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國際化內部審計模式論文范文

2024-03-15

國際化內部審計模式論文范文第1篇

【摘要】在“一帶一路”和粵港澳大灣區背景下,粵港澳地區會計服務行業在會計準則、市場拓展、技術創新與人才培養等方面展開了廣泛深入的合作交流,迎來了創新發展、加速提升的新機遇。針對粵港澳之間如何深化會計服務行業創新發展與合作,文章從推動會計審計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堅定實施國際化發展戰略、發揮行業協會聯盟作用、建立會計服務示范基地和攜手應對新信息技術挑戰五個方面,提出有針對性的綜合策略建議,為粵港澳大灣區經濟建設和會計服務行業的合作發展建言獻策。

【關鍵詞】粵港澳;會計審計;國際化;示范基地;信息技術

★ 基金資助:廣州市哲學社會科學發展規劃課題(項目名稱:新時期粵港澳會計服務行業合作創新的重點領域與策略研究,項目編號:2019GZGJ170);廣東省高職教育財經類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教育教學改革項目(項目名稱:粵港澳大灣區背景下高職會計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研究與實踐,項目編號:CJ201913)。

我國于2015年3月頒布的《推進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二十一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愿景與行動》明確指出要“深化與港澳臺協作,打造粵港澳大灣區”。中共中央、國務院于2019年3月頒布了《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指出要推動會計審計等相關服務行業發展[1]?!耙粠б宦贰?、粵港澳大灣區等國家規劃不斷加強廣東與港澳地區的合作交流,尤其是為現代服務業的合作迎來了新的發展機遇,呈現出了加速發展的良好形勢。在廣東和港澳政府以及大灣區會計服務行業的積極推動下,粵港澳之間如何實現會計服務行業創新發展,深化會計服務行業合作,成為政府、行業部門和企業高度關注的話題。圍繞粵港澳會計服務行業創新發展與合作這個主題,本文認為需要在推動會計審計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實施國際化發展戰略、發揮行業協會聯盟作用、建立會計服務示范基地和攜手應對信息技術挑戰五個方面加強合作共建,并提出了綜合性的策略參考建議。

一、推進會計審計基礎設施互聯互通

2016年底,德勤中國、英國ACCA和上海國家會計學院三方聯合調研了“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會計基礎設施的現狀,考察了14個國家的會計審計準則、稅收政策和人才培養體制機制的差異和經驗。調研結果顯示,“一帶一路”沿線一些國家在法律制度和監管政策等領域嚴重匱乏,基礎設施薄弱,制度政策實操性較差,監管透明度相對來說也有著明顯差異,加大了“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之間經貿和資本往來的交易成本[2]?;浉郯牡貐^是“一帶一路”的重要戰略區域和經濟支撐,在推動粵港澳經貿合作過程中,同樣會遇到會計基礎設施差異大的巨大挑戰。這就要求率先推進會計審計這一“軟件”基礎設施實現“互聯互通”,降低溝通成本,進一步實現粵港澳服務貿易自由化。

(一)加強會計審計標準建設

會計審計信息是公認的國際通用商業語言,在各個國家和地區之間的經貿交往中起著不可替代的橋梁紐帶作用。這一國際通用商業語言能否有效發揮作用,前提是會計審計標準的協調。從外部合作角度來看,粵港澳應共同參加國際會計審計準則的制定。經濟全球化促使國際會計審計標準日益趨同,粵港澳深度參與到國際會計審計標準的制定中,將有助于粵港澳與世界經濟實現更加便捷有效的互聯互通,同時能夠為推進粵港澳會計服務行業的發展提供有效的評價標準和基準方法。從內部合作角度來看,粵港澳應堅持推動大灣區會計審計執業標準的實質性趨同。港澳回歸之后,粵港澳(尤其是內地與香港)在會計審計執業準則基本實現和保持了實質性趨同。自2007年起,香港地區的企業財務報告和中國內地的會計審計準則實現了等效。2011年,在審計準則修訂后內地和香港再一次公布繼續等效,并且確定雙方的執業道德準則同步等效。同時也要看到,在粵港澳大灣區背景下,經濟產業結構不斷優化,新經濟業態不斷涌現,傳統商業模式和財務管理方式也在轉型升級,會計審計準則往往會滯后于市場環境的變化,需要隨之不斷地更新修訂。因此,粵港澳會計服務行業應該緊跟國際會計審計標準發展形勢,不斷修訂完善本地標準,共同持續推進大灣區會計審計準則實質性等效。

(二)建立相互依賴的監管合作機制

會計審計監管合作不僅涉及會計審計準則等技術問題,也涉及立法體系和監管職能等制度性問題,需要理順各方關系,兼顧各方關切,才能取得共識,最終建立多層次、多元化的和相互依賴的會計監管合作機制。2017年,內地與港澳簽訂的《CEPA經濟技術合作協議》要求:要深化內地與香港審計監管等效,進一步完善相互依賴的監管合作機制;內地與澳門要研究建立相互依賴的監管合作機制,推動實現審計監管等效。上述協議的簽署對于擴大粵港澳會計審計領域對外開放具有重要意義,有利于粵港澳建立互利長效的會計審計監管合作機制?;浉郯目勺鞲L遠考慮,比如建立區域性的會計監管合作組織,專門負責粵港澳跨境會計監管的實施、監督和常態化運作,協同推動粵港澳地區會計審計監管合作和談判,逐步形成基于完全依賴原則的監管合作機制。

(三)推動粵港澳會計審計協同監管合作

從我國跨境監管合作發展進程來看,2011年中國和歐盟實行了審計管控體制等效,在歐盟市場運轉的中國企業能夠依據中國會計標準來制定財務報表,并選取中國的會計師事務所開展審計[3]。2013年,財政部第一次與香港會計師公會展開跨境監管合作,開創了粵港會計監管合作的新局面[4]。財政部、證監會與PCAOB(美國公眾公司會計監督委員會)于2013年啟動跨境監管合作。2019年,中國在法定審計監管領域的適當性評估得到了歐盟的認可,中歐雙方進一步深化了審計監管合作。當前,我國內地會計審計監管機構與港澳注冊會計師公會分別對內地和港澳的會計師事務所進行監管,普遍存在協調不夠和監管缺位等問題,無法實現“應管盡管”,存在監管盲區[5]?;浉郯慕涃Q一體化對區域間會計審計監管合作提出了新的要求,粵港澳應當充分利用我國與歐盟、美國等經濟體在跨境會計審計監管合作領域取得的現有成果,加強內地與港澳之間的跨境會計審計監管合作,逐步解決監管缺位和監管盲區等問題,從而實現監管最優化。

二、堅定不移實施國際化發展戰略

《廣東省注冊會計師行業發展規劃(2016—2020年)》明確要求在培養樹立行業國際化理念、對照國際執業準則、提升人才培養的國際化水平和加強會計師事務所國際網絡建設等方面,落實事務所“走出去”措施,服務好企業、資本“走出去”和國家“一帶一路”建設,力爭到2020年,全省行業國際業務收入占比接近10%。2016年廣東省注冊會計師行業整體收入約為80.75億元,其中國際業務收入超過13億元,占行業整體收入的16%。由此可見,廣東會計服務行業“走出去”戰略得到有效實施,正步入穩中向好的快車道。

(一)拓展國際化專業服務市場

在我國“一帶一路”和自由貿易區建設的帶動下,會計師事務所正在為中國企業和資本“走出去”提供各類國際化專業服務。從拓展港澳跨境業務來看,2010年12月,財政部和證監會允許12個內地大型會計師事務所承接H股審計業務,這不僅開拓了內地事務所的海外市場,也為內地企業在境外上市節約了成本。2015年3月,天健會計師事務所按照中國會計審計準則順利完成了“北京春立正達醫療器械有限公司”在香港H股上市,這是我國注冊會計師行業在H股審計和跨境業務上的全新突破[6]。

粵港澳大灣區已成為國際化的前沿陣地,會計職業是一個國際化的職業?;浉郯臅嫀熓聞账鶓浞掷么鬄硡^的國際化優勢,將國際化作為會計服務行業做大做強的標志,大力拓展國際化專業服務市場,助推內地企業“走出去”和外資企業“引進來”。第一,有實力的會計師事務所要積極實施國際化發展戰略,可以通過加入國際會計網絡、在境外發展成員所,服務內地企業和資本“走出去”;也可以通過與香港、澳門會計師事務所并購,為企業提供在港上市、對外投資等服務,進而邁出國際化的關鍵一步。第二,中小型會計師事務所可以和港澳事務所聯合運營或者參與到國際會計網絡,也可以選擇承接國際業務的外包項目。第三,除了傳統的審計業務之外,還要更加重視國際稅務咨詢、財務咨詢、H股IPO及破產與并購重組等國際業務需求,著力提升在國際稅收與資本市場領域的專業化咨詢服務能力。

(二)提升國際化實務水平和執業理念

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各國的會計審計準則、管理體制、考核培訓、程序規范、技能方法等均日益趨同國際慣例。實施“走出去”國際化戰略不僅要熟悉國際會計審計準則,更要有國際化的實務水平和執業理念?;浉郯臅嫹招袠I要吸納國際通用的會計審計思想、管理體系、標準規范和技術方法,持續提高會計實務處理的國際化水平,進一步促進執業理念與國際理念相一致。近年來,廣東在推進會計行業國際化建設中取得了不錯的實踐成果。比如:立信會計師事務所建立和完善審計流程體系,推動事務所從運營理念、規范到實踐能夠與德豪國際(BDO)一致。德勤華永會計師事務所建立了開放性的網絡學習平臺,不斷提升會計師對國際標準的認知水平,允許會計師在執業時可以直接應用國際規則來解決實踐中遇到的無明確規范的國際性問題[7]。

(三)加強國際化人才培養交流

在“一帶一路”和粵港澳大灣區背景下,越來越多的國內企業“走出去”、國外企業“引進來”,服務對象和業務類型的變化必然對會計服務行業產生重大影響,國際化復合型會計服務人才的需求將呈現快速增長趨勢?;诙嗄甑陌l展及國際化影響,港澳會計專業人士具備深厚的行業專業知識,廣闊的國際眼光,雙語的優勢及對境內外市場的了解,具備較為全面的國際業務服務能力。因此,內地與港澳之間應盡快建立會計服務業從業人員交流、培訓、教育雙向平臺。建議包括:一是通過加入國際網絡或與港澳事務所合作培養國際化人才。二是支持和獎勵事務所從業人員考取內地和港澳認可的執業資格。三是粵港澳共同研究舉辦國際或區域性行業研討會,為會計服務人才提供交流、對話和研究平臺。四是優化人力資源政策,為高層次的國際化專門人才提供優越的人才培養發展環境,筑巢引鳳留住人才。

三、發揮行業協會與聯盟的橋梁紐帶作用

近年來,粵港澳各級行業協會聯盟不斷探索深化會計交流合作。2018年12月,廣東珠三角地區9市與汕頭市的31家會計師事務所、香港22家會計師事務所以及澳門8家會計師事務所,共同組建成立了“粵港澳會計師事務所合作聯盟”,會計師事務所在管理、技術、人才培養等方面優勢互補,共同推進粵港澳會計服務行業發展。2015年成立的廣東省粵港澳合作促進會會計專業委員會作為常設的一個粵港澳民間會計合作交流和溝通的平臺,吸納了區域內大中型注冊會計師事務所、金融機構、國有企業、高等院校等各界的知名人士,在為促進粵港澳會計服務行業溝通交流和建言獻策方面發揮了特殊的作用。除此之外,粵港澳還連續多年舉辦了粵港澳大灣區會計發展高峰論壇、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研討暨合作聯盟座談會、粵港澳高校會計商業知識競賽等交流活動,積極推進區域內會計服務行業突破發展合作的瓶頸問題。

