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國際競爭力管理論文范文

2023-09-27

國際競爭力管理論文范文第1篇

【摘要】當前,正值“十三五”收官之年,以全球創新指數為參考,回顧中國科技創新主要特征,研判中國“十三五”期間創新能力的“底氣”和“短板”,對于下一階段更好地發揮科技創新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的支撐引領作用具有重要意義。整體來看,中國已初步確立創新領先者地位,多項指標名列前茅,但也需要注意到,科技體制改革滯后、科技人才面臨外部打壓形勢嚴峻等問題依然存在。展望未來,應加快完善科技創新體系,構建國內科技創新大循環,著力突破“卡脖子”技術,打造更具韌性的創新人才體系,全力支撐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強化鏈接全球創新體系。

【關鍵詞】創新 科技創新 核心技術

2020年9月2日,世界知識產權組織(WIPO)在日內瓦發布了《2020年全球創新指數》(Global Innovation Index 2020,GII),展示了131個經濟體的年度創新排名,以及最新的全球創新趨勢。其中,中國排名第14位,連續兩年位居世界前15行列,在多個領域表現出領先優勢,是躋身綜合排名前30位的唯一中等收入經濟體。

表1 2011-2020年中國全球創新指數世界排名

當前,正值“十三五”收官之年,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也明確提出“堅持創新在我國現代化建設全局中的核心地位”。以全球創新指數為參考,回顧中國科技創新主要特征,研判中國“十三五”期間創新能力的“底氣”和“短板”,對于下一階段更好地發揮科技創新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的支撐引領作用具有重要意義。
中國在全球的創新地位不斷提升

中國創新能力提升顯著,已進入創新型國家行列。從近十年全球創新指數來看,中國排名快速攀升,尤其在“十三五”期間表現突出,從2015年的第29位持續穩步提升至2019年的第14位,指數排名的躍升,濃縮了中國“十三五”期間創新巨變的澎湃歷程。2020年中國依然保持在全球創新指數榜單第14位,創新能力指數位列前15名,被認為已進入創新型國家行列。同時,中國也是今年躋身GII綜合排名前30位經濟體中唯一的中等收入經濟體。

中國兩大創新集群位列全球前四,創新集群表現優異。全球前100個科技創新集群分布在26個國家和地區。美國擁有25個領先的科技創新集群,依然是全球科技創新集群數量最多的國家;中國憑借17個全球領先的科技創新集群排名全球科技創新集群總量第二。2020年,東京一橫濱再次成為全球表現最好的科技創新集群,在其之后的科技創新集群依次為深圳一香港一廣州、首爾、北京和圣何塞一舊金山。整體來看,中國是中等收入經濟體擁有科技創新集群最多的國家,且兩大科技創新集群排名位列全球前四,科技創新集群整體表現優異。

中國已初步確立創新領先者地位,多項指標名列前茅?!度騽撔轮笖怠纷?007年起每年發布,經歷多年的演化,指標體系日趨穩定,分為投入和產出兩大模塊。投入模塊包含制度與政策、人力資源、基礎設施、市場成熟度和企業成熟度5個指標,產出模塊包含知識和技術、創造性產出2個指標。全球創新指數系統衡量了全球131個國家的綜合創新能力,涵蓋了全球93%的人口和超過98%的GDP。2020年GII報告顯示中國已初步確立了創新領先者的地位,在專利、實用新型、商標、工業品外觀設計申請量和創意產品出口等重要指標上名列前茅。
回顧“十三五”,中國科技創新的“底氣”與“短板”

中國“十三五”時期科技創新的“底氣”。一是量質齊升,創新型國家建設取得重大成效。一方面,科技事業發展取得了諸多成就。如2019年我國全社會研發經費支出為2.21萬億元,2015年該指標為1.42萬億元,“十三五”期間整體增長幅度達55.6%;2019年我國基礎研究經費為1335.6億元,2015年該指標達到716.1億元,“十三五”期間整體增長幅度達86.5%;2019年我國技術市場合同成交額為22398.4億元,2015年該指標達到9835.79億元,“十三五”期間該指標增長幅度達127.7%;2019年我國研發投入強度為2.23%,2015年該指標達到2.06%,“十三五”期間該指標增長幅度達8.3%。另一方面,我國在基礎研究和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方面也有諸多進展。如量子信息、鐵基超導、千細胞、合成生物學等基礎研究領域取得大批重大原創成果;北斗導航全球組網,C919首飛成功,悟空、墨子等系列科學實驗衛星成功發射;磁約束核聚變、散裂中子源等設施建設取得突破。

二是鐘靈毓秀,領軍人才、創新團隊加快涌現。2019年我國研發人員全時當量為480萬人/年,2015年該指標達到376萬人/年,“十三五”期間增長幅度達27.7%;2019年每萬名就業人員中研發人員數量為62人/年,2015年達到48.5人/年,“十三五”期間該指標增長幅度達27.8%;2019年“十年內高被引論文數”為30755篇,2015年該指標達到15011篇,“十三五”期間該指標增長幅度達104.9%。根據科睿唯安2020年11月18日發布的2020年“高被引科學家”名單,全球60多個國家的6167位來自各領域的高被引科學家入榜。其中,中國內地上榜人數繼續激增,入選科學家從2019年的636次(占比12.1%)上升到2020年的770人次(占比12.1%)。中國內地于2019年取代英國成為第二大“高被引科學家”所在地區。2020年,中國內地仍位居第2。
圖1 2020年全球主要地區高被引科學家人次


三是方興未艾,全國創業孵化載體蓬勃發展?!吨袊鴦摌I孵化發展報告2020》顯示,截至2019年年底,全國創業孵化載體數量達到13206家,其中孵化器5206家、眾創空間8000家。全國在孵企業和團隊共有65.8萬家。創業孵化機構2019年總運營收入654.6億元。全國創業孵化載體蓬勃發展,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第一,創業孵化事業帶動就業效果明顯。2019年,全國創業孵化機構從業人員達到16.8萬人;在孵企業和創業團隊共吸納就業450.3萬人,同比增長22.8%,其中,孵化器在孵企業吸納就業294.9萬人,包括應屆畢業大學生26.5萬人;眾創空間在孵企業和團隊吸納就業155.0萬人,包括應屆畢業大學生19.9萬人。第二,在孵企業和團隊科技成果產出明顯。截至2019年,擁有的有效知識產權數共計90.6萬件,同比增長38.1%,其中,孵化器擁有有效知識產權數為56.3萬件,同比增長27.7%;眾創空間常駐企業和團隊擁有效知識產權34.3萬件,同比增長60.2%。

中國“十三五”時期科技創新的“短板”。一是緩不濟急,科技體制改革滯后制約創新能力提升。當前,新發展格局對科技創新提出了新的要求。然而,我國科技領域體制機制改革尚且存在諸多薄弱環節和短板,包括科技與經濟融合性較差,企業科技創新主體地位不突出、科技創新激勵機制和評價體系不完善、關鍵領域和環節高精尖專人才匱乏、科技投入產出效益不高、科技成果市場化能力不足等,亟須進一步釋放科技創新改革效應?!笆濉逼陂g,我國科技體制改革不斷深化,然而,與建設世界科技強國的目標要求相比,我國科技體制依然存在一些深層次問題。一方面,有效應對科技創新資源投入不足的準備不充分。另一方面,適應新技術快速發展的監管能力和水平尚且不足。同時,有效組織產學研協同攻關的體制機制不健全。

