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信息時代學校網絡教學分析論文

2022-04-11

要寫好一篇邏輯清晰的論文,離不開文獻資料的查閱,小編為大家找來了《信息時代學校網絡教學分析論文(精選3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信息社會的發展對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校園信息化建設也成為新的時代課題,校園信息化程度與信息時代學校教育教學效果息息相關。對此,筆者梳理中小學校園信息化建設的現狀,分析影響中小學校園信息化建設的因素,并有針對性地給出校園信息化建設可持續發展的策略。

信息時代學校網絡教學分析論文 篇1:

淺析信息化時代的學校網絡教學

【摘要】當今社會信息技術日新月異,多媒體技術、通訊技術、網絡技術等已滲透到教育的各個方面,使課堂教學發生了革命性變化,本文從信息時代學校網絡教學的優點、網絡教學的主要方式、以及網絡教學所引發的問題等方面對學校網絡教學進行了評價和闡述。

【關鍵詞】信息化;網絡教學;重要性;特點;問題

隨著信息時代的到來,計算機在教育領域的應用普及和多媒體技術、網絡技術的不斷進步,以計算機為工具的網絡教學在現代教育中的地位日益上升,我們認為教學的網絡化、多媒體化是現代教育的一個發展方向,互聯網絡信息高速公路正在走進我們的生活,向中國的教育改革提出了新的挑戰。網絡教學是以計算機網絡為依托的一種教學方式,是將計算機網絡技術應用到教學之中的具體表現,計算機網絡系統由服務器、教師主機和學生工作站連接而成,是建立在多媒體計算機網絡和國際互聯網基礎上的一種全新的教學關系和教學模式,是把教室擴展到計算機網絡上,是資源在全校甚至全國、全球范圍中共享的教學活動。教師通過主機控制整個網絡的每一個終端,與學生進行會話交互,學生在自己的計算機前接受老師的指導進行學習。在教學活動中,學生利用計算機的交互功能,首先在局域網(如校園網)與教師或其他同學進行交流,如果教學資源不能滿足要求,則可進入Internet網,以尋求更多的資源和信息,以滿足學習的需要。

從技術的角度看,網絡教學系統是計算機技術、多媒體技術、網絡技術和現代教學方法的有機結合,不僅讓學生看到文字、圖形、聲音、動畫等,而且把分散獨立的計算機通過通信設施互聯起來,從而實現資源共享和異地通信。這種“電子教室”為解決課堂教學中靠傳統教學手段難以解決的某些問題奠定了技術基礎。

1.網絡教學的重要性

學校網絡教學利用多媒體應用系統通過有意識和潛意識這兩個途徑,將信息傳送給學生,通過增加音樂來營造系統所需要的氣氛,通過圖形或者影像等產生出乎意料的震撼作用,通過圖表可以讓信息顯而易見,一目了然,并且可以使學生做比較式的閱讀,圖表有各種各樣的種類和樣式,可組合出一組主題元素,能夠突破時空的限制,并且能夠直觀、形象地反映客觀事物,使抽象問題具體化,復雜問題簡單化,從而揭示事物的本質特征以及事物之間的內在聯系。有利于學生從低到高、由淺入深、由簡單到復雜地逐步掌握知識,從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有利于培養學生的邏輯推理能力、思維能力、判斷能力、綜合分析問題的能力和情感的熏陶。使課堂教學得到優化,教師可以在課堂這一有限的時空內,巧妙、合理地運用現代教學媒體,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使學生多種感官充分運用,擴大學生接受知識的信息量,既學習文化知識、培養能力,又受到情感和品德的熏陶。因此,將網絡教學運用到素質教育之中,是非常必要也是信息時代學校教學的趨勢??傊?,信息化時代的學校網絡教學,最終目的是提高教學效率,使學生更容易的接受所學的極為抽象的知識。

2.網絡教學的優點

2.1 交互式的學習環境

網絡交互性的特點,可以提高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學生能夠更主動的學習和參加討論。應用網絡進行教學,要求學生自己操作計算機鍵盤,更重要的是,還要輸入自己的想法,分享別人的也要別人分享自己的體會,主動參與本身就是對學習效果的加強,最起碼要理清自己的思路,將自己的認識寫出來,與別人交流,這就是動腦筋。對別人的認識加以評論,更需要本人對問題更加的深入思考。在教學的過程中,由于可以作到師生間的多向交流,因而,多媒體網絡教學在反饋信息、調控和學習交流方面,較其他電教手段更具有明顯的優勢。

