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重癥監護病房的mrsa

2023-06-18

第一篇:重癥監護病房的mrsa

重癥監護病房的MRSA

重癥監護病房( ICU) 是發生醫院感染的高??剖?而耐甲氧西林金黃色葡萄球菌(methicillin resistant staphylococcusaureus , MRSA) 是ICU 內發生高患病率及高死亡率的重要病因,在美國和歐洲的許多醫院,MRSA 菌株都屬于醫院獲得性,占臨床總分離菌株的29 %~35 %,在歐洲,1992 年的研究表明,所有ICU 獲得性金葡菌感染中,MRSA 占57 %??梢?MRSA 在ICU 的危害是極大的,現主要探討ICU MRSA 感染的流行病學特征、臨床特征、危險因素以及控制方法,為有效降低MRSA 的感染提供科學依據。

1流行病學特征

自從1882 年Ogston發現金黃色葡萄球菌(S. aureus) 在膿毒癥及膿腫形成中的作用后,S. aureus 就一直被認為是感染的一個病因,正常情況下,葡萄球菌在人體許多部位都可以找到,如腋窩、肛周、腹股溝以及前鼻孔等部位。健康成人帶菌率在11 %~32 %之間,住院病人的帶菌率則為25 % ,其中85 %的帶菌者可通過前鼻孔拭子檢查發現。高帶菌率主要出現在如胰島素依賴型糖尿病、皮膚病以及長期留置靜脈內導管等病人。帶菌狀態具有重要的臨床意義,因為任何侵襲性操作及滲出性皮膚病都將使帶菌者比非帶菌者更易于受感染,而這種感染往往是由所攜帶的同一菌株所引起 。最近20 年來,美國國家醫院感染監測資料顯示,在所有醫院,MRSA 在S. aureus 中的比例由2 %增加至29 % ,而在500 張病床以上的醫院, 則增加到了38 % 。在我國,近年來,革蘭陽性球菌在ICU 獲得性感染中的比例在逐步增加,尤其是多重耐藥菌株(如MRSA) 的大量增多已成為目前醫院感染所面臨的嚴重問題。張亞莉等對ICU 醫院感染情況的研究顯示,所分離出的127 株病原菌中,S. aureus 有15 株, 而其中MRSA14株。在美國城市醫院,入院48 h 內即已分離出MRSA ,這主要發生在以下病人:最近有住院史或6 個月內曾在門診就診過,

新近曾使用抗生素或者是從長期護理機構轉來的病人

這些病原稱為社區菌株,但并不一定是社區獲得性耐甲氧西林。從社區入住ICU 的患者,絕大多數有上述情況,從而增加了ICU 病房MRSA的來源。目前,醫院內MRSA 感染的傳播主要是通過健康的醫務人員暫時帶菌的手,最近的研究發現,帶菌負荷(MRSA 帶菌病人天數/ 總病人天數) 的作用是MR2SA 感染的獨立性先兆, 帶菌負荷超過30 % ,則獲得MRSA 的危險度增加5 倍,這個因素的作用超過疾病的嚴重度,通過嚴格的隔離措施可大大降低MRSA 的感染率。

2臨床特征

Girou (1998) 對一個ICU 的研究發現,在4 年內,共收治病人3 686人,有293人(719 %) 感染了新的MRSA ,其中411 %病例為“輸入”性,其余病例均為ICU 獲得性,Pujol (1996) 等人發現, 鼻孔攜帶MRSA的ICU 病人,有38 %的病人出現MRSA 菌血癥,比MSSA 高出4 倍,住院期間,三分之一的帶菌者發展為感染,這些感染的半數是肺炎或血液感染,醫院獲得MRSA 感染的死亡率在血液感染中達到50 % ,在肺炎則為33 %。在ICU 病人的醫院獲得性肺炎中,金黃色葡萄球菌被認為是最常見的病原菌,Vincent 等研究的836 例ICU 醫院獲得性肺炎的菌株分布依次為:金葡菌(3117 %) 、銅綠假單胞菌(2918 %) 、酵母菌(14 %) 、不動桿菌屬(919 %) 、埃氏大腸桿菌(618 %) 、腸球菌(514 %) 。一些需機械通氣的重癥患者如心肺停止、創傷后早期出現的肺炎以及神經系統或神經外科疾病似乎容易被金葡菌感染。Sirvent 等研究了因頭部創傷而入住ICU 的病人,其氣管帶菌與早期通氣性肺炎發生的關系, 他們發現68 %的病人有金葡菌種植,而且,如果是在24 h 內種植,那么發生早期通氣性肺炎的危險度為2819 ( 95 %可信區間為1159~4815) 。

3危險因素

醫院獲得性MRSA 帶菌和感染的危險因素通常認為是:老年患者、男性、曾有住院史時間住

院、入住ICU、慢性病患者、先前和長期應用抗生素、傷口的存在及大小、暴露于帶菌或感染病人之中、侵襲性留置設備的存在 。暫時或長期帶菌(3 年以上) 可發生于身體的多個部位,最常見的部位為傷口、鼻咽、氣管(特別是有插管時) 以及會陰。在特殊情況下,可通過環境表面或空氣傳播,如在燒傷病房或插管病人。Rello 等的研究結果顯示,ICU MRSA 感染的危險因素主要為:類固醇治療(RR = 3145) ,機械通氣大于6 d (RR = 2103) ,先前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RR = 2176) ,年齡> 25 歲(RR =1150) ,然而,最主要的危險因素似乎是先期使用抗生素( P = 01000 001) 。與其他許多研究一樣,這一研究提示,早期使用抗生素可引起MRSA 感染,另外,系統性抗生素的使用,病人接受選擇性的消化性去污染,可增加葡萄球菌在口咽的種植。肝移植患者感染一些耐藥菌株(包括MRSA) 的機率在不斷增加,在1990 年到1998 年,23 %的肝移植患者感染了MRSA ,特別是手術后早期(32 %是在手術后14 d 內) ,感染的主要來源是血管內導管(39 %) 、傷口(18 %) ,腹部(18 %) 和肺(13 %) ,危險因素包括術后早期、巨細胞病毒血清陰性、以及術后轉院。在那些MRSA 感染中,30 d 內的病死率為29 % ,但源于肺部和腹部的菌血癥病死率為86 % ,而源于血管內導管的感染,病死率僅為6 %。慢性病及急性重癥可能在皮膚或胃腸道形成耐藥微生物, ICU 病人與其他住院及門診病人比較,其前臂MRSA的濃度要高得多(RR :2148 , 95 %可信區間1134~4143 , P = 01000 4)。MRSA 感染不僅在肝移植患者,同樣在修復術患者如血管內移植術、矯形外科等,都是一個嚴重的問題,識別和控制這些因素都將具有重要的意義,手術部位、表皮、深部組織器官等均可被MRSA 感染。最近的一個研究顯示,前鼻孔攜帶MRSA 的單器官系統功能障礙是腹部獲得性MRSA 感染的一個顯著性危險因素(RR : 6112 ,95 %可信區間1141~2616) ,

