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icu病房建設范文

2023-09-23

icu病房建設范文第1篇

筆者赴德國研修護理教育和護理管理,其中,在Dr——Horst——Schmidt醫院監護室病房進行6個月的臨床研修,對ICU病房的護理管理有了進一步了解,同時也學到了很多新的知識和技術。德國高科技的醫療護理水平和科學的管理方法,值得我們學習和借鑒,護士優良的工作作風和一流的服務態度,實在令人嘆服,給人啟示。

ICU病房護理人員配備特點

1.人員配備充足。床位8張,護士24名,包括護士長1名,副護士長2名,床位與護士之比為1:3,護土長也按護士一樣排班,基本每班有1名護士長在崗,以監控病房運作及處理緊急問題。

2.護士年輕化,且男護士占較大比例。年齡一般在20—40歲之間,30歲以下的占 70%,男護土占40%,年輕的護土精力及體力充沛,反應靈活,接受能力強,適合ICU病房工作量大,病情危,急、變化快的需要。

3.護士專業化。ICU病房護士70%獲??谱o士資格。他們具有扎實的專業醫學知識和熟練的專業技術,對呼吸機使用,心電監護、 CPU監測、氣管切開、靜脈插管等的配合及護理均通過專業培訓,對病人病情變化的觀察,處理、急救等應付自如。

病房設置特點

1.病房設計合理。ICU病房與手術室只有一條通道相隔,方便護士到手術室接送病人,又減少污染,ICU病人病情惡化時方便到手術室搶救。ICX.T病房均為單間,病房之間有互通門及帶活動窗簾的玻璃窗,使病人既不會互相干擾,又可方便護士觀察病情。護士站在病房中央,中央有一臺監視全科病人的心電監護儀,而每間病房的心電監護儀同樣可顯示全科病人的心電情況,現代高科技用于護理管理,大大減輕了醫護人員的勞動強度,提高了工作效率。

2.病房的設備先進:齊全。病房中央放一張多功能床,床的兩旁為可移動的電源插座柱;一邊插座柱上配有心電監護儀、人工呼吸機、吸氧裝置等,同時還備有簡易人工呼吸機,心電監護用物等。另一邊插座柱上配有輸液泵和輸液微泵,配有活動輸液架、負壓吸痰,中心靜脈壓測定等裝置,儀器可根據病情需要及方便工作而隨時移動。病房靠門處設有治療柜,治療柜放置急救物品及急救藥物,生活護理用品及換藥用物,藥物及一次性無菌物品等。ICU病房雖小,但病人所有治療,護理及搶救均可在病房內進行。

病房護理管理

1.科學的時間管理。病房實施計劃排班和按需排班,護士長為了更好地安排職工的工作和度假,每年年底就做好下一年的休假計劃。首先,每位職工根據自己的需要填寫自己的度假時間,護士長根據總體情況進行調整,在不影響科室工作的情況下,盡量滿足職工的愿望。此外,為了方便護士合理安排每天工作,學習和生活,病房實行按需排班制,每位護士提前1周填寫下一個月的希望排班表,護士長排班時根據科室工作量、護士在位及人員搭配等情況,盡量滿足護士的合理需求,當出現矛盾時,護士都會發揚協作風格,主動給予支持,以滿足“按需”。這種有效的時間管理方法,充分體現以人為本的管理思想,深受護士的歡迎,對提高護士的工作積極性和增強科室的凝聚力起到了促進作用。

2.實施以病人為中心的整體護理。醫院的一切醫療護理都是以方便病人和有利于病人康復為宗旨,病房實行小組責任制護理,每位護士鼬內負責病人的一切治療、護理、觀察病情等。在工作過程中加強與病人溝通,并將心理護理、衛生宣教、出院指導等靈活貫穿在全過程。護士運用護理程序的方法和科學的思維去思考和探索,使其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有利于培養護土的獨立工作能力、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擴展專業知識。這種方法充分體現了護理的客觀性、獨立性、連續性和系統性。

3.全員參與,實施物品規范化管理。在人員緊、事務繁忙的情況下,科室實行人人參與,對物品進行科學化,標準化,規范化管理。病房的用物均為定點放置,所有藥物及用物有標準化基數,每天由護士清點并按要求填寫補充單,第二天藥房及消毒中心就按所需量準備,并通過自動傳送中心傳至病房。病房所有物品及藥物均分類存于柜內,柜外貼有明顯的標簽,整齊清潔,一目了然。護士長起到監控作用,通過權力下放,全員參與,增強她們的責任心和彼此的信賴感,工作起來更主動,更能互相合作。

