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新中國成立65周年成就

2023-06-28

第一篇:新中國成立65周年成就

新中國成立65周年征文

改革開放的春風

彈指一揮間,滄桑巨變。65年前,偉大領袖毛主席在天安門城樓上莊嚴宣告: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了。從此,開啟了中國歷史的新紀元。在中國共產黨的正確領導下,億萬人民自力更生,艱苦創業,努力探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發展道路,在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征途中,創造了一個又一個偉大奇跡,實現著強國富民、民族復興的百年夢想。當今的中國,到處充滿勃勃生機,各項事業蒸蒸日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顯示出強大的生命力。城市的變遷,鄉村的變化,衣食住行的改善,綜合國力的增強„„,中國的變化之大史無前例,作為一個80后,最讓我有切身體會的,莫過于改革開放這三十年發生在我身邊的變化了。

三十多年前,說起三十年多前的事,那時,我還沒有出生,所有的這些都是爸媽一直以來的憶苦思甜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記。

那時候家里很窮,一天三餐就吃點稀飯加咸菜。稀飯可是名副其實的“稀飯”,一碗里面的米粒寥寥可數,每每吃完還要用舌頭喳吧幾下。逢年過節,一盤肉要端上端下半個多月,自家人是絕對不吃一口的。住房都是低矮的平房,又陰又潮,四墻漏風。到了冬天,西北風就呼呼地直往里邊灌,感覺屋里比外面還要冷。由于一年基本沒有剩下收入,大多數農戶都得節衣縮食,穿戴簡陋。那時,一年有棉、單兩套服裝的就算富有了。爸爸說:“過年時,一家人才添一件新衣裳。”媽媽說:“那時家里孩子多,老大穿小了的衣裳給老二,老二給老三„„最后再撕成小碎片當補丁。”如今的衣服至少動輒則一兩百

元,色彩鮮艷,做工也很考究。奶奶告訴我,三十多年前買什么都得憑票。在農村,誰家要是有輛自行車,那就是“富人家”了。就算有了自行車,也舍不得騎。那時鄉下的路都是泥路,坑坑洼洼,白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雨天騎了自行車,很多情況下都變成了車騎人,滿車都是泥,要很久才能洗干凈,誰舍得啊!當時去縣城步行幾個小時,現在開車只要半個小時。

對于那個年代的回憶多半是苦澀的,爸媽每次講起都是深深的嘆息與感慨。

一個國家可以不被侵略打敗,但卻可以被饑餓打敗,一個擁有數億人民的國家在飽受戰火,殖民,侵略一百多年后崛起屹立在這個世界上,糧食問題曾經威脅過我們,但卻在偉大的人民的努力下我們是擁有全球第二多人口的國家人均耕地面只有1.4畝,卻養活了全球的1/4的人口。美國歷史學家說:新中國成立后只挨過一次餓簡直就是奇跡。是啊,我們的祖國從成立伊始就創造了多少奇跡:兩彈一星,紅旗渠等等。在那個紅色的三十年里,我們奠定了今天的工業基礎,為我們國家的安全富強打下了堅固的基石。

一九七八年的一個春天!中國也迎來了一個春天。改革開放加速了中國的發展,中國人開始與國際接軌,中國以驚人的發展速度讓世界人民稱贊。中國的發展與壯大是與世共睹的,從亞運會到奧運會。從亞洲金融危機到美國次貸金融危機再到全球經濟危機。從香港回歸到澳門回歸到臺灣的三通等等。中國已經成為世界穩定的重要因素。中國人的生活改善也是有目共睹的,從當初自行車到現在的機動車,從北

京平到現在高樓大廈,從北京工人體育場到現在的鳥巢。從順義一個小縣城到如今的大都市。經濟的騰飛帶動著每個中國人的生活。 十五年前,改革開放的春風已經拂遍神州大地,我們的生活已經完全不同于父母兒時的生活。低矮的平房拆了,砌成了寬敞明亮的樓房,里里外外裝修一新。原本17寸黑白電視機“下崗”了,換成了25寸彩色電視機。家家戶戶裝上了有線電視,節目豐富又圖像清晰。餐桌上也變豐盛了,雞鴨魚肉這些以前只能想想豐盛菜肴,現已成了家常便飯。

十五年后的今天,身邊又發生了巨大的變化。新的景觀撲面而來:縱橫的城市立交橋,四通八達的高速公路網,乃至修到家門口軌道交通;鱗次櫛比的高樓大廈,整齊劃一的新樓房,還有農村造型多樣的小樓房;私家車進入農家已不再是新鮮事,越來越多的農村人騎上了環保的電動自行車;信息的發展更是飛速,從電視到網絡,再到現在的手機上網等等,如今我們完全可以不出門而知天下事。

08年以來,我國遭受了歷史上罕見的兩大自然災害。一是南方冰雪,二是汶川地震。但人們很快發現,從災區到全國,從前方到后方,從出力到出錢,到處都是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的生動場面。這是一幅萬眾一心、眾志成城的畫卷,也是一幅令世界震驚并對中國刮目相看的畫卷。5•12汶川大地震給災區造成巨大的損失,但災難面前,中華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空前加強;29屆奧運盛會在古老的中華大地成功舉辦,中國健兒摘金奪銀,位居金牌榜榜首,創造歷史記錄;“神舟七號”成功問天,航天英雄翟志剛成功完成出艙活動,實現中

國載人航天首次太空行走;2012年9月25日我國第一艘航空母艦遼寧艦正式加入中國人民海軍,實現了走向藍水海軍的重要一步,使我國也有了大國的利器„„

生活在幸福時代的我,發自內心地感嘆:共產黨好,社會主義好,改革開放好。改革開放使中國一步步走向繁榮昌盛,使中國這個擁有13億人口的文明古國成為了一個和諧的大家庭,使得華夏兒女們安居樂業、無比幸福,使中國的航天事業迅速發展,使中國建設新農村的腳步越走越快„„

三十年,身邊的變化翻天覆地。我堅信,今后的三十年、六十年„„我們的祖國,天更藍,山更綠,水更清,經濟更繁榮,人們更幸福,國力更強盛。今天我們可以更加自豪的說出:“我是中國人!”因為今天的中國,不再是落后與貧窮的代名詞。今天我們的中國擁有世界尖端的科技,擁有世界第三的軍事實力,擁有愛好和平不稱霸的政治外交體系,擁有不可小覷的經濟實力,擁有數十三億海內外熱愛這個國家的人民。六十年,我們的先烈,我們的祖輩,我們的父母他們用付出見證了我們國家的發展壯大,同樣未來是屬于我們年輕的一代,我們會諄尋著他們的腳印,繼承他們的優良品質,繼續開創一個更加強大的中國

作者:張阿寶郵編:101300地址:北京市順義區南彩鎮九王莊村京東街28號電話:15210897804

第二篇:慶祝新中國成立65周年文藝晚會主持

甲:尊敬的各位領導、各位來賓

乙:電視機前的觀眾朋友們,

丙:全縣的父老鄉親們

合:大家晚上好!

甲:當我們走進九月,我們就在熱烈的期待,期待著那個莊嚴日子的到來;

乙:當我們走進九月,我們就在急切地盼望,盼望著那個輝煌時刻的臨近。

丙:光輝的十月美麗如詩,光輝的十月碩果喜人。光輝的十月是中國人民盛大的慶典,光輝的十月是共和國金色的誕辰!

