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國際化價值鏈區域經濟論文范文

2023-09-24

國際化價值鏈區域經濟論文范文第1篇

美國次貸危機爆發后所引發的一系列連鎖反應,特別是歐洲主權債務激增、大宗商品價格劇蕩以及新興經濟體的集體低迷都反映出當前以美元為霸權的國際經濟金融秩序的不合理性。曾擔任過美國財長的勞倫斯·薩默斯就把這種不合理的國際經濟關系形容成一種“金融恐怖平衡”,意指國際經濟秩序雖看似和平但卻蘊藏殺機。要打破這種不合理的平衡,實現經濟秩序向更加合理的結構過渡,則需要一個“再平衡”的過程,這個過程不能靠美國主動放棄,而是需要通過各方的努力。簡單地說,這個再平衡的過程應從“單極霸權”向“多極制衡”的方向發展,其中,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的中國,必然應是其中的一極。

但現實情況是,中國在金融領域的影響力和話語權的確有限,與其政治地位和經濟規模極不相稱。要改變這一現狀,中國必須付出加倍的努力。加入世貿組織、推進人民幣國際化、鼓勵金融機構“走出去”都可以被視為積極參與國際經濟治理的重要舉措,但這些措施大多都是以現有框架為基礎,無法從根本上改變當前的利益格局。要真正實現從“跑龍套”的角色華麗轉身為“領銜主演”,必須更加積極地主動謀求上位,在國際金融舞臺上不斷唱響“中國好聲音”。在筆者看來,金磚國家開發銀行、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和上海合作組織開發銀行就是這次競演中最響亮的歌曲。

金磚銀行概念的最早提出是在2012年的金磚峰會上,并在2013年峰會獲得通過。2014年7月15日,金磚五國正式簽署協議,成立金磚國家開發銀行和金磚國家應急儲備基金。金磚銀行總部將設在中國上海,首任行長來自印度,其啟動資金為500億美元。

建立亞投行的動議源于2013年10月習近平主席在出訪東南亞時提出的倡議,并得到了許多國家的積極響應。2014年10月24日,包括中國、印度、新加坡等在內的21個首批意向創始成員國在北京簽約,共同決定成立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總部設在中國北京,計劃于2015年底前投入運行。

除此之外,再把時間倒回到2010年11月25日,時任中國總理溫家寶在出席上海合作組織成員國第九次總理會晤時建議,研究成立上海合作組織開發銀行。藉此,上合組織開發銀行成為近年來上合組織各級峰會上最重要議題,在2014年9月13日上合組織元首峰會通過的《杜尚別宣言》中明確指出,各成員國為研究成立上合組織發展基金(專門賬戶)和上合組織開發銀行問題所做的工作十分重要,繼續努力以盡快完成這項工作。

在現有的國際金融組織中,主要分為兩類:一類是全球性的,例如世界銀行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另一類是區域性的,例如亞行和歐洲復興開發銀行。其中,世界銀行主要由美國主導,IMF主要由歐洲主導,亞行主要由日本主導。而由中國發起設立的上述三家銀行則更加強調區域同質性,例如金磚銀行側重于新興市場國家,亞投行側重于東南亞國家,上合組織銀行側重于中亞地區。同時,這三家銀行之間還存在一些共性,例如都是由中國發起倡議設立并積極推動,都屬于多邊性金融機構,中國都將占有較大份額,總部都可能設在中國。從這幾個特征可以明顯看出,在這幾個跨國性的金融機構中,中國將扮演重要的甚至是主導性的角色。這三家區域性金融機構的設立,將在一定程度上對現有的國際金融體系產生沖擊,對現有的國際金融組織形成挑戰,并逐步增強中國在國際金融領域的軟硬實力。

當然,三家區域性金融機構的成立對中國國內而言也是件大好事。目前,我國正處于經濟增速下滑和產業結構調整優化的關鍵時期,三家銀行的設立可以幫助中國企業“走出去”,通過資金和金融資源的往來,有助于實現地區內經濟發展的平衡性與可持續性問題,為中國逐步“脫鉤”于歐美發達國家,開拓更大的市場提供一個難得的契機。(作者為中國社會科學院亞太與全球戰略研究院博士后)

國際化價值鏈區域經濟論文范文第2篇

【摘要】 離岸金融市場的發展將使我國不斷融入世界經濟,增強我國的國際競爭力。從國家整體利益看,建立離岸金融市場對推動國內金融深化,進而帶動經濟發展具有巨大的推動作用。

【關鍵詞】 離岸金融;滲透型離岸金融市場;經濟影響

離岸金融市場又稱境外金融市場,采取與國內金融市場隔離的形態,使非居民在籌集資金和運用資金方面不受所在國稅收和外匯管制及國內金融法規影響,可進行自由交易的市場。

一、離岸金融迅速發展的原因

任何事物的發展,都離不開利益的驅動。離岸金融業務從興起到現在不到60年的時間,卻經歷從萌芽到各金融中心核心業務的發展歷程。

(1)躲避金融管制的需求。通過離岸金融中心,可規避母國或其他國家金融管制。全球離岸金融市場的資產規??偸呛透鲊鹑诠苤频乃删o程度成反比,管制越多,離岸市場資產規模越大,反之越小。

(2)對儲戶隱私保密的需求。離岸銀行所在國家對保護儲戶隱私要求非常嚴密,離岸金融有關信息披露的要求也較少,對客戶信息保密的規定相對嚴格,有利于保護客戶和金融機構自身的商業秘密。存款人可以逃避所在國家對于賬戶活動的監督管理,以及在存款人所在國家政治或經濟不穩定的時候,保護存款。

(3)對稅收優惠條件的需求。離岸銀行一般位于稅率較低的國家或地區,且不必繳納存款準備金,經營成本低于母國銀行;無存款準備金、無存款保險金使融資的成本大大降低。這些是導致眾多金融機構云集各離岸金融市場的重要原因。

(4)利率不受上限約束。離岸銀行對存款戶支付的利率可高于銀行對國內存款戶支付的利率,且可以對活期存款支付利息。

二、離岸金融市場發展模式和特點

目前,離岸金融市場主要有四種模式:以倫敦、香港為代表的內外一體化模式;以紐約、東京為代表的內外分離型模式;以巴哈馬、開曼群島為代表的簿記型模式;以新加坡為代表的滲透分離型模式。

1.內外一體型離岸金融市場

內外一體型離岸金融市場是指,直接利用境內現有金融系統開展離岸金融活動的離岸市場。離岸金融業務和在岸金融業務混合經營,兩個市場的資金和業務相互補充和滲透。允許非居民同時經營離岸業務和在岸業務,但境內金融系統的法律法規和監管規則基本上不針對離岸金融活動。這種金融市場,經營高度自由,境內市場幾乎完全開放,非居民的資本流動往往會對市場所在地的金融市場、金融政策乃至于宏觀經濟產生較大的直接影響。一體化離岸金融模式對市場所在地的市場條件和監管能力有較高要求。

2.內外分離型離岸市場

內外分離型離岸市場對離岸賬戶和在岸賬戶實施嚴格隔離,在既有的在岸金融體系之外建立獨立的離岸金融體系。居民與非居民的存貸款業務分開,在岸交易與離岸交易分開,嚴格禁止資金在離岸賬戶與在岸賬戶間流動。這種類型的市場通常是管理當局人為創設的市場。這種類型的離岸市場的最大特點在于“人為創設”和“內外分離”,且不能從事證券買賣。這種管理模式一方面便于管理當局對國內業務、在岸業務和離岸業務分別加以監控,另一方面又可以較為有效地阻擋國際金融市場投機或動蕩對國內金融市場的沖擊。

