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增強共青團員意識教育

2023-06-09

第一篇:增強共青團員意識教育

增強共青團員意識主題教育

活動問答

1.什么是團員意識?新時期團員意識的內涵有哪些?

團員意識是團員在觀念上自覺形成的區別于一般青年的意識,是團員在團內生活和社會活動中發揮先鋒模范作用的思想基礎和行為準則。新時期的團員意識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的內容:

(一)政治意識。政治意識是共青團員對黨的性質、宗旨、歷史使命,以及黨的綱領和任務的自覺性認識,是團員政治覺悟的集中體現。要堅持不懈地用“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構筑廣大團員的精神支柱,幫助團員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教育引導團員牢固樹立共產主義的遠大理想,進一步堅定跟黨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信念,在政治上、思想上和行動上與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自覺成為“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忠實實踐者。

(二)組織意識。組織意識是共青團員獨特的政治身份和社會作用在觀念上的反映,是團的先進性的一種體現。要堅持和完善團內組織生活制度,不斷強化團員的組織觀念和紀律觀念,培養團員的民主參與意識,教育團員履行團員義務,按時繳納團費,執行團的決議,完成團組織交給的任務,增強團員對團組織的認同感和歸屬感。

(三)模范意識。共青團員是青年中的先進分子。每一名共青團員必須時刻注意用共青團員的標準嚴格要求自己,不斷增強做一名共青團員的光榮感和責任感,在學習、工作和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起帶頭作用,努力成為執行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的模范,勤奮工作的模范,刻苦學習的模范,遵紀守法的模范和開拓創新的模范。

2.為什么要在全團廣泛開展增強團員意識主題教育活動?

開展增強團員意識主題教育活動,對于共青團組織進一步貫徹落實“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切實加強新世紀新階段團的建設,全面提高團員隊伍整體素質,充分發揮廣大團員的模范作用,帶領廣大青年為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奮斗目標貢獻力量具有重要意義。

首先,開展增強團員意識主題教育活動是共青團繼續深入學習實踐“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重要舉措。“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理論成果,是我們黨必須長期堅持的指導思想,也是共青團建設和工作的根本指針。全面貫徹“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把它體現到團的建設和團的各項工作的方方面面,最終需要廣大團員團干部去推動、去實踐、去落實。建設一支高素質的團員隊伍是共青團貫徹落實“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重要保證。近年來,全團圍繞學習“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做了大量工作,多次組織開展集中教育活動,取得了良好效果。在全團開展增強團員意識主題教育活動是共青團學習實踐“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繼續和深化,通過教育活動進一步用“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教育全體團員,用科學理論構筑當代青年的精神支柱,引導廣大團員做“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忠實實踐者。

其次,開展增強團員意識主題教育活動是共青團全面貫徹落實黨中央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教育活動精神的重要舉措。增強團員意識主題教育活動有一個很重要的背景,就是全黨正在開展的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教育活動。團是黨的助手和后備軍,肩負著為黨源源不斷輸送新鮮血液的重任,增強團員的政治意識、組織意識和模范意識,對鞏固和擴大黨的青年群眾基礎、永葆黨的先進性具有重要意義。從這個意義上講,增強團員意識主題教育活動是全團進一步貫徹落實黨中央保持先進性教育活動精神的實際步驟和具體舉措。

第三,開展增強團員意識主題教育活動是加強團的基層組織建設的重要舉措。建設一支數量宏大、能夠發揮模范帶頭作用的團員隊伍,是保持團的生機與活力的基礎,也是加強團的基層組織建設的經常性任務。2004年底,團十五屆三中全會通過了《共青團中央關于進一步加強團的基層組織建設的決定》,提出要在全團深入開展以學習實踐“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主要內容的增強團員意識主題教育活動,這是新世紀新階段對加強團的基層組織建設做出的重要部署,是團的建設的一項基礎工程。面對新形勢,團的基層組織建設與共青團肩負的任務還不相適應,特別是一些基層團組織松散癱瘓,部分團員存在自我要求不高,組織觀念淡薄,模范作用不突出等問題,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團組織作用的發揮。開展增強團員意識主題教育活動,就是要進一步增強廣大團員的政治意識、組織意識、模范意識,提高團員隊伍整體素質,推動和促進團的基層組織建設整體加強,為不斷提高團的服務能力奠定堅實的基礎。

第四,開展增強團員意識主題教育活動是開創新時期共青團工作新局面的重要舉措。當前,共青團工作正處于一個新的歷史起點上。推進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進程,落實科學發展觀,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對共青團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共青團事業面臨著難得的發展機遇。能否抓住機遇,完成肩負的歷史使命,關鍵在不斷增強團組織的吸引力、凝聚力,團結帶領好廣大團員青年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貢獻力量。開展增強團員意識主題教育活動,就是要進一步凝聚團員青年,激發團員青年的積極性和創造力,把團員的先鋒模范作用體現到共青團事業的各項工作中去,開創共青團工作的新局面。

3.如何正確認識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團員青年思想狀況的變化?

在深化改革開放,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新形勢下,團員青年的思想觀念和行為方式出現了許多新的變化。 首先是廣大團員青年解放思想,銳意進取,勇于創造,自立意識、競爭意識和創新精神不斷增強。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團員青年思想更為活躍,對新事物、新觀念接受得更快,與市場經濟相適應的新觀念、新意識逐步形成并不斷增強。自立自強,崇尚競爭,積極進取,成為當代團員青年的一個重要特征。 其次,廣大團員青年的價值取向趨于多樣化,行為更加務實。團員青年在發揮先鋒模范作用、愛崗敬業、為社會盡職盡責、無私奉獻的同時,還要求社會予以承認和重視,滿足其物質和精神上的需求,達到個人、集體、社會的兼顧,奉獻與獲取的統一。事業成功、個人生活幸福、自我價值實現為當代團員青年所看重,也是他們追求與努力的目標。

第三,廣大團員青年的社會交往更加積極主動,社會流動性進一步加大。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打破了計劃經濟體制下的封閉格局,人們生存和發展的空間不斷增大,區域流動性進一步增強。這就使得團員青年的社會交往發生了很大的變化。許多團員青年打破身份、地域界限和傳統觀念束縛,在涌動的社會大潮中不斷地尋求更加有利于自我發展的空間。

第四,廣大團員青年的民主法制意識不斷增強。健全法制是深化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必然要求,團員青年作為一支最積極、最具生命力、最少保守思想的社會力量,更能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變化,反映著整個社會發展的趨勢。隨著我國社會主義法制建設的不斷深入,越來越多的團員青年逐步樹立起牢固的公民意識和法制觀念,依法維護自身合法權益的能力和運用法律武器同違法犯罪行為作斗爭的自覺性不斷增強。

總之,團員青年思想觀念、行為方式的變化,反映著時代進步的潮流,代表著時代發展的方向。深入了解和研究團員青年思想觀念和行為方式的變化,對于更有針對性地開展增強團員意識教育活動具有重要的意義。團支部直接面向團員青年開展工作,更應該注意經常了解他們的所思所想,關心他們的所盼所求,在思想和行為上及時給予正確的引導。

4.增強團員意識主題教育活動為什么要以學習實踐“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主要內容?

團的十五大報告提出:貫徹“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就要用科學理論構筑青年一代的精神支柱。“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反映了我國最廣大人民的共同意愿,體現了當今世界和中國發展的時代精神,顯示了馬克思主義科學理論的強大力量,是全黨全國人民在新世紀新階段繼續團結奮斗的共同思想基礎。

首先,“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是共青團建設和工作的根本指針。黨的十六大把“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同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一道確立為我們黨必須長期堅持的指導思想,提出了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奮斗目標。共青團作為黨的助手和后備軍,始終以黨的指導思想為自己的行動指南,以黨的奮斗目標為自己的光榮使命。在新形勢下,共青團要肩負起光榮使命,就必須把“三個代表”重要思想貫穿于團的工作和建設之中。具體地說,就是以“三個代表”的重要思想來指導團的整個工作,認識團的整個工作,評價團的整個工作;就是把堅持“三個代表”的要求落實到堅定正確地執行黨的路線方針政策中去,更好地發揮黨的助手和后備軍作用;就是把堅持“三個代表”的要求落實到團的各項工作中去,更好地為全黨全國工作大局服務。

其次,用“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武裝全團、教育青年是共青團組織的首要政治任務。“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是激勵億萬青年緊跟黨奮勇前進的強大思想武器,是鞭策青年一代展現人生價值的行動指南。共青團要擔負起把青年一代培養成為“四有”社會主義新人的任務,關鍵是要用“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武裝青年的頭腦,幫助青年一代構筑起強大的精神支柱,使他們樹立起崇高的理想和堅定的信念,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貢獻青春、智慧和力量。各級團組織要幫助廣大團員全面系統地學習掌握“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使他們成為持久學、深入學的表率,成為學以致用、用有所成的表率。 第三,學習實踐“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是團員青年在新的歷史條件下的健康成長之路。按照“三個代表”的要求健康成長,既體現了黨對青年成長的一貫要求,又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征,將青年成長的方向與青年成長的基本途徑有機統一起來。團員青年要認真學習“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準確理解和深刻把握黨的基本路線、方針和政策,充分認識我們黨是代表中國先進生產力的發展要求、中國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和中國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馬克思主義政黨,是與時俱進、開拓創新的黨,是充滿生機與活力的黨,從而增強對黨的信心,堅定不移地跟著黨沿著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前進。要積極實踐“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立足崗位,銳意創新,為促進我國先進生產力發展貢獻力量;積極參與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弘揚文明新風,為促進先進文化發展發揮積極作用;熱心奉獻社會,真誠服務他人,努力為最廣大人民謀利益??傊?,當代團員青年要用“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武裝頭腦,把個人成長與民族振興緊密結合起來,把個人追求與人民群眾創造性歷史活動緊密結合起來,到黨和人民需要的地方去建功立業,在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事業中鍛煉成長。

5.增強團員意識主題教育活動為什么確定以“永遠跟黨走”為主題?

共青團是黨締造的,是黨領導的先進青年的群眾組織。共青團與黨的特殊關系,以及自身的先進性和肩負的歷史使命,決定了共青團只有堅持黨的領導,堅定不移地跟黨走,才能始終保持正確的前進方向,在祖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發揮出應有的作用。

首先,這是共青團作為黨的助手和后備軍性質決定的。共青團與黨有著特殊的政治關系,黨的政治綱領決定了團的奮斗目標,鑄就了團員青年追求的理想信念;黨的指導思想是團的行動指南,構筑著團員青年的強大精神支柱;黨在各個時期的中心任務是共青團的奮斗目標,激勵團員青年為之貢獻力量。共青團近八十年的奮斗歷程表明,正是因為有了中國共產黨的堅強領導,有了正確的指導思想,才在革命、建設和改革的各個歷史時期,緊跟黨走在時代的前列,為我們黨戰勝一個又一個艱難險阻,奪取一個又一個勝利做出了積極的貢獻。“黨有號召,團有行動”,就是共青團這種光榮傳統的生動寫照。

其次,這是由共青團組織的先進性決定的。中國共產黨作為工人階級的先鋒隊,先進性是其本質的集中體現。共青團作為黨領導的先進青年的群眾組織,同樣也離不開先進性。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共青團保持先進性,就必須以“三個代表”的重要思想為指導,緊跟黨走在時代的前列。共青團的先進性不是抽象的,而是具體的,它既體現在組織的行為中,也體現在組織成員的行為中。對于團的組織而言,首先必須按照“三個代表”的要求,全面推進新世紀團的建設;必須始終堅持黨的領導,使青年運動沿著黨指引的正確方向前進;始終堅持培育“四有”新人的根本任務,引導青年按照黨的要求健康成長。對于共青團員而言,必須以“三個代表”的要求嚴格規范自己,牢固樹立模范帶頭意識,在青年中發揮好模范帶頭作用,增強作為團員的光榮感和責任感。

第三,這是共青團肩負的光榮使命決定的。新世紀新階段共青團的光榮使命是,團結帶領全國億萬青年積極投身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偉大實踐,為實現我們黨推進現代化建設,完成祖國統一,維護世界和平與促進共同發展的三大歷史任務,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上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奮斗。要肩負起這樣的光榮使命,就必須牢牢把握當代青年運動的主題,用共同理想凝聚青年,用科學理論武裝青年;就必須始終堅持當代中國青年運動的政治方向,在黨的領導下,同人民緊密結合,為祖國奉獻青春;就必須團結帶領廣大青年緊跟黨走在時代的前列,艱苦創業,開拓進取,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偉大實踐中充分發揮生力軍作用。

6.增強團員意識主題教育活動的指導思想是什么?

增強團員意識主題教育活動,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黨的十六大和十六屆三中、四中全會精神,全面落實團十五大和團十五屆三中全會確定的目標任務,緊密結合共青團和青年工作實際,以學習實踐“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主線,以“永遠跟黨走”為主題,切實增強廣大共青團員的政治意識、組織意識和模范意識,解決基層團組織存在的突出問題,不斷增強團組織的創造力、凝聚力和戰斗力,進一步鞏固和擴大黨執政的青年群眾基礎。

7.開展增強團員意識主題教育活動遵循的原則是什么?

增強團員意識主題教育活動要堅持以下原則:

(一)堅持黨建帶團建。認真學習、借鑒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教育活動的成功經驗,積極爭取黨政支持與重視,把增強團員意識主題教育活動納入到本地區、本單位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教育活動的總體部署中,在黨的堅強領導下切實開展好增強團員意識主題教育活動。

(二)堅持理論學習貫穿始終。將理論學習作為整個教育活動的基礎環節,堅持不懈地在廣大團員中開展理想信念教育、宗旨意識教育、黨的基本路線教育、思想道德教育和團史團情教育,引導和幫助廣大團員牢固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

(三)堅持以主題實踐活動為載體。圍繞黨政中心工作,發揮共青團實踐育人的優勢,以團員喜聞樂見的各種主題實踐活動為載體,拓展和深化教育活動,使廣大團員在實踐中受教育、長才干、作貢獻。

(四)堅持充分發揮團員的主體作用。努力把團組織的積極性和團員的積極性統一起來,切實提高廣大團員參與教育活動的自覺性和主動性。力爭使教育活動覆蓋所有基層團組織,使每個團員都參加活動、受到教育。

(五)堅持充分尊重基層創造性。廣泛調動和發揮基層團組織、團干部和廣大團員的能動性與創造性,鼓勵和支持各地各單位從實際出發,大膽創新。及時總結基層的好作法好經驗,努力探索新時期團員教育的有效途徑。

(六)堅持區別情況,分類指導。根據不同地域、不同行業之間團組織和團員的實際情況,確定各自的實施方案和工作安排。豐富活動內容,創新活動載體,加強活動指導,切實增強教育活動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8.為什么增強團員意識主題教育活動必須堅持黨建帶團建?

“黨建帶團建”是黨對共青團工作領導的重要方面,是新形勢下加強團的建設、促進團的工作的根本保證。近年來,各地團組織適應經濟社會發展的新變化和青年的新特點,緊密結合基層黨的建設加強基層團的建設,團的基層組織覆蓋面不斷擴大,團員隊伍不斷壯大,“推優”成為發展青年黨員的重要渠道,團的各項建設和工作得到顯著加強和明顯活躍。

實踐表明,堅持“黨建帶團建”是共青團加強自身建設必須堅持的一條重要經驗。開展增強團員意識主題教育活動必須把堅持“黨建帶團建”作為貫穿活動始終的一條重要原則。

堅持“黨建帶團建”才能牢牢把握教育活動正確的政治方向。政治方向問題是做好共青團工作的根本問題。堅持“黨建帶團建”就是要堅持黨的領導。增強團員意識主題教育活動只有堅持黨建帶團建,緊緊依靠黨的領導,才能更好地把握和體現黨的要求,保持正確的政治方向。新時期,加強團員隊伍建設,開展好增強團員意識主題教育活動,就要始終按照黨對青年的一貫要求,堅持不懈地用科學理論構筑廣大團員的精神支柱,幫助團員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教育引導團員牢固樹立共產主義的遠大理想,堅定跟黨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信念,在政治上、思想上和行動上與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自覺成為“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忠實實踐者。 堅持“黨建帶團建”是教育活動深入開展,取得實效的重要條件。當前,全黨正在深入開展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教育活動。在全團開展增強團員意識主題教育活動,是共青團組織進一步貫徹落實黨中央保持先進性教育活動精神的實際步驟和具體舉措。要使這一實際步驟和具體舉措落到實處,取得成效,各級團組織就必須堅持“黨建帶團建”,緊緊依靠黨的領導,按照黨的總體部署,主動把增強團員意識主題教育活動納入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教育活動的整體工作格局之中,力爭做到要求同步提,任務同步下,活動同步搞,考核同步做,努力爭取黨政支持與重視,不斷優化增強團員意識主題教育活動的環境與氛圍,使教育活動切實取得實效。

9.為什么增強團員意識主題教育活動要把理論學習貫穿始終?

重視和加強理論學習,是我們黨的優良傳統和寶貴經驗,也是黨對團員的一貫要求。革命導師和我們黨歷來要求并重視青年及共青團的學習,總是一再強調學習是青年和共青團的主要任務。列寧在《論青年團的任務》一文中明確指出:“一般青年的任務,尤其是共產主義青年團及其他一切組織的任務,可以用一句話來表示:就是要學習。”1953年,以毛澤東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在給中國新民主主義青年團第二次全國代表大會的祝詞中說:“青年團員要永遠記住列寧的教導:學習、學習、再學習。這就是青年團員的重要任務。”鄧小平同志在全國青年社會主義建設積極分子大會上指出:“青年應當努力學習。一定要十分重視馬克思列寧主義的學習,來不斷地提高自己的政治覺悟。”江澤民同志在談到加強學習時,總是特別強調廣大青少年的學習問題,他說:“要在全黨養成勤奮學習的風氣,并把這種風氣大力推廣到全國人民特別是廣大青少年中去。這樣我們才能更好地完成歷史賦予我們的改革和建設的偉大任務。”胡錦濤同志在同團中央新一屆領導班子成員和團十五大部分代表座談時對當代青年提出希望中特別強調要勤于學習,他說:“學習是進步的根基。廣大青年要注意學習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注重砥礪品格、磨煉意志,樹立正確的理想信念,培養高尚的道德情操。”可以說,重視和加強理論學習是共青團的一項長期任務。

堅持理論學習貫穿始終是確保教育活動取得實效的基礎。政治理論水平的高低,是思想成熟與否的重要標志。面對紛繁復雜的國際國內形勢,共青團組織要帶領廣大團員青年為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宏偉目標而奮斗,肩負起黨賦予的光榮使命,要求每一位共青團員要牢固樹立堅定的理想和信念,用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構筑起強大的精神支柱。加強理論學習,用科學理論武裝頭腦,提高廣大團員的理論修養和政治素質,是這次增強團員意識教育活動的重要任務。只有引導和幫助好廣大團員高度自覺加強理論學習,打下堅實的理論基礎,才能確保教育活動各個階段取得良好實效。 加強理論學習要抓住重點,全面提高團員和團干部的理論素質。增強團員意識教育活動理論學習的重點就是學習貫徹“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是對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的繼承和發展,反映了新的時代要求,是我們黨的立黨之本,執政之基,力量之源。學習“三個代表”重要思想,要從對黨所處的歷史方位的把握上加深理解;學習“三個代表”重要思想,要從對馬克思主義理論發展脈絡的認識上加深理解;學習“三個代表”重要思想,要從對理論精髓的領悟上加深理解;學習“三個代表”重要思想,要從對科學內涵的體會上加深理解。

10.為什么增強團員意識主題教育活動要以主題實踐活動為載體?