感染MRSA 的病人比無MRSA 感染者在ICU 的住院時間要長,重復手術次數要多 。 4感染控制方法

由于MRSA 在大多數發展中國家的公立醫院都是獲得性的,因此需要制訂相應的方案以降低進一步的傳播,通常用來控制MRSA 傳播的方案如表1 。

表1MRSA 的感染控制方法

方法效果評價

1 、篩選

病人對陽性者隔離,則效果佳,花費少

工作人員陽性率低,費用高

2 、洗手有效,但依從性差

3 、抗生素

特效藥廣泛應用莫匹羅星有效,但會出現耐藥

系統性用藥使用常用藥會出現耐藥,其他如利福平、梭鏈孢酸副作用大

4 、清潔身體一些消毒劑有效(如聚烯吡酮碘、洗必泰、三氯生)

5 、集中病人

完全隔離/ 病房封閉有效,但難度大

單間隔離有效,但需嚴格病房間的封閉

6 、事先識別帶菌者和先前感染者采取整體隔離,有效

7 、使用隔離服尚無證明有價值

8 、使用手套診治不同病人時更換則有效

9 、清潔環境在慢性爆發中無效

ICU 的環境物表有可能是MRSA 的來源,包括先前并未被注意的物表,最近的研究發現,26 %的計算機鍵盤和15 %的洗滌槽水龍頭把柄種植有MRSA ,這個帶菌率實際上比ICU 其他環境物表要高,由此可認為病人感染并非僅局限于房間內 。引起爆發的MRSA 與零星感染的MRSA 比較,前者具有顯著長的存活時間(1~3 月) 及較高的濃度。這再次強調了MRSA 重

感染和重暴露的重要性。雖然MRSA 帶菌和感染在一些地區得到了有效的控制,然而有人對這些控制方案的效率及費用提出了質疑, 不過, Chaix等的研究表明,每治療一位MRSA 患者,其平均費用為9 275美元,而感染控制方案的費用平均每人340~1 480美元,方案對降低費用及患病率都具有顯著的作用。尤其是對入住ICU 的患者,進行選擇性的檢查篩選及嚴格的隔離措施,是最有效的控制ICU MRSA 感染的方法。

5防 治

實行有效的消毒隔離措施,控制傳播途徑。MRSA 廣泛存在于醫院內,不僅病人及醫務人員是MRSA 的重要宿主,而且病區的各類物品均成為MRSA 定植部位。首先對ICU 病房進行了封閉消毒,對MRSA 感染或定植攜帶者分別進行了單人房間隔離或床邊隔離,同時注明感染標記。醫護人員接觸病人及各項操作前后,均用流動水洗手,操作時戴一次性手套,操作后用0125 ‰洗消凈泡手1min。為每一位病人配備一套專用查體用具(聽診器、血壓計、袖帶等) ,每天用1 ‰洗消凈擦拭1 次,出院后進行終末消毒。病人用物、醫療器材污染或可疑被污染時均要進行清潔、消毒、再滅菌后方可使用。桌面、窗臺、床架每天由衛生員用1 ‰洗消凈溶液擦拭,保證一桌一抹,用后徹底消毒。病房、治療室、處置間、洗手間、走廊及值班室拖把分開使用。每天通風換氣3次,每次不少于30min??浦魅?、護士長負責消毒隔離措施落實情況并每周公布一次。加強重點監測檢查,對每一位進入ICU 病人于當天立即進行幼稚菌學監測MRSA ,以確定轉入前細菌的種類。凡可疑或明確有感染者,需隔日連續3 次做檢驗,結果回報后立即分析感染或定植細菌,根據藥敏實驗結果決定用藥。做到早診斷、早隔離、早治療。每月由科主任、護士長對空氣、物體表面、醫療器材及醫護人員的手、鼻前庭進行細菌學重點監測,以便及早發現病原菌,及時采取預防控制措施。提高機體抵抗力,合理使用抗生素。ICU 大多是危重病人。不能經口進食,引起營養攝入不足,使病人機體抵抗力下降。因此應采取中心靜脈營養、管飼營養或其他途徑來保證營養的供給,提高機體抵抗力。另外病人應用免疫抑制劑、抗生素等都可降低病人自身的免疫功能,增加了MRSA感染的機會。因此,安全有效的應用抗生素十分重要。因MRSA 抗菌作用不依賴于藥物濃度, 而且依賴于作用時間。因此在用藥過程中要定時給藥,同時認真觀察療效及不良反應,根據情況調整用藥,以最大限度提高抗生素的使用效果,縮短用藥時間

第二篇:神經重癥監護病房感染的管理

(一)

一、醫院感染的定義

醫院感染是指住院患者在醫院內獲得的感染,包括在住院期間發生的感染和在醫院內獲得、出院后發生的感染,但不包括入院前已開始或入院時存在的感染。醫院工作人員在醫院內獲得的感染也屬醫院感染。

(一)屬于醫院感染的幾種情況

1. 無明確潛伏期的感染,入院 48 小時后發生的感染為醫院感染。

2. 有明確潛伏期的感染,自入院時起超過平均潛伏期后發生的感染為醫院感染。 3. 本次感染直接與上次住院有關。

4. 在原有感染基礎上出現其它部位新的感染 ( 除外膿毒血癥遷徙灶 ) , • 或在原感染已知病原體基礎上又分離出新的病原體 ( 排除污染和原來的混合感染 ) 的感染。

5. 新生兒在分娩過程中和產后獲得的感染。

6. 由于診療措施激活的潛在性感染,如皰疹病毒、結核桿菌等的感染。 7. 醫務人員在醫院工作期間獲得的感染。

(二)不屬于醫院感染的幾種情況

1. 皮膚黏膜開放性傷口只有細菌定植而無炎癥表現。 2. 由于創傷或非生物性因子刺激而產生的炎癥表現。

3. 新生兒經胎盤獲得 ( 出生后 48 小時內發病 ) 的感染,如單純皰疹、弓形體病、水痘等。

4. 患者原有的慢性感染在醫院內急性發作。

(三) ICU 醫院感染的定義 ICU 醫院感染是指在入住 ICU 時不存在也不處于潛伏期,而在 ICU 期間所發生的感染;也包括在 ICU 內感染,而在轉出 ICU 48 小時內所發生的感染。

二、控制感染的重要性

(一)醫院感染關系到患者安全和醫療質量

根據 WHO 的報告,全球每年有數以億計的患者由于接受醫療服務時發生感染而使其治療、護理變得更加復雜,導致一些患者病情加重,一些患者不得不延長住院時間,有些患者由此出現殘疾,還有些患者因此而死亡。

在發達國家,現代化醫院的住院患者中約有 5% ~ 10% 獲得一種或多種感染。發展中國家發生醫院感染的危險是發達國家 2 ~ 20 倍,在某些發展中國家,醫院感染率高達 25% 。設備消毒不嚴,人員技術不過關或水平有限,都會增加醫院感染的機率。

