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黑龍江水稻調研報告

2022-09-14

在我們的學習與生活中,根據自身的需求,編寫出格式正確、邏輯合理的報告,已經成為生活與學習的常見流程。該怎么樣寫出適合自身工作實際的報告?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黑龍江水稻調研報告》,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第一篇:黑龍江水稻調研報告

黑河地區水稻水稻生產技術總結報告

(黑龍江省農業科學院黑河分院

水稻研究室)

黑龍江省黑河市屬于高緯度寒冷稻作區。這里是目前我國和世界上水稻種植的緯度最高限。黑河地區橫跨

四、

五、六共三個積溫帶。近年來,隨著早熟、極早熟耐寒水稻品種選育創新和稻作栽培技術水平的進步,實現了喜溫作物水稻在高緯度寒冷地區的高產與穩產。黑河地區的水稻生產也得到了快速發展,面積由零星種植發展到現在的接近40萬畝。黑河分院水稻室經過多年的生產實踐、試驗數據積累和整理,并與與種植大戶、農業推廣部門等生產經驗相結合,形成黑河地區水稻生產技術總結,僅供大家參考。

一、黑河地區水稻生產農時標準

(一)大棚扣膜期:大棚扣膜于3月20日前全面完成。

(二)浸種催芽期:浸種始于3月24-25日,結束于4月4-5日;催芽始于4月5-6日,結束于4月15-16日;集中浸種、催芽4-5批次。

(三)秧田播種期:當地氣溫穩定通過5℃,棚內置床溫度(有地膜)穩定通過12℃以上時即可開始播種,適播期旱育機插中苗4月8日-20日。

(四)泡田整地期:上年秋季或4月上旬旱整地,4月10-15日開始放水泡田,4月15-20日開始水整地,5月5日前結束。

(五)移栽期:當地氣溫穩定通過13℃,泥溫穩定通過15℃時為移栽始期,機械插秧5月10日開始,5月25日結束。

(六)晾田控蘗壯根期:水稻進入有效分蘗臨界葉位,10葉品種7葉,預計田間莖數達計劃莖數80%左右時,在6.5葉期開始晾田,控制8葉的同伸分蘗發生。

(七)稻瘟病防治期:10葉品種在水稻8.1-8.5葉期防治水稻葉瘟;水稻孕穗末期-始穗前期防治水稻穗頸瘟;水稻齊穗期后15~20天防治枝梗瘟、粒瘟。

(八)安全成熟期:水稻在9月8日前安全成熟,安全成熟的標志為全田水稻穗部黃化完熟率95%以上。

(九)收獲期:商品糧收獲10月16日前結束。

二、黑河地區水稻生產用種標準

(一)種子標準:水稻種子發芽率85%、純度>98%、凈度>98%以上、水分<14.5%以下。

(二)芽種標準:芽種標準為芽長2毫米以內,根、芽長一致,呈“雙山型”。

(三)種植比例: 第三積溫帶下限以10葉品種為主,11葉品種占30%;第四積溫帶生以10葉品種為主,11葉品種占10%;第五積溫帶以9葉品種為主,10葉品種占20%。

(四)主栽品種:北安主星、海星等三積溫帶下限四積溫帶上限地區以龍粳

31、龍粳

36、龍粳

37、龍粳

24、龍粳27等為主,五大連池、嫩江、遜克等地以龍粳

24、龍慶稻2號、龍粳

27、龍粳

31、黑交06-213為主;五積溫帶以黒交970

9、為主,搭配種植龍粳

24、龍慶稻2號等。

三、黑河地區水稻旱育壯苗技術標準

(一)旱育壯苗量化標準:旱育中苗葉齡3.1-3.5葉,秧齡35天左右,生產上要求旱育中苗具有10條以上根系,地上百株干重3克以上。

(二)水稻旱育壯苗外部形態標準:

1、根白而旺。

2、扁蒲粗壯。

3、苗挺葉綠。

4、秧齡適當。

5、均勻整齊。

四、黑河地區水稻培育旱育壯苗技術標準

(一)旱育秧田標準

1、規范化秧田。規范化秧田置床高度20-30厘米,置床寬度7-8米,棚間距13米,秧田布局合理,井(水源)、池(曬水池)、床(苗床)、路(道路)、溝(排水溝)、場(床土、有機肥堆放場)、林(防風林)綜合配套。

2、二秋三常年。秧田秋整地、秋做床,常年備床土、有機肥、培肥地力。

3、鋼骨架大棚。鋼骨架大棚高2.5-2.7米,寬6-6.7米,長60-63米。大棚燕尾槽開閉式肩部通風和卷簾器肩部通風技術,加強防風建設,培育壯苗。

4、扣棚。早扣棚、早化凍,保證種子播在暖床上,早生根、早發苗。

5、大棚增溫。采用大棚三膜覆蓋、兩膜覆蓋增溫技術。

(二)置床處理技術標準

1、做床。要求旱整地旱做床,秋季粗做床使床土平整細碎、床面平整、土質疏松,有利于部分根系通過盤孔,扎入置床吸收養分和水分。

2、壯秧劑調酸、消毒、施肥 。每100平方米用壯秧劑30公斤均勻撒施在置床表面,耙入土中0-5厘米。如測定置床pH值達不到4.5-5.5之間,再用77.2%固體硫酸補調到標準pH值。

3、床土配制。將過篩的床土3份與1份腐熟有機肥或4-5份床土與1份炭化稻殼混拌均勻,然后,按照種衣劑配套肥使用說明將床土與配套肥充分混拌均勻后堆放待用,要堆好蓋嚴,防止遭雨和揮發。

