂了市場經濟秩序。

2.損害自身利益。會計造假, 一旦發現小則損害公司的信譽, 大則導致公司的破產, 同時依法將追究公司負責人、財務負責人、會計人員的責任。

四、重塑會計誠信的對策

1.提高會計舞弊的成本。從利益上消除會計誠信缺失的根基。會計誠信缺失最根本的原因是由于企業所有者和經營者利益的驅使, 企業主管人員是否有會計舞弊的沖動, 要看其舞弊收益與成本利益的關系。會計舞弊成本指舞弊當事人所承擔的由舞弊帶來的損失和代價, 包括經濟上得到的處罰、個人名譽、地位等損失。而在我國會計舞弊較為嚴重的原因之一是由于懲罰乏力與舞弊發現機制不健全所導致的低成本, 所以為了了解會計舞弊問題, 應加大會計舞弊成本, 真正追究舞弊當事人的刑事及民事責任。加大處罰力度, 提高會計失信成本。將處罰重點放在處理直接責任者個人身上。要樹立執法機關的權威性和嚴肅性, 形成打擊財務會計造假的威懾力, 對造假的企業單位及責任人的經濟處罰必須從嚴從重, 使財務會計造假者付出的代價遠遠大于其得到的利益, 使其不敢造假。

2.建立企業約束機制。通過完善公司治理結構, 加強對單位負責人的失信約束, 保障會計人員的權利。使單位負責人明確法律賦予的會計職責和相應的法律責任, 同時會計人員必要時要拿起法律武器保護自已的合法權益。審計委員會制度作為加強公司內部控制的一種機制, 在防止和發現會計欺詐造假方面起著極為重要作用。

3.加強會計從業人員誠信教育以提高會計從業人員業務素質。首先是在基礎會計教育中增加誠信教育所占比重, 把好會計行業的入門關。在會計專業學歷教育中設立“會計職業道德”課程, 進行配套教育, 通過實例分析使學習者了解受理虛假憑證所應承擔的法律責任, 分析道德沖突的解決途徑和方法, 增強學習者的職業道德觀念和法律觀念。并且在會計后續教育中加強職業道德教育, 把職業道德教育作為考核的指標之一, 在資格考試中增加職業道德的考試內容。這樣既能促進從業人員加強自身職業道德學習, 又能對準備從事會計職業人員的基本道德素質起到把關的作用。其次, 加強對會計人員、單位負責人和注冊會計師開展誠信教育, 學習會計職業道德規范及相關法律法規。再次, 加大宣傳教育力度, 利用新聞媒體多渠道宣傳誠信觀念, 發揮思想文化陣地在會計誠信建設中的積極作用, 使以“誠實守信, 客觀公正, 不做假賬”為核心的會計職業道德觀念深入人心, 激發會計人員追求誠信的熱情和理念。

4.加強會計誠信立法。會計行為的嚴肅性靠會計法規來保證。新的《會計法》就會計違法行為明確了應由單位負責人負主要責任, 這將給造假的單位負責人以一定的制約, 但這還不夠, 還應在刑法、公司法、民法等相關法律中予以明確規定。同時, 要進一步完善會計信息質量檢查公告制度, 使會計信息質量檢查工作經?;?、制度化、規范化, 將檢查結果向社會公告, 對于提供虛假會計信息的會計人員和對于利用職權強迫指使會計人員做假賬、假會計報告的單位負責人, 絕不遷就、依法懲治, 使造假者不敢以身試法。

5.完善以會計電算化為基礎的企業內部控制制度。企業內控機制是保證會計誠信, 防止會計造假的根本制度。計算機技術在會計領域的廣泛應用, 使會計信息處理更為及時、準確和高效, 減少了因疏忽及計算失誤產生的差錯, 也使運用虛假憑證人為操縱會計數據更加困難, 使外部審計監督工作更加便捷。

6.實行會計人員委派制。為了使會計人員的利益從根本上得到保障, 充分發揮會計本身的監督職能, 可以適當推行會計委派制。掐斷企業會計人員與經理層的經濟利益關系, 改變原有會計人員管理體制下, 企業經營者能夠輕易操縱會計賬務的弊端, 使委派的會計人員能夠站在社會公眾的立場上客觀、公正地處理會計事務, 獨立行使會計職權, 從而保證會計信息的真實可靠。

