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旅游業的發展調研報告

2023-03-06

國民經濟的快速發展下,越來越多的行業,開始通過報告的方式,用于記錄工作內容。怎么樣才能寫出優質的報告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旅游業的發展調研報告》,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第一篇:旅游業的發展調研報告

旅游業的發展調研報告

第二篇:生態旅游業發展的調研報告

在明末清初之時,鼎湖山也曾被稱為天湖山,原因是在明末清初之際,肇慶曾是南明永歷皇帝的行宮。據說永歷帝駐蹕肇慶時,曾多次上過鼎湖山。

清初嶺南著名詩人陳恭尹曾寫過一首叫《端州華嚴庵送何孟門、陶握山、王紫?游鼎湖》的詩,其中加有注文說:“棲壑大師以(桂王)行宮在端州,改鼎湖山為天湖。”可見改叫鼎湖山為天湖山,明顯帶有紀念南明永歷皇帝的意思。但是隨著永歷政權滅亡和清朝統治走向穩固之后,天湖山這個名稱也就逐漸就無人問津了。1956年,鼎湖山成為我國第一個國家自然保護區“鼎湖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1979年又成為我國第一批加入聯合國科教文組織“人與生物圈”計劃的世界生物圈保護區,建立了“人與生物圈”研究中心,成為國際性的學術交流和研究基地。

七星巖歷史悠久,早在晉代已有文字記載。唐朝文章家、書法家李邕(北海)曾慕名來游,寫下了著名的《端州石室記》,鐫刻在石室洞口的石壁上。葉劍英元帥于一九**年四月游覽七星巖期間曾寫

七絕一首:“借得西湖水一圜,更移陽朔七堆山;堤邊添上絲絲柳,畫幅長留天地間。”七星巖旖旎多姿,集“桂林之同,杭州之水”于一地,自古以來就有“峰險、石異、洞奇、廟古”之說,重點游覽區有“五湖、六崗、七巖、八洞”,可供觀賞之景點達80余處。天柱巖最高,海拔117米(另外有一說法是天柱巖海拔108米,阿坡巖海拔119米,阿坡巖最高);龍巖洞最奇,洞中有洞,有“千年詩廊”之美譽;石峒古廟最古,洞中有廟。

文化是民族的血脈,是人民的精神家園。黨的十五屆六中全會發出了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動員令,強調“要推動文化與旅游、體育、信息、物流、建筑等產業融合發展”。處于跨越發展、趕超進位歷史節點的,必須搶抓國家推動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的歷史機遇,著力挖掘文化資源,傳承弘揚民族民間文化,促使文化產業和旅游產業高度融合,豐富生態旅游內涵,通過文化軟實力提升生態旅游的競爭力和影響力,實現自治縣人民政府八屆人大一次會議提出的“項目興旅、品牌強旅、文化活旅,把生態文化旅游業作為縣域經濟社會跨越發展的戰略性支柱產業來謀劃、來培育”的工作目標。

一、文化建設對旅游發展的重要性

㈠深化文化內涵是現代旅游業發展的客觀要求。隨著旅游產業的發展,旅游者的需求正逐步由滿足“觀光休閑”向享受“文化洗禮”方向轉變,是一種高層次的精神需求和審美享受,文化逐漸成為旅游產業快速發展的重要推力和強力支撐,二者緊密結合,必定會實現互利雙贏、共同繁榮。因此,要激起旅游者的旅游“沖動”,旅游

目的地必須具有魅力無窮、獨具特色的民族、地方文化,滿足人們對科學、史學、文學、藝術和社會學等多方面、多層次的需求。提高旅游景點和旅游資源的文化內涵和品位,已經成為我縣發展旅游產業的當務之急、重中之重。因此,必須注重用文化的理念提升旅游業,深度挖掘文化、民俗文化、茶文化和生態文化,豐富旅游文化內涵。

㈡文化旅游的交融是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的重要抓手?,F代旅游非常強調參與性,旅游者已不滿足于走馬觀花式的一般觀賞,更多地祈求融入旅游地的人文環境中,深度體驗地域文化的“真、趣、味”。許多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既是旅游的載體,又是精神文明建設的載體和窗口,是一個地方的“精神形象”。旅游者在欣賞自然風光、名勝古跡的同時,最大限度地獲得當地歷史文化、民族傳統和文學藝術等方面的知識,可以進一步開闊視野、陶冶情操和接受教育。從這個意義上說,加強旅游的文化內涵開發,有利于提高人們的文化素養,有力推動精神文明建設。

㈢加強文化建設是提高旅游知名度、美譽度和競爭力的有效舉措。旅游文化一般都具有地域性、民族性、傳承性等特點,往往為一個國家和地區所獨有,具有唯一性、差異性和獨特性,很難模仿和復制。因此,獨具魅力的文化差異,在旅游客源競爭中將處于優勢地位,易形成強有力的“排它性”競爭能力,易于創造特色和名牌效應??赏ㄟ^極具特色的文化,推出一系列人無我有的旅游文化活動,以獨特的民俗風情、地方特色和民間文化去吸引外地游客,提高旅游的知名度、美譽度以及綜合競爭力。

二、發展生態文化旅游業的對策措施

文化是旅游的靈魂,是旅游的生命源和推動力,旅游業提質增效靠的就是文化的力量,靠的就是不斷增強文化內涵。旅游業的興盛繁榮,關鍵在于將各類文化資源的保護、傳承、利用與旅游產業的發展緊密結合起來,統籌推進,協調發展。

