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應急管理體系建設情況范文

2023-10-11

應急管理體系建設情況范文第1篇

一是加強了應急救援指揮機構建設。

成立了由辦事處主任為組長、相關部門主要負責人為成員的※※街道應急管理指揮部,設立了辦公室,并根據各部門業務職責,切分了應急救援事故調查技術服務組、醫療救護組、安全保衛組、后勤保障組、新聞宣傳組、善后處理組等六個工作小組,明確了職責,制定了相關規章制度,做到機構、職責、人員、經費“四落實”,形成了統一指揮、相互支持、密切配合、協同應對公共突發事件的合力。

二是完善了應急預案體系。根據國家和省、市、區安全生產事故有關應急預案,制定了《※※街道重特大安全生產事故應急救援總體預案》,并分行業、分領域進行了細化,制定了《※※街道非煤礦山重特大安全生產事故應急救援預案》、《※※街道危險化學品重特大安全生產事故應急救援預案》、《※※街道特種設備重特大安全生產事故應急救援預案》、《※※街道重特大火災事故應急救援預案》、《※※街道建筑工程及公共設施重特大安全生產事故應急救援預案》、《※※街道中小學重特大安全生產事故應急救援預案》、《※※街道重大疫情、食物中毒應急救援預案》和《※※街道重特大農機安全生產事故應急救援預案》等八個應急救援預案。各人員密集場所、生產經營單位也根據各自的行業特點,制定了應急救援預案。同時,強化了應急救援預案演練,每年至少組織企業開展一次演練活動。

三是加強了應急救援隊伍建設。我們依托社區的民兵組織和企業的專職救援隊伍,建立了100人的安全生產事故和公共突發事件應急救援隊伍,通過舉辦培訓班、開展實戰演練活動等,強化應急救援隊伍的教育、培訓和訓練,進一步提高實戰能力,使之在關鍵時刻能夠拉得出、沖得上、打得贏。

應急管理體系建設情況范文第2篇

按照縣政府的通知要求,我局高度重視,組織有關人員從環境應急管理及協調機制建設情況,環境應急管理體系建設情況,環境應急能力建設情況,環境應急機構、隊伍、預案建立及宣傳教育情況等4個 方面逐項開展了分析評估工作,現將有關情況匯總如下:

一、環境應急管理工作機制建設情況

一是重點加強對全縣?;穯挝坏谋O管,提高企業風險防范意識和突發事件應急能力。以來,我局著力推進?;沸袠I管理分級負責制,通過下發文件、開展培訓、現場指導、組織?;菲髽I環境安全隱患排查等方式,使區縣環保部門對?;菲髽I的管理意識得到提高,并逐步建立起了縣區兩級環境應急管理機制。同時,按照“屬地管理、逐步推進”的原則,督促區縣環保部門報送轄區內重點?;穯挝粦鳖A案備案的計劃,并將其納入政府目標任務考核內容,使?;飞a、貯存、使用及危廢產生、利用和處置單位內部應急機制得到逐步完善。二是我局積極與市環科所合作,開展?;菲髽I環境風險評估試點工作,并準備形成環境風險評估報告的編制指南,為下一步開展?;菲髽I環境風險評估工作提供指導。三是我局一直將建立危險廢物和?;吠话l環境事件的應急協調機制作為重點工作來抓,在進一步明確職責的基礎上,我局以12369應急中心為平臺建立了與縣安監、縣交通、縣公安、縣消防等部門應急聯動機制。一旦發生涉及危險廢物、?;返沫h境污染事件,我局將第一時間趕赴現場參與應急處置工作,并及時與相關部門密切協調,建立健全危險化學品安全信息共享機制、安全聯動檢查機制、安全隱患通報移送機制和重大安全隱患聯合整治機制等。四是以淮河流域紐帶建立了跨省、縣流域斷面突發水環境污染事件應急聯動、協作機制。

二、應急管理體系建設情況

我縣環保應急管理工作堅持預防為主的方針,強化環境應急管理,以開展環境安全隱患和整改落實情況檢查為抓手,督促企業完善應急預案各項措施,有效減少較大、重特大突發環境事件的發生,確保了我縣環境安全。一是做好應急工作準備。在汛期及節假日期間等特殊時期,切實做好本地區的環境應急預案管理、檢查和演練工作。做好環境應急準備,確保環境監察、環境監測等應急人員迅速到位,環境應急儀器、設備、車輛等狀態良好,環境應急指揮決策、調度安排、信息反饋等應急環節銜接有序,為環境應急工作提供了良好的支撐。

二是組織督促隱患排查、檢查。圍繞一年一度全國環保專項行動、百日安全督查專項行動等工作建立健全環境安全隱患排查整治工作長效機制。三是加強應急值班,及時上報信息。嚴肅值班紀律,要求有關企業加強應急值守,實行24小時值班和領導帶班制度,堅守工作崗位,確保通訊暢通;嚴格執行突發環境事件信息報送的有關規定,責成有關企業將突發環境事件發生情況及時報縣12369環境應急指揮中心。四是妥善處置,保障安全。我縣環保系統在抓機制、抓建設、完善預案、排除隱患的同時積極應對突發環境事件。

