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高考命題新趨勢

2023-06-30

第一篇:2019年高考命題新趨勢

2018年高考作文命題分析、趨勢及2019年展望

引言

年年月月題相似,歲歲年年考不同。2018年高考,在萬眾矚目中如期而至,又很快消逝在時間的風中。對高考作文的談論或是爭論,都不是陳跡,而是現實或事實。每一道題的擬就,都帶著新時代的生活氣息,帶著敢于擔當社會的責任,引領著民眾奮力前行,讓年輕人闡述他們的人生觀和世界觀,正視青蔥的生命,明白青春的情懷。

因此,我們將針對2018年高考作文呈現的特征,從不同的層面對作文進行分析、解讀、歸納和思考,把握高考作文的基本命題方向,引導關注日常作文需注意的事項,對2019年高考作文進行展望預測,為全國廣大考生迎接高考,盡綿薄之力。

2018年高考作文命題透視

2018年高考,全國高考8套語文卷9道作文題,3道由教育部考試中心命制,其余6道由北京、天津、上海、江蘇、浙江等省市命制。世紀寶寶中國夢、改革開放三部曲、新時代新青年、綠水青山圖……首批“00后”迎來高考之際,緊扣時代主題、聚焦當代青年的作文閃亮登場。就整體而言,作文命題選擇材料廣泛,與教育部提出的“立德樹人”命題方向基本一致,側重于國家發展的大方向,洋溢著鮮明的時代特色,這對于考生而言,都能做到有話可說,見仁見智。我們先對2018年的9套高考作文的呈現的特征做一些思考和回顧:

一、立德樹人,核心價值。

高考作文的顯著特點就是更加突顯考試對人才培養和價值引導的作用,加強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依法治國、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考查,形成了在作文育人方面的合力,實現了高考作文試題獨特的教育功能,注重了對考生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引導,助推素質教育,引領語文改革方向。全國新課標Ⅰ卷、Ⅲ卷,都有著端正人生態度,有著優秀的品德,才能在前行的道路上,真正的實現自我,做社會的棟梁之才。“世紀寶寶中國夢”引導考生在體會國家進步、民族振興的同時,感受大國風采、民族精神和時代品格,增強考生榮譽感、責任感。北京卷里微寫作的“三選一”中的“①在《紅巖》《邊城》《老人與?!分羞x擇一個人物,‘抒寫你從中獲得的教益’和③《論語》中的顏回和曾參,你喜歡誰?”,這兩道小題中,涉及的關鍵人物,多是因為他們的德行,獲得后人的敬佩?!都t巖》中的江姐,《邊城》中的儺送、天保、翠翠,《老人與?!分械纳5蟻喐?,顏回,曾參,他們受人尊重都是來自于高尚的德行。天津卷作文“器”,作文材料明確提出“有一種‘器’叫器量,兼容并包,彰顯才識氣度”,從“器量”“氣度”這個角度出發考慮,是指一個人的涵養或修養,這就要求考生必須考慮到人的德行。天津卷作文要求考生圍繞“器”展開聯想和思考,注重發掘中國傳統文化的優秀因子,引導考生對成才成器、國之重器等進行深入思考。

二、家國情懷,匹夫有責。

高考是為國家選材,“少年強則國強”,通過高考作文題來引導青年學生,要敢于承擔歷史使命。全國新課標Ⅰ卷明確提出“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際遇和機緣,使命和挑戰,你們與新世紀的中國一路同行、成長,和中國的新時代一起追夢、圓夢。”引發你怎樣的聯系和思考?然后“請據此寫一篇文章,想象它裝進‘時光瓶’留待2035年開啟,給那時18歲的一代人閱讀。”依據材料和命題要求,“新世紀的中國”“中國的新時代”這是明確提出做為青年學生,思考立意必須要側重到國家層面,高屋建瓴的審題立意,闡述個人觀點。全國新課標Ⅲ卷的圍繞標語寫作,深圳、浙江、雄安這三處,是國家在不同的時代重視發展的地區,以“改革開放三部曲”為主題的標語提出,都帶著特定年代的國情,考生在思考立意時,必須考慮到身處的年代,應該如何去面對。

三、時代情懷,敢于擔當。

青年是一個時代的脊梁和希望,做為時代的青年,對所處的時代要有著一份情懷,敢于面對敢于追求,展現青年人的情懷和擔當精神。全國新課標Ⅰ卷在命題中提出的“給那時18歲的一代人閱讀”,明確的告訴考生,在寫作文時必須要貼近青年學生,是他們以精神的鼓舞和激勵。北京卷的大作文“請以‘新時代新青年——談在祖國發展中成長’為題,寫一篇議論文”和浙江卷則是以“浙江精神”為材料,在命題時提出“作為浙江學子,站在人生新起點,你有怎樣的體驗和思考?”這兩篇作文題,都是引導考生做為時代的青年,在祖國的發展過程中或是所處環境的發展中,應該如何面對的問題?向“同學少年,風華正茂”高中學生,發出倡議和號召,做為當今的青年,“在祖國的發展中”或站在人生的“新起點”,必須正視自己,勇于拼搏,才能青春無悔。

四、綠色家園,警鐘長鳴。

金山銀山,不如綠水青山。環境保護,是年年提倡,國家重視的問題。人居環境的好壞,直接決定我們的生活質量。對于我們棲息的環境家園,有著什么樣的情懷去述說,也是考試的方向。全國新課標Ⅲ卷“標語寫作”中,“2005年 浙江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北京卷的大作文“請你展開想象,以‘綠水青山圖’為題,寫一篇記敘文,形象生動地展現出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美好圖景。”這兩道考題,很是鮮明的提出環境保護的問題,人類棲息的環境惡化,給生存和發展帶來不利的影響,做為高中生必須要意識到這一點。在面對身處的環境,每個人都有責任和義務來保護,我們的生存的家園才會美好。

五、傳統文化,推陳出新。

傳統文化需要傳承和發揚,面對五千年的中華文明,做為高考作文的題材出現,一直是需要關注的,也是??汲P碌囊坏李}。在命題時,不在如2017年全國新課標Ⅱ卷詩詞名句選擇二到三句來立意,而是另辟蹊徑。北京卷的微寫作,三道小作文題,“《紅巖》《邊城》《老人與?!分?,至少選擇一部作品,用一組排比比喻句抒寫你從中獲得的教益”“ 從《紅樓夢》《吶喊》《平凡的世界》中選擇一個既可悲又可嘆的人物,簡述這個人物形象”“ 讀了《論語》,在孔子的眾弟子之中,你喜歡顏回,還是曾參,或者其他哪位?請選擇一位,為他寫一段評語。”作文給予的材料中,除了《老人與?!分?,都是中國的傳統經典作品。寫作的要求是“抒寫獲得的教益處”“寫一段評語”“簡述這個人物形象”,考查對具體人物事件的掌握。

六、事件發生,思考重點。

社會在發展進程中,會出現各種各樣的人際關系。生活所處的環境里,對身邊親歷的事件,年輕人必須懂得如何去面對,去表達自己的看法承擔應有的責任。全國新課標Ⅱ卷材料“飛機彈痕與防護”和上海卷“‘被需要’的心態”,側重講事件發生時,要懂得關注其重點,飛機的彈痕與飛機的安全,不僅要可能彈痕多的,還要看彈痕少的,才能知道飛機保護的重點部位。人際交往中,我們不僅關注自身,更要去考慮“被他人需要,以體現自己價值”。這兩道作文題,都是要求我們在考慮問題時,不能看到大多數人看到的問題,而是需要從辯證的角度去深入思考,才能發現問題的真相,做到契合主題,提升個人看待問題的能力。

