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河北省中考歷史

2023-06-30

第一篇:2019年河北省中考歷史

2014年河北省中考歷史

2014年河北省初中畢業生升學文化課考試

文 科 綜 合 試 卷

(思想品德、歷史)

本試卷分卷Ⅰ和卷Ⅱ兩部分;卷Ⅰ為選擇題,卷Ⅱ為非選擇題。

本試卷滿分為120分,考試時間為120分鐘。

卷Ⅰ(選擇題,共50分)

注意事項:1.答卷I前,考生務必將自己的姓名、準考證號、科目填涂在答題卡上,考試

結束,監考人員將試卷和答題卡一并收回。

2.每題選出答案后,用2B鉛筆把答題卡上對應題目的答案標號涂黑。答在試

卷上無效。

3.考生須獨立完成答卷,不得討論,不得傳抄。

本卷共23題,1~19題每題2分,20~23題每題

項中,只有一項是最符合題目要求的。 11.右圖反映的史實發生在 A.鴉片戰爭中B.第二次鴉片戰爭中

C.甲午中日戰爭中D.八國聯軍侵華戰爭中

12.歷史學家陳旭麓指出:李鴻章是中國近代化邁出第一步的關鍵人物。李鴻章的下列活動與改評價無關的是 ..

A.鎮壓太平天國等農民起義B.創辦江南制造總局

C.創辦輪船招商局D.設翻譯館,大量翻譯刊行西方書籍

13.1914年,農工商部向各省發出長篇通飭(通令),提出歐戰正是“工商業發達之轉機”,公布《維持工廠辦法大綱七條》,規定糖類、免毛織物等數十種制造廠家,均在維持之列。此后,農工商部又多次發出訓令,要求所有公共機關的日用消耗品一律專購國貨。材料表明

A.歐洲列強減少了對華商品輸出

B.“實業救國”主張出現

C.民國政府倡導使用國貨

D.南京國民政府重視發展工商業

14.從右圖能夠得出的正確信息是

A.中國共產黨早期組織集中在城市

B.中國共產黨早期組織遍布全國

C.中國共產黨的成立

D.中國共產黨已是公開的革命政黨

15.20世紀70年代上半期是中國外交突破性打發展的時期。

這一期。這一突破性大發展的出現與國際形勢的變動有關,但更

重要的是毛澤東、周恩來等黨和國家領導人因勢利導,對外交政

策進行了重大調整。由此可見,當時我國取得外交突破性大發展

的主要因素是

A.有力的外部環境B.穩定的國內形勢

C.人民群眾的愿望D.決策者的作用

16.“極其漂亮的廉價棉織品給人民大眾帶來的利益„„(19世紀)貧苦階層也能像18世紀的

中上層人士那樣穿得非常整潔,甚至享受服裝的樂趣。”該現象的出現,主要是由于

A.珍妮機的出現B.紡織工廠的涌現 C.火車投入運營D.遠洋輪船的使用 17.1917年,俄歷2月23日是“國際三八婦女節”,首都彼得格勒受失業和饑餓威脅的工人與市民舉行了大規模的集會和示威活動,提出了“打倒戰爭”“反對饑餓”等口號。這一天參加罷工的工人超過了12萬人。隨后罷工和示威活動的規模不斷擴大。材料表明當時俄國政府首要解決的重大問題應是

A.取得爭霸戰爭勝利B.實現和平,發展經濟

C.進行無產階級革命D.鞏固政權,建成社會主義

18.“論從史出”是歷史學習的基本原則之一。下列史實及其結論符合這一原則的是

19.當今,聯合國在推動阿以和平進程、救濟難民、反對恐怖主義活動等方面,發揮著越來

越重要的作用。聯合國致力于解決地區爭端、進行人道主義救援和促進國際經濟文化合作開始于

A.《九國公約》的簽署B.聯合國建立之初 C.《朝鮮停戰協定》的簽定D.冷戰結束后

如果說有一個詞沉淀了過去30多年中國人的記憶和情感、寄托著未來30多年中國人的希望和

夢想,這個詞一定非‚改革?莫屬?;卮?1~22題。

20.《中國共產黨歷史》一書指出:為了避免“□□□□□”一類歷史悲劇在我國重演,必須堅定不移地推進政治體制改革,從組織上和制度上采取措施,禁止任何形式上的個人專斷,堅持民主集中制和集體領導制。“□□□□□”應是

A.斯大林模式B.大躍進運動C.人民公社化D.文化大革命

21.報紙的頭條新聞作為報紙之魂、歷史之窗,體現著時代的變遷。下列報紙的頭條新聞反映了我國改革進入新階段的是

卷Ⅱ(非選擇題,共70分)

注意事項:1.答卷II前,將密封線左側的項目填寫清楚。

2.答卷II時,將答案用藍色、黑色鋼筆或圓珠筆直接寫在試卷上。 3.考生須獨立完成答卷,不得討論,不得傳抄。

27.讀圖,回答問題。(6分) (1)圖

一、圖二所示戰役的的交戰地點 都在哪國? (2分)(2)

28.閱讀材料,回答問題。(9分)

材料一: 光緒時期(1875~1908年),雖然政府財政收入迅速增加,但支出卻增長得更快。1899年,清政府的開支高達1.01億兩,而當年總收入為8840萬兩,其中2400萬兩即占總收入的30%,用來償還外國貸款,從1874年至1911年間,根據合約,政府借款為1.714億英鎊(約10.83億兩),到1911年,清政府垮臺為止,共償還了3230萬鎊(約2.04億兩),還有1.39億鎊(約8.78億兩)未償還。這種以借錢來償還以前貸款的方式,使清政府陷入了一個無望的泥沼中。

---摘編自徐中約《中國近代史》

材料二:抗戰已使中國經濟受到重大打擊,抗戰后一度恢復,可是內戰使經濟又迅速惡化,通貨膨脹、物價飛漲,財政金融極度混亂。以國統區米價為例,1947年1月初,每擔為6萬元,6月份漲至50萬元,7月份又漲至65萬元。物價飛漲,首先受到沖擊的是工薪階層,如教師等。……最終導致國統區經濟走向崩潰。

---摘編自劉宗緒《歷史學科專題講座》

(1)材料一表明清朝末年政府財政收支的主要特征是什么?(2分)

(2) 據材料二,指出國民政府經濟走向崩潰的主要原因。(4分)

(3)結合所學知識,概括上述經濟狀況對清政府、南京國民政府造成的共同影響。(3分)

29.探究問題。(12分)

材料一: 美國華盛頓大學教授派爾認為:‚國際舞臺上誰獨占鰲頭,日本就會出于自身利益跟誰結盟:1902年到1922年追隨英國,1936年到1945年追隨德國,1952年起則緊跟美國。?這其實點出了日本百年來惟一不變的就是其實用主義立場。?

材料二:1885年,日本思想家福澤諭吉發表《脫亞論》一文,日本從此開始‚脫亞(亞洲)入歐(歐洲)?進程。2009年日本政治家鳩山由紀夫在《紐約時報》發表《日本的新道路》一文。他認為:日本不能忘記自己‘亞洲國家’的身份?;在不太遙遠的未來,中國經濟的規模將超過日本,目前存在領土爭端等問題,無法通過談判得到解決;歐盟的經歷告訴我們,地區一體化能夠化解領土爭端。

材料三:2010年,日本將世界經濟第二的‚寶座?被中國占據。2012年中日韓GDP加起來的總量占世界的份額已達到21.37%。和美國所占21.89%的份額相差無幾。中國經濟學家林毅夫預測,到2020年,中國GDP預計要比2010年翻番,中國的人均收入也將會達到8800~12000美元。屆時,‚中國世紀?才具有現實意義。

當東亞特別是中國崛起時,‚脫美入亞?——十年后(2023年)也許會成為日后日本政客的現實選擇。

---以上均摘編自楊晉《“普遍崛起”下的東亞》,載《世界知識》2013年第20期

(1)材料

一、二表明,1952年日本選擇了由“脫歐入亞”到“緊跟美國”。結合所學知識,舉出當時國際社會的那些狀況使日本作出了這一選擇?(4分)

(2)材料認為,2023年“脫美入亞” 也許會成為日后日本政客的現實選擇。你是否同意這一看法?(2分)請結合材料、問題和所學知識,從多角度論證你的判斷。(6

30.閱讀材料,綜合運用所學知識回答問題。(18分)

材料一:17世紀,英國出現了早期的啟蒙思想,啟蒙思想家認為‚君主的權力來自人民而不是神……?‚限制君主的權力,實行君主立憲制?。英國的早期啟蒙思想家對法國啟蒙運動的形成有著重要影響。18世紀中后期,啟蒙運動在法國達到高潮,啟蒙思想家提倡‚天賦人權?‚人生來就是平等和自由的?‚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私有財產神圣不可侵犯?等。啟蒙運動的影響遠遠超出歐洲,波及到全世界,推動了人類歷史發展的進程。