三、環境應急能力建設情況

一是在省環保廳和縣政府的支持下,投入資金,加強包括環境應急指揮、監察、監測、預警在內的環境應急設備的現代化建設,使我縣環保系統處理突發性環境事件的應對能力逐步加強,2010年,我縣新增應急執法車輛2輛、應急監測車2輛、環境應急監測設備3套。

二是強化了12369環境應急指揮中心建設和管理,加強了環境應急支撐體系的建設,開發了應急平臺,完善了污染源環境安全隱患動態檔案、應急專家和應急監測數據庫,使全縣環境應急管理工作信息化,應急響應更加科學、快速。三是加強了全縣的 環境應急管理工作培訓與指導,我局今年以來共舉辦培訓班4次,

有效提高了全縣各級環境應急人員的應對水平,每年通過進行突發環境應急演練等手段,鍛煉了應急隊伍的響應能力和提高了環境風險防范整體實力。

四、環境應急機構、隊伍、預案建立及宣傳教育情況

近三年,全縣環境保護系統共舉辦事故災難類(含安全事故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事故)應急預案演練10次、科普宣教13次??h環保局成立了環境應急管理機構,并根據應急預案確定了相應的環境應急管理規章制度,同時組建了相應的環境監察、監測應急隊伍,目前,全縣環保系統擁有各類環境應急監測與防護設備7臺套、專用環境應急指揮和監測車8輛。目前,我局與相鄰縣環保局正協作調研制定我縣跨區域、流域突發水環境污染應急預案。

五、應急管理工作中存在的問題

應急管理體系建設情況范文第3篇

一、應急管理體系基本情況

(一)應急管理體制基本理順。按照“統一領導、分類管理、分級負責、條塊結合、屬地管理”的原則,初步建立健全了**縣應急管理體制。成立了**縣突發公共事件應急委員會,下設縣抗旱防汛指揮部、抗震救災指揮部、突發地質災害指揮部等33個專項應急指揮機構??h應急管理辦公室于2012年10月12日經市、縣編委批復設立,為副科級事業單位,隸屬縣政府辦公室管理,核定事業編制3名,主任由縣政府辦公室主任兼任,設專職副主任1名。主要職責是承擔縣應急委員會日常工作,辦理和督促落實國家、省、市應急辦和縣委、縣政府的應急決定事項;組織編制、修訂縣總體應急預案,組織審核專項和部門應急預案;綜合協調全縣應急管理體系及應急演練、保障和宣傳培訓等工作。

(二)應急平臺建設正在起步。目前,我縣尚未建成政府應急指揮中心,應急平臺建設也尚處于規劃起步階段。目前,主要依托縣政府辦公室開通的中國移動“農政通”平臺、農牧部門“農業信息網”平臺,可同時向全縣各鄉鎮、街道、部門、單位主要負責人及辦公室負責人發送應急信息,實現信息快速傳遞和共享,并將縣政府值班室與各鄉鎮、各部門、各單位辦公室確定為信息互通聯絡點,第一時間傳達縣政府領導的指示安排和工作部署及要求。對省政府配備的2臺海事衛星固定電話和2臺海事衛星移動電話,在值班室設立應急電話專柜,實行集中存放、規范管理,確保緊急狀態下信息聯絡暢通。

(三)應急預案體系基本形成。2012年,縣政府應急辦組織各部門、各單位重新修訂完善了《**縣突發公共事件總體應急預案》和33個縣級專項應急預案,現已編制成應急預案匯編。組織指導各鄉鎮、城關街道和縣直有關部門、單位修訂完善了鄉鎮、部門專項應急預案,以此指導全縣突發公共事件處置工作,初步形成了覆蓋全縣的應急預案體系。

(四)應急隊伍規模逐步擴大?;拘纬闪艘怨?、武警、民兵預備役為骨干力量,以抗旱防汛、醫療救護、森林草原防火等專業隊伍為基本力量,以鄉鎮、企事業單位專兼職人員為輔助力量的應急隊伍體系。目前,我縣公安系統有應急人員94人,消防系統有應急人員34人,衛生系統有重大疫病應急人員350人,畜牧系統有動物重大疫病應急人員15人,森林防火系統有應急人員252人,安全生產系統有應急人員8人,組建成立防汛搶險應急分隊11支共600人,機動專業搶險隊伍30人,環境監察人員11人,水、電、油、氣等工程搶險救援人員30人。

二、存在的問題

(一)應急宣傳教育不到位。應急宣傳教育和培訓工作是保證應急預案貫徹落實的重要手段,是提高事故防范能力的重要途徑。但目前在應急救援宣傳教育和培訓方面存在較多的問題:一是各鄉鎮及有關部門對開展應急救援宣傳教育和培訓的認識不到位,重視程度不夠,沒有有效的開展各種形式的宣傳教育活動。二是廣大群眾安全意識淡薄,缺乏必要的自救、互救安全知識和現場逃生能力。三是廣大群眾的認識不夠,積極性不強,應急救援參與度不高,還需進一步加大宣傳力度,鼓勵調動老百姓積極參與應急救助救援工作,努力形成群防群治、互助互援的意識氛圍,切實增強廣大人民的應急自救意識和自我防護能力。

