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農業農村的發展范文

2023-09-23

農業農村的發展范文第1篇

1 農業農村經濟發展現狀

1.1 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得到加強

現價段, 農業科學種植技術已經在農民間有了一定的滲透力度, 并在近幾年的農業發展政策的支持下, 農民的生活水平也有了較大提高, 通過對農用機械設備的購買和使用, 實現了機械化生產的現狀, 并促進了農業經濟的穩步提高。這種植技術的提高帶來的是農業綜合生產能力的加強, 不僅在農作物中有較大的體現, 還在魚肉蛋白和瓜果蔬菜中也有顯著的表現, 通過增加種植面積和單位面積的產能, 實現了農民經濟的提升[1]。

1.2 農業結構調整穩步推進

在我國的農業結構優化中, 不僅是對不同農作物之間的種植結構優化, 更應該根據地區間的土質與氣候的差異性, 進行特色農業經濟作物的種植。不同的農作物對于土壤中的養分需求不同, 農業種植結構調整后, 在交叉種植時, 這些農作物不僅不會爭奪養分, 甚至會產生互利共生的現象, 如大豆與玉米的配合種植。在玉米和黃豆交叉種植中, 還可以通過增加空氣的流通增加糧食的產能。在特色產物種植中, 需要結合營銷策略和營銷渠道的建立, 實現特色產物的全國暢銷。

1.3 農產品加工業迅速發展

在農村的經濟發展中, 工業發展形式一種都是薄弱的環節, 主要原因是科學技術、資金和管理人員的缺失。但近年來, 在農業經濟建設中, 利用了本地主要的經濟作物, 通過對技術設備的引進, 在專業人員的帶領和指導下, 完成了農村工業結構的建設, 能夠獨立進行奶制品、豆腐副產品和面食類等產品的加工。

2 影響農業農村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主要因素

2.1 農業基礎設施比較薄弱

目前, 雖然我國在不斷的加大農業經濟建設的資金、設備和技術的支持, 但是我國的耕地面積較大, 科學種植的方式還沒有得到普遍使用, 較多地區的農業種植條件仍舊比較落后, 沒有在一定的土地資源的利用上實現農業的高效建設。當前, 在全國范圍內存在農業基礎設施薄弱的現象, 大型的種植機械沒有得到廣泛的使用, 農業的經濟建設效率在計劃和顯示中具有較大的差距。

2.2 科技支撐能力不強

農業經濟建設的提高是在科學技術的支持下進行的, 在農業的應用科學中, 我國的技術人才比較欠缺, 在科技推廣中常由于推廣效果不佳, 造成了科技在農業經濟建設中支撐能力不強的現象。在優質的土地種植中, 沒有優良的育種基礎, 在病蟲害的防治中和機械化的普及中缺少科技支持, 對于科技培訓和服務意識的培養更是欠缺。

2.3 產業化水平不高

在現代化的農業經濟建設中, 自給自足的生活方式已經不能夠滿足生活的需求。因此, 必須要加強農村經濟的產業化建設, 提高產業化水平, 實現農產品和農民收入的雙豐收。但當前, 我國的農業產業化生產比較落后, 沒有特色產品和精產品的產業化升級, 在市場環境緊缺的有力條件中, 失去了農業產業化建設的契機[2]。此外, 在現有的農產品加工和生產的經營場所中, 由于管理水平和技術操作的缺失, 加工后的成品和半成品長由于質量問題, 沒有在市場競爭中獲得銷售優勢。

2.4 農業資源短缺、生態環境惡化

在限制農業經濟建設的因素中, 很重要的一項就是生態環境的制約。隨著農藥和化肥的應用, 土壤中的營養結構已經發生改變, 并對植物和動物的生長環境產生了一定的影響。在土地沙漠化嚴重的情況中, 國家制定了退耕還林的政策, 耕地面積也在減少, 并在工業三廢和農村生活垃圾的排放中, 耕地的生態環境一直惡化。這些生態環境被破壞和資源緊缺的問題是成了制約農業經濟建設的重要原因。

3 轉變農業農村經濟發展方式的途徑

3.1 鞏固農業基礎設施建設

農業傳統的種植方式中, 較多依靠天氣的變化來被動性的獲得豐收的, 但在暴雨和干旱等較差的天氣變化中, 就會大面積地影響糧食產量, 這就要求必須運用先進的農業基礎設備。例如, 在小型水利工程的修建中, 通過水庫、塘沽和水閘等形式, 農田在較差的天氣中通過灌溉和抗澇的方式, 保證了糧食的穩定收入。

3.2 大力加強農業結構調整

大力發展優質專用糧食生產, 提高糧食綜合效益, 加快發展果蔬、花卉苗木、茶葉、中藥材、食用菌和桑蠶等特色農產品產業帶, 集中農業結構調整等專項資金, 重點支持特色主導產業發展。大力發展現代畜牧業, 進一步優化畜禽生產結構, 積極發展豬禽牛羊生產, 突出發展奶業生產。加快發展無公害水產品養殖, 擴大名特優水產品養殖規模。

3.3 積極推進農業產業化發展

農業經濟的產業化建設是提高經濟增長的有效途徑, 在今后的農業建設中, 應逐漸加大對農產品加工的技術支持, 通過技術人員在農村的技術培訓與管理, 促進地區農產品的產業化升級, 政府部門應加大對地方經濟建設的扶持, 鼓勵農民自主創新經濟建設, 通過對特色產品的種植與營銷, 將閉塞的農業經濟向全國市場開放, 積極推進農業經濟產業化發展。

3.4 積極完善農業服務體系建設

積極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組織。依法規范農民專業合作社的發展, 充分尊重農民的意愿和選擇, 堅持入社自愿、退社自由、民主管理、自我服務, 創新運行機制, 完善內部管理。推廣“龍頭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組織+農戶”等模式, 形成風險共擔、利益共享的利益聯結機制。積極培育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市場和土地流轉中介服務組織, 探索新的土地流轉形式, 形成規?;s化生產, 提高土地產出率和勞動生產率。強化農業科技推廣體系建設。

4 結論

根據我國目前的農業經濟發展現狀和基本國情來看, 農業經濟的轉變需要多方面的支持, 要逐漸加大資金的投入, 引進更多的農業基礎設備, 通過農業產業化的升級, 改變農業經濟結構, 并提高新農村經濟開發項目, 在具體的經營管理中, 通過提高服務水平, 建立良好的銷售渠道, 建立統一的農產品生產與銷售服務, 促進農產品在全國市場環境中的經濟建設。

摘要:農業經濟建設是我國提高綜合國力的重要內容, 這主要是由于我國豐富的耕地面積, 土地資源和農民基礎比較雄厚, 并為世界糧食的供應做出了巨大貢獻。為了加快在現代化社會建設中農業經濟的轉變, 變革農業經濟發展形式, 必須正確分析我國目前的農業發展現狀, 針對影響農業經濟發展的誘因制定可行的變革途徑, 實現農業經濟穩步向前、生態平衡和社會穩定發展的良好局面。

關鍵詞:農村經濟,發展方式,農業轉型

參考文獻

[1] 夏蘭.農業政策影響農村經濟發展的機制與路徑研究[J].武漢理工大學, 2012 (10) .

農業農村的發展范文第2篇

傳統的農村金融理論認為農村金融具備兩個方面的內容: (1) 農村信貸補貼; (2) 農村金融市場。隨著我國經濟的不斷發展, 人們逐漸發現農村經濟增長發展受到某些方面的阻礙。因此, 隨著研究人員的不斷探索, 逐漸產生了一種全新的不完全競爭理論。20世紀80年代主要推行的金融政策就是傳統的農村信貸補貼。這種金融政策主張政府補貼農村金融市場, 所以比較側重于政府干預的部分。然而, 想要實行這樣的理論政策就需要建立一個前提:農村的整體儲蓄能力低下, 農民的營運資本不足。然而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 目前的方法對于一些地區的農村金融的發展已經不能起到良好的推進作用。與此同時, 農村金融市場完全剝離了農村信貸補貼措施。有學者認為目前我國農村金融市場的發展機制還不是很完善, 利率水平嚴重阻礙了農村金融市場的發展。所以為了有效促進農村金融發展, 就必須采用金融市場的方法。然而, 對于一些落后的山區, 該理論也有不適合當前環境的缺點。因此, 在執行中遇到了許多障礙。為了中和各個地區的發展, 就產生了不完全競爭理論, 它適應了我國當前的發展環境。不完全競爭理論主張在其他銀行盈利的情況下確保以足夠低的利息進行企業的融資, 并對非政府金融機構對農村金融進行規范化的支持和促進, 確??梢杂行栈刭J款, 與此同時還可以制定相關的支持政策, 達到引導和規范當前農村金融市場, 促進農村金融的發展的目的。

