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組織變革與服務型政府范文

2023-10-01

組織變革與服務型政府范文第1篇

單選15個,30分

判斷10個,10分

名詞解釋2個,10分(下面1,2,4題為名詞解釋)

計算分析5個,50分

復習要點:

1、政府與非營利組織會計特征、組成體系及其關系

2、國庫單一賬戶制度體系

3、財政周轉金放款與借出財政周轉金以及待處理財政周轉金的核算

4、財政直接支付、財政授權支付、財政實撥資金的概念及在事業單位撥入經費時的確認時點

5、財政應返還額度的核算

6、行政單位的預算外資金收入的核算

7、經費支出分類的《政府收支分類科目》

8、事業單位結余分配的順序

9、民間非營利組織的文物文化資產、短期投資

組織變革與服務型政府范文第2篇

總預算會計是指財政部門進行的會計,財政會計的主要事項是資金的劃轉撥付,就是說只管錢從哪收來,撥到哪去。

財政部門的財政會計并不涉及事業和經濟活動,也就不需要固定資產、存貨、現金等科目。、 對于“現金”需要特別說明一下,財政部門只是資金的劃轉撥付等,不用現金支付,也不收現金;說通俗一點,它只開憑證。 只管賬,不管錢,資金由國庫支付收納。 2國庫單一賬戶 概念:國庫單一賬戶是指將所有的政府資金包括預算內資金和預算外資金集中于一家銀行的賬戶,即財政部門在人民銀行開設的國庫存款帳戶,同時所有的財政支出包括預算內和預算外支出均能通過這一賬戶進行,取消各預算部門,預算單位及其他相關部門在商業銀行開設的預算內資金賬戶和預算外資金賬戶,各部門、各單位發生的支出,直接從國庫單一賬戶支付給個人或商品供應商及勞務提供者。

實行國庫單一賬戶集中支付,雖然不改變各部、各單位的支出權限,但其作用在于建立起了預算執行的監督管理機制。一方面通過單一賬戶集中化管理,靈活地調度和使用資金,提高政府資金使用效率,降低成本;另一方面從根本上杜絕在預算執行中的克扣、截留、挪用資金的現象,促進政策資金使用信息公開化、透明化,強化了約束力和社會監督力,從源頭上堵住了政府資金使用的行政干預和腐敗現象。國庫單一賬戶-職能機構 這里我們有必要對“國庫”概念進行新認識。我國歷來把國庫界定為對財政收支進行會計核算的機構如人民銀行國庫部門,即使用的是狹義的國庫概念。而西方發達國家已實現從單純核算財政收支,擴展到對財政收入實行全 國庫單一賬戶面控制,即使用的是所謂廣義的國庫概念。拓寬了的國庫概念,目的旨在促進財政資金優化管理,使“國庫”不再游離于財政管理之外,而借助于因收支核算而掌握全面、準確、及時的收支信息,對收支活動展開全方位的管理和控制。因此需要: 一是在人民銀行建立國庫單一賬戶體系。預算資金由原來層層下撥給預算單位,改變為預算資金在沒有支付給商品和勞務供應者之前始終統一保存在人民銀行國庫單一賬戶上進行管理。人民銀行國庫部門職責主要是負責國庫單一賬戶和分類賬戶的開立、設置,辦理財政收入、財政支出的資金清算。二是設立財政國庫機構。建立統一的資金賬冊,將預算資金由原來通過人民銀行國庫部門整筆撥給各預算單位,改變為財政國庫機構根據各部門、各預算單位用款情況和實現的購買行為開具集中付款申請,直接通過人民銀行國庫單一賬戶支付給商品和勞務供應者。財政國庫部門是預算執行機構,其主要職責是負責中央財政資金的調度和各預算單位的協調,負責預算執行。三是建立一個政府采購機構。為納入政府采購范圍內的所有行政事業單位進行采購,采購內容跨行業、跨部門。政府采購機構主要職能:第一,分析集中采購需求,建立項目有關標準。第二,預測并承擔可能采購風險。第三,制定采購方案,確定采購方式。第四,根據產業政策分析供應商群體,第五,分析采購效益。

建立國庫賬戶單一的重要意義:

l、實行財政資金的集中管理,有利于改變財政資金的分散狀況,加強財政政策的實施力度。財政政策的實施力度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國家財力的大小,國家財政資金雄厚,才會有較強的能力實施其財政政策。然而,目前我國財政資金分散在各級財政在商業銀行的賬戶及人民銀行的各級國庫賬戶中,在這些賬戶中的財政資金的實際使用權也都分散于各級財政部門、各支出部門和支出單位,從而削弱了國家財政政策的實施力度。而國庫改革首先則要求建立國庫單一賬戶實行資金集中管理,減少政府資金的流失,從而加強財政政策的實施力度。

2、促進財政資金的合理使用,提高財政資金使用效益。大量財政資金分散,游離于國庫監管之外,特別是財政部門公款私存,不但干擾了金融秩序,而且還可能誘發亂發濫用、利用財政資金謀取私利的腐敗現象。實行國庫單一賬戶管理,一方面政府和財政部門能夠掌握

各支出部門和支出單位每一筆資金用途,準確掌握財政資金整體狀況,為各級政府進行經濟決策提供重要依據,另一方面,加強對財政資金支出的監督和管理,促使財政部門管好、用活財政預算外資金,杜絕不合理的支出,提高財政資金的使用效率和效益。

3、強化財政資金管理,有利于減少財政資金分散流失。財政單一賬戶的實施,能夠改變由于財政資金大量分散的局面,利于各級政府、財政部門和中央銀行隨時準確了解財政資金運行動態,從而為制定出相應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強化財政資金管理,實施國家宏觀經濟管理目標提供依據。另一方面,實行國庫單一賬戶管理,能更有效地穩定財政性存款,維護中央銀行基礎貨幣的完整,使國庫始終保持一個較大庫存余額,利于用來作為中央銀行調節經濟、控制信用的基礎貨幣,實現統一的宏觀經濟管理目標。