甲:中秋逢國慶,天涯共此時。在這個光輝的日子里,由中共隆堯縣委宣傳部、隆堯縣文化體育局、隆堯縣廣播電視局聯合舉辦的祖國萬歲“隆堯縣慶祝新中國成立61周年文藝晚會”

合:現在開始。

乙:怎能忘記,1949年10月1日,在天安門城樓上,毛澤東主席向全世界莊嚴宣告:“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了”。從此中國人民站起來了。

丙:65年,彈指一揮間。從天安門升起第一面五星紅旗,新中國已經走過了65年的奮斗歷程。

甲:65年風雨兼程。我們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自力更生,團結拼搏,從貧窮走向富裕,從勝利走向輝煌。

乙:65年春華秋實。我們在五星紅旗的指引下,上下求索,開拓創新,從繁榮走向富強,從和諧走向安康。

丙:風雨洗禮后的五星紅旗,像鳳凰涅槃,彰顯著莊嚴與神圣。

甲:和諧沐浴過的五星紅旗,如飛龍在天,昭示著信心和力量。

乙:五星紅旗,我為你驕傲,為你自豪,為你歡呼,為你歌唱。

丙:首先請欣賞由隆堯一中帶來的歌伴舞《五星紅旗》,演唱:東佩佩,伴舞:隆堯一中舞蹈隊。

乙:起來,不愿做奴隸的人們,把我們的血肉筑成我們新的長城。當年這首振奮人心的義勇軍進行曲,激勵著多少中華兒女,為了祖國的尊嚴,為了人民的解放,拋頭顱,灑熱血,用生命譜寫了一曲曲感天地、泣鬼神的壯麗詩篇。

接下來請欣賞由建設局職工帶來的大合唱:《國歌》,《我們走在大路上》。指揮:王軍峰

丙:風雨送春歸,飛雪迎春到。已是懸崖百丈冰,猶有花枝俏。眾香國里,梅花凌霜傲雪,俏不爭春,象征著堅貞不屈,潤物無聲。梅花的品格,正是我們中華民族不屈不撓、頑強拼搏的精神寫照。是我們民族氣節的最好體現。請欣賞歌伴舞:《紅梅贊》演唱:王立敏伴舞:唐堯公園舞蹈隊。

甲:當艷陽高照,點燃大地的熱情;

乙:當鮮花怒放,裝點亮麗的晴空;

甲:當百鳥爭鳴,吟唱未來的希冀,我們放聲歌唱,我們的祖國富饒美麗,歌甜花香。

乙:請欣賞歌伴舞:《我們的祖國歌甜花香》。演唱:王彥芳。伴舞:啟萌藝術幼兒園。

丙:65年的歷史史冊上,永遠回蕩著民族的浩歌;61年的歷史豐碑上,永遠折射著真理的光波。

甲:65年的革命與建設,65年的發展和實踐,都雄辯的證明一個顛撲不破的真理,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

乙:請欣賞由城管局職工帶來的大合唱:《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咱們的領袖毛澤東》。指揮:國娣

丙:金秋送爽,萬里河山披錦繡;丹桂飄香,一輪明月寄深情。

甲:在祖國母親65華誕到來之際,我們載歌載舞,放聲歌唱。祝福祖國母親永遠美麗蓬勃,永遠快樂健康!

丙:請欣賞男聲小合唱:《十月是你的生日,中國》演唱:

國土局:武樹波、黃國峰、寧會朝、王貴華。

乙:飛揚的歌聲,吟唱難忘的歲月。

甲:熟悉的旋律,演義時代的跨越。

乙:讓我們在甜美的歌聲中,在舞動的韻律中,歡聚一堂,開創我們更加燦爛美好的未來。

甲:請欣賞樹人雙語幼兒園帶來的舞蹈:《歡聚一堂》

甲:金秋十月,是收獲的季節。

丙:金秋十月,是祖國的選擇。

甲:十月,我們走進色彩繽紛的花季,笑看姹紫嫣紅、百花綻放。

丙:十月,我們走進碩果累累的金秋,收獲厚重、收獲沉甸甸的希望。

甲:在這美好的季節,在這歡聚的時刻,讓我深情地說一聲:祖國你好!

丙:歌伴舞:《祖國你好》獻給大家。演唱:張彥果。

伴舞:金秋舞蹈隊。

乙:建國65年來,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我們的各項事業飛速發展,城鎮建設突飛猛進,一座座高樓拔地而起,一根根銀線連接千家萬戶,照亮我們的生活,溫馨我們的日子。

甲:這些巨變都融入了電力職工的心血和汗水,他們是社會發展的建設者,是構筑美麗家園的生力軍。

乙:請欣賞電力局職工帶來的大合唱《咱們工人有力量》、

《中國進行曲》。指揮:曹少鋒

甲:鳥在高飛,花在盛開;江山秀麗,人民豪邁。

丙: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彩虹飛舞添異彩;

甲:我們的生活越來越好,天天都有好運來!

丙:舞蹈《好運來》獻給大家。演出:夕陽紅舞蹈隊。

甲:你和太陽一同升起,飛揚著莊嚴的神采,把光輝灑向大地。

乙:你和國歌一同升起,代表著祖國的尊嚴,激蕩著雄渾的旋律。

甲:鮮艷的五星紅旗,你是中華民族圣潔信念的昭示,你是中華兒女鋼鐵意志的凝聚。

乙:女生獨唱:《紅旗飄飄》獻給大家。演唱:黃麗。

甲:65年來,長江黃河聆聽了祖國前進的步伐,長城昆侖見證了巨龍騰飛的航程。

丙:65年來,中華兒女同祖國一起經歷風雨,一起痛苦,一起歡樂,對祖國的愛從來不曾改變。

甲:偉大的祖國,你的兒女永遠熱愛你,永遠追隨你。

丙:請欣賞隆堯一中帶來的歌伴舞:《跟你走》

演唱:李建武,伴舞:隆堯一中舞蹈隊。

甲:我們的心中有一個神圣的名字叫中國,我們對祖國的摯熱情感猶如奔騰的江河。

乙:當我們走出國門,我們可以自豪的說我是中國人。我們愛這里的山山水水,愛這里的淳樸民風,愛這里五千年燦爛的文化,愛這里樸實無華、可親可敬的老百姓。

甲:請欣賞國土局職工帶來的大合唱《記著老百姓》。指揮:武樹波。領唱:宋會朝

丙:離不開你的情,離不開你的愛。離不開你母親般的呵護,離不開你父親般的關懷。

乙:你是浩瀚的大海,我是行駛在你懷抱中的航帆,你是遼闊的星空,我是閃爍在你身邊的明星。

丙:你就是滋養我們的鄉親父老,你就是我們牽掛的白發爹娘。

乙:請欣賞男聲獨唱《咱老百姓》。演唱:王軍峰。

丙:65載潮起潮落,從《義勇軍進行曲》到《東方紅》,從《春天的故事》到《走進新時代》,偉大的祖國始終演奏著時代的最強音。

乙:65載的風風雨雨,拓荒牛的奮進,紫荊花的芬芳,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和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宏偉目標,始終記載著偉大祖國成長的足跡。

丙:65載的春華秋實,中國帶給我們的是和諧與安康,是富饒和興旺。

乙:歌伴舞《和諧中國》。演唱:喬岳伴舞:樹人雙語幼兒園。

甲:折一枝翠綠的柳枝當作琴弦,掬一棒盈盈的月光譜成詩篇。

乙:摘一串金秋的碩果做為獻禮,牽一絲朔朔秋風做為號角。

甲:美好祝福獻給偉大的祖國,愿她永遠堅強,永遠蓬勃永遠年輕,永遠快樂!

乙:大合唱《歌唱祖國》

結束語

甲:十月,是閱不盡的畫卷,篇篇精彩無限。

乙:十月,是誦不完的詩篇,句句動人心弦。

丙:65年風雨歷程,我們讓烽煙成為過去,讓落后成為歷史。

甲:65年沐浴櫛風,我們讓汗水染綠神州,讓春光永駐華夏。

乙:回首共和國65年的光輝歷程,展望更加燦爛美好的未來,挑戰與機遇并存,困難與希望同在。

丙:讓我們緊密團結在以xx為首的黨中央周圍,在縣委、縣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同心同德,共謀發展。把我們的家鄉建設的更加美麗富饒、和諧安康。

甲:讓我們一起為隆堯的明天加油、吶喊。

乙:在國慶佳節到來之際,我們向全縣人民致以節日的祝賀,祝大家節日快樂,工作順利,萬事如意。

丙:觀眾朋友們,“祖國萬歲、隆堯縣慶祝新中國成立65周年文藝晚會”到此結束,感謝大家觀看。祝大家晚安。

合:再見。

第三篇:論新中國成立60周年的輝煌成就

摘要:從建國到改革開放之前,中國經歷著嚴峻的考驗,特別是“浮夸風”和“文化大革命”的兩個重大政治錯誤,使我國綜合國力不僅沒有前進,反而倒退了幾十年。但隨著1978年的改革開放以來,我國軍事、經濟、政治、文化、科技創新等都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關鍵詞:日新月異

正文:

最近看了《建國大業》這部電影,使我感悟頗深,使我回想起中國六十年走過的輝煌歷程!作為中國人,要為中國的崛起而驕傲、自豪!

