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一位數乘兩位數筆算范文

2024-03-30

一位數乘兩位數筆算范文第1篇

(一)

榮昌區后西小學:匡光焰

學習內容:

四年級上冊第四單元的例

3、例4及相應的課堂活動。 學習目標

1.經歷三位數乘兩位數計算方法的探索過程,會進行三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 2.能應用所學知識主動探索三位數乘兩位數的計算方法,培養學生的遷移能力和靈活應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3、理解數量關系式:速度×時間=路程 學習過程

一、復習引入

1、口算。

學生完成后,集體訂正,并抽兩道題讓學生說一說是怎樣算的。

2、復習兩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方法:34×27 注意引導學生規范算法,說清算理。

3、引入新課。

二、進行新課 (一).教學例3。 出示例3:

1、認識速度、時間,列出算式:223×12

2、由學生自主計算,抽學生的作業在視頻展示臺上展示結果。

3、讓學生小組討論:說一說是怎樣算的?

4、抽學生匯報算法,教師隨學生的回答板書。

先用個位上的2乘223得446個一,再用十位上的1乘223得223個十,把兩次乘積加起來。

5、能說說第二次的乘積“223”中后一個“3”要對著十位寫的理由嗎?

引導學生說出因為223×10=2230,后面這個“3”要對著十位寫,才能表示2230

6、深入探究:為什么要這樣算?

7、練習:課堂活動

(二).教學例4。

一列裝載水果的列車從水果基地開往廣州,平均每時行128km,需要28時到達,水果基地至廣州的鐵路長多少千米?

1、認識速度、時間,列出算式::128×28

2、請學生自主把這道題的結果算出來。計算時要注意思考這道題和前一道題有哪些不同?

3、學生先獨立計算,再小組交流. 然后再抽一個同學在黑板上板演,并請這個同學結合自己的計算回答上面三個問題。

學生:這道題和上一道題比計算上復雜得多,主要是在計算第二步時要連續向前一位進位。

教師:這是計算中最容易出錯的地方,你是怎樣解決的呢?引導學生說出可以把進位的數記在心里,也可以用很小的數字把它標出來,然后相加時再把這個小數字去掉。

4、深入探究:三位數乘兩位數與兩位數乘兩位數的算法有什么關系? 引導學生說出:我發現三位數乘兩位數的計算方法與兩位數乘兩位數的計算方法是相同的,只是每一步乘的位數要多一些。

5、討論:怎樣用豎式計算34×386?

引導學生說出這些同學在爭論34×386的列式問題,這兩種豎式都列得對,因為在乘法中,交換因數的位置,它們的結果不變。

6、認識數量關系式:速度×時間=路程

三、課堂小結(略)

四、課堂作業

指導學生完成練習十四第1~4題。

一位數乘兩位數筆算范文第2篇

【教學內容】

教材第

15、16頁例

1、例2及“做一做”,練習四第1~4題。 【教學目標】

1.學會用兩位數除以一位數,商是兩位數的筆算方法,掌握書寫格式。

2.理解用兩位數除以一位數,商是兩位數的算理,并能正確地進行筆算。

3.培養計算能力及初步的動手操作能力。 【教學重難點】

重點:理解算理、掌握算法,掌握筆算除法的步驟和商的書寫位置。 難點:理解每求出一位商后,如果有余數,應該與下一位上的數合在一起繼續除的道理。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引入新課

1.課件出示第15頁例1的情境畫面。

從畫面中你知道了哪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問題?

組織學生觀察畫面,使學生明確:三年級兩個班共要種樹42棵,四年級兩個班共要種樹52棵。

2.根據學生提出的問題分別板書: 例1:三年級平均每班種多少棵樹? 例2:四年級平均每班種多少棵樹?