4、機插秧苗擺盤。在播種前5-7天進行擺盤,普通秧盤盤內裝土厚度2厘米,高性能機插盤和缽形毯式秧盤盤內裝土厚度2.5厘米,盤土厚薄一致,誤差不超過1毫米。

5、澆水。擺盤后采用微噴澆水要一次澆透底水。

6、覆土。擺好盤澆透底水后,當氣溫達到秧苗生育低限溫度指標(氣溫5℃,置床溫度12℃)時即可播種,播種器勻速作業。覆土要求厚薄一致、到邊到角、覆蓋嚴密。

7、保溫增溫。水稻播種后采用三膜增溫時先覆地膜,然后再扣小棚,或覆上防寒膜,或采用炭火爐、液化氣爐等增溫。4月15日前播種的秧田采用三膜增溫技術。

(三)播種技術標準

1、播期。采用三膜覆蓋或具備增溫措施的大棚機插苗最佳播期為4月10-18日。

2、播量。常規機插中苗播芽種4400粒/盤(種子發芽率90%,機插中苗田間成苗率90%),即每100平方厘米播芽種275粒)播種時要求播量準確,播種均勻,秧盤邊緣無聚堆和壓摞現象。 (四)秧田管理技術標準

1、溫度計監測棚內溫度。種子根發育期主要是指播種后到不完全葉抽出的時間,約需7-9天時間,要求棚內溫度不超過32℃,超過此溫度時即打開大棚兩頭開始通風,下午4-5時關閉通風口;第一完全葉伸長期,從第1完全葉露尖到葉枕露出,葉片完全展開,約需5-7天時間,棚溫控制在22-25℃,最高溫度不超過28℃,最低溫度不低于10℃,及時通風練苗,離乳期控制溫度和水分,棚溫控制在2葉期22-25℃,最高不超過25℃;3葉期20-22℃之間,最高溫度不超過25℃,最低溫度不低于10℃。

2、防?。弘x乳期應注意防治水稻立枯病。

3、秧田追肥:為了保證秧苗健壯生長,在秧苗生長期間分別在秧苗1.5葉期、2.5葉期各追肥一次,每次追純氮1克/盤,即硫酸銨5克/盤(尿素2克/盤)。

4、做好插前三帶工作:移栽前一天帶磷:每平方米苗床施磷酸二銨125-150克,少量噴水使肥料粘在苗床上;帶藥:70%艾美樂6-8克/百平方米或25%阿克泰6-8克/百平方米,兌水3公斤噴灑預防潛葉蠅;帶生物肥:0.15%天然蕓苔素1克/棚,或生物肥按產品說明書使用。

五、黑河地區水稻田間作業技術標準

(一)生產全程機械化

1、秧田機械化。最好實現集中浸種、集中催芽和精密秧田播種器播種,秧田播種以精密播種器為主,人工播種器為輔。

2、移栽機械化。以機械插秧為主,以洋馬、久保田等高速插秧機為主。

3、整地機械化。水田旱整地以翻地機械為主,旋耕、深松機械為輔,水整地以攪漿機整地為主,手扶拖拉機找平為輔。

4、收獲機械化

水稻收獲在枯霜前以機械割曬、機割機拾、半喂入式收獲為主,枯霜后以機械直收為主、,充分發揮半喂入式收獲機的作用。

5、植保機械化

在充分發揮飛機航化作業優勢的基礎上,充分發揮彌霧機的作用,每戶一臺彌霧機,本田防病防蟲要堅決淘汰噴霧效果差、防效差、效率低的人工背負式噴霧器。

(二)耕作技術標準

1、本田規劃。實行單排單灌,灌水渠地上渠,排水渠地下渠。

2、泡田。本田實行花達水泡田、花達水整地,即泡田水深為垡片高的2/3為宜。

3、整地。在水田放水泡田之前先進行旱整地(旋耕或平地),放水泡田3~5天垡片泡透后即可進行水整地,水整地要求達到早、平、透、凈、大、齊、深、勻 。

4、沉淀。水整地沉淀后,田面指劃成溝慢慢恢復是最佳沉淀狀態,此期正是插秧適期。

(三)移栽技術標準

1、移栽秧苗類型。機械插秧旱育中苗3.1-3.5葉適齡秧苗。

2、插秧水深。插秧前一天把格田水層調整到1厘米左右(呈花達水狀態)有利于插秧機作業。

3、插秧時田面硬度。插秧時田面硬度檢查方法是食指(或木棍)入田面一節(2厘米左右)深度劃溝,周圍軟泥呈徐徐合攏狀態,為最佳的插秧狀態。

4、移栽深度。水稻機械插秧深度控制在2厘米左右、人工插秧深度1-1.5厘米。

5、移栽密度。①原則:移栽密度總的原則是地力條件好、秧苗素質好的地號宜稀植,地力條件差,秧苗素質差的地號移栽宜密植。②密度:根據黑河高緯高寒氣候特點,四積溫帶插秧規格在30×10厘米,30×12厘米為主,每穴4-6顆,五積溫帶插秧規格26.4×10厘米,30×10厘米為主,每穴5-7顆。

(四)施肥技術標準

2、施肥量與比例

①施肥量:施肥總的原則是因地因土施肥,土地肥沃、地力條件好的地號少施,尤其是氮肥;地號瘠薄、肥力較差的多施。如計劃產量在600公斤/畝時,建議施用化肥商品量25~30公斤/畝,其中,旱改水5年以內的稻田施用氮磷鉀總量在25公斤,生物硅肥5公斤/畝;建議使用鈣肥、鎂肥、鋅肥等提高品質,增加優質率的肥料和使用配方肥。