下面我針對我國的軍事、政治、經濟、文化、科技創新等幾個方面,淺談一下我的見解:

首先,我要主談的第一個問題是軍事。因為我國的開創者毛主席曾提出“槍桿子里出政權“的著名論斷??v觀各國崛起和我國的歷史,哪個政權的成立能擺脫這一個論證呢?從遠在法國的巴黎大到獨立民主的巴西,從海上崛起的英國到后起之秀的葡萄牙和西班牙,從宣傳自由的美利堅合眾國到我們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冥冥之中不就是論證了這一點。

于是站在鮮血與革命的城墻上,我們的偉大領袖毛主席終于可以宣布:“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了!“

飽經戰爭滄桑與落后苦難的中國人民終于重新再站起來了,從此,中國人民邁著巨大的步伐,意氣風發的走在社會主義大道上。此時,我國便把閱兵列為國慶大典的一項重要內容。從1949年到2009年,我國共舉行了14次國慶閱兵。特別是今年的國慶閱兵,讓我看到中國的繁榮富強!中國終于真正的走上了國際剪輯的舞臺。

斗轉星移,六十年后的中國已有了巨大的改觀,軍事實力的裝備更是有了質的飛躍!建國之初,我軍武器裝備品種繁多,陳舊落后,如槍炮有110種、82種口徑,卻產自20多個國家,主要有沖鋒槍、輕機槍、重機槍、輕迫擊炮、重迫擊炮等。在開國大典的閱兵也不過展示了75毫米野戰炮、105毫米榴彈炮、37和57 毫米的高炮等,以及P-51型殲敵機、蚊式轟炸機、PT-19型教練機、L-5型通信觀察機。

更有甚者,由于有些武器是在戰爭中從敵人手中奪過來的,因此還存在一些問題:如步兵武器多,而海軍、空軍和陸軍特種部隊的武器裝備少,陳舊落后。尤其是飛機、軍艦更是少的可憐,坦克、大炮也為數不多。更可談的是當時的60架飛機卻有10多個機種,有的已破舊不堪,有的已缺少零件。簡直連現在的淘汰機還不如!但這已是我國當時的全部先進的軍事力量了、

見過會后,經過十年的迅速發展,再加上蘇聯這位老大哥的指導,我國軍事已有相當的規模。于是在1959年,赫魯曉夫前來觀禮之際,特意開始了十周年大閱兵:迎風招展的八一軍旗引導著軍事學院的步兵、炮兵、工程兵、坦克兵、航空兵、鐵道兵、海軍等學校的隊伍,在受檢閱部隊的裝備中,已有新式的自動步槍、大炮、坦克、高速度噴氣式殲敵機等,而且這些都是中國自己制造的!當時的海軍力量也已經是一致擁有大量艦艇、潛艇、和海軍航空兵、海岸炮兵等兵種的強大海防力量!但是我國當時在核武器方面還沒有重大突破,尤其在“原子彈”和“氫彈”上,還處于探索階段。

然而在這舉世矚目、繁榮富強的祖國母親60華誕之時,2009年10月1日開始了盛況空前、振我國威的閱兵盛典:

在天安門城樓前,我軍英勇部隊以強大的陣容,雄偉的氣勢,精良的裝備,高昂的士氣,向世界展示了新時期的我國革命化、現代化、正規化建設的巨大成就,展示了我軍一流的組織領導、一流的武器裝備、一流的訓練成果和一流的精神風貌!“四個一流”展示了人民解放軍蓬勃向上、開拓進取的良好印象。這次檢閱不僅編隊多,展示的武器裝備多,而且是對我國特色武器力量精銳之師的一次莊嚴檢閱。這次檢閱要素職權、裝備之多、兵種專業之廣,史無前例的奉獻出我國最高水平的閱兵盛典!

其次,展望我國政治和經濟在這六十年的變化。剛剛誕生的中國,首先面對的就是國際問題,聯合國五大常委的確立成了我國的首選目標!當然,內憂外患的現實也不得不令我國領導人時刻保持清醒的頭腦。“落后就要挨打”歷史的教訓告訴我們:一定要走出去!封建鎖國只會讓我國更加讓我國更加落后,何談實現共產主義的中國!但隨著1991年蘇聯解體,共產主義缺少了領路人,在摸索中前進,中國又一次面臨了一次重大災難—文化大革命!十年的時間不僅沒能使中國前進一步,倒是倒退了幾十年。尤其是“浮夸風”對我國經濟給以致命的一擊!經濟上的屈辱也在人民心中根深蒂固!例如:在人民心中把自行車叫做“洋車”;火柴稱作“洋火”;釘子叫做“洋釘”。雖然隨著我國經濟、教育的提高,但仍然不能徹底改變這種屈辱的說法。如今想來,都發人深思啊!

1978年,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提出了“改革開放”的重大決策,政治的覺悟給經濟帶來革命。特別是2001年11月11日中國正式加入世界貿易組織。當然,加入世界組織,既是機遇,也是挑戰。因為要使處于第三世界的中國經濟融入世界經濟體系,在一個相對和諧穩定的國際環境下,以平等的條件參與國際競爭,實現資源的合理配置,但隨著經濟的發展,加入世界貿易組織的優勢逐漸體現出來,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經濟的高速發展,政治地位的提高,多方面的因素都正體現著中國邁向世界列強的行列!

現在隨著中國經濟的綜合提高和發展,面對一次次的嚴峻挑戰,我國卻給世界以完美的答復:2003年的非典和手足口病,2008年的雪災,震驚中外的汶川大地震,奧運圣火的攔截,藏獨分子的猖獗,2009年的新疆715事件等災難,我國都憑借著綜合國力的繁榮強盛換上了完美的句號。

如今,60年,彈指一揮間,舊中國的千瘡百孔,民不聊生的歲月已經過去。迎來的是我國政治經濟的提升,國際地位越來越高,綜合國力的增強等都在向世人昭示著:中國是一條東方騰起的蛟龍。

再者,我要品味中國這60年的文化內涵。五千年的豐富文化給了我們繁榮昌盛的機會,但那已成為歷史。加上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折磨,八國聯軍的燒殺搶掠,解放戰爭的破壞等情況,還有科技水平的落后,我國建國之初基本上沒有什么科技文化之談。面對一片滄桑的景象,可謂百廢待興,但是英勇奮斗的中國人民并沒有因此羈絆了自己前進的步伐。

在科技文化方面上,我國已從建國之初依賴別人到獨立自主、自主創新!起初由于偉大的領袖毛澤東的領導錯誤,導致了“浮夸風”和“文化大革命“兩大致命錯誤,使很多有志之士郁郁不得志,甚至自殺,有知識的人到得到批判。在無知紅衛兵的破壞下,科教事業已成無談之處,隨著新一代領導人集團的上臺,粉碎了”四人幫“,并于1977年恢復高考制度。并且高考制度的回復,是中國的人才培養重新步入了健康發展軌道。據了解,恢復高考的二十多年里,中國已經有1000多萬名普通本科、??飘厴I生和近60萬研究生陸續走進工作崗位。從此迎來了中國尊重知識、尊重人才的春天。

在體育文化方面上,我國有著日新月異的突破。自從1984年4月許海峰在美國洛杉磯運動會上得到中國的第一枚金牌,突破了我國奧運會“零”的記錄。從此,我國為了發展自己在體育方面的成就,并專業設立了體育部門。于是新中國成立之初極度落后的體育事業開始艱難起步!直到 2001年7月13日,隨著沙馬蘭奇的一聲莊嚴的宣布:BEIJING!中國人笑了、哭了!我們終于圓了我國人民百年的夢想!因為我們將相聚在北京,迎接新一輪的奧運。經過7年的努力,2008年我國一舉成功。我國憑著100枚金牌位居世界第一。100枚金牌也是我國人民一百年的夢想啊!同時,我國又以閉幕式的精彩表演、賽事組認真的工作、志愿者貼心的服務、美輪美奐的場館設施和中國人民良好的精神風貌,給世界人民留下了深刻印象,贏得了國際社會的高度評價,更是我國人民收獲了一筆豐富物資精神財富。