圍繞黨的中心工作,根據青年特點,積極組織有影響、有實效的主題實踐活動,是發揮團的戰斗力,使廣大團員在教育活動中受教育、起作用、做貢獻、長才干的重要途徑。

胡耀邦同志說過,團的工作不能坐而論道,要搞活動。一年不搞一兩項有影響、有實效的活動,青年團的威力就不行,就沒有生氣。這一思想,是對幾十年來團的工作的經驗總結,辯證地闡明了團的活動與團的戰斗力的關系,也說明了團的活動在團的工作中的重要作用。開展增強團員意識主題教育活動,主題實踐活動是這次教育活動能否取得成效的重要手段。具體說來,團的活動的重要作用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第一,通過主題實踐活動能吸引、團結廣大團員參與到增強團員意識主題教育活動中來。青年人都愿意參加適合自己特點的活動,并且希望在集體活動中顯露自己的才華。團組織開展的適合團員青年特點的活動,往往能夠吸引大批的團員青年來參加。例如,近年來,共青團開展的青年文明號活動、保護母親河行動、大學生“挑戰杯”活動、大中學生送文化、科技、衛生三下鄉活動、青年志愿者行動等各項主題活動,都吸引了億萬青年,起到了團結廣大團員青年的作用。 第二,通過主題實踐活動能把起作用和受教育結合起來。共青團是黨的助手,又是學習共產主義的學校。作為“助手”當然要起作用,作為“學校”當然要使青年受教育,二者不可偏廢。如何使青年把起作用與受教育結合起來呢?這就要通過活動。例如,培養農村青年星火帶頭人活動,既起到了加速推廣農業實用技術的作用,又促使廣大農村青年學科技、用科技,不斷提高自身素質。再如,大中學生送文化、科技、衛生三下鄉活動,既方便了農村群眾,也使廣大大中學生進一步加深了對國情、民情的了解。所以,搞活動比單純的思想教育更能有益于青年成長。

第三,通過主題實踐活動能使團干部和廣大團員青年增長才干。主題活動的特點是實踐性強,是表現在行動上的,不是關起門來坐而論道。這就要求團干部事先要做好調查研究,選定活動內容,并反復研究實施方案,然后再精心指導、正確指揮、擴大成果。這一系列工作,對團干部來說,是實際鍛煉,可以提高團干部組織群眾活動的才干。對于團員青年來說,也同樣可以在主題活動中,得到學習的機會、鍛煉的機會、提高的機會。

11.為什么增強團員意識主題教育活動要發揮團員的主體作用?

團員是團的各項活動的主體,要使增強團員意識主題教育活動取得實效就必須突出團員的主體作用,努力調動團員參加教育活動的積極性和自覺性,充分發揮團員的主觀能動性和創造性。

發揮團員的主體作用,就要尊重團員的獨立人格。開展增強團員意識主題教育活動,團員既是受教育者,更是活動的重要參與者。從團員的自身需求出發,對團員多理解、多關心、多幫助,既教育團員,又服務團員,既加強管理,又注重引導,真正把團組織的意圖和團員的積極性統一起來。

發揮團員的主體作用,就要適應團員青年的年齡特點和認知方式。努力使團員意識主題教育活動的內容和形式適合青年的特點,不提大而空的口號,不提做不到的要求,在教育內容上既注重思想性和教育性,又適當注意知識性和趣味性,在活動形式上除了單向灌輸,更要注重雙向互動,力求使教育活動豐富多彩、生動活潑。

發揮團員的主體作用,就要區別團員青年的差異和個性。充分考慮團員青年的年齡差異、地域差異和個體差異,從各地的實際和團員的實際入手,安排教育內容,創新教育手段,真正使團員通過教育活動,把團員意識內化為行為習慣,使教育活動真正取得效果。

12.為什么增強團員意識主題教育活動要堅持充分尊重基層的創造性?

共青團工作發展的源頭活水在于基層,在于團員青年。共青團組織許多新的工作項目、工作方法和組織形式都來自基層組織的創造和青年的實踐活動。新形勢下,共青團事業的發展面臨著許多新情況新問題,解決這些問題最重要的辦法就是尊重和鼓勵基層的創造性,只有基層活躍了,才有團工作的真正活躍,才能促進團工作的真正發展。開展增強團員意識主題教育活動同樣如此,尤其需要尊重基層的創造性,鼓勵基層在教育內容、方式方法、制度機制上大膽創新。 尊重基層的創造性,就要為基層提供創新的舞臺、資源和機制,充分了解、理解,并積極支持基層的創造實踐,給基層一個寬松環境和良好的工作氛圍。尊重基層的創造性,就要處理好繼承和創新的關系,在繼承中發展,在發展中創新。尊重基層的創造性,就要善于總結并及時肯定基層的首創經驗,發現典型、培植典型、宣傳典型,運用典型指導工作,同時,還要加強理論研究,在實踐中提煉理論,在運用理論中推動工作實踐。

13.為什么增強團員意識主題教育活動要堅持區別情況,分類指導? 開展增強團員意識主題教育活動,必須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區別情況,分類指導。決不能不加分析辨別,籠而統之地搞簡單化重復,更不能搞同一化、一般齊、一刀切,惟有如此才能使增強團員意識主題教育活動生動扎實有效,達到預期目的。

從活動主體看,團員分布領域廣、跨度大,機關團員、企業團員、農村團員、學生團員、街道社區團員,以及流動團員,其特點各不相同,而且每一名團員自身條件不一,生活環境多樣,發揮模范作用的情況和存在的突出問題也必然有較大差別。因此,開展增強團員意識主題教育活動需要對他們提出不同的具體要求,對癥下藥,因人施教。

從基層團組織看,不同地區、不同領域、不同類型單位團組織的工作水平參差不齊,存在的問題也各不相同。如在社區,團組織的設置不能適應社區迅速擴展的形勢;在非公有制經濟組織和新型社會組織中,團的組織覆蓋面、工作影響力有待進一步擴大;在農村,部分團組織的凝聚力、戰斗力不強。這就要求在開展增強團員意識主題教育活動時,必須充分考慮各種類型的基層團組織工作條件的好壞、工作力量的強弱、工作難度的大小等不同情況,采取不同方式和措施,“因人因地因時制宜”。

14.增強團員意識主題教育活動應達到什么效果?

(一)增強意識。堅持用科學理論構筑廣大團員的精神支柱,自覺成為“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忠實實踐者,切實增強政治意識;保障和維護團員的基本權利,明確團員的各項義務,提高團員對團組織的認同感和歸屬感,切實增強組織意識;引導團員在學習和工作中自覺發揮模范帶頭作用,提高團員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切實增強模范意識。

(二)健全組織。把教育活動與加強基層團組織建設緊密結合起來,進一步深化創建“五四紅旗團委”活動,完善“三級聯創”工作機制。通過教育活動,達到提高團員隊伍素質,鞏固和完善團的基層組織體系,建立健全與新形勢相適應的基層團的組織制度和運行機制,整體推進基層團建工作的目的。力爭使“五有”、“四好”團組織在基層達到相當比例。

(三)活躍工作。進一步提高團組織的服務能力、凝聚能力、學習能力、合作能力,不斷提高團的工作水平。著重解決工作中存在的突出問題和難點問題,推動各項任務深化落實,努力構建有效服務青年、服務黨政工作大局的工作體系。

15.如何理解“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學內涵? 中國共產黨必須始終代表中國先進生產力的發展要求,代表中國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代表中國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這是對“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集中概括。

始終代表中國先進生產力的發展要求,就是黨的理論、路線、綱領、方針、政策和各項工作,必須努力符合生產力發展的規律,體現不斷推動社會生產力的解放和發展的要求,尤其要體現推動先進生產力發展的要求,通過發展生產力不斷提高人民群眾的生活水平。

始終代表中國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就是黨的理論、路線、綱領、方針、政策和各項工作,必須努力體現發展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民族的科學的大眾的社會主義文化的要求,促進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的不斷提高,為我國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提供精神動力和智力支持。

始終代表中國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就是黨的理論、路線、綱領、方針、政策和各項工作,必須堅持把人民的根本利益作為出發點和歸宿,充分發揮人民群眾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在社會不斷發展進步的基礎上,使人民群眾不斷獲得切實的經濟、政治、文化利益。

“三個代表”是相互聯系、辯證統一的整體。只有不斷解放和發展生產力,增強國家的經濟實力,才能為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和實現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提供雄厚的物質基礎。只有不斷發展和繁榮社會主義文化,才能不斷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生活需要,才能為發展生產力提供強大的精神動力和智力支持。只有不斷提高人民群眾的物質文化生活水平,改革和建設才能具有堅實的群眾基礎,人民群眾才能始終以飽滿的熱情投身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事業中來。發展先進生產力和先進文化是實現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基礎和前提,實現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則是發展先進生產力和先進文化的目的和歸宿。人民群眾既是先進生產力和先進文化的創造者,又是其成果的享有者。

“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是一個內涵豐富、博大精深的系統的科學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在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特別是鄧小平理論的基礎上,緊密結合新的實踐,提出了關于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思想,關于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是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經濟制度的思想,關于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并存的思想,關于實行全方位對外開放戰略的思想,關于社會主義物質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協調發展的思想,關于正確處理改革發展穩定關系的思想,關于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思想,關于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相結合的思想,關于走中國特色的精兵之路的思想,關于鞏固黨的階級基礎和擴大黨的群眾基礎的思想,等等。這些都是對馬克思主義理論的重大貢獻。“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在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思想路線、發展道路、發展階段和發展戰略、根本任務、發展動力、依靠力量、國際戰略、領導力量和根本目的等重大問題上取得了豐碩成果。“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在鄧小平理論的基礎上,進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的問題,創造性地回答了建設什么樣的黨、怎樣建設黨的問題,集中起來就是深化了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認識。“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在改革發展穩定、內政外交國防、治黨治國治軍各個方面,提出了一系列緊密聯系、相互貫通的新思想、新觀點、新論斷,構成了一個系統的科學理論。

“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是中國共產黨集體智慧的結晶,江澤民同志對“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創立,作出了卓越貢獻。他站在歷史發展和時代要求的高度,敏銳把握國際國內形勢的發展變化,提出了“三個代表”重要思想,開辟了馬克思主義發展的新境界。正如胡錦濤同志所指出:“江澤民同志高舉鄧小平理論偉大旗幟,以審時度勢的領導才能、與時俱進的政治勇氣和勵精圖治的工作精神,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發展建立了卓著的功勛,贏得了全國各族人民的衷心愛戴和國際社會的普遍贊譽。尤其是他集中全黨智慧創立的‘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對于我國各項事業的發展具有重大而深遠的指導意義。”

16.“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質是什么?

胡錦濤總書記指出:“‘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質是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相信誰、依靠誰、為了誰,是否始終站在最廣大人民的立場上,是區分唯物史觀和唯心史觀的分水嶺,也是判斷馬克思主義政黨的試金石。對于馬克思主義執政黨來說,堅持立黨為公、執政為民,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充分發揮全體人民的積極性來發展先進生產力和先進文化,始終是最緊要的。全國各族人民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主體,人民群眾積極性創造性的充分發揮是我們事業成功的保證,不斷實現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我們黨全部奮斗的最高目的。

始終做到“三個代表”,是我們黨的立黨之本、執政之基、力量之源。這里的“本”、“基”、“源”,說到底就是人民群眾的支持和擁護。“樂民之樂者,民亦樂其樂;憂民之憂者,民亦憂其憂。”人心向背,是決定一個政黨、一個政權盛衰的根本因素。馬克思主義政黨的理論路線和方針政策以及全部工作,只有順民意、謀民利、得民心,才能得到人民群眾的支持和擁護,才能永遠立于不敗之地。我們黨八十多年的一切奮斗,無論是戰爭年代浴血奮戰推翻“三座大山”,無論是建立社會主義制度、開展大規模的社會主義建設,還是進行社會主義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歸根到底都是為了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實現人民的愿望、滿足人民的需要、維護人民的利益,是“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三個代表”是相互聯系、辯證統一的整體。只有不斷解放和發展生產力,增強國家的經濟實力,才能為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和實現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提供雄厚的物質基礎。只有不斷發展和繁榮社會主義文化,才能不斷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生活需要,才能為發展生產力提供強大的精神動力和智力支持。只有不斷提高人民群眾的物質文化生活水平,改革和建設才能具有堅實的群眾基礎,人民群眾才能始終以飽滿的熱情投身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事業中來。發展先進生產力和先進文化是實現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基礎和前提,實現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則是發展先進生產力和先進文化的目的和歸宿。人民群眾既是先進生產力和先進文化的創造者,又是其成果的享有者。這不僅提出了堅持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的根本要求,而且指明了實現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的根本途徑。

17.如何認識“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歷史地位?

胡錦濤總書記指出:“‘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是面向21世紀的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是指引全黨全國人民為實現新世紀新階段的發展目標和宏偉藍圖而奮斗的根本指針。”

(一)“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系統概括了我們黨對社會主義建設規律的探索成果,科學預測了現代化建設的發展趨勢,規劃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的宏偉藍圖和一整套發展戰略。堅持貫徹“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始終把發展作為黨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把創新作為黨必須長期堅持的治黨治國之道,把不斷改善人民生活作為處理改革發展穩定關系的重要結合點,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堅持改革開放,聚精會神搞建設、一心一意謀發展,我們就能經過不懈努力實現既定的發展目標。

(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依據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新實踐,緊緊把握我國社會生活和社會結構的深刻變化,對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依靠力量作出了科學判斷。堅持貫徹“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始終認為包括知識分子在內的工人階級、廣大農民是推動我國先進生產力發展和社會全面進步的根本力量,在社會變革中出現的新的社會階層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最廣泛最充分地調動一切積極因素,妥善處理各種利益關系和社會矛盾,切實維護社會穩定,形成全體人民各盡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諧相處的局面,我們就能集聚起推進事業發展的強大力量。

(三)“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全面審視當今世界格局的變化,準確判斷國際形勢的發展趨勢,深刻分析國際社會各種力量和矛盾的交互運動,提出了我國外交工作的戰略策略方針。堅持貫徹“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始終奉行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高舉和平與發展的旗幟,維護世界多樣性,促進世界多極化和國際關系民主化,推動建立公正合理的國際政治經濟新秩序,我們就能不斷為我國現代化建設營造和平的國際環境和良好的周邊環境。

(四)“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把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緊密聯系起來,賦予黨的性質、宗旨、指導思想和任務以豐富的時代內容,確定了黨的建設的總體部署。堅持貫徹“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以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為重點,不斷提高黨的創造力、凝聚力和戰斗力,不斷鞏固黨的階級基礎和擴大黨的群眾基礎,我們黨就能在世界形勢深刻變化的歷史進程中始終走在時代前列,在應對國內外各種風險考驗的歷史進程中始終成為全國人民的主心骨,在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歷史進程中始終成為堅強領導核心。

總之,全面貫徹落實“三個代表”重要思想,關系黨和國家工作的全局,關系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宏偉目標,關系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關系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長遠發展。全黨同志一定要從這樣的高度不斷增強學習貫徹“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自覺性和堅定性,牢固確立“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在全黨一切工作中的指導地位,自覺用“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指導自己的思想和行動,在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一前無古人的偉大實踐中繼續創造新的輝煌。

18.為什么說共產主義理想是黨的最高理想和最高綱領?