在美國,每 136 名住院患者中就有 1 人因在醫院內感染而導致病情加重,每年約有 200 萬例病人發生醫院感染,并導致 8 萬例病人死亡。 2008 年全國醫院感染監測網現患率調查結果,醫院感染率為 4.29% ,同年住院患者人數 11483 萬人次,相當于 492 萬人次感染。

(二)醫院感染增加醫療費用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報告,每年由于醫院感染增加的費用,在美國 45 ~ 57 億美元,在英國 10 億英鎊,在墨西哥 15 億美元。我國研究顯示,平均每例醫院感染病人增加醫療費用 2400 ~ 5000 元。

(三)醫院感染直接影響診療技術的發展

有研究顯示,醫院感染會額外增加 4% ~ 33% 的病死率, 死亡率會因此而增加 。其中,病死率最高的是醫院內肺炎和泌尿道感染、導管相關性血流感染、呼吸及肺炎,分別增加病死率為 5% 、 25% 、 35% 。 最近幾年,我國醫院感染的案例較多。 2009 年,天津市薊縣某婦幼保健院發生新生兒醫院感染事件, 6 例重癥感染患兒中有 5 例患兒死亡。調查中發現:該院新生兒重癥監護室暖箱暖箱污染嚴重,清潔消毒不徹底。新生兒吸氧所用濕化瓶不更換,消毒液濃度也不合格。 2008 年西安交通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新生兒科發生醫院感染,導致 9 名新生兒死亡。

PPT13 顯示的是 2006 年在安徽省宿州市某醫院,為 10 例患者實施白內障超聲乳化手術,造成患者眼球醫源性感染,其中 9 名患者單側眼球被摘除,這一事件報道引起了全國人民的震驚。

2003 年,某煤業醫院呼吸科連續發生 8 例銅綠假單胞菌下呼吸道感染。原因是由于該院濕化瓶和霧化器數量少,常有多人合用、未消毒就用現象,而這些被細菌污染了的醫療用品就是此次醫院感染暴發的原因。

1998 年 4 月 3 日 至 5 月 27 日 ,深圳市某婦兒醫院,共計手術 292 例,發生感染 166 例,切口感染率為 56.85% 。戊二醛用于手術器械滅菌濃度應為 2% ,浸泡 4 小時,而該院將新購進未標明有效濃度的戊二醛(濃度為 1% )當作 20% 的稀釋 200 倍供有關科室使用,致使浸泡手術器械的戊二醛濃度僅為 0.005% ,且長達半年之久未能發現。

海恩法則是德國飛機渦輪機的發明者德國人帕布斯·海恩提出一個在航空界關于飛行安全的法則。海恩法則指出,每一起嚴重事故的背后,必然有 29 次輕微事故和 300 起未遂先兆以及 1000 起事故隱患。這一分析說明了飛行安全與事故隱患之間的必然聯系。當然,這種聯系不僅僅表現在飛行領域,在其他領域也同樣發生著潛在的作用,同樣適用于醫療行業中。

“海恩法則”是一種警示,它說明任何一起事故都是有原因的,并且是有征兆的;它同時說明安全因素是可以控制的,安全事故是可以避免的;它也給出了管理者安全管理的一種方法,即發現并控制征兆。同時,這一法則還告訴我們,醫院感染事件的發生看似偶然,其實是各種不安全因素積累到一定程度的必然結果。任何醫院感染暴發事件都是有端倪可查的,有征兆可尋的、有苗頭可發現的、有隱患可排除的,其發生都是經過萌芽、發展、到發生這樣一個過程。如果重視每一個征兆、苗頭和隱患,及時把安全預防工作做到位,則醫院感染暴發事件就會減少甚至可以避免。

我們要有“小中見大”的敏銳眼光和“見微知著”的警覺意識。任何細小問題,都可能是導致醫院感染事件發生的“導火索”,甚至是“定時炸彈”。比如手衛生執行不好可能會引發一場醫院感染暴發,一次消毒滅菌不合格、一件質量不合格的無菌器械可能會導致一起手術感染, 我們要從中吸取教訓。

“此外,海恩法則”告訴我們“亡羊補牢,未為晚也。”但是,醫院感染不能以血的教訓換重視,更注重的是防范于未然。海恩法則的精髓有兩個方面,一個是事故的發生是量的積累的結果;第二是再好的技術,再完美的規章,在實際操作層面,也無法取代人自身的素質和責任心。

(四) ICU 控制感染的重要性 1.ICU 的特點

ICU 是危重患者集中監護和治療的場所,具有醫護人員多、操作多、患者接受侵入性監護及治療操作多的特點。 ICU 危重患者由于治療及監測的需要,常經氣管、血 管、尿道、胸腔、胃、腦室等途徑插入導管,人為造成感染機會增多。

2.N-ICU 患者的特點

患者多有神智障礙,假性延髓麻痹、四肢活動障礙、排尿排便障礙、氣管切開或使用呼吸機,所以 N-ICU 是醫院感染易感人群和危險因素集中的場所?;颊弋斂崭寡侵翟礁?,抗菌藥物使用種類越多,留置胃管及霧化吸入時間越長時,發生醫院感染的危險性越大,醫院感染的問題更加突出。

N-ICU 護士常接觸病人血液和體液等。護士常被患者的痰液或嘔吐物噴到眼睛、顏面及身上各部位。一些致病菌或高耐藥的條件致病菌可定植在護士的咽部、結膜、手等部位。而且,護士工作負荷過重,在肌體免疫力低的情況下,極易造成自身感染。

以上幾種因素的存在,使得 ICU 控制感染的重要性越發重要 。 3. 神經重癥監護病房感染的常見部位、致病菌 ( 1 )構成順位

下呼吸道、泌尿道、上呼吸道、胃腸道、血液感染。 ( 2 )致病菌

以銅綠假單胞菌多見 (23.2%) ,其次為大腸埃希菌 (19.6%) 。同普通病房相比, ICU 患者發生醫院感染的危險性比普通病房患者高 5 ~ 10 倍。

三、感染的常見原因

(一)環境及醫療儀器的污染

1. 神經重癥監護病房是危重患者相對集中的區域,患者均為臥床及大、小便失禁患者,其排泄物可造成 ICU 中空氣污染,污染微生物播散,造成空氣傳播。

2. 床單位過于緊密,未能達到要求的每張床的使用面積。 3. 空氣凈化裝置的過濾網未按要求定時更換、清洗。 4. 重癥監護病房的洗手設施不健全。

5. 先進的儀器設備如呼吸機及其管道難以消毒,可造成感染的傳播。

(二)醫護人員的因素

1. 工作人員未嚴格遵守消毒隔離制度。工作人員接觸患者的血液、體液、分泌物、排泄物等可疑污染物時,未戴手套、未及時洗手,污染公共設施,造成醫護人員的交叉感染。

2. 對特殊的感染和高度耐藥菌未按消毒隔離措施嚴格管理,引起醫院感染。

(三)患者的易感性

1. 神經重癥監護病房患者基礎疾病嚴重、并發癥多,病程較長、意識不清、長期臥床,較長時間不能進食,全身營養狀況和抗感染能力較差,易導致抵抗力降低,生理功能、免疫力下降, 應激能力下降,增加各系統院內感染的機會。 2. 重癥監護病房的患者中,高齡患者比例高,重要臟器的儲備能力降低,容易并發院內感染。