七、生活交際,切實關注。

我們生活的時代,在與他人交往的過程中,彰顯一個人的涵養和能力,體現適應時代社會的能力。天津卷的材料是“生活中有不同的‘器’”,這個“器”,是器量、器物、重器。江蘇卷“生活中處處有語言”,所給材料是從“語言”展開的分析。這兩道題中,“器量”與“語言”是側重于人際交往的。命題的意圖,在于 提醒青年學生對日常生活中言行舉止等方面,要懂得去關注和評價。置身與社會,與人交往、相處,需要有著涵養和表達情懷的方式,唯有點滴的積累和關注,才能在遇到問題時,從容鎮定的面對。“世紀寶寶中國夢”和“新時代新青年”等作文題瞄準今年考生特點,選取與考生情感體驗密切相關的材料,讓考生發聲;“被需要”等作文題取材于生活實際,讓每個考生都有發揮的空間、有展現的可能,也能讓考生感受到自己與時代、社會生活息息相關。

2019年高考作文命題趨勢

高考作文,是語文試卷的重點,更是社會關注的焦點。其命題的方式雖然不斷推陳出新,總體的命題趨勢是穩中有變的。因為隨著高考次數的疊加,命題角度日趨穩定,加之高考“立德樹人”的宗旨,其命題的方向基本上是愛國、社會、科技、青春、奉獻等方面,確定命題的主要角度,在面對2019年高考的備課,也就多了幾分從容和自信。

一、弘揚愛國情懷,主題永恒。

國家的繁榮與發展,關系到每個人的幸福感,對國家情懷的弘揚和贊美,是出自于心底的崇高文化自覺。2017年的中國關鍵詞和2018年的“寫給18歲青年的一封信”,都讓我們看到命題組的初衷。高考不僅選人才,更是選有愛國情懷報國之志的時代青年,這是永恒的主題。

二、提升道德品質,步步推進。

國家關注提升全民的道德品質,感動中國人物、道德模范人物、各行業各級“好”人的評選,一直在推進。在高考作文命題上,“立德樹人”的主題,2017年的中國關鍵詞,北京的“為共和國拍照”,2018年的全國新課標卷、北京卷一樣弘揚著品德教育的影響力。

三、關注環境生態,人人有責。

人類只有一個地球,霧霾情況在大城市常有發生,每個身處其中的人,都必須時刻關注生態環境問題。“時時勤拂試,莫使惹塵埃”,每年的高考,與環境有關的問題,以不同的角度來命題。2017年是中國關鍵詞里的“空氣污染”“美麗鄉村”,2018年全國新課標Ⅲ卷北京卷的“青山綠水圖”。環境保護,人人有責。

四、走近社會事件,關注生活。

學生不能生活在象牙塔里,需要走上社會。在高考作文中,選用社會問題來引導學生關注時代關注生活,懂得為人處世的道理,成為近些年的重點。2017年的山東卷的“共享書店”,江蘇卷的“車”,天津卷的重讀長輩這部書”;2018年的上海卷“被需要”,天津卷的“生活中有各種‘器’”,都是從社會生活日常中提煉主題。

五、學生閱讀要求,逐年提升。

傳統文化是中國五千年歷史的精髓,對傳統文化的傳承和發揚,一直得到重視。在高考作文中,常有題型出現。2017年的全國新課標Ⅱ卷,從六句古詩詞中選擇二到三句來立意;2018年的北京卷微寫作“三選一”,三道小作文題都是對經典名著的考查。其中的變化,是從對詩句的理解到作品人物的分析和評價。

六、考綱言出必行,說話算話。

2017年1月10日,北京教育考試院就已經公布:2017年高考北京卷的《考試說明》將出版,且今年北京高考語文首次將《紅樓夢》《吶喊》《邊城》《紅巖》《平凡的世界》《老人與?!愤@六部名著納入必考范圍,2018年北京語文卷的考法:從《紅樓夢》《吶喊》《平凡的世界》中選擇一個既可悲又可嘆的人物,簡述這個人物形象。

2019年高考作文備考展望

近三年的高考命題,緊隨國家的時政大事,貼近當地時代發展。這是接地氣、受民眾喜歡的命題形式,更是旗幟鮮明地傳遞命題的方向,中學生不能只單純的“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高考書”,要重視對社會問題的思考??倳浱岢觯?ldquo;廣大青年應該在奮斗中釋放青春激情、追逐青春理想,以青春之我、奮斗之我,為民族復興鋪路架橋,為祖國建設添磚加瓦。”這就要求青年學生,必須關注時代,關注社會,積極投身到時代建設的洪流中區。遙望2019年高考,新一屆的高三師生在備考時,必須注意以下幾點:

一、國家重大事件,必須關注。

“改革開放的大門,永遠不會關上”,這是我國面對國際新形勢,提出的治國發展的策略,國家為堅持不懈地努力推進新征程,開創新時代。如此重大的事件及其相關內容,考生平時們必須要通過不同的渠道掌握清楚,對此所了解。為此,做為教育者或家長,一樣要關注和幫忙搜集信息,提供考生可閱讀的相關材料。

二、關注社會事件,考慮全面。

“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做時代有為青年,這就要求,對社會事件和身邊的日常,做個有心人,要進行思考和分析,關注有關部門的具體做法和媒體的評論。普通的社會現象,一旦成為民眾聚焦的熱點,就得引起思考,做一些材料的搜集和探究。對《人民日報》《中國青年報》的時評文,給予關注和思考。

三、經典作品命題,推陳出新。

經典作品是人類發展的財富,從古典詩詞名言名句到四大名著,還有現當代的文學作品,在平時應該廣為涉獵,博覽群書,提升自我的修養。尤其的考綱中專門提及的作品,必須要仔細梳理事件情節、深入分析人物形象,從不同的角度和側面去理解,做到對作品的主要人物、次要人物的性格特征都有所理解。

四、關注時代人物,積累素材。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數百年”,在新材料作文、任務驅動型作文依舊的時代,選擇好的事例來論證,成為至關重要的一環。面對各種人物素材,做為當今的青年,不能常用陳舊的題材來論證分析。當下時代,各行各業人才輩出,選擇具有時代性的新聞人物、行業英模,論述時才能吸引人的眼球。

五、揣摩高分作文,明確立意。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寫作不是一個人獨立思考就可以的事情。在平時,要多關注同齡人的作文,關注優秀的作文,暑期里年度高考滿分作文書上市,或是備考類的期刊雜志出現,應該選擇合適的一兩本。仔細揣摩別人的審題立意、選用材料、升華主題等,在模仿中前進,在模仿中創新。

六、重視文體訓練,固化模式。

現在的作文命題,多是新材料作文或是任務驅動型作文,寫成議論文是最好表達觀點情懷的方式。為此,在平時的作文訓練中,要根據自己的寫作習慣,確定文體的格式。并且,在論證方式上,養成一個好的習慣,比如第一個例子正面的100-150字,第二個例子反面的70-100字,然后是一組正面的排比例子,通過訓練來固定模式。久而久之,在考場上,一旦思路打開,材料齊全,便可一氣呵成。

七、做好平時訓練,打造亮點。

“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好文章不是一篇就寫成的。在平時的訓練中,要考慮到考場作文的要求。對標題的擬寫,審題立意的方式,還有常用論證手法的運用,都有做到熟練。平時還有必須注意作文首段和結尾的扣題,盡可能的做到文中重點段落通過論證來扣題,給閱卷老師清楚的提醒。排比對偶句式的使用,名言名句的引用等,也要盡量的去使用去適應,提升作文的生動性和文學性。

