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中班角色游戲指導策略

2023-06-01

第一篇:中班角色游戲指導策略

小班幼兒角色游戲指導策略

小班幼兒角色游戲的特點及指導策略

眾所周知“幼兒期是游戲期”。這一時期的孩子對于模仿成人活動、反映他(她)熟悉的周圍生活有著相當濃厚的興趣,這就使得幼兒園角色游戲的產生成為一種必然。孩子們在游戲中模仿裝扮、擺弄玩具、操作材料、合作交流,情緒積極、高漲,游戲變成了幼兒表達情感、反映思想、認識社會的一種手段.是他們一日生活中最開心的時刻了。我們認為事實上角色游戲也是教師進行教育的一種手段。因為角色游戲對幼兒的發展有其重要的價值與意義。

一、角色游戲對幼兒發展的價值

1.滿足幼兒心理需求,發展社會性。角色游戲是幼兒反映社會、反映成人活動的一種游戲,這種游戲帶有很大的模仿性。幼兒很大程度上就是通過模仿來認識社會、了解社會,老師提供了一個游戲的場景,創設了一個游戲情節,讓幼兒從不同的側面了解社會,這是角色游戲較其他游戲的一個不同所在。然然是一個很內向的孩子,平時不愛說話,在角色區游戲后,晚上回家和爺爺奶奶開“貝貝超市”,她當營業員,叫賣“可樂一元一瓶,蘋果一元兩個”,讓爺爺奶奶買她的東西。一段時間后,這孩子在活動區變成了一個活躍分子!她的性格也發生了變化。這樣的實例充分體現了角色游戲促進幼兒社會性發展的教育功能與價值。

2.培養幼兒積極的良好的情感.我們的孩子是一個個活生生的人,他們生活在這個社會里,與形形色色的人打交道,因此培養幼兒良好的情感,是我們角色游戲中重要的教育內容。比如:有一次娃娃家有好幾個小朋友要做外公,于是我就出了一個問題:“媽媽的爸爸只有一個,怎么辦呢?”一個孩子提議說:“他可以做別人家的外公.不住在娃娃家,和其他老人住到一起去,我們家旁邊有的。” 我馬上抓住話題:“那是什么地方啦?”他們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于是我就告訴他們:“許多老年人住在一起的地方叫養老院。” 孩子們還真的辦起了“養老院”,并且玩出了許多情節。幼兒在游戲中完完全全投入到“愛老人”的情感之中,這樣的教育比上課談話要生動得多、深刻得多。 3.學習處理問題、解決問題的方法。人的一生總會碰到許多問題需要解決、需要處理,在學前教育期我們有意識地為幼兒設置一些小小的問題鼓勵他們解決、處理,使他們從小就看見問題不足為怪、看見問題不害怕、看見問題肯動腦筋解決。這對將來踏上社會會是個很有效的準備。如:一次在角色游戲中,娃娃家的媽媽要把許多筷子放在一個筷籠中,她用萬能插塑搭了一個筷籠,可是筷籠太高,筷子放進去一看,呀,很難再取出來。她就去換四塊矮一點的插塑,這下筷子放進去取出來也方便了。只是筷籠底部有一個大大的洞,筷子只要放進去就噼噼啪啪掉下來。“這可怎么辦呢?” 她愣了好一會兒,終于有辦法了。她去找來一張紙放在洞口,這下筷子放進去再也不落下來了。她看看自己的杰作,搖頭晃腦地笑了。她這就是在游戲中摸索出了一個解決問題的方法。我想就這個方法將來可能舉一反

三、觸類旁通一生都會收益。

4.獲取知識、積累經驗。我們的教育家陳鶴琴先生曾經說:“孩子的知識是從經驗中獲得的,而孩子的生活本身就是游戲。”由此在游戲中讓幼兒獲得知識,對孩子來說學得自在;對老師來說也教得自然。事實上,在游戲中可以豐富幼兒的知識有許多許多。諸如:四大發明、交通規則、交通工具、人體的發育成長、世界著名的建筑物、中國文化歷史等等。這些知識在游戲中是幼兒最渴望獲得的,而且是最容易被幼兒接受的。

(2)細心觀察,適宜指導,引導游戲主題不斷深化。

在角色游戲中,教師的角色不僅是游戲的觀察者、指導者,還是游戲的參與者和游戲材料的投放者。

觀察的內容包括:

①觀察游戲的主題和情節。如,幼兒游戲的內容是什么?幼兒在玩什么?再現的是什么經驗?

②觀察幼兒的行為。觀察幼兒正在扮演什么角色?是否有角色意識?有哪些行為表現?

③觀察選擇和操作材料的情況。選擇了哪些材料?如何操作?有什么困難?

④觀察幼兒社會性水平。教師了解幼兒社會性發展水平(獨立游戲、平行游戲、聯合游戲、合作游戲),是否能主動選擇伙伴?是否能協調和同伴之間的關系?

⑤觀察幼兒的表征能力?(是用模擬實物的玩具替代,還是替代物?或言語動作替代?)玩中遇到什么樣的困難和問題?如何解決?

第二篇:淺談中班幼兒角色游戲指導

角色游戲是幼兒通過扮演角色,以模仿和想象創造性地反映現實生活的游戲,是幼兒按自己的意愿進行的一種富有創造性的活動,它可以有效地促進幼兒個性和社會性的發展。在游戲中,幼兒是活動的主人,教師應給予幼兒充分的自由,深入觀察和了解幼兒的游戲現狀,靈活扮演各種角色,不失時機地給幼兒啟發性的建議,引導幼兒擴展新的游戲主題。

一、細心觀察,間接或直接參與幼兒游戲。

觀察不僅能幫助教師更深入的了解幼兒游戲的興趣需要,更能使教師把握時機,有的放矢的指導幼兒游戲,從而擴展游戲,促進幼兒的學習與發展。

觀察的內容主要包括:

1.觀察游戲的主題和情節。如,幼兒游戲的內容是什么?幼兒在玩什么?再現的是什么經驗?

2.觀察幼兒的行為。觀察幼兒正在扮演什么角色?是否有角色意識?有哪些行為表現?

3.觀察選擇和操作材料的情況。選擇了哪些材料?如何操作?有什么困難?

4.觀察幼兒社會性水平。了解幼兒社會性發展水平(獨立游戲、平行游戲、聯合游戲、合作游戲),是否能主動選擇伙伴?是否能協調和同伴之間的關系?

5.觀察幼兒的表征能力。是用模擬實物的玩具替代,還是替代物?或言語動作替代?玩中遇到什么樣的困難和問題?如何解決?

教師通過細心的觀察,可以根據不同的情形采取相應的指導方式。 1.教師作為游戲伙伴的隱性指導

教師以游戲參加者的身份用自己的行動以及游戲的語言或游戲的材料,暗示幼兒的游戲行為,促進幼兒游戲的發展。這是創造性游戲的主要指導方式。

例如中班幼兒玩“小吃店”的角色游戲,大家都在忙著做點心,出現等客人來的現象,教師以“客人”的身份加入,說:“你們今天有促銷活動嗎?這樣幼兒開始畫廣告告訴顧客今天優惠的小吃。游戲得到了深層次發展。在隱性指導中,教師始終以游戲參與者的身份參與幼兒游戲,在不知不覺中指導幼兒游戲,這種方式也更易為幼兒所接受。 2.以教師身份直接點撥的顯性指導

為了幫助幼兒獲得一定的經驗,或當游戲中出現一些偶發事件時,有必要進行及時的直接的指導。如游戲中幼兒有過激的行為,有不安全的傾向,有遇到困難想退縮的表現或有了特殊的困難等等,都應該及時加以指導。

例如:教師看到一幼兒非常熱衷于去“超市”買東西,手里拿著一大堆的東西還在跑來跑去,于是就直接提醒他:你的東西要掉了,是不是該找個袋子裝一下?或者建議他去娃娃家做客,既可以處理他手里的東西,又可讓他參與到更多的交往中。

二、根據幼兒角色游戲的年齡特點進行指導。

不同的年齡階段,幼兒游戲發展的層次水平各不相同。如小班孩子的角色游戲以模仿為主,大班孩子的角色游戲則以創造為主。教師應針對不同的年齡段,選擇不同的側重點進行指導,以達到開展角色游戲的目的。 對中班幼兒的觀察與指導:

觀察的重點應該是在幼兒與幼兒的沖突上,不管是規則上、交往技能上的、還是使用物品上的。教師應針對中班幼兒的特點,根據幼兒的需要提供豐富的游戲材料,鼓勵幼兒玩多種主題的游戲;在游戲中注意觀察幼兒發生糾紛的原因,以平行游戲或合作游戲的方式指導游戲;通過講評游戲學會在游戲中解決簡單的問題、掌握交往的技能及相應的規范。

三、靈活運用評價方式。

1、評價內容:

評價的內容一般為幼兒創造性的表現或者遇到困難時、幼兒解決問題的方法,如:你在游戲中遇到了哪些困難,是怎么解決的? 你還有什么困難,需要大家一起出主意嗎? 為了使下次玩的更開心,你們還需要什么?怎么做?這樣,孩子們既能與他人一起分享了解決問題的經驗,也可以通過討論解決問題,同時又為下次游戲主題的深化做好了鋪墊。但評價內容應隨游戲的情況和內容靈活調整。

2、評價的形式和時機:

從評價形式看:可以是集中評價、小組評價、也可個別評價; 從評價時機看:可以在游戲過程中評價,也可以在游戲結束時評價; 從評價主體看:可以是教師評價,也可以是幼兒自我評價。但評價的形式和時機也要隨游戲的內容和需要靈活調整,如“點心店”的“大師傅”制作了新的“點心”,客人們怎樣能夠方便又快捷地了解呢?有的幼兒建議服務員向客人介紹,可客人那么多,服務

員根本忙不過來呀。這時,有幼兒想到了店里的“大菜單”,可以把新點心畫下來貼到“大菜單”上,這樣客人們就都看得到了。于是,“點心店”里多了一疊小紙片和水彩筆,幼兒可以隨時推出自己的新式點心貼到“大菜單”上,還可以自己寫上標價呢。

四、適時介入,促進游戲深入開展。

1、當游戲內容貧乏時,需要教師畫龍點睛地啟發、誘導,進一步發展與深化游戲。

如幼兒在玩“點心店”游戲時,“客人”一般都是在店里吃東西,沒有“客人”時他們也只是等待。這時,老師以“客人”的身份出現,點了幾份“點心”,并表示有事馬上就要離開,于是就引出了“打包”的情節,后來他們還主動開始了“送貨”活動。