㈠科學制定旅游文化發展規劃。按照省委、省政府構建“ 生態文化旅游圈”的戰略決策和部署,進一步深化對旅游形勢的認識,用好用足各項優惠政策,把各類文化資源的整合與旅游產業發展有機結合起來,高起點規劃、高標準建設,努力將打造成國內外知名,集旅游觀光休閑、文化展示于一體的生態文化旅游目的地。在規劃時,對已建成的旅游景點,要注重文物資料搜集,豐富文化內容;對在建或擬建的旅游景點,要深挖文化內涵,進行深度開發;對列入規劃的民間文化資源,要出臺保護政策,嚴禁破壞原有風貌,鼓勵恢復原有風格。

㈡強化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與保護。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具有發展旅游文化的現實價值和潛在價值。要把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作為一項重大的文化工程來對待,逐步健全機制,完善保護體系。一是設立專項資金對全縣造詣較高的民間老藝人進行獎勵和資助,使珍貴的民間文化資源得到有效保護。二是大力宣傳優秀民間藝人的事跡和保護民間文化藝術的先進典型,舉辦民間文化藝術精品展示活動,在全縣營造保護民間文化遺產的濃厚氛圍。三是鼓勵支持教育部門把優秀的民間文化藝術知識編成鄉土教材,將民間文化藝術欣賞和

技藝訓練引入中小學課堂,讓珍貴的民間文化藝術得以傳承和發揚。

第三篇:旅游業發展的考察報告

為進一步推動創建中國優秀旅游城市工作,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單大年率由市人大民宗僑外委員會、市人大城建環保委員會、市旅游局有關人員組成的旅游工作考察組,于200x年5月10日至19日先后對南京、無錫、蘇州、上海、杭州五市“創優”工作及旅游業發展狀況進行了考察??疾旖M通過與五市人大、旅游主管部門座談、實地考察、查閱“創優”及旅游業發展有關文件等形式,取得了第一手資料?,F將考察情況報告如下:

一.華東五市旅游業發展基本情況

1998年10月,南京、無錫、蘇州、上海、杭州作為54家全國第一批申報創建中國優秀旅游城市之列的城市,經國家旅游局考核、檢查、驗收,均被授予“中國優秀旅游城市”稱號,且在考核得分上位居全國前列。

近幾年來,華東五市先后確定了大旅游發展戰略,堅持政府主導型旅游業發展思路,在旅游產業定位、旅游規劃、資源開發、市場管理、市場促銷等方面摸索出一些可借鑒的經驗。

(一)在產業定位上確立了發展大旅游的思想

南京市的旅游產業定位于第三產業的支柱產業;無錫市則定位為新的經濟增長點,第三產業中的重點支柱產業;蘇州市定位是國民經濟的重點支柱產業;上海市定位是第三產業重點發展產業、國民經濟新的增長點;杭州市定位是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同時,各市在城市定位上,突出了旅游產業的重要地位:南京市是“六朝古都、十朝都會,著名的風景旅游城市”;無錫市是“重要的經濟中心城市,區域性交通樞紐,著名的旅游勝地”;蘇州市是“中國著名的歷史文化名城和旅游城市”;杭州市是“著名的風景旅游城市”;上海市是“西太平洋沿岸國際旅游中心城市”。

(二)在城市規劃上體現了大旅游的發展思路

華東五市堅持城市規劃與大旅游發展規劃相結合的原則,在綜合考慮城市規劃中充分體現大旅游發展規劃因素,以保護旅游自然資源和人文景觀。南京市政府成立的“市旅游指導委員會”下設“旅游規劃委員會”。該委定期會同計委、規劃等部門對旅游項目論證審批;上海市形成了“旅委”與計委、規劃部門集中審定表決旅游改擴建項目的議事制度;蘇州市在旅游立法中明確規定:“新建、擴建、改建旅游項目應當經旅游行政主管部門根據旅游發展規劃審核同意后,再向有關部門申請立項??h級市、區的旅游建設項目應當報蘇州市旅游行政主管部門備案”。同時,蘇州市政府在建設發展中,為保護蘇州古城及古典園林風貌,作出保留舊城區、建設新區和工業園區的決定,使蘇州古城、古典園林這一珍貴的歷史文化遺產得到了充分保護,使蘇州旅游走上了可持續發展的道路。杭州市政府也明確提出:旅游資源的開發和利用應當堅持“統一規劃、依法開發、體現特色、合理利用、科學保護”的原則,符合旅游業發展規劃和城市總體規劃。

(三)在市場管理上實施了依法綜合治理的措施 華東五市認為建立規范、有序的旅游市場秩序,是保證旅游業健康發展的重要手段。為此、他們均采用聯合公安、工商、市容等部門綜合執法等形式,大力整治旅游市場秩序,并取得明顯成效。南京市旅游指導委員會下設“旅游管理委員會”,其職能就是負責協調公安、工商、市容等部門,聯合對旅游市場違規、違法行為進行綜合治理;無錫市政府針對日趨升溫的“一日游”市場,專門頒布了《無錫“一日游”公告》,并責成各景區(點)工商行政管理部門等對景區點及周邊環境進行嚴格管理,依法整治;杭州市建立“一日游”經營活動專項審批制度,有力地維護了當地旅游市場秩序。

二.關于進一步加快發展我市旅游業的幾點思考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我市旅游業的發展,把旅游業定位為“全市國民經濟和社會進步優先發展的重點產業大力培植和扶持,通過持續快速發展,努力把旅游業發展成為21世紀武漢經濟的支柱產業”。在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扶持下,我市旅游業克服起步晚、基礎差等不利因素影響,旅游產業規模不斷壯大,特別是近幾年來取得了快速發展,1999年旅游總收入達111億元,又創新高。結合我市旅游資源優勢、區位優勢、文化內涵和綜合實力,進一步加快我市旅游業的發展,使我市旅游業真正成為全市國民經濟發展的有力支撐,有幾個問題值得進一步深入思考。