護士的工作作風和服務態度

1.護士嚴謹的工作作風。護士都很愛崗敬業,她們總是精神飽滿,積極熱情,充滿自信地來迎接每一天。他們工作認真、謹慎、責任心強,ICU病房全是重癥病人,一切生活護理均由護士承擔,他們對病人從不嫌棄或急躁,而是非常認真,耐心地做好全部生活護理,如喂飯、擦浴、擦大便等,如遇上搶救病人遲下班,護士也毫無怨言。

icu病房建設范文第2篇

二、 病房應設有傳染病人專用的血壓計,聽診器等。

三、 呼吸道傳染病,如結核、麻疹、風疹、水痘、腮腺炎、流腦等,在標準預防的基礎上執行額外預防。將病人安置在單獨的房間,病室應緊閉房門、開窗保持室內空氣流通,病人戴口罩,不得離開病室,嚴禁不同病室病人間相互接觸。

四、 血液、體液隔離的傳染病,如:乙型肝炎、艾滋病、梅毒等,應進行窗邊隔離,實施標準預防措施。護理用具(體溫計、掃床巾、便器等)專用,病人的血液、排泄物、嘔吐物(稀薄的排泄物或嘔吐物,每1000ml加漂白粉50g或20000mg/L有效氯含氯消毒劑溶液2000ml,攪勻放置2小時。無糞的尿液每1000ml加入干漂粉5g或1000mg/L有效氯含氯消毒劑溶液100ml混勻放置2小時)。經過有效消毒后排入下水道。

五、 腸道隔離:如急性腹瀉、痢疾、霍亂等腸道傳染病,同種病原體感染可居一室,實施標準預防措施。工作人員接觸傳染病物質時戴手套,在護理病人前后要洗手。便器可用含氯消毒劑5000mg/L浸泡30分鐘消毒,消毒液要漫過容器。衛生間專用。

六、 凡傳染病人使用的醫療器械按消—洗—消程序處理,病人用過的物品未經消毒不得帶出病房,病房定時進行消毒,病人轉院或死亡后應進行終末消毒。

七、 病人產生的生活垃圾均視為醫療垃圾處理。

八、 工作人員進入病區應帶工作衣、鞋、帽,進入污染區護理、接觸病人時要穿隔離衣,戴口罩,離開時脫去,并應消毒雙手。

九、 嚴格探視及陪護制度,陪護要遵守隔離要求。

2009年4月制訂

icu病房建設范文第3篇

1 臨床資料

收集我院自2007年6月至2011年5月ICU住院患者1868例, 年齡23~76歲, 發生醫院感染例, 其中60歲以上1021例, 占54.7%。進行有效的護理干預, 發生醫院感染明顯降低。

2 ICU病房發生感染的原因

2.1 患者因素與環境因素

ICU病房患者多是病情危重、抵抗力低下, 經過了較大的手術和創傷, 有些在轉入時就伴有嚴重的并發癥和感染癥狀, 加重了患者感染的機率, 再加上ICU所處的位置相對閉塞, 通風不足使空氣中的病原菌數量增多引發交叉感染, 出入通道的混用等機率大大增強。

2.2 外界因素

由于ICU病房的人群來自不同的科室, 病變的種類、部位、感染程度也不相同, 集中在同一科室中, 成為發生感染的重要因素, 加之危重病人在轉至ICU之前已應用過多種抗生素, 轉入后在病室產生的耐藥菌株和其他細菌混在一起, 增加了對污染細菌分析的復雜性[2]。另外ICU中進行有創性操作較多, 各種先進的監測治療技術如氣管插管、中心靜脈置管、各種人工氣道的建立和呼吸機使用, 都增加了患者傷口細菌感染的機會, 誘發了菌血癥發生的可能。

2.3 醫務人員因素

醫務人員對院內感染管理的重視程度及消毒隔離措施的執行是減少院內細菌感染的主要因素。ICU病房中由于護理人員少, 護理工作比較繁忙, 對患者進行侵入性操作時不重視無菌技術原則, 不及時更換清潔, 接觸患者前后、執行每項操作前后不洗手, 將致病菌帶入患者體內引發患者感染的機會, 護理人員對轉出、進入ICU的患者松懈護理, 導致病房空氣中病原菌的增多。

3 進行護理干預和管理, 減少感染發生

3.1 加強護理人員管理, 加強消毒和無菌操作

加強對護理人員院感知識的培訓, 充分認識到控制院感工作的重要性, 保護患者也保護自己不受感染, 加強環境衛生監測, 每月做1次空氣培養, 做到每次操作前后正確有效地洗手, 正確有效地洗手可祛除手上98%的暫住菌;每日對病房進行消毒1次, 為危重患者提供一個安靜、舒適的環境;對各種侵入性儀器導管進行浸泡、更換, 對一次性用品毀形、浸泡并進行檢查、記錄;每日用含氯消毒液擦拭地面、物品表面、桌面等, 減少空氣和物品上的病原菌。醫務人員在進入病房對患者做各項操作時應嚴格遵守操作規程, 執行無菌技術, 做好對患者各部位的護理。ICU病房屬于醫院的重要科室, 家屬和其他科室護理人員不得隨意入內, 其他人員在經過同意后方可進入, 進入時應穿隔離衣, 以免將細菌帶入病房內, 引起感染, 隔離衣每周打包進行高壓滅菌2次, 特殊感染每日滅菌1次。