二、中國農村經濟發展的金融約束效應的制度

在我國經濟發展的整體過程中, 農村金融和農村經濟都由于其特有的性質而占有了獨立的發展地位。也可以說, 這兩者同時包含了農村經濟的共性以及特殊性。所以在分析兩者之間的關系時, 我們需要根據制度變遷理論來分析我國的整體金融和農業經濟體系。研究表明, 農村金融和農村經濟之間具備不同的特點, 兩者具備各自的制度變遷的主體。在我國, 這兩者的制度變遷可以分為兩類:一是政府, 二是農村經濟主體, 而且這兩者都具備不同的內部結構。在計劃經濟時期, 中央政府的最高決策層是農村金融主體和農村經濟制度變遷, 。但是隨著我國經濟體制的不斷變化和發展, 執行和進行信息反饋的相關行為發生了一些特征性的變化, 逐漸趨向于集中權力的表達。在現代市場經濟體制下, 農村經濟實體和地方政府的地位在農村經濟體制的變化中有了顯著提高。制度發生了大幅度的變遷, 但是主體仍然是中央政府, 也就是說農村經濟實體推動的金融制度變遷仍然處于被限制的狀態中。

三、農業經濟和農業金融的關系

在現代化進程不斷推進的過程中, 為了實現農村經濟的不斷增長和發展就需要首先搞清楚農村金融和農村經濟的關系, 本文主要從兩個方面進行分析: (1) 在中國經濟發展過程中, 想要實現農業經濟的發展, 就得建立健全財政補貼制度。研究表明, 我國一些發展比較快速的地區的農業經濟占有很大的比重。在如今經濟發展全球化的進程中, 農業的發展在很大程度上可以促進國家經濟的發展。與經濟發展較為落后的地區相比, 農業經濟和農業生產占有很大比重, 因此我國仍應關注區域農業經濟和金融的發展。 (2) 在我國農業研究的過程中, 我們需要全面研究我國的金融體系, 農業金融屬于在非農業部門金融體系的發展中延伸出來的一個領域, 所以就需要保證農業部門資本的正常流動和良好運營。因此, 在不同的經濟體制的發展過程中, 就需要保證農業經濟的不斷發展, 進而實現對于農業金融的支持, 進而從多個角度出發達到多個處理效果。我國農村金融研究的過程中, 通過研究金融資產總量和經濟金融程度, 就可以發現我國農村金融發展水平與全國平均水平相比差距甚遠。

四、農業經濟增長和農業金融之間的關系

為了保證我國的農業經濟增長以及農村金融的不斷發展, 就需要按照政府的制度進行合理的約束, 進而全面的分析整個發展的前景和趨勢。首先, 政府就需要嚴格的調查農村經濟和金融發展的實際情況, 進而建立相應的數學模型。其次就需要嚴格的篩選研究指標, 其中挑選我國農村的GDP指標時, 就要合理的分析和研究與農村金融的關系。比如農村金融總資產就需要除以農村的GDP值, 進而得到促進其發展的數據。此外統計和計算農村的信用社貸款和農村信用社貸款總余額, 農產品進出口總額主要包含農產品進口和出口總額。在計算值的過程中, 需要使用以回歸系數檢驗和回歸殘差檢驗為基礎的不同的方法進行分析。最后就需要研究中國農村經濟發展的各種指標與農村金融發展之間的關系, 進而結合已有模型進行綜合的價值分析。

結語

總而言之, 農村的金融發展和農村經濟的發展具有相互促進的關系, 黨和政府在制度約束的條件下, 要充分認識到兩者之間的關系, 發揮農村金融的作用, 進而保證農村經濟的穩步增長, 實現鄉村振興的目標。

摘要:本文分析了近年來中國農村金融發展和農業經濟增長的概念論述和相互關系, 并在制度約束下進行了深入的分析。為了有效地探討我國農村金融和農業經濟發展中存在的問題, 我們應該根據從中發現的問題減少制度對農村金融和農業經濟發展的限制, 增加更適合農村金融和農業經濟發展的支持系統, 以促進農村金融和農業經濟的發展。

關鍵詞:制度約束,農村,金融,農業,經濟

參考文獻

[1] 張潔妍, 陳玉梅.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我國農村金融改革路徑研究[J].學習與探索, 2018 (12) :156-161.

[2] 李芬.制度約束下的農村金融發展與農業經濟增長[J].經貿實踐, 2018 (04) :152.

[3] 蘇靜.中國農村金融發展的減貧效應研究[D].湖南大學, 2015.

農業農村的發展范文第3篇

【關鍵詞】農村金融 農村經濟 關系

我國作為一個農業生產大國,在國民經濟發展中,農業與農村經濟對其有著重要的影響。而隨著近年來我國城鄉收入比例的不斷拉大,“三農”問題的不斷突出,使對農村經濟的發展的問題日益受到越來越多人的關注。其實解決“三農”問題的關鍵是將農民收入得以提高。這就必須將農村產業結構進行調整,使農村勞動力加快轉移步伐,而完成這些目標離不開農村金融的發展與支持。

一、我國農村金融發展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農村金融有效供給不足

在農村金融有效供給方面,信貸資金供給與需求存在著巨大的缺口,就導致正規金融供給困難。自二十世紀末,中國農業銀行進行了改革,使其朝商業化方面發展,從而使農村金融的主體出現缺位現象。農業發展銀行業務范圍在此之中雖然已得到了擴大,但因為其有限的籌集資金的能力,就無法具有充分的支持力度來支撐農村經濟的發展。而新型農村經濟正值迅猛發展勢頭,但面對農村銀行不明顯的改革與資金回流,就對農村市場資金投放產生不良的影響。且又因為農村信貸壟斷現象依舊存在,就造成了產權模糊且法人治理結構不完善問題的出現,從而給農村金融主力軍作用的發揮帶來了不良的影響,并為農村的資金配置帶來消極影響,且高利率、大風險是非正規金融的主要特點,也是農村信貸資金供給不足的重要影響因素。

(二)農村金融體系功能不完善

農村金融體系功能不夠完善,金融服務單一,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其一是農村地區的市場在資本、保險、期貨等方面發育不良,資源配置不健全,且風險大。作為弱勢產業的農村,在其經營中有很多無法確定的因素,較大的自然與市場風險,低下的效益,無法匹配金融機構信貸資金的安全性、流動性。而有效抵押資產在農民與農村中小企業匱乏,加之放款的風險分散與擔保轉移機制在金融機構的缺乏,就使得貸款更加無法發放。其二由于匱乏的農村金融服務產品和工具,導致產品缺乏積極的創新動力,且服務手段與服務方式較為落后,這也造成了程度低下的電子化與票據化,從而在一定程度上,遏制我國現代農村經濟的發展。其三是不健全的農村金融市場運行機制。在市場運行機制上,其市場準入、信息公開、信用評級等都需要不斷強化,又因為較為脆弱的風險監測與預警機制,也就使得風險控制機制難以得到有效的實施。

(三)相關政策制度對農村金融支持力度不夠

雖然目前我國針對農村金融服務出臺了一系列上的優惠政策,但在財政政策上依舊存在不清晰的問題,如呆壞賬核銷、財政貼息、各種稅收的減免等方面,支撐力度嚴重不夠。其次,在貨幣政策上,優惠政策缺乏,如存款準備金率、存貨比率、流動性比率等都未有較為寬松的優惠政策,這就導致在監管農村機構市場準入、資本管理等方面存有嚴重缺陷。因此,必須對農村金融生態環境進行不斷地完善,使市場主體行為得到規范。此外,在宏觀經濟政策上,保障制度包括醫療、養老、教育等還有待完善,否則對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會產生不良的影響。

(四)完善農村金融市場運行的生態環境

第一,從宏觀經濟環境上看,由于緩慢發展的農村整體經濟與分散的金融資源,導致農村的東、中、西部地區發展不平衡,并使金融需求在結構、規模等方面差異明顯,從而難以滿足我國農村金融經濟多樣性的發展要求。第二,從法制環境上說,在農村經濟擔保、物權、土地等方面,其法律制度依舊未達到健全標準,甚至一些領域存在無法可依的嚴重情況。因為一些農民落后的思想,使得一些法律糾紛問題常有發生,因此,對執法環境要進行大力改善,使金融機構的合法權益得到保護。第三,從信用環境上看,還未建立完善的農村征信體系,且信息存在較為嚴重的不對稱現象,這就容易引起逆向選擇與道德風險。

二、我國農村金融發展促進農村經濟增長的建議

(一)實施可持續性的經濟政策

第一要實施差別化的財政政策。國家財政要將扶持農村金融作為促進農村經濟發展的主要落腳點,使合理的財政補貼機制在支農金融機構得以建立。并要對由于自然因素造成農民經濟嚴重損失的,國家要對農村金融機構進行補給,并給予農民應有的風險補償。此外,政府應在農村貸款利率與國內金融市場利率倒掛時,對農村金融機構予以利息補貼,并對農村金融機構的營業稅與所得稅加以減免,將支農信貸風險降至最低。

(二)實施有差別的貨幣政策

在對農村金融機構的風險進行控制的基礎上,應對存款準備金比率、存貸比率、呆壞賬準備金比率等方面實施差別化政策。為了將政策的公平性與普遍性得以充分體現,在每年年底都應依據金融機構涉農貸款的比率,對準備金率進行調整。中央銀行對信貸調控要實施區別化政策,從而使“三農”服務的金融機構的信貸投放制度得以提高,尤其是中西部糧食生產區的信貸額度得到提高。與此同時,要給予一定的優惠政策來促進金融機構再貼現等方面的發展,從而使市場化改革進程得以加快,使存貸率的波動幅度得到進一步擴大,最終真正體現農村金融產品與服務定價的供求關系與風險水平。