六十年來,從新中國成立之初極度落后的體育事業的艱難起步到2008年北京奧運會的圓滿成功,標志著我國體育在全面進步,各個方面都取得了舉世矚目的巨大成就,中國已成為名副其實的體育大國;也是向世界昭示著中華民族正以嶄新的姿態屹立于世界東方,中國正滿懷豪情走向光明燦爛的未來!此時的中國健兒也以堅忍不拔的意志和頑強的拼搏精神去迎接更加輝煌的明天,爭取在體育事業上畫上自己圓滿的句號。

最后,我要論述我國這六十年的科技創新技術。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告訴我們:“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由于我黨建國之初沒有認識到科技創新的重要性,導致在我國社會主義建設中走了很多彎路。直到鄧小平等新一代的領導集體走上歷史舞臺,1978年便提出了”科技是第一生產里“的重要論斷和改革開放兩個重要決策,而且在1988年鄧小平有重申請了”科技是第一生產力“的重要論斷。從此中國共產黨領導全國人民,沿著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方向展翅翱翔,中國插上了改革開放的翅膀,綜合國力的迅速增強,人民的生活質量年年提高,日新月異的變化更是令世界矚目。特別是1977年的恢復高考制度給我國的科研事業和人才需求以取之不盡的源泉!有了大量的的人才做后盾,接下來的歲月里,在科技創新上有了飛速的發展!

如今的中國仍堅持“科技是第一生產力“的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把握住人才知識的競爭,使第一生產力”的科學技術承載社會和諧發展的價值,促進人的自由和人極為關系的改善,促進人和自然的和諧發展,促進社會經濟的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從而使科學技術實現在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經濟價值、生態價值和人文技術價值。使我國更早的步入世界先進技術水平的行列!

2009年,世界的東方,中國,日新月異,一片欣欣向榮、輝煌發展的新貌!60年改革開放的歲月征程,60年的滄桑巨變,中國再也不是唯他國任人宰割、馬首是瞻的中國!中國的今天是一個嶄新的起點,明天又將是一幅宏偉藍圖。我堅信:明天的中國將在世界的歷史舞臺上留下輝煌的一頁!

第四篇:新中國成立 70 周年經濟社會發展成就系列報告

滄桑巨變七十載 民族復興鑄輝煌

新中國成立 70 周年經濟社會發展成就系列報告之一

2019年,是新中國成立 70周年。70年來,在中國共產黨的堅強領導下,全國各族人民團結一心,迎難而上,開拓 進取,奮力前行,從封閉落后邁向開放進步,從溫飽不足邁向全面小康,從積貧積弱邁向繁榮富強,創造了一個又一個人類發展史上的偉大奇跡,中華民族迎來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正闊步走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新征程上。

一、從一窮二白到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綜合國力和國際

影響力實現歷史性跨越

新中國成立 70 年來,我國經濟規模不斷擴大,綜合國力與日俱增,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大幅提升,國際地位和影響力顯著增強。

(一)國民經濟持續快速增長,經濟總量連上新臺階。新中國誕生時,我國經濟基礎極為薄弱。1952年我國國內生產總值僅為 679億元,人均國內生產總值為 119元。經過長期努力,1978 年我國國內生產總值增加到 3679億元,占世界經濟的比重為1.8 ,居全球第11位。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快速發展,1986年經濟總量突破 1萬億元,2000年突破 10萬億元大關,超過意大利成為世界第六大經濟體,

2010年達到 412119億元,超過日本并連年穩居世界第二。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綜合國力持續提升。近三年,我國經濟總量連續跨越 70萬、80萬和 90萬億元大關,2018年達到900309億元,占世界經濟的比重接近16 。按不變價計算, 2018年國內生產總值比1952年增長175倍,年均增長8.1 ; 其中,1979—2018年年均增長9.4 ,遠高于同期世界經濟

2.9 左右的年均增速,對世界經濟增長的年均貢獻率為18 左右,僅次于美國居世界第二。2018年我國人均國民總收入達到 9732美元,高于中等收入國家平均水平。

(二)財政實力由弱變強,外匯儲備大幅增加。建國初期,我國財政十分困難。1950年全國財政收入僅為 62億元, 1978年增加到 1132億元。改革開放以來,隨著經濟快速發

展,財政收入大幅增長,1999年全國財政收入首次突破10000億元。進入新世紀后,財政收入實現連續跨越,2012年達到117254億元。黨的十八大以來,財政收入繼續保持較快增長,

2018年達到 183352億元。1951—2018年全國財政收入年均

增長12.5 ,其中1979—2018年年均增長13.6 ,為促進經濟發展、改善人民生活提供了有力的資金保障。上世紀50—70年代,我國外匯儲備相當緊張,1952年末外匯儲備

只有 1.08億美元,1978年末也僅為 1.67億美元,居世界第

38位。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外匯儲備穩步增加,2006年末突破 1萬億美元,超過日本居世界第一位。2018年末,外匯儲備余額為 30727億美元,連續 13年穩居世界第一。

(三)國際地位顯著提升,影響力日益彰顯。新中國成立到改革開放前,受外來封鎖等影響,我國與世界其他國家 的經濟交往較少。上世紀 50年代,與前蘇聯東歐國家一度開展交流;70年代,我國恢復在聯合國的合法地位,與其他國家和國際組織交往明顯擴大。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積極融 入國際社會,在國際事務中發揮愈加重要的作用。1980年 4

月和 5月,我國先后恢復了在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世界銀行的合法席位;2001年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以更加積極的姿態參與國際經濟合作。2003年以來,我國與亞洲、大洋洲、拉美、歐洲等國家和地區先后建設自貿區,目前已與 25個國

家和地區達成了 17個自貿協定,促進了我國與世界各國的互利共贏。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積極推動共建“一帶一 路”,得到 160多個國家(地區)和國際組織的積極響應; 倡議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積極參與以 WTO改革為代表的國際經貿規則制定,在全球治理體系變革中貢獻了中國智慧, 展現了大國擔當。

二、從結構單一到百業興旺,產業結構持續優化升級

新中國成立 70年來,我國農業基礎作用不斷加強,工業主導地位迅速提升,服務業對經濟社會的支撐效應日益突出,三次產業發展趨于均衡,經濟發展的全面性、協調性和 可持續性不斷增強。

(一)農業生產條件持續改善,綜合生產能力快速提升。 建國初期,我國農業生產基礎單薄,“靠天吃飯”現象明顯,

糧食產量較低。上世紀 60—70年代,在十分困難的條件下推進了農田水利設施建設。改革開放以來,隨著農村改革的深化,農業綜合生產能力不斷提升,農業經濟快速發展。糧食總產量由 1978年的 30477萬噸增加到 2012年的 61223萬

噸,農林牧漁業總產值由 1978 年的 1397 億元上升到 2012

年的 86342億元。黨的十八大以來,農業機械化程度持續提高,主要農產品產量穩定增長,其中谷物、肉類、花生、茶 葉、水果等產量持續位居世界第一?;厥?70年,我國糧食

總產量由 1949年的 11318萬噸提高到 2018年的 65789萬噸,

農業機械總動力由 1952年的 18萬千瓦提高至 2018年的 10

億千瓦,全國耕地灌溉面積由 1952年的 1996萬公頃擴大到

2018 年的 6810 萬公頃,有力保障了國家糧食安全。

(二)工業體系逐步完善,多項工業品產量居世界第一。 建國之初我國工業部門十分單一,只有采礦業、紡織業和簡單加工業,大量工業產品依賴進口。新中國成立后,拉開了我國工業化的大幕,上世紀 50—70年代我國初步建成獨立的比較完整的工業體系,為之后的工業發展打下了寶貴基 礎。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工業發展進入騰飛期,2012年工業增加值比 1978年實際增長 38.2倍。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工業生產能力日益增強,并逐步向中高端邁進。2013—2018 年,我國高技術產業、裝備制造業增加值年均分別增長 11.7 和9.5 。目前,我國已成為擁有聯合國產業分類中全部工業門類的國家,200多種工業品產量居世界第一,制造業增加