3. 神經疾病的特點導致感染部位主要為下呼吸道。

神經監護病房病人吞咽困難,常伴有哮喘、糖尿病等合并癥,發病時易出現急性肺水腫,導致下呼吸道感染。腦卒中患者、延髓病變或開顱術后患者,由于外傷術后或神經功能受損,神經—體液調節功能紊亂,意識、精神障礙、球麻痹,導致呼吸道分泌物排出困難,而正常吞咽反射、咳嗽反射減弱或消失,增加了胃內容物反流和誤吸的機會。 鼻飼管刺激喉頭分泌物增加,明顯增加了誤吸的幾率,致使墜積性及吸入性肺炎發生的機會大大增加,易引起下呼吸道感染?;颊唛L期臥床,造成肺部淤血,氣道分泌物排出困難,痰不易咯出,為細菌的滋生繁殖提供了條件,在肺瘀血基礎上并發感染,也是其主要原因之一。

4. 顱腦損傷與脊髓病變患者易導致二便失禁,因此,泌尿系感染與皮膚感染同樣是神經重癥常見的并發癥。

(四)與侵襲性操作有關

1. 機械性刺激是引發院內感染的重要因素。侵入性操作破壞體內正常防御屏障,插管多成為病原微生物入侵的門戶。

2. 氣管插管、留置氧氣管、胃管、尿管、靜脈留置管等侵襲性操作是引發院內感染的重要因素。

危重病人多需要機械通氣,呼吸機相關性肺炎是應用呼吸機最常見的并發癥,氣管插管破壞了會厭部的正常防御屏障,削弱咳嗽反射和纖毛運動,對分泌物的清除及機械通氣消毒不徹底均可使感染機會增多。

鼻胃管為胃內細菌定植在咽部提供了極好的通道;留置尿管不僅損傷尿路黏膜,且沖洗膀胱增加了逆行感染的機會;靜脈留置管使用時間過長或護理不當,均可造成血液感染。所以,長期靜脈留置管一定要做好維護,以預防院內感染。 3. 隨著侵入性操作的反復實施、置管時間的延長,患者的整體和局部的抵抗力下降,都極易導致感染,使留置尿管相關感染、動靜脈插管相關感染、呼吸機相關感染的發生率增加。這種感染源于機械輔助呼吸以及導尿、插管等護理措施不當導致的醫源性感染。

(五)抗菌藥物的不合理使用

1. 具有神經系統炎癥的重癥患者,因長期使用廣譜抗生素及激素類藥物,導致菌群失調,引起二重感染,增加肺部和胃腸道感染的概率。

2. 抗生素的不合理使用是引發感染的因素之一。

(六)完全胃腸外營養

完全胃腸外營養在神經監護病房是其治療不可缺少的一個組成部分,完全靜脈內營養使正常胃腸道功能廢棄,引起腸道內厭氧菌生長過度,破壞了腸道菌群的平衡,成為醫院感染的危險因素。

(七)抑酸藥的應用

為預防應激性潰瘍,常應用制酸劑,使胃內 PH 值升高,腸道菌過度生長,易造成肺部感染。

(八)免疫抑制劑的應用

免疫抑制劑的應用容易發生醫院感染。

四、感染的監測

(一) 呼吸道感染監測

1. 新入 ICU 患者如有明顯的肺部感染,應做痰培養及藥敏,選擇敏感抗生素, 不要盲目使用廣譜 抗生素,對癥治療。

2. 護士吸痰時應注意無菌操作,并嚴格監測痰液的性質和量,評估感染的程度,及時通知醫生。

(二) 泌尿系感染監測

顱腦損傷與脊髓病變患者均會引起大、小便失禁和尿潴留等癥狀。據文獻報道留置尿管在體內 1 周以上可達到 100% 的感染。應重視 ICU 中留置導尿管患者的監測,定期進行尿液檢測,留標本時注意無菌操作。

(三)醫療環境感染的監測

每月定期進行微生物監測,內容包括空氣、物體表面、無菌物品的無菌效果,使用中的消毒液和紫外線強度等。 最好的辦法是通風換氣。

五、 N -ICU 醫院感染的管理

(一)嚴格落實消毒隔離制度、減少感染機會 1. 加強醫護人員對感染的重視程度

加強醫護人員對感染的重視程度,規范護理人員的無菌操作和消毒隔離技術,把院內感染的預防和控制始終貫穿于護理活動的全過程。加強病房管理,嚴格探視制度,控制探視、陪護人員,減少人員流動,做好患者及家屬的衛生宣教及指導。醫院感染的預防和控制始終要貫穿在護理活動的任何一環節當中。

2. 加強重癥監護病房的管理

( 1 )嚴格管理探視人員,探視人員要穿隔離衣、戴帽子和口罩。 ( 2 )醫務人員著裝要整齊,戴帽子和口罩。

( 3 )每天進行紫外線消毒,采用負氧離子清新凈化空氣裝置。 ( 4 )每日開窗通風 2 次, 15 ~ 20min/ 次,保持空氣新鮮。 ( 5 )保持空氣濕度在 50% ~ 60% ,室溫保持在 18 ~ 22 ℃。

( 6 )病房地面和床鋪應采用濕式清掃,病室空氣和地面用含氯消毒液消毒 2 次 /d ,減少空氣中的細菌密度。 3. 定期消毒供氧、吸痰等裝置:對氧氣濕化瓶、負壓吸引器管道、霧化吸入器的透聲膜等應定期消毒,及時更換。因這些公共護理用具可使患者吸入少量的細菌氣溶膠,沉積于肺部的毛細血管和肺泡,引起交叉感染。

4. 床單位及儀器儀表每天用消毒液擦拭,做到一人一巾一消毒;一患一套檢查用具(聽診器、扣診錘、手電筒、血壓計袖套等),每周消毒。

5. 盡可能縮短有創性物品的使用時間,嚴格掌握各種侵襲性操作的適應證。 6. 提高插導管的一次成功率,減少不必要的機械損傷。

7. 嚴格執行 ICU 醫療器械和一次性物品使用的消毒隔離制度,盡可能使用一次性物品。

8. 對患者及病原體攜帶者應采取適當的隔離措施。

(二)做好手衛生 1. 意義

手的清洗與消毒是防止醫院感染的最重要措施之一。調查證明,在醫院內醫院感染往往是通過醫務人員的手直接或間接地接觸污染物品或病人,使其成為傳播醫院感染的主要傳播媒介。

PPT50 顯示的是倡導 手衛生的鼻祖 Ignaz Philipp Semmelweis ,他是德裔匈牙利產科醫師 。

他發現實習醫生在做過尸檢后,不洗手就去接生,產褥熱的發生率為 13.1% ;而做過尸檢后,先認真洗手再去接生,產褥熱的發生率僅為 2.38% 。簡單的洗手就可以達到好的消毒效果。