3.簿記型離岸金融市場

簿記型的離岸金融市場是只有記帳,而沒有離岸資金實際交易活動,只是離岸金融機構注冊和辦理市場交易記賬事務的場所,目的是規避母國的稅收和監管,這類離岸市場,又稱”逃稅型”離岸市場。由于在某些國家或地區開展金融業務可以逃避銀行利潤稅及營業稅等,在這些地方開辦分行的成本與費用也遠較倫敦低,所以離岸金融市場紛紛在這些地方開辟。這種金融市場適用于經濟規模較小、稅賦輕、具備特殊條件的島國和中小發展中國家和地區,該類型離岸金融市場對市場所在地國經濟發展的促進作用十分有限。

4.滲透型離岸金融市場

滲透型離岸金融市場介于內外混合型與分離型之間。在岸市場與離岸市場既不完全隔絕,又不完全聯通。這種市場以分離型為基礎,離岸賬戶與在岸賬戶分立,居民交易和非居民交易基本上分開運作,允許兩個賬戶之間有一定程度的滲透。這種模式允許離岸賬戶上的資金貸放于本國企業,可開辟一條簡捷高效而穩定地利用外資的渠道,從而對本國的經濟發展產生積極影響。如新加坡在離岸金融市場建立初期即規定允許銀行將離岸賬戶上的資金部分貸放給國內工商企業;雅加達離岸金融市場上的大部分資金也是貸放給了國內企業。

三、離岸金融市場對我國經濟的積極影響

離岸金融市場的發展將使我國不斷融入世界經濟,增強我國的國際競爭力。從國家整體利益看,建立離岸金融市場對推動國內金融深化,進而帶動經濟發展具有巨大的推動作用。發展中國家金融市場需要保持較高獨立性,實施外匯管制,這就排除了實施內外混合型離岸市場的可能性。由于發展中國家金融實力通常較為薄弱,金融監管水平較低,分離型模式相對于混合型模式更易于管理。離岸金融市場的建立則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緩解國內建設資金不足的困難。建立離岸金融市場對發展我國經濟還起到以下積極作用:

1.為我國當前巨額的外匯儲備減壓

我國已成為世界上外匯儲備最多的國家,但目前消化外匯儲備資產的有效渠道仍顯不足,這給人民幣造成很大的升值壓力,同時面臨巨大的匯率風險。建立我國離岸金融市場,讓中資銀行開展離岸業務可以釋放離岸業務在維持國際收支平衡方面的潛力,為外匯儲備“消腫”。如外資機構在境內離岸金融市場發行外幣債券會吸納許多外匯持有者成為外幣債券的投資主體;一些意欲投資中國企業的外資可以通過境內離岸金融市場投資于中國企業的海外子公司。

2.有利于提高我國金融業的經營水平

離岸金融要求開辦地擁有較好的基礎設施以及較高水平的從業人員,這有利于改善當地金融生態環境及提升金融專業人員的素質和技術水平;離岸業務的開展將使我國與國際市場接軌,中資金融機構可以在家門口學習和借鑒外資金融機構的先進管理經驗,培養熟悉國際金融業務的專門人才;通過與外資銀行的競爭,促進中資銀行學到新的國際金融業務的操作方法,鍛煉隊伍,轉變機制,提高整體管理水平,提高金融業的綜合競爭力,促進本地銀行業的發展。

(1)有利于帶動我國貿易、生產和就業的增長。有了離岸金融市場,外商在華投資利潤就沒必要直接匯回母國,也便于跨國公司在全球范圍內自由調度資金,還可望為出口加工業解決外匯瓶頸。通過為市場提供配套的設施和服務可以刺激當地經濟的增長、增加當地的收入和就業、帶動當地經濟發展。

(2)有利于促進我國金融體制的改革。發展離岸金融市場有利于縮小國內金融市場與國際金融市場之間的距離,是一條較好的實現我國金融業國際化的過渡性發展途徑。作為一個高度自由靈活、快捷便利、高效新型的市場,離岸金融市場對世界經濟和市場所在國經濟具有重大而深遠的意義。構建適合我國國情的離岸金融市場,有利于我國的金融體制改革;有利于外向型經濟的發展;有助于推動人民幣國際化,也為我國巨額的外匯儲備資金提供了出路。

隨著經濟與金融的國際化程度不斷提高,選擇地理位置比較優越的國內區域金融中心、運用政策優勢,加快促進離岸金融市場的形成和發展,成為我國金融市場與國際接軌的重要步驟。

參考文獻

[1]高材林.離岸金融市場及其在中國的發展.中國貨幣市場.2008

[2]魯國強.當代國際離岸金融市場的特征分析.黑龍江對外經貿.2007

[3]于瑩.淺析離岸金融市場建立的基礎.天津職業院校聯合學報.2008

國際化價值鏈區域經濟論文范文第3篇

摘 要:本文在分析國內外公允價值會計理論與實證研究文獻的基礎上,探討了國際金融危機后我國學術界對公允價值會計研究的新機遇。本文首先提出:引入行為金融學中的“行為異化”概念,以此作為連接公允價值與金融危機等會計準則后果研究的邏輯紐帶,從而實現將公允價值會計的經濟后果研究從“黑箱”變為“白箱”。同時,本文也認為:結合中國企業和市場特有的轉型經濟特征來研究公允價值會計的經濟后果,將是我國公允價值會計研究取得原創性研究成果的關鍵所在。

關鍵詞:公允價值;行為異化;經濟后果

The Retrospect and Prospect of Fair Value Accounting

LIU Bin, LUO Nan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Administration, Chongqing University, Chongqing 400030, China)

Key words:fair value;behavior alienation;economic consequences

1 引言

公允價值會計(Fair Value Accounting)也稱“盯市會計”(Mark-to-Market Accounting),是指以公允價值作為資產和負債主要計量基礎的會計模式[1]。2006年2月15日,我國發布了以公允價值運用為最大亮點的新會計準則體系。該準則體系的頒布實施,特別是公允價值的適度和謹慎引入將在一定程度上改變財務會計信息的傳統計量基礎[2]。這一計量基礎的改變是否造成企業和市場的行為變化,是否影響了企業價值,是否影響了相關各方的利益分配以及是否影響了有限社會資源的合理配置等都是公司財務理論和會計理論應該解決的重大理論問題之一。

正當我國會計界積極貫徹實施公允價值會計運用為最大亮點的新會計準則之時,在大洋彼岸的美國爆發了嚴重的金融危機并由此引發了對公允價值會計準則的巨大爭論,其涉及面之廣和影響層次之高,是美國會計界提出公允價值概念并逐步實施公允價值會計準則近50年來所前所未有的。雖然,這一爭論最終以財務會計準則委員會(FASB)的適度讓步和美國證監會(SEC)的表態而暫告一段落,但是這一爭論還遠沒有結束。因此,在國際金融危機的大背景下,研究和反思公允價值會計準則實施后企業和市場的行為變化以及由此產生的經濟后果,是財務和會計理論界亟需解決的現實問題。

雖然我國財政部2006年初頒布的新會計準則僅僅是適度和謹慎地引入公允價值,到目前為止的實施時間也才僅僅3年多,加之我國的衍生品市場還不成熟,并未形成大規模爆發金融危機的土壤,因此這次危機對我國企業和市場的影響程度遠不及歐美等重災區。但是,結合金融危機的國際背景和我國轉型經濟時期的固有特征來研究我國實施公允價值會計準則后企業和市場的行為異化以及由此產生的經濟后果不僅具有重大的理論意義,也具有防微杜漸的現實意義。