(三)實施彈性的監管政策

在統一管理的框架下,要對農村金融機構的分類管理制度進行深入的探索,將監管政策進行差異化的實施,并使農村金融的風險特點得以充分體現。農村金融機構的市場準入機制要予以適當的放寬,對民間金融的合法地位加以承認,并在農村金融服務中適當的加入民間資本,對農戶及鄉鎮企業的承受風險水平加以靈活掌握,并要加強金融機構服務農村市場的積極性,對監管政策方面的金融工具加大創新力度,從而營造出和諧的金融生態氛圍。

(四)組建風險投資基金

在進行社會各種資本籌集時,要實行公司化運作,保障風險投資基金的建立,使科技高、收益高與風險高的農業科技項目獲得資金投入,并順利展開農業化經營,使農民在科技項目中承擔的風險加以降低,直至項目成熟后,農民收益獲得穩步提高后,在進行普及與推廣。與此同時,要使投資基金與農村企業進行結合,保證鄉鎮企業的快速發展,從而實行農村經濟的騰飛。

(五)成立政策性保險公司

由于弱勢農業具有高風險的特點,因此在商業性保險公司對農業政策性保險進行承擔時,無法對其業務開拓的積極性進行有效的激發。為此,中央政府要建立一套服務體系,來對農村保險業務進行專門的辦理。并要補貼與優惠商業性保險公司的財政稅收,促使其增設農村地區網點,從而使農村保險險種得以拓寬,最終將農村風險與資費標準得以最大限度的降低。

(六)建立巨災風險基金

在農業生產中,保險公司的承保范圍不包括干旱、洪水等無法抗拒的自然災害,因此,對農村保險的巨災風險基金的建立是保證農民生產、生活的重要一環。為此政府必須由此著手,成立中央級的農業巨災風險基金,且巨災風險金應由中央與地方政府出資,并開設專門部門對其進行管理。從而使遭受巨災損失嚴重的農業保險公司能夠在一定程度上獲得應有的補償。

(七)改善農村金融市場運行環境

要改善農村金融市場的運行環境,對那些不適應農村經濟特點的法律要進行調整,保證農村資源的市場價值得以最大化的實現,在金融領域逐漸引入農村土地使用權,并將多元化的農村金融市場的產權制度建立起來,從而確保農村金融機構的可持續化發展,為金融支農提供一個有利的外部環境。

三、結束語

本文就中國農村金融發展與農村經濟發展的關系從我國農村金融發展存在的主要問題,及我國農村金融發展促進農村經濟增長的建議兩大方面進行了論述。其中在我國農村金融發展存在的問題方面,筆者提出了農村金融有效供給不足、農村金融體系功能不完善、相關政策制度對農村金融支持力度不夠及農村金融市場運行的生態環境不完善四大問題,并給出了相應的政策,分別是實施可持續性的經濟政策及有差別的貨幣政策、實施彈性的監管政策、組建風險投資基金、成立政策性保險與巨災風險基金,以及改善農村金融市場的運行環境。

參考文獻

[1]張建波,楊國頌.我國農村金融發展與農村經濟增長關系實證研究[J].山東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0(04).

[2]高勇標,楚鳳楠,蘭園生.我國農村金融發展與農村經濟增長——基于狀態空間模型的實證分析[J].現代經濟(現代物業下半月刊),2010(12).

[3]陳欣,徐美麗.農村金融發展與農村經濟增長關系的實證研究——基于陜西省的數據[J].西安石油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04).

作者簡介:吳迪(1975-),女,漢族,吉林洮南人,大學本科學歷,中級經濟師,研究方向:農村經濟發展、村級財務管理研究。

農業農村的發展范文第4篇

【摘 要】農業經濟的發展是提高農村地區經濟發展水平的重要支柱,也是改善農民生活質量的重要途徑。國家為了促進農業農村經濟的發展,在政策上、資金上給予了大量的支持,取得了當前農村農業經濟發展穩定增長的好形勢。如何繼續鞏固發展農業農村經濟好形勢是一個值得重點關注的問題。

【關鍵詞】農業發展;農村經濟;良好形勢;鞏固措施

建設社會主義小康社會要求政府相關部門采取措施著力發展農村經濟和農業經濟,縮小城鄉收入差距。農村經濟發展應該努力實現糧食增產、農民增收的工作目標。本文結合湖北土老憨生態農業集團的發展,對當前農業農村經濟發展的好形勢進行了分析,并對如何采取有效的措施來鞏固這一好形勢進行了深入的分析。

一、我國農業農村經濟好形勢分析

我國農業農村經濟已經基本實現了平穩快速的發展,呈現出繁榮發展的好形勢。一方面,農業經濟的發展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主要農產品產量都在不斷增加,對國外進口的需求和依賴都有所下降。農產品在高科技種植設備和技術和先進農業生產管理制度的輔助下,產量明顯提高。一些新的農作物品種也得到了不斷的開發?,F代農業生產技術下,通過人為創造作物的生長環境,可以極大的提高農業生產效率。一些新的農業生產模式,比如農場經營、農業合作社、互聯網直銷等等方式都有效節約了農業生產的成本,加強了農業種植戶與市場的交流和聯系,從而開辟了更為廣闊的消費市場。以土老憨集團柑橘水果產業的發展為例,湖北政府不僅提供政策優惠和資金幫助,更在技術上給予專業的指導,為公司提供金融服務、保險服務等等,力圖創造一個良好的農業發展環境。

另一方面,經濟結構得到了切實的優化和升級。這不僅體現在農業生產模式的改革,集約化的農業生產逐漸代替了傳統粗放型的農業生產模式,從而節約了大量的資源,提高了農業生產的效益。同時也體現在了經濟結構的全面調整,農業不再是支撐農村經濟發展的唯一支柱,以農業為中心發展出了一系列新的經濟增長點。第二產業、第三產業共同與農業經濟協調發展,既能為傳統農業經濟發展提供便利的條件,同時也能促進農村經濟的結構轉型。以土老憨集團為例,柑橘產業發展出一系列的附加產業,如果園采摘旅游等。同時也成為了中百集團農產品的直供基地,武漢大學后勤集團物資采供基地,通過多方合作實現了自身的綜合發展。主打產品也不僅僅局限為精品宜都蜜柑及深加工產品系列,更有調味品類和休閑食品類的銷售。

二、農業農村經濟的鞏固措施

1.加強基礎設施建設

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是保證農業生產活動正常進行的必要前提,也是提高農業生產效率的必然要求。因此,中央政府應該根據農業投資計劃的安排適當增加資金投入,扶助農民購買先進的農業生產設備,以現代化技術促進農業生產活動效率的提高。農業基礎設施建設是一個長期而綜合的任務,必須從全局著手,整合發展農業項目,改變傳統分散粗放型的農業發展模式,轉而向著集約化的方向發展。政府已經推出了“菜籃子”、農村廢棄資源回收利用等項目,都是為了更好地利用農業經濟發展中可用的資源,打造農村經濟特色和農業發展優勢。諸如修繕鄉鎮公路、提高農業生產灌溉系統自動化水平、投資大棚建設、補貼谷物種子等等措施都能起到鞏固基礎設施建設的作用,有了完善的基礎設施才能維持農業農村經濟的穩定增長。湖北土老憨集團的發展一直以來都非常重視先進科技的使用,力求以科技發展帶動致富。經過多年來的努力,已經成為了湖北省農業科技創新示范基地。

2.加強農業制度管理

加強相關制度的管理也是鞏固農業農村經濟發展好形勢的有效途徑之一。農業生產和農村經濟活動不斷朝著多樣化的方向發展,必須針對市場和實際情況的變化,建立并完善相應的制度監管,才能創造良好的發展環境,促進這種好形勢的繼續發展。

首先是個人責任制的建立,促進責任明確化,使各級工作人員自覺履行自己的職責。其次,農產品的質量安全問題是需要建立制度進行監管的重點?;诋斍稗r產品質量安全問題頻發的現象,相關部門應該積極開展安全整治活動,對市場上流通的農產品的質量安全進行全面可靠的檢測,保證顧客的食用安全。檢測的重點應該放在重金屬超標、農藥殘留超標、非法添加劑的使用等等問題上,在畜牧業中則要重點檢測添加劑是否恰當、動物疫病的影響、違禁藥物的使用等等。同時,針對一些新的問題如假冒商標等,也要進行重點查處,從而規范農產品市場交易的環境,以明確的制度來指導交易雙方的行為。土老憨集團正是因為在產品質量這一關上有非常嚴格的把控,才能使土老憨宜都蜜柑成為水果類的中國馳名商標,優質宜都蜜柑出口到俄羅斯、中歐、東歐、香港等國家和地區,成功打開了國際市場。

3.加強農村人才培養

鞏固農業農村經濟好形勢,促進農村經濟發展始終保持強勁的勢頭要求加強培養需要的人才。農業發展在培養人才、留住人才方面一直存在著較大的問題。但是人才是農村經濟發展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資源。因此,必須針對性的改善這一現狀。

