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兒童文學語言的特點范文

2023-09-22

兒童文學語言的特點范文第1篇

關鍵詞:廣告語言 修辭手段

《現代漢語詞典》(2002)對修辭的解釋是“修飾文字詞句,運用各種表現方法,使語言表達準確、鮮明而生動有力。”作為勸說手段的修辭學是語言學的一個部分,而廣告是以最簡單的語言表達最復雜的意義的一種語言藝術,從本質上說,廣告語言屬于鼓動性語言,具有勸說性。所以,廣告語言中恰如其分地運用修辭手段,既可以增強語言的表現能力,吸引消費者,又能產生誘人的圖像和迷人的情景,更加突出產品的特點,促進銷售。廣告中常見的主要有比喻、排比、押韻、回環、仿擬等。

(一)、比喻

比喻是用有相似點但本質不同的事物來描繪事物或說明道理的辭格,在廣告語言中被大量使用。例如:

(1)Looks like a pump,feels like a sneaker.(看似跳舞鞋,穿如運動鞋。) (2)創意是金,敬業如牛。(金牛廣告)

(3)You are the enperor today.(今天您是皇帝。) 例(1)是Easy Spirit鞋的廣告語。廣告語言用明喻的手法把Easy Spirit鞋的性能生動地描述出來,在消費者心中樹立了具體的產品形象。例(2)是某廣告公司的廣告語。廣告語言用明喻的手法向廣告受眾說明了公司的水平和創意敬業精神,樹立了良好的形象。例(3)是美國某旅館的廣告語。作為旅館,把顧客比做皇帝,足見其服務水平一流。廣告語言給廣告受眾提供了一種良好的信息:旅館提供熱情、周到的服務。聽話人的面子得到了維護,其利益被擺到了首位。在這樣的情境中,消費者自然會毫不猶豫的選擇這種讓人有賓至如歸的感覺的好地方。廣告給廣告受眾傳遞了明確的信息,給消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上述廣告中,比喻的使用使事物具體化和形象化、語言生動活潑和富有文采、引發了讀者想象和印象的加深,達到了宣傳效果。

(二)、比擬

比擬是根據想象把人當做物或把物當做人來寫的一種辭格。在廣告中恰如其分地運用比擬,可以使廣告語言生動有趣,富有活力。例如: (1)佳雪,就是喜歡水。(佳雪凈白) (2)飄柔,就是這么自信。(飄柔) (3)處處為您著想。(奧拓)

(4)夏天,讓我們做個“超薄”女人。(某減肥產品廣告) 例(1)中,本體是“佳雪凈白化妝品”,擬詞是“喜歡”,“喜歡”的意思是對人或事物有好感。“喜歡”是用來描寫人的心理活動的動詞,在這則廣告中,被用來描寫佳雪凈白這種產品,是為了突出該產品能充分留住肌膚水分,使肌膚柔嫩幼滑等特性。例(2)中本體是“飄柔”,擬詞是“自信”“自信”的意思是相信自己。“自信”本是用來寫人的,這則廣告賦予飄柔洗發水以自信的屬性,這種自信來自于寶潔公司上百年的企業歷史及其品牌形象。例(3)中,本體是“奧拓”,擬詞是“著想”,“著想”的意思是(為某人或某事的利益)考慮。“著想”的行為主體應該是人,而在這則廣告中,卻變成了奧拓汽車,這種擬人手法的運用能著重宣傳該品牌汽車全面、優質的售后服務。例(4)中,“薄”一般是用來指扁平物上下兩面之間的距離小,在這里被用來形容女人,突出她們身材苗條。作者這樣別出心裁的刻畫,是為了宣傳該減肥產品的神奇效果。

比擬在上述廣告中的運用,使所傳遞的信息具體、生動,抒發了廣告行為主體的情感,

1 增強了感染力。

(三)、仿擬

仿擬就是故意模仿名言、習語,改動部分詞語來表達新的思想,以達到嘲弄、幽默的目的。例如:

(1)In Asia-Pacific,all roads lead to Holiday Inn.(在亞太,條條道路通假日旅館。) (2)水往高處流。

(3)趁早下斑,請勿痘留。

(4)三十功名創傳奇,八千里路馳江鈴。 (5)那山那水,人間瑤池,步步為贏。

例(1)是亞太假日旅館的廣告。該廣告模仿了英語習語“All roads lead to Rome(條條大路通羅馬)”,在廣告受眾中產生了強烈的共鳴,引發了他們的形象思維,對消費者具有很強的說服力和誘惑力。例(2)是淄博潛水泵的廣告語。該廣告語脫胎于漢語習語“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一字之改,卻形象生動。廣告語言引發廣告手中的聯想,以洗練、鮮明的語言形式宣傳產品,達到了幽默、詼諧的語用效果。例(3)是某化妝品公司的廣告語。該廣告中的“下斑”巧妙地仿擬了上班族最愛聽的詞組“下班”,把“逗留”仿擬成“痘留”,形成鮮明的對比和反襯。廣告語言結構對稱、詼諧幽默、入耳中聽。廣告內容看起來也自然而然地讓廣告受眾聯想到化妝品的功效,言語中似乎還洋溢著一種溫暖的人文關懷之情,體現出一種意想不到的語言變化和語用技巧。廣告受眾一定會覺得印象深刻、趣味性強,廣告語言的促銷效果也就出來了。例(4)是江鈴牌載重汽車的廣告語。古典詩詞是中華民族悠久歷史文化中的燦爛瑰寶,是人們喜聞樂見,經常吟頌、借用,抒發感情的最佳語言形式,長期存儲在人們的記憶中,便于激活。廣告語言仿擬了南宋著名將領岳飛寫的《滿江紅》中的名句“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里路云和月”,形象地說明了江鈴牌汽車歷史悠久、性能優越、銷售量大等諸多特點,在宣傳產品、樹立品牌的同時,大大增添了廣告的文化意蘊。江鈴汽車的另一則廣告語“千里江鈴一日還”仿擬了唐朝著名詩人李白寫的《朝發白帝城》中的著名詩句“朝辭白帝彩云間,千里江陵一日還”,巧妙地以“江鈴”代替“江陵”,通過諧音字的變化,把品牌名稱自然而然地嵌入到詩句中,借用古人的名句來宣傳現代產品。廣告語言形象、貼切,把江鈴汽車的速度和品質完美地告知了廣告受眾。例(5)是湖南電視臺2002年播放的關于張家界的旅游廣告語。該廣告語吧張家界比作瑤池,而瑤池是神話中西王母所住的地方。該廣告中“那山那水”仿擬了某電視劇的片名,而“步步為贏”則是仿擬成語“步步為營”。

仿擬的運用使廣告幽默、風趣又意味深長,讓廣告受眾印象深刻。

(四)、排比

排比是將相同的、類似的、意義重大的、語氣一致的語言成分排列在一起。排比可以深化語義,加強語勢,取得鼓動、勸說之效果。例如:

(1)愛生活,愛拉芳。

(2)薯我鮮,薯我辣,薯我脆。(可比克薯我系列) (3)選擇《讀者》,就選擇了一類優秀文化,一種新的視野,一位人生的摯友。(《讀者》) 例(1)是拉芳洗發水的廣告語。廣告語是兩組句子結構的排列,簡單易懂,意義鮮明,給廣告受眾以美好的聯想。由于動人的廣告語言,拉芳一下子成了名牌,該廣告語迅速傳遍了大江南北,拉芳系列產品也深受消費者的喜愛。例(2)廣告語中每一個主謂結構中的謂語,其本身又是一個主謂結構,我們稱該主謂結構中的謂語為小謂語。該廣告這三個小謂語來表現可比克薯我系列“鮮、辣、脆”三大特色。例(3)廣告語利用排比詳細闡述了選擇《讀者》可以在汲取文化、開拓視野、擁有良友等三大領域受益匪淺,語言連貫,條理清楚,發人深思。

排比的使用使得廣告語言朗朗上口、頗為動人,迅速贏得了大批消費者。

(五)、押韻

押韻是指句子的末尾一字用韻母相同或相近的字,押韻是為了取得悅耳的效果。例如:

(1)The finest sound is all around.(音色美妙,蕩氣回腸。) (2)不求來世與你相見,只求今生與你結緣;世上只此一件,只愿與你共牽。

2 例(1)是某音響的廣告語。“sound” 與 “around”押韻,讀起來朗朗上口,節奏分明。押韻的修辭格用于音響廣告,準確恰當,足見廣告商匠心獨運,堪稱經典。例(2)是石頭記(臺灣珠寶公司)的廣告語。“見”“緣”“件”“牽”連續押韻,在漢語廣告中十分罕見。石頭記珠寶公司的廣告情真意切,恰到好處,再加上漢語句式中的對聯結構、押韻的修辭手段,使得廣告語極富感染力,深深地打動了消費者。這樣極具創意的廣告,值得稱道。