二、探究新知 1.教學例1。

(1)要求三年級平均每班種多少棵樹應怎樣解答? 根據學生的回答板書:42÷2= (棵)

1 42÷2還能口算嗎?先引導學生匯報口算過程。

師:除法不僅可以口算,還可以像加、減法及乘法,用豎式計算。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內容。

(板書課題:兩位數除以一位數)

(2)組織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動手分一分:取4捆小棒(40根)和2根小棒,共42根,讓學生在小組中議一議:要平均分成2份,怎樣分?

(3)課件演示分棒的過程。

先把4捆小棒平均分成2份,每份2捆,也就是先用4個十除以2,得到2個十;再把2根小棒平均分成2份,每份1根,也就是把2個一除以2,得到1個一,合起來是21根。

(4)根據剛才分棒的過程,你能筆算出42÷2的結果嗎? 組織學生在草稿紙上試算。教師巡視,指名算得好的學生在黑板上試算,并講解算理。

(5)教師根據學生掌握的情況,進一步講解算理。使學生明確:兩位數除以一位數,先除十位上的數,商寫在十位上,再除個位上的數,商寫在個位上。

3.教學例2。

(1)要求四年級平均每班種多少棵樹應怎樣解答?又該怎樣算呢? 組織學生自己動手,用小棒分一分,并想想算理,用豎式算一算,把自己的算法在小組中交流、討論。

(2)組織學生匯報。 教師根據學生的匯報板書:

這樣想:先用2去除十位上的5,商2,余下1個 十和個位上的2個一合并成12個一,再用2除商

6。所以商是26。

2 (3)那么如何判斷計算是否正確呢?(驗算) 師:當沒有余數時,可以用商和除數相乘來驗算。

三、鞏固練習 1. 指名在黑板上板演,其余學生在草稿紙上練習,然后集體訂正,進一步明確算理,規范書寫格式。 2.教材第16頁例2下面的“做一做”。 3.練習四第2題。

教師:請你當醫生,下面的計算對嗎?把不對的改正過來。

先組織學生在小組中議一議,然后獨立把不對的改正過來。

第①小題正確。

第②小題,個位上的商3漏寫了。

第③小題,十位除完后,余下的2個十寫掉了,與個位上的8個一合起來應是4除28,個位上商7。

四、課堂小結

1.教師: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獲得了哪些知識?

讓學生談一談自己的收獲。 2.教師歸納強調。

兩位數除以一位數的筆算除法,先將被除數十位上的數去除以一位數,商寫在十位上,再把十位上余下的數同個位上的數合起來,再除,商寫在個位上。 【板書設計】

兩位數除以一位數

一位數乘兩位數筆算范文第3篇

教科書第19~20頁例

1、例2及相應的練習。 【教學目標】

1.結合具體情景,體會兩位數乘一位數乘法的意義。

2.理解并掌握兩位數乘一位數的筆算方法,能正確計算兩位數乘一位數的筆算乘法。

3.在學習過程中初步學習簡單的歸納、類比和有條理地思考,培養學生的數學能力。 4.在學習過程中獲得成功體驗,堅定學生學好數學的信心。 【教學重難點】

掌握兩位數乘一位數的筆算方法,能正確計算兩位數乘一位數的筆算乘法。 【教具、學具準備】

教師準備例1,例2教學放大直觀圖等課件。 【教學過程】

一、復習引入

教師出示:2×4= 10×4= 3×2= 20×2= 12×4= 27×3= 教師:同學們,今天老師想考考大家,黑板上這些題你們都會做嗎?選擇你會做的題把它計算出來寫在作業本上?

學生計算后匯報,全班學生普遍會計算的算式有2×4=8,10×4=40,3×2=6,20×2=40。

教師:12×4= 27×3= 同學們都會做嗎?不會做沒有關系?,F在請大家觀察一下這兩道題和其它的題有什么不同,和我們以前學過的題有什么不同呢/

引導學生說出12×4和27×3=是兩位數乘一位數的乘法,這種計算以前還沒有學過。

教師:今天這節課我們就來研究怎樣計算兩位數乘一位數的題。老師板書課題。

二、進行新課

1.教學例1 教師出示例1茶杯圖。請同學們仔細觀察黑板上的茶杯圖,你發現了什么?你從圖上獲得了那些信息?