政府和企業都應該重視人才培養,在農業人才的培養上投入更大的精力。專業的農業人才不僅應該具備系統的理論知識,并且能夠熟練使用現代化的農業生產技術和設備,從而指導農民正確開展農業生產活動,提高農業種植的經濟效益??梢苑e極引進專業對口的大學生人才或者一些擁有專業技術的職業人員,以豐厚的待遇留住優秀人才,并且給予人才學習上升的機會,不斷對人才進行系統的培養。以尖端人才的優勢促進農村農業經濟的快速發展

也要將現代科技、市場重要性等重要的觀念根植到農業生產活動中,向現代化農業生產方式靠攏。在知識上,要發揮技術人員和專業人員的作用,向農民普及基本的農業知識。湖北土老憨集團在建設高素質人才隊伍方面作出了大量努力,現有員工2000余人,專業技術人員105人,其中大學本科學歷186人,研究生學歷9人,博士生學歷2人。

三、結束語

綜上所述,我國農業經濟的發展已經打下了良好的基礎,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就。面對良好的發展機遇,應該善于利用市場提供的機會,在科學發展觀的指導下采取措施鞏固已有的發展成果。并且結合各地農業自然條件和實際情況制定合理的發展戰略,發展現代農業科技、培養優秀人才,朝著可持續發展的方向建設農村經濟。

參考文獻:

[1]馬翠花,師春祥. 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鞏固發展農業和農村經濟好形勢[J]. 農業經濟,2011,02:21-23.

[2]韓長賦. 鞏固發展農業農村經濟好形勢[J]. 中國鄉鎮企業,2013,01:22-23.

[3]新農. 狠抓政策落實 狠抓責任到位 全力鞏固農業農村經濟好形勢[J]. 農業裝備技術,2014,04:1.

農業農村的發展范文第5篇

匯 報 材 料

我鎮在縣委、縣政府的正確領導下,深入貫徹中央一號文件和市、縣農村工作會議精神,全面落實“農業穩鎮、產業興鎮、生態靚鎮、旅游活鎮”的發展思路,進一步加大“三農”的工作力度,搶抓機遇,克服困難,創新農村工作機制,努力實現農村經濟社會全面協調發展,扎實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較好地完成了預定的各項工作任務,經濟運行平穩,發展態勢良好?,F就我鎮農業和農村經濟重點工作的開展情況向各位領導作個簡要的匯報:

一、早稻生產落實情況

1、加大工作的宣傳力度。3月3日,鎮黨委、政府召開了專門的農業工作會議,明確具體黨政負責人和部門抓農業的任務和責任,把農業生產擺在更加突出的位臵,對春耕備耕工作作了安排和布臵,千方百計確保今年的糧食生產穩定發展,動員全鎮干群迅速行動起來,掀起春耕備耕工作的高潮。3月份,鎮黨委、政府還邀請了縣委黨校講師團副教授馮超英老師就2009年中央一號文件精神進行了專題學習,深入領會了中央穩農發展、促農增收的精神。

2、切實加強農資檢查。鎮農技站組織農技工作人員協同有關部門人員一起對全鎮的農資經營服務點進行調查和檢查,重點是對農藥、化肥、種子和其它農資物品的質量和價格進行調查和檢查。

3、積極開展糧食生產競賽活動,扎實辦好水稻高產示范樣板點。全鎮今年的糧食播種面積計劃51400畝,已落實面積50740畝,其中拋秧面積36000畝,插秧面積4400畝,

1 直播面積20340畝;早雜面積5600畝,除土地整理項目未掃尾外,全鎮基本杜絕了拋荒現象。

4、認真抓好病蟲害專業化防治工作。針對四月份雨水強的特點,全鎮因時制宜加強早稻秧田管理,鎮黨委、政府安排聯點干部、農技員深入田間地頭,指導農民采取以水調溫、農膜加固等措施育好早秧,避免出現爛秧死苗現象,并向農民傳授春播育秧技術,幫助農民加強早稻秧田管理。并編輯好《農情信息》和相關通知,及時分發到各農戶手中,確保農民育壯早秧,服務春耕生產。

二、新農村建設工作

為認真貫徹落實市委、市政府關于新農村建設工作的指示精神,根據縣委、縣政府《關于切實加強農業基礎建設進一步促進農業發展農民增收的實施意見》等有關文件精神,我鎮積極推進新農村建設工作。今年,我鎮共有羊鹿村和渡口村兩個新農村建設示范村,正福村、白云村、金棋村、新福村四個幫扶村。

1、統一思想認識,加強組織領導 鎮黨委、政府歷來對此項工作高度重視,安排一名副鎮長來抓此工作,另外,示范村和幫扶村各明確一名黨政班子成員聯村進行相關指導。

2、明確工作目標,制定工作方案

根據新農村建設工作要求,結合我鎮實際情況,各示范村和幫扶村制定了切實可行的工作方案。

3、突出工作重點,狠抓計劃落實

各村在駐村工作隊和聯村干部的指導下,認真研究、精心組織,深入宣傳發動,突出工作重點,狠抓任務落實。如渡口村的蔬菜基地建

2 設(350畝左右)為重點,帶動產業發展;羊鹿村則以土地平整和道路硬化為工作重點,進一步改變和完善農業基礎設施建設。各幫扶村也針對本村實際情況,科學決策、因地制宜,針對性地開展各項工作。

4、多方籌措資金,確保目標實現 新農村建設是一項系統工程,但要達到生活寬裕等工作目標,增加投入進一步改善農業生產、生活條件仍是重點。因此,鎮村兩級深入宣傳發動,廣大人民群眾積極參與為主體,籌集建設資金,然后爭取上級項目的建設投入。另外動員社會各界知名人士大力支持,同時鎮財政對示范村和幫扶村建設也重點傾斜。

三、造林工作

鎮黨委、政府年初把植樹造林工作擺在突出位臵來抓。2月14日,黨政、人大負責人組織全體機關干部到鄧家壩村梁山組與群眾一起參加義務植樹活動,種植了1200棵國外松和松香。

2009年春,楊嘉橋鎮的造林任務是550畝,其中退耕還林荒山造林100畝,封山育林100畝;長防林人工植苗200畝,封山育林150畝。我鎮抓住造林的黃金時期,組織好造林工作,超額完成了全年造林任務,共計完成了556.5畝,其中完成退耕還林荒山造林104.5畝,封山育林100畝,長防林人工植苗202畝,長防林封山育林150畝。另外我鎮積極完成了退耕還林異地造林任務48畝,補植補造任務136畝,油茶低改任務350畝。

四、春季防汛工作情況

多年來,鎮黨委、政府始終把保障人民生命財產安全、確保每一年平安度汛工作放在首要位臵,早安排、早布臵、

3 早宣傳。

1、3月24日鎮防汛指揮部召開全鎮防汛工作會議,4月1日前各分堤垸召開了防汛會議,各排漬機均于4月10日前試好車;印發了《關于調整楊嘉橋鎮防汛抗旱指揮機構成員及各責任地段劃分的通知》(楊政發[2009]3號文),落實了防汛崗位責任制,明確了職責。

2、鎮政府安排15萬元作為防汛備用資金,確保防汛工作經費到位;同福、震福、龍華、沿河四個堤垸、撇洪渠的清污掃障工程在年前已經基本完成。

3、器材準備情況:木材92立方,卵石4550立方,塊石570立方,馬釘600公斤,編織袋23500個,樁架6個。

4、編制了防洪預案、抗旱預案、水庫度汛預案、山洪災害防預預案、山洪災害避災預案。

5、鎮防汛抗旱指揮部組織了對全鎮大堤、水庫兩次全面的大檢查,印發了第一期防汛專題督查通報;防汛通訊設施運行正常,鎮防汛指揮部和水管站、堤委會的工作人員在主汛期間都保持24小時通訊暢通。

6、四套山洪報警設備完好;組建了防汛搶險 隊伍,并對搶險隊伍在近期內進行搶險技術知識培訓。

五、春季重大動物疫病免疫情況

全鎮按照縣畜牧水產局的要求,認真貫徹《湘潭縣2009年春季重大動物疫病免費強制免疫實施方案》,強化動物防疫為保障,認真落實免疫標識制度,突出W病、生豬藍耳病和禽流感預防,有效防控動物疫情,確保人民群眾身體健康,促進畜牧業健康穩步發展。

1、加強領導、落實責任 為了切好做好我鎮春季動物

4 防疫工作,有效防控動物疫情,鎮政府成立了由鎮長擔任組長的重大動物疫病免費強制免疫領導小組,并制定了《楊嘉橋鎮重大動物疫病免費強制免疫工作方案》,實行目標責任管理,層層簽訂責任狀。

2、精心組織,確保落實 一是鎮黨委、政府全面發動搞宣傳,印發春防資料10000份分發到戶,張貼200多條宣傳標語;二是加強內部管理,嚴格操作規程和免疫程序,建立24小時值班制度;三是村干部帶隊入戶,嚴格按照8個 100%的要求狠抓免疫注射工作;四是嚴格督查,及時補注,共下村督查春防工作3次,及時通報,查漏補缺。