當前粵港澳會計服務行業合作主要是在政府主導下推動,會計師事務所主體則在政策導向下開展合作,其主動適應市場需求變化開展自主合作的積極性明顯不足。因此,除了政府推動下的合作外,粵港澳地區會計行業協(公)會以及各合作聯盟單位應充分發揮政府與企業無法取代的橋梁紐帶作用,緊緊把握新時代大灣區建設發展的重大機遇,在現有法律框架下,大膽探索、積極主動創新更多更有效的合作交流方式,繼續打造更多更好的合作平臺,定期舉辦高質量的研討交流會,切實加強大灣區行業的協商、協調、協作,共同推動粵港澳會計服務業發展合作邁上新臺階。

四、建立會計服務示范基地助推行業發展

2010年以來,我國會計服務行業先后在北京、上海、天津、河北、云南、福建等地建立了14個會計服務示范基地,這是會計行業主動“走出去”與外界溝通的一項重要的戰略性創新措施。14個示范基地都具有自己的特點、也有自己的側重點,北京金融街會計服務示范基地主要凸顯的是“高端金融服務”,中國—東盟自貿區的會計服務示范基地關注重點是“會計服務的出口”,而天津濱海新區的示范基地主要面對的是“產業轉型”,蘇州工業園的示范基地主推“會計外包服務”。各示范基地積極發揮先行先試的示范效應,積極對接需求、改變工作思路、創新業務模式、提升服務質量,不斷探索行業適應服務國家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新路子。例如天津濱海新區的會計服務基地[8],該基地利用國家級新區和自貿區特有的開放政策和監管模式,一方面,為入駐新區的會計師事務所提供返稅、獎勵、辦公場所補貼、聘請外籍CPA等各類政策和服務支持;另一方面,推進會計師事務所在自貿區拓展新的會計審計服務市場。

廣東應把握“一帶一路”建設、CEPA框架協議和自貿區建設等契機,可考慮由三地注冊會計師協(公)會和自貿區牽頭,建立“粵港澳會計服務合作創新示范基地”,積極探索加強內地與港澳會計服務行業發展合作的制度安排和政策,不斷擴大示范基地在粵港澳大灣區和自貿區的覆蓋面。另外,示范基地要突出粵港澳服務貿易自由化的特色,應用“互聯網+”模式,采取“線上線下”方式,為“走出去”企業推薦和引進具有豐富國際運營經驗的會計師事務所,承接自貿試驗區企業及主管部門需要的會計審計專業服務。港澳地區的會計師事務所亦可依托示范基地,充分發揮港澳聚集的專業人才優勢,不斷拓展新興業務領域和新興市場,與內地共同打造現代會計服務業“升級版”。

五、攜手應對信息技術帶來的挑戰

進入21世紀以來,信息技術空前地改變人類生活及經濟社會運作,同時也深刻影響會計服務行業,不斷地改進提升其組織管理和服務質量?;ヂ摼W技術推動審計業務模式的變革,云計算和大數據技術促進審計技術方法創新,移動通信技術大幅提升審計工作效率。近年來,5G移動通信、物聯網、區塊鏈、智能機器人、虛擬現實和生物驗證等新一代信息技術接踵而至,未來也將不同程度地改變會計服務行業。廣東是我國信息技術產業的龍頭省份,擁有華為、騰訊、中興、金蝶等眾多知名軟件和互聯網企業,廣州、深圳建立了兩家國家級的超算中心,建設了一批以大數據、人工智能、區塊鏈等為核心的信息技術應用創新產業園區,具有非常顯著的自主創新能力和產業集聚優勢?;浉郯臅嫹招袠I應當利用好大灣區信息技術高地的獨特優勢,重新認知信息技術發展的新趨勢,把握會計服務創新升級的新機遇,以全新的戰略性、創造性思維,將新一代信息技術和會計專業服務緊密結合,著力提升信息處理、數據分析、決策管理等方面的能力。與此同時,還要清醒認識到會計服務行業信息化屬于一個細分的信息技術市場,整體收入規模難以支撐大規模信息化投入的客觀實際。因此,粵港澳在推動會計信息化的過程中要更加注重加強頂層設計,通過市場化和多邊合作研發等方式共同參與到信息化建設的新實踐中,探索出一條適合粵港澳會計服務行業信息化建設的新路徑。

主要參考文獻

[1]朱峰.粵港澳大灣區會計合作的變遷與發展趨勢[J].財會月刊,2019(10).

[2]李扣慶.夯實“會計基礎設施”助推“一帶一路”倡議[N].中國會計報,2018(3).

[3]徐玉德.我國會計監管制度變遷的歷程、經驗及展望[J].財會月刊,2019(5).

[4]財政部駐浙江專員辦.契合形勢 推進跨境會計監管合作發展[J].財政監督,2014(12).

[5]余佳奇.中美會計跨境監管合作有關問題研究[J].會計研究,2020(4).

[6]胡少先.向國際化邁進——寫在天健會計師事務所首例H股IPO成功之際[J].中國注冊會計師,2015(4).

[7]廣東省注協.廣東省積極推進行業“國際化建設年”主題活動[J].中國注冊會計師,2015(9).

[8]高詠,閻宇彤等.天津自貿區政策試點背景下會計師事務所業務發展戰略研究[J].中國注冊會計師,2017(2).

[9]鐘韻.創建南沙“粵港澳會計服務示范基地”[N].南沙新區報,2017(7).

國際化內部審計模式論文范文第2篇

國際傳播被認為是跨越國家邊界的一種傳播實踐活動①。伴隨著全球化影響的日漸深入及新技術對全球傳媒業變革產生的影響,能夠熟練使用外語、知曉新聞報道業務并具備跨文化傳播能力的國際新聞人才在全球市場中有著旺盛的需求。正因如此,“新型大國關系”中的中美兩國均在本國的新聞傳播教育體系內為國際傳播人才的培養安置了一席之地。

本文對美國七所著名新聞傳播院系的國際傳播人才培養體系進行比較分析,嘗試在勾勒美國主流國際傳播教育的大致模式的基礎上,為我國對外傳播人才的培養教育提供鏡鑒和參考。

一、培養方式

1.本碩專業教育:密蘇里大學、佛羅里達大學

作為老牌新聞院校,密蘇里大學新聞學院的國際傳播教育具備相對成熟和完善的培養模式,其培養體系主要由本碩學位教育、交換項目和實習項目三大類構成。

本科階段,學生可在六個系(融合新聞、雜志新聞、新聞攝影、紙媒與數媒新聞、廣播電視新聞、戰略傳播)開設的30余個興趣領域中選擇自己感興趣的方向作為自身專業,其中包括“國際新聞”和“國際戰略傳播”這兩個興趣領域?!皣H新聞”與“國際戰略傳播”的區別在于,前者重點關注國際新聞報道實踐,而后者主要是關注國際視野下的戰略傳播,含有商科色彩。在完成了大一及大二學年的必修課程之后,對國際新聞傳播感興趣的學生可在大二下學期選擇該專業領域作為大三及大四學年的專業方向繼續學習。密蘇里大學“國際新聞”和“國際戰略傳播”興趣方向的培養方案這樣寫道:“下一代新聞專業的學生必須具備在全球環境中工作的能力,‘國際新聞’方向依托密蘇里大學的國際聲望和國際資源為學生提供海外學習的機會,與全球范圍內的其他伙伴共同合作完成單一媒體及多媒體項目?!雹诟鶕W生所在的不同系別,該興趣方向的學位由學生所在系授予,但主要管理單位是學院的全球項目辦公室。以本科階段的“國際新聞”興趣方向為例,學生需要獲得31至35個與新聞專業有關的學分,此外還要在其他非新聞課程中修26至29學分(本科學分總額為120學分)。

除了學位教育以外,密蘇里大學新聞學院還開設了雙學位課程及各類交流、交換活動。成立于1994年的密蘇里大學新聞學院全球項目辦公室為學生提供了包括英國、法國、意大利、西班牙、丹麥、日本、新加坡及澳大利亞等國在內的交換項目和部分國家的短期實習項目。

與密蘇里大學新聞學院覆蓋本碩階段的國際傳播教育不同,佛羅里達大學新聞學院未在本科階段開設國際新聞傳播專業,其在碩士階段開設“國際/跨文化傳播”專業,該專業要求學生至少修夠36學分,包括學科基礎課12學分、專業選修課9學分、任意選修課9學分、語言課程2學分及畢業論文4學分。其所開設的課程與我國較為相似,包括國際傳播、跨文化傳播、廣告、公共關系等基礎學科。不同之處在于,由于美國獨特的地緣政治需求,有一些課程與拉丁美洲密切相關。

此外,威斯康辛大學新聞學院也在碩士階段開設了國際傳播或跨文化傳播的相關方向,其要求學生至少修滿30學分的課程。

2.跨國碩士雙學位教育:哥倫比亞大學、南加州大學

哥倫比亞大學的國際新聞傳播教育主要以碩士雙學位形式展開,同樣不涉及本科階段。目前共有兩類雙學位項目,一類是本校雙學位,即由哥大新聞學院與哥大國際和公共事務學院合作設立國際媒體宣傳與傳播(IMAC)雙學位專業,學制兩年。IMAC雙學位專業主要介紹媒體與公共政策,課程圍繞新傳播技術的使用及Twitter、Facebook等新媒體對社會變革的影響展開,主要課程包括數字外交、網絡化政府管理等。第一學年學生可以隨意選擇在一所學院就讀。國際和公共事務學院要求學生修滿包括國際事務、國際經濟及統計等在內的共計30學分課程,新聞學院則要求至少修滿37學分,雙學位總計必修學分為67學分。

另一類是跨校雙學位,主要是哥倫比亞大學新聞學院與巴黎政治大學及與南非威特沃特斯蘭德大學合作設立的雙學位項目。這類雙學位項目反映了21世紀全球新聞業的特點,旨在幫助學生在全球視野下以美國的視角和國際的視角獲得高層次的訓練。作為第一個美法間的新聞雙學位項目,哥倫比亞大學與巴黎政治大學的新聞學院為學生提供了在紐約和巴黎兩座城市學習和新聞實習的機會,該學位要求學生熟練使用英語和法語、掌握新聞報道的技巧并能夠在獨特的全球背景下進行職業規劃。該項目競爭非常激烈,每年只有10名學生(哥倫比亞大學和巴黎政治大學各選拔5人)能夠獲得學習資格。與南非威特沃特斯蘭德大學的雙學位項目要求學生首先獲得哥倫比亞大學的科學碩士學位后才能申請威特沃特斯蘭德大學的第二學位,學生在約翰內斯堡將獲得南非新聞媒體的實習機會,該學位的限制人數也是兩校各5人。

類似于哥倫比亞大學新聞學院的跨國辦學模式,南加州大學安納伯格新聞學院與倫敦政治經濟學院合作開設了兩年制的全球傳播碩士雙學位。根據培養方案,該專業旨在研究全球化與媒體進行組織、生產、消費和再現的關系過程,并為學生提供在洛杉磯或倫敦當地媒體的實習機會以幫助學生為更高層次的媒體職業發展做準備。學生第一年可以選擇在倫敦政治經濟學院修4門核心課程和兩門選修課程并完成一篇專題論文的寫作,第二年在安納伯格新聞學院選修4門課程,完成一項媒體實踐并完善之前在倫敦政治經濟學院所撰寫的專題論文。

3.課程教育:西北大學、北卡羅來納大學

美國中部新聞教育重鎮西北大學麥迪爾新聞學院并無專門的國際傳播專業,而只在本科和碩士層面開設與國際傳播相關的課程。如一門名為《國際新聞:聚焦南非》的課程主要向學生介紹南非的新聞媒體概況并為日后致力于從事(南非)健康傳播研究的學生做知識鋪墊。不過,西北大學有一個與國際新聞傳播教育有關的研修項目——“全球居留項目”(Global Residency Program),入選該項目的學生在碩士階段的第5季(碩士一般為4季12個月,該項目為可選擇項目)利用10到12周的時間在海外國家居住并體驗參與當地新聞媒體的工作,然后完成一個獨立的調查研究,目標讓學生深入了解海外新聞組織面臨的主要問題和挑戰并獲得新聞實踐技能。