2、當角色之間有沖突時,老師要及時調節,使游戲有條不紊的進行。

在“娃娃家”游戲中,當“客人”去“主人”家做客時,“主人”堅持不讓他進門,但“客人”非要擠進去,這樣他們兩個人爭吵了起來。這時老師就以“奶奶”的身份加入了游戲,讓“主人”說一說,為什么不讓“客人”進來。原來“娃娃家”有許多“客人”,家里比較擁擠,都坐不下了,“客人”聽后說:“我等會兒再來”。就這樣沖突平息了,游戲又順利的開展下去了。

3、當幼兒在游戲中遇到困難時,教師可以介入指導,支持和鼓勵幼兒解決困難。教師可以利用表情、眼神、動作、手勢等非語言的手段介入指導。

如一幼兒在“醫院”游戲中扮演醫生。但是,當他拿起聽診器時就是不知怎么用。他用求助的眼神看著老師,老師用手勢對他示范了一次,幼兒一下子明白了聽診器的用法,高興地為病人檢查起來。

總之,角色游戲是幼兒期的一種典型的游戲類型,也是幼兒最喜歡,并能最大限度地滿足幼兒心理需要的一種綜合性強的游戲方式。要真正實現角色游戲的教育功能,教師的指導是必要的,且是重要的。適時的指導,不僅可以豐富幼兒游戲主題,增加游戲情節,促進角色交往,更能發展幼兒的主動性和創造性,提高幼兒組織活動的能力,促進幼兒健康、和諧、富有個性地發展。

第三篇:淺談幼兒角色游戲中教師的指導策略

摘要:游戲是兒童早期特有的一種學習方式,它作為幼兒一種特殊的活動,內容豐富多彩,而角色游戲是幼兒最典型、最具有特色的游戲。要真正實現角色游戲的教育功能,就要在教師的引導下發展幼兒的個性。本文筆者從教師在角色游戲中指導時機的選擇、指導策略的選擇來探討在角色游戲中教師如何進行合理的介入指導。

關鍵詞:角色游戲

指導策略

游戲是幼兒園的基本活動也是幼兒的基本生活方式,由于其固有的游戲特點,使其成為最適合兒童和最受兒童喜愛、在兒童階段又是不可缺少和替代的活動。幼兒通過游戲不斷地體驗成功與失敗、不斷的認識自我、認識世界,不斷的豐富和完善人格的內涵,獲得身心和諧健康發展。本筆者研究探討教師對游戲的介入時機的把握及影響教師選擇介入時機的因素,宗旨在為提高教師在角色游戲中引導發展幼兒的個性。

一、角色游戲的含義

角色游戲是幼兒通過扮演角色,通過模仿、想象,創造性地反映現實生活的一種游戲。其中扮演的是熟悉的、了解的角色:模仿的對象是教師、成人、伙伴等;強調游戲中自主性、主動性、創造性的發揮。如,在“小工廠”游戲中有包糖果、做餅干、裁衣服、照相和洗照片等情節,幼兒不喜歡。因為角色沒有表現得經驗和機會,沒有扮演角色,沒有角色的語言,體驗等只是一種手工制作而已。

二、角色游戲的結構

角色游戲是幼兒的自然游戲的一種,是幼兒期特有的游戲,全面反映了游戲的一種游戲。角色游戲,一般由主題、角色、材料、情景、規則等組成,它包括:角色的扮演、對物品的假象、游戲動作、情景的假設、游戲的規則和主題。本人通過以下三個方面來進行描述:

1、角色的扮演

幼兒在游戲中,扮演假裝的角色,而不是他自己,兒童扮演角色對發展想象力和自我意識幼很大作用。在游戲中,角色是游戲的中心,幼兒常扮演他們認為重要的人物。如:幼兒喜歡扮演成人的角色—媽媽、爸爸、警察、司機、醫生、老師、營業員、理發師等。

2、游戲中物品的假象

對物品的選擇、假象,是由兒童的思維發展水平決定的,“以物代物”即受具體形象性思維的影響、制約。游戲中以物代物的特點,都與他們所想象的、不在眼前的東西在外形上有一定的相似性決定了幼兒以物代物過程中建構象征的方式的共同性,構成了集體象征的心理基礎。然后借助言語的固有作用,促進交流。如:(沙想象成米、瓶蓋想象成鍋、一塊積木不同孩子想象的也不同可能四餅干、磚頭、面包、枕頭等)

3、對游戲動作和情景的假象

角色是幼兒以動作、語言來扮演的。幼兒在游戲中不是單純地玩玩具,在角色游戲中,幼兒通過使用玩具的動作來表現假象的游戲情節,如,醫生看病、司機運乘客、做飯、買菜,以表達自己的思想、情感和體驗。

總合看來,角色游戲的要義有兩點:一是通過扮演角色模仿現實生活,二是通過扮演角色想象現實生活。因此,從這個意義上說,角色游戲既是現實的,又是超越現實的。幼兒的角色扮演過程既有對現實的模擬,又有對現實的想象,而且主要是想象。我們可以從兩個方面來加以說明:一是從幼兒在游戲中扮演的角色入手,二是從幼兒在游戲中對角色的變形和夸張入手。

三、幼兒角色游戲的意義

1、幼兒園活動是以游戲為基本活動,保教并重,關注個別差異,促進每個幼兒富有個性的發展。游戲是兒童早期特色的一種學習方式,在游戲過程中幼兒的言語、情感、想象等心理活動都頻繁發生,身心也由此得到發展。因此,游戲在幼兒發展中具有十分重要、不可替代的作用。

2、游戲作為幼兒一種特殊的活動內容是豐富多彩的,形式也是多種多樣的,而角色游戲是幼兒最典型的、最有特色的游戲。角色游戲是幼兒按照自己的意愿扮演角色,通過模仿和想象,獨立自主地、創造性反映現實生活的活動。如:玩娃娃家、開商店,當小老師等。

3、角色游戲給幼兒帶來極大的快樂個滿足,它不僅對幼兒主動性和創造性的培養幼積極的意義,還有助于鞏固和加深經驗,練習手腦共同活動,發展語言和認識能力,提高社會合作性有積極作用。所以說角色游戲是最適合幼兒身心發展的游戲之一。

因此,教師必須要加強對角色游戲的指導,充分發揮角色游戲的教育作用。教師對角色游戲的指導主要體現現在幫助幼兒按自己的愿望和想象展開游戲,充分發揮他們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使幼兒有興致、毫不勉強地、努力地在游戲過程中學習,而不是將教師自己的意圖或設計強加于幼兒。

四、教師介入幼兒游戲的重要性

游戲是幼兒自主自由的活動,但并不意味著成人或者教育者對游戲中的幼兒可以放任自流,游戲作為幼兒的基本活動,已成為教育幼兒、發展幼兒的手段或形式,幼兒游戲的過程就是教師給幼兒施加教育影響的過程,教師進入幼兒游戲過程的意義,越來越受到肯定和認同。當然教師介入幼兒游戲能提高幼兒游戲的安全性。由于游戲是幼兒自發的活動,有著較大的不可預知性,游戲的內容是否適合幼兒?游戲的材料是否安全?游戲過程中會突發哪些問題?這些都是幼兒無法預知的,同時由于幼兒身心發展不完善,使其缺乏應對安全隱患的知識經驗和能力,因此教師對游戲的及時介入就顯得尤為重要。

教師介入幼兒游戲可以提高幼兒游戲的水平,尤其是幼兒的角色意識,社會行為規范和積極情感。在教師有目的、有意識的環境創設、材料投放和指導下,能提高兒童游戲的能力。

教師指導要把握時機,在幼兒需要的時候介入才是最佳時候。我們知道在幼兒游戲過程中并不是教師指導的頻率越高,幼兒的游戲熱情就越高,更不是教師參與幼兒游戲越積極,幼兒游戲發展得就越快。如何把握這關鍵的瞬間,在孩子需要幫助或不需要干擾時作出正確的判斷滿足孩子的發展需要?這個介入時機的適宜性問題就是老師最難把握的。

五、教師如何正確的指導角色游戲

教師對角色游戲的指導應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讓幼兒生活經驗豐富起來,教會幼兒分配和扮演角色游戲

角色游戲是幼兒對現實生活的一種積極主動的再現活動,幼兒的生活經驗豐富,那么就體現了游戲內容的充實新穎,否則游戲將會變得枯燥無味,也不能持久。幼兒的生活經驗大多來自家庭和幼兒園的生活和學習,教師要在日常生活學習中拓展幼兒的視野,豐富幼兒對周圍生活的知識和經驗,這就需要幼兒園每日的游戲活動都應有新的內容,使幼兒感到新奇有趣。教師在幼兒進行角色游戲前,

先應讓幼兒熟悉所要扮演的角色,教師應當多引導和組織幼兒走入社會環境中,去考察去了解。幼兒觀察得越認真越仔細,內心的體驗就越豐富,在游戲中扮演的角色也就會越形象越逼真。幼兒玩游戲最關心的是自己扮演什么角色,模仿什么角色活動最為滿足。在進行角色分配時,可由教師建議或有幼兒自己報名推選,輪換擔當角色;啟發幼兒明確自己角色的身份,理解角色,富有創造性地扮演角色。如在玩醫院的游戲時,可以讓爸媽在醫院工作的孩子來扮演醫生,因為這個孩子可能比較熟悉醫生的工作,在游戲中可以把自己所扮演的角色做得更好,而其他扮演“護士”和“病人”的角色,經過教師的啟發懂得一些技術,更學會做人的道理,從而豐富角色行為的內容,達到了“寓教于樂”的目的。

2、創造良好的游戲條件,建立必要的游戲規則

教師必須給幼兒充足的游戲時間,除了每天規定的教學活動時間,其余時間都可以組織幼兒玩各種游戲,一般而言,角色游戲需要的時間長一些。游戲地點是幼兒做好游戲必備的空間條件。只要充分地利用環境,改造環境,利用已有的設施條件,可以為幼兒提供既安全衛生又美觀、整潔有序、富有童趣的游戲環境。玩具和游戲材料是游戲的必備的物質,幼兒往往是在玩具物品或材料的啟發下產生聯想,引起游戲的愿望,如用小椅子當做公交車,男孩子們邊爭先恐后的搶著當司機,并鼓勵其他小朋友坐車當做乘客。豐富的玩具材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游戲的內容,教師為幼兒提供玩具材料時,還要注意不同年齡特色的孩子的生理特點,從安全角度出發,使每個玩具都發揮其作用,拓展孩子的想象力。教師除了給幼兒提供游戲場地和玩具外,還要在游戲前講講必要的游戲規則,這些規則不是束縛幼兒而定,而是在保證衛生與安全的前提下,讓幼兒更自由,更充分地參加游戲,從而達到在游戲中進行素質教育的目的,使孩子從小養成講文明禮貌,遵守規則的良好品質。