3、積極引導,充分發揮合作社組織作用 湘潭縣輝安科技養豬專業合作社,是全縣良種名牌、科學養殖、管理規范、產品安全的大規模合作組織,黨委、政府積極引導,充分發揮該組織的動物防疫和發展生豬養殖經濟的作用。合作社按照“合作社+公司+農戶”的運作模式,實行“八統一”的一體化生產格局,采取“以大帶小、以強幫弱”的原則,不定期開展動物疫病防治等專業技術培訓。3月28日,輝安科技養豬合作社技術培訓在鎮政府大禮堂舉行,同時該社采用雙耳標制確保生豬產品的質量安全,反響良好,達到了預期效果。

全鎮共存欄生豬102678頭,其中母豬24600頭,仔豬36558頭,架肥豬41520頭,養豬專業戶198戶,其中存欄1000頭以上2戶,存欄500頭至1000頭的5戶,存欄300頭至500頭的52戶,存欄100頭至300頭的139戶;存欄羊3400頭;存欄牛420頭;存籠家禽256000羽,其中雞存籠114400,鴨存籠131600羽。全鎮共計注射生豬豬瘟疫苗

5 91018頭,占應免生豬100%;牲畜w苗85622頭,占應免生豬100%;豬高致病性藍耳病苗85082頭,占應免生豬100%;佩掛耳標85622頭,掛標率100%;免疫禽流感苗246000羽,免疫率達到100%。并做到戶戶有免疫登記卡,村村有免疫檔案。由于工作扎實到位,全鎮內暫未出現大的動物疫病流行,暫未出現牲豬五號病及禽流感病例。

六、森林防火工作

楊嘉橋鎮按照湘潭縣森林防火標準化建設B類標準的要求認真做好森林防火的各項工作。一是建立健全了森林防火領導機構;二是層層簽訂到村、到組、到戶的森林防火責任狀,共計16000余份,簽訂率達100%。三是制作了“一案、四圖、五制度”;四是成立了鎮、村、組三級森林防火應急分隊;

五是防火器材儲備充足,有砍刀120把,二級水泵1套,二號工具200把,油鋸2臺;六是加大宣傳力度,利用有線電視臺、出動宣傳車8天次進行森林防火宣傳,在全鎮各交通要道設臵永久性森林防火宣傳碑30塊,張貼森林防火宣傳廣告30塊,森林防火宣傳牌24個,宣傳標語2000條,掛橫幅30幅。七是貫徹防火宣傳教育,對全鎮智力不健全人員進行了全面的摸底,制定監控防范措施,與森林防火監護責任人簽訂了監護責任狀。八是加強對全鎮的鎮屬林場進行巡山巡查并與巡山人員簽訂責任狀;九是完成了2000米的森林防火隔離帶。

七、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情況

鎮黨委、政府高度重視土地流轉工作,并進行了積極有益的探索,把土地流轉工作作為促進農村土地適度規模經營、農民增收和現代農業發展的有效途徑認真抓緊抓好。尤其是

6 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進一步加快了土地流轉的步伐。目前,我鎮有新湘、三合等7個村進行了土地流轉,流轉土地690畝,參與流轉的農戶514戶,流轉的土地主要用于發展農產品種植和農業結構調整等。例如新湘村和三合村,流轉形式主要是轉包和出租,主要用于發展西瓜等經濟作物和水稻的種植。

通過加強法規政策宣傳,摸清底數、原則性典型引導,規范程序等多措并舉,我鎮土地流轉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一是加速了勞動力的轉移,使得部分勞動力擺脫土地束縛,外出務工、經商;二是大幅度提高了農民的收入,為農民增收創造了新途徑;三是有利于發展適度規模經營和農業產業結構調整。

八、積極做好項目建設

1、生態養殖小區建設 為有效地帶動全鎮規模養豬發展,促進生豬數量穩定增長,質量顯著提高,我們將在全鎮范圍內積極建設鋪子嶺村吳厚剛等6個生豬生態養殖小區,強化項目領導和管理 ,加強技術支撐,積極推廣標準化養殖,狠抓優質良種豬引進推廣和技術培訓推廣指導工作,提高生豬生產科技水平,利用各個養殖合作組織廣泛開展多層次、多形式、全方位的技術培訓和技術指導,引導、普及現代集約化養豬技術,加大科學養豬配套技術的推廣力度,促進生態養殖小區的健康發展,目前這些項目正在緊張驗收當中。

2、人飲安全工程建設 農村飲水安全工程,不僅關系到群眾的生活質量和健康水平,農村生活條件的改善,更是促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重要環節。通過前段時間全鎮范圍內實施的農村人飲安全工程建設,特別對鎮自來水廠進行

7 改造將解決近萬人的飲水安全問題,基本消除了飲水不安全現象,農村群眾反響較好。我們將繼續加強人飲安全工程建設,通過人畜分離、糞便入池等措施緩解因生豬糞便造成飲水污染的問題。

3、農業綜合開發建設 農業綜合開發是政府支持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的一個重要方式和手段,是增強農業市場競爭力的有效舉措,是新時期加大對農業投入的主渠道。我們將繼續推進農業綜合開發項目建設,以改造中低產田為重點,綜合運用工程、科技等措施,因地制宜解決制約農業發展的主要障礙問題,對農業增效和農民增收起到推動作用。目前我鎮去年的疊福、金棋兩個項目已全面完工,今年已規劃申報了渡口項目區。

4、土地平整項目建設 當前龍華土地平整項目區建設已經基本進入掃尾階段,將努力完成責任制調整,做到不誤農時、不拋荒,全力保障春耕生產,維護社會穩定。耕地確保有量不少于4433.5公頃,基本基本農田面積3844.9公頃不減少。同時我鎮申報了新湘、三合項目區和疊福、金馬、福星、柳湖、羊鹿、雁坪項目區。

5、沼氣池項目建設 沼氣池已成為一個具有能源、生態、環保和其他社會效益的多功能綜合系統,形成了種植業、養殖業、能源加工業等多環節、多層次的綜合利用的良性循環和高效益的新興產業。2009年申報福星、鋪子嶺兩個項目建設村,我們將繼續從本鎮實際出發,突出重點促實效,按章操作,不斷創新,保質保量建好沼氣池,為把農民辦的好事辦好,實事辦實。

6、移民村后扶項目建設 2008年投入3.87萬元完成

8 了曠家村骨干塘建設;2009年,我鎮有震福、八托等8個移民村,投入11.7萬元的震福村通達公路建設正在進行。目前正在申報的有四個項目:投入10.4萬元的震福村通達公路建設、投入6.8萬元的八托村通達公路建設、投入6.7萬元的新福村骨干塘建設、投入2.66萬元的渡口村通達公路建設。我們將在國家水庫移民后扶政策的大力扶持下,大力推動移民村后扶建設,嚴格按照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要求,高起點規劃,高標準建設,全面推進,進一步探索出移民后扶工作與新農村建設工作有機結合的成功經驗,為移民后扶村全面推進新農村建設奠定基礎。

九、幾點建議:

一是農業系統的機構人員改革應進一步完善;二是整合支農、惠農項目集中支持重點區域建設;三是進一步加大轉移支付力度。

農業農村的發展范文第6篇

摘要:農業、農村和農民問題始終是黨和政府傾心關注和致力解決的主要問題。江澤民作為黨的第三代中央領導集體核心,善于把握全局,從戰略高度認識“三農”問題,強調“三農”問題是關系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全局的首要問題,明確“三農”問題是關系黨和國家全局的根本問題;善于總結歷史經驗教訓;善于用科學理論指導;善于結合新形勢,發現新問題,提出新要求。強調加快農業發展、深化農村改革、提高農民收入,創造性地提出了一系列解決“三農”問題的新思路、新對策。

關鍵詞:江澤民;“三農”思想;對策措施

農業、農村和農民(簡稱“三農”,下同)問題是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要解決的首要問題。在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新形勢下,江澤民作為黨的第三代中央領導集體核心,緊密結合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中國農村經濟發展的新變化,與時俱進,不斷探索,創造性地提出了一系列解決“三農”問題的新思想、新舉措,形成了具有時代特征的“三農”思想,極大地豐富和發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認真學習和探討江澤民的“三農”思想,準確把握其精神實質,對于國家“十二五”開局之年做好“三農”工作,具有十分重大而深遠的意義。

一、江澤民對“三農”問題的新認識

“三農”問題始終是中國共產黨執政著力解決的主要問題之一。中國的特殊國情即農業大國的現實,決定了中國共產黨始終都將農業、農村和農民問題作為立黨立國的立足點和出發點。從黨的十三屆四中全會到十六大這13年間,以江澤民為核心的黨的第三代中央領導集體十分重視“三農”問題,時刻關注“三農”問題,提出“農業、農村、農民問題是關系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全局的首要問題”;“農業、農村和農民問題,始終是一個關系我們黨和國家全局的根本問題”。江澤民關于“三農”問題是“首要問題”和“根本問題”的重要論述是在新形勢下對“三農”問題的新認識,是確保中國國民經濟持續、健康、順利發展和國家長治久安的大思路、大舉措,具有很強的針對性和指導性。