4、有利于增收減支、削減財政赤字。目前在我國財政赤字日益增長的同時,預算外資金卻以驚人的速度急劇膨脹。建立國庫單一賬戶,財政預算外資金納入國庫賬戶統一核算,統一管理,集中使用。一方面,財政部門可以綜合運籌預算內收入與預算外收入,調余補缺,調度調劑使用;另一方面,財政預算外資金存入國庫,具有穩定性強,沒有資金風險的特點,有利于依照法律法規規范管理預算外資金;再則,在公共資金得到統一管理后,財政赤字規模是在通盤考慮預算內外收入的基礎上形成的,收入基礎的擴大將相應縮減財政赤字的數額。

4、零余額賬戶:是指財政部門和預算單位在辦理直接支付和授權支付業務時,先由代理銀行根據支付令(即撥款憑證,下同),通過財政部門零余額賬戶或預算單位零余額賬戶將資金支付到供應商或收款人賬戶。支付的資金由代理銀行在每天規定的時間內與人民銀行通過國庫單一賬戶進行清算,將當天支付的所有資金從人行國庫劃到上述各賬戶,當天軋賬后,各賬戶的余額均為零。

1.財政部零余額賬戶財政部零余額賬戶用于財政直接支付。該賬戶每日發生的支付,于當日營業終了前與國庫單一賬戶清算;營業中單筆支付額5 000萬(含5 000萬)元人民幣以上的,應及時與國庫單一賬戶清算。財政部零余額賬戶在國庫會計中使用。

2.預算單位零余額賬戶

預算單位零余額賬戶用于財政授權支出。該賬戶每日發生的支付,于當日營業終了前由代理銀行在財政部批準的用款額度內與國庫單一賬戶清算;營業中單筆支付額5 000萬(含5 000萬)元人民幣以上的,應及時與國庫單一賬戶清算。財政授權的轉賬業務一律通過預算單位零余額賬戶辦理。預算單位零余額賬戶在行政單位會計和事業單位會計中使用。

4、財政周轉金支出的核算方法

各級地方財政總預算會計設置“財政周轉金支出”科目,核算因使用周轉金而發生的各項支出。發生有關費用時記入該科目借方,支出收回時記入該科目貸方,本科目平時借方余額反映財政周轉金支出累計數,年終,本科目借方余額應如數轉入“財政周轉金收入”科目借方。“財政周轉金支出”科目下設“占用費支出”和“業務費支出”兩個明細科目。前者核算因借入上級財政周轉金而支付的資金占用費,后者核算委托銀行放款而支付的手續費以及經財政部門確定的有關費用支出。

5國庫

人們常說的國庫,通常是指國家金庫,是一個存放具體實物、貨幣和黃金的庫房。但現代意義上的國庫,已經不單單是國家金庫,每個國家的國庫往往都擔負著保管、管理該國財政的資產和負債,以及反映該國預算執行情況的一系列國家財政職能。國庫的職能已由傳統的“庫藏”管理發展成控制政府預算內、外資金,管理政府現金和債務等全面財政管理。

6第212號科目 與上級往來

1.本科目核算與上級財政的往來待結算款項。

2.從上級財政借入款或體制結算中發生應上交上級財政款項時,借記“國庫存款”或“上解支出”科目,貸記本科目;歸還借款、轉作上級補助收入時或體制結算中應由上級補給款項時,借記本科目,貸記“國庫存款”、“補助收入”等科目。

3.本科目貸方余額,為本級財政欠上級財政的款項;借方余額,為上級財政欠本級財政的款項。

4.本科目應及時清理結算,年終未能結清的余額,結轉下年。

5.本科目是往來性質的科比如發生借方余額,在編制“資產負債表”時,應以負數反映。有基金預算往來的地區,可按資金性質分設明細賬。

與下級往來

1.本科目核算與下級財政的往來待結算款項。

2.借給下級財政款時,借記本科目,貸記“國庫存款”科目。體制結算中應由下級財政上交的收入數,借記本科目,貸記“上解收入”科目;借款收回、轉作補助支出或體制結算應補助下級財政數時,借記“國庫存款”、“補助支出”等有關科目,貸記本科目。

3.本科目借方余額,反映下級財政應歸還本級財政的款項;本科目貸方余額,反映本級財政欠下級財政的款項。

4.本科目應及時清理結算。應轉作補助支出的部分,應在當年結清;其他年終未能結清的余額,結轉下年。

組織變革與服務型政府范文第3篇

第二節 我國的國家行政機關

第三框 建設法治政府、責任政府、服務政府

一、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了解新時代新形勢下政府運作的具體要求,明確依法行政的含義和建設法治政府的意義,認識政府權力與責任的關系。

2、能力與方法:通過收集資料和案例分析提高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引導學生辯證地看待權力與責任。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關注政府依法行政的表現,形成符合時代精神的法制觀念;了解權力的兩面性,形成正確的權力觀念;體會我國政府推進依法行政、服務人民的重要意義。

二、課前準備:

1、讓學生通過網站了解我國政府的一些具體職能;

2、教師通過報刊雜志準備案例和相關鏈接,并制作課件。

三、教學過程 新課導入:

報道一(新華網消息):

日前,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在哈爾濱察看松花江水體污染情況,并到居民小區慰問群眾。一位市民說,“我們的生活井井有條,社會秩序也很好。謝謝黨和政府,把群眾放在心里。”溫家寶說,“你這話要倒過來說,應該是黨和政府謝謝你們,謝謝群眾的理解、支持和配合。”

報道二:(人民日報)溫家寶總理最感動和痛心的事:

