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內科用藥總結范文

2024-01-05

內科用藥總結范文第1篇

△穩定型心絞痛:

拜阿司匹林 0.1 qd;氯吡格雷 75mg qd;辛伐他叮 20mg qn;比索洛爾(博蘇)2.5mg qd;單硝酸異山梨酯緩釋片(依姆多)30mg qd。 △急性廣泛前壁心肌梗死:

治療藥物:拜阿司匹林 0.1 qd;氯吡格雷 75mg qd;阿托伐他叮(立普妥)20mg qn;低分子肝素鈣 0.6ml 臍旁皮下注射 bid;培垛普利(雅施達)4mg qd;比索洛爾(博蘇)1.25mg qd。

緩解藥物:硝酸甘油 10mg iv-vp 6ml/L;(若胸痛不能控制改用 合貝爽)。 △擴張型心肌病合并右心衰: 強心:地高辛 0.125mg bid(慢慢加量);利尿:呋塞米 20mg bid、螺內酯 20mg qd;ACEI:培垛普利 4mg qd;b-R阻滯劑:比索洛爾 1.25mg qd;改善循環:馬來酸桂哌齊特 320mg ivgtt qd、凱時 10mg ivgtt qd、丹參酮II-A 80mg ivgtt qd。

以上是主要藥物治療,其他一般治療及對癥處理不多說。(見外科用藥小結) △預激綜合癥及陣發性室上速:

根治:經導管射頻消融術,術后第三天換藥后可出院。

★內分泌科:

營養神經:彌可保、恩在適 3ml im 、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愛維治) 30ml ivgtt。 改善循環:舒血寧 20ml 、銀杏葉提取物注射液(金鈉多)。 改善腦供氧:阿米三嗪-蘿巴新(都可喜) 1片 bid。

住院病人中大多是糖尿病,來住院的糖尿病病人中又大多合并大、微血管及周圍神經并發癥,用藥上也主要是胰島素肌注、營養神經、改善循環。關于胰島素如何用,輪了兩周還是沒太搞懂,這里就不說了。 ★消化內科:

根除HP治療:1.枸櫞酸鉍雷尼替丁膠囊(瑞倍)0.35g bid A.C; 2.克拉霉素 0.5g bid;

3.呋喃唑酮(痢特靈) 0.1g bid。

乙肝活動期(大三陽且HBV-DNA大于10^5)抗病毒治療:

1.恩替卡韋 0.5mg qd;2.阿德福韋酯 10mg qd;3.拉米夫定(賀普丁) 100mg qd。 預防上消化道出血:白及膠漿 250ml q8h ivgtt;6-氨基己酸(一種抗纖溶藥)6.0 ivgtt qd。 調整腸道菌群:整腸生 2片 tid;復方嗜酸乳酸桿菌片 2片 tid;馬來酸曲美布丁(舒麗啟能) 0.2 tid。

保肝藥:多烯磷脂酰膽堿(天興) 15ml ivgtt qd;旅甘安(17-AA)500ml ivgtt qd;門冬氨酸鳥氨酸(雅搏司)-預防肝昏。

止瀉藥:苯乙哌啶 2片 tid A.C;思密達 6.0 tid A.C;黃連素 0.3 tid。

外痔出血治療:消炎膏外敷;愛脈朗 2片 bid;安絡血 5mg tid×3;vitB6 20mg tid×3;紅霉素軟膏 外用。

肝硬化的治療很多,都是對癥治療,沒什么好說的,肝硬化目前沒法治愈,預后不好。 ★呼吸內科: 止咳化痰:鹽酸氨溴索(伊諾舒) 120mg ivgtt bid;祛痰止咳沖劑;撲爾敏;復方甘草口服液;

解痙平喘:氨茶堿 0.25 iv-vp bid 6ml/h;鹽酸丙卡特羅(美普清) 25ug bid;喘可治 4ml im bid;吉諾通;時而平;

輔助抗癌:消癌平 20ml qd;薄芝糖肽 4mg qd;一清膠囊 2片 tid;氨凱舒 5.0 tid。 ★腎內風濕科:

RA藥物治療:1.NSAID:英太青 50mg bid;2.DMARD:甲氨蝶呤 10mg qw;來氟米特(妥抒) 20mg qd;羥氯喹 0.2 qd。

附:33%硫酸鎂 濕敷-消腫;50%硫酸鎂 口服-導瀉;25%硫酸鎂 靜滴-解痙。 ★血液內科:

化療藥太多了,方案也很多,以后有時間再整理?,F就針對一些科室內常見對癥處理,總結如下:

止吐:胃復安 10mg im;奈西雅 0.3mg iv(化療前)。 止咳化痰:棕色合劑 10ml tid;沐舒坦 60mg iv bid;鮮竹瀝 10ml 霧化吸入 bid。 利尿:安體舒通 20mg tid;速尿 20mg iv。

降壓:洛活喜 5mg qd;開博通 12.5mg 舌下含服。 止頭痛:羅通定 60mg po。

補鈣:10%葡萄糖酸鈣 10ml iv(慢) ★神經內科:

營養神經:單唾液酸神經節苷酯(申捷) 40mg ivgtt qd;胞二磷膽堿鈉 0.1 tid;乙酰谷酰胺 0.75 ivgtt qd; 改善循環:血栓通 0.6 ivgtt qd;甲璜酸二氫麥角堿 2.5mg bid;丹參川弓嗪 10ml ivgtt;天麻素 1.0 ivgtt qd; 營養心?。喝f爽力 20mg tid;FDP(果糖二磷酸鈉注射液);曲美他嗪;二丁酰環磷腺苷鈣 40mg ivgtt;貝科能 200mg ivgtt 清除自由基:依達拉奉 30mg ivgttbid; 降纖:蘄蛇酶 0.75u ivgtt 需皮試;

抗精神分裂藥:美多巴 0.125 tid;得巴金 0.5 bid;

抗抑郁藥:鹽酸苯海索 2mg tid;阿普唑侖 0.4 qn;奧氮平 2.5/5mg qn;

一、★新生兒科★

1、新生兒哭鬧怎么判斷?

答:先判斷生理性的還是病理性的,常見原因包括:

1、感冒時鼻腔堵塞( PS:NS滴鼻即可);

2、皮膚皺褶處發生褶爛或大便未清洗臀部;

3、喂養不當;

4、乳糖不耐受癥;

5、牛奶過敏(絕對提倡母乳喂養);

6、其他原因腸絞痛;

7、其他部位疼痛。

2、新生兒反應低下怎么判斷?

答:常見原因如下:

1、HIE;

2、敗血癥;

3、呼衰;

4、低體溫;

5、低血糖;

6、CNS感染;

7、藥物因素;

8、其他。

3、新生兒皮膚青紫如何鑒別?

答:主要考慮:

1、肺部病變,如新生兒肺透明膜病;

2、先心;

3、高鐵血紅蛋白血癥;

4、顱腦疾病;

5、敗血癥休克(表現呼吸淺快,三凹不明顯,伴周身無力,肢體張力低下和肢端冰涼,足跟部皮膚毛細血管再充盈時間延長)

★血液科★

1、考慮感染須做檢查包括哪些?

血培養(細菌+藥敏,真菌) T>38.5攝氏度; 糞培養; 中段尿培養; 痰涂片檢致病菌;

痰培養(細菌+藥敏,真菌);

咽拭子致病菌培養+藥敏、真菌+分型。

2、高白細胞如何處理?

羥基尿 1.0 bid;別嘌醇 0.1 tid;小蘇打 1.0 tid。

★呼吸內科★

1、痰病原體檢查包括哪些內容?

涂片:找細菌、真菌、瘤細胞、抗酸桿菌;

培養:致病菌培養+藥敏;真菌培養+分型+菌計數。

★心內科教學查房★ ☆ACS☆

1、冠脈狹窄程度輕者的處理:

(1)穩定斑塊→降血脂(LDL降至2.5以下,eg:立普妥) (2)抗血小板聚集(eg:阿司匹林 首劑300mg 可終身服用;氯吡格雷;波利維 300mg 2個月療程)

(3)抗凝(低分子肝素 1-2W)

2、溶栓:eg:尿激酶 2.2萬u/kg(150萬u 1/3iv、2/3ivgtt 30min內);鏈激酶(臨床已少用,易過敏)

3、再通指標:胸痛緩解;ST下移;再灌注心律失常;酶鋒提前。 ☆預激綜合癥☆

預激(顯性房道)的三大特點:PR間期短;△波;QRS波增寬。

預激分型:A型△波向上→右束支阻滯;B型△波向下→左束支阻滯。

預激急性發作時的處理:QRS波窄→通過房室結前傳→西地蘭、異搏定、心律平、可達龍;QRS波寬→通過旁路前傳→西地蘭、異搏定禁用。 預激不發作時:手術根治,消融旁路。

★消化內科★

慢性腹瀉原因待查臨床上如何考慮?(伴貧血、低蛋白血癥)

1、小腸吸收不良綜合癥:肝膽胰實質器官病變、小腸病變→糞常規、蘇丹III染色;

2、感染性腸?。篹g:鉤蟲病、藍氏賈第鞭毛蟲→胃鏡、小腸粘膜活檢培養;

3、麥膠性腸?。号c吃面食相關;

4、潰瘍性結腸炎:腹痛、排粘液膿血便、便后腹痛緩解;

5、克羅恩?。喊l熱、腹痛、腹部包塊;

6、小腸細菌過度生長。

★內分泌科★

1、糖尿病飲食如何計算?