1、強調“三農”問題是關系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全局的首要問題

不管是改革開放還是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都有許多問題要解決,有許多矛盾要克服,但什么問題是首要問題,什么矛盾是主要矛盾,這是必須首先要搞清楚的重大問題。江澤民結合新形勢,多次強調“三農”問題是關系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全局的首要問題。

中國是一個農業大國,農業在革命和建設中一直處于十分重要的地位。1990年6月,江澤民在農村工作座談會上對“三農”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作了重要論述,他指出:“農業是國民經濟的基礎。我們需要從經濟上和政治上,從眼前和長遠,從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全局,從農村工作和農業在現代化建設中的戰略地位,從把農業搞上去這個任務的極端艱巨性、復雜性等方面,來加深認識農村工作和農業的重要性,繼續努力打開農村工作和農業的新局面?!?/p>

在1994年11月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江澤民又強調:“我們的工作千頭萬緒,而農業、農村、農民問題始終是第一位的大問題,任何時候都不能麻痹大意?!?/p>

1995年3月,江澤民在江西考察時指出:“我國是一個人口多、底子薄、工業化程度不高的發展中大國,十二億人口有九億在農村,吃飯穿衣問題始終是第一位的大問題,全國的安定首先取決于農村的安定,工業和其他事業的發展在很大程度上都要取決農業的發展水平和提供的條件?!r業必須始終放在整個經濟工作的首位,農村的發展必須始終作為全國改革、發展、穩定全局中的首要環節來考慮和籌劃。這些基本原則任何時候都不要動搖?!?/p>

2、明確“三農”問題是關系黨和國家全局的根本問題

中國不僅是一個農業大國,而且是一個農業人口大國,農業人口約占全國總人口的2/3多,且資源相對不足,以不到世界10%的耕地和不到7%的水資源養活占世界五分之一多的人口,其困難可想而知。因此,農民能否安居樂業,農村是否穩定發展,直接關系到中國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大局。為此,江澤民多次強調“三農”問題是關系黨和國家全局的根本問題。

1992年12月,江澤民在6省農業和農村工作座談會上明確指出:“農業是國民經濟的基礎,農村穩定是整個社會穩定的基礎,農民問題始終是中國革命、建設、改革的根本問題。這是我們黨從長期實踐中確立的處理農業問題、農村問題和農民問題的重要指導思想?!?/p>

1993年10月,江澤民在中央農村工作會議上又強調:“關于農業和農村工作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已經講過多次。但是,從實際情況看,在相當一些領導干部中認識問題還沒有完全解決,從指導思想到實際工作還沒有真正把農業放在經濟工作的首要地位,有的地方甚至出現忽視和放松農業的傾向。因此,中央認為有必要再次強調這個問題,以進一步統一全黨同志特別是各級領導干部的認識?!薄稗r業、農村和農民問題,始終是一個關系我們黨和國家全局的根本性問題。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是這樣,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時期也是這樣。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我國的改革是從農村開始的。農村改革取得的重大成功,有力地促進了農村經濟和整個國民經濟的發展,為城市改革的其他方面改革的順利進行積累了重要經驗??梢钥隙ǖ卣f,沒有農村改革的成功和農村經濟的繁榮,整個經濟體制改革就不可能全面展開,國民生產總值就不可能提前實現翻一番,我們的國家就不可能出現今天這樣生機勃勃的局面。改革和發展的實踐,充分說明了農業和農村工作在我們國家發展中所處的極端重要的地位?!?/p>

總之,江澤民對“三農”重要地位和作用的反復強調,不僅說明了重視“三農”是由中國國情和農業的特殊性所決定的,而且說明了堅持農業是國民經濟的基礎,并把農業放在國民經濟的首位,是長期的全局性的方針,經濟不發達時要堅持,經濟發展了仍然要堅持。農業在中國經濟和社會發展中的基礎地位和戰略作用,永遠忽視不得,只能加強,不能削弱。

二、江澤民的“三農”思想新特點

思想是時代的產物,是時代的反映。馬克思在《哲學的貧困》中說過:“每個原理都有其出現的世紀?!倍鞲袼乖凇蹲匀晦q證法》中也強調:“每一個時代的理論思維,從而我們時代的理論思維,都是一種歷史的產物,它在不同的時代具有完全不同的形式,同時具有完全不同的內容?!笨v觀中國共產黨“三農”思想的發展史,每一歷史時期,“三農”思想都有其不同特點。以毛澤東為代表的第一代中國共產黨人抓住了農業問題的核心即土地問題調動了農民的積極性;以鄧小平為代表的第二代中國共產黨人抓住了農村問題的核心即實施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調動了農民的積極性;以江澤民為代表的第三代中國共產黨人抓住了農民問題的核心即收入問題調動了

農民的積極性。

以毛澤東為代表的第一代中國共產黨人深刻地認識到,占人口絕大多數的農民問題乃中國革命的中心問題。農民的力量,是中國革命的主要力量。農民是工人階級的可靠的同盟軍。1937年,毛澤東在延安對美國記者斯諾說過,誰贏得了農民,誰就會贏得中國。因此,如何維護農民的經濟利益,從而組織起浩大的農民革命隊伍,參加中國革命,是第一代中國共產黨人的歷史課題。農民經濟利益的核心就是土地問題,解決了土地問題也就贏得了農民。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在中國共產黨領導的革命根據地,主要實行沒收地主土地歸農民所有的土地制度,積極為農民利益奮斗,因而獲得了占人口絕大多數的最廣大農民群眾的真心擁護。也正是在這最廣大的力量的支持和配合下,僅僅用了28年的時間,就推翻了長期以來壓在中國人民頭上的三座大山。新中國成立后不久,1950年6月30日中央人民政府就公布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改革法》,在全國分期分批土改,至1952年底,除西藏等少數地區外,全國約3億元地和少地的農民分得7億畝土地和其他生產資料,徹底消滅了封建土地所有制,真正實現了中國農民幾千年的夢想——“耕者有其田”。

以鄧小平為代表的第二代中國共產黨人開啟了改革開放的歷史新時期。中國的改革發端于農村,因為“中國有百分之八十的人口住在農村,中國穩定不穩定首先要看這百分之八十穩定不穩定。城市搞得再漂亮,沒有農村這一穩定的基礎是不行的”。農村改革的核心是什么?就是保護和調動億萬農民的積極性,解放和發展農村生產力。鄧小平認為:農村改革之所以見效,就是因為給農民更多的自主權,調動了農民的積極性?!稗r村改革的內容總的說就是搞責任制,拋棄吃大鍋飯的辦法,調動農民的積極性?!奔彝ヂ摦a承包責任制確立后,鄧小平多次強調要保持農村基本政策長期穩定不變。他說:“城鄉改革的基本政策,一定要長期保持穩定。當然,隨著實踐的發展,該完善的完善,該修補的修補,但總的要堅定不移?!?/p>

江澤民的“三農”思想產生于20世紀末、21世紀初人類社會跨入知識經濟社會的新時代,產生于世界向多極化和經濟全球化加速發展,綜合國力競爭空前激烈的新時期,同時也產生于中國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向現代化邁進的新階段。面對新時期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以江澤民為代表的第三代中國共產黨人,堅持馬克思主義的世界觀和方法論,實事求是、與時俱進,抓住主要矛盾,兼顧各方面關系,對做好農業、農村、農民工作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觀點、新論斷,特別強調“農業、農村、農民問題是關系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全局的首要問題”,同時把解決“三農”問題不僅看作是一個經濟問題,而且看作是一個極其重要的政治問題。針對農業經濟結構調整中出現的農民收入增長緩慢和負擔過重的問題,黨中央采取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不斷提高農民收入,如延長土地承包期,減輕農民負擔,按保護價敞開收購農民余糧等等。這些都是切實維護農民經濟利益的重大舉措,不僅關系到農業和農村的發展,而且關系到國民經濟的全局,關系到黨和國家第三步戰略目標的順利實現。江澤民的“三農”思想不僅繼承了毛澤東、鄧小平的有關“三農”思想,而且結合新形勢豐富和發展了毛澤東、鄧小平的“三農”思想。具體來說,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的特點:

1、善于把握全局,從戰略高度認識“三農”問題

從中國的歷史和現實出發,“三農”問題影響著整個國計民生。實踐經驗表明,什么時候重視“三農”問題,中國經濟社會就向前發展,反之,就停滯甚至倒退。正是基于對現實國情的深入了解,江澤民對“三農”問題一直十分重視,善于從戰略高度認識“三農”問題。

1990年6月,江澤民在擔任中共中央總書記第2年就明確指出:“我國十一億人口,八億多在農村。農村穩定了,農民安居樂業了,也就從根本上保證了我們國家和社會全局的穩定?!?/p>

1993年10月,江澤民在中央農村工作會議上又強調:“農業基礎是否鞏固,農村經濟是否繁榮,農民生活是否富裕,不僅關系農產品的有效供應,而且關系工業品的銷售市場,關系國民經濟發展的全局。如果農業沒有更大的發展,農村經濟不能登上新的臺階,中國現代化建設的第二步和第三步發展目標就不可能順利實現?!?。全黨同志應該站在這樣的高度來看待加強農業的深遠意義?!?/p>

