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研究生學生工作總結

2022-11-20

忙碌的時光雖然匆匆,但不虛度,無論是從事什么樣的工作,在工作一段時間后,我們應當對自身的工作進行反思。通過工作總結的方式,詳細記錄自身的成長,可促使我們認真、全面的了解自身,改進自身的工作方式,提升自我,在往后的工作之路上,不斷成長。今天小編為大家精心挑選了關于《研究生學生工作總結》,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第一篇:研究生學生工作總結

2013學生黨員年終總結(研究生)

個人總結

時光轉眼即逝,不知不覺就到了2013年年末,研三的第一學期也就快結束了?;厥走@一年的學習生活,緊張而又平淡,但就在這一個個緊張平淡的日子里,我一步一個腳印,踏實穩健地走來。我積極認真地做好身邊的每一件事,認真負責地完成學院布置的各項任務。下面,我將從思想、工作、學習、生活四個方面將這一年來的情況向黨組織進行簡要地匯報總結,敬請黨組織過目。

一、 思想上

我忠誠黨的事業,深知一名共產黨員不僅要嚴格要求自己,踏實學習工作, 更應積極參加黨的政治理論學習,以提高自身的思想覺悟。因此,這一年來,我一方面積極參加學院黨支部組織的黨員生活會,不缺到不遲到,主動和大家一起交流;另一方面不斷加強對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 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和黨的十八大精神等一系列理論知識的學習,加深對中國夢的理解以及思考;認真研讀習近平主席在參觀《復興之路》展覽時的講話等,承前啟后,繼往開來,繼續朝著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目標奮勇前進;積極執行黨的方針政策和上級部署,不斷豐富學識,夯實理論基礎。

通過學習,提高了自身的政治敏銳性和鑒別能力,更加堅定了自己的政治立場和信念,在大是大非問題面前,能夠始終保持清醒的頭腦,不盲目跟風,使自己能夠更好地起到黨員的先鋒模范帶頭作用。

二、 工作上

工作上,我積極主動配合老師、研究生會學生干部的工作,參加學院的各項活動和相應會議;認真做好培養聯系人工作,按時保質保量完成相應的任務,雖然沒有擔任學生干部,但我覺得自己身為團體的一份子,同樣有責任做好每件事,

特別是身為學生黨員,更應該以身作則。

三、 學習上

在科研學習上,這一年也是關鍵性的一年。我嚴格要求自己,積極學習并投

身于實驗和專業計算當中,閱讀相關理論書籍、文獻。在導師的帶領、同學的幫

助和學弟學妹的協助下,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發表了一篇小論文,另有兩篇小論

文正在修改當中,并榮獲了本年度學校“優秀獎學金”稱號;10月份參加了全

國學術薄膜研討會,并有幸在會上做了有關光學薄膜材料的學術報告,也聆聽了

很多優秀報告,學到了很多知識;這一年除了專業方面的學習以外,業余時間還

學習了計算機,并參加國家等級考試,主動完善拓展自己的知識面。

四、 生活上

在生活上,我始終銘記自己是一名黨員。我與同學相處融洽,樂于助人,積

極主動和同學交流,幫助身邊有困難的同學;平日注意個人衛生,始終保持宿舍

和自習室整潔,營造一個良好的休息和學習環境。在不影響自身專業學習的前提

下,為了減輕家里經濟負擔豐富課外生活,并且以后能更好地就業,我周末在教

育機構兼職,也收獲了不少,為以后當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師奠定了一定的基礎;

這一年來,我依舊堅持每天寫日記的習慣,及時反思自己每日得失,了解自己各

項動態,以便能做一名更合格的黨員。

在黨組織這個大家庭的熏陶和培養下,自己一直在進步,取得了不少成績。

同時,對照共產黨員的先進性標準,認真查找自身存在的問題和不足,主要有以

下幾點不足:

一、政治理論學習方法欠缺。有待多講究學習方法,做好讀書感悟和筆記,

加強理解記憶;

二、研三這一年參加活動方面積極性不如以前,應該反思。研三學習生活比

較忙,要協調好自己的時間,爭取學習活動兩不誤,做好模范帶頭作用;

三、堅持學習持久性不強,學習毅力有待進一步加強。要積極調整自己的學

習狀態,制定好學習計劃,有條不紊地完成手頭上的各項學習任務;

四、生活上,體育鍛煉欠缺,身體素質有待進一步提高。每次一爬樓梯,走

路走久了或者站久了,就會覺得很累。“身體是革命的本錢”,只有擁有了健康的

體魄,才能更好地踐行黨員義務。因此平時要多加強體育鍛煉,堅持運動健身。

我有恒心、有毅力克服自己不好的習慣,我會在今后的學習生活中不斷努力,

加油完善超越自己,不斷向周圍優秀黨員同志學習,做好先鋒模范帶頭作用! 望

黨組織監督!

以上是我這一年來的基本情況小結,不妥之處,懇請黨組織批評指正!

此致

敬禮

總結人:2013年12月2日

第二篇:優秀研究生 - 西南大學學生工作部(處)

附件1:

西南大學2009-2010學研究生

優秀集體和優秀個人名單

一、優秀研究生會(共8個)

政治與公共管理學院 法學院 經濟管理學院 文學院

外國語學院 計算機與信息科學學院 植物保護學院 資源環境學院

二、優秀研究生(共582名) 1.政治與公共管理學院(共38名)

趙麗濤 魏江慧 徐 馳 陳 軍 李莎莎 李昌圣 張 淼 任 政 高 峰 何紅連 張曉渝 馮 輝 駱玉平 陳尊念 嚴春蓉 杜建雨 李天兵 李亞美 許人冰 郭子巍 孫廣密 李 偉 王艷茹 劉成波 王 珍 仲曉蕾 趙華飛 羅芳芳 司樹鵬 龐仁松 鄭小波 王春麗 郭曉林 王新剛 廖小明 孟獻麗 崔 健 習蓉暉 2.法學院(共16名)

周 游 羅一耘 崔 燦 陳志鳳 董昱晶 鄢欏巒 侯穎穎 陳星月 韓 琨 韓井峰 龍冠中 趙 珂 張倍銘 熊 帆 熊正嫵 魏曉偉

3.經濟管理學院(共28名)

干 婷 李小清 范婷蘭 李倩蓉 鐘 楊 姜 松 李盼盼 馮永文 許利平 劉鈺佳 唐玲玲 姚 領 程正敏 董文杰 吳 鳴 高 棟 張 麗 楊 麗 瞿國蓉 張 夏 李 政 伍 穎 劉 杰 蘭明英 鮮 韜 周 振 魏 勇 許秀川4.文化與社會發展學院(共9名)寧德強 吳芳芳 李 林楊 夏 彭 譯 郭嫻靜5.教育學院(共34名)

謝麗娜 葉 波 楊艷梅鮮 紅 任四海 安 遠林克松 姚亞飛 楊晉夫杜 田 王聲平 陳文怡趙國金 李 星 謝德新丁淑婧 冉亞輝 郭 平楊公安 李本東 楊茂慶6.心理學院(共34名)

呂杰妤 楊文靜 王一竹劉 雷 位東濤 路 暉陳慶飛 劉培朵 劉 霞胡中華 李 鷗 汪 宇畢翠華 葉攀琴 張潔尉王一峰 張眾良 黃 好曹碧華 張 妍 龍長權7.體育學院(共9名)