(六)、回環

嚴式回環是指上下句的語言成分和結構相同,且下句是上句字、詞或短語的嚴格逆序的一種回環。例如:

(1)全球通,通全球。(中國移動通信)) (2)中國平安,平安中國。(中國平安保險) (3)品味人生,人生品位(川池酒)

例(1)廣告語是全球通最早的一句廣告語,是中國移動通信全球通實實在在的一種表達。該廣告結構簡單,語言精練,容易理解。目前全球通幾乎成為中國移動通信的代名詞,該廣告的功勞不容忽視。例(3)廣告語結構整齊,一氣呵成,富有寓意。既表達了對祖國的衷心祝愿,又宣傳了該保險公司的服務特點。例(4)廣告語上句的意思是消費者通過品味川池酒來品味人生中的酸甜苦辣,下句的意思是消費者也可以通過喝川池酒來提高自己的品位。該廣告語充滿了這里的意蘊,耐人深思。

回環辭格的運用使得上述廣告語句節奏強烈,意味深遠。

(七)、辭格的兼用

辭格的兼用是指一種語言表達形式兼有多種辭格。例如: (1)一夫當關,萬夫莫開。(某鎖廠廣告語)

該廣告語屬于引用和夸張的兼用形式。這則廣告引用了成語“一夫當關,萬夫莫開”,意思是山勢又高又險,一個人把著關口,一萬個人也打不進來,形容地勢十分險要。這里用來形容該鎖的質量非常好,用的是引用的修辭手法。從內容上看,一個人把守,一萬個人也打不進來,故意往程度深的地方說,用的是夸張的辭格,屬于擴大夸張。

(2)白天服白片不瞌睡,晚上服黑片睡得香。(白加黑感冒片)

該廣告與屬于對偶和對比的兼用形式。這則廣告上下句字數相等,結構相對,用的是對偶。而從廣告內容上來看,上句講的是該感冒片白天的藥效,下句講的是該感冒片晚上的藥效,上下句互相比較,突出該感冒片具有區分患者不同時間段的特點。

(八)、辭格的套用

辭格的套用是指一種辭格里又包含著其他辭格,形成大套小的包容關系。辭格的套用能增大話語的思想容量,使表達更充分,因此廣告語言經常使用。例如:

(1)初春,榆錢初肥,鳥語花香楊柳青;酷夏,綠樹成蔭,白云生處有人家;晚秋,楓林晚掩,霜葉紅于二月花;隆冬,紅裝素裹,林海雪原一片銀。(富綠山莊樓盤廣告)

該廣告使用了四個句子,分別按一年之中春夏秋冬四季的順序排列。從總體上看,該廣告由四個結構相似的句子構成,使用了排比辭格,而每個句子中,又都包含了引用辭格。第一句引用了成語“鳥語花香”。第

二、三句引用了唐代詩人杜牧《山行》中的詩句,全詩為:“遠上寒山石徑斜,白云生處有人家。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于二月花。”第四句引用了毛澤東的《沁園春.雪》中的詞句,“須晴日,看紅妝素裹,分外妖嬈。”第四句還引用了作家曲波的長篇小說《林海雪原》的篇名。該廣告采用整齊的句式,展現了富綠山莊一年四季如畫般的優美環境,也調動了消費者的購買欲望。

同時,我們當前的廣告中也存在語言不規范現象。語音方面,如語音錯誤、亂用方音;文字方面,使用錯別字、繁體字;詞匯方面,篡改成語、縮略語不當、外來詞不規范;語法方面,搭配不當、成分殘缺或多余;語義方面,有歧義、缺乏語義邏輯性。還有廣告中的享樂、崇外、封建思想、庸俗化傾向。

作為社會語用的重要組成部分,廣告語言既服務于國民經濟,又影響著社會文化,由于廣告語言具有社會的效益性、主題的現實性和表現的號召性,廣告語言的社會語用問題直接影響著人們的學習、生活和工作,也反映了一個國家、一個社會中人們的精神狀態和基本素質。因此我們每個人都要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制約廣告語言中的不良現象,使廣告語言健

3 康發展,充分發揮其社會語用功能,服務經濟社會,服務我國的社會主義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設。

參考文獻:(1) (2) (3) (4) (5)

《廣告修辭論》山東文藝出版社 花勇著

《語用學視角下的廣告語言研究》西北工業大學出版社永和、周東華、魯婭輝著

《廣告語言學》暨南大學出版社 曹煒、高軍著 《廣告語言藝術》湖南師范大學出版社 曹云耘著 《公司廣告促銷和經典案例》云南大學出版社 苗宇著

兒童文學語言的特點范文第2篇

一網絡輿情的現狀

網絡輿情是指在互聯網背景之下,眾多網民對于社會(現實社會、虛擬社會)各種現象、問題所表達的信念、態度、意見和情緒表現的總和,或簡言之為網絡輿論和民情。

2009年1月,《人民日報》與人民網聯合進行網上調查,參與調查的網民有87.9%非常關注網絡監督,當遇到社會不良現象時,93.3%的網民選擇網絡曝光。據此,《人民日報》評論指出,網絡監督已經成為暢達民意、維護權益、鞭撻腐敗的便捷而有效的手段。如“南京市江寧區房管局長抽天價煙”、“云南躲貓貓”事件、“湖北鄧玉嬌事件” 、“貴州甕安事件”,事件發生后,短時間內網民意見鋪天蓋地,大有一發不可收拾的趨勢。這些都對司法檢察機關辦理個案形成了很大的網絡監督壓力,有的甚至成為促使相關部門下決心研究解決類似問題的契機和推手。

二網絡輿情的特點 一是突發性:由于借助網絡平臺傳播信息簡單直接且身份隱蔽,網民能夠快速、大膽地發表意見,呼喚聲援,在短時間內形成一種力量,以期引起社會和政府的重視。因此網絡輿情的形成往往非常迅速,事先沒有征兆。一個熱點事件的存在加上一種情緒化的意見就能形成星火燎原之勢。

二是破壞性:檢察機關網絡輿情危機往往會引發社會大眾與檢察機關、執法人員在觀點甚至行動上的劇烈沖突。

三是緊迫性:檢察機關必須對即將或者已經發生的輿情危機迅速做出正確的反應,防止事態的擴大,減少損失。

,我國檢察機關在應對網絡輿情危機能力方面還顯得比較薄弱。具體來說主要存在以下二個問題:一個是認識不到位,觀念落后。一些基層檢察院對網絡輿情的重要性認識不足,對網絡輿情不關注,特別是對涉及本機關和當地黨委政府形象的輿情不能引起應有的重視,認為網絡輿情與自己無關,錯誤地認為虛擬的東西不值得關注;二是缺乏處置預案,一旦發生輿情束手無策。有的基層檢察院對網絡輿情工作缺乏前瞻性和預見性,對可能引發涉法、涉檢信訪的群體性事件、苗頭性問題缺乏政治敏感性,對如何處置突發性重大事件沒有制定處置預案,一旦發生網絡輿情危急情形,不知如何下手,難以應對,不能及時地引導和有效控制事態發展,負面影響難以及時消除。

三檢察機關應對網絡輿情的幾點建議

新時期,檢察機關如何應對網絡輿情危機,及時掌握社會輿情動態,不斷增強引導輿論的本領,牢牢把握政法輿論工作的主動權,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一)從自身下手,要在檢務公開上下功夫。 一是加大公開力度。認真執行最高人民檢察院《關于進一步深化人民檢察院“檢務公開”的意見》,凡是與檢察職權相關而又不涉及國家秘密、商業秘密和個人隱私的事項都應當公開。

二是創新公開形式。借鑒其他單位的先進經驗,多形式接受人民群眾來訪,邀請人民群眾參觀,主動公開檢察機關工作職責、辦案流程等不涉密的事項和程序。

三是豐富公開載體。突出抓好檢察門戶網站建設,把檢察門戶網站建設成為征求意見、網上受理、在線交流、咨詢問答、網上展覽等多功能有序整合的統一平臺,切實加強檢察機關、檢察干警與人民群眾的互動交流,進一步暢通檢察機關接受監督的渠道,并引導群眾正確認識當前社會矛盾,理性合法表達訴求,自覺維護社會主義法制權威,不斷拓寬人民群眾了解檢察工作的渠道,最大限度地保障人民群眾對檢察工作的知情權、參與權、表達權、監督權。

(二)增強檢察機關工作人員的輿情意識,樹立正確的輿情觀念。

長期以來,在部分檢察機關工作人員的觀念中存在一個誤區,認為與媒體打交道是宣傳部門的事,與己無關。對一些突發事件反應遲緩、被動應付、危機公關意識缺位。由此,往往造成惡性循環,引起更為嚴重的后果。