二是四郊多壘,科技人才面臨外部打壓形勢依然嚴峻。隨著我國轉型發展的需求日益緊迫,外部環境日趨復雜,科技人才隊伍將面臨著外部持續打壓和內部供給結構失衡的雙重風險,人才安全形勢嚴峻。首先,科研人員的國際合作與交流受限,向世界先進水平學習的機會減少。其次,引才用才的方式和政策創新不足,難以吸引全球優秀人才。我國引智方式行政色彩較重,合法合規風險評估不足。人才發展環境不夠優化,海外人才在華工作存在諸多不便,在簽證制度、薪酬水平、子女教育、醫療保障等方面政策保障不到位,對海外人才的吸引力不足。最后,人才結構性矛盾突出,難以適應科技發展需求。盡管我國是全球第一人力資源大國,但每千人就業人員中從事R&D活動人員比例遠低于發達國家水平,人才缺口依然較大,而且由于長期以來一些地方對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的培養不足,導致一些科研人員缺少另辟蹊徑的勇氣,引領創新型人才供給不足,特別是人工智能、生物等新興技術領域“高精尖”人才缺乏。
展望未來,中國創新能力提升的戰略舉措

第一,革故鼎新,加快完善科技創新體系,主動應對國際競爭環境變化。當前及今后一段時期,我國發展仍然處于戰略機遇期。一方面,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正在加速演進,依靠科技創新打造新的增長動力,創造新的經濟增長點成為各國的普遍訴求,科技創新成為世界主要國家提升產業競爭力和國家整體實力的關鍵,也是大國競爭、各國博弈的核心。另一方面,隨著我國科技和經濟實力的快速提升,我國在世界科技創新和經濟版圖中的地位發生了重大變化,必然導致以一些發達國家將我國視為戰略競爭對手,對我國科技進行圍堵、打壓和遏制等。為此,我們必須緊緊抓住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歷史性機遇,加快完善科技創新體系,主動應對國際競爭環境變化及各類潛在風險和挑戰,把發展建立在加強自主創新的基礎之上,切實以科技創新作為未來經濟社會發展新引擎。

第二,繼往開來,把握科技發展新方向,構建國內科技創新大循環。當前,全球發展面對嚴峻挑戰和不確定性,中國經濟發展正在步入中速增長階段,邁進高質量發展階段,面對各種挑戰,科技創新是中國走高質量發展道路的重要抓手。面向近期,以新基建、數字經濟等為抓手,構建國內科技創新大循環,努力實現國內技術發展向第四次工業革命的牽引和躍遷。面向中期,我們需要加強技術預測和前瞻研判等基礎性工作,準確把握科技創新發展方向,提供更加科學的決策依據。面向長期,我們要加強國家戰略必爭領域創新能力,擺脫路徑依賴,于危機中育新機,于變局中開新局,以更加開放的姿態利用全球資源,更深層次解決基礎研究與產業脫節問題,走出一條科技強國建設的“新路子”。

第三,同心斷金,聚焦關鍵核心技術攻關,著力突破“卡脖子”技術。當前,我國高端產業鏈中還有諸多“卡脖子”技術有待突破,為避免在市場化競爭中“一卡就死”現象出現,我們應加大力度,以重大科技問題為導向,攻克轉化一批產業前沿和共性關鍵技術,加快構建形成自主可控的技術體系,強化產業創新能力建設,保障產業鏈的安全和穩定性。一是發揮社會主義集中力量辦大事的體制優勢,通過政府引導,超前布局,加大投入力度,以企業為主體集中力量、協同攻關。強化企業在技術創新中的主體地位,促進各類創新要素向企業集聚,尤其是大型央企在自主創新中的作用。二是在若干重點領域加快建設一批國家技術創新中心,完善產學研協同創新機制,加快突破涉及國家長遠發展和產業安全的關鍵技術瓶頸,推動若干重點產業進入全球價值鏈中高端。三是大力推動創新驅動戰略性新興產業加快發展。牢牢掌握創新主動權和發展主動權,加快形成能夠在國際產業鏈體系中擁有制衡能力的優勢產業,在一批產業領域形成具備引領能力的產業標準與認證體系。四是為我國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營造適合當前產業發展階段的發展環境,通過形成良好生態,進一步激發創新、鼓勵創新,實現產業的健康快速發展。

第四,采光剖璞,重視創新人才發展,打造更具韌性的創新人才體系。目前我國創新人才的政策和開發工作才剛剛起步,面臨著在全球范圍內提升創新人才開發和配置能力的問題。面對我國社會主要矛盾變化帶來的新特征,持續不斷地學習、創新、適應和改變來塑造可持續發展的狀態以適錯綜復雜的國際環境帶來的新矛盾新挑戰十分必要和重要,因此,在創新人才體系的構建上,不僅要有“科學規范、開放包容、運行高效”的頂層制度設計,而且還要具備“韌性治理”的能力建設。重視創新人才發展,打造更具韌性的人才生態系統,一是要創新引才方式,充分發揮人才市場機制,由用人主體立足自身需求主動引進海外高端人才,鼓勵吸引剛退休的頂尖科學家和領軍性產業創新人才來華。二是加強高端科技創新人才隊伍建設,突出“高精尖缺”導向,著力選拔和培養戰略科技人才、科技領軍人才、高水平創新團隊。三是要開辟青年人才特殊支持渠道,支持和培養具有發展潛力的中青年科技創新領軍人才。四是要依法保護企業家的創新收益和財產權,培養造就一大批具有全球戰略眼光、創新能力和社會責任感的企業家人才隊伍。五是要營造有利于創新的環境和文化,鼓勵科學家自由暢想、大膽假設、認真求證,支持青年創新人才奇思妙想的創造,造就一支富有創新精神、敢于承擔風險的創新創業人才隊伍。

第五,百鳥齊鳴,營造良好創新生態環境,全力支撐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營造良好的創新生態環境是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基礎性、系統性、長期性任務,也是支撐創新型國家建設的基礎條件。營造良好創新生態環境,一是要創建有利于產業發展的良好生態環境。進一步深化創新體制改革,破除有礙創新的各類障礙,加快突破長期困擾產業發展的體制瓶頸,積極推行敏捷治理、參與式治理,形成包容審慎的適應性監管體系。二是為創新做好資源引導和布局。注重兩個方面的資源投入,一方面是要在基礎研究等市場失靈領域進一步加大政府投入,爭取形成顛覆性突破。另一方面進一步加大力度推進創新相關的減稅降費工作,利用金融等市場化手段引導社會資源向創新領域集聚。為創新提供充足支撐。三是堅持“引進來”與“走出去”并重。促使我國戰略性新興產業積極融入全球創新體系,建立與國際規則接軌的創新政策體系,掃除創新要素流動的制度障礙,通過更新工作居留等制度,為企業引入全球創新資源,尤其是為引入國際人才創造便利條件。積極提出并踐行中國解決方案,為我國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謀求更為有利的國際發展環境。

第六,和衷共濟,強化鏈接全球創新體系,高效推進對外開放合作。當前,面對嚴峻的國際科技“被脫鉤”“硬脫鉤”等調整,我們要始終保持戰略定力。圍繞國家中長期科技發展規劃,通過強化鏈接全球創新體系,高效推進對外開放合作,構建富有韌性的科技創新體系。一是鼓勵國內創新主體積極參與相關國際標準制定。鼓勵支持企業、高校、科研院所等創新主體積極參與戰略性新興產業及其細分領域國際標準的制定,充分發揮企業在參與國際標準化活動中的作用,強化國際市場話語權和新興產業發展引導力。廣泛開展國際標準跟蹤研究,加強國際和國內標準制定修訂工作的銜接及國際與國內標準的協調。二是重點推動自主知識產權國際布局。大力發展重點產業知識產權聯盟,鼓勵研發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技術和裝備,鼓勵布局和申報PCT國際專利。建立關鍵技術評估遴選機制,確保高價值專利海外充分布局。積極探索完善與國內產業和行業協會的信息溝通交流機制,利用多種信息渠道,及時掌握“走出去”過程中遇到的知識產權問題,鼓勵知識產權聯盟成立聯合專利訴訟應對基金。三是大力發展國際化服務機構。通過政府補貼服務費用等相關舉措,發展一批具有國際視野和水準的高端中介服務機構,推動國際化的金融、人力、知識產權、會計、管理和咨詢等服務發展,為戰略性新興產業企業“走出去”提供高質量服務。