(二)技術支撐體系薄弱??h政府綜合應急平臺和部門專項應急指揮機構應急平臺尚未建立,應急信息發布、傳遞和溝通聯絡仍不夠快速暢通,覆蓋面太小。特別是從基層鄉鎮到村組社區到居民農戶這一級信息傳遞不及時、不暢通。專業部門的數字化監測基礎設施建設有待加強,預測預警能力薄弱,通信保障能力亟待加強,應急救援設備以及生物、化學等有毒有害物質的監測、檢驗等技術裝備不足,動植物疫情監測設備和手段較為落后。

(三)應急預案內容可行性差??h級總體應急預案和各專項應急預案已經修訂完善,但有些鄉鎮應急預案編制得還不夠全面、不夠細不夠實,針對性和操作性不強。特別是村組、學校、企業對應急預案編制工作不夠重視,存在應付和僥幸心理,沒有制定應急預案。

(四)應急預案演練次數較少。應急實際經驗不夠豐富,特別是缺少群眾參與度高、實戰性強、具有針對性的綜合演練和專項演練。部門之間協同作戰的配合能力不夠強,缺乏溝通呼應和密切配合,應急協作能力不高。

(五)綜合協調機制尚不健全。部門間信息共享和協調聯動機制、民間組織等社會力量參與防災減災的機制還不夠完善。各部門、單位在應急管理中的職責不明確,發生突發事件時,部門間相互推諉扯皮,工作被動,需政府一級協調安排后才能參加應急處置救援。

三、下一步打算及建議

(一)加強應急知識的宣傳教育和培訓。大力加強應急管理知識的宣傳教育,切實提高各級領導、專門從事應急管理的干部以及社會公眾維護公共安全意識和應對突發公共事件的能力。進一步擴大應急知識宣傳教育和培訓的覆蓋面,通過電視、網絡媒體及宣傳板報、流動宣傳車、發放宣傳手冊等多種形式,以普及應急知識為重點,提高公眾的預防、避險、自救、互救和減災的能力,逐步增強廣大群眾的應急意識和應急能力。特別是教育部門要組織學生觀看應急防災影像資料,提高學生對應急知識和自我救助的理解與運用。水務、氣象、國土、交通、安監、地震等有關單位在電視臺開辦防汛、泥石流、地震等應急知識宣傳專欄,向廣大群眾分類宣傳普及應急知識。拓寬宣教渠道,創新宣教形式,努力推進應急管理進村組社區、進企業學校。通過豐富多彩的形式,宣傳應急知識和自救互救常識,切實提高廣大群眾的防范意識和自救能力,使其掌握常見的自救互救方法,最大限度的降低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

(二)進一步加強應急規劃和應急平臺建設。加強應急體系建設規劃,統籌全縣應急資源,重點加強監測預警系統、信息發布與指揮系統、應急隊伍和物資保障等方面的建設,提高應急體系建設水平。完善應急平臺體系,進一步加強對“農政通”信息平臺的管理應用,及時更新相關信息,擴大信息發布的覆蓋面,實現應急信息互聯互通和共享,形成統

一、高效的應急通信指揮網絡。大力推進政府信息網站及其他政府信息公開載體建設,及時發布預警信息,方便人民群眾查詢,為做好災害防范應對工作提供有力保障。同時,各鄉鎮、街道、部門、單位也要加快應急平臺建設,暢通信息發布渠道,確保應急信息第一時間預警到村到組和每家每戶。

(三)加強應急預案管理工作。加強預案的動態管理,制定科學的應急預案管理辦法,加強預案編制培訓工作,及時交流預案編制工作經驗,建立健全應急預案修訂、評審、發布、備案等制度,規范預案編制發布程序。做好應急預案的建檔、歸檔工作,提高管理的科學化、標準化、規范化水平。同時深入推進鄉鎮、街道及行政村、社區等基層組織,學校、醫院等公共服務機構,供水、供電、供氣等生命線工程,能源、運輸等重點部門,大型會展、文化體育等重大活動應急預案的編制工作,全面形成“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應急預案體系。

(四)進一步加強預案演練。要進一步規范應急預案演練工作,定期組織開展桌面推演、實戰模擬演練等多種形式的應急預案演練,及時總結演練工作經驗和教訓,督促有關部門、單位針對存在問題及時修訂預案。要從實際出發,組織群眾參與度高、實戰性強、具有針對性的綜合演練和專項演練。各部門、各單位要科學制定演練計劃,有針對性地開展應急預案演練。水務部門要組織開展防洪搶險救災應急演練,交通部門要組織開展道路交通搶修應急演練,衛生部門要開展應急救治救援演練,教育部門要指導督促各中小學積極開展地震應急演練。同時,要定期組織跨部門、跨行業、跨區域的綜合性應急演練,著力提高應急預案演練成果推廣和應用的成效,不斷增強應急管理的實戰能力。

應急管理體系建設情況范文第4篇

關鍵詞:應急管理體系;中國特色;轉型期;發展;和諧

一、建立健全應急管理體系的必要性

現代社會,各類危機發生已經成為社會生活中的一種常見現象。相關研究表明,一個國家人均GDP處于1000美元-3000美元的發展階段,是各種社會問題及突發事件的高發期,是社會經濟發展的關鍵階段。在這一時期,經濟容易失調、社會容易失序、心理容易失衡、社會規范需要調整或重建,社會不太安定、突發性事件頻發。中國XX年人均GDP已達到3000美元。事實上,近年來,各類突發性公共事件呈現加速上升,應急管理所需資源增大,相對于每年由于公 共安全問題造成約占GDP總量的5%的損失,中國用于應對公共危機事件的總預備費只有預算支出的1%-3%,預留比例顯得有些不足。突發性公共事件的形成和演變也更為復雜,更具深層次原因,衍生更多不確定性的影響。因此,強化公共安全保障、建立健全重大公共安全事件預警與應急管理體系是中國政府重大而緊迫的現實需求。