1996年,江澤民在河南考察農業和農村工作時再一次指出:“中央所以反復強調農業的特殊重要性,是從我國人多地少這個基本國情,從保持全國經濟、社會穩定發展的全局性要求出發的,也是從保持和加強我國在國際競爭中獨立自主地位的戰略性要求考慮的?!?/p>

1998年9月,江澤民在《全面推進農村改革,開創中國農業和農村工作新局面》的講話中強調:“實現跨世紀發展的目標,難度最大而又非完成不可的一項任務,就是保持農業和農村經濟的持續穩定增長。中國的基本國情決定了,抓住農村這個大頭,就有了把握經濟社會發展全局的主動權。面對亞洲金融危機的挑戰,我們必須更加重視和加強農業,把農村經濟搞上去,這樣才能保持經濟和社會的穩定,才能增加發展的回旋余地?!?/p>

經過多年的實踐與思考,1998年10月,江澤民在黨的十五屆三中全會上對“三農”問題進行了全面的闡述。會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農業和農村工作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中強調:“農業、農村和農民問題是關系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全局的重大問題。沒有農村的穩定,就沒有全國的穩定,沒有農民的小康,就沒有全國人民的小康,沒有農業現代化就沒有整個國民經濟的現代化。穩住農村這個大頭,就有了把握全局的主動權?!?/p>

總之,江澤民思考和論述“三農”問題,是站在改革開放和現代化事業的大局高度,站在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全局高度進行闡述的,這些重要論述對于加強農業和農村經濟工作具有很強的指導作用。

2、善于總結歷史經驗教訓,保持清醒頭腦,少走彎路

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們黨在“三農”問題上有過沉痛的教訓和曲折的發展歷程。對此,以江澤民為核心的黨的第三代中央領導集體,始終保持清醒的頭腦,并經常加以總結。

1993年10月,江澤民在中央農村工作會議上指出:“我們必須牢記建國以來幾次由于農業大起大落而導致國民經濟大上大下的教訓。在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過程中,要繼續堅定不移地貫徹以農業為基礎的方針,堅定不移地把農業放在經濟工作的首位。越是加快改革開放,越要重視農業、保護農業、加強農業。要真正地而不是表面地、實際地而不是口頭地、全心全意地而不是半心半意地加強農業這個基礎?!?/p>

1998年9月25日,江澤民在安徽省考察工作時明確指出:“建國以來的歷史經驗證明,什么時候農民有積極性,農業就快速發展;什么時候挫傷了農民的積極性,農業就停滯甚至萎縮。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提出,確定農村經濟政策的

首要出發點,是充分發揮我國億萬農民的積極性。必須在經濟上充分關心農民的物質利益,在政治上切實保障他們的民主權利。并且提出,我們一切政策是否符合發展生產力的需要,就是要看這種政策能否調動農民的積極性。這是我們花了很大代價才認識的真理。農村改革之所以獲得巨大成功,就是堅持了這個正確的出發點。家庭承包經營所以能夠起到這么大的作用,就是給了農民自主權,使農民得到了實惠。在農村開展任何一項工作,實行任何一項政策,都必須首先考慮,是有利于調動還是會挫傷農民的積極性,是維護還是會損害農民的物質利益和民主權利,是解放和發展還是會阻礙農村生產力。這是我們制定農村政策必須堅持的基本準則,也是檢驗政策是否正確的根本標準?!?/p>

3、善于結合新形勢,發現新問題,提出新要求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農村發生了舉世公認的巨大變化。但由于錯綜復雜的種種原因,農村問題的解決還遠遠未達到理想的程度,農村問題仍是中國走向現代化進程中最艱巨的任務,是中國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面臨的最大難題。對于這一點,以江澤民為核心的中共第三代中央領導集體有著清醒的認識。

20世紀90年代中后期,一些地方政府出現了只重視工業而忽視農業,整天忙于招商引資辦企業,只重視城市建設而忽視農村發展,整天忙于拆房子建公路、建公園的傾象。江澤民對此高度重視,經過調查研究,他明確指出:“在一些貧困地區,由于群眾生活非常困苦,潛伏著不少不穩定的因素。如果社會秩序不穩定,就談不上改革和發展?!辈粌H如此,同時還會使“非法宗教勢力乘虛而入,與我們爭奪基層領導權。如果這些貧困地區特別是少數民族地區和邊疆地區貧困問題長期得不到解決,勢必影響民族的團結、邊疆的鞏固,也會影響整個社會的穩定……。這不僅是個經濟問題,而且是關系國家長治久安的政治問題,是治國安邦的一件大事”。

江澤民對于農業問題同樣高度重視。改革開放以后,隨著第二產業和第三產業的不斷發展,有些人對農業的重要地位和加快農業發展的思想有所松懈,同時由于農產品供求矛盾的相對緩和,農業效益逐漸下降,農民收入增長比較緩慢,農民負擔越來越重,不少農民棄農經商務工,影響了農業發展。江澤民及時發現了這一問題,嚴肅地告誡全黨:“在我們這樣一個人口眾多、底子又薄的大國里,農業問題、糧食問題,始終是國計民生第一位的大問題。農業始終是戰略產業,糧食始終是戰略物資,必須抓得很緊很緊,任何時候都松懈不得?!?/p>

進入21世紀,隨著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農業發展的新情況新問題不斷出現,江澤民對農業問題進行了新的論述。2002年5月,江澤民在重慶圍繞黨建和西部大開發進行調研時強調:“要高度重視‘三農’問題,推進農業和農村經濟全面發展。農業是國民經濟的基礎。尤其是在我們這樣一個農村人口比重很高的農業大國,農民的收入和生活水平如何,農業和農村經濟狀況如何,在很大程度上決定和影響著中國改革發展的進程,決定和影響著中國社會穩定的全局。在任何時候和任何情況下,我們都不能放松農業、農村和農民工作。對農業、農村和農民問題可能帶來的全局性影響不能低估,對農業、農村和農民工作中的一些突出矛盾和問題不能低估,對做好新階段農業、農村和農民工作的難度不能低估?!?/p>

4、堅持科學理論指導,推動“三農”發展

江澤民指出:“一個黨、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特別是像我們這樣的大黨,這樣的大國,這樣人口眾多的民族,如果沒有正確的理論為指導,如果沒有以正確理論為基礎的強大的精神支柱,那末,我們的黨、國家和民族將是不可想象的,就會成為一盤散沙,就談不上凝聚力、戰斗力、創造力,就不會有美好的未來。全部近代中國史充分說明了這一點?!?/p>

那么,用什么科學理論來推動中國“三農”發展呢?江澤民多次強調,必須以鄧小平的“三農”思想來指導中國“三農”的發展。1998年9月25日,江澤民在安徽省考察工作時明確指出:“農村改革的成功是鄧小平理論的偉大勝利。鄧小平同志關于農業、農村、農民問題的一系列論述,關于農村改革、發展、穩定的一系列論述,給農村改革指明了方向。在每一步關鍵的時候,都是鄧小平同志旗幟鮮明地支持和推動改革。農村改革的歷程說明,只有堅持以鄧小平理論為指導,解放思想、實事求是,才能沖破舊的觀念和僵化體制的束縛,進行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新探索??梢哉f,沒有鄧小平理論,就不可能進行農村改革,也不可能有現在這樣一整套黨在農村的基本政策,更不可能有今天的巨大成就。認真總結這20年的寶貴經驗,對于全黨更加自覺地高舉鄧小平理論偉大旗幟,堅定不移地貫徹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的路線方針政策,進一步深化農村改革,實現農業和農村跨世紀發展的宏偉目標,具有重大意義?!?/p>

三、江澤民對解決“三農”問題提出的新舉措

正由于對“三農”問題的高度重視和正確認識,江澤民作為中國共產黨第三代中央領導集體的核心,在新的歷史階段,進一步堅持和發展鄧小平關于“三農”問題的思想,不斷探索,開拓創新,努力進取,提出了一系列解決“三農”問題的新思路、新舉措。

1、加強農業保護,強調科教興農,發展農業產業化

首先,強調農業保護。農業保護是市場經濟發展的一個必然現象,是經濟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是一種非市場安排的政府行為,也是發達國家發展經驗的總結。1992年,中國確立了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改革目標,中國經濟由此駛入了市場經濟的快車道。那么,中國農業是不是也需要保護?對此,1993年10月,江澤民在深入分析現實國情的基礎上,在中央農村工作會議上率先提出:“農業在國家宏觀調控中是需要加以保護的產業。在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過程中,如果沒有強有力的宏觀調控,單純靠市場調節,工業和農業發展速度的差距、城鄉居民收入的差距、發達地區與欠發達地區經濟發展的差距將會日益拉大?!边@一判斷是黨的第三代領導集體及時準確把握國內外形勢的睿智之舉,對中國共產黨制定正確的農業政策發揮了重要作用。