3.2 心理干預

患者進入ICU病房后, 對環境的陌生, 家屬不陪伴在身邊, 各種儀器在身邊的操作, 使患者產生恐慌、害怕、悲觀的心理, 有的患者還會出現頻死感, 感覺自己的生命即將終止, 消極的對待各種治療, 加重感染的程度。我們護士應耐心的向患者解釋, 與患者建立良好的關系, 讓患者建立充分的信任感和戰勝疾病的信心, 恢復體力, 改變免疫力低下癥狀, 預防感染。

3.3 加強對患者的一般護理

加強對患者各方面的護理, 如口腔、皮膚、飲食、泌尿等護理, 合理使用抗生素, 防止耐藥株菌的產生和二重感染的發生。觀察口腔黏膜有無破潰、感染, 每日為患者進行口腔護理, 氣管插管患者應兩人協助進行口腔護理并及時更換固定帶;保持皮膚的清潔, 對重癥患者每2小時為患者更換1次體位, 防止褥瘡的發生;留置尿管患者每日用洗必泰清潔尿道口, 對侵襲性操作技術嚴格無菌技術操作, 減少感染機會;長期不合理使用抗生素是導致真菌、耐藥株菌感染的原因, 所以要選擇敏感的抗生素, 正確掌握抗生素使用原則, 并及時停藥, 減少感染的發生。

4 體會

ICU病房是醫院危重病人的集中地, 病室內的大量細菌是導致患者發生院內感染的重要原因。醫務人員對院內感染管理的重視程度及消毒隔離措施是減少院內細菌感染的主要因素。進行有效的護理干預, 可有效預防和控制院內感染的發生, 減少患者感染的機會, 有效提高治愈率。

摘要:ICU是醫院的重要科室之一, 是危重病人的集中地, 近年來, ICU病房的感染率遠遠超過了普通病房, 使患病率及病死率均明顯升高。針對醫院ICU病房發生感染的原因, 進行有效的護理干預, 加強醫務人員對院內感染管理及消毒隔離的重視, 可有效預防和控制院內感染的發生, 減少患者感染的機會, 提高患者的治愈率。

關鍵詞:ICU病房,護理干預,院內感染

參考文獻

[1] 張琴.對ICU患者呼吸系統醫院感染的干預研究[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 2009, 18:48~50.

icu病房建設范文第4篇

1 材料和方法

1.1 材料

1.1.1 實驗菌株。

血鏈球菌標準菌株(ATCC 10556)由衛生部口腔微生態重點實驗室(華西醫科大學)提供;白色念珠菌臨床株分離自2008年3月到6月就診于黑龍江省醫院口腔科的口腔念珠菌病患者的口腔分泌物。

1.1.2 培養基。

BHI-S瓊脂培養基、BHI-S液體培養基、顯色培養基。

1.2 方法

1.2.1 白色念珠菌臨床株的培養、分離、鑒定及保存。

收集疑似口腔念珠菌病患者的口腔分泌物,涂片、革蘭氏染色,鏡下觀察菌體形態。接種于念珠菌顯色培養基上,37℃培養24 h,并對其表面生長的菌落形態進行觀察。血清芽管形成試驗:將待檢菌株接種于1 ml小牛血清中,37℃培養2 h,鏡下觀察有無芽管長出。鑒定為白色念珠菌者,接種于BHI-S斜面培養基中,37℃培養48 h后置于4℃保存備用。1.2.2菌株的復蘇與增菌。把凍干的血鏈球菌分別在肉湯培養基(加血清和50%葡萄糖)中復蘇,然后在BHI-S瓊脂培養基上增菌。進行試驗前,由冰箱中取出各株白色念珠菌臨床株,在BHI-S瓊脂培養基上接種,37℃條件下,傳代2次后使用。

1.2.3 分組。

設立混合培養組(拮抗組)和白色念珠菌對照組,拮抗組為血鏈球菌標準株與白色念珠菌臨床株共同培養;對照組為各株白色念珠菌臨床株單獨培養。

1.2.4 培養。

分別取經過2次傳代的血鏈球菌和白色念珠菌各株新鮮菌落,接種于BHI-S液體培養基中,配制成濁度為1.0McFarland的菌懸液。拮抗組分別取以上2種菌懸液各5μl加入到10 mlBHI-S液體培養基中;對照組取白色念珠菌懸液5μl加入到10 mlBHI-S液體培養基中,一同送入CO2培養箱中培養(37℃)。