2.2 豐富的表現形式

人們感知事物是通過多感覺進行的,而多媒體表達的就是一個有機的整體,多媒體技術是電腦表現出的事物能以較大自然的方式與人交流,因而通過多媒體模擬某些現象的發生或再現某些事物時,由于提供了豐富的感性材料,使人的認知過程接近自然。課堂教學中,通過網絡教學不僅能使每一位學生都共享教師機上的多媒體信息,而且能提高學生對科學概念的把握和認知能力。

2.3 平等的學習環境

利用網絡進行教學,可以使教學環境更加平等,表現在教師與學生更加平等,學生之間在獲得知識的條件上也更加平等。傳統教學的效果遠不如在一節課上的教師講一講,演示演示,學生練一練,體會體會,并且適時地穿插教師對學生的輔導。因為講、演、練、輔導相穿插的課堂教學更能體現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的教學原則。網絡的這種優點為創造平等的學習環境提供了最佳條件。

2.4 豐富的信息容量和形式

在網絡上存儲大量的信息,并可按教學所需,把有關的圖片、錄音、教案、習題、模擬實驗用具、參考文獻等分類建庫。這些教學素材的建立,可以看作是一個規模宏大的資料室、圖書館、實驗室、語音室,網上資源豐富多彩,圖文并茂,形神兼備,五光十色,學習者在連接的引導下,就可以輕松自如的在知識的海洋里沖浪。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信息資源,神氣的網絡環境,對教育個性化的形成,多學生創造性思維的培養,對實現教學過程要素關系的轉變,對促進教育從“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轉軌都將產生重大而深遠的影響。

2.5 有利于促進教育社會化和學習社會化

在現代社會中,科學技術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迅猛發展,僅靠學校提供的知識供學習者終身享用的傳統教育模式顯然不能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網絡教學的發展可以使學校就教育更加社會化。

3.網絡教學主要的方式

學校的網絡教學之所以區別于傳統的教學方式,主要是它借助計算機等設備,它主要有以下教學方式:

3.1 視頻廣播

由網絡管理中心通過播放視頻(實時視頻或錄像)。這種形式與電視或播放錄像沒有太大的區別,學生無法控制,實際上一種直播課堂式的教學。它的好處是學習者不受地域和人數的限制,且占用帶寬?。ㄖ恍?.37M),多用于名師授課、學術報告、重要會議的直播等。

3.2 視頻點播

學習者可以根據需要對服務器中的視頻進行點播。內容可以是電視教學片,也可以是課堂實況錄像。由于是非實時的點播,所以我們可以對其精心設計(插入圖文、視頻、動畫等)。NVP(network video presenter)是VOD的一種,它的好處是在教學的視音頻信息的基礎上同步播放電子幻燈,是普通VOD基礎上的二次開發,有利于教學信息傳遞更為有效。

3.3 視頻會議

視音頻多向實時傳輸的形式。由于設備昂貴,應用不是很普遍,多用于教師答疑。

3.4 e-mail

師生間、學習者間以電子郵件的形式相互交流。

3.5 多媒體課件

運用多媒體語言或課件開發工具開發的教材,一般通過下載到本機運行。

3.6 BBS論壇

師生間、學習者間以電子公告板的形式相互交流和協作;

3.7 聊天室(教學討論區)

師生間、學習者間通過文字、語音等形式異地實時交流;

3.8 WEB教材

把教學內容制作成網頁的形式。其好處是編制難度不大,運行方便,因而使用普遍。

4.網絡教學帶來的問題

網絡教學對傳統教學進行了革新,但同時也給教學帶來了新的問題,需要在教學過程中重視和改進。網絡教學重視學生接受信息的情況,輕視實踐活動;重視對學生智商培養,輕視情商培養;重視學生智力活動,輕視體力活動;重視現代科學技術,輕視傳統文化遺產;教師素質需要提高。