馮建蓉曾 薇劉其晴姜 健姜風華黎聚才孫宏愿樊亞嶠馬金晶王建峰羅揚眉鄔 鑫陳雪飛鞠恩霞李 鵬張愛蓮蘭 劍 潘妤妤 段飛艷 楊興國 陶根苗 吳 迪 李傳英 張櫟文 蔡雪麗 蔣 軍 劉 璐 陳 晶 張 燁

陳 麗 徐小利 曾凡波 張 波 李桂林 么廣會 寧麗娟 韋華麗 李致君 8.文學院(共38名)

吳曉菲 周 波 王曉聲 李金鳳 朱文華 袁琤琤 陳永萬 馮 陶 鄭昌平 劉春成 唐彬杰 李園媛 周國慶 胡 建 安 嵐 陸正取 何小麗 龔曉萌梅振鐸 崔 錚 李 偉付 驍 崔永升 譚世松周 蒈 鐘詩華 王麗芳牟瓊芳 楊玙嘉 趙天一9.新聞傳媒學院(共10名)

劉成文 胡 楊 鄧開鋒溫慧舒 丁 達 羅 靜10.外國語學院(共33名)

卜麗霞 汪 燕 任斐英王 卉 錢春云 鐘 杰程巧玲 梁 萍 鄭加明杜 姝 胡艷秋 宋欣藍康 方 李 娜 馬運馨馮 丹 蔣明思 田力羽趙輝輝 馬春麗 王 江11.音樂學院(共5名)

王 璽 張 昊 李金玲12.美術學院(共8名)

唐 瑤 黃 燁 龍 莉吳玉蘭 趙宏婧 姚灝娟

譚 悅 李小菊 荊仙玉 董曉霞 馬 雪 蒲子涵 歐亞麗 郭 君 吳 欣 鄒 理 黃鈺涵 楊 隴 李 靜 尹婷婷 吳 瑋 黃水平 何建朝 許丹丹 肖春芳 任 菲 楊鈺垚 吳 毅 時亞輝 李 塽 段春濤 鄭 燦 張思勉 李 珣

13.歷史文化學院 民族學院(共14名)

趙 偉 蘇永霞 常 進 陳 娜 王一意 程彩萍 劉二艷 鄒幫平 張 潔 王 娜 劉志偉 何夢琳 何 娟 杜芝明 14.數學與統計學院(共15名)

李 麟 楊霞宏 曹倫鳳 周 樂 周 玲 劉 玲 孟 雪 張婷婷 馮麗娟 楊 波 張陽陽 和郁欣 郭 筱 李立莉 朱黎生 15.物理科學與技術學院 電子信息工程學院(共10名) 陳 平 鄭遠平 韓 瑞 周婷婷 吳光華 謝佳樂 唐忠敏 潘中舉 姬娟霞 胡小芳 16.化學化工學院(共27名)

張玉勇 廖玉紅 袁亞利 楊園園 陳佩麗 王 艷 宋中舉 王慶鵬 趙希娟 常娟娟 劉 冰 劉 建 袁世蓉 鄭林玲 李翠俠 張 艷 李晶晶 唐光霞 王憲龍 文芹梅 曹麗娟 吳 柳 楊 陽 張懷志 李華沖 王 燚 甄淑君

17.地理科學學院(共26名)

郝秀東 劉 文 周 婧 王 剛 汪智軍 張怡然 何 靜 王 平 文 楓 尹春晶 李廣東 閆 梅 趙玉國 曹 敏 唐 偉 葉 茂 武美香 李曉慶 倪 靜 王 磊 刁麗瓊 譚 偉 張月娥 戴國富 韓曉麗 蒲俊兵

18.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共2名)

賈曉芳 李坊平

19.計算機與信息科學學院(共19名)

杜小杰 王 賽 李秀娟 李坤侖 盧 艷 曾 磊 楊亞玲 衛小慧 晏萍麗 楊偉歌 逯泉呈 段倫倩 楊 寧 姚海燕 嚴阿仁 吳志盛 潘古兵 徐 旭 趙安平 20.農學與生物科技學院(共12名)

田曉慶 申 敏 劉 偉 劉曉蘭 趙永敢 高才華 錢論文 方立魁 21.植物保護學院(共9名)

張國娜 朱新軍 武改霞 王保軍 師 超 袁明龍 22.動物科技學院(共11名)

羅艷梅 劉麗瓊 吳永霞 葉 芬 何 欽 張崇英 趙 從

23.藥學院(共11名)

魏 偉 詹 蕾 劉 穎 劉家蘭 呂泉福 晉亞楠 張繼芬

24.教育管理學院(共3名) 高倩倩 張 娜 陳福祥 25.工程技術學院(共5名)

高 巖 梁 晶 邱振宇

楊續蕊 閆 楠 王 潔 夾福先 陳忠瓊 王朝明 李翠芳 吳芳洲 祝冠宇 游小慶 徐芳芳 李 竹 倪 莉 謝 暢 劉 穎 劉 芳 王靜娜

26.西南民族教育與心理研究中心(共10名)

吳鼎鼎 王 輝 馬 前 張棟科 譚親毅 王小寧 李 涯 李 戩 井祥貴 權 迎 27.食品科學學院(共18名)

李燕利 李 紅 劉 學 鄭 琳 陳科偉 李銀聰 宋會歌 熊 越 張 璇 韓鵬飛 孫 逸 張淑蓉 王 俏 鄒忠義 28.園藝園林學院(共26名)

靖 麗 舒玉芳 章黎黎 劉 穎 胡 芹 劉冰霜 張 弛 李 曄 劉超怡 姚珍珍 王先磊 潘羽豐 趙旭陽 韋獻果 李翠萍 馬 婧

29.資源環境學院(共24名)

陳正發 王 娟 陳 琛 張宇燕 王懷玉 余 濼 劉江國 李夢婕 唐其文 翟世濤 張軍科 劉麗瓊 魯春陽 徐 暢 江 滔 30.生命科學學院(共19名)

陳 恬 王倩倩 黃 靜 賈之春 唐元會 彭 麗 周葉欣 魏瑩瑩 王 茜 孫曉燦 曾令清 張春平 31.生物技術學院(共2名)

令 博趙 華許俊強張雯雯孫曉榮趙建波易鼎杰田 偉袁俊吉王小雪于佳音郭澎濤畢繼才鄧冬富趙 娜龍泉鑫羅 楊 李 立 馬小煥 劉彥辰 潘 輝 王軍政 戴木蘭 馬 云 黃利玲 邱 勤 宋曉梅 李 武 任 爽 楊 立

周 林 金筱耘

32.蠶學與系統生物學研究所(共10名)

黃小鳳 張 艷 唐 林 喬 梁 賈立麗 伍 杰 張 賽 許紅恩 曹 存 梁九波 33.教育科學研究所(共23名)

王永明 劉 洪 王鑫強 杜曉琳 張 良 鄒 榮 姚曉琳 李 曦 龔 玲 歐俊瑛 李 警 楊 可 李寧寧 陳 良 張 姝 34.高等教育研究所(共2名) 華 英 吳 尚

35.漢語言文獻研究所(共11名)

周宗旭 尚磊明 蔣 艷 楊 帆 郭洪義 顧 盼 毛志剛

36.中國新詩研究所(共7名)