1.2.5 計數。

分別于12、24、36、48、72 h,用血細胞計數板計數白色念珠菌菌量,每份標本重復3次,取3次平均值。并于各標本中取10μl菌液,滴在BHI-S血瓊脂培養基上均勻涂布,CO2培養箱中(37℃)培養24 h,以上每組重復3次,取樣前菌液在振蕩器上振蕩1 min。

1.2.6 資料分析。

整個分析過程使用SAS軟件,方法采用重復測量設計資料的方差分析。

2 結果

2.1 白色念珠菌臨床株的鑒定

經分離、鑒定如符合以下標準,則確定其為白色念珠菌:分泌物涂片,經革蘭氏染色,鏡下見酵母樣孢子;接種于葡萄糖蛋白凍培養基上,生長出乳白色菌落,似奶酪樣;接種于白色念珠菌顯色培養基中,生長出淡綠色菌落,似奶酪樣;血清芽管形成實驗陽性。在臨床疑似白色念珠菌病患者的口腔分泌物中,分離得到白色念珠菌47株。

2.2 血鏈球菌對白色念珠菌生長影響的固體培養基觀察結果

觀察各時間點取樣,在BHI-S血瓊脂培養基上培養24 h可以看到在5個不同時間點,肉眼可見混合組(拮抗組)的培養基中,所生長的白色念珠菌菌落數量相對于對照組明顯減少,混合組的白色念珠菌生長受到了抑制。

2.3 血鏈球菌對白色念珠菌生長影響的取樣計數結果

拮抗組的白色念珠菌與血鏈球菌共同培養后,通過取樣計數不同時間點拮抗組和對照組白色念珠菌的菌量,結果見表1。

對拮抗組和對照組的菌量數據按照不同時間點分別進行比較,見表2;觀察每個時間點時的菌量在拮抗組與對照組之間是否存在差異,見表3。

*與對照組比較P<0.05。

*與對照組比較P<0.05。

拮抗組與對照組比較不論是在總體趨勢上,還是分別在各個時間點上,白色念珠菌生長的數量都有明顯的差異,拮抗組的白色念珠菌數量明顯下降,白色念珠菌的生長受到了抑制。

3 討論

口腔內的生態環境非常復雜,存在數量、種類繁多的微生物群,其中各個成員保持著相互制約、相互依賴的生態關系。微生物是口腔感染性疾病的主要致病因素,各型疾病的優勢菌群不盡相同,但多為口腔正常菌群。在口腔微生態環境中,口腔微生物之間、微生物的侵襲力與宿主防御能力之間,如能保持相互依存、相互制約的動態平衡,才能維持口腔組織的健康狀態。當微生物之間及微生物與宿主之間的動態平衡被破壞,某些正常菌群就可過度增殖,成為條件致病菌。目前認為口腔白色念珠菌病是一種口腔菌群失調癥,且近年來其發病率有逐漸上升的趨勢[1]。目前國內外學者在本病的治療上主張從微生態觀點出發,恢復正常的菌群關系,以抑制白色念珠菌的生長繁殖而達到治療目的[2]。本課題通過體外培養的方法,探討血鏈球菌標準株對白色念珠菌臨床分離株生長的影響。

倫永志等人在研究腹瀉病原微生物時發現微生物之間的拮抗作用,可以通過營養競爭來實現[3]。共棲菌在一定的條件下可以大量繁殖,與白色念珠菌爭奪營養,從而抑制其生長繁殖。近年來,作為口腔優勢菌的血鏈球菌抑菌性已受關注。本實驗利用血鏈球菌的標準株(ATCC 10556)為拮抗菌,以臨床患者口腔分泌物中分離出的白色念珠菌為拮抗對象,觀察血鏈球菌對白色念珠菌生長的抑制情況。結果發現白色念珠菌臨床分離株與血鏈球菌標準株混合培養一段時間后,其生長數量明顯低于白色念珠菌單獨培養(對照組)時的生長數量,血鏈球菌抑制了白色念珠菌的生長。分析這一結果,在體外共同條件培養下,血鏈球菌可能是通過營養競爭來抑制白色念珠菌的生長。Littman ML[4]等人在研究水溶性維生素及其類似物對白色念珠菌生長的影響時發現,白色念珠菌與口腔鏈球菌(包括血鏈球菌)的生長絕對依賴生物素。肖國衡、王伯瑤[5]等曾報道口腔優勢菌可能通過競爭生物素等營養成分,抑制白色念珠菌的生長,以維持口腔微生物之間的平衡,其結果與本實驗一致。另外血鏈球菌也可能通過其代謝產物抑制白色念珠菌的生長,1973年Holmberg[6]等發現,在口腔中血鏈球菌能夠產生較高濃度的具有殺菌作用的過氧化氫。近年來國外學者在血鏈球菌培養液中提取出有抑菌活性的“細菌素樣物質”[7],國內也有學者證實血鏈球菌的細胞外蛋白具有抑菌活性[8]。這些與本實驗結果具有一致性,但對于這些抑菌物質的具體成分及其抑菌作用機制,還有待進一步研究。