另外,現在的學生往往抱怨三點一線的生活單調,而未來學生的生活終日面對著冰冷枯燥的計算機,與同學和教師間的交往會更少,生活會更孤獨,不利于學生身心健康發展。習慣于使用網絡的人熱衷于現代科學技術,我國是文明古國,而國畫、書法、詩詞等傳統文化卻被年輕一代所拋棄。迷戀于網絡的人往往也會輕視體力勞動,而導致“信息污染綜合癥”。最明顯的表現是,學生減少了課外活動和戶外活動,對傳統的一切東西不屑一顧,不會拼音不會寫字,而且現在的學生許多已出現孤獨、冷漠、感情貧乏、性格孤僻的病態癥狀,這些都是迫切需要人們引起重視的問題。網絡給人們提供了最方便、最快捷地獲取知識的途徑,能提供大量的圖片和錄像,能迅速地得到大量復雜運算的結果,使學習者養成了只看圖不看文字、不愿動筆計算的毛病,這必然會導致學生思想的僵化,因此如何在網絡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就成為學校教育的最關鍵的一部分。

5.總結

網絡教學僅僅是學校教學環境中的一個組成部分。教師在開展教學的時候要同時依托傳統課堂、網絡平臺等途徑實施組織,教師要提高應用現代教育技術對學生進行監測、管理、提高課堂效率、提高學生學習的能力。

互聯網與教育的結合將帶給我們無限憧憬的明天,我們相信隨著我國教育信息化進程的推進以及網絡教學技術的不斷發展,網絡教學將會成為一種主流的教學方式。

參考文獻

[1]聶瑞華.因特網及遠程教育[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2]苑靜中.網絡技術應用[M].重慶大學出版社.

[3]劉家全.網絡與教學[M].教育出版社.

[4]王德華.網絡環境下的教與學[M].東南大學出版社,2004.

作者簡介:孫瑞(1976—),男,甘肅通渭人,講師,主要從事計算機應用與理論研究。

作者:孫瑞

信息時代學校網絡教學分析論文 篇2:

中小學校園信息化建設芻議

信息社會的發展對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校園信息化建設也成為新的時代課題,校園信息化程度與信息時代學校教育教學效果息息相關。對此,筆者梳理中小學校園信息化建設的現狀,分析影響中小學校園信息化建設的因素,并有針對性地給出校園信息化建設可持續發展的策略。

校園  信息化  建設

經濟的快速發展和信息技術的廣泛應用加快了信息化進程,在教育信息化背景下,中小學校園信息化建設正如火如荼地展開,建設信息化校園,利用信息技術幫助學生在學校教育中獲得更好的教育是校園信息化建設的目標。

一、中小學校園信息化建設現狀

要想又好又快地推進校園信息化建設,需要權衡各種因素,綜合考慮?,F階段,中小學校園信息化建設還存在著以下一些問題。

1.信息化建設的發展規劃缺少科學的指導

學校校園網建設缺少科學、合理的規劃方案作指導,建成后在使用時出現了連續性缺失、設備兼容性差、設備使用效果不佳等情況。多數學校在校園網建設上沒有著眼于校園網的可持續發展,只關注一次性投入,加之校園網建設初期沒有可供參考的標準,資金成為校園網建設的重要參照指標,根據資金多少來確定校園網建設方案,由此導致各校校園信息化建設發展極不均衡,差距明顯。

2.信息化建設缺乏完善的配套機制

中小學校園信息化建設沒有專門的監督和管理機構,不定期地檢查學校信息化教學應用情況幾乎成為空談。多數學校的信息技術教師往往既要教學,還要管理維護信息化設備,有時還要承擔校本培訓,工作內容多且工作量大,卻并沒有配套的鼓勵政策提高這類教師的工作積極性。長此以往,信息技術教師的工作熱情慢慢消退。

3.學校領導及教師的信息化意識較弱

隨著教育信息化的深入推進,校長作為學校的負責人、大管家,是信息化建設的決策者。決策者自身信息化程度、信息素養能力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學校信息化的發展方向,關系到學校信息化的價值取向和定位。是否將發展信息化作為重要工作來抓,是應付檢查還是趕潮流適應形勢而發展信息化,與決策者的認識和態度直接關聯。校長的信息化意識和領導力直接影響中小學校園信息化建設與應用。