他說:“我最感動的是人民對政府的支持。這種支持來自鼓勵,也來自批評。而且總是那么熱情、一貫。我最覺得痛心的問題是我這三年的工作,還沒能夠把人民最關心的醫療、上學、住房、安全等各方面問題解決得更好。”

教師:看了上述兩則報道,你有什么體會? 學生:談各自的體會

教師:這絕非一句簡單的客套話,它值得我們深思,它反映了我們政府執政理念的變化,反映了一個真正的現代政府的正確定位:一個對人民負責、為人民服務的法治政府。

黨的十六屆六中全會進一步提出了構建和諧社會的要求,構建和諧社會對我國政府的提出了新要求:

要求政府及公職人員要牢記為人民服務的宗旨,堅持對人民負責的原則。

要求政府要提高行政工作效率,增強服務意識,為公民求助和投訴提供多種途徑。要求政府要堅持依法行政,提高依法行政水平,做到科學民主決策。

要求政府要堅持作到權為民所用,情為民所系,利為民所謀,樹立政府權威。

(一)建設依法行政、公正嚴明的法治政府(板書)

1、依法行政的含義(板書):政府及其公職人員行使權力必須依據憲法和法律; 政府依法行政是貫徹依法治國方略,提高行政管理水平的基本要求

2、為什么要建設法治政府(板書)

2004年6月28日溫家寶總理在全國依法行政工作電視電話會議上的講話明確提出,建設法治政府,是貫徹“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維護最廣大人民群眾利益的本質要求。我們的政府是人民的政府,一切為了人民是政府工作的根本出發點和歸宿。

3、建設法治政府的意義(板書)

推進依法行政、建設法治政府,有利于促進各級政府依法履行職責,規范和約束行政權力,保障人民群眾依法享有各項權利和自由;有利于人民群眾對政府的監督,使政府工作人員擺正與人民群眾的關系,全心全意履行為人民服務的宗旨,克服官僚主義和杜絕腐敗現象,真正做到執政為民。

鏈接1:法制政府建設進程

當我們與別人的糾紛無法協調時可以向政府申請行政仲裁;

當我們對政府機關的某個行政行為不服時,可以向其上級機關申請行政復議或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訴訟;

公民法人或其他組織對行政復議決定不服的,可以依照《行政訴訟法》的規定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訴訟。

鏈接2:六項禁令(書本)

(二)建設務實高效、廉潔勤政的責任政府(板書) 案例:

某派出所地派出所民警在追捕逃犯的過程中,追到某農民的菜地與逃犯展開了斗爭,將農民的蔬菜毀壞許多。

教師:派出所民警要不要賠償農民損失,為什么? 學生:略

教師:事后,該派出所民警按市場價格對毀壞的蔬菜給予了全部的賠償。說明政府行使權力必須和完善責任想統一。

我們的政府是人民的政府,權力是人民賦予的,因而政府要堅持對人民負責,堅持權力掛鉤。

1.政府權力與責任的關系(板書) (1)有權必有責.行使權力時要承擔責任; (2)用權受監督,行使權力時,必須受到嚴格的監督; (3)侵權要賠償,如果經過法定程序證明政府權力的行使侵犯了公民的合法權利,那就應該按照法律的規定給予賠償 (4)違法須追究

2、政府運作的規范和高效(板書) 教師:怎樣保障政府運作的規范和高效 學生:略

教師: 要在嚴格按照科學程序辦事的基礎上,建立健全科學民主的決策機制、規范有序的執行機制、公正透明的監督機制。

(三)建設憂民所憂、樂民所樂的服務政府(板書)

我國的政府是國家權力機關的執行機關,是人民利益的執行者和捍衛者, 我國的國家性質決定了我們的政府是為人民服務的。對人民負責是政府工作的出發點和歸宿。政府在全面履行職責的同時,要更加加強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做到:權為民所用,情為民所系,利為民所謀

時事鏈接:

關注民生,是今年兩會最大的熱點。無論是新農村建設,還是環境污染,都成為媒體關注、百姓關心、總理揪心的焦點。記者們問了又問,代表委員議了又議,總書記、總理談了又談。這些問題之所以成為舉國關切的話題,是因為,如果這些關系群眾切身利益的問題不能很好地得到解決,將極大地降低每一位中國百姓的生活質量,降低人們的幸福感,降低人們堅定改革的信念。

從總理最痛心的事中,人們看到了中央領導對民生的關切。讓所有人共享改革的成果,讓人民從改革中得到現實利益,是指導改革的重要思想。當前,解決群眾看病難、看病貴,上學難、上學貴,買房難、買房貴等最直接的現實問題,顯得更加緊迫。在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溫總理特別強調:“高度重視解決涉及群眾切身利益的問題,抓緊解決廣大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尤其要切實做好就業、社保、醫療、安全工作。” 就業、社保、醫療、安全、教育„„解決這些牽一發動全身的難題,需要更大的決心和勇氣,需要更多的創新精神。

一個明顯的變化是,兩會的熱點議題與往年有很大變化,“國企改革”、“民營經濟”、“貿易摩擦”等議題,漸漸讓位于“農民”、“教育”、“衛生”等話題。

令人欣慰的是,這些“民聲”在總理的報告中都有了回音:中央財政安排2975億元支持三農,新增2182億義務教育經費,安排30億用于煤礦綜合治理,投入200億改造農村公共衛生„„作為開局之年的這第一份“菜單”,公眾似乎更加有理由期待“十一五”能夠給中國帶來一場“民生盛宴”。

教師:結合上述材料,談談作為服務政府,該怎樣做好為人民服務? 學生:略

教師:在思想上重視群眾;在感情上貼近群眾;在工作上關心群眾。

建設服務政府,要建立重大行政決策事項公示和聽證制度,建立公共決策的社情、民意調查制度,要進一步優化政府服務流程,提高辦事的效率 回顧:

“門難進,臉難看,蓋個圖章把氣嘆;話難聽,事難辦,批個項目腿跑短”

說到行政審批,人們最頭疼的就是“翻不完的門坎,蓋不完的章”,開辦一個批發市場要112個章;開發一個房地產項目要80多個章;辦一個養雞場竟要270多個章„„過多過濫的行政審批,阻礙了生產力的發展。

政府審批事項過多,范圍過廣;審批行為失范,一些職能部門和有關人員利用手中的權力以權謀私,容易滋生腐敗現象,損害政府應有的公正性和客觀性. 2004年7月1日,行政許可法正式實施,這是我國行政審批制度改革的又一個重要里程碑。此外,府為公民求助或投訴提供了多種途徑,如(1)開設熱線電話

(2)設立信訪部門(3)發展電子政務(4)依法建立行政仲裁,行政復議和行政訴訟制度等等。 輔助材料:

四、學習訓練與評價 課后討論活動:

在你看來,“民心工程”和“形象工程”的區分標準是什么?

如想更多地了解我國政府,可點擊http:///(中國政府網)

對課堂上學生的積極思維,參與師生互動給予及時表揚,調動每一個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并對學生課前收集資料以及課堂交流發言進行客觀評價,評定等第,納入學生平時成績考核記錄。

五、教學設計說明

主要通過一些案例的討論交流,了解作為人民民主專政的社會主義國家,我們的政府當是人民的政府,是法治的、負責任的、有高度服務意識的政府,這既體現了我們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也是我們人民政府的發展方向和目標。 110

組織變革與服務型政府范文第4篇

第一, 管制型政府具有官僚體制的歷史淵源。官員大多數為直接任命, 其弊端是缺乏競爭機制, 由此也就使得官員辦事效率比較低, 人浮于事。同時, 由于管制型政府要管理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 必然使得政府要設立多個機構, 這就造成了政府機構冗雜, 各個機構之間互相推諉爭權, 而由于相互間缺少聯系, 就增加了多頭執法, 選擇性執法事件的發生, 嚴重影響了政府行政。

第二, 管制型政府是計劃經濟條件下的產物, 它的運行模式就是產品的生產, 分配, 交換, 消費, 全都要遵循國家的指令性計劃, 這種方式在一定時期曾發揮過優勢。但是, 現如今, 我國實行了搞活經濟, 常態發展的政策, 使社會經濟呈現了蓬勃發展之勢, 而當今全球化的經濟融通, 資源全球配置, 就必然要求政府放開管制的手, 把資源交給市場去分配, 使市場在調節微觀經濟活動方面發揮決定性作用, 讓“看得見的手”和“看不見的手”同時促進市場的發展。

第三, 在管制型政府的行政管理中, 政府處于主導地位, 人民處于是服從地位, 形成了一種“官重民輕, 官顯民卑”的格局。隨著現在社會的發展, 各種各樣的為人民提供公共服務的公益機構和事業單位逐漸崛起, 這種機構有辦事效率高, 專業性強的優點, 他們有能力去分解政府承擔的一些管理工作和服務項目。所以, 政府對一些項目, 可以放手交給社會, 由社會自我消化, 自我解決, 使社會最后回歸于公民本位, 權利本位上來。

服務型政府同管制型政府相對立, 是為了適應現在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模式, 按照公民的意志而建立起來的政府。服務型政府就是為人民辦實事, 謀福利的政府, 是予人方便的政府, 政府行為的標準是群眾的利益。

服務型政府與管制型政府相比, 它是在適應新的經濟社會條件下建立起來的, 具有很大的優勢性。首先, 服務型政府是民主政府。在服務型政府中, 主權在民, 人民掌握國家主要權利, 服務型政府也就表現為權利的回歸。

其次, 服務型政府是有限政府。有限政府是指政府的權限范圍, 權力, 規模都收到了一定程度的限制, 它是萬能政府的對立面。第一, 政府的權能有限, 政府不是萬能的, 服務型政府的權限主要在提供公共資源, 提高公共服務的方面。第二, 政府的權力受到限制, 為了防止政府權利的濫用, 所以在組建政府的時候, 人民便僅僅讓渡了一部分權利, 政府只能實施人民讓渡的那部分權力, 若超出行使, 則屬于政府越權。第三, 政府的規模有限。服務型政府其機構精簡, 因事設崗, 行政效率高, 分工明確, 能夠集中力量辦大事, 辦實事。

最后, 服務型政府是法治政府。十八屆四種全會將依法治國作為議題, 可見對于法治的重視。法治與人治相對, 法治是指在整個社會中, 法律在社會中居于最高地位, 法律至上, 憲法至上。法治政府的準則就是法律, 法律不僅僅是治理國家的手段, 更是防止政府濫用權力的利器。狄驥說過“公權力絕對不能因為它的起源而被認為合法, 只能因為它依照法律法規所做的服務而被認為合法。” (1) 可見, 依法行政是服務型政府的重要標志。

社會的變遷, 經濟的提升, 使政府面臨的挑戰有增無減。要把服務型政府落實到實處, 提高完善其職能, 政府還有許多任務亟待完成。第一, 公共服務的社會化。社會結構目前呈現出多樣化的趨勢, 這就要求不能同以前的管制型政府事事把控, 而要適當放權, 使非政府組織和公共機構承擔一部分公共建設職能, 讓各種各樣的社會組織及行業協會成為公共建設的倡導者, 從而最終使人民享受到層次多樣, 功能齊全的服務。第二, 擴大政務公開。在管制型政府中, 政府認為若要樹立自己的權威性, 政府與人民之間必須有明確的界限, 彼此間缺乏溝通。而在服務型政府中, 政府對人民負責, 公開相關信息是其義務, 人民的知情權是最基本的權利, 必須給以保障?,F行的聽證制度就是很好的例證。我國頒布的《政府會議公開法》使政府信息的充分公開、信息在群眾之間的流動更加有了保障, 提高群眾參政的積極性。