②施肥比例:常規生產田畝施肥26公斤時,尿素(46%N)10公斤,磷酸二銨(18%N、46%P2O5)6公斤,硫酸鉀(33%K2SO4)10公斤;N:P:K比例為2:1:1.2,要提高鉀肥用量,使氮:鉀達到1:1。如果使用50%硫酸鉀(K2SO4)10公斤或60%氯化鉀(K2CL)10公斤,則N:P:K比為2:1:1.8或2:1:2.2,常規生產田可以減少50%硫酸鉀或60%氯化鉀3-4公斤。

4、肥料種類

水田施肥以尿素、磷酸二銨、硫酸鉀(氯化鉀)、生物硅肥為主。

5、施肥時期

①基肥:氮肥總量40%、磷肥100%、鉀肥60%、硅肥100%,最后一遍水整地前人工全田施入或用撒肥器施入,隨著攪漿整地耙入土中8~10厘米。

②蘗肥:氮肥總量的30%,在水稻返青后(4葉期)立即施入或在插秧后3~4天及時施入。蘗肥分二次使用,第一次蘗肥總量的80%全田施入,其余20%哪黃哪弱施哪。蘗肥在施肥總量不變的前提下,可以施用3-4公斤硫酸銨。

③穗肥:在水稻倒2葉露尖到長出一半時,施用氮肥總量的30%,鉀肥總量的40%。

④粒肥:生產田以葉面追肥代替粒肥。

(五)淺濕灌溉技術標準

水稻淺濕灌溉除返青期、孕穗期、抽穗開花期實行淺水灌溉以外,其他各生育期均實行間歇灌溉,土壤水分調節要點如下:

A、水稻返青期:水稻返青成活后,分蘗始盛期高肥田采取強度的間歇灌溉,中肥田采取輕度的間歇灌溉。也可視苗情在分蘗始期淺灌,分蘗盛期間歇灌溉。 B、水稻分蘗末期:水稻進入分蘗末期落干曬田。曬田適宜時期在有效分蘗臨界期,最晚不超過穗分化前期,對分蘗力強的品種,當分蘗達到計劃莖數的80%時就應開始晾田;分蘗力弱的品種可在達到計劃莖數時開始晾田。通過晾田,稻株形態上應是葉片聳立,莖桿老健,葉色清淡,出現所謂“拔節黃”。

C、孕穗至抽穗開花期:從孕穗到抽穗開花期,灌水保持3-5cm水層,期間晾田1-2次。

D、乳熟至黃熟期:從乳熟到黃熟期,實行淺濕交替的間歇灌溉,干干濕濕,前期以濕為主,后期以干為主,到黃熟期停水。

(六)化除技術標準

1、旱育秧田雜草防治技術。水稻1.5-2.5葉期,稗草2-3葉期,千金與排草丹,防治稗草和闊葉雜草。

2、本田雜草防治技術。第一次插秧前5-7天阿羅津乳油或瑞飛特或馬歇特,第二次插秧后15-20天馬歇特與草克星甩施。嚴禁水整地后立即施藥,防治藥劑局部富集產生藥害,同時,防止兩次用藥間隔時間過長,二次用藥時雜草已經出土,滅草效果不佳。

3、池埂化除技術。74.7%草甘膦100-150毫升/畝,或41%農達200-300毫升/畝,兌水噴霧。

(七)防病技術標準

1、寒地水稻旱育秧田病害防治技術

①水稻立枯?。赫婢『?。在選擇無病種子田,減少種子帶菌數量及置床、床土調酸、消毒的基礎上,秧田發現中心病株時,藥劑防治立枯病在水稻1.5-2.5葉期,30%瑞苗青水劑1-1.5ml/㎡,兌水5升噴霧。嚴格做到邊噴藥邊噴水洗苗,嚴防燒苗現象發生。

②水稻惡苗?。赫婢『Ψ乐?,在選擇無病種子田,減少種子帶菌量的基礎上,進行藥劑浸種或種衣劑包衣防治水稻惡苗病(詳見水稻藥劑浸種或種子包衣部分)。

2、移栽田稻瘟病害防治技術

(1)農業措施防?。哼x擇無病種子田,減少種子帶菌量;培育壯苗,全面提高秧苗素質,提高其抗逆、抗病性能;合理施肥,氮、磷、鉀合理搭配,增施鉀肥、硅肥;及時清除田間病株殘體;嚴防深水淹灌,采取井水綜合增溫措施,保證溫水入田;按照水稻條件葉齡生育進程,及時晾田壯根促進水稻根系發育,增強水稻抗逆性和抗病性;合理密植,嚴防生育后期田間郁蔽和濕度過大,以降低病原菌浸染機率,提高水稻抗病性。

(2)穗頸瘟藥劑防治:水稻孕穗末期-抽穗期2%加收米80毫升/畝+20%好米多100毫升/畝,或25%施???咪酰胺)100毫升/畝,兌水5升彌霧機莖葉噴霧,或航化噴藥防治。

(3)粒瘟、枝梗瘟藥劑防治:在水稻抽穗后15-20天防治粒瘟、枝梗瘟,藥劑配方及防治方法同上。

(八)防潛葉蠅技術標準

(1)農業措施:培育壯苗、帶蘗移栽。本田保持淺水灌溉,保持葉片直立,可減輕潛葉蠅危害。(2)藥劑防治:水稻移栽一周左右做好田間調查,在幼蟲初發期,40%樂果100毫升/畝或70%艾美樂6-8克/畝+2.5%敵殺死20-30毫升/畝或25%阿克泰6-8克/畝,兌水5升彌霧機噴霧防治。

(九)收獲技術標準。

(1)直收時期:水稻黃化完熟率達到90%以上。(2)割茬高度:15-30 cm。(3)技術要求:不掉穗、脫谷干凈、谷草分離徹底、不裹糧。(4)收獲水分:籽粒含水量16%以下。(5)收獲損失:直收綜合損失3%以下。(6)糙米率:小于2%。