高圣華 蔣 睿 王 波 鄧衛望 李勝勇 37.生物技術中心(共2名) 唐桂容 王艷軍 38.紡織服裝學院(共1名) 琚紅梅

39.基礎教育研究中心(共1名) 唐恒鈞

王紅柳陳晶晶連文達劉秀峰郭中濱張新云申紅梅毛文娟 宋雪芹 李 雯 馬 成 孫惠惠 曾小鵬 田依白

三、優秀研究生干部(共280名) 1.政治與公共管理學院(共16名)

崔曉亮 賈義文 李文峰 滕永直 李家富 李年鑫 李繼富 張 曼 何秋容 劉小菊 王 蘭 劉 鈺 杜 艷 何 明 周 博 姜桂飛

2.法學院(共8名)

張周飛 董昊靈 萬 建 陳 如 劉 華 向春宇 3.經濟管理學院(共13名)

廖 紅 聶芮子 高傳寶 盧 飛 劉張勇 于東澍 張麗莎 李紅霖 田慶剛 4.文化與社會發展學院(共5名)

雷 嶼 雷佶東 何定軍 5.教育學院(共26名)

張 寅 許瀚月 陳遠遠 文 欣 覃學健 潘 梅 彭茂輝 敖 翔 張媛媛 李 斌 崔 璨 程孝平 孫 衛 劉 瑤 陳 蓓 羅 琴

6.心理學院(共12名)

普 彬 陳 展 蘇艷華 劉 喆 晏雙平 王遼兵 陳 飛 趙 靜

高仁波修孟源邱文俊季 琳盧曉燕牟 暉許傳軍汪 娟許守瓊王 慧楊晶晶楊思敏 江 堅 舒 姝 虞 濤 敖妮娜 張 艷 陳 玥 顧 靜 王開香 張蘋平 劉軍軍

7.體育學院(共4名)

先小平 牟 柳 肖 端 蘇 濤 8.文學院(共19名)

付 優 姚秀鋒 丁 鐘 毛湛玉 韓 笑 曾艷萍 朱以竹 蔣 勇 趙純亞 付 爽 李 寧 廖 潔 顧玉武 王姝一 龔 露 李婷婷 隋文娟 李 丹 蔡雨齊 9.新聞傳媒學院(共5名)

李 梁 鐘勛田 杜 鵑 楊 晶 劉旺生 10.外國語學院(共15名)

何宇洪 呂 慰 張 賀 朱禹丞 何 健 劉姍姍 唐 燕 王明遠 易良慧 焦姍姍 陳晶晶 徐春蘭 呂 露 趙孝謙 萬 普 11.音樂學院(共3名)

沈 霜 何 玉 楊稀雯 12.美術學院(共4名)

魯君輝 何春柳 經 剛 王 林 13.歷史文化學院 民族學院(共7名)

李 軍 章 旋 靳鵬飛 洪秋冰 范 夢 易 宇 李菁葉

14.數學與統計學院(共7名)

蔣 琴 魏 杰 朱 鑫 王艷輝 鮮朝霞 肖涵敏 王 霞

15.物理科學與技術學院 電子信息工程學院(共5名)

王 彪 張 璐 曹 璐 陳小梅 陳美任 16.化學化工學院(共12名)

徐 肖 李 俊 韓 勇 羅云飛 王 慧 趙恒新 張 鷹 秦婷婷 陳 婧 高 梅 于 潔 胡中凱

17.地理科學學院(共12名)

白 瑩 王 巨 葉忠杰 尚永敏 陳 鳳 施俊莊 岳巧麗 宋 江

18.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共1名) 盧 娟

19.計算機與信息科學學院(共9名)張 艷 吳 松 革兆娥 張桂榕 蒲 雷 呂云山 20.農學與生物科技學院(共6名)

郭 爽 張玉啟 謝景梅 彭一波

21.植物保護學院(共3名) 阮 濤 吳貴怡 丁天波 22.動物科技學院(共6名)

左 敬 許莉佳 王 偉 蘇 展

23.藥學院(共5名)

李 冰 湯 琳 王 磊

邵發仙譚 波岳佳麗魏莎莎張瑞熙徐 強陳 新洪斌城 曹新光 康 麗 孟玉山 趙二虎 王麗英

24.教育管理學院(共1名) 賴 瑜

25.工程技術學院(共2名) 曾慶欣 劉 婷

26.西南民族教育與心理研究中心(共5名)

向曉瓊 洪亞麗 徐用高 劉 學27.食品科學學院(共9名)

陳海桂 劉 嘉 彭見林 鮮 瑤朱 晨 王 玲 皮曉娟 向晨茜28.園藝園林學院(共12名)

程春振 吳 頔 周 游 王向東常青華 張永艷 孫路路 袁 瑛劉 娟 蔣學寬

29.資源環境學院(共11名)

王永敏 張馨蔚 韓文友 張 霞韓曉飛 蔡興華 趙 蕾 畢春偉姚 磊

30.生命科學學院(共9名)

李 順 蘇 茉 梁建榮 趙亞特周光林 馬園園 魏 晉 王曉珍31.生物技術學院(共2名) 侯春春 周 嬋

32.蠶學與系統生物學研究所(共4名) 韓 琦 高穎慧 陳 潔 陳全梅

旦智多杰

袁先群 卞德錫 陳仁玉 韓 郭 溫

33.教育科學研究所(共11名)

高淳海 謝德光 劉 洋 李 江 史玲玲 張中科 龐小佳 王振華 吳 晗 智德慧 劉孟卓

34.高等教育研究所(共2名) 王雪梅 張 峰

35.漢語言文獻研究所(共4名)

楊 帆 冀 娜 王 翌 孫亞東36.中國新詩研究所(共4名)

喬軍豫 周 婷 朱茂瑜 林少雄37.生物技術中心(共1名) 何曉英

四、優秀社會工作先進個人(共700名) 1.政治與公共管理學院(共40名)

唐麗沙 姚元軍 彭小蓉 廖 嘉林珊珊 胡勤涌 何冬玲 苗存龍王 亮 喻春花 孫麗麗 李東東汪明松 羅春梅 郭小翠 楊 炯岳光輝 劉 瓊 石慧穎 杜和軍李世輝 秦 晶 黃遠卓 羅新祥韓冬梅 殷昱偉 陳子飛 馮 雪虎 寧 何 裕 姜 麗 宋 珊2.法學院(共19名)

許瑩竹 劉 洋 張永利 羅明東劉健良 肖 春 薛 琳 樊振華

劉晨輝 許克松 趙營營 周思華 黃曉敏 崔曉芳 舒 楊 芮秀珍 鄒 鑫 歐陽銘怡

李迎波 唐雪瑜 金 晶 魯 幽 黎冬梅 紀吉昌 孫宗民 賀盛濤 宋昊明 3.經濟管理學院(共31名)

彭君輝 蔡妙恬 李玉坤 曹晶晶 吳家舟 王夢嬌 姬麗玲 穆曉雪 張學鵬 婁鵬飛 季 斐 周 敏 易攻城 李 盈 蒲春花 王 樂 曹學明 朱 靜 韓曉亮 高揚志 李 嵐 江 源 李 巖 吳自廣 闞麗濤