摘要:目的研究在體外培養條件下,血鏈球菌對白色念珠菌臨床分離株的拮抗作用。方法對白色念珠菌臨床分離株和血鏈球菌進行定量混合培養,以白色念珠菌臨床株單獨培養為實驗對照,于培養12、24、36、48、72h取樣,血細胞計數板計數并分析血鏈球菌對白色念珠菌的生長抑制情況。結果在混合培養組中,每個時間點取樣的白色念珠菌生長均受到了明顯抑制(P<0.05)。結論血鏈球菌對白色念珠菌臨床分離株的生長有拮抗作用。

關鍵詞:口腔微生態,血鏈球菌,白色念珠菌,拮抗作用

參考文獻

[1]Almirante B,Rodriguez D,Park BJ.Epidemiology and Predictors of Mortality in Cases of Candida Bloodstream Infection:Results from Population-Based Surveillance,Barcdlona,Spain,from2002to2003[J].J Clin Microbiol,2005,43(4):1829-1835.

[2]孫慎霞,曲曉娟,倫永志,等.白色念珠菌拮抗菌株的篩選[J].中國微生態學雜志,2004(6):327-328.

[3]倫永志,王昭妍,田延東,等.干酪樣乳桿菌(體外)對腹瀉病原菌生物拮抗作用[J].大連大學學報,2001,22(6):69-71.

[4]Littman ML,and Miwatani T.Effect of water soluble vitamins and their analogues on the growth of Candida albicans.I.Biotin,pyri-doxamine,pyridoxine and fluorinated pyramidines[J].Mycology Applic,1963(21):81-108.

[5]肖國衡,王伯瑤.口腔鏈球菌攝取生物素與口內白色念珠菌生長的關系[J].中國微生態學雜志,1998,10(5):260-265.

[6]Holmberg K,Hallander HO.Production of bactericidal concentra-tions of hydrogen peroxide by Streptococcus sanguis[J].Arch Oral Biol,1973,18(3):423.

[7]Adnan SD,May C Tom,David J Law.Viridins bacteriocins of Al-phahemolytic streptococci:Isolation,Characterization and Patrial purification Antimicrobiol[J].Agents and Chemotherapy,1976,9(1):88.

icu病房建設范文第5篇

1.1 材料

2009年至2010年本院ICU住院患者的痰, 尿液, 胸、腹水及引流液, 血液, 傷口分泌物及留置導管等標本, 分離出革蘭陰性菌分別為2009年274株, 2010年326株。同一患者相同部位標本的相同菌株, 視為同一菌株, 不重復藥敏試驗。中國藍玫瑰紅瓊脂由溫州康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產。

1.2 方法

采用NCCLS推薦的紙片擴散法 (Kirby-Bauer, K-B) 進行藥敏試驗。藥敏結果根據美國國家實驗室判斷標準。

NCCLS (2003) 藥敏試驗標準判定[1]。以大腸桿菌ATCC25922, 銅綠假單胞菌ATCC27853菌株為質控菌。

1.3 觀察項目

鑒定細菌種類, 比較2009年至2010年分離菌株標本分布情況及前5位革蘭陰性菌對抗菌藥物的耐藥率。

2 結果

(2) 2009年從449株臨床分離菌株中共取得符合要求的274株革蘭陰性菌 (腸桿菌科145株, 非發酵菌100株) , 其中大腸埃希菌62株 (13.81%) 、銅綠假單胞菌55株 (12.25%) 、肺炎克雷伯菌53株 (11.80%) 、鮑曼不動桿菌45株 (10.02%) 和陰溝腸桿菌30株 (6.68%) ;2010年從541株臨床分離菌株中共取得符合要求的326株革蘭陰性菌 (腸桿菌科165株, 非發酵菌126株) , 其中大腸埃希菌76株 (14.05%) 、銅綠假單胞菌66株 (12.20%) 、鮑曼不動桿菌60株 (11.09%) 、肺炎克雷伯菌58株 (10.72%) 和陰溝腸桿菌31株 (5.73%) 。

(2) 分離的菌株依次來源于痰液、血液、尿液、傷口分泌物以及穿刺、引流液等, 見表1。從表1結果可以看出2年間分離菌株標本分布大致相同, 主要來源于痰液標本, 均占60%以上。

(3) 2009、2010年2年前5位G-菌對抗菌藥物的耐藥率比較, 見表2。2年間常見G-菌對抗菌藥物耐藥率總體水平變化不大。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和頭孢哌酮/舒巴坦對腸桿菌的抗菌活性相當, 優于不含酶抑制劑的β-內酰胺類 (頭孢類) 抗菌藥物。碳青霉烯類的亞胺培南對所有腸桿菌科細菌仍保持最高的抗菌活性 (耐藥率為1.7%~3.3%) , 但也出現了耐藥菌株, 應密切注意。銅綠假單胞菌對亞胺培南的耐藥率為30.3%~30.9%;對氟喹諾酮類的耐藥率為18.2%~33.3%。鮑曼不動桿菌對亞胺培南、頭孢哌酮/舒巴坦、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的耐藥率分別為35.0%~35.6%、35.0%~35.6%、31.1%~31.7%, 對其他常用抗菌素的耐藥率達55.0%~98.3%。