二、中國應急管理體系建立的簡要回顧

胡錦濤總書記在十七大報告中明確提出,要“完善突發事件應急管理機制”。中央政府也高度重視應急管理體系的建立健全。國家批準了“十一五”期間“國家突發公共事件應急體系建設規劃”,支持開展國家突發公共事件應急體系建設??萍疾?ldquo;十一五”科技支撐計劃已設立重大項目“國家應急平臺體系關鍵技術研究與應用示范”,重點支持應急管理的關鍵技術攻關和應用研究。

在整個體系建立上,XX年是至關重要的一年,成立了應急預案工作小組,重點推動突發公共事件應急預案編制工作和應急體制、機制、法制建設工作。XX年將制訂完善公共突發事件應急預案作為XX年政府工作的一項重要任務。在體制建設上,十屆人大四次會議審議通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一個五年規劃綱要》將公共安全建設列為專節,應急管理工作首次被列入國家經濟社會發展規劃。十六屆六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構建社會主義和 諧社會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對“一案三制”建設提出了更加明確的要求,這是中國在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進程中加強應急體系建設的綱領性文件。XX年國務院辦公廳設置了國務院應急管理辦公室,承擔國務院應急管理的日常工作和國務院總值班工作,履行值守應急、信息匯總和綜合協調職能,發揮運轉樞紐作用。XX年,全面建立了基層應急管理組織體系,將應急管理工作納入干部政績考核體系。在應急管理的法制建設上,XX年國務院第376號令頒布了《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條例》;XX年1月8日國務院發布了《國家突發公共事件總體應急預案》;XX年11月1日頒布《中華人民共和國突發事件應對法》,相繼出臺的還有《防洪法》、《防震防災法》、《安全生產法》、《傳染病防治法》、《海上交通安全法》、《公共衛生應急條例》等。

三、

中國特色

應急管理的本質依然是管理,管理對象本身的特性決定了管理體系的建立健全必須適應管理對象的特質,因此,應急管理體系的建立必須落腳于中國具體的國情,才能有的放矢地解決中國的應急管理面對的問題。

中國特色的應急管理體系,是指應急管理的最為基礎的體制方面具有典型的中國政治體制和行政管理體制特征,應急管理的對象有著顯著的中國獨特的特征,包括地理自然條 件特征、人文特征、經濟特征和社會特征,并且特定的歷史發展時期又同時對這些因素特征施以影響。尤其是,在本身已經具有的相對于應急管理的中國獨特的因素之外,中國的應急管理工作還面對一個廣闊的社會經濟文化背景,即轉型期。轉型期問題已經深入廣泛地和以上列出的具有中國特色的應急管理因素相伴相生。

中國特色的政治體制和行政管理體制

應急管理體系是一個開放的復雜巨系統,具有多主體、多因素、多尺度、多變性的特征。從各國的實踐看,突發公共事件處理成敗的關鍵,其一是反應迅速;其二是資源整合,兩者并重。在應急管理體系中,應急管理體制具有先決性和基礎性。從XX年的SARS到XX年的大雪災、汶川大地震,再到XX年的玉樹地震,可以看出,中國獨特的政治體制所決定的行政管理體制在巨災、重特大公共事件中表現出的凝聚力、指揮力、執行力顯然是優秀的。30多年的中國的行政管理體制改革證明,中國的行政管理體制機制能夠充分滿足應急管理所要求的特質,能夠在最短的時間內集結最優質最多的資源應對突發公共事件,并能夠長期地做好善后工作。為進一步適應中國經濟社會的發展,有必要隨著客觀情勢的變化和基于未來的建設,繼續深入進行行政管理體制的改革和建立公共管理型、服務型政府。

獨特的地理自然特征

中國是世界上受自然災害影響最為嚴重的國家之一,其自然災害基本特點主要有四個方面:一是災害的種類非常多,除了火山以外,所有的自然災害中國都存在。二是分布的地域非常廣,中國70%以上的城市,50%的人口均受到地震、洪澇、海洋等災害的威脅。三是發生的頻率非常高,受季風性氣候影響,基本上每年都會有洪澇或干旱災害。四是災害的損失非常嚴重。每年受災害影響的人口大體在2億左右,約占全國人口的1/7。XX年民政部《全國自然災害損失情況通報》稱,全國各類自然災害更是共造成約4.8億人受災,因災直接經濟損失2523.7億元。但同是一個年份,聯合國國際減災戰略署表示,XX年是十年內全球最低自然災害年。

中國獨特的地理自然條件是形成中國自然災害基本特點的主要原因:一是中國處在兩大自然災害帶,即環太平洋地震火山帶、阿爾卑斯-喜馬拉雅地震火山帶的交匯處。二是中國處在太平洋板塊和亞歐板塊的交界處,地殼運動強烈。三是中國2/3的面積是山區,地貌類型復雜多樣。四是季風氣候不穩定。