材料二:時代在發展,社會在進步。中國人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如此貼近,如此便利,如此全面地感知世界文化的豐富。在新形勢下,任何一種文化都不可能脫離其他文化而孤立地發展。一方面,我們應注重引進來,大膽、主動、積極地吸收外來先進文化,并使其成為民族文化發展的必要養分;另一方面,要大膽走出去,推動中華文化走向世界,同世界分享自身優秀的文化成果。(1)據材料一和所學知識,概括啟蒙思想在英法資產階級統治確立過程中發揮的共同作用是什么。(2分)19世紀,歐洲、美洲許多國家成功踐行了啟蒙思想,其主要史實有哪些?(6分)

(2)材料二劃線句子反映了一種現象,結合所學,分析其出現的主要條件有哪些? (4分)

(3)據材料二,推斷“引進來”“ 走出去”的必然結果。(4分)

(4)綜合以上材料及問題,概括文化交流和社會進步之間的關系。(2分)

2014河北省中考文綜答案

11. CACADBBDD 20D21 C[1-19每題2分,20-23每題 3分]

27. (6分) (1)法國。(2分)

(2)與德國交戰的主力;抗擊德國法西斯的又一戰場。(4分) 28. (9分)

(1)入不敷出。(2分)

(2)抗戰火日本法西斯的侵華戰爭;內戰。(4分)

(3)使政權喪失了存在的基礎或成為政權垮臺的主要原因。(3分) 29. (12分)

(1)美國成為資本主義世界霸主;西歐普遍衰落;日本戰敗,政治、經濟地位下降。(4分)(2)觀點一:同意。(2分) 日本實用主義的立場(或傳統);日本喪失世界經濟第二的寶座;歐盟一體化解決領土爭端的成功范例;日本同鄰國的領土爭端等問題,無法通過談判解決;東亞崛起;中國強 觀點二:不同意。(2分)

美國不會喪失為惟一超級大國地位;美國仍將扶持日本;日本仍將是世界多極化中的重要一極;日本同鄰國的領土爭端等問題,能夠通過談判解決;中國等東亞國家發展的不確定性;日本右翼勢力不會消失;日本謀求世界政治大國、經濟大國的地位等。這些都可能使日本不會在2023年“脫美入亞”。(6分) 30 .(18分)

(1)為資產階級革命奠定了思想基礎;為資本主義政治制度建立描繪了藍圖。(2分)法國拿破侖頒布《法典》;美國南北戰爭,解放了黑人奴隸;俄國1861年改革,廢除了封建農奴制;拉美國家反抗殖民統治,獲得獨立等。(6分)

(2)經濟全球化深入發展(國與國之間的交往日益頻繁或文化間的交流日益頻繁);中國對外開放不斷擴大;信息技術(或計算機網絡技術)的發展普及。(4分)

(3)不斷壯大發展中國文化;不斷增強中華文化在國際上的影響力(或不斷加深其他國家對中華文化的了解);促進中外文化的交流、互鑒與發展。(4分) (4)文化交流促進社會進步;社會進步推動文化交流。(2分)

第二篇:2012年河北省中考歷史試卷分析

2012年河北中考文綜歷史部分試卷分析

一、整體評價:

2012年河北中考文綜歷史試卷的難易適中,較之2011年難度有所下降,試題遵循了《歷史課程標準》和《中考說明》的要求。 在總體保持穩定的基礎上,從題型變化、情境創設、主題立意、設問角度、答案設置、情感體驗等方面增強試題的探究性,考查學生在學習歷史過程中的能力與方法;引導學生關注社會,關注現實生活。從試卷內容來看體現了基礎性、時代性、導向性的原則。從試題所引的材料、內容和形式看,更加體現了新課程的理念:新材料、新情境、新角度、新問題。

二、試題特點:

1、適當調整試題“題型”“設問”,加大探究性試題的比重 試題涉及中國、世界近代現代史四個模塊的22個學習主題,充分體現義務教育階段歷史課程的普及性、基礎性。

在確保穩定的同時,本次試題進行了調整。

選擇題部分由27個小題減為25個小題,歷史部分傾向于中國近現代史。

非選擇題部分,探究性試題位置凸顯。具體表現為:

(1)題型的調整。依據《考試說明》中的題型示例,在非選擇題的排列上,將探究性試題放在相對重要位置。如非選擇題29題“讀圖,回答問題”,代替了過去的 “學以致用,解決問題”;分值占

了6分;30題為“學以致用,解決問題”,分值為9分;31題題目直接確定為“探究問題”,分值為12分。這就加大了探究性試題所占比重,體現了用探究性試題引導教學,實現教師“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的意圖,推動教學理念與方式的轉化。

(2)試題設問的變化。30題根據需要由兩問調整為三問。每一問分值不等,分布為

2、

4、3分,這就加大了試題進一步探究的空間,為學生多角度答題提供了相對寬松的環境。

可見,試題通過呈現方式的調整,引導教學不再追求形式上的相似,而是更多地關注以培養學生探究能力為目標的教學。 2. 試題創設探究情境,考查多種能力

試題依托教材但不依靠教材,選擇了更廣闊的領域,即創設新情境,達到立足于學生的知識和能力,為他們多角度探究問題提供條件。

歷史學科最大的特點是過去性??陀^的歷史事實無法重演,也不可能借助實驗加以再現,后人只能通過前人遺留下的文字、圖片、實物等資料了解歷史。如:13題中國共產黨人數變化統計圖、15題申報圖片、19題歷史漫畫、23題毛澤東的題詞等,既有文字類,也有數據類等,這種方式不僅豐富了版面,而且聯系了生活,使材料情境更加鮮活,體現了歷史的真實性與生命力。

試題利用大量新的情境材料,對考生的歷史學習能力進行了全方位考查。試題通過創設豐富的情境,讓考生觀察與感知、閱讀與思考、判斷與作答。這種方式,引導教學不再以“教材為中心”,教師要努 2

力拓寬教學的視野,學生要具備獲取材料信息、洞察歷史表象、分析歷史問題等能力。

3. 試題采取“新的主題”立意,引導學生進行自主探究

本次試題以人類社會和我國當前關注的重大問題為主題,對知識進行新的主題設計,重點考查自主探究能力。

三、今后教學的思考: 1. 更新觀念,改進教學

注意引導學生自主學習,鼓勵學生自主思考。對教材知識點設計多個角度、多個層次的練習題,組織答案需要對教材知識進行多次整合,進行取舍和添加,練習過程中注重對知識點的分析、理解和運用,真正理解知識內涵。

2. 夯實基礎,提高能力

注重基礎知識,突出重點,強調學以致用。注意對目錄、單元題目、每課引言框的重視、講解和運用;讓學生對知識整體、系統掌握,這樣對歷史事件可以加深印象,便于知道來龍去脈,熟悉基礎知識。培養學生靈活運用教材的能力,學會合理使用教材,靈活運用材料。

3. 強化解題能力的訓練 (1)審題、讀題

一是文字型材料,對材料所涉及的歷史事件及相關時間、地點、歷史人物、觀點等基本要素有個初步了解,對材料出處、按語、說明等情況一個都不能放過,從中發現蛛絲馬跡,聯系教材所學知識,分

析材料與課本某一內容的聯系。一般來說,許多材料源于教材或高于教材,但其承載的信息總是顯性或隱性地表現出與課本知識的聯系,這有助于對材料的理解。

二是圖表型材料,一般有人物圖像、事件圖像、地圖、文物圖、美術作品、表格等,隨著課改的深入,圖表型材料的內容和形式日漸豐富多彩,不過它比較直觀,屬感性材料,一般都有說明,解讀不是太困難。 (2)組織答案

材料解析題答案的基本原則是論從材料中出。答案取自于材料,要充分利用材料的有效信息進行概括、提煉。有些題目還要求結合所學知識或個人認識(價值觀)去解答,這類題目答案有一定的開放性,只要得出與材料中心話題相聯系的結論,同時表述時注意概念正確,試論結合,意思明確,最重要的是要答到點上。另外,組織答案一定要結合分值,結合分值作答的好處是能讓我們清楚答案是不是漏掉了,以防失分。

(3)把握基本方法,規范答題

認真閱讀──仔細分析──提煉關鍵詞──聯系課標和教材──看分值,確定答題幾個角度(基本2分一個要點,盡量多想一個角度)──準確作答。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總之,只要學生擁有了扎實的基礎,把握了解題方法或思路,掌握了駕馭知識的能力,就一定能取得滿意成績。

第三篇:2006-2010年河北中考歷史題

1、閱讀材料回答問題(9分)

材料一:兩極格局崩潰后,世界仍不太平,10多年間,美國到處插手別國事務,1998年8月,美國對蘇丹和阿富汗實施代號為“無所不至”的導彈襲擊;在未經聯合國安理會授權的情況下,1999年3月,以美國為首的北約發動了科索沃戰爭;2003年3月,美國又發動了伊拉克戰爭。