八、注重文段分解,卷面清晰。

很多同學在平時作文中,很多時候就三五段,中間的重點段落二三百字。這在電腦閱卷的時代,給老師的感覺文字密密麻麻,有著很大的壓抑感。故而在平時的寫作過程中,要考慮文段的清楚。盡量做到除了首段的段落之外,中間做到四到六段,讓文段的字數均衡,做到疏密有致。在可行的情況下,重點事件前擬用標題,給人耳目一新的感覺。

“兵無常勢,水無常形。”孫子用兵作戰的這句名言,對于我們高考作文也非常貼切。盡管考題年年舊貌新顏,但我們只要抓住了規律,掌握了命題的特點和趨勢,備考就會有條不紊,事半功倍??紙鲎魑?,很多時候是無法預知材料的,猜題或是背范文的做法,根本不可取。唯有在平時夯實寫作基礎,提升個人寫作能力,培養審題思考立意的方法,才能在考場上審時度勢,寫出好的讓閱卷老師眼前一亮的妙文。

第二篇:2019高考語文命題趨勢與備考攻略

一、 2018 試題 分析

2018年高考語文試題,考查內容遵循《考試大綱》和課程標準的要求,按照核心素養內容進行命題。在總結以往命題經驗的基礎上,更加體現時代性、更加重視思想性,更加重視學生素養與能力考查。試題整體呈現出穩中有變的特點。

“穩”,是指高考內容穩定,各題型分值穩定,沒有較大變化??疾閮热莅凑湛荚嚧缶V對高考語文科的考核目標與要求,主要考查考生識記、理解、分析綜合、鑒賞評價、表達應用和探究六種能力,這一點沒有變化。從題型看,包括論述類閱讀、文學類閱讀、古詩文閱讀、語言文字運用和作文五部分組成,各題型和分值除了個別題型有微調外,基本保持穩定。

“變”,是指試題在穩定中又呈現出幾個新的變化:

首先,從分值上看,有細微調整。詩歌鑒賞試題有變化,試題從去年的一道五選二的選擇題變為四選一的題目,分值從5分降為3分,主觀題分值增加了1分,詩歌鑒賞總分變為10分,比去年減少了2分。小說閱讀由14分變為15分,增加1分;默寫由5分變為6分,增加1分。

其次,從閱讀量來看,有所提升。全國卷Ⅰ為8800字,全國卷Ⅱ8250字,全國卷Ⅲ7900字,平均約為8300字,比去年提高了幾百字。

再次,從題型上看,部分題型發生較大變化。語言文字應用題一改去年成語、病句和得體分開設題的命題特點,將成語、病句修改和句子銜接試題巧妙設置在一個語段當中,既強調基礎知識的運用,又考查考生在具體語言環境中綜合運用語言的能力。同時一改以往連續幾年設置的句子填充題,改為啟事、書信等文段的修改,指向真實的語文學習任務,引導考生關注語言的具體應用。同時出現了以前從未出現的流程圖,從看圖寫話轉向對語言綜合使用能力的考查。文學類文本試題,全國卷三套試題的選文由去年的“二篇散文+一篇小說”形式變為三篇小說。三篇小說新變較為明顯,既有現代小說,又有當代小說,既有常規小說,也有回憶性小說、科幻小說等有創新寫法的小說。

作文試題的變化也較為明顯。其一,新材料作文又重新殺回高考,以“幸存者偏差”為內容的全國Ⅱ卷試題,立意較為寬泛,可寫性較強,同時也能考查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是對前幾年對審題立意限制較多的材料作文命題的一種改進性嘗試。其二,全國卷Ⅰ“給2035年的的18歲的學生寫一封信”和卷Ⅲ“三個標語”為內容的試題,具有極強的時代感,引導考生關注社會、關注現實、關注自我、關注自我和社會的關系。這種與時俱進的作文命題方式,也是一個顯著變化。

題型和分值的變化屬于顯性、表象的變化,隱藏在這顯性和表象之下的,是2018高考隱性和實質的變化:更加重視考查語文核心素養。語文學科核心素養是學生在語文學習中獲得的語言知識與能力,思維方法與品質,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綜合體現。它包括語言建構與運用、思維發展與提升、審美鑒賞與創造、文化傳承與理解四個方面。素養既包括知識,更包括能力,還包括思維。加強對核心素養的考查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聯系社會生活,突出實際應用。以往的語言運用題單純就考點設置題目,試題靈活性與應用性不強,考查的知識性內容過多,對能力考查不夠充分。今年語用題的一系列變化加強了對語言實際使用能力和語感的考查。有些平時做題很順手的同學,遇到今年的試題,感到不適應和措手不及。

二是加大對思維的考查力度。在去年考查邏輯推斷的基礎上,今年的試題直接在賦分最多的作文題對邏輯思維和批判性思維進行考查。作文試題雖立意多元,但也有深淺高低之分,能寫出有深度的作文必須具備較好的思維品質。詩歌鑒賞探究題設置開放性答案,鼓勵考生主動思考,積極思考,多元思考,激發發散思維。非連續性文本閱讀的設置問答題,考查思維的條理性和清晰性。語言運用的框圖題通過描述圖形,考查思維建模能力,也是對思維的一種考查形式。

三是加強對閱讀能力考查。全國卷通過論述類文本的第二題考查對文章整體構思和結構的深入理解。小說閱讀通過探究題考查閱讀鑒賞評價能力。實用類閱讀通過圖文方式,考查非連續性文本的閱讀能力,重點是信息的提煉、概括、整合、分析能力和跳讀、瀏覽等能力。試題對閱讀能力的考查更趨全面。

四是加強對中華文化的考查力度。近幾年的試題,一直在做這樣的探索。今年的力度也很大。一是提高默寫分值,考查內容都是課本名篇中的名句,有深廣的文化內涵。二是聯系課本內容,考查文化常識。如全國卷中的“豪右”“京師”等詞語,均來自必修教材。三是重視漢語文化,加強對書面語準確表述、謙詞敬辭規范用法、文段語體風格一致的考查,要求考生必須具備基本的理解語言文字文化內涵的能力。

二、 2019 備考 策略

(一)命題趨勢

1、試卷閱讀量會進一步提升,難度穩定中有增加趨勢。從2016年到2018年,高考語文試題的閱讀量,以全國卷為例,已經從7000多增加到8000以上。預計到2019年,閱讀量仍會進一步提升,達到或接近9000字。根據高考對核心素養考查的要求與命題趨勢,預計試卷會在以下幾個板塊增加閱讀量:

一是增加論述類閱讀的文字量。論述類閱讀的文本內容由于以往對字數的限制,常常要壓縮刪減,不能呈現原貌。隨著高考論述類閱讀試題的改革,今后的論述類閱讀勢必要呈現完整的文本,通過加長文本,增加試題難度。這種改革其實已在悄然進行,今年全國卷Ⅰ的論述類文本已經達到934字。預計明年的字數將超過1000字。 二是增加文學類閱讀的文字量。文學類文本由于字數所限,以小說為例,所選文本要么常常刪減很多內容,要么直接選擇微型小說。字數增加之后,很有可能會變為長篇的節選內容。

三是增加語言運用試題的文字量。通過呈現更生動鮮活的語言素材,考查學生對語言的靈活應用能力。

2、試卷題型的變化會進一步加強,考查能力的力度進一步加大。高考題型一般比較固定,但局部不排除作修改的可能。如今年語言運用題型的變化,默寫分值的增加,都是在考綱范圍之內的微調。語文高考近幾年處在較大的變化之中,預計2019年仍然會有不小的變化與調整。變化的點主要應在:

1、論述類閱讀。閱讀選材和試題形式很有可能都有大的變化,主觀題也有出現的可能。

2、語言運用。語言運用一直以來都是高考語文改革的試驗田,新題型也會不斷涌現,舊題型改頭換面也可能會出現。

3、作文。材料作文、任務驅動式作文、漫畫作文都有輪流出現的可能。

4、文言文試題。多年未考的實詞意義推斷、斷句主觀題、信息篩選概括有出現可能。

5、實用類閱讀。幾年未考的人物傳記題有出現可能。從能力角度看,對知識性考查的試題會以綜合性形式出現,單純考查死記硬背性的知識性題目會越來越少??疾槟芰退季S的試題會越來越多。對邏輯思維、批判性思維、創新性思維進行考查的試題會逐漸增加。對鑒賞、評價、應用能力考查的試題會逐漸增加。

3、對中華文化的考查會進一步加強,與社會現實聯系程度會進一步擴大。這里所說的中華文化,既包括古代傳統文化,又包括當代文化。對傳統文化的考查是近幾年的趨勢,如文學文化常識、名句默寫、文段修改、謙敬詞語修改、成語等內容。但諸如對文學文化(如對聯)、思想文化(如先秦諸子思想)、制度文化、器物文化的考查都還是空白并有很大空間,題型也會更加多樣。除了關注傳統文化,還要關注當代社會思想文化。2018年的作文試題,與時俱進,讓學生站在時代的制高點上思考問題,進行寫作,考查學生對社會的關注程度、對時代精神和當下理念的認識程度,是對以往高考備考“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圣賢書”做法的有效糾偏。這也提醒考生,時代精神、社會熱點、理論前沿就是高考內容,需要關注,還需要思考,更需要認真準備。

(三)備考策略

1、提升閱讀能力,改善閱讀品質。試卷閱讀量的提升,對考生的閱讀速度、閱讀方法與閱讀質量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說到底,是對考生的閱讀品質提出了更高要求。為此,必須努力改善自身閱讀品質。首先是提升閱讀速度,提升閱讀速度的關鍵不是單純提升讀速,而是掌握科學的閱讀方法,根據不同文本確定合理的閱讀方法。如非連續性文本要跳讀、瀏覽和精讀相結合,在閱讀時可以先看后面的題目,并且帶著題目的要求,在文中圈點勾畫關鍵詞和句子,重在篩選信息。文學類文本要精讀細讀和掃讀要結合。小說文本要首先從宏觀把握整體結構和寫作手法,重在揣摩人物形象,學會分析鑒賞。文言文要學會把握文體特點,篩選有效信息,注意關鍵詞語。

2、扎實復習課本,提升遷移能力。課本的復習一般在第一輪復習時進行。在以往的復習中,學生對基礎知識的復習不夠重視,認為高考不會直接考查書上的知識,所以復習時也就會草率和應付。這樣的觀點是完全不對的。高考試題雖然不會對課本知識進行直接原封不動式地考查,但一定會變換考查方式,通過某種合適方式進行考查。近幾年語文試題加強了對課本知識的考查力度,我們以今年全國卷Ⅱ的文言文試題舉例分析: 【全國卷Ⅱ第11題】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

A.豪右,指舊時的富豪家族、世家大戶:漢代以右為尊,所以習慣上稱為“豪右”。B.頓首,即以頭叩地而拜,是古代交際禮儀:又常常用于書信、表奏中作為敬辭。C.茂才,即秀才,東漢時為避光武帝劉秀名諱,改稱茂才,后世有時也沿用此名。

D.京師是古代京城的通稱,現代則稱為首都;“京”“師”單用。舊時均可指國都。 這道題是文言文閱讀中的第二題,主要考查文化常識。由于該文段選自《后漢書》,聯系必修四學過的《后漢書》選文《張衡傳》,不難發現,其中的A選項和D選項都是課本底下的注釋內容。這屬于直接對課本知識進行考查的一種題型。再以文言文翻譯題為例:

【全國卷Ⅱ第13題】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1)民思其德,為立祠安陽亭西,每食輒弦歌而薦之。 (2)一歲斷獄,不過數十,威風猛于渙,而文理不及之。

第一個句子中的關鍵詞是“薦”,根據語境其實不難判斷。王渙已經去世,人民吃飯的時候彈弦唱歌的目的應該是為了“祭奠”。如果判斷不了的話,再聯系必修四《竇娥冤》一課中竇娥行刑前的唱詞“只當把你亡化的孩兒薦”,這個“薦”的意思就是“祭奠”和“超度亡靈”之意。

第二個句子的關鍵詞是“獄”,聯系課文《曹劌論戰》中“小大之獄,雖不能察,必以情”一句,即可迅速獲得“案件”之意。

由此可見,高考非常重視基礎知識的考查,只不過方式不是那么直接,而是較為隱晦。在復習時,一定要高度重視課本知識,尤其是文言文中的重要實詞、文學文化常識、重要句式、思維經典結構等內容,要爛熟于心,隨時取用。二是努力做到在微觀復習的同時,積極從宏觀上建構知識體系,把細小的知識點放在大的知識網絡里去建構坐標,進一步培養從課內到課外的遷移能力。

第三篇:2017年高考作文命題趨勢

2017高考作文備考方向:作文命題趨勢

【命題綜述】

今年全國新課標卷Ⅱ的作文題,在形式上延續了去年的任務驅動型作文的趨勢,要求考生完成特定語境下的思考并嘗試解決問題,標志著語文試題改革向貼近生活、滿足實際需要方向進一步深化;內容上,與去年當代風采人物評選有所不同,思辨的核心回歸語文課堂,探討傳承民族文化的方法路徑。這類作文,既接地氣,又接“天氣”,能讓真正有思想、能思辨、有底蘊的考生大展身手,但也會使作文思想貧乏、形式僵化的同學陷入茫然。

【審題關鍵點】

從語段分析的角度來看,今年高考作文題由事理材料、任務指令和要求三部分構成。事理材料闡述了語文學習的意義與途徑。任務指令語意明晰,從“自己語文學習的體會”與“比較”兩個角度給予考生指令。審好此題,要把握好以下幾個關鍵點。

一、分清“語文素養”與語文成績兩個概念,把握思辨對象

語文素養絕不僅僅指語文成績。語文素養是一種以語文能力為核心的的綜合素養。其要素包括語文知識、語言積累、語文能力、語文學習方法和習慣,以及思維能力、人文素養等。語文素養,是《語文新課程標準》的核心概念,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統一的豐富內涵。而語文成績只是用分數來計量的、涉及部分語文素養的應試能力的體現。語文素養高的人往往語文成績也高,但語文成績高的人語文素養不一定高。不分清這兩個概念,難以全面辨析:“課外大量閱讀、社會生活實踐”這兩種途徑的意義。

二、充分認識與語文學習的意義相關的幾個概念,把握立意宏觀指向

今年的作文題蘊含深刻的文化自覺意識。正如作文題目所言:“語文學習關系到一個人的終身發展,社會整體的語文素養關系國家的軟實力和文化自覺。”在經濟飛速發展的現代社會,快餐文化越來越成為現代中國人的精神食糧,我們應該如何借助教育的力量,進一步深化語文課程的改革,來全面提升國人的文化素養?考生在作文中不應該僅僅探討課堂、課外、實踐這三種途徑的具體作用,而應高屋建瓴、立意高遠,以國家民族的視野來展開議論,使文章洋溢著積極的實踐理念、強烈的時代精神、深刻的文化意識。