總熱卡(kcal):理想體重(kg)=身高-105;理想體重×(25~30kcal) 碳水化合物(kcal):總熱卡×60%/4 蛋白質(kcal):理想體重×(0.8~1.0g)

脂肪(kcal):(總熱卡-碳水化合物-蛋白質×4)/9

2、胰島素治療:

※INS用量:FPG×2;24尿糖(g)/2;(血糖-5.6)×體重×0.6×180/1000;以上INS先用2/3,剩下1/3調整。

※INS制劑的選擇:

1、短效INS:三餐前+睡前 皮下注射;

2、混合INS:早晚 皮下注射,早2/3略少、晚1/3略多。

※強化INS治療:

1、早餐前→中效+速效INS混合;晚餐前→速效INS;睡前→中效INS。

2、三餐前速效、睡前中效。

3、三餐前INS,早餐加用長效。

4、混合中短效,早晚用。

5、INS泵或人工INS持續皮下輸注。

二、內分泌科:

1、糖尿病足并發感染,多為金葡菌感染形成的癤癰,多局限,因為金葡菌釋放凝血酶。

2、初發糖尿病的首選基礎治療為飲食+運動+二甲雙胍。

3、應用萬古霉素時注意肝耳毒性,注意監測血藥濃度。

4、甲狀腺腫主要與體液免疫有關,GD浸潤性突眼主要與細胞免疫有關。

5、T3(活性高)→rT3無活性 ↘T4活性低

6、甲亢的放射碘治療為β射線,而非α射線。因為β射線不透過皮膚,僅局限在甲狀腺腫內,對外無放射作用,而α射線可透過皮膚。

7、糖尿病腎病患者肌酐大于300umol/L需要考慮血液透析。

8、夜間血糖高,而餐后血糖不高的病人:肝臟糖異生減少,外周組織胰島素抵抗比較明顯??捎枚纂p胍及增敏劑(如文迪亞、瑞彤)。

9、唐力(那格列奈)僅對空腹血糖小于9.0mmol/L的患者效果好。(統計學結果,不知道為什么?)

10、糖尿病病人圍手術期間禁用二甲雙胍,避免手術誘發乳酸酸中毒。

11、硬皮病分為三類:彌漫型、局限型、重疊型。典型臨床表現:上唇薄,可見放射狀皮紋;鼻尖、耳薄;95%伴有雷諾現象;手指病變由遠及近發展;常合并有肺底纖維化;多因累及II型肺上皮細胞病變導致呼吸衰竭而致死。治療原則:改善末梢血供,激素抗炎(皮下組織自身免疫);出現干咳、呼吸困難表明累及肺,需用環磷酰胺。

12、BUN 正常、肌酐高提示慢性腎功能不全;

BUN 升高、肌酐正常提示急性或腎前性腎功能不全。

13、尿蛋白+或0.5g/24h,慎用二甲雙胍。

14、果糖氯化鈉,對于腎功能不全者禁用。

15、明確三個概念:低血糖、低血糖癥、低血糖反應。

16、糖尿病腎病最先出現腎小管功能受損,之后出現腎小球病變。 臨床上腎小管功能受損表現為:夜尿,尿比重增高,滲透壓升高。

17、血尿的鑒別:

1、結石;

2、挫傷;

3、炎癥;

4、腫瘤。

18、IgA腎病臨床表現以血尿為主,腰痛比較少見。

19、ENA多肽抗體譜中:ANA多于所有風濕病以及感染都可能為陽性,無特異性。以下指標有一定特異性。

抗dsDNA、抗Sm抗體→系統性紅斑狼瘡; 抗U1RNP→混合性結締組織病; 抗Scl-70→硬皮病; 抗SSA、SSB→干燥綜合癥; 抗Jo-1→皮肌炎或多發性肌炎;

20、大咯血的處理:鎮靜、吸氧;首劑用 生理鹽水+垂體后葉素 6單位(高鉀、冠心病患者禁用);合貝爽;********;內科處理不來,就請介入科做支氣管動脈栓塞。

21、曲霉病臨床表現以胸痛、咯血為主;咳嗽、咳痰、拉絲狀痰多為白色念珠菌感染;

22、早發的HAP多為G+菌感染,如鏈球菌;

晚發的HAP多為G-菌感染,如大腸埃希菌、銅綠假單胞菌;常合并有真菌感染。

23、咪唑類抗菌藥:作用靶點為真菌的細胞膜(麥角固醇),影響真菌的膽固醇代謝,進而抑菌。一般1-2小時起效。

如:米卡芬凈,50mg 用于念珠菌病;150mg 用于曲霉菌病。

24、曲霉病分為三類:

1、腐生型(曲霉球);

2、變態反應型:以肺泡滲出為主;

3、慢性侵襲型(最常見)。

25、阿米卡星、莫西沙星、利福平有抗結核菌作用。

26、社區獲得性肺炎抗感染治療中,臨床多聯用:左氧氟沙星(針對G-,部分G+,非典型菌)+利福霉素(G+、抗結核)

27、腎移植后3個月內易并發肺炎。

28、碳青霉烯類(美羅培南)長期應用易產生出嗜麥芽窄絲單胞菌。(我的本科畢業論文做統計學分析時有涉及此部分,但是不知道為什么,現在回想起來,恍然大悟!)

29、段以上支氣管病變,首選纖支鏡活檢;段以下支氣管病變,首選CT引導下肺穿刺。 30、原發性肺癌最常轉移的部位有:頭顱、前列腺、骨。

31、Ca拮抗劑可減輕肺動脈高壓,減輕右心負荷。

32、吸氣性呼吸困難主要是大氣道阻塞;呼氣性呼吸困難主要是遠端小氣道阻塞,可聞及羅音。

33、噻托嗅胺對于COPD病人的療效較哮喘病人好。

34、β-內酰胺類:為時間依賴性,故用藥頻次常為2/日或3/日。

奎锘酮類:為濃度依賴性,用藥頻次1/日即可。

35、血氣分析,這里就不多說了,看專題分析。

36、針對非典型細菌感染,多選擇喹諾酮類或大環內酯類。

37、真菌感染易引起喘憋。

38、老年人應用拜復樂需注意神經系統的副作用,臨床有見到誘發出癲癇以及精神異常的。

39、低血糖受損部位,從大腦開始,自上而下發展,如未及時處理,累及橋腦,乃至延髓,可導致呼吸抑制。立刻死亡。

40、臨床上碰到高血壓、低血鉀需想到原發性醛固酮增多癥。

41、鉀:多吃多排,少吃少排;

鈉:多吃多排,少吃少排,不吃不排。

42、老年人乳房發育,需考慮是否有應用安體舒通。

43、NSAID類止痛藥物:脊柱炎比RA應用更重要。

44、狼瘡:體液免疫亢進。

45、肝炎后肝硬化和血吸蟲肝硬化的區別:

前者以肝功能受損為主,后者以門脈高壓為主。因為小管區為自身免疫最常攻擊的部位。

46、狼瘡病人:血沉快,CRP正常。

47、風濕病多累及部位:SKLEN。S:皮膚;K:腎臟;L:肺;E:眼;N:神經系統。如出現其中多個受累需想到風濕病可能。

48、低磷性骨?。嚎梢娂俟钦劬€。神經纖維瘤可誘發此病。

49、痛風急性期的治療有三類藥物:秋水仙堿(兩種吃法,按六版教科書上一種,但是較繁瑣;科室用法是第一天,1mg 3/日;第二天,1mg 2/日;第三天,1mg 1/日,這個劑量一直吃一周,停藥 );NSAID類止痛藥;激素。 50、高血壓合并其他疾病的降壓藥物選擇: 合并支氣管哮喘:選Ca拮抗劑,ACEI類禁用。 合并結石:選Ca拮抗劑。

合并收縮功能不全的心衰:選ACEI、ARB。 合并糖尿?。哼xACEI、ARB。

合并前列腺增生:選高特靈(特拉唑嗪)。

三、常用藥物別名:

普萘洛爾-心得安 阿替洛爾-胺酰心安 硝酸異山梨酯-消心痛

硝苯地平-心痛定 曲克蘆丁-為腦路通 氫氧化鋁-胃舒平

沙丁胺醇-舒喘靈 醋酸甲羥孕酮-安宮黃酮 甲氧氯普胺-胃復安(滅吐靈)

甲硝唑-滅滴靈 去甲腎上腺素-正腎素 腎上腺素-副腎素

15AA-肝安 9AA-腎安 消旋山莨菪堿-6542

頭孢噻肟鈉-治菌必妥 頭孢曲松納-曲而松 噴托維林-咳必清

諾氟沙星-氟哌酸 呋喃唑酮-痢特靈 洛貝林-山梗菜堿

尼可剎米-可拉明 拉米夫定-賀普丁 吲哚美辛-消炎痛

吡羅昔康-炎痛喜康 復方氨基比林-安痛定 去痛片-索密痛

酚氨咖敏-撲感敏 利巴韋林-病毒唑 素

異煙肼-雷米封 胞磷膽堿-胞二磷膽堿 胺

小檗堿-黃連乙酰谷酰胺-醋谷

羅痛定-顱痛定 氨咖黃敏膠囊-速效傷風膠囊 苯海索-安坦

苯妥英納-大倫丁 苯巴比妥鈉-魯米那 吡硫醇-腦復新

吡拉西坦-腦復康 異丙酚-丙泊酚(得普利麻) 維拉帕米-異博定

間羥胺-阿拉明 酚妥拉明-利其丁 桂利嗪-腦益嗪

去乙酰毛花苷-西地蘭D 普羅帕酮-心律平 美西律-慢心律

倍他司汀-培他啶 卡托普利-巰甲丙脯酸 復方甘草合劑-棕色合劑

復方愈創木酚磺酸鉀-非那根合劑 碳酸氫鈉-小蘇打 西咪替丁-甲氰咪胍

干酵母-食母生 多潘立酮-嗎丁啉 酚酞-果導

葡醛內酯-肝泰樂 復方甘草酸單胺-強力寧 氫氯噻嗪-雙克

呋塞米-速尿 螺內酯-安體舒通 縮宮素-催產素

腎上腺色綜-安絡血 氨甲苯酸-止血芳酸 酚磺乙胺-止血敏

亞硫酸氫納甲萘醌-維生素K3 硫酸氫鈉甲萘醌-維生素K4 葉綠醌-維生素K1

利血生-利可君 雙嘧達莫-潘生丁 異丙嗪-非那根

氯苯那敏-撲爾敏 地塞米松-氟米松 潑尼松龍-強的松龍

潑尼松-強的松 氫化可的松-皮質醇 曲安奈德-康寧克通

丙酸睪丸素-丙酸睪酮 甲基睪丸素-甲睪酮 己烯雌酚-乙底酚(求偶素)