2 國外研究文獻述評

2.1 公允價值會計的理論研究

在國外,關于公允價值會計的理論研究成果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經濟后果學說是美國RICE大學會計學教授Zeff首先提出的[3]。該學說認為:會計準則的制定者在決定會計準則問題時應將其經濟后果考慮在內,例如美國歷史上關于外幣報表折算和石油行業不成功勘探活動的會計準則問題討論,以及在這次金融危機背景下,美國學者針對歷史成本會計(HCA)缺乏相關性與公允價值會計(FVA)存在的可靠性問題,進行了兩害相權應如何取舍的激烈討論,這都是經濟后果學說的明顯證據。功能鎖定假說發端于心理學,其認為市場僅部分合并所披露的財務數據,因而資產、負債計量方法的改變將會直接影響公司的股票價格,極端的例子是交易者完全鎖定報告利潤且對財務報告的其他信息所賦予的權重為零。如果一個企業宣布在未來采用公允價值會計這一資產和負債的計量方法,則至少有一部分投資者會預期未來的利潤變化,從而造成公告宣布期股票價格的變化。信號質量假說假定市場參與者對會計報告的不確定性采取了風險溢價。在這里,風險溢價將隨著企業向投資者傳遞的會計信息質量的提高而下降,也將隨著會計信息質量的降低而提高。如采用公允價值會計,則會提高企業會計信息的透明度,更好地反映企業的經濟真實,從而增強市場參與者對企業的信心。契約成本假說認為契約是基于確認信息而不是基于披露信息,因此將按歷史成本確認和計量或者將按公允價值的會計信息披露變更為按公允價值的會計信息確認和計量必然會影響債務契約和其他契約,從而改變未來的契約執行結果[4]。政治成本假說由Watts and Zimmerman提出,他們認為大企業將承擔較多的政治成本,即如果大企業報告過多的利潤,將受到監管者和政治家的責難[4]。由于公允價值會計的采用將導致資產和負債的計價基礎發生變化,其采用期的利潤也將發生大的變化。在此前提下,如果采用期的利潤下降,則投資者會預期大企業將從公允價值會計的采用中獲取更多的利益——稅率的降低或價格的提升,因而將減少政治成本;反之如果采用期的利潤上升,則投資者會預期大公司將從公允價值會計的采用中產生更高的政治成本——稅率的提高或價格的降低。順周期效應假說指出公允價值由于具有估計誤差波動性、固有波動性和混合計量波動性,其運用將會加劇財務報表的波動。歐洲央行(ECB,2004)在《公允價值會計與金融穩定》的研究報告中指出擴大公允價值的運用將不恰當地加劇銀行資產負債的波動,從而加劇銀行信貸政策的順周期效應;自金融危機爆發后,直接觸及公允價值會計順周期效應的研究日益增多,從理論的角度論證了公允價值會計不僅在經濟蕭條時造成資產價格的非理性下跌,而且在經濟繁榮時制造資產泡沫,從而認為公允價值充當了經濟后果“助推器”的角色并具有鮮明的順周期效應特征,即公允價值對資產和負債價格有助漲助跌的作用。傳染效應假說則源于Allen和Carletti的模型,其運用最優化方法和理論模擬數據驗算得出公允價值會計可能會使危機在銀行部門和保險部門之間傳染[5]。

2.2 公允價值會計的實證研究

國外關于公允價值會計的實證研究由來已久,特別是在美國集中了大量關于公允價值會計的實證研究文獻。這些實證研究文獻主要圍繞以下幾個由表及里的系列問題展開:

(1)公允價值會計準則頒布本身的市場反應

針對公允價值會計準則頒布本身的市場反應,Cornett等人檢驗了與公允價值會計準則頒布本身有關的23起事件對金融機構股票價格的影響,其實證研究結果表明:增加(或減少)公允價值會計運用可能性的公告事件將帶來負(或正)的股票超?;貓螅?]。其進一步的研究還表明:股票的超?;貓笈c金融機構的原始資本金比率負相關,與證券投資組合和總資產的賬面價值比率以及市價和賬面價值之差正相關。

(2)公允價值會計準則采用時間的相機抉擇行為

在國外,關于公允價值會計準則采用時間的相機抉擇行為,其實證研究的文獻很少,其研究起步也還是最近幾年的事。Robinson和Burton在公允價值會計準則采用時間的相機抉擇行為研究中發現:以前年度(前三年)報告了較高利潤的公司,則宣告采用公允價值會計準則后三天的股票超?;貓舐曙@著低于其他公司;盡管采用公允價值會計公司的職工股票期權費用對利潤的影響程度達到了43%,但職工股票期權的采用、職工股票期權費用的列支及其對公司盈利能力的影響卻顯著低于配對公司,說明樣本公司在自愿采用公允價值會計準則時采用了一個好的時機選擇[7]。

(3)公允價值會計對企業利潤的影響

Barth等人針對SFAS115的實證檢驗結果表明:基于證券投資公允價值的銀行收益,比基于證券投資歷史成本的收益,產生的波動性更大[8]; Hodder等人以美國銀行的財務報告為樣本,計算了凈收益、綜合收益和全面的公允價值收益這三種收益指標的波動程度,結果發現:對于平均每家銀行而言,綜合收益的波動程度是凈收益的兩倍,而全面的公允價值收益的波動程度是凈收益的五倍[9]。

(4)公允價值估計的隨意性

在國外,關于公允價值估計隨意性的實證研究文獻也非常有限,其研究起步的時間也比較晚。其代表性文獻主要包括:Lys發現,公允價值的信息披露偏離了投資者對金融資產與負債的市場價值估計,由此認為用于公允價值估計的程序與方法低估了所持金融資產的公允價值,而高估了所承擔金融負債的公允價值[10];Nissin檢驗了美國銀行貸款公允價值估計的可靠性,其實證檢驗結果表明,銀行高估貸款公允價值的程度是與銀行監管資本、資產成長性以及貸款的流動性和賬面價值總額呈負相關關系,而與信用損失比率的變化成正相關關系,從而證實銀行管理當局確實操縱了公允價值的估計[11]。

(5)公允價值會計所提供財務數據的價值相關性

公允價值會計的價值相關性研究是公允價值會計實證研究的核心內容,其研究的時間早,內容多,角度廣,其研究成果十分豐富。Beaver和Landman發現歷史成本下的收益比重置成本下的收益更具價值相關性[12];Magliolo和Harris也證實石油和天然氣公司的賬面價值對解釋公司權益的市值更有效[13,14];另外一些研究也得到了類似的結果。但是,Bell證實股價收益與石油天然氣公司公允價值的信息披露正相關[15],其他一些學者也發現公允價值具有很強的解釋能力,并將以前研究得到的不相關結果歸結為模型錯誤,包括相關變量的忽略和計量誤差。在修改了模型錯誤和關注了計量誤差之后,近期關于非金融資產的公允價值相關性研究主要集中在職工股票期權費用和職工養老金費用等兩個方面。自SFAS 107“公允價值披露”發布以來,大量公允價值相關性的實證研究文獻開始集中于金融工具領域。

(6)公允價值會計所提供財務數據的契約有用性

公允價值會計契約有用性的實證研究文獻則非常有限,比較有代表性的文獻包括:Barth針對SFAS 115——“確定性債務與權益工具會計”頒布實施后引發的廣泛爭議,實證研究了公允價值會計對銀行利潤的穩定性、自有資本金要求和契約性現金流量的影響,在契約有用性方面的研究結果發現:在公允價值基礎下,銀行違反自有資本金要求的頻率增加[16];而Carey則認為,由于SFAS 115只要求對證券資產采用公允價值,而負債的會計處理并沒有發生變化,所以它與歷史成本會計一樣會使銀行資本計量不當,其實證檢驗結果表明,這種新會計模式并不會影響銀行失敗的概率,并且還有證據表明,該模式所帶來的凈收益非常小,其方向具有不確定性[17];另外,Burkhardt假定銀行從歷史成本會計轉向公允價值會計會減少市場投資者與銀行之間的信息不對稱,并對采用公允價值會計后的銀行投資行為、違約風險、投資價值和監管影響進行了實證研究,其研究結果表明,公允價值會計增加了銀行資產的流動性,強化了銀行負債的道德風險,并且如果負債率非常高的銀行從歷史成本轉向公允價值,還會增加銀行違約的概率,從而減少社會福利[18]。

(7)公允價值會計的企業應對行為

公允價值會計的運用不僅會影響所涉及公司的會計行為,也還會影響所涉及公司的投資、融資及股利分配等財務行為變化。Beatty檢驗了美國銀行試圖減少報告權益的波動性而做出的努力,其研究結果表明:在SFAS 115實施期間銀行所持的證券投資比例下降且期限縮短,同時當銀行的平均杠桿率和權益平均回報率下降時,其歸為可供出售類的證券比例也會下降,這些都說明了銀行對采用SFAS 115所引起的銀行權益波動的擔憂,從而導致了銀行投資組合管理實務的變化[19]。

