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鄉村科技論文范文

2023-09-16

鄉村科技論文范文第1篇

助力鄉村振興戰略

黨的十九大報告首次提出了“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成為與科教興國戰略、人才強國戰略、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區域協調發展戰略、可持續發展戰略、軍民融合發展戰略并列的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七大戰略之一,將為我國農業農村的發展注入強大的動力。農業農村的發展離不開農村教育的發展。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必須加快推進農村教育現代化,農村教育現代化的關鍵在于鄉村教師隊伍的現代化。

我國教育事業的均衡發展離不開鄉村教師的推動,鄉村教師是教育的工作者,是鄉村文化的延續者,是鄉村科技普及的推動者,更是新時代鄉村思想精神的引領者。鄉村教師的高質量、高水平發展是我國鄉村教育事業發展的內生動力。因此,解決鄉村教育振興中鄉村教師的困境,對教育事業的發展、鄉村的振興、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具有重要的意義。

一、全科型鄉村教師對鄉村學校的意義

發展農村教育,基本實現教育現代化,根本在教師。長期以來,農村中小學尤其是偏遠農村地區的村小學、教學點師資弱,是一個共性的問題,也是一個老大難的問題。定向培養全科型鄉村教師的政策,將徹底解決鄉村教育的數量不足、質量不高、結構失衡的難題。其意義在于:一是展開了對鄉村學校的“精準扶貧”。扶貧必先扶智,全科型鄉村教師的培養,補齊了鄉村教師這塊短板,促進教師資源均衡配置和農村教師隊伍整體素質提升,是提高鄉村教育質量、促進教育公平的重要抓手,從根子上解決了教育如何扶貧的問題;二是進一步推進了教育公平。培養全科型鄉村教師將縮小城鄉教育水平差距,讓每個鄉村孩子都能接受公平、有質量的教育,阻止貧困現象代際傳遞,對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將產生深遠影響。

全科型教師培養是一項德政工程、民心工程。首先,能解決農村學校特別是教學點學科教師不齊全、結構不合理的問題;能滿足這些學校特別是教學點開齊課程、開足課時的基本需求,是基礎教育均衡發展的需要,是教育公正、公平的需要。其次,能緩解農村學生因為選擇教師而集中涌向城鎮的趨勢,減輕城鎮學校大班額問題給教育帶來的壓力。第三,為暫時無能力進城的偏遠鄉村農民家庭減輕經濟壓力。這些貧困家庭的孩子如果不能就近讀書而要到城區的話,異地讀書產生的相關費用,再加上家長陪讀喪失就業的經濟損失,很可能使這些家庭因孩子讀書而致貧。

教育最大的不均衡就是師資的不均衡,對于鄉村學校來說,音樂、體育、美術等小學科師資尤為緊缺,但是,鄉村學校學生數量較少的現實又不允許配備專職的藝體類教師,否則又造成極大的師資浪費。鄉村學校極其渴望享受優質的教育資源。這幾年,我所在的區,鄉鎮越來越多的年輕家長為了孩子接受更為全面的學校教育,選擇流向鎮上或者縣城就讀,這就是一個明顯的標志。所以,全科型教師填充到鄉村學校,會極大地緩解這種狀況。從另一個角度說,隨著新課改的推進,學科之間的整合,如語文和地理、數學和實踐、美術和語文等學科之間的關聯越來越緊密,單科型教師已經不能適應這種變化,全科型教師有助于打破學科之間各自為戰的弊端,使學科的互補性得到體現。

二、培養全科型鄉村教師的途徑

針對農村小學的實際需求,進行精準培養。鄉村學校需要什么樣素質的教師,教育主管部門就培養什么樣的教師;哪里需要教師,教育主管部門就給哪里培養。讓培養出的合格全科型鄉村教師,具有承擔鄉村小學所有學科教學任務的能力。其手段:一是抓招生質量,從源頭上確保生源質量,進一步優化政策,加大宣傳力度,吸引更多有志于師范教育的優秀學生報考全科教師。二是抓教學質量,制定全科型教師培養方案,構建“課證融合,崗位對接”的人才培養模式,突出師范教育的特色,培養專業素養高、專業思想牢、專業情意深的全科型鄉村教師。三是抓實習質量,

實行“全程實踐教育”新模式,即課程上到一定程度有見習和小實習;知識達到一定程度有1個月的中實習;畢業的最后一年安排頂崗大實習,統一組織學生到實習實訓基地開展教育實習一學期,實習成績不合格的不準畢業。狠抓實習質量,實行“雙導師制”,實現學生零距離上崗,目的是讓學生一畢業立即上手,并且很快成為鄉村學校的骨干。

培養全科型教師的責任主體應該是高校,高校應該為教育主管部門提供“訂單式”服務。首先要通過“占編定向分配”這樣的優惠政策,吸引更多的優秀畢業生報考全科型教師,從而確保全科型教師的生源質量。高校要根據全科型教師培養的要求調整課程設置,使全科型教師專業得到全方位的成長,從而適應鄉村學校特別是教學點對不同學科教師的專業需要。其次,全科型教師服務的學校和所在地教育主管部門要為這些教師的專業成長和生活提供優質服務,使這些教師能安心并樂意在鄉村學校教書。

培養全科型鄉村教師可以通過以下幾個途徑:一、在師范院校開設招收全科型鄉村教師班?,F在很多院校大量招生,沒有規定培養模式,同一所院校、同一個專業畢業后高中、初中、小學、幼兒園都可以去教,這很不利于教師、學生的教學、學習,每個學段的教學方法、孩子的心理結構都不一樣,所以要定好學習方向,要么畢業后教小學,要么教初中或高中,這樣有利于畢業后有針對性去教學。二、在全科型鄉村教師班,語文、數學、外語、音樂、體育、美術、信息技術等都要學習,并在考試時算入總成績,沒有主課、副科之分,只有師范生學會了畢業后才能很好地教學生。

培養全科型鄉村教師是一項龐大而系統的工程,主要責任還是師范院校承擔的多一些。既然是全科教師,那么在課程的開設上,所有學科都要開足、開齊??梢越梃b20年前“普師”的培養模式。讓教師首先要具備音樂、體育、美術、計算機等這些基本技能,學校對所有學科進行嚴格考核,使之具備合格的全科型教師資格。地方教育部門在接收鄉村全科型教師時,最好要經過考核,避免出現合格不合格都能安排工作的情況,則就背離了全科型教師培養的初衷。

三、讓全科型鄉村教師“下得去,留得住,干得好”

如何“下得去”,可以實施定向本土化培養制度。通過定向培養的??坪捅究飘厴I生,畢業后由生源地縣級教育等部門按照定向培養協議占編分配到指定的鄉村學校任教。一句話,本土選拔,定向培育,解決了鄉村教師“招不來人”、“留不住人”的尷尬。

如何“留得住”,利用政策措施留住鄉村教師。要提高鄉村教師工資待遇,實行城鄉教師差別工資制度,吸引人才終身從教;要統籌解決居住困難問題,讓鄉村教師住有所居,安心從教;要適度傾斜職稱資源,給予鄉村教師更多實惠,留住鄉村教師;要適度傾斜榮譽資源,給予鄉村教師更多鼓勵。

如何“教得好”,實行職前職后一體化培養。在職前培養上,鄉村教師除了有“扎根鄉村”的做鄉村教師愿望,還要具備“素質優良”的做鄉村教師能力,即具有扎實的專業知識功底,深厚的鄉村文化底蘊,嫻熟的鄉村課堂教學技能,寬廣的國內國際視野和樸實的鄉村道德情操。