黨的十六大黨章指出:“黨的最高理想和最終目標是實現共產主義。”我們黨之所以以實現共產主義的社會制度為自己奮斗的最終目標,這是因為共產主義社會是人類歷史上最先進、最美好、最理想的社會制度。

共產主義社會是人類社會發展的高級社會形態。按其成熟程度可分為兩個階段,即低級階段和高級階段,也就是我們通常所稱的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關于共產主義社會,馬克思作了這樣的概述:“在共產主義社會高級階段,在迫使個人奴隸般地服從分工的情形已經消失,從而腦力勞動和體力勞動的對立也隨之消失之后;在勞動已經不僅僅是謀生的手段,而且本身成了生活的第一需要之后;在隨著個人的全面發展,他們的生產力也增長起來,而集體財富的一切源泉都充分涌流之后,——只有在那個時候,才能完全超出資產階級權利的狹隘眼界,社會才能在自己的旗幟上寫上:各盡所能,按需分配!”馬克思和恩格斯在其他著作中也曾對共產主義社會進行過論述。綜合他們的觀點,共產主義社會有以下基本特征:

(一)社會生產力高度發展,物質財富極大豐富。在共產主義社會里,由于生產力的極大發展和勞動生產率的提高,物質財富不斷涌流,社會產品極大豐富,達到可以滿足整個社會及其成員需要的程度。

(二)社會成員共同占有全部生產資料。在共產主義社會里,生產資料的占有關系徹底擺脫了私有制的束縛。生產資料和勞動產品歸全社會公共所有,勞動者本身既是勞動者,又是生產資料的共同占有者。

(三)實行各盡所能、按需分配的原則。社會成員將盡自己的能力,最大限度地參與社會勞動和工作,社會將根據每個成員的實際生活需要,分配個人消費品。消除了社會主義時期實行“按勞分配”存在著的某些事實上的不平等現象。 (四)徹底消滅了階級差別和重大社會差別。在共產主義社會里,由于生產力的高度發展,產生剝削階級的社會條件不復存在,階級和階級差別都將消滅,城鄉之間、工農之間、腦力勞動與體力勞動之間的差別也將消失。

(五)全體社會成員具有高度的共產主義覺悟和道德品質。在共產主義社會里,勞動已經不是謀生的手段,而是人們生活的第一需要。勞動者都具有高度的科學知識、廣泛的專業知識和高尚的道德品質,在體力智力等方面得到自由而全面的發展,成為共產主義新人。 (六)國家消亡。隨著階級和階級差別的徹底消滅,作為階級統治工具的國家將完全消亡。那時,管理公共事務的機構雖然存在,但它的社會職能已經失去其階級性質。

以上這些特征,盡管只是共產主義社會的大致輪廓,但它已經表明:共產主義是人類歷史上最美好、最進步、最合理的社會制度。對此,以毛澤東、劉少奇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同樣有著深刻的認識。早在1940年1月,毛澤東在《新民主主義論》中就指出:“共產主義是無產階級的整個思想體系,同時又是一種新的社會制度。這種思想體系和社會制度,是區別于任何別的思想體系和任何別的社會制度的,是自有人類歷史以來,最完全最進步最革命最合理的。封建主義的思想體系和社會制度,是進了歷史博物館的東西了。資本主義的思想體系和社會制度,已有一部分進了博物館(在蘇聯);其余部分,也已‘日薄西山,氣息奄奄,人命危淺,朝不慮夕’,快進博物館了。惟獨共產主義的思想體系和社會制度,正以排山倒海之勢,雷霆萬鈞之力,磅礴于全世界,而葆其美妙之青春。”劉少奇在《論共產黨員的修養》一文中對美好的共產主義社會也做了詳盡的描述:在那種世界里,沒有剝削者、壓迫者,沒有地主、資本家,沒有帝國主義和法西斯蒂等,也沒有受壓迫、受剝削的人,沒有剝削制度造成的黑暗、愚昧、落后等。在那種社會里,物質生產和精神生產都有高度的蓬蓬勃勃的發展,能夠滿足所有社會成員的各方面的需要。那時,人類都成為有高等文化程度和技術水平的、大公無私的、聰明的共產主義勞動者,人類中彼此充滿了互相幫助、互助親愛,沒有爾虞我詐、互相損害、互相殘殺和戰爭等等不合理的事情。那種社會,當然是人類歷史上最好的、最美麗的、最進步的社會。正因為如此,中國共產黨從成立之日起,就把這一全人類最崇高、最美好、最遠大的理想——實現共產主義,濃墨重彩地寫在了自己的旗幟上。實現共產主義成了共產黨員“最基本的責任”。

19.如何正確認識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

現實生活中,人們常常提出這樣的問題:既然社會主義制度比資本主義有更大的優越性,為什么到現在還趕不上發達資本主義國家?對這個問題,要作具體的歷史的分析。首先,應該把資本主義國家看全了。過去一講到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的優劣,人們通常是將社會主義與“發達的”資本主義比,而將廣大發展中國家的那種資本主義排除在外。全世界有180多個資本主義國家和地區,其中發達國家只占很小比例,絕大多數處于落后、貧困狀態。印度與中國國情相似,他們自己的經濟學家承認,中國人均生活水平是印度的三倍。尼加拉瓜有位叫卡德納爾的神父提供了一個看待這個問題的新視角。1994年他在墨西哥《美洲紀事》雜志上撰文說:“新聞界得意洋洋地在全世界宣布社會主義的失敗,但是他們不提資本主義的更大的失敗。資本主義只在世界10%或20%的人口中取得了成功。對于第三世界,對于占人口大多數的窮人來說,資本主義是災難性的,而資本主義的失敗先于社會主義的失敗。”其次,對客觀事物要正確地使用對比,對比對象要有可比性。社會主義國家與發達資本主義國家之間,正是缺乏可比的基礎。 一是經濟發展起點不同。首先取得社會主義勝利的國家,所承受的是封建的甚至是殖民地半殖民地的爛攤子,這同資本主義經過數百年掠奪積累起來的“資本巨富”差異十分懸殊。

二是發展經濟的手段不同。資本主義的歷史,是一部充滿血腥的骯臟發跡史。正像馬克思所說的,資本對勞動者剝奪的歷史“是用血和火的文字載入人類編年史的”,“資本來到世間,從頭到腳每個毛孔都滴著血和骯臟的東西”。即使在今天,他們仍然憑借技術和資本的壟斷優勢,對發展中國家進行不平等交換,從中攫取巨額財富。而社會主義的發展,主要依靠本國人民自力更生,艱苦奮斗。 三是經濟發展的時間長短不同。從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建立至今,只有八十多年的歷史,大多數社會主義國家不過四五十年歷史,處于發展的初期,它的經濟、政治和社會運行機制尚未發育健全,如何發揮社會主義的優越性還在艱苦探索中。而資本主義已有三百六十多年的歷史,積累了雄厚的基礎和豐富的經驗。即便如此,全世界實行資本主義制度的國家中,進入發達國家行列的也不過二十來個,特別是20世紀新獨立并走上資本主義道路的國家鮮有進入“富國俱樂部”的。

四是發展環境不同。社會主義國家從建立之日起,就受到世界資本主義的經濟封鎖、軍事包圍乃至武裝侵略,發展環境十分險惡。而資本主義國家則不一樣。當資本主義大發展之時,從世界范圍看,封建制度已經徹底衰落,國際環境對資本主義發展十分有利。

兩相比較,社會主義所取得的成就愈顯珍貴和不易。如果我們把只有幾十年發展歷史、處于幼年時期的社會主義同經過幾百年發展的發達資本主義國家相類比,這是不公正的;把處于初級階段的社會主義與將來要達到的理想目標相混同,以理想化的社會主義來苛求現實中的社會主義,這也不是歷史唯物主義的科學態度。

特別需要指出的是,前蘇聯從1928年到1940年,工業生產以年平均遞增21%的速度持續發展,躍居歐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創造出用短短十二年時間完成了資本主義國家用五十年至一百年才能完成的工業化奇跡。從1951年到1980年,蘇聯主要經濟指標的增長速度高出美國1至2倍。由于經濟增長速度長期高于美國,使得蘇美經濟實力的差距日趨縮小。1950年,蘇聯工業產值不到美國工業產值的30%,而1980年則達到80%;1950年,蘇聯國民收入只有美國國民收入的31%,1980年則達到67%。此外,在科學技術、教育文化、軍事力量等許多領域,蘇聯都具有優勢或與美國旗鼓相當。例如人類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就是蘇聯制造并送上太空的。社會主義國家不靠剝削本國勞動人民,不靠殖民掠奪而創造出這種驚人的發展速度,從根本上說,就在于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 還要看到,八十多年社會主義發展的歷史,不僅從根本上改變了這些國家的面貌,更重要的是,對人類社會歷史的進程產生了巨大而深遠的影響。社會主義的建立和發展,打破了資本主義一統天下的格局,使殖民主義和帝國主義經營了幾個世紀的殖民體系徹底崩潰,推動國際政治、經濟秩序向更為公正、合理的方向發展,有利于人類社會的共同進步;社會主義制度為解決資本主義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的固有矛盾開辟了道路,在極大地解放社會主義國家生產力的同時,也在客觀上促進了資本主義制度的改良,致使資本主義內部矛盾有所緩解并獲得新的發展生機,這就在總體上推動了人類文明的發展;社會主義國家的存在和發展,改變了世界的力量對比,遏制了帝國主義勢力的擴張,對二戰以后半個多世紀中沒有發生世界大戰、和平與發展成為當今時代主題起到了決定性作用。這些都充分說明,“社會主義是指引世界上處于剝削制度壓迫之下的無產階級和勞動人民改變自己命運、獲得社會解放、建設幸福生活的正確道路”。

20.為什么說我國正處于并將長期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

十六大黨章指出:“我國正處于并將長期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這包括兩層含義:我國社會已經是社會主義社會,我們必須堅持而不能離開社會主義;我國社會主義還處在初級階段,我們必須從這個實際出發,而不能超越這個階段。 在我國的具體國情條件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是一個不可逾越的歷史階段。從根本上說,這是由我國走上社會主義道路的歷史背景和我國社會發展的實際狀況決定的。我們的社會主義脫胎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以落后的小生產和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為基礎,生產力水平遠遠落后于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這就決定了我們必須經歷一個相當長的初級階段,去實現許多國家在資本主義條件下實現的工業化和經濟的社會化、市場化、現代化。

從50年代中期我國進入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開始到現在,經過四十多年特別是近二十年的發展,我國生產力有了很大提高,各項事業有了很大進步。然而總的說來,人口多、底子薄,地區發展不平衡,生產力不發達的狀況沒有根本改變;社會主義制度還不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還不成熟,社會主義民主法制還不夠健全,封建主義、資本主義腐朽思想和小生產習慣勢力在社會上還有廣泛影響。

黨的十三屆四中全會以后的十三年,在黨的基本理論、基本路線、基本綱領的指導下,我國的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事業取得了重大的歷史性成就。2001年,我國國內生產總值達到95933億元,比1989年增長近兩倍,年均增長9.3%,經濟總量已居世界第六位。人民生活總體上實現了由溫飽到小康的歷史性跨越。人們公認,“這十三年是我國綜合國力大幅度躍升、人民得到實惠最多的時期,是我國社會長期保持安定團結、政通人和的時期,是我國國際影響顯著擴大、民族凝聚力極大增強的時期。”

經過全黨和全國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我們勝利實現了現代化建設“三步走”戰略的第一步、第二步目標,人民生活總體上達到小康水平。這是社會主義制度的偉大勝利,是中華民族發展史上一個新的里程碑。

但也必須看到,我國正處于并將長期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現在達到的小康還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發展很不平衡的小康,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會生產力之間的矛盾仍然是我國社會的主要矛盾。我國生產力和科技、教育還比較落后,實現工業化和現代化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城鄉二元經濟結構還沒有改變,地區差距擴大的趨勢尚未扭轉,貧困人口還為數不少;人口總量繼續增加,老齡人口比重上升,就業和社會保障壓力增大;生態環境、自然資源和經濟社會發展的矛盾日益突出;我們仍然面臨發達國家在經濟科技等方面占優勢的壓力;經濟體制和其他方面的管理體制還不完善;民主法制建設和思想道德建設等方面還存在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鞏固和提高目前達到的小康水平,還需要進行長時期的艱苦奮斗。正如鄧小平所說:“我們搞社會主義才幾十年,還處在初級階段。鞏固和發展社會主義制度,還需要一個很長的歷史階段,需要我們幾代人、十幾代人,甚至幾十代人堅持不懈地努力奮斗,決不能掉以輕心。”

21.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和基本綱領是什么?

黨的十六大報告把堅持黨的基本路線和基本綱領列為過去十三年黨領導人民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十條基本經驗之一,并指出“黨的基本路線和基本綱領是各項工作的根本指針”。

我們黨從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出發,制定了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基本路線,這就是:領導和團結全國各族人民,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堅持改革開放,自力更生,艱苦創業,為把我國建設成為富強、民主、文明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奮斗。“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是基本路線的簡明概括和主要內容。這條基本路線來之不易,必須長期堅持,不能動搖。 在我們黨的歷史上,曾經五次提出黨的總路線或基本路線。新民主主義革命的總路線是我黨制定的第一條基本路線。這就是毛澤東1948年4月在晉綏干部會議上的講話中所概括的,“新民主主義的革命,不是任何別的革命,它只能是和必須是無產階級領導的,人民大眾的,反對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的革命。”事實證明,這是一條合乎我國國情的基本路線。在它的指導下,黨取得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偉大勝利,把一百多年來受三座大山壓迫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舊中國變成了獨立的人民當家作主的社會主義新中國。

建國后,我們黨于1952年制定了從新民主主義向社會主義過渡時期的總路線,即在一個相當長的時期內,逐步實現國家的社會主義工業化,并逐步實現國家對農業、對手工業和對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通過三大改造,建立了以生產資料公有制為基礎的社會主義制度。

1956年黨的八大作出了關于黨的工作重點轉移的一系列正確決策。1958年在黨的八屆二次會議上提出了社會主義建設總路線:鼓足干勁,力爭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設社會主義。這條基本路線反映了黨和人民要求盡快改變我國經濟文化落后面貌的強烈愿望,但是忽視了客觀經濟發展規律,導致了“大躍進”和人民公社化運動的失誤。

1962年提出了社會主義歷史階段的基本路線。1962年八屆十中全會“重提階級斗爭”,把1957年反右派斗爭嚴重擴大化之后重新確認無產階級和資產階級之間的階級斗爭、社會主義和資本主義這兩條道路的斗爭仍然是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的論斷,進一步延伸到社會主義社會的整個歷史時期。1969年黨的九大正式把八屆十中全會的論斷確定為“黨在社會主義歷史階段的基本路線”,這是一條以階級斗爭為綱的錯誤路線,它導致“文化大革命”嚴重失誤,給黨和人民造成巨大的損失。

1978年召開的十一屆三中全會,拋棄了以階級斗爭為綱的錯誤路線,確立了一心一意搞現代化的政治路線,把黨和國家的工作中心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作出了改革開放的戰略部署,并且隨即提出要堅持四項基本原則,“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的思想開始形成,奠定了黨在新時期的基本路線的基礎。此后,在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實踐中,我們對新時期總任務的認識和表述不斷深化。1987年,十三大對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作出完備的規范的表述。十四大和十五大的報告和黨章沿用這一規范表述。這就是說,這條基本路線經受了實踐的考驗,是我們走向勝利的惟一正確路線。

黨的十五大根據鄧小平理論和黨的基本路線,圍繞建設富強民主文明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目標,第一次系統地和比較完備地提出了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綱領,進一步明確了什么是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經濟、政治和文化,怎樣建設這樣的經濟、政治和文化。這個基本綱領展開為三個主要方面: ——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的經濟,就是在社會主義條件下發展市場經濟,不斷解放和發展生產力。這就要堅持和完善社會主義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堅持和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使市場在國家宏觀調控下對資源配置起基礎性作用;堅持和完善按勞分配為主體的多種分配方式,允許一部分地區一部分人先富起來,帶動和幫助后富,逐步走向共同富裕;堅持和完善對外開放,積極參與國際經濟合作和競爭。保證國民經濟持續快速健康發展,人民共享經濟繁榮成果。

——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的政治,就是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在人民當家作主的基礎上,依法治國,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這就要堅持和完善工人階級領導的、以工農聯盟為基礎的人民民主專政;堅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和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政治協商制度以及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發展民主,健全法制,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實現社會安定,政府廉潔高效,全國各族人民團結和睦、生動活潑的政治局面。

——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的文化,就是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以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公民為目標,發展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民族的科學的大眾的社會主義文化。這就要堅持用鄧小平理論武裝全黨,教育人民;努力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質和教育科學文化水平;堅持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的方向和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方針,重在建設,繁榮學術和文藝。建設立足中國現實、繼承歷史文化優秀傳統、吸取外國文化有益成果的社會主義精神文明。

上述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經濟、政治、文化的基本目標和基本政策,有機統一,不可分割,構成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綱領。這個綱領,是鄧小平理論的重要內容,是黨的基本路線在經濟、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展開,是這些年最主要經驗的總結。

22.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奮斗目標是什么?

經過全黨和全國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我們勝利實現了現代化建設“三步走”戰略的第一步、第二步目標,人民生活總體上達到小康水平。這是社會主義制度的偉大勝利,是中華民族發展史上一個新的里程碑。

綜觀全局,21世紀頭二十年,對我國來說,是一個必須緊緊抓住并且可以大有作為的重要戰略機遇期。根據十五大提出的到2010年、建黨一百年和新中國成立一百年的發展目標,我們要在本世紀頭二十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設惠及十幾億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會,使經濟更加發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進步、文化更加繁榮、社會更加和諧、人民生活更加殷實。這是實現現代化建設第三步戰略目標必經的承上啟下的發展階段,也是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和擴大對外開放的關鍵階段。經過這個階段的建設,再繼續奮斗幾十年,到本世紀中葉基本實現現代化,把我國建成富強民主文明的社會主義國家。

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標是:

——在優化結構和提高效益的基礎上,國內生產總值到2020年力爭比2000年翻兩番,綜合國力和國際競爭力明顯增強?;緦崿F工業化,建成完善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和更具活力、更加開放的經濟體系。城鎮人口的比重較大幅度提高,工農差別、城鄉差別和地區差別擴大的趨勢逐步扭轉。社會保障體系比較健全,社會就業比較充分,家庭財產普遍增加,人民過上更加富足的生活。 ——社會主義民主更加完善,社會主義法制更加完備,依法治國基本方略得到全面落實,人民的政治、經濟和文化權益得到切實尊重和保障?;鶎用裰鞲咏∪?,社會秩序良好,人民安居樂業。

——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質、科學文化素質和健康素質明顯提高,形成比較完善的國民教育體系、科技和文化創新體系、全民健身和醫療衛生體系。人民享有接受良好教育的機會,基本普及高中階段教育,消除文盲。形成全民學習、終身學習的學習型社會,促進人的全面發展。

——可持續發展能力不斷增強,生態環境得到改善,資源利用效率顯著提高,促進人與自然的和諧,推動整個社會走上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

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發展目標,是一個綜合性的指標,包括了經濟、政治、文化發展的各方面。有關部門參照國際上常用的衡量現代化的指標體系,考慮我國國情,認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基本標準包括了這樣十個方面: 一是人均國內生產總值超過3000美元。這是建成全面小康社會的根本標志。2000年,我國人均國內生產總值為854美元。按照國內生產總值翻兩番的發展速度測算,到2020年,我國人均國內生產總值將超過3000美元,達到當時中等收入國家的平均水平。

二是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萬元(按2000年不變價,下同)。過去二十年,我國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了3倍。預計今后二十年,我國經濟將繼續快速發展,城鎮居民收入水平能夠保持過去二十年的增長勢頭,到2020年達到18840元,可以稍微超過小康指標。

三是農村居民家庭人均純收入8000元。過去二十年我國農村居民家庭人均收入增長了3.5倍,其中近十年增長1.6倍,到2000年為2253元??梢灶A計,今后二十年,隨著農村改革的深入和農業現代化水平的提高,農民收入有可能增長3.2倍,農村居民家庭人均收入達到7210元,基本實現小康目標,城鄉居民收入差距也有所縮小。

四是恩格爾系數低于40%。近十年,城鎮居民消費的恩格爾系數下降了15個百分點,農村居民消費正處于新的升級過程。2000年,全國恩格爾系數為46%。預計到2020年下降到40%,2020年前后下降到35%左右。

五是城鎮人均住房建筑面積30平方米。近十年每人年均增加0.5平方米,2000年達到19平方米。預計2020年可以超過30平方米。

六是城鎮化率達到50%。我國近十年城鎮化率年均提高1個百分點,2000年為36.2%。今后二十年,我國將堅持城鎮化戰略,工業化也進入加速發展階段,城鎮化率每年可以提高1個百分點,到2020年達到56%。

七是居民家庭計算機普及率20%。到2000年,我國城鄉居民家庭計算機普及率約為4.2%左右,其中城鎮居民家庭計算機普及率為9.7%。這幾年,計算機普及率呈現加快提高的趨勢,到2020年可以基本實現計算機普及率20%的目標。

八是大學入學率20%以上。目前,我國大學入學率為11%。隨著科教興國戰略力度的加大,社會力量參與辦學,我國大學入學率到2005年可以達到15%,到2020年有可能超過20%,達到25%。

九是每千人醫生數2.8人以上。到2000年,我國達到每千人為2人,高于世界平均水平,到2020年預計每千人超過3人。

十是城鎮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率95%以上。2001年,城鎮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率達到71.6%,預計到2020年就可以達到小康水平的95%。

這里,對于民主法制和精神文明建設等方面,沒有提出具體的量化指標,所以只能作為一個基本標準。 可以肯定,實現了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標,我們的祖國必將更加繁榮富強,人民的生活必將更加幸福美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必將進一步顯示出巨大的優越性。

23.科學發展觀的內涵是什么?