個人終身發展

在未來的信息社會,知識更新速度加快,終身學習是每個公民的基本素養。因此,語文教學要從以知識積累為取向,轉向以促進學生能力發展為取向,立足于促進學生一生的可持續發展。教學中要重視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養成語文學習的自信心和良好的學習習慣,掌握最基本的學習方法,使學生喜歡語文,學會學習語文,為終身學習打下基礎。 國家軟實力

國家軟實力,指一個國家的文化實力,包括外部軟實力和內部軟實力。外部軟實力包括國家的創造力、思想影響力、觀念文化的親和力及文化產品傳播能力和輻射能力等;內部軟實力,包括凝聚本國民族的民族精神和傳統文化等。

中國的經濟GDP在十年間從全球的第六位,上升到了全球第二位,但是我們的文化軟實力還有非常大的提升空間。就亞洲而言,韓國和日本的文化軟實力在全球的比重占到了13%,而我國加上亞洲的其他國家,占的比重僅為6%。我國與歐盟文化強國比,則可能是1:100。

文化自信

什么叫文化自信?文化自信表現為對既有文化優良傳統的肯定與堅持。其次,文化自信表現為對待外來文化的理性態度和開放的胸襟。再次,文化自信表現為對自己文化發展前景的主動把握。

三、把握任務指令,從自己語文學習的真實的情境中去體會切入,辨析選擇,明確三種途徑各自優劣,進行多維度的深入比較。

既講國家軟實力、文化自信,又講“自己語文學習的體會”,溝通國家社會與個人,說明作為青少年你有著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要求,自身素養的提升非常重要,文化自信的責任、文化軟實力的責任都在你的身上。我們總不能永遠從國外花重金購買什么“中國好聲音”“奔跑吧兄弟”的版權。文化輸出的重擔就在我們未來的一代身上。

【立意角度】

今年的高考作文,考生首先必須學會辯證地分析問題,一分為二地分析課堂教學、課外大量閱讀及社會生活實踐在語文素養培養方面的利與弊,繼而才能進行多維度的深入比較。然后在三種途徑中選擇一個途徑立意或綜合三種途徑立意。

一、課堂教學方面,課堂是語文素養提升的前沿陣地,在工具性方面可以談課堂教學的實效性及生動性,在人文性方面可以談教師在文化傳承、思想啟迪、人格感染方面的作用。

比如,孔子講學杏壇,造就賢者七十二人;朱熹講學岳麓書院,成就一代理學大師;梁實秋《記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講》,讓我們看到老師對學生的影響??蓴M題為“好課照亮人生”“小課堂,大世界”等。當然論述首先要從自身課堂學習體會出發。要注意到課堂的時空有限性會束縛學生獲取信息的寬度和廣度,甚至也有可能因為應試教育完全戕害學生語文素養的提升。

二、課外閱讀方面,要知道閱讀是青少年和世界進行靈魂交流的方式,閱讀可以陶冶情操、豐富閱歷、提升境界,促進青少年長大、獨立,所以可以探究優秀厚重的文化經典對學生潛移默化的影響,對學生語文素養的深層次全方位滲透,意識到課外閱讀的自由性、選擇性、有效性及可延續性。

比如,毛澤東博覽群書,詩詞文章大氣磅礴、揮灑自如;俄羅斯人喜歡讀書,最普通的家庭主婦都讀文學名著,因而這個民族的文學素養和文明程度很高。當然重點仍然是考生自身??蓴M題“腹有詩書氣自華”、“不讀書,何以立”等等。大量的課外閱讀是我們課堂教學的有力補充,IP(知識財產)時代,電子書籍、影視作品的流行是不可遏制的趨勢,但也要注意到課外閱讀又具有松散和不可操控等弊端,因而選到非常好的閱讀材料是必要前提,否則部分學生可能陷入不良的網絡文學中不可自拔,所以要依靠一些在專業方面非常有經驗的老師,或是家長,或是專家的指導。

三、生活實踐方面,社會實踐是將語文學習和生活結合的最好范例,所以可以談生活實踐對語言能力的塑造,比如擬寫春聯就可以鍛煉人將傳統文化形式與現實生活感受相結合的能力,還可以談生活體驗對思想人格的砥礪作用,比如參加一些志愿者活動。

讀萬卷書,還有行萬里路。沈從文、莫言都沒有讀過幾天書,是湘西的山水、民情成就了沈從文的散文化小說,是高密的紅高粱給了莫言的小說以生命的力量??蓴M題為“生活,是文學的源泉”“紙上得來終覺淺”等。當然重點仍然是考生自身。也要注意其轉化成為語文素養的間接性和復雜性,如果沒有對生活的冷靜觀察和深度反思,所謂的社會實踐有可能只是淪為飯后談資甚或過眼煙云。

【誤區提醒】

今年的高考作文寫作,要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一、不要混淆“語文素養”與語文成績兩個概念,要抓住“語文素養”的豐富內涵去辯證分析三種途徑的優劣。

二、不要忽視與語文學習的意義相關的幾個概念,以致忽視作文題蘊含的積極的實踐理念、強烈的時代精神、深刻的文化意識。

三、不要脫離考生自身的語文學習體會去空談,以致過多地舉其他名人的或讀書或實踐的例子。

四、不要過分單一地側重某一種途徑,以致忽視三種途徑的優劣的全面的比較。 【2017年備考建議】2017年,考生備考應關注以下幾點。

一、“任務驅動型”作文的前景看漲,是來年高考作文的首選

材料作文題給考生提供充分的作答空間、多元的立意角度的同時,出現了一些必須面對的問題。比如過多的角度,學生容易選擇一個自己有所準備的角度進行套作,從而失去了讓考生在題目中豐富材料選擇、辨析的作用。因此,有專家戲稱,材料作文也走到盡頭了。為了解決材料作文宿構和套作的問題,近兩年部分作文題在設計過程中,承繼自主空間大、立意角度多元等傳統優勢的同時,又在避免套作、宿構方面進行了新的嘗試和探索。如全國新課標甲卷和乙卷作文都在材料引發考生思考、激發寫作欲望的基礎上,通過增加任務型指令,著力發揮試題引導寫作的功能,增強寫作的針對性,使考生在真實的情境中辨析關鍵概念,在多維度的比較中說理論證。這些做法從不同角度拓展了材料作文的測試功能,使材料型作文的考查功能不斷完善。從教育部考試中心專家的言論來看,“任務驅動型”作文已經被看做解決以往材料作文產生的弊端的一個有效途徑,所以今后一段時間的高考作文題,就應該是“任務驅動型”作文這一題型。

二、直面現實,學會分析問題,嘗試提出解決問題的辦法

作文最終考的是思想,是認識,是情感。近兩年更是通過增加任務型指令,著力發揮試題引導寫作的功能,增強寫作的針對性,使考生在真實的情境中辨析關鍵概念,在多維度的比較中說理論證。簡言之,任務驅動型作文像過去科舉考試考的策論或者當代公務員考試考的申論,是考察你認識實務、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對思維能力的要求更高了,過去的套路、風花雪月似乎都用不上了。所以備考時,要多做對問題的多角度、多層次的分析訓練,由淺入深、正反對比、一分為