責編/李一丹 美編/楊玲玲

國際競爭力管理論文范文第2篇

1 國際競爭力與財務管理的關系

企業競爭力是指企業通過對自身資源與能力的整合, 能夠更加有效地綜合利用外部資源, 優化企業組織機構和管理機制, 在為社會創造價值的基礎上, 實現企業價值的綜合素質。過去我們常將企業競爭力分為國內競爭力與國際競爭力, 但隨著經濟全球化的發展, 企業競爭越來越無國界, 一個企業即使只在國內發展也不可能只面臨封閉的國內競爭環境, 在今天的市場環境下所有企業都將面對國際競爭。因此, 我國企業要想生存與發展, 就必須培育其優于國際競爭對手所表現出來的生存能力和持續發展能力, 具體來說, 就是要具有優于國際競爭對手的營運能力、經營安全能力、獲利能力、市場控制能力、技術創新能力戰略管理等能力。

而上述國際競爭力提高的一個重要途徑就是, 不斷加強企業財務管理。財務管理是指在一定的戰略目標下, 對企業的投資活動、籌資活動、資金營運及利潤分配所進行的管理活動。財務管理的實質是價值管理, 它是企業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簡單地說, 財務管理是組織企業財務活動, 處理財務關系的一項經濟管理工作。良好的財務管理有助于企業形成穩建的財務能力, 使企業在復雜的經濟環境中保持一定的獲利能力和持續的發展能力, 而這些正是企業國際競爭力的核心, 是形成企業核心競爭力的主要途徑。

2 加強財務管理, 提高企業國際競爭力的途徑

2.1 樹立現代財務管理理念

(1) 樹立風險理念。隨著企業參與國際競爭的深入, 企業面臨的國內外市場環境因素的不確定性越來越多, 這種不確定性造成企業偏離預期收益與預期目標的可能性增加, 企業面臨的風險前所未有, 因此, 加強財務管理就要樹立正確的風險觀念, 要重視對風險的評估和控制, 建立風險控制機制, 實施科學、有效的風險控制策略, 提高決策的科學性, 實現企業財務管理目標。

(2) 樹立戰略財務管理理念。這里所說的戰略財務管理是指將戰略管理的基本思想, 融入傳統的財務管理之中, 從更高的角度來看待企業的財務管理活動。戰略財務管理與傳統財務管理相比具有全局性、外向性、長期性的特點。在戰略財務管理觀念下企業會更加重視人力資源投資, 在處理財務關系時更加重視調動人的積極性, 重視財務人員、企業管理人員素質的提高, 這是實現戰略性財務管理目標的根本保證。同時, 在戰略財務管理理念下, 企業更加重視財務管理信息化建設, 他們會從更高的角度認識財務管理, 為了提高企業的國際競爭力, 企業更加重視對信息的收集、加工與應用, 更重視信息的時效性、準確性與全面性, 在財務管理中會將信息技術做為一種重要的手段與工具, 保證決策的科學性與時效性, 提高企業在市場中的生存與持續發展能力。

(3) 樹立正確的財務管理目標。加強財務管理, 樹立現代財務管理理念, 要正確看待財務管理的目標, 從影響企業的各方面因素出發, 做出最佳財務管理目標的選擇。財務管理目標是一個不斷發展的過程, 包括企業利潤最大化、股東財富最大化、企業價值最大化、利益相關者財富最大化等觀點。針對我國企業目前面臨的國際競爭環境, 企業應以利益相關者財富最大化作為財務管理目標。財務管理是組織財務活動, 處理財務關系的一項經濟管理活動, 企業將財務管理的目標從企業價值最大化, 轉變為利益相關者財富最大化更加符合財務管理的要求, 也是從更長遠的角度考慮了企業的經營目標在財務上集中與概括, 更好地體現了企業的社會責任原則, 在國際競爭日趨激烈的今天, 這種目標會使企業獲得更持續的發展和更廣闊的空間。

2.2 加強企業成本控制

(1) 建立科學的成本控制理念。加強成本控制, 有效降低成本, 就必須樹立科學的成本控制理念, 要在企業全體員工中樹立重視成本控制的觀念, 遵循成本效益原則, 將成本管理的目光投向企業生產經營活動的全過程, 從產品設計、采購、生產到銷售的整個過程中, 要始終將成本控制目標做為一項重要的考核標準來對待。

(2) 建立科學的成本控制制度。建立責任成本管理制度, 進行成本歸口分級管理, 確定成本管理目標, 準確進行成本管理目標的分解, 制定成本目標的考核與評價制度, 及時反饋成本控制目標的考核情況, 分析影響成本的各項因素, 制定科學的控制措施, 才能不斷提高成本控制工作的水平, 提高盈利能力。

2.3 加強企業資金管理

資金是企業的血液, 是企業賴以生存、發展的前提。企業參與國際競爭后會更加頻繁的面對資金管理問題, 如何做好資金管理工作, 成為提高企業競爭力的重要因素。

首先, 要做好資金監管工作, 企業應當重視對國內和國際經濟形勢的分析, 注重企業企業形象, 保持良好的資本結構, 這樣才能保證企業具有良好的融資能力。同時企業在資金使用過程中要科學做好財務預算和投資計劃, 做好資金使用的風險評估和風險控制, 注意資金使用過程中對資金結構的分析與控制, 保持合理的資金結構和較好的資金流動性。其次, 要重視對資金營運能力的管理, 加快資金周轉, 對存貨、應收賬款等影響資金周轉速度的項目要加強管理, 制定科學的管理制度。同時, 注重對資金使用效果的控制, 提高資金的獲利能力, 合理使用資金, 進行科學的資金使用情況考核, 建立調控機制。

2.4 建立財務績效考核體系

建立財務績效考核體系, 可以為企業決策者提供有效的信息資源, 為決策者的科學決策提供依據。建立財務績效考核體系, 應從考核指標體系的確立入手, 根據企業具體情況建立科學的考核指標體系, 才能發揮績效考核的作用。在具體工作中要注重將財務績效考核中“點考核”與“面考核”相結合, 考核指標要形成一定的網絡。同時, 要建立科學的評價標準, 評價標準要保持一定的先進性, 要對企業的經營管理活動有一定的激勵作用。另外, 在建立財務績效考核體系時, 還要重視對績效考核結果的綜合分析, 發揮考核的財務預警作用。

2.5 重視財務管理工作, 提高財務管理人員素質

加強企業財務管理, 提高企業國際競爭力, 離不開人這一重要因素。在企業的財務管理過程中, 企業財務管理人員的素質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因此, 要不斷加強對財務管理人員的培訓, 不斷提高財務管理人員的知識水平、業務素質與職業道德觀念?,F代市場競爭環境與財務管理信息化對財務管理人員的素質提出了前所未有的高要求, 因此, 我們要從全社會角度重視對財務管理人員的培養, 從高校開始改革人才培養模式, 與國際化要求接軌, 培養適應國際市場競爭的財務管理人才。同時, 企業要重視財務管理工作, 改變傳統觀念下會計人員與財務管理人員不分的情況, 設立獨立的財務管理部門, 明確財務管理人員職責, 建立現代財務管理制度, 充分發揮財務管理人員在企業管理中的核心作用。

綜上所述, 企業應當改變傳統的財務管理理念, 重視財務管理工作在現代企業管理中的作用, 不斷加強企業財務管理, 才能保持企業的財務穩健性, 提高企業的核心競爭力, 使企業在國際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

摘要:財務管理與企業國際競爭力的關系密切, 加強財務管理是形成企業競爭優勢的一個重要途徑。實踐證明, 通過成功實施企業財務管理, 樹立科學的財務管理理念, 可以使我國企業在日益激烈的市場競爭環境中實現自身競爭力的重塑與提升, 從而在重重困境中得以創新突圍。

關鍵詞:企業,財務管理,國際競爭力

參考文獻

[1]劉超.現代企業財務戰略的制定與業績評價研究[J].企業技術開發, 2014, (17) .