鄉村科技論文范文第2篇

《鄉村科技 (學術版) 》以服務現代農業產業為辦刊宗旨, 以實際、實用、實效為特色, 主要探索和研究農業現代化理論和農業現代化進程中的有關科學技術、經濟、生態、社會各方面及其協調發展問題, 反映最新農業科研成果, 促進學術交流與合作, 為我國農業現代化建設服務。本刊主要欄目有:種植技術、土肥植保、農產品加工、園林綠化、畜牧獸醫、農業經濟、農業工程 (設施農業、水利水電、工程建設等) 、三農論壇 (新農村建設、農業經濟、農民培訓、工作研究等) 。歡迎大家踴躍賜稿。

稿件要求:

1. 本刊要求作者有嚴謹的學風和樸實的文風, 提倡互相尊重和自由討論。凡采用他人學說, 必須加注說明。

2. 稿件應具有科學性、先進性和實用性, 論點明確, 論據可靠, 數據準確, 邏輯嚴謹, 文字通順。

3. 文章字數宜控制在2000~4000字, 精粹短稿亦可酌情收錄。

4. 請作者將稿件 (用word格式) 發送到指定的征文信箱中。

5. 凡來稿請作者自留底稿, 恕不退稿。

6. 為規范排版, 請作者在上傳稿件時嚴格按以下要求:

(1) 論文要求有題名、摘要、關鍵詞、作者姓名、作者工作單位 (省市郵編) 等內容。

(2) 基金項目和作者簡介按下列格式:基金項目:項目名稱 (編號) 作者簡介:姓名 (出生年-) , 性別, 職稱, 學位, 研究方向。

(3) 文章一般有引言部分和正文部分, 正文部分用阿拉伯數字分級編號法, 一般用兩級。插圖下方應注明圖序和圖名。表格應采用三線表, 表格上方應注明表序和表名。

(4) 參考文獻列出的一般應限于作者直接閱讀過的、最主要的、發表在正式出版物上的文獻。

其他相關注釋可用腳注在當頁標注。參考文獻的著錄應執行國家標準GB7714-87的規定, 采用順序編碼制。

7. 本刊已加入“中國學術期刊光盤版”。若作者不同意將文章編入數據庫, 請在來稿時聲明, 本刊將做適當處理。

8. 所投稿件請保證文章版權的獨立性, 無抄襲、署名排序無爭議、文責自負, 請勿一稿多投。來稿請通過郵箱發送, 我們將在一周內給您答復。

地址:鄭州市政六街3號電話:0371-53330160

鄉村科技論文范文第3篇

(一)異地城鎮化問題嚴重

1、鄉村空心化

隨著鄉村異地城鎮化現象的發展,各個地區的農村均出現空心化現象,大部分留在農村的人群為幼兒、老年人、殘疾人、病人等,勞動力的欠缺嚴重桎梏了鄉村地區的進步與發展,更沒有足夠的人才儲備滿足鄉村振興戰略貫徹落實的實際需求。

2、城市病問題

隨著鄉村異地城鎮化現象的發展,勞動力人口的流動基本均為單向,這會導致發展較迅速的城市、城鎮出現嚴重的城市病,即房價攀升、交通擁擠、資源緊張、人口膨脹等,這些問題都會嚴重影響城市的進步與發展,阻礙城鄉一體化建設。

(二)鄉村地區基礎設施不足

1、基礎設施重要性

建設基礎設施主要是為了給農村地區生活的人民群眾提供良好的生存基礎物質條件,能有效改善各個地區鄉村面貌,促進農村現代化建設發展。交通、電力、水利、通信、醫療衛生、基礎教育等方面的設施均為農村地區基礎設施建設內容。

2、基礎設施建設弱項

根據筆者的調查了解可知,我國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常存在較多問題,其中最為嚴重的五個方面為:水利、電力、交通、天然氣、房屋。大部分農村的農田水利設施建設時間較早,其維修維護方式均存在一定缺陷,導致其年久失修,甚至有部分村莊會沒有自來水,僅憑借井水、溪水維持日常生活需求;電網設施同樣存在老化問題,不穩定的電壓使人們的日常生活受到嚴重影響;道路建設多見土路、碎石路等造價較為廉價的狀態,根本無法滿足人們日常生活的需求,且因為道路建設不足,來回的車費都較貴;很多農戶依舊使用煤、柴等,煤氣、天然氣建設不足,通氣不方便且價格較貴,大部分農戶不愿承擔該筆生活成本;部分貧困戶沒有足夠的資金建房,導致一些偏遠地區的農村常見瓦房。

(三)相關產業發展缺乏活力

1、產業結構單一化、缺少龍頭企業

產業是鄉村振興戰略在農村地區貫徹落實的基礎,因此,只有促進產業多元化發展,才能從根本上調動農村地區經濟的活力。部分偏遠農村的產業結構較為單一,基本以第一產業為主,再加上經濟條件不足、民眾自身觀念等因素的牽絆,會導致該地區很難吸引龍頭企業,也很難發展龍頭企業。另外,特色產業不突出、產業規模較小、數量較少,也很難為鄉村振興戰略的貫徹落實提供強大動力。

2、扶持力度不足

基層政府會將更多的自己投入到基礎設施建設等與人們更為親密的民生工程之中,無法騰出多余的資金為企業發展提供支持。還有部分基層政府工作人員會為了成績做些無用的“面子工程”,也會對政府資金造成浪費,嚴重影響該地區產業扶持力度。

(四)鄉村價值被嚴重忽略

1、鄉村價值概述

鄉村價值主要是指鄉村發展過程中總結而出的特殊規律,根據鄉村價值中的相關內容可知,自然資源、社會與生活資源、鄉村社區產品這三類資源共同構成了鄉村財富。第一部分主要是指水資源、土地資源、森林資源等自然形成的資源;第二部分主要是指村莊的地理位置;第三部分是指農副產品、農村特色藝術品等。一般情況下,這三類資源可以形成一個閉環,成為“財富三角形”。

2、對鄉村價值的忽視

鄉村振興戰略貫徹落實過程中,大部分人群會認為鄉村本身不具備較多資源,需要積極從外部引進進行創造,才能滿足農村建設實際需求,社會導致鄉村本身的價值被嚴重忽略。部分地區在引進產業項目時若忽視鄉村價值,則會使項目產業本身與鄉村所有資源不匹配,不但會使引進的產業項目無法正常開展,還會浪費更多資源成本。大部分與鄉村價值脫節的產業項目,均無法在鄉村土地上扎根生長。

二、以科技創新推進鄉村振興戰略的主要措施

(一)及時調整發展方向,重視融合作用

根據鄉村振興戰略落實需求可知,我們必須要結合新時代環境對農村地區經濟發展實際需求,對其進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尤其是在近幾年來人們的生活水平不斷提高,農業行業若無法及時進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將會直接阻礙農業的現代化發展,這也是現代農業發展的必經之路,能有效提高農村地區農業發展質量與核心競爭力。我們需要將農業科技創新與城鄉一體化相結合,從根本上推廣農業機械的應用,為農村地區的第一產業、第二產業、第三產業的發展奠定堅實基礎。農村基層政府應當保證現代農業發展的合理性、規范性與科學性,最大程度節省經濟、人力成本與自然資源的消耗,將優質、綠色、安全、環保作為農村第一產業發展的基礎要領,并對相關科技項目進行深入探索與研究,從根本上培育農村振興創新成果,為現代農村的進步與發展提供有效的科學技術輔助[1]。