氯米芬-克羅米芬 格列本脲-優降糖 苯乙雙胍-降糖靈

甲巰咪唑-他吧唑 丙基硫氧嘧啶-丙噻優 多柔比星-阿霉素

表柔比星-表阿霉素 他莫昔芬-三苯氧胺 地芬尼多-眩暈停

亞葉酸鈣-甲酰四氫葉酸鈣 維生素C-抗壞血酸 氯化鈉-生理鹽水(N.S)

葡萄糖-G.S 氯化鈉葡萄糖-G.N.S 地西泮-安定

艾司唑侖-舒樂安定 氯硝西泮-氯硝安定 咪達唑侖-力月西(咪唑安定)

可待因-甲基嗎啡 布桂嗪-強痛定 哌替啶-杜冷丁

汞溴紅溶液-紅藥水 過氧化氫-雙氧水 高錳酸鉀粉-P.P粉

乙酰唑胺-醋氮酰胺 阿米卡星-丁胺卡那霉素

芐星青霉素-長效青霉素 頭孢噻吩-先鋒1號 頭孢噻啶-先鋒2號

頭孢氨芐-先鋒4號 頭孢唑林納-先鋒5號 頭孢拉定-先鋒6號

頭孢羥氨芐-先鋒9號 頭孢哌酮-先必鋒 復方磺胺甲惡唑-復方新若明(SMZ)

多西環素-強力霉素 米若環素-美滿霉素 依托紅霉素-無味紅霉素

阿昔洛韋-無環鳥苷 異丙腎上腺素-喘息定 依托泊苷-足葉乙甙

林可霉素-潔霉素 復方肝浸膏-肝鐵片(力勃隆)

四、各科用藥小結: ★心內科:

△穩定型心絞痛:

拜阿司匹林 0.1 qd;氯吡格雷 75mg qd;辛伐他叮 20mg qn;比索洛爾(博蘇)2.5mg qd;單硝酸異山梨酯緩釋片(依姆多)30mg qd。 △急性廣泛前壁心肌梗死:

治療藥物:拜阿司匹林 0.1 qd;氯吡格雷 75mg qd;阿托伐他叮(立普妥)20mg qn;低分子肝素鈣 0.6ml 臍旁皮下注射 bid;培垛普利(雅施達)4mg qd;比索洛爾(博蘇)1.25mg qd。

緩解藥物:硝酸甘油 10mg iv-vp 6ml/L;(若胸痛不能控制改用 合貝爽)。 △擴張型心肌病合并右心衰: 強心:地高辛 0.125mg bid(慢慢加量);利尿:呋塞米 20mg bid、螺內酯 20mg qd;ACEI:培垛普利 4mg qd;b-R阻滯劑:比索洛爾 1.25mg qd;改善循環:馬來酸桂哌齊特 320mg ivgtt qd、凱時 10mg ivgtt qd、丹參酮II-A 80mg ivgtt qd。

以上是主要藥物治療,其他一般治療及對癥處理不多說。(見外科用藥小結) △預激綜合癥及陣發性室上速:

根治:經導管射頻消融術,術后第三天換藥后可出院。

(明天有一個急性廣泛前壁心梗的病人要做CABG,必要時做PCI,準備去參觀學習一番~)

★內分泌科:

營養神經:彌可保、恩在適 3ml im 、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愛維治) 30ml ivgtt。 改善循環:舒血寧 20ml 、銀杏葉提取物注射液(金鈉多)。 改善腦供氧:阿米三嗪-蘿巴新(都可喜) 1片 bid。

住院病人中大多是糖尿病,來住院的糖尿病病人中又大多合并大、微血管及周圍神經并發癥,用藥上也主要是胰島素肌注、營養神經、改善循環。關于胰島素如何用,輪了兩周還是沒太搞懂,這里就不說了。 ★消化內科:

根除HP治療:1.枸櫞酸鉍雷尼替丁膠囊(瑞倍)0.35g bid A.C; 2.克拉霉素 0.5g bid;

3.呋喃唑酮(痢特靈) 0.1g bid。

乙肝活動期(大三陽且HBV-DNA大于10^5)抗病毒治療:

1.恩替卡韋 0.5mg qd;2.阿德福韋酯 10mg qd;3.拉米夫定(賀普丁) 100mg qd。 預防上消化道出血:白及膠漿 250ml q8h ivgtt;6-氨基己酸(一種抗纖溶藥)6.0 ivgtt qd。 調整腸道菌群:整腸生 2片 tid;復方嗜酸乳酸桿菌片 2片 tid;馬來酸曲美布丁(舒麗啟能) 0.2 tid。

保肝藥:多烯磷脂酰膽堿(天興) 15ml ivgtt qd;旅甘安(17-AA)500ml ivgtt qd;門冬氨酸鳥氨酸(雅搏司)-預防肝昏。

止瀉藥:苯乙哌啶 2片 tid A.C;思密達 6.0 tid A.C;黃連素 0.3 tid。

外痔出血治療:消炎膏外敷;愛脈朗 2片 bid;安絡血 5mg tid×3;vitB6 20mg tid×3;紅霉素軟膏 外用。

肝硬化的治療很多,都是對癥治療,沒什么好說的,肝硬化目前沒法治愈,預后不好。 ★呼吸內科:

止咳化痰:鹽酸氨溴索(伊諾舒) 120mg ivgtt bid;祛痰止咳沖劑;撲爾敏;復方甘草口服液; 解痙平喘:氨茶堿 0.25 iv-vp bid 6ml/h;鹽酸丙卡特羅(美普清) 25ug bid;喘可治 4ml im bid;吉諾通;時而平;

輔助抗癌:消癌平 20ml qd;薄芝糖肽 4mg qd;一清膠囊 2片 tid;氨凱舒 5.0 tid。 ★腎內風濕科:

RA藥物治療:1.NSAID:英太青 50mg bid;2.DMARD:甲氨蝶呤 10mg qw;來氟米特(妥抒) 20mg qd;羥氯喹 0.2 qd。

附:33%硫酸鎂 濕敷-消腫;50%硫酸鎂 口服-導瀉;25%硫酸鎂 靜滴-解痙。 ★血液內科:

化療藥太多了,方案也很多,以后有時間再整理?,F就針對一些科室內常見對癥處理,總結如下:

止吐:胃復安 10mg im;奈西雅 0.3mg iv(化療前)。 止咳化痰:棕色合劑 10ml tid;沐舒坦 60mg iv bid;鮮竹瀝 10ml 霧化吸入 bid。 利尿:安體舒通 20mg tid;速尿 20mg iv。

降壓:洛活喜 5mg qd;開博通 12.5mg 舌下含服。 止頭痛:羅通定 60mg po。

補鈣:10%葡萄糖酸鈣 10ml iv(慢) ★神經內科:

營養神經:單唾液酸神經節苷酯(申捷) 40mg ivgtt qd;胞二磷膽堿鈉 0.1 tid;乙酰谷酰胺 0.75 ivgtt qd; 改善循環:血栓通 0.6 ivgtt qd;甲璜酸二氫麥角堿 2.5mg bid;丹參川弓嗪 10ml ivgtt;天麻素 1.0 ivgtt qd; 營養心?。喝f爽力 20mg tid;FDP(果糖二磷酸鈉注射液);曲美他嗪;二丁酰環磷腺苷鈣 40mg ivgtt;貝科能 200mg ivgtt 清除自由基:依達拉奉 30mg ivgttbid; 降纖:蘄蛇酶 0.75u ivgtt 需皮試;

抗精神分裂藥:美多巴 0.125 tid;得巴金 0.5 bid;

內科用藥總結范文第2篇

[處方10]

枸櫞酸鉍鉀240mg每天2次口服阿莫西林1.0g每天2次口服呋喃唑酮0.1g每天2次口服

適應證:H p陽性的慢性胃炎合并中重度萎縮、中重度腸化生、中重度非典型增生。

分析:鉍劑除胃黏膜保護作用外, 還具有局部抗菌活性, 它可以聚集在胞漿和細胞膜周圍, 直接作用于細菌的細胞壁, 破壞其完整性。常用的鉍劑為枸櫞酸鉍鉀, 口服吸收少, 約2小時后鉍劑在胃竇黏膜達到抗菌所需藥物濃度。不良反應包括由于硫化鉍形成而出現黑糞及惡心、嘔吐、便秘或腹瀉等胃腸道癥狀。

呋喃唑酮為硝基呋喃類抗菌藥, 對Hp抑菌力強。常見不良反應有惡心、嘔吐等胃腸道反應, 也有皮疹、藥物熱、哮喘;極個別可引起多發性神經炎, 劑量1日超過0.4g或總量超過3g時易引起。

以上三聯療法為一線根除H p治療方案。

[處方11]

伊托必利50mg每天3次口服飯前15~30分鐘蒙脫石散3g每天4次口服三餐前及睡前

適應證:膽汁反流性胃炎。

分析:蒙脫石散又名思密達, 可改善黏液的聚合, 加強胃黏膜的黏液屏障, 吸附膽酸鹽, 防止反流膽汁中化學因子對黏膜的損害作用。少數患者如出現便秘, 可減少劑量繼續服用。伊托必利增強胃、十二指腸運動, 蒙脫石散增強黏液屏障, 治療膽汁反流性胃炎效果顯著。

3.5消化性潰瘍

消化性潰瘍泛指胃腸道黏膜在某種情況下被胃酸和胃蛋白酶消化而造成的潰瘍, 可發生在食管、胃、十二指腸以及胃腸吻合口處。因為胃潰瘍 (G U) 和十二指腸潰瘍 (DU) 最常見, 故一般所謂的消化性潰瘍, 是指GU和DU。Hp和非甾體抗炎藥 (NSAID) 是消化性潰瘍發病的最常見病因。典型癥狀是節律性和周期性上腹痛, GU進食后疼痛加重, D U為空腹時疼痛和夜間疼痛, 進食后緩解。主要并發癥為消化道出血、梗阻、穿孔和癌變。除藥物治療外, 應注意飲食規律, 避免辛辣食物及濃茶、咖啡等, 戒煙、酒。避免服用對胃腸有刺激的藥物。