另外,北卡羅來納大學新聞學院也并未在本科和碩士階段設置國際新聞傳播專業,但課程體系中包含有國際新聞傳播領域的課程,如《全球傳播與比較新聞》課,主要通過相關理論解釋全球新聞傳播的規律,以及社交媒體和新媒體平臺在新聞傳播中面臨的機遇和挑戰。

二、特點

通過上文的分析,不難發現美國主流國際傳播教育模式存在如下幾個特征:

第一,培養方式多元化。國際傳播教育的開展既有面向本科也有面向碩士的學位教育(主要以碩士為主),也有各類交流項目和實習項目。尤其是多樣的交流項目和實習項目是美國高校國際傳播教育的一大特點。密蘇里大學新聞學院和佛羅里達大學新聞學院在培養方案中都明確提出鼓勵學生到海外交流學習,西北大學麥迪爾新聞學院在碩士第一學年結束后設立的“全球居留項目”更是為有志從事國際新聞傳播的學子提供了深入了解國外社會和體驗當地媒體工作的機會。此外,國際傳播的學位教育課程體系也較為豐富多元,從學科基礎類課程到專業選修類,從語言課程到整合課程,基本覆蓋了學生整個大學階段,特別是面向畢業生開設的整合課程一方面幫助學生系統回顧梳理所學知識理論,另一方面也通過指導實習幫助學生更好地適應日后工作。

第二,全球精英色彩顯著。包括哥倫比亞大學新聞學院和南加大安納伯格新聞學院在內的一些院校開設了跨國碩士雙學位,其主要模式為,第一學年在一國接受系統的理論學習,第二學年在第二國參與當地媒體的實習并撰寫畢業論文或完成畢業設計,最后獲得兩國授予的學位。以跨國碩士雙學位項目進行國際傳播教育具有較強的地域針對性,同時表現出濃厚的精英化色彩。例如哥倫比亞大學新聞學院與巴黎政治大學的雙學位直接針對紐約和巴黎的新聞媒體,學生需要熟練運用英語和法語兩種語言在兩個城市進行新聞報道工作,而該項目每年只招收10人,競爭異常激烈,精英教育色彩強烈。

第三,輔以豐富的通識課程資源。注重通識教育是美國國際傳播教育的顯著特點,以密蘇里大學新聞學院為例,其要求本科學生選擇非新聞類課程的學分數為26至29分,而新聞專業課程的學分數為31至35分,兩者學分要求基本接近,這表明,通識教育受到了和專業課程一樣的重視。密蘇里大學新聞學院要求學生儲備有關國際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等領域的豐富知識,并在全校范圍內提供了40余門通識課程供學生自由選擇。此外,學院建議學生選修的通識課程還具有前沿性特點,例如《伊斯蘭與西方》《艾滋病的全球政治》《今日世界青年》等課程與當今世界的主要國際議題密切相關,這些議題既是國際新聞報道的重點領域也是國際傳播研究的熱門話題。

三、思考

不同國家的新聞教育模式通常反映著國與國之間新聞實踐的不同傳統③,國際傳播教育也自然映射出不同國家在全球傳播時代所秉持的不同理念。盡管有研究顯示,伴隨著中西方高等教育體系的不斷借鑒和融合,新聞教育在某些方面也表現出了標準化特點④,但在我國獨特的對外傳播需求和格局的影響下,國內主流高校國際傳播教育與美國還是呈現出了“相似中有差異”的特點。

首先,在學位教育的課程設置方面,兩國的國際傳播課程體系和學分要求基本類似。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國際新聞傳播碩士的培養方案,與密蘇里大學和佛羅里達極為相似,既包括史論、研究方法和基本業務課程在內的學科基礎課程,也包括國際新聞傳播業務的專業課程及其他通識類選修課程。在學分要求上,人民大學要求35分,與佛羅里達大學的34學分要求接近,略少于密蘇里大學的40學分要求。不同之處在于,密蘇里大學新聞學院的專業課程在業務和理論上有明顯的區分,如學生可以在“國際報道”(紙媒和廣電媒體的國際報道業務)序列和“國際傳播理論”(信息控制、傳播理論、媒介批評等)序列中選擇一個序列;而人民大學新聞學院的專業課程設置操作導向性明顯,僅有包括《國際傳播與跨文化傳播》等在內的少數課程涉及理論研究。

其次,在海外交流與合作辦學方面,美國高校的國際化辦學色彩顯著。國內新聞院校近年來也在強化國際化辦學模式,但項目和規模普遍較小。目前國內新聞院校國際化辦學特點突出的清華大學和復旦大學均與歐美一些高校的新聞院校合作設立了交流項目及相關工作坊項目。

最后,從實習環節的設置上看,中美兩國均十分注重國際傳播人才的海外媒體實習鍛煉,不同之處在于我國的國際傳播媒體實習機制具有較為明確的政策指向和計劃性特點。從2009年開始,中宣部、教育部依托國內六大主流媒體機構與部分高校聯合培養國際新聞傳播碩士研究生并為學生提供該六大媒體的海外實習機會。2015年,來自人大、清華和傳媒大學的20余名國際新聞傳播碩士參與了我國部分主流媒體在北美、拉美、歐洲、非洲等地駐外記者站的實習。由于啟動時間較短,這一機制的實際效果如何,還有待進一步觀察和評估。

總體來看,在國際傳播人才培養理念方面,中美兩國有一定的相似之處,均旨在打造具有宏闊的國際視野和扎實的業務能力的全球傳播精英。但在具體的培養方式上,中美兩國較為不同,我國高校更注重學生業務課程的學習和在主流媒體的海外實習經歷,目標指向培養為國家的對外傳播事業貢獻力量的優秀人才;而美國高校的培養方式相對較為多元,如密蘇里大學新聞學院全球項目辦公室所宣稱的:“為本院學生和教師提供國際新聞實踐的經歷、訓練拓展其他國家記者的業務水平、在全球范圍內強化新聞教育并促進對于國際媒體的調查研究?!雹葸@其實也在很大程度上折射出美國和中國盡管同為世界范圍內經濟體量和政治影響舉足輕重的大國,但國家發展的目標和在國際社會中扮演的角色,還存在著一定的差異。(作者供圖)

「注釋」

①Fortner, R. S. (1993). International communication: History, conflict, and control of the global metropolis. Wadsworth Pub. Co.

②International journalism (interdisciplinary). http://journalism.missouri.edu/ programs/undergraduate/junior-senior/areas-study/international-journalisminterdisciplinary/.2015年10月19日訪問。

③Kevin Grieves (2011). TRANSNATIONAL JOURNALISM EDUCATION. Journalism Studies, 12:2, 239-254.

④FR?HLICH, ROMY and HOLTZ-BACHA, CHRISTINA (2003). “Journalism Education in Germany: a wide range of different ways”, in: Romy Fr?hlich and Christina Holtz-Bacha (Eds), Journalism Education in Europe and North America, Cresskill, NJ: Hampton Press, pp. 187-205.

⑤MUJA. http://www.mujournalismabroad.com. 2015年10月18日訪問。

國際化內部審計模式論文范文第3篇

[作者簡介]鄭石橋(1964— ),男,湖南耒陽人,南京審計學院國際審計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從事審計理論與方法研究。

①湘潭市審計局審計權“四分離”組織模式的材料由該局副局長秦國欽等同志提供,特此致謝。

[摘 要]審計機關組織模式有兩種,一是縱向集權/橫向集中模式,二是縱向集權/橫向分割模式。將國家審計作為審計規制,以規制經濟學為基礎,建立一個解釋兩種審計機關組織模式下審計效果之差別的理論架構,并用這個理論架構來分析湘潭市審計局的審計“四權分離”模式。結果表明,在縱向集權/橫向集中模式下,審計主體被俘獲的可能性較大;在縱向集權/橫向分割模式下,審計主體被俘獲的可能性較小。將審計立項權、審計查證權、審計審理權、審計執行權進行橫向分割,具有解決信息不對稱、權力分割和權力監督三方面的效果,能夠發揮審計規制俘獲阻止的功能。湘潭市審計局推行審計權“四分離”的組織模式實現了從縱向集權/橫向集中模式向縱向集權/橫向分割模式的轉換,從而大大降低了審計規制俘獲,提高了審計效果。

[關鍵詞]審計機關組織模式;國家審計;審計規制;規制俘獲;審計權力配置;審計權分離;審計效果

一、 引言

“審計難,審計處理更難”是政府審計界的一個難題。胡志勇的研究表明,我國各級政府審計的審計處理執行率大約為70%[1]。鄭石橋和尹平的研究表明,審計機關地位高,審計處理的執行效率反而低,審計機關地位和審計處理執行效率之間出現了悖論[2]。針對這一難題,不少學者提出了進一步規范審計處理權的具體措施和解決審計處理難的種種對策[37]。同時,一些地方審計機關也在探索如何從審計機關組織再造這個路徑來解決審計難、處理難、落實審計決定難的問題,湘潭市審計局的審計“四權分離”模式就非常具有代表性①。2003年,湘潭市審計局針對審計業務管理方面存在的弊端組成了專門的課題組,采取邊研究邊實踐的方式,進行了審計查證權與審理權(處理、處罰權)“兩分離”的嘗試性改革,并取得了圓滿成功。在此基礎上,2006年,湘潭市審計局又率先在全國創新審計機關內部組織結構模式,進行審計權“四分離”組織模式的改革試點,這引起了審計署領導和業內人士的廣泛關注。實施“四分離”改革的幾年來,湘潭市審計局取得了顯著成效。據不完全統計,湘潭市審計局的審計建議采納率達到80%以上,審計處理決定執行率達到100%。

湘潭市審計局內部組織結構改革與創新的基本路徑是:以審計權分離為主線,對審計業務管理過程的四個主要環節進行科學劃分,設置相應的職能部門,將審計權重新分配和細化,構建完善的內部監督和約束機制。具體來說,湘潭市審計局在內部將審計權劃分為審計計劃管理、現場審計查證、審計報告審理、審計結論執行四項職權,并分別由不同的職能部門相對獨立實施。該審計局內設財金社保、行政事業、農業環保、經濟責任、經貿、開發等六個審計查證科,獨立設立法制審理、綜合計劃、審計執行等業務職能科室,從而構成全新的審計內部組織結構和管理體制。推行審計監督"四分離"模式,可以從機制上形成審計機關內部分工協作、相互制約、相互配合、相互監督的嚴謹科學、環環相扣的機構組織體系。

按照“審計計劃、審計查證、審計審理、審計執行”四項職能分離的要求,湘潭市審計局對四個類型的業務部門的職責、權限進行了重新劃分。(1) 綜合計劃部門獨立行使計劃安排權。湘潭市審計局打破原審計業務部門的審計范圍,根據審計資源情況合理安排審計計劃,使審計監督既能保證重點又能統籌兼顧,不留審計監督的“死角”,最大限度地實現審計監督目標。(2) 審計查證部門獨立行使審計檢查、調查、取證權。查證部門專司審計調查取證,集中精力深查細審,全面提升審計查證質量。(3) 法制審理部門獨立行使審計項目審理權。法制審理部門依據審理結果獨立草擬審計法律文書,將過去審計復核的服務性與從屬性職能轉變為審計監督的一個獨立環節,并行使直接補證權,這對審計查證部門既起到一種監督與牽制的作用,又能統一審計處理、處罰尺度與標準,有效阻斷原審計業務部門可能存在的“以審謀私”的“利益鏈”。(4) 審計執行部門獨立落實審計決定執行情況、審計建議采納情況、審計移送處理情況。這從根本上改變了由各業務部門執行審計法律文書的隨意性與不徹底性,有助于維護審計機關的行政執法權威,為審計目標的最終實現提供了最大可能。