(一)要把旅游業納入全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總體規劃

我市具有豐富的旅游資源,在與華東五市人大、旅游部門領導和專家學者座談中,他們均對武漢的旅游資源給予了高度評價。但是,要實現從旅游資源大市到旅游強市的過渡,必須要有超常規的發展思路。原因之一,武漢市要建成國際化旅游城市必須首先建成國際旅游城市。這是被實踐證明了的城市國際化道路的必經階段。原因之二,發展武漢大旅游與市委、市政府建設濱江、濱湖城市的思路具有內在的統一性。原因之三,市委、市政府環境創新工程的大力實施,使發展武漢大旅游、大產業成為可能。因此,建議市委、市政府把旅游業納入全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總體規劃,朝著支柱產業的方向進一步加以扶持發展,最終培植成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

(二)要挖掘個性、渲染特色,把我市建設成為富有鮮明特色的旅游城市

華東五市發展旅游業的經驗證明,沒有特色的城市就是沒有個性的城市,更不可能成為國際化城市。旅游業是以城市形象、城市特色為品牌的產業,這就需要在發展城市旅游業中發掘個性、渲染特色。我市是一個有著35XX年歷史的文化名城,具有深厚的楚文化、三國文化、辛亥革命文化底蘊;具有高山流水琴臺覓知音、編鐘、近代工業的發源地漢陽兵工廠、張公堤、紅樓等一大批可供挖掘的歷史人文資源;同時,我市又是全國知名的濱江、濱湖特大中心城市,長江和漢水在市內交匯,涇渭分明,這在世界上是少有的自然景觀。因此,開發和利用好現有的自然、人文資源,形成鮮明的楚文化和濱江濱湖城市特色和個性,是我市發展大旅游、大產業、大市場的關鍵所在。在旅游紀念品、飲食、景點、娛樂等旅游要素上需要展開充分研究,深度挖掘楚文化、民間文化特色,使旅游飲食、娛樂、地產品、人文自然景觀突出我市充滿個性和特色的旅游城市形象。同時,要堅持在開發中保護,在保護中開發的原則,使旅游業保持可持續發展。

(三)要強化旅游精品意識、創新意識,大力宣傳城市形象

經過多年的扶持發展,我市旅游業實際已形成一批旅游精品景區點,如黃鶴樓、東湖、晴川閣、琴臺等等,但是包裝組合不夠,宣傳促銷力度不大,沒有形成鮮明的特色形象,因此,必須加大力度進行海內外推介、促銷。同時,有一批精品旅游資源開發、保護不夠,需要引起高度重視。一些專業人士認為旅游業是一個“點子”產業,要畫龍點睛。同時創新是旅游業的生命線,必須樹立創新的意識。結合武漢的自然、歷史文化優勢可探索在水文化、熱文化上,在名人故居等題材上深入挖掘、開發、實施創新,以“新”取勝,真正形成知名度高、具有強烈吸引力的我市旅游精品和精華旅游線路。

(四)注重“創優”資料的收集整理和制作

在“創優”資料的收集和整理上,各市都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南京市、無錫市資料準備工作將近三年時間,僅各相關行業的附件資料就堆滿了一房間;上海市迎檢沖刺階段,突擊“創優”資料,6臺電腦、6臺復印機,整整工作了兩個月,與此同時,各市在收集整理的基礎上,按“創優”要求18大項,加總目錄共計19本,單獨成冊,設計和制作十分精美、規范、完備詳實的“創優”資料,給予檢查組良好的直觀印象。

(五)以檢查促“創優”

華東五市反復檢查社會“創優”,成為他們推動全市“創優”工作的重要手段和經驗。南京市四大家主要領導親自帶隊,兵分四路,針對薄弱環節、薄弱部門、薄弱領域重點檢查,現場督辦整改,每次確定重點對象60家;無錫、蘇州、杭州,甚至上海都是市主要領導親自檢查,現場督辦整改,這種不間斷、反復進行、直至達標為止的檢查,確保了“創優”目標責任的徹底落實。

(六)迎檢工作準備到位

華東五市均成立了“迎檢指揮部”,市長任總指揮,分管市長任常務總指揮,市直委辦局、區縣一把手為成員,下設宣傳組、現場組、資料組、服務接待組等。第一次與檢查組見面,市四大家班子所有成員、各委辦局、區縣主要負責人全體出動,熱情迎接,博得了良好的印象分。同時,公安、工商、交通、市容調動一切力量跟蹤服務,排除意外。分管副市長親自坐鎮指揮、協調,親自為檢查組調用資料。出租車隊對檢查組隨時應候服務,公安巡警便衣執勤,嚴密防范,各城市迎檢準備十分充分。

四.關于我市“創優”工作的幾點思考

(一)我市“創優”工作的優勢

1.市委、市政府有“創優”必勝的信心和決心。1996年我市召開了首次“創優”動員會,1999年11月再次召開了全市“創優”動員大會,成立了“創優”領導小組,市委羅書記參加了會議,王守海市長親自作動員講話,明確要求一次“創優”成功,引起社會各界的高度重視。同時,市政府目標辦向全市43家委辦局下達了“創優”目標分解責任。經過全市上下近半年的努力,“創優”工作取得了階段性成效。