[2]宋吉蘭, 鄧龍兵, 逯強.新形式下如何加強企業資金管理[J].財經界, 2012, (2) .

[3]鄧建軍.網絡經濟時代企業財務管理的創新研究[J].管理觀察, 2014, (17) .

[4]黃燕華.強化企業財務管理提升企業競爭力[J].才智, 2014, (1) .

國際競爭力管理論文范文第3篇

摘要:隨著中日韓自由貿易區建設進程的加快,中日韓旅游服務貿易也進入新的發展階段,為了中日韓三國在旅游服務貿易領域有更廣闊的合作,從國際競爭力角度分析中日韓旅游服務貿易,以發現相互間競爭優劣勢與合作基礎。

關鍵詞:中日韓;旅游服務貿易;國際競爭力

一、中日韓旅游服務貿易現狀

1.中國。近年來,中國的旅游服務貿易發展迅速,尤其是加入WTO以后旅游貿易呈現更快的發展趨勢。據WTO統計,2002年中國旅游出口僅為203.85億美元,到2008年出口到達408.43億美元,較2002年增長了1倍。旅游進口市場同樣發展迅速,進口額從1998年的92.05億美元上升到2008年361.57億美元,十年間增長了近3倍。據統計,2007 年中國旅游業總收入為10 957 億元。其中,中國入境旅游人數達13 187.33 萬人次,比上年增長5.5%。國際旅游外匯收入達419.19 億美元,比上年增長23.5%。旅游服務貿易為中國的創匯增收作出了很大貢獻。此外,中國的旅游貿易一直呈現順差,且順差額逐漸增大。這些數據表明,近年來中國的旅游貿易得到長足的發展,中國的旅游服務已成為第三產業的重要產業和國民經濟增長點。

2.日本。近十年來日本旅游服務貿易總額除2008年略有下降外,其余年份增長較穩定但增長速度緩慢。1997—2007年十年間,日本旅游服務貿易進出口總額從297.87億美元增加到358.56億美元,僅提高約20%。作為服務貿易比較發達的國家,與其貨物貿易大量順差的狀況剛好相反,日本旅游服務貿易始終處于大幅逆差狀態。從2005—2008年,旅游逆差額分別達到207.07億美元、184.06億美元、171.66億美元和128.16億美元,較大的逆差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日本服務貿易國際競爭力處于比較劣勢水平。

3.韓國。韓國的旅游發展實行的是政府主導型發展模式,旅游產業獨具特色。與其他國家相比,韓國天然旅游資源略顯不足。但韓政府對旅游產業賦予文化內涵,利用本土和外來文化資源,并結合“韓流”等時尚元素,與旅游產業形成共棲、融合和衍生的良性互動關系,助推旅游業又好又快發展。近年來,韓國旅游服務貿易總額穩步增長,2003—2008年間,旅游貿易總額從154.6億美元上升到288.4億美元,五年間增長了86.5%。但隨著海外旅游供應鏈的進一步完善,旅游要素的越發充裕,使得以海外留學、境外旅游為代表的旅游服務貿易逆差不斷擴大,旅游業仍是韓國服務貿易第一大逆差來源。2005—2007年,旅游業逆差占韓國服務貿易逆差比重分別為70.3%、68.9%和73.4%。逆差呈現階梯式上漲,增速波浪式下降的特征。2004—2007年旅游業逆差額分別為62.81億美元、96億美元、130.6億美元和158.4億美元。逆差增速由2004年32.4%,2005年達到52.84%的峰值后,2006年回落到36.04%,2007年進一步降至21.3%。面對旅游貿易持續逆差韓國政府先后出臺修訂法律,減免稅收、打造國際品牌、提升競爭軟實力的一攬子促進措施,使旅游業在政府主導下長足發展。

二、中日韓旅游服務貿易競爭力分析

1.出口市場占有率指數。出口市場占有率指數是一國出口總額占世界出口總額的比例,反映一國出口的整體競爭力或競爭地位變化。一國特定產業的出口總額與世界同類產業的出口總額的比值,可以反映一國某一產業的國際競爭力或國際地位。用公式表示為:Aik=Eik/Ewk

Aik表示i國k商品出口市場占有率,Eik為i國k商品的出口額,Ewk是全世界k商品的出口額。

表1中日韓旅游服務貿易出口市場占有率單位:%

數據來源:根據WTO網站statistics database 計算得出。

從表1中可以看出,日本和韓國的旅游出口市場占有率都從1998年開始經歷了連續兩年的下降,而中國的旅游出口市場率則在同時期保持穩步增長,這表明在1998年的亞洲金融危機的影響下,日本和韓國的旅游貿易的發展受到了危機的影響,而中國由于采取積極的應對措施,樹立了市場信心,一定程度避免了金融危機帶來的沖擊,使旅游出口市場占有率穩步增長。2003年,三國的出口市場占有率都有較大幅度下降。與2002年相比,中國的出口市場占有率下降約1%,日本下降0.08%,韓國下降近0.2%.這與2003年亞洲爆發的非典疫情有很大關系,出于對健康安全的考慮,以及疫情期間出入境的嚴格管理,許多海外游客都減少了到亞洲國家的旅行。從總體趨勢看,中國的出口市場占有率除2003年外總體趨勢是逐年上升,在十三年間平均市場占有率達到近3.8%,尤其是在2009年市場占有率達到4.56%,這也是中國后奧運經濟在國際旅游市場上的體現。而日本在經歷亞洲金融危機后,旅游出口市場占有率持續下降,直至2004年才開始回升。韓國的市場占有率變化則出現不規則狀態,有升有降,直至2009年市場占有率也沒有恢復到1998年的水平,這與周邊國家旅游資源得到有效開發,爭奪游客資源有關。

總的來說,1997—2009年間中國的出口市場占有率明顯高于日本和韓國,中國在旅游資源吸引力方面優于日本和韓國,這與中國經濟發展、國際知名度提高和豐富的旅游資源密切相關。而日本和韓國的變化不規則,出口市場占有率波動較頻繁,兩者之間的差距在波動中逐漸縮小。

2.TC指數。TC 指數(Trade Special Coefficient ),表示一國進出口貿易差額占進出口總額的比重,是行業結構國際競爭力分析的一種有力工具,總體上能夠反映出計算對象的比較優勢狀況。因為它剔除了各國通貨膨脹等宏觀總量方面波動的影響,也排除了因國家大小不同而使得國際間數據的不可比性,因此在不同時期、不同國家之間TC指數具有相當的可比性。其計算公式為:TCik=(Eik-Iik)/(Eik+Iik)