第二篇:水稻產業化調研報告

立足資源優勢

發揮龍頭作用 加速推進水稻產業化步伐

慶安縣擁有綠色食品水稻基地110萬畝,年生產綠色食品水稻55萬噸,綠色產業開發聞名全國,是“中國綠色食品之鄉”。為深入開發水稻產業,慶安縣從狠抓龍頭企業入手,全力推進水稻產業化。經過幾年的大膽實踐,探索出一些頗具特色的產業化發展模式。其中,青清米業和豐龍泉米業兩戶企業通過強強聯合,優勢互補,實現“共贏”的發展模式,對于推進農業產業化具有重要的示范意義。

一、主要做法

豐龍泉米業和青清米業是慶安縣兩戶較大的水稻加工龍頭企業。豐龍泉米業在水稻原糧收購、倉儲和初加工能力上突出,倉儲能力達3萬噸以上,年加工能力達10萬噸。青清米業在精加工和市場銷售上見長,擁有知名品牌“七河源”。2002年,米業市場形勢緊俏,青清米業“七河源”牌大米在市場深受青睞,但貨源供應明顯緊張。豐龍泉米業原糧儲存量大,但在銷售上由于沒有品牌優勢,加工的大米相對利潤率低,用行內話講“裝一火車不如裝一汽車”。在這種情形下,兩戶企業老總牛景升和黃亞清憑借個人之

間的良好關系和優秀企業家的遠見卓識,開始嘗試合作,實施強強聯合,加速企業戰略擴張。在合作模式上,按照現代企業管理方式,實行分工協作,專業化運作。具體合作上,豐龍泉米業負責原糧收購、倉儲及為青清米業加工糙米,青清米業負責精加工、產品包裝、開發市場。企業間分工明確,各個環節全部專業化,做到了各展所長,優勢互補。通過幾年來合作,已經形成集團化趨勢,現在兩家企業使用一套管理體系,實現資源共享、資金共享。

二、合作效果

豐龍泉米業與青清米業的集團化模式運作,不僅取得了良好的經濟效益,而且創造了較大的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推動了水稻產業化發展。

1、經濟效益。青清米業因合作有了穩固的糧源,保證了市場供應,集中精力開發高端產品和開拓市場。豐龍泉米業因合作有了固定的銷售渠道,集中精力搞企業擴大再生產,彼此揚長優勢,降低風險,實現了效益的最大化,企業蒸蒸日上,已成為縣內規模較大的水稻加工龍頭企業。到目前,青清米業銷售的“七河源”和“青清源”品牌大米已由原來的上海超市,擴展到以北京超市為中心,輻射華北地區,已經占領了北京80%的超市,年銷售大米也由原來的2萬噸擴大到5萬噸以上,價格明顯高于市場同類產品,成為“慶安大米”標志性品牌之一。豐龍泉米業由

原來的“小米碾”,發展到固定資產達2000萬元的水稻加工龍頭企業,并由糙米加工向倉儲、運輸、稻殼加工和有機稻米基地開發延伸,年加工稻殼棒近萬噸,建立一處百畝稻鴨米基地,并擁有了自己的運輸車隊。企業做大做強,需要的原料更多了,帶動了基地發展,農民直接受益。去年,全縣第一家開秤收購水稻的就是豐龍泉米業,收購價格為每市斤0.87元,比當時市場價平均高出2分錢,賣水稻的農民們都說:“現在種再多的水稻也不愁銷路,而且價格還比別的地方高”。

2、社會效益。隨著企業的做大做強,吸引了更多農村富余勞動力到企業務工就業,進一步增加了農民收入。目前,兩戶企業共吸納農村富余勞動力近200人。兩戶企業效益的增加,又進一步加速了周邊人流、物流、商流,特別是在豐龍泉米業周圍集聚了小飯店、超市和運輸車隊等,個體工商商戶生意興隆,繁榮和帶動了當地發展。

3、生態效益。以前兩戶企業一大難題就是加工產生的大量稻殼堆積如山,每年都要花錢雇車拉走,風一刮滿天飛,燃燒處理又產生大量有害氣體,環境污染較為嚴重,這也是水稻產業的一個通病。由于稻殼棒的成功開發,實現了變廢為寶,在獲得經濟效益同時,生態環境得到了保護,成為發展環保經濟、循環經濟的典范。

三、幾點啟示

青清米業與豐龍泉米業經過合作,兩戶企業從生產到銷售實現了分工協作,彼此發揮各自優勢,實現了各個環節的專業化,強強聯合,強中更強,帶動了基地農戶實現了效益最大化,也加速了水稻產業化步伐。兩戶企業的成功帶給我們幾點啟示。

1、實現產業化,需要企業各展所長密切合作,形成強大引擎。龍頭企業上連基地,下接市場,是產業化的紐帶、核心。兩戶企業聯合做大做強的一個重要啟示,就是在自身做不大、做不強的情況下,可以實行企業間強強聯合,專業化、配套化發展,彼此相對獨立,又緊密聯結,形成完整的加工鏈條,各展所長,實現共贏,發揮最大的牽動力。豐龍泉米業2007年加工水稻5萬噸,倉儲3萬噸。青清米業擁有“七河源”品牌,穩固占領市場。雙方強強聯合后,既滿足了市場,又保證了效益,同時豐龍泉米業還年加工稻殼棒近萬噸。龍頭企業的強弱和牽動能力大小,直接影響產業化的規模與成效。據初步統計,慶安縣米業加工企業已經由原來的204戶整合到80戶左右,隨著市場的激烈競爭,一些規模較小的企業還將會被淘汰。

2、實現產業化,需要著力建設企業家隊伍,培育優秀舵手。企業家的素質決定著企業的發展走向,英明的決策可將困境中的企業帶向輝煌,錯誤的選擇也可把高峰中的企業推向深淵,擁有一批優秀企業家是農業產業化發展中