2. 洗手 醫護人員的手是傳播細菌和醫院感染的媒介, ICU 的患者各種檢查和操作頻繁,造成感染的幾率增高。因此應重視醫護人員手的清潔,洗手是阻斷接觸傳播、預防醫院感染的有效方法。

以下情況下,強調必須做好洗手工作: ( 1 )接觸不同病人前,包括穿隔離衣前; ( 2 )接觸病人后,包括脫隔離衣后、摘除手套后;

( 3 )對同一病人,需繼續處置其另一污染相對較輕的部位之前; ( 4 )每一項操作前后(如呼吸道插管或氣管切開); ( 5 )接觸清潔物品前;

( 6 )接觸污染物品后,包括采樣物(如血液、呼吸道分泌物、尿液、糞便等)、均應洗凈雙手(無論是否配戴手套)。

必要時用手消毒劑對手進行消毒,因為,清除某些耐藥菌僅用肥皂洗手是不夠的。 3. 手衛生的兩種方法

一個是使用速干手消毒劑消毒雙手,不需水洗。另一個是采用流動水和肥皂或皂液洗手。但需要注意的是在干手的過程中必須防止二次污染 ?,F在醫院要求必須要有一次性的擦手紙、干手紙,絕對不允許在白大褂上擦,同時也不提倡用毛巾擦,更不提倡甩手。

4. 不用速干手消毒劑的兩種情形

沾染了患者的血液、體液和其他明顯可見的污染物后,不能用手消,必須用流動水洗;直接接觸食品前,也不宜使用用手消去消毒手。

在進行可能接觸患者的血液、體液和其他污物的操作時應戴一次性手套進行防護,操作結束后摘除手套,立即做好手衛生。

5. 正確的洗手方法 用清潔劑認真揉搓掌心、指縫、手背、手指關節、指腹、指尖、拇指、腕部,時間 10 ~ 15 秒,雙手下垂用流水徹底沖洗干凈。

第一步:掌心對掌心搓揉;第二步:手指交叉,掌心對手背搓揉;第三步:手指交叉,掌心對掌心;第四步:雙手互握搓揉手指,反復揉搓;第五步:拇指在掌中搓揉;第六步:指尖在掌心中搓揉;第七步:揉搓手腕、手臂,雙手交換進行。

第三篇:重癥監護病房與危重癥監護醫學

【引言】

現代重癥監護病房

(

intensivecareunit,icu) 是醫院中必不可少的醫療單位。 自

40 年代開始建立手

術后恢復病房,特別是

62 年建立的冠心病危重病房,在搶救工作中取得顯著效果,導致危重癥

監護

(criticalcare) 的概念應用于有急性生命威脅的各種疾病和綜合癥患者的搶救,治療和護理工

作中。

高科技醫療儀器設備的發展亦為醫學科研和臨床診治技術的飛躍提供了強有力的基礎。

據醫學現代化的要求和醫院發展的規律,醫院必須建立起

icu ,集中危重患者,并采用高尖技術

和醫療儀器設備進行監護和診斷,治療。本文就此作一綜述。

icu 系統的建立和發展】

19 世紀中葉,南丁格爾在醫院手術室旁設立手術后病人恢復病房。為病人進行護理的時候提供

住所,這不但被稱為護理學和醫院管理上的革命,而且,也被傳統觀念認為是

icu 的起源。隨著

發展,醫院規模逐步擴大,病房的功能也增加。

1923 年

dandy 在

hopkins 醫院建立神經外科病

房,不但促進醫學專業化的發展,而且是較為危重的病人得到集中管理。二次大戰前,

dandy 和

cushing 建立起第一個

24 小時管理的術后恢復病房,

1950 年前后由麻醉科醫師向外科專業作

了推廣。

20-50 年脊髓灰質炎流行席卷世界,導致了延髓疾患呼吸衰竭通氣支持的需要。美國洛

杉磯醫院用

50 多臺

鐵肺

(呼吸機)搶救呼吸衰竭的病人。同期為了救治大量呼吸肌麻痹的病

人,

高級麻醉師

ibsen 在丹麥哥本哈根醫院里組織其包括醫療等多個專業的專家隊伍,

在高水平

的實驗室配合下建立起一個共有

105 張病床的搶救單位,給病人進行手動式通氣。這個多學科

的和先進的醫療單位就是現代完善的

icu 的最早嘗試。幾年后,

frank 和

john 在美國又建立起一

個新型的心臟外科監護病房,

病房里設置了計算機監護系統,

系統工程師成為了監護隊伍的一部

分,護士隊伍也得到了發展,他們對

icu 內應用的特殊技術有專門的經驗,并在

icu 內各崗位擔

任具體工作。

這導制護理學分支重癥監護護理學的產生。

58 年美國巴的摩爾醫院麻醉科醫師

safar 也建立了一個專業性的監護單位,

并正式命名危重癥監護病房。

92 年,

僅美國已大約有

7434 個這樣的治療單位。隨著

icu 發展,根據醫院各臨床??莆V鼗颊叩男枰?,至今

icu 常見的分類

有呼吸監護病房

(ricu) ,冠心病監護病房

(cicu) ,外科監護病房

(sicu) 和內科監護病房

(micu) 。在

少于

200 張病床的小型醫院中,一般只有中心性的

icu 。

現在,美國有專門執照的危重癥監護醫生,其中

2/3 是內科醫生,其余是麻醉科,兒科,和外科

醫生。內科醫生中,約

90% 是肺科醫生,但沒有經過多專業的訓練或在其他的專門的

icu 內培

訓,因而

90 年美國危重癥監護學會建議資格委員會要求參加工作的醫生必須有個月外科

icu 輪

訓。

【危重癥監護學

(criticalcaremedicine) 和

icu 】

危重政監護的定義是最大限度地確保病人的生存及隨后生命的質量而采取及時的高質量的和大

量醫學監護的一種醫學監護模式。

80 年代就有學者估計在美國每年

200 萬死亡者中大約有

1/3 是在

他的真正死亡時間到來

之前

死亡,而且其中有

1/3 可以通過改進復蘇技術的現代急癥醫學而得救。

復蘇

概念作基礎的危

重癥救治,必然包含有

緊急或即時的復蘇

延長或強化的復蘇

的必然經過。本世紀初期,脊

髓灰質炎使呼吸衰竭成為不能生存的同義詞。

但是

鐵肺

成功的救活了不少患者,

是醫學界看到

了希望,

也認識到了搶救設備和專業技術的重要性。

在逐步了解各種循環,

呼吸危重癥發生的基

礎上,

創造了新儀器及開展了一系列生命支持技術,

延長了氣管內插管或切開術,

胸外心臟按壓

術,心臟除顫術,心電監測,起搏器的發明和安裝,床邊心導管術,血氣分析,先進的人工呼吸機的發明及應用等等。搶救復蘇術的不斷完善,延長生命支持的能力不斷提高,使簡單的