2.旅游立法工作超前完成。市人大常委會高度重視“創優”工作,《武漢市旅游管理條例》數易其稿,多次召開會議討論、審議。1997年9月,《武漢市旅游管理條例》經省人大常委會批準實施。在旅游立法上,我市比華東五市先行一步。同時,市政府已制定《武漢“一日游”管理辦法》,并頒布施行。因此,在旅游立法上,我市已具備很好的基礎。

(二)抓住“創優”機遇,提升城市功能

“創優”工作涉及一個城市的形象、地位和品牌。城市之爭是綜合實力之爭,更是城市形象、城市功能之爭。我市作為華中特大城市,要樹立應有的形象和地位,“創優”工作為我市提供了良好的機遇。“創優”是一個系統工程,借助“創優”可以全面推動我市“文明城市”、“衛生城市”、“園林城市”、“環保城市”建設。堅持硬件、軟件一起抓,可以進一步促進我市基礎設施建設,規范提高全市各行業服務水平。楚文化、三國文化、辛亥革命文化內涵的深度挖掘和利用,可形成我市獨特的城市文化品味,從而整體提升我市的城市功能。

(三)“創優”與建設山水園林城市齊頭并進

市政府提出把我市建設成為山水園林城市的目標,近年來,這一目標的大力推進,已經為“創優”打下了較為堅實的基礎,“創優”與建設山水園林城市相互呼應,成為樹立我市形象的重要手段。同時,“創優”工作又有力地推進了“山水園林城市”的建設,兩者相互依托、相互支持、相互促進,“創優”工作是建設山水園林城市的重要階段,與市政府環境創新工程不謀而合。“創優”涉及自然山水園林歷史文化的挖掘、開發、利用和國際性旅游城市的進程,因此,“創優”為我市建設山水園林城市又注入了新的內涵,大力推進“創優”工作成為我市環境創新工程的必然。

(四)繼續深化我市“創優”工作

1999年11月市政府目標辦,向全市43家委辦局區下達了“創優”目標后,市政府高度重視,責成各單位按目標責任完成,公安、計委、交委、建委、公用、衛生、環衛、東湖局、質監局等單位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實施“創優”工作,并取得了階段性成效,但是仍有一些單位工作起色不大。目前,“創優”驗收已進入到倒計時階段,10月份,我市將接受國家“創優”工作的驗收,按照“創優”1000分標準,要達到900分以上的要求,工作量巨大而繁重,不僅涉及方方面面,而且時間緊迫,僅靠旅游管理部門協調,是難以勝任的。因此,需要政府主導,調動各方面力量,齊抓共管促“創優”。

1.加大力度,進一步推進環境創新與綜合治理相結合。我市在市政建設、園林綠化、亮、潔、綠、美工程上實施了大手筆,城市環境治理工作力度不斷加大,城市形象不斷改善。但城市環境綜合治理仍是當前的一大課題,亂搭亂蓋,馬路經濟,麻木占道經營,出租車宰客等影響城市形象的現象仍有發生,使我市旅游可進入性降低,需進一步進行根本治理,實施還路、還道、還綠措施。

2.加大“創優”宣傳力度,營造“創優”濃厚的社會氛圍。截至目前,各區“創優”廣告宣傳牌未完全到位,媒體宣傳沒有形成板塊和陣勢,市民對“創優”知之不多,必須集中新聞媒體優勢,深入宣傳“創優”目的、意義和作用,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手段和辦法,加大宣傳的力度,形成全社會共同關注“創優”、支持“創優”的良好局面。

3.加大“創優”工作的檢查力度。全市旅游行業正進行第二次“創優”規范達標檢查整改。但是對行業外部,市直各委辦局區的檢查力度不夠,一些單位沒有建立“創優”責任制,沒有具體的工作部門和人員,因此,需要針對薄弱環節和參與“創優”工作的部門,進行深入檢查,必要時由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協領導親自掛帥,現場督辦。

4.加大“創優”資料收集整理、建檔歸檔工作力度。一些單位存在“創優”資料、建檔歸檔工作沒有開展的問題。“創優”工作涉及文字方面的得分近800分,因此,資料收集整理、建檔歸檔工作十分關鍵,要投入大量力量,有專人專班,明確責任,全面收集整理各相關“創優”單位的資料,以形成全市完備齊全的“創優”資料庫。

“創優”是樹立城市形象、創城市品牌的大好契機,是提升城市功能的重要手段,是建立我市大旅游產業格局,實現拉動內需,拉動經濟的有效方式。在市委、市政府的直接領導下,在市人大、市政協的通力配合和支持下,只要領導重視、措施到位,全市各方面共同努力,相信我市“創優”一定能一次驗收成功。

第四篇:關于加快我縣旅游業發展的調研報告

為加快我縣旅游業發展,4月下旬至5月初,縣政協組織部分政協委員和政府相關部門負責人,通過實地考察、聽取情況介紹、召開座談會等形式,就我縣旅游業發展情況進行了調研?,F將基本情況報告如下:

一、我縣旅游業發展現狀

“十五”以來,我縣依托良好的自然資源,堅持大力實施“生態立縣”戰略,著力發展旅游產業,旅游基礎設施日趨完善,核心景區建設力度不斷加大,旅游服務能力日漸增強,旅游宣傳不斷擴大,已開發出山水風光游、鄉村游、休閑度假游、歷史文化游、農業觀光游等多個旅游產品,生態旅游特色日異鮮明。以“女媧故里、綠色平利、休閑家園”為旅游形象品牌,經過宣傳推介,在市場上已有一定的知名度,女媧故里游、鄉村游被省市列入精品旅游線路。全縣“一城二區三線十村”的旅游框架初步形成,旅游產業呈現出良好發展態勢。