[處方1]

雷尼替丁1 5 0 m g每天2次口服飯前

硫糖鋁1g每天4次口服飯前1小時及睡前適應證:H p陰性的G U。

分析:消化性潰瘍的發生是由于對胃、十二指腸黏膜有損害作用的侵襲因素與黏膜自身防御/修復因素之間失去平衡的結果, 但消化道潰瘍的最終形成是由于胃酸/胃蛋白酶自身消化所致。由于胃蛋白酶生物活性與胃液p H高低密切相關, 無酸的情況下罕見潰瘍發生, 抑制胃酸分泌的藥物可有效促進潰瘍愈合。因此, 胃酸是潰瘍發生的決定因素, 抑制胃酸分泌是消化性潰瘍的主要治療策略。雷尼替丁通過競爭性地阻斷組胺與受體結合而減少胃酸分泌。一般療程為D U治療4周, G U治療8周。

雷尼替丁抑制胃酸分泌, 硫糖鋁保護胃黏膜, 兩者聯用有協同作用。

[處方2]

奧美拉唑2 0 m g每天1次口服

膠體果膠鉍200mg每天4次口服飯前30分

鐘及睡前

適應證:H p陰性的D U。

分析:奧美拉唑抑制胃酸分泌的作用比雷尼替丁更強, 作用更持久。一般療程為D U治療4周, G U治療8周。

奧美拉唑抑制胃酸分泌, 膠體果膠鉍保護胃黏膜, 兩者聯用有協同作用。

[處方3]

奧美拉唑20mg每天2次口服7天

阿莫西林1.0g每天2次口服7天

克拉霉素0.5g每天2次口服7天適應證:H p陽性的消化性潰瘍。

分析:大量研究已充分證明, Hp感染是消化性潰瘍的主要病因, 根除Hp可促進潰瘍愈合, 顯著降低潰瘍復發率及其并發癥發生率, 根除Hp可使大多數相關性潰瘍患者達到完全治愈目的。不論潰瘍初發或復發, 活動或靜止, 有無并發癥, 均應進行抗H p治療。

由于大多數抗生素在胃內低p H值環境中活性降低和不能穿透黏液層到達細菌, Hp感染不易根除。迄今尚無單一藥物能有效根除H p, 目前推薦的根除H p方案是質子泵抑制藥 (PPI) 或鉍劑為基礎的三聯藥物治療。與治療消化性潰瘍PPI標準劑量比較, 采用PPI標準劑量2倍用法可明顯提高Hp的根除率。PPI沒有直接抗Hp作用, 但可通過其強烈抑酸作用而增強酸敏感性抗生素的抗菌作用。胃p H值越高, 阿莫西林的最低抑菌濃度越低, 且穩定性越高。PPI能增加克拉霉素血清和胃組織中的濃度, 增加阿莫西林的胃液濃度, 故采用奧美拉唑標準劑量2倍的用法可明顯提高H p的根除率。

一般認為, 治療方案療效高而潰瘍面積較小時, 單一抗Hp治療1周就可使活動性潰瘍有效愈合。潰瘍面積較大, 抗Hp治療結束時患者癥狀未緩解或近期有出血等并發癥時, 應在抗Hp治療結束后繼續用奧美拉唑常規劑量, 每日1次, 總療程4周, 或雷尼替丁常規劑量, 療程6周。

以上三聯療法為一線根除H p治療方案。

[處方4]

奧美拉唑20mg每天2次口服7天甲硝唑0.4g每天2次口服7天

克拉霉素0.5g每天2次口服7天

適應證:Hp陽性的消化性潰瘍, 且對青霉素過敏者。

分析:以上三聯療法為一線根除H p治療方案。

[處方5]

奧美拉唑20mg每天2次口服7天阿莫西林1.0g每天2次口服7天甲硝唑0.4g每天2次口服7天

適應證:H p陽性的消化性潰瘍。

分析:以上三聯療法為一線根除H p治療方案。

[處方6]

奧美拉唑20mg每天2次口服7天

阿莫西林1.0g每天2次口服7天

呋喃唑酮0.1g每天2次口服7天適應證:H p陽性的消化性潰瘍。

分析:以上三聯療法為一線根除H p治療方案。

[處方7]

奧美拉唑20mg每天2次口服7~14天

阿莫西林1.0g每天2次口服7~14天

左氧氟沙星0.5g每天1次口服7~14天適應證:初次根除Hp失敗的消化性潰瘍, 對甲硝唑

或克拉霉素耐藥。

分析:初次根除Hp失敗后, 應當使用二線治療方案, 直至Hp被根除。影響根除失敗的最重要因素是患者依從性差和細菌對抗生素的耐藥性。由于治療后細菌產生的繼發性耐藥對再次根除治療效果影響較大, 再次根除方案不應該包括已被證實有耐藥性的抗生素。左氧氟沙星有良好的抗H p作用, 通常用于二線治療。

以上三聯療法為二線根除H p治療方案, 效果顯著。

[處方8]

枸櫞酸鉍鉀240mg每天2次口服7~14天奧美拉唑20mg每天2次口服7~14天

呋喃唑酮0.1g每天2次口服7~14天四環素0.75g每天2次口服7~14天

適應證:初次根除Hp失敗的消化性潰瘍, 細菌耐藥性不明。

分析:四環素為廣譜抗生素, 有良好的抗H p作用。由于近20年來很少使用, 故其耐藥性較低。常見不良反應有胃腸道不適、皮疹、菌群失調等。

以上四聯療法為二線根除H p治療方案。

[處方9]

雷尼替丁150mg每天1次睡前口服適應證:預防消化性潰瘍復發。

分析:有效根除H p及徹底停服N S A I D, 可消除消化性潰瘍的兩大常見病因, 因而能大大減少潰瘍復發。對潰瘍復發同時伴有Hp感染復發 (再感染或復燃) 者, 可予根除Hp再治療。下列情況則需用長程維持治療來預防潰瘍復發: (1) 不能停用N S A I D的潰瘍患者, 無論H p陽性還是陰性; (2) H p相關潰瘍, H p感染未能被根除; (3) H p相關性潰瘍, H p雖已被根除, 但曾有嚴重并發癥的高齡、有嚴重伴隨病患者; (4) 非H p、非N S A I D潰瘍。維持治療一般多用H2受體拮抗藥, 常用方案為標準劑量半量睡前頓服, 如雷尼替丁1 5 0 m g, 睡前頓服。半量維持療效差者, 也可采用全量分兩次口服維持。維持治療時間的長短, 須根據具體病情決定, 短的3~6個月, 長的1~2年, 甚至更長時間。無并發癥且潰瘍復發率低的患者, 可在出現典型潰瘍癥狀時, 給予4~8周全量H2受體拮抗藥治療。對維持治療中復發的潰瘍, 應積極尋找可除去的病因, H2受體拮抗藥半量維持者應改為全量。

應用雷尼替丁維持治療可使消化性潰瘍的年復發率降至2 5%, 減少并發癥, 安全性提高。

[處方10]

奧美拉唑2 0 m g每天1次口服

適應證:應用雷尼替丁全量維持預防消化性潰瘍復發效果不佳。

分析:奧美拉唑的維持治療效果優于雷尼替丁, 可使消化性潰瘍的年復發率降至20%, 減少并發癥, 安全性高。

[處方11]

奧美拉唑2 0 m g每天1次口服適應證:N S A I D潰瘍預防。

分析:雖然有10%~30%的患者在服用NSAID 3~6個月內可發生胃、十二指腸潰瘍, 但多為“無痛性”, 且同時發生潰瘍出血或穿孔等致命性并發癥的幾率<1%。因此, 一般不必對所有應用NSAID者進行預防性治療, 但對于具有下列高危因素且計劃長期或大劑量使用N S A I D者, 宜選用對胃腸道不良反應較小的N S A I D, 盡量使用最低有效劑量, 并必須常規給予抗潰瘍藥物預防: (1) 有消化性潰瘍病史; (2) 年齡>60歲患者; (3) 同時應用抗凝藥物或腎上腺皮質激素。

內科用藥總結范文第3篇

大腸癌包括結腸癌與直腸癌, 起病隱匿, 早期癥狀不明顯, 中晚期出現排便習慣與糞便性狀的改變、腹痛、腹部腫塊等消化道癥狀體征, 以及進行性貧血、消瘦、低熱等全身癥狀。臨床診斷主要依據結腸鏡檢查。大腸癌的治療關鍵在于早期發現和早期診斷, 從而能有手術根治機會。

[處方1]

5%葡萄糖注射液500ml

亞葉酸鈣20mg/m2靜脈滴注每日1次第1~5天

0.9%氯化鈉注射液500ml

氟尿嘧啶4 2 5 m g/m 2靜脈滴注每日1次第1~5天

0.9%氯化鈉注射液250ml

復方苦參注射液20ml靜脈滴注每日1次

適應證:大腸癌手術后1~2個月。

分析:先給予亞葉酸鈣, 再用氟尿嘧啶可提高氟尿嘧啶的抗癌活性。兩藥聯用治療大腸癌有效率明顯提高。4~5周1個療程, 6個療程。

復方苦參注射液由苦參、白土苓組成??鄥⒛苷T導腫瘤細胞分化, 誘導腫瘤細胞凋亡, 保護機體免疫力, 減輕晚期癌性疼痛。白土苓具有較強的抗腫瘤作用。復方苦參注射液與氟尿嘧啶聯用, 可發揮抗腫瘤的協同作用, 并降低氟尿嘧啶的毒副反應。

[處方2]