本文將國家審計作為審計規制,以規制經濟學理論為基礎,建立一個解釋兩種組織模式下的審計效果之差別的理論架構,并用這個理論架構來分析湘潭市審計局的審計“四權分離”模式。本文的后續內容安排如下:第二部分是制度背景,介紹我國審計機關現行的主要組織模式;第三部分是以規制俘獲及其阻止的一般理論為基礎,建立一個解釋權力縱向集權/橫向集中模式和縱向集權/橫向分割模式下的審計效果之差別的理論架構;第四部分是結論和啟示。

二、 制度背景:審計機關組織模式

組織設計的本質是權力配置,包括縱向權力配置和橫向權力配置[89]。一般來說,審計權力包括立項權、取證權、審核權、處理權、結果公開權和處理執行權六種。立項權是指確定審計項目,即選擇被審計單位的權力;取證權是編制審計方案和收集審計證據的權力;審核權是對審計方案和審計證據進行審核的權力;處理權是對審計發現的問題做出處理處罰決定的權力;結果公開權是對審計發現的問題及處理處罰決定是否對外公開的權力;處理執行權是執行審計處理處罰決定的權力。上述這些權力需要在審計機關內部進行縱向和橫向配置。從縱向來說,審計機關劃分為審計機關領導班子和職能部門兩個層級??v向權力配置主要指各種審計權力在審計機關領導班子和職能部門之間的分配,如果審計機關領導班子分配的權力較多,則是縱向集權;如果職能部門配置的權力較多,則是縱向分權。從橫向來說,審計機關劃分為若干職能部門。一般來說,職能部門可以分為綜合部門(或計劃部門)、業務部門、法規部門和執行部門四類。綜合部門(或計劃部門)負責綜合業務,主要包括審計計劃的匯總、編制和下達;業務部門負責審計準備、實施和終結三個階段的主要工作;法規部門負責審核和審理;執行部門負責審計決定的執行。橫向權力配置是指配置給全部職能部門的權力如何在各部門之間進行分配。如果審計權力主要分配給較少的幾個部門,則稱為橫向集中;如果分配給較多的部門,則稱為橫向分割。所以,將縱向權力配置和橫向權力配置結合起來,從邏輯上來說,審計機關的組織模式有四種,如下頁表1所示。從現實狀況來說,審計機關基于審計風險控制的需要,一般實行縱向集權,所以C和D兩種審計組織模式較少出現,而A和B兩種類型的審計組織模式則大量存在。

現對A和B兩種組織模式做進一步分析。A模式是縱向集權和橫向集中并存,這種模式是目前審計機關的主要組織模式。在這種模式下,分配給職能部門的權力主要集中在業務部門,其他部門只起輔助作用。這種模式下各種審計權力的配置情況如表2所示。A模式的主要特點是審計權力橫向配置偏重于業務部門,該部門對審計項目立項有重要影響,基本獨有取證權和執行權,沒有專門的執行部門。B模式是縱向集權而橫向分割,目前只有少數審計機關采用這種模式。在這種模式下,分配給職能部門的審計權力分割配置給了不同的職能部門。這種模式下各種審計權力的配置情況如表3所示。B模式下實施審計項目立項權的是綜合或計劃部門,而不是業務部門,且單獨設置執行部門,將審計處理執行權從業務部門中分離出來。比較A模式和B模式,它們的共同點是縱向權力配置均實行縱向集權;差異點體現在橫向權力配置上,即A模式下的審計權力主要集中在業務部門,而B模式下的審計權力則是在各職能部門之間進行分割,形成權力制衡。

三、 規制俘獲阻止和審計效率的關系:理論架構

(一) 規制俘獲及其阻止的一般理論

公共利益理論指出,當市場失靈時,政府規制會帶來社會福利的提高。后來,人們發現實際情況與公共利益理論的觀點并不一致,有些規制的結果還與其相反。盡管政府規制者制定立法和政策的初衷是為了公共利益,但特定的利益集團一直努力從中影響規制,因而規制的過程受到這些利益集團的阻撓,導致規制的最終結果與最初目的不一致[10]。隨著研究的深入,人們發現在一個相對民主的社會里,政府規制是綜合了自身的政治效用和各種利益集團的需要,所以這種規制有時會有利于廠商,有時也會有利于消費者,然而更有利于政府自身的政治利益,因此政府規制不一定能完全提高社會福利。政府規制的本意是保護公共利益,但規制機構本身存在的利益驅動或其他原因使得政府規制完全有可能偏離最初目的,這種現象稱為規制失效。規制失效的原因大致有兩種解釋,一種解釋是規制效率論,即失效是因為規制機構的效率無法達到校正市場失靈的要求。這種理論認為,規制機構不能有效地控制被規制者的日常運行,而且規制的調節過程具有不可避免的時間滯后性。另一種解釋是規制俘獲理論,即規制失效的原因是被規制者俘獲了規制者[1112]。在現代規制經濟學中,規制俘獲理論占據了主導地位。

如何阻止規制俘獲呢?新規制經濟學派在規制俘獲理論方面的開創性研究是利用委托代理理論的分析方法,從信息不對稱入手,建立了在信息不對稱情況下的各種激勵機制,以保證阻止俘獲行為,并且從組織設計上進行制度改進,從而達到社會福利的改進[13]。歸納起來,阻止規制俘獲的方式主要有三種:(1) 減少信息不對稱。新規制經濟學派指出,規制者和規制委托人(國會、社會公眾,但被規制者不是規制委托人)之間的信息不對稱是規制俘獲現象發生的原因,減少這種信息不對稱就可以減小規制俘獲的概率[14]。(2) 權力分割。Tirole認為,由于規制者相對于規制委托人具有信息優勢,因此規制者的自由裁量權是影響俘獲范圍的主要因素之一。從這個意義上說,要想規制有效,就必須將規制權限分配給不同的機構,以減少每一規制機構的自由裁量權,即以規制分離來防止合謀與俘獲[15]。Martimort指出,權力的分離確實可作為一種承諾機制以減少規制的風險,同時還將縮小非善意行為的實施范圍。規制委托人應該分割規制任務,分割規制者的權力,以降低他們的裁量權,避免合謀的發生[16]。Martimort還指出,任務分離能使兩個規制機構合謀的可能性減少[17]。Laffont等證明,規制中的權力分離可以作為一種承諾機制以防止規制俘獲的威脅[18]。規制權力分離的組織結構形式能夠在一定程度上起到防止俘獲的作用,當每一規制機構只掌握一種規制技術(信息)時,規制者的自由裁量權將受到限制,這就是規制權力分離理論的精髓[12]。(3) 權力監督。Laffont等人建議,可以指定一個規制機構只負責監督,而不需要執行其他任務,這使執行其他任務的機構很難從規制的產業中獲得剩余租金[1920]。

(二) 國家審計規制及其俘獲

尹平指出,國家審計規制是指國家審計利用審計手段實施的產業規制[21]。與其他規制相比,國家審計規制具有不容忽視的優越性,主要表現為:獨立性;審計主體與舊體制有天然的時間隔斷;審計主體充當規制者得到法律支持;國家審計機關有良好的運行業績與勝任性;審計規制節約交易成本;審計機關具有規制者再規制職責;審計規制有利于官民互動的規制機制的構建與形成。事實上,規制作為具體的制度安排是政府對經濟行為的管理或制約,是在市場經濟體制下以矯正和改善市場機制內在問題為目的的。從這個角度來理解規制,國家審計機關對被審計單位進行的各類審計活動都可以界定為規制。那么,國家審計規制俘獲是否有可能發生呢?或者說被審計單位是否有可能俘獲國家審計機關呢?我們分別從規制者和被規制者兩個角度來分析。

從規制者的角度來說,審計人員作為現實的自然人,同樣具備經濟人的逐利特征,并會通過各種手段來滿足個人私利。在這種情況下,執法裁量權剛好充當了權錢交易的載體。審計人員或審計機關會權衡利弊,計算審計處理處罰對自己利弊得失的影響,如果審計處理處罰對審計人員或審計機關的影響是弊大于利,這種審計處理處罰就不具有納什均衡的特性,審計俘獲就會出現。有時,審計人員或審計機關自身也可能會被俘獲。例如,如果被審計單位能制約審計人員或審計機關的利益或對審計機關負責人的利益施加重大影響,在這種情形下,審計機關發現了被審計單位的問題就可能會自動被俘。當然,這種被俘也會以某種方式讓被審計單位知道。一般來說,審計俘獲發生之后,審計人員或審計機關會表現為低效率,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第一,顯失公正。審計人員或審計機關對有些審計項目處理處罰畸輕或者畸重,對同等情況的違法行為給予不同的處罰,或者對不同情況的違法行為給予相同的處罰。第二,拖延履行職責。有些審計人員或審計機關在工作中缺乏積極性和主動性,對一些審計事項,尤其是棘手或者影響到自身利益的事項拖延履行職責,以避免沖突、回避矛盾,或者對亟待處理的審計事項拖到最后期限,延誤了時機,使得很多審計處理成為不可執行。第三,審計不作為。審計人員或審計機關出于各種原因對有違法行為的單位睜一只眼,閉一只眼,放棄執法權、不進行處罰,或者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不履行該履行的職責,這使得審計形同虛設[22]。

從被規制者的角度來說,各種形式的審計處理和處罰都會給被審計單位帶來經濟利益上的負面影響,甚至還會影響其以后的經濟利益,對被審計單位負責人也可能會產生一定的負面影響。審計機關對被審計單位審計查出問題后進行處理的方式包括:責令限期繳納應當上繳的款項;責令限期退還被侵占的國有資產;責令限期退還違法所得;責令按照國家統一的會計制度有關規定進行處理;其他處理措施。審計處罰方式包括:通報批評,給予警告;有違法所得的,沒收違法所得,并處違法所得1倍以上5倍以下的罰款;沒有違法所得的,可以處5萬元以下的罰款;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可以處2萬元以下的罰款,審計機關認為應當給予處分的,向有關主管機關、單位提出給予處分的建議;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針對審計機關的審計處理和處罰,被審計單位完全有可能采取應對措施,動員一切可能的力量來俘獲審計規制。當然,要俘獲審計規制也是需要花費成本的。如果被審計單位俘獲審計機關付出的成本低于獲取的收益,被審計單位就會產生強烈的俘獲動機,尤其是在法制環境較差的社會背景下,俘獲者獲取的收益成本比會更高,這在客觀上擴大了被審計單位俘獲審計規制的市場需求。

(三) 國家審計規制俘獲的阻止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審計基本準則》,國家審計機關實行項目審計有三個階段,即審計計劃、審計實施、審計報告。同時,國家審計機關具有多種審計權,如審計立項權、審計查證權、審計審理權、審計執行權(審計權可以有不同的分割方式)。我國絕大多數審計機關(少數地方審計機關例外)的審計立項權是綜合部門參考業務部門的意見后行使,因而業務部門的意見舉足輕重。審計查證權和審計執行權完全由業務部門行使。審計審理權由專門的機構行使,獨立于業務部門。也就是說,我國審計機關實行的是縱向集權/橫向集中組織模式,在這種模式下,審計機關的審計權主要集中在審計業務部門,審計職能的履行、審計質量的把關、審計風險的控制等都維系在審計業務部門。雖然審計審理機構可以對審計業務部門的權力進行牽制,但這些都只是修修補補的工作,并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審計機關內部權力過分集中這一問題,因此這樣的組織模式是不健全的。在這種模式下,國家審計機關存在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如審計目標偏離、審計計劃管理不科學、審計執法欠公正、審計質量和效率不高、審計決定執行不到位等,這都可以歸結為審計規制俘獲。分析產生這些問題的原因,一個重要的方面是審計機關內部組織結構形式和組織模式缺乏必要的內部權力之間的監督與制約機制。一個審計項目從指定計劃、現場審計、下達審計決定直至執行審計決定,整個過程均由同一個業務部門“一桿子插到底”,這樣很難把好審計質量關,難以確保審計執法的客觀公正性,難以規避審計風險,難以避免以審謀私。這種現狀已與日益變化的審計環境越來越不相適應,與建設高效廉潔的審計機關要求也不相適應,它已成為制約審計事業進一步發展的瓶頸。如何改變這種狀況呢?如前所述,規制俘獲阻止主要有減少信息不對稱、權力分割和權力監督三條路徑,這三條路徑可以分別采用,也可以同時采用。對于國家審計規制俘獲阻止來說,這三種路徑也同樣適用。