復蘇

發展成為

60 年代提出的危重癥監護學

(ccm) 的新概念。

而在

63 年第一個

ccm 進修醫生培訓班出

現在匹茲堡,不久成立了重病監護學會。

搶救危重病人的兩個主要環節是:

急癥搶救和重癥監護,

他們之間存在著若干密切的聯系,

但又

有本質的區別。

急救醫學的任務及工作重點在于現場搶救,

運送病人,

及醫院內急診三部分。

ccm 主要以重癥監護病房為工作場所,

接受由急診科和院內有關科室轉來的危重病人。

工作的第一階

段主要是院外現場急救系統工作,

第二階段的工作是從急診室開始,

在現場初步被處理過后送來

的患者按照醫院急診治療規范進一步穩定病情,

再根據病情需要使用病床車轉送。

分別送入手術

室或

icu 。部分已住院患者出現危急變化需作病床上復蘇,相當于此階段急診室的工作。手術后

危重患者人需進入

icu 。而病情穩定的患者離開

icu 后到普通病房繼續治療和康復,則屬于第三

階段工作。

icu 的特點和任務】

所有的

icu 均有如下特點:救治極危重的患者,擁有高尖科技和貴重的醫療儀器設備,有熟練掌

握這些現代化儀器設備的專門醫療醫師人員隊伍。

危重癥監護早期的焦點是在于心肺損害的問題。

intensivecare 原意是強化的或長時間生命支持,

心肺復蘇

”(cpr) 為基礎。

從基礎生命支持

(bls) 到高級生命支持

(als) ;

此外也包括了緊急呼吸復

蘇,

緊急心臟復蘇至延續的或強化的呼吸復蘇和心臟復蘇。

因而可以贏得時間,

使病人自然的或

通過藥物和外科治療恢復器官功能從而使傳統觀念認為

臨床終末期

臨床死亡

的病人逆轉。

1980 年

shoemaker 等也指出

危重癥監護

這個概念已超越了在傳統醫學中于生命威脅有關的所

有內容。

之所以命名為危重癥的

監護

就是他有賴于對生命器官衰竭生理學機制的客觀評價,

使

治療手段得以發展,

并使解決生命威脅問題而設立的生命支持系統能發揮最大效能。

對危重癥病

人從第一階段復蘇至運送至

icu 或手術室內手術的全過程進行嚴格有效的

監護

成為該學科的精

髓。

icu 使用價值的評價】

美國馬薩諸塞州總醫院18張病床的內科監護病房于

1977 年至

1982 年期間收治

6680 例患者

中,

icu 患者的病死率為

7.9% ,而全醫院包括

icu 的為

13% 。此外,

safar 的另一個資料顯示,

1973 年在美國俄例岡州大學中,

當各科獨立的

icu 被一個多專業的

icu 取代后,

衰竭患者的病死

率從

30% 降到了

10% 。

這是因為它可以隨意自動的對不同狀況的患者安排麻醉醫生,

內科醫生,

或外科醫生來及時處理。

如何提高

icu 使用價值,一直是醫學界研究重點。在

1986 年

knau 等總結了美國

13 家醫院中病

死率最低的

icu 的經驗。有四條:必須采用規范的治療途徑。有一個具有相當權威的,可以處理

出入院政策和協調各個醫務人員工作的有能力的領導者。

護士要有相當高的專業水平,

掌握重癥

監護技術和熟練各種醫療設備的使用。護士和醫生有十分強的協調關系。

總之,危重癥監護醫學是目前醫學界最新學科,

icu 已成為醫院中不可缺少的治療單位。

監護

icu 的精髓,集中處理危重患者的任務,決定了它的多專業性。規范化管理對

icu 發展有十分

重要的意義。

1980 年,美國危重病協會協調會議曾按功能和治療水平的不同把國內的

ICU 有低到高分為

4 各

等級。但由于

1 級過于簡單,難以視為

ICU ,故

ICU 實際上存在

3 個級別,即

i~iii 級。

i ,

ii 級

ICU 由于沒有設有專職的

ICU 醫師,

ICU 的干預治療能力是非常有限的。見圖

1 ,顯然無法收容

APACHE2,SPAS 評分較高的較危重的病人,

而護士予病人的比例理所當然的應當降低。

勉強收治

危重病人,

進行危重管理,

將帶來嚴重后果。

伴隨醫療法律及醫療保險的高速發展以及醫療市場的競爭激烈,將被淘汰。

ICU 的人力配備是始終是一個

icu 建設中的重要問題,我國

ICU 起步晚,發展水平參差不齊,有

ICU 僅僅是作為醫院評級的擺設,因而

icu 及危重醫學的發展無從談起。而

icu 的創建者們也

無法拿出一個完善的理論體系及建設模式,

甚至無法確定

ICU 的人員配備的結構和數量,

TISS 治療干預評分系統原來是通過干預的復雜度從而評估患者的危重度,

現在主要用于評估工作人員

的工作負荷及人力資源配備依據。

因此用于我國目前

ICU 建設的一個理論依據,又重要作用。

10 以下護士與患者比=

1 :

4

10 ~

15 護士與患者比=

1 :

2. 5

以上護士與患者比=

1 :

1 ~

1 :

ICU 的組織和建設

:

1 、

ICU

的模式

目前,

ICU 存在多種模式,如???/p>

ICU 或綜合

ICU ;全時服務的

ICU 或部分時間服務的

ICU 。專

ICU 往往附屬于某一???,故一般來說對本??茊栴}有較強的處理能力;部分時間服務的

IC U 通常僅在正常工作時間有專職人員負責,其它時間則由病人原所在科的值班人員處理,這種

I CU 可以減少

ICU 專業人員的配備。但從危重病醫學發展需要來看,這兩種形式均不夠完善。作

為一個獨立的專業,目前

ICU 更傾向于向綜合性的,全專業化的方向發展。但在起步階段,如

果條件不成熟也不妨先從??苹蚍侨珪r服務

ICU 開始,或???/p>

ICU 作為綜合

ICU 的補充。在我

國,各地區、各醫院的條件差別懸殊,因此各類

ICU 均有其合理存在的基礎,很難而且也不應

當強求某一固定模式。無論何種模式的

ICU ,

必須是以實踐危重病醫學為己任,

離開這一宗旨就

不成其為

ICU 了。

2 、人員訓練

ICU 內的醫護人員要求具有強健的體魄、能適應緊張的工作、有較高的業務素質、較強的責任感

和無私奉獻的精神。

在許多國家、

醫護人員在入崗前均需接受專業培訓并

取得資格證書。

目前,

不少

SICU 主要由麻醉醫師管理,此與

SICU 形成的歷史和

SICU 內大量的處理與復蘇、循環和

呼吸的問題有關,

而這些問題無疑是麻醉醫師所擅長的,

但并非由此即可以說麻醉醫師完全可以

勝任

SICU 工作。危重病醫學畢竟不是麻醉學,所涉及的問題更復雜和廣泛。目前在先進國家已

專門設有危重病醫學教育課程,一代新的專業化

ICU 專家

——

intensivist 已經出現,并承擔

ICU 的重任。

、

ICU 的規模和建制

ICU 的床位數一般約占醫院總床位數的

l %~

2 %,但主要應根據本院實際的危重病人數量確定。

在一個

ICU 內,床位數以

8 ~

10 張為宜,超過

12 張床位應另設

ICU ,否則將影響其有效性。不

管何種模式的

ICU ,

做到

在任何時間內平均一個病人配備一個護士

始終是

ICU 追尋的目標,

據這個原則,病人與護士之比約為

1 :