要有正確的輿情觀念,包括堵不如疏,蓋不如開,被動不如主動,事后救火不如事前防火。對于輿情危機事件,要更新觀念,爭分奪秒搶發突發事件新聞稿。先上網,后見報。先簡報,后詳報。占領網上發言主動權和主導權。

(三)加強正面引導,平息輿論風波。

面對網絡輿情,不可束手無策,最要緊的是直接面對網民,把已經了解和可以確定的事實真相、正在采取的措施、有關部門和責任人員的態度予以公布,只有讓真相站出來,占領輿論的制高點,才能防止流言蜚語,變被動為主動。對重大輿情要適時跟蹤,及時公開事件調查、處置情況,不給濫加猜測留有空間。應當允許社會大眾對事件的進展和查處結果進行監督,對輿情進行疏導而不是封鎖,一味地回避只會讓小道消息、社會謠言占據信息傳播的主渠道。對輿情及網絡事件應當更寬容,允許民眾以一種更主動的方式參與到司法監督中來,反而有利于促進問題的實質性解決。

(四)制定詳細而周密的網絡輿情危機階梯預案。

詳細而周密的預案,保證了在危機發生時有條不紊,獲得最大程度的主動權??梢越梃b《國家突發公共事件總體應急預案》,將危機分為四級,即Ⅰ級(特別重大)、Ⅱ級(重大)、Ⅲ級(較大)和Ⅳ級(一般)。每一等級都由不同級別、不同范圍的力量參與到危機應對中,根據危機的等級,調動與之對應的資源和力量進行危機化解。

(五)要在總結經驗教訓上下功夫。

要注意及時總結經驗、汲取教訓,不斷提升檢察機關應對網絡輿情、接受網絡監督、提高執法公信力的能力和水平。網絡時代帶給檢察機關的,是無孔不入的監督,只有嚴格執法,讓群眾滿意,才不會產生輿情危機。

兒童文學語言的特點范文第3篇

2、只知道,確定了就義無反顧。要輸就輸給追求,要嫁就嫁給幸福。

3、獲得是一種滿足,給予是一種快樂。

4、沒有比腳更長的路,沒有比人更高的山。

5、人生沒有對錯,成功永遠屬于奮斗者。

6、除在某一方面確有特別杰出、超常的天賦者外,少年時期偏科是不大適宜的,未來的創造和發展需要思想開闊,過早偏科則會限制自己的思路,這也就限制了自己的發展。

7、不論你是站著還是跪著,命運都會不加改變地到來。以為跪著就矮了一截,命運的風暴就會刮不到,這只能是一種天真。

8、貝多芬說,他要扼住命運的咽喉,如果我們沒有貝多芬扼住命運咽喉的那份勇氣,能給命運使個絆兒也是好的。

9、原來,人們詛咒命運,只是在自己沒有受到命運寵幸的時候,如此說來,命運并非像許多人感覺的那么不公平。人們所以常常感覺命運不公,有時是因為我們太不念命運的好,而太記命運的不好。

10、生活之中,適當地改變自己的個性不是為了趕“時髦”,而是為了自我的完善,恰恰在這一點上,有一些人常常本末倒置。

11、一個人沒有個性,便失去了自己。生活中一味的模仿之所以不可為,原因之一就在于它抹殺了個性。

12、一般來說,一個人的個性可能不合于“潮流”,卻合于生活。為了追趕“潮流”而改變自己的個性,那不過是做了一篇虛情假意的“文章”。

13、同為名山:華山險;泰山雄;黃山奇;峨嵋秀。“險”、雄”。“奇”、“秀”,就是不同的個性。山如此,人亦然。

14、少年不要怕失敗,沒有多少人會譏笑一個少年的幼稚和失敗。當你長大了,失敗的滋味會比少年時代難受得多。

15、沒有個性,不是一個好的藝術家;僅有個性,也不是一個好的藝術家。

16、少年,既是長知識也是長身體的時期,學習和娛樂不可偏廢。在我看來,首先是身體好,其次才是學習好。俗話說身體是本錢,一個人連本錢都沒有了,還能干成什么事呢?

17、錢鐘書先生一生淡泊名利是一種美德,而雨果先生生平的一大愿望是要把巴黎改為自己的名字也并非缺德。

18、少年時期雖應以學習為主,卻也應逐漸養成分析和判斷的習慣。有許多時候能夠提出新的問題比解決問題還重要。

19、保持自身的個性和尊重別人的個性同樣重要。

20、畫家的個性揮灑在作品的線條里;詩人的個性傾注在作品的感情里;音樂家的個性融匯在作品的旋律里。不過,有為大多數人欣賞的個性,卻沒有為所有人欣賞的個性。

21、少年時代學東西,容易著急,容易改變興趣,若能在長輩的指導并在一些伙伴之間展開競賽,將有助于改變這種情況。

22、少年時代,人的記憶力特別好,能夠在這個時期多背誦一些文學中的精華,不僅對當時有益,對未來也是很有益處的。

23、成大事業者有大胸懷。這樣的人不會成日計較于雞毛蒜皮,整天著眼于蠅頭小利,枉費了許多時間和精力。

24、一個人有了寬廣的胸懷,他在生活中便多了理解,多了寬容,多了溫和,多了寵辱不驚的氣度。那些經常表現出咄咄逼人,尖酸刻薄的人,面對別人的成就不是贊賞而是低毀。

25、習慣的力量是非常強大的,所以凡事一旦養成了習慣是很難改的。少年時期,在很多事上正是養成習慣的時期。與其后來吃力地改變一種壞的習慣,不如在少年時代就養成一種好的習慣。

26、少年成才,固然是件可喜可賀之事,卻并不特別值得驕傲。當時南朝齊梁之際的才子江淹,六歲便能寫詩,成名也很早。遺憾的是晚年沒有取得什么成就?!读簳?,江淹傳》中說他:“晚年才思微退,時人皆謂之才盡。”江郎才盡的故事是發人深省的。

27、狹隘的人總是想扼殺別人的個性;軟弱的人隨意改變自己的個性;堅強的人自然坦露真實的個性。

28、不能保持自身的個性是一種“懦弱”,不能尊重別人的個性是一種“霸道”。

29、我喜歡出發,只為到達的地方都屬于昨天,哪怕那山再清,那水再秀,那風再溫柔,太深的留戀便成了一種羈絆,絆住的不僅有雙腳,還有未來。

30、心胸寬廣者如海,心胸平常者似河,心胸狹小者像溝渠。

31、人生,機會總是有的,不過稍縱即逝,就看你能否把握住。

32、命運的折磨和命運的恩賜,有時是難說清的,亞柯卡的自傳《反敗為勝》很多地方都說明了這點……

33、有胸懷者能薦賢,如春秋時齊國鮑叔牙力薦管仲,自己甘居其下;如塞內加爾第一任總統桑戈爾讓位于迪烏夫,自己樂于隱退。這樣的胸懷,對國家的繁榮發展和長治久安都是十分有益的。

34、“潮流’’總是不斷地改變,你的“文章”難道也要不斷地重寫?

35、當我們備受命運折磨的時候,我們會嗟嘆命運的不公平。當有一天命運對我們倍加青睞的時候,我們卻會安然享受,不再去想命運是否公平。

36、心胸狹小的人多煩惱,別人不能公正地對待他,會使其煩惱;自己的機遇不如人,也會使其煩惱。在生活中遇到些許不順的事情,便會叫苦連天,仿若安徒生童話中那個豌豆上的公主。

兒童文學語言的特點范文第4篇

關鍵詞:詩歌語言的特點、形象性、概括性、音樂美、抒情性、詩歌教學。

一、詩歌的語言特點

(一)詩歌語言的形象性

劉勰稱贊《詩經》中的語言說:“灼灼狀桃花之鮮,依依盡楊柳之貌,杲杲為日出之容,灑灑擬雨雪之狀,喈喈逐黃鳥之聲,喓喓學草蟲之韻。” 就具體指明了詩歌語言的直觀性和形象性。形象的詩歌語言將所寫的事物活靈活現地展現于我們面前。杜甫的《石壕吏》中寫道:“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墻走,老婦出門看。” 其中“投”、“ 捉”、“逾”、“出” 四個動詞將故事形象而逼真地描繪出來,人物的動作也刻畫得栩栩如生。

詩歌語言的形象性具體表現在準確、鮮明、生動性上。 詩歌語言的準確性是指詩語能準確地抓住景物的特點,用生動形象的語言把景物的狀貌、神態等鮮明具體地描繪出來,使人準確地把握詩旨。例如蘇軾的(《惠崇春江晚景》):“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蔞蒿滿地蘆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時。”詩人準確地抓住了早春蘆芽剛剛萌發時的特點,用“短”字,傳神地為這幅早春圖點上了幾筆新意。桃花盛開不說無數枝,而說“三兩枝”,極其敏銳地將最先報春的那幾枝桃花攝入鏡頭,刻畫出春剛至的時令特點。