1、景區規劃基本完成。全縣已完成旅游目的地—縣城、天書峽景區、千家坪國家級森林公園、女媧山景區、女媧山省級森林公園,長安全國農業旅游示范點、龍頭旅游村、長安茶鎮等重點景區景點的旅游景點詳細規劃,為“一城二區三線十村”旅游布局的實施,提供了科學的建設依據。

2、旅游建設步伐加快。一是集中財力、人力,建設了龍頭旅游村,并成為陜西鄉村旅游的示范基地。二是多方籌措資金,積極招商引資,天書峽景區建設步伐加快。三是以全國農業旅游示范點和陜西重點集鎮建設為依托的長安茶鎮建設,正在有序推進。四是八仙悟真觀、琵琶島、翠茗園、黃洋河漂流,西河朝陽度假村等一批景點,在“十一五”期間相繼投入運營,推進了我縣旅游業發展。

3、旅游基礎設施日趨完善。目前,全縣景區景點的水、電、路、通訊、網絡等基礎設施齊全,功能配套,能夠基本滿足游客對旅游基礎設施的要求。隨著境內襄安、安巫兩條高速公路的開工建設,我縣對外通達能力將進一步提高,為游客提供更加方便快捷的出入條件。

4、旅游功能服務水平逐步提高。一是以“一河兩岸、二環三區、四街五橋、湖光山色”為構架的山水園林縣城建設日新月異,旅游目的地服務能力不斷提高。二是全縣共有

星級賓館1個,普通賓館12個,客棧12家,飯店28家,茶莊11個,茶樓2個,歌舞廳7個,洗浴中心1個,發展較高檔次農家樂74家,旅游接待能力增強。三是大力發展綠色農業,鼓勵發展產業化龍頭加工企業,全縣已開發生產女媧、八仙、絞股藍、土特產四個系列近20種旅游商品。

5、旅游宣傳不斷擴大。一是女媧文化、茶文化的研究、挖掘、傳播工作取得了階段性成果。二是充分利用西洽會、旅博會、農博會、龍舟節等大型節會活動,采取項目招商、平面傳媒、文藝表演等形式,廣泛宣傳平利旅游形象,推介旅游產品。三是堅持主辦“茶之旅文化節”,成立縣文聯、攝影協會、書法協會、同鄉會、藝術團等文學藝術團體,構筑多形式多層次旅游宣傳平臺。

二、我縣旅游業發展存在的問題

1、加快旅游業發展的信心不足。由于旅游業建設周期長、投資大、回報前景存在不確定因素、缺乏強有力的產業政策扶持等原因,致使人們對旅游業發展前景信心不足,在發展旅游業的切入點、突破點上目標不明確,把旅游業當主導產業來培育的共識不夠廣泛深入。

2、規劃設計不全面。旅游規劃單一,只有景區景點的建設規劃,沒有圍繞旅游六大要素(吃、住、行、旅、購、娛)、三大構成要件(旅游資源、旅游基礎、旅游服務)做全縣旅游業總體規劃。

3、工作機制尚未建立完善。旅游業發展缺乏強有力的綜合協調組織領導機構和推進落實的工作機制。部門聯動,齊抓共建,合力發展旅游業的工作局面尚未全面形成。

4、發展缺乏市場主體。旅游業發展初期主要依靠政府主導作用的發揮,我縣旅游開發主要靠項目支撐,由于項目建設政策性強,導致政府在旅游建設中,處于被動地位,同時,在市場運作中又缺少企業參與和市場資本進入,造成開發活力不夠,景區建設、市場建設緩慢。女媧山景區建設中途擱淺,至今無法再次啟動,平利女媧故里的標志遲遲不能樹立。

5、服務能力不配套。旅游產業鏈尚未形成,三產不發達,解決游客吃、住、購、娛、行,滿足不同類型、不同規模游客需求的接待能力較差;旅游商品研發深度不夠,旅游元素不強;發揮旅行社在旅游市場上的作用不明顯。

6、旅游專業人才匱乏。 旅游業發展缺少規劃、管理、培訓、經營等方面的人才,特別是旅游主管部門缺少專業技術干部,發展旅游業的人才隊伍保障十分脆弱。

7、宣傳效果不明顯。旅游宣傳針對性不強,缺乏系統規劃和宣傳特色。沒有很好的把傳統和現代宣傳手段相結合,宣傳效果不佳。

三、發展我縣旅游業的建議

1、科學編制旅游業發展規劃。圍繞“一城二區三線十村” 基本構架,盡快制定全縣旅游業中長期發展總體規劃,用一個極具特色的規劃來指導旅游業健康快速發展。規劃要突出主題定位,同資源環境相協調,符合回歸自然、返璞歸真的旅游心理,廣泛聽取各方意見,不斷完善規劃內容。要加強規劃監管,嚴格執行規劃,防止隨意開發建設。長安茶鎮規劃應注入山水、歷史文化內涵,將西岱頂、秦楚長城遺址、蠟燭山納入其中,增強景區的看點和吸引物。天書峽景區產品比較單一,應增加游客森林探幽、河流探源、草甸徒步等體驗性項目。

2、強化領導,建立和完善旅游業發展工作機制。制定平利縣《關于加快發展旅游業的決定》,形成全社會推動旅游業發展的共識和合力。成立平利縣旅游業發展領導小組,由政府主要領導任組長,實行聯席會議制度,定期研究解決旅游業發展中的重大問題。制定旅游業發展工作目標責任制和激勵政策,嚴格考核兌現,實行重獎重罰,強力推進旅游業發展。