3、鼓勵幼兒按照自己的意愿提出主題游戲

要根據幼兒不同的特點對他們進行個別指導。幼兒按自己的意愿提出游戲的主題,反映了幼兒活動的有意義,教師可以利用玩具及富有感情的語言,啟發幼兒有玩游戲的愿望,幫助他們確定主題,并去實現它。如教師看到幾個孩子在點心店做點心,便可以問你們在做什么點心啊?點心怎么賣啊?問一些問題可以引出一些列問題可以產生一個主題,并進行游戲。

六、教師在角色游戲中指導的策略

皮亞杰曾說:“當我們教授幼兒某個東西時,我們正妨礙了幼兒創造力的發揮。”所以并不是教師每次的指導和介入都是有效、可行的。研究表明:教師的指導行為與幼兒的游戲發展、幼兒的游戲體驗并不一定成正比,即并不是說,教師在游戲過程中指導的頻率越高,幼兒的游戲熱情就越高;教師參與幼兒游戲越積極,幼兒游戲發展得就越快。眾所周知,角色游戲是幼兒園游戲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幼兒非常樂于參與的一種自主性游戲。

盲目地引導會打斷幼兒正在進行的游戲,會影響幼兒獨立思考解決問題,以及伙伴間的相互作用,會讓幼兒對教師產生依賴,甚至反感。所以,選擇引導的時機是相當重要的。

(一)細致的觀察,判斷引導需求

觀察是教師判斷是否需要介入游戲的基礎和依據。教師首先必須了解掌握各年齡段的幼兒所能表現得游戲特征。如在小班階段,重點在認知方面,要求幼兒產生游戲的興趣;在中班階段幼兒要學會理解角色,表現角色;而在大班階段,重點是教師能否創設游戲情景,使幼兒創造性地表現豐富多彩的生活情節。蘇聯心理學家維果茨基指出:游戲創造了兒童最近發展區。在游戲中,兒童的表現總是超過了他得實際年齡,高于他日常的行為表現。教師要通過仔細的觀察,了解幼兒是否能夠通過自我調節來解決游戲中出現的問題,準確判斷幼兒的游戲需要,不要過早地引導游戲。幼兒在游戲中難免出現停滯不前的現象,即遇到“認知結” 教師要注意這些結,并適時介入幼兒的游戲活動,使這些結成為幼兒注意的焦點,從而使幼兒對問題幼更深層次的理解。

(二)根據游戲內容,選擇適當的引導方式

1、語言的提示

當幼兒在游戲中出現了問題,或者遇到問題而無法順利進行時,教師的一兩句簡單的建設性提示能幫助幼兒順利的進行游戲。幼兒在游戲中停滯不前的另一個原因是游戲興趣處于低潮。游戲與幼兒的興趣密切相關,興趣又受經驗和好奇心得制約,而幼兒興趣與好奇心都是短暫的,容易轉移。所以幼兒對某一游戲從熱到冷是正常的。因此,教師通過重組游戲材料,以重新喚起幼兒游戲的興趣。如:在精靈城堡中,強強、樂樂都對里面的汽車比較感興趣,所以一直在玩小汽車。

這是教師就以建筑工地的老板的身份進入游戲,理由是這里有沒有停車場,目的是把幼兒引導在搭建停車場上,并需要語言提示“我們這里的停車場可以停多少車啊?停一次多少錢啊?在停車場邊上有什么好玩的公園啊?”幼兒一聽,邊馬上開始分工合作,強強開始搭停車場,樂樂開始搭建大公園。這樣,幼兒就進入了自己的角色,保證了游戲的正常進行。

2、材料的引導

材料指引是通過教師為兒童提供材料,引發游戲的興趣,促進游戲的延續和提升的方法。材料可以是實物(半成品、成品和廢舊品)和圖片、圖書等。如中班的溫馨書吧已經很多次無人光顧,即使有光顧的也只逗留幾分鐘便離開了,桌面上的塑料小動物和一些畫幼故事背景的圖板被冷落在一旁。這一天教師在這里投放了一盒橡皮泥。媛媛來到這里。用橡皮泥造了一座小山,山洞里面躲著一個小動物,加上原來的背景圖板,媛媛津津有味地玩了半天。樂樂則用橡皮泥捏一個大恐龍,肚子里裝了一只小恐龍,說是恐龍媽媽要生小恐龍了,結果引出了一場爭論:恐龍寶寶是從蛋里出來的?還是從媽媽的肚子里出來的?后來孩子們圍著這個話題展開討論。這個例子中說明,一個橡皮泥的投入,無需教師更多的言語,就給了幼兒一個可開拓的空間。

3、環境的隱性引導

對幼兒來說,符合幼兒經驗、幼兒看得懂得,他們就會朝指示的方向前進,然后通過與環境的互動不斷豐富自己的原有經驗。在角色游戲中,教師應通過觀察創設游戲環境,并不斷改進游戲的環境,促進幼兒在與環境的互動中得到發展。這樣不需要過多的語言與行動,就能在潛移默化中使幼兒規范自己的游戲行為。

4、直接干預

當幼兒在游戲過程中出現嚴重違反規則、攻擊性等危險行為,教師就必須以指導者的身份直接介入到游戲中區,對幼兒的行為進行直接干預,否則會影響游戲 的正常進行。如在玩警察游戲時,壯壯來當警察,在他管理人的時候動作幅度較大,出現一些攻擊性行為,好幾位幼兒來告狀說警察打人,這是教師就必須進行直接干預,與壯壯談談如何做好一個警察,跟他講講警察應該做什么工作,告訴他警察應該為人民服務的不是一直去管別人的。

(三)觀察幼兒情況,及時退出游戲

當教師通過游戲介入使得游戲主題得以深化,能夠順利的完成游戲時,教師就應該退出。過多的介入可能會適得其反,可能會阻礙幼兒的自由發展。教師只是起到一個點撥作用,而不是幫助幼兒更好地完成游戲。游戲的主體是幼兒,幼兒游戲是幼兒自愿性地活動,游戲的開展為幼兒提供了自主自由活動的機會。所以在幼兒的游戲時間里應該尊重幼兒意愿,支持幼兒游戲行為的意念,避免不必要的無效干預。

七、小結

幼兒的心理特點和年齡特征決定了游戲和玩具是幼兒階段認知世界、實現身心發展的主要途徑和學習方式,是幼兒自發的自然狀態下的主要學習資源,也是實施幼兒教育最基本的途徑和手段。利用玩具進行活動和游戲是幼兒的天性,玩教具和活動反映了幼兒特定年齡階段特有的興趣、需要和學習特點。讓幼兒在活動中學習、探索、發現,不僅能豐富知識經驗,有助于認知能力的發展,還有利于意志品質和個性的形成,有助于愛學習、會探究的良好動力的特征的形成,有助于促進每個幼兒在原有的水平上富有個性地發展。 參考文獻

【1】 曹中平:童游戲論,川寧夏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2】 周桂華:重視幼兒良好個性的培養,西教育,2001(11) 【3】 華愛華:《幼兒游戲理論》,上海教育出版社,199

8、12 【4】 許政濤:《幼兒園游戲與玩具》,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

3、01 【5】 邱學青:《學前兒童游戲》,江蘇教育出版社,2003 【6】 幼教中國網——曹怡萍:《讓幼兒在角色游戲中快樂的成長》 【7】 丁海東著:《學前游戲論》,山東人民出版社,2001

第四篇:談幼兒園中班幼兒角色游戲中教師語言指導

【摘要】教師對中班幼兒角色游戲進行指導時主要運用語言指導方式。教師的語言指導可分為建議式、詢問式、陳述式、鼓勵式、示范式、責備式七種,而這種七種方式根據語言表達的開放性程度又可分為三個層次。研究者認為教師在運用語言指導幼兒角色游戲時應注意防止建議變指令,防止指令變獨斷,防止詢問變質問,防止陳述變獨白,小心鼓勵變味,注意示范失范。同時教師應把握語言指導開放性的度。

一、問題提出

艾里康寧認為,角色游戲中幼兒的游戲能力是在教師的有效指導中逐步發展起來的?!?〕許多研究也表明,成人對幼兒游戲活動的關注與指導能夠提高幼兒游戲的品質、促進師幼關系的融洽、推動幼兒認知與社會能力的發展?!?〕教師對幼兒角色游戲進行指導的主要方式是語言指導,不同的語言指導方式對于不同的游戲情境和不同的幼兒其指導效果是不同的。伍德研究發現,若教師指導語言運用不當會打斷兒童的游戲,如果教師能有技巧地詢問相關問題,與幼兒進行對話,則可使語言指導達到最佳效果?!?〕因此,教師能否恰當地運用語言對幼兒角色游戲進行指導直接決定了幼兒的游戲主題能否順利發展,也決定了教師的介入是激發了幼兒游戲的興趣還是挫傷了幼兒游戲的積極性。研究者深入幼兒園收集教師游戲指導案例,試圖全面把握幼兒角色游戲中教師語言指導行為的基本情況,思考和總結教師運用語言指導方式時需要注意的問題。

二、研究方法

(一)研究對象 本研究采用目的性抽樣,選取n 市三所省級示范幼兒園,隨機抽取其中8 個中班的12 名中班教師,對每位教師進行兩次完整的角色游戲指導過程的觀察,第一次觀察為預觀察,第二次觀察為正式觀察并記錄。之所以選擇中班主要考慮到中班幼兒的游戲自主性、創造性較強,參與游戲的積極性較高,但受自身經驗和能力的限制,在游戲過程中往往會遇到一些障礙,因此教師的指導行為容易出現,便于研究者收集案例。

(二)研究方法與過程 本研究采用非參與式觀察法和訪談法。觀察時的記錄主要采用事件取樣法。訪談對象是這12 名中班教師,研究者將隨機訪談與正式訪談相結合,其中正式訪談時研究者按結構式提綱進行。觀察與訪談的結合有利于研究者更為深入地理解教師的行為及其原因。 研究者利用攝像機和錄音筆將整個游戲指導過程和訪談過程記錄下來,然后對觀察和訪談記錄進行整理,由兩名研究者分別對資料進行編碼(兩者編碼一致性系數為0.85),最后用spss11.5 錄入數據并進行分析。