科學發展觀的內涵極為豐富,涉及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發展各個領域,既有生產力和經濟基礎問題,又有生產關系和上層建筑問題;既管當前,又管長遠;既是重大的理論問題,又是重大的實踐問題。我們要全面理解和正確把握科學發展觀的主要內涵和基本要求,認真加以貫徹落實。

(一)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馬克思主義認為,生產力的發展,是人類社會發展的最終決定力量。我國正處于并將長期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初級階段就是不發達階段。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主要矛盾,始終是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會生產之間的矛盾,根本任務是發展社會生產力。我們黨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是發展,首先是要發展經濟。只有不斷解放和發展生產力,才能為社會全面進步和人的全面發展提供物質基礎。因此,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任何時候都不能動搖、不能放松。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必須以高度的歷史責任感和緊迫感,抓住機遇加快經濟發展,保持較快的發展速度。我們講的經濟較快發展,是建立在優化結構、提高質量和效益的基礎上的發展,實現速度、結構、質量、效益相統一。為此,必須堅持走科技含量高、經濟效益好、資源消耗低、環境污染少、人力資源優勢得到充分發揮的新型工業化道路。

(二)堅持經濟社會協調發展。經濟發展是社會發展的前提和基礎,也是社會發展的根本保證;社會發展是經濟發展的目的,也為經濟發展提供精神動力、智力支持和必要條件。隨著人民群眾的物質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對精神文化、健康安全等方面的需求也日益增長,更加要求社會與經濟共同發展。如果社會事業發展滯后,經濟也難以實現持續較快發展。改革開放以來,各項社會事業雖然取得明顯進步,但總體上看,經濟發展和社會發展存在著“一條腿長、一條腿短”的問題。我們必須按照科學發展觀的要求,在大力推進經濟發展的同時,更加注重加快社會發展。社會發展包括科技、教育、文化、衛生、體育等社會事業的發展,也包括社會就業、社會保障、社會公正、社會秩序、社會管理、社會和諧等,還包括社會結構、社會領域體制和機制完善等。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宏偉事業,理所當然地包括這些方面的發展和進步。

(三)堅持城鄉協調發展。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重點在農村,難點也在農村。我們黨歷來重視“三農”問題,但是由于種種原因,城鄉差距、工農差距仍呈不斷擴大的趨勢。農業基礎薄弱,農村發展滯后,農民收入增長緩慢,已成為我國經濟社會發展中亟待解決的突出問題。我們必須統籌城鄉發展,站在經濟社會發展全局的高度研究和解決“三農”問題,實行以城帶鄉、以工促農、城鄉互動、協調發展。統籌城鄉發展,必須更加注重加快農村發展。關鍵是要抓好四個環節:一是合理調整國民收入分配結構和政策,加大對農業的支持和保護力度,要進一步落實對農業“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針;二是農業和農村自身要加快發展,推進城鎮化;三是城市發展要和農村發展相協調,充分發揮城市對農村的帶動作用;四是統籌推進城鄉改革,消除體制性障礙。

(四)堅持區域協調發展。我國幅員遼闊,地區發展很不平衡。改革開放以來,各地區都有很大發展,但地區發展的差距也在不斷擴大。逐步扭轉地區差距擴大的趨勢,促進地區協調發展,不僅是重大的經濟問題,也是重大的政治問題,不僅關系現代化建設的全局,也關系社會穩定和國家的長治久安。統籌區域發展,就是要繼續發揮各個地區的優勢和積極性,逐步扭轉地區差距擴大的趨勢,實現共同發展。國家要從宏觀政策上支持欠發達地區加快發展。根據我國當前區域發展的實際情況和全面推進現代化建設的要求,中央明確提出了促進地區協調發展的戰略布局:堅持推進西部大開發,振興東北地區等老工業基地,促進中部地區崛起,鼓勵東部地區加快發展,形成東中西互動、優勢互補、相互促進、共同發展的新格局。這是一個把握規律、統攬全局的重大決策。

(五)堅持可持續發展。這就要統籌人與自然和諧發展,處理好經濟建設、人口增長與資源利用、生態環境保護的關系,推動整個社會走上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我國人口眾多,資源相對不足,生態環境承載能力弱,這是基本國情。特別是隨著經濟快速增長和人口的不斷增加,能源、水、土地、礦產等資源不足的矛盾越來越尖銳,生態環境的形勢十分嚴峻。高度重視資源和生態環境問題,增強可持續發展的能力,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要目標之一,也是關系中華民族生存與長遠發展的根本大計。

(六)堅持改革開放。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必須銳意推進改革。要堅持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改革方向,注重制度建設和體制創新;堅持尊重群眾的首創精神,充分發揮中央和地方兩個積極性;堅持正確處理改革發展穩定的關系,有重點、有步驟地推進改革;堅持統籌兼顧,協調好改革進程中的各種利益關系;堅持科學發展觀,貫徹落實“五個統籌”。要統籌推進各方面的改革,努力實現宏觀經濟改革與微觀經濟改革相協調、經濟領域改革和社會領域改革相協調、城市改革和農村改革相協調、經濟體制改革和政治體制改革相協調,使各方面改革相互促進。統籌國內發展和對外開放,是落實科學發展觀的重要內容。在新的發展階段,必須適應經濟全球化深入發展和我國加入世貿組織的新形勢,在更大范圍、更廣領域和更高層次上參與國際經濟技術合作和競爭,提高對外開放水平。要堅持“引進來”和“走出去”相結合,統籌利用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兩種資源,更好地促進我國現代化建設。

(七)堅持以人為本。這是科學發展觀的本質和核心。以人為本,就是要把人民的利益作為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不斷滿足人們的多方面需求和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具體地說,就是在經濟發展的基礎上,不斷提高人民群眾物質文化生活水平和健康水平;就是要尊重和保障人權,包括公民的政治、經濟、文化權利;就是要不斷提高人們的思想道德素質、科學文化素質和健康素質;就是要創造人們平等發展、充分發揮聰明才智的社會環境。以人為本,體現了馬克思主義的基本觀點。我們從事的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事業,理所當然地必須堅持以人為本,一切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堅持以人為本是貫徹“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堅持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的本質要求,也是進一步發揚黨的優良傳統和作風的具體體現。

24.如何落實科學發展觀?

第一,提高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的自覺性和堅定性。從根本上來說,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首先要提高全體黨員,特別是各級領導干部的素質。黨員和干部素質如何,最終決定黨執政能力的高低。當前,提高領導干部素質,除了不斷提高駕馭市場經濟的能力、不斷提高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能力、不斷提高建設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能力、不斷提高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能力、不斷提高應對國際局勢和處理國際事務的能力這“五大能力”外,關鍵還要有牢固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的能力。在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中,要想實現我國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靠的就是這種能力。

要使全黨牢固樹立科學發展觀,增強執政能力,首先就要讓全黨同志尤其是領導干部認真地學習科學發展觀,更新發展觀念,并用其指導各項工作,制定出體現科學發展觀的路線、方針、政策。為此,必須認真學習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從理論和實踐的結合上把握科學發展觀。必須以寬廣的眼光觀察社會發展,正確把握世情國情黨情民情的新變化,善于理性思維,堅持按客觀規律辦事,增強運用科學發展觀推進經濟社會發展的自覺性和堅定性。必須正確處理好當前利益與長遠利益、局部利益和全局利益,物質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政府和市場等涉及全局的重大關系,從而增強運用科學發展觀處理各種關系的能力。必須把積極進取精神同科學求實態度很好地結合起來。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既要有緊迫感和責任感,又要根據國情和現實可能性,分階段穩步推進,既要積極奮斗又不能急于求成。

第二,進一步轉變經濟增長方式。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加快轉變經濟增長方式是當務之急。改革開放以后,我國經濟增長的質量和效益逐步提高,但粗放型經濟增長方式仍沒有根本轉變?,F在存在的主要問題是: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低效率。“三高”必然是低效益。大力推進經濟增長方式向集約型轉變,必須走新型工業化道路。一是要以提高質量、效益為中心。繼續進行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加快國有企業的改革步伐。調整和優化經濟結構,是轉變經濟增長方式的主要途徑和重要內容。在穩步調整

一、

二、三產業結構的過程中,要大力調整和優化工業結構,推進企業重組,提高企業規模效益和產品質量。加快企業的改革改造,提高管理水平,牢固樹立質量第一的意識,形成有利于經濟增長質量和效益的社會環境。二是積極推進科技進步,提高經濟增長的科技含量。轉變經濟增長方式本質上要求提高經濟增長的科技含量和知識含量,使經濟快速增長建立在科技不斷進步的基礎上。三是努力節約資源,積極保護環境。大力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節約土地、水、能源等資源,形成有利于低投入、高產出、少排污、可循環的政策環境和發展機制,全面建設節約型社會。四是要以機制轉換為動力,加快體制創新。一方面,要通過改革,使企業成為自主決策、自負盈虧、自擔風險、自我發展的市場主體,建立健全約束機制,提高經濟自主增長能力;另一方面,要完善自然資源有償使用機制和價格形成機制,建立環境保護和生態恢復的經濟補償機制,提高水資源和土地資源的使用價格,全面征收污水處理費和垃圾處理費,使資源消耗和環境污染得到最大限度的控制。 第三,進一步轉變政府職能,創新體制機制。當前,法治政府的主要職能是經濟調節、市場監管、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四個方面。過去政府在經濟調節和市場監管方面取得了顯著的成效,而在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方面做得不夠。在新的歷史條件下,要在繼續加強和改進經濟調節和市場監管的同時,強化政府在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方面的職能。加快政府職能轉變,全面正確地履行政府職能,必須加快創新體制機制。過去長期實行過度集權的權力結構,即社會權力過度集中于政府,過度集中于黨,過度集中于個人,這種金字塔式權力結構導致個人說了算的“人治”政治。各種制度建設也都傾向于根本制度和具體制度建設,而忽視體制機制的建設。這不僅不利于黨內民主和人民民主的發展,不利于人民群眾積極性和創造性的發揮,而且導致從中央到地方的信息渠道不暢,容易出現決策失誤,嚴重影響人們對發展理論的認識,影響經濟社會全面持續健康發展。從根本上說,這些都影響著黨的執政能力的提高。當前,必須牢固樹立和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創新機制。在經濟調節中,要盡量減少行政干預,重視運用經濟手段和法律手段。在市場監管中,要根據實際需要制定法律法規,維護公平競爭的市場秩序。在社會管理中,要通過立法化解社會矛盾,維護社會公正、秩序和穩定,加快建立健全各種突發事件應急機制。在公共服務中,要提供公共產品和服務,為民眾參與社會公眾生活提供更多的渠道和途徑。只有牢固樹立和認真落實科學發展觀,轉變政府職能,不斷創新體制機制,才能增強黨的執政能力,鞏固黨的執政地位。

第四,必須樹立正確的政績觀??茖W發展觀和正確的政績觀是統一的,創造政績是為了發展,為了造福于民??茖W的發展,是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經濟社會的全面發展、協調發展和可持續發展;正確的政績觀,是為實現這樣的發展而創造的政績。然而,現實中很多黨員干部把發展片面理解為經濟速度的增長,把政績理解為“形象工程”。為此,必須推進和深化改革,抓緊建立和完善政績評價標準、考核制度和獎懲制度,以形成正確的政績導向。要用全面的、實踐的、群眾的觀點看待政績,大興求真務實之風,改進工作作風,為人民謀利益。此外,還要抓緊研究制定統籌兼顧的政策和規劃。執政能力的提高和科學發展觀的實現,是通過許多統籌兼顧的政策和規劃來實現的。合理調整與完善相關政策措施,有利于促進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同時,還要加強與落實科學發展觀相適應的體制、制度、機制和法制建設。只有牢固樹立和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和正確的政績觀,才能改進工作作風,完善各項政策措施,從而增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

25.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的主要任務是什么?

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的主要任務是:按照推動社會主義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協調發展的要求,不斷提高駕馭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能力、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能力、建設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能力、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能力、應對國際局勢和處理國際事務的能力。 這五個方面的能力,是根據黨的執政使命提出來的,它涉及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外交以及國家主權、安全和領土完整,關系改革發展穩定、內政外交國防、治黨治國治軍各個方面,內涵十分豐富。它的主體是整個黨,是對黨的總體執政能力提出的要求。十六大提出的五種能力,主要是對各級黨委和領導干部提出的要求,側重點在于各級黨政領導干部應當具備什么樣的執政素質和本領。這兩個方面的要求是相輔相成的,應該把它們統一起來加以思考,貫通起來加以落實。

第一,不斷提高駕馭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能力。發展是黨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以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為動力,不斷解放和發展生產力,增強綜合國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是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的首要任務。對于我們黨來說,執政是要興國,執政是要強國,執政是要為民,執政是要富民。能不能解決好發展問題,是衡量黨的執政能力的一個主要標志,也是鞏固黨的執政地位的最重要因素。因此,提高黨的執政能力,首先是提高領導發展的能力,特別是要不斷提高駕馭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能力。要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不動搖,抓住機遇加快經濟發展,集中力量把經濟搞上去。只有不斷解放和發展生產力,才能為社會全面進步和人的全面發展提供物質保證。要善于用發展的思路、改革的辦法解決前進中的問題,一切妨礙發展的觀念都要堅決沖破,一切束縛發展的做法和規定都要堅決改變,一切影響發展的體制弊端都要堅決革除。要堅持以人為本,牢固樹立和認真落實科學發展觀,樹立正確的政績觀,按照五個統籌的要求,不斷提高全黨特別是各級領導班子和領導干部促進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和可持續發展的能力。要自覺適應新形勢新任務的要求,在實踐中不斷深化對市場運行規律的認識,不斷提高運用市場機制的能力,不斷增強駕馭市場的本領,做到既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基礎性作用,又充分發揮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推動經濟社會更快更好地發展。

第二,不斷提高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能力。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社會主義政治文明,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要目標。我們黨歷來以實現和發展人民民主為己任。不斷提高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能力,善于把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和依法治國有機統一起來,推進社會主義政治文明的發展,是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的重要內容。黨的領導是人民當家作主和依法治國的根本保證,人民當家作主是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本質要求,依法治國是黨領導人民治理國家的基本方略。推進政治文明建設,必須堅持和發展我國社會主義政治制度的特點和優勢,堅持走中國特色的政治發展道路。要以黨內民主推動人民民主,健全民主制度,豐富民主形式,保證人民依法行使民主權利。堅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堅持和完善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堅持和完善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牢固樹立科學決策意識,建立健全科學決策機制,推進決策的科學化民主化。作為新的歷史條件下黨執政的一個基本方式,要提高依法執政的水平。要牢固樹立法制觀念,善于把黨的主張經過法定程序上升為國家意志,使黨組織推薦的人選經過法定程序成為國家機關的領導人員,動員和組織人民依法管理國家事務,從制度和法律上保證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的貫徹實施。黨的各級組織和全體黨員都要做遵守憲法和法律的模范,嚴格依法辦事。改革和完善黨的領導方式和執政方式,按照黨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原則,規范黨委與人大、政府、政協以及人民團體的關系。各級黨委要在同級各種組織中發揮領導核心作用,集中精力抓好大事,支持各方獨立負責、步調一致地開展工作。 第三,不斷提高建設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能力。發展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重要組成部分。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統領文化建設,鞏固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是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必須解決好的重大課題。要適應世界范圍各種思想文化相互激蕩的新形勢,適應小康社會人們精神文化需求的新變化,適應經濟科技迅猛發展對人的素質提出的新要求,牢牢把握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不斷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切實做好意識形態工作,特別是要把握好輿論導向,正確調控傳媒。應當清醒地認識到,意識形態領域的斗爭是長期的、復雜的,有時甚至是十分尖銳的。西方敵對勢力對我實施西化、分化,一個重要的手段就是進行意識形態滲透。還要看到,隨著現代信息技術的發展,大眾傳媒已經成為影響國家政治生活和社會生活的重要因素。因此,執政黨能否以高超的政治藝術調控新聞媒體,引導社會輿論,對加強和鞏固黨的執政地位至關重要。前蘇東國家的共產黨,長期沒有做好這方面的工作,逐步失去了對新聞媒體的影響力和控制力,結果輿論工具成了自己垮臺的催化劑。這個沉痛的教訓我們一定要認真吸取。要采取有效措施,妥善處理思想理論領域出現的問題。把握正確的輿論導向,提高引導輿論的本領,掌握輿論工作的主動權,增強輿論宣傳工作的吸引力、感染力。

第四,不斷提高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能力。形成全體人民各盡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諧相處的社會,是鞏固黨執政的社會基礎、實現黨的執政任務的必然要求。我們黨在中國這樣一個發展中的社會主義大國執政,尤其要始終堅持黨的群眾路線,最廣泛最充分地調動一切積極因素,凝聚起各方面的力量,夯實黨執政的群眾基礎。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社會階層結構發生了新的變化。包括知識分子在內的工人階級、廣大農民,始終是推動我國先進生產力發展和社會進步的根本力量;在社會變革中出現的民營科技企業的創業人員和技術人員、受聘于外資企業的管理技術人員、個體戶、私營企業主、中介組織的從業人員、自由職業者等社會階層,都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就要善于調動各個方面、各個層次的積極性,努力形成全體人民各盡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諧相處的局面,為黨執政奠定更加廣泛的群眾基礎。要認真貫徹尊重勞動、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尊重創造的方針,努力營造鼓勵人們干事業、支持人們干成事業的社會氛圍,增強全社會的創造活力。要深入研究新形勢下人民內部矛盾的表現形式和基本特點,加強和改進群眾工作,努力提高各級黨組織的宣傳動員能力、組織協調能力和領導管理能力。善于處理和解決各種利益關系和社會矛盾,切實關心群眾的生產和生活。切實提高維護社會穩定的能力,有效防止群體性事件,加快建立預警和快速反應機制,妥善處理突發事件。切實加強基層組織建設,努力把矛盾解決在基層,化解在萌芽狀態。

第五,不斷提高應對國際局勢和處理國際事務的能力。隨著世界多極化和經濟全球化的趨勢不斷發展,隨著我國全方位對外開放格局的形成,我國和世界的相互聯系日益加深。在這樣的情況下,我們制定政策、推進工作、處理問題,必須有世界眼光,善于認識和把握國際因素對我們事業發展可能產生的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而要做到這些,就必須不斷提高全黨特別是各級領導干部應對復雜國際局勢的能力和在對外開放條件下做好工作的能力。這也是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的一項重要任務。要密切關注國際局勢變化及其對我國的影響,不斷提高科學判斷國際形勢的水平,不斷提高戰略思維能力,努力做到審時度勢、因勢利導、內外兼顧、未雨綢繆。要堅持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重視學習和掌握國際經濟、政治、文化等各方面的知識,增進對世界歷史和現實情況的了解,善于運用國際規則和國際慣例,不斷提高同國際社會打交道的本領。要密切關注來自國際的各種風險,切實采取防范和應對措施,堅決維護國家的主權和安全。 此外,堅持國防建設與經濟建設協調發展,堅持黨對軍隊的絕對領導,建設一支現代化、正規化的革命軍隊,確保國防安全,是黨的執政能力建設的重大戰略任務。保持香港、澳門長期繁榮穩定是黨在新形勢下治國理政面臨的嶄新課題。解決臺灣問題,實現祖國完全統一是黨肩負的神圣使命。這些問題都很重要,都是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必然涉及的重要問題。

在實踐中努力提高以上這些能力,是對我們黨的重大考驗。全黨必須緊緊圍繞上述任務,立足現實、著眼長遠,抓住重點、整體推進,不斷研究新情況、解決新問題、創建新機制、增長新本領。

26.為什么說執政能力建設是黨的一項根本性建設?