值自 2010年起穩居世界首位。2018年,我國原煤產量為 36.8

億噸,比 1949年增長 114倍;鋼材產量 11.1億噸,增長 8503

倍;水泥產量 22.1億噸,增長 3344倍。電子信息產業應運而生,實現快速發展。2018年,移動通信手持機和微型計算機設備產量分別達到 18.0億臺和 3.1億臺。

(三)服務業蓬勃發展,滿足生產生活需求能力不斷提高。建國初期直至上世紀 70年代,生產資料行業優先發展,

服務業發展相對緩慢。1952 年我國第三產業增加值僅為 195

億元,到 1978年也只有 905億元。改革開放以來,服務業隨市場繁榮而日益興旺,進入發展快車道。2018年,第三產業增加值達到 469575億元,比 1978年實際增長 51.0倍,

年均增長10.4 。其中,交通運輸業、批發和零售業、房地產業和金融業增加值分別年均增長9.0 、10.1 、10.3 和

12.0 。黨的十八大以來,服務業迸發出前所未有的生機和活力,生產性服務業和生活性服務業并行發展,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不斷涌現,成為保障就業、穩定經濟的重要力量。

(四)產業結構不斷優化,從以依賴單一產業為主轉向 依靠三次產業共同帶動。建國初期,我國農業占比較高,工業和服務業相對薄弱。1952年,第一、二、三產業增加值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分別為50.5 、20.8 和28.7 。上世紀

50—70年代,隨著工業化建設推進,第二產業比重不斷提升。

1978年,第一、二、三產業比重分別為27.7 、47.7 和24.6 。改革開放以來,工業化、城鎮化快速發展,農業基礎鞏固加

強,工業和服務業發展水平不斷提高。2012年,第三產業比重達到45.5 ,首次超過第二產業,成為國民經濟第一大產業。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農業、工業、服務業協同發展。2018年,第一、二、三產業比重分別為7.2 、40.7 和52.2 ,

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分別為4.2 、36.1 和59.7 。

三、從瓶頸制約到優勢支撐,基礎產業和基礎設施實現重大飛躍

新中國成立 70 年來,我國交通郵電快速發展,基礎產業地位不斷鞏固,能源供給能力穩步提升,基礎設施加快建設,為經濟社會持續發展提供了堅實保障。

(一)交通運輸發展成就斐然,綜合運輸網絡四通八達。 建國初期,我國交通十分落后。建國 70年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綜合運輸體系建設逐步加快,交通網絡日益完善, 運輸能力和效率明顯提升。交通線路長度隨現代化建設成倍增長,2012 年末,我國鐵路營業里程和公路里程分別比 1978

年末增長 0.9倍和 3.8倍。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綜合運輸大通道基本貫通,交通基礎設施網絡化水平進一步提高,服 務保障能力大幅提升。2018年末,我國鐵路營業里程達到

13.1萬公里,比 1949年末增長 5倍,其中高速鐵路達到 2.9 萬公里,占世界高鐵總量60 以上,以“四縱四橫”為主骨架的高鐵網基本形成;公路里程 485萬公里,增長 59倍, 其中高速公路從無到有,2018年末達到 14.3萬公里;內河航道里程12.7萬公里,增長72.7 ;定期航班航線里程838

萬公里,比 1950 年末增長 734 倍。

(二)郵電通信水平全面提升,現代信息通信體系加快構建。建國初期,我國郵政通信發展水平很低,郵路總長度僅為 70.6萬公里,長途明線僅為 14.6萬對公里。建國 70 年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郵電通信業規模不斷擴大,電信基礎設施建設加快推進,信息化網絡化后來居上。2018年末, 全國郵政營業網點 27.5萬處,比 1949年末增長 9.4倍;郵

路總長度985萬公里,比1978年末增長103 ;光纜線路總

長度達 4358萬公里。黨的十八大以來,郵電通信全面發展,

“寬帶中國”建設加快實施,2018年移動寬帶用戶達 13.1 億戶,已基本建成全球最大的移動寬帶網,大數據、云計算、 人工智能等現代信息技術方興未艾,高速、移動、安全、泛在的新一代信息基礎設施加快建設。

(三)能源供給能力大幅提升,基礎保障作用日益增強。 建國初期,我國能源供給嚴重短缺。1949年,我國能源生產總量只有 0.24億噸標準煤,遠遠滿足不了國內需求。經過

70年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的不斷努力,我國能源供給能力明顯增強,建立了較為完善的能源供給體系。2018年我國能源生產達到 37.7億噸標準煤,比 1949年增長 158倍。2018年

末,全國發電裝機容量 19億千瓦,比 1978年末增長 32.3 倍。黨的十八大以來,能源利用效率不斷提高,清潔能源利用大幅增加,水電、風電、太陽能發電裝機規模持續擴大, 天然氣、一次電力及其他能源等清潔能源生產比重從 2012

年的15.3 上升為2018年的23.5 ,我國成為全球非化石能源的積極引領者。

四、從城鄉分割到統籌推進,區域協調發展呈現新格局

新中國成立 70 年來,我國區域發展戰略穩步實施,城鄉區域經濟社會發展一體化新格局逐步形成,不同地區比較優勢有效發揮,從東到西、從南到北舊貌換新顏。

(一)城鎮化水平顯著提高,城市建設多姿多彩。建國 初期,我國城鎮化水平很低,城鎮人口占總人口的比重僅為

10.6 。1978年末常住人口城鎮化率也僅為17.9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城鎮化進程明顯加快,城鎮化水平不斷提高。2018年末,我國常住人口城鎮化率為59.6 ,比1978年末上升 41.7個百分點。黨的十八大以來,隨著戶籍制度改革和居住證制度推進實施,農民工市民化程度不斷提高。2018 年末,戶籍人口城鎮化率達到43.4 ,比2012年末提高8.0 個百分點。伴隨工業化和城鎮化進程逐步加速,城市數量持續增加,城鎮網絡體系不斷完善。1949—2018年,城市數量由 132個發展到 672個,其中地級以上城市由 65個增加到297個,縣級市由 67個增加到 375個;建制鎮由 2000個左右增加到 21297個。

(二)農村建設成效顯著,鄉村面貌煥然一新。建國初 期,我國農業生產方式十分落后。隨著人口較快增長,農民 溫飽問題長期未得到解決,農村建設相對滯后。改革開放以來,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三農”問題,在積極推進城鎮

化發展的同時,堅持工業反哺農業、城市支持農村,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持續加強,農村交通、通信明顯改善。據測算, 2018年,全國農村地區有99.9 的戶所在自然村通公路,

99.9 的戶所在自然村通電,99.7 的戶所在自然村通電話,

98.1 的戶所在自然村能接收有線電視信號,95.7 的戶所在自然村已通寬帶。黨的十八大以來,鄉村振興戰略穩步實施, 美麗宜居鄉村加快建設,農村人居環境明顯改善。2018年,全國農村地區有65.3 的戶所在自然村飲用水經過集中凈化處理,83.6 的戶所在自然村垃圾集中處理。

(三)區域經濟聯動發展,新的增長極增長帶蓄勢崛起。 建國初期,我國地區差距很大,工業基礎薄弱,且都集中在“廣(州)大(連)上(海)青(島)天(津)”等沿海城市。上世紀 50—70年代,在工業化建設中,生產力布局逐步變化。改革開放以來,隨著西部大開發、中部崛起、東北振興、東部率先發展等地區協調發展戰略統籌推進,區域發展新空間不斷拓展。2018年,東部地區生產總值占全國的比重為52.6 ,比1978年上升9.0個百分點。中西部后發優勢不斷顯現。2018年,中部、西部地區生產總值占全國的比重分別為21.1 和20.1 ,分別比2000年提高1.9和2.7個百分點。黨的十八大以來,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粵港澳大灣區、長三角一體化等一系列重大區域發展戰略扎實推進,新的經濟增長極加快形成。

五、從封閉半封閉到全方位對外開放,國際合作和經貿

往來發展成就舉世矚目

新中國成立 70 年來,我國堅持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積極與世界各國發展友好合作,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 抓住全球化機遇,從大規模“引進來”到大踏步“走出

去”,再到共建“一帶一路”,對外開放廣度和深度顯著拓展。

(一)貿易大國地位日益鞏固,貨物貿易規模躍居世界首位。建國初期,我國外貿落后失衡,進出口規模十分有限。1950年,貨物進出口總額僅為 11.3億美元。上世紀 50—70 年代,進出口略有擴大但仍處于較低水平。1978年貨物進出口總額為 206億美元,居世界第 29位。改革開放以來特別