4.文化與社會發展學院(共11名)李艷春 金 菁 閆文鑫 曾 燕 龍小偉 唐小晴 婁 霞

5.教育學院(共92名)

楊晶晶 梁 娜 張璐琳 張笑巖 劉 杰 閆慧娟 劉 婧 劉桂宏 盧 玲 胡夢瓊 劉 佳 李 靜 馮 麗 江 波 劉小強 王法敏 程 潔 游佳憶 任 娟 何繡伶 朱 瑞 季 瑩 韓彥肖 李 靜 張 濤 郁少嬌 毋靖雨 母松靈 張曉娜 張洋波 李文文 楊迎霞 曾子蕓 蔣晨曉 呂曉瑞 李秀勤 柏 楊 王 輝 胡 錦

郭其路 張 琴 蘇振媛 段文杰 楊 睿 楚海蓮 彭飛霞 付民杰 肖 磊 王 婷 邵靜靜 蒲 鄭 向 月 程榮旺 王瑩瑩 唐荷花 陳 鍇 黎文靜 張朝雷 張振興 王黎黎 戴 悅 賈鳳翔 彭 敏 范元濤 趙國棟 劉艷磊 王伯寶 鄭婉秋 宋曉林 楊夢琪 曾 亮 蔡一村 李艷艷 楊 明 侯得娟

任登峰 姚 麗 羅文萍 吳樂樂 崔源琳 龔 雪 劉宏根 菅永霞 郭樂祥 張 莉 郭依林 張劍鋒 孫 超 李永梅 譚群芳 向宏偉 姚 平 康濤霞 張 萍 惠艷艷 鄧廷云 高 攀 梁文文 邱宏偉 鄧琳琳 李沛婷 楊力春 6.心理學院(共30名)

周跚跚 李 歡 張春雨郭 歌 康潔立 贠煦燕李 丹 陳 攀 張小培吳 鈺 陳 嘯 周 順張靜秋 曾 燦 王水靜敖玲敏 郭 婧 譚尹秋7.體育學院(共11名)

陳玉容 王 娟 羅秀軍蔡冠藍 楊宗友 朱家明宋 鵬

8.文學院(共45名)

劉雪苗 袁載蓮 孟義國鄧淑貞 袁天芬 孫 俊蘇 丹 張洪良 楊忠輝蘇 倩 姚 磊 蔡海榮汪永華 李蓉若 康克南王銳紅 羅 紅 李小靜余 旭 王小紅 劉兆永徐婷婷 羅成雁 王晶晶張夏凡 何永芳 郝春花9.新聞傳媒學院(共12名)

易 婷程 利王亞坤張 婷申雨凡朱海雪周維臻劉 贇韋 俊趙晟蘭陳 瑾奉 柳王 尉孫東平姜 婷龍學家陸 菡趙 曉 蔡 頠 李小琴 熊 林 程 蘇 李 諾 賀艷松 張 微 孔 杰 張海艷 夏光輝 高云蘭 白 雪 王 優 黃楠竹 許剛亮 江 雪

劉 賀 張 超 陳 寅 張 喆 皇甫亮 崔文苑 段永利 王 滄 鄔聰媛 唐永勇 陳 玥 龍 泉 10.外國語學院(共37名)

郭琴艷 趙靜宜 劉小欣 鄭茗月 吳懷琴 吳建映 何冰蘭 王 璐 邱 豐 楊華華 馬 潔 張 栓 陳 芳 賀 娟 周 莉 張順芳 王校英 朱 靜 羅華東 陳朝媛 鄺計嘉 先 妮 西 潔 劉 月 萬玲玲 蒲 璞 阿支偉布莫 11.音樂學院(共7名)

顏 芬 唐 萱 董珊惠 程柯楠 劉瑾瑾 12.美術學院(共10名)

林 婧 耿德法 廖慧玲 魏菲菲 曹 焜 劉艷鋒 13.歷史文化學院 民族學院(共18名)楊 希 高利華 黃 妍 胡小京 呂穎超 萬黎明 張 沖 曹 翀 陳俊梁 陳寶峰 于 芹 郝小瑋 14.數學與統計學院(共16名)

李國平 湛小鈞 熊 芳 魏美春 車 杰 周 麗 夏巧珍 艾萬軍 申 虹

尹 娜郭換換唐 霜紀 倩蘭菊先鋰 洋張懷玲劉麗萍吳宏郡田保利陳 旭劉改平陳瑞芳陳 強劉洪霞 齊丹楓 鄭 淳 賀黎明 吳 倩 蔡 悅 宋英娟 鄭 亮 江成志 高青松 李 鵬 楊 峰 洪雪嬌 王 超

邢凱慧

15.物理科學與技術學院 電子信息工程學院(共11名) 丁 靈 肖 影 向 暉 蔣 雪 張慧玲 王艷麗 平鑫鑫 陳興華 陳飛飛 傅 俊 陳 紅

16.化學化工學院(共29名)

馬 俊 駱 霏 陳國棟 孫佃振 賈紫永 高麗霞 王 瑞 李文龍 劉彬瑤 劉利芹 易文嬌 張 坤 鄧理丹 歐攀勝 郭雨蒙 徐 靜 田 婭 高 慧 17.地理科學學院(共31名)

張天文 戴佩淇 王曉陽 袁 維 陳光銀 于 淼 胡大超 程永玲 蔣夢倩 張宜梅 杜 軍 陳昀暄 秦偉山 張 碩 黎 翔 徐星娜 李虹穎 馮曉紅 萬 欣

18.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共3名) 潘 婧 李 杰 姜愛民 19.計算機與信息科學學院(共21名)齊鏜泉 周 歡 付玲玲 吳 斐 張 琳 張燕芳 李貞海 韋 偉 李 靖 李學孺 楊 玲 楊 佳

戴 彥 付建平 李向亮 黃偉濤 蔡鵬英 李華春 楊荀荀 王正祥 楊 軍 陳尹亓 彭景濤 張凌華 何 雙 文金書 席亞卿 曹愛英 劉志堅 范小青 李 陽 陳 奔 劉 坪 茍鵬飛 王妮娜 高紅麗 付 允 曾 璐 邱述蘭 何 鴻 余 霞 李 衛 明 潔

呂艷飛

20.農學與生物科技學院(共14名)

李 麗 曹 廷 李美榮 唐彥強 王 磊 吳志剛 王 峰 傅 鷹 孫夫軍 林 剛 王欣娜 陳 艷 劉 娟 陸俊杏 21.植物保護學院(共7名)

涂錫茂 王曉娜 王振國 李 顏 杜根平 王娜娜

22.動物科技學院(共13名)

王興菊 張翠平 雷曙光 唐 偉 唐 華 張國升 靳 濤 趙艷瓊 張 超 彭開琴 鮑新宇 23.藥學院(共12名)

蒲 東 李金玲 許 晉 李盼盼 李 濤 劉 莉 馮子杰 王小翠 周如梅 薛莉君 24.教育管理學院(共3名) 羅 鑫 曹慧芳 喬 洋 25.工程技術學院(共6名)

王小龍 盧利利 彭 貞 孫世軍 肖帥飛

26.西南民族教育與心理研究中心(共12名)

翟冬園 張 婷 車 博 李新堅 王攀攀 聶吉鳳 袁文敬 甘 宇 潘 磊 史玉丁

傅仕敏 張 麗 黃 燕 馬 強 石紅玉 李維高 楊澤軍 孫 萍

27.食品科學學院(共21名)