(8)公允價值會計的順周期效應

順周期效應的實證研究在經濟學和金融學領域可謂汗牛充棟,但在會計學中,關于公允價值會計順周期效應的實證研究實屬鳳毛麟角。迄今為止,僅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在2008年所發布的《全球金融穩定報告》中為公允價值會計的順周期效應研究提供了寶貴的實證經驗,其對五家美國和歐洲大型銀行集團的模擬研究結果表明:無論是對全部還是部分金融資產和金融負債按公允價值計量,都會在正常、低估和高峰三種不同的經濟周期引起銀行凈資產的大幅波動。

2.3 國外研究述評

分析上述理論和實證研究的國外文獻,我們不難發現:有關公允價值會計的理論和實證研究雖然已開始回答公允價值會計準則實施后資本市場和企業的行為變化,對公允價值會計的經濟后果研究也進行了大量的理論推斷和實證研究,但均未上升到是否影響企業價值、是否影響相關各方的利益分配以及是否影響社會資源的有效配置這一經濟后果高度,并且也未嚴格把握公允價值會計運用、企業和市場的行為變化和經濟后果這一嚴密的邏輯遞進關系,同時也在很大程度上忽略了轉型經濟國家的固有特征,因而其研究成果不能達到解釋、預測和規范當今轉型經濟國家會計準則制定、企業和市場行為的政府監管等目的。

3 國內研究文獻述評

自我國財政部于1998年頒布《企業會計準則——債務重組》并首次采用公允價值計量屬性以來,直到2006年新會計準則頒布之前的8年時間里,公允價值會計問題也一直是我國學者,特別是實務工作者討論的熱門話題,其間的理論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幾個方面:(1)國外公允價值會計準則及研究的介紹、評析與比較;(2)公允價值會計應用的理論基礎;(3)我國公允價值會計應用的戰略意義、影響及特征等。2006年我國新會計準則的頒布實施,特別是2008年美國金融危機的爆發及其對公允價值會計的質疑,在我國學術界也掀起了一股討論公允價值會計經濟后果的理論研究熱潮,在此期間的研究內容主要包括:公允價值會計的作用與經濟后果;公允價值會計與順周期效應的關系;應對順周期效應的對策建議。

與理論研究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我國有關公允價值會計的實證研究卻是屈指可數。其中具有代表性的研究文獻主要有:劉斌、羅楠發現牛市中公允價值準則的采用會提高市場同步性(即推動市場整體上漲),而熊市中兩者關系不顯著[20];王躍堂證實了我國A股上市公司長期資產減值準備的提取是公允價值體現而非盈余管理行為[21];鄧傳洲、張燁、劉斌分別證實了我國B股上市公司、香港H股上市公司和A股上市公司采用公允價值計量和披露的價值相關性[22~24];朱凱證實了會計信息披露能提高公允價值會計的價值相關性

[25];鄭鳴運用美國房價指數(HPI)和S&P500指數并通過實證檢驗,證實了公允價值會計具有內生的共振效應,從而加劇了市場波動[26];徐經長揭示了上市公司對公允價值變動損益存在“重獎輕罰”現象[27]。

分析國內研究文獻,我們發現:有關公允價值會計的國內研究還很不完善,對于我國轉型經濟時期公允價值會計準則實施后的企業和市場行為異化研究才剛剛起步;關于公允價值會計對企業價值、對相關各方的利益分配以及對社會資源配置的影響機理研究更是我國財務理論和會計理論研究領域的一大空白,當然更談不上建立在理論分析和實證檢驗結果之上的,富有針對性的準則完善措施和行為規范對策。由此看來,我國的公允價值會計研究還存在諸多富有價值但尚未開墾的“藍?!保˙lue Ocean)領域。

4 公允價值會計研究的新機遇——從黑箱到白箱

公允價值會計從開始發展到現在,經歷了啟用、推崇、質疑和反思幾個階段。在目前金融危機與公允價值爭論尚未塵埃落定的反思時期,深度剖析公允價值會計在金融危機中所扮演的角色無疑會成為當下財務和會計學者的研究焦點。受國外公允價值會計準則采用時間的相機抉擇行為、公允價值會計準則實施后的企業應對行為以及公允價值估計的隨意性等會計行為研究文獻和順周期效應和傳染效應等理論研究文獻的直接啟發,本文認為有必要聯系企業和市場的行為變化來研究公允價值會計的經濟后果,由此把會計準則制定的經濟后果研究由“黑箱”變為“白箱”;同時,本文作者的這一研究設想也符合會計研究引入行為金融學思想和方法的最新潮流和研究范式。

針對目前行為金融理論的迅速發展和上文對公允價值會計研究的文獻述評,本文認為時代已經賦予了中國財務和會計學者做出高質量研究成果的機遇。但同時我們也應該清醒地認識到:若僅僅停留在模仿西方已有的文獻上進行研究,至多是用中國數據再炒一次“冷飯”,這種“拿來主義”和“麥當勞”式的快餐研究既缺乏有價值的理論創新,也無法觸及到中國轉型經濟時期公允價值會計問題的關鍵。要想出產高質量的研究成果,我們還必須深入探討和挖掘公允價值會計與中國現階段轉型經濟固有特征的契合點,以探求中國式的原創性研究范式(Research Paradigm)。

本文認為,在當前國際金融危機和中國的轉型經濟環境下,公允價值與企業和市場行為異化的交互影響以及由此帶來的一系列經濟后果,將是中國公允價值研究最有可能取得突破性研究成果的“藍?!鳖I域。具體來看,其研究將包含由淺入深的以下三個層次:首先,轉型經濟特征對公允價值會計應用的影響機理研究,具體可包括:行業壟斷價格和關聯交易價格的公允性、可持續性、可預測性和可應用性,資源配置的政府管制、資本市場的政府監管對企業和市場定價機制的影響,產權法律保護薄弱、機構投資者市場操縱所造成的公允價值偏離等;其次,公允價值會計與企業和市場行為異化的相互影響機理研究,具體可包括:公允價值會計準則實施后企業的財務行為異化(如投融資行為異化,股利分配行為異化等)、會計行為異化(如盈余管理,利潤操縱等)以及市場行為異化(如市場定價行為異化,市場監管斷層等),并深入研究它們之間的邏輯關系、發生機理和影響因素等;最后是關于公允價值會計對企業價值、對契約各方的利益分配以及對有限社會資源合理配置的影響機理研究,具體可包括:公允價值會計準則實施后的企業價值變化、利益分配格局以及證券市場的資源配置效率等。

5 結論

本文希望通過以上的文獻述評和研究展望,以勾勒出經金融危機洗禮前后國內外關于公允價值會計研究的大致輪廓和將來最有可能取得突破性研究成果的“藍?!鳖I域,以期對我國公允價值會計的未來研究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同時,作者也期待著有更多的具有原創意義、源于我國轉型經濟背景的公允價值研究成果的問世,為我國會計準則的完善和會計理論的發展做出重要的學術貢獻。

參 考 文 獻:

[1]葛家澍.關于公允價值會計的研究——面向財務會計的本質特征[J].會計研究,2009,(5):6-14.

[2]劉浩,孫錚.公允價值的目標論與契約研究導向——兼以上市公司首次確認辭退補償為例[J].會計研究,2008,(1):4-11.

[3]Zeff S A.The rise of economic consequences[J]. Journal of Accountancy, 1978, 11: 56-63.

[4]Watts R, Zimmerman J. Positive accounting theory[M]. Englewood Cliffs, NJ. Prentice Hall, 1986.

[5]Allen F, Carletti E. Mark-to-market accounting and liquidity pricing[J]. 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Economics, 2008, 45: 358-378.