三、研究結果

(一)教師的主要指導方式 研究者共收集到角色游戲中的教師指導行為522 例,分析其具體表現方式,研究者發現可以將教師的指導行為分為語言指導、動作指導和語言-動作指導。經統計,522 個案例中語言指導為419 次,占總數的80.3%;動作指導為41 次,占總數的7.8%;語言-動作指導為62 次,占總數的11.9%。由此可知,教師在中班幼兒角色游戲指導中主要以語言指導為主。 (二)教師語言指導的主要類型 通過對481 例教師語言指導行為的分析,研究者發現,教師對中班幼兒角色游戲的語言指導可進一步歸納為七種類型(見表1),按出現的頻率依次為建議式、詢問式、指令式、陳述式、鼓勵式、示范式和責備式。其中,排在前三位的語言指導方式共出現373 次,占總數的77.5%,是教師語言指導的主要方式。 根據語言指導的開放程度,研究者將七類語言指導方式分為三個層次:詢問式和建議式是開放程度較高的指導方式;指令式、示范式和責備式是開放程度較低的指導方式;陳述式和鼓勵式則介于兩個層次之間。由表1 可知,詢問式和建議式指導共出現了289 次,占總數的60%,即教師的語言指導以開放式語言為主。

四、分析與討論

(一)教師運用語言指導方式時需要注意的問題 每一種語言指導方式的使用都有較強的情境性,為了更為有效地指導幼兒的游戲,教師必須對角色游戲的情境具有較強的判斷力,并能選擇靈活多樣的語言指導方式。 1.防止建議變指令

建議式語言指導是教師在幼兒角色游戲中運用最多的一種指導方式,指的是教師運用詢問或者陳述的方式向幼兒表明自己的看法和主張,以此提示或暗示幼兒解決問題的指導方法。建議式的語言語氣柔和,句末往往出現"吧""好嗎""啊"等語氣詞。

建議式語言指導有兩個主要特點: 一是非強迫性,即教師不是直接幫助幼兒解決問題,也不是以不可抗拒的命令方式要求幼兒按照教師的方法解決問題,而是給出幾種可供選擇的解決方法,幼兒既有選擇的自由,也有拒絕的自由;二是語言中暗含解決問題的方案。但是,建議式語言很容易演變為指令式語言,研究者在歸類時也常常為判斷某一指導語言是建議式還是指令式而感到困惑,這實際上也反映出教師在指導幼兒游戲的過程中為了盡快達到目的,容易將建議演變為指令。

案例1:幼兒進行醫院游戲時,由于沒有病人,"醫生"一個人坐在醫院里擺弄材料,此時教師扮作病人介入。 a 老師:醫生,這是我掛的號。(幼兒將掛號單子放在盒子里,并在筐子里尋找可以看病的儀器。) a 老師:你還沒有問我哪兒不舒服,你就拿這些東西啊?你都不問我哪兒不舒服啊?"醫生":你哪兒不舒服啊? a 老師:哎呀,我感覺我的喉嚨特別疼。(幼兒又站起來到筐子里找儀器,這一次拿了一個聽診器。) 從案例1 可以看出,教師試圖運用建議的方式幫助幼兒豐富游戲情節,但她忽略了中班幼兒以行動思維占主導的年齡特點,也沒能準確把握幼兒的游戲脈絡,因而她這種較為主觀的指導方式沒能對幼兒發揮作用。于是,教師為了達到指導目的,連續運用了看似建議式實為不可選擇的指令式語言對幼兒的游戲進行指導。雖然教師的目的達到了,可是幼兒的意愿卻被湮沒了。如果教師能夠在了解幼兒游戲特點、尊重幼兒意愿的前提下,根據游戲情節發展的脈絡對幼兒進行積極的指導,將能達到更好的指導效果。

2、防止指令變獨斷

指令式語言指導主要在幼兒違反游戲規則或材料使用不當等情況下出現。指令式語言語氣嚴厲,教師直接告訴幼兒必須做什么或者不能做什么。指令式語言指導可分為兩種類型,一是有指令而無解釋的指導,一是既有指令也有解釋的指導。解釋意味著教師運用規則或習俗來約束幼兒的行為,既使幼兒了解了游戲規則,又制止了幼兒違反規則的行為;無解釋則傳遞著這樣一個信息--沒有任何理由,你只能照我說的做。由此我們可以看出指令式語言的一個重要特點,即不可選擇性,無論教師是否給予足夠的理由,是依據規則還是利用個人權威,其目的都是讓幼兒按照教師的要求去做。如果教師僅僅利用個人權威命令幼兒,那么教師的指導很容易演變為獨斷行為。

案例2:娃娃家游戲中,教師發現娃娃家的廚房沒有用圍欄圍起來,于是介入指導。 k 老師:你們家廚房在哪兒呢? "爸爸":(指了指墻角) k 老師:來,把這個(搭成圍墻的大型積木)拿過去。 "媽媽":這個是圍墻(隔開理發店和娃娃家)。

k 老師:來,就拿這個過去??炷眠^去吧。(教師離開,"爸爸"將大型積木搬過去圍廚房。) 案例2 中的指令性語言是教師權威的集中體現,只有指令而無具體的解釋,對于幼兒來說具有不可質疑和不可拒絕性。即使幼兒強調了這些大型積木的用途,教師仍然命令幼兒將圍墻拆了去搭建廚房。幼兒雖然不情愿,但迫于教師的權威只能照做。這樣的指導談何尊重幼兒的意愿呢!因此,教師應慎重地選用指令式語言指導方式,一般來說,只有當游戲中出現安全隱患或幼兒產生攻擊性行為時才可適當運用。

3、防止詢問變質問

詢問式語言指導是指教師運用提問的方式提醒幼兒當前游戲中存在的問題,并激發幼兒思考解決方案。

教師運用詢問式語言指導通常分兩個步驟進行: 第一步,教師通過詢問暗示幼兒游戲中存在的問題,其目的是引發幼兒的問題意識; 第二步,教師通過各種提示激發幼兒對問題的思考。根據幼兒思維參與程度,我們又可以將教師提出的問題分為確認性問題、事實性問題和解釋性問題,其中確認性問題最容易回答,解釋性問題則最難回答。如果教師對于幼兒游戲中的問題以及幼兒當前的游戲狀態把握不準確,或是提問指向性不明確,他們的提問可能使幼兒茫然不知所措。當教師反復地追問時,詢問就變成了質問。因此教師運用詢問式指導時應該注意問題的明確性以及提問的語氣。

案例3:角色游戲剛開始時,教師觀察到一個"不安分"的"爸爸"不在自己家里收拾東西卻來到"小吃店"看小朋友們系圍裙,因而介入指導。

m老師:你是誰?我問家豪,你是誰?你今天是做什么游戲的? 家豪:我是玩娃娃家的。

m老師:你是娃娃家的什么人?(家豪詫異地看著老師,不說話)你是娃娃家的什么人?(教師顯然有些生氣地說)媽媽還是爸爸? 家豪:爸爸。

m老師:有爸爸這樣跑過來的嗎?(對于教師的反問,家豪不知是沒有明白,還是故意如此,他仍然站著看小朋友們系圍裙,幾秒鐘后才突然跑回自己的游戲區域。

從案例3 可以看出,教師劈頭蓋臉連續問了七個問題,不免給人以壓迫感,而重復式詢問也使幼兒產生嚴重的焦慮感。這種緊張情緒使得幼兒即使面對容易回答的簡單事實性問題也不知如何回答或不愿回答了。

可見,詢問式語言指導雖然是一種教師比較認可的有利于激發幼兒思維的指導方式,但如果運用不當,就會給幼兒帶來壓力,使幼兒對教師的指導產生反感。因此,研究者認為同樣的問題最好不要連續地重復詢問,對于幼兒不作回答的問題,如果不是幼兒沒有聽清楚,就是幼兒對教師的問題不理解或者難以回答。教師此時要做的不是簡單的重復,而應在全面把握幼兒游戲動機的基礎上,給幼兒一個支架,讓他心情愉悅地利用支架解決游戲中存在的問題。

如案例3 中家豪可能更想玩小吃店游戲,也可能對系圍裙的經驗很感興趣,教師此時可以運用詢問的方式了解家豪的興趣所在,鼓勵和引導他把感興趣的游戲情節納入娃娃家游戲中,并幫助他豐富游戲情節。

4、防止陳述變獨白

陳述式語言只是在說明一個事實,這個事實可能是當前游戲中存在的問題,也可能是教師提供的一個解決問題的方法。由于僅僅是陳述事實,既沒有直接的建議,暗示性也不強,對于幼兒來說需要較強的理解能力才能明白教師在陳述中表達的指導意見,因此,陳述式指導容易演變為教師的獨白,很難達到教師指導的預期效果。

案例4:娃娃家游戲中,"媽媽"正在收拾房間,教師發現"微波爐"放在地上,于是介入指導。 z 老師:你看,你們家的微波爐放在地上的啊。 "媽媽":(看著教師,沒有說話。) z 老師:可以放在哪兒呢?("媽媽"將"微波爐"從地上拿起來放在桌子上。) 案例4 中幼兒對于教師的陳述式語言指導沒有明顯反應,一方面幼兒可能并不認為教師提出的是一個自己需要解決的問題,微波爐不是不可以放在地上,或者因為自己正在收拾屋子,微波爐放在地上只是權宜之計;另一方面也可能是幼兒沒有理解教師指導的真實意圖--希望幼兒將微波爐拿起來放在桌子上。當幼兒確實沒能理解教師暗示性的陳述時,教師可以通過建議或詢問進一步表達自己的意思。本案例還有一個值得注意的問題,教師應反思游戲材料的擺放問題是不是游戲指導的重點,一般說來,教師在指導幼兒游戲時,要把握當前游戲中最值得關注的問題,不宜輕易打斷幼兒的游戲。

5、小心鼓勵變味

鼓勵式語言指導是指教師運用贊揚、夸獎等語言對游戲中幼兒的行為給予表揚和肯定,目的是強化當前幼兒良好的游戲行為。教師及時發現幼兒的閃光點并給予積極的反饋能充分調動幼兒游戲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并使幼兒清楚什么樣的行為是值得推崇的。

值得思考的是,在研究者收集到的481 個案例中,鼓勵式語言指導僅占4.4%。如果不是幼兒在游戲活動中確實缺少良好的行為表現,就是教師缺乏發現和鼓勵幼兒良好的游戲行為的意識。同時,研究者發現在僅有的幾次鼓勵式語言指導中,鼓勵往往成為說教的附屬品,失去本真味道。

案例5:餅干屋游戲中,教師經過長時間觀察,發現"收銀員"始終忠于職守,一直堅守在收銀機前。為了強化幼兒的良好行為,教師介入指導。 h老師:哎,你一直在這里,你怎么不出去玩呢? "收銀員":不能出去。

h老師:為什么不能出去啊?你坐在這干什么的? "收銀員":收錢。

h老師:那如果你出去了會怎么樣呢?(幼兒看著教師不回答)你出去了這里有沒有人了?(幼兒搖頭)那別人來買餅干怎么辦呢?所以你應該怎么樣啊?呆在這兒?(幼兒點頭)嗯,你真的不錯!那你什么時候可以去玩啊?下班的時候出去玩,好嗎? 鼓勵應該是一種自然而然、發自肺腑的表揚,如果添加了過多的說教反而讓人覺得不真實。如果幼兒在獲得表揚前必須回答一系列問題,詳細回顧自己做出良好行為的原委,那么鼓勵便成了壓力,失去了積極的意義。邱學青(2003)認為,游戲是幼兒的需要,幼兒不是成人愿望的執行者,他們是根據自己的需要和愿望來玩游戲的。