的重要環節。青清米業董事長黃亞清與豐龍泉米業總經理牛景升能夠合作,大前提是兩個人都是行業中的佼佼者,都是誠信的企業家,都是能夠駕馭市場,具有戰略眼光的企業家。正是這種情形下,在米業高峰時期實現集團化,充分發揮各自優勢,短期內完成了原始資本積累,企業不斷擴張、壯大,得到高速發展。具備戰略眼光的優秀企業家,使企業發展的根基,是實現企業由小變大,由少到多的根本所在,沒有破產的行業,只有破產的企業,這就需要有更多的優秀企業家和戰略投資者,來推動企業發展和產業發展。

3、實現產業化,需要不斷擴大市場占有率,打造知名品牌。品牌是核心競爭力。青清米業銷售公司在北京市場激烈的競爭中,覆蓋北京80%的超市,并輻射整個華北地區。歷經數次大米行業市場波動的洗禮,“七河源”大米始終屹立,而且在市場同類檔次產品上銷售價格明顯要高,根源就在于“七河源”這個知名品牌。是品牌效應在市場上發揮了關鍵作用。當前,知名品牌、好品牌不多嚴重影響和制約農產品加工業的提速發展,影響產業化的推進速度。在今后產業化的推進上應更加注重品牌建設,著力打造一批知名品牌,帶動農產品加工業上規模、上檔次。要靠質量創品牌,隨著食品安全問題的出現,國家監督檢查力度逐漸加大,把好質量關是創品牌的首要任務。要靠創

新創品牌,積極引導和鼓勵企業增加科研投入,加快產品更新換代,不斷推陳出新。要靠宣傳造勢創品牌。慶安的綠色經濟之所以發展到今天,就在于能夠抓住辦“綠色食品節”,參加哈洽會等各種機遇對綠色產業進行炒作。

4、實現產業化,需要推進精深加工配套加工,延伸產業鏈條。產業化的最終目的和最高階段,是通過多環節加工,實現資源的吃干榨盡。目前,慶安縣水稻產業化發展形勢較好,從桿到殼,從普米到精米,從粗加工到精加工,在加工環節和產品開發上都已經破題,現在主要問題是產業鏈短而細。所說的“短”,就是由水稻到大米加工階段仍是主流,精深加工項目僅處于破題或開始階段,除了精米以外,其它產品仍然星星點點。所說的“細”,就是圍繞水稻精深加工的項目非常少,高科技、高附加值的更少,應該有更多的配套加工、專業加工企業參與到鏈中來,增加“粗”度。在產業化推進上,要在引進、培育更多的龍頭企業同時,注重產業鏈延伸,從鏈條的長度和粗度都要增加。在長度上,由普米向精米、高檔米發展;由大米到大米酒、米糠油、大米蛋白發展;由稻草編織向稻殼棒、稻殼發電、造紙等發展。在粗度上,不能每個項目只是單一企業在做,應該進行精細分工,實現專業化生產,有眾多的企業來做,發展產業集群,努力做到吃干榨盡。

5、實現產業化,需要強化原料基地支撐作用,發展現

代農業?;厥钱a業化的基礎,為龍頭企業提供原料,是產業鏈條的起點。水稻產業化要提速發展,基地也必須提檔升級。按照十七屆三中全會確定的高產、優質、高效、生態、安全要求,必須著力建設現代農業。要加快推進基地規?;?,發展集中連片種植;加快推進農業科技化,大力推廣水稻缽體育苗擺栽、機械插秧等農業新技術,以及發展“稻鴨”米、“富硒”米等有機水稻;加快推進農業機械化,鼓勵引導農民購買大型農業機械,組建農機合作社;加快推進基地標準化,搞好農業綜合開發項目,改善農業基礎設施建設,建設高標準的綠色基地。

調研組負責人:中共慶安縣委書記 劉鳳岐

調研組成員:李義東 王明信 呂洪偉 李印

第三篇:關于市水稻生產調查報告

××是全國商品糧重點縣市。當前糧食生產情況到底怎樣?糧食安全會不會出現問題?××市委、市政府對此非常關心。最近,我結合“五同”活動下鄉就此進行了調研。

農田沒有拋荒

兩種人在種田

二是種田大戶即規模經營者在種田。按農業部門的統計口徑,種田50畝以上為規模經營。照此標準,××市現有規模經營戶650戶。但××全市農業人口人均農田只有1畝左右,50畝相當于10個以上家庭的責任田總數,要求農村十分之九的家庭退出農田讓位于規模經營,目前還不大現實。如果把規模經營的標準定為30畝以上,則××全市規模經營的農田面積已達10萬畝,約占農田總面積的10%。種田大戶又分兩種情況。一是百畝以上的種田大戶,如秀市鎮一種田大戶種了1700畝,榮塘鎮一種田大戶種了500畝,目前這種大戶的數量還不多。二是百畝以下的種田大戶,多為一對夫婦耕種三五十畝,不另雇工。百畝以下種田大戶主要是一些村組干部、有種糧技術的中年農民和家庭情況特殊外出打工不便的農民。(責任編輯:范文之家)

第四篇:關于市水稻生產調查報告

××是全國商品糧重點縣市。當前糧食生產情況到底怎樣?糧食安全會不會出現問題?××市委、市政府對此非常關心。最近,我結合“五同”活動下鄉就此進行了調研。

農田沒有拋荒

由于種糧比較效益低等原因,我國南方有的地方有的農田被拋荒,各界對此非常關注。通過田間現場調查并走訪鄉村干部和農戶發現,××市并沒有出現

大家所擔心的拋荒現象。××市有農田104萬畝,其中一季農田10萬畝,常年水稻播種面積200萬畝。近年來全市稻谷年總產量一直穩定在16—16.5億斤之間,單季平均畝產820斤左右。從目前情況看,××市的糧食生產形勢比較穩定。在調研過程中,據山區鄉鎮的村組干部介紹,極少數灌溉條件差的零星田塊兩季被改種一季的情況偶有存在,但數量極少,還不到百分之一。盡管如此這種情況仍需引起重視。