材料二:至今世界除美國之外,歐盟、日本、俄羅斯、中國等多種政治力量不斷發展壯大,它們在國際事務中發揮著重大的作用,世界多極化趨勢加強。如科索沃戰爭爆發后,由于俄羅斯、中國等國的共同干涉,以美國為首的北約被迫終止對“南聯盟”的空襲。 材料三:中國共產黨第十六次全國代表大會政治報告指出:和平與發展仍是當今時代的主題。維護和平,促進發展。事關各國人民的福祉,是各國人民的共同愿望,也是不可阻擋的歷史潮流。請回答:

(1)材料一中,美國“到處插手別國事務”的主要目的是什么?(2分)

(2)據材料一和材料二分析,如何推動世界政治格局向多極化發展?(4分)

(3)根據材料和問題,你認為推動世界政治格局多極化的重要意義是什么?(3分)2. 閱讀材料 , 回答問題。 (10 分 )

材料一: 1929 年 , 美國爆發了經濟大危機 , 國民經濟陷入絕境。從 1933 年開始 , 政府 一改自由放任的經濟政策 , 加強了國家干預 , 使經濟在 1933 年夏和 1934 年春開始小幅度 回升 , 1936 年和 1937 年出現明顯的復興跡象 , 國民經濟狀況得到顯著改善。

材料二: 在斯大林經濟體制下 , 蘇聯社會主義建設曾取得巨大成就。 1940 年工業總產 值躍居歐洲第

一、世界第二。后來 , 該體制的弊端日益突出 , 雖歷經幾次改革 , 都沒有實質性的變化。到 20 世紀 80 年代 , 蘇聯經濟陷入困境 , 出現了危機。

材料三: 20 世紀 50 年代開始 , 中國的經濟體制基本采用蘇聯模式 , 經濟建設取得過巨 大成就 , 但是后來社會經濟卻逐漸喪失了活力。十一屆三中全會后 , 中國開始進行經濟體 制改革 , 20 世紀 90 年代后 , 逐步形成了新的經濟體制 , 國民經濟高速發展。 請回答:

(1)材料一中美國經濟的復興得益于什么改革 ? (2 分 )

(2)據材料

二、三和所學知識,指出蘇聯、中國經濟體制曾經共有的特征, (1 分)并說明這種體制特征在中國是怎樣改變的。 (3 分〉

(3)上述材料和問題能為調整經濟體制提供哪些借鑒 ? (4 分〉 3.閱讀材料,回答問題。(10分)

材料一:為擺脫大蕭條,在國際聯盟的主導下,1933年6月,66個國家的代表聚在英國倫敦召開世界經濟會議,試圖通過協商來建立穩定的世界經濟秩序。但由于英美等主要大國矛盾重重,會議沒有取得任何結果,最后不歡而散。

材料二:1933年倫敦經濟會議不但沒有成功,反而促使各集團之間的對立越來越尖銳。在資源戰日益激化的情況下,資源自給率較低、金融力量相對薄弱的德、日、意逐漸相互靠攏,形成了法西斯集團;而壟斷了國際市場、資源相對雄厚的英、法、美面臨著法西斯國家的爭奪,逐漸捐棄前嫌,于l936年秋分別簽訂了《三國貨幣穩定協定》和《三國黃金協定》,在一定程度上調節了三國之間的經濟矛盾。兩種不同類型的帝國主義國家在經濟上的分化對立和重新組合,為以后兩大政治軍事集團的形成鋪墊了道路。請回答:(1)倫敦世界經濟會議的失敗,表明一戰后帝國主義建立的國際關系體系無法解決當時面臨的經濟問題。這一“國際關系體系”指的是什么?(2分)

(2)據材料二,概括德日意三國、英法美三國在經濟上重新組合的共同原因。(2分)

(3)據材料二和所學知識,指出德日意三國、英法美三國最終演變為哪兩大政治軍事集團?(

2分)這兩大政治軍事集團給世界帶來的重大影響分別是什么?(4分) 4.學以致用,探究問題。(11分)

分析下面兩則材料,有助于我們更全面地認識五四運動不僅是一次愛國政治運動,還是一次重要的思想解放運動。

材料一:當巴黎和會的消息終于傳來的時候,我們都大為震驚。我們立刻醒覺到外國列強仍然是自私、崇尚軍國主義,而且全都是大騙子……我們對政府無計可施……眼看著國民及可憐的無知群眾,我們認為我們必須起來斗爭! —五四運動期間北京大學學生的文章

材料二:(五四運動后)伴隨著人們對真理的追求,各式各樣的“主義”(包括機會主義、馬克思主義、改良主義等)蜂擁而來,各種研究新思潮的團體、介紹新思潮的刊物紛紛出現,各種改造社會的新方案、新主張不斷提出。—王文泉、劉天路主編的《中國近代史》 請回答:

(1)據材料一,找出五四運動期間青年學生對當時的局勢有哪些認識。(4分)

(2)五四運動中,哪個階級擔當了主力角色?(1分)結合材料二并用史實說明,五四運動后思想解放對這個階級的發展起到的作用。(2分)

(3)五四運動前后,推動思想解放的原因,除了上述材料和問題涉及的,你認為還有哪些?(4分).

5.閱讀材料,回答問題。(9分)

材料一以俄共為主的左翼政治派別仍然把列寧視為自己的領袖和精神象征。他們認為,列寧領導建立的社會主義國家使勞動人民當家作了主人,是列寧把俄國從戰爭中拯救出來。列寧倡導人民政權,反對人剝削人的制度,這些對于今天和未來的俄羅斯來說仍然具有現實意義。俄羅斯右翼政治派別則對列寧、布爾什維克和蘇聯社會主義制度持極端仇視態度。

材料二俄羅斯絕大多數學者仍然認為,列寧和“十月革命”不僅改變了俄國,也改變了世界,改變了資本主義本身。人們應該以歷史的態度來對待歷史。少數右翼學者認為,蘇聯歷史中一切陰暗的東西都源于列寧,蘇聯的制度從一開始就錯了。

材料三在普通百姓心目中,列寧是窮苦人的救星,是公正的象征。在社會分配嚴重兩極分化的今天,普通百姓更加懷念社會主義時代的福利。

(1)材料

一、

二、三分別是俄羅斯哪三個群體對列寧的評價?(3分) (2)據材料和所學知識,指出他們作出評價的相同背景。(2分)

(3)在上述背景下,我們仍然認為列寧是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家、社會主義建設道路的開拓者。請用所學的中外史實加以說明。(4分) 6.學以致用,探究問題。(12分)

上海見證了近代以來中國艱難曲折的發展歷程。

(1)1910年,一位叫陸士諤的上海青年創作了幻想小說《新中國》,虛構了100年后在上海浦東舉辦萬國博覽會的情景。上海當時經濟和社會生活中的哪些現象有助于陸士諤的幻想?(6分)

(2)如今,幻想已成現實。上海世博會是第一次在發展中國家舉辦的世博會,這反映了當今世界發展的哪些趨勢?(4分)

(3)請據當今中國、世界發展的趨勢,用一句話預測百年后中國的整體狀況。(2分)

第四篇:2017年湖北省襄陽市中考歷史試卷

一、選擇題(共10小題,每題1分,共10分) 1.我國第一個統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國家是(

) A.西周 B.秦朝

C.漢朝

D.西晉

2.出自襄陽的一代明君是(

) A.劉邦 B.諸葛亮 C.劉秀

D.米芾

3.下列史實,不屬于中外友好交往的是(

) A.玄奘西游 B.鑒真東渡

C.鄭和下西洋 D.戚繼光抗倭

4.孫中山是偉大的革命先驅,其突出的貢獻是(

) A.領導洋務運動,創辦近代工業 B.推翻清朝統治,結束封建帝制 C.推動維新變法,主張君主立憲 D.倡導“實業救國”,挽救民族危亡

5.國共十年內戰基本結束的標志性事件是(

) A.九一八事變的爆發 B.西安事變的和平解決 C.中共七大的召開 D.三大戰役的勝利

6.毛澤東在一次談話中說:“這一次我們去得好,擊破了國民黨說共產黨不要和平、不要團結的謠言。”材料中“我們”去的地方是(

) A.重慶 B.南京

C.上海

D.延安

7.我國社會主義生產資料公有制確立的標志是(

) A.新中國的成立 B.土地改革的完成 C.“一五計劃”的實施 D.三大改造的完成

8.在歐洲,以人文主義為核心的思想解放運動是(

) A.百家爭鳴 B.文藝復興

C.新航路開辟 D.新文化運動

9.第一次世界大戰前形成的兩大軍事集團是(

) A.三國協約與三國同盟 C.世界貿易組織與歐盟

B.同盟國與軸心國 D.國際聯盟與聯合國

10.第三次科技革命成果中與我們的生產和日常生活最為密切的是(

)

第1頁(共20頁)

A.蒸汽機 B.內燃機 C.發電機 D.信息技術

二、非選擇題(本大題6題,其中11題5分,12題6分,13題7分,14題6分,

15、16題各8分,共40分) 11.【中國智慧:中華文明的發展歷史】

(1)總書記提出了“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相結合的治國理念。春秋時期,我國哪位思想家的主張能為“以德治國”這一理念提供思想來源?請寫出一例漢唐時期因重視“德治”而出現的盛世局面名稱。

(2)《中國詩詞大會》欄目的播出掀起了國人學習唐詩宋詞的熱潮。唐宋時期,哪一制度的實施促進了詩詞文學的繁榮?

