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安全質量管理現狀分析

2022-12-18

第一篇:安全質量管理現狀分析

供電局農電安全管理現狀分析

近期,按照隱患排查治理和農電專項安全監督檢查工作要求,我局對農電安全工作在人員、設備、管理等方面存在的問題和薄弱環節進行了全面深入的分析。目前,在我局農電安全管理上主要存在以下主要問題:

一、農電安全管理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員工缺乏起碼的責任感,首問負責制不落實。首先是管理人員重視程度不夠,員工沒有起碼的集體榮譽感和責任心,同時,對自己身上所肩負的責任不熟悉、不了解、不關心,導致一些員工在平時的工作中,不清楚首問負責制的內涵,不認真落實首問負責制,認為只要自己匯報了、工作安排了就萬事大吉;或者認為自己是一般員工,“有事找領導、不關自己的事”,相互推諉;認為只要自己在做事,就可以冠冕堂皇地找理由了。工作缺乏主動性,一些員工不是比誰工作更努力、更有成效,而是比誰更能夠“偷奸?;?rdquo;;看到的只是別人休息的時候和自己在做事的時候,沒有反過去考慮;不檢討、反省自己的不足,卻抓住別人的“雞毛蒜皮”大做文章,導致心思不在工作上,工作不在狀態。

(二)員工缺乏最基本的安全和優質服務意識,個別員工甚至表現冷漠。作為供電企業的員工,對電力工作本身存在的高危性認識不足,對發生故障后消除安全風險和恢復供電的緊迫性認識不足,不知道供電企業一直強調的安全和優質服務的極端重要性,頭腦里沒有隨時繃緊這兩根弦,涉及電力方面最基本的安全常識有時連普通老百姓都不如。 應急預警機制不健全、不完善,體系不完整,平時應急演練開展不夠,反應遲緩。

(三)員工缺乏對相關政策、法律法規、規章制度的學習,法制意識淡薄。從管理人員到一般員工平時疏于學習相關的政策、法律法規、規章制度,更談不上研究政策、法律法規,對資產是否屬于客戶產權的概念模糊,針對客戶產權的線路設備我們應該開展的安全用電宣傳、安全監督、運行維護管理職責不清楚,錯誤地認為屬于客戶產權的就完全可以不問不管。沒有依法工作的意識,不清楚《安全生產法》中規定的從業人員的權力和義務,不清楚作業人員在生產、作業中違反有關安全管理規定,因而發生重大傷亡事故或者其他嚴重后果的,自己將受到的處罰的嚴重程度;不清楚企業的相關規定,不清楚上級對客戶報修都有哪些要求。

(四)執行力差,職業素質低,“令不行、禁不止”。不管是明確了各自的崗位職責,還是有明確的工作任務安排和要求,一些員工始終就是不認真履職,所轄臺區線路設備狀況一團糟,就是不巡視、不檢查,甚至連配電室里安裝了些什么電氣設備(元件)都不清楚;或者發現了問題、缺陷不及時報告、不敦促處理;或者不及時安排處理,不督促、不跟蹤檢查等等。不按規程辦事,冒險蠻干現象時有發生。

(五)管理人員不敢大膽管理,缺乏有效的管理手段,管理制度形同虛設。一方面是考慮過多的人情事故,管理上畏首畏尾,不敢大膽管理;一方面是缺乏有效的管理手段,沒有形成一套制度,用制度來管理人、約束人?;蛘咧贫热狈?ldquo;剛性”,有一大堆制度、辦法,但在落實上卻因人、因事、因時而異。農電科對供電所的工作指導、檢查不到位,支持力度不夠。平時只是安排、布臵工作,收集匯總數據,對工作是否真正落到實處、是否按要求開展指導、檢查不到位,久而久之導致一些人只做表面文章,隨

意炮制數據欺上瞞下。在一些人和事上,也缺乏對供電所的有力支持,導致所長灰心喪氣。管理人員對我們員工的業務水平、工作態度、責任心、組織協調能力等情況缺乏了解和掌握,在人員的工作安排上沒有做到“知人善任”。平時對員工的教育和幫助也不夠。

(六)缺乏統籌安排,顧此失彼。從供電局管理層到供電所的管理人員普遍缺乏統籌安排工作能力,強調施工現場管理重要,就把全部時間和精力都放在這一個方面;強調優質服務工作重要,又把全部注意力都轉移了,工作安排布臵沒有全局觀、沒有計劃性、缺乏統籌組織協調能力,管理隨意性大。把自己臵于典型的“救火隊員”角色。

(七)工作流程不清晰,管理混亂。既不認真執行上級的有關規定,也沒有更進一步、更明確的要求,接報人員在接報后可以隨意進行處臵:可以向所長、相關負責人匯報,也可以直接通知臺區管理人員,也可以直接安排負責報裝搶修的工作班成員;可以傳遞故障報修卡,也可以口頭匯報、安排工作,也可以電話告知等等,不一而足。在報修和設備缺陷管理上沒有形成有效的閉環。

(八)基礎管理工作嚴重滯后。對屬于客戶產權的線路設備沒有及時與客戶簽訂供用電合同,沒有明確、完善安全管理責任,平時的安全監督、指導工作也沒有跟上。設備臺帳不及時更新,與現場實際不符。不重視設備評級、安全性評價工作,從管理人員到一般員工對本轄區的網絡(設備)狀況不熟悉、不了解,心中無數;不積極采取預控措施和及時進行缺陷處理。

(九)保安器安裝、投運率不高,安全措施不完善。按照有關要求,所

有低壓線路(設備)出線端都須安裝漏電總保護器,客戶端須安裝家用保安器。但實際情況是始終留有“死角”,大多數客戶產權線路(設備)和過去架設的抽水專用線路均沒有安裝,許多客戶也沒有安裝家?;蛘邏牡艉蟛患皶r更換。為減少“麻煩”,一些臺區總保的剩余電流動作值也人為隨意設臵,導致形同虛設。

(十)安全活動、安全檢查針對性和有效性不強。對電力設施保護宣傳力度不夠,屬于專變客戶產權的設備和邊遠山區的線路長期巡視檢查不到位,導致線路和設備長期帶病運行,一遇惡劣天氣就發生線路跳閘、倒桿斷線。

(十一)標準化作業流于形式的現象時有發生、屢禁不止。一是管理層因各種原因沒能盡可能多的參與現場查勘,共同進行危險點分析和制定安全、技術措施,很多時候只能是“審票據”,難免造成遺漏和不符合現場實際的情況;其次是部分員工的業務素質達不到相應要求,同時一些時候因為趕進度等原因在編寫資料時就照搬照套。在實施的過程中始終有一種現象:有上級督察時按“規矩”辦,一旦失去監督就“為所欲為”,檢查一過就不去管理,或者到了現場也不能發現問題,更有部分管理人員違章指揮,僥幸心理嚴重,員工也缺乏自我保護意識,明知違章還是要去執行,沒有主動按章辦事的意識。