近年來,社會經濟活動的影響有較大關系,生態環境的破壞則加劇了潛在的環境危機的爆發。有明顯的南北不同和東西分異。生態資產的明顯短缺、不合理的經濟活動已成為推動自然災害在空間上蔓延、在時間上加劇的重要原因。

傳統文化特征

中國文化傳統倡導以人為本,注重天地人和諧的理念,厚德載物、海納百川的寬廣胸懷,自強不息、百折不撓的奮斗精神,這些傳統文化理念和精神無疑在重大自然災害應急動員過程中具有重要的凝聚人心作用。中國是一個社會主義國家,這也就決定了其執政理念、政策和制度與西方國家是有所區別的,反映在應急動員的組織實施、領導體制、組織機構上,更有利于對重大自然災害、突發性公共事件的應急管理。幾次重大自然災害應急動員的實踐充分說明,我們優秀的傳統文化是取得救災勝利的重要條件。

經濟發展特征

中國經濟發展處于工業化和快速城市化階段,在經濟高速增長的過程中,由于中國人均資源較少,而能源消耗強度較高,經濟增長又較快,經濟發展方式長期難以實現根本性扭轉,能源、資源、運輸供給長期偏緊。經濟增長對基礎能源的強勁需求,使安全生產形勢嚴峻。再加上中國的安全生產基礎一直較為薄弱,一些地方和企業責任不落實、監管不到位,生產安全事故總量居高不下,重特大事故時有發生。經濟快速增長過程中,由于教育的缺失,人們對利益、財富的渴求已經忽略了基本的道德。“阜陽奶粉事件”造成的大頭娃娃、狂犬問題疫苗等食品、藥品的生產經營中市場秩序混亂、源頭污染嚴重、監管力量薄弱等問題日益突出。

社會特征

近期,群體性事件、報復社會事件如南平事件反映了經濟社會發展中深層次的矛盾,主要集中在以下方面:一是經濟發展不平衡。目前中國區域之間、城鄉之間、各行業、各群體之間發展及收入的不平衡。二是社會處于急速轉型期。在工業化、城鎮化和市場化的迅速推進過程中,社會結構加速分化,有著不同的利益訴求,而目前中國的利益表達、協調和解決機制還不健全。同時,社會轉型過程中舊的制度規范逐漸失效、而新的制度規范尚未最終形成,不能給處于混亂狀態的人們的行為、思想、觀念法制化、人性化的引導。三是政府信任的流失。公共服務供給的不足及民生問題的凸顯、收入分配不公、貧富差距過大和腐敗等現象的存在,集聚了大量的“怨氣”,人民群眾容易在突發性事件中爆發對政府的不滿。

四、小結

當前,中國正處于工業化、城鎮化快速發展時期,各種傳統的和非傳統的、自然的和社會的風險、矛盾交織并存,使公共安全和應急管理工作面臨的形勢更加嚴峻。綜合起來看,重大突發公共事件的形成與演變是一個復雜的系統,多種致災因子和不同的承災體的相互作用、相互影響,多種因素、多個條件的復合疊加,使突發公共事件呈現復雜多變、綜合性強的特點;導致應急管理工作較之以前具有更強的復 雜性、艱巨性、嚴重性和放大性。因此,中國的應急管理體系的建立,應該充分考慮到中國的具體國情,構建中國特色的應急管理體系。

參考文獻:

1、陳振明.中國應急管理的興起——理論與實踐的進展[J].東南學術,XX(1).

2、錢剛毅,佘廉,張凱.重大公共安全事件的預警及應急管理:現實挑戰與發展建議[J].科技進步與對策,XX(6).

3、中國去年自然災害造成四點八億人次受災[EB/OL].http:///xwpdxw/gdylxw/XX -04/12/content_4177574.htm,XX-04-12.

7、馬凱.落實科學發展觀推進應急管理工作[J].求是,XX(2).

8、閃淳昌,周玲.從SARS到大雪災:中國應急管理體系建設的發展脈絡及經驗反思[J].甘肅社會科學,XX(5).

應急管理體系建設情況范文第5篇

為了預防、應對各類突發化工事故, 各化工園區都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 配備了應對事故的救援設備, 設立了專門的事故應急管理機構, 加強了應急救援隊伍建設, 形成了相對健全的應急管理體系, 最大限度地避免或減少了因突發公共事件而引起的生命和財產損失。

現狀分析

應急預案體系

應急預案是指化工園區政府或企業為有效應對各類突發公共事件, 而預先將發生事故時, 人員如何自救和應對事故的流程規范起來, 形成的一整套方案。它是化工園區建立應急管理體系的基礎, 能有效提高應急救援能力?!吨腥A人民共和國突發事件應對法》等相關法律法規, 規范了突發事件應急預案管理工作, 給化工園區應急預案體系建設提出了規范和要求?;@區政府要根據其區域潛在的重大事故風險, 編制應急預案, 明確園區生產事故的預測預警、信息報告、應急處置、現場恢復、調查評估等內容, 形成涵蓋事前、事發、事中、事后等各環節的一整套標準化的應急操作程序。同時, 要指導督促企業根據園區應急預案及相關上級預案, 編制企業綜合、專項及崗位應急預案, 并定期開展應急演練, 做好應急預案備案工作。