當今社會, 政府的角色依舊應是服務型政府。應該繼續加強服務型政府的建設, 深化政府的權力是來自于人民的理念。我們的政府是人民政府, 其既是社會的服務者, 又是社會公共事務的管理者, 歸根到底, 管理的目的仍是為社會服務。如俗語所說, 政府的角色是人民的管家, 政府的行政行為要滿足人民的需求, 為人民提供更多的社會福利。

摘要:政府作為國家機關最重要的一部分, 在管理服務人民, 人民訴諸其利益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 而政府的角色與任務決定著其作用的發揮程度。在政府發展的過程中, 曾出現過管制型政府與服務型政府兩種類型, 通過這兩種模式的對比, 可以更加明晰當今社會我們所需的政府類型與其任務。

關鍵詞:政府的角色,管制型政府,服務型政府

注釋

組織變革與服務型政府范文第5篇

摘要:當前,我國政府行政成本過高、增速過快、行政浪費嚴重的問題非常突出,對此,應大力實施政府改革,努力減控(減少、控制)政府行政成本。政府行政成本的減控,離不開立法的引導和推進。在總結以往經驗和借鑒西方國家有益做法的基礎上,我國應健全和完善政府行政成本減控的立法體系,保障政府行政成本減控改革的順利進行,進而促進節約型政府與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建設。

關鍵詞:政府行政成本;新公共管理;績效評估制度

在我國,政府行政成本過高、增速過快、行政浪費嚴重的問題,已引起黨和政府的高度重視,提出要“轉變管理方式,降低行政成本,建設節約型政府”,社會公眾也強烈呼吁和要求政府降低其行政成本。政府行政成本的減控改革,客觀上需要立法的引導和推進行政成本減控的立法保障研究,對我國相應的政府改革實踐具有重要的理論先導意義和價值。

一、我國政府行政成本減控的必要性與立法保障需求

1.我國政府行政成本減控的必要性分析

政府運行,需要支付行政成本。政府行政成本是政府在一定時期內為社會提供公共服務,生產公共物品而付出的,包括政府機構內部運行成本、社會公共事務管理成本以及政府決策和行為成本在內的成本之和?,F實中的政府行政成本,既有必要成本、有效成本,也有超量成本、無效成本。由于后者過高及增長過快,致使我國政府行政成本高居世界第一,問題非常突出。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政府機構龐大臃腫,財政供養人員太多,行政管理費數額巨大、增長過快。1978年,國家財政的行政管理費為52.90億元,僅占政府財政支出的4.71%;而2005年,國家財政的行政管理費為6512.34億元,占政府財政支出的19.19%。如果把預算外行政事業費支出加上的話,行政事業費支出則更高,2005年,我國預算外資金分項目支出中,行政事業費支出為3133.80億元(不含鄉鎮自籌、統籌支出);預算內與預算外行政事業費相加為9646.14億元,超過了經濟建設費與社會文教費,為我國政府財政支出的第一大項目,占預算內外支出總額38282.01億元的25.2%。2003年我國行政管理費占財政總支出的比重為19.03%,比日本的2.38%、英國的4.19%、韓國的5.06%、法國的6.5%、加拿大的7.1%、美國的9.9%分別高出16.65、14.84、13.97、12.53、11.93、9.13個百分點。而且近年來我國行政管理費增長還在大幅度上升,年均增長23%。

(2)政府追求預算最大化,行政成本意識淡薄,公款吃喝、公款出國旅游、公款違規配備小汽車和通訊工具、建豪華辦公大樓和培訓中心、文山會海等行政浪費嚴重,奢侈之風盛行。例如,長期以來,我國的公款吃喝、公車消費和公款旅游(三公消費)幾乎占財政收入的1/3,一直為百姓所詬病。2006年8月,國家信息中心經濟預測部宏觀政策動向課題組引用的數字顯示,2004年,全國公款吃喝消費3700億元,公車消費3 986億元,公款出國旅游消費2 400億元。三項相加,“三公消費”達一萬多億元15。

(3)政府缺乏科學合理的績效評估和行政問責機制,對權力缺乏有效的監督制約而導致權力濫用或腐敗,對預算外財力的使用缺乏有效的制約和監督,造成行政成本增加和浪費。據有關專家的估計,我國因腐敗造成的損失每年高達9 875億元~12570億元,占全國GDP的13.2%至16.80%,各類稅收損失是5700億元~6800億元,占全國GDP的7.6%至9.1%。

(4)政府機構重疊、職能交叉、政出多門、多頭執法,行政決策失誤,造成大量人力、物力、財力浪費和無法挽回的巨額損失。

過高的政府行政成本,加重了財政負擔,大大擠占了教科、文衛、社會保障等公共服務資金,毒化了社會風氣,制約了經濟、社會的發展,損害了黨和政府的形象及公信力與執行力,引發了公眾的不滿,造成了極壞的社會影響。因此,必須對我國的政府行政成本進行減控。

2.我國政府行政成本減控的立法保障需求

政府行政成本減控,是一場深刻的革命,無疑將觸動既得利益者的利益,會遇到巨大困難。故而,除依靠黨和政府的政策指引外,更重要的是要依靠立法的引導、推進、保障和鞏固功能。

第一,政府行政成本減控改革中應興應革的事情,均需運用立法為其指明方向、具體要求和步驟,這也是其得以深化和成功的重要前提。改革的每一決定在內容與形式上均應具有合法性,每一重要改革措施都要規范化,使其具有可操作性、權威性和穩定性,以便一體遵行。就是說,立法對政府行政成本減控改革的作用,首先是提供規范或制度的安排,保證其達到預期目的。