二、橫向縱向對生活中的典型現象不斷思考,來提高認識水平。有了思想,才會說理、論證,才能寫出優秀的任務驅動型作文,才能成為實用性人才。

三、整合教材,活用教材,關注《語文新課程標準》導向

要著重指出的是,今年高考作文題出自必修教材三的“梳理與探究”《語文學習的自我評價》,此課是為了引導學生反思自己在語文學習的途徑、內容、習慣、方式,發現自己語文學習的個性并注意發展、運用這種個性去學習、創新,通過自我評價調整自己對語文的學習。此課充分體現了《語文新課程標準》所主張語文學習個性化,閱讀個性化的要求和增強民族的生命力、創造力和凝聚力的要求,還引導學生學習從習以為常的事實和過程中發現問題,培養探究意識和發現問題的敏感性。這一點提示高考復習在關注《考試說明》的同時,必須整合教材,活用教材,必須關注《語文新課程標準》導向。

真題鏈接

閱讀下列材料,寫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語文學習關系到一個人的終身發展,社會整體的語文素養關系到國家的軟實力和文化自信。對于我們中學生來說,語文素養的提升主要有三條途徑:課堂有效學習、課外大量閱讀、社會生活實踐。

請根據材料,從自己語文學習的體會出發,比較上述三條途徑,闡述你的看法和理由。要求選好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

第四篇:2017年高考作文命題解讀及2018年命題趨勢預測

2017年高考很快飄散在風中,社保各界對其的評論喧囂與熱鬧也漸漸淡去,但對于很多省份的2018屆高三師生而言,迎接的將是第三年全國統一命題。為此,對2017年高考9套卷10道作文題的思考和回望就顯得更加重要。今年的高考作文命題,一樣是選材豐富、形式多樣,每道題都有著各自的特點。它們緊扣國家的大政方針和社會熱點,從國家大事到環境保護,從中國特色到身邊事件,讓每個考生都能在寫作中做到言之有物、言之有理,旗幟鮮明地闡述個人觀點。 在這里,我們針對2017年高考作文命題呈現的特征,從不同層面進行分析解讀、歸納思考,把握高考作文命題的基本方向及其作文材料的來源,在回顧的同時,對2018年高考作文命題進行預測和展望,為指導來年的高考生如何備考、迎考,做一點兒努力。 一

2017年高考作文命題綜述

傳遞國家政策,弘揚傳統文化,關注社會熱點,探究科技發展,2017年高考作文基本延續2016年的高考作文命題理念,亦符合培養“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式的時代青年的要求。 1.立德樹人,彰顯學科特色 高考作文的命題,具有特定的導向作用。2017年的命題切合教育部提出的“2017高考語文的命題重點,……加強社會主義理想信念的核心價值標準,推動立德樹人教育任務的實現”。立德樹人,貫穿于多套試卷的寫作試題命制中,體現語文學科獨具的“以文華人、以文育人”功能。

新課標全國卷Ⅰ的作文是“中國關鍵詞”,要求考生選用相互間“形成有機的關聯”的關鍵詞,來向外國青年“呈現你所認識的中國”,寫作要求中的明確指令,就是鼓勵考生要理性思考、暢所欲言,向外國青年講好“中國故事”。

北京卷題目二是“共和國,我為你拍照”,要求選擇一幅或幾幅畫面,來“顯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輝煌成就”,這是要求考生要將個人的命運與共和國的發展緊密結合,要胸懷愛國之心,把握民族發展過程中的重大歷史變遷。這樣,“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愛國情懷便油然而生。

考生在面對此類作文題時,要有崇高的愛國情懷,更要有強烈的民族自豪感,平時要多關注國家、社會大事,做到素材翔實、豐富,敘議結合。 2.傳統文化,弘揚民族自信 中華民族具有優秀的文化傳統,在高考命題中,從不同角度對傳統文化進行思考,引導考生抒發強烈的民族自豪感,這是語文學科的優勢,也是職責所在。傳統文化中,有很多激勵奮進的名句和故事,需要青年人銘記和傳承。這是展現民族自信的重要方式,因此要求考生要對相關的內容進行思考、認知和評價,從而更好地關注和傳遞。

新課標全國卷Ⅱ作文是“從所給的6個名句中選2個或3個”來自行立意。所給的6句話,有的選自《周易》,有的來自杜甫、李清照、魏源,還有的來自魯迅和毛澤東。這些名句,都帶著人生哲理和思考,帶著他們的情懷,容易激發考生通過對歷史名人的認知,結合親身經歷,抒發自己對人生的感悟。 天津卷的作文題“重讀長輩這部書”中,明確提出了“每一位長輩都是一部厚書”,打開時會“讀到人生的事理”“讀到傳統的積淀”。從長輩身上,考生能看到傳統文化在他們身上的表現,在耳濡目染中,在言傳身教中成長起來。 寫此類作文時,考生要對傳統文化有一定的了解和掌握,更要看到傳統文化在社會發展進程中的作用,這樣才能在表達上做到言之有據,令人信服。 3.社會生活,思考身邊事件 每個人,都不是孤立地生活在塵世上的,需要關心身邊事件,接觸形形色色的人、事、物。身處群體環境,很多事看似與考生無關,其實又與每個人息息相關。作為社會人,要去關注、思考發生在周圍的事件,見仁見智,提出觀點,闡明看法。社會責任要敢于擔當、正視和評價。 上海卷的作文題以“預測”為話題。生活充滿變數,有的人樂于接受對生活的預測,有的人不以為然,但無論愿意還是無視,總是要去思考;江蘇卷的新材料作文是以“車”為話題的。車來車往,見證時代的發展,也承載世間的真情,還折射社會觀念的變遷;北京卷題目一是以“說紐帶”為題。紐帶是能夠起聯系作用的人、事、物,人心需要紐帶凝聚,力量需要紐帶匯聚,當今時代,很多方面都離不開紐帶。 北京、上海、江蘇,都是經濟發達的地區,三地的命題都側重于社會生活,由此能看出個人與社會的關系,不再是獨行客的時代,更多的是要考生關注人際交往,融入社會發展,懂得為人處世的方式方法。 要寫好此類文章,必須對發生在身邊的事件加以關注,對相關問題進行深入思考,并聯系社會現象來分析、探討。 4.書香流芳,思考萬象人生

“讀書辛苦事,得失寸心知”。國家領導人在很多場合中,都提倡國民多讀書。讀歷史、讀哲學,從書中汲取知識、感悟人生。在今年高考題中,雖然沒有直接以“讀書”來命題,但與“書”有著密切的聯系,透過“書”的表象,看到社會冷暖、人間萬象。

山東卷的“24小時書店”,任何人都可以進書店讀書,對讀書的頁數不做要求,書店隨時歡迎前來閱讀的人,書店提供的,不僅僅是書,更多的是社會的溫情;浙江卷作文是“人要讀三本大書”,“有字之書”“無字之書”“心靈之書”,由具體的書到抽象的心靈之書,這讓考生更多地懂得思考人生;天津卷是圍繞“重讀長輩這部書”,要求考生多角度去“讀”,去思考“書”的實質和內涵。 書讀百遍,其義自見。更多時候,是“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讀書,讀的不僅僅是眼前的文字,更重要的是要讀“書”里面的情懷和精神,讀作者涌動的歡笑和淚水,這樣才算是讀懂了“書”。

在面對此類文章時,不能只看到“書”的內容,更要關注“書”背后的故事,以及與其關聯的背景常識,這樣才能深入其中,讀出個人滋味。 5.熱點新聞,創新出題方向

新聞一旦成為熱點,勢必引發各大媒體轉載,并引起國人關注。作為考生,平時要多注意身邊發生的新聞事件。熱點新聞事件出現,一般而言,是與國家政策的調整有關,與新事物的發生有關。窺一斑而知全豹,牽一發而動全身,及時地了解把握,才能正確面對。