二、針對暴露出的這些問題,在下一步工作中,擬采取如下措施加以防范和提高:

(一)全面清理供區內保安器的安裝、運行情況。將由農電科安全管理、工程管理專責牽頭,組織供電所對供區內所有配變臺區包括客戶產權的專

變臺區的總保,客戶家用保安器的安裝、運行情況進行一次拉網式的檢查,對檢查情況分類做好登記,修訂、完善臺帳和運行記錄,對人為隨意設臵剩余電流動作值和故意將總保退出運行的行為給予嚴厲考核(同步將完善管理考核辦法),對配臵不合理的及時進行更換;對客戶產權的專變臺區未安裝總保的送達書面通知要求安裝;對客戶端未安裝或壞掉后未及時進行更換的下達書面更換通知并敦促安裝、更換。

(二)結合雷雨季節特征組織對供區內所有高低壓線路、配變臺區、客戶產權線路(設備)進行一次全面巡視、檢查,重點針對客戶產權線路(設備)、抽水專線、災后臨時基建用電線路(設備)等進行檢查,并對檢查情況和處理結果形成影象、書面材料備查。農電科一方面要積極參與巡視檢查,一方面要跟進了解工作開展狀況。

(三)加快推進“兩清理”工作。針對我局暴露出的問題,我們將按照“輕重緩急”的原則加大“兩清理”工作力度,力爭提前完成該項工作。同時積極開展設備評級、安全性評價工作,進一步加強工程規劃和網改工作,加大設備缺陷管理力度,做到“應修必修,修必修好”。

(四)安排專門的時間組織全體農電員工結合新《安規》,有針對性、有重點的對綿陽電業局出臺的優質服務和安全生產有關規章制度、安全生產法律法規進行學習、考試、考核。提高員工的法律意識、責任心和綜合素養。

(五)加強人員思想意識、職業道德規范教育,重視與員工的交流和溝通工作及時聽取員工心聲,要解決全體員工思想上的問題,要做到每位員工都清楚承擔的責任和義務什么、什么應該做、什么不能做、應該怎么做。

重點要強化規章制度的執行力,必須嚴格落實電網員工“令行禁止”的基本要求,要提高員工在應對突發情況、緊急故障缺陷時的快速反應意識和處理能力。

(六)加強基礎管理工作。盡快簽訂專變、專線客戶供用電合同,在合同中明確產權分界點,維護管理責任劃分及應分別承擔的法律責任。同時進一步加強安全用電宣傳。

(七)加大對管理人員的監督、考核。我們將從量化工作的角度思考出臺管理辦法,加大對管理人員的到崗履職、工作成效等的監督、考核,結合行政手段強制推進制度的落實;要充分利用安監部門、農電安全督查組、營銷稽核中心等專門機構,加強對各供電所安全生產、優質服務、營銷管理等各方面工作的監督檢查力度,對工作落實不力、效果不好、弄虛作假的行為絕不姑息。

第二篇:我國食糖質量安全現狀分析與改進對策

我國是食糖的生產大國和消費大國,2007/2008榨季產糖1485萬噸,2008/2009榨季1247萬噸[1],2001-2009年間我國食糖消費以年6.2%的趨勢增長。我國食糖的主要來源是糖料甘蔗,蔗糖是天然甜味劑,是人體所需的重要能源和眾多食品產業的重要原料、輔料或添加料。世界各國對食糖的質量安全都有嚴格的要求,并有著相應的標準規范。隨著經濟發展與人民生活水平質量的不斷提高,對食糖質量要求也越來越高;因此,對食糖質量安全、生產過程的安全控制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我國食糖生產方面存在許多質量方面不安全因素,如糖料甘蔗和甜菜種植過程中存在農藥和化肥等污染問題、食糖生產過程中存在的助劑殘留、重金屬和微生物等污染問題、企業自身實驗室的管理和檢測能力問題,相關質量法規、標準和監督措施不健全,第三方檢測機構的把關問題等等。

1我國食糖質量安全的現狀

1.1近8年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對食糖質量安全的抽查結果

為了加強對食糖產品質量的監督,進一步提高食糖產品質量,促進食糖產業的健康發展,國家質檢總局近8年來對食糖質量安全進行了抽查。

2006年抽查結果顯示,40%左右的食糖質量存在問題。表1表明:食糖質量不合格項目有:二氧化硫、色值、蔗糖分/總糖分、菌落總數、電導灰分、還原糖分、混濁度、干燥失重、標簽等,其中以二氧化硫和色值為主。

1.2白砂糖產品專項抽查

2003年國家質檢總局對白砂糖進行專項抽查,此次被抽查企業91家,占全國甘蔗制糖企業的32.5%,白砂糖產品抽樣合格率為78.1%;2006年質檢總局抽查了62家企業的62種產品,合格59種,產品抽樣合格率為95.2%。從兩次抽查結果來看,國家質量監督部門的監督抽查促進了企業質量意識的提高,使企業加強了質量管理,提高了食糖行業產品整體質量水平。

2質量安全的原因分析

2.1糖料甘蔗和甜菜的質量安全

要保證食糖的質量安全,首先要保證原料蔗和甜菜的質量。原料蔗與甜菜在種植過程中,田間的污染會造成食糖質量下降。農民為防治甘蔗螟蟲、地下害蟲、草、鼠等,使用一些高毒高殘留農藥;這些農藥難降解,不僅破壞土壤,而且殘留在甘蔗或甜菜內,進而人類在食用這樣原料制出的食糖就會攝入低劑量的殘留農藥,從而危害人體健康[2]。2008年7月,廣東恩平市圣堂鎮蔗農施用特丁硫磷造成特大安全事故,9人接觸性農藥中毒,其中3人死亡[3]。農民為保證作物高產豐收,長期使用大量的化肥,從而影響農產品的品質;一些化肥生產過程中會含有一些重金屬,長期使用會造成重金屬積累而污染食糖,如磷肥[4]。同時污水灌溉,這些污水進入農田,經作物吸收,造成重金屬、氰化物、病原菌污染;空氣流動攜帶周邊工廠重金屬顆粒、酸雨等污染[5];因此污水和廢氣攜帶的有毒害物質進入甘蔗或甜菜內,進而影響食糖的質量。

2.2食糖生產過程的質量控制

2.2.1食糖的加工和包裝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第45條和《食品添加劑衛生管理辦法》第28條,在食品的加工和原料處理過程中,為使其順利進行,可以應用某些輔助物。因此,在制糖工藝過程中,制糖企業會使用到石灰、硫磺、磷酸、聚丙烯酰胺絮凝劑等澄清劑和輔助劑[6];若在制糖生產過程中處理不當,這些化學物質會有微量殘留在食糖中,破壞食糖質量安全。廣西質檢部門對廣西2007/2008年榨季白砂糖檢驗,沒有發現二氧化硫、砷、鉛等含量超標,抽查22批白砂糖樣品,所有批次鉻、鎘均符合《食品中污染物限量》要求[6]。