因此,即使是鼓勵式指導,也要考慮怎樣才是幼兒樂于接受的。

6、注意示范失范

當幼兒在教師的提示下仍然不知道該如何解決問題的時候,教師往往直接提供幼兒可供模仿的語言或行為,這就是示范式指導。示范式語言指導的優點在于它是幼兒最容易理解的指導方式,當然也是開放程度最低的一種指導方式。然而,示范式語言指導如果運用不當也容易讓幼兒感覺壓抑。因為既然是示范,就意味著對于幼兒來說就沒有選擇余地,也不可以有自己的意愿,只能按照教師示范的去做,而且需要做得一模一樣。而且有些示范是超越幼兒原有經驗甚至是不符合幼兒當前需要的,雖然容易達成教師的指導目的,卻使幼兒的游戲失去了自主性。

案例6:教師扮成顧客參與到理發店游戲中,為了進一步豐富游戲情節,教師對幼兒進行指導。 q老師:你問問我"要剪多少"。(幼兒看著教師,不知道要怎么說。)你問問我呀。(幼兒還是一臉茫然)你說"請問你想剪多少頭發?"(幼兒仍然躊躇不決)你問我,我就會告訴你。 "理發師":請問你想剪多少頭發? q老師:哦,我只想剪一點點哦,可別剪多了哦。謝謝你哦,幫我剪吧。(理發師開始給教師"剪發"。) 教師的示范顯然與幼兒原有經驗有很大落差,因而幼兒一直猶豫不決。在教師連說四遍"你問問我……" 的時候,即使是成人也會感到壓抑和反感。這種呆板的語言示范難以達到預期目的。其實,教師如果發現幼兒對理發師角色的原有經驗比較匱乏,可以嘗試扮演一名理發師介入到角色游戲中,用動作示范代替語言示范,可能會達到更好的指導效果。由此可見,教師在運用示范式語言指導時應考慮當前游戲情境以及幼兒的經驗水平和個性特點,不可要求幼兒機械模仿、生搬硬套。

(二)教師語言指導開放程度的層次性

上述七種語言指導方式從語言本身表現出的開放性和封閉性來看有一定的層次性:詢問式和建議式是開放程度較高的語言指導方式,指令式、示范式和責備式是開放程度較低的語言指導方式,陳述式和鼓勵式開放性程度適中。開放意味著給予幼兒足夠的自由和想象空間,封閉則意味著唯一和不可抗拒性,語言指導開放程度的層次性表征了幼兒游戲自由度的范圍。從一個角度看,指導語言開放程度的降低意味著教師的指導越來越具體和直接,也越來越容易為幼兒所理解和接受。從另一個角度看,越是開放的指導方式越能夠激發幼兒的開放性思維,越能夠調動幼兒解決問題的主動性,從而推動幼兒游戲能力的發展;越是封閉的指導方式則越束縛幼兒的思維和自主性,制約幼兒游戲能力的發展。因此,教師對語言指導開放程度層次性的準確把握有助于教師根據具體游戲情境和幼兒個體差異選擇、組合、調整指導方式以指導幼兒角色游戲。

當一種語言指導方式無法達到預期效果時,教師往往會主動采用另一種幼兒更易理解同時也更為封閉的語言進行指導。因此,隨著幼兒年齡的增長和經驗水平的提高,較為開放的語言指導方式的使用頻率也有所提高。中班幼兒處于承上啟下的過渡年齡段,教師已開始逐步使用較為開放的語言指導幼兒的角色游戲。當她們意識到當前的指導方式無法有效幫助幼兒解決問題時,她們會逐步降低指導的開放性,從而在幼兒原有的經驗水平上給幼兒以合適的"支架",讓幼兒理解和接受教師的指導。

案例7:理發店游戲中,教師以顧客的身份介入游戲,在"理發師"剪完頭發后,教師希望"理發師"接下來能夠給顧客洗頭,于是采用語言指導。

l 老師:你剪好了嗎?("理發師"點點頭)剪好了,然后干什么呢?("理發師"幫教師解圍裙)啊,這樣就拿掉了?剪完了,還要干什么啊?剪完了以后要干什么?(說著,"理發師"已經將教師身上的圍裙拿掉了)啊,把這個拿掉嗎?我的頭發還沒有洗啊。 "理發師":到那邊洗。(指著洗頭發的地方。) 上述案例中,教師先是運用較為開放的詢問式語言指導,希望以此豐富幼兒理發游戲的情節,但在連續詢問三遍后,"理發師"仍然沒能理解,于是教師降低了語言指導的開放程度,通過運用陳述式語言表達一個事實,意思是你現在應該給顧客洗頭發。這時候理發師終于領悟了教師的意圖,于是給予積極回應,由此達到了教師的指導目的??梢?詢問式語言指導是一種開放程度比較高的指導方式,對于這樣的問題幼兒可以有多種多樣的回答,不僅體現了幼兒游戲的自主性,更給予幼兒創造空間。陳述式語言指導則是一種較為封閉的指導方式,教師對于事實的陳述意味著幼兒可以沿著教師提供的思路拓展或延伸游戲情節。因此,開放式指導雖然對于幼兒的發展來說更有意義,但是對于小年齡幼兒來說不易達到指導的目的,教師在選擇語言指導方式時應根據幼兒的發展水平把握合適的度。

參考文獻: 〔1〕劉焱.兒童游戲通論〔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4:129。

〔2〕james e johnson.兒童游戲:游戲發展的理論與實務〔m〕. 郭靜晃,譯.2 版.臺北:揚智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1994:28-30。

〔3〕邱學青.學前兒童游戲〔m〕.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2005:230。

〔4〕邱學青.幼兒園游戲指導中存在的問題及其對策〔j〕.幼兒教育,2003,255(3)

第五篇:角色游戲中游戲材料使用策略探析

摘 要 游戲被看做幼兒日?;顒又兄饕膶W習方式,在游戲活動中成長是學齡前兒童教育的關鍵原則。不僅如此,這也是學齡前兒童區別于其他年齡兒童的明顯標志。角色游戲是一種演繹類的展現生活情景的游戲是學齡前兒童最常見的游戲類型。游戲的物質基礎是游戲材料,推動著角色游戲的開展。在游戲中,游戲材料的種類、數量、高低結構、動態性等因素都對角色游戲的價值產生了一定影響,那么,如何有效地利用這些因素讓角色游戲的教育價值發揮到最大化是值得深入探析的。

本文主要通過文獻調查法、案例分析法和訪談法發現,游戲材料的種類、數量、高低結構、動態性影響著角色游戲中游戲材料的價值;其次,通過分析典型案例、游戲材料的價值和影響因素,發現角色游戲中游戲材料使用方面的現存問題以及分析相對的原因;再次,以問題和原因為依據淺析游戲材料在幼兒角色游戲中的具體使用策略。

關鍵詞:游戲;角色游戲;游戲材料 abstract The game is regarded as the main way of learning in children"s daily activities, and the growth of the game is the key principle of preschool children"s education.Not only that, it is a clear sign that preschool children differ from other ages.Role game is a kind of deductive class to show the life scene of the game is the most common type of preschool children.The material base of the game is the game material, which promotes the development of the role game.In the game, the game material kind, the quantity, the high and low structure, the dynamics and so on factors have had certain influence to the role game value, then, how to utilize these factors

effectively let the role game educates the value to play to maximize is worth the thorough analysis.This article mainly through the literature investigation, case analysis and interviews, the game material types, quantities, high-low structure, dynamic influence the role of game material value; Secondly, through analyzing the typical cases, the value of game material and influencing factors, discovering the existing problems in the use of game materials and the relative reasons for the analysis of the game material.Thirdly, on the basis of problems and reasons, the concrete use tactics of game material in the children"s role game.Key words: Games;role games;game materials 引言 “角色扮演”是幼兒角色游戲的主要體現形式,是幼兒自主地表現和抒發自身對現實生活和環境的意識和感情、想法與心愿的一種象征性游戲活動。游戲材料為角色的形成提供了標志性,如白大褂、聽診器代表了醫生,吹風機、染發膏象征著理發師。同時,為角色的扮演提供了可操作性,幼兒只有通過對游戲材料的具體使用,才能真正體驗角色工作生活,掌握相關知識。因此,在角色游戲過程中,游戲材料是必不可少的部分。游戲材料的種類、材質、功能等方面都會對角色游戲產生不同的影響。本文對游戲材料的價值、現存問題及原因和使用策略進行探析,有助于教師更有效的投放游戲材料,促進角色游戲更深入的開展,從而促進幼兒獲得更高層次的發展。

1.研究目的 幼兒的身心發展規律表明了游戲是幼兒獲得經驗和發展的重要途徑。角色游戲作為創造性游戲中的一種,對于發展幼兒的創造力、社會交往等方面起著不可小覷的積極作用。角色游戲的情感支撐和物質根源是游戲材料。因此,本

文通過分析問題及原因,促進游戲材料使用價值的提高。其中,本文第一部分在于研究游戲材料的類型與價值,第二部分在于挖掘現下與游戲材料的選用有關的問題及原因,第三部分在于總結出能夠凸顯游戲材料在角色游戲中價值的使用策略。

2.研究意義 (1)有利于教師更好的了解游戲材料的類型與價值 教師作為幼兒游戲的設計者、組織者以及引導者,對于幼兒角色游戲起重要作用。游戲材料的選擇、投放等方面都由教師設計并實施,所以教師了解游戲材料的類型和價值對于幼兒角色游戲起著促進和升華的作用。本研究就致力于淺析幼兒角色游戲中游戲材料的使用策略,因此,對于教師進一步了解游戲材料的類型以及價值有著指導意義。

(2)有利于游戲材料在角色游戲中發揮更大的教育作用 游戲材料是幼兒角色游戲需要的支持,游戲材料的類型、功能、結構、材質等等各個方面對于幼兒的角色游戲都有一定的影響。怎樣投放和運用游戲材料才能夠發揮角色游戲的教育意義、促進幼兒各方面發展是探究的重中之重。因此,探析角色游戲中的游戲材料使用策略有利于游戲材料在角色游戲中發揮更大的教育作用。因此,探析角色游戲中的游戲材料使用策略有利于游戲材料在角色游戲中發揮更大的教育作用,并為為角色游戲中游戲材料的正確使用提供理論依據。