《中共中央關于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的決定》指出:“黨的執政能力,就是黨提出和運用正確的理論、路線、方針、政策和策略,領導制定和實施憲法和法律,采取科學的領導制度和領導方式,動員和組織人民依法管理國家和社會事務、經濟和文化事業,有效治黨治國治軍,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本領。”黨執政后之所以要把執政能力建設作為一項根本建設,主要有以下三方面原因: 首先,這是推進黨領導的偉大事業的現實需要。我們黨成為執政黨,就肩負起了實現國家富強、民族振興、社會和諧、人民幸福的歷史使命。執掌政權,既為我們黨提供了更好地為人民服務的條件,同時也對黨的執政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和考驗。黨的執政能力越來越成為推進黨領導的偉大事業、鞏固黨的執政地位、完成黨的執政使命的關鍵因素。我們黨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中的領導核心地位,以及我們黨在新世紀新階段肩負的重任和使命,都決定了必須始終把執政能力建設作為一項根本建設來抓。

其次,這是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的內在要求。高度重視和不斷加強自身建設,是我們黨從小到大、由弱到強,從挫折中奮起、在戰勝困難中不斷成熟的一大法寶。早在民主革命時期,毛澤東同志就把黨的建設稱之為“偉大的工程”。“黨的建設”,從不同的歷史方位來看,可以分為“革命黨的建設”和“執政黨的建設”。執政黨的建設,就是在執政條件下黨的建設,包括執政黨的思想、組織、作風、制度和能力等方面的建設。黨的執政能力建設,既是執政黨自身建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又對其他各方面建設起牽頭管總作用。對于執政黨來說,最重要、最根本的建設就是執政能力建設。只有以提高黨的執政能力為重點,全面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我們黨才能永葆先進性和創造力,才能不斷鞏固立黨之本、夯實執政之基、開掘力量之源,才能始終代表中國先進生產力的發展要求,代表中國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代表中國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再次,這是世界上一些執政黨喪失政權的歷史教訓給我們的深刻啟示。一個政黨,取得政權不容易,執掌好政權尤其是長期執掌好政權更不容易。能否在實踐中不斷提高執政能力,直接關系到執政黨的生死存亡,關系到國家事業的興衰成敗,關系到民族的前途命運。20世紀末,世界上一些長期執政的大黨老黨相繼喪失政權的歷史教訓就充分證明了這一點。這些政黨喪失政權的原因盡管是多方面的,但與它們忽視黨的執政能力建設直接相關。在長期執政的條件下,這些政黨執政意識淡薄,執政思想僵化,執政宗旨蛻變,執政方式落后,執政隊伍渙散,執政基礎削弱,執政能力衰退,執政成績不能令人民滿意,最終導致執政地位的喪失。這就從反面告訴我們:執政能力建設是決定執政黨生死存亡的一項根本建設。

27.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內涵是什么?

實現社會和諧,建設美好社會,始終是人類孜孜以求的一個社會理想,也是包括中國共產黨在內的馬克思主義政黨不懈追求的一個社會理想。根據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和我國社會主義建設的實踐經驗,根據新世紀新階段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新要求和我國社會出現的新趨勢新特點,我們所要建設的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應該是民主法治、公平正義、誠信友愛、充滿活力、安定有序、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社會。這些基本特征是相互聯系、相互作用的,需要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進程中全面把握和體現。

首先,民主法治,就是社會主義民主得到充分發揚,依法治國基本方略得到切實落實,各方面積極因素得到廣泛調動。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實質就是保證人民當家作主。共產黨執政就是領導和支持人民當家作主,最廣泛地動員和組織人民群眾依法管理國家和社會事務,管理經濟和文化事業,確保人民安居樂業,全力維護社會穩定,努力實現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依法治國基本方略得到切實落實。

其次,公平正義,就是社會各方面的利益關系得到妥善協調,人民內部矛盾和其他社會矛盾得到正確處理,社會公平和正義得到切實維護和實現。促進社會公平和正義,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一個重要基礎。

第三,誠信友愛,就是全社會互幫互助、誠實守信,全體人民平等友愛、融洽相處。全社會互幫互助、誠實守信,這是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要特征。建立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相適應、與社會主義法律規范相協調、與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相承接的社會主義思想道德體系,要以誠實守信為重點。這是對多年來我國思想道德建設實踐經驗的科學總結,對建立社會主義的思想道德體系具有深遠的指導意義。誠信是人類社會一切道德的基礎和根本,是做人成事及經濟生活中的一個基本道德規范。誠信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健康發展的前提和基礎。從某種意義上講,信用是市場經濟的前提和基礎,市場經濟本身就是一種信用經濟。如果破壞了信用關系,就會動搖市場經濟的基礎,帶來經濟和社會秩序的混亂。因此,市場經濟越發達,就越要誠實守信。 第四,充滿活力,就是能夠使一切有利于社會進步的創造愿望得到尊重,創造活動得到支持,創造才能得到發揮,創造成果得到肯定。我們黨提出要最廣泛最充分地調動一切積極因素,其著眼點就是要從政策上促進、從制度上保證整個社會的創造活力。

第五,安定有序,就是社會組織機制健全,社會管理完善,社會秩序良好,人民群眾安居樂業,社會保持安定團結。

第六,人與自然和諧相處,就是說,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必須努力促進人與自然和諧發展。地球是人類共同的家園。沒有和諧穩定的生態文明,就不可能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我們要認真總結人類在認識自然、改造自然過程中出現的經驗教訓,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正確處理經濟發展同人口、資源、環境的關系,堅持走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促進人與自然的和諧,促進人與社會的和諧和全面發展。

28.為什么說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是黨從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全局出發提出的一項重大戰略任務?

深刻理解和把握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豐富內涵,對我們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促進我國經濟社會協調發展、全面進步,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宏偉目標,意義重大。

首先,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既是我們黨帶領人民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實現工業化和現代化并最終實現共產主義的必由之路,也是我們黨把最廣大人民群眾的積極性創造性調動起來,共同為完成黨的執政目標和執政任務而奮斗的現實要求。在本世紀頭二十年,全面建設惠及十幾億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會,到本世紀中葉基本實現現代化,把我國建成富強民主文明的社會主義國家,這是我們黨的共同理想。

其次,我國經濟社會的發展正處于關鍵時期。突出表現在:經濟和社會發展已經進入到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和加快推進現代化的新的發展階段。主要表現是:從發展戰略的目標看,面臨著從總體達到小康向全面建設小康社會轉變;人均GDP超過1000美元,表明我國已進入到了中低收入國家行列;改革特別是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進入由建立到完善的時期;經濟全球化和加入世貿組織進入后過渡期,面臨著如何提高對外開放水平和掌握對外開放主動權的新的挑戰。GDP人均1000美元是一個具有關鍵意義的指標。近幾十年的發展中國家有兩類例子:一類是新加坡、韓國,GDP人均達到1000美元之后,經濟迅速上升,很快奔向人均4000美元、8000美元;另一類是拉丁美洲國家,長期徘徊于人均一兩千美元的水平上,很難突破。之所以人均1000美元是個關鍵點,主要有以下幾方面原因:其一,達到這個水平后,工資、土地成本增高;其二,人民在文化、教育、衛生、環境等方面的要求提高;其三,貧富差別明顯,就業壓力增大;其四,對政府職能的要求提高了。黨中央對這次加強和改善宏觀調控的成功經驗進行了全面總結,特別是強調了“四個加深”,即加深了對科學發展觀是我國經濟社會全面發展重要指導思想的認識;加深了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防止經濟增長出現大幅波動的認識;加深了對發揮市場機制作用和加強宏觀調控關系的認識;加深了對我國國情和走新型工業化道路的認識。

第三,隨著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深入發展,我國經濟社會生活也發生了深刻變化,社會經濟成分、組織形式、就業方式、利益關系和分配方式日益多樣化,社會利益關系更為復雜,出現了許多新情況新問題。如果政策把握得當,就能推動經濟社會協調發展,順利實現工業化和現代化;反之,就會出現經濟社會發展脫節,導致社會差距擴大,社會矛盾加劇,經濟社會發展徘徊不前,甚至出現社會動蕩和倒退。為了創造經濟社會全面發展的有利環境和條件,不斷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求,保持社會的安定團結和國家的長治久安,必須努力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

29.共青團的性質是什么?

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先進青年的群眾組織,是廣大青年在實踐中學習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的學校,是中國共產黨的助手和后備軍。

30.共青團的基本職能是什么?

共青團的主要社會職能包括三個方面:

(一)發揮好黨的助手和后備軍作用,為黨的事業教育、團結和帶領好青年。引導青年堅定信念,刻苦學習,奮發成才,使廣大青年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偉大實踐中鍛煉成長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一代新人。

(二)發揮好國家政權的重要社會支柱作用,積極協助政府管理好青年事務。參與社會協商對話、民主管理和民主監督,承擔政府委托的有關青年工作事務,指導和幫助青聯、學聯、少先隊等青少年組織開展工作。

(三)發揮黨和政府聯系青年群眾的橋梁和紐帶作用,依法代表和維護青年的具體利益,反映青年的意愿和呼聲。在維護全國人民總體利益的前提下,代表和維護青年的具體利益,全心全意為青年服務,發揮青年利益的社會代表作用。

31.共青團的奮斗目標和基本任務是什么?

團章規定,共青團的奮斗目標是:堅決擁護中國共產黨的綱領,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行動指南,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團結全國各族青年,為把我國建設成為富強、民主、文明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為最終實現共產主義而奮斗。

為了實現這個總目標,團章規定共青團的基本任務是:堅定不移地貫徹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堅持改革開放,在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實踐中,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接班人,努力為黨輸送新鮮血液,為國家培養青年建設人才,團結帶領廣大青年,自力更生,艱苦創業,積極推動社會主義物質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設,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貢獻智慧和力量。

32.為什么說共青團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先進青年的群眾組織?

共青團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先進青年的群眾組織,包含著兩層含義:第一,共青團在政治上、組織上接受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中國共產黨是共青團的領導者,共青團是黨領導的革命力量的一部分。中國共產黨是中國工人階級的先鋒隊,同時是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先鋒隊,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領導核心,代表中國先進生產力的發展要求,代表中國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代表中國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黨擔負著領導建設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的偉大歷史任務。共青團是黨用來團結教育青年一代的群眾組織,是黨聯系青年的橋梁和紐帶。黨的領導是共青團存在和發展的根本保證。團章規定,團中央委員會受黨中央委員會的領導,團的地方組織和基層組織受同級黨的委員會領導,并同時接受上級團組織的領導。團的各級組織都應在黨的領導下,根據青年的特點和需要,獨立自主地開展工作。第二,明確了共青團是由青年中的先進分子所組成,是先進性和群眾性的有機統一體,從而把共青團與一般群眾組織區別開來。

33.怎樣理解共青團是黨的助手和后備軍?

共青團作為黨的助手和后備軍,既是黨建立共青團的目的,也是黨賦予共青團的光榮使命。早在1949年4月,任弼時同志代表黨中央,在中國新民主主義青年團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上向青年團提出了“培養出千千萬萬有高度政治覺悟又有堅強的實際工作能力的優秀的革命后備軍”的任務。黨的十三大把共青團組織的這一特殊的作用再一次載入黨章。根據黨的要求,共青團在幾十年成長和發展的歷史過程中,為黨的事業貢獻了力量,充分發揮了助手和后備軍作用。這主要表現在:共青團堅決擁護黨的綱領,積極宣傳和執行黨的基本路線和各項方針政策;圍繞“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開展各種適合青年特點的活動,動員和帶領廣大團員青年在社會主義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設中,發揮了先鋒模范作用;共青團十分關心青年的學習、勞動和生活,及時向黨組織反映來自青年和其他人民群眾中的各種建議和批評,協助黨組織改進各方面的工作,密切黨和群眾的聯系;共青團擔負起了為黨員隊伍和干部隊伍培養輸送后備力量的職責,大批優秀團干部、優秀團員在團組織內鍛煉成長,成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合格人才。2003年7月,吳官正同志在代表黨中央給團的十五大的祝詞中也再一次指出:“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是我們黨的忠實助手和后備軍,是黨聯系青年群眾的牢固橋梁和紐帶。”

34.怎樣理解共青團是廣大青年在實踐中學習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的學校?

黨的十六大通過的《黨章》把共青團“是廣大青年在實踐中學習共產主義的學校”改為“是廣大青年在實踐中學習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的學校”。團的十五大通過的《團章》也按照這一規定做了相應的修改。這一修改充分體現了黨團的特殊關系,充分體現了黨對共青團的一貫要求,充分體現了時代賦予共青團的新的歷史職責。必將激勵廣大青年把胸懷共產主義遠大理想同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信念有機結合起來。

共青團是黨的助手和后備軍,是為黨教育培養后備力量的青年組織。黨在締造共青團之初,賦予共青團的一項重要職能就是把有志向的先進青年吸引凝聚起來,為黨的事業源源不斷地輸入新鮮血液。這就使共青團組織與一般的青年組織、教育機構有所不同,而在這個黨的先進青年的群眾組織中,是用共產主義的光輝旗幟激勵指引青年,用科學的理論教育引導青年。鄧小平同志指出:“共產主義青年團作為我們這支隊伍的名稱,不只是給全體團員帶來巨大的光榮,而且,也在中國青年的肩上放上了更為繁重的任務。這個任務就是在黨的領導下,用共產主義精神教育青年一代。”建團八十多年來,共青團始終認真履行著團結教育青年的職責,堅持不懈地用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教育武裝青年,團結帶領青年為實現共產主義的遠大目標拼搏奉獻,努力培養和造就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社會主義新人。從這層意義上看,共青團就是一所名副其實的、為黨的宏偉事業教育培養合格建設者和接班人的大學校。

實踐育人是共青團的光榮傳統和優勢所在。五四運動以來中國青年運動的歷程充分表明,在黨的領導下,與人民群眾的偉大實踐緊密結合,為祖國奉獻青春,是廣大青年健康成長的正確道路。共青團從誕生之日起,始終圍繞黨在各個歷史時期的中心任務,團結和帶領廣大團員青年在革命、建設和改革的火熱實踐中為祖國和人民積極貢獻力量,形成共青團具有自身鮮明特點的實踐育人方式,成為共青團蓬勃發展的光榮傳統和優勢所在。

35.怎樣理解共青團的先進性與群眾性相統一這一基本屬性?

先進性與群眾性相統一,是共青團的基本屬性。團的先進性主要表現在:第一,共青團與黨有著密切的聯系,黨是中國工人階級的先鋒隊,同時是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先鋒隊,團是黨的忠實助手和后備軍;第二,共青團擁護黨的綱領,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和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行動指南,把最終實現共產主義作為奮斗目標,是青年在實踐中學習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的學校;第三,共青團由青年中的先進分子所組成,是積極的、進步的政治力量,在我國各青年團體和青年中發揮著核心作用;第四,共青團是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則組織起來的,有著嚴密的組織系統和嚴明的組織紀律。 團的群眾性主要表現在:第一,共青團是一個用先進思想教育引導青年的群眾組織;第二,共青團是黨聯系青年的橋梁和紐帶,是黨進行青年群眾工作的主要渠道,黨通過共青團把廣大青年團結在黨的周圍;第三,共青團與廣大青年有著密切的聯系,共青團員的標準、數量,團的活動方式、教育方法都與共產黨員有所不同;第四,共青團按照青年特點開展工作,在維護全國人民總體利益的前提下,代表和維護青年的具體利益。

團的先進性與群眾性是辯證統一的,兩者的關系表現在先進性以群眾性為條件,是群眾性的導向;群眾性以先進性為前提,是先進性的基礎。堅持先進性,群眾性才有正確的政治方向;注意群眾性,先進性才有廣泛的作用。如果片面地強調先進性,團就會脫離青年群眾,成為無源之水、無本之木;如果片面地強調群眾性,就會把共青團等同于一般的群眾團體,就會失去凝聚力和存在的意義。這是被團的歷史反復證明了的。

36.共青團走過了怎樣的光輝歷程?