食糖包裝材料選用不合適的材料會破壞食糖質量安全,如包裝材料的化學單體等。長期以來,我國食糖一直使用聚丙烯和聚乙烯塑料袋,此類包裝材料較易出現因材料或封口密閉性差而導致食糖結塊、變硬等現象,從而影響食糖的質量。

2.2.2食糖的貯存和運輸

食糖在儲存期間如果保管不好,也會發生各種降低食糖質量變化的情況,如吸濕、結塊、發酵酸敗、變色變味、蔗糖轉化、滋生微生物和螨蟲等。2008年12月29日上海市質量技術監督局食糖抽查結果表明:五個食糖抽檢產品中微生物指標不合格,其中2種食糖霉菌指標超標,3種食糖酵母菌超標[7]。

2.2.3制糖企業實驗室的檢測能力

制糖企業實驗室在對食糖質量安全控制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在2007/2008榨季中,國家食糖產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8]對全國101家食糖企業實驗室進行能力驗證計劃,發現整體合格率下降。其原因在于生產企業對產品質量控制不夠重視,在產品檢測過程中未嚴格執行標準規范要求

2.3產品質量標準與國際上的差異

歐盟、美國等發達國家有著自己的一套食糖標準,而我國仍然采用舊的國際糖品法典標準。隨著我國經濟水平的不斷提高,質檢行業需要不斷更新食糖的檢測標準,使之逐漸與國際接軌[9]。

3、提高食糖產品質量安全的對策

3.1質量監督部門加強監督

各級質量監督部門要加強監督,以行政手段督促企業強化產品質量意識,嚴格按照食品市場準入制度對企業進行考核和監管,促使嚴格執行產品質量標準。建立有效的產品質量監管制度,對產品進行質量監督,防止假冒偽劣產品流入市場,確保食糖產品安全,保障消費者身體健康。

3.2減少食糖原料生產的污染

原料作物種植過程中要減少高毒化學農藥和化肥的使用量和施用頻次,減少污染水體的灌溉,加強研究一些新型低毒高效、不污染環境的生產資料,從源頭上解決食糖農殘和重金屬污染問題,發展綠色產業,提高食糖產品的食用安全性。

3.3提高企業生產質量水平與質量檢測能力

企業經營者和全體員工要牢記"質量第一"的思想,增強"質量是企業發展的基石和源動力,是企業的生命"的觀念。抓好全面質量管理工作,建立健全質量保證體系和相關的規章制度,認真執行產品質量標準,嚴把食糖產品質量關。

加強生產過程中的工藝控制,減少助劑殘留,如石灰、硫磺、磷酸、聚丙烯酰胺等,因此要加強對加工水、輔助材料、各類糖用生產助劑的相關檢測,控制好生產工藝參數,保證生產加工的安全衛生;控制好包裝材料的安全檢測監控。所以,從食糖生產加工、食糖運輸等都要做到有效的質量監控,才能保證食糖產品的質量,滿足客戶的需要。

企業要多方面、多手段促進檢測水平的提升:一要加強企業實驗室管理體系建設,通過實驗室認證認可,規范檢驗操作,提高檢驗的速度和準確度;二要加強對實驗室主管人員的培訓,統一管理,加強對檢測人員的培訓,提高檢測人員的檢測技能;三要加強對實驗室儀器、設施與環境條件、標準物質和試劑耗材等的控制,對儀器設備要按規定定期進行檢定和校準,加強對實驗室溫濕度的控制,要使用有證的標準物質以確保檢測結果的準確性和可溯源性,對試劑和耗材要進行適當檢查避免因質量問題而造成對檢測結果的較大偏差;四要進行分析方法攻關,規范和完善檢測程序和方法;同時加大檢測儀器的投入,大力推進從化學分析法向儀器分析法轉變。

3.4更新國內食糖檢測標準,提高監督檢驗機構的技術水平

標準的先進性是有時間性的,標準在制定時候是先進的,可是過了一段時間就可能會成為落后的標準,成為阻礙發展和不產生效益甚至產生負效益的標準。因此,要時刻關注國際相關標準的動態,及時修訂國內食糖產品標準,逐步與國際先進標準接軌,使標準技術要求不斷提高并能夠與社會經濟發展要求相適應。同時,質量監督檢驗機構要利用國內外先進的檢測技術,對食糖產品進行檢驗并形成新的標準方法,通過食糖產品和檢測技術標準的更新提高,促進企業技術革新,促進產品質量的提高,從而提高我國食糖產品質量,增強市場競爭力[10]。

總之,要提高我國食糖產品的質量,縮短與國際先進國家產品質量的差距,首先要求監管部門重視,并建立和實施切實有效的監管制度;其次,要對食糖生產全過程,包括原料蔗生產過程、食糖生產過程、儲藏運輸和流通各個環節進行監控,對生產投入品和環境條件進行監控;第三,各級質檢機構要改善技術條件,提高質量管理水平,應用先進的檢測手段提高檢測技術水平;第四,標準管理部門要關注相關國際相關標準動態,結合國內社會經濟和生產技術水平發展,及時修訂標準或制定新的標準。通過多部門齊抓共管,分工合作,全方位地進行監管,才能把我國食糖產品質量推上一個新臺階,提高我國蔗糖業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力。

第三篇:承包商安全管理現狀分析與改進措施

代加強

(大港油田HSE監督評價總站 地址:天津大港油田三號院 郵編300280 電話25962774)

摘要:本文主要通過對大港油田公司承包商施工現場的安全狀況的調查評價,分析隱患存在原因,提出了針對性的改進建議。

關鍵詞:承包商 問題分析 改進建議

每年都有大量的工程建設承包商參與到大港油田的開發建設工作中,但在日常檢查過程中發現,部分承包商管理松懈、員工素質低、現場隱患多,加之建設單位主體監管責任落實不到位,承包商安全管理問題仍比較突出。為此,我們通過組織承包商安全管理現狀專項評價工作,分析了主要存在問題,提出了改進建議。

1 調查承包商安全管理現狀

為進一步落實直線、屬地管理責任,加強承包商施工作業的安全監管。2014年,我們會同基建工程部、質量安全環保處等有關人員,對油田公司范圍內承包商施工現場安全管理狀況進行了調查。主要從HSE合同簽訂、“HSE計劃書”制訂、HSE交底及開工驗收,人員持證和安全培訓,危害因素識別及特殊危險作業安全許可制度執行,設備設施和安全附件完好,警示標識管理,施工作業現場檢查監督情況等方面進行了檢查。此次專項調查,共檢查了61個項目施工現場,查出各類隱患問題197個。