教師作為校園信息化建設的參與者和使用者,他們的認識和態度將影響信息化推進的效率。由于校本培訓缺乏長期穩定的計劃,校本培訓“重技術,輕理論”且培訓模式單一,很多教師缺乏系統的信息化教學設計理論,信息化教學素養低下。學校信息化的目的是實現教學、科研和管理的信息化。教師主動積極地認識、對待信息化,以學校教育教學信息化發展帶動個人發展,必然會加快信息化進程,若被動地按照上級要求而接受信息化,則會阻礙信息化發展。

二、加強中小學校園信息化建設的策略

1.制定科學的規劃,引導教育信息化良性發展

信息化建設是投資巨大的系統工程,應深思熟慮、反復論證,本著經濟適用的原則合理建設,切忌“一步到位”。首先,因信息化教學設備更新速度快,同時要考慮其運行成本,學校應根據教學需要和資金情況,優先選擇教學效率高的系統進行建設。其次,制定信息化建設與發展規劃時既要考慮到方案的常規性,也要考慮其應變性。制定的方案要隨著外部信息化環境的變化不斷調整,以適應新的外部環境的需求。要科學規劃硬件、軟件和信息資源的資金分配,注重發揮系統的整體效益,建設上可統一規劃,分步實施,避免重復投資。

資金問題一直是欠發達地區中小學信息化建設與發展的主要障礙,由于當地政府財政緊張,學校財力有限,自力更生籌措資金又難上加難,而信息技術設備更新換代快,面對應接不暇的新產品,只能“遠觀不可褻玩”,加之信息化建設的規劃缺乏科學的指導,這些地區的中小學信息化建設和發展步伐尤為緩慢。欠發達地區的中小學校應借助社會各界的力量,多方創造條件,循序漸進地建設,根據進展情況積極地進行設備優化和裝備,并在應用中不斷積累經驗,教育信息化才能可持續發展[1]。

2.實現城鄉教育均衡發展

可以依靠建設標準的法規規定,來規范各級政府的投入,規范基礎教育辦學,從而積極促進城鄉中小學教育均衡發展。每一所中小學通過政府的投入合理分配,獲得大致均等的物質條件和發展機會,從而形成公平競爭、均衡發展的和諧環境,以此滿足基礎教育規范化辦學的需要。

第一,整合區域教育資源,提高資源共享率。實行撤、合、并、建同舉,整合教育資源,最大化地發揮資源的規模效應。通過把農村中小學建成寄宿制學校的舉措,既可以提高辦學效益,又可以把父母長期外出打工的“留守學生”集中在學校學習和生活,促進“留守學生”的健康成長。同時,讓一些基礎較好、發展較快的城市學校教師通過下鄉支教或送設施下鄉等舉措,幫助扶持農村學校,多創造條件讓薄弱學校加快發展,迎頭趕上,才能切實改變校際間發展失衡的狀況[2]。

第二,實現師資力量均衡配置。教育主管部門可以通過多種形式的繼續教育,諸如各學科的“國培”和“省培”計劃等,幫助教師提升專業素質,促進教師專業發展。教育主管部門應鼓勵教師通過各種進修提高學歷層次,并建立教師定期輪崗制度,促進學校師資均衡發展。通過制定優惠政策鼓勵和引導優秀生源和教師到相對落后的農村學校任教或支教,選派農村學校的教師到優質學校跟班進修。通過師資輪換,促進各校間師資力量和教學水平的均衡發展。配套完善的教師激勵機制,制定城域、鄉域辦學條件和教師福利待遇的統一標準。充分利用遠程教育資源,組織教師觀看名師教學光盤,因地制宜提高本土教師的教學水平[3]。

第三,擴大優質教育輻射力。在“以縣為主”的辦學體制之下,決策部門應深入調研、吃透政策,選準類似集散中心的學校,果斷撤并規模小、質量差、效益低的學校,形成一定區域內的教育集散地。發揮優質教育資源的輻射功能,實現區域優質教育資源共享。一方面加緊抓好中小學跨越式發展,對內不斷加強信息化建設和科學管理,對外積極增強師資隊伍交流互訪;另一方面,創設系列教育平臺,全面發揮優質教育資源的輻射功能,以強扶弱,壯大優勢學校群體,以實現“先富帶動后富,達到共同富?!钡哪康?。