4.25 。與普通病房相比這個比例確實很高,但這是病人的

病情和醫護人員沉重的工作負荷所決定的,因此應盡可能保證,否則會導致

ICU 質量下降。任

何一個

ICU 都會遇到病人不平衡的問題,普遍的看法并不主張在

ICU 病人暫不充足時將醫護人

員調離,因為從全面看他們的工作負荷不輕。

、

ICU 的職責及與??崎g的關系

專業化的

ICU 是完全獨立的科室,

ICU 醫師將全權負責病人的醫療工作。但同時

ICU 又是高度

開放的、與??坡撓底顝V泛和密切的科室,因此??漆t生應參與并協助

ICU 的治療,特別對專

科問題,

后者負有直接和主要的責任。

一般要求??漆t師每天至少一次巡視本??频牟∪?,

并向

ICU 醫師提出要求和建議;

ICU 醫師也有義務將病情和治療計劃詳細向??茍蟾?,以取得理解和

支持。無論在任何時候,

ICU 醫師請求??茣\時,

??漆t師均應及時到場。對待

ICU 切忌兩個

極端:一是缺乏信任,指手劃腳,事事干預;二是完全依賴,將病人棄之不管。這兩種態度都是

源于對

ICU 的功能缺乏了解。

5 、

ICU

收容指征

目前還沒有十分具體的

ICU 收容指征,

主要憑借醫師的經驗判斷。

毫無疑問,

ICU 收治的是那些

有嚴重并發癥或有發生嚴重并發癥的潛在風險的危重病人。但并非所有危重病人都有收容指征,

他們只限于確能受益于加強治療從而獲得治愈可能的危重病人。

而目前醫學尚被認為不可救治的

病例,如晚期腫瘤、腦死亡、臨終狀態等均不應進入

ICU 。強調此點將直接涉及資源使用的合理

性和

ICU 利用的有效性。無原則地擴大收容范圍,將意味著不能確保對那些真正可以從

ICU 獲

益的危重病人的收容和救治。

6 、病人的收容與轉出

任何需要進入

ICU 的病人原則上均應僅由

ICU 醫師會診后決定,或由專門的搶救組的負責人決

定。反之,在

ICU 醫師認為病人應當轉出時,任何??凭坏靡匀魏谓杩诰苁詹∪?。對

ICU 的

收容與轉出制度必須有明確規定,否則就無法保障

ICU 有限的床位的正常周轉和合理利用。

ICU 的人員要求:

ICU 醫生可來源于麻醉科、急診科、外科或內科。挑選有較豐富的臨床工作實踐經驗、良好的醫

學基礎知識、能熟練應用各種精密儀器、善于鉆研及創新的中青年專業人員作為??漆t生。

ICU 醫生與病人之比為

1 ~

2 :

1 。

ICU 護士的篩選是十分嚴格的,危重患者多病情變化快,隨時有危及生命的可能,而

4h 能夠

觀察和直接得到第一手臨床資料的只有護士;

當病情突然改變時,

患者的生命在幾秒、

幾分鐘內

通過瞬間診斷和處理被挽救,

這常常被認為是護士的職責。

這種迅速的判斷能力是以豐富的臨床

知識結構為基礎的。

ICU 醫生所得到的關于病人病情發展、

及是否需要修正治療方案的大量信息

來源于護士。

ICU 護士是危重患者管理最直接、

最主要的人員之一。

ICU 病室內有一批優秀的

臨床護士,對醫生及病人來講都是十分重要的。

ICU 護士多來自于外科、

麻醉科、

急診科和內科。

不論對于

ICU ??瓶蒲泄ぷ鞯脑O置還是發展來

講,一批訓練有素的護理人員是非常難得的.

應相對專業化,周定化。

即使??频奶攸c限定了人

員的淘汰性,護士的流動及反復的強化訓練必須受到重視。

ICU 護士不僅要有多??漆t療護理及急救基礎知識,

更要強調對病情系統的認識,

還應掌握各種

監護儀器的使用、管理、監測參數和圖象的分析及其臨床意義。從某一??瞥檎{來的骨干護士,

可以先進行多??频妮嗈D學習,再進行

ICU 的強化訓練。然后.在實踐工作中逐漸達到

ICU 護

士標準。

ICU 護士應當是技術全面、

應變工作能力強,

在臨床實踐及護理科研方面起重要作用的專職監護

人員。

其素質標準為:

1 .有為護理事業奮斗的獻身精神及開拓精神。

2 . 有一定的人體健康與疾病的基礎病理生理學知識。

3. 有較廣泛的多??谱o理知識或實踐經驗。

4 .善于創新及應用邏輯思維.發現問題及總結經驗。

5.實際工作及接受新事物能力較強,

6. 操作敏捷、善于鉆研、工作細致耐心。

ICU 護士與病人的數字比例為

2 ~

3 :

l 。目前,國內尚未有

ICU 護士的培訓中心,現有的

ICU 護士無專業證書,

待遇方面也無相應改變,

這與國際危重病護理學的發展要求有差距的。

在歐洲,

英國護士從??茖W校畢業后再須進行

6 ~

12 個月的

ICU 專業訓練;瑞典是

1 年,奧地利是

9 個月,丹麥是

1 年半.結業者授予

ICU 護士證書,待遇方面優于普通病室護士。

ICU 病室可以設化驗員

1 名。負責常規化驗檢查。技術員

1 名,負責貴重儀器的維修、保護及病

室內部分消毒工作。

第四篇:重癥監護病房管理存在的問題及其對策

重癥監護病房是對危重病人進行集中護理、管理 ,治療、觀察的醫療場所。具有病人病情危重、變化較快、護理人員責任重大等特點。因此對監護室的護理管理應更加嚴謹科學縝密具有預見性。本文擬對監護室易出現的護理問題 ,深入研究并作出相應的對策 ,以防護理問題、護理糾紛 ,甚至醫療事故的發生。根據重癥監護室實際工作中出現的護理問題列舉三方面的問題并嘗試提出相應的對策。

第一 ,病人自身安全因素有: 1 意識不清、煩躁、容易出現自我損害的情況 ,如墜床、自行拔管 ,因監護儀管路多 ,病人煩躁無意識抓到儀器或手臂無意識碰到水瓶等危險品易發生的自身損害。 2 病人意識清醒 ,活動范圍較大而導致管道脫出 ,如留置針的脫落 ,各種導管的脫出 ,傷口的暴露 ,吸氧管的脫落。 3 病人尿床排便長時間浸潤皮膚 ,及病人煩躁致床單位不平整 ,管道被壓在身體下面導致的壓痕、壓瘡。