我國大多數化工園區已經初步建立了園區—園區企業應急預案體系, 并制定了預案管理、預案備案及預案演練等相關規定。但是, 目前編制實施的應急預案大多存在著操作性差、不成體系、演練不夠等問題, 將應急預案變成了無法“應急”的預案。

為此, 化工園區還需進一步做好兩方面的工作:一是化工園區風險評估工作。應急預案不應千篇一律, 每個園區、園區企業都有不同之處, 應急預案應該量身定制。要分析園區的主要危險因素, 評估各種潛在事故的后果影響, 確定事故的影響范圍、項目間的相互影響及對周邊環境的影響, 做出多方面的模擬和分析, 整體定量地評估化工園區?;@區內的企業要在做好重大危險源辨識的基礎上, 做好重大危險源和重大事故隱患的登記與備案, 預估可能發生的事故后果及對相鄰企業的影響, 做好應急物資的儲備及應急救援力量的分配等, 做到無論發生何種事故, 都有對應的應急預案可用。二是加強應急預案演練?;@區管委會和企業要對編制完成的應急預案進行多次演練, 在演練中發現預案編制中不合理、無法實現的內容, 并及時進行修訂完善?;@區要建立有效的聯動機制, 每年至少組織一次綜合演練, 將化工園區內的部門、企業、群眾都納入演練隊伍中, 廣泛宣傳、普及應急預案, 提高公眾應對突發公共事件的能力。企業至少每半年開展一次應急演練, 特別是崗位應急預案, 要明確每個員工負責的區域和任務, 應急物資的種類和數量, 員工疏散路線和地點等。在應急演練后, 企業要對本次演練進行評價, 應急演練中暴露出的問題要及時解決, 排除安全隱患。

目前, 很多化工園區組織開展了許多大型的綜合性應急演練。但是, 多數應急演練只重形式, 將演練當成一場表演活動, 過多關注演練的場面、規模等外在形式, 沒有達到應急演練的真正目的。要切實將應急演練當成真正的事故來處理, 模擬真實的事故或情境, 甚至Supervision&Management不需要演練腳本, 只需要在特定的環境中, 假設某種事故的發生, 隨即各應急人員根據各自相應的應急預案組織開展應急救援行動。通過這樣的應急演練, 才能真正發現應急預案中不合理的內容, 提高應急預案的可操作性和實戰性。

應急管理體制機制

應急管理體制是指園區政府在預防和應對突發事件過程中, 通過建立必要的應對機制, 采取一系列必要措施, 保障人民生命財產安全, 促進化工園區安全、穩定、可持續發展的活動。目前, 我國化工園區應急管理體制仍處于探索階段, 很多園區由于應急管理體制不完善, 導致事故發生, 或在應對事故時存在指揮混亂, 救援力量不足及物資儲備不充分等問題。

化工園區要進一步理順政府與各職能部門及專業應急指揮機構相互之間的職責關系, 才能建立健全科學、高效的應急管理體制。為此, 一些化工園區成立了專門的應急指揮機構, 獨立于各職能部門, 專門用于園區突發公共事件信息收集和應急資源、應急救援力量的統一協調、指揮;如上?;瘜W工業區設立了園區應急響應中心, 建設了一個集信息收集、傳輸、反饋、區域安全監控, 事故災害預警、調度指揮、處置于一體的綜合管理平臺。它承擔了公安安全、消防、環境保護、化學救援、防災減災、市政搶險和大氣監測等方面的協調管理工作, 有效地將各個部門整合起來, 形成“園區管委會—應急指揮中心—各安全監管部門—急救援力量”的應急管理體系, 強化了統一指揮和綜合協調, 提高Supervision&Management了快速反應能力。但其他多數化工園區難以實現多個部門聯合和應急救援、應急資源的統一指揮和調配。由于公安、消防、環境保護等屬于不同的職能部門, 且分屬于不同的政府系統, 不同政府系統間存在一定的壁壘, 要進行統一的指揮和協調。專門的應急指揮機構就需要既獨立于各職能部門, 又需要擁有對其他職能部門的絕對指揮權。為此, 有的化工園區同樣設立了應急指揮中心或應急響應中心, 雖承擔指揮協調的職責, 但級別不夠, 難以開展園區的應急管理工作。

古雷實踐

2014年, 福建古雷石化基地被列為全國七大石化產業基地之一。因其具有十分獨特的區位優勢及充足的土地開發資源, 可作為承接我國港澳臺地區, 以及其他國家產業轉移的便捷區域;也可以滿足大型石化產業基地建設需要。目前, 古雷石化基地正在開展“全島搬遷”任務, 有望實現園區無常住居民。同時, 為滿足其建設需要, 現已建成30萬t級液體化工碼頭1個、10萬t級液體化工碼頭1個、15萬t級散雜貨碼頭1個、5 000 t級重件碼頭2個;同時, 還建成90萬m2的液體化工罐區、疏港公路、18萬t/日的供水工程、污水排污管道工程、220 k V雙回線路工程、工業廢物處置場工程、特勤消防站等配套項目。