[6]Cornett M M, Rezaee Z, Tehranian. An investigation of capital market reactions to pronouncements on fair value accounting[J]. 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Economics, 1996, 22: 119-154.

[7]Robinson D, Burton D. Discretion in financial reporting: the voluntary adoption of fair value accounting for employee stock option[J]. Accounting Horizon, 2004, 18(2): 97-108.

[8]Barth M E, Landsman W R, Wahlen J M. Fair value accounting: effects on banks’earnings volatility, regulatory capital and value of contractual cash flows[J]. Journal of Banking & Finance, 1995, 19: 577-605.

[9]Hodder L. Risk relevance of fair value income measurement for commercial banks[R]. Working Paper, 2003.

[10]Lys T. Abandoning the transactions-based accounting model: weighing the evidence[J]. 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Economics, 1996, 22: 155-175.

[11]Nissin D. Reliability of banks’fair value disclosure for loans[J]. Review of Quantitative Finance and Accounting, 2003, 6: 355-384.

[12]Beaver W H, Landsman W R. How well does replacement cost income explain stock return[J]. Financial Analysts Journal, 1983, 39: 26-32.

[13]Magliolo J. Capital market analysis of reserve recognition accounting[J]. Journal of Accounting Research, 1986, 24(3): 64-108.

[14]Harris T S, Ohlson J A. Accounting disclosure and the market’s valueation of oil and gas properties[J]. The Accounting Review, 1987, 62: 651-670.

[15]Bell T B. Market reaction to reserve recognition accounting[J]. Journal of Accounting Research, 1983, 21(1): 1-17.

[16]Barth M E, Landsman W R, Wahlen J M. Fair value accounting: effects on banks’earnings volatility, regulatory capital and value of contractual cash flows[J]. Journal of Banking & Finance, 1995, 19: 577-605.

[17]Carey M. Partial market value accounting, bank capital volatility and bank risk[J]. Journal of Banking & Finance, 1995, 19: 607-622.

[18]Burkhardt K, Strausz R. The effect of fair VS book value accounting on the behavior of banks[R]. Working Paper, 2004.

[19]Beatty A, Weber J. Accounting discretion in fair value accounting estimates: an examination of SFAS 142 goodwill impairments[J]. Journal of Accounting Research, 2006, 44(2): 257-287.

[20]劉斌,羅楠.金融資產以公允價值計量會加劇市場同漲同跌嗎?——論公允價值準則與市場同步性的關系[J].證券市場導報,2010,(9):4-11.

[21]王躍堂,周雪,張莉.長期資產減值:公允價值的體現還是盈余管理[J].會計研究,2005,(8):30-36.

[22]鄧傳洲.公允價值的價值相關性:B股公司的證據[J].會計研究,2005,(10):55-62.

[23]張燁,胡倩.資產公允價值的含量及其計量——來自香港金融類上市公司的經驗證據[J].證券市場導報,2007,(12):29-35.

[24]劉斌,徐先知.股權投資與公允價值計量:價值相關性的實證研究[J].證券市場導報,2009,(1):70-76.

[25]朱凱,李琴,潘金鳳.信息環境與公允價值的股價相關性——來自中國證券市場的經驗證據[J].財經研究,2008,(7):133-143.

[26]鄭鳴,倪玉娟,劉林.公允價值會計制度對金融穩定的影響——兼論美國金融危機的啟示[J].財經研究,2009,(6):17-28.

[27]徐經長,曾雪云.公允價值計量與管理層薪酬契約[J].會計研究,2010,(3):12-19.

國際化價值鏈區域經濟論文范文第4篇

一、區域經濟一體化的實質

區域一體化主要是將不同區域之間的市場經濟集中起來,建立一個相對統一的市場,將這個市場作為區域的經濟主體,在此市場之中形成一體化發展,各個國家的產品,勞動等要素可以進行區域內的交流溝通,運用統一的市場準則,對區域內的各種生產要素進行規范管理,進而實現資源的最大化使用。

二、區域經濟一體化的表現

第一,一體化市場。在區域一體化的實現過程中,每個區域個體都被統一到同一個市場經濟之中,并且區域內將這個經濟市場作為主體,市場之中的產品,勞動力等要素可以滿足各個區域內共同享用,根據市場經濟規劃,一同參與到區域經濟發展的進程之中,并且以此建立了一體化市場。第二,一體化基礎設施。為了滿足區域經濟的發展需要,使得區域經濟發展更加穩定,往往區域的基礎設施也呈現出一體化的狀態。將該區域內的市場基礎設施變的統一,不僅可以為各個區域經濟發展提供便利,還可以規范經濟市場秩序。第三,一體化區域空間。實現區域一體化之后,各個區域之間要實現產品、勞動力等因素的快速流通,可以打破區域之間的區域空間限制,促進了各個區域內的聯系程度,使得在實現區域經濟體一體化之后,各個區域可以成為一個系統化的整體。

三、區域經濟一體化的積極影響

(一)促進了國際貿易的發展

在實現區域經濟一體化之后,各個區域內的國家因為一體化進程而大敞國門,區域內國家相互進行貿易往來,針對國家的實際需求,進行資源的進口或出口,在進口或出口過程中實現了區域內的資源互補。此外,在相互開展貿易中,極大促進了國際貿易的發展水平,區域內實現了各種人員、產品、技術等生產要素的相互流通,展現了區域經濟一體化下國際貿易的活力,吸引各個國家參與區域經濟一體化進程中來,使得區域國家可以通過一體化增強自身的經濟實力,提高國際競爭力。通過區域經濟一體化還可以實現各區域相互合作,緊密聯系,進而促進整個國際貿易的發展,為世界人民謀福利。

(二)增強了區域內企業競爭力

在實現區域經濟一體化過程中,各個區域內的企業集團進行密切的貿易往來,促使企業之間深入聯系,使得企業明確自身的國際競爭力,進而增強了企業集團之間的競爭。隨著區域經濟一體化的逐漸加深,各個企業同時也面臨著風險,促使其根據現實的市場情況,不斷對企業內部的管理、資金等方面的制度進行改革與完善,進而提高了核心競爭力,增強了企業內部軟實力。此外,也是通過區域經濟一體化,使得各個區域國家的企業可以積極參與到經濟交流之中,并且在相互交流之中,使得企業的國際競爭力有所提高。

(三)增強了區域內技術合作

區域內部的經濟自由化促進了區域國家之間的產業融合,有助于區域內成員國間科學技術的交流合作,并且在此過程之中可以進一步提升區域成員國之間的科技實力。例如,一架航空母艦的制造,往往不是一個國家獨立完成的,在制作過程中需要一個區域國家提供勞動力資源,或者提供技術支持,另一個國家提供零部件等等,這些技術資源的融合可以極大的提升各區域國家的技術合作,并且在合作的過程中,提升國家的技術水平。

(四)提升貿易自由化

區域經濟若想形成一體化,其內部政策必然要先統一,區域經濟通過較優惠的經濟貿易協議,使得各個區域企業貿易集團減輕互相外匯管制、減少進出口數量限制或者減少互相關稅金額,進而使得區域內部經濟貿易實現自由化發展。

(五)提高了區域企業的地位

在實現區域經濟一體化的過程中,需要取區域之中的各個企業緊密聯系,所以在不斷經濟貿易的來往之中,無形之中就提高了區域企業之中的地位。例如:歐洲共同體在實現一體化經濟的二十年之中將其出口貿易額增加到兩倍以上,其國際地位大幅增加,使得歐洲共同體可以在關貿總協定的談判中可以強有力的聲音與其他發達國家談判,進而維護了自己的利益。

三、區域經濟一體化的消極影響

(一)阻礙發展中國家發展

在當前實現區域經濟一體化的進程中,一些發達國家出現了反對區域經濟一體化的現象,主要表現為某些發達國家開始有意識的避免經濟風險的產生,進而將國家的經濟融合于區域經濟的同時,將國家經濟限制于自身經濟圈,以便尋求更加安全穩健的經濟發展。但是,與此相反,部分發展中國家的經濟實力較發達國家來說較弱,在加入區域經濟一體化之后,在整個經濟市場中的競爭力不高,進而阻礙發展中國家在區域經濟一體化的經積極發展。

