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兒童文學復習題及答案

2023-01-16

第一篇:兒童文學復習題及答案

《兒童文學》復習題及答案

一、填空題

1、兒童文學藝術樣式上的獨特性,根源于讀者對象的年齡特征,而決定這個特征的因素是

、

。

2、寓言是一種 的簡短故事,一般可分為兩部分:“身體”,即 ,“靈魂”,即 。

3、兒童文學有別于成人文學的四大特征是 、 、 和敘事性。

4、童年期文學主要的樣式有

、

、

、 和 、科幻作品等。

5、童話常用的表現手法主要有 、 和 。

6、兒童文學的三大母題是 、 和 。

二、選擇題

1.童年期文學常用的藝術手法有( )。 A.擬人 寫實 夸張 B.象征 擬人 幽默 C.夸張 反復 寫實 D.夸張 寫實 幽默

2.少年前期兒童最喜歡的體裁是( )。 A.詩歌 B.小說 C.童話 D.散文

3.兒童故事的最大特征在其( )。 A.主題集中而鮮明 B.敘述明快而有童趣 C.情節曲折而單純 D.語言質樸而活潑 4.《雨來沒有死的作者》是( )。 A.管樺 B.王統照 C.任大星 D.馬丁 5.《金色的海螺》、《神筆馬良》、《寒號鳥》分別是( )。 A.民間童話 創作童話 文學童話 B.童話詩 童話故事 童話劇

C.擬人體童話 常人體童話 超人體童話 D.傳統童話 民間童話 知識童話

第 1 頁 共 5 頁 6.將生活故事作為兒童故事的一個門類,其劃分的依據是( )。 A.作者

B.表現形式 C.內容 D.讀者對象

7.童話大師安徒生一生寫下了160多篇童話作品,其代表作有 。 A.《快樂王子》 B.《七色花》 C.《豌豆上的公主》

8.通過描寫小白狼與獵人爺爺的交往,贊美了天真無邪的純真童心的童話作品是 。 A.《諾言》

B.《什么叫做好,什么叫做不好》 C.《小兒郎,小兒狼》

三、判斷題

1.兒童的年齡特點決定了幻想性是兒童文學與成人文學的主要區別。( ) 2.兒童文學批評是指以兒童文學為基礎,在一定的文學理論指導下,對兒童文學作家作品及有關文學現象進行判斷的實踐活動。( )

3.兒童詩是為少年兒童創作,切合他們心理特點、適合他們閱讀和欣賞的一種詩歌形式。( )

4.童話分類的角度很多,從作者看,由勞動人民創作的稱為民間童話,由作家整理、加工、創作的稱為創作童話。( )

5.兒童處在學習語言的關鍵期,因此,兒童文學對語言的要求首先要做到規范、優美。( )

6.馬丁的兒童小說《六年級大逃亡》通過李小喬這個形象提出了一個嚴肅的社會現實問題。( )

7.童話大師安徒生一生寫了160多篇童話故事,《七色花》是他的代表作之一。( )

8.兒童故事的最大特征在于它的情節曲折而單純。( )

四、簡答題

1、舉例說明兒童故事的藝術特征。

2、兒童文學批評的標準是什么?

第 2 頁 共 5 頁

3、試述兒歌與兒童詩的異同。

4、說說兒童文學鑒賞的意義。

五、鑒賞分析題

閱讀寓言《北風和太陽》,回答下列問題:

1、以《北風和太陽》為例,說說寓言常見的兩個組成部分。

2、分析這則寓言的主旨。

3、以《北風和太陽》為例,說明寓言和童話的主要區別。

北風和太陽

有一天,北風和太陽為誰力量大而發生爭吵。“如果我用力吹的話,可以把人們冷的動僵。”北風說,但太陽不服氣:“如果我用力照射的話,可以把人們燒死。”太陽和北風誰也不服輸。“那么到底誰厲害,讓我們來比比吧。”北風建議到。太陽也贊成:“如果誰能把那個路人身上的衣服脫下來,就算誰勝,怎么樣?”北風得意的說:“那我贏定了。你看我只要吹一下就可以把他的外套吹掉。”北風深深的吸了一口氣,然后吐出來。一股寒冷向路人刮去。過路人從包袱里那出許多衣服加在身上。北風又吹一次,結果一樣。這次輪到太陽了。太陽發出幟熱的光向過路人射去。過路人脫掉了身上穿的全部衣服。被風對太陽說:“你得力量比我大,我甘拜下風。”

第 3 頁 共 5 頁

參考答案

一、填空題

1、生理因素 心理因素 社會化程度

2、隱含著明顯諷喻意義 故事 教育(教訓)

3、韻文性 直觀性 幻想性

4、兒童詩 童話 寓言 英雄故事 小說

5、夸張 擬人 假定

6、愛的母題 頑童母題 自然母題

二、選擇題

1.D 2.B 3.C 4.A 5.B 6.C 7.C 8.C

三、選擇題

1.╳ 2.∨ 3.∨ 4.╳ 5.╳ 6.╳ 7.╳ 8.∨

四、問答題

1、舉例說明兒童故事的藝術特征。 答題要點:兒童故事的藝術特征:(1)主題集中而明朗。有很強的針對性,寓有相當明顯的教育目的。(2)情節曲折而單純。緊張曲折的情節容易抓住兒童的注意力,使他們產生濃厚的興趣;同時情節發展又要單純而脈絡清晰。(3)敘述明快而有童趣,描寫和敘述是主要表現手段。(4)語言質樸而活潑。語體色彩明朗樸實,淺近、平白、口語化。

2、兒童文學批評的標準是什么?

答題要點:兒童文學批評的標準就是用以衡量兒童文學作品的尺度。其標準是:(1)看作品是否真實反映了社會生活;(2)看作品是否有利于兒童美好道德情操的培養;(3)看作品是否具有兒童情趣;(4)看作品中的藝術形象是否鮮明、生動;(5)看作品是否具有形式美;(6)看作品是否與讀者的年齡階段相吻合;(7)看作品是否有利于少年兒童知識面的拓寬和對少年兒童求知欲的激發。

3、試述兒歌與兒童詩的異同。 答題要點:異:(1)兒歌篇幅短小,結構簡單,語言口語化;兒童詩則篇幅較長,結構有變化,語言比較詩意化。(2)兒歌主要有大人吟頌,表達大人的情感,嬰幼兒靠聽覺來感知;兒童詩則更適合孩子自己朗誦,表達兒童自己的情感。(3)從內容上說,兒歌十分簡單,主題單一;兒童詩內容要更豐富。同:講究押韻,注重語言上的音樂感和情緒上的節奏感。

4、說說兒童文學鑒賞的意義。 答題要點:兒童文學鑒賞的意義:(1)有利于增強作家創作的自覺性,提高創作水平。(2)有利于小讀者發展健康高尚的審美情趣,提高鑒賞水平。(3)是充分發揮兒童文學認識作用和教育作用的有力保證。(4)是文學鑒賞活動的開端,是促使一些作家走上文學創作道路的最初契機。(5)是開展正常兒童文學批評的基礎。

五、鑒賞分析題

答題要點提示:1.寓言常見的兩個組成部分是“身體”和“靈魂”。(需結合寓言做具體分析。)

2.結合作品自己總結分析。

第 4 頁 共 5 頁 3.寓言和童話的主要區別有五個方面:(1)童話一般都有人物形象、情節變化、場景轉換的描述,而寓言則沒有太多的要求,點到即可。(2)在用擬人、夸張手法的時候,童話要求“人性”與“物性”的統一,而寓言則要求有利于寓意的表達,可只顧一點不及其余。(3)結構方式不同。寓言由“身體”和“靈魂” 兩個部分組成;童話則基本上通過形象、情節來表情達意。(4)讀者對象不同。童話是專門為孩子創作的,而寓言的創作主要并非為孩子。(5)篇幅長短不同。寓言篇幅短小,童話則要長得多。以上五點還必須結合作品進行論述。

第 5 頁 共 5 頁

第二篇:《幼兒文學》復習題及答案

一、單選題

1.安徒生《海的女兒》的主題是( D ) A.人魚與王子的愛情 B.海底世界的神秘 C.克服困難的精神和勇氣 D.對精神生命和理想的追求 2.廣義的兒童文學的三個層次是(

A )

A.幼兒文學、兒童文學、少年文學 B.嬰兒文學、幼兒文學、兒童文學 C.嬰兒文學、兒童文學、青春期文學 D.兒童文學、少年文學、青春期文學 3.“狼外婆”的形象類型是( A ) A.兇狠狡詐的形象類型 B.愚笨狂妄的形象類型 C.心狠手毒的形象類型 D.愚蠢滑稽的形象類型 4.童話分類如果根據內容分,可以分為( A ) A.文學童話和科學童話 B.民間童話和創作童話 C.童話故事和童話劇 D.長篇童話和短篇童話 5.幼兒詩是指( C ) A.幼兒寫的詩 B.有幼兒形象的詩 C.適合于幼兒聽賞誦讀的自由體短詩 D.幼兒聽賞的格律詩 6.童話“稻草人”中的稻草人形象是( A ) A.擬人形象 B.超人形象 C.常人形象 D.巨人形象 7.《丑小鴨》的作者是( D ) A.普希金 B.盧梭

C.夏爾•貝洛 D.安徒生

8.要把故事寫生動,可以采用的藝術手法有( A ) A.寫活人物 B.多重結構 C.情節復雜 D.人物眾多 9.童話最重要的特征是(

A ) A.幻想 B.怪誕 C.象征 D.擬人 10.我國現代童話的創始人是(

A ) A.葉圣陶 B.魯迅 C.鄭振鐸 D.郭沫若 11.幼兒文學的對象是( B ) A.0~3歲 B.3~6歲 C.3~11歲 D.3~15歲 12.兒童文學的根本意義在于( D ) A.培養兒童的閱讀能力 B.傳播文學作品 C.促進兒童智力發展 D.培養身心健全的人 13.幼兒文學作品要求故事情節( A ) A.單純和生動 B.復雜和曲折 C.復雜和變化 D.簡單和離奇 14.幼兒文學的語言要求是( A ) A.淺顯、形象性 B.深刻、動作性 C.幽默、文學性 D.荒誕、音樂性 15.“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出自( C ) A.孟浩然的《春曉》 B.李白的《靜夜思》 C.白居易的《草》 D.駱賓王的《詠鵝》 16.我國上世紀80年代出現的卡通讀物形象是( A ) A.黑貓警長 B.三毛 C.孫悟空 D.獅子王

17.好的圖畫故事書中文字與圖畫的關系應該是( C ) A.文字說明圖畫 B.圖畫解釋文字 C.圖畫與文字互補 D.圖與文字無關 18.著名幼兒詩《歡迎小雨點》的作者是( A ) A.圣野 B.鄭春華 C.葉圣陶 D.柯巖