姚艷玲 崔繼來 彭 珍 吳 振 李慧勤 王海燕 李 莉 王曉磊 門 奇 盧明玥 常亞麗 鄒程焓 高瑞萍 寧 娜 顧 楠 孔德義 劉麗丹 秦 剛 楊 柳 崔鑫霞 何迎春

28.園藝園林學院(共29名)

周 玲 鄧菊慶 牛四文 職倩倩 尤淑芬 孫晶晶 黃德芬 于曉虎 馬 鑫 程群科 胡雨晴 湯 玲 周 航 馮 輝 王 亮 方 瓊 楊麗麗 楊 明 29.資源環境學院(共25名)

祁 燕 程永毅 云 梅 王 琦 吳鵬飛 黃 巍 李佳佳 王洋清 黃海波 王惠先 張 旭 肖 琳 彭思利 謝亞巍 邢 睿 30.生命科學學院(共16名)

石 萍 安 婷 杜慶林 滕鐵山 張化金 樊祥宇 趙文婷 龔明艷 施美芬 田家偉

31.生物技術學院(共2名) 劉 陽 伍 春

32.蠶學與系統生物學研究所(共9名)

葉 嬌張 群王 喆孫文婷李小樂王大銘李讓恩周明厚張宇亭張瑩瑩宋 麗鄭 斐杜長雷由永飛董 力 梁 朋 楊 艷 劉 祥 曹 敏 劉 冰 唐 寅 蔣小麗 鐘振興 宋 偉 賀君麗 高 偉 何 澤

張利平 唐 輝 蔣 禮 賈 凌 黃茂華 鄧遠洪 陳璐詩 胡永剛 孟 勐 33.教育科學研究所(共31名)

雷昌雄 馬建苓 鐘興泉 張宇鑫 李小紅 李丹萍 趙 方 李 聆 張佳佳 張 倩 張樹連 那明明 伍思翰 喻慶明 李 杰 邱 倩 張翠翠 趙琴琴王建梅 楊浩強 苗小軍關幼萌 吳永超 馬漪莎蘇 文

34.高等教育研究所(共3名) 金 莉 周海華 鮮維葭35.漢語言文獻研究所(共11名)朱靈芝 李婷玉 李 佳王 粲 周玉芳 王玉潔李 霞

36.中國新詩研究所(共8名)

郭靈巧 李 鑫 曹軍英伍麗潔 祁宏超 王瑞媛37.生物技術中心(共3名) 劉莉吉 王桂江 陳佐友38.紡織服裝學院(共1名) 李曉琴

雷 鵬 魏建徽 閻 娜 陳 婧 劉光蓉 趙子寒 韓文健 曹紅娟 楊 念 郝雯雯 孫海燕 李靜芝

第三篇:醫學院2014年研究生學生工作計劃

2014年醫學院研究生學生工作將以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以及總書記的系列講話精神為指導,深入學習宣傳并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和教育規劃綱要精神,緊緊圍繞學校中心工作,在學校、學院黨委的領導下,堅持以培養德高藝精的醫學研究生為根本任務,著力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持續推進“和諧校園·青春先行”平臺建設,突出對研究生人文素養的提高,進一步提高我院研究生學生工作水平。

一、以深入開展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和習近平書記講話學習實踐,做好學生黨建、團建工作

1.開展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系列學習宣傳及習近平書記講話的教育實踐活動。結合五四運動95周年、新中國成立65周年等節點,開展主題黨、團日活動。引導學生開展以學習習近平書記講話為主要內容的黨支部書記沙龍。開展“醫學生的中國夢”為主題的社會實踐活動,繼續深入開展看望退休老教師的研究生學雷鋒常態化活動。

2.進一步規范學生黨員的教育管理,加強學生黨員黨性鍛煉。進行“黨員示范性寢室”的評比活動,樹立黨員的模范和示范的形象。重點開展好兩個校級黨支部立項和七個院級黨支部立項,做好基層黨組織“共建共創”專項工作,切實抓好黨支部易班微博建設和器官移植研究所的教職工黨支部和學生黨支部的共建項目。通過學院黨委二級黨校,搭建學生黨團骨干分層教育體系,把各類優秀學生更加緊密地凝聚在黨組織周圍。

二、深入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教育

1.充分調動學生的自主性,深入推進學生自主教育,發揮身邊榜樣的帶動作用。結合黨的十八大、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結合醫學背景和特色,開展主題鮮明、內容豐富、形式活潑的主題教育實踐活動。以團校為平臺建設好團學骨干

的教育和培養,實施“青年文明修身計劃”,創建文明實驗室、文明宿舍。積極挖掘、選樹一批以朱茂樹為代表的研究生優秀典型,樹立宣傳可親、可信、可學的典型。繼續推進“醫學院風云人物”系列分享活動(優秀學生經驗交流活動),廣泛傳播先進事跡,引導廣大研究生崇尚先進、爭當先進。強化社會實踐、校慶活動、七一建黨節活動參與等教育環節,激發學生愛國、愛黨、愛校的熱情。

2.開展形式政策教育,增強思政教育的針對性。做好學生思想引導,圍繞時政和學生關注的熱點問題組織3—4場專題形勢政策報告會。在學生黨員中開展讀書會活動,交流思想、分享心得,堅定理想信念。進一步完善黨支部、團支部、班級的“易班建設”,探索網上虛擬集體建設,加強學生網絡道德教育。繼續打造《醫殿園》的“研究聲”板塊,鼓勵研究生積極投稿,讓“研究聲”成為研究生吐露心聲、聚集正能量的載體。

三、大力建設研究生專業學業、實習實踐、科研創新的支持體系

1.整合各部門資源,搭建從新生入學到實習實踐的聯合學業支持體系。整合研究生部、各研究所和實驗室、各附屬醫院教學部、科研辦等與人才培養有關的力量,成為一個連貫的學業科研支持體系,發揮第一課堂與第二課堂的聯動效果。計劃5月份,爭對醫學生即將參加的執業醫師資格考試組織臨床技能大賽,提高醫學院研究生的執業醫師考試應試技能,特別注重發揮研究生導師對研究生實習實踐、科研創新的指導作用。

2.進一步推動學風建設。繼續做好誠信教育、考風考紀教育,按規范對學生違紀行為進行及時處理。探索以課題組和實驗室為單位的能涵蓋碩博學生傳幫帶和共同交流共同進步的“學長輔助計劃”,形成班、團、課題、個人等多種形式的學習結對子活動,進一步提高幫扶效果。

3.大力建設學生學術科技創新創業平臺。搭建起學院內部的研究生學術交流平臺,邀請有一定科研成果的碩博士交流其目前的科研進展、科研思路、方法、技術,并以此為契機,加強學院導師之間的交流,促進臨床和基礎學科的協調發

展。發動和組織學生參加2014年的全國高水平課外學術科技創新競賽,做好“挑戰杯”全國大學生創業計劃競賽(簡稱“小挑”)和“挑戰杯”全國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簡稱“大挑”)系列賽事組織工作。