其中,TC 為凈出口比率指數,Eik為i國家第k種商品的出口,Iik為i國家第k種商品的進口。通常凈出口比率指數取值范圍為[-1,1],當凈出口比率指數接近0時,說明比較優勢接近平均水平,進出口基本平衡;當凈出口比率取值大于0時,說明具有比較優勢,而且越接近1越大,行業競爭力越強,反之,則說明比較優勢弱,行業競爭力也小。如果TC=-1,意味著該國第k種商品只有進口沒有出口;如果TC=1,意味著該國第k種商品只有出口,沒有進口。國際上一般認為,TC大于0.6為高競爭優勢,處于0.3~0.6之間為中等競爭優勢,處于0~0.3之間為低競爭優勢,處于-0.3~0之間為低競爭劣勢,處于-0.6~-0.3之間為中等競爭劣勢,小于-0.6為高競爭劣勢。

表2 中日韓旅游服務貿易凈出口比率指數

數據來源:根據WTO網站statistics database 計算得出。

從表2可以看出,中國的TC指數在2000—2009年間基本呈下降趨勢,處于0~0.3之間,表明中國旅游服務具有低競爭優勢且競爭優勢越來越小。分析原因,隨著經濟發展和旅游資源的優化,中國吸引了大量國外游客來中國游覽觀光,同時伴隨中國居民收入增加,加上出境旅行社推出的各類吸引游客的境外旅游路線,使得中國居民的境外游需求大大增加,這在一定程度上抵消了旅游出口量,使得競爭優勢逐漸減小。值得注意的是2009年TC指數一度跌至-0.048,中國的旅游競爭優勢由低競爭優勢轉變為低競爭劣勢,這一定程度上是由2009年全球金融危機導致旅游出口市場萎縮造成的。相比之下,日本的TC指數在1997—2005年期間變化不大,基本保持在-0.65左右,日本的旅游服務顯示出低競爭劣勢,但從2006年開始,TC指數開始回升,進入中等競爭劣勢范圍。韓國的TC指數變化波動較大,除了1998年、1999年具有一定的競爭優勢外,其余年份都表現出競爭劣勢,尤其在2003—2008年期間,競爭劣勢進一步惡化。出現此類情況,一方面是日本、韓國的旅游貿易常年呈現逆差,主要由兩國旅游服務貿易的進出口結構所致,另一方面日韓國國民人均收入水平高,出國旅行和旅游費用支出較高。

總的來看,就旅游服務TC指數而言,中國具有競爭優勢,日本和韓國均處于相對劣勢的地位,但韓國的旅游競爭力略優于日本。

3.顯示性比較優勢指數。顯示性比較優勢指數(RCA) 是一個可用來衡量一國某類產品的出口量占世界該類產品出口量的比重的競爭力測度指標,其計算公式是:RCAik=(Eik/Ei)/(Ewk/Ew)

其中,Eik表示i國k類產品出口額;Ei表示i國全部產品出口額,即包括商品出口額和服務貿易出口額;Eik 表示世界k類產品出口額;Ewk 表示世界全部產品出口額。

這個指數反映了一個國家某一產業的出口與世界平均出口水平相比較的優勢,剔除了國家總量波動和世界總量波動的影響,指數較好地反映了該產業的相對優勢。通常情況下RCA值都是大于0的。若該國該產業具有顯性比較優勢,RCA范圍為[1,+∞];若該國該產業具有比較弱勢,RCA范圍則為[0,1]。

表3 中日韓旅游服務貿易顯示性比較優勢指數

數據來源:根據WTO網站statistics database 計算得出。

從1997—2009年各國的RCA指數來看,中國旅游服務貿易的顯示性比較優勢均小于1且呈遞減規律,表明中國雖然是旅游大國,但遠不是旅游強國。日本的RCA指數平均保持在0.18左右,旅游競爭力呈現出比較弱勢,在經歷了下降之后又出現了上升的趨勢,其比較弱勢得到相對改善。韓國的RCA指數變化不規律,在上升之后又經歷了下降,從2007年起開始回升,RCA指數平均保持在0.45左右,較之日本的比較劣勢有所改善。盡管中日韓三國旅游貿易的比較優勢都處于劣勢地位,中國的競爭優勢在三國中相對較強,日本相對較弱,但中日韓三國間的比較優勢差距逐步縮小,中國要想保持絕對的優勢,在提高旅游國際競爭力方面還必須作出積極的努力。

三、結論

通過以上三個國際競爭力指數的分析比較,中國的旅游服務貿易競爭力優勢略強于日本和韓國。為了進一步加強中國和日本、韓國在旅游貿易方面的合作,一方面,中國要進一步加大投入的力度,采取多種手段積極培育服務市場,利用地緣優勢,加強與周遍國家交流,構建便捷的交通網絡,建立共同的旅游服務市場,擴大旅游服務貿易出口。另一方面,三國要積極建立健全服務貿易管理體制,吸取對方發展優勢和先進的發展模式,謀求更廣泛的合作。

參考文獻:

[1]胡蘄.中國旅游服務貿易的國際競爭力分析[J].特區經濟,2009,(12):161-163.

[2]王繼慶.中日韓旅游服務貿易合作發展問題探討[J].商業時代,2008,(14):36-37.

[3]賈燕霞,胡丹婷.中日韓國際服務貿易競爭力比較分析[J].對外經貿實務,2009,(2):74-77.

[4]沈束.中國新加坡旅游服務貿易競爭力比較(1995—2004)[J].網絡經濟,2009,(3):181-182.

[5]徐軍.中國旅游服務貿易國際競爭力現狀及其對策[J].蕪湖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8,(1):42-44.

[責任編輯 安世友]

國際競爭力管理論文范文第4篇

一、人民幣國際化面臨的三大障礙因素

1.我國銀行體系健全與銀行業國際競爭力問題

一國貨幣要成為國際貨幣,客觀上要求該國具有一個健全、先進的銀行體系。這是因為一國貨幣是由該國中央銀行發行并通過商業銀行“多倍存款創造”的功能及其業務活動而流通于市場的,試想若缺乏一個健全、先進的銀行體系,何以能高效地調控貨幣的發行與回籠?而若貨幣的發行與回籠都不能有效控制,更難以期盼該幣能正常、充分地發揮國際貨幣的作用。此外,由于銀行是經營貨幣的主體,是貨幣流通的中介,銀行業的國際化必將直接帶動該國貨幣的國際化,因此一國銀行的國際競爭力強弱是本幣國際化進程中一個至關重要的因素。很難想象一國的銀行尚未在國際上站穩腳跟,其貨幣就已成為了國際貨幣。然而,目前我國銀行體系尚存在不少問題,國際競爭力較弱,尚處于遠不能滿足和支持人民幣國際化需要的狀態,有待進一步的發展與完善。

國際競爭力管理論文范文第5篇

摘 要:針對河北省蔬菜產業競爭力現狀,運用系統聚類分析方法,將中國蔬菜產業發展情況分為6類。選取河北、遼寧、江蘇、浙江、福建、山東、廣東、云南、四川和河南10個蔬菜大省,運用因子分析法分析蔬菜產業競爭力綜合得分及排名,得出河北省競爭力綜合得分排名第5位。根據評價指標,分析并找出提升河北省綜合競爭力的途徑。

關鍵詞:蔬菜產業;綜合競爭力;聚類分析;因子分析

The Comprehensive Competitiveness Analysis of Vegetableindustry in Hebei Province

WANG Fang-zhou

(China Center for Industrial Security Research, Beijing Jiaotong University, Beijing 100044, China)

Abstract: In this paper, for the current conditions of vegetable industry competitiveness in Hebei Province, using the cluster analysis method, the vegetable industry was divided into six categories in China. Selecting 10 vegetables province that they were Hebei, Liaoning, Jiangsu, Zhejiang, Fujian, Shandong, Guangdong, Yunnan, Sichuan and Henan, using the factor analysis to analyze overall score and ranking about the comprehensive competitiveness of vegetable industry, the overall score was ranked No. 5 for the comprehensive competitiveness in Hebei Province. According to evaluation, the author analyzed and found the ways to improve comprehensive competitiveness of Hebei Province.