(3)我國是一個多民族國家,民族之間的相互學習貫穿于中華民族發展的始終。請列舉北魏孝文帝改革時期學習漢族文明的一項措施。指出孝文帝改革對民族關系的發展做出的貢獻。

12.【捍衛主權:充滿坎坷的抗爭之路】

材料一

在巴黎和會上,中國代表團提出了取消帝國主義在中國的一切特權,歸還在大戰期間被日本奪取的德國在中國山東的一切權益等合理要求,但被英、法、美等列強無理拒絕,消息傳到國內,激起了中國人民的極大憤慨。

﹣﹣《世界歷史》九年級下冊

材料二

1945年9月,毛澤東為重慶《新華日報》題詞:“慶??箲饎倮?,中華民族解放萬歲!”

(1)近代中國主權的喪失始于哪一條約的簽訂?

(2)根據材料一判斷,哪一事件的發生表達了“中國人民的極大憤慨”?說出該事件期間中國人民為捍衛主權喊出的口號。

(3)抗戰開始于哪一年?結合抗戰勝利的意義,說明材料二中“中華民族解放”的含義。

(4)1997年,香港回歸祖國,洗刷了百年國恥。香港回歸祖國體現了哪一偉大構想?

13.【中國共產黨:攻堅克難的先鋒隊伍】

第2頁(共20頁)

材料一

毛澤東曾對一位外國來訪記者說:“1927年,他(蔣介石)把我們像雞蛋一樣地摔在地上,可他沒想到,當時國外的許多人也沒想到,我們還會孵出小雞來!”

材料二

……雄師刀壩(地名)告大捷,工農踴躍當紅軍。英明領袖來掌舵,革命磅礴向前進……紅軍都是鋼鐵漢,千錘百煉不怕難……風雨浸衣骨更硬,野菜充饑志越堅,官兵一致同甘苦,革命理想高于天。

﹣﹣節選自《長征組歌》

材料三

1974年,第一次世界糧食會議在羅馬召開,專家告訴我們(與會代表),中國絕無可能養活10億人口,這個全球人口最多的國家正走向災難,但事實上,中國創造了歷史上最大的一個經濟奇跡。

﹣﹣尤瓦爾•赫拉利《未來簡史》

(1)1927年,中國共產黨通過南昌起義和秋收起義“孵出” 了兩只“小雞”。這兩只“小雞”指的是什么?

(2)材料二體現了怎樣的長征精神?依據材料二,分析紅軍長征勝利的原因有哪些?(除長征精神因素之外,答兩條)

(3)依據材料三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十一屆三中全會的哪項決策創造了中國的“經濟奇跡”?中國養活了十幾億人口直接得益于哪項政策的實施? 14.【革命風暴:新舊勢力的利益之爭】

材料一

一九一七年的俄國革命,是二十世紀中世界革命的先聲。

﹣﹣《庶民的勝利》

材料二

美國獨立戰爭期間,路易(法國國王路易十六)援助美國并非他熱愛民主起義,而是由于他畏懼且憎恨英國。他幫助美國,支持自由事業,可這卻成為壓倒法國的最后一塊巨石,法國已徹底倒閉了。

﹣﹣海斯•穆恩•韋蘭《全球通史》

(1)材料一 中的“俄國革命” 指的是哪一事件?如何理解“俄國革命是二十世紀中世界革命的先聲”?

(2)材料二中,為什么說美國的獨立戰爭是一次“民主起義”?

第3頁(共20頁)

(3)結合法國大革命的有關知識,指出法國國內存在的壓倒它自身的一塊“巨石”。

(4)結合所學知識,請從政治和經濟兩個角度,分析18世紀后半期英國被法國“畏懼且憎恨”的原因。

15.【改革浪潮:巨變時代的強國之策】

材料一

帝國地方實力派認為,西方的優勢是建立在軍事基礎之上的,一旦這種優勢消失,則外患可消,內亂可彌。1861年,湘派實力人士曾國藩引進西方技術和設備,……創辦了第一個近代軍事企業。

﹣﹣《全球通史》

材料二

1861年,對美俄兩國來說都是一個不能忘卻的時間節點:1861年4月,美國南北戰爭爆發;1861年,沙皇亞歷山大二世不得不簽署了一個新法令。

材料三

1868年,日本(天皇)決心勵精圖治,銳意改革。改革的動力是西化……英國模式自然作為鐵路、電信、公共建筑和市政工程、紡織工業以及許多商業方面的模范;法國模式用來改革法制、軍事;大學歸功于美國。

﹣﹣《資本的年代》

(1)材料一反映了我國近代哪一次改革?

(2)美國南北戰爭期間,林肯頒布的哪一文件為聯邦政府贏得戰爭勝利起了巨大作用?沙皇亞歷山大二世簽署的新法令是什么?材料二中涉及的兩個事件的影響有何相同之處?

(3)依據材料三,歸納兩條日本改革的措施。

(4)比較材料一與材料三,指出在學習西方方面,中日兩國存在的差異。 16.【大國崛起:中國國際地位的變化】

材料一

第4頁(共20頁)

材料二

公約宣稱尊重中國的主權、獨立于領土完整、遵守各國在中國的“門戶開放”、“機會均等”的原則。

﹣﹣《世界歷史》九年級下冊

材料三 美國人伊羅生出版的《浮光落影﹣﹣美國關于中國與印度的形象》一書,將美國對中國的總體看法分為六個階段,其中第四階段是贊賞階段。

材料四

2011年10月,西班牙《起義報》在一篇文章中指出:“雖然西方傳統大國(美國、英國和法國)仍自認為代表著‘國際社會’,但‘金磚國家’(巴西、俄羅斯、印度、中國和南非)已不再聽命于它們的號令。”

(1)材料一中的圖1是我國古代四大發明中哪一偉大發明的雛形? 結合所學知識,指出圖2所示路線的歷史作用。

(2)指出中“公約”的名稱。它的簽訂對中國產生了什么影響?

(3)結合所學知識,分析材料二三中“1937﹣1944年” 期間的中國被美國人贊賞的原因。

(4)依據材料四,從世界格局的角度,請你為西班牙《起義報》的這篇文章擬定一個合適的主題。

第5頁(共20頁)

2017年湖北省襄陽市中考歷史試卷

參考答案與試題解析

一、選擇題(共10小題,每題1分,共10分) 1.我國第一個統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國家是(

) A.西周 B.秦朝

C.漢朝

D.西晉

【考點】31:秦統一中國及秦疆域圖.

【分析】本題以我國第一個統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國家為依托,考查的是秦朝建立的知識.

【解答】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滅六國,統一全國,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中央集權的封建國家﹣﹣秦朝. 故選B.

2.出自襄陽的一代明君是(

) A.劉邦 B.諸葛亮 C.劉秀

D.米芾

【考點】39:東漢的建立.

【分析】本題考查東漢的建立,知道建立東漢的劉秀是襄陽人.

【解答】公元25年,參加過農民起義的西漢皇族襄陽人劉秀稱帝,定都洛陽,史稱東漢.劉秀就是光武帝.為了使社會安定下來,光武帝多次下令減輕農民的賦役負擔,懲處貪官污吏,任用清廉官吏.光武帝末年,社會安定,經濟狀況明

顯好轉,歷史上稱這個時期的統治為“光武中興”.故出自襄陽的一代明君是劉秀.故選C.

3.下列史實,不屬于中外友好交往的是(

) A.玄奘西游 B.鑒真東渡

C.鄭和下西洋 D.戚繼光抗倭

【考點】76:戚繼光抗倭.

【分析】本題以“中外友好交往”為切入點,考查古代中外友好交往的史實. 【解答】玄奘西行、鑒真東渡、鄭和下西洋都是對外交往的史實.戚繼光抗倭屬

第6頁(共20頁)

于中外沖突,性質不同. 故選D.

4.孫中山是偉大的革命先驅,其突出的貢獻是(

) A.領導洋務運動,創辦近代工業 B.推翻清朝統治,結束封建帝制 C.推動維新變法,主張君主立憲 D.倡導“實業救國”,挽救民族危亡 【考點】96:辛亥革命.