(二)形成貿易壟斷

由于區域經濟一體化的不斷發展,使得各個區域國家的經濟貿易以技術、勞動力等生產要素進行繼續發展,但是在各個國家的經濟發展過程中,國家間的發展只在貿易圈合作,合作關系越緊密,其帶來的貿易壟斷也就越明顯,在區域貿易流通不斷增強的今天,貿易壟斷就會給整體的經濟發展增添隱患,不利于區域經濟一體化的發展。所以各個國家在相互進行區域經濟流通的同時,應該著重注意控制經濟貿易的程度,防止出現貿易壟斷局面,保證區域經濟一體化的有序發展。

結束語:

綜上所述,區域經濟一體化是一把雙刃劍,既存在優勢也存在劣勢,現如今區域經濟一體化不斷發展,對各個國家來說既是機遇也是挑戰。在實現區域經濟一體化的同時,要根據市場經濟的實際情況和國家的現狀,抓住機遇,盡可能避免經濟隱患,以便使得國際貿易可以穩定快速的發展。

摘要:現階段,區域經濟一體化不斷發展,就此,本文從區域經濟一體化的實質和表現入手,對區域經濟一體化促進了國際貿易的發展、增強了區域內企業競爭力、推動了區域內技術合作、提升貿易自由化以及提高了區域企業的地位的積極影響和阻礙發展中國家發展與形成貿易壟斷的消極影響進行分析闡述。

關鍵詞:區域經濟,經濟一體化,國際貿易

參考文獻

[1] 唐飛.基于全球價值鏈的區域經濟一體化發展研究[J].黑河學院學報,2017,8(11):86-87.

國際化價值鏈區域經濟論文范文第5篇

為此, 各級政府部門在做各種努力和嘗試:從前些年各地大建工業園區, 到近幾年遍地的孵化器、創業園;從各地政府的稅收減免、稅收返還, 到直接的資金扶持;甚至從中央到地方的減稅、簡化行政審批, 降低企業經營成本, ……;所有這些努力和嘗試, 都是希望讓經濟主體具備競爭力的, 各地形成產業優勢, 最終整體上提升國家的競爭力、形成國家的產業優勢。但從實際效果來看, 這些措施直接的效果并不顯著, 或者說這些措施帶來的效果還不足以滿足政府和民眾的期望。

一、形成產業集群, 是區域經濟發展的必要條件

簡單來說, 區域經濟的發展, 最終可以歸結到該區域企業的發展上來。能否形成區域產業集群優勢, 是一個區域能否實現經濟發展的重要因素。

邁克·波特通過對10個工業化國家的考察發現, 在所有發達的經濟體中, 都可以明顯看到各種產業集群。 (估計這就是前些年各地大興土木建產業園區的理論來源。)

把相同產業的企業放到一起, 這個階段是產業集聚階段。當這些聚集到一起的上下游企業之間形成了合力, 降低了交易成本、同行之間充分競爭優勝劣汰后, 整個區域內產業相對其他區域獲得了比較優勢, 這個階段就是產業集群。這個階段到來, 該區域的經濟就具備了一定的優勢和競爭力, 經濟就得到了發展。而我們各個區域的經濟發展, 其實都在追尋這個發展路徑。每個區域都希望充分利用本地區的比較優勢、形成產業集群。

二、強化企業價值鏈“戰略環節”, 剝離非“戰略環節”

從企業角度, 集中精力加強企業價值鏈上的“戰略環節”, 是實現企業競爭優勢的關鍵。

企業的“生產、銷售、進料、發貨、售后、行政、人事、財務、計劃、研究、開發、采購”等眾多的生產經營活動, 并不是每個環節都創造價值。實際上只有某些特定的環節才真正創造價值。如果能讓企業集中精力到企業價值鏈上的“戰略環節”, 而不被非戰略環節消耗企業的精力, 將極大的提高企業的效率和競爭力。

從工業時代的發展經驗, 分工帶來高效率。發展到今天, 分工依然是高效的重要原因, 但在互聯網和大數據的環境下, 只有在有效協同下的分工才能帶來高效率。聚集在一起的企業的高效率, 最終形成區域經濟的產業集群。企業的營商環境是生存的基礎。水能載舟亦能覆舟, 基礎營商環境就是企業行舟的水。企業與其生存的環境, 既有競爭又有協作。企業與同行屬于競爭關系, 企業與上下游企業、與環境服務商、與政府管理和服務部門, 又是協作關系。同行之間的充分競爭, 能促進企業的技術發展;企業與環境單位的協作是否高效, 又是企業經營成本的重要因素。

區域的營商環境若能讓企業與同行充分競爭、與環境高效協同, 就能從內部提升企業競爭力, 從外部降低企業的運營成本。

三、大數據環境下的泛組織協同

在大數據、互聯網環境下, 實現組織之間的協同已經具備了現實基礎。通過互聯網、大數據應用, 從企業內部協同可以擴展到企業上下游之間的產業鏈協同、擴展到企業與社會服務資源的社會化協同、擴展到企業與政府主管單位、服務單位的政企協同。通過實現從企業內協同到產業鏈、到社會化、到政企協同, 形成一個可以通過互聯網實現的泛在的協作營商環境, 這就是泛組織協同。

通過泛組織協同, 實現同行充分競爭、實現企業與環境的高效協同。最終獲得區域產業集群優勢。

(一) 組織內部協同信息化, 實現內部工作協同、業務協同

組織內部協同信息化, 是企事業單位、政府單位一直在做的事情。經過多年的發展, 目前已有相對成熟的理論及信息化實踐體系。從企業的生產到經營, 各種管理軟件其實都在實現企業內部協同的職責, 例如各類ERP軟件、OA軟件、甚至簡單的云OA軟件等, 都在幫助實現企業內部協同的高效性, 極大的提高了組織內部的運作效率。但這些協同管理應用, 一旦需要和外部進行溝通協調, 就失效了。通常都需要重新回到傳統的人工、紙質文件的方式。好在近年來, 在產業鏈上的協同方式已經得到企業的重視, 部分軟件系統已經支持和實現了供應鏈的協同打通。

(二) 產業鏈協同, 或者說是供應鏈協同已經較多的應用

上下游企業之間, 通過泛組織協同, 實現訂單、合同、庫存信息的跨組織協同, 弱化企業的邊界, 最大限度降低上下游之間的交易成本。同行之間, 通過信息化手段, 充分競爭, 實現優勝劣汰;目前能實現的產業鏈協同, 通常是基于某核心大企業, 由其主導建立一套管理軟件, 讓他的上下游企業直接運用它提供的管理軟件來實現其供應鏈的協同。這種方式簡單直接有效。但范圍有限, 適用面較窄。

(三) 社會化協同已有案例

社會化協同的概念在致遠協同管理軟件中提出并的到部分應用。例如實現了與攜程商旅的直接打通、實現與滴滴專車的打通、與招聘網站的打通。實現了企業與這些社會化服務機構之間的流程直通。大大提升了企業的社會化運轉效率。

但這種基于某幾個軟件體系之間的協同打通, 仍然只在小范圍內起作用。

(四) 政企協同 (G2B) 已在國家意志下強力推進

2018年開始, 中央政府要求政府機構實現一網通辦, 推行行政機關的協同審批服務。從政府一側, 要求實現政府內部數據打通共享、實現跨單位跨層級的協同行政審批。中央政府為實現一網通辦指定了時間表和路線圖, 目前正在快速推進中。

(五) 進一步提升組織效率, 需要泛組織協同

盡管上述四種協同已經在不斷發展, 但要提升一個區域、一個國家的整體競爭力, 形成產業層面的協同、形成產業集群優勢。需要不斷打破組織的界限, 提升協同的廣度和深度, 需要泛組織協同。