19.幼兒在游戲過程中邊玩邊唱的兒歌叫( A ) A.游戲歌 B.問答歌 C.饒口令 D.字頭歌

20.俄羅斯作家阿歷克謝·托爾斯泰寫的一篇著名童話是( A ) A.《大蘿卜》 B.《五彩的書》 C.《有魔力的話》 D.《三個小伙伴》

二、名詞解釋

1.幼兒生活故事:是以現實的幼兒為主要人物,以他們的日常生活、活動為題材的故事。 2.童話詩:幼兒童話詩又稱詩體童話,是童話故事與詩歌形式的結合,屬于敘事詩類的一種。簡而言之,就是用詩的形式講一個小小的童話。 3.幼兒散文:幼兒散文是指用生動、凝練、生活化的文學語言傳達幼兒生活情趣及心靈感受,適合幼兒審美需求和欣賞水平的散文。

4.幼兒文學:是兒童文學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它是指以0~6歲幼兒為讀者對象,為廣大的幼兒服務、能促進幼兒健康成長并符合他們審美需求的文學。

5.兒歌:是采用韻語形式,適合幼兒聽賞、念唱的簡短的“歌謠體”詩歌。

6.圖畫書:幼兒圖畫書是以圖畫為主、文字為輔或者全部用圖畫表現故事內容,以幼兒為 主要接受對象的一種特殊的幼兒文學樣式。 7.童話詩:幼兒童話詩又稱詩體童話,是童話故事與詩歌形式的結合,屬于敘事詩類的一種。簡而言之,就是用詩的形式講一個小小的童話。

8.幼兒詩:所謂幼兒詩,指的是以3到6歲的幼兒為抒情主體,抒發他們的思想情感,表現幼兒情趣,篇幅相對短小,形式活潑自由,意境優美清新,適合他們欣賞誦讀的詩。

三、簡答題

1.童話中的人物有哪些類型?

(1)擬人形象。這是古今中外童話中最常見的藝術形象。

(2)超人形象。指具有超人的神奇能力,能創造自然奇跡的形象,這類形象多見于民間童話的古典童話之中。

(3)常人形象。是以人的本來面目出現于童話的形象。 2.簡述兒歌和幼兒詩的區別

(1)語言上,兒歌的語言講求順口,音韻和諧,被稱為“半格律詩”,幼兒詩的格式則比較靈活自由。 (2)題材上,兒歌多取材日常生活,有較強的實用性;而幼兒詩題材廣闊,內容也更豐富深厚。

(3)表述上,兒歌往往以敘述、白描、說明等方式表述事物現象,偏重于明白的展示,追求生動幽默、富有趣味,幼兒詩更注重情感的抒發、意境的創造和表達的含蓄 3.兒童文學的兩大特征是什么?

兒童文學有兩大特征:其一,它是文學,是文學的一個分支,對應于成人文學,遵循文學的一般規律;其二,它必須適合于兒童的年齡特征。 4.簡述幼兒童話的基本特征

(1)融入幼兒心理特征的藝術幻想是幼兒童話的最基本特征。 (2)切合幼兒審美情趣的表現手法。

(3)人物形象以類型化人物形象為主且以擬人為主體。 (4)單純明快而富有趣味的敘事方式。 5.說說兒童文學鑒賞的意義。

(1)有利于增強作家創作的自覺性,提高創作水平。 (2)有利于小讀者發展健康高尚的審美情趣,提高鑒賞水平。 (3)是充分發揮兒童文學認識作用和教育作用的有力保證。

(4)是文學鑒賞活動的開端,是促使一些作家走上文學創作道路的最初契機。 (5)是開展正常兒童文學批評的基礎 四:論述題

1.試述幼兒故事的特征

答:幼兒生活故事的特點和創作要求有以下四個方面:

1.強烈的現實針對性。幼兒生活故事主要是表現幼兒自己的生活,是幼兒生活的真實寫照。幼兒生活故事大多取材于學齡前兒童家庭和幼兒園內外的生活,有的甚至直接以真人真事為原型,運用寫實的手法,逼真地描繪幼兒情感、思想、行為和性格,因此,使幼兒有一種真實感和親切感,能夠比較直接地引導幼兒對照自己的思想行為,認識和思考自己的生活。

2.故事生動,情節單純而略有曲折.由于幼兒的注意力容易分散和轉移,平淡無味的故事情節很難把他們帶進作品的情境中去,因此幼兒生活故事要求情節生動曲折,要有懸念,有波瀾,精心組織結構,還要寫活人物和細節,才能吸引幼兒,牽動他們的心。但是,幼兒邏輯思維能力不強,生活經驗不足,因而故事又講究線索單一,即情節沿著一條線索發展,并貫穿到底,一般沒有倒敘、插敘,也少有枝節藤蔓。

3.濃郁的幼兒生活情趣。幼兒生活故事的趣味來自于幼兒充滿情趣的生活,主要蘊藏在故事情節和人物的描述里。這類故事中,著重顯現的是幼兒天真的想象、稚氣的思考和他們特有的行為動作。

4.語言口語化。幼兒故事以敘事為主,敘述是其主要的表達方式;同時,它又常常是用給聲繪色的講述形式傳達給聽眾的。所以它在語言上最突出的特點就是口語化,即通俗、明快、質樸,句式較短,沒有生僻的詞語,表現力強,幼兒生活氣息濃郁。

2.試述幼兒圖畫書的特征

答:幼兒圖畫書的特征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1.形象的直觀性。以文字為載體的幼兒文學故事雖然也具有形象性,但幼兒圖畫書更為形象直觀。其中畫面所展現的人物、動作及環境都是十分具體形象的,都能讓幼兒感到逼真傳神,生動有趣。圖畫書的圖畫作為藝術,應該受到高度重視,要有“創意的構想,趣味的情境,新穎的技法,和諧的版面,美感的造形,獨特的風格,精巧的印刷配合等創作要素”??梢?,圖畫書中的圖畫決不能因為讀者對象是幼兒就降低了藝術標準,相反,需要更高的創作技巧,圖畫書的圖畫要吸引幼兒,就應該具有“新”和“奇”的特點。在適合他們接受的前提下,要做到新穎、新奇、有趣。同時,適度的夸張、鮮艷的色彩、富于動感都是增強形象性的手段。

2.整體的傳達性。圖畫書的圖畫要具有整體感,能夠完整地表達故事的內容,做到小讀者“看畫就能明白故事”。圖畫書要發揮講故事的作用,必須注意文字與畫面以及它們之間的銜接,使之具有連續性,這種銜接起著推動故事情節的作用。由于故事所表現的時間、空間、人物變化等很大程度上都依賴畫面來實現,如果畫與畫之間跳躍性太大,幼兒就很難看下去。

3.畫面的趣味性。以幼兒為主要讀者的圖畫書,必須具有濃郁的趣味性。這種趣味性,就是幼兒情趣視覺化的藝術表現,畫面應讓幼兒感到親切。圖畫書的趣味性主要通過畫面來表現,色彩、線條、構圖的各個環節都應符合幼兒的審美需求。這種趣味性有時并不需要通過夸張的造型和濃烈的色彩來表現,優秀的圖畫書有許多都是具有素描寫實風格的。常以“甜、俗、淺、陋”來表現圖畫書內容的作者,實際上并未真正了解幼兒的審美能力。

第三篇:唐代文學習題及答案

- 1 參考答案:《春江花月夜》是著名的七言歌行,被聞一多贊美為“詩中的詩,頂峰上的頂峰”。有如下特點:第一,詩采用的是樂府舊題,詩中表現的也是游子思婦的傳統主題,但賦予了全新的內容。第二,全詩以浩瀚幽遠、靜謐瑰麗的春江花月之夜為背景,將連傳統詩歌中游子思婦的相思之情,升華為極優美動人的藝術境界。第三,表現了對年華、青春的珍惜,對生命的熱愛。全篇熔詩情、畫意、哲理于一爐,創造出情景交融、玲瓏透徹的詩境。第四,韻律和諧婉轉,富有音樂美。

4、陳子昂的詩歌革新理論的要點是什么?

參考答案:陳子昂在著名的《修竹篇序》里表達了他的詩歌革新主張。首先,他用“彩麗競繁,而興寄都絕”概括了前代文學的弊病和不足;其次,他明確標舉“漢魏風骨”與“風雅興寄”,反對沒有風骨、沒有興寄的作品;第三,他提出了“骨氣端翔,音情頓挫,光英朗練”的詩美理想,要求將壯大昂揚的情思與聲律和詞采之美結合起來,創造健康而瑰麗的文學。這就指出了文學發展的新方向。

第二章 盛唐詩歌

一、基本知識

1、山水田園詩派:盛唐興起的一個詩歌流派。在陶淵明以來的田園詩和謝靈運以來的山水詩的基礎之上。偏重于寫山水風光和田園生活,大多表現自然之美和閑適心情,偶或反映農家生活現實。所作以五言為主,風格多清淡恬靜,具有較高的藝術技巧和審美價值。代表詩人有儲光羲、裴迪、丘為、常建等,而以王維、孟浩然為首,故后世又稱“王孟詩派”。

2、邊塞詩派:盛唐興起的一個詩歌流派。其詩長于七言,特別是七言歌行,善于描寫邊塞風光和戰爭生活,表現征人思婦的思想感情,大多具有愛國感情和進取精神,顯示濃厚的生活氣息,風格多慷慨悲壯。代表詩人有王昌齡、王之渙、王翰、崔顥、李頎等,而以高適、岑參為首。故后人也稱“高岑詩派”。

3、七絕圣手:指盛唐詩人王昌齡,他大力用七絕寫作,留存下來有七十馀首絕句,約為存詩的五分之二。他的七絕不僅數量多,質量也高,在唐人七絕詩的發展過程中據有重要地位,前人往往將他與李白并稱,故有“七絕圣手”之稱。

三、思考與練習

1、如何理解“盛唐氣象”?

參考答案:盛唐詩歌內容豐富,思想深刻,體制大備,藝術精湛,思想和藝術都超越前代而臻于唐五代詩的頂峰。欣欣向榮的時代造就了一代人胸襟開闊、抱負遠大、熱情開朗、樂觀自信的精神風貌,也激起了他們入世與出世、理想與現實的矛盾。從而在內容方面形成盛唐詩歌所特有的理想主義、英雄性格和浪漫色彩,在藝術上則表現出清新自然、雄健高華、興象超妙、聲律圓融的鮮明特色。

2、如何理解蘇軾所說的:“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書摩詰藍田煙雨圖》)

參考答案:

一、善于發掘與自己主觀情感相契合的客觀景物,抓住其特征,在寫景的同時傳達出微妙的心理感受,使詩情與畫意達到高度的統一;

二、對自然觀察極為細致,感受非常敏銳,善于在動態中捕捉自然事物的光和色,用清新的筆調、勻潤的色彩、恰當的構圖在詩里表現出來;

三、以禪入詩,即以獨特的禪宗的審美眼光觀照自然,從而特別善于發現和捕捉大自然中極細微的聲響和動態,生動表現自然界的變化和內在的律動,進

- 3

1、“詩史”:“詩史”是后人對杜甫詩的評價。杜甫用他的詩,反映了他所生活時代的重要的歷史事件,其中所提供的史實,甚至可以補充歷史記載的不足,具有史的認識價值。不僅如此,他的詩還提供了比事件更為廣闊、更為具體也更為生動的生活畫面。

2、“沉郁頓挫”:杜甫詩歌最具有特征性的藝術風格。所謂“沉郁”,主要指思想感情的博大深厚、深沉蒼涼;所謂“頓挫”,主要指表現手法的沉著蘊藉、曲折有力,而不是感情奔放,一瀉無余。

三、思考與練習

1、杜甫詩歌的藝術成就主要表現在哪幾方面?