【分析】本題考查辛亥革命的歷史意義.孫中山領導的辛亥革命是中國近代史上一次偉大的反封建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它推翻了清朝的統治,結束了我國兩千多年的封建帝制.

【解答】孫中山領導的辛亥革命是中國近代史上一次偉大的反封建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它推翻了清朝的統治,結束了我國兩千多年的封建帝制,頒布了《臨時約法》,使民主共和觀念深入人心.因此可以知道,孫中山先生一生最突出的歷史功績是推翻清朝統治,結束封建帝制. 故選B.

5.國共十年內戰基本結束的標志性事件是(

) A.九一八事變的爆發 B.西安事變的和平解決 C.中共七大的召開 D.三大戰役的勝利 【考點】A2:西安事變.

【分析】本題考查西安事變和平解決.1936年西安事變爆發后,在中共中央和周恩來同志的主導下,最終以蔣介石接受“停止內戰,聯共抗日”的主張而和平解決,促成了第二次國共合作.

【解答】1936年西安事變爆發后,在中共中央和周恩來同志的主導下,最終以蔣介石接受“停止內戰,聯共抗日”的主張而和平解決,促成了第二次國共合作,西安事變的和平解決成為時局轉換的樞紐,十年內戰的局面由此結束,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初步形成.

第7頁(共20頁)

故選B.

6.毛澤東在一次談話中說:“這一次我們去得好,擊破了國民黨說共產黨不要和平、不要團結的謠言。”材料中“我們”去的地方是(

) A.重慶 B.南京

C.上海

D.延安

【考點】AE:重慶談判與《雙十協定》.

【分析】本題考查了毛澤東參加重慶談判的原因及意義.1945年8月,毛澤東在周恩來等人陪同下,到達重慶同國民黨進行談判.

【解答】題目材料中毛澤東說:“這一次我們去得好,擊破了國民黨說共產黨不要和平、不要團結的謠言.”談論的是為了盡一切可能爭取國內和平,戳穿蔣介石假和平真內戰的陰謀,反映的是重慶談判.1945年8月,毛澤東在周恩來等人陪同下,到達重慶同國民黨進行談判.所以材料中“我們”去的地方是重慶. 故選A.

7.我國社會主義生產資料公有制確立的標志是(

) A.新中國的成立 B.土地改革的完成 C.“一五計劃”的實施 D.三大改造的完成

【考點】CB:三大改造完成標志中國進入社會主義初級階段.

【分析】本題以我國社會主義生產資料公有制確立的標志為切入點,主要考查三大改造的完成的意義.

【解答】1956年,我國完成對農業、手工業和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基本實現了生產資料私有制向社會主義公有制的轉變,標志著我國建立起社會主義基本制度,從此進入社會主義初級階段. 故選D.

8.在歐洲,以人文主義為核心的思想解放運動是(

) A.百家爭鳴 B.文藝復興

C.新航路開辟 D.新文化運動

【考點】H1:文藝復興運動.

【分析】本題以在歐洲以人文主義為核心為切入點,主要考查文藝復興.

第8頁(共20頁)

【解答】文藝復興運動是14﹣17世紀歐洲新興的資產階級文化運動,其思想的核心是人文主義.即提倡人性,反對神性,主張人生的目的是追求現實生活中的幸福,倡導個性解放,反對愚昧迷信的神學思想.它使人們開始意識到,必須打破中世紀以來的封建統治和教會神學對人們思想的束縛,強調和肯定人在世界上價值的和作用,是資產階級叩響近代社會大門的思想解放運動. 故選B.

9.第一次世界大戰前形成的兩大軍事集團是(

) A.三國協約與三國同盟 C.世界貿易組織與歐盟

B.同盟國與軸心國 D.國際聯盟與聯合國

【考點】K5:三國同盟和三國協約.

【分析】本題以第一次世界大戰前形成的兩大軍事集團為切入點,主要考查三國協約與三國同盟.

19世紀末20世紀初,【解答】帝國主義國家之間矛盾尖銳,分別形成了由德國、奧匈帝國和意大利組成的三國同盟和由英國、法國和俄國組成的三國協約.三國同盟和三國協約兩大軍事集團瘋狂擴軍備戰,加劇世界局勢緊張,世界大戰一觸即發,嚴重威脅了世界和平. 故選A.

10.第三次科技革命成果中與我們的生產和日常生活最為密切的是(

) A.蒸汽機 B.內燃機 C.發電機 D.信息技術 【考點】P3:電子計算機的出現、發展特點及用途.

【分析】本題以第三次科技革命成果為依托,考查第三次科技革命的與我們的生產和日常生活最為密切的發明.

【解答】第三次科技革命成果中與我們的生產和日常生活最為密切的是信息技術.A蒸汽機是第一次工業革命的成就;B內燃機、C發電機是第二次工業革命的成就. 故選D.

第9頁(共20頁)

二、非選擇題(本大題6題,其中11題5分,12題6分,13題7分,14題6分,

15、16題各8分,共40分) 11.【中國智慧:中華文明的發展歷史】

(1)總書記提出了“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相結合的治國理念。春秋時期,我國哪位思想家的主張能為“以德治國”這一理念提供思想來源?請寫出一例漢唐時期因重視“德治”而出現的盛世局面名稱。

(2)《中國詩詞大會》欄目的播出掀起了國人學習唐詩宋詞的熱潮。唐宋時期,哪一制度的實施促進了詩詞文學的繁榮?

(3)我國是一個多民族國家,民族之間的相互學習貫穿于中華民族發展的始終。請列舉北魏孝文帝改革時期學習漢族文明的一項措施。指出孝文帝改革對民族關系的發展做出的貢獻。

【考點】2P:百家爭鳴;49:北魏孝文帝改革;5D:科舉制的創建及影響. 【分析】(1)本題以習近平的話為依托,考查的是孔子的思想和漢唐時期盛世局面的知識.

(2)本題以《中國詩詞大會》為依托,考查的是科舉制度的知識.

(3)本題以北魏孝文帝改革為依托,考查的是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內容和影響的知識.

【解答】(1)孔子是我國古代偉大的思想家,他提出“仁”的思想,要求統治者“為政以德”.漢唐時期,統治者因重視“德治”而出現了文景之治、光武中興、貞觀之治、開元盛世的盛世局面.

(2)唐玄宗時期,詩賦成為科舉制主要考試內容,大大有利于唐詩的繁榮,也促進了我國文化藝術的發展.

(3)為學習漢族地區先進的文化,北魏孝文帝進行了改革.改革的措施是:遷都洛陽;在朝廷中必須使用漢語,禁用鮮卑語;官員及家屬必須穿漢族服飾;將鮮卑族的姓氏改為漢族姓氏;鼓勵鮮卑貴族與漢族貴族聯姻;采用漢族的官制、律令;實行均田制或租用調制;學習漢族的禮法,尊崇孔子,以孝治國,提倡尊老、養老的風氣等.北魏孝文帝改革加速了北方各族封建化的進程,促進了民族融合. 故答案為:

第10頁(共20頁)

(1)思想家:孔子.盛世局面:文景之治、光武中興、貞觀之治、開元盛世. (2)科舉制度.

(3)措施:遷都洛陽;在朝廷中必須使用漢語,禁用鮮卑語;官員及家屬必須穿漢族服飾;將鮮卑族的姓氏改為漢族姓氏;鼓勵鮮卑貴族與漢族貴族聯姻;采用漢族的官制、律令;實行均田制或租用調制;學習漢族的禮法,尊崇孔子,以孝治國,提倡尊老、養老的風氣等.貢獻:促進了民族融合.

12.【捍衛主權:充滿坎坷的抗爭之路】

材料一

在巴黎和會上,中國代表團提出了取消帝國主義在中國的一切特權,歸還在大戰期間被日本奪取的德國在中國山東的一切權益等合理要求,但被英、法、美等列強無理拒絕,消息傳到國內,激起了中國人民的極大憤慨。

﹣﹣《世界歷史》九年級下冊

材料二

1945年9月,毛澤東為重慶《新華日報》題詞:“慶??箲饎倮?,中華民族解放萬歲!”

(1)近代中國主權的喪失始于哪一條約的簽訂?

(2)根據材料一判斷,哪一事件的發生表達了“中國人民的極大憤慨”?說出該事件期間中國人民為捍衛主權喊出的口號。

(3)抗戰開始于哪一年?結合抗戰勝利的意義,說明材料二中“中華民族解放”的含義。

(4)1997年,香港回歸祖國,洗刷了百年國恥。香港回歸祖國體現了哪一偉大構想?

【考點】82:鴉片戰爭和《南京條約》;9B:五四運動;A1:九一八事變和中國局部抗戰;AD:抗日戰爭的勝利及歷史意義;E3:“一國兩制”的構想及影響;LB:巴黎和會和凡爾賽體系.