詩歌語言的鮮明性主要指對藝術形象的特征描繪得極其突出,給人以視覺和聽覺上的強烈的美感刺激。凡是形象性的語言都能使讀者在短時間內進行想象聯想,從而浮現出所展現的景物來。鮮明性主要是指縮短想象的時間,見字也就見了形象。杜甫的詩句“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絕句》),黃鸝翠柳,白鷺藍天,色彩多么明麗!楊萬里的“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多么鮮艷!這些色彩詞在我們的心屏上留下了鮮明的印象。有些夸張的詩語把作品所要表達的特殊感受和深厚情感強調得十分突出,從而顯得格外鮮明。比如,李白有詩句:“白發三千丈,緣愁似個長。”(《秋浦歌》)杜甫也吟道:“霜皮溜雨四十圍,黛色參天二千尺。”(《古柏行》)劉勰曾評這類語言:“言峻則嵩高極天,論狹則河不容舠,說多則子孫千億,稱少則民靡孑遺;襄陵舉滔天之目,倒戈立漂柞之論,辭雖已甚、其義無害也。”

詩歌語言的生動性。清代詩人袁枚說:“一切詩文,總須字立紙上,不可字臥紙上。人活則立,人死則臥:用筆亦然。”“字立紙上”即形象具有立體感,強調了詩歌語言的生動性。詩語生動能使呆板變為活躍,無聲變有聲,枯燥變為有趣,它能使作為符號的文字變得活脫而動人。李煜的“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虞美人》)將抽象的情緒形象化動態化,極寫出“愁”之深、“愁”之多、“愁”之綿綿無絕期。蘇東坡《有美堂暴雨》中有句“天外黑風吹海立”,一個“立”字有勝百千言之偉力,“立”起來的大海像一個力大無比的巨人,使人驚駭,同時將平面的大海立體化,令人欽仰。 詩歌語言的準確、鮮明、生動性是緊密聯系的,是詩歌語言形象化的突出標志。凡是形象的詩語必定具有準確、鮮明、生動的特質,只是側重點不同而已。

(二)詩歌語言的概括性

詩語的概括性體現在凝煉性和含蓄性。其中,凝練性指“句有可削,足見其疏;字不得減,乃知其密。”。其突出表現是以一當十,以少勝多。曹操的《蒿里行》以精煉的文字概括了廣闊的社會內容,成為建安詩歌的力作。其中一句“白骨露于野,千里無雞鳴”僅以十字攝取了荒野和城內的蕭條凄涼景象,具有高度的典型性和概括性。詩語的凝煉性還表現在詩語所指對象的選擇性上。陶淵明的“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詩句中的“菊”和“籬”就是從葉、草等植物以及屋舍、井欄、雞塒等事物中抽取出來的,我們看到這兩個詞不僅僅停留在這兩樣景物上,還會想象出它的同類事物來。。

詩歌的含蓄性指“含蓄者,意不淺露,詞不窮盡,句中有余味,篇中有余意,其妙不外寄言而已。” 詩語貴含蓄,特別是中國古典詩歌多為

五、

四、七言,

四、八句短制更注重短中見長,小中取大,以達“言近而旨遠,辭淺而意深,雖發語已彈,而含義未盡。使夫讀者,望表而知里,捫毛而辨骨,睹一事于句中,反三隅于字外”之效。“紅杏枝頭春意鬧”是被人們歷來稱頌的佳句,其中“鬧”字,王國維曾評價日:“著一‘鬧’字,而境界全出。”從“鬧”字中,讀者可以感到成群蜜蜂嗡嗡之聲入耳;斑斕粉蝶翻舞之態入目;杏花朵朵,芬芳之氣入鼻,乍暖氣候,吹面不寒,和風溫氣入體。凡此種種,有如酵母釀成一團令人陶醉的熱烈而富有生機的氣氛。而這些意義全都包蘊在“鬧”字里,通過想象才得以發現。

詩語含蓄性的表現形式之一:省筆。所謂“但見性情,不睹文字”、“不著一字,盡得風流”,就指此意。但這并不意味著一字不用,而是說“高不言高,意中含其高;遠不言遠,意中含其遠;閉不言閉,意中含某閉;靜不言靜,意中含其靜。”

詩語含蓄性的表現形式之二:用典。這是指在詩中借用歷史故事、神話傳說或前人著作、名謠俗語表達隱微之意的語句。用典運用得當,可以通過典故所言之事,所引之言,誘發讀者的想象和聯想,豐富詩歌形象的內涵,增強詩的深度,起到以少總多的作用。如辛棄疾的《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借用“廉頗老矣,尚能飯否”的典故,曲折地表達了作者遭受排擠而渴望朝庭重用的心境。借古喻己、言簡意深、含蓄蘊藉。其中需要注意的是,含蓄與明朗是統一的,含蓄之語必是明朗的,當然不是一覽無余的淺露。含蓄的詩語是叫人思而得之的,那種撲朔迷離、吞吞吐吐、含含糊糊讓人猜的詩語,不是含蓄的,而是含混、模糊、晦澀的。

(三)詩歌語言的音樂美

詩人朱湘說:“詩無音樂如同人無眼珠。”詩的音樂美最終體現在詩歌語言的音樂美上。音韻和諧、節奏鮮明、悅耳動聽的詩語,不僅可以滿足人們聽覺上的美感要求,而且有助于渲染氣氛、表達情感、創意意境、增強藝術感染力。構成詩歌音樂美的因素較多,但主要因素是兩個:韻律和節奏。

韻律,包括押韻、雙聲、疊韻、疊字、勸仗、平仄等。這里重點談談押韻。馬雅可夫斯基說:“沒有韻腳,詩就會散架的。”道出了換韻對詩的結構的作用。韻有頭韻、內韻、腳韻等,最主要的是腳韻。例如何其芳的《生活是多么廣闊》一詩的第一節:生活是多么廣闊,生活是海洋。凡有生活的地方都有歡樂和寶藏。

這一節詩第一行的“活”與“闊”押韻,“活”是內韻;第一行的“生活”與第二行的“生活”押韻,是頭韻;第二行的“洋”與第三行的“藏”押韻,是腳韻;第三行的“方”又與“洋”、“藏”押韻,“方”是內韻。這樣,同類的樂音在同一位置上重復出現,構成聲音回環流動的美,給人以聽覺上的美感。押韻還能使聲音和諧協調,增強詩的音樂節奏,便于吟誦。例如艾青的短詩《跳水》: 從十米高臺,/陶醉于下面的湛藍,/在跳板與水平之間,/描畫出從容的曲線,/讓青春去激起,/一片雪白的贊嘆。

這詩寥寥幾筆寫出了跳水運動員的英姿、理想和跳水的全過程。押韻和節奏的協調起了很大的作用,全詩一韻到底,采用“洪亮級”的“言前”韻,口腔鼻腔一起共鳴,聲音響亮利索,給人一種力量之美。

中國舊體詩中的律詩和絕句,押韻位置一定,一般只押平聲韻,一韻到底,不準換韻。這是格律詩對詩語音樂性的一個嚴格要求。詩除了一韻到底之外,還有換韻的情況。這在詞和散曲中表現得較多。如李煜的《虞美人》上網前二句押ao韻,后兩句押ng韻;下閡前二句押ai韻,后兩句押au韻。通過換韻,詩意步步推進,詩情層層深化,曲折有致地表達了亡國之君的深切劇痛。押韻給人以聽覺上的美感和協調的基礎上,押韻以同韻將同一內容的句子維系在一起,構成一個詩節、轉韻表示情感的深化、意義的推進,這里不再展開論述。

節奏是詩歌語言音樂美的另一構成因素。郭沫若說:“沒有詩是沒有節奏的,沒有節奏的便不是詩。”強弱、長短不同的聲音有規律的間歇和反復更替就形成節奏,節奏通常是憑借音節的間歇停頓來體現的。如李白的《望天門山》: 天門‖中斷‖楚江‖開, 碧水‖東流‖至此‖回, 兩岸‖青山‖相對‖出, 孤帆‖一片‖日邊‖來。 每句都是四頓,都是2/2/2/l的間隔,整齊而有規律,從聲音的輕重(以“• ”表示)來看,每句都輕重相間,同時,一三和二四句的輕重音都是對應的,使詩的節奏更和諧,讀來頗有抑揚頓挫之感。聞一多很重視詩歌語言的音樂節奏。他創作的新格律詩讀來瑯瑯上口。如《死水》中有兩句:“這是‖一溝‖絕望的‖死水,清風‖吹不起‖半點‖淪漪。”兩句都用了三個二字尺,一個三字尺,只是三字尺的位置有變化,造成了一種錯落有致的美感。詩歌語言的節奏是作者情緒節奏的外化。詩語的節奏必須服從于內容的需要,有利于傳情言志。田間的《給戰斗者》每一行詩有一兩個停頓,像一聲聲鼓點、重錘、鏗鏘有力,充分表述了詩人昂揚奮發的戰斗情緒。