會計誠信對策研究論文范文第5篇

關鍵詞:會計,誠信缺失,原因,對策

會計誠信的缺失在我國已經是一個社會問題了;這一問題不但在經濟活動中引起了人們的關注, 還在政府以及社會各領域的人士中引起了很大的關注和議論。導致會計誠信的缺失原因有很多, 包括政治上、經濟上以及相關制度上、人員素質上等各方面的原因。

一、會計誠信的缺失原因

(一) 相關的法律法規不夠完善。

在我國, 針對會計誠信的相關法律法規還很缺乏, 這樣導致了會計的誠信工作缺乏了法律上的依據, 使得會計上的造價等破壞會計誠信的問題沒有辦法得到有效的遏制。我國最新完善的會計法中對定了想干的負責人具有對其所負責的相關工作負有責任, 也對其所在單位向其他部門或者單位在提供資料時確保會計上的真實性和完整性負有責任, 而在現實中, 這種責任只是牽涉到主管以下的直接負責人, 對于單位的相關負責人并沒有很強的約束。這樣就導致了相關的法律法規不能很好落實到位。

(二) 會計行業的外部環境缺乏誠信。

在現實經濟活動中, 我們都知道會計誠信的重要性, 但是除了會計的其他部門或者組織在進行經濟活動中卻缺乏相關的誠信意識, 在物欲橫流、追逐利益的過程中, 商業詐騙、不公平競爭等等有違商業道德的行為充斥著整個商業領域。在這樣的環境下, 要求會計相關人員進行誠信操守的堅持和發揚, 未免要求太高了。同時, 在我國, 誠信問題一直是各領域各行業所爭議的問題;社會環境固然如此, 更何況是整天和金錢打交道的會計行業呢?

(三) 政府的監督工作不到位, 也不夠規范。

在進行政府的監督工作中, 由于政府的相關工作不到位, 也不夠規范, 導致了很多的會計誠信問題都沒有得到應有的處置, 這讓會計相關人員產生了僥幸心理, 在進行會計工作時并不會嚴格遵守相關的法律法規來進行。

(四) 金錢利益使然。

由于在進行會計工作時, 相關監督部門不可能做到時時刻刻的監督, 所以這就要求相關的從業人員進行自我約束。但是在缺乏相關的約束制度的條件下, 相關的從業人員往往很難做到這一點;在利益驅動下, 往往會做出有違誠信的會計行為。

二、會計誠信的缺失對策

(一) 健全相關的法律法規, 為會計的誠信體系奠定一個堅固的基石。

我們傳統意義上所強調的會計行業的職業道德和職業操守甚至是道德觀念這些內容雖然能夠對會計人員在工作的時候自行約束自己, 但是缺乏行之有效的法律法規這一堅實的行為基礎和后盾, 必然會讓從業人員在巨大經濟誘惑的面前失去自我, 進而對會計的誠信體系產生破壞。在這樣的情況下, 必須加快速度對會計誠信方面相關制度的完善, 對有違會計誠信的相關行為規定進行修改, 在這樣的基礎上對市場的相關規則進行完善, 這樣, 才能從法律和制度的高度上確保會計誠信不受人為破壞。

(二) 建立起一套完善的會計誠信的教育機制。

在進行會計誠信的教育機制的建設過程中, 要加強對相關人員關于誠信的教育以此來讓相關的人員誠信的意識提高。在進行誠信在意識層面上的教育的同時, 也要大力開展關于會計誠信的宣傳教育。會計人員本身是一種特殊的從業人員, 他們是直接和金錢打交道的;在金錢面前, 要做到堅守相關的行業準則和法律規定, 需要他們本身具備很強的個人和職業道德和素養, 所以誠信的教育對他們在工作中的行為具有很大的意義。在學校里, 學校在對會計專業學生進行會計技能上和知識上的教育的同時, 也要對他們進行相關的誠信教育, 讓學生在從業之前就具備強的誠信意識;在進行職業資格的教育階段, 要對相關人員進行會計職業道德的培訓;而在對會計人員進行后續的教育時, 除了讓他們學習新的行業準則和制度, 也要從實際出發, 用實際的例子來對他們進行教育。通過這樣不斷的教育和規范, 讓會計人員培養出堅定的誠信信念。