兩種人在種田

一是留守在家的中老年人和婦女在種田,這是當前水稻生產的主力。××市與其他中西部縣市一樣,田少人多,土地遠遠容納不了現有勞力,農村青壯年大都外出務工經商,留在家里的都是老人、小孩和少量中年以上婦女。對大多數農戶來說,務工經商收入是其主要經濟來源,種糧收入只是農家經濟的補充。張巷鎮何家村烏桕組共有32戶農戶,勞力58 人,目前常年在外打工經商的有51人,占勞力總數的88%,其中有3戶全家在外,春節都未回家。該組共有水田118.5畝,其中101畝由留守老人、婦女自耕自種,占農田總面積的85.2%。烏桕村的情況在××市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即80%以上的勞力已經離開農田,近90%以上的農田仍為各家各戶散耕散種。

二是種田大戶即規模經營者在種田。按農業部門的統計口徑,種田50畝以上為規模經營。照此標準,××市現有規模經營戶650戶。但××全市農業人口人均農田只有1畝左右,50畝相當于10個以上家庭的責任田總數,要求農村十分之九的家庭退出農田讓位于規模經營,目前還不大現實。如果把規模經營的標準定為30畝以上,則××全市規模經營的農田面積已達10萬畝,約占農田總面積的10%。種田大戶又分兩種情況。一是百畝以上的種田大戶,如秀市鎮一種田大戶種了1700畝,榮塘鎮一種田大戶種了500畝,目前這種大戶的數量還不多。二是百畝以下的種田大戶,多為一對夫婦耕種三五十畝,不另雇工。百畝以下種田大戶主要是一些村組干部、有種糧技術的中年農民和家庭情況特殊外出打工不便的農民。

2007年種糧效益賬

先看售糧收入和種田成本。

1、2007年平均每畝農田的售糧收入:雙季為1394元,單季為810元。其中早稻產量820斤,百斤價80元,計656元;晚稻產量820斤,百斤價90元,計738元,雙季合計1394元。種單季的產量900斤,百斤價90元,售糧收入為810元。另有國家政策性補貼每畝79元,不管轉租與否,此款一般歸責任田承包者領取,承租者無此項收入。

2、2007年平均每畝農田的農資、種子、水費三項支出:雙季為440元,單季為240元。其中早稻化肥100元,晚稻化肥100元,早稻農藥40元,晚稻農藥60元,早稻種子40元,晚稻種子40元,早稻水費20元,晚稻水費40元。

3、2007年平均每畝機耕、機播、機割三項支出:雙季為280元,其中每季機耕費各50元、每季機割費各50元、每季機播(插)費各40元。種單季的一般不用機械作業。

4、2007年勞動力平均日工價為50元,婦女、老年人可略作下調計算。

那么種田效益如何呢?

1、2007年自耕自種散戶每畝(雙季)的效益情況:又分兩種,即完全自耕自種的散戶和農忙時請人幫工且使用農機具的散戶。完全自耕自種的散戶平均每畝效益為954元,即售糧收入1394元,扣除農資、種子、水費等項成本440元,尚余954元。按平均每畝用工25個計算,這種散戶種田沒有利潤,但每日賺到了約38元工資。請人幫工且使用農機具的散戶效益為674元,即售糧收入1394元,扣除農資、種子、水費、機耕、機割、機插等6項成本720元,尚余674元。按平均每畝用工8個計算,除賺取300來元工資外,每畝利潤350元左右。

2、2007年種田大戶平均每畝可獲利潤404元。即每畝售糧收入1394元,扣除以下成本:①農資、水費、種子等440元;②機耕、機播、機收等280元;③租田費120元;④雇工工資150元,尚有利潤404元。

山區種田大戶由于田塊機耕程度低而增大雇工開支、自灌條件差而增加水費開支等原因,利潤要低一些,有的甚至低至200來元;平原田塊耕作條件好,每

畝利潤高的可達600來元。

如此算來,在目前糧價穩定且略有上漲的前提下,規模經營的種田大戶是能夠實現預期效益的。一對夫婦只要租種30畝水田,一年就可獲得1.2萬元的收入,加上其他農業收入及農閑時的零工收入,共計可賺到1.6萬元以上,與外出務工者的收入差不多;一對夫婦如果租種50畝水田,總收入可達2-3萬元,比外出務工者的

收入則要強一些;百畝以上規模的種田大戶,種田利潤就更為可觀。2007年,××市榮塘鎮種500畝田的種田大戶獲得利潤達30.2萬元。

目前農資和工價上漲對種田效益的影響

今年農業生產資料漲價兇猛,目前反映在化肥上,每百斤尿素由去年的95元漲到120元,上漲26.3%;磷肥由20元漲到30元,上漲50%;復合肥(含量45%)由100元漲到160元,上漲60%;氯化鉀由128元漲到230元,上漲79.7%。按每畝單季施用復合肥50斤、尿素32斤、氯化鉀20斤計算,單季化肥成本增加43.6元;種子、薄膜價格也已上漲;農藥目前尚未上市,但價格肯定將上漲。這些項目每畝將增加成本20元左右。預計今年單季將增加各項成本63.6元,雙季將增加130元左右。