3 討論

從表1結果可以看出2年間分離菌株標本分布大致相同, 主要來源于痰液標本, 均占60%以上。表2可知, 2年間常見G-菌對抗菌藥物耐藥率總體水平變化不大[2]。

3.1 腸桿菌科細菌

以大腸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陰溝腸桿菌為代表。

大腸埃希菌對喹喏酮類的耐藥率>70%, 與國內汪復等[3]報道相似。由于大腸埃希菌耐藥機制主要與gyrA和parC基因突變有關, 因此臨床經驗治療時抗菌藥物的選擇應十分慎重??死撞鷮倥c大腸埃希菌耐藥譜相似, 比銅綠假單胞菌和不動桿屬耐藥性低[2]。

陰溝腸桿菌的耐藥性問題越來越嚴重, 該種菌株檢出率雖不是很高, 但它對常用抗菌藥物耐藥率達35.5%~96.8%, 目前僅僅頭孢哌酮/舒巴坦、亞胺培南對其敏感性較高 (耐藥率為3.2%~12.9%) 。

耐β-內酰胺類抗菌藥物的機制主要是產生β-內酰胺酶, 對以氨芐西林為代表的廣譜青霉素耐藥率>90%;對含酶抑制劑的β-內酰胺類抗菌藥物的敏感性較高, 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和頭孢哌酮/舒巴坦對腸桿菌的抗菌活性相當, 優于不含酶抑制劑的β-內酰胺類 (頭孢類) 抗菌藥物。表2結果表明碳青霉烯類的亞胺培南對所有腸桿菌科細菌仍保持最高的抗菌活性 (耐藥率為1.7%~3.3%) , 但也出現了耐藥菌株, 應密切注意。腸桿菌科細菌對阿米卡星的耐藥率較慶大霉素的耐藥率低。

超廣譜-β-內酰胺酶 (ESBLS) 最常見于大腸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 其他革蘭陰性桿菌中亦有發現。此酶耐藥速度快, 傳播范圍廣, 耐藥程度高, 耐藥譜寬, 耐藥機制復雜, 往往由普通的β-內酰胺基因突變而來, 一旦受其感染, 即在細菌與細菌之間、患者與患者之間、病房與病房之間、醫院與醫院之間迅速傳播, 造成耐藥菌株的幾何級增長, 交叉耐藥與多重耐藥的過早出現, 導致感染患者死亡率的增加, 臨床上應引起重視。

3.2 非發酵菌

以銅綠假單胞菌、鮑曼不動桿菌為代表。

表2結果顯示, 銅綠假單胞菌對亞胺培南的耐藥率為30.3%~30.9%;對氟喹諾酮類的耐藥率為18.2%~33.3%。銅綠假單胞菌對5 種抗菌藥物敏感率為33.9%~18.2%, 依次為環丙沙星、阿米卡星、妥布霉素、亞胺培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 與劉文恩等[4]報道明顯偏低, 可能與我們控制使用這幾種抗生素有關。CLSI (M100-S17, 2007年) 建議, 對銅綠假單胞菌嚴重感染患者的治療, 用大劑量抗假單胞菌青霉素或加酶抑制劑復合制劑, 并推薦與氨基糖苷類或氟喹諾酮類聯合應用[5,6]。

Lepper等[7]較早的臨床研究提示, 依米培南的消耗量與銅綠假單胞菌的耐藥率發生呈正相關。因此, 細菌耐藥監測的同時, 應調查抗菌藥的使用情況, 以便及時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

銅綠假單胞菌和不動桿菌耐藥最嚴重, 對β-內酰胺類抗菌藥物耐藥率已達98.0%以上, 對亞胺培南、阿米卡星、環丙沙星的耐藥率較低, 在18.2%~73.3%之間, 比楊曉軍[2]報道的要高。鮑曼不動桿菌對亞胺培南的耐藥機制主要是產生可以水解亞胺培南的OXA酶。表2結果顯示, 鮑曼不動桿菌對亞胺培南、頭孢哌酮/舒巴坦、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的耐藥率分別為35.0%~35.6%、35.0%~35.6%、31.1%~31.7%, 對其他常用抗菌素的耐藥率達55.0%~98.3%。革蘭陰性桿菌產ESBLs菌株的增加, 為臨床抗感染治療敲響了警鐘, 應高度重視呼吸病房革蘭陰性桿菌的耐藥問題。對于致病力強, 難以清除的革蘭陰性桿菌一定要以及時、準確的藥敏結果為依據, 采用多種抗菌藥物聯合治療。