陳春花教授提出, “組織邊界只在那個地方, 就是你的顧客在哪里, 你的邊界就在哪里”, 這實際上要求組織的協同范圍要無限擴大。通過協同來提升分工的有效性, 通過協同來實現高度分工后企業“非戰略環節”的功能。

四、泛組織協同的基礎環境已經具備

企業與環境服務機構, 例如通信、交通、金融、科研機構之間, 通過泛組織協同形成緊密的合作, 進一步降低企業獲得服務的成本。同時也促進了環境服務機構同行之間的競爭。

五、泛組織協同的實現路徑

泛組織協同, 可以簡單的理解為將每個組織自己的協同系統聯通。讓組織之間的協同變成一種標準的業務操作:身份認證、協同流程定制和應用。

(一) 建開放互聯標準

不同組織互聯互通, 需要建開放互聯的標準, 讓各種企業內部協同管理工具能夠安全接入, 充分保障組織內部私密和互聯雙重應用。

(二) 建實現身份認證體系

通過現有CA認證甚至引入區塊鏈技術, 實現交易身份的認證和防抵賴。通過CA方式, 可以依托政府的相關機構進行認證。在技術成熟的情況下, 可以引入類似區塊鏈技術實現企業、企業員工的身份認證。

(三) 建中小企業協同云應用體系

為沒有能力自建協同系統的中小企業、小微企業建立協同云服務體系。讓中小微企業通過協同云服務體系接入泛組織協同體系。

(四) 與企業內部協同應用聯通, 保證系統使用的便利性和黏性

企業的主要活動集中在內部, 所以內部協同使用率遠超過與外部的協同頻繁度。因此, 讓泛組織協同接入到內部協同應用, 是為了方便當需要時, 觸手可及。

(五) 對上游產品和服務商的比選, 實現上游廠商的充分競爭

當需要供應商時, 泛組織協同能夠提供滿足條件的供應商進行對比篩選, 甚至可以通過泛組織中專門進行采購服務的第三方合作商進行規范的招標選擇。通過以往用戶的評價進行參考。讓這種機制實現供應商的優勝劣汰。

(六) 泛組織協同下的充分競爭, 最終形成產業集群優勢

泛組織協同, 最大限度降低了組織內部以及組織間的協同成本, 為實行泛組織協同的區域提升了競爭優勢。

通過泛組織協同, 同行業信息充分披露, 加速了競爭迭代速度, 通過殘酷的內部優勝劣汰, 推進技術和服務水平的迅速提升。最終形成了與區域外部的相對競爭優勢, 同時也形成了區域內的產業集群優勢。

摘要:大數據環境下, 通過信息化手段實現上下游企業、基礎服務企業、政府服務機構、行政審批機構之間流程化的業務互通, 弱化組織之間的隔離, 加強組織之間的協作共享, 讓企業能夠集中精力發展自身價值鏈戰略環節;通過信息化實現同行之間的充分競爭、加快優勝劣汰的迭代速度, 從而形成特定區域甚至跨區域的產業集群效應。

關鍵詞:泛組織協同,價值鏈戰略環節,產業集群

注釋

11《國家競爭戰略》邁克爾.波特.

國際化價值鏈區域經濟論文范文第6篇

對區域文化的界定, 有學者認為“區域文化也稱作地方文化, 是一種基于文化地理學意義上的文化空間劃分的結果。在中華文化家族中, 各區域文化通過經濟、民俗、信仰、社會、文藝、價值觀等要素體現出文化的區域性。”[1]還有學者認為:“區域文化是指生活在特定區域的人群在從事物質生產、精神生產和社會生活中所形成的具有濃厚的地域特色的價值觀念、思維方式、人文心態、民族藝術、風俗習慣、道德規范的總和。它是由特定區域的地理環境、人們的經濟生產方式和社會生活方式以及歷史文化傳統決定的一種地域文化。”[2]這些論述說明區域文化的形成與地緣息息相關。各地區由于所處的地理位置、自然條件不同, 在歷史的進程中顯示出各自的文化獨特性。但是各區域文化都是中華文化大家庭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組成部分, 多元的區域文化共同構成了一體的中華文化。

在貴州發展的歷史長河中, 貴州區域文化滋養著這一方水土的人們, 助推貴州經濟政治教育不斷向前發展。有學者把貴州文化基本定義為“貴州文化是在東亞高原山地獨特生態和社會環境下, 經歷長達數千年孕育、形成、發展、成熟起來的一種地域文化。”[3]挖掘貴州區域文化中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相通相容的部分, 對培育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有其重要意義。

一、貴州區域文化資源簡介

貴州, 簡稱“黔”或“貴”, 在中國的西南腹地, 于1413年即明永樂十一年成為省一級的行政單位。與重慶、四川、云南、廣西相接壤, 可以說不沿江, 不沿邊, 也不沿海, 即“不邊不內”。歷史上貴州經過了多次移民遷入, 文化的多樣性較明顯。在建省600多年的時間里, 在這塊神奇的土地上, 誕生了既有聯系又獨具特色的區域文化。本文僅選取其中具有代表性的加以論述。

1、陽明心學

王陽明 (1472—1529) , 名守仁, 字伯安, 浙江余姚人, 明代中葉著名的理學家、教育家、政治家和軍事家。正德三年 (1508) , 王陽明被貶貴州龍場做驛丞, 并在今貴州修文龍場龍岡山發生了震驚全國的思想事件——龍場悟道。自此之后, 貴州不僅出現了書院大規模的授徒講學活動, 使心學得以迅速傳播, 并形成了全國較早的地域性心學學派——黔中王學。有學者把陽明心學定義為陽明良知學, 并認為“這個良知學, 以良知為德行本體, 以致良知為修養方法, 以知行合一為實踐功夫, 以經世致用為學目的, 是富有人文精神的道德理想主義哲學。”[4]陽明心學中和而不同的精神、知行合一的思想對今天我們理解、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都有重要的作用。

2、沙灘文化

有人說, 貴州文化在黔北, 黔北文化在遵義, 遵義文化在沙灘。這句話道出了沙灘文化在貴州的地位。沙灘, 在今貴州省遵義市新舟鎮沙灘村。所謂的沙灘文化, 也就是指在沙灘這個地方, 以鄭珍、莫友芝、黎庶昌為代表的幾十位享譽海內外的文人學者所獲得的成就。這些成就主要包括對經學、文字學、版本目錄學、地理學、天文學、農學、醫學等的研究。這一地域性文化的出現, 可以說是黔北山區的一朵奇葩。它的形成、發展、繁榮離不開傳承了淡泊名利的做人做事之道, 離不開注重言傳身教的優良家風, 離不開惠及子孫和鄰里的家塾和書院的創辦。沙灘文化所體現出的精神風貌和品德情操, 已成為我們學習研究的寶貴精神財富, 備受推崇。

3、紅色文化

紅色文化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在革命、建設、改革進程中創造的以中國化馬克思主義為核心的先進文化。中國的紅色文化在中國革命和建設的各個歷史階段都發揮了難以估量的作用。紅色文化是中國共產黨帶領人民創造的新文化, 紅色文化是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強大精神動力。眾所周知, 貴州是中國革命由挫折走向勝利的轉折之地。貴州紅色文化資源非常豐富, 既有革命戰爭年代遺留下來的會議會址、戰斗遺址, 如遵義會議會址、又有許多的名人故居、烈士陵園, 如王若飛故居等, 還有代代相傳的可歌可泣的革命故事。逐漸因此“形成了以長征文化為代表, 包括抗日戰爭文化、革命前輩足跡等互相配合的豐富紅色旅游資源。”[5]這里面體現出來的革命先烈們強烈的愛國主義精神、艱苦奮斗精神以及堅定不移的理想信念激勵我們在新的長征路上更加奮勇向前。