3.強化信息時代的師資隊伍建設

教師的專業能力素質是影響學校教育教學質量的關鍵因素。作為教育活動的主導,教師自身專業發展直接影響課堂教學質量,課堂教學又是課程改革的核心。信息時代如果師資隊伍不首先信息化,教育教學的信息化便無從實施。信息化背景下,只有不斷提升教師專業能力素質,特別是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能力和水平,促進教師專業化發展,才能全面扎實地推進信息化教學。信息化教學的全面推進有待于學校教學、管理和技術人員素質的共同提高[4]。

第一,豐富完善教師知識結構。教師知識是教師從事教育活動的前提基礎,教師知識是由本體性知識、實踐性知識、條件性知識和文化知識四部分共同構成。教師的本體性知識是指教師所具有的特定的學科知識;教師的實踐知識指教師在面臨實現有目的行為中所具有的課堂情境知識以及與之相關的知識,這種知識是教師教學經驗的積累;教師的條件性知識是指教師具有的教育學和心理學知識。目前條件性知識是教師最為缺乏的,在培訓中應適當弱化技能培訓,增加教師條件性知識培訓內容的比重,即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理論與實踐、現代教育理論、教育技術等內容的培訓。

第二,樹立信息化意識,更新教育觀念?!皟纫蚴谴俪墒挛镒兓闹饕獎恿?,外因通過內因起作用?!庇纱?,人的觀念影響人的知覺和判斷,教師的教育觀念對教育態度和教育行為有著顯著的影響,理解教師觀念結構對改進職業準備和教師實踐尤為重要。教育信息化的過程,實質是先“信息化人”后“信息化物”的過程。中小學校園信息化建設發展過程中必須以人為本,即校園信息化發展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教職工的信息化程度。高素質的信息化教育隊伍是校園信息化建設與應用的根本。首先是信息化教師隊伍,提高教師的信息技術應用能力,促進教學方法的變革和創新、教學質量的提升和教學效果的優化;其次是信息化管理隊伍,使參與教育管理的人員掌握信息技術,逐步向先進的信息化管理趨勢邁進,促進教育管理體制的改革和創新;第三是信息化技術維護隊伍,積極開展學校間的技術交流與合作,保證信息化基礎設施的正常運行。

第三,提升教師信息化教學技能與素養。中小學校園信息化建設與應用情況與教師信息技術的應用意識和應用能力有著密切的關系?;拘畔⒓夹g能力包括計算機的使用能力,網絡的使用能力,網絡環境下資源的檢索、獲取和整合能力等。教師隊伍的信息化是實現教育信息化的重中之重。教師通過對信息技術的學習,領會信息技術內容的服務思想、結構方法、形成及發展規律等,拓展教學方式,優化教學手段,提高教學質量,實現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的有效整合。通過制定詳實、可行的短期和長期計劃,開展教師信息化理論和技術的不同層次、水平的培訓。將培訓與教師相關的考評制度相聯系,建立相應的激勵機制,充分調動教師的積極性,讓教師盡快具備信息素養,盡早適應信息化教學,以促進自身教育觀念的轉變,更好地為教育教學服務。建立新的信息技術培訓體系,在培訓方式上不同于以往的單一講授方式,而是不同培訓模塊采取不同形式。理論模塊主要以反思模式代替以往培訓的灌輸模式。在反思模式中,先由專家重點講解,再采用小組形式由教師結合自己實際工作進行交流,反思自己的教學行為,通過比較意識到所學理論與所用理論的差別。技能模塊多采用邊講邊練的模式。教學設計模塊整合案例分析,進行小組討論,調動教師積極性共同參與到培訓中來。實踐模塊的培訓以課堂實踐為基點,采用教學觀摩研討形式,著力解決教學中遇到的實際問題。

總之,中小學校園信息化建設過程中尚存在一些問題,比如城鄉差距顯著,各校信息化建設與應用的發展速度、規模和水平不均衡等,要使中小學校園信息化建設與應用健康、科學、可持續發展,還要從建立完善各項機制、制定科學發展規劃、加強環境建設與資源建設、強化師資隊伍建設等方面入手解決問題,才能有效推進教育事業的發展,切實提高中小學教育信息化水平。

————————

參考文獻

[1] 趙展民.通渭縣普通中學現代教育技術應用狀況的調查與對策研究.西北師范大學,2005.