【分析】(1)本題以近代中國主權的喪失為切入點,考查《南京條約》. (2)本題以巴黎和會為切入點,考查五四運動. (3)本題以抗戰開始時間為切入點,考查抗日戰爭. (4)本題以香港回歸祖國為切入點,考查一國兩制.

第11頁(共20頁)

1840年到1842年的鴉片戰爭,【解答】(1)中國戰敗,被迫簽訂《南京條約》.《南京條約》規定割香港島給英國,賠款2100萬元,開放廣州、廈門、福州、寧涌上、上海五處為通商口岸,英國進出口貨物繳納的稅款,中國須同英國商定.《南京條約》破壞了中國領土和主權完整,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2)中國作為一戰戰勝國,在巴黎和會上,竟將原來德國在山東侵占的一切權益轉讓給日本.中國在巴黎和會上外交失敗的消息傳到國內,舉國震驚,5月4日,北京的青年學生首先走上街頭,舉行集會、抗議等活動,五四運動爆發.五四運動時期的口號有:誓死力爭、還我青島;廢除二十一條;外爭國權、內懲國賊.

(3)1937年的七七事變是中國抗日戰爭開始的標志.材料二中“中華民族解放”的含義是抗日戰爭是一百多年來中國人民反對帝國主義侵略第一次取得完全勝利的民族解放戰爭.

(4)1997年7月1日,香港回歸祖國,回歸祖國以后的香港繼續實行資本主義制度,體現了鄧小平提出的“一國兩制”構想. 故答案為: (1)《南京條約》.

(2)五四運動;誓死力爭、還我青島;廢除二十一條;外爭國權、內懲國賊. (3)1937年;抗日戰爭是一百多年來中國人民反對帝國主義侵略第一次取得完全勝利的民族解放戰爭. (4)一國兩制.

13.【中國共產黨:攻堅克難的先鋒隊伍】

材料一

毛澤東曾對一位外國來訪記者說:“1927年,他(蔣介石)把我們像雞蛋一樣地摔在地上,可他沒想到,當時國外的許多人也沒想到,我們還會孵出小雞來!”

材料二

……雄師刀壩(地名)告大捷,工農踴躍當紅軍。英明領袖來掌舵,革命磅礴向前進……紅軍都是鋼鐵漢,千錘百煉不怕難……風雨浸衣骨更硬,野菜充饑志越堅,官兵一致同甘苦,革命理想高于天。

﹣﹣節選自《長征組歌》

第12頁(共20頁)

材料三

1974年,第一次世界糧食會議在羅馬召開,專家告訴我們(與會代表),中國絕無可能養活10億人口,這個全球人口最多的國家正走向災難,但事實上,中國創造了歷史上最大的一個經濟奇跡。

﹣﹣尤瓦爾•赫拉利《未來簡史》

(1)1927年,中國共產黨通過南昌起義和秋收起義“孵出” 了兩只“小雞”。這兩只“小雞”指的是什么?

(2)材料二體現了怎樣的長征精神?依據材料二,分析紅軍長征勝利的原因有哪些?(除長征精神因素之外,答兩條)

(3)依據材料三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十一屆三中全會的哪項決策創造了中國的“經濟奇跡”?中國養活了十幾億人口直接得益于哪項政策的實施?

【考點】9M:秋收起義和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的創建;9O:紅軍長征;D1:十一屆三中全會及其重要意義;D2:農村改革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

【分析】本題考查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紅軍長征、十一屆三中全會、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掌握相關的基礎知識.

【解答】(1)據材料一“毛澤東曾對一位外國來訪記者說:‘1927年,他(蔣介石)把我們像雞蛋一樣地摔在地上,可他沒想到,當時國外的許多人也沒想到,我們1927年,還會孵出小雞來’”可知,中國共產黨通過南昌起義和秋收起義“孵出” 了兩只“小雞”.這兩只“小雞”指的是人民軍隊、井岡山革命根據地.

(2)材料二體現了不怕困難的革命英雄主義精神,理想堅定的革命樂觀主義精神,同甘共苦的集體主義精神,不怕困難、勇于犧牲的精神.據材料二“…雄師刀壩(地名)告大捷,工農踴躍當紅軍.英明領袖來掌舵,革命磅礴向前進…紅軍都是鋼鐵漢,千錘百煉不怕難…風雨浸衣骨更硬,野菜充饑志越堅,官兵一致同甘苦,革命理想高于天”可知,紅軍長征勝利的原因有中國共產黨的正確領導,毛澤東軍事思想的正確運用,人民群眾的支持等.

(3)據材料三“1974年,第一次世界糧食會議在羅馬召開,專家告訴我們(與會代表),中國絕無可能養活10億人口,這個全球人口最多的國家正走向災難,但事實上,中國創造了歷史上最大的一個經濟奇跡”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十一屆三中全會作出的實行改革開放的偉大決策創造了中國的“經濟奇跡”,中國養活了十幾億人口直接得益于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的實施.

第13頁(共20頁)

故答案為:

(1)人民軍隊、井岡山革命根據地.

(2)不怕困難的革命英雄主義精神,理想堅定的革命樂觀主義精神,同甘共苦的集體主義精神,不怕困難、勇于犧牲的精神;中國共產黨的正確領導,毛澤東軍事思想的正確運用,人民群眾的支持等. (3)改革開放;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

14.【革命風暴:新舊勢力的利益之爭】

材料一

一九一七年的俄國革命,是二十世紀中世界革命的先聲。

﹣﹣《庶民的勝利》

材料二

美國獨立戰爭期間,路易(法國國王路易十六)援助美國并非他熱愛民主起義,而是由于他畏懼且憎恨英國。他幫助美國,支持自由事業,可這卻成為壓倒法國的最后一塊巨石,法國已徹底倒閉了。

﹣﹣海斯•穆恩•韋蘭《全球通史》

(1)材料一 中的“俄國革命” 指的是哪一事件?如何理解“俄國革命是二十世紀中世界革命的先聲”?

(2)材料二中,為什么說美國的獨立戰爭是一次“民主起義”?

(3)結合法國大革命的有關知識,指出法國國內存在的壓倒它自身的一塊“巨石”。

(4)結合所學知識,請從政治和經濟兩個角度,分析18世紀后半期英國被法國“畏懼且憎恨”的原因。

【考點】L2:俄國十月革命;H5:英國資產階級革命;H8:美國獨立戰爭;HD:法國大革命;I4:英國工業革命的影響.

【分析】本題以“革命風暴”為主線,考查十月革命和英法美資產階級革命的相關知識.

【解答】(1)據材料“ 一九一七年的俄國革命,是二十世紀中世界革命的先聲”可知,材料一 中的“俄國革命” 指的是十月革命.十月革命是世界上第一次成功的社會主義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所以說“俄國革命是二

第14頁(共20頁)

十世紀中世界革命的先聲”.

(2)據材料和所學知,美國獨立戰爭也是一次資產階級革命,獨立戰爭后美國走上了資本主義發展道路,所以說美國的獨立戰爭是一次“民主起義”.

(3)本題可以從法國大革命的背景和過程兩個角度來理解.背景上,封建專制統治阻礙了法國資本主義的發展,資產階級力量壯大,再加上啟蒙運動的影響等.從過程上看,人民群眾的三次起義以及資產階級法律文件的頒布如《人權宣言》的頒布,這些都成為壓倒它自身的一塊“巨石”.

(4)據所學知,18世紀后半期英國被法國“畏懼且憎恨”的原因有,政治上,英

國較早確立了資本主義制度,經濟上,英國開始了工業革命,資本主義發展迅速.故答案為:

(1)十月革命;十月革命是世界上第一次成功的社會主義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

(2)美國獨立戰爭也是一次資產階級革命,獨立戰爭后美國走上了資本主義發展道路.

(3)背景上,封建專制統治阻礙了法國資本主義的發展,資產階級力量壯大,再加上啟蒙運動的影響等.從過程上看,人民群眾的三次起義以及資產階級法律文件的頒布如《人權宣言》的頒布.

(4)政治上,英國較早確立了資本主義制度,經濟上,英國開始了工業革命,資本主義發展迅速.

15.【改革浪潮:巨變時代的強國之策】

材料一

帝國地方實力派認為,西方的優勢是建立在軍事基礎之上的,一旦這種優勢消失,則外患可消,內亂可彌。1861年,湘派實力人士曾國藩引進西方技術和設備,……創辦了第一個近代軍事企業。

﹣﹣《全球通史》

材料二

1861年,對美俄兩國來說都是一個不能忘卻的時間節點:1861年4月,美國南北戰爭爆發;1861年,沙皇亞歷山大二世不得不簽署了一個新法令。

第15頁(共20頁)

材料三

1868年,日本(天皇)決心勵精圖治,銳意改革。改革的動力是西化……英國模式自然作為鐵路、電信、公共建筑和市政工程、紡織工業以及許多商業方面的模范;法國模式用來改革法制、軍事;大學歸功于美國。

﹣﹣《資本的年代》

(1)材料一反映了我國近代哪一次改革?