5%葡萄糖注射液500ml

奧沙利鉑8 5 m g/m 2靜脈滴注第1天

5%葡萄糖注射液500ml

亞葉酸鈣2 0 0 m g/m2靜脈滴注第1、2天

氯化鈉注射液100ml

氟尿嘧啶4 0 0 m g/m 2靜脈注射

氯化鈉注射液500ml

氟尿嘧啶600mg/m2靜脈持續輸注22小時第1、2天

10%葡萄糖注射液250ml

參麥注射液40ml靜脈滴注每日1次

適應證:失去手術機會的晚期大腸癌可耐受大強度化療者。

分析:奧沙利鉑為第三代鉑類抗癌藥, 以D N A為靶作用部位, 鉑原子與D N A形成交叉聯接, 阻斷其復制和轉錄。對大腸癌、胃癌、胰腺癌有較好療效。不良反應: (1) 胃腸道反應較順鉑輕微。 (2) 神經毒性:主要表現為感覺遲鈍、感覺異常, 遇冷加重。 (3) 骨髓抑制:發生率不高, 多為輕中度。對鉑類藥物過敏者禁用。不宜用于妊娠及哺乳期婦女。其神經毒性與寒冷有關, 用藥期間應注意保暖, 靜脈滴注期間勿飲用冷飲。禁與堿性溶液或含鈉溶液配伍輸注。

參麥注射液由人參、麥冬組成, 能提高腫瘤患者的免疫功能, 與化療藥物合用時, 有一定的增效作用, 并能減少化療藥物所引起的不良反應。氟尿嘧啶、亞葉酸鈣聯合奧沙利鉑能明顯提高有效率和延長晚期大腸癌的生存期。參麥注射液有增效減毒作用。本方案為晚期結直腸癌一線化療方案。每2周重復1次。

[處方3]

卡培他濱125 mg/m2每日2次口服第1~14天

維生素B6 10mg每日2次口服第1~14天

本方案每3周重復1次。

適應證:不能耐受大強度治療的大腸癌。

分析:卡培他濱是氟尿嘧啶的前體物, 口服后治療組織內的氟尿嘧啶的濃度明顯高于血液 (100倍以上) 。主要用于結腸癌、直腸癌。不良反應可有腹瀉、惡心、嘔吐, 半數出現手足綜合征, 表現為麻木、感覺遲鈍、感覺異常。孕婦和哺乳期婦女禁用。使用本品并同時服用維生素B6, 可預防手足綜合征發生。

[處方4]

抗癌平丸1g每日3次飯后服

適應證:晚期大腸癌不適宜手術治療和放化療者。

分析:抗癌平由半枝蓮、白花蛇舌草、香茶菜、蛇莓、蟾蜍等十余味中草藥組成, 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功效。本品可抑制消化系統癌細胞增殖, 提高吞噬細胞活力, 提高免疫系統功能, 促進腫瘤細胞逆轉分化, 保護骨髓造血功能, 增加白細胞數, 降低放化療及癌性毒素對造血系統的損傷, 與化療、放療合用有明顯的減毒增效作用。主要用于治療大腸癌、胃癌、食管癌、胰腺癌等消化系統腫瘤。初服時可逐漸增加量, 如胃部有發脹感, 稍減量??拱┢酵柚委熗砥诖竽c癌可緩解臨床癥狀, 延長患者生命, 提高生存質量。

3.11腸易激綜合征

腸易激綜合征 (IBS) 是以腹痛或腹部不適伴排便習慣改變為特征的功能性腸病, 經檢查排除可引起這些癥狀的器質性疾病。起病通常緩慢, 間歇性發作, 有緩解期。腹痛性質多樣, 程度各異, 但不會進行性加重, 不于睡眠中發作。伴有腹瀉者糞量少, 夜間不出現, 約1/4患者可因進食誘發, 部分患者有腹瀉與便秘交替現象。以便秘為主者, 便秘可間斷或為短期腹瀉所暫時中止, 排便不盡感明顯。治療主要是積極尋找并去除促發因素和對癥治療, 強調綜合治療和個體化治療原則。

[處方1]

匹維溴銨50mg每日3次飯時口服

適應證:I B S以腹痛癥狀為主者。

分析:匹維溴銨為選擇性作用于胃腸道平滑肌的鈣拮抗藥, 通過消除腸平滑肌的高反應性而緩解IBS患者的腹痛、腹瀉及便秘, 特別是交替出現的腹瀉和便秘癥狀, 偶見腹部不適。兒童與孕婦禁用。療程6~8周。

[處方2]

曲美布汀100mg每日3次口服

適應證:I B S以腹瀉、腹痛、腹脹癥狀為主者。

分析:曲美布汀為不同于抗膽堿能藥物和抗多巴胺類藥物的胃腸道運動功能調節劑, 具有對胃腸道平滑肌的雙向調節作用, 用于I B S的治療, 可有效地緩解腹瀉、腹痛及腹脹等臨床癥狀。偶有口渴、腸鳴、便秘、心動過速、困倦、短暫血清氨基轉移酶升高。

[處方3]

洛哌丁胺首次口服4mg, 此后每腹瀉1次服2mg

適應證:I B S腹瀉癥狀較重者。

分析:洛哌丁胺又名易蒙停, 為人工合成的外周阿片肽受體激動藥, 作用于腸壁的阿片受體, 可抑制腸道平滑肌的收縮, 減少腸蠕動, 延長腸內容物的滯留時間, 增強腸道內水分和離子的吸收。適用于急性腹瀉以及各種病因引起的慢性腹瀉。不良反應輕微, 主要有皮疹、瘙癢、口干、腹脹、惡心、食欲不振。

[處方4]

伊托必利5 0 m g每日3次飯前30分鐘口服

適應證:I B S以腹脹、便秘癥狀為主者。

分析:伊托必利對改善IBS患者腹脹、便秘癥狀有較好的效果。

[處方5]

地衣芽孢桿菌0.5g每日3次口服

適應證:I B S以腹瀉癥狀為主者。

分析:有研究表明, 部分IBS患者的發病與腸道菌群失調有關, 給患者補充益生菌, 可不同程度地改善患者的癥狀。地衣芽孢桿菌又名整腸生, 是地衣芽孢桿菌活菌制劑, 能調整腸道菌群, 拮抗致病菌。服用本品時應停用抗菌藥物和吸附劑, 以免降低藥效。地衣芽孢桿菌對改善IBS患者腹瀉有較好的效果。

[處方6]

谷維素2 0 m g每日3次口服

適應證:輕度IBS患者。

分析:自主神經功能紊亂是IBS發病的主要因素。谷維素能調節間腦功能, 改善和調節自主神經功能, 減少內分泌平衡失調, 改善神經精神癥狀。一般用藥2周后腹痛、腹瀉等癥狀開始減輕, 4周后癥狀明顯好轉, 治療期間未見不良反應。

[處方7]

帕羅西汀2 0 m g每日1次早餐時頓服

適應證:I B S腹痛癥狀重, 精神癥狀明顯者。

分析:54%~100%的IBS患者有精神癥狀, 其中焦慮、抑郁多見, 故認為I B S是一種心身疾病。帕羅西汀是一種高選擇5-羥色胺再攝取抑制藥, 與三環類抗抑郁藥比較有較少的毒性與不良反應。不良反應輕微而短暫, 常見的有輕度口干、惡心、厭食、便秘、乏力等。帕羅西汀治療IBS, 不但能改善患者精神癥狀, 而且對改善消化道癥狀療效顯著, 尤以腹痛改善較明顯。

3.12慢性腹瀉

腹瀉是指排便次數增多 (每日超過3次) , 排糞量增多 (每日超過200g) , 糞質稀薄 (含水量超過85%或含未消化食物、膿血或黏液) 。慢性腹瀉指病程在2個月以上或間歇期在2~4周內的復發性腹瀉。慢性腹瀉的病因: (1) 腸道感染性炎癥:慢性細菌性痢疾、腸結核等; (2) 非感染性炎癥:U C、C D、原因不明的慢性結腸炎、放射性腸炎、缺血性結腸炎、尿毒癥性腸炎等; (3) 腫瘤:大腸癌、小腸淋巴瘤等; (4) 小腸吸收不良:胰酶缺乏如慢性胰腺炎、胰腺癌, 膽鹽缺乏如肝外膽道梗阻、肝內膽汁淤積等; (5) 腸運動功能異常:腸易激綜合征、甲狀腺功能亢進癥、糖尿病性神經病等; (6) 抗生素相關性腹瀉。慢性腹瀉的診斷主要依靠病史、體征、直腸指檢、糞便檢查, 如有困難, 再進一步作B超、X線檢查, 仍不能解決時, 再作纖維結腸鏡、小腸鏡或膠囊內鏡, 必要時作小腸吸收功能試驗。慢性腹瀉是癥狀, 其根本治療在于針對病因治療, 如腸道感染引起的腹瀉必須抗感染治療, 以針對病原體的治療最為理想。糾正腹瀉所引起的失水、電解質紊亂和酸堿平衡失調。注意, 治療中應盡量避免選擇成癮性止瀉藥物, 且應在明確病因后應用。

[處方1]

左氧氟沙星200mg每日2次口服

山莨菪堿1 0 m g每日3次口服

適應證:慢性細菌性痢疾。

分析:左氧氟沙星抗菌, 山莨菪堿解痙止痛, 治療慢性細菌性痢疾效果顯著。

[處方2]

西咪替丁0.2g每日3次飯后口服

復方地芬諾酯1片每日3次口服

適應證:原因不明的慢性結腸炎。

分析:慢性結腸炎患者的病變腸壁常有肥大細胞增多, 受刺激后可釋放大量組胺, 導致腸壁充血、水腫、平滑肌痙攣致瀉。西咪替丁可通過抑制肥大細胞釋放組胺及抑制前列腺素釋放等達到治療效果。一般用藥7天左右大便即成形, 便次減少。病情緩解后再續用藥2個月。

西咪替丁聯合止瀉藥復方地芬諾酯治療慢性結腸炎效果顯著。

[處方3]