參考答案:(1)敘事詩善于通過典型事件、人物,對現實生活作高度的藝術概括,從一個視角展現了廣闊的歷史畫面。同時將自己的主觀意識、思想感情融化在客觀的具體描寫中,而不明白說出。大力寫作新題樂府,成為中唐新樂府運動的先驅。(2)抒情詩寄情于景,融景入情,使情景交融。對自己豐富復雜、曲折矛盾的內心世界進行了深入的刻畫和解剖。(3)十分重視錘煉詩歌語言,語言蒼勁凝煉,往往用最少的字句表現最豐富的內容。自稱:“語不驚人死不休。”把中國古典詩歌語言的表現力,提高到一個新的階段。(4)善于運用各種詩歌體式,并創造性地發揮了各種詩體的功能,為各種詩體樹立了典范。尤其是律詩,在他手中日臻于純熟,極大地擴大了表現范圍。其中最為成功的是七律,不但在聲律上把七律推向成熟,而且充分發展了這一詩歌形式所蘊涵的表現力。代表了他對中國詩史的貢獻。

2、杜甫對詩歌發展產生了什么樣的影響?

參考答案:(1)用詩歌反映民生疾苦,直接開啟了中唐的新樂府詩創作。(2)用律詩反映時事政治,為律詩尤其是七律注入豐富深刻的政治內涵。開辟了全新的題材領域,對晚唐李商隱,尤其是宋人產生了很大的影響。(3)用詩歌表現日常生活中的瑣細內容,擴大了詩歌的功能和題材。(4)將議論引入詩歌,影響到韓愈的“以文為詩”,宋詩的散文化。

第五章 中唐前期詩人

一、 基本知識

1、大歷十才子:指活躍于大歷年間的十位詩人,不同史籍所載十人姓名略有出入。主要有錢起、盧綸、李端、司空曙、韓翃等。所作詩歌多應景獻酬,流連光景,粉飾現實。部分詩作抒寫沉淪下僚,懷才不遇之感。詩歌藝術造詣較高,多為近體,五律成就尤高。

2、“五言長城”:劉長卿擅長近體,尤工五律,風格含蓄溫和,清雅洗煉,自稱為“五言長城”。

三、 思考與練習

1、中唐前期詩歌有哪些特色?

參考答案:中唐前期的代表人物劉長卿、韋應物、戴叔倫及“大歷十才子”大多生于開元盛世,又都經歷了“安史之亂”,一方面,受到盛唐精神的感染和盛唐藝術的熏陶,詩歌中也會表現出對盛唐氣象的繼承,如詩中表現出追求建功立業的精神和豪邁的英雄氣概,邊塞詩中也流露出英雄豪情和愛國精神、表現出昂揚的感情基調和壯大的氣概,仍然關注社會,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現實生活;另一方面,時代的盛衰變化在他們心理上造成強烈的失落,熱切的仕進欲望為消極避世的隱逸情懷所取代,回避現實、吟詠山水、稱

- 5 參考答案:韓孟詩派追求詩風的雄奇怪異,他們有意打破詩歌傳統的表現手法,在藝術上創新求異,探索詩歌的新形式、新風格。主要表現為:(1)采用過去不常用的內容甚至是世俗、丑陋之事入詩,逞奇矜博,出奇制勝;(2)想象奇崛,意象怪奇,構思奇特,標新立異;(3)注重造語煉字,用奇字、造拗句、押險韻,將散文、駢賦的句法引進詩歌,使詩句可長可短、變化多端。

韓孟詩派成員除共性之外,還有自己的個性,如韓愈以氣勢雄大和意象怪奇見長;孟郊多用僻字險韻與生冷意象,使怪奇向幽僻冷澀一路發展;賈島的詩表現出尖新奇巧的特點;姚合詩追求字句精警清麗;盧仝、馬異等人想象離奇、語言生僻等。韓孟詩派努力變舊求新,豐富了中國古典詩歌的藝術傳統,但由于過分地刻意求新,在一定程度上破壞了詩歌的節奏美、形象美,也存在明顯的弊病。

2、李賀詩奇崛冷艷、虛荒誕幻的風格主要體現在哪些方面?

參考答案:(1)異于常人的藝術思維;(2)奇異荒誕的想象、夸張;(3)大量虛幻意象和古怪生新詩境的營造;(4)奇異峭拔、幽奇冷艷的遣詞造句;(5)通感、比喻等修辭手法的創造性運用。

第七章 白居易與新樂府運動

一、基本知識

1、新樂府:即“新題樂府”,相對于古樂府而言。指的是一種用新題寫時事的樂府詩,不再以入樂與否作標準。新樂府詩始創于杜甫,為元結、顧況等繼承,又得到白居易、元稹大力提倡。

2、新樂府運動:中唐時期由白居易、元稹等倡導的,以創作新題樂府詩為中心的詩歌運動,是中唐革新思想在詩壇的反映。李紳首先創作《新題樂府》二十首,元稹寫了和詩十二首,白居易創作《新樂府》五十首,正式標舉“新樂府”之名。張籍、王建也創作了不少新樂府詩,由此形成影響較大的新樂府運動。51

3、張王樂府:中唐詩人張籍、王建的合稱,二人借長于樂府詩,內容多反映民生疾苦,詩風淺近,故齊名。

三、思考與練習

1、白居易詩歌理論的要點和得失

參考答案:白居易在總結前人現實主義詩歌創作經驗的基礎上,提出了自己的詩歌理論。其觀點主要體現在《與元九書》、《新樂府序》中。內容主要有兩方面,一是強調詩歌與政治與現實生活、民生疾苦的密切關系,提出“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的主張和“唯歌生民病”等口號;二是提出詩歌內容與形式的關系是“根情,苗言,華聲,實義”,形式應服務于內容。白居易詩歌理論的進步意義表現在:強調了詩的教育作用和社會功能,呼吁詩人正視社會現實,從而拓展了詩歌的題材。并且使不少詩歌揭露社會弊病,反映現實生活和民生疾苦,具有一定的思想價值和認識價值。局限性表現在:完全從對于政治與教化的作用來看待詩歌的功能,把“風雅比興”作為衡量文學作品的唯一標準,影響了對前代作家的正確評價。此外,在強調政治內容時,忽視了詩歌的抒情意義,審美功能和娛樂功能,影響了詩歌的藝術價值。

2、如何理解《長恨歌》的主題?

- 7 參考答案:杜牧的懷古詠史詩數量比較多,而且大多抒寫對于歷史上繁榮昌盛局面消逝的傷悼情緒,寓有盛衰興亡不可抗拒的哲理意味。按內容和藝術特點可分兩類,一類借古喻今,諷刺帝王的荒淫,議論朝政得失,如《過華清宮》在史實的基礎上,馳騁豐富的藝術想象,既引人人勝,又耐人尋味。全詩不著一句議論而題旨自見。另一部分以詩論史,借題發揮,表現自己的政治感慨與識見,具有史論色彩。如《赤壁》,借慨嘆周瑜因有東風之便取得成功,抒發自己懷才不遇的心情。這一寫法尤為后代許多詩人所仿效。對現實政治的關切,在杜牧詩中形成一種深沉的歷史感,即使是流連山水、描摹自然之作,也常常融合了他對自然、社會、歷史的感觸,有一種傷今懷古的憂患意識。

2、李商隱無題詩有何特點?

參考答案:(1)善于捕捉并精心選擇富有情感表現力的意象。這些意象一方面呈現出色彩秾麗或神秘譎詭的特點,另一方面,又大都蘊含哀愁、彷徨、傷感等感情色彩。(2)意境朦朧迷離。這是因為李商隱詩著重表達的是對某些人生經歷的內心深層體驗,這種體驗往往是豐富復雜,難于捕捉,更不易明白傳達的,因而只能用比興象征手法加以表現。,由此造成意境的朦朧。(3)結構迂回曲折、回環往復。李商隱詩著重吟詠的是情緒,往往從不同角度疊加重復,表達上又采取幽微隱約的方式。(4)多用典故。

第十章 唐代散文

一、 基本知識

1、古文:古文之名,始見于司馬遷,指漢時先秦文字。古文作為文體,始于韓愈,指上繼先秦兩漢、奇句單行的文字,是相對于盛行于六朝、在唐代仍占據主導地位的駢體文而言的。

2、駢體文:駢文:指講究對偶、聲韻、辭藻華麗、多用典故的文體,又稱之為駢儷文或四六文。它的出現,突破了早期散文過于古樸簡單的格局而向形式美方向發展,但到后來,弊端也隨之而生,華美的形式往往成了表達思想、反映現實的障礙。

3、古文運動:中唐時期由韓愈領導、得到柳宗元大力支持、有“韓門弟子”參加的,以“文以載道”相號召,以古文反對駢文的一場運動。是一次有目的、有理論主張、有廣泛參與者并且有深遠影響的文學革新。它帶來了散文創作的大繁榮,造成了中國古典散文發展的又一個高峰。古文運動扭轉了六朝至唐初駢文統治文壇的局面,在散文的思想與藝術發展上也都取得了重大成就。

二、 思考與練習

1、“古文運動” 有哪些基本主張?

參考答案:(1)主張“文道合一”,即要求內容與形式的統一,文為道服務。一方面“文以明道”,強調文章要貫穿儒道的精神,具有闡發儒道的作用。(2)主張文體革新。既充分意識到“文”的作用,博采前人遺產,又強調創新。指出學習古文辭應“師其意不師其辭”,反對模仿因襲,主張“詞必己出”。(3)提出不平則鳴的思想。

2、韓愈散文創作取得哪些藝術成就?