(2)美國南北戰爭期間,林肯頒布的哪一文件為聯邦政府贏得戰爭勝利起了巨大作用?沙皇亞歷山大二世簽署的新法令是什么?材料二中涉及的兩個事件的影響有何相同之處?

(3)依據材料三,歸納兩條日本改革的措施。

(4)比較材料一與材料三,指出在學習西方方面,中日兩國存在的差異。 【考點】91:洋務運動;J8:《解放黑人奴隸宣言》;JB:1861年俄國農奴制改革;JD:日本明治維新;PD:歷史開放性問題.

【分析】(1)本題以“1861年,湘派實力人士曾國藩引進西方技術和設備”為切入點,考查洋務運動的知識.

(2)本題以“美國南北戰爭期間”、“沙皇亞歷山大二世簽署的新法令”等為切入點,考查美國南北戰爭、俄國農奴制改革的知識點.

(3)本題以“1868年,日本(天皇)決心勵精圖治”為切入點,考查明治維新的措施.

(4)本題考查明治維新與洋務運動的差異.

【解答】(1)依據材料一“1861年,湘派實力人士曾國藩引進西方技術和設備”可知,這是洋務運動.第二次鴉片戰爭后,清政府中恭親王奕和地方官員曾國藩、李鴻章、左宗棠等,主張學習西方先進生產技術和練兵方法,建設近代化國防.這些人被叫做洋務派.19世紀60﹣90年代,洋務派掀起了一場“師夷長技”的洋務運動.洋務派起初以“自強”為口號,創辦一批近代軍事工業,19世紀70年代,洋務派又提出“求富”的口號,創辦民用工業.

(2)南北戰爭期間,于1862年林肯頒布《解放黑人奴隸宣言》和《宅地法》,調動了黑人奴隸的革命積極性,戰爭的形式開始有利于北方.依據材料二“1861年4月,美國南北戰爭爆發;1861年,沙皇亞歷山大二世不得不簽署了一個新

第16頁(共20頁)

法令”可知,此材料涉及的兩個事件是美國南北戰爭和俄國1861年改革,美國南北戰爭,廢除了黑奴制,掃除了資本主義發展的障礙,有利于資本主義的發展.俄國1861年改革廢除了農奴制度,農奴便獲得了人身自由,有利于資本主義的發展,俄國也從此走上了迅速發展資本主義的道路.所以美國南北戰爭和俄國1861年改革的相同點,都廢除了奴隸制,都促進了資本主義的發展.

(3)依據材料三“1868年,日本(天皇)決心勵精圖治,銳意改革.改革的動力是西化…英國模式自然作為鐵路、電信、公共建筑和市政工程、紡織工業以及許多商業方面的模范;法國模式用來改革法制、軍事;大學歸功于美國”可知,日本明治維新的措施有引進西方技術,發展近代工業,實行“文明開化”努力發展教育,學習西方的軍事制度等.

(4)依據材料一“1861年,湘派實力人士曾國藩引進西方技術和設備”可知,反映的歷史事件是洋務運動;依據材料三“1868年,日本(天皇)決心勵精圖治,銳意改革”可知,反映的是明治維新.洋務運動只是學習西方的技術,不學制度;日本明治維新不僅學西方的技術,還學習西方的政治制度、軍事、教育等. 故答案為: (1)洋務運動.

(2)《解放黑人奴隸宣言》或《宅地法》;廢除農奴制的法令;相同點:都廢除了奴隸制,都促進了資本主義的發展.

(3)引進西方技術,發展近代工業,實行“文明開化”努力發展教育,學習西方的軍事制度等.

(4)洋務運動只是學習西方的技術,不學制度;日本不僅學技術,還學習西方的政治制度、軍事、教育等.

16.【大國崛起:中國國際地位的變化】

材料一

第17頁(共20頁)

材料二

公約宣稱尊重中國的主權、獨立于領土完整、遵守各國在中國的“門戶開放”、“機會均等”的原則。

﹣﹣《世界歷史》九年級下冊

材料三 美國人伊羅生出版的《浮光落影﹣﹣美國關于中國與印度的形象》一書,將美國對中國的總體看法分為六個階段,其中第四階段是贊賞階段。

材料四

2011年10月,西班牙《起義報》在一篇文章中指出:“雖然西方傳統大國(美國、英國和法國)仍自認為代表著‘國際社會’,但‘金磚國家’(巴西、俄羅斯、印度、中國和南非)已不再聽命于它們的號令。”

(1)材料一中的圖1是我國古代四大發明中哪一偉大發明的雛形? 結合所學知識,指出圖2所示路線的歷史作用。

(2)指出中“公約”的名稱。它的簽訂對中國產生了什么影響?

(3)結合所學知識,分析材料二三中“1937﹣1944年” 期間的中國被美國人贊賞的原因。

(4)依據材料四,從世界格局的角度,請你為西班牙《起義報》的這篇文章擬定一個合適的主題。

【考點】6K:指南針和火藥的應用和外傳;3H:漢通西域和絲綢之路;AD:抗日戰爭的勝利及歷史意義;LC:華盛頓會議和華盛頓體系;OC:世界格局多極化.

【分析】本題考查中國崛起的歷史,共分四個小題來考查:

(1)本題考查材料一中,與圖1的雛形相對應的我國四大發明的名稱并指出圖2所示路線的歷史作用,考查我國古代指南針和絲綢之路的相關知識. (2)本題考查指出材料二中“公約”的名稱和它的簽訂對中國產生的影響. (3)本題考查“1937﹣1944年” 期間的中國被美國人贊賞的原因.

(4)本題考查依據材料四,從世界格局的角度,為西班牙《起義報》的這篇文章擬定一個合適的主題.

【解答】(1)材料一中的圖1是我國古代四大發明中的指南針的雛形;圖2是我國古代的絲綢之路路線圖.張騫出使西域后,開通了絲綢之路,絲綢之路是溝通中西交通的陸上要道,促進了東西方的經濟文化交流.

(2)巴黎和會主要是暫時調整了帝國主義列強在西方的關系.而它們在遠東和

第18頁(共20頁)

太平洋地區的矛盾仍然十分尖銳,尤其是美日之間的競爭更為激烈.在美國的倡議下,1921年﹣1922年,英、法、美、日、意、荷、葡和中國在華盛頓召開會議.在華盛頓會議上起主要作用的是美、英、日三國1922年,九國代表簽署了關于中國問題的《九國公約》,表面上尊重中國的主權、獨立與領土完整,遵守各國在中國的“門戶開放”、“機會均等”的原則.實際上打破了日本獨霸中國的局面,使中國又回復到幾個帝國主義國家共同宰割的局面,為美國在中國的擴張提供了方便.

(3)結合所學知識,“1937﹣1944年” 期間的中國被美國人贊賞的原因是:中國的抗日戰爭成為對日作戰的主戰場:中國的抗戰有力地配合了世界反發西斯戰爭;中國抗戰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重要組成部分;中華民族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做出了巨大的民族犧牲.

(4)依據材料四:“雖然西方傳統大國(美國、英國和法國)仍自認為代表著‘國際社會’,但‘金磚國家’(巴西、俄羅斯、印度、中國和南非)已不再聽命于它們的號令.”結合所學知識可知,世界正朝著多極化的趨勢發展.從世界格局的角度,西班牙《起義報》的這篇文章的主題應該是:世界格局的多極化趨勢. 故答案為:

(1)指南針;絲綢之路是溝通中西交通的陸上要道,促進了東西方的經濟文化交流.

(2)《九國公約》;打破了日本獨霸中國的局面,使中國又回復到幾個帝國主義國家共同宰割的局面,為美國在中國的擴張提供了方便.

(3)中國的抗日戰爭成為對日作戰的主戰場:中國的抗戰有力地配合了世界反發西斯戰爭;中國抗戰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重要組成部分;中華民族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做出了巨大的民族犧牲. (4)世界格局的多極化趨勢.