[2] 孫愛娟.高職校園網絡教學資源的建設與應用研究.山東師范大學,2006.

[3] 歐陽順德,李初昌.城鄉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的問題與對策.當代教育論壇,2007(6).

[4] 李春秋.哈爾濱市轄縣中學教師現代教育技術應用現狀研究.東北師范大學,2008.

[5] 黃名選,周敦,陳兵.農村中小學教育信息化環境建設初探.廣西教育學院學報,2008 (10).

[6] 葛彩虹,金炳堯.校園信息化環境建設與信息素養培養.中國教育信息化,2009(10).

[7] 李玉斌.現代教育技術實用教程.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6).

[作者:陶佳(1981-),女,安徽蕪湖人,安徽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院講師。]

【責任編輯  張茂林】

作者:陶佳

信息時代學校網絡教學分析論文 篇3:

關于高校中的網絡教學

摘要:我們現在已經進入信息化高速發展的時代,在教學中處處離不開信息化、網絡化,本文從信息時代對人才素質結構的要求、網絡及網絡教學的特點出發,分析了什么是網絡教學以及在學校中開展網絡教學的重要意義;分析了網絡教學的開展給學校教學帶來的新變化、新特點等;最后提出了目前開展網絡教學迫切需要關注的幾個問題。

關鍵詞:網絡教學多媒體技術信息化教育技術培養模式

1 什么是網絡教學

計算機及網絡技術尤其是Internet的飛速發展;將從根本上消除人們進行信息交流時的時空限制,從而對傳統的以課堂教學為核心的教學模式帶來一場“革命”。雖然傳統的課堂教學模式經過千百年的變革,也發展出了函授、電大等多種教學模式,但利用網絡開展教學活動(以下簡稱“網絡教學”)卻綜合了多種教學模式的優勢,網絡教學將成為二十一世紀各種新型教學模式中最活躍也最有發展前途的主導模式。網絡教學大體上可以分為2種模式:①網絡輔助教學。②網上課程。

1.1 網絡輔助教學 網絡輔助教學是在保留傳統的面對面課堂教學的情況下,充分利用計算機網絡技術和網絡信息資源,改善教學質量,提高教學效率,降低教學成本的一種教學模式。當前最流行的做法是使用WWW技術(所謂的Web-based course)開展課程的教學活動,使在下述3個方面對課程的教學活動起輔助作用:①提供一個支持師生利用網絡進行教學活動的有效環境,包括備課、授課、復習、答疑、討論、完成和提交作業、批改作業、測驗與考試等。②為課程教學提供一個豐富的數字化的教學資源庫,支持師生通過網絡共享有關的課程資料,包括課程大綱、教材、講稿、課件、作業、考題、參考資料、網絡資源等。③提供支持課程教學中的各種管理功能,如教師介紹、學生名冊與簡況、授課與作業計劃、考試與評分方法、課程通知、學生注冊與登錄、作業與考試管理等。網絡輔助教學中網絡所起的輔助作用的覆蓋范圍和程度大小可以因具體條件和課程性質不同而有所不同,但提供可共享的數字化的教學資源是必須做到的。

1.2 網上課程 網上課程強調的是利用網絡作為教學傳輸媒體來替代傳統的面對面教學方式,達到課程教學活動不受時間、空間、地點等條件的約束,并能使廣大的學習者充分共享名校、名師、名課程等教學資源。學生可以通過網絡選修課程,在網上修讀該課程,完成作業,并通過考核獲得相應學分。網上課程除了利用網絡來替代傳統的面對面的課堂教學之外,上述網絡輔助教學的3個方面的功能都是必不可小的;而且是比較完備的。網上課程按照教與學(授課與聽課)是同時進行還是允許不同時進行而區分為同步方式和異步方式2種。同步方式要建立一個基于網絡環境的虛擬教室,采用基于IP的多路廣播(multicast)技術,在校園網上進行實時的視頻、聲音及教材數據的傳播,從而實現異地同時的交互式網絡教學;異步方式則可以預先對教學過程進行攝錄和數字化、課件化處理,然后在網上發布,學生可以按照自己的要通過網絡進行點播或下載,實現網上的異步教學。