在縱向集權/橫向集中的審計分工模式下,審計機關被俘獲的可能性較大;在縱向集權/橫向分割模式下,審計機關被俘獲的可能性降低,且能提高審計效果。將審計立項權、審計查證權、審計審理權、審計執行權進行分割,可以產生減少信息不對稱、權力分割和權力監督三方面的效果,并通過這三個效果達到審計規制俘獲阻止的目的。首先,審計立項權、審計查證權、審計審理權、審計執行權分割后,原來主要集中于審計業務部門的信息,現在多個部門都能知道,如計劃部門在制定年度計劃之前需要深入了解被審計單位的情況;審計審理部門為了驗證一些問題,也需要深入被審計單位,從而也掌握了更多的信息;審計執行部門是新設立的部門,為了執行審計處理處罰決定,該部門必須了解審計查出的問題,并在執行過程中對被審計單位做進一步了解??傊?,在縱向集權/橫向分割模式下,有多個部門了解被審計單位的信息,這使得審計業務部門的信息優勢大大降低。其次,在縱向集權/橫向集中的審計分工模式下,審計業務部門獨享審計查證權和審計執行權,同時享有大部分審計立項權,這使得獨立的審理權難以發揮制衡作用。在縱向集權/橫向分割模式下,審計立項權、審計查證權、審計審理權、審計執行權分別屬于不同的部門且各部門地位平等,從而形成了相互制衡的權力結構。再次,在縱向集權/橫向分割模式下,某種權力的行使過程也就是對其他權力的監督過程,如審計查證部門在審計查證權的行使過程中可以檢查審計計劃是否合理,同時審計計劃部門也會監督審計查證部門是否按計劃執行;審計審理部門行使審理權的過程也是對審計計劃和審計查證進行監督的過程;審計執行部門執行審計處理處罰決定的過程也是對審計查證、審計審理進行再監督的過程。

四、 結論與啟示

湘潭市審計局的組織模式從實施審計查證權與審理權“兩分離”改革到推行審計權“四分離”試點,事實上就是從縱向集權/橫向集中模式向縱向集權/橫向分割模式不斷過渡的過程。在湘潭市審計局組織模式的變遷過程中,縱向權力配置并未發生實質性的變化,發生變化的主要是橫向權力配置。審計查證權與審理權“兩分離”模式已經實現了一定的審計權力橫向分割,而“兩分離”向“四分離”組織模式的轉換則是實行了審計權力的全面橫向分割。這種審計權力的橫向分割取得了減少信息不對稱、權力分割和權力監督三方面的效果,發揮了審計規制俘獲阻止的功能,從而提高了審計效果。所以,湘潭市審計局組織模式變遷案例說明,與縱向集權/橫向集中模式相比,縱向集權/橫向分割模式更能發揮規制俘獲阻止的作用,從而有利于提高審計效果。

規制俘獲理論表明,規制失效的原因是被規制者俘獲了規制者。國家審計規制俘獲也有可能發生,規制俘獲阻止的三條路徑(減少信息不對稱、權力分割和權力監督)同樣適用于國家審計。在縱向集權/橫向集中模式下,審計機關被俘獲的可能性較大;在縱向集權/橫向分割模式下,審計機關被俘獲的可能性降低,從而提高了審計效果。

本文的理論架構及湘潭市審計局推行審計權“四分離”組織模式的成功經驗提供的啟示是:實行審計計劃權、審計查證權、審計審理權、審計執行權的分割是阻止審計規制俘獲的有效路徑,阻止審計規制俘獲可以大大提高審計效果。

參考文獻:

[1]胡志勇.審計自主裁量權實證分析[J].審計與理財,2007(4):78.

[2]鄭石橋,尹平.審計機關地位、審計妥協與審計處理執行效率[J].審計研究,2010(6):5358.

[3]孫富軍.審計處理處罰應“四要”[J].中國審計,2001(10):33.

[4]覃衛群.淺談審計處理處罰難的成因及其對策[J]. 中國審計,2003(15):4546.

[5]宋常,胡家俊,陳宋生.政府審計二十年來實踐成果之經驗研究[J].審計研究,2006(3):3337.

[6]喻采平.政府審計效率影響因素的實證研究[J].長沙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5):1825.

[7]陳宋生,劉淑玲.審計處理隨意性的實證分析——基于審計部門 1984年—2006年的經驗證據[J].審計與經濟研究,2010(3):5462.

[8]劉松博,胡威.國內組織設計研究的發展與現狀[J].經濟理論與經濟管理,2006(9):2429.

[9]彭新武.當代組織設計理念的變遷[J].北京行政學院學報,2008(1):6165.

[10]Stiglar G J. The theory of economic regulation[J]. The Bell Journa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Science,1971,2(1):321.

[11]Banerjee A V. A theory of misgovernance[J]. The 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 1997,112(4):12891332.

[12]于立宏.規制俘獲與規制權力分離理論述評[J].江蘇社會科學,2009(6):6167.

[13]Laffont J J,Tirole J. The politics of government decision making: a theory of regulatory capture[J].The 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1991,106(4):10891127.

[14]Holmstrom B. Moral hazard in teams[J]. The Bell Journal of Economics,1982,13(2):324340.

[15]Tirole J. The internal organization of government[J]. Oxford Economic Papers,1994,46(1):129.

[16]Martimort D. The organization of government: the multiprincipal mature of government[J]. European Economic Review. 1996,40:673685.

[17]Martimort D. The life cycle of regulatory agencies: dynamic capture and transaction costs[J]. Review of Economics Studies,1999,66(4):920947.

[18]Laffont J J,Martimort D. Separation of regulators against collusive behavior[J].The Rand Journal of Economics, 1999,30(2):232262.

[19]Laffont J J,Meleu M. Reciprocal supervision,collusion and organizational design[J]. The Scandinavian Journal of Economics,1997,99(4):519540.

[20]Laffont J J,Martimort D. Transaction costs,institutional design and the separation of powers[J].European Economic Review, 1998,42(3/4):673684.

[21]尹平.審計規制論[J].經濟學動態,2005(10):3639.

[22]王愛國,尚兆燕.國家審計執法中的裁量權及其規制[J].會計之友,2008(3):79.

[責任編輯:王麗愛,高 婷]

Organization Models of Audit Institutions, and Audit Effec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apture of Regulation

ZHEN Shiqiao

(School of International Audit, Nanjing Auditing University, Nanjing 211815, China)

國際化內部審計模式論文范文第4篇

[摘 要]高等教育軟件工程專業雙語模式的改革已是必然,但雙語教學的弊端一直存在。本文結合軟件工程人才培養方案和專業特色重新構建了雙語教學的課程教學體系,以互動營造良好輕松的雙語比例教學新模式。教學實踐表明,雙語教學比例設定和循序漸進的教學方式較好地消除了教師和學生英文基礎薄弱與全英文教材的詬病,實施兩年取得了一定的教學成效。

[關鍵詞]軟件工程;雙語教學;教學模式

關于雙語教學模式的研究,一直是高等教育課程改革中的熱議話題,推動雙語教學的主要目的是讓學生在學習專業知識的同時,掌握跟專業相關的英語常用詞匯和發散專業英語思維能力。從20世紀90年代到現代社會的發展,從手工操作到人工智能,從傳統到教育信息化,從大數據到云計算,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改變了我們的生活,同時也主宰著社會市場需求方向,使教育同樣面臨著深遠的影響和變革。為了順應社會發展和人才需求,高校教育教學模式一直在試圖摸索新的方式進行創新,但效果差強人意,雙語教學的最初設想一直無法順利達成。為使軟件工程專業人才培養目標更好的實現,我院軟件工程教師組進行了大膽的雙語新教學模式嘗試,從課程教學體系、雙語學習環境和課堂組織形式實施改革,并在短期內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英語對軟件工程人才培養的意義

英語,是一門國際化通用的語言,高校人才培養方案中每個專業都須開設至少四個學期為期兩年的大學英語課程,讓學生基本掌握日常交流和初級的英語閱讀寫作能力。對于高校計算機軟件工程專業人才培養來說,大學基礎英語教學是完全不夠的。對大數據處理人才和IT代碼人士來說,“中文模式”和“英文模式”切換非常頻繁,因為軟件工程專業文檔和代碼軟件的語言都是英文。如果IT人才能把英語的思維植入自己的潛意識中,那么閱讀最前沿的英文文獻和編程代碼將不再費力,可以從根本上優化和提高工作效率。因此,面對東盟開發的國際化軟件工程專業人才培養方案離不開英語教學。

我院軟件工程專業面向東盟開發區和北部灣經濟區、粵港澳大灣區,服務廣西“三大定位”,服務廣西產業升級,依托我校外語學科的優勢,依據學校的“專業+外語”的人才培養總體要求,構建“軟件工程專業 +校企交叉培養”的人才培養模式,著力培養專業基礎扎實、實踐能力較強,具有國家情懷和創新精神,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應用型、外向型專門人才,突出“懂技術、會管理、有創新”的外語型人才培養特色。因此,我院軟件工程雙語模式改革有充分的必要性,讓學生畢業后能以國際先進的軟件技術和專業的英語能力解決軟件工程問題。

二、雙語教學模式改革

隨著國家互聯網政策的驅動,各個行業都在積極的向互聯網方向轉型。據大數據統計,2012 年至 2016 年期間,相關互聯網公司數量從24.6 萬家增長到43.5 萬家,IT行業相關從業者從 7129 萬人增加到 16772 萬人,預計到 2020 年,軟件開發人才的需求缺口將高達 750 萬人?!败浖a業國際化,最重要的是人才”,據調查可知目前國內的軟件開發人才存在數量和結構上的雙重缺口,尤其是關于軟件開發行業,近五年內被各大企業推上高校計算機相關專業畢業生就業的熱潮尖端。

軟件工程專業是高等理科院校的重點專業,在信息化時代的驅動力下,軟件工程人才缺口越來越大,原本的教學模式和人才培養方案已經無法滿足社會的飛速發展和國際化人才需求,特別是學生專業英語水平的掌握程度較低,教師雙語能力不足等多方面問題的存在,導致高校軟件工程專業人才輸出無法達到企業招聘的基本要求。鑒于此,本文針對軟件工程專業問題,對我院兩年雙語模式改革創新和數據收集進行合理分析,提出以下幾點對策和建議。

(一)軟件工程課程雙語教學的設定

軟件工程專業學生主要學習技術科學、軟件工程相關的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接受軟件工程的基本知識和實踐訓練,要求該專業學生具有軟件開發的基本能力和實踐經驗、軟件項目組織的基本能力以及基本的工程素養,具有初步的創新、創業意識,競爭意識,團隊精神和良好的外語應用能力,為畢業后成為軟件工程師、軟件項目管理師、前端工程師做好充分的準備。鑒于近十年內多所高校計算機相關專業實行百分之百英語教學無法推行成功的先例,我院軟件工程專業相關教師組多次商討提議,為更好的完成本專業人才培養目標,從2016年起對在校生2013級、2014級、2015級人才培養方案做新的調整,除了開設兩年軟件工程專業英語外,還對核心課程實行雙語比例教學。