參考答案:韓愈是司馬遷以后最大的散文家。感情充沛、風格豪邁、筆鋒犀利、氣盛言宜,形成特有的雄奇恣肆、浩大奔放的氣勢和充沛的邏輯力量,是韓愈散文的基本風格。而不同類型的散文又有不同的風格。(1)論說文氣勢磅礴、縱橫開合,論證雄辯有力,善于通過對比、排比、比喻、反諷等手法增強文章的論辯力量。(2)雜文嘲諷現實,揭露矛

- 9 參考答案:唐傳奇的成就主要表現在:(1)注重作品的審美價值和小說愉悅性情的功用,全方位地展示紛紜復雜的人世生活。(2)善于虛構、想象,在故事展開過程中,既大量使用虛構想象以求,又致力于細節描寫以求真,從而在小說這一文體的獨立歷程上邁出了關鍵性的一步。(3)構思奇異新穎、富于變化,情節曲折委婉。(4)人物形象生動傳神。(5)敘述事件簡潔明快,人物對話生動傳神,詞匯豐富,句式多變。

對后世文學的影響主要有:(1)對小說的影響:唐傳奇通過虛構的故事和人物,比以往任何文學樣式,都更能自由方便具體地反映人們的生存狀態和生活理想。(2)對戲曲的影響:為中國古代一大批優秀的戲曲提供了基本素材。在元明戲曲中,大量移植唐傳奇的人物故事進行創作。(3)對散文的影響:形成了較駢文自由、較“古文”辭藻華美的獨特的散文體式。

第十二章 唐五代詞

一、 基本知識

1、詞:一種合樂而歌的新詩體,唐五代時期通常稱“曲子”或“曲子詞”。詞又名詩余、樂府、長短句。

2、敦煌曲子詞:現傳最早的唐代民間詞,因是在敦煌發的,故稱。敦煌曲子詞保存了詞的初始形態與內容特征。內容豐富龐雜,風格自然樸實,感情直率,生活氣息很濃。

3、花間詞:五代時,后蜀趙崇祚選編十八家詞人的詞五百首為《花間集》,這是文學史上第一部文人詞選集。十八名作者,除溫庭筠、皇甫松、和凝外,均為西蜀詞人。他們的詞風大體一致,后世因稱他們為“花間詞人”和“花間派”?;ㄩg派尊溫庭筠為鼻祖,多寫閨閣情事,情致纏綿,辭藻富麗。代表作家除溫庭筠、韋莊外,還有歐陽炯、李珣、鹿虔扆、牛希濟等。

4、南唐詞人:五代稍晚于西蜀詞在南唐地區出現的一個詞人群體。重視以詞言志,偏重抒寫情懷,拓寬了詞的內容和意境。詞風清麗淡雅、擅長白描。代表詞人有中主李璟、后主李煜、宰相馮延巳。

三、 思考與練習

1、李煜詞的藝術成就表現在哪些方面?他對詞的發展有何貢獻?

參考答案:李煜詞的藝術成就主要表現在:⑴善于運用白描手法,傳達人物的情態和心理,于平淡中見新奇。⑵善于借助比喻、對比等修辭手段將抽象的難以言狀的心理活動,化成具體可感的形象,創造出情景交融的意境。⑶語言樸素生動,而耐人尋味,達到直白通俗與形象精練統一的完美境界。

他對詞的貢獻在于:突破了晚唐五代詞的傳統,使詞由花前月下娛賓遣興的應歌之具,發展為歌詠人生的獨立抒情文體,開文人抒情詞的先河。正如王國維所說:“詞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遂變伶工之詞而為士大夫之詞。”(《人間詞話》)

第四篇:比較文學復習題及參考答案

中南大學現代遠程教育課程考試復習試題及參考答案

比較文學

一、選擇題

1、下面選項中,哪一項不是比較文學所具有的作用(

) A 比較文學研究創造了“世界文學”的時代。 B 比較文學使文學研究的視野和范圍更擴大了。 C 比較文學有助于我們認識文學的共同規律。 D 比較文學研究能使各民族增強相互了解。

2、下面哪一項是法國學派的特點(

) A 法國學派重視中西文學的比較研究。 B 法國學派重視具有事實聯系的影響研究。 C 法國學派認為各民族的文學沒有優劣之分。 D 法國學派最早倡導了無事實聯系的平行研究。

3、下面哪一項,與美國學派的產生沒有關系(

A 第二次大戰后,美國在文學方面的成就已經不亞于歐洲。

B 在20世紀三十年代以后,在美國興起了一種新的文學批評思潮,名為“新批

評”。

C 第二次世界大戰后,隨著美國的強大,美國人認為美國的比較文學已經處于世

界的領先地位。

D 美國學派不滿意比較文學研究中的“歐洲中心論”

4、下面哪一項屬于文類學研究的問題(

A 《西游記》在個別情節上與印度史詩《羅摩衍那》的相似之處。 B 孫悟空與神猴形象的關系。

C 《西游記》與《羅摩衍那》在敘述方式和體裁形式上的不同。 D 《西游記》中人物形象的變異問題。

5、下面關于媒介學的敘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A 媒介學研究接受國在接受過程中所受的本國傳統文化的影響。 B 媒介學研究文學影響的傳播過程。 C 媒介學研究以翻譯為主的傳播手段。

D 媒介學主要研究媒介者、媒介工具和媒介過程。

6、形象學十分強調對“主觀性”的分析,下面對這種主觀性的描述哪一項是不正

確的。(

A 形象學十分注重對主觀性進行分析,因此,形象學就沒有什么客觀依據可言。 B 在形象學研究中,我們必須把握當時民眾的社會心理。

C 一個國家之所以對某一個國家產生這樣或那樣的想象,它的文化傳統往往起著

- 1C 比較詩學在中西比較詩學出現以后才出現。 D 比較詩學在美國學派出現以后才出現。

13、下面哪一項屬于文類方面的影響(

A 中國以前沒有十四行詩,中國的十四行詩是從西方引進的。

B 自從《唐·吉訶德》進入中國以后,“唐·吉訶德”就成為了舉止行為可笑的

代名詞。

C 赫爾岑寫作的激情,對巴金產生了很大的影響。

D 古代印度人十分富于想象力,這刺激了中國作家想象力的發展。

14、下面選項中,哪一項不屬于比較文學學科產生的條件:(

A 隨著資本主義對世界市場的開拓,過去那種各民族的自給自足和閉關自守的

狀態被打破了。

B 不管各民族、各種族的差異如何,在它們中間總是具有著很多的相似之處。

C 因為文學都是語言的藝術,也都是對于生活的反映。

D 各民族都經歷了大致相似的歷史發展階段。

15、下面關于中西比較詩學的闡釋學的必要性的陳述中,哪一項是不正確的。(

A 因為中國古代的詩學理論都是一些深奧難懂的東西。

B 因為中國古代詩學常常是感悟式的,缺乏理論的系統性。

C 因為中國古代詩學的一些理論從今天看來,往往是只可意會,難以言傳,這

給實際應用帶來了困難。

D 中國古代詩學的理論很深刻,我們必須對它加以現代的轉換,使它為全世界

的文學事業服務。

16、下面關于比較文學的親緣關系的闡述,哪一項是不正確的。(

A 只要一個作家閱讀過外國的文學作品,這個作家與他所閱讀的外國作家就是

具有親緣關系的。

B 一個國家的文學思潮傳入到另一個國家,那么這兩個國家就是具有親緣關系。

C 一個作家的創作對另一個國家的文學創作產生了影響,這兩個國家就是具有

親緣關系的國家。

D 國際間的會議、訪問、參觀游覽等,只有對作家的創作產生了影響,就可視

為在文學上具有親緣關系。

17、下面哪一項表明魯迅的小說《傷逝》對《玩偶之家》的主題進行了改造。(

A 《傷逝》思考了婦女在封建家庭中的命運問題。

B 《傷逝》中的女主人公亦是從家庭中出走的。

C 《傷逝》中的女主人公受到來自多方面的壓力,因此她出走以后,不得已又

回到了家中,最后葬送了自己的青春。

D 《傷逝》中并沒有寫到子君是涓生的玩偶。

18、下面是有關中國文學缺類研究的一些陳述,下面哪一項是不正確的?(

中國的愛情詩,尤其是文人的愛情詩,極少表現那種刻骨的相思,這與西方是不一樣

- 3B 比較詩學就是各個國家詩歌理論的比較。

C 比較詩學就是研究各個國家之間在文學理論方面的相互影響。 D 比較詩學就是將不同國家的文藝理論拿來相互比較。

25、劉若愚先生曾將中國古代文論中一些關于文學本體的的觀念稱為“玄學本體論”,下面關于“玄學本體”的陳述中,你認為哪一項是不正確的(

) A 所謂玄學本體指的是一種模糊的“道”的觀念。 B 所謂玄學本體指的是一種模糊的“天”的觀念。 C 所謂玄學本體指的是一種模糊的形而上的抽象物。 D 所謂玄學本體指的是一種故弄玄虛的形而上的抽象物。

二、填空題

1、法國最早的比較文學家是(

2、作為中國比較文學在新時期復興的重要標志,錢鐘書的比較文學巨著(

于1979年出版。

3、整體的放送者可以是一國文學文學的整體,也可以是一個時代的文學,還可以

是一個文學流派和(

)。

4、形象學作為比較文學的一個分支,是從法國比較文學家(

)開始的。

5、根據季羨林先生的觀點,詩學發達的一共有三個大的地區,一個是中國,一

個是(

),還有一個就是今天歐洲的廣大地區。

6、每一篇藝術作品都有(

),但是不一定都能納入某個母題。

7、影響研究又可分為三個類型,即譽輿學、淵源學、媒介學,這是把影響當作一

個(

)來進行分類的。

8、自發性質的比較文學研究,最早可以追溯到(

)。

9、魯迅的長篇論文(

)亦是中國近代一篇重要的比較文學論文。

10、個別的放送者可以是一個作家,也可以是一個作家的(

)。

三、判斷題

1、比較文學既研究國與國、民族與民族文學之間的關系,也研究其他人文學科和

自然科學對文學的影響。(

- 5

3、中國當代比較文學有哪兩個主要研究領域? .

4、譽輿學與淵源學有什么區別?

5、什么是譽輿學中的“框范影響”?

6、什么是“文體化”仿效?

7、什么是比較文學的跨越特性?

8、為什么“母題“具有很強的滋生主題的能力?

六、分析題

1、

運用文學的“四要素”的理論,分析下面曹丕的《典論論文》的一段話

中“氣”的含意。

文以氣為主,氣之清濁有體,不可力強而致。譬諸音樂,曲度雖均,

節奏同檢。至于引氣不齊,巧拙有素,雖在父兄,不能以移子弟。

2、運用“文類學”的理論,分析中西悲劇的主要區別。

3、請分析《蕾米亞》和《白蛇傳》在母題、主題、情節、人物幾方面的相似

和差異及其原因。

參考答案

一、選擇題

1.A

2.B

3.C

4.C

5.A 6.A

7.C

8.C

9. D

10. C 11. C

12. D

13. A

14. C

15.A 16.A

17.C

18. A

19. C

20. B

21. D

22. C

23. D

24. D

25. D

二、填空題

1. 布呂納介

2. 《管錐編》

3. 某種思潮

4. 卡雷

5. 印度

6.主題

7. 輸送過程

8. 古羅馬

9. 《摩羅詩力說》

10. 某部作品

三、判斷題

1. 對

2. 對

3. 錯

4. 錯

5. 對

6.對

7. 對

8. 對

9. 對

10. 錯

四、名詞解釋

1. “母題”

- 7

2、對外國的想象本身雖然往往荒誕不經,但為什么對形象學研究來說,它仍然是很有意義的?