(二)及時發覺適當項目,重視協同發展

隨著城鄉一體化進程不斷加快,各個地區的城市建設腳步不斷提升,若想要促進農村地區的振興與進步,必須要打破民眾掛念與心態上的封閉,使其能以廣闊的胸襟、開闊的視野接受農村地區的經濟發展新途徑。我們需要重視農村地區產業項目的發展,在激烈的行業競爭中獲得與發達城市合作創設的機會,爭取能夠在農村地區建設科技創新基地、重點實驗室等,從根本上提高農村地區科研項目數量的提升,從整體上提高農村地區的科研水平[2]。

(三)及時進行轉化創新,重視綠色環保

根據鄉村振興戰略的實際要求可知,若想要促進現代化社會的建設,若想要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需要重視科學技術在農村的轉化與創新,為農村地區經濟水平的提升奠定堅實基礎。在之前的戰略落實過程中,大部分農業科技會被直接應用于第一產業發展,促進農作物質量與產量的提升是相關研究的根本需求。但這樣的落后觀念會導致農村地區經濟狀況無法朝著綠色環保的方向發展。因此,為保證我國農村地區經濟能堅持走可持續發展道路,應當重視農業科技創新技術的應用。促進農業綠色發展。我們可以從廢棄資源利用、產地環境修復等方面對農村地區經濟建設進行研究與探討,盡快研究相關科研成果。與此同時,我們還需要重視人才建設、示范推廣等措施,才能從根本上為農村創設一個高效、安全、節約、環保的農業發展進步道路,促進農業經濟的可持續發展[3]。

(四)及時扶持龍頭企業,重視科技推廣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根本目的是為了給人民群眾帶來福利,因此,我們需要著眼現代農業作為農村地區建設發展的支撐,將糧食安全作為農村地區建設發展的基礎。我們需要以“三農”理論為工作基礎,抓住農業科技推廣的正確方向,將農業產業需求與發展作為建設目標,將科技扶貧、山區綜合等項目建設作為重點,積極尋找國家試驗站及人才專項項目的幫助,強化科技興農措施的應用,將了研成果轉化成為實際農業建設成果,及時扶持龍頭企業,使其能發揮自身帶動作用,促進農村地區經濟水平的進步[4]。

(五)及時合理引導隊伍,重視人才建設

科技創新離不開專業人士的引導,因此,為保證鄉村振興戰略貫徹落實,我們應當重視人才建設工作,建設綜合素質優良、構成組織合理的新時代背景下創新人才隊伍,只有這樣,才能保證整個工作過程與工作方式不斷創新,在民眾中宣傳熱愛、服務、獻身、開拓等正能量,使農民在工作過程中能積極參與建設過程,調動相關高科技人才的熱情與活力,使其能積極補充農業經濟發展的短板,促進農業地區經濟建設。

(六)及時學習相關知識,重視工作任務

首先,我們需要引導農村民眾積極學習新時代環境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相關知識,為人們樹立“四個意識”與“四個自信”,使其能在學習過程中正確認識社會主體的精神內涵與實質概念。只有這樣,才能使農村地區正確認識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使人們能夠利用該主義思想武裝自己的頭腦,能有效促進鄉村振興戰略的貫徹落實,從根本上推動農村地區經濟建設與發展。另外、經濟、法律等方面的基礎知識也是民眾需要學習的重要內容,始終堅持進行學習與思考,才能借助科技創新手段促進整個農村地區的進步與發展[5]。

三、結語

根據文中內容可知,為保證全面小康目標的實現,我們應當積極貫徹鄉村振興戰略,為實現強國戰略添磚加瓦。面對新時代要求的變化,我們要不斷增強民眾的責任心,使其能在新環境中感受到緊迫的情緒,樹立正確的使命感,堅定前進的信息,緊跟新時代的腳步,重視科技創新在農業進步的應用,強化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從根本上調動農村經濟發展活力,才能為鄉村振興戰略的貫徹落實提供有利環境,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奠定基礎。

摘要:鄉村振興戰略的提出與貫徹落實為我國農村的進步與發展帶來了強大動力, 而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與創新, 鄉村振興戰略的落實策略也應當隨時出現一定的變化, 才能緊跟時代的腳步, 為我國全面小康社會的建設奠定堅實基礎。本文通過了解鄉村振興戰略實施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結合實際情況著重研究以科技創新推進鄉村振興戰略的主要措施, 以供參考。

關鍵詞:科技創新,鄉村振興戰略,思考,推進措施

參考文獻

[1] 王杰.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和區域協調戰略, 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J].農業經濟, 2019 (07) :37-38.

[2] 本刊記者.實施數字鄉村戰略促進鄉村全面振興——中央網信辦有關負責人就《數字鄉村發展戰略綱要》答記者問[J].農村百事通, 2019 (14) :15-18.

[3] 王健敏, 李婧媛, 劉志超, 高波, 李德軒, 李可.云南省科技創新助力鄉村振興發展分析與對策[J].農業展望, 2019, 15 (06) :108-112.

鄉村科技論文范文第4篇

摘 要 從我國現階段鄉村旅游發展現狀出發,以江蘇省徐州市漢王鎮景區發展現狀為例,剖析蘇北地區鄉村旅游產業發展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根據鄉村旅游的發展理論,創造性地提出相對應的應對措施,以期實現蘇北鄉村旅游的振興與可持續發展。

關鍵詞 鄉村旅游;對策;開發管理;江蘇省徐州市漢王鎮

隨著城市經濟快速發展,鄉村旅游項目迎來了適宜的發展契機,各家旅行社及線上旅游平臺紛紛推出了一系列的鄉村旅游產品,其中比較突出的有民俗村、鄉村度假村、農家樂、古村落等。鄉村旅游以其隨心安逸、自在悠閑、自然風情而區別于其他名勝古跡與山川河流,且農村通常分布于城市郊區,是都市人們釋放壓力、感受短途旅游的好去處。鄉村是建設美麗中國的基礎,鄉村旅游作為鄉村發展的重要項目,其所占地位之重不言而喻。

鄉村旅游是以回歸自然,體驗鄉村為主導,集鄉村休閑旅游、農業旅游、森林旅游和民俗旅游等為一體的新形式旅游方式,是現代旅游中的一項新事物,能在一定程度上讓在城市生活的人有親近大自然之感。隨著經濟文化的多元化發展與碰撞,游客們的思想更加趨于多元與成熟,人們對旅游的需求不再只局限于休閑生活娛樂,更在意的是滿足自身的精神需求與靈魂、自然的融合,注重自然歸屬感與文化認同感?;谶@種現狀,鄉村旅游的豐富不僅滿足了身處繁華都市的人們的需求,為他們提供前所未有的農業休閑產品,同時也提高了當地農民的收入,改善當地居民生活,促進當地農業結構合理化。旅游業作為一個可持續發展行業,也在一定程度上穩定了當地經濟,同時也積極響應了美麗中國建設的號召,是一項農民能受益、游客需求能得到最大滿足的可持續發展的朝陽產業。

蘇北地區區域劃分主要指江蘇省北部地區,主要城市有鹽城、徐州、連云港、宿遷、淮安5個地級市,包含17個市轄區、3個縣級市、17個縣,蘇北地區以廣袤平原為主,經濟發展程度高,交通通達性好。鄉村旅游發展初具雛形的同時也存在著基礎設施落后、缺乏協調性的總體規劃、開發流程混亂、缺乏自主經營能力、產品單一特色不足等問題。