3、多措并舉,積極解決資金不足和開發主體單一的問題。一是吸引有實力的大企業、大集團進入我縣旅游開發經營,借船出海,探索解決我縣旅游業發展融資難的問題。二是抓住中央加大對西部大開發支持力度的機遇,加強項目包裝,積極爭取旅游業發展專項資金;三是圍繞重點景區、田園風光線路,加緊編制基礎設施和社會事業發展項目,納入計劃,積極爭取項目資金;四是根據省政府《關于進一步發展旅游業的決定》,設立政府旅游業專項基金,以注入資本金、財政貼息等形式,拉動民間投資;對納入財政預算的旅游宣傳推廣經費,在保證及時到位的同時,應隨財力的增長和實際情況逐年增加;五是制定稅收、土地、產業扶持等方面的優惠政策,鼓勵全民參與旅游業發展。逐步形成以政府為引導,以企業為主體,民間積極參與多元化的旅游業投資和運營格局,切實解決旅游業發展資金缺乏和開發主體單一的問題。

4、加快建設步伐,打造精品旅游景區。一是加快天書峽景區基礎設施、核心景點和服務功能建設,確保明年10月1日開園,把天書峽景區打造成陜西著名的親山近水、森林探幽、避暑度假旅游景區。二是以龍頭旅游村為核心,抓緊做好其它9個村的規劃設計,開發建設。在規劃建設上要突出鄉村性,體現差異性,把我縣旅游村打造成西北

著名的產業觀光、農耕文化、民風民俗、回歸田園的鄉村旅游景區。三是女媧山景區要積極做好前期準備工作,統一思想、狠下決心,再次啟動建設,樹立女媧故里標志,把女媧山景區建成始母崇拜、宗教朝拜、天象觀光、人類繁衍場景的歷史文化旅游景區,使之成為海內外華人祭祀人類始母的圣山。四是圍繞山水園林縣城建設,適時申報創建全國衛生縣城,把平利縣城建設為西北最佳宜居縣城。積極招商引資,新建2個三星級以上的賓館,一個旅游商品展銷中心,一個大型商廈,引進旅行社,提高旅游目的地接待服務能力。

5、加大宣傳推介,樹立旅游形象。要堅持系統性、持續性,唱響“游女媧故里,品平利綠茶,賞美麗鄉村”的旅游宣傳口號。把傳統和現代宣傳手段相結,精心策劃,增強宣傳效果,樹立陜西最美麗的鄉村形象。一是為進一步渲染平利旅游的“興奮點”,建議把平利縣更名為女媧縣,恢復建設女媧廟,聘請高僧座壇講經,制造平利旅游的轟動效應。

二是堅持利用大型節會宣傳平利旅游。把“茶之旅文化節”辦成平利旅游宣傳的標志性宣傳載體。三是加強立體廣告宣傳。搶占先機,在客源市場的大中城市、機場、高速公路干線,設立巨幅永久性廣告牌。四是實施“四個一”工程。利用名人效應,邀請文化藝術名家,唱紅一首平利民歌、創作一部文學作品,攝制一部短片、制作一本畫冊,借名造勢,提高平利的知名度。五是充分利用現代營銷手段。啟動運行平利旅游網,通過互聯網,把平利旅游產品,方便快捷的傳遞給市場和消費者。六是主辦大型體育活動。利用人們對體育的嗜好,申報主辦全國甚至州際之間的登山、山地自行車、山地摩托車等大型體育賽事活動,提高景區的知名度。

6、整合市場資源,開拓旅游市場。依托我縣周邊大中城市、著名景區、過境高速公路,構筑大旅游圈,開辟大市場。一是根據省旅游規劃,通過安康、西安市場,把平利旅游融入秦巴旅游帶。二是通過襄安高速公路,把平利旅游融入武當山、張家界景區。三是通過安巫高速公路,把平利旅游融入大三峽旅游圈。四是吸引大旅行社在我縣開辦分社,發揮旅行社在景區和市場之間的通道作用。

7、加強旅游人才隊伍建設。一是要有計劃的組織旅游主管部門開展學習培訓活動,開闊視野,更新觀念,提高管理水平。二是招錄旅游專業畢業的大學生,為旅游管理部門補充“新鮮血液”,加強隊伍建設。三是引進旅游規劃、管理、策劃等方面的人才,為旅游業發展提供技術支撐。四是依托縣職業技術學校,培養一批導游人員,切實解決我

縣旅游業發展人才匱乏的問題。

8、加強旅游資源的保護和利用。平利發展旅游的基礎就是良好的生態環境和優美的田園風光。守山護水,保護生態,是旅游建設中一項十分重要的工作。我縣兩個主要景區均建在森林公園內,姿態萬千的森林為游客提供了宜人幽靜的旅游環境。為此,景區建設必須依照森林公園總體化規劃進行,不得興建破壞自然景觀、地質遺址、人文歷史遺跡和污染環境的旅游項目;最大限度地保護林木、林草、植被、地形和景物的原貌;對景區內的珍稀瀕危野生動植資源,要采取相應措施,認真加以保護。要加大森林公園的建設力度,力爭將女媧山建設成國家級森林公園;蠟燭山林場為省級森林公園,西岱頂為省級地質公園和森林公園,發揮森林公園在旅游業中的應有作用。要高度重視水資源的利用,對全縣的水資源要進行統一規劃設計,做好親水旅游項目,科學利用河流、湖泊、瀑布等水體,防止低水平開發。建議對壩河縣城段的圍水成湖景觀,進一步完善項目設計,恢復壩河沙洲、淺灘、流水等自然景象,裝飾河邊步道,增加橫穿河道的近水設施,使“一河兩岸”成為縣城居民和游客休閑戲水的樂園。