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自誕生以來,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不斷發展壯大,團結和帶領全國各族青年,始終站在革命、建設和改革的前列,在建立新中國,確立和鞏固社會主義制度,發展社會主義的經濟、政治、文化的進程中發揮了生力軍和突擊隊作用,為黨培養、輸送了大批新生力量和工作骨干。八十多年來,中國共青團走過了光輝的歷程。

一、為建立新中國英勇斗爭

1919年五四運動爆發,標志著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興起。從五四運動開始,中國青年作為社會進步群體,在馬列主義影響下,投入徹底的不妥協的反帝反封建斗爭中,并在這場斗爭中發揮了先鋒作用。

繼上海青年團早期組織成立之后,1920年秋至1921年春,北京、武漢、廣州、長沙等地的革命青年分別在李大釗、董必武、譚平山、毛澤東等人的領導下,也在當地建立了社會主義青年團的早期組織。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1922年5月5日,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廣州市東園隆重開幕。至此,中國的青年團組織實現了思想上、組織上的完全統一,中國青年運動從此有了自己的核心,開始進入了嶄新的階段。

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積極投入了反對帝國主義和北洋軍閥的斗爭。1925年1月26日至30日在上海召開第三次全國代表大會。會上,青年團正式更名為“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團組織以新的姿態投入到革命戰爭中。1926年5月,以共產黨員、共青團員為骨干的葉挺獨立團先行出征,7月9日,國民革命軍正式出師北伐,埋葬北洋軍閥統治的大決戰以摧枯拉朽之勢,全面展開。各地共青團組織帶領青年參加北伐軍、支持北伐軍,用無數光榮的戰績,在中國青年運動史上譜寫了瑰麗的篇章。

1927年4月12日,以蔣介石為代表的國民黨右派悍然發動了反革命政變。大革命遭受了嚴重的挫折。在黨的統一領導下,各地共青團組織帶領團員和青年勇敢地加入到創建革命根據地的戰斗行列中,青春的戰旗在各個革命根據地也高高地揚起。

共青團五大以后,在國民黨統治區以學生運動為先導的青年運動日趨活躍,共青團組織也得到很快的恢復和發展;在革命根據地,隨著地域的擴大,共青團組織也迅速壯大,到1930年10月,根據地團員數量達到10萬人,共青團直接領導的青年半武裝組織——少年先鋒隊也得到迅速發展,少先隊員的數量最多時曾達到80萬人。1933年8月成立的“少共國際師”用光榮的戰績,讓共青團彪炳青史。“共產青年團禮拜六”,用擁軍優屬、發展生產的實在成績,給共青團留下了光榮傳統。

1935年7月,日本帝國主義加緊侵略我國,為適應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需要,更加廣泛團結全國各界青年參加抗日,黨中央決定把共青團改造成廣泛的群眾性的青年抗日救國組織。在整個抗日戰爭時期,雖然共青團組織被改造,但是黨領導的青年工作和青年組織的工作并沒有中斷。黨通過這一時期領導青年抗日救亡組織的實踐,積累了豐富的群眾工作經驗,極大地豐富了青年團的工作理論和指導思想,為后來青年團組織的進一步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抗日戰爭勝利后,新的歷史使命再一次向中國青年發出了召喚,中國共產黨也對中國青年寄予了殷切的希望。在1946年8月26日和9月13日,中共中央書記處兩次召開工作會議專門討論關于建立青年團的問題,最后形成了一致的意見,通過試點,取得經驗,根據中國革命形勢和任務的要求建立一個統一的、全國性的青年團組織。1946年10月以后,在延安的馮莊誕生了全國重建青年團的第一個農村團支部;在延安豐足火柴廠誕生了全國重建青年團的第一個工廠團支部;在延安的行知中學誕生了全國重建青年團的第一個學校團支部,這也是人民解放軍中的第一個團支部。青年團在延安地區試建的成功,推進了各解放區的青年團試建工作。1946年12月24日正式建立的山東省莒南縣金溝官莊團支部是山東省重建青年團的第一個團支部,同時也是解放區試建青年團工作中產生較早的團支部。

1949年4月11日至18日,中國新民主主義青年團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剛剛解放的北平隆重舉行。中共中央十分重視這次會議,會議開幕時特地向大會發出賀電,指出:“過去和現在的經驗都證明,青年團是黨的有價值的助手和后備軍。”中國新民主主義青年團一大的召開標志著中國青年運動又有了自己的領導核心,中國青年運動即將進入一個新的歷史發展時期。

二、在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中發揮突擊隊作用 新中國成立,青年團積極適應我國社會從新民主主義向社會主義的轉變,把建設社會主義,鞏固人民民主專政作為主要任務。

1950年,為了保衛祖國,支援朝鮮人民,反擊帝國主義侵略,青年團響應黨的號召,在廣大青年中進行了廣泛深入的愛國主義和國際主義教育,以提高青年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動員廣大青年做抗美援朝的生力軍。在朝鮮戰場上,志愿軍中的青年指戰員英勇頑強地戰斗在最前線,用驕人的戰績和高尚的情操譜寫了輝煌壯麗的青春之歌。黃繼光、邱少云、羅盛教是他們光榮的代表。 為了適應新的工作任務要求,中國新民主主義青年團于1953年6月23日至7月2日在北京召開了第二次全國代表大會。到這時,全國團員數量已經達到900萬人。

青年團二大閉幕以后,各級團組織按照中共中央和毛澤東指示的“按照青年特點,開展獨立活動”的工作方針,團結全國各族青年,積極參加社會政治生活、經濟生活和文化生活,采取青年喜愛的方式和方法,開展獨立活動,使青年團工作進入了一個十分活躍的時期。

1957年,在全國已經基本完成社會主義改造和中共八大勝利召開的新形勢下,青年團為了召喚全國各族青年團結起來,為建設社會主義新中國而奮斗,于5月5日至25日在北京召開了中國新民主主義青年團第三次全國代表大會。大會通過將中國新民主主義青年團改名為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并決定和過去的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以及中國新民主主義青年團歷次代表大會相銜接,依照次序加以排列,把下一次團的代表大會定名為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第九次全國代表大會。

共青團九大閉幕僅一年多的時間,給國家和民族帶來深重災難的“文化大革命”就拉開了序幕。1976年10月,“四人幫”終于垮臺,全國人民一片歡騰。1978年10月,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第十次全國代表大會開幕式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隆重舉行。共青團十大的召開,標志著從1969年4月提出的全面恢復共青團工作的任務基本完成。這次會議是一次動員全國各族青年沿著社會主義道路進行新長征的誓師大會,是共青團緊跟黨中央的戰略部署,即將開始撥亂反正、繼往開來的大會。從此,共青團的工作開始走上了健康發展的軌道。

三、為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做出新貢獻

共青團十大開過不久,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即在北京舉行。隨著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全面展開,廣大青年為現代化建設建功立業的熱情迸發出來。青年是社會上最活躍、最有生氣、最少保守思想的社會力量。根據青年的這一特點,團中央發動青年參加“小發明、小革新、小改造、小設計、小建設”“五小”智能杯競賽活動,組織青年開展“為重點建設獻青春,爭當新長征突擊手”競賽活動,崗位練兵技術比武活動和文明經營示范活動,極大地煥發了工交、基本建設和財貿戰線團員和青年的工作熱情。 在廣大的農村,共青團組織積極適應農村經濟改革的形勢,緊緊把握農村青年最關注的“熱點”開展工作。共青團首先在農村開展以勤勞致富報告團和發展青年專業戶、科技示范戶為內容的“一團兩戶”活動,然后在此基礎上倡導建立青年經濟聯合體,將這個活動發展為“兩戶一體”活動。這類活動為促進農村產業結構調整,發展商品生產做出了積極的貢獻。在黨的領導和團中央各級組織的配合下,勞動致富于80年代中期在農村青年中掀起了一個高潮,有力地配合了農村經濟體制的改革,促進了農業生產的發展。

改革開放擴大了共青團的工作領域,促進了共青團事業的發展,也拓展了共青團工作視野。共青團自1989年開始,通過組建中國青少年發展基金會,從中國國情出發,發起旨在改善貧困地區基礎教育實施,救助貧困地區失學少年的活動,并且把這項活動命名為“希望工程”。這項活動得到了黨和國家領導人和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的贊許和支持。鄧小平親筆為“希望工程”題詞,還兩次向“希望工程”捐款。在社會各界和海外人士的支持下,“希望工程”獲得了巨大成功。

由于共青團能夠主動地在改革全局中進行自身改革的探索,所以團的各方面工作都得到了普遍的發展。事實充分說明,改革為團的建設和團的事業發展開辟了廣闊的空間,帶來了良好的機遇。

1993年春天,中國改革開放的總設計師鄧小平在視察南方時發表的重要談話,明確回答了多年來經常困擾和束縛人們思想的許多重大認識問題,對整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有著重大而深遠的意義。中國共產黨第十四次全國代表大會的勝利召開,為全黨和全國人民規劃了20世紀90年代繼續前進的正確航程,進一步展現了中華民族實現偉大理想的壯麗前景。黨有號召,團有行動,這是中國共青團的光榮傳統。為了貫徹中共十四大會議精神,共青團組織要在中華民族振興,實現跨世紀宏圖偉業的過程中,再創新局面,再譜新篇章。

2002年黨的十六大把“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同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和鄧小平理論一道確立為我們黨必須長期堅持的指導思想。2003年7月,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在北京召開了第十五次全國代表大會。大會提出高舉鄧小平理論偉大旗幟,全面貫徹“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六大精神,抓住機遇,繼往開來,與時俱進,艱苦創業,奮發進取,團結帶領廣大青年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而努力奮斗。

縱覽八十多年共青團的歷史會發現,站在時代潮頭,高舉真理旗幟,為了民族的振興和祖國的強盛團結青年跟黨走,開拓創新,奮力進取,始終是共青團的主旋律。展望未來,這個主旋律必將作為中國共青團的光榮傳統,在21世紀奏得更加激越,更加壯美。

37.共青團有哪些優良傳統和作風? 共青團不但具有光榮歷史,而且在長期的發展過程中,逐步形成了具有先進青年群眾組織特色的優良傳統和作風。

(一)始終站在社會變革的前列,做革命和建設事業的突擊隊。毛澤東同志曾經指出:“‘五四’以來,中國青年起了什么作用呢?起了某種先鋒隊的作用„„就是帶頭作用,就是站在革命隊伍的前頭。”從五四運動到改革開放的今天,無論是在與封建主義和資本主義三座大山的艱難苦斗中,還是在建設富強、文明、民主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偉大事業中,共青團在黨的領導下,始終站在社會變革的前列,團結帶領廣大青年為了國家和民族的解放,為了改變祖國貧窮落后的面貌,沖鋒在前,奮斗在前,成為推動社會變革的先鋒隊。

(二)代表和維護青年利益,適應青年特點開展工作。中國共青團從它成立之日起,就公開宣布它是維護青年利益的團體,要為青年工人、農民、學生的利益而奮斗,吸引著千千萬萬的青年投入革命的懷抱。在民主革命時期,它為了青年的利益和人民的利益而奮斗,同時克服了團內一度存在的“不著重去注意青年的特殊的工作,而和黨做同樣工作”的脫離青年群眾的“第二黨”傾向,成為團結中華進步青年的核心。在社會主義建設初期,毛澤東同志諄諄告誡青年團:“你們現在有900萬團員,如果不注意青年特點,也許就只有100萬擁護你們,800萬不擁護你們。”在改革開放、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的新時期,共青團進一步提出要為青年建功立業、成長成才的根本利益服務,強調把服務作為團的各項工作的重要出發點和落腳步,在代表和維護青年利益上更加主動,更加自覺。

(三)自覺接受黨的領導,積極引導青年前進。共青團自成立以來,始終把馬列主義作為自己的指導思想,把實現共產主義作為自己的奮斗目標,要求團的組織和團員接受黨的政治領導,擁護黨的政治主張,引導廣大青年不斷地走上黨所指引的革命道路,保證中國青年運動的健康發展。因此,始終不渝地接受黨的領導,既是共青團性質的基本要求,也是把握青年運動前進方向的首要條件。

38.如何理解共青團正處在一個新的歷史起點上?

2003年7月,胡錦濤同志在與團中央新一屆領導班子成員和團十五大部分代表座談時深刻指出:“共青團事業的發展正處在一個新的歷史起點上。”這是一個十分重要的論斷。這一論斷深刻把握國際國內形勢,立足新的發展階段,立足共青團工作的新發展,指明了新世紀新階段共青團工作面臨的新形勢和所處的歷史方位,指明了共青團工作的發展方向。從歷史看,是對共青團成立八十多年來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共青團工作取得的發展的全面總結。從現實看,是對于共青團事業面臨的全部機遇和挑戰的高度概括。從未來看,是對新的歷史條件下共青團工作和青年工作前進方向的精確描述。應該從以下三個方面理解共青團事業正處在新的歷史起點上:

要從緊緊把握新世紀新階段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給青年工作帶來的歷史性機遇理解新的歷史起點。當前,我國正進入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加快推進物質文明建設、政治文明建設、精神文明建設和構建和諧社會建設的時期。時代為廣大青年提供了難得的機遇和廣闊的舞臺,共青團要抓住難得的歷史機遇,深入研究時代發展變化對青年工作提出的重大課題,發揮優勢,明確定位,找準經濟社會發展中的切入點,與時俱進,艱苦創業,奮發進取,不斷做出新貢獻,不斷實現新發展。

要從深刻認識世界多極化和經濟全球化趨勢給青年工作帶來的深刻影響理解新的歷史起點。世界多極化和經濟全球化趨勢在曲折中發展,對我國產生了深刻的影響。一個重要的現象就是人才尤其是青年人才的國際化,人才資源在全球范圍內重新配置。這就要求共青團積極探索并建立健全青年群體的社會動員機制和青年工作的資源整合機制,努力做到工作方式和工作機制上的創新。 要從清醒認識團的工作和建設面臨的新情況和新任務理解新的歷史起點。隨著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不斷完善,青年的思想觀念、行為方式和群體結構發生了深刻變化。團的工作和建設遇到了一系列新的課題。共青團要牢固樹立責任意識和憂患意識,認真研究新情況,解決新問題,不斷推動工作和建設實現新發展。

39.如何理解新世紀新階段共青團的光榮使命?

團的十五大報告明確提出,新世紀新階段共青團的光榮使命是:團結帶領全國億萬青年積極投身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偉大實踐,為實現我們黨推進現代化建設,完成祖國統一,維護世界和平與促進共同發展的三大歷史任務,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上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奮斗。

中國共青團始終以黨的奮斗目標作為自己的光榮使命。黨的十六大提出了我們黨必須堅定地站在時代潮流的前頭,團結和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實現推進現代化建設、完成祖國統

一、維護世界和平與促進共同發展這三大任務,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上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這是歷史和時代賦予我們黨的莊嚴使命。黨的奮斗目標總是反映了特定歷史時期國家和民族的歷史任務,反映了全國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和根本要求。

新世紀新階段黨提出的奮斗目標決定了共青團的光榮使命。共青團如何肩負起光榮使命?最根本的是全面貫徹“三個代表”重要思想。要堅持不懈地用“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教育青年,用科學理論構筑青年一代的精神支柱,不斷增強學習實踐“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自覺性和堅定性;始終堅持馬克思主義青年觀,用全面、發展的觀點看待青年,高度重視青年,充分肯定青年,嚴格要求青年;要始終堅持當代中國青年運動的政治方向,在黨的領導下,同人民緊密結合,為祖國奉獻青春;要牢牢把握當代中國青年運動的主題,用共同理想凝聚青年,團結帶領青年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做貢獻。

40.黨對當代青年提出的三點希望是什么? 2003年7月25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胡錦濤在中南海懷仁堂同團中央新一屆領導班子成員和團十五大部分代表座談時,發表了重要講話。胡錦濤同志的講話立足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偉大實踐,向當代青年提出了勤于學習、善于創造、甘于奉獻的三點希望,既體現了黨對青年一代成長的一貫要求,又具有鮮明的時代性,揭示了青年成長的基本規律。

要勤于學習。學習是進步的根基。青年處在學習的關鍵時期,一定要珍惜大好時光,發憤學習、刻苦鉆研,打牢人生成長進步的根基。青年需要掌握豐富的知識,具有適應社會發展需要的技能和本領,更要有堅定的信念、頑強的意志和崇高的精神追求。廣大青年要注意學習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注重砥礪品格、磨煉意志,樹立正確的理想信念,培養高尚的道德情操。

要善于創造。青年時期是最富有生命力和創造力的時期。全國廣大青年都要努力培養自己的創造能力,充分發揮自身的創造潛能,緊密結合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偉大實踐,在不斷認識和把握客觀規律的基礎上,勇于創造、善于創造、不斷創造。

要甘于奉獻。奉獻是崇高的精神境界,是美好的人生追求,也是成就事業的前提。廣大青年要自覺把個人的命運同祖國和民族的命運緊緊聯系在一起,把個人的理想追求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偉大事業緊緊聯系在一起,自覺服務祖國,無私奉獻社會,艱苦奮斗,不懈進取,在火熱的社會實踐中創造出無悔的青春、永恒的青春。

41.新形勢下共青團做好青年工作必須堅持的基本經驗有哪些?

團的十五大報告在回顧和總結近年工作實踐的基礎上,明確提出做好新形勢下的青年工作必須始終堅持的基本經驗:

第一,堅持以科學理論為指導,始終保持共青團組織的先進性。把黨的指導思想作為自己的指導思想,是共青團組織保持先進性的根本保證。要始終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堅定自覺地貫徹黨的基本理論、基本路線、基本綱領和基本經驗。馬克思主義青年觀是青年工作的行動指南和強大思想武器,要堅持用馬克思主義青年觀來認識青年、指導工作,始終跟著黨走在時代發展的前列。

第二,堅持黨的領導,牢牢把握正確的政治方向。共青團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最根本的是要堅持黨的領導。要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動上同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堅決貫徹黨中央的決策部署,切實增強政治敏銳性和政治鑒別力。要以高度的政治責任感完成好黨交給的團結教育青年的任務,帶領廣大青年堅定不移地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 第三,堅持圍繞全黨全國工作大局,充分發揮青年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的生力軍和突擊隊作用。共青團要始終把工作放到全黨全國工作的大局中去思考、去把握、去部署,在大局中找準位置、發揮作用,動員和組織廣大青年為促進改革發展穩定貢獻力量。

第四,堅持抓好培育“四有”新人這一根本任務,全面提高青年一代的素質。培育“四有”新人是黨賦予共青團的光榮責任。要把提高青年的思想道德素質放在首位,發揚在實踐中育人的傳統,引導青年牢固樹立崇高理想和堅定信念,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要著眼經濟社會發展的要求,幫助青年提高科學文化素質,增強創業和創新能力。

第五,堅持把竭誠服務青年作為全部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不斷鞏固黨的青年群眾基礎。要把服務青年貫穿于工作的全過程,在維護全國人民總體利益的同時,切實維護好青年的具體利益,幫助青年解決學習、工作、生活中的實際困難,真正把廣大青年團結凝聚在黨和政府的周圍,把他們的積極性和創造性保護好、引導好、發揮好。

第六,堅持以改革的精神推進團的建設,切實增強團組織的吸引力、凝聚力和戰斗力。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團的工作環境、工作對象和組織依托發生了深刻變化。要與時俱進,深入研究和解決團的建設中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積極探索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相適應的組織體系和運行機制,不斷增強團組織的生機與活力,努力擴大團組織的覆蓋面和影響力。

42.共青團工作中要努力把握好哪些原則?