學生觀察后舉手回答(每個盒子里面有10個茶杯,每個盒子外面有2個茶杯,每一堆有12個茶杯)

教師:現在老師想問問大家,要求這里一共有多少個茶杯,該怎樣列式呢? 學生討論后回答:用12×4,4×12等,老師板書12×4= 教師:為什么要這樣列式呢?

引導學生說出:因為有4堆茶杯,每堆有12個,一共有4個這樣的12,所以咱們列式12×4。

教師:同學們,請大家估計一下,這里大約一共有多少個茶杯呢?板書:大約40個,那么你是怎么想的呢?

引導學生這樣想:每堆有十多個,4堆一共有40多個。我們把每一堆茶杯12個看成10個,4堆就是4個10個,所以就得到大約40個茶杯。

教師板書:大約40個

教師:通過估算,我們知道了這4堆茶杯大約有40多個,那么你們現在想知道這道題的準確答案嗎?現在請同學們同桌討論一下你用什么方法計算呢?

學生匯報討論結果教師根據學生匯報板書:

把12分成10+2, 10×4=40, 2×4=8, 40+8=48 我們除了用上面的算法還可以怎么算呢?(引導學生用列豎式計算,教師板書豎式告訴學生寫豎式時要把一個因數的個位和另一個因數的個位對齊)

教師:同學們會算嗎?會算的舉手。有的孩子還不會算,沒關系。 教師:教師用紙塊蓋住十位上的“1”,現出2×4。這樣你們會算嗎?等于多少呢? (學生算出2×4=8。)

教師:你能告訴我這個“8”表示的是圖上的哪些茶杯嗎?

(學生會指出,是盒子外的8個茶杯。每一盒的旁邊有2個茶杯,有4個這樣的2就是8個)

教師:那么我們還有哪些茶杯沒有計算? 學生:盒子里的茶杯。

教師:盒子里有多少個茶杯呢?

(學生:一個盒子10個,4個盒子是10×4=40(個))。

教師:每一盒有10個茶杯,教師用寫有“0”的紙塊蓋住12×4中個位上的2,同時用紙塊蓋住個位上的8,現出10×4,4盒就有4個這樣的10,。

教師:是這個意思嗎?那么現在一共有多少個茶杯呢?(40個) 啟發學生思考:這個4該寫在哪一位上?

引導學生憑借前面的知識理解,這個4應該寫在十位上,因為它表示4個十。 教師板書:40。然后拿掉兩塊小紙塊,出現豎式12×8=48,現在我們一起來看看,每堆有12個茶杯,4堆就有48個茶杯。

教師:同學們,請大家回想一下,剛才老師是怎樣和大家一起完成這道題的呢?先算的什么?再算的什么?(指名回答)

小結算法:現在大家一起來回想一遍計算過程:咱們首先用這個一位數4和兩位數12的個位上的2相乘得到幾?(8)然后咱們再用這個4和十位上的1相乘,得到4個十,所以咱們在十位上寫上4,最后的結果就是48。同學們,現在請大家把計算過程說給你的同桌聽聽。

教師:老師再請一位同學來說說這道題是怎么計算的?(指名說,先算的什么?再算什么?)

教師:同學們,你們會做這樣的題了嗎?現在我們來看看書上是怎么做這道題的?(學生看書19頁例1,主要引導學生看書上豎式寫法。)

教師:同學們,現在請大家看黑板上,開始的時候我們估計這里大約一共有40多個茶杯,現在我們計算出來一共是48個茶杯,在咱們的估算范圍之內嗎?(在)所以這道題咱們做對了。