1 鄉村旅游發展規模初具雛形

江蘇省徐州市銅山區漢王鎮地處于徐州市西南蘇皖交界處,歷史悠久,極具自身文化特色,自然特征明顯,擁有“花果之鄉”美譽,是各方面都適合旅游發展的優勢地區。經過多年堅持不懈的努力,銅山區的舊城改造穩健推進,調整了城市功能區,增加了城市基礎設施建設以及城市綠化,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居民生活環境,榮獲聯合國“全球生態500佳”的稱譽。當地的經濟發展也因此上了“高速”,連帶其環境效益與社會效益大規模實現,適宜的環境也成為大眾選擇漢王鎮農村旅游的理由之一。這其中離不開舊城區綜合整治的落實以及當地政府“加快推進城鎮崛起”的實施。其中漢王鎮地處于銅山區云龍風景區,距離徐州市區的距離僅12.5 km,極大地方便了市區居民進行鄉村旅游,促進鄉村旅游業發展[1]。隨著調查研究的不斷深入,許多農村旅游常存在的典型問題在徐州漢王鎮景區中都有所體現。

2 蘇北地區鄉村旅游發展中存在的問題

2.1 缺乏總體的協調規劃,景區內部整體質量較低

在發展鄉村旅游項目時,不注重各功能區的劃分,村民居住區、公共設施、行政辦公區較為混亂,公共環境不盡如人意。隨著漢王鎮新城的陸續完工,搬遷至新城的老城區政府依然缺乏規劃,導致整體景區質量下降。

蘇北地區鄉村旅游項目各立門戶,沒有統籌系統的發展規劃,導致鄉村旅游發展參差不齊,對于游客的吸引力不強,難以突出重點,無法形成品牌效應。這種低水平的開發只能導致天下鄉村一大同,反而增加了同地區之間的同質化競爭。類似于漢王鎮這樣的鄉村旅游類型的景區,由于沒有做好景區用地的規劃,開發流程混亂,整體質量下降。漢王鎮內的許多保護級景點沒有得到合理保護,如馬扒泉、拔劍泉等,周圍環境也較差,質量有待提高。

2.2 相關旅游設施不完善,產品結構較為單一

游客的基本需求難以滿足,景區內的基礎設施建設完善程度低。例如,漢王鎮內的道路、停車場、電話亭以及公廁等基礎設施在數量和質量方面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問題。景區內“兩縱一橫”道路分布,三條主干道連接外側珠江路,內部交通狀況糟糕,景點分散,各項配套設施不全,如路標、道路設置等,鄉村旅游的經營管理存在缺陷,相關法律法規缺失,相關單位執行力未落實到位,產品結構過于單一。

2.3 農副產品種類豐富,管理營銷人才缺乏

鄉村旅游項目靠近鄉村,也是最接近農副產品的地方,但是大部分地區只是出售原滋原味的農作物,產品雷同沒有新意,沒有形成自己的特色,銷售模式過于單一,產業鏈短。銅山區在產業結構上主要產物是瓜果蔬菜,高半山地以優質的雜糧、小麥、玉米為主。經濟果樹主要有核桃、花椒、橄欖一類,黨參、板藍根是其重要的中藥材生產作物。漢王鎮是銅山區油橄欖和花椒主要產區,但是漢王鎮并沒有抓住這一消費熱點,只是銷售單純的作物,沒有特色,沒有精心的包裝和營銷,整體缺乏知名度[2]。

2.4 文化底蘊不深厚,概念主次混淆

鄉村旅游是根據各鄉村存在的特色文化、獨特風俗、田園風光等方面衍生出來的各具特色的綜合性旅游活動,并非如法炮制復制粘貼出來的一模一樣的鄉村旅游模式。經濟收益是鄉村旅游發展層次高低與否的重要衡量指標,但驅動其全面發展的一定不僅僅是物質的外在,文化才是第一驅動力,鄉村旅游的文化意義在于發揚鄉村民俗文化,讓更多人知曉鄉村文化的特色所在,游客更需要精神的富足。

3 蘇北地區鄉村旅游可持續發展建議

3.1 明確蘇北地區的旅游市場需求,設計出真正適銷對路的旅游產品

加強品牌效應,充分利用互聯網媒介,選擇適當的營銷策略,主打田園風光、綠色健康、物美價廉等消費點,明確市場定位,尋找客戶人群的特質,開設旅游精品線路,適時舉辦游覽會,打響品牌策略。例如,國內值得借鑒的經典案例——北京蟹島綠色生態度假村,項目發展目標以開發、生產、加工、銷售有機食品為本,以旅游度假為載體,建設以生物能源、種植養殖、田園風光于一體的休閑觀光綠色環保的觀光度假項目。

3.2 注重鄉村文化內核,文化是核心驅動力

拒絕鄉村旅游資源開發中重資源、輕文化的現象。文化即一個品牌的靈魂。把特色這張牌打好,打造屬于自己的文化專屬。例如,梅縣雁南飛茶田度假村以茶田風光及其獨特的茶園文化在眾多鄉村旅游項目中脫穎而出,雁南飛景區從服務、環境、出品、文化四個維度精心鑄造品牌,對外輸出的這一張文化品牌正是雁南飛旅游度假村打響其知名度的王牌[3]。

3.3 堅持系統規范管理,制度落實到實處

著力解決好鄉村交通,解決基礎設施簡陋和分布不均的問題,是關系游客是否能來,用戶體驗是否良好的關鍵因素。規范指導落實到位,拒絕紙上談兵,最大程度保持鄉村旅游的規范化運營。銅山區漢王鎮景區景觀布局雜亂,景區內基礎設施不完善,而北京蟹島綠色生態度假村打造獨具特色的“前店后園”的經營模式,在空間布局上設置體驗交流場所和農產品交易場所,“前店”部分設置了住宿區、娛樂區、餐飲區、購物區,滿足了游客們旅游過程中的消費欲,也幫助景區實現規模經濟效益?!昂蟮辍辈糠种饕O置養殖區、種植區、再生能源區這樣的生態農業園,充分考慮到旅客的參與需求,整個景區規劃合理且充分考慮消費經濟與游客體驗。

4 結語

鄉村旅游發展離不開鄉村振興,在發展旅游的同時不僅要注重收益問題,更要注重文化的注入,不能舍本逐末。這是豐富和發展新型鄉村旅游基礎建設的一大機遇,是實現全民旅游的消費熱點。鄉村旅游在發展過程中出現問題難以避免,但要拒絕雜亂廉價,致力于打造具有自身文化特質的蘇北鄉村旅游品牌。在城市建設方面腳踏實地,探索多元化經濟發展模式,實現蘇北鄉村旅游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 張國旭.關于鄉村振興中發展鄉村旅游的路徑探索[J].新絲路,2020(6):21-23.

[2] 孫強,王鍇,白瀟瀟,等.“文化、生態、發展”三位一體的城鎮綜合整治規劃探析——以徐州市銅山區漢王鎮為例[J].規劃師,2012,28(12):50-56.

[3] 王萌.區域文化與鄉村旅游可持續發展[J].平頂山學院學報,2014,29(2):99-101.