新課標全國卷Ⅰ中的“共享單車”“廣場舞”“空氣污染”“美麗鄉村”等關鍵詞,都是一些社會熱點,它們引發考生去思索新聞現象,探究社會背景。2017年,是恢復高考40周年,為國選材的高考制度,推動教育改革與社會進步。為此,與之有關的命題,隨之應運而生。新課標全國卷Ⅲ“我看高考”或“我的高考”,關注社會熱點、思辨人生人性。 遇到此類作文時,考生要對相關新聞做深入的了解,還要結合個人對問題的認知。選擇材料時,要貼近時代氣息,才能引起閱卷老師注意。 6.科技發展,推動社會進步

科技進步,方便每一個人。在當今時代,日新月異的高科技產品,時常在我們身邊出現,與生活的日常密不可分。高考命題,為緩解教育不均衡現象,對科技方面的話題,進行有效地拓展和利用,引導高考生思考時代、關注國家發展動向。 新課標全國卷Ⅰ中的“高鐵”“移動支付”,是當前熱門的詞語。“高鐵”是人們出行的首選,“移動支付”的購物付款方式,已經漸漸深入人心,被民眾接受。江蘇卷的“車”,既讓考生反思以“木車”為代表的“傳統文明”與以“轎車”為代表的“現代文明”之間的關系,也寫出因科技進步小車進入尋常家庭帶來的便利。通過講述和“車”有關的故事來展現人情冷暖、親情溫馨、社會發展、風氣變化等。

寫此類文章,要關注身邊產品給人們帶來的便利,更要思考社會相關事件,才能在落筆時做到立意深刻,條理清楚。 二

2018年命題思路展望

近三年高考命題,越來越側重國家大事,更貼近時代社會。學生不再是單純地閉門讀書,更重要的是對社會問題的思考。梁啟超說“少年強,則國強”,少年是國家的未來與希望,只知道讀書的學生,只是“學生”而已,關注國家、社會,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觀點,才是真正的“國之少年”。遙想2018年高考,新一屆的高三師生在備考時,必須注意以下幾點: 1.關注國家政策,掌握重大事件

“一帶一路”是我國面對國際新形勢提出的發展倡議,國家為此堅持不懈地努力推進。類似如此重大的事件及其相關內容,考生們平時必須通過不同的渠道掌握清楚,對此要有所了解。為此,作為教育者或家長,一樣要關注和幫忙搜集信息,提供給考生可閱讀的相關材料。 2.突發社會新聞,置身其中思考

“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高考?書”的時代已經過去,考生要從身邊的實際出發,觀察并思考身邊生活,做一個深諳社會、理解社會的青年,這樣才能在人生的道路上,走得穩健,走得更遠。類似“共享單車”“廣場舞”“食品安全”等關鍵詞,是與每個人的生活息息相關的。這就要求考生對身邊的日常生活和社會新聞,不能熟視無睹,要進行思考和分析,關注有關部門的具體做法和媒體的評論。普通的社會現象,一旦成為民眾關注的熱點,就得引起思考,做一些材料的搜集和探究。

3.梳理傳統文化,命題推陳出新

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五千年歷史的沉淀,從古典詩詞、名言名句到人際交往、禮尚往來,都有著極好的延續。北京卷2014年的作文題“老規矩”、2016年的“老腔何以令人震撼”,2017年新課標全國卷Ⅰ“中國關鍵詞”里的“京劇”“中華美食”等,均以不同的方式出現在高考作文命題的材料中。因此,考生在備考時,要在總結過往命題內容的基礎上,推陳出新,思考新的命題角度。 4.關注言論名句,拓展思維方式

名人言論,耳熟能詳,一旦成為作文命題的材料,就需要考生多加注意。2016年江蘇卷的言論作文“有話則長,無話則短”,2017年浙江卷“有位作家說,人要讀三本書”,2017年新課標全國卷Ⅱ6個名句選2個或3個,都是從言論名句出發,來命制作文題目。為此,在備考時,對常見的名言名句或具有哲理性的詩詞,進行分類梳理,關注其立意角度,從不同方面來練習。 三

2018年高考作文備考策略

高考作文的命制,雖然很多機構、個人都有專門的猜題,但能猜中的寥寥無幾,或者說只是出現類似的命題材料而已。為國選材的高考,其命題是有著嚴格要求的,作為老師很難一語中的。作為考生,也不能投機取巧、臨陣磨槍。寫作要想獲得高分,還是在于平時積累素材和寫作經驗、熟練掌握構思技巧,才能臨危不懼、從容面對。

1.揣摩他山之石,提升審題意識

高考作文,對廣大師生而言,平時并不會給予太多關注。因為作文寫就高分,不是一夕之功。很多考生每次考試,無論如何努力,作文也就43分上下。其實,每年高考結束,總有合適的高考滿分作文書,或是備考類的雜志上市??忌诳磿械母呖甲魑幕蚴菍W生范文時,要學會揣摩別人的審題立意、選用材料、升華主題等,做到胸中有丘壑。 2.側重文體訓練,固定呈現方式

考場作文,考生一般寫議論文或記敘文,其他文體難得一見。為此,在平時的作文訓練中,要根據自己的寫作習慣,逐步確定考場作文的文體;然后,對文體的特點進行了解,再根據平時看他人高分作文得到的經驗,選擇更合適的結構形式,比如增加小標題,比如論證時采取正反結合的形式等。讓平時的寫作有一定的呈現方式,并不斷地強化練習,規范格式。 3.加大信息交流,分享、交流觀點 每個人獲取信息的渠道不同,如通過學校提供的平臺,或是同學之間的課間交流等。對國家大事、社會突發的問題,同學們可以進行交流、分享,不僅能掌握事件的內容,還能在談論中見仁見智地提出觀點,有利于積累知識素材。 4.夯實寫作基礎,掌握構思技巧

面對高考命題,一味地注重猜測作文命題材料和角度的方法,顯然是不可取的。大家唯有在平時的寫作訓練中,懂得去讀懂材料,分析確定立意的角度;寫作時語言表現要流暢生動,富有表現力,且文章結構上條理清楚,做到以不變應萬變,方能獲得高分作文。

命制作文的材料年年不同,但提煉的主題卻是“年年歲歲花相似”。作為考生,不能寄希望于押題、猜題,而應在平時就養成審題立意、組織材料的習慣,從他人的優秀作文中汲取精華,揣摩他人構思及表達方法,形成自己的寫作風格,從而在高考考場上自信滿滿,從容落筆!

第五篇:2008年高考政治命題趨勢及復習建議

作者:佚名 文章來源:轉載 點擊數: 3285 更新時間:2007-10-27

..