第五篇:關于全縣旅游業發展情況的調研報告

五月上旬,縣政協開展了全縣旅游業發展情況的調研,調研組實地察看了華陽洞風景區、昭關風景區和太湖山風景區,聽取了縣文化旅游部門和環峰、昭關、銅閘等鎮的情況匯報,召開了部分旅游景點經營者座談會,對我縣旅游業發展提出了一些意見和建議?,F就調研情況報告如下:

一、基本情況

我縣旅游資源十分豐富,旅游景點遍布全縣各地,有“伍子胥過昭關一夜急白須發”的古昭關,北宋名相王安石經典散文《游褒禪山記》所描述的褒禪山華陽洞,有1998年全國十大考古發現之一的凌家灘遺址,有國家森林公園太湖山,還有昭關溫泉、江淮橋、養鹿場、大漁灘濕地等。我縣旅游業從上個世紀九十年代開始起步,經過近二十年的發展,全縣三大景區的格局初步形成。2007年,全縣旅游接待人數32.7萬人,同比增長51%;實現旅游綜合收入1.51億元,同比增長450%。

1、政府主導旅游的發展格局逐步形成。近年來,我縣將旅游業作為支柱產業來培育和發展,在今年初的縣委擴大會議上,提出到2010年,全縣旅游綜合收入3億元、 躋身全省旅游強縣行列的奮斗目標??h里成立了旅游工作領導組,凌家灘遺址保護委員會,鄉村旅游工作領導組等管理機構。編制了全縣旅游總體規劃、凌家灘遺址保護規劃、昭關旅游概念規劃、華陽洞二期開發規劃、環峰鎮鄉村旅游和農家樂項目規劃等??h財政自去年起每年安排100萬元,用于旅游業發展。積極開展省旅游先進鄉鎮創建活動,環峰鎮有望在今年內爭創成功。

2、旅游業發展的諸要素得以培育。針對我縣旅游資源豐富,但基礎設施較差、深度開發不夠、接待能力欠佳等現狀,我縣加大了景區的開發力度,華陽洞景區投資500多萬元的王安石紀念館即將開工建設,太湖山景區寺廟擴建的主體工程已經竣工。去年下半年,太湖山景區和華陽洞景區雙雙通過省旅游局旅游質量驗收小組的評審,成為3A級旅游風景區?;A設施建設得到加強,新修了太湖山至凌家灘的柏油路,昭關假日酒店竣工使用后,將達到四星級標準。以三口塘老鵝湯、喜相逢農莊等為代表的農家樂餐飲業迅速發展,以茶葉、鹿產品、日用瓷器、麻油等地方特色產品為主體的旅游商品開發正在籌劃中。

3、宣傳推介招來了八方游客。近年來,我縣制作了一批有深度的視頻專題片和宣傳推介資料,介紹我縣的人文、自然景觀;利用市旅游節的平臺,開展“千人登太湖山頂,眺凌家灘遺址”、“王安石與褒禪山研討會”等系列活動;開通了含山旅游網站,在含城建立了一條旅游宣傳大道,在全縣交通主干道口設置了17塊標準化旅游標識牌和一塊高架廣告。華陽洞景區拿出20多萬元,贊助省旅游節開展“全省旅游風云人物評比”活動,邀請全省旅行社總經理培訓班的300多人、上海市30多家旅行社的總經理到華陽洞進行旅游推介。同時,我縣還積極組織旅游企業到上海、南京、蕪湖、馬鞍山、合肥等周邊大中城市,推介含山的旅游景點。

二、存在的問題

1、 體制不順,旅游工作合力尚未形成;

2、投入不足,景點深度開發不夠;

3、功能不全,管理與服務水平較低;

4、氛圍不濃,宣傳推介意識亟待提高。

三、加快我縣旅游業發展的意見和建議

旅游業是朝陽產業,是區域經濟增長的重要支撐。大力發展旅游業,對擴大含山知名度,提升對外形象,促進區域經濟發展,帶動相關產業的發展,促進就業,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針對我縣旅游業發展的現狀和存在的問題,特提出如下意見和建議:

1、政府高度重視,創造有利于旅游業發展的政策環境。發展旅游產業,關鍵在轉變思想觀念,要樹立大旅游理念,把各方面的力量匯聚到發展旅游產業上來,尤其是政府的職能必須迅速到位。建立旅游業發展聯席會議制度,定期研究和解決旅游業發展中的“瓶頸”問題。對全縣文化旅游資源進行一次全面的調查,摸清實情,研究發展思路。借鑒外地旅游業發展的經驗,制訂《含山縣關于進一步加快旅游業發展的實施意見》,內容包括設立旅游發展專項資金,拓寬旅游投入渠道,給予土地、稅費、環保、供電、供水等方面的政策優惠,建立旅游企業發展獎勵基金,促進旅游商品開發,加強旅游基礎設施建設,強化旅游宣傳促銷等,創造有利于旅游業發展的政策環境。