(四)詩歌語言的抒情性

詩是激情的火花。詩語是情緒的結晶。詩歌語言從詩人心靈之源流出,融匯著詩人的情思。它或以潺潺的水音激起人們情感的浪花,或以訇訇的驚濤掀起人們情感的大潮。詩歌有三種抒情形式:直接抒情、間接抒情和通過景色描寫抒發詩人感情。

直接抒情的例子——《莫斯科郊外的晚上》歌詞寫道: 深夜花園里,/四處靜悄悄,/只有風兒在輕輕唱,/夜色多美好,/心兒多爽朗,/在這迷人的晚上。 “靜悄悄”、“輕輕唱”、“爽朗”等詞語把詩人那種寧靜恬淡的心境、那種喜悅歡愈的情感傳達得多么真切。光未然的《黃河大合唱》以豪邁奔放之語言涌動著詩人湃澎的激情??梢姳磉_主觀感情的濃重性是詩語的重要特質。

詩歌不僅直接表達詩人的情感,也通過詩歌鐘人物的情感間接的寄托作者的感情。柳永的《雨霖鈴》中“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的詩句寫的雖是一對戀人依依惜別的纏綿深情,但我們不也體察出作者那份真情嗎? 除了描寫感情,描寫景色的詩句中也滲透著詩人的主觀感情。景語即情語,單純寫景的詩歌語言是不存在的。王夫之說:“情景名為二,而實不可離。神于詩者,妙合無垠,巧者則有情中景,景中情。”所以有些詩的語言,看上去是一般的客觀描寫景物的詞句,實際上是抒情語言。如《敕勒歌》:

敕勒川,陰山下。天似彎窿,籠蓋四野。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

景語抒發了詩人贊美之情,表達了對農牧生活的熱愛。 以上四種詩歌語言的特點——形象性、概括性、音樂性和抒情性為我們展現了一個瑰麗多姿的語言藝術寶庫,招引著我們魚貫而入去尋珠探寶、欣賞鑒別。在了解了詩歌最基本的元素——詩歌語言的特點之后,筆者將繼續從文學理論和文藝接受理論分析詩歌作為文學作品的一種形式將如何進行教學。

二、文學作品的層面與詩歌教學的層面

文學作品作為人類的一種高級創造,具有復雜的結構,“按作品層次說,文學作品不是一種平面的組合,而是一種由淺及深、由感性到理性、由形而下到形而上的構成。”對文學作品的欣賞很難一次完成,而應根據作品的層次由淺入深,把握作品的情感和意蘊。

文學作品的第一個層面為文學話語層面,指呈現于讀者面前、供其閱讀的具體話語系統,屬于文學作品的表層。第二個層面是文學形象層面,指讀者在閱讀文學話語系統過程中,經過想像和聯想而在頭腦中喚起的具體可感的動人的生活圖景,屬文學作品較深的層次。第三個層面為文學意蘊層面,指本文所蘊含的思想、感情等各種內容,屬于本文結構的最深層次”。文學閱讀,可以按照這樣三個層面,逐層深入,感受文學形象,把握作品意蘊。

朱光潛先生認為,文藝接受活動包括了解、欣賞和批評,其中,“欣賞”是文藝接受活動的中心環節,是一種美感經驗,而“美感經驗就是形象的直覺”。“美感經驗之前的名理的思考就是了解,美感經驗之后的名理的思考就是批評。”也就是說,在欣賞之前的活動屬于認識活動,在欣賞之后的活動屬于批評活動。我們認為,這種看法是比較符合文學閱讀的實際的。朱光潛進一步指出,“了解是欣賞的預備,欣賞是了解的成熟”,“未了解決不足以言欣賞;只了解而不能欣賞,也只做了史學的工夫,沒有走進文藝的領域。”“理想的批評必有欣賞作基礎”,“批評有創造欣賞做基礎,才不懸空;創造欣賞有批評做終結,才底于完成。”這一看法是很有見地的。

詩歌是文學作品的典型形態,上述關于文學作品層次及接受活動的論述完全適合于詩歌。對于詩歌教學來說,按照文學作品的層面由第一層到第三層,由淺入深的進行教學活動,有利于更好地欣賞文學形象、把握詩歌意蘊。閱讀詩歌,了解、欣賞都是必需的,沒有了解則無法欣賞,只有了解沒有欣賞,則沒有走進文學的領域。在欣賞的基礎,對詩歌進行一定的分析鑒賞,有利于更好地體會詩歌之美,也有利于知識的遷移。參考相關理論,筆者認為,詩歌教學可以大致分為三個層面:1. 初步感知,了解詩歌大意;2. 審美欣賞,感受詩歌形象; 3. 把握意蘊,鑒賞評價。這三個層面將在本文的下一部分進行詳細的討論分析。

三、詩歌教學的三個層面

(一)初步感知,了解詩歌大意

這是詩歌教學的第一個層面,這一層面的主要任務是疏通字句,初步感受詩歌,了解詩歌大意。

詩歌欣賞是一種審美活動,讀者需要發揮想像力,感受作品的形象、意境,體會詩人的情感,不過,讀者對形象的感知,對情感的體會,都是憑借語言文字進行,在欣賞之前,還須下了解的功夫。劉勰說:“綴文者情動而辭發,觀文者披文以入情”,只有通過語言文字才能進入詩人的藝術世界。 對于一首詩歌,首先要能正確、有節奏地朗讀,這是進一步閱讀的基礎。絕大多數詩歌具有音樂性,適合于誦讀,應指導學生讀準節奏、韻律和停頓,在與詩歌語言的接觸中,獲得初步的感受和認識。在學生能夠正確誦讀之后,第二步就要疏通字句。如果學生不理解詩歌里的詞句,那么無論讀多少遍,也無法真切地感受形象。對于文字淺顯的詩歌,不必在疏通字句上花費多大功夫,可以讓學生在多讀的基礎上感悟,可是對于語言陌生、內容復雜的詩歌,教師則要引導學生辨析詞句,了解詩歌大意。再者,詩歌語言具有凝煉性、跳躍性、阻拒性,需要根據詩歌語言的特點進行理解。例如,讓七年級學生閱讀李白的《靜夜思》,不必在詞句上下多少功夫;可是,讓學生閱讀李白的《行路難(其一)》(金樽清酒斗十千) ,就不能只是多讀了,必須進行認識詞句、了解典故的工作,因為這首詩的許多詞句對學生來說很陌生,如果不了解,就會影響到對詩歌形象的感知。

根據所學詩歌特點,介紹詩人、寫作背景、文體知識也是必要的,如果學生不了解相關情況,那么對詩歌的理解就不能很好地展開。例如學習杜甫的《聞官軍收河南河北》,如果不了解安史之亂的背景,就不能理解杜甫為什么那么欣喜若狂。是否進行這一項工作,要視詩歌內容和學生情況而定。

我國傳統詩論歷來注重“涵泳品味”,新課程改革以后,很多專家也強調“感悟”、“品味”,那么閱讀詩歌需不需要認讀理解呢?應該說,強調前者是有道理的,可是也不能忽視對詩歌的認知把握。如果學生對詞句的意思不了解,不理解語言,對形象的感知必然不是完滿的,因而,對學生不理解的詞句、典故,不了解的背景,進行適當的講解、點撥是必要的。以上是詩歌閱讀的第一層面。這一階段,學生通過朗讀、理解,獲得初步的感受和認識,為下一步的欣賞奠定基礎。

(二)審美欣賞,感受詩歌形象

前面主要是了解的功夫,接下來就要進入審美欣賞的階段。按照朱光潛先生的說法,審美欣賞是一種“形象的直覺”,讀者必須憑“直覺”與詩歌形象會面,不能光憑理性認識。在這一層面,要讓學生通過誦讀想像,用直覺去感受詩歌、創造形象,教師的引導是為了讓學生更好地與詩歌親密接觸。對于詩歌欣賞來說,“想像”顯得特別重要,學生所面對的是詩歌的語言,并非現成的文學形象,只有通過想像,才能感受到詩歌的形象。韋勒克、沃倫指出,“‘文學’一詞如果限指文學藝術,即想像性的文學,似乎是最恰當的”, 強調了想像對文學作品的重要性。袁行霈也指出,“一切文學藝術都是訴諸感性的,它們總是借助具體的形象反映生活,通過藝術的感染力量和美感作用影響讀者”。詩歌欣賞必須通過對具體作品的想像來進行。