第二,政府行政成本減控改革,幾乎每前進一步,都離不開立法的保障和推進。法律能總攬改革全局,大力推動政府行政成本減控從初始走向深入,防止其出現隨意性,消除改革中的阻力和對改革的破壞與干擾,及時糾正和克服各種反序或無序行為。

第三,政府行政成本減控改革的成果,若沒有法律加以鞏固這樣的后續行為,就有極大的畸變、“回流”乃至付之東流的可能性。所以,行政成本減控改革所取得的每一項成果都依賴于立法的確認和鞏固,只有如此,政府改革的成就才能在更深廣的時空中發揮作用。

二、我國政府行政成本減控的立法保障現狀、不足與缺失

我國雖經歷了多次政府改革,也制定了一些相關政策及措施,但至今還沒有完善的立法體系來保障和鞏固行政成本減控的成果。結果可想而知,反彈和逆轉是不可避免的,這方面我們有沉痛而深刻的教訓。目前,我國政府行政成本減控的立法仍然存在以下不足與缺失:

第一,已有的國務院部門內設機構和人員編制規定還僅是內部方案,不是法律或法規,缺乏法律強制性。再者,地方還無政府內設機構和人員編制方面的規定,或雖有相應規定,但約束力不足。根據以往的經驗,這種立法狀況根本無法有效控制政府機構和人員精簡以后的再反彈。

第二,人事行政法中政績考核與行政成本支出情況、預算法中政府預算與行政評估和績效情況均無關聯。過去,在我國立法中,政府部門的業績評估僅以行政結果為依據,忽略行政成本損耗,造成政府行政成本失控和浪費;同時,我國一直奉行以收定支的理財觀念,存在重收入輕支出的財政工作思路,財政預算立法中的行政支出規范嚴重滯后,政府預算與行政評估無法律關聯,工作績效不佳的政府部門的預算支出也只增不減,年復一年,致使政府行政成本總體居高不下。

第三,公務消費制度已落后于時代?,F行公務消費制度,其最基本的特點就是供給制,一切都由組織負擔,沒有公私之分,隨意性大。這在戰爭

年代有其合理性和便利性。但在實行市場經濟的今天,已掌握國家政權的執政黨在政府中仍采用這種制度,就不合時宜了,它必然會造成行政成本的不斷增加和失控。

第四,反浪費和行政成本問責機制還未建立。反浪費僅停留在道德倡議階段,沒有上升到立法懲治層面,尚未建立浪費的法律追究機制。2003年開始的我國行政問責制,仍處于萌芽狀態。已有的問責實踐多發生于突發事件和重大安全事故領域,對于政府官員失職造成的鋪張浪費和行政成本失控的責任,是否問、由誰問、怎樣問、問后的結果到底如何,均無立法規定。

第五,政府信息公開條例中缺失行政成本信息公開條款?,F在,政府支出除了預算內的,往往還有預算外資金。由于預算外資金使用的不透明、不公開,每年準確的政府行政支出數據誰都不知道,只能在公開的數據基礎上進行推算。2008年5月1日我國雖施行了《政府信息公開條例》,但該條例并未涉及政府行政成本及其信息公開。這顯然不利于對政府行政成本的監控。

第六,電子政務法仍為空白。網絡現代化的辦公技術和手段,可為政府管理提供方便、快捷的信息處理工具,電子政務使政府面對復雜的信息,能夠快速地作出反應,從而大大提高政府效率、降低行政成本。但目前,我國電子政務發展水平比較低,還有非常大的開發利用空間,這與我國電子政務立法滯后、保障和推進不力不無關系。

不難看出,上述立法保障現狀、不足與缺失,無法滿足行政成本減控改革的客觀需求。因而,必須大力加強我國政府法制建設,健全和完善相關行政立法。

三、西方國家政府行政成本減控立法及其啟示

20世紀70年代末以來西方國家相繼掀起的“新公共管理”運動的重要動因之一,就是化解因政府行政成本過高導致的財政、信任和管理危機。其中,美國、英國、澳大利亞、新西蘭的改革及相應立法最為全面、系統和典型。

早在1978年,美國政府就頒布了《文官制度改革法》,露出了削減政府機構、收縮公共服務范圍、在政府中引進私人部門的成功管理辦法以提高政府效率的改革端倪。1985年,正“處于一個管理既無效率又無效益的危急關頭”的聯邦政府,出臺了《平衡預算與赤字緊急控制法》,以推行精簡戰略,縮小公共部門,盡可能地減少政府機構的數量尤其是大量削減政府項目,減小不斷擴大的聯邦赤字。1993年開始的“重塑政府”改革,目標是從過程到結果:創造一個少花錢多辦事的政府,并堅持顧客導向、結果控制、簡化程序和一削到底原則,改革的內容是精簡政府機構、裁減政府雇員、放松管制、引入競爭機制以及推行績效管理。1998年以后,聯邦政府為推行基于績效的預算體制,頒布了《首席財政官法》、《聯邦會計準則》、《現金管理改進法》等法律。美國的31個州還通過了相關立法來推行以績效為基礎的預算制度,其理念是:政府必須以公民的偏好和需要為導向,而不是以政府的規則和規制為依歸;納稅人為政府部門工作的結果納稅,而不是為政府部門的工作納稅。政府部門的績效愈佳,撥款愈多,改變那種政府花錢多少與其工作績效不掛鉤的狀況。

1979年開始的英國政府改革的每一步都有具有法律效力的行動方案作指導。1988年《改變政府管理:“下一步”行動方案》、1991年《“公民憲章”行動方案》、1992年《“為質量而競爭”行動方案》以及1999年《現代化政府白皮書》構成了政府改革的總框架,其價值取向是“少花錢多辦事”、讓錢更有所值、競爭績效和成本指標的使用、加強成本核算和強化審計系統。