桂利嗪2 5 m g每天3次口服

復方地芬諾酯1片每天3次口服

適應證:慢性結腸炎。

分析:慢性結腸炎的主要發病機制為腸道平滑肌細胞收縮-分泌耦聯紊亂。桂利嗪為鈣拮抗藥, 可抑制慢性結腸炎患者的腸道平滑肌快波電活動, 具有止痛、止瀉和抑制分泌功能。偶見嗜睡、皮疹、胃腸道反應。

內科用藥總結范文第4篇

[處方3]

胰酶腸溶片 0.6 g 每天3次 口服 進餐時

雷尼替丁 150mg 每天2次 口服

奧曲肽 100μg 皮下注射 每8小時1次

適應證:CP頑固性上腹痛。

分析:奧曲肽是一種人工合成的八肽環狀化合物, 可抑制胰液分泌, 減輕胰管內壓力, 緩解疼痛。奧曲肽聯合胰酶、雷尼替丁治療CP頑固性腹痛效果顯著。

[處方4]

胰酶腸溶膠囊 (得每通) 4粒 每天3次 口服

適應證:CP脂肪瀉。

分析:胰酶制劑中以得每通所含胰酶成分最高, 每粒含脂肪酶10 000U, 其微粒釋放后與食糜充分均勻混合, 應在進餐時與食物同時服用。得每通中胰酶成分以超微微粒的形式存在, 大多數顆粒直徑小于1.2mm, 在胃內的停留時間短, 與食糜同步到達十二指腸, 能夠快速溶解, 在p H≥5.5時快速釋放, 發揮作用。得每通采用的腸衣包膜能有效地保護酶活性, 免受胃內酸性物質的破壞, 保證其到達十二指腸后能充分發揮作用。因此, 通過精心設計的酶轉運系統, 得每通能夠最大程度的達到食物充分消化和吸收, 減少脂肪瀉的目的。不應同時使用抑酸藥物, 因為胃內pH升高可使對pH敏感的腸溶膠囊在胃內即釋放胰酶, 而不能發揮最佳消化作用。

3.22 胰腺癌

胰腺癌指胰外分泌腺的惡性腫瘤。主要表現為中上腹痛、食欲不振、消瘦和黃疸等。治療應爭取早期切除癌, 晚期或手術前后病例可進行化療、放療和各種對癥支持治療。

[處方1]

0.9%氯化鈉注射液 250 ml

吉西他濱 1000mg/m2 靜脈滴注 每周1次

0.9%氯化鈉注射液 250ml

復方苦參注射液 20ml 靜脈滴注 每天1次

40天

適應證: (1) 晚期胰腺癌, (2) 胰腺癌根治術后。

分析:吉西他濱是新一代阿糖胞苷類似物, 為細胞周期特異性抗癌藥, 主要作用于細胞S期, 具有中度抗胰腺癌作用, 可以明顯改善晚期胰腺癌患者的相關癥狀和生活質量。不良反應主要為輕中度骨髓抑制和消化道反應。標準用法為1000mg/m2, 靜脈滴注30分鐘, 每周1次, 連用3周后停藥1周, 以后每4周用藥3周。

復方苦參注射液配合吉西他濱能發揮增效減毒作用。

[處方2]

0.9%氯化鈉注射液 250 ml

吉西他濱 1000mg/m2 靜脈滴注 每周1次

0.9%氯化鈉注射液 250ml

順鉑 20mg 靜脈滴注 連用5天 間隔4周

重復1次

0.9%氯化鈉注射液 250ml

復方苦參注射液 20ml 靜脈滴注 每天1次

40天

適應證:體力狀況較好的晚期胰腺癌患者。

分析:吉西他濱聯合順鉑、復方苦參注射液有協同作用, 可改善體力狀況較好的晚期胰腺癌患者預后, 提高生存率。同時, 血液系統毒性和胃腸道毒性有可能增加。

3.23 上消化道出血

上消化道出血是指屈氏韌帶以上的消化道, 包括食管、胃、十二指腸、胰腺、膽道病變等所引起的出血, 胃-空腸吻合術后的空腸病變出血亦屬此范圍。大量出血是指在數小時內失血量超出1000ml或循環血容量的20%, 其臨床主要表現為嘔血和 (或) 黑糞, 往往伴有血容量減少引起的急性周圍循環衰竭。上消化道出血的病因很多, 常見為消化性潰瘍、急性胃黏膜病變、食管胃底靜脈曲張以及胃癌。除食管胃底靜脈曲張破裂出血之外的其他病因引起的上消化道大出血, 習慣上又稱為非曲張靜脈上消化道大出血。上消化道出血的治療, 特別是大量出血, 必須分秒必爭, 積極補充血容量, 糾正休克。在此前提下, 同時選用有效的止血藥物。當血紅蛋白低于90g/L, 收縮壓低于90mmHg時, 應立即輸入足夠量全血。肝硬化患者應輸入新鮮血, 有明確手術指征者應及時手術治療。三腔二囊管壓迫止血適用于食管、胃底靜脈曲張破裂出血, 即時止血效果明顯。經上述處理后, 大多數上消化道大出血可停止;如仍無效可考慮手術治療。

[處方1]

5%葡萄糖注射液 100ml

法莫替丁 20mg 靜脈滴注 每天2次

云南白藥 0.5g 每天3次 口服

適應證:非曲張靜脈上消化道出血。

分析:H2受體拮抗藥法莫替丁能提高胃內pH值, 既可促進血小板聚集和纖維蛋白凝塊形成, 避免血凝塊過早溶解, 有利于止血和預防再出血, 又可治療消化道潰瘍。

云南白藥由三七、麝香等中藥組成, 能顯著縮短凝血時間、出血時間、凝血酶原時間, 能促進血小板釋放而起到凝血作用, 能對抗肝素及雙香豆素的抗凝血作用。云南白藥治療非曲張靜脈上消化道出血, 止血效果明顯, 與法莫替丁合用從不同環節發揮止血的協同作用。

[處方2]

凝血酶 1000U 每6小時1次 口服

0.9%氯化鈉注射液100ml

奧美拉唑 40mg 靜脈滴注 每12小時1次

右旋糖酐40 500ml 靜脈滴注 每天1次

適應證:非曲張靜脈上消化道大出血。

分析:血小板聚集與血漿凝血功能所誘導的止血作用需在pH>6.0時才能有效發揮, 而且新形成的凝血塊在p H<5.0的胃液中會迅速被消化。因此, 抑制胃酸分泌, 提高胃內pH值具有止血作用。臨床上, 對消化性潰瘍和急性胃黏膜損害所引起的出血, 常規予H2受體拮抗藥或質子泵抑制藥, 后者在提高及維持胃內pH值的作用優于前者。急性出血期應靜脈途徑給藥。

凝血酶為局部止血藥, 必須直接與創面接觸, 才能起止血作用, 嚴禁注射??诜钢委熛詽?、急性胃黏膜病變所致出血, 療效與胃鏡內噴灑相同。右旋糖酐40能提高血漿膠體滲透壓, 吸收血管外的水分而補充血容量, 維持血壓。但右旋糖酐24小時內不宜超過1000ml, 以免加重出血傾向。凝血酶與奧美拉唑聯用, 可從不同環節發揮止血的協同作用。

[處方3]

凝血酶 1000U 每6小時1次 口服

10% 葡萄糖注射液 500ml

垂體后葉素30U

硝酸甘油 10mg 靜脈滴注

0.9%氯化鈉注射液 100ml

奧美拉唑 40mg 靜脈滴注 每天1次

適應證:食管胃底靜脈曲張破裂出血。

分析:垂體后葉素能直接收縮內臟及全身血管, 可以降低門靜脈血流量, 減少門靜脈及其側支循環的壓力, 從而控制食管和胃靜脈曲張發生出血。垂體后葉素的半衰期短, 應持續靜脈滴注。其常見的不良反應有腹痛、血壓升高、心律失常、心絞痛, 嚴重者可發生心肌梗死。因此, 患原發性高血壓、冠心病或孕婦不宜使用。垂體后葉素與硝酸甘油聯合應用, 不僅增強降低門靜脈壓力的作用, 而且能減少垂體后葉素的心血管不良反應。

凝血酶促進纖維蛋白原轉化為纖維蛋白, 網狀纖維組織蛋白中大量沉積著其他血液成分, 形成膠體狀態的纖維蛋白凝塊附著于破裂血管處, 使局部止血??诜笐诖贵w后葉素靜脈滴注30分鐘后全身內臟小動脈收縮時應用。此時食管下段靜脈破裂血管及胃底靜脈破裂血管亦收縮變細, 出血量減少, 局部靜脈壓降低, 服用凝血酶促進局部止血效果最好。方法:在綜合治療原發病的基礎上用垂體后葉素30U、硝酸甘油10mg加入10%葡萄糖注射液500ml內靜脈滴注, 要求90分鐘內滴完 (0.3U/分) 。靜脈滴注30分鐘口服凝血酶, 每次500~2000U, 一般4~6小時服1次, 最短1~2小時服1次, 最長8~12小時服1次。遇大出血時垂體后葉素連續靜脈滴注, 同時增加凝血酶的口服次數和劑量。

垂體后葉素、硝酸甘油、凝血酶、奧美拉唑聯用從不同作用環節、整體與局部方面發揮協同止血作用。

[處方4]

凝血酶 2000U 每6小時1次 口服

0.9% 氯化鈉注射液100ml

奧美拉唑 40mg 靜脈滴注 每天2次

10% 葡萄糖注射液 1000ml

奧曲肽 600μg 每小時25μg 靜脈滴注

右旋糖酐40 500ml 靜脈滴注

適應證:食管胃底靜脈曲張破裂大出血。

分析:生長抑素可明顯減少內臟血流量, 并見奇靜脈血流量明顯減少, 后者是食管靜脈血流量的標志。生長抑素類藥物的止血效果肯定, 因不伴全身血流動力學改變, 短期使用幾乎無嚴重不良反應。奧曲肽是8肽的生長抑素類似物, 具有生長抑素的全部生物學效應, 而生物半衰期則延長至40分鐘左右。其作用機制為: (1) 抑制胰高血糖素分泌, 間接阻斷血管擴張, 使內臟血管收縮, 血流量下降, 從而降低門靜脈壓力; (2) 選擇性直接作用于血管平滑肌, 減少內臟血流并降低門靜脈壓力及側支循環血流; (3) 抑制胃酸和胃蛋白酶分泌, 刺激胃液分泌, 減少毒素對胃黏膜細胞和肝細胞的損傷, 保護血凝塊; (4) 增加食管下段括約肌的肌張力, 減少胃液反流, 保護食管黏膜。方法:奧曲肽100μg加入10%葡萄糖注射液20ml靜脈緩注, 繼以600μg加入10%葡萄糖注射液1000ml中滴注維持24小時, 連續治療3~5天, 確認出血停止后停藥。