近年來,油田公司承包商HSE管理持續得到改善。但通過此次調查總體情況來看,承包商管理在資料管理、監督檢查、現場HSE管理等方面落實仍不到位,施工現場安全隱患問題較多。

2 承包商問題

通過對查出的問題進行研究分析,認為承包商現場主要存在以下三個方面的問題: 2.1 安全報備資料不完善,承包商作業風險不受控

2.1.1 HSE合同中的內容針對性不強。檢查發現,大部分建設單位與承包商簽定的HSE合同中,內容只限于分清建設方和承包商的責任,沒有明確承包商應該遵守的HSE法律、法規及油田公司的相關文件,也沒有明確承包商應接受的HSE培訓、工器具的使用、人員勞動防護,以及違章行為處罰條款等。

2.1.2作業許可執行存在偏差。部分項目現場在特殊危險作業項目施工作業前,未開展工作前安全分析和制定風險控制措施;有的特殊危險作業許可批準使用時間超過限定期限;還有部分特殊危險作業結束后沒有按要求進行關閉。

2.1.3項目HSE計劃書可操作性不強,應急處置措施缺失。部分項目HSE作業計劃書僅當做報備資料,千篇一律,適合各種施工現場,缺少危害因素辨識與風險控制、應急處置等內容,沒有將其作為控制現場作業風險的必要手段。

2.1.4項目開工前HSE驗收、風險交底工作不落實。檢查發現,有些項目沒有進行開工前HSE驗收和風險交底,分步工程更是沒有采取分步驗收和交底的措施,從而沒有從源頭上杜絕或消減承包商施工現場的風險。

2.1.5工程監理安全資料不完備。有的現場,無安全檢查資料,有的僅是檢查記錄了勞保佩戴、機械設備防護等淺層次的問題,對特殊作業許可執行有偏差、員工違章操作等問題未進行有力監管。

2.2過程監管力度不夠,現場典型問題仍比較突出

本次檢查在現場共發現隱患問題144個,主要反映在電氣設備設施管理問題(占問題總數的34%),安全管理問題(占問題總數的24.4%),設備設施及附件管理問題(占問題總數的17.8%),安全防護問題(占問題總數的16.2%)等方面。

2.2.1電氣設備設施問題主要是開關箱設置設施不合格、電線架空或埋地不合格、電纜綁在金屬構件上、電纜破損、手持電動工具的插座沒有漏電保護器或漏電保護器損壞等。 2.2.2設備設施及附件管理的主要問題是現場設備機具損壞,防護裝置缺失,安全附件沒有檢測,使用自制的工器具,腳手架搭設不符合規范,腳手板未固定或未滿鋪。

2.2.3安全防護問題主要表現在操作人員不按要求穿戴勞動保護用品,安全帽不系下頜繩、使用切割或打磨工具不佩戴護目鏡,高空作業防護措施缺失,防護用具使用不當,施工過程中預留口、基坑沒有防護措施,不按要求對作業區域進行圈閉,吊裝作業不設置警戒線,危險作業不設監護人等。

3 原因分析

3.1承包商對油田公司管理體系執行力不夠。近年來,油田公司逐步完善了《承包商HSE管理辦法》等體系文件,來規范承包商和分包商的管理。建設單位對承包商安全監管工作的重視程度也有所提高,但承包商具體執行上與油田公司體系文件要求上還存在一定的差距。一是,部分承包商現場的工作前安全分析、特殊作業許可證、開工前HSE驗收等相關資料齊全,卻存在“兩張皮”的現象,為了報備資料而填寫,應付了事。二是,部分承包商對分承包商是以包代管,沒有行使管理責任,依靠甲方的監管,無論從管理流程還是責任主體都不通暢。三是,承包商對動火作業等9項特殊危險作業也履行簽批手續,但在現場實施過程中沒有全面執行管理標準,與文件條款要求存在較大差距。四是,承包商對應急處置管理執行不到位,缺乏相應的應急處置措施,缺少應急儲備物資。

3.2承包商、工程監理、建設主管部門等各方監管責任未得到有效落實。其一:部分承包商安全管理組織松散,缺章少制,安全管理人員素質不高,現場監管松懈,對施工現場存在的諸多問題視而不見。其二:現場監理只注重工程質量檢查和有關工序安全技術措施的審批,對現場設備設施的安全防護和人員的違章情況檢查不夠,監理HSE知識掌握不夠,不能及時發現安全隱患問題和消除風險隱患。其三:建設主管部門也偏重于抓質量、抓進度,弱化了安全管理。對施工現場開工前驗收把關不嚴,作業許可簽發不認真,對施工現場安全要求標準低,致使大量現場隱患問題得不到及時糾正和整改。

3.3 承包商教育、培訓工作不到位。一是承包商施工人員流動性大,自我培訓教育開展少,整體素質不高,安全意識淡薄,自我保護意識差,憑老經驗、老手法干活。二是承包商現場安全管理人員、建設主管部門人員、監理人員,接受安全培訓較少,業務素質無法滿足現場管理需要。對規范、標準不掌握,安全風險識別不出來,造成施工現場安全隱患多,違章行為屢禁不止。三是部分單位只進行一次性入場教育,沒有按照分步工程存在的風險因素等開展階段性的培訓。

3.4 承包商安全投入不足,是現場隱患頻發的重要因素。施工裝備落后,安全附件缺失,缺少日常維護和檢驗。使用報廢設備或租用的設備存在缺陷,使用自制工器具。為施工人員配備不合格的安全帽、工服、工鞋等。為減少成本支出,降低了安全保護措施標準。

4 下步建議

4.1認真履行安全環保主體責任,充分發揮各方管理作用。對一個項目來說,項目建設單位---監理---總承包商---分包商,對項目的影響力和制約力逐級遞減,同樣所承擔的社會責任和法律責任也依次遞減,但建設方承擔更大的責任。所以各建設單位要落實屬地管理原則為指引,通過把好承包商“五關”,嚴格HSE管理主體責任。切實做好開工前驗收和風險交底工作,嚴格特殊危險作業許可制度的落實,用HSE作業計劃書控制現場HSE風險,確保作業風險全面受控。而監理單位、承包商也要按照相關法律法規落實各自的責任和義務,切實強化現場監管。

4.2 開展有針對性的HSE培訓工作。目前,油田公司每季度已開展一次對承包商安全負責人和安全管理人員的HSE管理資質取證培訓工作,應側重于培訓HSE管理體系、管理目標和要求、作業許可、風險辨識和防控、安全監管方法以及施工現場典型問題等。項目建設單位則應以現場施工人員為重點,緊密圍繞項目的進展和作業特點,培訓作業風險因素辨識和防護、個人防護用具的使用、急救措施、安全事故典型案例等。針對部分員工受教育程度低的特點,培訓過程中盡量使用ppt幻燈片、動漫、視頻等形式,分門別類,對照演示正確的做法,做到視覺直觀、易理解。還要根據施工進度變化、任務變更等,及時采取了階段性培訓。