Key words: vegetable industry; comprehensive competitiveness; cluster analysis; factor analysis

河北省環繞北京和天津,優越的地理位置和得天獨厚的土壤、氣候條件,使得蔬菜產業發展非常迅速。從歷年數據來看,種植面積、生產產量、出口數量均呈快速增長趨勢,其蔬菜總產量位居全國第二,僅次于擁有“世界三大菜籃子”之一的山東省。河北省已步入中國蔬菜大省多年,筆者也正是針對蔬菜大省這一背景,分析并找出提升河北省綜合競爭力的途徑。

1 全國31省市蔬菜產業聚類分析

根據《中國農業年鑒》(2009)全國31省市蔬菜產業的數據,設立蔬菜播種面積(khm2)、蔬菜總產量(萬t)、產量(kg·人-1)、蔬菜人均產量(kg·人-1)、蔬菜出口數量(萬t)、蔬菜出口金額(萬美元)和蔬菜占農作物播種面積(%)7個指標。首先,對各個省份按照7個指標對原始數據標準化;其次,運用歐幾里德距離平方測度區間數據,選用Z分數法作數據的標準化處理。最后采用組間均聯法,借助SPSS17.0軟件進行系統聚類[1],聚類結果見表1,將全國蔬菜產業發展情況分為6類。

根據表1知,第1類省市包括:北京、天津、山西、內蒙古、遼寧、吉林、黑龍江、上海、安徽、江西、湖北、湖南、廣西、海南、重慶、四川、貴州、云南、西藏、陜西、甘肅、青海、新疆、寧夏,這類省市一般蔬菜種植面積較小,蔬菜總產量較低。第2類省市包括:河北、河南,這類省市蔬菜播種面積、蔬菜總產量都相當高。第3類省市包括:江蘇、廣東,這兩個省播種面積較大,產量不如第二類省市的高,但是在出口數量和金額上有明顯的優勢。第4類省市是浙江和福建,這類省份蔬菜播種面積和總產量都趨于中間位置,蔬菜出口數量、蔬菜出口金額和蔬菜占農作物播種面積都比較高。第5類省市是山東,山東的蔬菜播種面積、蔬菜總產量、每公頃產量、蔬菜人均產量、蔬菜出口數量、蔬菜出口金額和蔬菜占農作物播種面積都很高。

2 中國十大省份蔬菜產業的因子分析

2.1 蔬菜省份選取

根據表1分析結果,選擇第2,3,4,5類省份為研究對象,重點對比分析這幾個省份的蔬菜產業競爭力。同時,考慮到第1類省份的蔬菜產業情況和具體的地理位置,筆者在第1類省份中選取遼寧作為東北三省蔬菜產業的代表,云南作為南方蔬菜產業的代表,四川作為西部蔬菜產業的代表參與第2,3,4,5類省份的蔬菜產業競爭力排名[2]。即選取河北、遼寧、江蘇、浙江、福建、山東、廣東、云南、四川和河南10個蔬菜大省。

2.2 指標選取

根據蔬菜產業競爭力模型,從環境、要素、產品和顯示競爭力4個方面來設立指標[3],其中,環境競爭力指標包括:森林覆蓋率、人均水資源量、實有道路長度、耕地占全國比重、文化普及率、總人口(年末)、地區生產總值(GDP)和蔬菜占農作物播種面積(表2)。

要素競爭力指標包括:農村用電量、化肥使用量、農用機械總動力、有效灌溉面積、生產價格指數、蔬菜播種面積、蔬菜總產量、每公頃產量和蔬菜人均產量[4](表3)。

產品競爭力指標包括:城鎮居民家庭蔬菜消費構成、城鎮居民平均蔬菜消費支出、農村居民平均蔬菜消費量、農村居民平均每人出售蔬菜量、農村居民純收入和蔬菜零售價格分類指數(上年=100)。顯示競爭力包括:蔬菜出口數量、蔬菜出口金額、國際市場占有率指數、顯示比較優勢指數和貿易競爭力指數[5](表4)。

2.3 因子分析過程

(1)將表2、表3和表4中的各省份蔬菜產業環境競爭力、要素競爭力、產品競爭力和顯示競爭力的各指標數據標準化[6]。利用SPSS17.0軟件進行因子分析,取累計貢獻率為90.794%的前5個因子作為主因子,結果見表6??梢钥吹?,第1個因子的特征根值很高,對解釋原有變量的貢獻最大;第6個因子以后的因子特征根值都比較小,對解釋原有變量的貢獻很小,已經成為可忽略的因子,因此提取5個因子是合適的,這5個主因子的累計貢獻率表明,通過它們可以反映90.794%的信息。

經分析,公因子最主要反映耕地占全國比重指數、總人口指數(年末)、化肥使用量指數、農用機械總動力指數、有效灌溉面積指數、蔬菜播種面積指數和蔬菜總產量指數的水平。公因子最主要反映2008年末實有道路長度指數、文化普及率指數、地區生產總值、農村用電量指數和農村居民純收入指數的水平。公因子最主要反映人均水資源量指數、蔬菜生產價格指數的水平[7]。公因子最主要反映農村居民平均每人出售蔬菜量指數、國際市場占有率指數的水平。公因子最主要反映蔬菜占農作物播種面積指數和蔬菜零售價格分類指數的水平。

(2)計算因子得分,結果見表7所示。

(3)計算公因子綜合得分,計算公式如下:

F=0.303 45F1+0.229 38F2+0.163 61F3+0.108 47F4+0.103 03F5,求得各省份蔬菜產業競爭力的綜合得分及排名,具體見表8所示。

3 綜合競爭力分析結論

由以上分析可知,山東省蔬菜產業顯示競爭力最強,出口競爭力綜合得分是0.821 8,排名第1位,該省蔬菜產量多年位居全國第1位,出口數量和出口金額都位于全國第1位。從第一主成分得分情況來看,山東省為1.333 12,僅次于第2位的河南省,河南省為1.446 35,說明山東省和河南省蔬菜產品在耕地占全國比重、總人口指數(年末)、化肥使用量、農用機械總動力、有效灌溉面積、蔬菜播種面積和蔬菜總產量的占主要競爭優勢。從第二主成分得分情況來看,廣東省和江蘇省分別為1.504 96和1.144 89,主要反映廣東省和江蘇省在2008年末實有道路長度、文化普及率、地區生產總值、農村用電量和農村居民純收入上具有較高的競爭力水平[8]。從第三主成分得分情況來看,廣東省和云南省分別為1.529 97和1.166 94,主要反映廣東省和云南省在人均水資源量和蔬菜生產價格上具有較高競爭力水平。從第四主成分得分情況來看,山東省得分最高,為2.267 58,主要反映山東省在農村居民平均每人出售蔬菜量和國際市場占有率上具有較高競爭力水平。從第五主成分得分情況來看,福建省得分最高,為1.496 61,主要反映福建省在蔬菜占農作物播種面積和蔬菜零售價格上具有較高競爭力水平[9]。從表8可知,河北、遼寧、江蘇、浙江、福建、山東、廣東、云南、四川和河南省的競爭力綜合得分分別為:-0.086 9,-0.663 3,0.255 5,-0.136 1,-0.321 9,