綜上所述, 革蘭陰性菌在感染病原菌中仍占主要地位, 耐藥性仍十分嚴重, 應及時監測病原菌變化及耐藥趨勢, 指導臨床合理地使用抗生素。臨床上, 應嚴格按照衛生部頒布的抗菌藥物臨床應用指導原則使用抗生素, 及時了解本地區和本單位細菌耐藥性的變化, 才能最大限度的保持抗生素的療效, 減少細菌耐藥的發生。

摘要:目的 了解我院重癥監護病房革蘭氏陰性菌的分布和耐藥情況。方法 回顧性分析ICU2009年至2010年的革蘭氏陰性菌的細菌培養和藥物敏感試驗。結果 2009年分離出前5位的革蘭氏陰性菌依次為:大腸埃希菌62株 (13.81%) 、銅綠假單胞菌55株 (12.25%) 、肺炎克雷伯菌53株 (11.80%) 、鮑曼不動桿菌45株 (10.02%) 和陰溝腸桿菌30株 (6.68%) 。2010年分離出前5位的革蘭氏陰性菌依次為:大腸埃希菌76株 (14.05%) 、銅綠假單胞菌66株 (12.20%) 、鮑曼不動桿菌60株 (11.09%) 、肺炎克雷伯菌58株 (10.72%) 和陰溝腸桿菌31株 (5.73%) 。碳青霉烯類的亞胺培南對所有腸桿菌科細菌仍保持最高的抗菌活性;非發酵菌對大多數抗菌藥高度耐藥。結論 革蘭陰性菌在感染病原菌中仍占主要地位, 耐藥性仍十分嚴重, 應及時監測病原菌變化及耐藥趨勢, 指導臨床合理地使用抗生素。

關鍵詞:革蘭氏陰性菌,耐藥性,重癥監護病房

參考文獻

[1]National Committee for Clinical Laboratory Standards.Methods for dilution antimicrobial susceptibility tests for bacteria that grow aerobically.Eighth edition:approved standard, M2-A8[J].Villanova, Pennsylvania:National Committee for Clinical Laboratory Standards, 2003.

[2]楊曉軍, 馬少林.重癥監護病房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藥性分析[J].寧夏醫學雜志, 2007, 29 (1) :44~46.

[3]汪復.2005中國CHINET細菌耐藥性監測結果[J].中國抗感染與化療雜志, 2006, 6 (5) :289.

[4]劉文恩, 王紅梅, 唐銀, 等.124株多重耐藥菌株對5種抗菌藥物的敏感性[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 2005, 15 (6) :665~667.

[5]CLSI.Performance standards for antimicrobial susceptibility testing;Seventeenth informational sup plement (M100-S17) [S].2007.

[6]Livermore DM, Winstanley TG, Shannon KP.Interpretative reading£orecognizing the unusual and inferring resistance mecha-nisms from resistance phenotypes[J].J Antimicrob Chemother, 2001, 48 (Suppl1) :87~102.

icu病房建設范文第6篇

1.1 ICU中心控制面板

在ICU病房大廳中心控制面板上設有薄膜開關, 板面上有凈化風機開關, 綠色指示燈亮時, 表明凈化空調系統在正常運行;報警指示燈亮時, 表示凈化空調系統有故障。

潔凈ICU凈化空調是個能耗大戶, 為了節能, 潔凈ICU設有不同凈化級別的工作狀態, 可根據具體使用情況合理選擇。潔凈ICU控制面板凈化級別設置有:高凈化、低凈化、值班運行三種運行狀態 (每個床位的風機凈化單元也設有:高凈化、中凈化、低凈化三種運行狀態) 。

高凈化:“高凈化”指示燈亮時, 風機全速運行, 房間內達到最高凈化等級和最大溫度調節效果, 即ICU病房凈化系統處于“高凈化級別狀態”, 能達到潔凈ICU病房設計的凈化級別。

低凈化:“低凈化” 指示燈亮時時, 風機低速運行, 房間內維持清潔和適當溫度, 潔凈ICU病房處于“低凈化級別狀態”, 不能達到潔凈ICU病房設計的凈化級別, 如萬級ICU病房設計級別為萬級, 在選擇低凈化級別時不能達到萬級凈化室標準。

值班運行:潔凈ICU病房維持一定的正壓, 保證室內不受外界污染。

潔凈ICU及部分輔房是用獨立的局部凈化單元實現凈化空氣的效果的, 同樣設有“高凈化”、“中凈化”、“低凈化”三檔開關, 就相當于控制面板上的高凈化、低凈化、值班運行三種運行狀態。

總而言之, 不管是潔凈ICU病房還是輔房, 為了節約能源, 都可以根據具體情況, 選擇不同的凈化風機運行狀態, 對于每天使用的潔凈ICU病房最好不停機, 對應的凈化系統僅在“高級別凈化狀態”與“低級別凈化狀態”和“值班狀態”間轉換。