所謂雙語比例教學,并非要求百分之百純英語教學,而要求教師按課程學時的比例進行英語教學,擯棄原版教材帶給學生的壓力,以教師為主導帶領學生從大一開始循序漸進接受英語教學,每年根據上一年教學效果逐年添加英語授課比例。我院軟件工程專業開設雙語教學課程有數據結構、操作系統、數據庫技術、程序設計、軟件項目管理、軟件測試、軟件工程,具體比例和表現形式如表1所示。每門課程的英語部分教學內容在開課之前要制訂好大綱和計劃,并設定本課程的雙語知識部分主要教學手段和表現形式,軟件工程專業教師組每學期期末提交英文教學相關材料和學生效果反饋,并進行討論分析,以制訂下一學年的教學比例。

(二)雙語教學學習環境

歷年的數據經驗和總結表明,雙語教學的初衷無法實現不僅僅歸結于教師英語能力較差或學生學習困難等原因,主要是雙語教學的學習環境限制了學生和教師的教學相長,無法長期保持良好的學習氛圍和環境,學生的英語興趣得不到可持續的拓展。

我院軟件工程專業面向北部灣經濟區和粵港澳大灣區,服務廣西“三大定位”,服務廣西產業升級,依托我校外語學科的優勢,依據學校的“專業+外語”的人才培養總體要求,在我院雙語教學實踐過程中,采用更為開放性、包容性和富有創造力的學習空間。首先,學院每周有3~4天開展英語交際晨練,安排英語指導教師以帶班的形式進行日常英語學習。其次,為更好的開展雙語教學模式,軟件工程專業計劃在大三大四兩學年分別開設軟件工程專業英語(一)、軟件工程專業英語(二)、軟件工程專業英語(三)課程,讓學生更好的在專業課中嵌入專業英語模塊,共96學時。專業英語的課程教學中,其中有48學時為英語綜合實踐課堂,分3個學期開設,每次實踐為16學時,實踐目的是為了讓學生具備熟練閱讀計算機專業相關的技術文獻和專業資料的翻譯能力,重點內容在于計算機系統相關英語表達,包含軟件、硬件及網絡,同時兼顧了軟件工程行業發展熱點。例如,軟件工程專業大二開設英語綜合實踐能力課程,實踐的內容跟本專業教學計劃的核心課程完美結合,讓學生在英語實踐氛圍中鞏固專業知識,大綱內容如表2所示。

(三)雙語教學課堂組織形式

在“互聯網+”引發的學校雙語教學變革中,學校和教師也應理性面對,堅持育人之本,轉變思想觀念,增強大數據思維的同時正確面對概率預測,并把握好碎片化學習和深度學習之間的關系。例如,軟件項目管理課程作為軟件工程專業的主要核心課,對培養工程化的軟件開發管理人才有著極為重要的意義。在以往的軟件工程專業課程設置中,學生的軟件開發工程化教育管理主要由軟件工程課承擔,但隨著計算機、網絡等技術的飛速發展,軟件項目的規模、復雜度等大大增加,同時對軟件項目的質量、進度、成本等有更嚴格的控制。

在教育信息化背景下,項目組對軟件項目管理雙語比例教學課程進行大膽創新,采用“開放式”的教學組織形式。例如在開拓思維課中,以班級為主體發散思維導向,用一個關鍵詞“Software Engineering”去引發學生的發散聯想,把關于此項目思維的一切關鍵點和可能性用思維導圖畫在黑板上,再對各個節點做出描述并關聯起來,每個節點和連線上的描述用英文書寫出來,全班一起行動完成一幅純英文思維的導圖。當節點關鍵詞與學習生活聯系在一起后,黑板上會畫出一幅非常有趣的關系圖,此課堂案例,不僅可以讓學生在輕松的學習環境中學會如何用思維導圖引導工程管理,還讓他們掌握了項目管理相關的英文詞匯。

在后期的時間管理、成本管理、溝通管理、風險管理等專業知識當中,筆者開展了一系列的教學課堂活動,例如疊紙牌的團隊活動、按順序報數的競爭機制、撲克牌估算項目工作量、Risk Register的討論,等等。每次課程拓展活動需先制訂規則,由英文能力較好的小組長分管團隊成員,設立獎懲制度,并在實踐課結束后指派成員用英文做Presentation總結。組織課堂教學過程中,把每一次的課程實踐活動當成是一個Project來管理,讓學生在實踐過程中用簡單的專業英語交流溝通,要求每個學生把握好項目環境中實踐管理的機會。任務驅動的方法讓學生學會自主學習,深度參與解決實踐管理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從而很好地測試和加深對Project Management理論的理解,也很好的完成了雙語課程的比例教學計劃,甚至超過了原本設置的英文比例,部分雙語教學課件內容如圖1、圖2所示。

(四)雙語教學效果反饋

為切實探究雙語教學的效果和可行性分析,每學期期末將會對雙語教學的學生班級反饋和教學質量評價進行綜合調查和進一步的研究,以此為據制訂下一學期的教學方案。

在軟件工程比例教學的課程反饋數據中,82%的學生認為雙語互動的教學模式輕松有趣,寓教于樂的形式更有利于學習氛圍的構建,能更好的提高學生對英語教學的興趣;70%的學生已經完全接受和理解教師在課堂上“中英”切換頻繁的教學過程,另30%的學生還在過渡階段當中。這兩年的教學質量評估報告數據顯示,軟件工程相關教師(含外聘教師)共28人,其中教學質量等級為A的占27人,B級僅為1人,優秀好評率為96.4%。由此可見,比例雙語教學的模式得到了學生的認可,也取得了相應的收獲。

三、總結

軟件工程專業人才培養雙語模式改革是時代發展和高等教育國際化標準的必然結果,也是社會復合型人才的重要需求方向。兩年多的雙語比例教學實驗結果表明,我院軟件工程專業2013級、2014級學生在后續的開發課程中表現略勝從前,畢業后從事軟件開發和軟件項目管理方面職業的高達93.2%。此成績激勵我院軟件工程教學團隊全體教師繼續總結經驗和發現并解決問題,不斷創新計算機專業雙語教學的模式,爭取更大的收獲。

[ 參 考 文 獻 ]

[1] 張軍旗,王偉,向陽,等.基于結構化的計算機雙語與卓越課程設計——同濟大學中芬合作師資培訓項目實踐 [J].計算機教育,2013(11):1-5.

[2] 向南,朱凌云,王勇.中外合作辦學背景下中韓計算機程序基礎教學對比——以 K A I S T 為例 [J].高教學刊,2016(8):12-13.

[3] 楊建強.應用型本科院校計算機課程雙語教學探討[J].計算機時代,2015(2):52-54.

[4] 李文新,梅宏,陳徐宗.北京大學計算機學科的教學體系改革[J].中國大學教學,2008(4):8-13.

[5] 程凡,王慶生.卓越工程師背景下的軟件工程課程教學改革探討[J].電腦知識與技術,2011(34):8976-8977.

[責任編輯:鐘 嵐]

國際化內部審計模式論文范文第5篇

摘要:加強農村審計監督,是鄉村振興背景下“治理有效”的有力保障。風險導向審計是一種科學、有效的審計模式,其在農村審計中的應用還有待于廣大農村審計人員的積極探索和實踐。在農村審計中應用風險導向審計模式,能夠提高審計效率,降低審計成本;能夠保證審計質量,避免審計失敗。在具體應用這一模式時,首先要實施風險評估,識別錯弊風險;其次要實施控制測試,確定控制效果;最后要實施實質性測試,鎖定錯弊事實。這樣就可以有的放矢,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關鍵詞:風險導向審計 審計模式 農村審計

農村審計是由農村審計機構依照法律、法規的規定,運用專業的方法,按照規定的程序,對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及其所屬企事業單位的財務收支和經營管理活動的真實性、合法性和效益性進行審查、評價及鑒證的一項獨立性經濟監督活動。農村審計對于規范農村集體“三資”(即農村集體資金、資產和資源)管理,提高集體財產使用效益,落實黨和國家惠農政策,維護廣大農民群眾合法權益,促進農村健康和諧發展等方面,均具有重要意義。加強農村審計監督,是鄉村振興背景下“治理有效”的有力保障。

一、風險導向審計模式的基本內涵

審計模式是審計導向性目標、范圍和方法等要素的組合,它規定了如何分配審計資源、控制審計風險、規劃審計程序、獲取審計證據和形成審計結論等一系列問題。隨著審計環境的不斷變化,審計人員所采用的審計模式也在不斷調整和完善,先后經歷了賬項基礎審計、制度基礎審計和風險導向審計三種審計模式。

賬項基礎審計是以會計賬目為基礎,通過直接對被審計單位的會計賬目進行詳細審查,以實現查錯糾弊目的。這是在20世紀初期及以前的審計實踐中廣泛采用的一種審計模式。

制度基礎審計是以了解和評價被審計單位的內部控制為基礎,確定實施的進一步審計程序的性質、時間和范圍,以最終實現審計目標。這是在20世紀40年代以后審計人員普遍采用的一種審計模式。

風險導向審計又稱風險基礎審計,是以風險的識別、評估為基礎,以控制審計風險水平為導向,計劃審計工作,確定實施的進一步審計程序的性質、時間和范圍,以最終實現審計目標,它是在20世紀70年代以后審計人員所廣泛采用的一種審計模式。下面通過一個例子來說明三種審計模式的主要區別:

某市審計局為了貫徹黨和國家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總體目標,落實精準扶貧政策,擬對全市范圍內的某專項扶貧資金實施審計,以查明各鄉鎮扶貧資金是否精準、及時、足額兌付到戶到人。下面是審計人員對三個鄉鎮分別實施審計的具體做法:

對甲鄉鎮的做法。審計人員調取了“扶貧對象及資金兌付匯總表”后,根據匯總表內所列各村扶貧對象,分別到各村逐戶親自調查,不但要調查表內所列扶貧對象本身,而且還要調查除此之外的其他農戶,以確定扶貧對象的列報是否“精準”,資金兌付是否及時足額。

對乙鄉鎮的做法。審計人員調取了“扶貧對象及資金兌付匯總表”后,并未直接對匯總表內所列項目進行逐一核實,而是先調查了解該鄉鎮關于扶貧資金管理方面的相關內部控制,包括管理部門、職責劃分、兌付流程等方面的內部控制情況,并評價這些相關內部控制的設計是否合理、執行是否有效。在此基礎上,針對扶貧資金管理內部控制的薄弱環節,對匯總表內所列各村扶貧對象實施重點抽查。

對丙鄉鎮的做法。審計人員調取了“扶貧對象及資金兌付匯總表”后,也未直接對匯總表內所列項目進行逐一核實,而是圍繞扶貧對象及資金兌付的錯弊風險開展工作。審計人員先調查了解該鄉鎮的基本情況,包括經濟發展水平、所轄自然村及其人口數量規模、鄉土風俗習慣、扶貧資金的總體規模及與其他鄉鎮的比較數據、扶貧資金管理的相關內部控制,等等。并通過走訪鄉鎮政府主管人員及各村有關人員,弄清各村總體狀況,包括兩委成員基本素質、村級財務治理結構、扶貧對象遴選程序等。在調查了解上述基本情況的整個過程中,審計人員時刻不忘記發現和評估與扶貧對象及資金兌付相關的錯弊風險,并將識別的這些風險逐一記錄下來。然后,根據識別的這些風險,評估其發生錯弊的可能領域及其重要程度。最后,針對識別和評估的錯弊風險實施進一步審計程序,重點審查扶貧對象確定和扶貧資金兌付過程中容易發生錯弊的高風險領域。

綜上所述,審計人員對上述三個鄉鎮的審計工作,分別采用了不同的審計模式。其中,對甲鄉鎮采用的是賬項基礎審計模式,對乙鄉鎮采用的是制度基礎審計模式,對丙鄉鎮采用的就是風險導向審計模式。