四、立足醫學背景,打造具有醫學特色的校園文化品牌活動

1. 立足群眾性體育理念,組織研究生文娛興趣小組,在五四青年節,開展研究生“美好青春動起來”趣味運動會。爭取在學生中形成人人有體育項目、班班有體育活動的局面。

2.打造有醫學特色的校園文化活動品牌。系統安排“醫學文化沙龍”、“研究生學術交流論壇”、“專家面對面”、“院長零距離”等活動,使各項活動的定位和目標更明確。組織研究生積極參加醫學院學術科技節,把學術科技節打造為一個學業學術活動交流平臺和學生工作品牌。校園醫生俱樂部繼續開展“急救知識百校社區行”的活動,并與黨支部的“溫暖人心,義務家教”的立項活動結合,開展健康知識宣傳和義診活動。結合醫學類重大節日如世界愛眼日、世界精神衛生健康日,開展健康知識宣傳和普及活動。

五、加強社會實踐基地和志愿服務文化品牌建設,切實增強實踐育人實效

1.進一步提高社會實踐質量和水平,要求每支社會實踐隊伍必須有一名專業老師作為指導老師,從實踐活動的前提策劃、中期執行過程中隨時修正實踐計劃和實踐目標到后期實踐報告或調研報告的完成,給予專業指導,以提高實踐隊伍的整體水平質量。將社會實踐與醫學研究生的實習實訓緊密結合,遴選一批優秀的研究生到國內知名醫療單位開展實習實訓活動,增長見識,開拓視野,提升醫學研究生的臨床實踐技能和社會適應能力。

2.加強志愿服務文化品牌建設。重點打造一個志愿服務品牌社團——校醫俱樂部,開展好一個學習雷鋒常態化活動——看望退休老教師,建設好一個黨支部立項活動——“溫暖人心,義務家教”活動。堅持弘揚志愿者精神,結合全國愛眼日(6月6日)、世界艾滋病宣傳日(12月1日) 等與人類健康和疾病防治的

節日,開展廣場活動、展示活動,讓志愿服務與醫學專業背景相結合,讓醫學生在志愿服務中加強社會責任感,提高醫學生感恩奉獻的精神。

六、做好獎助學金評定和就業心理工作,提升服務育人水平

1.努力提高就業指導和就業服務水平。開展“登上大舞臺,做好小事情,做出大貢獻”的就業引導教育。主動走訪重點單位,調查醫學院研究生的畢業就業情況,并反饋搜集對醫學院研究生培養的意見和建議,完成2010—2013屆的醫學院研究生畢業生就業質量跟蹤報道。吸引更多的衛生系統、各大醫療衛生企業來我校進行校園招聘,為應屆畢業生提供更高的就業平臺和更多的就業機會。做好基層就業、創新創業的教育和指導,鼓勵畢業生通過“西部計劃”、“服務福建省欠發達地區計劃”等項目到西部、基層建功立業。

2.增設醫學院“研究生優秀科研成果獎學金(廈門眼科中心捐贈)”和“研究生風采之星獎學金(廈門眼科中心捐贈)”,對取得突出科研成果和突出綜合素質成果的研究生進行獎勵。

3.提供更多的心理健康服務和指導。完善我院三級網絡建設工作,完善心理危機預警機制,以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基地為平臺結合“5·25”等關鍵時間節點開展心理健康活動月活動。完善各研究生班級的心理委員的培訓內容,擴大心理健康普及教育。

七、加強研究生學生組織建設,推動學生管理制度化信息化

1.加強學生組織建設,完善學生管理相關制度。開好本年度研究生代表大會,加強研究生會、各碩博生班級、校醫俱樂部、各黨支部等的建設,加強學生管理干部培訓,提高學生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務能力,理順學生組織的職責,打造工作品牌,形成工作合力。做好醫學院研究生會與兄弟學院研究生會、翔安校區研究生會的溝通和合作。發揮在安全保障、就業指導、心理健康、學生事務等工作中學生的主動性。

2.通過信息化建設,加強網絡思政陣地建設。做好“易班”學生網絡互動

社區建設的指導,提高校生溝通互動效率。做好學院團委、團支部網絡體系建設,加強學生網絡輿情的動態監控和引導。

八、提高學生安全意識,保障校園和諧穩定

1.嚴格執行零報告制度。住在翔安校區的研究生由樓層長負責每晚查房,住在附屬醫院的研究生由實習隊長負責每晚查房。假期前做好學生離校去向統計,假期結束時做好學生返校情況統計。

2.重點關注家庭經濟困難生、少數民族生、殘疾生、海外生等特殊群體,了解他們的需要,解決他們的困難。

3.加強學生安全教育管理。以貼近學生的教育形式積極開展學生治安、消防、交通、防盜防騙等方面的安全教育,提高學生的安全意識。引導學生自覺做好安全防范,堅決防范宗教對校園的影響滲透,結合國內外重要時事和節假日等重要敏感點,做好相關時期的安全穩定工作。每學期開學初、學期中、學期末和節慶假期組織生活自律部同學到學生寢室開展安全檢查。做好應急事件處置及和學生的交流溝通疏導工作。

醫學院研究生學生工作組2014年2月

第四篇:研究生學生會主席團換屆工作報告

尊敬的各位領導、各位嘉賓、各位研究生代表:

大家晚上好!

今天,我們在這里舉行浙江大學信息與電子工程學院第二十八次研究生代表大會,我受信息與電子工程學院第二十七屆研博會的委托,向大會報告本屆研博會的工作,并對下屆研博會提出工作建議,請各位代表予以審議。

本屆研博會組建于2014年10月,由信電學院第二十七次研究生代表大會民主選舉產生,現任期已滿,請允許我將本屆研博會一年來所做的工作進行簡要回顧。

一、開拓視野,著眼全局,穩步推進研究生思想和實驗室文明建設 思想建設是發展良好校園文化的重要內容,是改善校園風尚的重要保證,是我院研博會工作的重要著力點。一年來,信電學院研博會在院黨委和研究生黨總支的指導下,與時俱進,開拓創新,扎實有效地開展了一系列思想建設工作:

1、安全、和諧、多彩,“I·SEE文明實驗室”評選

2015年6月10日,信電學院研博會進行了2015“I·SEE文明實驗室”的評選活動。在此次評選中,各參評實驗室分別就實驗室黨建文化氛圍、安全衛生規范、“家文化”氛圍營造、文體活動的開展等四個方面來加強實驗室建設。大家通過引入黨建文化環境建設,樹立實驗室優秀黨員形象,制作照片墻,添置綠色植物和體育器材,建立圖書角等行動,讓實驗室的精神文化生活豐富多彩,自然環境溫馨和諧。最后,共有十個實驗室獲評“I·SEE文明實驗室”稱號,在學院內形成了爭創文明實驗室的良好風氣。

2、第三屆實驗室文化節系列活動

2015年3至6月,院研博會舉辦了第三屆實驗室文化節,包含“Poster Show學術成果墻報展”和“師生趣味運動會”等內容。我的青春我做主,我的地盤我來秀,“Poster Show學術成果墻報展” 有效地培養了研究生展現研究工作和成果的能力,為走向國際學術交流舞臺提供了實踐機會,也加快了我院國際一流水平的學科建設。“師生趣味運動會”更是得到了廣大師生的積極響應,吸引了學院近百名研究生同學及6位導師參與,參與度之高為歷屆趣味比賽之最。以本屆文化節為契機,廣大師生、各個實驗室都對實驗室文化建設給予了更多的關注,在我院營造了一份創建實驗室家文化的氛圍。