內科用藥總結范文第5篇

貧血是指人體外周血紅細胞容量減少。在海平面地區, 成年男性血紅蛋白濃度<120g/L, 成年女性血紅蛋白濃度<110g/L, 孕婦血紅蛋白濃度<100g/L為貧血;其中, 血紅蛋白濃度<30g/L為極重度貧血, 30~59g/L為重度貧血, 60~90g/L為中度貧血, >90g/L為輕度貧血。缺鐵性貧血是體內鐵的儲存不能滿足正常紅細胞生成的需要而發生的貧血, 由于鐵攝入不足、吸收障礙或丟失過多所致。形態學表現為小細胞低色素性貧血。治療應盡可能去除引起缺鐵性貧血的原因, 補充足量的鐵以供機體合成血紅蛋白, 補充體內鐵的貯存量至正常水平。

[處方1]

硫酸亞鐵0.3 g每日3次口服

維生素C 0.2 g每日3次口服適應證:缺鐵性貧血。

分析:在血紅蛋白恢復正常后, 仍需繼續服硫酸亞鐵3~6個月, 以補充缺失的貯存鐵量。對本品過敏者禁用。肝腎功能嚴重損害, 尤其是伴有未經治療的尿路感染者禁用。鐵負荷過高、含鐵血黃素沉著癥、地中海貧血患者禁用。酒精中毒、肝炎、急性感染、腸道炎癥、胰腺炎、消化性潰瘍等患者慎用;過敏體質者慎用。與制酸藥如碳酸氫鈉、磷酸鹽類及含鞣酸的藥物或飲料同用, 易產生沉淀而影響吸收;與西咪替丁、胰酶、胰脂肪酶等同用, 可影響鐵的吸收;與四環素類藥、氟喹諾酮類及鋅劑合用, 可影響其吸收;與維生素C同服, 可增加本品吸收。本品不應與濃茶同服;宜在餐后或餐時服用, 以減輕胃部刺激。服用此藥可見胃腸道不良反應, 如惡心、嘔吐、上腹疼痛、便秘。應用鐵劑治療期間, 大便顏色發黑, 大便潛血試驗陽性, 應注意與上消化道出血相鑒別。治療期間還應定期檢查血象和網織紅細胞計數。

[處方2]

多糖鐵復合物150mg每日1次口服適應證:孕產婦單純性缺鐵性貧血。

分析:多糖鐵復合物治療孕產婦缺鐵性貧血, 其優越性尤為突出, 效果較好。本品以完整的分子形式存在, 在消化道中能以分子形式被吸收, 其吸收率不低于硫酸亞鐵, 且不受胃酸減少、食物成分的影響, 有極高的生物利用度。罕見惡心、嘔吐、胃腸道刺激或便秘。

[處方3]

右旋糖酐鐵100mg每3日1次深部肌內注射適應證:不能口服鐵劑或口服鐵劑治療不滿意的重度

缺鐵性貧血。

分析:注射右旋糖酐鐵后血紅蛋白未見逐步升高者應即停藥。嬰兒盡量避免肌內注射。任何右旋糖酐鐵的腸道外給藥都可能引起致命性的過敏反應。有藥物過敏史的患者應慎用。右旋糖酐鐵只能在具備搶救條件的情況下給藥。給有自身免疫性疾病或有炎癥的患者用藥, 可能會引起Ⅲ型變態反應。不能用于早期妊娠婦女, 嚴重肝、腎功能不全者禁用。非缺鐵性貧血 (如溶血性貧血) 、鐵超負荷或鐵利用紊亂、已知對鐵單糖或雙糖的過度敏感者禁用。代償失調的肝硬化、病毒性肝炎、急慢性感染、哮喘、濕疹者禁用。本品注射后, 可產生局部疼痛及色素沉著;最常見的不良反應是皮膚瘙癢、呼吸困難。急性過敏反應表現為呼吸困難、潮紅、胸痛和低血壓, 過敏反應一般出現在給予試驗劑量時間內。在給患者初次劑量前先給予0.5ml右旋糖酐鐵 (相當于25mg鐵) , 如60分鐘后無不良反應發生, 再給予剩余的劑量。深部肌內注射一次50~100mg (鐵元素) , 每1~3日1次??倓┝?(m g鐵) :體重 (kg) × (需達到的血紅蛋白量-實際血紅蛋白量) (g/L) ×0.2 4+5 0 0 m g (體內儲備鐵量) 。5.2巨幼細胞貧血

巨幼細胞貧血是由于葉酸、維生素B12缺乏或其他原因引起DNA合成障礙所致的一類貧血, 特點是呈大紅細胞性貧血, 骨髓內出現巨幼紅細胞系列, 并且細胞形態的巨型改變也見于粒細胞、巨核細胞系列。如明確系葉酸或維生素B12缺乏時, 可給予相應藥物治療;若同時有維生素B12及葉酸缺乏, 應用其中的一種有可能使另一種更為缺乏, 故宜兩藥同時應用。

[處方1]

葉酸5mg每日3次口服

適應證:葉酸缺乏所致的巨幼細胞貧血。

分析:葉酸經二氫葉酸還原酶及維生素B12的作用, 形成四氫葉酸, 后者與多種一碳單位結合成四氫葉酸類輔酶, 傳遞一碳單位, 參與體內很多重要反應及核酸和氨基酸的合成。葉酸口服后1~2日患者食欲精神即可改善, 無效紅細胞生成逆轉, 網織紅細胞逐漸上升, 至4~7日達高峰, 于2~6周后恢復正常。治療后24~48小時, 白細胞及血小板計數即上升。葉酸的療程常需數月, 去除病因及改善飲食是保證不再復發的重要措施。診斷明確后再用藥。單純維生素B12缺乏者不宜單用葉酸治療, 否則會加重維生素B12的缺乏, 引發或加重神經系統癥狀。葉酸一般不用維持治療, 除非是吸收不良的患者。非葉酸缺乏的貧血及對葉酸過敏者禁用。偶見過敏反應, 長期用葉酸可出現畏食、惡心、腹脹等胃腸癥狀。胃腸道不能吸收葉酸者可肌內注射四氫葉酸鈣5~1 0 m g, 每日1次。

[處方2]

維生素B1 2 100μg每日1次肌內注射適應證:維生素B12缺乏所致的巨幼細胞貧血。

分析:維生素B12參與體內甲基轉換及葉酸代謝, 促進5-甲基四氫葉酸轉變為四氫葉酸, 還促使甲基丙二酸轉變為琥珀酸, 參與三羧酸循環, 此作用關系到神經髓鞘酯類的合成及維持有髓神經纖維功能完整。維生素B12 25~100μg, 癥狀嚴重時每日1次肌注, 癥狀不嚴重時每周2~3次肌注, 至網織紅細胞恢復正常為止。如病因暫時不能去除, 則需減量, 維持至紅細胞及血紅蛋白恢復正常而停藥。嚴重巨幼細胞性貧血的患者在補充治療中因貧血恢復時大量血鉀進入新生紅細胞, 會突發低血鉀, 需適時補鉀。用藥過程中可見低血壓、高尿酸血癥, 少見暫時性輕度腹瀉??芍逻^敏反應, 甚至過敏性休克, 對維生素B12有過敏史者禁用。

5.3再生障礙性貧血

再生障礙性貧血, 簡稱再障, 是由多種原因引起的骨髓造血干細胞缺陷、造血微環境異常以及免疫異常, 導致骨髓造血功能衰竭, 主要表現為骨髓造血功能低下、全血細胞減少和貧血、出血、感染的疾病。再障的分型診斷標準:重型再障, 發病急, 貧血進行性加重, 有嚴重感染和出血表現。血象具備下述三項中的兩項: (1) 網織紅細胞絕對值<15×109/L, (2) 中性粒細胞<0.5×109/L, (3) 血小板<20×109/L。非重型再障指達不到重型再障診斷標準的再障。治療時, 對可能引起骨髓損害的物質均應設法去除, 禁用一切對骨髓有抑制作用的藥物;血紅蛋白<60g/L, 且患者對貧血耐受較差時, 可輸注紅細胞, 但應防止輸血過多;對40歲以下, 無感染及其他并發癥, 有合適供體的重型患者, 可考慮造血干細胞移植。對粒細胞缺乏者行保護性隔離, 積極預防感染。

[處方1]

司坦唑醇2 m g每日3次口服左旋咪唑50mg每日3次口服

一葉萩堿1 6 m g肌內注射每日1次5%葡萄糖注射液500ml

黃芪注射液30ml靜脈滴注每日1次適應證:非重型再障。

內科用藥總結范文第6篇

5.4.2陣發性睡眠性血紅蛋白尿 (PNH)

PNH系獲得性紅細胞膜缺陷引起的慢性血管內溶血, 常在睡眠時加重, 可伴發作性血紅蛋白尿和全血細胞減少。起病多隱襲、緩慢, 以貧血、出血為首發癥狀較多, 以血紅蛋白尿起病者較少。治療主要為對癥及支持治療, 防治并發癥, 盡量避免感染、勞累等誘發因素。對合并嚴重貧血者, 需輸注經0.9%氯化鈉注射液 (生理鹽水) 洗滌3次的紅細胞。

[處方1]