二、風險導向審計模式在農村審計中的應用目的

風險導向審計模式從其誕生以來,就被廣泛應用于注冊會計師審計領域。隨著這一審計模式被審計界的普遍認可和推廣,在政府審計和企業內部審計領域,也開始逐步推行風險導向審計模式。而在農村審計領域,由于種種原因,目前采用風險導向審計模式只能是一種嘗試。

(一)提高審計效率,降低審計成本

在賬項基礎審計模式下,審計人員關注的重點是審計項目本身。雖然能夠揭示出一些問題,但耗時費力,效率低下,在審計對象數量龐大、審計人員力量不足的現實狀況下,采用這種模式顯然并不合適。

在制度基礎審計模式下,審計人員關注的重點是被審計單位的相關內部控制,是在評審內部控制的基礎上,確定審計的重點領域。雖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審計效率,但由于內部控制存在的固有局限性,特別是被審計單位串通舞弊的情況下,往往會使審計方向發生偏離。

在風險導向審計模式下,審計人員所關注的重點是被審計單位發生錯弊的風險,所需了解的內容,不僅僅是被審計單位的相關內部控制,而是包含被審計單位相關內部控制在內的所有經營管理環境,包括外部環境和內部環境。這樣,審計人員在整個審計過程中,就可以將注意力集中于錯弊風險的識別、評估和有效應對上,將審計資源安排于錯弊發生的高風險領域,有的放矢,更好地解決了抽樣審計的隨意性和審計資源分配不當的問題,不僅可以大大提高審計效率,而且減少了無謂的審計工作,從而也能夠有效降低審計成本。

(二)保證審計質量,避免審計失敗

所謂審計失敗,是指審計人員由于未能恪盡職守,違背審計準則的相關規定,導致出具了錯誤的審計意見。出現審計失敗,審計人員是要承擔法律責任的,所以,審計人員要保持職業謹慎,采用科學的審計理念和先進的審計技術,盡量避免審計失敗的發生。

風險導向審計模式要求審計人員將被審計單位的財務報表看作是環境影響的結果,以對被審計單位的風險評估為導向,更加關注被審計單位的外部環境和內部環境,從源頭上準確地識別和評估與財務報表相關的重大錯報風險,據以計劃審計工作,合理分配審計資源,從而能夠有的放矢,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采用風險導向審計模式,不僅可以提高審計效率,而且能夠保證審計質量,避免審計失敗。

農村審計有其自身的特點。一方面,審計對象復雜多樣。從行業結構看,既有農、工、商,又有交、建、服;從經營形式看,既有集體經營和承包形式,又有聯營和股份形式。而且,各地農村數量多,人員流動大。農村審計的職能,既包括監督,又包括評價和鑒證。這就決定了農村審計工作的復雜性和艱巨性。另一方面,審計力量嚴重不足。雖然農村審計的主體可能涉及政府審計和注冊會計師審計,但是,按照現行的《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審計規定》(農業部【2007】第6號令),承擔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審計工作的機構是各級農村經營管理部門。目前,全國范圍內普遍推行了村級會計委托代理制這一農村財務管理模式,在村級會計委托代理制下,農村經營管理部門既承擔著受托管理村級賬目和資金的職責,又承擔著農村審計職責。這兩項不相容的職責集于一身,不但有悖于審計的三角委托代理關系,而且導致農村審計力量的嚴重不足。

基于上述分析,可以得出結論:農村審計的特點,客觀上更要求審計人員要與時俱進,轉變思想,盡快適應鄉村振興的國家宏觀戰略要求,積極采用風險導向審計的思維模式,實現鄉村治理現代化。

三、風險導向審計模式在農村審計中的應用策略

風險導向審計模式不只是一種先進的審計理念,作為一種審計模式,自有一套有效的審計程序。這套審計程序,大致可以概括為兩步:第一步為風險評估程序,第二步為風險應對程序??梢哉f,風險評估的目的是:收集情報,尋找審計線索;風險應對的目的就是:查明真相,形成審計結論。所以,風險評估程序做得好不好,直接影響到風險應對程序做得對不對。

(一)實施風險評估,識別錯弊風險

風險評估的工作內容就是了解被審計單位及其環境,工作目的是識別和評估被審計單位存在的錯誤和舞弊風險,工作方法通常包括詢問相關人員、觀察被審計單位有關場所及活動、檢查有關文件資料等。所以,在農村審計中實施風險評估程序,就是要始終圍繞尋找和發現錯弊風險這一目的,采用詢問、觀察和檢查等方法,去全面而深入地了解被審計單位及其環境,以為實施下一步的風險應對程序提供依據。比如,本文前面提到的審計案例,假如審計人員通過實施風險評估程序,獲悉下列情況:a某扶貧對象與該村兩委會成員具有近親關系;b某扶貧對象系單身,常年在外打工,多年未歸,或已去世;c某村民主理財小組成員不懂業務,責任心不強,職責形同虛設。上述情況都是審計人員通過走訪等方式了解到的重要信息,都存在一定程度的錯弊風險。其中:情況a,有任人唯親、截留私分的風險;情況b,有貪污挪用、虛報冒領的風險;情況c,有審核把關不嚴、財務收支混亂的風險。風險找到了,下一步審計程序的思路和重點也就有了。

(二)實施控制測試,確定控制效果

所謂控制測試,是指審計人員對擬信賴的內部控制所執行的測試程序,以確定其運行是否有效??刂茰y試并非是必須的程序,因為審計人員的最終審計目的畢竟不是對被審計單位的內部控制出具意見。只有當審計人員打算信賴被審計單位的內部控制,并且因信賴內部控制而減少的實質性程序工作量大于執行控制測試工作量的時候,審計人員才會認為實施控制測試是明智的選擇。例如,上述審計案例中,審計人員通過調查了解,發現被審計單位民主理財小組的職責形同虛設,那么就不會再對其相關的內部控制執行測試,而是會直接根據評估的重大錯弊風險進入實質性程序。再如,審計人員通過調查了解,認為被審計單位扶貧資金管理嚴格,兌付程序規范,扶貧資金直接由財政部門根據農業經營管理部門上報的扶貧對象信息表,通過“一卡通”及時、足額兌付到了本人,而不經過其他部門和個人之手。這樣的兌付程序就可以避免扶貧資金被中間環節截留、貪污、挪用、冒領等違法違紀問題。假如審計人員認為,被審計單位關于扶貧資金的兌付內部控制設計合理,打算相信,就可以再通過執行必要的控制測試,以確定這些內部控制的執行是否有效,是否真正值得信賴。如果控制測試的結果表明是肯定的,則審計人員就可以大大減少對該被審計單位扶貧資金兌付環節的實質性測試,轉而將審計重點放在其他高風險領域,如扶貧對象的遴選環節。

(三)執行實質測試,鎖定錯弊事實

所謂實質測試,又稱實質性程序,是審計人員對被審計項目本身所執行的測試程序,以確定其是否真實、合法、完整、有效。實質測試是必須的程序。審計人員只有通過實質測試之后,才能最終對被審計項目形成審計結論??梢赃@樣說,前述的實施風險評估和控制測試,都是為審計人員實施實質測試作鋪墊。打個比方,漁民下海撈魚,首先要知道在汪洋的大海里,哪個地方不會有魚,哪個地方會有魚,會有什么樣的魚,是大魚還是小魚。這些問題對漁民能否撈到魚、會撈多少魚顯然起關鍵作用,這些問題漁民心里有底了,撈魚工作就可以一帆風順了。審計人員所實施的風險評估以及控制測試,其實就是為了解決上述是否有魚和哪里有魚的問題,而實施實質測試,就屬于真正的“撈魚”工作了。

參考文獻:

[1]劉明輝,史德剛.審計[M].大連:東北財經大學出版社,2018.

[2]楊明增,任慶玲.現代風險導向審計模式運用及其研究[J].中國注冊會計師,2015(3):95-96.

[3]李歆,潘禹帆.農村審計定位與審計模式改進[J].財會通訊,2017(13):97-99.

[4]宋志明,袁建華.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審計模式創新研究[J].新會計, 2019(8):43-46.

[5]周秋琴.探討風險導向審計模式在審計實務中的運用[J].中國管理信息化,2019(19):14-15.

(作者單位:青島農業大學管理學院)

責任編輯:宗宇翔

國際化內部審計模式論文范文第6篇

摘要:現行上市公司獨立審計行業運行模式在資金流通機制、監督機制和業務完成機制方面存在問題,導致會計師事務所與企業經理人甚至是大股東參與的合謀行為,嚴重損害了中小投資者利益,不利于經濟尤其是金融市場的穩健發展,也影響了社會公平性,阻礙了和諧社會的構建。本文通過分析英美兩國的審計運行模式,借鑒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及審計聘任模式的機制理論,從資金流通機制、監督機制和業務完成機制三方面進行模式重構,建立有中國特色的上市公司獨立審計運行模式。

關鍵詞:審計 模式 尋租 誠信 機制

“安然事件”、“銀廣廈事件”、“科龍一德勤”等嚴重的審計尋租問題導致的是投資者利益的損害。新制度學派代表人之一威廉姆森對經濟分析中關于人行為特征的基本假定作出如下界定:經濟生活中人總是盡最大能力保護和增加自己的利益,也就是說,經濟中的人都是自私的,為了利己還可能不惜損人。威廉姆森把人一有機會就會不惜損人而利己的“本性”,稱之為機會主義。要防止機會主義,就應該加強會計法規和獎懲系統。美國紐約大學的會計學教授喬斯華,羅納認為,現行財務報表審計制度中存在的固有缺陷在上市公司會計造假和審計師讀職中扮演了極其重要的角色。本文中現行財務報表審計制度中存在的固有缺陷,指的就是審計聘任模式的缺陷。歸根結底在于上市公司獨立審計的運行模式出了問題。

一、上市公司獨立審計運行模式及問題

(一)上市公司獨立審計運行模式 上市公司獨立審計運行模式由資金流通機制、監督機制和業務完成機制構成。資金流通機制主要有兩條線路:一是業務完成資金,直接由企業流向注冊會計師事務所(即企業一注冊會計師事務所),二是監督檢查及規則制定所需資金,由國務院劃撥給財政部、審計署和中國證監會(即國務院一財政部、審計署、中國證監會),這兩條線都屬于單向運行,而且從始發點到終點只有一個環節,資金流通線路較單純。我國獨立審計行業監督機制是由國務院下屬財政部和審計署及證監會三個部門負責監督,證監會和財政部負責制定規則,注冊會計師協會作為行業自律也給予注冊會計師事務所和會計師以監督,監管機構較多。業務完成機制運行的主要流程是在各種機構監督協調和業務指導下的注冊會計師事務所獲取了委托企業的財會會計信息后通過分析性復核等程序,提供審計報告,得出審計結論,成為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一部分,如(圖1)所示。