第19頁(共20頁)

2017年6月28日

第20頁(共20頁)

第五篇:湖北省黃岡市2014年中考歷史試題

一、單選題

9.“棕子香,香廚房,艾葉香,香滿堂”。這句民謠描寫的是我國哪一傳統節日

A.端午節B.中秋節C.重陽節D.春節

10.為實現國家大一統,漢武帝在思想文化方面采取的措施是

A.罷黜百家,獨尊儒術B.頒布“推恩令”

C.鹽鐵官營D.張騫出使西域

11.“開辟荊榛,千秋功業;驅除荷虜,一代英雄”。與該詩句相關的歷史事件是

A.鄭和下西洋B.戚繼光抗倭

C.鄭成功收復臺灣D.康熙帝組織雅克薩之戰

12.中共歷史上有許多具有轉折意義的會議,其中被稱為黨的歷史上和中國革命史上生死攸關轉折點的是

A.中共一大B.遵義會議

C.中共七大D.十一屆三中全會

13.在社會主義建設中,有許多英模無私奉獻,忘我工作。“心里裝著全體人民,唯獨沒有他自己”。這是對下列哪位人物的評價

A.鄧稼先B.錢學森C.王進喜D.焦裕祿

14.農業政策的調整關乎國計民生。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時期,哪一政策的實施極大地解放了農業生產力,促進了農村經濟的大發展

A.土地改革

C.人民公社化運動

B.農業合作化運動

D.家庭聯產承包責任

15.“在權利方面,人生來而且始終是自由平等的;„„私有財產神圣不可侵犯”。這些規定出自下列哪一文獻

A.《權利法案》B.《獨立宣言》

C.《人權宣言》D.《拿破侖法典》

16.1921 年,蘇俄農民可以在市場上自由出售糧食,促使這一變化的是

A.戰時共產主義政策B.新經濟政策C.新憲法D.赫魯曉夫改革

二、非選擇題

29.(8 分)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英國學者威爾斯說:當西方人的心靈為神學所纏迷而處于蒙昧黑暗之中,中國人的思想卻是開放的、兼收并蓄而好探求的。”唐都長安,是當時世界上人口最多,最為繁華、最為富庶和文明的城市,其博大的氣概,壯美的景觀,發達的經濟和光輝燦爛的文化藝術,使當時歐洲人心目中像天堂一樣富麗堂皇和繁榮的巴格達、拜占庭都難以望其項背,更不用說當時的巴黎、倫敦、威尼斯、佛羅倫薩了。當時的長安也是世界各國人民向往的地方,大量的日本人、新羅人、驃國(緬甸)人、真臘(柬埔寨)人、天竺人、獅子國人、波斯人、大食人等長期居住在中國,經商、生活,甚至參加科舉,在唐政府任官。

——摘自中學歷史教師用

材料二 中國一直是對外貿易的出超國,有發展貿易的有利條件。但清政府害怕國內人民和外國人勾結“滋事”,實行閉關政策,千方百計限制商人出海貿易。如康熙時上海大商人張元隆想打造 100 艘遠洋帆船,與外國商船競爭,即被誣為結交海盜。早就活動在東南亞各地的中國商人和華僑,清政府也不給予支持,雍正帝曾說“此輩多系不安本分之人,若聽其去來任意,伊等益無顧忌,輕去其鄉而漂流外國者益眾矣。”

中國商人和華僑出國貿易受到阻撓和打擊,對外貿易的主動權和高額利潤便長期被外商所壟斷。此外,清朝的閉關政策還嚴重阻礙了生產的發展和技術的進步。

(1)依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簡要概括唐都長安的國際地位如何 (1 分)原因是什么 (2 分)

(2)依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簡要分析清朝實行閉關政策的原因(1 分)及后果 (2 分)

(3)綜合上述材料,從唐朝的對外開放與清朝的閉關政策中你得到了哪些啟示?(2 分)

30.(7 分)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隨著軍事工業的發展,資金、原料、運輸等問題也 逐 漸 顯 露 出 來 ,洋 務 派 逐 漸 認 識 到 ,國家“ 必 先 富 而 后 能強”,創辦民用工業可以獲利致富。當時外商企業壟斷民用工業,洋務派希望興辦民用工業同外國人競爭,分洋商之利”。到 90 年代止,洋務派共創辦工礦、交通、郵電等民用企業 20 多個

——摘自中學歷史教材

材料二 胡適在 1923 年給友人信中寫道:25 年來,只有三個雜志可以代表三個時代,可以說創造了三個新時代:一是《時務報》,一是《新民叢報》,一是《新青年》。”

(1)請舉例寫出洋務派創辦民用企業的名稱(列舉一例),(1 分)

依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簡要分析洋務派創辦近代民用企業的目的(1 分)和作用是什么?(2 分)

(2)材料二中《新青年》是哪一歷史事件中的著名雜志?(1分)并結合所學知識簡要分析《新青年》所“創造”的“新時代”的含義。(2分)

31.(9 分)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兩極格局崩潰后,世界進入新舊交替、向多極化過渡的歷史時期,出現了“一超多強”的局面。雖然美國在近期內仍將保持世界惟一超級大國的地位,但世界格局向多極化發展的趨勢是不可逆轉的。為什么這種趨勢是不可逆轉的呢?這就必須從國際關系的決定因素說起。

國際關系的決定因素是國家利益和綜合國力。維護國家利益是各主權國家制定和推行對外政策的依據,是對外活動的根本目的。共同利益是國家間合作的基礎,利益相悖則是國家間沖突的根源。同時,在國際舞臺上,每一個國家地位的高低、影響力的大小,歷來都是由國家的綜合實力決定的。而每個國家的國家利益與國家綜合實力是不斷變化的,相應地國際關系也必然是不斷變化發展的。世

界格局的多極化趨勢早在 20 世紀 70 年代就已初見端倪。當時,歐共體和日本經濟發展速度加快,在經濟領域的很多方面趕上或超過美國,它們不再愿意像過去一樣受美國控制,而是同美國展開激烈競爭,資本主義世界出現了美、日、西歐三足鼎立的局面;而后第三世界也迅速崛起,并在國際事務中起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同時,中國從 70 年代末 80 年代初開始,由于實行改革開放的政策,國民經濟得到快速、穩步發展,綜合國力日益增強,成為世界經濟的又一個增長極。很顯然,世界經濟的發展已呈現出多極化的趨勢。而經濟和科技是國家力量的核心要素,經濟的多極化必然帶來國家力量的多極化,從而形成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極化。

——摘自中學歷史教師用書

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以“淺析世界格局多極化趨勢不可逆轉的原因”為題寫一篇歷史小論文(不少于 100 字)。要求:觀點明確,論述充分,表述清楚,史論結合

黃岡市 2014 年初中畢業生學業水平考試

歷史試題參考答案

9.A10.A11.C12.B13.D14.D15.C16.B

29.(8 分)

(1)地位:是當時世界上人口最多、最為繁華、最為富庶和文明的城市。 原因:①經濟繁榮,國力強盛;②政治清明,社會安定;③科技發達,文化昌盛;④政策開放,中外交往頻繁;⑤商業發達,對外貿易興盛。

(2)原因:①害怕國內人民和外國人勾結“滋事”;②統治者盲目自高自大。

后果:喪失對外貿易主動權,損害了經濟發展,禁錮了人民的思想,阻礙了生產的發展和社會進步。

(3)啟示:開放帶來繁榮,閉關導致落后;堅持對外開放,引進外國資金、先進技術和管理經驗;國家不論先進還是落后,只有在相互交往中才會有更快的發展進步。

30 (7 分)

(1)企業:輪船招商局,開平礦務局,湖北織布局等。

目的:求富”或“獲利致富”。

作用:培養了科技、翻譯和軍事人才,刺激了民族資本主義的產生和發展,啟動了中國近代化進程,抑制了外國經濟勢力的擴張。

(2)事件:新文化運動。

含義:提倡民主、科學,開啟了思想解放的閘門,為馬克思主義傳播創造了條件。

31 (9 分)評分標準:

一等(9-7 分)

① 觀點明確,多角度論述;

② 史論結合,論證充分;

③ 表述清楚,邏輯嚴密。

二等(6-4 分)

①觀點明確,論述單一;

②引用史實,論證較完整;

③表述清楚,邏輯較嚴密

三等(3-0 分)

①觀點不明確,偏離論述對象;

②未引用史實,論證不完整;

③表述不清楚,論證欠說服力。

(1)二戰后,西歐國際地位下降,在美國的援助下,西歐經濟迅速恢復和發

展;美蘇兩級對峙與全球爭霸,西歐為擺脫美國的控制,提高自己的國際

地位,建立了歐洲共同體,開啟了歐洲一體化進程。

(2)日本在美國的扶植下,經濟迅速發展,特別是日本采用新技術、發展教

育和非軍事化政策,日本迅速發展為世界經濟第二大國。

(3)西歐和日本離不開美國的援助,它們之間既有聯合,更有競爭與矛盾,

西歐、日本的崛起挑戰了美國的一家獨霸的霸主地位,促使世界向多極化

發展。

(4)美蘇兩級格局結束,國際力量發展變化,美國短期內仍處于世界超級大

國地位,其霸權主義政策不會短期改變;其他新的力量如中國、印度、俄羅斯、日本、西歐等多個強國制衡美國全球擴張,“一超多強”的局面會

在很長時期內存在。(類似亦可)

本文來自 99學術網(www.gaojutz.com),轉載請保留網址和出處

上一篇:48個音標對應26個字母下一篇:下屬公司工作計劃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