在欣賞階段,不能只是滿足于讓學生理解詩句,而應讓學生發揮想像,與作品形象直接會面。通過朗讀,在頭腦中創造出詩歌所描繪的畫面,憑借直覺去感受形象。這時,不急于讓學生與同伴進行交流,而要讓學生自己品味。在學生個人想像品味的基礎上,再讓學生說出自己感受到的畫面,與教師同伴進行交流。審美欣賞是一種個人化的行為,教師要珍視學生獨特的審美體驗,不必強求一律。品味形象,還要重視體會詩人情感,教師要引導學生反復誦讀,將情感投入其中,與詩人的情感產生交融。例如學習陶淵明的《飲酒》(結廬在人境),教師要讓學生反復誦讀,發揮想像,在頭腦再造出抒情主人公的形象,通過品味語言,體會意象的精妙之處。審美欣賞是一種創造活動,每個人的經驗、情趣不同,創造出的形象也不一樣。詩歌欣賞允許學生創造出不同的形象。學習蘇軾的《江城子密州出獵》,學生頭腦中想像出來的太守出獵的景象是不一樣的,學生用語言描述的景象可能不同,只要符合詩歌的基本場景就行了。

可以說,這一層面是詩歌欣賞最重要的層面,這是詩歌閱讀區別于實用文章閱讀的重要方面。但在很多教者的詩歌教學活動中缺少這一環節,或設計得不合適,往往忽視想像、情感體驗,結果不能使學生獲得更好的審美體驗。很多教師能使學生“認識”到詩歌的美,卻不能使學生“體驗”到詩歌的美,這不能不說是一種遺憾。

(三)把握意蘊,鑒賞評價

在審美欣賞的基礎上,還要把握詩歌的意蘊。詩歌除了表現作者的情感之外,還會表現一定的意蘊或曰藝術真理,包括對現實生活本質規律的揭示、對社會生活發展前景的預言、對人類深度生存意義的揭示等。我國古代也有“言、象、意”說,強調由言入象,因象得意。“意”是文本的最深層次,在“言”、“象”之外,還要探究作品的“意”。

詩歌教學,在對詩歌形象進行直覺感受之后,還應把握詩歌的深層的“意”或曰藝術真理。凡是優秀的詩歌,一般都會表達一定的深意或審美意蘊,這需要讀者聯系作者背景、生活體驗深入思考。以李白的《行路難(其一) 》(金樽清酒斗十千) 為例,這首詩表達了作者官場失意后復雜多變的情感,也表達了一定的哲理:生活難免有波折,遇到困難后不要氣餒,要用樂觀的心態面對未來。在欣賞的基礎上,教師應引導學生體會詩歌的深意,獲得有益的人生啟示。當然這種啟示必須來自詩歌,不能脫離詩歌進行無限度地發揮。再以陶淵明的《飲酒》(結廬在人境) 為例,在感受詩歌形象、情感的基礎上,還應體會詩歌的深層意涵。作者說“此中有真義,欲辨已忘言”,到底是怎樣的“真義”?需要聯系作者的經歷、思想進行辨析。經過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思考探究,學生對詩歌的理解會更加深刻,獲得更多的益處。

在詩歌教學的這一層面,還應對詩歌進行鑒賞評價。這是一種初步的文學批評,雖然這對于詩歌欣賞不是必須的,但對于教學來說還是有必要的。文學欣賞是讓學生“感受”到詩歌的美妙,文學鑒賞是讓學生“認識”到詩歌為什么美妙。學生也許能體會到詩歌的妙處,但是說不出來,這時就需教師的引導講解。欣賞“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可以從煉字的角度,通過比較,讓學生體會“見”的妙處。鑒賞詩歌需要一些文學理論術語,需要一定的技巧,這都需要教師補充。許多教師沒有提供必要的分析概念,也沒有告訴學生如何分析,就讓學生鑒賞起來,其結果必然是不得要領。當然也不是說要用很多的專業名詞,而是用中學生能夠理解的一些術語。例如學習李白的《行路難(其一)》,在感受了詩人豪放灑脫的形象和起伏跌宕的情感之后,就要想一想,這首詩好在哪里?它為什么能感動人?通過對修辭、抒情方式、意象等的分析,將能幫助學生更好地鑒賞詩歌。

把握意蘊、鑒賞評價有利于加深對詩歌內涵和形式特點的認識,是審美欣賞的有益補充。

總體來說,筆者認為詩歌教學是存在這樣三個由淺到深的層面的。參照這三個層面進行詩歌閱讀教學,有利于區分了解評價與審美欣賞,更好地把握詩歌特質,改善詩歌教學的效果。

四、了解詩歌的語言特點對詩歌教學的幫助

筆者在第三部分中分析了詩歌教學的三個層面:1. 初步感知,了解詩歌大意;2. 審美欣賞,感受詩歌形象;3. 把握意蘊,鑒賞評價。那么,詩歌語言特點和詩歌教學三層面有什么關系?對于詩歌語言特點的了解又如何在這三個層面幫助學生鑒賞詩歌呢?

詩歌語言的特點在詩歌教學的每個階段都起不同作用。

(一)詩歌語言的形象性與詩歌教學

形象性與詩歌教學第一階段:學生應首先對詩歌在字面上有大致理解。那么對于詩歌重點字詞的理解至關重要。因為,從詩歌語言形象性中的準確性可知,詩歌能準確的體現詩人的情感,詩人眼中的景象。比如,杜甫的《石壕吏》中寫道: “暮投石壕村, 有吏夜捉人, 老翁逾墻走, 老婦出門看。” 其中對于“投”、“ 捉”、“逾”、“出”這四個動詞的理解至關重要。正是由于這四個動詞形象的體現了“吏”,“老翁”和“老嫗”的狀態。如果對于這四個動詞的理解不當,便會造成學生頭腦中不能形成形象鮮明的場景。

形象性與詩歌教學第二階段:詩歌教學第二階段是讓學生自由想象詩歌的場景,人物的動作神情,讓學生自己構思出詩歌所展現的故事場景。形象的詩歌語言不需要教師過多的指導便可以幫助學生思維發散,發散的同時,詩歌語言的準確性也防止學生過于天馬行空的想象。

形象性與詩歌教學第三階段:準確生動形象的詩歌語言直接體現了作者的感情,幫助學生把握意蘊。依舊是杜甫的《石壕吏》:“ 捉”體現官吏的嚴酷、“逾”表現出老翁的倉惶逃跑之狀、從“出”能想象出老嫗驚慌之態。暮色降臨之際,年邁的老人倉惶的“逾”,驚慌的“出”,是何等的亂世,這正是詩人對于村民同情對于現實不滿的體現。

(二)詩歌語言的概括性與詩歌教學

概括性與詩歌教學第一階段:在這一階段,筆者認為教師應在幫助學生在理解字面意思的同時適當拓展學生的想象,為第二階段做準備。 概括性與詩歌教學第二階段:第二階段重點在于學生自我欣賞,自由想象。然而,當學生忽略了詩歌語言是凝練并且含蓄之時,學生的想象將受到限制。所以,教師應間接輔助學生發散想象。比如,“紅杏枝頭春意鬧”中的“鬧”,在學生講出自己的理解之后,教師應該為學生提供更多的想象維度。如果學生從“顏色”角度想象“鬧”,教師可以提醒學生,可以從“聲音”角度想象“鬧”。

概括性與詩歌教學第三階段:尤其是當詩人用典時,教師需要提供歷史背景,典故來源來幫助學生理解詩人為何在此用典,用典想表達的感情,從而幫助學生把握詩歌意蘊。

(三)詩歌語言的音樂美與詩歌教學

詩歌語言的音樂美體現在朗讀詩歌時的悅耳和諧的感受。如果只是聽覺的美感,那么嚴格的講,詩歌語言的音樂美對于鑒賞理解詩歌的意義在哪里呢?在詩歌教學第一階段,即使是單純對字詞的理解,詩歌的音樂美便能吸引學生,追求對詩之美的體悟。在經過第二階段第三階段對詩歌的欣賞之后,重新誦讀詩歌時,學生會感覺到一種從蒙昧的感知過度到“原來如此"的恍然大悟。這正是教育的靈魂所在---從蒙昧到恍然大悟。

(四)詩歌語言的抒情性與詩歌教學

顯而易見,詩歌的抒情性在詩歌教學的第三階段---把握意蘊,鑒賞評價,至關重要。筆者在這一部分只做簡單闡述。正如前文所述,詩歌中不論是詩人直接抒發自己情感,還是通過其他人物,景色描寫,都是自己感情的體現。那么,對于詩歌語言中重點詞語,意象,場景的簡單的字面理解,和自由想象之后,教師需要幫助學生做到的是,引導學生想象詩歌感情。詩歌字里行間所體現的詩人的情緒以及詩人情緒的變化和高潮。