(責任編輯:趙中正)

鄉村科技論文范文第5篇

一、銀行產業組織理論研究的基礎結構問題

(一)產業組織的市場結構

結構通常是指構成某一系統的諸要素之間的內在聯系方式及其特征,是指構成系統整體的各部分的搭配和安排,其主要特征是把考察對象作為一個整體中各部分之間的相互關系,而不是孤立地考察其中某一個或幾個部分。市場結構就是構成市場的供給方(即賣者,如銀行)之間、需求方(買者,如銀行的客戶)之間以及供給者和需求者之間諸多關系的總和及其特征。也可以說,市場結構是一個可以比較穩定的、可以觀察的變量,短期看,可能是一個常量;長期看,則可能是一個變量。

也可以從需求(買方)的角度對市場結構進行研究。例如,僅有單一買方,則出現“完全的買方壟斷”,如存在多個買方,則存在“買方寡頭壟斷”或完全競爭型的買方市場;如果市場供需均為完全壟斷,則市場結構是“完全雙邊壟斷”。

在產業組織研究中,我們主要考察的是市場供給方的市場結構問題,市場結構仍是在時間上比較穩定的、可觀察的變量,能夠體現市場供給方面的競爭和壟斷程度,是決定產業組織競爭性質的重要方面。從市場結構的類型上看,產業組織一般包括完全競爭型、壟斷競爭型、寡頭壟斷型和壟斷型等四類??傮w上,產業組織理論研究是以市場結構研究為基礎的。

產業組織研究的市場結構是建立在新古典經濟學廠商理論基礎上的。產業大多存在著規模經濟,高市場集中度往往意味著少數較大規模、較高市場占有率的大廠商可以憑借規模優勢降低成本、提高盈利水平。但當一個產業的市場集中度過高時,大企業則有操縱市場的力量,并能以此謀求更高的利潤回報。芝加哥學派則從自由放任的經濟哲學出發,更多地強調市場績效對市場結構的影響,重點是三者間的反向關系。因此,對S、C、P邏輯范式的全面表述應為:市場結構決定市場行為,市場行為決定市場績效,但S、C、P間的關系不是單向的,市場行為和市場績效反過來也影響市場結構,該體系是一個閉環。

從研究內容上看,S、C、P框架可以將產業組織研究的主要內容包含在一個相對簡單的框架中,所以盡管產業組織學的學派較多,這種方法也一直備受非議,但該理論框架仍是分析產業組織結構的重要基礎。本文認為,S、C、P框架的研究方法將產業組織的理論和實踐緊密結合,既有規范性研究,又有實證性檢驗,避免了僅作單純的抽象或實證分析,使產業組織研究既有理論深度,又能緊密聯系實際。

(二)銀行產業市場結構

銀行產業市場結構,是指構成市場主體的銀行業金融機構之間的相互關系及其特征,是決定銀行產業組織競爭性質的重要內容。鑒于產業組織理論重點從供給者的角度研究產業組織的市場結構,本文也從銀行作為金融服務品供給者的角度研究銀行業市場結構,研究范疇主要包括:市場集中度、市場進入和退出壁壘等。影響銀行市場結構的因素包括內部因素和外部因素。內部因素主要由產品性質和科技水平決定,如銀行服務的快捷或安全性。市場結構的另一些因素是源于外部的,如國家產業政策和銀行業監管政策。內部因素起決定作用,而外部因素影響內部因素。由于20世紀60年代美國法律放寬對銀行業市場進入壁壘的限制,80年代放松對存款利率以及銀行合并的管制,外部因素越來越成為市場結構的重要影響因素??傮w看來,影響銀行市場結構的因素主要有:市場集中度、規模經濟、產品差異化、市場壁壘等。

對于市場結構的衡量有多種角度和方法:基于產品角度的彈性分析法,基于績效角度的計量法,基于產業內部組合角度的計量法,等等??傮w來看,市場結構取決于市場份額、市場集中度和進入壁壘等因素。前兩種因素主要決定特定市場中廠商間的相互關系,或特定市場的規模經濟及市場主體的數量分布特征;后一種因素主要決定市場中廠商與市場外潛在競爭對手的相互關系。衡量市場集中度的方法常用的有絕對集中度和相對集中度兩類,前者是從市場供給者的數量和相對市場份額兩方面反映市場集中程度;后者通過分析產業內供給者之間的實力或規模的不均等程度,即從不同供給者在市場上占有份額的差異方面,分析市場的集中程度。

絕對集中度主要包括市場份額和市場集中度指標。最常用的集中度指標是CRn指標,對于銀行業而言,它是指銀行產業中n家最大銀行市場份額之和,或者是某一百分比的市場占有率之內的廠商數量。n取值隨市場集中程度而定,市場集中程度越高,n的取值越小。從市場集中的情況看,不僅應考慮銀行業的資產總量和市場份額,而且還應考慮銀行業務范圍的涵蓋程度,不僅要看銀行是否在特定的細分市場占有很高的市場份額,還要看在各類業務市場是否都占有很高的市場份額。當資產總量相同時,銀行數量少的市場的集中程度高于銀行數量多的市場的集中程度,這與各國的實際情況基本是吻合的。

市場集中與市場壟斷的關系。市場集中度反映著市場壟斷程度的高低。如果少數銀行市場占有率高,對市場的影響作用大,則容易形成市場壟斷。較高的集中度還會增加寡頭之間的相互依賴性,增加大銀行之間合謀的可能性。相反,如果銀行規模小且數量多,就不利于形成市場合謀。從一般均衡看,過高的市場集中可能會產生較為負面的效果。

二、市場結構與市場行為和市場績效的關系

(一)市場行為與市場結構的相互關系

銀行業市場行為是指銀行為了獲得更多的利潤或更高的市場占有率等經營目標所采取的戰略性行為的總稱。完全壟斷與完全競爭是兩種極端的市場結構,而現實經濟中的市場結構往往是二者間的過渡形態。產業組織研究的重要目標之一就是分析這兩極之間連續性的現實市場結構和市場行為,并判斷市場是否存在不公平競爭的情況。實際上,銀行的市場行為并不完全是自由競爭條件下的均衡過程,而是與市場結構互動的過程。市場行為不僅是內生的,而且是外生的,既是市場結構的結果,也是市場結構的影響因素,即本期的市場結構(St)就是上期市場行為(Ct-1)的結果,也是下期市場行為(Ct+1)的重要影響因素。這種動態的視角,使我們能夠全面的認識理解銀行業市場行為及其決定因素。例如,鮑莫爾(Baumol)通過“可競爭市場”這一概念,改變了市場結構與市場行為單向的邏輯關系。因為在可競爭市場中,潛在進入者的威脅迫使現存者降低成本,不斷創新,擴大規模,從而既使市場結構發生變化,又影響了市場績效。市場行為及其與市場結構和市場績效的關系,是國家制定產業政策和采取監管措施的重要依據。

從結構標準看,市場上要形成有效競爭的市場結構及其存續條件,以保證任何供給和需求方所占有的市場份額都不足以控制市場。一是市場上存在各自獨立但達到最小經濟規模的、符合最優進入數量的銀行。二是在動態期內,能保證銀行有序進入與退出的良好機制,任何新銀行作為新進入者能夠自由參與市場競爭,不存在人為的市場進出壁壘措施,也不存在行政性歧視措施。