同時,還需加大對建設單位項目管理人員、監理人員的HSE培訓力度,以提高HSE專業水平,落實嚴格監管,在項目的安全管理及綜合評價等方面,要逐步培養專家型管理人員和隊伍。

4.3強化HSE管理工作在施工現場的執行力。建設單位項目主管部門要督促承包商加強對國家的法律、法規、標準及油田公司體系文件的執行落實,避免出現“兩張皮”的現象。督促承包商加強對分承包商的HSE管理工作,理順管理流程。一些總承包商可以控制的特殊作業許可的審批權應下放到總承包商,例如分承包商臨時用電的許可證的辦理等,讓總承包商安全及專業管理人員責任充分得到體現。

同時,項目建設單位還應定期舉行承包商問題討論、通報,對施工現場重復性問題、典型問題進行分析、討論,制定出行之有效的防范措。結合屬地管理部門,予以糾正,消減承包商施工現場安全隱患。

4.4 持續加大對承包商現場的監督檢查和安全業績考核力度。各建設單位堅決貫徹中油集團“承包商執行統一的HSE標準”的要求,持續加大對承包商現場日常監督檢查力度。要督促承包商嚴格落實HSE作業指導書內容,規范危險作業許可的管理,要全面識別設備設施存在的安全隱患,嚴肅查糾“三違”行為。嚴格執行安全獎懲制度,對不認真執行HSE規定、安全施工方案不落實、現場有嚴重違章行為和安全隱患不整改的承包商,要堅決采取責令停工整頓、按規定處罰等措施,將承包商最關心的市場和效益與安全業績緊密掛鉤,逐步建立承包商優勝劣汰機制。同時,對監理履職情況的獎罰考核要列入監理合同條款中,促使其加強施工現場的HSE管理。

4.5明確承包商安全費用的投入。應加強安全生產費用管理,保證安全生產費用的合理計取和正確使用。在項目合同中,要明確承包商(甚至分包商)的HSE費用比例,盡量明確出個人勞動防護用品和職業健康防護裝備,應急物資的配備,安全設施的檢測與維護。要明確安全措施費用標準,包括施工現場臨時用電、洞口臨邊防護、機械設備安全裝置、高處作業防護、交叉作業防護、防火、防爆、防塵、防毒、防雷、防地質災害、有害氣體監測、通風、臨時安全防護等設備設施投入,現場目視化投入等。

項目主管部門和監理單位要對承包商安全技術措施實施情況進行監督、檢查與考核,對未嚴格執行安全技術措施計劃的在工程款中予以扣繳,并督促實施。

通過對承包商安全管理狀況的調查分析,我們找出了現階段承包商HSE管理上存在的作業風險控制力低、現場安全監管力度不大的問題,分析了具體原因,從而提出了如何落實主體管理責任、細化HSE培訓、強化現場監管、完善考核機制的建議,為提高承包商HSE管理水平指明了方向。

第四篇:福建省農產品質量安全現狀分析與監管對策

黃進斌1,吳朝霞2

1.福建省莆田市農業局農產品質量監督管理站

2.福建省稅務學校

《國務院關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設海峽西岸經濟區的若干意見》明確指出:大力發展現代農業,加快農產品質量安全體系建設?!陡=ㄊ∝瀼芈鋵崌鴦赵?lt;若干意見>的實施意見》也強調,要實施農業標準化,發展品牌農業,推進無公害農產品、綠色食品、有機食品認證,積極實施國家地理標志產品保護,推行農產品質量認證和產地等標識認證制度。農產品質量安全問題關系到人民群眾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關系到構建和諧社會及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全局。提高農產品質量安全水平,對于增加農民收入、維護農村穩定意義重大。

1 農產品質量安全現狀與問題分析

1.1 農產品認證認可形勢良好,認證產地和產品的示范帶動作用逐步增強,但農產品和產地認證數量較少,環境污染較嚴重

目前,全省累計認證并有效使用標志的“農業三品” (無公害農產品、綠色食品、有機食品) 總量1746個,企業977家,其質量抽檢合格率多年來均保持在98%以上,農產品質量安全穩定可靠,全省種植業產地監測面積超過16萬hm。在獲證企業中,有30多家龍頭企業在福州、廈門等城市開設了500多個“農業三品” 專賣店(柜),獲證的蔬菜、豬肉等主要菜籃子產品的年銷售量都在2萬t以

2上。從農業部發布的全國2009年第1次農產品質量安全例行監測結果看,福建省畜禽產品質量安全、食用菌質量安全和蔬菜農藥殘留合格率分別為100%、100%和92%。通過產地認定,從生產源頭和生產過程控制了污染,保護了生態環境,促進了農業可持續發展;通過產品認證,獲證企業依托基地帶動農戶,示范推廣全過程質量控制和科學種養模式,實現了規?;a,推動了農業產業化發展。同時,宣傳和普及了農產品質量安全知識,強化了生產者、經營者的責任意識、質量意識及農業生態環境保護意識,營造了安全優質農產品生產、流通和消費的市場環境和社會氛圍。但目前,全省通過“農業三品”認證的農產品比例還較低,居全國各省平均水平,與全國先進省市相比還有一定差距。各級從事農產品質量監督管理的機構、人員配備還不健全。部分農民文化素質低,沒有按照技術操作規程安全合理地使用農藥和肥料,造成農藥、重金屬等有害物質殘留超標,農業面源污染未能得到有效控制,影響了農業生產環境。個別地區工業“三廢”未經處理就直接排放,導致產地環境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還有日常生活中使用過的廢舊電池亂丟亂棄現象較為嚴重,治理難度大,造成產地重金屬污染。此外,水域環境污染、劣質飼料污染也給養殖業構成了嚴重威脅。