(三) 通過建立起一套完善的會計誠信的檔案, 來讓個人和單位的誠信意識得到增強。

就目前來說, 我國在誠信檔案的建設方面還處在起步階段, 所以有很多不夠完善的地方需要進行再次的加工。在相關誠信檔案已經建設完善的國家, 這項工作很大程度上是由政府相關部門推動的。在進行相關檔案的建設過程中, 也要建立起一套法律支持體系, 讓檔案的建設有法可依。在進行誠信檔案的建設過程中, 要對會計職業的注冊登記制度進行完善, 形成一個全國統一的標準, 這對于建立起誠信檔案而言是非常重要的對于那些存在不良記錄的個人或組織, 在進行檔案記錄的同時, 也要對其注冊、貸款等權利進行一定程度上的限制, 以此來提高相關人員誠信的意識。

(四) 在進行會計誠信的建設工作中, 也要加強政府的監督力度, 通過對內部的人員進行嚴格的管理和控制, 從外部環境上來確保會計誠信不出問題。

在進行會計的監督和管理過程中, 要充分發揮相關部門的監管力度, 同時也要對相關部門的監管責任進行明確和加強;在監管的過程中, 各單位、各個人的責任也要進行明確。在進行監管的過程中, 要確保政府工作的威信, 不能有地方保護或者相互包庇的行為發生 (法律上要對此類問題進行嚴格禁止, 如有發現, 要嚴格處置) 。在進行政府的監督工作時, 要對內部的審查、稽查和相關的牽制制度進行完善, 在單位內部, 可以對非執行董事的人數適量增加, 使一部分董事擁有獨立的能力, 通過這樣來創造出一整套運行良好的機制, 以此來解決會計上的誠信問題。

參考文獻

[1]孫學儒.論國有企業監督約束機制的強化[J].山東省農業管理干部學院學報, 2003, (05)

[2]劉社建.會計信息與企業監督機制[J].蘭州交通大學學報, 2003, (05)

[3]李智玲.國有企業經營者年薪制淺析[J].陜西煤炭, 2001, (02)

會計誠信對策研究論文范文第6篇

改革開放以來, 我國經濟建設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 但在經濟持續發展的過程中, 誠信危機已成為一個嚴重的社會問題, 涉及到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 阻礙著經濟建設的健康發展。

一、會計誠信危機形成的原因

第一, 利益驅動是會計信息失真, 會計誠信危機最根本、最直接的原因。會計主體在社會關系中首先是經濟體, 而作為一個經濟體的首要任務就是追求最大利益以保證其生存、發展。當然, 不同性質的會計主體有著不同的利益追求。

正是基于利益的驅動, 企業不惜犧牲國家、集體、投資者的利益, 在會計原則、會計處理方法、會計科目的使用上弄虛作假、掩蓋問題、提供虛假的會計信息, 使資本市場變為少數人侵犯多數人利益的工具, 使會計誠信危機愈演愈烈。

第二, 監督不利, 執法不嚴, 會計誠信缺失。我國會計監督體系雖然已經建立, 但還不夠健全完善, 監督力度還不夠強, 會計監督職能尚未充分發揮出來。首先, 雖然會計法賦予了會計人員對本單位經濟活動的監督職能, 但在現實中絕大多數會計人員的個人利益和前途依附于企業領導, 時常面臨各方面的矛盾和壓力, 不得不考慮領導的意圖和要求, 無法真正起到監督作用。其次, 內部審計人員與會計人員存在著同樣的顧慮, 監督作用十分有限, 內部控制制度形同虛設。再次, 社會審計由于市場份額小, 收費偏低, 政府利用行政權力人為分割審計市場等原因, 會計師事務所不得不將已建立業務關系的企業認作自己的“衣食父母”, 無法真正做到客觀、獨立、公正。最后, 其他政府專業監管部門如財政、稅務等, 各自為政, 不能互通信息, 使監督無法形成有效合力。