市場行為與市場結構的相互關系,一方面,市場結構決定市場行為。市場結構對賣方和買方的行為都會產生影響,我們這里僅考察對賣方的影響。從短期狀態看,市場結構相對穩定,可作為靜止不變的外部環境,是決定銀行經營和競爭策略的客觀環境,約束著銀行的市場行為。由于銀行業的規模經濟性,往往存在雙寡頭或多寡頭競爭的市場結構,對寡頭競爭市場行為的分析具有很大的代表性。顯然,與完全壟斷和完全競爭相比,寡頭競爭的重要特征是競爭對手間更具有互動性,一方的行為往往受到其他方行為反應的影響和制約。另一方面,市場結構本身也是不斷變化的,市場結構往往是市場行為和市場績效的結果。如大銀行兼并小銀行,效益好的銀行購入破產的銀行,這會提高市場集中度。再如,市場壁壘和在位銀行的價格行為會影響新銀行的進入,從而導致市場結構的變化。

銀行業務差異化與市場績效、市場結構的關系。服務價格的差異化將造成不同銀行利潤率水平的差異:一是處于競爭優勢的銀行將憑借價格優勢和成本優勢。取得較高的利潤率水平。二是處于競爭劣勢的銀行只能取得較低利潤率。對新進入銀行來說,銀行業務差異化程度越高,進入的壁壘越高,取得市場份額所付出的代價越大。我國近年新興的股份制銀行發展較快,如上海浦東發展銀行、招商銀行和中國民生銀行等,這雖然說明這些銀行市場開拓能力強,但也說明我國銀行業務差異化程度低,產品差異的客觀壁壘不高,客觀上為這些銀行的發展提供了市場機會。

(二)銀行業市場結構與市場績效的關系

具體可以分別從短期和長期角度考察。

1.從短期看,市場結構一般具有相對穩定性,可作為靜止不變的外部環境,它是決定銀行經營和競爭策略的客觀依據,影響著銀行的市場行為。市場績效取決于銀行業內銀行的經營活動狀況,而經營狀況又取決于銀行的定價策略、產品策略等市場行為,即市場行為決定市場績效,市場績效是行為的結果。

分析市場份額與市場績效的關系,可以通過兩回歸模型進行估算,一種是:

利潤率=a+bMS+cConc+dSize+eAdInt+fGrowth

式中,利潤率是自有資本或總資產上的收益率,MS是市場份額,Conc代表4個最大廠商,Size是廠商規模,AdInt代表廠商廣告費用在其銷售額所占的百分比,Growth是廠商增長率的過濾變量,d和e是市場進入壁壘的條件,a是常量,b、c、f是系數。

另一種是:

利潤率=a+bMS+cConc+dHB+eMB+fGrowth

式中,HB和MB分別是高度和中等進入障礙的虛擬變量,d和e是市場進入壁壘的條件。

關于在集中度較高的銀行市場上是否存在著規模經濟的問題。高市場集中意味著市場上少數較大規模的銀行占有較高的市場份額。一方面,大銀行可以憑借規模優勢降低成本、提高利潤。另一方面,大銀行具有操縱市場的力量,銀行之間較容易達成合謀,并通過市場壟斷獲得壟斷利潤,如較低利率存款和較高利率貸款。在單家銀行的市場份額較小的分散的市場中,市場盈利能力較低;相反,在單家銀行市場份額較大的市場中,非合謀的利潤會較高。

在短期均衡中,市場結構決定市場行為,市場行為決定市場績效。從長期看,市場結構是動態變化的,市場結構的變化經常是市場行為的結果,有時也直接受市場績效變化的影響。市場績效是由行為決定的,但需考慮市場供應者和需求者行為,及其對市場結構可能產生的動態影響。這就是長期動態的分析視角。例如,大銀行兼并小銀行,效益好的銀行并購效益差的銀行,這些會提高銀行業市場集中度,改變銀行業的市場結構。產品差異化和在位銀行的價格行為會影響新銀行的進入,也會導致市場結構的變化等。

實踐證明,高效率的銀行能夠獲得較大的市場份額,導致較高的市場集中度,并形成良性循環。具有較高市場績效的銀行往往更容易采用先進管理技術,不斷降低成本、提高利潤率,因此也就更有利于占有較大的市場份額,提高市場集中度。雖然在實踐驗證中并不能完全證明上述結論,尤其是當樣本數據不夠充分時,實證結論往往與實際情況存在很大偏差,但市場績效對市場結構反作用的關系是明顯存在的。本文認為,市場績效與市場結構往往互相影響,關系非常復雜,不能簡單地把二者視為直接的相互因果關系,而要考慮到其他復雜因素的影響和作用。就長期而言,市場結構、市場行為、市場績效之間存在反向的邏輯關系。市場結構、市場行為和市場績效之間是相互作用、相互影響的關系。

三、國內外銀行業市場結構狀況分析

(一)各國銀行業市場結構的主要特征是市場集中程度較高。銀行業高集中度的國家主要有兩類,一類是高度發達的西方國家,另一類是國有銀行占主導地位的一些發展中國家。

1.德國銀行業的市場結構。德國現有各類銀行類金融機構3400多家。根據德意志聯邦銀行的統計歸類,按照銀行從事的業務活動的范圍,將銀行分為綜合性銀行、專業銀行和其他銀行機構。2001年,德意志銀行集團等資產規模最大的四大銀行按照資產計算的集中度(CR4)為16%。在跨境貨幣交易市場貸款市場集中度(CR4)占33%強,存款集中度(CR4)占近50%。德國銀行業市場集中度不斷提高的趨勢,目前銀行數量比十幾年前大幅減少,約40%,分支機構數目也在下降,減少了大約18%。

2.英國銀行業的市場結構。英國的銀行通過股份銀行合并私人銀行、鄉村銀行,不斷增設分支機構數量,以及股份銀行之間相互合并,通過市場競爭的方式逐漸走向集中,使銀行數量不斷減少。從19世紀中葉到20世紀初,英國銀行業經歷了比較廣泛的市場競爭、兼并與合并過程,現在形成了巴克萊、國民西敏寺、米德蘭、勞埃德四大銀行壟斷市場的基本結構。

3.美國銀行業的市場結構。盡管美國銀行業的集中程度也較高,但由于聯邦政府和州政府有關法律限制,美國銀行業市場集中程度遠低于歐洲、加拿大和日本等國家。實際上在地理上美國只有國際性銀行而無全國性銀行,主要由大量小規模的地方性銀行組成。20世紀二三十年代,美國一些小銀行和經營不善的銀行在市場競爭中退出市場,雖然其后由于反托拉斯法和實行銀行分業經營制度,以及一直實行的單一銀行制限制了美國銀行業的集中,但在20世紀六七十年代大量出現的銀行控股公司則提高了市場集中度。從資產規???,美國銀行規模的分布極不對稱,占總數60%的中小銀行只持有銀行業總資產的10%左右,而占總數2.3%的大銀行卻占近80%的資產份額。截止2002年,美國擁有1億美元及以上資產的商業銀行共有3722家,按照資產計算的美國銀行CR184為79.5%。美國銀行業市場結構的變化,主要是銀行業合并、重組的結果,這使數量下降的同時,市場集中度有所提高了。