1.2 農業檢驗監測初具規模與實力,但農產品質量檢驗監測體系和評價體系仍不健全,檢測技術和水平有待進一步提升

在抓好農產品主產區、農貿市場和超市自律性檢測的同時,著力構建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網絡,加強日常監測,規范市場行為。全省已建立1個省級農業檢驗監測中心,9個設區市及大部分縣區都設立了農業檢驗監測機構,形成了以省、市級農產品質量安全檢驗監測中心為龍頭,以縣(區)監測點為基礎,大宗農產品主產區、“菜籃子” 產品基地、大中型農產品批發市場速測站為依托,覆蓋全省、布局合理、運行高效的農產品質量安全檢驗監測體系。狠抓治理“餐桌污染”工程,充分發揮各級農業檢驗監測中心作用,建立農產品質量安全例行監測制度。自2006年起實施了農獸藥殘留監控、飼料質量安全監控等農產品質量安全例行監測,共檢測蔬菜、畜產品1萬多個;自2001年起開展了蔬菜農藥殘留產地定點監測,累計速測蔬菜樣品40多萬份。福建省農業檢驗監測中心現有工作人員60名,實驗室面積約3000m2,擁有先進儀器設備200多臺套,總值約3000萬元,是全國唯一一家真正綜合了種養殖業檢測的綜合性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機構。該中心已通過國家實驗室認可、省級計量認證和農業部相關資格認證,通過計量認證的檢測能力達1657類10182項,檢測水平達到國內同行業先進水平。在動物疫病預防控制體系建設方面,按照《動物防疫法》的要求,整合現有的人力資源和技術資源,構建了市(縣、區)動物衛生防疫監督所、鄉鎮畜牧站(中心)、村防疫員三級畜禽防疫體系。但全省各農業檢測機構由于缺乏經費保障等原因存在規模偏小、檢測技術力量不強、檢測設備不齊全、檢測功能不全、檢測覆蓋面不寬等狀況,檢測技術和水平有限。部分小型超市和農貿市場的農產品質量安全管理制度不健全,管理不規范,仍沒有設立檢測室。

1.3 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督管理全面增強,但綜合執法力度仍顯不足 目前,福建已加強農產品生產、流通、消費等各個環節的全程監管。全省形成了縣級農業執法大隊、設區市級農業執法支隊、省級農業執法總隊的農業綜合執法體系。一是加強種子、化肥、農藥、飼料、獸藥、添加劑等農業投入品的生產經營管理,嚴厲打擊生產銷售假冒偽劣和禁用農業投入品行為,維護正常的生產經營秩序,確保農產品質量安全。2007年開展農產品質量安全專項整治以來,全省農業部門累計出動執法檢查人員6.98萬人次,檢查農資企業3.66萬家,立案查處假劣農資違法案件2713起,銷毀禁用農藥和假劣農資102.6t,為農民挽回經濟損失8372萬元。二是加強農產品產地環境和認證農產品標識的監管。全省已有40個縣列入國家測土配方施肥項目,做好耕地土壤養分測試,指導農民科學施肥。但總的來說, “農業三品”市場影響力還不夠大。不少獲證企業因為鮮活產品不便貼標志等原因,沒有使用認證標志,造成市場上有效使用標志的“農業三品” 產品較少,市場占有率偏低;一些獲證企業沒有規范、有效地使用“農業三品”標志;違法冒用農產品質量認證標志的現象仍然存在。在農產品生產和加工中使用催化劑、化學制劑、激素類物質等違禁物現象還時有發生,農資經營秩序仍需強化整頓規范。有的農業生產者沒有科學合理地用藥、用肥,有些蔬菜、水果還存在農藥、重金屬等有害物質殘留現象。進入市場交易的部分農產品存在索證困難,難以建立完整的臺賬管理制度,給有質量安全問題的農產品追根溯源帶來了困難,難以把好質量安全關。部分農村生豬定點屠宰監管不到位,仍存在生豬私屠亂宰現象。

1.4 農業標準化工作穩步推進,但基礎比較薄弱,水平仍不高 把生產環節作為農產品質量安全管理的基礎和重點,著力推進農業標準化,指導企業和農戶科學用藥、合理施肥,提倡和推進清潔生產、健康養殖?,F代農業的標準化生產理念逐步深入人心,生產經營者的質量安全意識全面增強。福建全省已建設15個國家級農業標準化示范區(縣)和104個省級農業標準化示范區,共有強制性農業地方標準210項,推薦性農業地方標準537項,基本涵蓋了福建省優勢特色農產品,為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作出積極的貢獻。但各級財政對農業標準化的投入還不足,農業標準化知識在全省尚未普及,實施標準化還不能成為生產者的自覺行為,制定和實施的地方標準偏少且還處于分散狀態,部分農產品基本上處于無標準生產、無標準上市、無標準流通的狀態。

1.5全社會重視農產品質量安全的氛圍逐步形成,但齊抓共管的機制還不健全

《農產品質量安全法》《食品安全法》和《食品安全法實施條例》的頒布實施,使農產品質量安全工作進入依法監管新階段。各級政府、各有關部門已把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工作列入重要工作內容,并不斷健全服務、管理、監督、處罰、應急五位一體的質量安全監管工作機制。但由于農產品質量安全工作涉及工商、質監、農業、經貿、衛生、企業、農民等方方面面,部門之間職責交叉,形不成合力,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督管理機制尚不健全。一些小規模農產品生產企業和農戶對農產品質量的安全意識差,自律管理不到位,很多消費者也缺乏基本的安全保護意識,制約了農產品質量安全水平的整體提高。 2 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督管理的對策與措施

2.1 加強農業生態環境治理,嚴格農產品質量安全執法檢查 生產環節是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的重點和難點。有關部門要全面清查隱患,加強風險評估,著力解決突出問題。要強化生產源頭管理,結合新農村建設,開展農產品大氣、土壤、水體等環境安全評價和監控,治理控制各種污染源。認真做好農產品產地建設規劃,禁止在有毒有害物質超過規定標準的區域生產、捕撈、采集食用農產品和建立農產品生產基地。進一步推進農產品質量安全整治工作。整頓規范農資市場秩序,依法嚴厲查處違法使用國家明令禁止的農藥、獸藥和其他有害化學物質的行為,保證安全農資的供應。有關部門要進一步完善農資質量監測和監督抽查制度,對群眾反映強烈和問題突出的區域、產品、企業進行重點監測,依法及時公布檢測結果,發布消費警示。要加強檢測結果分析,準確掌握當地農資質量狀況,提升預警能力。按照《農藥管理條例》《獸藥管理條例》《飼料和飼料添加劑管理條例》等有關規定,科學合理使用農業投入品。

建立健全農產品安全預警系統,加強農業自然災害的預測預報和農業環境污染狀況監測,針對可能出現的農產品質量安全突發事件,制定科學的應急預案。在農作物病害防治方面,通過在全省各地設立的測報點進行病害測報,及時發現病情,采取措施應對,減少災害造成的損失。進一步加強重大動物疫病防控工作,做好動物疫情的監測和分析,加大屠宰、流通環節采樣監測力度,及時排查疫情隱患。繼續落實養殖場綜合防疫管理措施,嚴格動物及動物產品安全監管,加快重大動物疫病防控科技攻關。加大產地、屠宰、流通和儲藏等環節的檢疫監管,對病死動物實施嚴格的無害化處理,保障上市肉品消費安全。認真組織開展農產品質量安全執法檢查,要把蔬菜水果中的高毒有機磷農藥、生豬中的“瘦肉精”、禽蛋中的“蘇丹紅”、牛奶中的“三聚氰胺”等作為重點,加強對大案要案的查處,對不符合質量安全標準的農產品,要堅決查封、扣押,嚴肅處理相關責任人員。重點打擊生豬私屠濫宰違法行為,加強生豬定點場規范管理,保障肉品質量安全。嚴厲打擊在食用農產品生產中違法添加非食用物質和濫用食品添加劑的行為。依法規范生鮮乳收購站經營秩序,嚴厲打擊在生鮮乳生產、收購、運輸環節中違法添加三聚氰胺等有毒有害物質的行為。加大工礦企業、學校、機關等公共食堂及餐飲業采購使用農產品的監管力度,確保消費安全放心。