達那唑0.2g每天2次口服

硫酸亞鐵0.3g每天1次口服

葉酸5 m g每天1次口服

維生素E 1 0 0 m g每天3次口服適應證:普通PNH患者。

分析:雄激素不但刺激骨髓造血, 也是補體抑制劑, 可控制慢性溶血, 使貧血癥狀改善, 減少輸血次數。達那唑男性化作用輕, 免疫調節、抑制補體作用較強;用藥過程中患者可出現體重增加、水腫、多毛、肝功能損害等不良反應, 應定期檢測肝功能。

由于血紅蛋白尿和含鐵血黃素尿, PNH患者常缺鐵。對于伴有缺鐵的患者, 鐵劑治療有助于改善貧血。

PNH為溶血性貧血, 骨髓常代償性紅系增生, 增加葉酸利用, 每天補充葉酸5mg, 足以代償并可防止葉酸缺乏引起的溶血危象。

紅細胞膜脂質氧化后細胞膜僵硬易破, 順應可塑性差, 通過微循環時易破碎??寡趸瘎┚S生素E對紅細胞膜有保護作用, 連用3周可減輕溶血, 血紅蛋白及紅細胞亦隨之上升。

以上四藥聯合應用治療普通PNH有協同作用。

[處方2]

潑尼松1 0 m g每天3次口服

右旋糖酐70注射液1000ml靜脈滴注每天1次

5%碳酸氫鈉注射液250ml靜脈滴注每天1次適應證:PNH患者急性溶血時。

分析:糖皮質激素可直接抑制補體激活旁路, 減少炎癥因子激活補體, 抑制單核-巨噬細胞系統破壞紅細胞, 對補體依賴性和非依賴性溶血都有積極作用, 適用于急性溶血發作血紅蛋白尿時。潑尼松每天2 0~3 0 m g, 緩解后減量并維持2~3個月。

右旋糖酐70擴充血容量作用和抗血栓作用較強, 持續時間較長, 可稀釋血液, 降低血液黏度;使已經聚集的紅細胞和血小板解聚;抑制凝血因子Ⅱ激活, 降低凝血因子Ⅷ和I的活性;抑制血小板功能, 從而防止血栓形成;抑制PNH患者紅細胞溶血。

急性溶血時, 為避免血紅蛋白的腎損害, 可用碳酸氫鈉堿化尿液, 有利于急性溶血時血紅蛋白的排泄。

以上藥物聯合應用治療PNH有協同作用。

5.5 白細胞減少和粒細胞缺乏癥

白細胞減少指外周血白細胞絕對計數持續低于4.0×109/L。外周血中性粒細胞絕對計數, 成人低于2.0×109/L時, 稱為中性粒細胞減少;嚴重者低于0.5×109/L時, 稱為粒細胞缺乏癥。根據中性粒細胞減少的程度可分為輕度≥1.0×1 0 9/L、中度 (0.5~1.0) ×1 09/L和重度<0.5×109/L, 重度減少者即為粒細胞缺乏癥。白細胞減少分為原因不明性和繼發性兩種, 后者多為化學因素、物理因素、藥物及某些疾病, 或見于各種實體腫瘤化療后、多種血液病、嚴重感染等。對可疑的藥物或其他致病因素, 應立即停止接觸。繼發性減少者應積極治療原發病;輕度減少者不需要特別的預防措施;中度減少者感染率增加, 應減少出入公共場所, 并注意保持皮膚和口腔衛生, 去除慢性感染病灶;粒細胞缺乏者應采取無菌隔離措施, 防止交叉感染, 室內用具、食品等均需滅菌。有感染者應及時控制感染。

[處方1]

維生素B4 1 0 m g每天3次口服適應證:白細胞減少癥。

分析:維生素B4為促白細胞增生藥, 是核酸組成成分, 在體內參與DNA、RNA合成。當白細胞缺乏時, 促進白細胞增生, 升高血中白細胞數量。

[處方2]

銀耳孢糖膠囊1g每天3次口服適應證:白細胞減少癥。

分析:銀耳孢糖為免疫增強藥, 有改善機體免疫功能及提升白細胞的作用。臨床用于腫瘤化療或放療所致的白細胞減少癥和其他原因所致的白細胞減少癥。

[處方3]

地榆升白片3片每天3次口服4周適應證:白細胞減少癥。

分析:地榆升白片是由地榆皂甙與鞣質等組成的純中藥制劑。地榆皂甙對造血干細胞的增殖與分化有直接促進作用, 并能改善造血微環境, 因而有利于造血干細胞的成熟和釋放。

[處方4]

芪膠升白膠囊4粒每天3次口服

適應證:白細胞減少癥。

分析:芪膠升白膠囊由大棗、阿膠、血人參、淫羊藿、苦參、黃芪、當歸等組成。阿膠補血滋陰, 大棗益氣血, 黃芪補氣固表, 當歸補血活血。芪膠升白膠囊不僅能補氣、補血、提高人體免疫能力, 還能迅速提升白細胞, 達到標本同治之功效。

[處方5]

5%葡萄糖注射液2 5 0 m l

參麥注射液30ml靜脈滴注每天1次利血生2 0 m g每天3次口服

鯊肝醇0.1g每天3次口服適應證:防治化療后白細胞減少。

分析:白細胞減少是化療最常見的毒副反應之一, 化療所致白細胞減少與化療藥物、劑量、療程以及患者體質等因素有關?;熀蠹撮_始用參麥注射液, 連用14天, 同時口服利血生、鯊肝醇。其余用藥主要為對癥支持治療。每周做2次血常規檢查, 觀察外周血白細胞總數及中性粒細胞動態變化。

參麥注射液主要成分為人參皂甙、麥冬黃酮等, 具有大補元氣、益氣固脫、養陰生津之功效, 具有改善骨髓造血功能, 防治白細胞減少及增進機體免疫功能, 減輕化療的毒副反應, 升高白細胞或中性粒細胞的作用。其機制與人參皂甙能刺激骨髓造血干/祖細胞增殖分化的作用有關。因此, 參麥注射液可配合腫瘤化療, 以達到益氣養陰、扶正固本、減毒增效的效果。

利血生為促白細胞增生藥, 能增強造血系統的功能, 用于防治各種原因引起的白細胞減少。

鯊肝醇可升高血中白細胞數量, 對各種原因引起的白細胞減少有效。

以上藥物聯合應用有協同作用, 可用于防治化療后白細胞減少。

[處方6]

重組人粒細胞集落刺激因子150μg皮下注射

每天1次

適應證:粒細胞缺乏癥。

分析:重組人粒細胞集落刺激因子可誘導造血干細胞增殖周期, 促進粒細胞增生、分化成熟, 由骨髓釋放至外周血液, 并能增強粒細胞的趨化、吞噬和殺菌活性, 能加速化療引起白細胞減少的恢復, 亦可用于預防強烈化療引起的白細胞減少和發熱。根據病情選用2~10μg/ (kg·d) 皮下注射, 每日1次, 待白細胞回升后酌情減量或停藥。其不良反應有發熱、骨關節痛、皮疹等。

[處方7]

0.9%氯化鈉注射液100ml

頭孢地嗪2g靜脈滴注每天2次適應證:粒細胞缺乏癥發生感染者。

分析:粒細胞缺乏癥發生感染者應行血、尿、痰及感染病灶分泌物的細菌培養和藥敏試驗以及影像學檢查, 以明確感染類型和部位。在致病菌明確之前, 可經驗性應用覆蓋革蘭陰性菌和革蘭陽性菌的廣譜抗生素治療, 待病原和藥敏結果出來后再調整用藥。如未能證實病原體則廣譜抗生素的經驗性治療必須給足療程, 并應注意防治二重感染。

5.6 骨髓增生異常綜合征 (MDS)

MDS是一組異質性疾病, 起源于造血干細胞, 以病態造血、高風險向急性白血病轉化為特征, 表現為難治性一系或多系細胞減少的血液病。根據MDS患者外周血、骨髓中的原始細胞比例、形態學改變及單核細胞數量, 將MDS分為5型:難治性貧血 (RA) 、環形鐵粒幼細胞性難治性貧血 (RAS) 、難治性貧血伴原始細胞增多 (RAEB) 、難治性貧血伴原始細胞增多轉變型 (RAEB-t) 、慢性粒-單核細胞性白血病 (CMML) 。對于嚴重貧血和有出血癥狀者可輸注紅細胞和血小板。粒細胞減少和缺乏者應注意防治感染。長期輸血者應注意除鐵治療。有條件者可考慮異基因造血干細胞移植, 適用于年輕患者, 無骨髓纖維化, 化療取得緩解, 并有組織抗原相容的供髓者。

[處方1]

達那唑0.2g每天3次口服

全反式維甲酸2 0 m g每天3次口服葉酸5 m g每天3次口服

維生素B12 100μg每天1次肌內注射適應證:RA患者。

分析:達那唑促進腎臟分泌促紅細胞生成素, 刺激骨髓造血, 從而提高骨髓造血功能。

全反式維甲酸為維生素A的衍生物, 對細胞生成和分化具有廣泛生理作用, 可誘導細胞分化和細胞凋亡, 用藥中可出現頭痛、頭暈、口干、皮膚干燥及肝功能損害等。由于本品可引起動物胚胎發育畸形, 故應用前需排除妊娠, 妊娠婦女禁用。

以上藥物合用, 通過不同機制糾正貧血, 誘導細胞分化成熟, 治療RA。

[處方2]

達那唑0.2g每天3次口服

全反式維甲酸2 0 m g每天3次口服葉酸5 m g每天3次口服

維生素B12 100μg每天1次肌內注射1 0%葡萄糖注射液2 5 0 m l

維生素B6 100mg靜脈滴注每天1次4周適應證:RAS患者。

分析:維生素B6, 又名吡多辛, 在酶促作用下與三磷腺苷結合生成具有生理活性的吡哆醛和吡哆胺, 是某些氨基酸的氨基轉移酶、脫羧酶及消旋酶的輔酶, 參與氨基酸、脂肪酸、碳水化合物代謝。

上一篇:年年有余串詞范文下一篇:南京市場報告范文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