(一)要把教育青年和服務青年結合起來。要把教育融入服務之中,要在服務之中體現教育引導。教育工作做好了,就是服務了青年的成長和發展;服務工作做好了,可以增強教育工作效果。共青團要教育引導好青少年,就必須堅持不懈地把加強和改進青少年思想政治工作,開展理想信念教育,培養“四有”新人作為首要任務來抓,進一步用鄧小平理論武裝全團、教育青年,加強青少年的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和艱苦創業精神教育,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服務青年必須把服務他們的根本利益和具體利益結合起來,一方面要為他們健康成長服務,把他們培養成為“四有”新人,另一方面要為他們的學習、生活、就業、文化娛樂等具體需求服務,幫助他們解決成長成才過程中遇到的具體困難和問題,要通過多種形式來滿足他們的文化需求,引導青年正確認識時尚,發展健康時尚。

(二)要把貫徹黨的要求和青年的根本愿望結合起來。共青團由其性質所決定,在任何時候都必須做到“黨有號召,團有行動”,始終按照黨的要求開展工作。要善于把黨的號召變成廣大青年的自覺行動,把廣大青年的愿望融入全民族的共同理想之中。把我國建設成為富強、民主、文明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是我們黨提出的跨世紀發展目標,充分反映了青年的根本愿望。在帶領青年邁向新世紀的進程中,共青團要堅持用黨的跨世紀宏偉目標來凝聚青年,使黨的跨世紀宏偉目標成為廣大青年的共同追求,把廣大青年的思想和行動統一到黨的十五大精神上來,把他們的熱情和智慧凝聚到為實現跨世紀目標做貢獻上來。

(三)要把圍繞大局開展工作和發揮青年優勢結合起來。共青團作為黨的助手和后備軍,必須緊緊圍繞黨和政府的工作大局來設計和開展工作。而要在改革發展穩定的大局中做出更大的貢獻,就必須注重發揮青年的優勢,充分發揮青年的生力軍、突擊隊和開風氣之先的作用。

(四)要把做好黨的青年群眾工作與開發青年人力資源結合起來。要把青年最廣泛地團結在黨的周圍,把青年中蘊藏的積極性充分發揮出來。同時要著眼于實現黨的跨世紀宏偉目標和造就青年人才大軍,把青年中蘊含著的巨大潛力轉化為現實生產力,建立健全培養和造就大批青年人才的機制,激勵廣大青年學習成才,建功立業。

(五)要把服務社會和提高青年素質結合起來。組織青年為社會服務,為人民群眾生產生活的基本需求服務,是社會的必然要求,也是青年成長發展的內在需求。社會實踐是育人的重要手段,是青年成長的大課堂。共青團要調動廣大青年參與社會、服務社會的積極性,組織引導他們在服務社會、服務他人的實踐中提高素質,增長才干。

43.新時期加強團的能力建設的主要內容是什么?

能力建設是共青團的一項根本建設。概括起來講,共青團的能力,就是共青團按照黨的要求,緊密結合青年和青年工作特點,充分發揮黨的助手和后備軍作用、黨聯系青年的橋梁紐帶作用、國家政權的重要社會支柱作用,促進青年一代健康成長,團結帶領廣大青年為祖國和人民做貢獻的本領。共青團能力建設貫穿于團的整個歷史發展進程之中。共青團能力建設的主要內容是:增強服務能力,增強凝聚能力,增強學習能力,增強合作能力。

增強服務能力。共青團組織對青年的吸引力、凝聚力,從根本上取決于服務青年的能力。大力推動服務青年工作網絡化,不斷健全共青團的服務體系,使服務工作最大限度地覆蓋青年,更加具有實效性。

增強凝聚能力。共青團增強凝聚能力,就是要把當代中華青年最廣泛地團結在黨的周圍,凝聚在愛國主義和社會主義的旗幟下,為實現祖國富強、民族振興做貢獻。當前,我國正處于必須緊緊抓住并且可以大有作為的重要戰略機遇期,需要最廣泛最充分地調動一切積極因素,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共同奮斗。共青團要充分發揮聯系青年的橋梁紐帶作用,大力增強凝聚能力,努力實現中華青年的大團結、大凝聚。

增強學習能力。共青團是廣大青年在實踐中學習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的學校,把青年一代培養成為“四有”社會主義新人是共青團的根本任務。從這個意義上講,共青團本身就是一個學習的組織。當今時代,是學習和創新的時代,創建學習型組織、學習型社會已成為社會發展的潮流。共青團更應該大力提高學習能力,既加強組織自身的學習,努力培育學習型組織,又積極推動廣大團員青年加強學習,努力成為學習型群體,從而始終保持共青團組織的生機和活力。 增強合作能力。合作是社會組織應對挑戰、贏得發展的有效途徑。只有通過加強合作,社會組織才能實現優勢互補、資源共享、平等互利、共同發展。當前,隨著政治多極化、經濟全球化的深入發展,整個世界的聯系日益緊密,面臨的共同課題日益增多,國家之間、社會組織之間加強合作的要求更加迫切,合作的空間更為廣闊,求和平、謀發展、促合作已經成為時代前進的必然要求。共青團必須大力增強合作能力,面向青年、面向社會、面向國際,實現團內團外、國際國內資源共享、工作聯通,以合作求活力,以合作促發展。

44.共青團的組織系統是怎樣的?

截至2004年底,中國共青團擁有團員7188萬名,298.6萬個基層組織。其中,基層團委21.2萬個,團總支23.4萬個,團支部254萬個。全團根據民主集中制的組織原則,建立起從中央到地方直至基層的組織系統。

(一)共青團中央

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中央委員會是受黨中央領導的,經團的全國代表大會選舉產生的團的全國領導機關。團中央機關是團的中央委員會的辦事機構。 團中央的主要任務是:貫徹黨的基本路線和各項方針政策,幫助團員青年用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現代科學文化知識武裝自己,帶領全國青年為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艱苦創業,代表和維護青年的具體利益,在改革開放的實踐中把青年培養成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一代新人。

團中央的主要職責是:領導全國共青團工作;調查青年的思想動態和青年工作的情況,為黨和國家制定有關青年工作的方針、政策和法律提供依據;研究青年工作中的理論和實際問題;征集青運史資料,研究撰寫青年運動史;代表和維護青年的具體利益,動員和協調社會各方面的力量促進青年的健康成長;加強團的思想建設和組織建設;加強團干部的選拔、管理、考核、培訓和輸送;做好青年統戰工作,指導和幫助中華全國青年聯合會、中華全國學生聯合會的工作;負責全國青少年和學生的對外聯絡工作;調查研究各國青年、學生運動的情況,建立和發展與各國青年、學生組織的友好關系,支持各國青年的正義事業,開展對港澳臺青年、學生組織的工作,發展青年旅游事業,擴大同各國青年的交往;領導團中央系統的青少年報刊和青少年讀物的出版工作,指導各地青少年報刊的工作;受黨中央委托,領導全國少先隊的工作,指導少先隊輔導員的工作。

(二)共青團地方各級委員會 團的地方各級委員會由三級構成,它包括團省、自治區、直轄市委和中央直屬系統團委,團市、地、州、盟委,團縣、市(縣級市)、旗、市轄區委。團的地方各級委員會是受同級黨委領導的、經團的地方各級代表大會選舉產生的團的地方領導機關(團的派出機構如團地委,不由選舉產生)。各級地方團委機關,是團的各級地方委員會的辦事機構。

團的地方各級委員會的主要職責和任務是:接受地方同級黨委的政治領導,執行上級團的組織和同級代表大會的決議,貫徹共青團工作的指導思想,實現共青團組織的各項任務,創造性地領導和開展本地區團的工作,定期向上級團委報告工作。

(三)共青團的基層組織

團的基層組織,在企業、農村、機關、學校、科研院所、街道社區、社會團體、社會中介組織、人民解放軍連隊、武裝警察部隊中隊和其他基層單位,根據工作需要和團員人數,經上級團委批準建立。團的基層組織一般分為團的基層委員會、總支部委員會、支部委員會。根據團章規定,團的支部委員會、總支部委員會由團員大會選舉產生,每屆任期2年或3年?;鶎游瘑T會由團員大會或代表大會選舉產生,每屆任期3年至5年。團小組不是團的一級組織,是為了便于開展團的工作而劃分的活動單位,團小組長可以由團員選舉產生,也可以由團支部指定。

45.團的基層組織的基本任務是什么?

團的基層組織是團的工作和活動的基本單位。根據團章規定,團的基層組織的基本任務是:

(一)組織團員和青年學習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學習黨的路線、方針和政策,學習科學、文化和業務。

(二)宣傳、執行黨和團組織的指示和決議,參與民主管理和民主監督,充分發揮團員的模范作用,團結帶領青年積極投身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為物質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設作貢獻。

(三)教育團員和青年學習革命前輩,繼承黨的優良傳統,發揚社會主義道德風尚,樹立與改革開放和社會發展相適應的新觀念,自覺抵制不良傾向,堅決同各種違法犯罪行為作斗爭。

(四)了解和反映團員與青年的思想、要求,維護他們的權益,關心他們的學習、工作、生活和休息,開展文化、娛樂、體育活動。

(五)對要求入團的青年進行培養教育,做好經常性發展團員工作,收繳團費,辦理超齡團員的離團手續。

(六)對團員進行教育和管理,健全團的組織生活,開展批評和自我批評,監督團員切實履行義務,保障團員的權利不受侵犯,表彰先進,執行團的紀律。

(七)對團員進行黨的基本知識教育,推薦優秀團員作黨的發展對象;發現和培養青年中的優秀人才,推薦他們進入更重要的生產和工作崗位。

46.當前共青團員的構成是怎樣的?

截至2004年底,團員總數7188萬名(其中,女團員3060萬名,占42.6%)。按國家統計局提供的青年數計算,團員占青年的比例為23.2%,為歷史最高水平。 其中,農村團員為2145萬名,占團員總數的29.8%;從事第二產業的團員610萬名,占8.5%;從事第三產業的團員642萬名,占8.9%;黨政機關、社會團體和部隊中的團員299萬名,占4.2%;學生團員3492萬名,占48.6%(其中,大專院校學生團員總數為873萬名)。

國有企事業單位團員1164萬名,占團員總數的16.2%;集體企事業單位團員266萬名,占團員總數的3.7%;非公有制經濟組織團員454萬名,占團員總數的6.3%。

2004年,全國共有904萬名團員申請入黨,145萬名團員入黨(其中114萬名是經團組織“推優”入黨的,占78.6%)。

47.團員應該履行哪些義務?

團章規定,團員必須履行下列義務:

(一)努力學習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學習團的基本知識,學習科學、文化和業務知識,不斷提高為人民服務的本領。

(二)宣傳、執行黨的路線、方針和政策,積極參加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努力完成團組織交給的任務,在學習、勞動、工作及其他社會活動中起模范作用。

(三)自覺遵守國家的法律法規和團的紀律,執行團的決議,發揚社會主義新風尚,提倡共產主義道德風尚,維護國家和人民的利益,為保護國家財產和人民群眾的安全挺身而出,英勇斗爭。

(四)接受國防教育,增強國防意識,積極履行保衛祖國的職責。

(五)虛心向人民群眾學習,熱心幫助青年進步,及時反映青年的意見和要求。

(六)開展批評與自我批評,勇于改正缺點和錯誤,自覺維護團結。

48.團員應該享有哪些權利?

團章規定,團員應該享有下列權利:

(一)參加團的有關會議和團組織開展的各類活動,接受團組織的教育和培訓。

(二)在團內有選舉權、被選舉權和表決權。

(三)在團的會議和團的報刊上,參加關于團的工作和青年關心的問題的討論,對團的工作提出建議,監督、批評團的領導機關和團的工作人員。

(四)對團的決議如有不同意見,在堅決執行的前提下,可以保留,并且可以向團的上級組織提出。

(五)參加團的組織討論對自己的處分的會議,并且可以申辯,其他團員可以為其作證和辯護。

(六)向團的任何一級組織直至中央委員會提出請求、申訴和控告,并要求有關組織給予負責的答復。

團的任何一級組織或個人都無權剝奪團員的權利。

49.團旗是怎樣誕生的?有何象征意義?

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團旗,是毛澤東、周恩來等同志親自審定,并經黨中央批準,于1950年5月4日由團中央委員會公布的。

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團旗旗面為紅色,象征革命勝利;左上角綴黃色五角星,周圍環繞黃色圓圈,象征著中國青年一代緊密團結在中國共產黨周圍。 團旗為長方形,它的長與高之比為3∶2,通用的尺度有三種:(1)長288厘米,高192厘米;(2)長192厘米,高128厘米;(3)長96厘米,高64厘米。

團章第三十一條規定:“團的重要會議以及團日活動可以使用團旗。”其具體使用方法是:

(一)團的各級代表大會和代表會議、團員大會、舉行新團員入團宣誓儀式的會場,可以懸掛團旗,也可以同時懸掛黨旗。團旗和黨旗同時懸掛時,黨旗應掛在面向的左方,團旗掛在面向的右方。

(二)團日活動可以使用團旗。在重大節日期間,共青團各級機關門口,只懸掛國旗,不懸掛團旗。

50.團徽是怎樣設計出來的?有怎樣的內容和象征意義?

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團徽,是經黨中央審定批準,于1959年5月4日由共青團中央頒布的。

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團徽,是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的標志。它象征著共青團在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的光輝照耀下,團結各族青年,朝著黨所指引的方向奮勇前進。

團徽的內容為團旗,齒輪,麥穗,初升的太陽及其光芒,寫有“中國共青團”五字的綬帶。團徽涂色為金紅二色。團旗的旗面和綬帶為紅色,團旗上的五角星和環繞它的圓圈、旗邊、旗桿、齒輪、麥穗、初升的太陽及其光芒、“中國共青團”五個字都為金色。

團徽的使用規定:

(一)團的全國代表大會和代表會議的會場,團的地方各級代表大會和代表會議的會場,可以懸掛團徽。共青團中央和省、自治區、直轄市委機關的會議室,可以懸掛團徽。團委機關門口,不懸掛團徽。

(二)團的省級以上委員會以“共青團號”命名的火車、輪船、汽車、電車等,可以懸掛團徽。

(三)共青團各級組織在自己頒發的獎狀、獎旗、獎章、證書、光榮簿和其他榮譽性文書、證件上,在團的報刊上,可以加印團徽。

(四)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團徽可制成徽章,頒發給共青團員佩戴。

51.團歌是怎樣確定的?內容是什么?

2003年7月22日至26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第十五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北京隆重召開,本次會議通過了關于《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章程》(修正案)的決議,將《光榮啊,中國共青團》確定為團歌。

團歌適宜在以下場合及范圍使用(演奏或演唱):

(一)共青團全國代表大會、代表會議、中央全會;共青團省、自治區、直轄市,市、縣代表大會、代表會議、全委會。

(二)基層團的代表大會、代表會議和團員大會。

(三)基層團總支、團支部團員大會。

(四)各級團組織舉辦的各種大型集會和團的集體活動。

52.團員證制度的基本內容是什么?主要功能有哪些?

團員證制度是共青團組織以團員證為媒介進行團員管理的一項組織工作制度,由團員證和《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團員證管理暫行條例》構成。

(一)團員證。團員證是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團員團籍證明。團員證封面為墨綠色,象征著青春和朝氣蓬勃的青年運動;封面上方印有紅色燙金團徽,象征著共青團是團結教育青年的核心。團員證內容包括:團員自然情況、團籍注冊、團的組織關系轉接、團員榮譽記載、超齡離團、備注,并附有團費收繳卡。

(二)《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團員證管理暫行條例》?!吨袊伯a主義青年團團員證管理暫行條例》是團員使用團員證和團組織實施團員證管理的原則規定。 團員證的主要功能是:(1)證明團員政治身份;(2)接轉團員組織關系;(3)方便團員參加團內活動;(4)進行團員團籍注冊;(5)作為團員超齡離團后的永久紀念。

53.增強團員意識主題教育活動的參加對象和時間安排是怎樣的?

增強團員意識主題教育活動的參加對象為全體共青團員和不是中共黨員的各級專、兼職團干部。流動團員按照屬地化的原則,以流入地為主參加教育活動。流出地團組織在流動團員中建立臨時團組織的,要及時與所在地團組織取得聯系,流入地團組織要將流動團員的教育活動納入本地的總體安排、統籌考慮。 增強團員意識主題教育活動在2005年9月至12月開展,在此期間,各基層團組織可根據實際情況自行確定起止時間,原則上各單位開展學習教育活動時間應不少于一個月。

54.增強團員意識主題教育活動的實施步驟有哪些?

教育活動分三個階段進行。 第一階段:宣傳動員。充分運用團屬宣傳陣地和各類媒介,大力宣傳增強團員意識主題教育活動的重要意義。通過廣泛深入的思想發動和組織準備,為教育活動的順利開展營造良好的輿論氛圍。深入調查研究,了解掌握團員隊伍的基本狀況,找準組織建設、團的工作和團員、團干部隊伍中存在的突出問題,有針對性地制定活動方案。

第二階段:學習教育。以“學理論知團情”主題學習活動為載體,通過個人自學、專題輔導和上團課等多種形式,深入開展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主要內容的理論學習和以團章為主要內容的團史團情教育。以“新時代新風采”團員標準討論活動為載體,圍繞新時期共青團員的時代特征、素質能力、作用發揮等專題開展討論。爭取使每一名團員上一次團課、學一遍團章、讀一本學習輔導材料、寫一篇學習心得、參加一次討論活動、過一次民主生活。

第三階段:總結提高。以“我為團旗添光彩”主題實踐活動為載體,結合本職崗位,通過團日活動等形式,引導團員奉獻社會,發揮模范作用。爭取使每一名團員參加一次主題團日活動、重溫一次入團誓詞、為團支部提一個建議,每一名專職團干部要幫扶一名團員青年,團支部要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工作制度。

55.為什么增強團員意識主題教育活動一定要體現團的特色,符合團員實際?

首先,共青團作為先進青年的群眾組織,作為黨的助手和后備軍,具有鮮明的政治屬性。共青團既有先進性,又有群眾性,兩者相互統一。團員的標準、政治要求都與黨員不同。增強團員意識主題教育活動要達到教育團員、提高團員素質的目的,既要充分借鑒保持黨員先進性教育活動的好經驗、好做法,又不能完全照搬硬套保持黨員先進性教育活動的做法。要結合實際,規劃設計,開展好教育活動,使其符合團的政治屬性,符合團的工作實際,符合團員特點。 其次,共青團的工作對象主體是14到28周歲的青年,這一時期是人生的重要成長期。團員青年思維敏銳,創新意識強,有著不同于其他年齡階段的生理、心理特點。開展增強團員意識主題教育活動一定要針對青年特點,采取喜聞樂見、靈活多樣的形式。此次教育活動每個階段都設有主題實踐活動,就是在總結以往工作經驗的基礎上,結合青年特點,發揮團組織優勢,采取依托工作載體開展教育活動的探索和創新。

第三,共青團組織體系健全,規模龐大,有近三百萬個基層團組織,七千多萬名團員,涉及各行各業。每個基層團組織的團員團干部素質、物質基礎都不相同,差別很大。因此開展增強團員意識主題教育活動應實事求是,將形式與內容進行有效統一。要以主題實踐活動為抓手,以達到效果為目的,結合團組織的實際情況,靈活開展。

56.如何運用青少年思想教育的有效做法開展增強團員意識主題教育活動?