(3)有利于幼兒在角色游戲中獲得更高層次的發展 游戲被當做是學齡前兒童基礎的學習方式,他們在游戲過程中學習和發展。游戲材料作為幼兒角色游戲的物質基礎,在角色游戲中的地位舉足輕重。應當根據不同年齡階段的幼兒選擇相應的游戲材料。大班幼兒適合結構層次低,能夠充分發揮想象力的額游戲材料;中小班適合外形逼真的表征性材料,只有選擇適合孩子的游戲材料,才能促進其更好地發展。

(二)研究現狀

1、有關角色游戲的研究 在本研究之前,已有不少有關角色游戲與游戲材料的學術研究。其中,根據幼兒在角色游戲中的表現,把合作行為分為意向階段、自發性協同階段、適應性協同階段和組織化協作四個階段,小班幼兒基本處于意向階段,幼兒僅有合作意向和愿望,但無具體的合作行為;中班幼兒主要處于自發性協同階段,幼兒有簡單的語言交流和行為協凋,但缺乏計劃性和組織性;大班幼兒會出現較多的適應性協同行為,幼兒的語言交流和行為已具有明顯的針對性和計劃性,能相互配合協調。[0]通過對中班幼兒角色游戲中合作能力的觀察研究發現角色游戲為幼兒表現合作行為和發展合作能力提供了很大的支持和幫助。[1] .學前教育研究,1994, 02:43-46.] 2、有關游戲材料的研究 在游戲材料方面,學者們對于角色游戲的意義價值探究很多,多采用觀察或者實驗的方式探究,對于幼兒的認知、情感、技能各方面和角色游戲的聯系有深入地研究,同時對游戲材料類型和投放策略有很深刻地見解。游戲材料的種類對兒童游戲的具體選擇確實有著某種定向的功能,有的材料更多引發非社會性的游戲,如瓢土、顏料等,有的材料更多引發建構性游戲,如積木和插塑,模擬實物材料更多引發想象性游戲,同時游戲材料的特征會對幼兒的游戲行為產生影響,模擬物和抽象材料都能引起幼兒的裝扮游戲,兩者的區別在于前者裝扮的主題和動作追隨材料暗示的內容,后者則不限于固定的主題,游戲具有更多的變化和創造。[2]另一方面,完全陌生和比較復雜的玩具材料容易引起兒童的好奇,而中等熟悉和復雜程度的材料更容易導致兒童的象征性游戲和練習性游戲行為的產生。[3]不僅如此,玩具的種類、性質、數量搭配關系影響著兒童的游戲。[4]觀察研究發現,當缺乏玩具時,兒童常常出現爭搶玩具及無所事事的行為。[5] .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第 192-194 頁.]

通過以上的分析發現,現有研究調查中對于游戲材料在角色游戲中的使用策略探析較少,因此,本問通過分析探究角色游戲以及游戲材料的相關內容,目的在于提出有利于角色游戲的開展以及游戲材料的具體使用策略。

(三)研究方法 1、文獻綜述法 把相關文獻資料進行搜集、整理、分析,探究現存的不合理現狀和原因,為本文提供基礎的理論支撐。

2、案例分析法 通過具體的案例對幼兒角色游戲中關于游戲材料的有關內容進行說明。在研究游戲材料在幼兒角色游戲的價值探析中,不僅對游戲材料的價值進行分析,還會通過具體的案例對游戲材料的現存問題和原因進行探究。

3、訪談法 通過與教師及幼兒進行有關角色游戲中游戲材料的功能、投放原則等方面問題的交流,通過訪談內容分析教師對游戲材料的認識和使用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并提出相應的游戲材料使用策略。

一、概念界定 (一)角色游戲 角色游戲是學前兒童以模仿和通過想象,通過扮演角色,創造性地反映現實生活的一種游戲。[6]姜浩認為,作為兒童游戲的一種形式,角色游戲除了具有游戲的基本特征,還有自身的獨特性:①社會性,角色游戲是幼兒對現實生活的一種積極主動的再創活動,現實生活是角色游戲的源泉;②自主性,在角色游戲中,幼兒可以自由的選擇角色,自由地發展游戲主題和情節;③角色扮演,幼兒在角色游戲中總要扮演一個角色,而不是他自己,在角色扮演的過程中,幼兒就會表現出不同的狀況;④想象活動,角色游戲的過程是創造性想象活動的過程,在角色游戲中,幼兒就需要發揮想象,如何運用材料、語言、動作和表情來扮演游戲中的角色。[7]角色游戲的三大要素分別是游戲角色、游戲情節

和游戲材料,游戲材料的作用是不可小覷的。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254.] .蘭州:西北師范大學,2014.] (二)游戲材料 游戲材料是幼兒進行游戲活動時所用玩具和物品的總稱,可以激發幼兒的游戲動機、游戲構思,引起幼兒的聯想和行動。[8]邱學青認為,材料的投放對情節發展和替代行為有一定影響,當給兒童提供不同的游戲材料時,兒童會以自己的經驗和能力玩出不同的游戲情節。[9]幼兒通過對游戲材料的經常性操作,使大小肌肉得到鍛煉、活動能力不斷提高、手眼協調性進一步增強;與同伴之間形成合作、分享、互助與謙讓的良好行為習慣,建立起理解溝通的同伴關系;可以盡情地抒發情感、建立自信心,體驗成就感;可以使觀察力、想象力、表達能力以及解決問題的能力得到進一步的鍛煉,掌握初步的學習技能。[10]游戲材料的種類繁多,多以下列維度進行分類:

.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2008.] .內蒙古師范大學學報,2006,19[10]:61-63.] 1、按照游戲材料的結構完整程度劃分可以成品游戲材料和半成品游戲材料。成品游戲材料即功能固定、用法單一,結構層次完整的游戲材料,多為表征性游戲材料。根據學齡前兒童的年齡特點,小班的角色游戲多使用此類游戲材料。半成品游戲材料,即相對于成品游戲材料功能多樣、用途廣泛,結構層次比較低,多為生活化材料。根據幼兒的身心發展特點,中班特別是大班用此類游戲材料較多。

2、按照游戲材料的來源劃分可以分為生活化游戲材料和專門化游戲材料。生活化游戲材料是指來源于生活的物質材料,如廢舊紙盒、飲料瓶等。專門化游戲材料,是指除來自日常生活以外的、專門為了某種游戲或游戲情節提供的游戲材料,如購買的游戲材料、自制游戲材料等。

3、按照游戲材料的功能劃分可以分為表征性游戲材料和智力性游戲材料。表征性游戲材料,是以社會生活情境中的真實事物作為參照,形狀、質地等特

征與真實事物無異的游戲材料。智力性游戲材料是指為有效促進幼兒學習動作技能以及不同概念的游戲材料。

二、游戲材料在角色游戲中的價值及價值影響因素 (一)游戲材料在角色游戲中的價值 1、游戲材料促進幼兒社會化的發展 游戲材料促進幼兒社會化的發展主要表現為以下兩種情況。一種情況是在幼兒游戲的過程中,由于幼兒的分工不同,同一個游戲材料在不同的環節中反復出現。這說明游戲材料在幼兒之間發生著傳遞。這種傳遞讓幼兒可以建構對社會生活的了解。另一種情況是活動里游戲材料投放的數量有限,幼兒必須合作使用同個材料,此類情況會促進幼兒社會性的發展,而且幼兒也感知著相應的社會交往規則。

案例一 幼兒園大班正在進行《小小蛋糕師》的游戲。露露是做蛋糕坯的蛋糕師,她此刻正糾結著到底什么形狀的蛋糕坯做第一層。接著,她拿了一個圓形的蛋糕坯放在最下面,又拿了愛心形狀的放在第二層,對旁邊的希希說:“快點給蛋糕裱花吧,顧客等著要呢”,希希精挑細選了多朵五顏六色的花,插在蛋糕坯的小孔里。又將蛋糕傳給了隔壁的小?。?ldquo;小小,做好啦,快裝在蛋糕盒里。”小小將傳送過來的蛋糕小心翼翼的放進早已準備好的盒子里,還用粉色的帶子綁了一個蝴蝶結,交到客人的手里:“您好,您的蛋糕做好了,請下次光臨。”…… 案例中的幼兒通過游戲角色的不同分工對蛋糕進行不同的操作,同時體驗著做蛋糕的過程,理解做蛋糕的具體程序。在游戲過程中,通過語言交流共同完成做蛋糕的任務。

2、游戲材料豐富了角色游戲的內容與情節 幼兒游戲的進行時以游戲材料為基礎的,它的選擇和運用確定了角色游戲的內容和進展。當一個小木棒被當做是一個竹蜻蜓的時候,幼兒會扮演著哆啦

A 夢和大雄的角色。而當小木棒在游戲的進展過程中,又被當做是魔法棒,便可以產生的新的仙女角色。這說明游戲材料不斷的充實著角色游戲的內容和情節,推動著游戲進行。幼兒更加專注的投入角色之中憑借著游戲材料的運用,幼兒不斷對日常生活進行模仿重現也是利用了游戲材料。通過不斷發揮游戲材料的價值,游戲活動也在不斷地深入。

3、游戲材料激發了幼兒的想象力與創造力 部分的游戲材料來自于生活的廢舊品,沒有固定的功能和作用。幼兒會通過想象和創造讓其成為游戲中的一部分。教師在幼兒的角色游戲中投放了若干大小不同的紙箱。幼兒將大紙箱放在下面,小紙箱放在上面,充當著坦克的角色,開始了坦克大戰的游戲。這說明幼兒是在游戲中促進想象力和創造力的發展的。

4、游戲材料為角色游戲的開展奠定了生活基礎 游戲材料是生活中各種實物的仿真版或者替代品,角色游戲是仿造現實情境建構,依靠游戲材料推動內容進行的扮演游戲,幼兒在游戲中是通過材料的使用來模仿現實生活中的相應工作內容的。所以,游戲材料是游戲開展的基礎。

(二)價值影響因素 1、游戲材料的種類因素 游戲材料的種類豐富與否,會影響角色內容的豐富性。游戲材料的種類多樣,意味著幼兒有很多不同的操作方式,操作方式的不同勢必會影響幼兒扮演角色的豐富性。而當游戲材料種類過于單一,操作方式也就相對較少,幼兒長時間游戲的興趣也會降低,幼兒的角色豐富性不高。

2、游戲材料的數量因素 游戲材料的數量在不同年齡階段、不同游戲類型是需要區別對待的。小班的幼兒多是獨立游戲,需要的游戲材料數量比較多,一般是人手一套,幼兒各自操作進行游戲。中、大班的幼兒大都是合作游戲,需要的游戲材料數量適中或偏少,幼兒可以通過互相交流、溝通的方式輪流或共同使用游戲材料。