4、少數民族文化

貴州省是一個以漢族為主體, 多民族交錯雜居和部分民族成片聚居的省份。其中人口最多的少數民族依次為苗族、布依族、土家族、侗族、彝族。每個少數民族都有自己的獨特的舞蹈、音樂、戲劇、民族節日、民族風俗。比如舞蹈中體現出來的反映生產生活及尊重自然敬畏自然的理念值得我們學習與借鑒。學者顧久認為, 貴州的少數民族文化守雌不爭, 寬容和平的特征, 略似“道家文化”, 可以讓我們慢下來安頓心靈, 幸福地生活下去。每個民族的民間故事、歷史典故、曲藝、舞蹈、風俗、禁忌、建筑藝術、婚戀習俗等中先進部分, 都是我們為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需要重點研究的內容。

二、貴州區域文化精神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關系

1、為核心價值觀教育提供豐富資源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根植于中國優秀傳統文化, 而貴州區域文化又是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貴州區域文化歷史悠久, 內涵豐富, 影響深遠。沙灘文化中淡泊名利的做人做事之道, 注重言傳身教的優良家風, 陽明心學的“知行合一”, 紅色文化中體現出的愛國情懷、高尚的道德情操, 以及少數民族文化中的人與自然和諧相處、尊老愛幼等思想, 甚至一塊牌匾、一副對聯, 都彌漫傳統美德的氣息;古代建筑、祠堂、亭臺樓閣等的門庭、梁柱、石碑, 甚至墓碑, 到處都刻著道德訓誡, 都為核心價值觀的教育提供了豐富的、生動的素材。

2、有利于核心價值觀教育大眾化

當前, 學校價值觀教育如火如荼開展, 但是實際效果并不如人意。學生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看得多, 聽得多, 但是感受得少。以致對價值觀的內涵知之甚少。為完成任務而流于形式的做法, 脫離學生實際。這是把價值觀抽離了具體的文化語境, 成了空中樓閣, 無源之水無本之木。但當貴州區域文化資源成為價值觀教育的載體和傳播介質之后, 熟悉的人和事, 常用而不自知的宗教禮法、風俗習慣、村規民約, 以學生熟知、理解、認同的思維方式、語言表達習慣來傳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內涵、作用, 使絕大多數學生認可并接受, 在日常生活和實際行動中以價值觀做活動準則, 可以最大限度地達到大眾化。

3、有利于核心價值觀的認同

區域文化通過文化傳承和生活積習而內化為區域個體和社會共同體的一部分, 對維系區域社會秩序發揮平衡作用, 有效提煉區域文化的積極因素和先進理念, 使之成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的重要載體, 其有效性不僅源于區域文化是中華傳統文化的有機組成部分, 更因為區域文化本土特征而易于被接受。“文化以其蘊含的人文精神和認同力量潛移默化地發揮著教育作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要轉化為人民的自覺行動, 靠的是其內在的吸引力和凝聚力, 是吸引黨員和群眾自愿跟隨的能力。”[6]貴州區域文化中的家譜族規、鄉規民約、禮俗、禮制、禮教等, 有很多都強調道德規范, 并對道德典范重獎, 對道德失范重罰, 這與踐行核心價值觀要做到知行合一的要求是相契合的。區域文化的本土特征和易于接受的特點使它不可避免的成為核心價值觀教育的重要依托。

三、以貴州區域文化為抓手, 強化高職院校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的路徑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教育, 主要體現在課堂教學、實踐活動、校園文化建設中, 通過有聲的教育和無聲的教育, 達到內化于心, 外化于行。

1、在課堂教學中融入貴州區域文化

高職院校學生理論基礎薄弱, 但是思維活躍、動手能力強。對傳統的教育方式不感性趣, 若再使用傳統的說教方式, 只會讓學生更加反感, 起到事倍功半的效果。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在進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理論教學活動時, 不能就概念解釋概念, 脫離學生的實際情況, 對學生的需求與期待視而不見。教師可根據教學內容, 選取不同的文化資源來解讀“富強、民主、文明、和諧;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愛國、敬業、誠信、友善”。如觀看愛國題材的影片, 充分利用視頻、音頻、圖片、動畫及學生身邊的真實具體的案例來講解, 提高學生的認同感。思政課教師還應在課堂教學中穿插民族英雄、仁人志士和革命前輩們的感人事跡與高尚品格, 少數民族文化中與核心價值觀相通的部分及沙灘文化、陽明心學體現出來的愛國、敬業、和諧等思想, 把核心價值觀的精神潛移默化地植入學生的心中, 使其激發“民族復興”的使命感和責任感, 刻苦努力, 奮發有為, 樹立報國理想。同時, 還可邀請貴州紅色文化研究的專家、學者、老紅軍、革命前輩及后人來學校做講座、作報告, 用生動詳實的史料講好革命故事, 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各高職院??衫玫赖轮v堂, 大力宣傳道德模范、好人事跡, 以學生的身邊人、身邊事, 具體詳細地解讀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內涵。其他專業課教師也應盡量結合貴州區域文化的及學科特點, 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教育貫穿于教育教學的全過程。這樣才能形成教育的合力, 才能起到1+1>2的效果。

2、在實踐活動中充分利用好貴州區域文化資源

2014年5月4日, 習近平總書記在北大師生座談會上強調:“道不可坐論, 德不能空談。于實處用力, 從知行合一上下功夫, 核心價值觀才能內化為人們的精神追求, 外化為人們的自覺行動。”[7]這一論斷突出強調了在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過程中, 不能空談價值觀, 而是重在社會實踐。因此,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教育還應體現在各種各樣的實踐活動中, 不管是課堂實踐還是課外實踐, 都應充分利用好貴州區域文化。首先, “體驗式教學”。紅色文化傳遞出來的是理想、信念、信仰, 這些是非知識的, 不能用傳統的理論說教讓學生接受, 但可以讓學生身臨其境, 親力親為, 重在內心的體驗和領悟。如帶領學生參觀遵義會議會址、息烽集中營等愛國主義教育基地、革命遺址、名人故居等, 讓學生親臨歷史場景, 重溫歷史, 堅定理想信念。其次, 開展豐富多樣的紀念日活動。以演講、朗誦、話劇、征文比賽等形式幫助大學生樹立核心價值觀, 堅定他們的政治信仰, 樹立崇高的理想信念。

3、突出氛圍熏陶, 加強校園文化建設

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不僅豐富著學生的業余生活, 還應發揮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教育功能, 引領大學生認識、了解、踐行。如建立有關少數民族文化的社團, 開設陽明心學、沙灘文化的研究論壇, 舉辦紅歌比賽, 紅色詩詞朗誦比賽等節目, 舉辦藝術文化節, 利用校園廣播、校報及校內刊物、微博、微信、QQ等即時通訊工具, 大力宣傳區域文化與核心價值觀的結合點, 把貴州區域文化及貴州精神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有機的融為一體, 使學生在這樣的活動中感受貴州的文化底蘊, 深化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認同與接受, 用實際行動來詮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學校的建筑、雕塑, 指示牌、標語, 寢室、教室、圖書館、食堂、運動場等全方位多角度與貴州區域文化相結合, 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科學內涵相結合, 與學校的辦學特色相結合, 與學生的認知、接受能力相結合, 做到“以景鑄魂, 寓教于樂”, 達到“潤物細無聲”的效果。

摘要:貴州區域文化在與其他文化不斷交融演變的過程中, 形成了具有代表性的沙灘文化、陽明心學、紅色文化及少數民族文化。這些文化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源泉, 也是對大學生進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的有效載體。發掘貴州區域文化, 結合現實, 在課堂教學中、校園文化建設中、社會實踐活動中體現積極向上的區域文化, 有利于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培育提供豐富的資源, 增強其親和力和針對性, 實現其大眾化, 從而促進大學生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認同和接受。

關鍵詞:貴州區域文化,高職院校,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

參考文獻

[1] 李月云, 楊文藝, 張彪.論區域文化對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功能[J].江淮論壇, 2015 (1) :188.

[2] 張瑋.區域文化對區域經濟的影響分析[J].特區經濟, 2006 (2) :292.

上一篇:我國經濟學家研究論文范文下一篇:圖書館館員高級職稱論文范文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