2、修訂旅游規劃,對三大景區的開發進行合理定位。修訂旅游總體規劃要充分體現我縣的歷史文化底蘊、風土人情和地域特色,召開多層次的座談會、聽證會,充分吸納各階層意見和建議,制訂科學合理、切合實際的規劃,納入巢湖大旅游。重新修訂的規劃要對我縣三大景區的開發進行合理定位,褒禪山景區要打響“王安石牌”,昭關景區要展示歷史**故事和古戰場風貌,太湖山景區要體現佛教文化和森林氧吧特色。采取連點成線、連線成片的方法,發揮規模效應,延長游客游玩時間。打通華陽洞至昭關的沿山青石路,開發沿途景點,使昭關和華陽洞連成一體;打通太湖山國家森林公園內至各山峰、月亮湖水庫、仙人洞等景點的支叉路,對山上各旅游景點進行整合。對凌家灘遺址進行全面的保護與開發,建立遺址博物館、展示館。

制訂年度發展目標,處理好總體規劃與短期發展計劃之間的關系。針對我縣景區開發嚴重滯后的問題,盡快確定各景區中、短期開發目標,力爭通過3—5年的努力,建成一批精品景觀。對一些前景看好的項目不要不切實際地貪大求洋,非數億、數十億的投入不予理睬,應該在總體規劃的框架內,分步、分塊組織實施,一味的觀望等待,將會失去旅游業發展的大好時機。

3、理順管理體制,形成大旅游的發展格局。撤銷現有的太湖山風景區管委會,組建含山旅游業發展總公司,將昭關風景區、褒禪山風景區和太湖山風景區納入其統一管理范圍,統一規劃建設,統一管理服務,統一宣傳促銷,形成全縣旅游業發展一盤棋工作格局。

4、拓寬融資渠道,強化旅游景區的深度開發與功能配套。眼下要建設好三條路,即:褒禪山風景區與古昭關的沿山青石通道,太湖山景區大門至太湖寺的道路整修、硬化,三口塘老鵝湯至凌家灘遺址的公路硬化建設。創造條件架設華陽洞風景區及其沿線農家樂項目的供電專線,籌建小型水廠,解決農家樂項目垃圾處理、經營者的土地使用證報批等實際問題。加大旅游開發的招商引資力度,吸引外來投資者對景區進行深度開發,吸納民間資本參與旅游業發展,不斷提高景區的品位和檔次,把華陽洞風景區、昭關風景區和太湖山風景區打造成具有含山特色的精品旅游區。

農家樂項目要相對集中,整體規劃、統一包裝,形成氣候,辦出特色。華陽洞景區的農家樂要相對集中在包北林場至棗園山莊一帶,太湖山風景區的農家樂要相對集中于三口塘一帶。每個農家樂項目的房屋設施及餐飲均要體現農家風格,并在農村中廣泛搜集犁、耙、水車、蓑衣、斗笠、工藝雕刻品等農用設施陳設于山莊,發揮農家樂旅游的立體效應,開發花草苗木欣賞、瓜果蔬菜采摘、家禽飼養、垂釣等游樂項目,讓游客真正體驗農家樂生活,增強游客對農家樂項目的游玩興致。

5、開發保護并重,為旅游業發展儲備不可再生的資源。加強對旅游資源的保護。旅游規劃區內的建設項目,必須由旅游行政主管部門前置審批。對尚未開發的自然景觀和人文古跡遺址實行掛牌保護,責任

到人。嚴禁景區內的亂砍濫伐、亂搭亂建現象,取締景區內的小煤窯、小礦山。廣泛發動社會各界搜集景區內的相關資料、實物,并對提供資料、實物者給予獎勵。

6、開發旅游商品,著力解決旅游業發展中的“短腿”問題。購物是旅游六要素之一,也是促進地方經濟發展,解決就業的重要渠道。我縣名優特產品十分豐富,如絞股藍茶葉、靈芝、何首烏、鹿系列產品、日用瓷器、麻油、好再來鹵制品、陶廠生姜、粉絲、林頭花生酥、運漕烤鴨、仙蹤狗肉、三口塘老鵝湯等,只要認真策劃,精心包裝,就是較好的旅游商品,開發中要與農業產業化有機對接。目前,尤其要注重開發一批富有地域特色和文化品位的旅游紀念品,如光盤、折扇、明信片、根雕工藝品等。政府要加大對旅游商品和旅游紀念品的開發引導,鼓勵建立旅游商品連鎖店,打造旅游商品一條街。

7、加強專業培訓,提升旅游業的服務水平。組織景區、農家樂經營者到旅游業發達地區學習取經,開拓視野,創新思路,借他山之石,攻我縣旅游發展之玉。加大對旅游業從業人員的專業培訓,編印介紹三大景區歷史文化底蘊和獨特自然人文景觀的小冊子,讓旅游從業人員熟記于心,便于向游客講解,和游客交流。強化導游人員素質教育,導游人員必須持證上崗。引進旅游業專業人才,改善旅游業從業人員的知識結構,提升旅游景區的接待、服務與管理水平。

8、強化宣傳推介,營造濃厚的旅游業發展氛圍。政府要加強旅游項目的包裝與宣傳策劃,拿出一定的資金,制作我縣三大景區的專題宣傳片,在周邊城市的電視臺上反復播放;要在國道、省道、高速公路和縣城各賓館、車站等醒目位置制作我縣三大景區旅游宣傳廣告牌,形成視覺沖擊力,提高景區的知名度和游客的認知度。確立含山一日游、二日游旅游專線,將其納入當地和外地旅行社的推介線路,實行聯票銷售,給予適當的優惠。各景區要舍得花本錢,到大中城市進行宣傳促銷,主動融入都市旅游圈和省內外旅游線路,把游客吸引到我縣觀光旅游,促進含山旅游業走上快速發展的軌道。

本文來自 99學術網(www.gaojutz.com),轉載請保留網址和出處

上一篇:廉政風險防控權力清單下一篇:論中國經濟發展的當前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