4.發展中國家及前蘇東國家情況。許多發展中國家銀行體系發展遠不充分,還需要經歷一個由全面發展到市場化集中的過程。目前較為普遍的特點仍是市場集中度較高。俄羅斯銀行業實行混業經營,1996年商業銀行為2300余家,2003年年初商業銀行為1329家。2003年年初,國家控股銀行有23家,占資產總額的37.5%,貸款占39.2%,私人存款份額為72.11%。俄羅斯儲蓄銀行是最大的銀行,2003年資產占銀行系統全部資產的25%,占私人存款的64%。從發展趨勢看,俄羅斯銀行逐漸集中,大銀行的比重上升,中小銀行的比重下降。資本金在500萬美元以上的銀行數量占比從1998年的12.8%提高到2003年的22.1%,資本金為100萬~500萬美元的銀行約占33.9%,資本金為10萬~100萬美元的銀行約占36.3%,資本金不足10萬美元的銀行數占比7.7%。

(二)我國銀行業市場結構分析

1.我國銀行業市場結構演變。

我國銀行產業組織市場結構是隨著我國經濟體制從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軌而不斷變化的,經歷了計劃經濟時期的壟斷,以及后來打破壟斷、寡頭壟斷到寡占程度不斷降低的發展過程。我國銀行業的市場競爭始于專業銀行之間的業務交叉,在國有銀行的商業化、市場化和股份化改造過程中逐步深化,隨著新興股份制商業銀行的成立和對外資銀行開放市場,目前正處于大發展時期。具體而言,1979年以前,幾乎所有的銀行業務都集中到中國人民銀行,因此當時我國金融市場是完全壟斷的市場結構。從1979年到1984年,中、農、工、建四家專業銀行相繼成立,但當時四家銀行專業分工嚴格,在各自業務范圍內仍居于壟斷地位,因此這一階段的銀行業市場結構是行業性的壟斷結構。

其后隨著專業銀行業務領域拓寬和業務交叉、國有銀行的不斷發展、新興股份制商業銀行的成立和對外資銀行開放市場,中國銀行業原有的壟斷型市場結構正在被逐步打破,各項業務的市場集中程度均有所降低。但由于我國銀行產業組織有其深刻的歷史淵源,所以目前中國銀行業的市場集中度仍處于較高水平,四大國有銀行在存款、貸款和其他主要業務方面仍占有較高的市場份額。我國銀行業的市場結構集中程度較高。

2.市場結構分析。

從市場份額情況看,股份制銀行成立時,雖然面臨日益擴大的市場空間,但同時也面對較高的市場進入壁壘。當然,每個新進入市場的競爭者都可能面臨同樣的問題,但中國的現實情況是,由于國有企業與國有銀行的資金關系的慣性及國有銀行較強的市場競爭實力,股份制商業銀行的市場份額在短時間內還不可能大幅上升,四大國有銀行的市場份額仍將維持較高水平。從資產業務的市場集中度看,截止2004年來,包含國有銀行和股份制銀行(CR15)的市場集中度為68.5%,其中,我國國有商業銀行資產總額達169321億元,市場集中度(CR4)為54.1%。我國股份制商業銀行資產總額和負債余額分別為46972億元,同比增長分別為22.2%,市場份額為14.9%。這反映出20世紀80年代中期以后陸續組建的一批全國性股份制商業銀行,業務規模呈快速增長態勢。隨著我國銀行業市場放松管制的改革進程不斷深入,股份制商業銀行的迅速發展,市場集中度(CR4)最近幾年有一定程度的下降??梢灶A計在今后的市場競爭中,股份制銀行占據的市場份額將進一步加大。這種快速發展趨勢直接導致了我國銀行業市場結構的變化。

3.關于我國銀行業市場結構的政策。

為提高銀行業績效,應改善銀行業市場結構,發揮市場結構對績效的促進作用。發揮市場經濟效率的關鍵在于實行優勝劣汰,有進有退,這是市場競爭的基本原則。按照市場機制調整國有銀行規模,促進國有銀行提高市場績效,擴大銀行經營的規模邊界,實現我國銀行業增長方式從粗放型向集約型的轉變。

市場結構政策的目標不是限制競爭,而是消除過度競爭的制度性障礙。以兼并政策為例,在政策上要出臺促進銀行間重組的法規,從稅收、職工安排等途徑支持業績好的銀行利用市場手段參與重組。建議立法機關和銀行監管當局研究考慮降低陷入困境的銀行退出市場的法律法規及其配套措施,在條件成熟時出臺銀行退出的法律規范,通過合理的手段減少銀行退出帶來的市場和社會成本,改善金融資源配置。

反壟斷是我國銀行產業組織政策和銀行管制中不可缺少的政策內容,也是各國銀行業組織政策的基本導向與總體原則?!案鲊磯艛嗟睦碚撆c實踐表明,還沒有哪個國家能夠對壟斷結構與壟斷行為進行準確區分,而只反壟斷行為而不管壟斷結構”。對于公共政策而言,政府反壟斷政策需要兼顧對壟斷結構和壟斷行為的雙向調節,以維護公正公平的市場競爭。而強化銀行業退出機制保持社會穩定,關鍵是如何保護和補償中小存款人的問題。

(作者單位:中國博士后特華科研工作站)

鄉村科技論文范文第6篇

摘  要:本研究在馬克思主義視角下,探討如何開展鄉村治理工作,推動鄉村振興的進一步發展。要堅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提高鄉村治理的科學性;堅持用發展的眼光看問題,提高鄉村治理的信息化;堅持人民群眾的主體地位,鼓勵鄉村人民積極參與鄉村治理。推動鄉村治理工作的開展,有利于提高鄉村群眾的生活水平和質量,推動鄉村地區多方面發展,營造和諧穩定的社會環境,進而實現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現代化[1]。

關鍵詞:馬克思主義;鄉村治理;鄉村振興;科學性;協同發展

一、鄉村治理的內涵及意義

(一)鄉村治理的內涵

鄉村治理涵蓋農業發展、生態保護、基礎設施建設以及公共服務等多個方面。通過各個領域的協調發展,可促進鄉村經濟的振興,從而達到改善生活條件,實現共同富裕的目的。新時代以來,鄉村振興戰略和鄉村治理策略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例如,農村的基層組織建設,無論是在鄉村治理的內容,還是手段上都有所創新。農村環境得到改善,公共服務水平也相應有所提高,并且農民群眾的生活質量也日漸提高。但是,我國鄉村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還不高,治理理念、治理方式、治理手段還存在許多不適應的地方[2]。因此需要繼續堅持鄉村振興戰略,堅持黨和國家的領導,為鄉村治理以及鄉村振興工作努力。

(二)鄉村治理的意義

第一,從群眾角度分析。從鄉村群眾的生活層面講,有利于維護鄉村生活秩序、創造更好的生活條件。我國鄉村治理至今得到舉世矚目的成就,使農村生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鄉村生產方式不再是單一的農業生產,鄉村生產方式在不斷改進,生產力不斷提高,生活環境也不斷改善,但是在鄉村治理上仍然面臨很多問題。例如,村民自治制度有待完善,由于傳統的歷史習慣,在鄉村治理上由村干部說了算,未實現真正的村民當家做主。同時,村民的文化素質和思想道德素質也有待提高,需建立健全教育保障制度。又如,在生活負擔和生產成本上都存在諸多問題亟待解決。因此,鄉村治理工作要得到推進,就要著手解決鄉村現存問題,并著眼于長遠的發展,提高人民群眾的文化素質和科學素質。不僅要從實際上解決問題,也要從思想上解決問題。