1.2 溫度選擇

每間潔凈ICU病房和大廳的每個床位, 均設有溫度設定開關, 即溫度控制器, 可通過其溫度控制旋鈕自行選擇所需的室溫。建議設置在22~25℃之間。

1.3 凈化空調風機組

風機是檢查的重點, 主要是看皮帶有無打蠟或掉帶, 可用手將主動輪與被動輪之間的皮帶按下, 按下應是1.25~2.5 cm。如果皮帶過松, 風量就下降, 過緊則容易損壞軸承座, 此外還應該按時給軸承加油。

1.4 電動機

電動機均要定期做絕緣檢查。

1.5 過濾器

空氣過濾器是空調凈化系統的核心設備, 如果過濾器超負荷 (高容塵) 服役, 甚至其背面都已穿透過塵來, 手一摸都是灰, 這種過濾器繼續使用不但不能除塵, 而且它本身成了一個新的塵源。即使情況沒有上述那么嚴重, 但容塵太多, 阻力過高, 使通過風量降低, 或者局部被穿透, 把塵吹了過來。所以這些只有掌握合適的使用周期才可避免。

運行中應定期檢查阻力超過初阻力情況, 以決定何時更換過濾器。過濾器的更換周期見下表。

1.6 空調水管

每年對空調水管進行維修及應經常清潔過濾器, 更換修補已破損的保溫材料。對空調循環水和補給水必須進行水處理。

1.7 加濕器

加濕器下的水盤中會積存一些金屬雜質及水垢, 這些污物應該定期清除, 以保證加濕器的正常工作和避免污染。擋水板應常清擦, 凝結水的排水點應檢查并清除。這些地方都是細菌的溫床。

1.8 空調控制柜

在設備層設有空調控制柜。每個控制柜上均有運行和故障顯示燈。每天應巡視, 有故障及時排除。每月檢查柜內接觸器和中間繼電器, 按控制柜圖紙進行維修。

1.9 配電箱

在ICU內的墻上的配電箱內設有總開關和電插座箱、開關面板、設備帶、照明燈分開關, 當某一用電部分發生故障時, 可立即關閉該分路開關, 以保證其他用電回路供電。當某一配電箱跳閘時, 可先斷開有問題的分開關, 然后按下總開關的復位鍵, 再合上總開關送電。若不能恢復正常供電, 應立即通知維修部門檢修。

2 ICU潔凈度和細菌濃度的測試

2.1 潔凈ICU病房檢測前, 系統應已靜態運行60 min。在確認風速、換氣次數和靜壓差的檢測無明顯問題之后, 再檢測含塵濃度。

2.2 當送風口集中布置時, 應對手術區和周邊區分別檢測, 測點數和位置應符合醫院潔凈手術部建筑技術規范 (GB 50333-2002) 表10.3.8-2的規定;當附近有顯著障礙物時, 可適當避開。當送風口分散布置時, 按全室統一布點檢測, 測點可均布, 但不應布置在送風口正下方。

2.3 測點布置在距地面0.8 m高的平面上。

2.4 檢測人員不得多于2人, 都應穿潔凈工作服, 處于測點下風向的位置, 盡量少動作, 放培養皿應由里往外依次放, 收培養皿應由外往里依次收, 避免人為污染造成測量的不準確。

2.5 細菌濃度宜在其他項目檢測完畢, 對全室表面進行常規消毒之后進行。表面染菌密度為監測項目, 按《醫院消毒衛生標準》GB 15982的方法檢測, 檢測結果應符合醫院潔凈手術部建筑技術規范 (GB 50333-2002) 表3.0.3-1的規定。

2.6 當用沉降法測定沉降菌濃度時, 細菌濃度測點數既要不少于被測區域含塵濃度測點數, 又應滿足表10.3.13-2規定的最少培養皿 (不含對照皿) 數的要求, 每次采樣時間不應超過30 min。

2.7 不論用何種方法檢測細菌濃度, 都必須有2次空白對照。第1次對用于檢測的培養皿或培養基條做對比試驗, 每批一個對照皿。第2次是在檢測時, 每室或每區1個對照皿, 對操作過程做對照試驗:模擬操作過程, 但培養皿或培養基條打開后應又立即封蓋。兩次對照結果都必須為陰性。整個操作應符合無菌操作的要求。

2.8 采樣后的培養基條或培養皿, 應立即置于37℃條件下培養24小時, 然后計數生長的菌落數。菌落數的平均值均四舍五入進位到小數點后1位。

摘要:ICU病房凈化系統能否得到充分發揮作用和節能并延長其使用壽命, 需要合理正確的使用、維護、監測管理。

上一篇:中考熱點網絡范文下一篇:語法及練習8份范文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