答:這是因為形象學的研究并不關心一國民眾的想象是不是準確地反映了外國的實際,而是主要研究在一國民眾對外國的想象中所反映出來的他們的文化、心理、愿望等。因此,有些對外國的想象雖然荒誕不經,但它們仍然揭示了民眾的心理和文化習俗、愿望等,所以它們仍然是很有意義的。

3、中國當代比較文學有哪兩個主要研究領域?

答:中國當代比較文學有兩個主要的研究領域,一是中西比較詩學的研究,一是中國現當代文學與西方文學關系的研究。

4、譽輿學與淵源學有什么區別?

答:影響研究中的譽輿學(流傳學)是從影響的放送者的角度來進行研究的。它主要研究放送者是誰、放送內容是什么?以及接受國對它們的反映。而淵源學是從接受者的角度進行研究的,主要研究接受者接受了國外文學的那些因素,對他的創作、作品產生了什么實際影響。

5、什么是譽輿學中的“框范影響”?

答:譽輿學中的框范影響是指外國文學作品中一種整體的環境描寫方法和整體的環境氛圍對接受者的影響。在這方面,愈是奇異的環境對接受者的影響就愈大。

6、什么是“文體化”仿效?

所謂“文體化”仿效,指的是淵源學中作家接受外來影響的這樣一種情形:即作家仿效他喜愛的外國作品的整體風格和情調來進行創作。他創作出來的作品,具有他接受的外國作品的整體風貌和情調,但不能具體判斷他模仿了誰。

跨越性”之內。所謂學科“跨越”指研究文學以外的學科對文學的滲透和影響。

7、什么是比較文學的跨越特性?

答:所謂比較文學的“跨越”特性是指比較文學的研究對象或范圍必須是超越一個民族、國家的幾個或多個國家和民族的文學之間的關系。另外,學科的跨越也包括在“跨越性”之內。所謂學科“跨越”指研究文學以外的學科對文學的滲透和影響。

8、為什么“母題“具有很強的滋生主題的能力?

母題之所以具有很強的主題滋生力,是因為母題反映的都是人類的一些基本問題,基本人性。這些問題是我們在任何時代都會面臨的,我們的人性也不會隨著時代、環境的改變而改變。改變的往往只是形式,而本質則是差不多的。所以,我們通常說,母題是主題中的基因,是主題中的最小單位,就是說它是最基本的、最恒定的主題因素。從這些基本因素出發,往往能產生很多的互有差異的主題。

六、分析題

1、

運用文學的“四要素”的理論,分析下面曹丕的《典論論文》的一段話 中“氣”的

含意。

文以氣為主,氣之清濁有體,不可力強而致。譬諸音樂,曲度雖均,節奏同檢。

至于引氣不齊,巧拙有素,雖在父兄,不能以移子弟。

- 9

第五篇:《中國古代文學史》復習題——論述題及答案

1.論述《詩經》的主要文學成就。 2.試論《左傳》的文學特色。 3.試論《孟子》文章的主要特點。 4.試論《莊子》的寓言特點。 5.分析《離騷》的思想內容。

6.試論《史記》描寫人物的藝術特點。

7.結合作品,說明東漢樂府民歌的藝術特點。 8.論《古詩十九首》的藝術特點。 9.試論曹植詩歌的思想內容。 10.分析曹植詩歌的藝術成就。

11.試論阮籍《詠懷詩》的藝術成就。 12.試論左思《詠史》的藝術成就。 13.說明鮑照詩歌的藝術成就。 14.試論陶淵明田園詩的藝術境界。 15.試述李白詩歌的主要藝術特點。

16.分析孟浩然與王維山水田園詩的不同。 17.試述杜詩的“集大成”。

18.說明韓愈“以文為詩”的特點及其在詩歌上的創新。 19.試論韓柳古文理論對散文革新運動的推動作用。 20.分析李商隱詩歌的藝術特色。 21.試論李煜前期詞與后期詞的不同。 22.試論歐陽修在詩文革新運動中的貢獻。 23.試論蘇軾對宋詞的貢獻。 24.試論李清照詞的藝術特色。

25.試論陸游愛國主義詩歌創作的成就。 26.試論辛棄疾詞作的藝術成就。 27.試論《西廂記》的藝術特色。

28.試論《竇娥冤》中竇娥的形象以及此劇的悲劇藝術特色。 29.試論《三國演義》藝術構思的特點以及人物塑造的方法。 30.試論《水滸傳》人物塑造的特點以及小說語言的特色。 31.試論《牡丹亭》的浪漫主義特色。

32.試論《長生殿》中愛情描寫與政治批判之關系。 33.論《桃花扇》的思想內容和社會意義。

34.試論曹雪芹《紅樓夢》對以賈府為代表的封建家族的悲劇命運的揭示。

《中國古代文學史》復習題——論述題答案

1.(1)寫實和抒情的融合。 ①作者所抒發的情感是真實的。 ②作者抒發情感的方式是坦率的。

③敘事性的詩作中也飽含著作者的感情。 (2)賦、比、興的藝術手段。

①賦是《詩經》中運用最多的表現手法。它可以直接敘事,也可以是直接的刻畫描寫,可以是直言其志或直抒胸臆。

②比一般說就是比喻。

③興就是起興或發端,一般處在一首詩或一章詩的開頭位置。就興與詩歌情思的關系而言,基本有相關和不相關兩種情形。

(3)形式和語言方面的特點。 ①重章復沓的結構形式。 ②以四言為基本句式。 ③節奏鮮明,音韻諧洽,有天然的音樂美感。

④語言也很有特色。一是詞匯十分豐富,二是大量運用雙聲疊韻的聯綿詞和疊字,不但增加了詩歌的韻律美,更細膩地傳達出詩人曲折細微的情感和物象的活潑情狀。

2.(1)文學性的剪裁和歷史事件的故事情節化。 (2)刻畫人物性格神形畢現,有立體感。 (3)生動的場面描寫和傳神的細節描寫。 (4)善于敘寫外交辭令,理富文美。 3.(1)雄辯色彩。具有兩個特點:一是把握對方心理,循循善誘,引導對方不知不覺地投人到自己設置的機彀中來,便對方心悅誠服;二是氣勢豐沛,是非鮮明,一旦被納入機彀,便鋪張揚厲,縱橫恣肆,步步緊逼,不給對方辯駁的機會。兩個特點在文中配合,構成了孟子的雄辯。

(2)善于以典型事例、比喻和寓言說理。 4.(1)奇幻譎詭的想象。 (2)人物形象的出神刻畫。 (3)細膩逼真的描寫。 (4)諧趣和譏刺橫生。 5.(1)“美政”理想。 (2)深沉的愛國情感。

(3)追求理想九死不悔的堅韌品格。 (4)疾惡如仇的批判精神。 6.(1)精巧的剪裁和安排,使用“互見法”。 (2)人物之間相互對比映襯。

(3)在特定的環境和場面中凸顯人物特點。 (4)出色的細節描寫和心理描寫。 7.(1)敘事成分相對增加。 (2)抒情真摯濃烈。

(3)在形式和語言方面,突破了《詩經》四字句格式,以五言和雜言為主。 8.(1)《古詩十九首》遣詞用語非常淺近明白,“平平道出,且無用工字面,若秀才對朋友說家常話”(明人謝榛《四溟詩話》卷三),卻涵詠不盡,意味無窮。

(2)質樸自然,沒有雕飾的痕跡。從情感說,《古詩十九首》感情醇厚真摯,沒有矯揉造作;從藝術表現說,它的寫境用語好像都是信手拈來,沒有錯采鏤金式的加工,而是出水芙蓉般的自然詩境。

(3)《古詩十九首》所描寫的景物、情境與情思非常切合,往往能夠形成情景交融、渾然圓融的藝術境界。 (4)《古詩十九首》語言淺近自然,卻又極為精練準確。傳神達意,意味雋永。無論敘述描寫,全都明白如話,而細加體味,又無不含蘊豐富,表現了多層次的真摯情感。

9.以建安二十五年(220)曹操死為界,曹植的詩歌創作明顯地分為前后兩期。

(1)前期多抒發遠大理想和宏偉抱負之作。他前期作品,在抒寫志向與抱負的同時,也常常彌溴著戰亂環境所賦予的悲涼慷慨情思和人生無常的嘆息。即使他前期的宴游詩,也時帶一種蒼涼意味。

(2)曹植后期的作品則多是表現自己壯志難酬,倍受壓抑的郁憤心情,典型代表作是《贈白馬王彪》。 10.(1)曹植的詩歌被譽為”骨氣奇高,詞彩華茂”,就是說他的詩既內容充實豐富,多慷慨悲憤之氣,在藝術表現上又生動形象,注意辭藻華美、對仗工整和音韻流暢。形成了既華麗綺美、又渾厚雄健的獨特藝術風格。曹植詩歌語言華美主要表現在濃烈的感情色彩和鮮明的聲色。

(2)曹植詩藝術的成就還表現在注重對稱之美、注意語言鍛煉方面。曹植還善于起調,工于發端,往往在全篇之首用一警策之語,振起全詩。

(3)曹植的詩歌藝術對后世影響很大,博得極高的評價,被謝靈運譽為“天下才共有一石,曹子建獨得八斗”。鐘嶸也說他的詩“粲溢古今,卓爾不群”。認為他兼曹操、曹丕之長,而各避其短,“魏詩至子建始盛。武帝雄才而失之粗,子桓雅秀而傷于弱,風雅當家,詩人本色,當推此君。”(成書《多歲堂古詩存》卷三)

11.(1)阮籍的《詠懷》詩有一種意蘊深沉之美。因為阮籍是用深刻的哲理思索觀照人生,他把人生的悲哀挖掘得更全面、更深人,因而也就更沉痛。他不是個人命運的“憂生之嗟”,而是理性思索后對普遍人生悲劇的闡發,所以顯得憂憤深廣。在藝術表現方式上,阮籍用典頗多,多用比興、象征烘托意象渲染氣氛,來表達自己的深切情思,所以也顯得意蘊深沉。 (2)另外阮籍的詩還有一種清逸玄遠之美,被人稱為“玄遠”。這是因為,阮籍的詩歌中常常出現一個清虛空靈的莊子式的理想世界。他除了在生活上飲酒狂放之外,在精神上尋求解脫的方式就是越名教而任自然。由于玄學老莊的影響,他就在理想中向往一個自由翱翔的無何有之鄉,一個心境澄明與道合一的人生境界。這種玄遠朗澈的境界,這種富于神話色彩的瑰麗想象。再加上清麗流暢的語言,便讀者獲得一種清逸玄遠的感受。