第三, 社會經濟環境對會計誠信危機的影響。企業處于特定的社會經濟環境中, 社會經濟環境決定會計行為, 社會經濟環境的現狀和發展必然影響到會計目標、會計管理體制、會計信息質量、會計法制建設等各方面。如法人治理結構已提了很多年, 但在許多企業中它只是圖有其表, 企業的管理模式并未改變。再如政企分開已經很多年了, 但行政干預在企業經營中還是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企業為了贏得有利的政策和政績而不得不去迎合有關政府部門。所以從某種意義上講, 有時某些政府部門本身就是不誠信的, 以致造成了會計的不誠信。所有這些經濟活動中的無序、不健康因素, 必然反映在會計工作中, 從而影響會計信息的真實性。

第四, 會計人員社會道德的缺失引發會計誠信危機。會計活動本是社會活動的一部分, 會計誠信必然來源于社會生活中的誠信觀念, 來源于基本的社會道德。社會道德的缺失, 必然導致誠信的缺失, 導致誠信危機的發生。

二、消除會計誠信危機, 重塑會計誠信的對策

第一, 從利益著手, 嚴格執法, 消除會計信息失真的根本動因。會計信息失真的根本原因在于利益驅動, 如果無利可圖, 無私可謀, 又何必造假呢?所以造假行為也要考慮預期成本與收益的關系。所謂預期成本, 指造假者所承擔的由造假帶來的損失或代價, 而我國會計信息嚴重失真的原因之一就在于以罰代法、懲罰乏力導致的低預期成本與造假行為帶來的高額收益的不對稱, 為了從根本上解決造假行為, 必須加大對違規、違法行為的懲戒力度, 真正做到有法必依、違法必究、執法必嚴。追究責任人的刑事和民事責任, 提高造假行為的預期成本, 給造假者以威懾力, 使其不敢以身試法。

第二, 完善法律化的會計制度, 健全監督機制, 以防為主, 消除誠信危機。加快會計師事務所的建設, 完善運行機制使會計師事務所從根本上、實質上與政府相關部門脫鉤, 公平競爭、公正執業, 也是完善會計社會監督職能一個不可或缺的環節。會計師事務所以及注冊會計師只有在健全完善的運行機制下, 才能真正做到獨立、客觀、公正、切實負起“經濟警察”的職責, 使會計誠信的社會監督真實、有效。再者, 加強政府各相關監督部門的溝通與聯系, 建立相關的誠信信息網絡, 使政府監督機制真正形成合力, 也是有效打擊造假行為, 維護會計誠信的有機組成部分。

第三, 完善法人治理結構, 明晰產權關系, 消除社會環境對會計誠信的影響。企業法人治理結構真正要落到實處, 必須明確投資者與經營者的責權利, 各方真正盡到其應盡的職責, 履行其應盡的義務, 使監督與制約機制充分發揮其效能, 使會計行為置于嚴格的監督之下, 不為少部分人的價值取向而左右, 誠信地對待每一位相關信息需求者。明晰企業產權, 明確政府職能也要落實實處, 使企業不要迎合政府, 而是要迎合市場, 使企業在市場經濟中公平競爭, 以真實的競爭能力去獲得優勢資源, 徹底消除不正常的政府干預引發的會計誠信危機。

第四, 加強誠信教育, 增強信用觀念。經濟活動由人來執行, 而人的思想觀念和道德水準最終決定行為方式。因而提高國民道德水平, 加強職業道德教育, 增強全民信用觀念是解決會計誠信危機必要的措施。全體會計人員更應該認真學習, 提高誠信意識, 真正做到“誠信為本、操守為重、遵守準則、不做假賬”, 切實保證會計信息的真實可靠。

總之, 會計誠信的建立和完善并非一朝一夕的事情。我們要牢固樹立打硬仗、打長仗的全面作戰思想, 強化教育, 加強監管, 嚴格立法。堅信經過我們的不懈努力, 會計誠信危機將會逐步得到解決。最終, 會計誠信將變為國民經濟健康發展的有力保障。

(作者單位:山西大同煤礦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化工廠財務科)

摘要:誠信, 就是誠實守信。具體到會計行業, 就是要客觀、真實地反映經濟活動, 為各方面信息需求者提供真實、可靠、有價值的會計信息, 以減少決策失誤, 保證市場經濟健康有序地發展。我們要了解會計誠信危機形成的原因及其對策, 要將會計誠信變為國民經濟健康發展的有力保障。

上一篇:存款保險模式研究論文范文下一篇:初中歷史課程改革論文范文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