多年來,各級團組織始終從培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合格建設者和接班人的戰略高度武裝全團、教育青年,不斷加強新形勢下青年思想政治工作,在工作中積極探索新途徑、新方法和新載體,形成了抓學習、抓骨干、抓契機、抓陣地的有效做法,這些有效做法對開展增強團員意識主題教育活動有重要的借鑒意義。 在教育活動中應注意抓好學習。學習是增強團員意識主題教育活動的重要內容和基礎環節,要切實抓緊抓好抓實。既要把握重點,又要注意形式。要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團章為主要內容,運用組織化、群眾化的方式,通過知識競賽、專題講座、參觀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等多種形式,組織團員認真開展學習。 在教育活動中要著重抓好團干部的學習。要發揮好團干部在教育活動中的組織、實施、推動的作用。利用團校、業余黨校、業余團校等陣地,通過舉辦培訓班、研討班、學習班等方式,讓團干部了解教育活動的安排,掌握工作步驟,領會工作意圖,運用好工作方法,先學一步、學深一步,推動教育活動扎實開展,取得實效。

在教育活動中應注意抓好契機。教育活動中,要利用重大事件和重要節慶活動之機,結合教育活動每個階段的任務,預先研究策劃,有組織、有重點地制定教育主題和引導措施,通過主題鮮明、形式多樣的宣傳教育活動,使增強團員意識主題教育活動更加形成聲勢、影響廣泛。

在教育活動中應注意抓好實踐育人的環節。實踐育人是團組織的優勢。教育活動中,每個階段都有主題活動,各級團組織要注意以主題實踐活動為載體,采取靈活形式,開展教育活動,使團員參加活動、受到教育。

在教育活動中應注意抓好陣地。建設一塊陣地,就能吸引一批青年。要運用好宣傳輿論陣地,通過報紙、黑板、網絡等傳統和現代陣地,介紹教育活動的開展、實施和取得的效果,通過有形的陣地,影響無形的思想,使更多的團員參與到教育活動中,切實提高團員素質。

57.如何建立增強團員意識主題教育活動的領導責任制?

建立領導責任制是保證增強團員意識主題教育活動順利開展的制度保障。各級團組織要結合教育活動的要求和本地本單位實際,認真研究、及時部署、加強指導、強化督查。要建立機構、明確責任,各級團的領導機關要成立工作領導機構,縣以上團的各級委員會要成立增強團員意識主題教育活動領導小組及其辦公室。團組織的主要負責同志要作為第一責任人,切實負起領導責任;要把對下級團組織教育活動的開展情況、取得成效作為評定本級團組織教育活動的開展情況、取得成效的重要指標,促使各級組織切實做到一級抓一級,層層抓落實。要及時進行情況通報,省級團委要定期向團中央上報活動開展情況;地(市)級團委也

第二篇:增強共青團員意識主題教育

1.什么是團員意識?(填空)

團員意識是團員在觀念上自覺形成的區別于一般青年的意識,是團員在團內生活和社會活動中發揮先鋒模范作用的思想基礎和行為準則。

2.什么是“三個代表”? (填空) ①始終代表著中國先進生產力的發展要求②始終代表著中國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③始終代表著中國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3.新世紀、新階段共青團的光榮使命是什么?(填空)

中國共青團始終以黨的奮斗為目標作為自己的光榮使命。

4.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團徽的內容是什么?它象征著什么?注意。(填空) 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團徽的內容為團旗,齒輪,麥穗,初升的太陽及其光芒,寫有“中國共青團”五字的綬帶。它象征著共青團在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的光輝照耀下,團結各族青年,朝著黨所指引的方向奮勇前進。團員應按規定使用團徽。

5. 國家主席胡錦濤對當代青年提出的三點希望是什么?(填空) ①勤于學習②善于創造③甘于奉獻。

6. 共青團的奮斗目標?(簡答)

堅決擁護中國共產黨的綱領,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行動指南,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團結全國各族青年,為把我國建設成為富強、民主、文明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為最終實現共產主義而奮斗。

7.什么是團員的模范帶頭作用?

按團章要求,在現代化建設的偉大實踐中,在生產、工作、學習和一切社會生活中,通過自己的骨干帶頭和橋梁作用,團結和帶動周圍的青年共同進步,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加速推動社會主義現代化貢獻智慧和力量。①嚴格要求自己、勤奮學習②政治思想上要求自己③團結和帶動其他同學共同進步,以身作則④為社會主義多作貢獻

8.共青團的全稱是什么?團歌是什么?團內處分分別是什么?(填空) 共青團的全稱是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團歌是《光榮啊!中國共青團》

團內處分為:警告,嚴重警告,撤銷團內職務,留團察看,開除團籍。

9.入團的誓詞是什么?(簡答)

新團員必須在團旗下進行入團宣誓。誓詞如下:我志愿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堅決擁護中國共產黨的領導,遵守團的章程,執行團的決議,履行團員義務,嚴守團的紀律,勤奮學習,積極工作,吃苦在前,享受在后,為共產主義事業而奮斗。

10.現任團中央書記是誰?(填空)

秦宜智。

第三篇:增強共青團員意識主題教育活動

—— 共青團無錫市第一中學委員會2011重點工作

團員意識是團員在觀念上自覺形成的區別于一般青年的意識,是團員在團內生活和社會活動中發揮先鋒模范作用的思想基礎和行為準則。新時期的團員意識主要包括以下三個方面:

(一)政治意識。

(二)組織意識。

(三)模范意識。

我校團委為進一步增強一中團員的共青團員意識,2011年將大力開展增強共青團員意識主題教育活動。

一中團組織要更好的增強共青團員的意識,首先必須正確認識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團員青年思想狀況的變化

首先是廣大團員青年解放思想,銳意進取,勇于創造,自立意識、競爭意識和創新精神不斷增強。

其次,廣大團員青年的價值取向趨于多樣化,行為更加務實。

第三,廣大團員青年的社會交往更加積極主動,社會流動性進一步加大。第四,廣大團員青年的民主法治意識不斷增強。

總之,團員青年思想觀念、行為方式的變化,反映著時代進步的潮流,代表著時代發展的方向。深入了解和研究團員青年思想觀念和行為方式的變化,對于更有針對性地開展增強團員意識教育活動具有重要意義。一中各團支部直接面向團員青年開展工作,更應該主動經常了解團員的所思所想,關心團員的所盼所求,在思想和行為上及時給予正確的引導。

一、 一中增強團員意識主題教育活動確定“永遠跟黨走”為主題

共青團是黨締造的,是黨領導的先進青年的群眾組織。共青團與黨的特殊關系,以及自身的先進性和肩負的歷史使命,決定了共青團只有堅持黨的領導,堅定不移的跟黨走,才能始終保持正確的前進方向,在祖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發揮出應有的作用。值此建黨90周年之際,一中團委將進一步加強團員的共青團意識,繼承和發揚“黨有號召,團有行動”的共青團光榮傳統。

二、 一中增強團員意識主題教育活動要把理論學習貫穿始終

重視和加強理論學習,是我們黨的優良傳統和寶貴經驗,也是黨對團員的一貫要求。胡錦濤總書記在對當代青年提出的希望中特別強調要勤于學習,他說:“學習是進步的根基。廣大青年要注意學習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注重砥礪品格、磨練意識,樹立正確的理想信念,培養高尚的道德情操。”我校團委將堅持以業余黨校培訓,青年團校培訓,團員組織生活,團日活動等各種形式加強團員的理論學習,這將成為一中共青團工作的一項長期任務。

三、 一中增強團員意識主題教育活動要以主題實踐活動為載體

圍繞黨的中心工作,根據青年特點,積極組織有影響,有實效的主題實踐活動,是發揮團的戰斗力,使廣大團員在教育活動中受教育、起作用、做貢獻、長才干的重要途徑。具體來說,團的活動的重要作用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第一:通過主題實踐能吸引,團結廣大團員參與到增強團員意識主題教育活動中來。一中團委將通過大力開展“知黨,愛黨,頌黨”活動,青年志愿者行動,社團巡禮周活動,“紀念五四運動”活動等各項主題活動,吸引全校團員青年,

起到團結廣大團員的作用。

第二:通過主題實踐活動能把起作用和受教育結合起來。

第三:通過主題實踐活動能使團干部和廣大團員青年增長才干。

四、 一中增強團員意識主題教育活動要發揮團員的主體作用

團員是團的各項活動的主題,要使增強團員意識主題教育活動取得實效就必須突出團員的主體作用,努力調動團員參加教育活動的積極性和自覺性,充分發揮團員的主觀能動性和創造性。

一中團委在組織主題教育活動時一定要尊重團員的獨立人格,從團員的自身需求出發,對團員多理解,多關心,多幫助,即教育團員,又服務團員,即加強管理,又注重引導,真正把團組織的意圖和團員的積極性統一起來。

最后,希望在一中黨委的帶領下,在校管中心團委的指導下,一中團委通過系列的主題教育活動真正達到增強意識、健全組織、活躍工作的三維效果。

一中團委 何閱老師供稿

2011/2/27

第四篇:增強共青團員意識教育活動心得

增強共青團員意識教育活動心得

在全團開展增強團員意識主題教育活動,是團中央作出的一項重大決策,是共青團學習實踐“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繼續和深化,是全面貫徹黨中央開展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教育活動的實際行動,也是進一步凝聚團員青年,激發團員青年的積極性和創造力的又一重要舉措。

開展增強團員意識主題教育活動,對于加強團的自身建設,提高團的吸引力、凝聚力和戰斗力,鞏固和擴大黨的青年群眾基礎具有重要意義。開展主題教育活動,使廣大團員牢固樹立共產主義遠大理想,堅定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信念,不斷增強榮譽感、歸屬感、責任感;切實解決基層組織建設中存在的突出問題,擴大組織覆蓋,完善組織體制。我在這段時間學習了《團章》及有關團建方面的一系列論著作,為一名普通的青年黨員,我對黨的先進性和團組織的先進性進行了認真思考,深刻認識到了在全團開展增強共青團員意識教育活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下面,就第一階段學習情況,談一下自己的感受和心得。

第一,進一步增強了團員意識主題教育活動的責任感和使命感。這次教育活動的指導思想和目標是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以學習實踐“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主線,以“永遠跟黨走”為主題,緊密結合共青團和青年工作實際,切實解決基層團組織存在的突出問題,不斷增強團組織的創造力、凝聚力和戰斗力,切實增強廣大共青團員的政治意識、組織意識和模范意識,充分發揮團員青年的生力軍作用,進一步鞏固和擴大黨執政的青年群眾基礎。

我通過學習周強書記所作的重要講話,全面深入地了解了新的歷史條件下為什么要加強共青團能力建設、如何加強共青團能力建設的重大課題。加強共青團能力建設,既是戰略課題,又是現實任務;既是綜合目標,又是具體要求;既是規律性揭示,又是不斷實踐的過程,必須全面貫徹到共青團各項工作和建設當中。我要緊緊圍繞增強共青團員意識教育活動,扎實工作,常抓不懈,不斷增強自己的工作能力、凝聚能力、學習能力和合作能力,不斷提高新形勢下自己的思想水平和服務社會的實踐能力。

第二.結合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戰略任務,增強了自己的共青團員意識。作為時代的青年,我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六大、十六屆四中全會精神,求真務實,艱苦奮斗,開拓進取,埋頭苦干,為建設“一強三優”的現代電力企業而貢獻自己的青春。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是我們黨從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全局出發而確定的一項重大戰略任務。黨的十六大在提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宏偉目標時,就把社會更加和諧作為其中的重要內容,強調要努力形成全體人民各盡所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諧相處的局面。和諧社會重在建設、重在構建。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經濟發展主要通過市場手段來進行,社會發展主要通過社會組織的橋梁紐帶作用和大眾參與來實現。共青團作為黨領導下的群眾組織、社會團體,社會聯系廣泛,在參與社會建設方面肩負著光榮職責,具有獨特的優勢,應當而且能夠發揮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帶領青年積極促進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既是共青團服務改革發展穩定大局的必然要求,又是共青團服務青年成長發展的重要途徑,也為共青團在參與社會管理和建設中加強自身建設提供了新的寶貴機遇。我們要認清形勢,提高認識,精心部署,扎實工作,把帶領青年促進三個文明建設的全部工作切實落實到促進和諧社會建設這個載體上,在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中充分發揮廣大青年的生力軍作用。

第三.以求真務實的作風實踐這次教育活動的要求。實干成就宏偉事業,苦干造就燦爛人生。實現教育活動的各項工作任務,就一定要求真務實,艱苦奮斗,實干苦干,力戒懶散懈怠、碌碌無為。要把這次增強團員意識教育活動提出的各項任務同湖州電力事業和自己的具體工作實踐的具體實際密切結合,進一步增強自己的思想意識,扎扎實實地推進每一項工作。要錘煉自己的意識,服務自己的事業,干事創業,沒有過硬的好作風不行。好的作風要靠好的習慣來養成,好習慣受益無窮、受益終生。我要習慣于學習,向書本學習,向同志學習,向實踐學習,努力做一個時代的合格青年。要習慣于創新,以創新為動力,以創新為責任,以創新為快樂,在勇于創新中創造性地落實好每一項工作。要習慣于奮斗,對待工作有激情,謀劃工作有思路,推進工作有魄力,落實工作有韌勁,在奮發進取中不斷成長進步。

我們要緊密團結在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周圍,高舉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偉大旗幟,認真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求真務實,扎實工作,奮發有為,為電力事業做出自己應有的貢獻。

第五篇:增強共青團員意識主題教育活動總結

在全黨開展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教育活動,是黨中央作出的一項重大決策。共青團作為黨的助手和后備軍,黨聯系青年的橋梁和紐帶,將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教育活動的精神傳達貫徹到團員青年中去,教育引導廣大團員青年“永遠跟黨走”是共青團的神圣職責。

三個月來,根據共青團北京林業大學委員會的總體部署,結合園林學院共青團的工作實際,我院在各級團組織中開展以學習實踐“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主要內容,以“永遠跟黨走”為主題,以“青春獻祖國”為切入點和著眼點的增強共青團員意識主題教育,以期推動我院共青團工作不斷邁上新的臺階。

一、溫馨園林情懷,引導學子成長。

從迎新工作開始,我院團總支就注重撒播人文情懷,使新同學在新的學習生活環境中健康成長,樂觀向上。

熱情周到,以心迎新。學期伊始的迎新工作動用了我院團總支和學生會全體力量,有條不紊的服務、足夠的耐心給廣大新生在踏入這個校園的同時感受到家的溫暖和關懷。相繼召開的新生班會和新生家長會則加強了學生及家長與學院間的溝通和聯系,為學院學生工作的開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在新生隨后的適應和成長中,我們有意識的給予更多的關注。組建大一班長團,讓各位班級干部加入到團學組織工作中來,使我們的交流趨向于最大化,滲透到學生學習、生活的各個方面。

助學交流,攜手共進。我們組織召開“貧困生交流會”, 介紹國家助學貸款等事項的有關規定和注意事項,熱心與家庭經濟困難的學生交流,解除他們心中的枷鎖,讓他們樹立信心,并從中聽取意見,進一步完善我們的工作。為了充分發揮助學本質,我們不斷更新和充實校內外勤工助學崗位,以期從更大的范圍幫助同學。

求知新象,新老互動。為了讓新生盡快適應大學生活,以最佳狀態融入到緊張而又充實的求知環境中,我們特別舉辦了“新老生交流會”。通過互動交流,使新生盡早熟悉新環境,對未來的學習、生活有一個清晰的認識,激發了一個多方位、多形式的交流平臺。

團學經驗,情感品味。為了更進一步拓寬團學組織成員間的情感交流,我院特舉辦“園林學院團學組織交流會”,通過各組織的自我展示與互動交流,以謙虛謹慎的態度相互學習。通過大膽而積極的研討,完善工作體系,強化合作意識,將人文關懷深入人心。

我們還在團學組織干部中展開一系列的培訓,應用文寫作、報紙排版、攝影技能等講座相繼舉行,培訓中穿插地提問和交流也讓廣大團學組織的干部吸收到很多寶貴的經驗,為日后我院團學組織更好地開展工作鋪墊基礎,收到良好的效應。

以情交融,我們的工作才會長足進步。

二、宣傳前沿信息,互動人文之路

“網絡化、信息化、數字化、現代化”作為我院宣傳工作的目標。通過加強團總支與基層班級、社團的協作,大力營造雙向互動的宣傳陣地,方便廣大同學快速而全面地了解學生會各項工作情況,形成良好工作格局。

園林學院主頁的建設一直在不斷的更新和突破中,建立各板塊和專欄,使廣大師生對了解我院信息的及時性大大提高。

《園林團學快報》每周收集整理學院學生工作上周活動進程及下周工作計劃安排,分發到各職能部門及基層班級,使我們的工作緊密貼近學生需點求,加強了信息的交流互動,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園林簡報》注重報紙的及時性與全面性,特別在專業知識、實踐就業發面貼近學生學習,贏得廣泛關注,從整體和全局的高度給予園林學子一個了解全院工作與信息的平臺。

結合展版、櫥窗及網絡、廣播的大量宣傳,我院的各項信息及時而全方位的面對每一位園林學子,使大家各得所需,細致入微的體現著我們工作的方方面面。

三、開啟學術之門,共享園林之美。

本學期初專門為大一四個專業的新生舉辦了四場講座,張啟翔院長、蘇雪痕教授、唐學山教授和蔡君老師四位園林資深老師親授專業理論和實踐經驗,讓初入園林世界的莘莘學子感受到園林文化的博大精深,為他們日后的專業學習起到很好的鋪墊作用。

9月25日我院研究生學生會和本科生學生會主辦的“首都三校LA學科研究生學術交流會”正式舉行,參加本次會議的三所高校分別是北京林業大學、清華大學和北京大學。

隨后的“園林講堂”更是精彩紛呈。10月25日我國著名園林學、花卉學專家孫筱祥教授帶來的是一場關于大地規劃與現代城市園林綠地生態系統工程的精彩講座,主要對國內及國外的城市園林進行了分析與比較。11月7日,巴西風景園林景觀設計師Af

本文來自 99學術網(www.gaojutz.com),轉載請保留網址和出處

上一篇:這片土地是神圣的原文下一篇:智能手機市場調研報告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