第二,從國家層面分析。從國家治理層面上看,有利于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現代化[3]。在馬克思主義視角下,國家要根據矛盾的觀點、發展的眼觀、辯證的方法、以人為本的理念來開展鄉村治理工作。用發展的眼光和辯證的方法看待時代進步和信息技術的發展可有效管理鄉村秩序。鄉村治理方法的不斷科學化,體現著國家治理能力的不斷提升,治理體系的逐步建立與健全。生產力決定生產關系,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隨著生產力的不斷發展[4],上層建筑包括國家治理方面的要求也不斷擴大,由此推動國家治理不斷走向現代化。

二、鄉村治理工作的原則和思路

推動鄉村治理工作,需要堅持馬克思主義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正確指導,堅持以人為本的發展理念[4]。鄉村治理中,堅持人民群眾的主體地位,調動人民群眾的主體能動性和創造性,使其積極投身鄉村治理的偉大實踐中。推動城鄉一體化發展,縮小鄉村和城鎮發展的差距,推動鄉村治理的現代化[5]。加強鄉村生活環境的建設和生態環境的保護,不斷完善基礎設施建設,為鄉村居民提供舒適的生活環境條件和基礎設施條件。城鄉的一體化發展,有利于城鄉資源的優化配置,增加資源的流通性,提高資源的利用效率[6],有助于加快鄉村的城鎮化轉變進度,實現城鄉的互利共贏和社會的全面發展。在鄉村治理方面,需要強調規劃在鄉村治理措施中的示范引領作用。對鄉村治理有一個整體的規劃方案,按照規劃內容逐步實施鄉村治理的各項措施。切實做到先規劃后建設、不規劃不建設[7]。

三、推動鄉村治理工作的措施

(一)堅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提高鄉村治理的科學性

治理的科學性是指在鄉村治理中頒布的條例和采取的措施是符合社會發展的客觀規律的,是有科學依據的。在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中[8],事物的矛盾是普遍存在的,任何事物的發展都是事物內部矛盾運動的結果。然而矛盾也有特殊性和普遍性之分。不同事物的發展之間有共性,在把握共同特征的時候,不能忽略事物發展的特殊性矛盾。抓住事物內部矛盾的特殊性,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才是有效解決問題、推動事物向前發展的有效措施。鄉村治理措施的采取和應用應根據當地的特殊性對癥下藥。例如,在治理中,要把握鄉村的特點,理清與城市治理的區別。鄉村地區地廣人稀,各個地方有不同的特點,因此要對癥下藥,而不是眉毛胡子一把抓。

(二)堅持協同發展的眼觀看問題,推動鄉村治理信息化

在當前社會,社會發展的節奏越來越快,獲取信息的途徑也呈現出多元化趨勢,信息內容也變得多樣化。在農村地區,人民群眾的文化素質和受教育程度,與城市居民相比較起來有一定差距。中國農村人口受教育的程度近年來提高不少,但普遍上仍存在受教育程度低、文化素質低的現象。鄉村群眾易受輿情影響,判斷能力較低。

在新媒體的時代環境下,信息傳播的手段多種多樣,同時信息傳播的媒介也呈現出多元化趨勢。從信息傳播上來看,鄉村治理要堅持依法治理,普及法律知識,提高法律意識,明白擾亂公共秩序需要承擔的后果,提高居民的自我防護意識和安全衛生意識。在信息化時代,農村網絡大面積覆蓋,通信設施普及速度不斷加快,基礎設施不斷完善,改變了鄉村生活方式。借助信息化平臺和線上宣傳手段擴大信息傳播的覆蓋面,能夠提高傳播的時效性。以人民需求為主體,堅持科學治理,而不是滿足于行政的便利。同時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指導下,國家各級領導干部要堅持信息公開透明的原則,維護人民群眾的知情權和言論自由權。堅持信息公開化,是實現民主管理的必要條件,也反映出黨和國家以人為本的發展原則。信息內容的傳播只是基本目標,堅持以人為本的傳播方式和策略才是根本之策。在互聯網上,信息的把關實效還有待提高。在網絡上蔓延的虛假信息以及惡意信息對網民造成了錯誤的引導,煽動了不良情緒的滋生。人是社會發展的主體,也是輿情傳播的主體。要根治互聯網上信息惡意傳播的現象,就應該從信息傳播活動主體入手,對網絡背后的“操縱者”進行整治。

(三)堅持人民群眾的主體地位,調動其鄉村治理積極性

農民是古代農業文明的創造者。在民主革命時期,毛澤通同志說過,中國革命實際上是農民革命。農民人口數在社會中占據的比重較大,特別是在民主革命時期,社會生產以自然經濟生產為主。改革開放以來,農民是城市和工業化建設的主要貢獻者。21世紀以來,國家在對農民的發展和改造上也高度重視,如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農民、農村、農業的發展,等等。中國自古以來,農民在社會歷史發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是有目共睹的。

國家雖然生產力得到了提高,創造了大量的物質財富,同時在精神財富的創造上也收益頗豐。但基本國情未變,還將處于并長期處于社會主義發展的初級階段[4]。人是一切社會活動的主體,一切社會關系的總和,社會的發展進步和人類的發展進步之間息息相關。而鄉村人民群眾是鄉村治理的主體,由于主體意識的薄弱以及受教育水平偏低,參與鄉村治理的工作熱情和積極性較低。由此,可以通過提高群眾的受教育水平以及加強主人翁意識的宣傳來達到調動群眾的目的。并且在創造出社會財富之后,在財富的分配上要堅持以按勞分配為主、多種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通過再分配的手段盡可能使每位鄉村群眾都享受到鄉村治理的成果。堅持人民的主體地位,不是堅持個別領導者的主體地位[9]。政府既是公共意志的代表者也是執行者。在權力關系上領導者應該明白中央與地方的關系,完善地方官員的選任制度和考察制度,防治濫竽充數。

四、結語

從目前鄉村治理的開展情況來看,治理的科學化和現代化體現了中國農村治理的發展進步,體現了中國治理能力的提高和治理體系的不斷建立健全。中國鄉村治理堅持了馬克思主義的基本思想和黨的指導思想。在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指導下取得了階段性勝利。實踐證明,馬克思主義是科學的理論體系,黨的指導也是正確的指導,是經得住實踐檢驗的真理。推動鄉村治理工作的開展,是實施鄉村振興的重要步驟,而鄉村治理工作是全方位的治理[2],雖然取得了階段性成就,但是鄉村治理工作需繼續投入開展。在日后的工作中,鄉村治理應不斷向科學化、現代化、大眾化發展,為人民群眾謀福祉。

參考文獻:

[1]陸樂.唯物史觀視域下的國家治理方法論研究[D].中共浙江省委黨校碩士論文,2015.

[2]高其才.健全“三治結合”的鄉村治理體系:發展歷程、價值目標、現實挑戰、制度完善[J].揚州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21,25(3):87-99.

[3]許耀桐.習近平的國家治理現代化思想論析[J].上海行政學院學報,2014,15(4):17-22.

[4]湯月娥.中國道路的哲學研究[D].中共中央黨校博士論文,2015.

[5]唐磊.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公平觀研究[D].北京交通大學博士論文,2020.

[6]劉軍.鄧小平發展理論與科學發展觀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博士論文,2006.

[7]楊璐璐,等.農村土地“三權分置”催生的農民獲得感[J].改革,2017(1):32-48.

[8]王安琪.恩格斯晚年書信中歷史唯物主義思想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碩士論文,2020.

[9]郁從娟,閻靜.馬克思世界歷史理論及其當代價值探究[J].學理論,2021,40(3):86-88.

(責任編輯:董維)

上一篇:語文朗讀論文范文下一篇:水利職稱論文范文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