2.教學課堂活動相關內容

課件出示課堂活動第1大題第2小題小棒圖。

教師:這里一共有2堆小棒,每堆有34根小棒。要求一共有多少根小棒,應該怎樣列式?34×2= 現在請同學們用剛才學到的計算方法完成這道題。指名一位學生上黑板計算。

計算后反饋:說說你是怎樣算的?先算的什么?然后呢?你能說說8表示的是圖上那些小棒嗎?(每堆小棒旁邊 散開的4根小棒,2個4根就是8根,那么2×3=6中,

3表示的是什么?(3個十)2個這樣的3個十, 就得到幾個十?(6個十)所以把6寫在十位上,對么?(對)同意他的意見的同學請舉手,真棒,把掌聲送給自己。

教師:同學們,如果不用圖來思考你們會計算嗎?(會),那么請你們完成例1后面的試一試,把它們寫在作業本上,老師請3個同學到黑板上來算一算。

學生計算后反饋:學生計算后,抽學生匯報,重點說一說自己是怎樣算的。 教師:同學們,現在請你們觀察黑板上的這4道題,咱們都是用一位數分別乘兩位數中每一位的數得到的結果,是這樣的嗎?(是)今后咱們計算這樣的題就應該:用一位數分別乘兩位數中的每一位數。教師板書。大家齊讀板書一遍。 3.教學例2。

教師:同學們,現在你們知道這類兩位數乘一位數的題怎樣計算了嗎?(知道)真的會算了嗎?(真的)今天老師還要考考大家,出示20頁例2的茶杯圖。請大家先看看,從這幅圖上你知道了那些信息?(每堆有27個茶杯,有三堆這樣的茶杯)要求一共有多少個茶杯應該怎樣列算式呢?指名說,教師板書27×3=,為什么要這樣列式呢?(學生回答:每堆有27個茶杯,有3堆這樣的茶杯,就有3個這樣的27)

教師:現在請同學們估算一下,這里大約一共有多少個茶杯? 生:大約一共有90個茶杯。教師板書:大約90個 教師:請同學們用剛才學到的計算方法算一算這道題,想一想計算這道題時你發現他和我們剛才學習的這道題有什么不一樣的地方?

學生完成后,引導學生分析出這道題與上道題的最大不同是這道題個位上的數相乘3×7=21,21超過二十了,那么這個2該怎么處理呢?同桌討論一下。

生討論后反饋:個位滿二十了所以要向十位進2,2應該寫在十位的下面,寫小一點,

師:為什么要寫在十位的下面呢? 生:因為他表示的是2個十,

師:下一步算什么?計算時要注意些什么? 引導學生說出:下一步應該算十位上的2乘3等于6個十,還要把乘出來的6個十與剛才進上來的2個十加起來,一共是8個十。算出來的結果是81。教師邊說邊完善豎式的板書。

師:大家都是這么算的嗎?把掌聲送給自己吧!

同學們,現在咱們用圖來驗證一下你們做的對不對?

教師:同學們做這道題的時候先算的什么?(個位上的7×3=21),在茶杯圖上是指哪些茶杯?

學生指出是每個盒子外的7個茶杯后,用課件形象地演示把這些茶杯合起來變成21個茶杯的過程。

教師:大家觀察每一盒是幾個茶杯?(10個),那么這21個茶杯又可以裝幾盒,還剩幾個呢?

學生看著屏幕上的茶杯回答:可以裝2盒,還剩1個。 教師:在豎式上怎樣表示2盒零1個呢?

讓學生結合茶杯圖理解2盒就是2個十,所以要向十位上進2,在個位上寫1。 教師:現在明白怎樣進位的問題了吧。請大家觀察現在一共有幾盒茶杯了呢?(8盒)這個8盒包括包括那兩部分?

引導學生說出:第一部分是原來的6盒茶杯,第二部分是咱們重新組合的2盒茶杯。同學們看一看算式,這個2表示的是每一堆的2盒茶杯,2×3就是有3個這樣的2盒 3

就是原來的6盒茶杯,再加上重新組合的2盒茶杯就得到8盒茶杯,也就是8個十,所以咱們把他寫在十位上,結果就得到81。

教師:同學們,現在請大家看黑板上,開始的時候我們估計這里大約一共有90個茶杯,現在我們計算出來一共是81個茶杯,在咱們的估算范圍之內嗎?(在)所以這道題咱們做對了。

師:現在誰能來把計算這道題的過程完整的說一遍呢?先算的什么?再算的什么?計算的時候需要注意什么呢?