2 展開網絡教學活動是各個高校教育面臨信息時代化的必然選擇

一種教學模式的好壞,需要社會來進行檢驗。我們不能脫離社會大環境來討論人才的素質結構及其培養模式。同樣,網絡教學是信息時代的產物,我們對網絡教學的討論也必須從信息時代的特點談起。信息時代的特點是:“知識膨脹”,信息量特別大;知識更新速度飛快;人才競爭越來越激烈。這對信息社會的教育提出了更高、更多的要求:

2.1 要具有發散性思維、批判性思維和創造性思維,即具備高度創新能力的創造型人才,而不應當是只接受知識、只會記憶和背誦前人經驗、不善于創新也不敢于創新的知識型人才。

2.2 培養的人才要學會認知,具有信息的獲取、分析和加工、再加工的能力,即信息能力。這是信息社會所需人才的最重要的知識結構和能力素質。

2.3 具備完善的終身受教育的體系 信息的高速更新,一方面需要學習者學會認知,另一方面需要社會構建完善、方便的終身教育體系。使人們可以不受時空限制自由的接受教育、享受教育、進行知識更新。

2.4 教育要大幅度地提高教學質量和教學效益 同樣由于信息之多、更新之快、人才競爭之激烈。對教育除了有人才素質結構的要求以外,還要求其內容科學、方法優化,使學習者可以優質、高效地接受教育。

綜上所述,信息時代一方面對教育的產品即人才的素質結構提出了特殊的要求;另一方面對教育的水平及受教育的機會和方便程度也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為計算機和網絡,我們步入信息社會,同時,計算機和網絡也為信息時代的教育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撐。同時,為教育帶來了以下好處:①教育信息的共享(資源增值);②不受時空限制(受教育的機會增多):③學習更加方便;④便于全民教育、終身教育的實現;⑤多媒體多感官刺激效果好;⑥超級連接;⑦溝通便捷;⑧便于合作、協商、求助。

3 網絡教學給學校教學帶來的新變化、新特點

3.1 校園數字化 隨著網絡教學的開展。學校將逐步形成依托校園網絡的數字化校園環境。包括教學資源的收集、制作、管理系統,教學管理(包括教學計劃、課程安排、學生管理、考試成績查閱、緩考申請等)系統,電子校園(包括實時授課、點播、答疑、作業提交等系統以及數字圖書館等)等等。

3.2 教材的科學化 根據教學理論和傳播理論,充分利用網絡的多媒體和超連接的特性,網上教材將趨于多媒體化、非線線性化;更為重要的是網絡教材更新迅速,能夠跟上時代的步伐。這將有利于學習者的意義建構和教學質量的提高。

3.3 學生主體化 學生由被動地接受知識變成了認知的主體,從被動地學到主動地學。從生搬硬套、死記硬背地學到帶著任務解決實際問題的學習,從按部就班的學習到自定步調自定目標的學習。有利于學生創新能力和信息能力的培養。

3.4 學校開放化 傳統的“學?!?是限于圍墻的學校。廣播、電視教學已經突破了這一模式,網絡教學特別是遠程網絡教學的開展更徹底改變了“學?!钡母拍?使學校成為開放、虛擬、社會化的學校。為全民教育和終身教育提供了條件。

4 對當前學校開展網絡教學幾點思考

結合目前我國學校網絡教學的現狀以及我們開展網絡教學的實踐,以下幾點值得關注:

4.1 提高認識、大膽實踐、敢于邁出第一步 開展網絡教學的大勢所趨,無論如何,我們即將面臨的是一個網絡無處不在的時代。因此,一切有可能的學校都應該創造條件開展網絡教學。在開展網絡教學的問題上,我們應少一些彷徨,大膽實踐,敢于邁出第一步??梢圆扇∽ナ痉墩n的形式,以點帶面,重點突破,在干中求發展。