今年的人工工資也在繼續上漲。人工工資上漲將主要反映在農機收費上,預計今年的農機收費每畝將增加成本60元。

這樣算來,由于農資和工價上漲,今年的種糧成本雙季每畝將增加180元左右。

在產量不變的情況下,要消化農資、人工工資漲價的180元,保證種糧農民不減收并且有所增收,主要取決于今年的糧食價格。從目前國家公布的情況看,百斤早稻最低收購價提高了7元,若晚稻提價與早稻相同,則每畝產量1640斤的提價增收部分只有114.8元。照此算來,今年每畝將比去年減收65.2元。即使把今年國家糧食補貼標準提高部分的52元與之對沖,每畝仍然減收13.2元。

據有關人員分析,去年市場實際糧價在國家最低收購價上位運行,今年的實際糧價還將可能上位運行。從當前糧食行情看,今年市場實際糧價將達到百斤早谷90元、百斤晚谷100元的水平。故今年的種糧效益不但不會減少,預計每畝比去年還將增加150元左右。然而由于物價、工價上漲等原因,即使種糧的比較效益有所提高,農民受對比心理影響,還是會覺得種田效益不升反降。

種糧農民的“怕”與“盼”

種糧農民最怕農資價格上漲。目前糧價不高,種糧效益較低,特別是散戶種田,只賺少量工資賺不到利潤,如果農資再漲,效益就會更低。絕大部分種糧散戶都是留守老人,他們大多屬于習慣性種田,對種田成本一般能省則省,農資漲價后他們舍不得投入,能少施肥就少施肥,這樣勢必影響糧食產量。

農民最盼糧價上漲。如果油價漲、肉價漲、食品漲,惟獨糧價不漲,農民心里肯定有意見。為了保護農民利益,保護農民的種糧積極性,維護糧食安全,農民售出的糧食價格也應該有個合理的價格。

從××市調研情況看,目前水稻生產的態勢比較平穩,即使面臨當前農資價格猛漲的情況,水稻生產也沒有出現大的波動。這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去年年底以來糧價一直在漲,農民對糧價繼續走高心理預期的一種市場反應。一旦農資上漲糧價不漲或農資大漲糧價小漲,則農民的種糧積極性可能會降低甚至消失。因此,當前水稻生產存在很多不確定因素,穩定水稻生產仍是當前農村工作的一項重要任務。(

第五篇:我縣水稻機械化生產調研思考

一、 **縣現狀

(一)**縣地處蘇、魯、豫三省交界處,位于微山湖西岸,雨量充沛,水資源豐富,土地平坦肥沃,有耕地60萬畝,人口45萬,其中農村人口41萬,常年水稻種植面積45萬畝,是魯西南最大水稻產區。2008年,全縣水稻產量約30萬噸。

(二)2007年年末農村總人口41萬人,從事第

二、三產業的有6萬人,轉移出

省勞動力約8萬人,兩項約占勞動年齡內總人數的70%,因而農業從業人員中,大多為老人和婦女。每到農忙時節,農村勞動力季節性短缺矛盾分外突出。

(三)據試驗測算,機插秧每畝可節省成本45元,平均畝增產水稻50公斤,每年可增產糧食2000萬公斤。機插秧每畝可為農民增收近150元,由此每年可為全縣農民增加收入6000萬元,另外機插秧工作效率是人工栽插的10-15倍,能夠促進勞動力轉移。同時能夠改善和優化農機裝備結構,有力地促進水稻機械化生產。

二、**縣水稻機械插秧的主要環節及發展現狀

(一)機械灌溉?,F有農村提灌設施(含固定機電提灌站、流動柴油提水機具和微電泵),固定提灌站181處,有效灌溉面積40萬畝,保灌面積45萬。

(二)機械耕作。 全縣目前大型拖拉機保有量650余臺,配套機具1200余臺,手扶拖拉機1萬余臺,全縣水田區機耕面積達到98% 。

(三)機插水稻育秧技術。機插育秧是機插水稻栽培技術體系中的關鍵環節。與常規育秧方式相比,機插水稻育秧的顯著特點是:播種密度大,標準化要求高;其目的是培育出秧塊標準、秧苗分布均勻,根系盤結,形成毯狀秧塊,能適合機械插秧,并且秧苗個體健壯,無病蟲害,能滿足高產要求的標準化秧苗。需做好育秧準備、軟盤育秧、苗期管理、栽前準備等多項工作。

(四)機械種植。機械插秧是**縣推進水稻機械化生產最薄弱的環節。上世紀七十年代,土地由集體種植,**縣曾經開展過機插秧推廣工作,當時由于機械性能落后,秧苗都采用秧田培育,機械插秧傷根傷苗,返青慢,產量低。上世紀九十年代初,**縣還開展過機拋秧推廣工作,但由于各種原因沒有成功。水稻栽植機械化一直是困擾**縣水稻生產機械化的一大難題。 2004年—2008年,**縣積極探索水稻栽植機械化的新路子,多次組織有關技術人員到外省市對水稻機栽技術進行考察,試驗示范了水稻軟盤旱育秧與機械化插秧技術,并就該項技術推廣向縣政府作了專門匯報,主動做好群眾的宣傳動員工作,使部分農民逐步認識接受了這一技術。近幾年,分別在王魯鎮的張廟村、王廟鎮的李集村、老砦鄉的李集農場進行了機械插秧推廣,機插秧面積面積達到了3400畝,取得圓滿成功。但是2008年,全縣機插秧面積僅占全縣水稻播種面積的0.76‰。

(四)機械植保。**縣的植保機械以噴霧器為主,少噴粉器,多為半機械化,用藥量大,效果差,殘留多。這類機械在**基本普及,幾乎有稻田的人家都有1-2臺。2007年,旺蒼利用購機補貼政策,推廣二沖程汽油機噴霧器160臺,每臺每小時可噴灑農藥5畝,是手動噴霧器的5倍,而且省藥,少殘留。