0.821 8,0.528 9,-0.371 4,-0.103 6和0.077 1,排名位次分別為第5,10,3,7,8,1,2,9,6,4位。河北省競爭力綜合得分排名第5位,和排在前4位的山東省、廣東省、江蘇省和河南省相比,河北省蔬菜產業競爭力還需要進一步提升[10]。

4 采取多種措施提升河北省蔬菜產業綜合競爭力

(1)建立健全政府政策支持體系。在扶持力度上,要健全投入機制,加大對蔬菜產業發展的扶持力度,具體包括:加大對主要蔬菜生產基地的補貼力度;建議推廣實施蔬菜種植、運銷保險制度;設立蔬菜貸款擔?;?,增大蔬菜產業貼息貸款規模,擴大貸款范圍;增加對設施蔬菜產業裝備的研究、開發和推廣進行扶持。在財政上,政府應當每年設立蔬菜產業發展專項資金,用于支持蔬菜良種引進試驗示范、無公害蔬菜生產基地建設、產品質量監測、設施蔬菜發展。

(2)改善蔬菜產業生態環境并加強基礎設施建設。通過河北省蔬菜產業環境競爭力的指標分析,要提升河北省蔬菜產業綜合競爭力就要從改善蔬菜產業環境入手,具體包括:改善河北省蔬菜產業的生態環境;引進、培育和推廣優良品種,加快優勢蔬菜產品發展的基礎;加強蔬菜產業基礎設施建設;推廣生產機械,降低勞動強度。

(3)推進河北省蔬菜產業的科技創新。通過要素競爭力的指標分析,要提升河北省蔬菜產業競爭力就要從推進河北省蔬菜產業的科技創新入手。具體包括:整合高校、企業和研究所力量,成立設施蔬菜產業裝備技術開發中心;普及無公害生產技術;加強菜農的生產技術和經營管理技術水平培訓;大力推廣成套技術,提高生產和管理水平;加大蔬菜產業科技推廣力度。

(4)采取多種措施擴寬蔬菜出口市場。通過顯示競爭力的指標分析,要采取多種措施擴寬蔬菜出口市場,具體包括:熟悉蔬菜進口國的法律和飲食習慣,豐富出口蔬菜產品種類,制訂與國際接軌的產品質量標準和技術規程,調整出口蔬菜產品結構,提高組織化水平,實施綠色營銷,培育一批重點蔬菜出口企業,拓寬河北省蔬菜產品出口市場。

(5)加快蔬菜品牌建設。通過產品競爭力的指標分析,不但要優化蔬菜品種結構,提高蔬菜產品品質,增加蔬菜花色品種,發展無公害、綠色、有機蔬菜,而且要打響蔬菜品牌,創建名牌產品。增強蔬菜產品市場競爭力,從而提升河北省蔬菜產業競爭力。具體包括:設立品牌發展專項資金,實施蔬菜標準化,實行標準化生產和管理,突出蔬菜產品特色,創建品牌利益鏈,扶持產后加工業建設,加快蔬菜品牌建設,提升蔬菜產業綜合競爭力。

參考文獻:

[1] 薛薇.統計分析與SPSS的應用[M].第二版. 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8:321-349.

[2] 張文彤.SPSS11.0統計分析教程(高級篇)[M].北京:北京希望電子出版社,2002:190-210.

[3] 趙美玲,王述英.農業國際競爭力評價指標體系與評價模型研究[J].南開經濟研究,2005(6):21-23.

[4] 張久和.中國農產品貿易的現狀及對策[J].天津農業科學,2009,15(6):75-77.

[5] 王方舟.河北省蔬菜產業競爭力分析與對策研究[D].保定:河北農業大學,2011.

[6] 劉榮茂,馬林靖.我國蔬菜出口的機遇、挑戰和對策[J].經濟縱橫,2005(3):10-13.

[7] 劉學忠,辛德樹.中國蔬菜出口中的問題及策略[J].農村經濟,2005(7):28-30.

[8] 李曉培,杜方敏.構建廣東農墾經濟“核心競爭力”的研究[J].天津農業科學,2010,16(6):131-133.

[9] 趙邦宏,王哲,劉妍,等.河北省蔬菜產業可持續發展現狀評價[J].廣東農業科學,2010,37(7):399-400.

[10] 賈靜麗,孫文生.河北省縣域經濟競爭力綜合評價研究[J].天津農業科學,2011,17(1):144-148.

國際競爭力管理論文范文第6篇

【摘 要】當前,我國經濟進入“新常態”,整體來看,我國金融服務貿易呈現出高速發展的態勢,特別是銀行業,國有大型銀行的國際排名位于前列。本文通過TC和RCA指數以及構建的金融服務貿易技術含量指數(STC)從定量的角度分析出我國金融服務貿易國際競爭力。結合銀行業目前的發展現狀,金融服務貿易方面又顯現出未來發展的機遇。將結論與“新常態”以及“互聯網+”時代特征相結合,從而給出相應的對策建議。

【關鍵詞】“新常態”;金融服務貿易;銀行業;國際競爭力

一、我國當前金融服務貿易發展情況

隨著新興的服務貿易的出現,服務貿易的整體結構不斷調整,加之“互聯網+”時代的到來,很多新型的金融服務產品日益增加。促使了我國金融服務貿易占服務貿易整體比重不斷攀升。就2014年我國金融服務貿易總出口額來看,總出口額達到27.3億美元,出口增長41.9%,位居我國服務貿易增長幅度的首位。但較之金融服務貿易發展較早的國家,我國在金融服務貿易出口額方面處于弱勢地位。

二、我國銀行業發展整體態勢

我國銀行業一直是金融服務貿易中的主導者;2015年上半年,我國金融服務貿易行業排名中,前100名中的企業,銀行就占據了75家,其余的有信托公司1家、證券公司8家、資產管理公司4家以及保險公司12家。

對于工、農、中、建國有“四大”商業銀行(以下簡稱“四大行”)來說,一級資本排名不斷提升。根據畢馬威2015年6月份公布有關我國銀行業的報告顯示,“四大行”2015年全球銀行排名位列前茅,工行和建行分別以2486.08億美元和2021.19億美元,持續保持第1和第2位,增速分別為19.7%和16.2%;中行以一級資本為1842.31億美元,由去年的第7位上升至今年的第4位,增速為23%;農行以其一級資本1676.99億美元,增速22%由2014年的第9位上升至今年第6位。盡管我國“四大行”的整體盈利金額在逐年增加,但其增幅呈放緩趨勢;整體凈利潤增長幅度由2012年18.9%持續下降到2014年9.7%。在2015年9月份The Banker對中國“四大行”2015年上半年的表現,表示出堪憂的態度。在凈利潤方面,凈利潤額為940.99億元的工行較去年同期增長幅度,放緩了10.97%,而“四大行”中的其余3家,凈利潤的增長幅度均呈現出放緩態勢。

基于央行的“雙降”措施,激發了社會資本活力,銀行不良貸款則有所上升。根據銀監會《中國商業銀行運行報告》,2014年末,商業銀行資產組合中各項貸款余額為人民幣67.47萬億元,比2013年末增加人民幣8.24萬億元,同比增加13.9%。2014年末不良貸款余額為人民幣8426億元,比上年末增加人民幣2506億元,上漲42.3%。2014年的不良貸款率為1.25%,比2013年末上升0.25個百分點。對于“四大行”2015年不良貸款率都呈現出激增的態勢,農行不良貸款率接近于2%,而其他3家則同步趨于1.5%。