引導學生說出:先算的是個位上的7×3=21,個位滿二十了就要向十位進2,再算十位上的2×3=6,再用6個十加上進上來的2個十就是8個十,所以在十位上寫8. 師:說得真好,我們計算兩位數乘一位數的時候一定要記得:用一位數分別乘兩位數中的每一位數,首先要從個位乘起,乘積滿幾十,就要向前一位進幾。師相機板書:從個位乘起,乘積滿幾十,就向前一位進幾。大家齊讀板書一遍。

4、鞏固練習

教師:同學們,你們學會了嗎?(學會了。)看來大家已經掌握了像這樣的兩位數乘一位數乘法的計算方法?,F在老師要請大家當一回小老師,看一看童話王國的小動物們做的題做得對嗎?你們也來算一算,檢驗一下他們做的對不對,好不好? 生計算后反饋

①小烏龜沒有進位。個位是4×9=36,應該向十位進3,得數應該是116。 ②狐貍做對了。

③小老鼠應該把進位上來的數寫在橫線的上面,而且計算完十位后千萬不能忘記加上這個數

教師:孩子們,老師覺得你們太棒了,不但自己學會了做兩位數乘一位數的題,還能幫別人檢查出錯誤,并且能夠改正。剛上課的時候咱們還有兩道題沒有全班通過,現在我們一起來看看,第一道題會算了嗎?(會,等于48),第二道題等于多少呢?(81)現在所有的題大家都會算了。

三、課堂小結。

教師:同學們,現在請大家回憶一下,這節課我們學習了那些知識,你都學會了什么?指名說,指著板書讀一遍。

一位數乘兩位數筆算范文第4篇

1、與筆算加法混淆,一位數的只與兩位數三位數的個位相乘,其它不乘,或者少乘。

2、漏進位點。在計算時孩子們常會出現貪快不點進位點的情況,一旦漏點進位點在下一個數位的計算上就容易出錯。

3、光進位不把進的加上。如出現這樣的錯誤:23×4=812。

4、記住了要“依次乘多位數的每一位數”在計算乘加混合式題的口算時,加法也“依次加多位數的每一位數”了。

一位數乘兩位數筆算范文第5篇

尹志國

1.創設與教學內容相融的學習情境,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教學計算。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在本學段的教學中,要創設與學生生活環境、知識背景密切相關的,又是學生感興趣的學習情境。”學習三位數乘兩位數的乘法,涉及的知識背景十分廣闊,在廣闊的知識背景中,哪些是學生感興趣的、又與本單元知識背景密切相關的呢?面對眼花繚亂的眾多素材,編者選擇了不同的交通工具作為學習素材。這是因為速度、路程和時間之間的抽象關系是以不同交通工具的運動為載體的。因此,本單元選取不同交通工具的運動為素材,引領學生學習三位數乘兩位數的乘法。一方面讓學生進一步體會乘法在解決問題中的作用,另一方面為理解速度、時間和路程之間的關系提供豐富的背景資源。

2.注重學生的自主探索,培養學生遷移類推能力。

三位數乘兩位數的計算方法,與兩位數乘兩位數的計算方法,在算理上是一致的,所不同的是一個因數的位數由兩位變成了三位。教材在充分考慮學生已有知識經驗和認知發展水平的基礎上,積極引導學生將舊知遷移到新知。教材安排的多道例題(例1:145×

12、例2:160×30、106×30和例5:49×104≈?)基本上是讓學生通過“自己試一試”,在主動探索與合作交流的基礎上,進一步理解整數乘法的算理,達到自主掌握三位數乘兩位數的計算方法并用它解決簡單問題的目的。