1983年開始的澳大利亞政府改革的總體法律框架主要有1984年《公共服務改革法》、《聯邦文職人員條例》以及1997年《財政管理和會計法》、1999年關于稅制改革的《拉爾夫報告》,這些立法文件采取的是將私人部門的管理方式引進公共部門、提高行政績效、注重稅制改革、強調對改革的評估及反饋、增強政府決策的透明度等措施。

1984年開始的新西蘭政府改革形成了基于1986年《國有企業法》、1988年《公共部門法》和1989年《公共財政法》的總體法律框架,其根本原則是使許多由政府履行的功能商業化,將商業活動與非商業活動分開并將交易活動轉移到公共公司,人力資源管理政策上引入合同制和績效工資制以及新的責任機制。

上述各國政府改革及其立法——在行政成本減控方面取得了令世人矚目的成就——對正在進行政府行政成本減控改革的我國具有以下重要的啟示。

一是近30年來西方國家政府改革具有趨同性,“新公共管理”理念——其核心是用企業精神改造政府,加強政府預算績效管理與評估,壓縮政府規模,千方百計地減少行政開支,強調顧客導向以及提高服務質量——已是行政變革的共同取向。一些“新公共管理”改革中減控行政成本的有益經驗值得我國吸收和采納。

二是西方各國政府改革的相應立法的具體內容雖有差異,但注重運用立法的力量來引導與推進改革并鞏固其成果這一點則是相同的。這值得我們深思和學習,在反思以往我國政府改革效果不明顯的立法原因基礎上,我國也應注重強化立法對行政成本減控改革的保障、推進與鞏固作用。

三是西方國家為減控行政成本、提高政府效率,加強和完善有關精簡機構與人員、收縮政府社會職能、公共服務市場化、基于行政績效的公共財政預算、審計監督與問責、行政成本信息公開方面的立法,并注意其相互協調、銜接和配套,充分發揮它們的綜合效應的合理做法,同樣值得我國參考和借鑒。

四、完善我國政府行政成本減控立法保障體系的對策、方案與措施

政府行政成本減控立法,是一個體系,它由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賴的若干立法及其相關配套措施構成。其中,編制立法、績效評估制度、財政預算法、公務消費制度、反浪費條例、問責制、電子政務法、政府行政成本信息公開條款無疑對政府行政成本減控的改革最具保障功能和作用,最為根本和重要,因而,也最亟須健全和完善。具體地說,我國應采取以下立法對策、方案與措施。

1.加強“三定”規定法規化工作

我國應在原有的中央和地方政府組織法的基礎上,制定完善的相關實施細則,加強編制立法,規定在政府機構改革完畢后,必須將“三定”(定職責、定機構和定編制)調整的內容變成具有法律效力的行政法規、政府部門規章和地方政府規章,讓機構和編制的數量、職能范圍、超編的責任都通過立法的形式加以固定,以體現其嚴肅性和剛性,保持改革成果的穩定性和持久性。

具體地說,一要加強職能管理。在核定機構改革和行政體制改革方案時,提出轉變和調整政府職能的總體意見。在各部門制定“三定”規定時,合理配置其職能。協調各部門之間的職責分工,協調同級政府部門與下級政府相關部門之間的職責分工。二要加強機構設置管理。根據各級政府的職能總量及類別,確定每級政府機構的總量規模,根據機構所承擔的職能性質,劃分機構的

屬性。規定機構的行政地位,明確其層級節制的關系,加強對機構的級別管理。根據行政組織機構所處的地位、級別、所屬關系、工作內容和性質,規定機構的名稱。對機構規模的管理,應包括對各部門內設機構權量的控制,以及對工作人員權量的限定。三要加強人員管理。制定各級政府編制比例和編制標準,核定各部門人員編制總額,確定人員編制結構,如領導與被領導的職數比例、業務人員與輔助人員的比例、文職人員與工勤人員的比例、不同年齡層次的比例、各種學歷以及文化程度的比例。四要加強法律責任的規定與管理。明確規定違反行政編制管理的具體行為種類、處理機關和程序、處理措施種類乃至超編責任的法律追究制度。

這樣將有利于克服行政機構“精簡——膨脹——再精簡——再膨脹”的怪圈。政府規模增長的核心就在于職能、機構和人員的擴張,嚴格依法確定職責、機構、編制及超編責任,能從根本上防止政府規模無限增長,進而達到降低政府行政成本的目的。

2.完善績效評估制度

領導干部在工作中應該有政績,但是,不惜行政成本,片面追求表面政績,一味地以GDP作為考核指標已經被證實存在大量的弊端。與政府成本支出不掛鉤的現行行政評估制度既不科學也不合理,故應完善我國的行政評估制度。

新的制度應重視行政成本與效益關系,將政府行政成本占財政收入和支出的比重、占GDP的比重、政府行政成本增長率、重大政府性工程建設投入產出比等能夠反映政府效率、管理成本、管理能力的指標列入績效評估體系,對政府各部門的實際工作結果與績效目標及為達目標所耗費的行政成本、生態和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指數以及公眾滿意度等因素進行綜合評估,其結果作為政府各部門及官員政績考核的重要內容。

績效評估制度對行政工作具有極為重要的引領作用,它的完善將有利于促進我國的政府官員更加注重行政成本的減控。

3.制定以績效為基礎的財政預算法及其配套措施

績效預算是政府成本的總控制閥。為充分發揮其作用,我國應制定以績效為基礎的財政預算法,將績效與預算撥款相結合,政府預算建立在可衡量的績效基礎上,干多少事撥多少錢,對績效好的部門予以獎勵,對未完成績效指標的部門,則削減其預算開支。

為有效減控我國政府成本,還需制定與財政預算法相配套的以下措施:

第一,建立政府會計制度,完善政府成本考核體系。這是控制我國政府成本的技術平臺之一。目前我國政府會計制度存在的一些問題。主要表現為預算會計體系不科學,政府財政透明度不夠,政府會計信息失真,法律體系不健全、不完善,不能真實反映政府行政成本,很難起到控制行政成本的作用。因此,借鑒國外政府會計實踐的有益經驗,我國應逐漸完善政府會計體系,改善政府會計的環境,倡導政府成本的理念;區分會計的記賬主體與報告主體,完善主體管理體系;引人權責發生制,加強我國政府預算與政府會計基礎;重新規范政府會計對象,引入量化指標,強化預算約束;建立政府成本會計制度,強化政府成本控制。

第二,建立國庫集中支付平臺,實現財政資金的全程監督。當前,我國國庫集中支付制度改革存在著一些問題,主要為我國現行的預算會計制度與國庫集中支付制度不相適應;因國庫集中支付的資金量大,尚無一個完善的國庫集中支付信息系統提供技術性支持,這些因素不利于我國降低政府成本。由此,我國應完善國庫集中支付制度,健全有關的法律規章,為國庫集中支付制度提供法律保障;完善國庫機構體系,提高政府預算管理水平;改革會計核算辦法,為國庫集中支付分析提供有效信息;加快實現國庫業務電子網絡化,為國庫集中支付制度提供基礎條件;建立健全監督制約機制,保證資金運作安全。

第三,把預算外資金全部納入政府預算管理。沒有預算或超過預算的所有費用都一律不予報銷。規定保留和使用預算外資金為違法行為,應追究主要負責人的法律責任。這樣才能實現財政預算的法律剛性約束。

4.變革公務消費制度

要嚴格控制公務消費,規范政府機關公務接待行為,改革公務接待方式,探索公務接待社會化的途徑。嚴格控制會議、差旅、出國考察和公務用車等支出,嚴禁用公款大吃大喝、游山玩水和進行高消費娛樂活動。要進一步精簡會議和文件,嚴格控制各種名目的慶祝、達標評比和表彰活動。

要從源頭上預防和治理腐敗,將公務消費從供給制轉變為貨幣化,規范公務消費行為。公務消費(如會務、通訊費和公務招待、用車等)均須以貨幣形式表現出來。按公務需要,嚴格制定消費范圍和限額,并按人、按次、按期結算和定期公開。對屬個人公務消費部分,可核定標準,包干使用,節約獎勵,超額自付,從而縮減公務消費支出,控制公務活動費用。

5.制定反浪費條例和建立行政成本問責機制

一些國家對行政浪費實行問責制,追究公務員的責任。有這樣一個例子,2000年8月,德國萊法州高級行政法院因為一名警察在工作期間多次撥打私人電話和特種信息服務電話,造成約2500馬克的損失,決定將其開除。法庭認為,雖然官員可以因私少量使用公務電話,但撥打特種信息服務的電話則是嚴格禁止的,且數額相當大,因此屬于嚴重的行政浪費行為。法國一直注重官員的公正廉潔,對官員的失職或以權謀私、造成重大損失浪費等行為,實行責任追究與懲戒。

我國的行政浪費已經達到了非常驚人的程度。所以,有必要借鑒國外的有益做法,制定懲治浪費行為的《反浪費條例》,規定行政浪費的具體責任主體、法定情形、法定標準、法律責任及法律追究程序,并按照權責一致、依法有序、民主公開、客觀公正的原則,加快建立以行政首長為重點的行政成本問責機制,為追究政府官員的行政浪費以及違反決策規則和程序造成成本失控與經濟損失的責任提供法律依據。

6.制定政府行政成本信息公開條款和出臺電子政務法

在《政府信息公開條例》中補充或加入政府行政成本信息公開條款,規定除涉及國家安全、法律不允許公開的以外,政府機關事業單位的預算和各種行政支出事項或情況都應向社會公開,充分保障公民的知情權,使政府行政支出在陽光下運作,接受納稅人的監督。

出臺《電子政務法》,規定現代信息技術在政府行政中應用的范圍、條件、方式和效力,推動信息化平臺的構建以及網上視頻會議、信息發布、公文快速傳遞等電子政務的發展,減少各種行政管理費用和事務性活動,促進政府各部門提高工作效率,努力降低其行政成本。

參考文獻:

[1]譚桔華,政府行政成本簡論[M]長沙:湖南大學出版杜,2005:3

[2]魏銘言中國行政成本高居世界第一[EB/oL],(2007-03-11)[2009-06-16],hnp://news.cctv.com/china/20070311/101082.shtm

[3]國際統計局中國統計年鑒,2006[M],北京:中國統計出版社,2006

[4]劉聲,潘圓,政協委員:我國行政管理費用年均增長23%[EB/OL](2006一03—06)[2009—06一16],http://news.sina.com.cn/c/2006-03-06/9598371803.shtml

[5]駱玉方,政府“三公消費”一萬多億這是何等驚人的數字[EB/OL].(2008-12-24)[2009-06-16].http://news.sina/com.cn、p1、2008-12-24/091916910638.shtml

[6]尚曉汀降低行政成本,建設廉價政府[J]理論前沿,2006(23):11-13

[7]唐敏我國行政成本高出世界平均水平25%,五大原因造成[J],瞭望新聞周刊,2008(16):36-37

[8]陳振明,政府再造——西方“新公共管理運動”述評[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3,94

[9]Jan-Erik L.Public sector Reform[M].L0ndon:ThousandOaks.1997

[10]蔡立輝,政府法制論[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2:354

[11]姜異康,唐鐵漢降低行政成本,建設節約型政府[M]北京:國家行政學院出版社,2007:5

[12]溫家寶政府工作報告[N],人民日報,2007-03-18(1)

 責任編輯:王薇

上一篇:專業技術職稱述職報告范文下一篇:總賬會計個人工作總結范文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