(二)上市公司獨立審計運行模式中存在的問題 首先,從資金流通機制上來看,資金流通線路較單一,特別是企業向注冊會計師事務所直接提供資金這條單一線路直接導致了審計尋租問題。審計尋租是指審計師(事務所和注冊會計師)或擁有審計信息資源優勢的當事人,在社會總財富水平和企業真實業績并未改變的前提下,利用或制造制度缺陷、乃至破壞制度,運用審計師法定的審計權,導致審計師對上市公司失真的會計信息出具不恰當的審計意見,以財富的非公平性轉移和資源的不恰當配置謀求租金,從而對其他社會主體利益造成損害的一種非生產性尋利活動。(3)注冊會計師事務所所有者建立該事務所目的在于盈利,而當這種利潤是由企業客戶提供的時候,它必然會選擇考慮到資金直接提供者的需要,而忽視報表使用者的權利,以獲取自身利潤最大化。其次,從監督機制來看,注冊會計師事務所存在多個監督機構,包括財政局、審計署、證監會和來自民間的注冊會計師協會,對于注冊會計師事務所監督多,負擔重,但是審計尋租問題并沒有得到根本解決。下面是各年各監督機構的結果,可以看到盡管各監督機構都在恪盡職守,但是審計尋租行為仍然屢禁不止。按照審計署發布的《審計機關監督社會審計組織審計業務質量的暫行規定》1999—2004年審計署先后組織檢查了134家有證券許可證的會計師事務所,發現其中問題較為嚴重的88家事務所、262名注冊會計師移交財政部、證監會查處。其中60家次會計師事務所則在122家股份公司的審計中,對資產不實18.9億元、負債不實2.3億元、損益不實16.27億元、所有者權益不實1.62億元、關聯交易及其他財務會計信息披露不實66.28億元、被關聯公司累計占用資金20.28億元,共計125.65億元的問題未查出(4)。中注協、證監會、財政部也對注冊會計師事務所進行了相關抽查,其結果如(表1)至(表3)所示。監督檢查機構如此眾多的情況下,審計尋租行為屢禁不止,說明在該模式下,監督機制沒有達到設計人預期目標,審計尋租行為的發生與監督檢查機構設置的多寡關聯性不強,所以,設立職業道德委員會或者是設立上市公司會計監管委員會等監督機構不但加重了注冊會計師事務所的行業負擔,而且對于審計尋租問題的解決影響較小。最后,從業務完成機制來看,選擇怎樣的注冊會計師事務所表面上看完全由上市公司決定,實質上上市公司選擇注冊會計師事務所時要依據事務所的信譽、審計量的大小決定,這是市場規律決定的,但是,審計市場上非對稱信息必然導致逆向選擇和道德風險市場失靈,根據中國注冊會計師協會1997年開始的行業調查結果顯示,有61.3%的被調查者反映客戶在選擇事務所時,不是看這家事務所是否能夠提供高質量、高信譽的審計服務,而是以能否出具客戶“滿意”的審計報告為標準,那些不能提供“適當”審計報告的事務所將面臨被解聘的風險,導致了審計市場上出現部分“劣幣驅逐良幣”行為。

二、西方國家上市公司獨立審計運行模式及其理論基礎

(一)國外上市公司獨立審計運行模式(1)美國上市公司獨立審計運行模式。在美國,2001年底,美國最大能源公司一安然公司的造假、破產事件使美國以公共監管委員會(POB)為代表的行業自律監管模式日益解體。SOX法案的出臺,標志著政府介入力量的加強。改革后的會計監管模式有以下優點:PCAOB的權威性從法律方面上得到了保;強化了對注冊會計師行業的監管權;保證了會計監管機構的經費來源,確保了PCAOB獨立性。這一模式運行中,證券交易管理委員會負責發布財務報告,保留會計規范制定權和最終決定權,掌握了職業界制定準則過程的監督權,承擔了會計信息質量承擔的最終責任,上市公司會計監管委員會制定審計準則、獨立性準則等,要求當事人移交佐證資料、啟動制裁、懲罰和處罰,對注冊會計師進行審查監督。AICPA負責對注冊會計師行使自律管理職能,是民間自律組織。在該機構中,除了證券交易管理委員會是政府機構,其余全是行業自律性質組織。(2)英國上市公司獨立審計運行模式。英國則形成了在行業自律基礎上的政府統管模式。英國證券市場會計監管由英國政府貿工部負責?!柏攧請蟾嫖瘑T會”可向貿工部的提供立法建議和咨詢服務。貿工部就授權財務報告委員會執行部分監管權,立法空白時,財務報告委員會監管措施具有法律地位。實際意義上講,這種變革只是強調了政府宏觀監管,適當干預的地位,但是并沒有削弱行業自律。在該模式中,財務報告委員會獨立監管,會計準則理事會制定會計準則,財務報告審核委員會負責檢查各大公司對會計準則的遵循情況,對不遵循會計準則的上市公司提出訴訟,而會計團體委員會下設審計實務委員會制定審計準則,規范ACCA等六大民間組織,對上市公司財務報

告進行監管,審計實務委員為獨立審計機構,監督1.1萬個地方政府機構的公共支出,審計規模排名英國第五。仍然是政府宏觀調控為輔,主要依賴行業自律。但新華社報道英國政府于2010年證實將廢除審計委員會,裁撤這一機構每年將節省大量公共支出。裁撤后,這一機構的支出監督職責將由英國國家審計局接管。綜上所述,英美兩國獨立審計都是由單純的行業自律慢慢過渡到政府宏觀調控為輔,行業自律為主的模式中,其趨勢是行業自律逐漸轉向政府監管。但是這些模式仍然是不完善的,美國破產法院指派的審查員沃魯卡斯經過歷時一年的調查,調查報告直接指出了雷曼前高級管理層以及前審計機構——安永會計師事務所在雷曼兄弟的倒閉中,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安永顯然認識到了頻繁使用回購交易可能產生的問題,并與雷曼公司董事會的審計委員會進行了會談,但沒有負責任地直接向雷曼公司董事會報告,也沒有進行任何質疑。安永會計師事務所作為“四大”之一,剛于2009年支付“巨額賠款”。而英國倫敦金融城RPC(Reynolds Porter Chamberlain)法律事務所最近實施的一項調查發現,會計師事務所面臨的職業過失索賠呈上升趨勢。國外的獨立審計模式仍然處于不斷完善中,而且沒有從根本上杜絕審計尋租行為,但是得出啟示:一是要防止多頭監管,二是英美兩國獨立審計監管趨勢是由行業自律逐漸轉向政府監管。

(二)西方國家獨立審計理論基礎喬斯華·羅納認為,現行財務報表審計制度中存在的固有缺陷在上市公司會計造假和審計師瀆職中扮演了極其重要的角色,在2002年率先提出了財務報表保險論。這一論述主張由保險公司聘請會計師事務所對上市公司進行審計,而上市公司所要做的的僅僅是向保險公司投保,通過切斷審計師與上市公司經營者的直接利益關系,解決審計師和審計機構在經濟利益上對上市公司管理層的依賴問題。但這種模式不能防止企業伙同保險公司和注冊會計師事務所的三方合謀行為,因為保險公司的獨立性也較弱,難以避免最后損害的仍然是其他社會經濟主體利益的結局,要防止這一問題,單純的從西方經濟學的角度是不能根治的。從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角度來看,馬克思認為“人們的存在就是他們的實際生活過程”,因此,在對人的存在及其歷史發展的研究中,首先應當確定“一切人類生存的第一個前提”,也就是“一切歷史的第一個前提”,即“人們為了能夠‘創造歷史’,必須能夠生活。因此第一個歷史活動就是生產滿足這些需要的資料,即生產物質生活本身”。所以,可以預期注冊會計師在業務因遵守道德而缺失業務的情況下,生活無以為繼,將不得不冒著被懲罰的風險,不管這種懲罰有多大。在現階段,作為共產主義社會的過渡期,剩余價值仍然存在,創造剩余價值的私營企業、外資企業等企業“作為價值增殖的狂熱追求者,他(指資本家)肆無忌憚地迫使人類去為生產而生產,從而去發展社會生產力,去創造生產的物質條件;”這樣一個形勢下,私營或者外資的檢查機構或者中間機構都只是剩余價值生產者的代言人,無法從根本上割斷其與創造剩余價值的企業之間的聯系,也無法從性質上代表廣大中小股東的權益和其他社會主體的利益。所以,只有找到能代表其他社會主體利益的機構,從根本上將企業和其報告的檢查單位注冊會計師事務所在經濟上徹底分開,才能解決審計尋租問題。

三、中國上市公司獨立審計運行機制構建

(一)獨立審計運行機制針對上市公司因為其信息要向社會公開,以達到向廣大股民融資的目的,所以其信息的公平性公正性更受到關注,目前的上司公司獨立審計運行模式存在著資金流通渠道單一、監督機制多頭管理和業務完成機制中市場失靈等問題。針對這些問題,借鑒上述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理論和治理機制理論,要從根本上杜絕這些問題的產生,就必須要在上市公司和注冊會計師中間加上一個權威的中間機構。該中間機構從身份上說要能夠代表社會上其他利益主體,能夠代表廣大人民群眾的利益和其他社會主體的利益的無疑政府最為合適,我國國家政府機關能夠參與管理的相關部門有財政部、審計署和中國證監會等。本文就以審計署作中間機構為例構建有中國特色的獨立審計運行機制如(圖4)所示。

(二)資金流通機制從資金流通機制上看,將由企業到注冊會計師事務所的兩點單向流通,變為由企業與審計署商議按照市場價格共同議定審計服務費用后向審計署提供該部分審計服務費用,審計署根據招投標等方式再將酬勞調撥給注冊會計師事務所的三點單向流通方式,審計署在流通環節中起到中介的作用,一方面對注冊會計師行業定期抽查,按照抽查結果,從誠信和業務水平等方面對國內現有注冊會計事務所給予價格方面的分檔,另一方面對于現行注冊會計師行業的審計業務等制定最低限價,保證注冊會計師們的勞動應得。該資金流通機制從制度上保證了審計的獨立性。

(三)監督機制 現有模式是將財政部和審計署及證監會都可以制定規則并監督執行,改進模式明確了各自監督的范圍,財政部制定會計規則,對企業執行情況進行監督;審計署根據定期抽查結果,建立注冊會計師事務所誠信檔案,并對其業務水平和誠信進行分檔,對注冊會計師事務所的誠信給予監督,對其業務水平給予指導;證監會制定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相關規則并負責信息披露,披露的資料主要由兩方面構成,一方面是由審計署根據定期抽查結果建立的注冊會計師事務所誠信檔案,另一方面是由注冊會計師事務所,按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規則,將審計報告直接交由證監會,證監會根據注冊會計師事務所的審計意見,編制企業誠信檔案,披露該企業誠信檔案和審計報告。這樣在監督上,避免了多頭監管,部門與部門之間又相互牽制,從模式構建上來看,有利于防止合謀的產生,杜絕審計尋租行為。

(四)業務完成機制 一方面,審計署將各省市注冊會計師事務所按是否受過懲戒及其業務水平排序,分檔,制定最低和最高限價;另一方面,由需要出具審計報告的企業向審計署申請,按照市場價格,共同議定應付注冊會計師事務所酬勞,企業將相關審計費用繳納給審計署,審計署按報表業務完成量和業務復雜度確定檔次,通過招投標等方式委托注冊會計師事務所給予審計,并將相關經費調撥給注冊會計師事務所。企業的財務報告由注冊會計師檢查后,一旦發現有嚴重錯漏報,不但可以拒絕表示意見,持保留意見,還需要建立企業誠信檔案,將之上交給證監會予以向社會公開。該業務完成機制的優點在于:(1)相應的審計費用是由審計署調撥,注冊會計師事務所即使出具了拒絕表示意見等企業不滿意的審計意見也不會“勞而不獲”,這樣可以避免客戶對會計師事務所和注冊會計師的利益威脅,增加注冊會計師的審計獨立性;(2)招投標過程中,由企業參與旁聽,可以做到公開透明,防止暗箱操作,保障企業權益;(3)審計署對注冊會計師事務的定期抽查有利于防止事后信息不對稱造成的審計尋租,即中標以后,注冊會計師事務所與企業的合謀,導致審計意見不實。這只是以審計署為例,這個中間機構也可以是證監會或者財政部門,這樣的模式重構從根本上解決了審計尋租問題,利用協同效應將監督、運行以及征信各機制通過信息溝通,相互協調,互為補充,實現了機制間的有效耦合,從而發揮出較單個機制作用產生更大的整體功能,達到了設計之初整體功效實現的目的。但該模式仍然有缺陷:其改革會導致相關法律法規變動,人員調整等等,成本較大,調整范圍相對較大;一旦該模式確立,廢除較難;特別是對于整個注冊會計師行業發展甚至對整個會計行業發展影響存在不確定性,有待進一步研究和探討。

上一篇:房地產投資基金探究論文范文下一篇:獨立學院宏觀經濟學論文范文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