2.2 建立健全農產品市場準入制度

市場準入是保證上市農產品安全、健康消費的重要關口。要認真貫徹落實《農產品質量安全法》,進一步加大工作力度,有效組織開展無公害農產品、綠色食品、有機食品以及名牌產品的產品質量認證和產地認定工作,積極推行“良好農業規范”“危害分析與關鍵控制點” 體系認證。狠抓“農業三品”專項整治各項工作的落實,以保障認證產品質量、規范標志使用為主線,以質量安全風險和隱患較大的產品為重點,完善認證與監管制度,逐步建立依法監管的長效機制,全面提升監管能力和水平。根據《農產品地理標志管理辦法》規定,開展農產品地理標志登記管理工作,發展品牌農業。推行農產品標識制度,規范使用原產地標識、認證產品標志、基地標牌等法定標志。加強農產品包裝和標識管理。農產品生產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以及從事農產品收購的單位或個人銷售的農產品,按照規定應當包裝或者附加標識的,須經包裝或者附加標識后方可銷售。農產品批發市場、大型農貿市場、超市等經營企業要建立健全進貨檢查驗收制度、質量安全檢驗檢測報告制度,嚴格查驗有關產品質量安全證書,決不讓不合格產品進入市場。鼓勵農產品生產基地、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與農產品銷售市場直接對接或簽訂產銷合同,建立長期穩定的產銷關系,保障農產品質量安全。

2.3 加強農產品質量檢驗監測體系建設

農業檢驗監測是政府實施農產品質量安全管理的重要手段,是農業執法的重要技術支撐。要加快推進農業檢驗監測體系建設,增強農業執法的技術服務能力。各級政府應落實中央預算,擴大內需投資,加大投入,省市一級農產品檢驗監測中心的檢測手段要明顯提升,建立健全縣、區農產品質檢機構,配強配齊專業技術人員,添置檢測設備。強化檢驗監測機構的管理,加強檢測人員培訓,提高檢測人員素質和水平,規范檢測程序和行為,確保檢測工作科學、公正、有效,提高農業檢驗監測機構公信力。及時制定并組織實施農產品質量安全監測計劃,落實安全監測制度,實行例行監測與監督抽查相結合,日常監管與專項檢測相結合,進一步強化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督抽查檢測。在生產基地、農貿市場、批發市場、超市等建立農藥、獸藥殘留速檢室,同時通過實驗室定點抽查檢測,及時分析、評估監測結果,發布質量安全信息,接受社會的監督。要不斷完善以省市級檢測中心為基礎,各縣區檢測站為骨干,基地、企業和市場檢測為補充的覆蓋生產、加工、流通各個環節的檢驗監測體系。

2.4著力推進農業標準化建設

按照黨的十七屆三中全會精神,轉變生產經營方式,制定優惠政策,鼓勵支持農業標準化發展,健全和完善農業標準化體系。按照發展無公害農產品的需要,根據產地環境、生產技術規范、產品質量安全、檢驗檢測方法和農業投入品、農產品加工品標準相配套的原則,繼續制定滿足行政執法、保障消費安全、促進公平貿易和發展優勢農產品所需要的農業地方標準和生產技術規程。建設一批農業標準化基地、無公害農產品生產示范基地、綠色食品生產基地、出口農產品示范基地。要堅持農業標準制定與實施相銜接、產前產中產后相呼應、示范與帶動相配套的農業標準化全程實施體系,建立政府推動、市場拉動、企業帶動、農民主動的農業標準化實施運行機制。以龍頭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組織為重點,將實施農業標準化與農業產業化項目、標準化示范縣建設項目和農產品質量安全認證緊密結合,加快農業標準推廣應用,提高標準化種養比重。切實加強農業標準化人才隊伍建設。重點培養農業標準化管理骨干和具備農業標準化知識的技術推廣人員。健全農業標準化宣傳培訓體系,普及標準化知識,增強農產品生產者、經營者、管理者和消費者的標準化意識。

2.5 齊抓共管,提高農產品質量監督管理成效

農產品質量安全直接關系到經濟社會的和諧發展,各級各有關部門要站在落實科學發展觀、構建和諧社會的高度,充分認識農產品質量監督管理工作的長期性、艱巨性、復雜性,增強工作的責任感、緊迫感。切實加強對本行政區域內的農產品質量安全工作的統一領導,落實農產品質量安全地方政府負責制,定期研究農產品質量安全問題。建立農產品質量安全管理工作聯席會議制度,組織協調好農業、質監、海洋與漁業、經貿、工商、衛生等有關部門的分工與合作,理順農產品質量安全管理體制,落實工作責任制。加快建立健全各級農產品質量安全行政管理和執法監督機構,強化職能,充實人員。按照《農產品質量安全法》規定,各級政府要把農產品質量安全管理工作的各項經費納入本級財政預算,逐步加大投入。

根據《農產品質量安全法》要求,按照從生產到銷售的每一個環節可上下追查的原則,建立健全農產品生產、經營記錄檔案登記制度和農產品準出制度,記錄生產者及基地環境、農業投入品的使用、田間管理、加工、包裝等信息,確保農產品全程質量控制信息的傳遞和可追溯。建立農產品質量安全承諾制度,生產者要向經營者,經營者要向消費者就其生產、銷售的農產品質量安全做出承諾,積極探索不合格農產品的召回和理賠制度。落實農產品生產、收購、儲運、加工、銷售各環節的質量安全監管責任追究制度,建立和完善農產品質量安全績效考核機制。加強農產品質量安全知識的宣傳培訓,進一步營造輿論氛圍。著力治本,進一步推進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努力創造良好的社會信用環境,提升農產品生產經營主體誠信守法意識和質量安全觀念,提高生產者的質量安全知識和技能。

第五篇:學生宿舍消防安全現狀調研與分析

吳佳男

物流管理101 201010612014 2011/5/7

實用安全技術 學生宿舍消防安全現狀調研與分析

學生宿舍消防安全現狀調研與分析

[摘要]切實做好學生宿舍的消防安全工作,是保證高校學生生命安全的重中之重。本文結合在上海海事大學關于宿舍消防安全的實地調研,分析我校宿舍消防安全的現狀,提出改善我校消防工作的一些建議。 [關鍵詞]宿舍消防安全 調研 分析與建議