3、組織暑期社會實踐,拓寬研究生視野

2015年暑期,我院開展了以“開闊軍工視野,常懷報國信念”為主題的暑期社會實踐活動,院研博會承擔了此次實踐活動的部分組織任務?;顒又?/p>

1

要包括位于成都的中國電子科技集團第十所、第二十九所、第三十所,位于南京的中電科第二十八所,航天五院西安分院等重點軍工單位的參觀調研,大唐移動等企事業單位實習掛職活動。此次暑期社會實踐搭建了重點軍工單位與我院學子的溝通橋梁, 培養了同學們“國家利益高于一切”的愛國情懷,也使同學們更好地了解各個單位的工作現狀,為以后選擇就業方向提供了參考依據。

二、緊依特色,立足科創,積極營造濃厚的校園學術氛圍

針對研究生知識層次高,科研能力強的特點,本屆研博會結合我院特色,通過學術報告、論壇講座、科研競賽等形式,積極營造學術氛圍,為我院乃至全校研究生搭建了一系列培養科研創新能力的平臺。

1、以“華為杯”創新大賽為特色,搭建科技創新實踐平臺

2015年3月27日,浙江大學第六屆“華為杯”創新大賽正式啟動,研博會全程負責大賽的宣傳路演、啟動儀式、中期交流、決賽答辯和頒獎典禮。大賽以“新平臺、大世界”為理念,歷時3個月,共吸引全校145支隊伍、300多名同學報名參賽,為歷年之最,提交的作品涉及視頻插幀、套牌車查詢、3D魔音、流行歌曲提取等覆蓋軟件編程、算法實現多個領域。大賽不僅為全校同學搭建了科技創新實踐的平臺,而且充分體現了當下的互聯網時代特色。

2、力求精益求精,打造“I·SEE”學術論壇品牌

本屆研博會從2014年10月至2015年9月共舉辦了6期“I·SEE”學術論壇,參與人數達數百人,邀請到的嘉賓包括:羅姆株式會社高須秀視常務董事,淘寶技術部研發總監何文輝先生,弗吉尼亞大學教授李薦博士等,為廣大師生獻上了豐富的學術盛宴,同時論壇還為信電學院的四位竺獎國獎研究生同學獲得者提供了展示交流的平臺??梢哉f,“I·SEE”學術論壇已經成為信電學院一張靚麗的名片。

3、碰撞智慧結晶,聯合舉辦博士生創新論壇

院研博會不僅致力于學院內學術品牌的打造,還注重與校級兩會和兄弟院系的緊密合作。

2014年12月28日,由信電學院、光電學院、控制學院、生儀學院、計算機學院、材料學院研究生會博士生會共同承辦的浙江大學第十一屆博士生創新論壇開幕式(晚上場)在玉泉校區教三441報告廳火熱舉行。本次活動,我們邀請到杭州銘展網絡科技有限公司企劃經理張留洋以及研發工程師陳令凱,為大家做了主題為“3D打印技術”的報告,現場座無虛席,到場的150多名研究生們共同聆聽了來帶的3D打印技術前沿學術分享,同學們熱

2

情高漲,好評如潮。

三、打造精品,深化合作,不斷促進研究生的文體發展

為了豐富我院研究生的課余文體生活,本屆研博會組織開展了一系列健康向上、形式多樣的文化體育活動,受到了廣大研究生同學的熱烈歡迎,為提高我院研究生綜合素質作出了貢獻。

1、籌辦“溢彩流光,繽紛信電”2015新年晚會 2014年12月26日,信電學院新年晚會暨十大榮譽學子頒獎典禮在永謙小劇場順利舉行,此次晚會得到了學校領導及相關企業的關心和支持。本屆研博會提前一個多月開始各項籌備工作,包括晚會節目的征集,頒獎典禮環節的設計,場館、道具、演出服裝的準備等,最終晚會取得了圓滿成功,研博會成員通過這次籌備和組織工作也獲得了舉辦大型文藝演出的寶貴經驗。

2、舉辦第六屆“I·SEE”研究生籃球賽

2014年12月30日,第六屆“I·SEE”研究生籃球賽決賽圓滿結束,本次籃球賽受到了全院研究生同學的熱烈歡迎和積極響應,共有來自我院碩士生和博士生組成的9支代表隊參加比賽,經過激烈角逐,最終評出了冠亞季軍。同學們在比賽中以球會友,凝聚熱情,展示了風采,增進了友誼,極大地提高了參與體育活動的熱情,營造了良好的學院研究生體育文化。

3、舉辦“跨越巔峰”信電、光電、控制三院籃球聯賽

本屆研博會積極尋求與校研究生會的合作,參加浙江大學第十六屆研究生體育文化節,并聯合兄弟學院,共同舉辦“跨越巔峰”三院籃球賽。

經過兩周的精彩賽事,大賽于2014年12月28日落下帷幕。本次活動秉持“友誼第一,比賽第二”的精神,通過籃球賽的形式,促進了信電、光電、控制三個兄弟學院之間文體交流,讓同學們能在緊張的科研學習之余放松身心。

4、承辦“一站到底”生儀、信電、高分子、光電、數學五院知識競賽 在浙江大學第十六屆研究生體育文化節中,本屆研博會還協同生儀等五個兄弟院系,共同承辦“一站到底”知識競賽活動。

本次“一站到底”共有37支隊伍參加了海選,經過前兩輪的角逐,最終有八支隊伍脫穎而出,并在決賽現場帶來了精彩表現。本次知識競賽活動聯動院系廣泛,組織形式新穎,為各院系同學們提供一個相互認識,相互交流和同臺競技的機會,豐富了碩士生與博士生的校園生活,讓同學們在活動中增長知識,在競爭中收獲友誼。

3

5、組織參加浙江大學2015年春季特色項目運動會

2015年5月25日,浙江大學第三屆春季特色項目運動會在玉泉校區燃起烽火。在本屆研博會組織下,大家熱情高漲,積極報名參加,最終,我院研究生運動員在此次運動會中取得了驕人的成績。

四、交流為主,實踐為輔,切實關注研究生就業問題

就業是研究生非常關心的話題,本屆研博會積極組織就業指導講座、簡歷培訓、企業宣講會等相關活動,切實為同學們的就業提供應有的幫助。

1、舉辦信電學院就業指導月之“Get職場新技能”活動

個人簡歷是職場競爭中一張“無聲勝有聲”的名片,一份個性且得體的簡歷能在短時間內捕捉到用人單位的目光,邁出成功求職的第一步;而想成為一名職場達人,不僅僅需要精通業務,得體的衣著、合適的談吐更是必不可少。為此,2015年5至6月,院研博會舉辦信電學院“Get職場新技能”活動,與兄弟院系聯合邀請浙江大學公管學院包松老師,華為人資經理蔣小偉先生為信電研究生學子開辦講座,同事還邀請到華為杭州研究所明星學長舉辦見面座談會,就求職就業方面為同學們提出建議,受到信電學院研究生同學們的一致好評。