一、2007年高考政治試題命題特點

綜合重慶近兩年的高考政治試題和2007年高考全國文綜以及部分省區的高考政治試題,總體上呈現出以下幾個特點:

1、突出教材重點概念,緊扣教材核心知識,強調試題的基礎性。

所謂教材重點概念和核心知識:一是考綱規定的最基本、最重要的概念、原理和觀點等,二是與當年高考熱點問題相聯系的概念、原理和觀點。如《經濟常識》中的商品價值量和價值規律、宏觀調控、提高企業經濟效益、勞動者的基本權利和義務等有關知識;《哲學常識》中物質與意識的辨證關系、對立統一觀點以及價值觀的導向作用等原理;《政治常識》中我國的國家職能、公民與國家的關系、中國共產與其他民主黨派之間的關系以及和平與發展等內容,在各地高考試卷中都大量出現,而且這些知識本身就是教學中的重點。

2、關注社會現實問題,堅持理論聯系實際,強調試題的時代性。

高考政治試題從不回避熱點,當今社會重大的熱點、焦點問題常被用作命題的背景材料。今年的高考試卷結合時政,但是又不處處局限于時政。而結合時政命題的試題,則重視了對當前熱點問題的考查。特別是關注民生、重視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是當前建構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關鍵所在,也是政治高考命題所關注的焦點,民生問題涉及方方面面,試題涉及到藥品安全、社會保障制度、信息安全、對外貿易的順利發展等。

3、重點考查考生初步運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強調試題的應用性。

用教材知識去分析現實問題,也是符合理論聯系實際的要求。如重慶2007年高考文綜第

24、

25、26題,結合材料考查中央財政用于“三農”支出的比重增加可能導致的結果、企業提高經濟效益的主要原因和“社會總產值”與“國內生產總值”兩個概念的區別;第38題用矛盾對立統一的觀點分析塑造城市形象與解決民生問題的關系等。全國文綜I第38題考查了我國對外貿易增長中的一些現實問題,緊密結合現實和歷史事實來考查學生的應用能力。#p#分頁標題#e#

4、結合材料考查學生綜合認識、評價和探究有關理論問題的辯證思維能力,強調試題的綜合性。

首先,組合選擇題增加,強調了基礎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系和相互區別,提高了基礎知識運用的綜合程度。其次,加強了基礎知識與情景材料的融合,注重了結合題目的具體情景進行新的提煉和概括,就一個話題,試題從各個方面設問,考查學生多角度,全方位利用知識分析問題的能力。甚至一個情境,卻融政、史、地知識于一體。

二、2008年高考政治試題命題趨向

歷年高考,政治學科試題的整體設計都鮮明地體現著《考試大綱》和各地《考試說明》的要求,依綱據本,保持著“以問題為中心,以人類所面臨和關心的重大社會現實問題為素材”的設計思想,對《考試大綱》所確定的考核目標與要求具有明確的導向。同時,為保證考試的公平、公正,適合高校選拔優秀人才,高考試題總是力圖保持教高的信度、必要的區分度和適當的難度。據此,我們可以對2008年高考政治的命題趨向作出一些合理、科學的預測。

1、題型以及難度相對穩定。

試卷不會有“突然性的變化”,整體基本趨向穩定。試題也不會有太大的起伏,仍將遵循往年的命題原則,關注重點概念和主干知識。試題所引用材料將簡明扼要,信息傳達度高,文字量保持穩定,不會出現大量無用材料,盡可能保證學生閱讀和答題的時間。

2、命題求新,但會符合考生的思維規律,順應考生思維的暢通性,以保證考生思維的相對穩定,避免出現較大的思維跨度。

預計2008年高考試題仍將堅持能力立意,體現課程改革的要求,考查考生獲取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處理信息的能力,以及運用所學知識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試題將著重考查考生對知識的遷移能力,多層次、多角度分析并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創新意識、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

#p#分頁標題#e#

3、在命題設計上會呈現出背景材料形式的靈活多樣性,注重對問題的探究性。

從近幾年的命題趨勢看,不少試卷已經在逐漸向新課程的命題立意靠攏,可以預測的是,試題仍將會提供生動活潑的文字素材、圖表、漫畫、數據等背景材料,要求考生運用所學知識分析說明經濟、政治和社會生活中的各種現象,試題會給考生留有較大的思維空間??傮w趨勢是2008年高考試題將依托熱點設置問題,突出素材視角的多元性,追求命題的適度開放性,側重知識的理解和運用,注重對問題的探究性。

4、恰當處理生活實際問題與教材知識的關系,理論聯系實際,關注生活,體現強烈的時代精神、科學精神和人文精神。

2008年各地高考試題的命制肯定會更加關注現實、貼近社會熱點,遵循“注重基礎、突出能力、關注現實、穩中有新”的命題特點和主體設計思想。但始終會以教材為本,完全不是教材內容,或者說根本找不到教材知識影子的題目不會出現。

三、關于2008年高考政治學科的復習建議

1、作為教師必須準確把握高考的定位,從而確定整個復習的定位。

結合近幾年高考及以上的分析,我們建議,教師在高考復習的定位上要有平常心態,要淡化高考,不要把高考復雜化。由于文綜考試多年保持穩定,總體上與國家減輕學生負擔的要求一致,考試突出對基礎知識,主干知識的考查,近幾年的試卷也鮮明地體現了這一點,因此我們在復習中就不能自己給自己制造麻煩,自己擾亂自己的心態。當然,淡化并不是說就是不重視,而是要緊密結合高考的特點,在心態上放松自己。通常我們在復習時把過程復雜化了,做了許多無用功,不但學生、教師很辛苦,而且還會給基礎知識的復習產生負面影響。

2、在復習中要大膽取舍,不要被時事和所謂的信息等所困。

在復習中不要去做面面俱到的努力,不要以為每個時事問題都很重要、每個信息都很關鍵、每套試卷都要做,如果這樣做的話,我們的注意力就會從基礎知識,主干知識轉移到應付時事、信息上,這只會舍本求末,越復習越糊涂。#p#分頁標題#e#

3、打牢基礎,注重知識整合,提高綜合能力。

綜合能力測試突出能力目標,但也必須以扎實的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作為鋪墊。為適應“能力立意”的高考要求,所謂“牢固掌握知識”必須做到三點:著重點是使學生理解知識;關鍵點是使學生理清知識聯系;落腳點是使學生學會運用知識的方法。因此,在平時的學習和復習中必須對基本概念、原理進行準確、全面、深刻的理解和把握,提高運用基本原理,概括、分析實際問題的能力,并以此為基點,對知識進行發散思維,增強對知識相互關系的理解,構建學科內知識體系,以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

4、要培養關注熱點、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

為了提高學生自身的綜合能力,最重要的是要做到理論聯系實際。文綜試題的題干運用一定時事材料編制,這就要求學生平時關注時事,學會運用所學知識去分析社會生活現實問題的能力,提高對時事政治的敏感性。如今年的十一五計劃、《物權法》的實施、黨的十七大等。

5、加強對學生進行綜合題題型識別和解題方法、解題技巧的輔導。

在掌握扎實基礎知識的前提下,掌握必要的解題方法就尤為重要,在試題的評講過程中,教師的側重點應落在解題的基礎思路和一般方法上。第一,教會學生正確審題(包括題干中的關鍵詞和設問所規定的知識范圍、認識對象、任務指向等),強化學生的審題意識和審題能力;第二,提高學生閱讀材料,從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第

三、提高學生將題肢與題干、設問與材料聯系起來的綜合能力。

6、適度訓練,養成規范的答題習慣。

養成規范的答題習慣既可以提高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又有利于防止在閱卷環節造成無謂的失分。答題規范的基本要求是:

一、分列要點,注重要點間的邏輯性;

二、思維全面,但語言要簡練;

三、書寫工整,卷面整潔;

四、準確應用政治術語;

五、理論與材料要有機統一。

7、以學生為主體進行各個環節的復習,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對于不同層次的學生應采取不同的復習策略,提出不同的復習要求。注重對學生掌握知識和作業訓練的監督。

8、按照高考的基本要求和本校學生的實際,制定并落實比較詳細的教學、復習計劃。 以上是我們大足中學政治組全體教師在高三教學、復習中的一些心得體會,有不當之處請予以批評指正。

本文來自 99學術網(www.gaojutz.com),轉載請保留網址和出處

上一篇:3篇讀書心得體會300字下一篇:2005年女工委工作總結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