本次調研以上海海事大學全體學生對調研對象,共印制了500份調研問卷,以掃樓的方式,輻射大一到大四的學生,以下是本次調研的調研問卷: 1. 您了解的宿舍的消防安全設施有哪些?(可多選) A. 防火栓和滅火器 B. 每個樓層的安全通道 C. 每幢宿舍樓的多個安全出口 D. 其他

2. 您認為宿舍的消防安全存在哪些隱患?(可多選) A. 違章電器的使用 B. 亂接電線進行偷電 C. 消防設施的老化 D. 樓道太窄,不方便逃生

E. 為了方便管理,宿舍樓的安全出口大多處于關閉狀態 F. 其他

3. 您對于滅火器以及火災中的逃生技能的了解情況如何? A.非常清楚 B.略微了解 C.完全不了解

4. 您是通過哪些方式了解學校的消防安全措施?(可多選) A. 學校保衛科印制的消防手冊 B. 登陸學校保衛科網站 C. 通過晚點名時輔導員的宣傳 D. 從未關注過 E. 其他

5. 您是否參與過學校的防火演習?

實用安全技術 學生宿舍消防安全現狀調研與分析

A. 參與過,同時掌握了滅火器的使用方法 B. 參與過,但是沒有親自使用滅火器 C. 參與過,依舊不會使用滅火器 D. 沒有參與過此類活動 6. 您對于消防安全的態度如何? A. 消防安全非常重要,經常關注 B. 偶爾關注

C. 不是很重視,從未關注

7. 您通過哪些方式參與宿舍消防安全管理?(可多選) A. 自管會

B. 留言保衛處網站

C. 不知道向何處提交自己的建議 D. 沒有參與宿舍消防安全管理的意識

通過對調研問卷的統計及數據分析,得出我校宿舍消防安全的現狀,同時對于一些威脅宿舍消防安全的因素提出一些建議。 現狀及原因分析:

●學生消防安全意識淡薄,缺乏消防常識以及火災逃生的技能,究其原因如下: ※主觀方面:學生對使用違章電器心存僥幸,并未對消防安全引起足夠的重視

在調查中顯示60%的同學認為違章電器的使用以及亂接電線是宿舍消防安全隱患的主要因素。宿舍的基礎設施配置不能滿足學生的需求,同時熄燈時間的限制導致了以上現象的出現,明知故犯同時反映部分學生存在僥幸心理。 在反映消防態度的題目中,只有3%的學生表示經常關注,大多數同學只是偶爾關注,甚至有部分同學表示從未關注過消防安全,由此可見消防意識的淡薄是當今大學生存在的普遍現象。

同時只有30.5%的同學表示熟知滅火器的使用方法以及火災的逃生技巧,基本技能的缺乏在一定程度上是消防意識薄弱的體現。 ※客觀方面 1.中國的教育環境

中國長久以來的應試教育,使很多學校不重視對學生消防安全知識及技能的培養,就算是開設了這些課程也不在考試范圍之內,不能夠引起學生的足夠 實用安全技術 學生宿舍消防安全現狀調研與分析

重視,這樣的后果時大部分學生消防安全意識淡薄,在發生火災災害的時候缺乏自救能力,由此導致了很多悲劇的發生。 2.學校的消防安全宣傳不到位,教育方式不完善

在“通過哪些方式了解學校的消防安全措施”一題中,50.6%的學生表示從未關注過,30%的同學通過消防手冊了解學校的消防安全措施。我校的消防安全宣傳還停留在“被動”宣傳的階段,采取的宣傳方式不能主動吸引同學的關注,宣傳方式的缺乏,更加減少了學生對于消防安全的關注。

在“是否參加過消防演習”一題中,只有43.5%的同學表示參加過此類的教育培訓,同時在消防演習中也反映出了很多問題,消防演習只能保證極少部分學生能夠真正操作滅火器,大部分學生以看待練,這種效果可想而知。消防演習的普及率太低加劇了學生消防安全技能缺乏的現狀。

在“通過哪些方式參與宿舍消防安全管理”一題中,只有30.8%的學生表示會主動向學校提出自己關于消防建設的意見,而在這其中不乏一些學生無法找到合適的參與學校消防建設的方式。在一定程度上,我校只有“自管會”這一學生自治管理機構會涉及消防安全管理,學校缺乏管理消防安全的學生組織及社團,表明學校并未將學生納入學校消防安全管理的體系。 ●對于消防安全建設學校管理層缺乏足夠的重視 1.人力物力投入不夠

由于火災發生的幾率較低,以及學?;顒咏涃M的緊張,大多數學校將主要精力投入教學建設。部分消防設施年代已久,沒有及時的維護;同時缺乏管理消防安全的專門人員。

2.對于師生的消防安全教育不足

由于管理層對于消防安全教育的不重視,加之資金投入不足,使一些大型的防火演習大多只是表面工作;對于師生的一些消防安全教育不夠重視,形式枯燥,很難達到預期的效果。同時教育及宣傳手段枯燥,大多是宣傳手冊等,很難在引起學生的重視,提高學生的消防安全意識。 對于消防安全建設的建議: ※學校要保證資金投入

1.進行定期檢修電路以及消防安全設備 2.培養專門的消防安全管理人員

3.建設消防安全實踐基地,模擬真實火災發生現場,定期組織學生進行參觀與實踐,真正提高學生的消防意識及能力 ※加強消防安全教育

1.采取豐富多彩的消防安全宣傳方式

實用安全技術 學生宿舍消防安全現狀調研與分析

舉辦“知識競賽”“火災逃生話劇表演”“主題辯論會”等形式,增加學生對于消防安全的重視,在娛樂中增強能力。 2.將消防安全教育列為必修課之列

可以結合在新生軍訓之際,在大量的軍事訓練同時,添加豐富的消防安全教育 3.建設完整的消防安全管理體系

以保衛處為主,向下輻射,建立層層學校管理體系,同時定期對相關人員進行培訓;同時增加學生自治的消防安全社團,將學生納入管理體系,建立良好的校園文化氛圍。 [參考文獻] 高校學生公寓消防安全現狀及其火災預防撲救對策分析 作者:辛耀華 „ http://ahhq.ahedu.gov.cn/2009/Article/ShowArticle.asp?ArticleID=3410 從校園消防安全現狀談高校四個能力建設 作者:孟明 吳匆 http:///view/9d2e0684bceb19e8b8f6baff.html

本文來自 99學術網(www.gaojutz.com),轉載請保留網址和出處

上一篇:安全主題教育活動方案下一篇:安全質監半年工作總結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