三、指數分析

1.對競爭力的解讀

不同的學者對于國際競爭力有著不同的解讀.一般來說,在經濟學領域,一個國家或地區的國際競爭力是一個定量的概念。反映出一個國家或地區與其他國家或地區相比較后,其在整體經濟創造附加值以及促使國民收入不斷增長的能力。國際競爭力在不同的層面有不同的展現。將這種解讀引申到金融服務貿易國際競爭力上,則體現在一個國家或地區在金融服務貿易方面的參與度以及所提供的金融服務貿易產品的技術附加值上。從一個側面反映出一個國家或地區其內部經濟的綜合實力。

2. TC和RCA指數分析

服務貿易競爭指數(TC指數)和顯性比較優勢(RCA指數),是衡量競爭力方面的常用指數。服務貿易競爭指數(TC指數)通過某一產業的凈出口占進出口整體的比值,反映出該產業的競爭力情況。指數一般取值范圍在(-1,1)之間,趨于-1則說明競爭力弱,趨于0說明處于均值,越趨于1說明競爭力強。顯性比較優勢(RCA)指數,通過用一國某產業與該國整體產業的比值相對于世界某產業與世界整體產業的比值相比較,從而反映出該國某產業的國際競爭力情況。介于(0,0.4)說明競爭力很弱;介于(0.4,0.8)說明競爭力較弱;介于(0.8,1.25)說明競爭力較強;介于(1.25,2.5)說明競爭力很強;大于或等于2.5說明競爭力極強。在此我們截取2011-2014年的相關數據進行TC指數和RCA指數的研究和分析。其中數據來自WTO國際貿易統計數據庫,經計算整理而得。

通過TC指數的計算,我國的金融服務貿易競爭力指數從2011年略高出平均的0.064,2012-2013年發展到處于平均水平以下水平分別為-0.011和-0.075,到2014年仍繼續呈現下行態勢,下降到-0.27。我國香港地區和金融服務貿易處于優勢地位的美國,2013年保持著0.54和0.63上下浮動的平穩態勢,盡管2014年全球整體情況處于下行,對于美國而言仍保持其優勢地位。這里值得指出的是,印度的金融服務貿易的競爭優勢日益顯著,從2011年的-0.141一路攀升到2013年的0.035,在2014年全球整體態勢下滑的情況下,其TC指數增長至0.13。從TC指數的數據分析可以看出,我國金融服務貿易的競爭力在全球范圍內相比較處于劣勢的地位。

通過對RCA指數的計算,以及參考其評價標準可得,我國的金融服務貿易RCA指數從2011年的0.066略微上漲到2014年的0.71;反映出金融服務貿易顯性競爭力水平有所增加,但仍舊處于劣勢地位。通過計算出的數據,反映出中國香港和美國介于(1.25,2.5)區間范圍內,金融服務貿易顯性競爭力水平很強。印度介于(0.4,0.8)之間,其競爭力相對較弱。通過 服務貿易競爭指數(TC指數)和顯性比較優勢(即RCA指數)的分析,得出的結論相互作證了我國金融服務貿易現階段仍處于劣勢地位的結論。

3.從技術含量的角度進行測算

為了從技術含量的角度,來測算我國與世界上主要國家和地區的金融服務貿易的競爭力情況,構建了金融服務貿易技術含量指數(STC)。從技術含量的角度,分析出我國金融服務技術含量對該領域的國際競爭力的影響。本文的數據基于WTO國際貿易統計數據庫(International Trade Statistics Database)、聯合國數據庫(UNdata)、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官網的數據整理而得。

從上表的數據可知,我國的金融服務貿易技術含量處于較低的水平,盡管人均GDP在逐年的攀升,但總體上金融服務貿易仍處于相對弱勢的地位。在這近3年的數據里,可以看出主要的國家和地區的金融服務貿易含量STC值都有一定程度的波動,在2013年都有一定程度上的下滑,但總體上在2014年都呈現出上升態勢。對于人均GDP相對較高的國家和地區,如美國、英國、日本以及中國香港地區,其金融服務貿易的技術含量均呈現出較高水平;這與之前的前提假設所吻合。

4.金融服務貿易中銀行業競爭力分析

基于The Banker的相關數據,每年對全世界1000家最具實力的銀行評選中是基于一級資本的持有情況。根據The Banker提供的數據,2015年全世界上榜的1000家銀行的一級資本總額為69078.2億美元,其中歐洲持有31%,位居第一。中國以14469.19億美元占總一級資本的21%,與北美地區相近。在利潤方面,2015年我國銀行業又凸顯了其絕對優勢。1000家上榜銀行,在2015年總體創造的利潤為1131888.69億美元,我國以218024.17億美元位居第一。而在一級資本占總資本比上,卻顯得稍遜一籌;2015年我國銀行業一級資本占總資本比為6.64%,位列9個主要經濟地區和國家的第5位。

四、結論和措施

從我國金融服務貿易宏觀來看,近幾年呈現出迅猛發展的態勢。通過TC和RCA指數的分析,但較于該領域處于絕對優勢的國家,我國金融服務貿易從總量和技術含量上都處于絕對劣勢的地位。在銀行業方面,從宏觀上我國大型國有銀行的排名和世界影響力,以及從微觀上一級資本和利潤狀況都處于一定的優勢地位。結合我國現在經濟“新常態”銀行業盈利放緩,不良貸款有日益攀升,我國銀行業支撐的金融服務貿易部分在今后的發展上面臨著嚴峻的考驗;但又隨著“互聯網+”時代的到來,新興的銀行業O2O服務的不斷創新和拓展又給我國銀行業金融服務貿易國際競爭力的增強上有所推動。

首先,發揮現階段“互聯網+”的信息優勢,正視金融服務貿易信息咨詢的重要性,加強線上和線上的平臺建設,整體提升金融服務貿易領域相關信息的時效性,增加金融服務的附加值。其次,加強金融服務貿易領域的人才培養和服務產品的創新。人力資本是影響一個國家競爭力水平尤為重要的因素之一。一方面,通過加強該領域以及相關領域人力資源建設;另一方面,利用人才優勢,研發出高技術附加值滿足國內和國際市場的金融服務產品,從根本上提升我國金融服務貿易國際競爭力水平。最后,大力扶持金融服務貿易相關產業的建設與發展?;谶~克爾.波特的“國家競爭力優勢”理論,對某產業的輔助產業和相關產業的扶持和發展,會對該產業整體的發展和提升起到良好的促進作用。對于我國競爭力相對薄弱的金融服務業來說,更需要相關產業,如其他服務貿易、貨物貿易以及信息技術產業的協調與支持,從而發揮產業集群優勢,進一步提升金融服務貿易國際競爭力水平。

參考文獻:

[1]陳虹,楊成玉,羅義琳等.中國金融服務業國際競爭力研究[M].武漢大學出版社,2013(12)

[2]陳苡.中國金融服務貿易的發展現狀與優化路徑[J].傳統月刊,2015(6)

[3]孔萍.中國服務貿易國際競爭力指數化分析[J].湖北科技學院學報,2015(1)

[4]張睿華.我國金融服務貿易對經濟增長的影響研究[J].商,2015

[5]中國商務部.2014中國服務貿易統計.http://tradeinservices. mofcom.gov.cn/a/2014-12-17/270684.shtml

[6]網易財經.2014年中國金融500強.http://www.199it.com/ archives/380612.html

[7]羅伯特·C·芬斯特拉(Robert C.Feenstra),艾倫·M·泰勒(Alan M.Taylor),張友仁等.國際貿易[M].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1(6)

上一篇:家庭暴力研究論文范文下一篇:標準化設備管理論文范文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