相應安全管理措施是: 1 向病人及家屬做好監護室工作特點的宣傳工作 ,積極恰當的與家屬溝通交流。將護理安全的一般防護措施向病人及家屬做詳盡的介紹。使病人或家屬能認同護理工作 ,至少使其了解護理措施的重要性 ,以宣傳手冊的形式 ,也可以口頭介紹并簽字 ,以防護理糾紛的發生。

2 加強醫療設施的安全性的管理 ,做好預測性工作 ,如加固醫療設備穩定性 ,管道設施、水瓶遠離病人能觸到的地方。

3 認真做好病人的防護工作 ,加床擋 ,防止墜床。根據煩躁程度 ,在防護欄上加海綿以免碰傷病人頭部。對于四肢約束固定的病人 ,隨時觀察約束帶是否松動 ,及時加強固定 ,以免病人掙脫拔出各種管道。為了防止輸液管道脫出或脫落可將輸液的肢體暴露于床單外 ,以便隨時觀察及時處理 ,對輸液部位固定應做到盡早。加強引流管管理 ,妥善放置 ,以免翻身或煩躁時引流管脫節及引流管被壓在身體下面造成壓瘡。床單位加強固定 ,用四角打結等方法固定床單位 ,及時處理污染的床單位、保持干凈、整齊 ,加強基礎護理工作 ,及時清除病人身 上污物 ,保持病人清爽、整潔。分清護理工作輕重緩急 ,將清除不安全的護理工作放在首位。 第二 ,護士本身不安全因素有: 1 護士的護理知識和技術水平欠缺 ,不能滿足病人及家屬理論知識需求 ,使病人及家屬產生不安全感。 2 護士的語言溝通能力欠缺 ,不能完善語言功能 ,缺乏有效的溝通技巧 ,不能完美的表達良好的意圖。 3 責任心、緊迫感、護理安全、法律意識 ,自我保護意識的欠缺。針對以上幾方面的欠缺 ,應采取積極的應對措施: ①加強先進理論知識學習 ,充分掌握各項急救知識 ,??浦R ,熟練掌握儀器的功能用途、方法 ,使之靈活運用 ,滿足病人及家屬的需求 ,以得到他們的首肯 ,對于樹立良好自信的護士形象有積極的作用 ,能有效免除和減少糾紛的發生。②實踐證明 ,美好的語言對于心理和生理都有無形的積極作用 ,現代病人維權意識增強 ,病人及家屬需求增多 ,要求護士充分了解病人的病情 ,做到對病人的十知道 ,加強語言方面的訓練 ,做到讓病人及家屬心情舒暢 ,能積極正確的面對疾病 ,對病情的恢復有幫助作用 ,并要求護士具有優秀的服務品質和恰當的肢體語言 ,這需要護士平時注重觀察學習 ,總結經驗教訓 ,及時糾正 ,以便更好的展示良好的護士風范 ,提高護士地位 ,增強成就感。③護士責任心的降低 ,會直接導致護理糾紛、差錯的出現 ,作為監護室的護士應認清自身責任的重大 ,正確積極面對嚴峻的護理工作 ,加強自身修養 ,樹立良好的職業意識和職業道德觀 ,因為我們的一舉一動極大的影響醫院整體形象并由此引來醫院直接效益和間接效益 ,在就業壓力巨大的今天 ,護士應積極面對本職工作 ,認真做好每一項護理工作。在護理工作中 ,一旦護理糾紛發生 ,對護士的心理和身體都是一個極大的傷害 ,基于此種危害 ,護士應樹立牢固的護理安全意識 ,做好自我保護 ,并盡快適應監護室的工作特點 ,逐漸設計建立一套切實可行預防糾紛的護理措施。④快速的醫療知識和技術的發展 ,向護士提出更大的挑戰 ,不僅要求護士有全面的理論知識 ,更要有使理論與實踐

相結合的能力。善于正確變通知識 ,發展護理技術 ,且具有縝密的頭腦 ,以便更快更好的為病人服務。善于總結歸納潛在的護理問題 ,并將其消滅或清除以減輕病人的身體負擔和經濟負擔。樹立安全第一的工作方針。⑤監護室需要加強體力和意志力、勇氣的鍛煉 ,監護室的特殊情況 ,使護士的精神壓力加大 ,情緒低沉 ,對此護士應具有一種樂觀積極的心態 ,以極大的精力來護理病人。要有團隊協作精神 ,互相總結經驗體會 ,將好的工作方式提出來共同學習 ,加強醫護溝通 ,學習先進醫療知識.正由于這一點一滴的改造 ,才能使護理工作走向良性循環軌道。

第三 ,醫院方面的欠缺 , 1 醫院加強護理管理 ,加大培訓力度 ,增強護理內在水平 ,引進激勵因素 ,做到教育培訓激勵 ,主人翁精神激勵 ,樹立良好醫院文化氛圍。 2 科室應對護士關心支持 ,并對工作做充分肯定 ,合理配置人力資源減輕超負荷工作狀態。

綜上所述 ,監護室的工作是護理工作中的重點 ,全體監護室護士應加強內在及外在護理水平 ,積極應對各種護理問題 ,以便更好的完成護理任務 ,保證護理安全工作順利進行。

第五篇:兒科重癥監護病房

關于兒科重癥監護病房(PICU)建設的建議

兒科重癥監護病房(PICU)負責對危重患兒及時提供全面、系統、持續、嚴密的監護和救治,具備有與其功能和任務相適應的場所、設備、設施和人員條件。

我院兒科是全縣唯一的兒科疾病治療、預防???,擔負著全縣及周圍縣市區兒科疾病的治療及危重患兒搶救及生命支持的任務。所以成立兒科重癥監護病房(PICU)勢在必行,也是醫院發展亮點。

對于成立PICU病房設施及管理提兩種建議,一是全封閉式管理(無陪護)要求需要的病房區域較大,各功能單位齊全,需要護理人員至少12人。二是半封閉式(限制一人陪護),須嚴格病房管理,需要護理人員至少6人。(兩種方法收費也不一樣)。根據目前情況第二種方式比較適宜。

1、病區的設置PICU病房可在現兒科東病區北側的原急救間及相連的一間進行改造,內設置重癥病床4-6張。

2、病區主要醫療設備設施每床均應配備監護儀、輸液泵(注射泵)1臺、管道供氧、負壓吸引裝置1個、呼吸機(CPAP)2臺、微量血糖儀、微量血氣分析儀,顱腦降溫儀、心電圖機、除顫儀,心肺復蘇搶救車(喉鏡、氣管導管、各種接頭、急救藥品及其他搶救用具)、可移動外線消毒車等。

3、規章制度

應當制定各類人員職責,執行醫療護理核心制度、合理用藥制度、醫院感染控制制度、傳染病報告制度等。

本文來自 99學術網(www.gaojutz.com),轉載請保留網址和出處

上一篇:x年度醫院工作報告下一篇:119消防演習活動方案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