以上便是筆者對于詩歌教學的一些思考。對于最經典的文學作品形式之一的詩歌而言,語言作為詩歌的最基本構成,最基本元素,有其特點:形象性,概括性,音樂美和抒情性。詩人通過對語言詞句的斟酌構建出飽含著詩人情感的詩歌,不僅僅是搭建一座完美的建筑,更像是釀出陳年美酒,詞句通過化學反應在讀者面前展現出完整的畫面。所以,對于詩歌語言特點的掌握在理解鑒賞詩歌中至關重要。而作為簡短卻充滿畫面也充溢詩人情感的復雜詩歌,教學應由淺入深,層層遞進,在詩歌教學第一階段,老師幫助學生理解詩歌的語言。第二階段,輔助學生的思維在詩人創造的世界里自由漫步。第三階段,教師引導學生感知詩人的情緒起伏。在每一個教學階段,教師通過對于詩歌語言,詩歌歷史背景,詩人背景和性格的講解,幫學生從“懵懂”擺渡到“豁然開朗”的彼岸。

參考文獻:

兒童文學語言的特點范文第5篇

摘要:該文以幼兒為中心,通過對幼兒發育特點的認識,對幼兒教育軟件的交互設計進行了研究,并提出了幼兒教育軟件的交互設計原則。

關鍵詞:幼兒;教育軟件;交互設計;原則

隨著經濟、高新技術的飛速發展,多媒體教育軟件已經被越來越多的人所接受。在我國“獨生子女”這一特殊環境下,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不輸在起跑線上”,對孩子幼兒期的教育給予了極大的關注。除了幼兒園教育、各早教機構培訓處,越來越多的多媒體教育軟件出現在孩子成長、學習的各個階段。

幼兒多媒體教育軟件一般都整合了數字化產品的優勢,集益智、啟蒙、教育一體,深受家長和幼兒的喜歡。筆者以幼兒認知特點為基礎,對幼兒多媒體教育軟件的交互設計進行了研究,并建議性的提出了幼兒多媒體教育軟件的設計原則。

1 交互設計

交互設計是二十世紀八十年代由比爾.莫格里奇提出的一門關于交互體驗的新學科。交互設計以人為中心,是對使用者行為和心理需求的研究,關心人和產品之間的互動[1]。多媒體教育軟件中交互設計主要由用戶界面交互設計和學習內容交互設計兩方面組成。

1.1 多媒體教育軟件的界面交互設計

界面是用戶與教育軟件直接進行對話的元素,界面交互設計的好壞直接決定了用戶是否會使用和購買該教育軟件。在設計界面交互使時,主要考慮使用者視覺、聽覺和觸覺三種感受。

1)視覺設計。視覺界面作為最直接與用戶交流的層面。設計時要緊扣主題,以設計需求為藍本,遵從視覺審美原則,通過可視的藝術形式將特定的信息傳遞給用戶。

2)聽覺設計。聽覺是除了視覺以外的最重要的信息獲取途徑。在多媒體教育軟件中聽覺設計是重要組成部分,聽覺效果的優劣直接關系到軟件的品質與生存。

3)觸覺設計。觸覺設計以觸覺體驗為向導,使用戶參與、融入到設計中,使用戶在軟件使用過程中感受到良好的體驗。在多媒體教育軟件中用戶界面的觸覺交互主要是由用戶通過操作各類輸入設備而實現的。

1.2 多媒體教育軟件內容的交互設計

內容的交互設計直接影響到用戶使用軟件的學習體驗及學習成果,因此內容設計是教育軟件的交互設計中的重點。多媒體教育軟件是以用戶學習為目的的,因此要設計豐富、合理的學習內容、學習資源,同時還要注意對用戶的學習效果進行及時、必要的反饋,使用戶利用軟件能夠完全獨立自主的進行學習。

通過上述歸納可知,交互設計是以人為中心,以用戶良好體驗為目的展開的,設計時要注意產品的易用性,有效性,要了解目標用戶和他們的期望,了解用戶在同產品交互時彼此的行為,了解“人”本身的心理和行為特點。

2 幼兒感官發展特征

幼兒是指年齡在3~6歲之間的孩子。根據幼感官發展得知,該年齡段孩子只喜歡觀察具體的、突出的、鮮明的事物,對任何事物的感知都是盲目的,沒有組織規律的。

1)幼兒視覺的特征。幼兒的空間感較弱,認為事物前后很少存在遮擋,也無透視,繪畫時物體是平置在畫面中,沒有前后、遠近或大小不同的事物區分。如圖1所示畫面無空間透視,充分體現出幼兒視覺的特征。

在顏色認識方面,幼兒初期(3~4歲)已能初步辨認紅、橙、黃、綠、藍等基本色;幼兒中期(4~5歲),大多數能認識基本色,近似色;幼兒晚期(5~6歲),能運用各種顏色調出需要用的顏色。

2)幼兒聽覺發展的特征。幼兒的聽覺是在成長的過程中不能發展的,聽覺能力隨著年齡不斷完善。幼兒中期可以辨別語音的微小差別,到幼兒晚期,幾乎可以毫無困難地辨明本族語言包含的各種語音。

3)幼兒觸覺發展的特征。觸覺是幼兒了解事物、認識事物的重要手段之一。幼兒觸覺的發展主要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第一,知覺到物體的位置——主要是視覺。第二,知覺到手的位置——主要是動覺。第三,視覺指導手的觸覺活動。

4)幼兒認知發展特征

瑞士近代最有名的兒童心理學家皮亞杰將幼兒認知發展特征劃分為4個階段:第一個階段為0-2歲的感知運動階段;第二個階段為2-7歲的前運算階段;第三個階段是7-12歲的具體運算思維階段;最后一個階段是體12-15歲的形式運算階段。 而本文所研究的正處在第二個階段的幼兒,其認知特征主要表現在以下幾方面:

注意力更加集中,能長時間的、連續的專注于某事物;

對物體大小、前后有一定的組織能力,會進行排序;

會歸納物體的特征,并按某一標準進行分類;

了解事物的表征功能,能命名顏色;

在語言表達及記憶方面,能在一定的引導下完成復述;

能更有目的性的進行思考,但判斷力仍主要呈現為沖動性。

以上幾點都是2-7歲幼兒感知上的發育特點, 而交互設計是以人為中心,因此幼兒教育軟件的交互設計必須以“幼兒”為中心,在設計時無論是界面設計還操作設計等都充分考慮兒幼兒的特點,這樣設計制作出來的教育軟件才能符合幼兒的使用與認知需求。

3 幼兒教育軟件交互設計體驗分析

3.1《哈利學漢字》

《哈利學漢字》是目前比較流行的一款幼兒教育軟件,該軟件在內容結構的設計采用故事的形式,并且每個故事所產生的學習量只有五個漢字、數字或單詞,符合2-7歲幼兒注意力、專注力的特征。

時為了提高幼兒學習的興趣,在故事發展的每個過程里加入了小游戲,增加了故事的趣味性和可讀性,讓孩子不知不覺中就鞏固了學習。

這款軟件在交互設計上存在以下幾個優點。

1)優美的音樂和聲音讓故事更生動,更輕松快樂,讓幼兒有身臨其境的感覺。

2)可愛的圖標按鈕,頁面內容場景生動,顏色豐富多彩,布局清晰簡單,達到一目了然的效果。

3)一天一個故事,并以游戲形式增加故事的趣味性,寓教于樂。

4)交互簡單易懂,適應于低齡兒童;有效的鍛煉兒童的手、腦結合。

3.2 《 Toco House》

《Toco House》是一款游戲類教育軟件。菜、熨衣、打掃、種花等家務是幼兒在現實生活中不可能參與的,但又是該年齡段兒童十分好奇、想要參與的家務。該款教育軟件就是通過游戲讓幼兒幫助朋友完成各種有趣的家務,學會如何做家務。

這款軟件在交互設計上存在以下幾個優點。

1)人物形象可愛大方、畫面充滿童趣。

2)無障礙游戲,以圖片的形式顯示問題和答案,沒有太多的文字。通過幼兒的觀察找出正確答案,不僅培養、訓練了幼兒對事物的觀察力,還具有益智、啟蒙、教育性質。

3)及時的聲音反饋,并以動畫效果體現出來,增加故事的趣味性。

4 幼兒教育軟件交互設計原則

基于以上的研究和分析,筆者分別從視覺交互、聽覺交互、觸覺交互、內容交互四個方面提出了以“幼兒”為中心的教育軟件交互設計原則。

4.1 用戶界面的視覺交互[3]