2、舉辦“求職大咖秀”職場真人秀系列活動

本屆研博會聯合光電、生儀、計算機四學院聯手打造了“求職大咖秀”系列活動,本次活動邀請到華為、網易、諾基亞、??低?、聚光科技、遠方光電共六家企業的HR全程參與。

2015年6月12日,經過求職培訓、簡歷投遞、群面篩選、職通成功等四個環節,歷時20多天的職場真人秀系列活動完美閉幕,最終,6位決賽選手中共有5位成功獲得了企業提供的實習機會。本次活動獲得了企業代表與老師的認可,更使同學們收獲了寶貴的求職技巧與經驗。

回首過去,我們感慨而自豪;展望未來,我們任重而道遠。在此新老兩屆研博會交接之際,我謹代表信電學院第二十七屆研博會全體成員,向下一屆研博會提出以下幾點希望和建議:

一、秉承優良傳統,創新工作思路,拓寬為研究生服務的深度和廣度

二、發揮專業優勢,建設校園精品,打造具有信電特色的大型品牌活動

三、加強對外交流,優化合作機制,共同探尋開展研究生活動的新途徑

四、完善工作制度,加強管理監督,提升研博會的對外形象和公信力

同學們,信電學院第二十七屆研博會即將完成使命?;厥走^去,碩果累

4

累,有太多的經歷值得我們回味;展望未來,信心百倍,有更廣闊的空間需要我們去開拓。在這里,本屆研博會全體成員衷心祝愿下一屆研博會能夠秉承傳統,求真務實,與時俱進,開拓創新,扎實服務團結引領信電學院全體研究生,共創我院研究生工作輝煌的明天。

各位代表,老師們,同學們:讓我們攜手并肩,以百倍的信心,堅定的決心,滿腔的熱情,頑強的毅力,為把浙江大學建設成為世界一流大學,把信電學院建設成一流的學院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共同譜寫無愧于時代、無愧于青春的光輝事業!共筑“中國夢”,再創新輝煌!

最后,祝本次大會取得圓滿成功!

謝謝各位領導、各位嘉賓、各位代表。

浙江大學信息與電子工程學院第二十七屆研博會主席

程 東

二〇一五年九月二十五日

5

第五篇:《培養學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研究》課題研究工作總結

自《培養學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研究》課題研究以來,在課題組成員及領導的幫助和努力下,取得了很大的成果?,F將本學期工作總結如下:

一、課題背景

1、學習方式的轉變,是新一輪課改的顯著特征。引導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學習”是我們課改研究的主攻方向。改變原有的單

一、被動的學習方式,建立和形成旨在充分調動、發揮學生主體性的多樣化學習方式,促進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主動、富有個性地學習,是這場教學改革的核心任務。

2、目前在農村學校課堂教學中,傳統的教學意識仍占主流。學校教育還存在著一些弊端:如滿堂灌、機械訓練、死記硬背等,學生純粹是被動接受知識,忽略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與獨立性,不利于對學生創造潛能的激發。

二、課題界定

在本課題研究中,自主學習是相對于被動學習(機械學習,他主學習)而言的。而合作學習是指教學條件下學習的組織形式而言的,相對的是“個體學習”與“競爭學習”。探究學習則是相對于接受學習而言的。我們所指的轉變學習方式,就是要轉變原有的他主性、被動性的學習狀態,把學習變成人的主體性、能動性、獨立性不斷生成、張揚、發展、提升的過程。

1、自主學習是一種學習者在總體教學目標的宏觀調控下,在教師的指導下,根據自身條件和需要自主地選擇學習目標、學習內容、學習方法并通過自我調控的學習活動。(低年級學生由于年齡小,自主選擇學習目標等有困難,教師應加強輔導力度,逐步過渡到中高年級進行自主學習。)自主學習是學生在學習活動中自我否定、自我選擇、自我調控、自我評價反思,發展自身的主體性的過程。自主學習是建立在自我意識發展基礎上的“能學”,建立在學生具有內在學習動機基礎上的“想學”,建立在學生掌握了一定的學習策略基礎上的“會學”,建立在意志努力基礎上的“堅持學”。

2、探究性學習即從學科領域或現實社會生活中選擇和確定研究主題,在教學中,創設一種類似于學術研究的情境,通過學生自主、獨立地發現問題,實驗、操作、調查、搜集與處理信息、表達與交流等探索活動獲得知識、技能、情感與態度的發展,特別是探索精神與創新能力的發展的學習方式和學習過程。它堅持“以人為本”,“以學生為中心”,使學生能夠自己去探索,自己去辨析、自已去歷練,從而獲得正確的知識和熟練的技能,同時也培養了學生的科學素養。

三、研究目標:

1、在新課程理念指導下,探索一條有利于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學習方式形成的有效的教學樣式。

2、通過有效的教學,引導學生構建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要注重培養學生的積極個性,讓學生得到發展;培養學生的科學思維品質,鼓勵學生對書本的質疑和對教師的超越;培養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收集資料、整理分析材料、表達和交流研究成果的能力,形成一種在日常生活中喜愛質疑、樂于探索、努力求知的心理傾

四、研究內容

學科是學生學習和發展的主體。各學科課程必須根據學生身心發展和學習的特點,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會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教學內容的確定,教學方法的選擇,評價方式設計,都應有助于這種學習方式的形成。 在學科教學中,我們嘗試構建了自主、合作、探究的操作樣式:創設情境,有效質疑——明確目標,自主學習——合作探究,互動雙贏——反思回顧,總結歸納——拓展延伸,創新實踐。

五、明確目標,自主學習

明確目標的操作通常做法是:①讓學生把情境中發生的問題提出來;②在教師的指導下對問題進行篩選、整理,或刪除次要的,或將問題整理成幾個有序的有內在聯系的問題,這樣學生的學習目標就逐漸明確。在這一環節中,教師要注意對學生的已有經驗和學習水平的把握,強調教師的主導作用。

六、反思回顧,總結歸納

在課堂教學中,還需及時地指導學生反思與回顧。反思與回顧從兩方面進行,一方面是對知識本身的小結,加深學生對知識的記憶、理解和內化,促進新知識結構的形成與加固。如指導全體學生默想學了哪些知識以及知識是怎樣形成的,指名學生初步總結學習了哪些知識,學習情況如何,由學生對個體小組情況做出評價,教師進行必要的總結,提出希望;另一方面則對學習方法進行反思與回顧,讓學生畫知識結構圖或畫學習流程圖。讓學生在一次次的自我反思中,不斷總結經驗,歸納學法,能夠遷移并發現和提出更為復雜的問題,獲取一次次心理上的愉悅,為新的自主合作探究學習奠定自信的基礎。

七、在綜合實踐活動中開展自主、合作、探究學習

綜合實踐活動是以學生的直接經驗或體驗為基礎而開發實施的。它是以學生的直接經驗為基礎而對學生科知識的綜合運用,是對學科的邏輯體系的超越。在綜合實踐活動的開發和實施過程中,鼓勵學生的自主選擇,將學生的需要、動機和興趣置于核心地位,為其個性充分發展創造空間。教師的指導作用體現在幫助學生完善其自主選擇意識和能力方面,而不是代替學生選擇。

與綜合實踐活動相適應的基本學習方式是探究學習,綜合實踐活動的開發與實施要體現學生活動的自主性、探究性、引導學生開展豐富多彩的探究性學習活動,幫助學生學會發現,學會探究,形成發現問題與解決問題的能力。

本文來自 99學術網(www.gaojutz.com),轉載請保留網址和出處

上一篇:研究生簡歷模板雙語下一篇:月考整理與分析作文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