是 2001年正式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后,我國對外貿易快速發

展。2018年,貨物進出口總額達到 4.6萬億美元,比 1978

年增長 223倍,連續兩年居世界首位;服務進出口總額 7919

億美元,比 1982年增長 168倍,居世界第 2位。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堅定支持多邊貿易體制,積極推進貿易投資自由化便利化,多邊經貿關系和區域經濟合作全面發展,共建“一帶一路”效果顯現。2016—2018年,我國與“一帶一路” 沿線國家貨物進出口增速持續快于全部進出口。

(二)引進外資大幅增加,日益成為吸引全球投資的熱土。建國初期直至上世紀 70年代,我國利用外資渠道單一、規模很小。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市場準入不斷放寬,投資環境持續優化,引進外資規模大幅增加。2018年,我國實際使

用非金融類外商直接投資 1350億美元,比 1983年增長 146

倍,年均增長15.3 ,連續兩年成為全球第二大外資流入國;

1979—2018年,累計吸引非金融類外商直接投資 20343億美元。其中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加快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 全面落實準入前國民待遇加負面清單管理制度,引進外商直接投資領域不斷拓展,服務業逐漸成為外商投資的新熱點,服務業吸收外資占比2018年達68.1 。

(三)對外投資層次和水平不斷提升,參與國際分工能

力明顯加強。建國以來至上世紀 70年代,我國只有少數企業開展對外交流。改革開放以來,外貿迅速發展,帶動了企 業逐步走出去。進入新世紀,我國企業對外投資步伐明顯加快。2018年,我國非金融類對外直接投資 1205億美元,比2003年增長41.3倍,年均增長28.4 。黨的十八大以來, 共建“一帶一路”促進了設施聯通和貿易暢通,我國對“一帶一路”沿線 56個國家非金融類直接投資 2018年為 156億

美元,占非金融類對外投資總額的13 。

六、從發展落后到創新驅動,科學教育事業欣欣向榮

新中國成立 70 年來,我國科技教育事業不斷發展,教育普及程度逐步提高,科技創新能力持續增強,人才隊伍日益壯大,有力促進了經濟社會發展。

(一)科技實力顯著增強,重大成果不斷涌現。建國初 期,我國科技發展水平落后,科研人員和機構短缺,全國科 技人員不超過 5萬人,專門科技機構僅有 30多個。上世紀

50—70年代,我國自力更生發展科技事業,國防工業和國防科技體系初步建立,取得了“兩彈一星”等重大成果,但科技總體水平仍然明顯落后于發達國家。改革開放以來,隨著科教興國戰略實施,科技體制改革深入推進,一系列重大科技計劃出臺,產學研結合不斷強化,科技領域投入持續增加, 帶動創新產出不斷擴大。2018年,全社會研究與試驗發展經費支出 19657億元,比 1995年增長 55.4倍;與國內生產總

值之比為2.18 ,比1995年提高1.61個百分點,超過歐盟

15 國平均水平。2018 年末,全國有效專利達 838 萬件,其

中境內有效發明專利 160 萬件,每萬人口發明專利擁有量

11.5件。我國自 2013年起成為世界第二大研發經費投入國, 研發人員總量、發明專利申請量分別連續 6年和 8年居世界首位。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在載人航天、探月工程、量子科學、深海探測、超級計算、衛星導航等諸多領域取得重大成果,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成效不斷顯現。

(二)教育普及程度大幅提高,總體水平躍居世界中上行列。建國初期,我國教育水平低下,人口文化素質差,學齡兒童入學率只有20 左右,全國80 以上人口是文盲。上世紀 50—70年代,我國重視發展基礎教育。1978年,基本普及小學教育,學齡兒童入學率達到95.5 ;1982年,文盲率降至22.8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教育進入全面發展時期, 義務教育不斷完善,高等教育逐步加強,國民受教育程度不斷提高。2018年,九年義務教育鞏固率達94.2 ;普通本專

科在校學生 2831萬人,比 1978年增長 32倍;15歲及以上

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由 1982年的 5.3年提高到 9.6年。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教育事業取得新的歷史性進展,總體發展水平躍居世界中上行列,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初步建立。2018年,我國高等教育毛入學率已達到48.1 ,高于中高收

入國家平均水平;中等職業教育學校達到 10340所。教育事業發展有效提升了全民族的科技文化素質,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培養了大量人才資源。

七、從相對滯后到全面進步,社會事業繁榮昌盛

新中國成立 70年來,我國大力促進各項社會事業發展, 公共文化服務能力不斷增強,醫療衛生體系逐步完善,競技體育和群眾體育碩果累累,環境保護日益加強,人民群眾獲得感顯著提升。

(一)文化事業不斷繁榮,國家軟實力明顯增強。建國初期,我國文化事業發展落后,公共圖書館、博物館、廣播、圖書、報紙等嚴重不足。上世紀 50—70年代,社會主義文化在曲折中發展,總體上仍難以滿足人民精神文化生活需 要。改革開放以來,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 覆蓋城鄉的公共文化體系逐步建立,文化事業實現快速發 展。2018年末,全國共有公共圖書館 3173個,比 1949年增

長56.7倍;電視節目綜合人口覆蓋率達到99.3 ;全年出版

各類圖書 95億冊(張),比 1950年增長 34倍。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共同發展,文化軟實力逐

步增強,中華文化的國際影響力顯著提升,漢語學習熱潮在眾多國家興起。2018年末,全球 154個國家(地區)建立了548所孔子學院和 1193個孔子課堂。

(二)醫療衛生長足進步,國民健康水平持續提高。新 中國成立前,中國人曾被稱為“東亞病夫”。建國初期,我 國醫療衛生水平很低,且大部分醫院集中在城鎮。上世紀50—70年代,經過努力,我國公共衛生體系初步建立。1978

年末,我國醫療衛生機構 17 萬個,床位數 204 萬張,衛生

技術人員 246萬人,但醫療衛生事業總體水平依然不高。改革開放以來,公共衛生領域投入不斷加大,醫療科技水平迅速提高,醫療衛生體系建立健全。2018年末,全國共有醫療衛生機構 99.7萬個,比 1949年末增長 271倍;衛生技術人

員 952萬人,增長 17.8倍。疾病防控能力明顯增強,居民健康狀況顯著改善。黨的十八大以來,醫療、醫保、醫藥事業深入發展,醫療衛生體制改革不斷深化,分級診療制度逐步建立,全民醫保體系加快健全,為人民健康撐起牢固保障網,我國醫療衛生事業發展成效顯著。居民預期壽命由建國 初的 35歲提高到 2018年的 77.0歲,嬰兒死亡率由建國初的 200‰下降到 2018年的 6.1‰,居民健康水平總體上優于中高收入國家平均水平。

(三)體育事業蓬勃發展,競技體育迭創佳績。建國初期,我國體育發展與國際水平差距較大。上世紀 50—70年代,群眾性體育活動廣泛開展,競技體育取得突破。1956年,

舉重運動員陳鏡開成為新中國第一個打破世界紀錄的運動員。1959年,容國團成為新中國歷史上第一個世界冠軍。改革開放以來,我國體育事業取得長足進步。1984年,新中國首次參加在洛杉磯舉辦的夏季奧運會,實現了中國奧運史上金牌“零”的突破。2008年,北京成功舉辦了第 29屆夏季奧運會,我國體育代表團所獲金牌數首次位列奧運會金牌榜首。1949—2018年,我國運動員共獲得世界冠軍 3458個。全民健身理念深入人心,全民健身活動廣泛開展。黨的十八 大以來,體育產業快速發展,各種健身場所迅速興起,有力促進群眾體育運動開展。近年來,全國人均體育場地面積達 到 1.6平方米以上,近 4億人經常參加體育鍛煉,我國運動員在各項國際比賽中捷報頻傳。