阮籍的《詠懷》詩,熔哲理、情思與意象為一爐,意蘊深沉、清逸玄遠,不但成為正始時代詩歌的高峰,而且刨造了抒情詩的新形式。

12.(1)左思的詩歌有一種建功立業,功成身退的闊大胸懷。左思家世儒家,他的立身之道主要是儒家的人世思想,他的詩中充滿了堅定的自信與慷慨的抱負。

(2)左思的詩歌充滿一種悲憤不平之氣。出身寒素之家的左思,他的詩歌對門閥制度的批判極其強烈,對貧士失志極為憤慨,一股磊落不平之氣迸發于詩中。

(3)既然建功無門,左思在另一部分詩中表現了遺世歸隱的超脫思想。即使這樣內容的詩,左思也是寫得氣象闊大,筆力雄健。

左思的詩歌繼承了建安詩歌的風骨,被譽為“文典以怨”,“左思風力”(《詩品》卷上、卷中),就是指他詩歌引用歷史典故以抒時憤,剛健有力。

13.(1)鮑照的樂府詩具有抒情濃烈、氣勢流暢之美。他把慣用的比興、善敘他人他事的樂府詩,發展為一種直接抒寫自己感情、敘說自己遭遇的詩體。把濃烈的抒情與構辭的美麗融為一體。來表現自己的澎湃情懷。其抒情特色是外露、強烈、流暢而節奏急速。常常是一種感情突然爆發,發則滔滔不絕。

(2)鮑照的詩語言亦自有特色。他注重錘煉字句,辭采瑰麗,有震憾人心的效果,所以被稱為“雕藻淫艷,傾炫心魂”。

(3)鮑照對于七言詩的發展作出了巨大貢獻。鮑照《擬行路難》是以七言為主的雜言。前此的雜言是以四言或五言為主,七言為輔。曹丕的《燕歌行》每句用韻,且一韻到底,不利創作。鮑照加以大膽變革,改逐句押韻為隔句押韻,而且創造性地自由換韻,便詩歌音節節奏鏗鏘頓挫,更便于表達奔放恣肆的感情應。鮑照的大膽革新積極創作,便七言詩體大大發展,直接影響到唐代七言詩的創作。

14.(1)陶淵明在中國文學史上的一大貢獻,就是創造了情味極濃的沖淡之美。他詩作的境界韻味,是一種平和淡泊,于世事無所爭、無所求,是心與自然泯一的人生境界的自然流露,表現為寧靜平淡的境界,是一種新的意境美的類型。

(2)形成陶詩平淡自然之美的原因,一在于詩人心境的平和散淡,二在于詩人語言的平易質樸。由于他委運任化,順乎自然,不汲汲于富貴,不戚戚于貧賤,所以在詩歌創作中情緒平和,沒有激烈的,情緒變化,沒有巨大的情感起伏,遠離了在政治上建立事功的強烈追求或懷才不遇的無限悲慨,而于田園生活日月之中自得其樂。

陶詩語言是不露斧鑿卻高度藝術化的傳神之筆,是詩歌大師語言功力爐火純青的極致化境。元好問說陶詩“一語天然萬古新,豪華落盡見真淳”(《論詩絕句三十首》其四)。

15.(1)李白詩歌的主觀色彩:李白的詩歌創作帶有強烈的主觀色彩,主要表現為側重抒寫豪邁氣概和激昂情懷,李白詩歌很少對客觀物象和具體事件做細致的描述。灑脫不羈的氣質,傲世獨立的人格,易于觸動而又爆發強烈的感情,形成了李白的抒情方式的鮮明特點。它往往是噴發式的,一旦感情興發,就毫無節制地奔涌而出力,讓人直接感受到心靈的震撼。

(2)李白詩歌的想象特色:李白詩歌的想象變幻莫測,往往發想無端,奇之又奇,帶有一種隨著生發的狂放精神。李白詩的想象,常有異乎尋常的銜接,常隨情思的流動而變化萬端。一個想象與緊接著的另一個想象之間,跳躍極大,意象的銜接組合也是大跨度的,離奇惝恍,縱橫變幻,極盡才思敏捷之所能,與莊子的散文特色相類似。

(3)李白詩的意象和語言風格:李白詩中頗多吞吐山河、包孕日月的壯美意象,也不乏清新明麗的優美意象,由此可以看出,李白詩的意象,有壯美與優美兩種類型。

16.由于生活知環境和性格氣質的不同,在詩的寫法和藝術風格方面,孟浩然與王維是有區別的。 (1)孟浩然的山水田園詩更貼近自己的生活,“余”、“我”等字樣常出現在詩里。出現在孟浩然詩里的景物描寫,常常就是他生活環境的一部分,帶有即興而發、不假雕琢的特點。相比較而言,比王維的詩更顯淳樸,更接近陶淵明的”豪華落盡見真淳”的境界。

(2)孟浩然遇景入詠時,常從高遠處落筆,自寂寞處低徊,隨意點染的景物與清淡的情思相融,形成平淡清遠而意興無窮的明秀詩意。比王維幟做更能給人以洗盡鉛華之感,情思的凈化、語言的清省和詩境的明秀融為一體。

(3)自然平淡是孟浩然山水詩的風格恃點。盡管他的詩中也有刻畫細致、用字精審的工整,但非有意于模山范水,只是一時興到之語。觀其全詩,多以單行之氣運筆,一氣渾成,無刻畫之跡。妙在自然流走,沖淡閑遠,不求工而自工,不似王維的工筆。

17.(1)杜甫“別裁偽體親風雅,轉益多師是汝師”(《戲為六絕句》其六)所謂“親風雅”,實際是重興寄,表現為寫時事的寫實傾向,把文學從側重抒發個人情懷襟抱引向寫民生疾苦,開拓創作視野。

(2)在藝術上“轉益多師”,廣泛學習前輩作家,總結文學藝術經驗,對詩的藝術形式,表現力進行深入的探索追求,因而成為詩歌的集大成者。

(3)杜詩集大成的體現:一是“不薄今人愛古人”,虛心學習前人和時人經驗。二是作詩兼備眾體,風格多樣。三是功力深厚,能融會貫通,自鑄偉辭。

18.(1)韓愈今存詩歌近四百首,其中大多是長篇古體詩,以氣勢雄放和意象詭奇見長,波瀾壯闊,滾滾不窮,手法變怪百出,可驚可嘆。。

(2)韓愈主觀意識旺盛,勇于創新,在藝術上蓄意追求狠重、怪奇、險勁的境界。但他作詩追求險怪,終會走到“以丑為美”的地步,即將生活中丑陋事物寫入詩中。追求非詩之詩和以丑為美,可以造成藝術表現形式的怪奇和生新,但也容易將詩寫得不是詩,毫無美感,令人難以卒讀。不過,韓愈總是以文為詩,且著意收羅奇語,多險怪意象,但因為有真情實感貫穿,所以仍然不失詩的感染力。

19.(1)唐代古文運動之所以至韓、柳始成,主要是因為韓、柳在批判繼承古文運動先驅之文化的基礎上對儒道進行全面的清理,提出了許多反傳統觀念的新解,以文章內容的變革帶動形式的變革,使“文以載道”說產生了實踐意義,并在理論上臻于完善。

(2)在具體的創作實踐中韓愈提出了”不平則鳴”的口號,“明道”與對現實的批判聯系了起來,為“古文”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現實基礎。又明確提出“唯陳言之務去”的主張,要求從字句到文章全面創新,反對因襲、模擬。此外,還要求文字的表達要流利暢達,“言”與“文”進一步接近與統一,使得語言的革新獲得成功。

(3)柳宗元在反對繡繪雕琢的文風方面,也持與韓愈相同的態度,對于文體、文學語言的改革,他的意見也大體與韓愈相似,但不如韓愈那樣系統、簡明。他們所提出的文道合

一、氣盛言宜、務去陳言、文從字順等論點,指導了后來無數古文家的寫作,直到今天仍有一定借鑒意義。

20.(1)李商隱詩歌表現晚唐士人傷感哀苦的情緒,以及他對于愛情的執著,開創了詩歌上新風格、新境界。他繼承了杜甫七律錘煉謹嚴、沉郁頓挫的特色,又融合了齊梁詩歌的濃艷色彩和李賀詩的幻想象征手法,形成了深情綿邈、綺麗精工的獨特風恪。

(2)李商隱將人生感慨的抒寫向更深細、隱微方面發展,善于用艷麗精致的藝術形式表達悵惆落寞的情緒,詩中充滿了迷茫與悲涼的體驗。其作品深婉精細、韻味深厚,富于象征暗示色彩,有朦朧美。

(3)李商隱詩歌是心靈的象征,是一種純屬主觀的生命體驗的表現。他的絕句中反映身世之感的較多,深刻地反映了衰敗時代的士人心態,寫得深情綿邈,沉博絕麗,有的比較隱晦,具有沉痛凄切的抑郁情調和憂傷的美。在藝術上的明顯特色便是細美幽約、朦朧含蓄,為感傷唯美文學的典型。

21.(1)他的早期作品以反映沉溺聲色、縱情逸樂的宮中生活為主,描畫精細、生動,且富有情趣,較為真切率直。

(2)后期,李煜當上偏安皇帝,詞的內容和情調也因之發生了明顯變化,開始寫心情沉痛的離愁別恨,流露出了陰郁的哀傷,已由對外界事物的描繪轉人內心情感的表白,抒寫孤獨、惆悵和無奈等難以明言而又牽腸掛肚的茫然心緒和抑郁情懷,顯得格外沉痛。寫亡國的深哀巨痛是李煜最感人的篇章,在他入宋做囚徒的三年時間里,追懷故國,痛念江山,抒寫美好事物喪失后的切膚之痛。李煜的后期詞,純以白描手法直抒內心的極度悲痛,詞中時空跨度很大,舊事新境貫穿,既能引發聯想,又加大了感情容量。

22.歐陽修在北宋的詩文革新中作出了卓越的貢獻,他是北宋中葉文壇的領袖。論宋代古文者,莫不知歐陽修之后有曾、王、三蘇。曾、王與歐陽修皆江西人,三蘇皆出歐陽門下。作為宋代古文運動的領袖人物,他的文論和創作實踐,對當時及后代的影響卻不容低估,足可與“文起八代之衰,道濟天下之溺”的韓愈相媲美。