1 3.加強估算,重視培養學生應用數學的意識。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估算在日常生活與數學學習中有著十分廣泛的應用,培養學生的估算意識,發展學生的估算能力,讓學生擁有良好的數感,具有重要的價值”。本單元以單列一個例題的方式(例5),組織學生學習三位數乘兩位數的乘法估算,讓學生進一步理解估算是生活中常用的計算方法,估算的方法雖不確定,但必須符合以下兩個要求:一是符合實際,二是計算方便。如,例5的教學通過解決購票的具體問題,使學生理解將票價和購票的張數適當的估大一些,并把它們分別估成整十數、整百數或幾百幾十的數,這樣才能方便算出足夠的錢買票。另外,教材在練習十中安排了6個需用估算的方法來解決的簡單問題,使學生通過解決這些問題進一步掌握估算的基本方法,理解什么時候應將因數估大一些,什么時候應將因數估小一些,形成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的辨證觀點。 4.適當加大練習量,同時體現彈性要求。

一位數乘兩位數筆算范文第6篇

具體在教學時,我是這樣進行的:

1、重溫舊知,學習遷移。根據本節課的教學內容,我在一上課就設置了兩道題:45×12,145×8(兩位數乘兩位數、三位數乘一位數),并強調先估后算的習慣。使學生在“溫故”的基礎上,把新舊知識作對比,找出新舊知識的差異與聯系,自然地過渡到新知識的學習中。

2、數學課堂創設思考、交流空間。在探索筆算乘法的過程中,我先讓學生估一估,培養學生估算的能力,接著,讓學生用自己已有的知識經驗進行豎式運算,有了課前的“溫故”和我的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投入到自己的探究中,學生通過認真的思考與合作交流得出了三位數乘兩位數筆算乘法的方法。并且讓學生試說出算理,我適時板書。從學生運用已有知識解決問題,探索筆算方法,學生始終處于學習的主體地位,在活動中學生經歷了筆算乘法的計算方法的得出過程,體會了計算的用處,真正成為了學習的主人。

3. 注重展示學生出現的錯例,加深新知識印象。在課堂練習中,盡量尋找學生出現的錯例,并及時展示,由學生自己評講、糾正,老師加以點評。學生更牢固地掌握計算方法,清晰算理。

尤其在教學時,我覺得豎式的書寫很重要,在課上就重點培養學生認真書寫乘法豎式的習慣。我在教學板書時要求明確,包括數字間的間距、相同數位如何對齊以及橫線的畫法;對學生提出了嚴格的要求,但效果卻并不明顯,所以錯誤還是很多。問題到底出在哪兒呢?

通過網上研討和雙向視頻交流我覺得:

首先,在教學中雖然強調了“用十位上的數去乘,乘得數的末尾和十位對齊”這個算理,但是學生的計算結果卻錯在書寫第二步乘積時,數位有對錯現象。所以在課后我馬上做了補救,讓學生領會用十位上的數去乘第一個數的每一位表示多少個十,因此要與十位上的數對齊。

其次,對學生的能力估計的過高,沒有考慮到學生口算能力的薄弱。學生出錯的一個重要原因是口算出錯,原因之一是乘法口訣背錯,比如:三六十

二、四八三十

六、六七四十七這種現象等;原因之二是100以內的進位加法出錯,比如24+

8、54+7等等,主要的問題懶得寫進位。

因此我認為教學中要關注數學知識本身的邏輯聯系,充分的利用已有知識學習新知。而且課堂上要加強學生的口算練習。相比之下,筆算乘法比筆算除法更容易掌握一些,進位加法的口算比退位減法的口算更容易掌握。在學習下一個單元筆算除法時,學生遇到的困難肯定會更多,因此,必須從現在開始加強學生的口算練習。以便于下一個單元的學習。

上一篇:優秀班級代表發言稿范文下一篇:義務維修電腦策劃書范文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