三、 **縣水稻機械插秧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水利設施建設滯后。機械化插秧要求淺水載插、淺水灌溉,水的深度應保持在1--3厘米之內。秧苗普遍分孽時,還需放水曬田,控制過多分孽,將每窩秧苗控制在12株之內。目前,全縣稻田主要采用漫灌方式,水深約5--10厘米。而且多數村渠系不配套,大多數稻田進水、放水渠道不暢,不能適應機械化插秧田間管理的農藝要求。

(二)機械產品價位高,使用季節性強,成本收回周期長。插秧機一年只能作業一季,一季只能作業15天左右,而且必須是采用軟盤育秧等方式提供的秧苗才能作業。一臺東洋--pf455s插秧機享受國家究補貼之后,農民還需支付10000元左右,要收回成本,至少需要兩年。季節一過,這些農業機械尤其是插秧機械便長期處于“失業”或“待業”狀態。

(三)育秧程序多,機插技術要求高。種植環節的關鍵是育秧環節。軟盤育秧必須把握好五關:一是營養土配備消毒關,二是精耕細作秧田關,三是品種種子選擇關,四是精量播種關,五是秧水肥田管理關。機械化插秧是奪取水稻高產的基礎,應把握三個原則:一是田平水淺栽插原則,二是適時栽插原則,三是合理密植原則。稻田整平耕細,牛耕牛耙是難以滿足農藝要求的,只有使用耕、旋機械。機插秧苗的秧齡控制在25—35天,而人工育秧秧苗的秧齡多達60天。機插秧還要求有合理的栽植窩數和足夠的基本苗,如油菜田和小麥田,每畝栽植窩數控制在18 000左右,基本苗控制在60 000株左右。

(四)土地分散,地塊小。**縣人均水田僅1畝,農戶不同,種植的品種不同,成熟期不同。這家愿意機耕、機插,那家愿意人栽 ,矛盾難以協調。加之田塊狹小,機器調頭、轉彎費力,而且油價昂貴(柴油每升4.85元

),導致單位作業時間延長,作業效率降低,作業成本增高。

(五)農機和農藝缺乏有效配合。

(六)售后服務體系不完善。

(七)農機技術人員缺乏。全縣農機駕駛、操作、維修從業人員約30000人,僅占全縣農業人口0.6%。目前,能熟練操作插秧機械的技術人員僅只10人,其中農民5人;能從事軟盤育秧的技術人員僅有7人,

其中農民4人。

四、推進**縣水稻機插秧的對策措施

(一)加大政府扶持、部門指導力度。農民是農村的主人,是推進水稻機械插秧的主體,但僅靠農民是不能實現水稻機械化生產的。這就迫切需要縣鄉政府發揮主導作用,縣級相關部門做好技術指導。 加強農機與農藝的配合,成立專門的領導小組,負責推廣工作的組織和協調工作。同時建立水稻機插秧技術指導體系,解決推廣工作中的技術難題。我們建議縣政府向各鄉鎮下達機插秧推廣目標任務,機插秧實施鄉鎮應以村或以農業專業合作組織為單位,統一供給水稻種子,統一水稻育秧,統一機械插秧,統一田間管理,同時將此項工作納入鄉鎮目標考核,從而全面推動機插秧蓬勃開展。

(二)突破重點,循序推進。 建議縣政府給予政策傾斜和財政支持,建立農機化科技推廣示范園,引進、示范和推廣先進、適用的農業機械,實現水稻主要生產環節的生產機械化。同時因地制宜,科學規劃,分類實施,逐步向全縣推廣。

(三)加大培訓力度。推進水稻機械插秧,就要探索、試驗、示范、推廣與農機作業配套的現代農業技術體系,如軟盤育秧與機械插秧,便是農藝與農機結合的范例。而現代農業條件下的農民必須是具備一定的文化知識,明法理、懂技術、善經營的新型農民。要提高農民的綜合素質,唯一的途徑就是培訓。只有培訓出一大批新型農民,他們才會自覺、主動選擇買得起、用得起的農業機械。

(四)充分發揮農機服務協會作用,推進農機服務產業化。農機服務協會要優化、整合本縣農機資源,發揮能人效應,培育農機大戶和農機服務組織,致力推進農機服務產業化、社會化,創出農機服務品牌。除了服務本縣水稻生產機械化外,還應利用協會的政策優勢、信息優勢,制定農機作業服務指導價格,完善作業質量標準,引導本縣農機大戶和農機服務組織大膽“走出去”,開展跨區作業,盡快縮短購置農業機械的成本收回周期。

(五)完善售后服務,解決機手后顧之憂。 在農機具擁有量比較集中的鄉鎮設立售后服務點,成立農機維修服務專業隊,在農忙時節提供24小時維修服務,隨叫隨到,深入田間、場院,開展維修作業,及時消除機手的后顧之憂。

(六)加大插秧機補貼力度,使農民買的起,用的起??h政府可以利用農業綜合開發、以工代賑、“陽光培訓”工程項目和資金,充分發揮縣農機校職能,加大對農民的培訓力度,保障每個村有5---10個熟練掌握育秧技術或插秧機操作技術的技能型和智力型農民,并扶持、培育育秧專業戶和機插秧專業服務隊,提供商品化秧苗和有償機插秧服務。同時,建議縣財政給予 推廣機插秧一定數額的補貼,對購買插秧機的農民或農村經濟組織,在中央財政補貼和省財政補貼的基礎上,再給予10%--20%的補貼,以此激活農民或農村經濟組織購買大中型農業機械的積極性,推動全縣農業機械化健康穩步發展。

本文來自 99學術網(www.gaojutz.com),轉載請保留網址和出處

上一篇:鴻門宴創新教學實錄下一篇:狐貍列那的故事節選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