3、游戲材料的高低結構因素 高結構層次的游戲材料功能單一,有具體的操作方法且不易改變,但是具有專門的角色代表性,如吹風機、染發劑的使用者應該是理發師。這類游戲材料是小班幼兒的主要游戲材料。在游戲中,只要幼兒擁有這類材料,就代表了該幼兒的角色身份。低結構層次的游戲材料功能多變,沒有具體操作辦法,比較靈活。當幼兒的年齡增長,幼兒不滿足于對高結構層次游戲材料的操作時,就應該適量選擇低結構層次的游戲材料,發展幼兒的想象力進行以物代物,實現角色游戲的豐富化。

4、游戲材料的動態性因素 游戲材料的動態性主要體現在一些可以在空間上發生位置改變的游戲材料上。游戲材料的動態性能夠豐富游戲的內容,同時,游戲材料動態性的發生也意味著游戲過程中角色對于游戲材料進行了相關操作。發展活動是個體不斷與外界相互作用的過程,在角色游戲中也是如此。幼兒扮演一名護士,只有拿起針管給患者注射藥物、通過使用體溫計給患者量體溫才能真正感知護士的角色內容。

三、角色游戲中游戲材料的使用問題及原因分析 (一)游戲材料的難度不符合幼兒生活經驗 角色游戲是幼兒通過角色扮演的方式模仿再現生活中的場景或者自己認知結構中已有的操作經驗。所以,游戲材料必須是幼兒能夠接受和操作的,換而言之,游戲材料是幼兒在日常生活中直接或間接感知過的。但在現實生活中,教師的素養還有待提高,沒有正確處理日常生活和游戲材料之間的關系。

案例二 中一班的教師設計了《我是小廚師》的角色游戲活動。在游戲的組織過程中,教師投放了一些關于烹飪的器材,包括小刀,炒鍋,鍋鏟等,外加一個面包機。教師在游戲開始之前,向幼兒們一一介紹了游戲材料的名稱和用途。游戲正式開始后,豆豆在洗菜和洗肉,把洗好的蔬菜和肉送到切菜的萌萌那兒去。

萌萌拿著小刀切著蔬菜和肉類,并把切好的蔬菜和肉放進盤子里裝好。樂樂是一名廚師正在炒菜,將萌萌切好的蔬菜和肉倒進鍋里用鍋鏟來回鏟著。廚師游戲進行的井然有序,小朋友們像流水線似的傳遞著游戲材料。但是面包機放在游戲區里始終無人問津。

經過老師的觀察與分析,案例中的幼兒們從未接觸過面包機,認知結構中就沒有與之對應的操作技能。盡管教師告訴幼兒們那個游戲材料是面包機,是用來做面包的,幼兒卻無從下手,不知道面包機該怎么操作,因此沒有幼兒使用面包機。案例中的教師在活動中選擇了面包機,但是班上幼兒對面包機都一無所知,說明教師在選擇材料的過程中沒有考慮幼兒的日常生活情況或者對幼兒日常生活了解不夠,導致面包機在游戲過程中并沒有發揮教育價值。

在中班的游戲活動過程中,與組織活動的老師對話:

問題:老師,面包機在剛剛的游戲活動中完全被小朋友忽略了,請問你投放面包機的原因是什么呢? 老師:我在設計這次的角色游戲時,認為面包機也屬于烹飪器材。剛剛在游戲過程中,面包機卻無人問津,我在設計時沒有考慮到小朋友們沒有見過面包機這個事實,以后選擇游戲材料時要把生活經驗這個問題考慮進去。

該教師選擇游戲材料僅僅依靠了是否與游戲活動的主題相符,卻忽視了幼兒的日常生活經驗,幼兒的發展是在自身基礎上得到促進的。而該教師僅按照自己設計的主題選擇與主題相符的游戲材料,這樣選擇游戲材料是欠妥的。

(二)游戲材料的難度不符合幼兒年齡特征 游戲是幼兒發展的關鍵手段,角色游戲更是游戲中“備受矚目”的一種游戲類型。游戲材料在角色游戲中的投放目的在于幫助幼兒獲得某一方面的知識與技能。若幼兒年齡特征和游戲材料難度不符,游戲材料無法取得幼兒興趣或者幼兒不會使用游戲材料,那么游戲材料就將失去本身在角色游戲中存在的意義。

案例三

小二班正在進行著名為《動物珠寶店》的角色游戲活動。在游戲開始的時候,教師投放了相關的游戲材料,包括一部分的成品珠寶項鏈,可供直接購買和一部分是半成品,需要幼兒用線穿過動物形狀的珠寶,制作珠寶項鏈再售賣。欣欣扮演買珠寶的顧客,小琪扮演著賣珠寶的幼兒,游戲剛開始,她兩就開始進行珠寶的買賣交易了,甚至還有討價還價的現象。小明是制作珠寶的店員,他試了很多次怎么串也串不過去。小明很沮喪,放下了材料,失去了游戲的興趣。

經過老師的觀察和分析,案例三中的小明正處于小班,小肌肉發展尚未成熟,對于動作的精細程度還沒有達到游戲材料需要的標準,他無法將線穿過動物項鏈的孔里,長時間的嘗試未果讓他喪失了對游戲材料的興趣。

案例四 大三班正在進行《賣烤串》的角色游戲活動,圓圓和芬芬是烤串店的店員,圓圓的任務是將蔬菜串在木棍上,芬芬是負責烤串的,芬芬大聲吆喝著:“快來吃烤串了,我們的烤串又香又好吃。”顧客來來往往,生意很不錯。一會兒,看著店里的圓圓興致不高。

老師:圓圓,你怎么啦?怎么不開心啊 圓圓:哼!就一直讓我串烤串,真沒意思。不想玩了。

通過老師觀察分析,案例中投放的蔬菜的孔都比較大,木棍也比較粗。對于大班的幼兒來說,這樣的游戲材料太簡單和單一了,玩一會兒就失去了興趣。

角色游戲的游戲材料必須符合幼兒的年齡特征。案例三中投放的游戲材料難度太大,幼兒無法使用,產生了習得無力感,便失去了游戲的興趣。案例四中投放的游戲材料難度較小,大班幼兒認為游戲材料沒有挑戰性和新意,缺乏趣味。案例三和案例四中的教師在游戲材料難度這方面考慮欠妥,沒有充分考慮幼兒的身心發展規律。幼兒更喜歡有一定難度卻在他人的指導和自己的練習下能夠操作的游戲材料。

問題:老師,請問您考慮過游戲材料的難度和幼兒的發展規律之間的關系嗎? 老師:我選擇游戲材料時主要考慮了游戲材料是否符合游戲活動的情節,在游戲難度這方面確實欠考慮。

該教師的游戲材料選擇原則沒錯但不夠全面。游戲材料不僅是要選擇符合游戲活動情節的,更重要的一點游戲材料的難度要符合幼兒的發展規律。

(三)游戲材料沒有考慮幼兒的興趣 幼兒在游戲過程中占有主動權,游戲材料也是促進幼兒游戲的工具。游戲材料應建立在幼兒的興趣和需要的基礎之上。許多教師是依靠自己的想法為幼兒挑選游戲材料和規定游戲的內容,忽視了幼兒的主體性地位。

案例五 中四班的教師設計進行《理發師》的角色游戲活動。教師投放了很多和理發店有關的游戲材料,方方和薇姿是理發店的理發師,游戲開始好一會兒了,他們兩不像旁邊的店員都吆喝著、宣傳著自己店的特色,時不時進去一個顧客要求吹頭發、做造型,他們也你推我桑沒有人想去給顧客做造型。

老師:來顧客啦,為什么不幫顧客做造型呢? 他們兩也不說話還是站在那兒。

老師:你們怎么啦?不想玩這個嗎? 方方:我想和童童做蛋糕。

薇姿:我想像奇奇一樣當個美甲師。

案例中的方方和薇姿都對理發師這個職業以及理發店的工作不感興趣,游戲開始也沒有激情,顧客要求吹頭發做造型他們也不想去。案例中的教師沒有考慮幼兒的興趣和需要,理發師不是幼兒感興趣的內容,所以幼兒游戲的興致不高。幼兒是游戲的主體,教師應該建立“以幼兒為中心”的教學觀。在游戲活動的組織和開展過程中,應該尊重幼兒的意愿。

問題:老師,請問您設計角色游戲活動內容和選擇材料時,考慮過幼兒的興趣嗎? 老師:一般是根據活動教案的順序組織進行的,考慮較多的是這個階段幼兒應該在游戲中獲得哪些發展?如何獲得發展?的確是經常忽視了幼兒的興趣,游戲活動進行過程中,幼兒的游戲興趣不高。

該教師說的現象是普遍存在的,但是并不能因此就直接忽視了幼兒的興趣和需要,不聽取幼兒的意見。教師作為幼兒發展的引導者,應當適當的遵從孩子們的想法,與幼兒共同建構游戲活動。

(四)游戲材料功能固定,缺乏材料更替和統籌 現在許多幼兒園的游戲材料結構完整,功能固定,用途也相對單一,在一定程度上已經無法適應幼兒的發展需要,從而也無法實現游戲活動的預期教育目標。

案例六 大五班正在進行《幸福一家人》的角色游戲。蔻蔻是媽媽,正在廚房忙碌著。蔻蔻先把菜都倒進鍋里,用鍋鏟翻炒幾下又盛到盤子里,又把另一盤菜倒進去炒。反反復復的重復著炒菜的動作。兵兵是爸爸,拿著吸塵器在這兒吸吸那兒吸吸,涵涵是小寶寶,在廚房幫助媽媽把盛好的飯端到桌上,一會兒從廚房端到桌上,一會兒又端回去。游戲開始了一陣后,三名幼兒都失去了興趣,參入旁邊的小游戲中了。

老師:兵兵,不當爸爸了? 蔻蔻:爸爸就拿著吸塵器打掃衛生,一點也不好玩,我想和萌萌她們一起玩。

案例六中的幼兒游戲材料都是有明確功能的,但是它的功能相對單一。大班的幼兒已經不再適合功能簡單明確的游戲此材料了。三名幼兒始終重復著自己的動作,沒過多久就會失去興趣。

各幼兒園通常是在玩具生產商或售賣商處批發購買大量游戲材料,然后再按照比例分發給各個班級。而購買的游戲材料通常結構層次完整,功能相對固定(除雪花片等建構材料),幼兒從小班到大班使用的游戲材料在種類上的變化微乎其微,根據幼兒的身心發展,幼兒更喜歡有適當難度且能激發想象力和創造力的游戲材料。