歐陽修之所以能成為北宋詩文革新運動的領袖,與他杰出的創作實踐密不可分。為糾正雕刻過甚的昆體偶麗之文的流弊,他身體力行地實踐了自己“其道易知而可法,其言易明而可行”的創作主張,撰寫出了大量平易生動的古文,成為人們學習的典范。在歐陽修的文學創作中,散文取得的成就最高,影響也最大。他的散文以學習韓愈相標榜,但卻能學韓而自出變化。歐陽修摒棄了韓文艱澀怪奇的一面,發展了其“文從字順”的一面,建立起平易流暢、委曲婉轉的文章風格。這是他對宋代散文的最大貢獻。他的散文敘事簡括有法,議論紆徐有致,多用語助詞,不用冷僻怪異的字,大量化用駢文語句;注意語氣的輕重和聲調的諧和,善于利用文句的長短變化、語氣的停頓轉換,以加強文句間的聯系,使語句圓融輕快,文氣流轉條達。

無滯澀窘迫之感。在寫作技巧上,歐陽修善用宕筆、疏筆,吞吐夷猶而抑揚頓挫。他善于從平易近人處出發,從入情入理的具體事物出發,從極平凡的道理出發。其散文創作傾心于風神姿態,偏于陰柔之美,紆徐委備而婉曲有致,詩味醇濃而情韻綿邈,含蓄蘊藉而平易自然,其本質是散文的詩化和情感的外顯。

歐陽修的詩歌創作呈現明顯的散文化傾向。他利用詩歌議論時政、評說歷史、探討學術問題、鑒賞文物書畫,而且在詩歌中歌詠和表現日常生活中習見的事物,在命意上追求深刻創新。故歐陽修的詩歌開創了取材廣泛、命意新穎、以文為詩、以議論為詩的一代新風,這是對傳統詩歌表現范圍的解放,代表著當時詩歌發展的新方向,體現了宋代詩人的創造精神。因此,在由唐詩至宋詩的轉變過程中,歐詩為一樞紐,他一方面保留了詩體相對整齊凝煉的傳統,一方面使詩體形式具有彈性,在不喪失整齊的情況下,使詩的節奏多變,語言自然流暢,可以暢所欲言,接近散文那樣流動自然的風格。他使詩歌創作具備修養深厚的人文品格,更多地貫注著人文意趣,詩中的人文意象開始取代自然意象占據主導地位。

23.蘇軾的詞在宋詞發展變革中占有重要地位,他突破了傳統詞作的題材限制,擴大了詞境;他的以詩為詞,指出作詞的向上一路,促進了詞體的變革。相比于他的散文、詩歌,蘇軾在詞的創作方面取得的成就更大。陳廷焯《白雨齋詞話》云:“人知東坡古詩、古文卓絕百代,不知東坡之詞尤出詩文之右。”蘇軾對詞體的全面革新,提高了詞體的地位,便宋詞能與唐詩并列而無愧色,以至被人們視為有宋一代文學的代表,這是他對宋代文學發展的巨大貢獻。

蘇軾以詩為詞對詞體革新的貢獻,主要表現于: (1)蘇軾將作詩的本領用于作詞,“以詩為詞”是他革新詞體的關鍵。

(2)其“以詩為詞”的主要特點,在于把詞與詩看成是同等地位的文學樣式,有意識以詩的意境、詩的創作方法人詞,突破音樂對詞體的約束,把依賴于音樂傳播的歌辭變為一種獨立的抒情詩體,促成了詞體的解放。

(3)蘇軾使詞由“歌者的詞”轉變為“士大夫”的詞,側重表現作者的曠達襟懷和超然自適的人生態度,較深人地反映了一個飽經憂患而襟懷開闊的士大夫文人的精神風貌。

蘇軾是詞史上一個詞派的開創者,一個新的歷史階段的揭幕人,蘇詞創作所產生的影響是巨大而深遠的,其最主要的是為詞這種文學樣式品位的提高開辟了道路,準備了條件。蘇軾詞格既高,故為當世學人所崇尚。

24.李清照的生活和詞作都以南渡為界,分為前后兩期。前期詞綽約輕倩,自然嫵媚,充分表現了年輕女子的天真活潑和極細膩的兒女柔情。南渡后國披家亡,屢遭喪亂和磨難,詞中多家國之思和身世之嘆,充滿了孤寂憂郁的感傷之情。易安詞盡管前后期有明顯不同,但作為“易安體”,有一些基本藝術特色是共同的:

(1)通俗易懂的文學語言和明白流暢的善律聲調。李清照論詞,力主詞“別是一家”,竭力維護詞作為一種獨立文體的本色,其作詞亦嚴守此道。她不追求辭藻華美,也不刻意熔鑄前人詩句,而是用從口語中加工提煉的、明白省凈而富有表現力的尋常語言、白描的手法、新奇的比喻,創造出不尋常的意境,明明白白地表述自己的真情實感,自然清麗,極有情味。她又妙解音律,所作詞無一字不協聲律。她的詞將精美雅致的畫面和通俗真切的情事結合起來,達到情景交融;其語言既充分體現了婉約詞人精于修辭、造句工巧的優長,又大量貼切生動地化和口語,集雅俗于一體。

(2)易安詞既主要寫自己的生活、心理和情趣,又融入了家國興亡的深悲巨痛,將家國之痛和身世之悲糅合一起,既不失婉約詞的本色,又具有凄壯悲愴格調,發展了傳統的婉約詞。

(3)易安詞既有女性詞的溫婉柔麗,又有一般女性詞所少有的貞剛之氣。能將委婉的情思與超脫的襟懷融合在一起,婉約而不綺靡,無脂粉氣,無閨閣氣,細膩柔麗之中透出遒逸、俊爽。這種不讓須眉的灑脫、豪邁之氣,使其詞別出于一般意義的婉約詞而獨標一格。

25.陸游的詩歌創作是我國古代愛國主義文學發展的一個高峰。在他八十多年的人生歷程中,愛國激情始終不衰,體現為他那近萬首詩歌的主線。也正是這種強烈的愛國精神,不管是早年的喜談恢復,積極支持張浚北伐;中年的從軍南鄭,在軍事前線謀劃進取之策;還是后期的調任閑職、長期賦閑家居,他始終念念不忘恢復中原,以至在垂暮之年還出山從政,支持韓侂胄所主持的開禧北伐。他對祖國命運的無限關懷,對祖國的土地、人民和歷史文化傳統的熱愛,在他的詩歌創作中始終占據著主要的位置,渴望抗金、恢復中原,渴望自己有機會去蠃得勝利、歌頌勝利,以身報國的滿腔激情,是他詩歌創作的主要動力,支持著他一輩子“位卑末敢忘憂國”,并使他對抗金事業充滿必勝的信念。在他的詩中,或抒發自己的報國壯志,或歌頌抗金戰斗的勝利,或沉痛地表達淪陷區人民渴望收復失地的愿望以及對他們苦難生活的深切同情,或斥責主和派大臣出賣祖國土地的可恥行徑,或控訴投降派排斥抗戰將領、貽誤國事的罪惡勾當,或抒發自己無路請纓、壯志難酬的無比悲憤,無不跳動著那顆火熱的愛國之心,無不洋溢著忠于祖國和人民的誠摯之情。

激情昂揚、氣勢豪壯,是陸游詩歌最鮮明的特色。陸游存詩近萬首,始終貫穿著強烈的愛國精神,他對國家命運的關切,對祖國、對人民、對祖國歷史文化傳統的熱愛,對恢復中原的渴望,對敵人的仇恨,對投降派的斥責和揭露,對淪陷區人民的同情,以及以身許國的豪情,斗爭必勝的信念,壯志不酬的悲憤,匯成愛國激情的洪流,充溢于詩歌的字里行間。而在抒發自己的豪情壯志時,又常運用想象和夸張手法,突破現實環境的束縛,如他的眾多證夢詩等,給人展現出更加遼闊壯美的景色和場面,塑造出高大的自我形象,激發人們的愛國激情。

陸游詩歌的愛國精神貫穿他的一生。即便在長期閑居的鄉村,他的愛國思想和積極奮斗的精神也還保持不衰,并創作出風格悲壯的詩歌。

26.

(一)進一步解放詞體開拓詞境

(1)辛棄疾把蘇軾已解放的詞體和開拓了的詞境,再進一步加以解放和開拓,既能用詞來抒情、詠物,也可用它鋪陳事實或講說道理,即以文為詞。

(2)東坡詞是典型的文人詞,而稼軒詞乃英雄之詞,辛棄疾以豪爽的英雄本色和充沛的創作才力,把詞從寫兒女柔情為主的藩籬中解放出來,開創了比東坡詞更廣闊更激蕩的天地,使之具有英風豪氣。

(3)辛棄疾寫鄉村景致的詞作較多,對詞境也是一種開拓。這種帶有鄉村生活牧歌情調、樸素真淳的詞,在此前的文人詞里是很少出現過的,而在辛詞中卻較為多見。

(二)豪放與溫婉兼勝

(1)辛棄疾作詞多以豪放格調出之,又不失溫婉的本色,合此二者方為辛詞恃色。但作為稼軒詞基調的,是其一生難以抑制的悲放。

(2)辛棄疾以其英雄豪杰的性情和膽氣,突破了詞的傳統體制和寫作方法而另辟新境,可是就其稼軒詞言情的深微而言,卻又同時保持了詞體曲折含蓄的美妙。

(3)既以豪放氣質開拓了詞的意境風格,又不失詞的含蓄蘊藉之長,這種相反又相成的現象,是稼軒詞最值得注意的特色,也是他在宋詞發展過程中完成的難以企及的過人成就。

(三)镩鑄百家的深雄雅健的語言

(1)辛棄疾讀書多,馳騁百家,轉益多師,下筆如有神助,故議論縱橫,善于用典,歷來被認為是稼軒詞運用語言的特點。

(2)在稼軒詞里,效楚辭體、陶體、花間體、易安體者都有,又以散文句法人詞,《詩》、《論》《莊》、《騷》等經史子語拉雜運用,縱橫自如。其語言風格可用“深雄雅健”來概括。

(3)稼軒詞的語言風格也是多樣化的,除用典多而精當,語句精練警策、雄放雅麗外,還有吸收民間語言而通俗化、□語化的優點。

27.王實甫的《西廂記》在藝術上取得了極大的成功。

(1)從情節安排和結構技巧上看,劇情曲折,結構巧妙合理。全劇從兩條線索來展開劇情:以張生、鶯鶯和紅娘與老夫人間的矛盾沖突為主線,以崔、張和紅娘三人之間的性格沖突為副線,二者相互交錯、制約,極富戲劇性。

(2)體制上有突破。它打破元雜劇一本四折的體制,用五本二十一折的長篇連臺本戲;并且打破了元劇一人主唱的通例,在若干折戲里采用了旦、末輪唱的方式。這種突破與創新,對安排劇情、刻畫人物,都起了很好作用。

(3)塑造了性格鮮明的人物形象。作者主要是把人物放在復雜的矛盾沖突之中,通過人物自身的言行來塑造人物,使情節發展和人物性格更加巧妙合理地結合,使人物性格鮮明,形象生動。