1995年12月5日,江澤民在《統一思想,齊心協力,奮發進取,講求實效,做好明年經濟工作》的講話中對農業保護政策又進行了全面闡述。他提出:“積極探索扶持、保護、促進農業發展的新機制、新辦法。農業是社會效益大而比較效益低的產業,光靠市場調節不行,必須通過國家宏觀調控加以扶持和保護,這也是世界上許多國家的共同做法。要制定引導資金等生產要素向農業流動,多方籌集農業發展資金的政策。合理調整工農、城鄉利益關系,按價值規律同農民打交道。健全主要農產品風險基金和儲備調節制度,減少農業的市場風險。引導二、三產業加強對農業的支持,逐步形成以工補農、以工建農、以工帶農的機制。充分運用對外開放的有利條件,更多一些利用國外資金、技術,促進我國農

業發展?!睂嵺`證明,在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進程中,必須遵照江澤民所強調的:“市場經濟越發展,工業化程度越高,越需要加強對農業的保護和扶持。這是歷史已經證明的客觀規律?!?/p>

其次,強調科教興農??平膛d農是時代的要求,必然的選擇。江澤民一向重視科教興農,科教興農戰略是江澤民“三農”思想的一個重要閃光點,它順應科技全球化潮流,緊扣科技日新月異的時代脈搏。他明確指出:“要依靠科技進步振興農業。各地應根據經濟文化發展水平、自然條件和耕作特點,緊緊抓住科技進步這個環節,在提高農業勞動生產率,增加農作物單位面積產量和有效利用資源上下功夫?!?991年11月29日,江澤民在黨的十三屆八中全會閉幕會上正式提出了科教興農戰略。他強調,要高度重視科學技術的作用,積極實施科技教育興農的戰略?!稗r業現代化的實現和大農業經濟的發展,最終取決于科學技術的進步和適用技術的廣泛應用。先進的農業科學技術的運用,不僅可以有效地彌補農業資源的短缺,而且可以提高物質投入的有效性。因此,我們一定要樹立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的馬克思主義觀點,積極創造條件,把農業和農村經濟的發展,逐步地轉移到依靠科技進步和提高勞動者素質的軌道上來?!?/p>

再次,強調農業產業化。農業產業化是中國農業逐步走向現代化的現實途徑,是繼家庭土地承包制后的又一重大制度創新,農業產業化是以國內外市場為導向,以提高經濟效益為中心,對當地農業的支柱產業和主導產品實現區域化布局、專業化生產、一體化經營、社會化服務、企業化管理,形成了產供銷、貿工農、科教緊密結合的一條龍經營體制。

在黨的十五屆三中全會上,江澤民對“農業產業化”問題進行了全面闡述。會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農業和農村工作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強調:“農村出現的產業化經營,不受部門、地區和所有制的限制,把農產品的生產、加工、銷售等環節連成一體,形成有機結合、相互促進的組織形式和經營機制。這樣做,不動搖家庭經營的基礎,不侵犯農民的財產權益,能夠有效解決千家萬戶的農民進入市場、運用現代科技和擴大經營規模等問題,提高農業經濟效益和市場化程度,是我國農業逐步走向現代化的現實途徑之一?!?/p>

2、發展集體經濟,強調家庭承包經營,推動小城鎮建設

首先,明確中國農村改革和發展的方向和目的。1990年6月,在全國農村工作座談會上,江澤民明確提出農村改革總的方向是發展集體經濟,引導農民走共同富裕的道路;深化農村改革的目的,是保護和促進農村生產力的發展,提高農業的綜合生產力。

其次,強調家庭承包經營是中國農村必須長期堅持的基本經營制度。早在1990年6月19日,江澤民就指出:“要穩定和完善以家庭承包為主的聯產承包責任制。這是一項長期堅持的政策,一定要非常明確地向農民講清楚。也要向農民講清楚,不僅要穩定這個制度,而且要不斷完善這個制度?!?998年9月,江澤民在總結20年農村改革經驗的基礎上強調:“深化農村改革,首先必須長期穩定以家庭承包經營為基礎的雙層經營體制。這是黨的農村政策的基石,任何時候都不能動搖?!彼M一步指出:“穩定家庭承包經營,核心是要穩定土地承包關系……。中央關于土地承包的政策是非常明確的,就是承包期再延長三十年不變。而且三十年以后也沒有必要再變?!?/p>

再次,強調推動小城鎮建設,提高城鎮化水平。1992年12月,江澤民提出:“必須堅持不懈地發展鄉鎮企業。發展鄉鎮企業要與建立社會主義新型集鎮結合起來。這是具有戰略意義的大事?!?999年11月,江澤民又指出:“發展小城鎮是一個大戰略。城鄉差距大,農業人口多,是長期制約中國經濟良性循環和社會協調發展的重要因素。加快小城鎮建設,不僅有利于轉移農業富余勞動力,解決農村經濟發展的一系列深層次矛盾,而且有利于啟動民間投資、帶動最終消費,為下世紀國民經濟發展提供廣闊的市場空間和持續的增長動力?!苯涍^20世紀90年代至2l世紀初鄉鎮企業和小城鎮的大發展,到2002年,中國鄉鎮企業達2133萬個,從業人員13288萬人,占農村勞動力總數的26.8%。城鎮化建設一方面推動了農村經濟發展乃至整個國民經濟發展,另一方面促使農民變市民,轉移農業勞動力,這是江澤民“三農”思想的又一創新。

3、減輕農民負擔,加快扶貧開發,提高農民收入

“三農”問題的核心是農民問題,農民問題的核心是收入問題。江澤民在擔任中共中央總書記期間,一直關注農民問題,始終把農民的收入問題牽掛在心,在農民收入問題上提出了一系列重要觀點。

首先,加快農村稅費改革,減輕農民負擔。20世紀90年代出現了農民負擔過重,嚴重影響了農業和農村社會的穩定,農民負擔重已成為“三農”問題中一個突出問題。對此,江澤民高度重視,明確指出:“增加農民收入問題是一個帶有全局性的問題,不僅直接關系到農村實現小康,還直接關系到開拓農村市場,擴大國內需求,帶動工業和整個國民經濟增長,從長遠看還可能影響農產品的供給?,F在農民收入增長緩慢的問題越來越突出,必須引起高度重視?!睘榇?,提出了一系列解決措施:“在農民增收可能的情況下,尤其要高度重視減輕農民負擔,讓農民休養生息。加快農村稅費改革,是減輕農民負擔的治本之策。這項重大改革事關廣大農民切身利益和農村長治久安……。要認真搞好鄉鎮機構改革,下決心精簡財政供養人員,轉變政府職能,調整支出結構,確保稅費改革取得成功?!?/p>

其次,加快扶貧開發,實現農民小康。中國人口眾多,地區差距較大,發展很不平衡,一些貧困地區群眾的溫飽問題還沒有得到根本解決。江澤民時刻情系人民,對扶貧工作十分關注,提出了一些新主張。江澤民建議:“由傳統的救濟式扶貧轉向開發式扶貧。走開發式扶貧的路子,增強自我發展能力,才能穩定地走上脫貧致富的道路?!薄耙谪毨У貐^干部群眾中大力倡導自力更生、艱苦創業的精神,克服無所作為的思想,克服單純等、靠、要的思想?!薄敖鉀Q中國的所有問題,最根本的要靠發展。解決貧困地區的問題,最根本的也要靠發展。堅持開發式扶貧的方針,就貫徹了鄧小平同志關于發展是硬道理的重要思想,目的是為了解放和發展生產力?!蓖瑫r,江澤民還特別告誡人們:“基本解決農村貧困人口的溫飽問題這項任務完成以后,扶貧開發仍然不能放松,要繼續抓下去……。這項工作,必須同我們對下個世紀整個經濟發展戰略的考慮結合起來,同加快中西部地區建設、縮小東西部地區發展差距,實現共同富裕的目標結合起來。這是一個大戰略,要早作籌劃?!?/p>

綜上所述,江澤民不僅在思想上高度重視“三農”問題,而且在行動措施上也作出了一系列加強農業、發展農村、富裕農民的重大決策,使中國農業和農村發生了前所未有的歷史性變化:“1990~2001年糧食平均年產量93777億斤,比80年代平均年產量增加1838億斤……。2001年與1989年相比,棉花增長40.5%,油料增長1.2倍,糖料增長49%,水果增長2.63倍,豬牛羊肉增長1.72倍,水產品增長2.8倍。農產品市場供給充足。我國用占世界10%的耕地成功解決了占世界近22%人口的吃飯問題,在國際上被稱為奇跡”,受到許多國際友人的高度稱贊。同時,中國農民收入也不斷提高,“從1989~2001年,農村居民家庭人均純收入由601.5元增加到2366.4元,扣除價格因素年均增長4.3%”。當然,我們也要清醒地認識到,“三農”問題雖然有了一定的解決,但由于中國的國情特殊,農民人口多,低子薄,不平衡,解決“三農”問題還任重而道遠,需要繼續努力,扎實工作。在新時期新階段,仍然要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偉大實踐中,不斷豐富、完善和發展江澤民的“三農”思想,不斷與時俱進,開拓創新,加強對新形勢下農業、農村、農民問題的研究和探索,努力把“十二五”規劃中“三農”工作的新目標新任務落到實處。

(責任編輯:叢琮)

上一篇:酒店后廚年終總結范文下一篇:公司戰略管理范文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