根據區域定位, 古雷石化基地已入駐一批國內外石化關聯企業, 初步形成了以騰龍芳烴 (漳州) 有限公司為首的一條石化產業鏈。但因進駐的企業大多為大型化工企業, 采用了較為先進的大型自動化設備, 生產工藝環節多且復雜, 涉及的原料和產品又基本上是納入重大危險源辨識范圍的危險化學品, 安全生產形勢嚴峻, 應急管理工作壓力大。

按照“無急可應、有急能應”的目標, 古雷石化基地正在建立健全完善的應急管理體系。一是完善應急管理組織機構。成立突發公共事件應急管理委員會, 委員會下設應急管理辦公室, 掛靠古雷石化基地管委會黨政辦, 負責統一領導、協調和組織園區突發公共事件;同時, 管委會下設應急指揮中心, 負責24 h應急值守, 企業重大危險源監測監控等事務性、技術性工作。應急指揮中心直屬于管委會管理, 有利于統一協調指揮安監局、環保局、質監局等安全監管部門, 但因其為事業單位, 因此指揮權有限, 難以指揮調動其他安全監管部門。二是加強應急救援力量建設。目前古雷石化基地按照規定既建設了公安現役隊, 各企業之間也建設了企業專 (兼) 職消防隊, 是應急救援工作中重要的兩支隊伍;同時, 組建古雷石化基地應急救援隊伍, 包括消防、海上、醫療衛生、通訊等14支專業救援隊伍。但現有消防力量缺乏從事大型石化滅火救援的實戰經驗, 對企業的工藝流程了解不足, 化工知識掌握較少, 一旦發生災害事故如何做到快速、有效地處置, 是一個很大的考驗。14支應急救援隊伍未建立有效的聯動機制, 應急救援力量分散于市、縣等相關部門, 協調、調動存在一定難度。三是建設應急管理平臺。古雷石化基地已基本建設完成古雷安全環保應急管理平臺, 主要包括應急指揮大廳、多媒體會議室及配套機房、無人機監測監控、重大危險源監測預警、安全生產監督管理、互聯網輿情監測等九大系統, 初步具備信息收集、傳輸、反饋、分析, 區域安全監測監控預警, 應急決策支持、輔助指揮調度的能力。但難以像上海園區應急響應中心一樣, 統一協調消防、公安、醫療等部門, 如何充分發揮平臺作用, 還需進一步進行探討和研究。四是初步形成應急預案體系。古雷石化基地發布實施了突發公共事件總體應急預案及生產安全、危險化學品、環境保護應急疏散事故等12項專項應急預案。企業也按照相關規定編制實施企業綜合、專項應急預案, 并到相關部門進行備案。但存在應急預案銜接性差, 應急預案操作性不強, 應急預案演練不足等問題, 仍需根據石化基地特性, 進行進一步修訂完善。

古雷石化基地建設時間不長, 應急機構、應急隊伍、應急預案體系、應急保障等各項工作還有諸多不完善之處, 為盡量減少因突發公共事故引起的生命和財產損失, 要堅持不懈地健全應急管理體系, 穩步推動應急管理工作科學發展。