(4)優美的詞章,高度的語言技巧。作者精心安排了抒情詩般的歌唱語言和潛臺詞豐富的道白語言,使人物語言充分戲劇化和個性化。對創造戲劇氛圍、表達人物的深層次感情,起了極好的作用。

28.《竇娥冤》中的竇娥是封建社會里“孝女”和“節婦”的典型。她身世悲苦,卻默默忍受著現實社會強加給她的深重苦難。她安分守己,善良溫順。為了婆婆,她可以忍受皮肉之苦,蒙受不白之冤,甚至付出年輕的生命。她的所作所為完全符合元朝統治者提倡的程朱理學的做人的標準,具有孝順、貞節、善良等高尚道德。

但她同時又具有剛強的性格。她不滿婆婆的引狼入室,堅決拒絕張驢兒的非禮,面對張驢兒的誣陷威脅毫不畏縮,毅然決然選擇見官。尤其是她蒙冤受屈被推上刑場時,她悲憤地叱天罵地,指責天地好歹不分,賢愚不辨,表現出對社會制度的大膽懷疑和強烈批判。她臨死發下的三樁誓愿,是用生命所作的抗爭。死后,她不屈的鬼魂又繼續奮斗,直至沉冤昭雪,惡人受懲。

此劇的悲劇藝術特色集中體現在作者成功地刻畫了竇娥這一悲劇形象。劇中的情節安排、高潮出現,都是以人物塑造為中心,把人物放在矛盾沖突的旋渦中心。竇娥幾乎承受了封建社會下層婦女所承受的一切不幸。是封建禮教、封建吏制、社會無賴等各種惡勢力共同殘害的犧牲品。她是元代社會的產物,又是一個悲劇的典型,具有感天動地的藝術魅力。

29.《三國演義》在藝術上取得成功的基本條件,就是其運用虛實相間的藝術觀念,正確處理了歷史真實與藝術創造的關系問題。章學誠曾指出《三國演義》是“七分實事,三分虛構”,從文學的角度看,此說是符合作品實際情況的。所謂“七分實事”是指作品的主要框架、主要人物、主要事件是按照史書記載的真實情況來設計和組織安排的,從而給人以基本的歷史真實感;“三分虛構”則是指在人物和事件的細節描繪上,盡量采用民間傳聞的精采片斷,并附之以作者本人的虛構,使之在不影響基本歷史真實的前提下,最大可能地增強故事和人物的藝術魅力,全實則死,全虛則誕。羅貫中游刃有余地運用了虛實相間的手法,取得了極大的成功,并為后來的歷史小說創作提供了成功的典范。作者在對作品進行藝術構思時,主要采用了似下幾種技法:

(1)細心穿插,巧于構思。即對各種史料重新組織,達到點鐵成金的效果。

(2)于史無征,采用傳說。對于情節發展和人物塑造需要而正史中又無依據的內容,大膽采用民間傳說,以增強作品的藝術性含量。

(3)本末倒置,改變史實。即將個別事件加以改動而成為新的情節因素。 (4)張冠李戴,移花接木。

(5)妙筆生花,善于鋪敘。即將史書中有關情節的簡略記載加以渲染鋪敘。

《三國演義》在人物塑造方法方面,采用了類型化的手法。類型化典型人物的主要特征是:為一般而尋找特殊,共性對個性占有突出的優勢,直接以比較純凈的形態呈出?!度龂萘x》中類型化人物典型的藝術特征主要表現在:

(1)單一性。即重要形象都有一個主要的、突出的特征,它在形象內部諸因素中占決定性位置,這一特征足以托起整個形象。

(2)穩定性。即人物的主要特征及其他因素基本上穩定不變,處于古典的靜穆狀態,強調本質、一致、必然、普遍,不強調性格變化,使主要人物特征反復出現在不同事件中,以取得強烈的藝術效果。

(3)和諧性。即讓人物形象內部諸因素基本上處在古典式的和諧之中,回避性格復雜性。體現一種中和之美。這種和諧性主要表現有二:一是回避現象與本質的矛盾,使現象能比較直接地表現本質;二是回避理智與感情有矛盾,保持人物單一的性格特征?!度龂萘x》是中國長篇小說的開山祖,但它一出世便將中國古代小說類型化的人物塑造方法推向了頂峰,成為古代文學中類型化藝術的光輝范本,創造了一系列千古不朽的人物典型。

30.《水滸傳》把塑造綠林豪俠英雄作為自己的最高藝術追求,開始了從類型化人物向性格化人物過渡。一方面,作品中的綠林豪俠繼承了古代英雄的特征,作為“勇”和“力”的化身,具有類型化的傾向;另一方面,又體現了社會下層特別是市民階層的道德思想和生活情趣,具有較為突出的個性特征,具有一定的個性化典型的傾向,其主要特征是:

(1)傳奇性與現實性,超人與凡人的結合。即既寫人物的傳奇色彩和超人之處,又寫他們的性格弱點和成長過程,避免了因過分夸張而失真的毛病。

(2)驚奇與逼真的結合。即整個故事情節的高度夸張和具體細節的嚴恪真實的融合,使其既有驚心動魄的傳奇色彩,又讓人覺得真實可信。

(3)粗線條勾勒與工筆細描的結合。即用講故事的辦法,以一連串驚心動魄的情節,勾勒出人物性格的輪廓,然后用工筆細描的方法,描繪人物的音容笑貌,突出人物的個性特征。

(4)穩定與變化,單一與豐富的結合。即作品中的人物往往在穩定中求變化,單一中求豐富,其性格既有主調,又有多個側面。

《水滸傳》的語言創造性地繼承和發展了“說話”藝術的語言恃色。它以北方口語主要是山東一帶口語為基礎,加工成一種成熟的書面語言。其主要特色是:簡潔明決,生動含蓄,表現力很強;寫人敘事,多用白描,不用長段抒寫,往往用幾個字便便意態畢肖。作品中人物的語言個性也很突出。書中綠林好漢的語言,往往能符合其身份、個性和神態。

31.(1)富于幻想的藝術構思。作品的非現實題材及其“理之所必無”,而“情之所必有”的創作主旨,決定了它必然采用充滿理想色彩的藝術手法。該劇在情節結構上充滿了離奇跌宕的幻想色彩,情節荒誕離奇,現實生活中必無,只能于幻想中出現。好多情節無不充滿著理想主義的色彩。而正是這一系列富于幻想的藝術構思,才構成了此劇結構的骨架和支柱,為表達“情之所必有”這一主旨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2)是此劇具有濃郁的抒情詩色彩,即充滿詩的意境。在劇中,作者以抒情詩人的氣質,運用抒情詩的手法,去深刻揭示人物內心的感情。劇中很多曲詞能將抒情、寫景和人物塑造融為一體,文采斐然,美不勝收。

32.《長生殿》一方面對李楊的真摯愛情給予熱情的歌頌和贊美,另一方面對他們給國家和社會造成的災難、危害表示了不滿和抨擊。劇中李楊“占了情場”與“弛了朝綱”的矛盾,是作者探索人生哲理的一個外顯層次,他的內在追求是從中挖掘其哲理蘊含,即忘我的愛情與其社會角色的矛盾是永遠難以克服和彌合的人類永恒的遺憾?!堕L生殿》主張用佛家出世來超越和解決這個矛盾。因此《長生殿》的主題實際上包括了相互聯系著的兩個方面:一是通過李楊樂極生悲的故事,總結福禍互倚的人生哲理以垂誡后世;二是讓李楊二人在歷盡劫難、遍嘗悲歡離合的人生況味后大徹大悟,終于跳出愛河,以佛家的色空觀念否定了他們的情欲,宣布“情緣總歸虛幻”,促使沉迷者“蘧然夢覺”。

33.《桃花扇》以明末復社文人侯方域和秦淮名妓李香君的愛情故事來反映南明弘光王朝覆滅的歷史。作者將南明王朝覆滅的原因歸罪于馬士英、阮大鋮等“魏閹之余孽”,同時也將他們安排為李侯愛情悲劇的罪魁禍首。作者從三個方面對這幫禍國殃民的權奸進行了無情的揭露和鞭撻:

(1)他們迎福王為弘光帝,并非為了中興復國,而是出于自己之秘利,唆使福王聲色犬馬,荒淫無度,他們自己則趁機大權獨攬,賣官鬻爵,黨同伐異。

(2)清兵南下之際,國勢危急之時,他們或跑或降,一副無恥嘴臉。

(3)通過他們與侯李關系的始末,具體揭露了他們“殃民”的劣跡。在侯、李愛情悲歡離合的發展過程中,阮大鋮是阻撓破壞和悲劇制造者的角色。這樣,劇中就把南明王朝覆亡和侯、李愛情悲劇的責任,都歸結到馬、阮等權奸身上。但作品并不以指斥權奸禍國殃民力最終目的,沒有落入大團圓的俗套,而是以侯、李二人大徹大悟的出家作為他們劫后重逢之后最終的人生歸宿,即用苦澀和失落取代了淺薄的認識和廉價的慰籍,使劇作具有更為深刻的歷史縱深感和人生哲理感,其立意遠遠超超出了一般的歷史劇和愛情劇。

《桃花扇》一劇具有很強的社會意義。從現實來看?!短一ㄉ取返乃枷胫笟w表現了清初文人在閱盡社會統治的滄桑巨變后對社會政治失去信心而產生的逃避心理狀態;從文化傳統上看,它又是長期以來個體對社會的依附關系一旦失去平衡后,人們難以承受,因而恐慌失落的心態的反映,從而揭示出清代文學感傷思潮內趨動力的一個重要側面。

34.(1)作者以政治腐敗作為他們必然衰敗的根本原因。作品用元春這個人物的安置、賈雨村對“護官符”的領悟等筆墨,揭示封建官場“一損皆損,一榮皆榮”的致命弱點,從而預示出封建官僚政治從腐敗到衰敗的必然結局。

(2)作者將經濟上的“入不敷出”和生活上的窮侈極欲想對照,寫出其必然崩潰的結局。整個賈府生活奢華無度,個人無節制、無止境的欲求又導致相互之間的勾心斗角、爾虞我詐,這些都揭露出賈府榮華富貴的表面之下所掩蓋的無法治愈的癰疽。

(3)作者以后繼無人揭示出封建家族自然枯萎的悲劇命運。賈家的下一代,不是庸庸碌碌的無能之輩,便是荒淫無恥的下流之徒。賈寶玉雖聰明伶俐,也無太多惡習,但作為新思潮的代表人物卻表現得與封建大家族格格不入,與家庭和社會的要求完全背離;而其愛情悲劇本身也是其家族悲劇命運的一個縮影。

本文來自 99學術網(www.gaojutz.com),轉載請保留網址和出處

上一篇:房產銷售社會實踐報告下一篇:二月二龍抬頭活動總結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