視覺交互要根據幼兒的生理、心理特征進行設計,以簡潔為主,讓幼兒一目了然,愛不釋手。

1)布局——3-6幼兒以形象思維為主,不能接受過多的信息量,因此在界面布局要簡潔易懂、清晰合理、形象化,一目了然。

2)色彩——界面設計時使用的顏色盡可能少,以醒目、鮮艷、活潑的色系為主??梢試L試利用色環上的顏色和大自然中的顏色組合。

3)圖標——盡量使用幼兒熟悉的圖形、符號進行設計,并對邊緣作圓角處理。

4)文字——使用兩、三種字體,并盡量使用大號字,顏色與背景色有足夠反差。

5)角色——軟件出現的角色必須是幼兒熟悉的角色,設計上必須可愛、有親切感。

4.2 用戶界面的聽覺交互

幼兒發育特征,決定了幼兒只有20分鐘左右的注意力,認識的漢字不多,因此在界面設計時應該多圖少文,并在適當的位置或對合理的界面元素添加有趣聲效,從而吸引幼兒的學習注意力和學習興趣。

交互設計中的聽覺交互主要由背景音樂、人物對話、圖標特效、提示聲音等。在選擇音樂及音效時要符合幼兒的年齡層、盡量選擇悅耳動聽、節奏適中、舒緩,同時一定要達到畫面與聲音同步。

4.3 用戶界面的觸覺交互

幼兒好奇心強、愛動、喜歡參與體驗,良好的互動性和敏捷迅速的響應是幼兒軟件交互設計必須具備的。幼兒觸覺交互主要是通過操作鼠標、鍵盤等輸入設備來實現的。

在觸覺交互設計時,要考慮幼兒的動手能力,盡量避免設計一些特殊的操作動作,以常規動作為主,例如點擊、拖動等。并且在需要操作時設計相應的提示音或提示信息,同時對相同內容、相同等級的觸覺交互設計能統一,以免當幼兒習慣了某操作,后續內容操作不當。

4.4 學習內容的交互設計

1)情境的設計。幼兒教育軟件在內容設計上盡量做到在特定情境下以故事形式進行。這樣可以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讓幼兒在一個形象、具體的學習環境下進行學習,有助于鍛煉幼兒的想象力,促進知識建構的形成。

學習情境的設計要求與故事情節相符合節,情景會隨著故事的發展而變化,但是必須是保持情景的連貫性、符合幼兒的邏輯規律。同時環境優美,具有一定的創新性,使幼兒在不同的情景接受到不同的畫面、信息刺激,對形成的知識建構做出正確的判斷。

2)游戲的設計。幼兒的學習集中時間不會超過20秒,幼兒教育軟件必須有趣味性、寓教于樂,游戲任務不僅可以提高幼兒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還能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和熱情,因此幼兒教育軟件中合理的植入游戲是十分必要的。游戲任務設計時,首先要考慮該游戲完成后幼兒達到什么教學目標,游戲中包括哪些學習內容和學習任務,再以此為依據創建游戲情景、設計游戲任務。游戲任務中可以不出現學習內容的直接表述,但游戲任務完成過程中所形成的知識要與學習內容一致[2]。

5 總結

交互設計是以人為中心的設計,是在特定的環境下設計師為用戶與技術之間搭建的一種能相互溝通的有機關系。交互設計強調使用者的行為和心理需求,關注人和產品之間的互動,是以人為中心的設計的。

國內目前有很多幼兒教育軟件,但是很大部分的軟件設計都是以知識的堆砌為主,在交互設計上沒有抓住幼兒的感官特征及認知特征,幼兒學習、使用極其不便。本文根據幼兒視覺、聽覺、觸覺及認知的發展特征,結合優秀幼兒教育軟件,提出了針對幼兒教育軟件的交互設計原則。

參考文獻:

[1]彭瓊,張立群.兒童認知風格對移動數字化早期教育產品的交互設計的影響之研究[J].機械設計,2013(4).

[2]張岸,胡衛星.游戲型兒童學習軟件的交互設計[J].電腦知識與技術,2014(10).

[3]付永民.兒童用數字化產品界面分析.

兒童文學語言的特點范文第6篇

1小學語文教學中語言學習的重要性

在學生學習過程中, 語言表達是語文教學的一項重要內容,在語文課堂上語文老師對語言的駕馭能力會嚴重的影響學生對語言學習的熱情。 如果在語文課堂上,語文老師的教學語言生動活潑、形象具體、幽默詼諧、自然得體、悅耳動聽,這樣, 可以極大地提高學生對語言學習的興趣,而且還會更好地幫助學讓接受信息,有利于學生更好地記住老師所講的內容,還可以更好地幫助學讓對老師所講的內容進行理解,在一定程度上還可以啟迪學生的智慧,不斷地促進學生的能力的發展,更好地激發學生對美的感知, 有效地促進我國小學語文教學的發展。 總之,語言教學在我國教育領域具有極其重要的作用,

2小學語文教學語言的主要特點

首先,小學語文教學語言具有抑揚頓挫,錯落有致的特點。 老師教學最主要的是要不斷地提高學生對課堂的興趣, 所以, 語文老師在教授課程的時候要很好地把握教學語言的特點來激起學生對課堂的興趣, 老師上課的語言要想做到抑揚頓挫, 最為主要的是要通過句式的整散長短,語言的高低起伏以及語調的抑揚頓挫來達到目的。 所以,我們在進行語文教學時,一定要不斷加強對教學語言的調控,老師要注重對教學語言地巧妙編排和組裝合理。 教學語言的抑揚頓挫主要可以從:(1)老師在講授到重難點的時候要加強語調,一字一頓,聲音響亮;(2)過度語言有一些講背景等知識的話語, 我們可以稍微的加快語速,音調也可以變得低緩一些;(3)在表現一些較為強烈的心情和反應的時候,例如:興奮、壯烈、激昂等可以用快結構的語言, 慷慨激昂。 當表達寧靜、優美、悲哀等情緒的時候,我們可以用一些慢節奏的語言,溫情脈脈等方面來體現。 老師在上課的時候可以適當安排一些安靜的場景,這樣可以達到此時無聲勝有聲的效果。 當這節課的課程快要結束的時候,老師所講的故事或者是文章,可以盡量用設問的形式,這樣可以為本節課留下較深的疑問,從而更好地加深學生對課堂的印象,加深學生對課堂的理解。

其次,小學語文教學語言具有舒緩連貫,疏密相見的特點。 懂得教育藝術和教學語言技巧是對老師最為基本的要求, 也是一個合格的優秀的老師必須要具備的素質。 老師在上課的過程中必須做到教學語言,句子連貫和拘役清晰、邏輯合理,然而,在說話的時候也不能夠緊鑼密鼓,沒有停頓。 老師所說的語言必須要流暢,并且不能夠沒有任何的起伏,語調平淡無奇,這樣容易讓學生失去興趣, 老師在上課的時候要注意語調的高低起伏變化,而不能夠一直使用一種語調。 還有,老師在上課的過程中應該有意識地調配信息,合理地安排講課的重難點,對于不同程度的知識應該要注意語調的差異。 老師上課的過程中要讓學生在緊張中擁有松弛,在激動之中也要有舒緩,只有在這種情況之下學生才可以張弛相繼,起伏有致的、富有美感的節奏變化更有利于愉悅的學習,從而可以幫助學生掌握更多的知識。 老師在上課過程中都需要有一些導語,可以讓學生稍作休息,然后再讓學生逐漸進入狀態。 老師在進行講述的時候要不急不緩,還要先讓學生進行激烈的討論,再合理地組織語言,才可以不斷地加強學生的語言組織能力。

最后,小學教學語言還具有言為心聲,飽含真情的特點。 老師講課應該帶有豐富的感情,理解、感悟、合理地運用語言,更好地挖掘學生內心深處的潛能。 不斷地激發學生內心深處的情感源泉,不停地調動學生的興趣和興奮點,從而產生有效的、積極的形象思維和抽象思維。 老師在上課的過程中應該將自身需要講授的知識熟記于心, 只有在老師在清楚和熟練地掌握自身所講的內容的前提下,才可以更好地運用具有情感的、完整地、繪聲繪色的講授這些較為重要的知識點。 教師的語言是一種什么也代替不了的,影響學生的工具,老師應該讓自己的語言盡量做到高低起伏、抑揚頓挫、深情飽滿、聲情并茂、和諧動聽,在這樣的情況下才可以讓學生聽得更有趣味, 更有激情, 更加津津有味,讓學生在課堂上精神飽滿,提高課堂效率。

老師在上課的時候更好地運用教學語言, 這樣能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促進學生提高學習效率。

摘要:小學語文是較為重要的一門課程,它對學生的成長和思維能力的發展具有重要影響,并且,在語文教學的過程,老師所用的教學語言對學生的語言能力的發展具有極為重要的影響。語言對于小學生在成長階段具有重要的作用,語言能力的發展對學生思維能力的提升有很大影響。

上一篇:雪作文范文下一篇:個人形象對企業的重要性范文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