應急管理體系建設情況范文第6篇

項目經理

工程安全負責人

建設單位現場負責人

施工現場總監理工程師

搶險救援預備組組長

火警電話119公安部門電話110醫療急救電話120

工程概況

安全生產規定

一、嚴格貫徹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堅持“安全第

一、預防為主”的安全生產方針。

二、嚴格執行《建筑施工安全檢查標準》實施安全目標管理,項目部要制定安全目標,并分解到班組考核到個人,實行定期驗收制。

三、保證本工程安全措施和施工現場臨時設施資金??顚S?。開展安全生產檢查、糾正違章指揮、違章作業、增強安全生產意識,保證安全生產責任制的落實。

四、認真履行安全生產技術交底工作,做到說明作業特點、講清勞動紀律、交代操作規程、促進安全措施落實。

五、定期總結、宣傳安全生產工作,落實安全生產獎罰制度,調動全員參與安全工作的積極性。

六、接受各級建筑安全監督管理機構的監督管理,認真做好安全生產工作。

文明施工規定

一、落實文明施工責任制,劃分責任分擔區明確管理人,做到隨時檢查,定期考核。

二、現場設置堅固美觀符合標準的連續圈檔,建筑四周應用顏色一致的密目網圍護,無破損,保持外觀整潔。

三、場內道路平整、堅實、暢通,作業點要保持清潔整齊,灑、漏要及時清理,做到工完場清。

四、場內不準亂堆亂放雜物,各種物料按品種、規格、型號設置標牌,堆放整齊。

五、機械設備按平面圖布置,保持機械設備及周邊環境整潔,設備標記明顯,設備標記明顯,安全裝置可靠。

六、加強安全防護用品的保管,不準污染損壞,遵守文明施工制度,克服一切不文明、不衛生的行為。

七、保持環境的整潔、衛生,做到施工不擾民,建立符合現代文明意識的施工區域。消防保衛規定

一、建立安全消防責任制,劃分消防責任區,落實消防責任人。

二、現場要明確劃分動火責任區,易燃易爆場所與其它區域距離符合消防要求,并設立隔離措施。

三、現場宿舍要單獨搭設,室內應保持一定高度,嚴格控制居住人數,并配有滅火器。

四、施工動火要經有關部門批準,作業時應有專人監護,作業后應檢查有無火災隱患。

五、現場要配備足夠數量的消防器材,指定存放地點,并有專人負責,做到定期檢查,保證消防器材完好有效。

六、現場保衛人員要遵守保衛守則,堅守工作崗位,敢于同違法違紀現象作斗爭,維護好現場治安秩序。

七、保衛人員要負責現場巡查工作,發現情況及時報告有關部門,并做好巡查記錄。安全生產承諾

工作目標

一、事故控制指標:杜絕重大生產安全事故災害發生,有效降低施工安全危害,保障施工作業人員生產安全。

二、文明施工目標:建立文明有序的施工管理秩序,改善施工作業人員生產生活衛生條件,減少施工污染危害,提高施工現場環境衛生質量,創建環保文明施工工地。

三、安全達標目標:貫徹執行建設安全規范標準,實現本質安全為目標,全面提高工程安全防范措施標準,爭創工程建設安全質量標準化“示范工地”

管理措施

堅持“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綜合治理”安全方針,建立健全工程安全組織保證體系,完善安全生產責任制度,增強施工作業人員安全生產意識,組織開展安全生產專項整治,糾正不安全不衛生等不良行為,提高安全作業人員文明施工管理水平,確保工程建設始終保持安全文明有序狀態,全面實現工程安全生產承諾目標。xxxxxxxx工程項目部

工程安全生產計時第天

現場平面布置圖

管理人員名單及監督電話

xxxxxxxx項目部管理人員

項目經理:xxxxxxxx資質等級x

安全崗位證號施工員:xxxxxx崗位證號:

安全崗位證號:安全負責人:xxxxxx崗位證號:

安全崗位證號:監理負責人:xxxxxx崗位證號:

質檢員:xxxx材料員:xxxx

架工班長:xxxxxx模板班長:xxxxx

電工班長:xxxx機械班長:xxxxx

安全監督電話:82496035工地電話:xxxxxx

工程施工管理細則

為工程施工管理的規范化,針對工程施工的各個階段,制定本管理細則,作為對工程管理室和施工單位進行協調工作的行為準則。

(一)每個工程在設計文件、施工文件齊備條件下,由工程部組織設計部門、審計部和相關施工單位有關人員進行設計文件會審,召開工程協調會,研究工程中可能出現的問題。

(二)由工程管理室的項目負責人起草工程任務書,任務書要說明工程內容,進場時間和要求完工時間。

(三)在施工現場條件不合要求情況下,不能進場施工。

(四)設備進場,由工程部調度,開箱驗貨必須由工程部代表、安裝和調試施工單

位代表及廠方代表三方在場情況下進行。安裝材料和測試材料由安裝工程施工人員清點

保管。

(五)施工單位在設備材料進場后,應按廠家督導的要求,妥善做好材料和工具的存放。

(六)施工單位如無特殊情況,需按任務書所安排開工時間進場,并按時交工。施工中途如遇材料短缺等原因須停工時,應先寫好停工報告,報請工程部領導同意后再

做停工處理。

(七)施工現場須保持清潔,施工隊伍需換掉拖鞋進場施工,在每天收工前應將現

場清掃整理,保持施工現場整潔。

(八)在有廠方督導的情況下,施工單位須根據督導的安排,制訂工程進度計劃,按

督導要求組織人員進行施工,如施工單位與督導有不同意見時,須由工程部協調解決。施工單位須與工程管理人員積極配合解決施工過程中出現的問題。

(九)施工單位施工時,在工藝上應完全按照廠方督導或安裝文件的要求操作,嚴格技術把關,規范施工,由于錯誤操作引起的損失,由施工單位負責。

(十)如果設計文件存在問題,使施工無法進行,需修改施工文件時,應由工程部

與廠方協調,有廠方督導時由廠方督導作修改,沒有廠方督導時,由工程部安排隨工作 人員修改。(十一)施工過程中發現材料短缺,由施工管理人員核實,由規劃引進室或物資供應部聯系廠家或承運商解決。

(十二)安裝工程結束時,施工單位應清理好現場,清點剩余材料,如數移交給工程管理室材料員。對工程所用的主要材料作一個統計,報項目負責人。并將施工文件移交測試人員,對有關修改部分要做說明。 (十三)安裝項目完成后,施工單位及時呈報《竣工報告》,由工程項目負責人檢查全都設備工程完成情況,并在廠方督導認可安裝工程完工后,施工人員才能撤離施工現場,每個安裝工程部應留下一二個安裝人員配合調試工作,對于調試中發現的安裝問題,予以配合解決。

(十四)施工單位在完工撤離現場時,需提交交工報告,送工程部項目負責人,若存在遺留問題,待條件具備時即派人解決。

(十五)調試工程須按部頒標準對各項目指標逐項進行測試,不合指標的,由測試人員配合廠方督導解決。測試項目須包括各機型竣工技術文件中要求的各個項目,并嚴格將結果按規定的格式及項目填寫竣工文件。 (十六)調試工程中,中繼電路測試須按維護部的電路調度單進行。

(十七)驗收前各單位應將所有技術資料(包括竣工圖紙、文件、測試資料、重大障礙記錄、測試報告)整理好,送交工程管理室。

上一篇:員工入職一周年感謝信范文下一篇:研究生會個人工作計劃范文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