(四)環境保護從無到有,生態文明建設日益加強。上世紀中葉起,環境保護發端于工業化國家。我國從上世紀 70 年代起就重視環境保護特別是“三廢”(廢水、廢氣、廢渣) 等污染物治理。1972年,我國參加了聯合國人類環境會議, 之后成立了一批環境保護相關機構。改革開放后,上世紀 80 年代我國將環境保護列為基本國策,90年代制定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黨的十八大把生態文明建設納入“五位一體”總體布局,“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深入人心,大氣、水、土壤污染防治攻堅戰全面打響,改善環境質量取得突出成效。2018年,水電、核電、風電、太陽能等清潔能源消費量占能源消費總量的比重為22.1 ,比1978年提高15.5個

百分點;全國首批實施《環境空氣質量標準》的 74 個城市

PM2.5平均濃度比2013年下降42 ,二氧化硫平均濃度下降

68 ;十大流域劣Ⅴ類水質斷面比例比2013年下降2.1個百分點。

八、從溫飽不足邁向全面小康,人民生活發生翻天覆地

變化

新中國成立 70年來,我國始終堅持社會主義生產目的,

在發展生產的同時不斷改善民生,積極擴大就業,努力增加居民收入,逐步提供社會保障,人民生活從溫飽不足到實現 總體小康,正在邁向全面小康。

(一)就業規模不斷擴大,就業結構逐步改善。新中國 成立前,經濟凋敝,城鎮勞動力多數處于失業狀態。1949年末,全國城鄉就業人員 18082萬人,其中城鎮就業人員僅有

1533萬人,城鎮失業率高達23.6 。上世紀50—70年代,通過積極發展經濟,我國就業狀況逐步改善。1978年末,我國就業人員達到 40152萬人,其中城鎮就業人員 9514萬人。改革開放以來,隨著經濟發展和就業優先政策實施,我國就業總量大幅增加,大量農村富余勞動力向第二、三產業轉移。2018 年末,我國就業人員增加到 77586萬人,其中第二、三

產業就業人員占比分別為27.6 和46.3 ,比1952年末分別

提高 20.2和 37.2個百分點。黨的十八大以來,放管服改革持續深入,大眾創業、萬眾創新蓬勃發展,有效激發市場活力,促進新興就業崗位不斷涌現,第三產業、中小微企業和

民營經濟成為吸納就業的主渠道,就業形勢穩中向好。2013—2018年,我國城鎮新增就業連續 6年超過 1300萬人。

(二)居民收入持續增加,消費水平不斷提高。新中國成立之初,居民收入和消費水平很低。1956年,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僅為 98元,人均消費支出僅為 88元。由于人口增長快,積累和消費關系不合理等原因,1978年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也僅為 171元,人均消費支出為 151元。改革開放以來,經濟持續快速發展帶動城鄉居民收入水平不斷提升。2018年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 28228元,比1978年實際增長 24.3倍。隨著收入較快增長,居民消費能力顯著提升,消費結構升級趨勢明顯。2018年,全國居民人均消費支出為 19853元,比 1978年實際增長 19.2倍;全國

居民恩格爾系數為28.4 ,降低35.5個百分點。家電、汽車等耐用消費品擁有量大幅增加,居住條件顯著改善。2018年, 城鎮居民家庭平均每百戶家用汽車、彩色電視機擁有量分別達 41.0輛、121.3臺,農村居民家庭平均每百戶家用汽車、彩色電視機擁有量分別達 22.3輛、116.6臺,比改革開放初期大幅增加。黨的十八大以來,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實際增速連續多年快于城鎮居民,城鄉居民收入差距不斷縮 小,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之比 2018年已下降至 2.69。

(三)社會保障不斷加強,織就廣覆蓋的民生安全網。

建國初期,我國社會保障尚屬空白。上世紀 50—70年代, 開始由國家和單位對城鎮職工提供勞保等一定福利,并由集

體對農民實行少量保障。改革開放以來,適應經濟社會發展需要,我國社會保障制度逐步建立,覆蓋面持續擴大,待遇 水平穩步提升。黨的十八大以來,多層次社會保障體系加快構建,社會保障水平穩步提高。2018年末,全國參加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人數 41848萬人,比 1989年末增加 36138

萬人;參加失業保險人數 19643萬人,比 1994年末增加 11675

萬人;參加工傷保險人數 23868萬人,比 1994年末增加 22046

萬人;基本養老保險覆蓋超過 9億人,醫療保險覆蓋超過 13 億人,基本實現全民醫保。

(四)貧困人口大幅減少,對全球減貧事業貢獻巨大。新中國成立前,國家積貧積弱,人民貧困如洗。上世紀 50—70 年代,城鄉居民生活有所改善,但農村貧困問題始終突出。按照 2010年標準,1978年末我國農村貧困人口 7.7億人,

農村貧困發生率高達97.5 。改革開放以來,隨著農業、農村改革不斷深入和扶貧開發大力推進,我國貧困人口大幅減少。2012年末我國農村貧困人口下降至 9899萬人,農村貧困發生率降至10.2 。黨的十八大以來,扶貧力度進一步加大,精準脫貧政策陸續出臺,尤其是脫貧攻堅戰大力推進, 貧困人口脫貧明顯加快。2018年末我國農村貧困人口減少至1660萬人,過去 6年共減少 8239萬人;農村貧困發生率下

降至1.7 ,過去6年下降8.5個百分點。我國農村從普遍貧

困走向整體消滅絕對貧困,成為首個實現聯合國減貧目標的發展中國家,對全球減貧貢獻超過70 。

風雨砥礪不忘初心,春華秋實繼往開來。70年披荊斬棘, 70年風雨兼程,我們的國家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無論在中華民族歷史上,還是在世界歷史上,都是一部感天動地的奮斗史詩。今天,我們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加接近、更有信心、更有能力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我們要更加緊密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勠力同 心,奮斗不息,繼續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新局面,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第五篇:淺談新中國成立六十周年所取得的成就

山東建筑大學

形勢與政策論文 淺談新中國成立六十周年所取得的成就 謝藝

2009/12/8

中國六十年來的成就,僅憑文字的敘述是難以言表的,那些經歷過的艱苦,奮斗的歲月,是多少人的奉獻積累了這些碩果累累的輝煌!在回顧中國六十年間所取得的一系列歷史成就之后,我內心激昂充滿感激,激昂是為了祖國的繁榮與昌盛,感激則是想到了那些為了祖國兢兢業業奉獻一生的革命黨人甚至是普通百姓。

淺談新中國成立六十周年所取得的成就

城規071 謝藝 200705101

3中國六十年來的成就,僅憑文字的敘述是難以言表的,那些經歷過的艱苦,奮斗的歲月,是多少人的奉獻積累了這些碩果累累的輝煌!在回顧中國六十年間所取得的一系列歷史成就之后,我內心激昂充滿感激,激昂是為了祖國的繁榮與昌盛,感激則是想到了那些為了祖國兢兢業業奉獻一生的革命黨人甚至是普通百姓。所以,在論文之前,在談及那些祖國現在的輝煌成就之前,我想首先應該衷心地感謝那些成就背后奉獻的人們,是他們,才有了我們今天的豐衣足食,安定和平的生活。

200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迎來了六十華誕,一個舉國歡慶的日子。在這風雨兼程60年的歷程里,中國從一個落后的農業國發展成為工業化中期國家,人民在共產黨領導下,勵精圖治、經濟發展取得了舉世公認的驚人跨越。建國初,中國一窮二白;如今,六十年一個輪回,中國經濟已成長為世界第三大經濟體,并有望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人民生活從貧困邁向總體小康,教科文衛等事業迎來了大發展、大跨越。

中國六十年來獲得的成就太多太多,主要歸結于幾個方面:經濟發展、新農村建設、工業化信息化、交通運輸、水利建設、資源能源開發利用、城鄉建設、金融事業、對外開放、民族團結、民主政治、依法治國、教育科技事業、文化建設、醫療衛生與社會保障、生態環境保護、東部率先發展、中部崛起、西部大開發、東北振興、國防和軍隊建設、統一大業、全方位外交、黨政建設。六十年,說是彈指一揮之間,但是期間卻記憶了多少偉大的歷史成就!從各方面談中國六十年的建設,對我來說是一個巨大的任務。作為一名平凡的在校大學生,我對中國成就的理解與了解都是片面與不足的,有不少的成就是我們作為平民百姓所關注不到或者了解不到的。所以,我想就從改革開放這個主要方面談談這些成就對社會,對我們的生活的影響和感受。