4.2 提供條件、自我加壓、造就高水準的教育技術機構 網絡教學的主管部門(姑且稱為教育技術中心)是學校網絡教學的研究者、管理者、培訓指導者和保障者,起著領頭雁的作用。因此,教育技術中心水平的高低直接影響了網絡教學的正常開展。教育技術中心應自我加壓,潛心研究,廣泛交流,注重網絡教學的理論研究和應用研究。

4.3 運用現代教育技術、開展網絡教學的培訓與研討 網絡教育的開展,給教師和學生都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教育技術機構應不斷地對廣大的教師進行網絡教學方面的培訓和研討,內容可包括現代教育基本理論、教學設計理論與方法、多媒體計算機使用及課件的編制、多媒體計算機網絡(計算機網絡的使用、網上信息的下載、網頁設計以及網上教學信息的開發、網絡教學模式等)。當然最佳途徑是利用網絡開展培訓,這樣更為真實有效,更有說服力。

4.4 注重開發網絡功能、為網絡教學開展提供技術保障 網絡建成以后,我們只有不斷開發其功能,才能為教學提供有效的技術手段支持。一些院校校園網建成以后,僅僅是作為文件傳輸的工具,網絡運行效益極低,這不僅是巨大的浪費,更給網絡教學的開展帶來了技術上的障礙。

4.5 采取多種途徑、豐富網上教學資源 當前,網上成體系的質量高的教學資源較為匱乏。這嚴重影響了網絡教學的開展。學校的要把豐富網上教學資源作為作為目前網絡教學的中心工作來抓。豐富教學資源要堅持多途徑搜集、務實開發的原則。主要有以下途徑:①選購:商業團體的制作和經營。②配發:教育管理部門統一組織下的制作。③交流:兄弟單位、同行間的相互交流。④合作:教育研究部門、高等院校、中小學內的電化教育專業人員與一線教師的合作開發或同行間的合作。⑤自制:一線教師自行開發。

4.6 注重教學設計、將其作為網絡教學存亡生命線 網絡只是信息的傳輸通道,是技術手段,是教學的局部因素。網絡教學質量的高低關鍵在于融入其中的教學思想、教學策略、教學方法,這就必須要將以教學理論、傳播理論和系統科學為基礎的教學設計作為開展網絡教學的第一要素來考慮,將教學設計作為網絡教學存亡的生命線。

4.7 注重實效、堅持以人才培養為中心 傳統的課堂教學模式有其明顯的優勢:有利于教師主導作用的發揮,有利于教學的組織、管理和教學過程的調控,對教學環境建設要求比較低,教學效率比較高,更重要的是師生與學生之間的人際交流對學生成長所起的作用,則遠遠超出了課堂教學的本身。而目前網絡教學也并非十全十美。

網絡教學對情感目標(如思想品質、心理素質等)和動作技能目標(如體育、實驗、手術技能等)的教學效果不是太理想;由于學習者的自控力受年齡以及學習風格的影響,因此,對于年齡較小、學習依賴性比較大的學習者來說,對教師主導作用的要求比較高;對教學設備的要求高,通信費用較高。

然而,我們相信隨著我國教育信息化進程的推進以及網絡教學技術的不斷發展,網絡教學越來越滿足教學的需要而將會成為一種主流的教學方式。

網絡教學是學校教育面臨信息時代的重大抉擇,網絡教學的開展給學校教學帶來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學校應積極創造條件,大膽涉足網絡教學;但與此同時,不應完全否定傳統課堂教學的優長,學校應充分發揮其特有的人文和情感氛圍,注重教學的優化設計,尋求課堂教學和網絡教學的最佳結合點,優質高效地培養能夠適應時代要求適合21世紀需要的新型人才。

參考資料:

[1]《現代教育技術——理論與應用》作者:張劍平.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2]《網絡教育應用》.作者:祝智庭,王陸.出版社: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

[3]《網絡課程設計原理與方法——遠程教育專業教材》.作者:洪延姬.出版社:中國宇航出版社.

作者:兆 晶

本文來自 99學術網(www.gaojutz.com),轉載請保留網址和出處

上一篇:上市公司審計失敗原因探析論文下一篇:動態生成小學語文課堂教學論文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