新中國成立60年來特別是改革開放30年來,全國各族人民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堅定不移地擴大對外開放,從沿海到沿江、沿邊,從東部地區到中西部地區,從貿易到投資,從貨物貿易到服務貿易,從“引進來”到“走出去”,逐漸形成了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的對外開放格局,實現了從封閉半封閉到全方位

開放的偉大歷史轉折。以下,我將從幾個方面談中國六十周年的成就之改革開放三十年給我的一些思考和感想。(由于中國六十年間取得的成果輝煌豐富,我的見解有限,所以參考了必要的資料,忘老師指正錯誤)

一、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的對外開放格局基本形成

新中國成立到改革開放之前的30年里,我國經濟基礎薄弱,物質生產匱乏,經濟建設資金短缺,與世界經濟交往的范圍狹窄。特別是在“文化大革命”的混亂時期,中國進入了“閉關鎖國”狀態,國民經濟走到了崩潰的邊緣。雖然20世紀70年代初,隨著中美、中日建交,西方國家紛紛與中國建立了外交關系,我國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也得到了恢復,新中國與世界的文化、經濟交流有所發展,但真正意義上的對外開放仍未開始。

1978年,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做出了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實行改革開放、加快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戰略決策。以此為標志,我國開始了對外開放的歷史轉變,進入了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新時期。

1984 年,開放大連、秦皇島、天津、煙臺、青島、連云港、南通、上海、寧波、溫州、福州、廣州、湛江、北海14 個沿海港口城市。1985 年,將長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閩南廈漳泉三角地區開辟為沿海經濟開放區。1988年初,又將遼東半島和山東半島全部對外開放;同年4月,設立海南省,并興建我國最大的經濟特區―海南經濟特區。1990 年,開發開放上海浦東,實行經濟技術開發區和某些經濟特區政策。

2001 年12 月,中國正式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對外開放進入了新的階段。我國的對外開放由有限范圍、地域、領域內的開放,轉變為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的開放;由以試點為特征的政策性開放,轉變為在法律框架下的制度性開放;由單方面為主的自我開放市場,轉變為我國與世貿組織成員之間的雙向開放市場;由被動地接受國際經貿規則的開放,轉變為主動參與制定國際經貿規則的開放;由只能依靠雙邊磋商機制協調經貿關系的開放,轉變為雙邊、多邊機制相互結合和相互促進的開放。

目前,全國共有54個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和14個邊境經濟合作區。2008年,54個國家級開發區創造地區生產總值占同期全國國內生產總值的5.1%,工業增加值占全國的8.5%,出口總額占14.4%,進口總額占15.9%,實際利用外商

投資占全國的20%以上。

二、貨物貿易規模由小到大逐年擴大,增速由慢到快實現快速增長,貿易總量躍居世界第三位

新中國建立到改革開放前的30年里,我國對外貿易規模小、貿易伙伴少、貿易方式和外貿商品單一。建國初期,主要是通過對前蘇聯、東歐和亞洲等幾個社會主義國家進行貨物貿易。之后,中國加強了與第三世界國家的聯系和經濟貿易往來。在此期間,中國的出口貿易主要以對外援助為主。同時,通過中國銀行在香港、澳門吸收外幣存款和在對外貿易中使用延期付款的方式,從西方發達國家引進了我國經濟建設急需的技術設備。70年代,伴隨著中國在聯合國合法地位的恢復,中國與西方發達國家全面建交,對外貨物貿易伙伴迅速增多,貿易規模不斷擴大,外貿商品日益豐富,貿易結構逐步改善。

三、服務貿易從無到有,多種方式、內容豐富、覆蓋較廣的服務貿易格局已初步形成

改革開放前,我國除了對外援建項目和少數外國友人來華旅游外,基本上沒有對外服務。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在大力發展對外貨物貿易的同時,積極開展對外服務貿易,發展國際旅游,開展國際間經濟、科技以及學術文化等合作與交流,既向世界宣傳了中國,把中國元素推向了世界,也引進了先進的管理理念、管理經驗和科學技術,改變了城鄉居民的思想觀念、生活觀念和生活方式。尤其是中國在加入世貿組織談判中,對服務貿易對外開放做出了廣泛而深入的承諾,涵蓋了《服務貿易總協定》12個服務大類中的10個,涉及總共160個小類中的100個,占服務部門總數的62.5%。當前,基本形成了以旅游、運輸服務為基礎,以通訊、保險、金融、計算機信息服務、咨詢和廣告等新興服務貿易為增長點的服務貿易全面發展格局,服務貿易已經發展成為我國對外貿易的重要組成部分。

四、利用外資規模和水平大幅度提高,“走出去”戰略順利實施

從新中國成立到改革開放前30年,我國基本沒有利用外資,也沒有企業海外投資。改革開放以來,我國敞開大門吸引外資,利用外資規模不斷擴大,涉及范圍越來越廣,既為經濟建設積累了寶貴的資金,促進我國技術水平的不斷提高,也提升了綜合競爭實力。2000年,“引進來”戰略實施20年之后,在積累了一定的經濟和技術實力并初步具備了主動參與全球化分工的能力的基礎上,我國實

施了“走出去”的發展戰略,通過采取對外投資、對外承包工程和對外勞務合作等多種方式走出國門,充分利用“兩個市場、兩種資源”,實現我國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引進來”和“走出去”相結合,我國參與國際分工合作的能力進一步提升。

五、積極參與國際經濟合作組織,面向世界互利共贏

從新中國成立到改革開放前30年,特別是新中國成立初期,西方發達國家對中國進行經濟封鎖,我國與國際組織的交往很少。70年代初,隨著中美、中日建交和中國在聯合國合法地位的恢復,西方發達國家對中國的態度有所轉變,中國的國際交往有所擴大。改革開放以來,新中國積極參與國際經濟合作組織,積極倡導和推動次區域經濟合作和自由貿易,為參與全球經濟一體化開拓了更加廣闊的空間。認真履行大國義務,面向世界,互利共贏,中國在國際政治經濟舞臺的聲音日益被國際組織和世人所關注,中國的國際地位和國際聲望不斷提高。

2001年,我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這是新中國進一步適應經濟全球化趨勢,加快現代化建設步伐的戰略決策,標志著中國改革開放進入新的階段。新中國以更加積極的姿態參與國際經濟合作與競爭,加快經濟改革和發展的步伐。中國積極兌現“入世”承諾,不斷擴大市場開放,積極參與多邊談判,在多邊貿易體制中發揮了建設性作用。

積極組織開展與有關國家和地區的區域貿易安排,自由貿易區建設取得重大進展。目前,我國與亞洲、大洋洲、拉美、歐洲、非洲的29個國家和地區建設12個自由貿易區,涵蓋了2008年我國對外貿易總額的四分之一以上。與東盟簽署并實施了自貿區貨物和服務貿易協議,促進了“10+1”、“10+3”機制的深化。自由貿易區已成為我國對外開放的新形式、新起點,以及與其他國家實現互利共贏的新平臺。

對外開放為新中國的經濟社會發展注入了巨大的動力和活力,新中國的綜合國力和世界影響力顯著提高,在國際政治、經濟舞臺上的地位得到極大提升,新中國實現了與世界經濟的共同發展。展望未來,推進對外開放的任務仍十分繁重。在新的國際國內形勢下和新的歷史起點上,我們必須堅定不移地堅持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開辟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按照十七大確定的對外開放的路線方針,進一步拓展對外開放的廣度和深度,完善內外聯動、互利共贏、安全高效

的開放性經濟體系,不斷開創對外開放新局面。

我的家鄉在廣西南寧,是一個新興的城市,由于中國的對外開放政策,正享受著東盟帶來的顯著的經濟效益。我切身的體會到改革開放政策對一個城市建設與發展的巨大影響,對一個城市近十年間的改變起著積極的作用。南寧,就是一個靠著改革開放政策真正發展起來的城市,所以我對祖國改革開放政策充滿了肯定與期待。期待著中國在未來的六十年間能取得更多輝煌的成就和創舉!

本文來自 99學術網(www.gaojutz.com),轉載請保留網址和出處

上一篇:智能家居vs家庭自動化下一篇:中11班開學典禮演講稿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