案例七 大五班正在進行《裝扮我的家》的角色游戲,教師在游戲開始之前投放了若干廢舊紙盒和半個皮球等。游戲剛一開始,幼兒們就在一大堆游戲中選擇著自己需要的游戲材料。妞妞選擇了半個皮球,她將皮球放在自己的頭上,當做是自己的一頂帽子,高興地讓大家欣賞她的新帽子。君君也選了半個皮球,他拿著皮球放在廚房的桌子上當做是一口鍋,在里面放滿了食物。奇奇選擇了一個紙盒子,她放在柜子的上面,她告訴大家這是娃娃家的電視機,還邀請其他的幼兒一起看電視。幼兒們拿著廢舊的材料裝扮著娃娃家,玩得不亦樂乎。

案例中的半個皮球和廢舊紙盒來源于生活,沒有固定的功能,可以通過幼兒的想象作為不同的物品,對幼兒的吸引力很大。幼兒通過模仿再現生活中的場景、體驗不同的職業來進行角色游戲,會對生活化的游戲材料有熟悉感、親切感,就會把游戲材料的功能發揮到最大化 現在大部分的幼兒園都是直接購入游戲材料,來源于手工、生活等方面的游戲材料很少,使孩子們是在一個固定的框架中成長的,幼兒園應當充分利用各種資源,讓幼兒感受不同性質、種類的游戲材料。這樣不僅游戲材料的類型多樣,還可以幫助幼兒園減少部分開支。

(五)游戲材料投放不及時、數量不當 通常情況下都是在游戲開始之前投放了一定數量的材料,之后就不會再考慮游戲材料的問題。這樣的行為是不對的。應當依據游戲活動的環節分時適量投放,不僅有助于活動的深入展開,同時促進幼兒社交等方面的發展。足夠數量的游戲材料能滿足幼兒開展游戲的欲望,有助于游戲教育意目標的實現。如

果過多的投放材料,許多游戲材料會被擱置在旁,毫無意義;如果過少的投放材料,幼兒會爭搶材料,安全問題令人擔憂,不利于孩子的發展。

案例八 中一班教師組織進行《買東西》的角色游戲。在游戲區有一個百貨超市和一個換購超市。只有在百貨超市買了物品才能去換購超市換購自己更想要的物品。教師先在百貨超市投放了若干日用品,包括梳子、鏡子、洗頭膏等等,在換購超市投放了薯片、冰淇淋等食物。游戲的第一環節開始后,可可在百貨超市買了一面鏡子,又跑到換購超市用剛買來的鏡子換購了她很愛吃的巧克力。小朋友有序的額進行著游戲,各自換購自己喜歡的食物。教師的原本設計是在百貨超市的日用品和換購超市的食物都沒有時再增添新的物品并宣布新的規則。但是她在百貨超市日用品還沒賣完時又投放了芭比公主和奧特蛋等游戲物品??煽煽吹桨儇洺杏兴類鄣陌疟裙?,她趕緊拿著一個去付錢??墒?,按照游戲規則必須要用在百貨超市買到的物品才能換購食物??煽烧驹谀莾?,望一望換購超市的巧克力,又看了看手里的芭比娃娃,她決定不去換購了,拿著自己的心愛的芭比娃娃去別的地方玩了。由于芭比公主和奧特蛋等游戲玩具的出現,很多幼兒都和可可一樣拿著玩具自己玩去了,導致游戲沒辦法再進行下去。

案例九 小班正在進行《小魔仙》的游戲,老師投放了三支魔法棒,但是卻有五個小魔仙。奇奇在左邊拿著魔法棒說自己在大戰巫婆,蜜蜜在旁邊揮動著胳膊說自己變成蝴蝶在采蜜,可是突然她說有妖怪,她很著急,她就跑來搶奇奇的魔法棒,奇奇不愿意給蜜蜜,兩人就爭搶了起來。

案例十 大一班開展了《美甲店》的角色游戲。愛愛和悠悠都是美甲師,分別開了一家美甲店,愛愛和悠悠都有一臺美甲機和六瓶指甲油。她們兩都吆喝著自己做的指甲很漂亮。兩家店緊挨著,顧客們不知道如何選擇,有的顧客選擇了奇奇有的選擇了愛愛,有的甚至都不選。悠悠和愛愛的生意都不是很好。這時,

悠悠若有所思,對愛愛說:“愛愛,我們兩只開一個店把,你染指甲,我用美甲機給顧客烤指甲,怎么樣?”,愛愛想了想說:“好”。她們使用一個美甲機和所有的指甲油,喊著:“快來做指甲啦,我們做的指甲最漂亮,有很多顏色。”只有一家美甲店了,愛美的顧客都到這兒來,愛愛和悠悠分工合作,生意異?;鸨?。

從以上案例分析發現了三點問題:

1、“喜新厭舊”現象 在案例八的活動開始過程中,幼兒按照規則有秩序的進行游戲,當教師投放新玩具后,規則就被打亂了。比起食物更喜歡游戲玩具,而不愿意用自己從日貨超市買來的玩具去換購超市換購零食。

2、爭搶現象 從案例九中可以發現,老師投放的魔法棒數量有限,孩子們屬于小班,以單獨游戲為主,不懂得分享和合作,所以發生了奇奇和蜜蜜爭搶魔法棒的現象。

3、“無人問津”現象 在案例十中,愛愛和悠悠是大班的幼兒,大班以合作游戲為主,愛愛和悠悠認為開兩家店不但生意不好而且也沒有樂趣,索性開了一家店,但是有一臺美甲 機卻失去了價值。如果教師僅投放一臺美甲機,不僅不會出現美甲機被擱置的現象,還促進了幼兒的交往能力。

同時反映出教師的游戲材料投放策略不當。案例八中由于教師投放游戲材料的時間過早,導致游戲沒有按照原本計劃的再進行下去。案例八和案例九的老師投放游戲材料數量過少或過多,都不能有效的組織游戲的展開,同時不能促進幼兒的發展。豐富的經驗可以讓游戲活動展開的更加游刃有余,教師雖不直接干預幼兒的游戲活動,卻對游戲活動進行的各個環節都應有把控能力,選擇合適的游戲策略有利于提高游戲活動的質量,保證游戲活動的教育效果。案例中的三位教師的投放策略都不完全妥當,對于游戲材料的投放時間、數量沒能準確把控。

四、提高游戲材料在角色游戲中的使用策略 (一)根據幼兒已有知識經驗選擇來源廣泛的游戲材料 根據材料一中出現的問題,不難看出游戲材料的選擇與幼兒的生活經驗有著密切的聯系。角色游戲中的材料選擇使用應結合幼兒的生活經驗,選擇幼兒日常生活中見過的、有一定知識經驗的游戲材料。幼兒對游戲材料有一定的認知,在角色游戲的進行過程中能夠更好的促進游戲情節的發展,增添更為真實的生活體驗。同時也能讓別的沒有類似體驗的幼兒進行模仿,也獲得有關的生活體驗。

同時,游戲材料不僅可以是幼兒園購置的成品游戲材料,也可以利用各種能夠使用的資源。生活中的廢舊物品有很多,例如紙盒、冰棍棒、不穿的衣服布料等等。這些物品在幼兒的角色游戲中可以發揮不小的作用。紙盒可以當做電視機、坦克。綠色的衣服布料可以縫制成小黃瓜,橙色的可以縫制成南瓜,這些都可以放進幼兒的角色游戲中。

(二)根據幼兒年齡特征提供不同結構的游戲材料 游戲材料在一定程度上幫助幼兒學習知識技能,還促進幼兒認知發展。結構層次低的材料相對功能多樣,可以根據不同的想象當做是別的材料,在游戲的各個環節可以循環使用,并承擔著各異的角色和功能。

1、小班以表征性游戲材料為主,適當投放半成品游戲材料 小班角色游戲中應多投放表征性游戲材料,例如燒烤店里逼真的串串,醫院里逼真的儀器等等。這類游戲材料本身包含著一定的概念知識或游戲的規則,可以幫助小班幼兒建立一定的規則意識,有目的的訓練小班幼兒的某項技能或獲得與游戲材料有關的概念、內容等。在小班角色游戲《魔法城堡》的游戲中,由于魔法棒的使用,使幼兒更加投入魔法仙子的游戲之中,使幼兒的游戲活動水平更高。

2、中、大班以半成品游戲材料為主,盡量少的使用表征性游戲材料

中、大班角色游戲可適當減少表征性材料的投放,盡可能多使用結構層次較低的半成品材料。這類游戲材料多來源于生活,如木棍、紙盒、皮球等等,為幼兒留下的個人想象的空間較大,促進幼兒在游戲中的想象和發散性思維。中、大班的幼兒想象發展較快,半成品材料的用途廣泛、用法多樣,讓幼兒能體驗到一種材料多種玩法的新奇,并從中發展想象力,獲得愉悅的心情。而成品玩具由于玩法固定,中、大班的幼兒已經不能滿足于僅僅玩一件材料的一種玩法。在大班《我是小醫生》的角色游戲活動中,投放一支小木棒,在醫生看病的時候充當了溫度計,在治療期間又發揮著針管的作用。

(三)根據幼兒興趣與需要選擇游戲材料 游戲的物質根本是游戲材料,幼兒作為游戲的主體以及直接參與者,他們有選擇材料的權利。因此,在一定程度上應當遵從于幼兒的意見和想法來挑選游戲材料。

1、幼兒的性別差異決定了興趣愛好的不同 幼兒的性別差異決定了興趣愛好的不同。在游戲材料的選擇使用過程中。男生多的角色游戲比如坦克大戰,就應該投放一些建構類的材料,可以自己搭建坦克;女生多的角色游戲比如小小美甲師就應該投放美甲機、指甲油等相關行業需求的材料。

2、幼兒的個性特征也體現出興趣愛好上的差異 幼兒的個性特征也體現出興趣愛好上的差異。有些幼兒對于畫畫特別有天賦,在《魔法屋》的游戲中,就應投放一些美術用品,讓這部分幼兒扮演魔法師,將當地村民不喜歡的物品進行美化改造,讓村民可以循環使用,同時還發展了幼兒廢物再利用的意識。有些幼兒對于搭配有自己的見解,在《服裝設計師》的游戲過程中,投放美工區制作的服裝和飾品,讓這部分幼兒充當服裝設計師,對其他幼兒制作的服裝進行搭配修飾,讓模特穿上走秀。

同時,可以根據幼兒喜愛的動畫角色和內容情節投放材料,比如女生喜歡的巴拉拉魔棒和男生喜歡的奧特蛋等等。這些都遵從了幼兒的需要和興趣,使幼兒能夠在游戲中將游戲材料的價值發揮的更大更充分。

(四)根據情節發展投放適量游戲材料 1、及時投放游戲材料 游戲材料的適時投放不僅豐富游戲情節更能推進游戲深入展開。讓幼兒不會因為游戲單一而失去興趣也不會因為規則復雜而沒有興趣。

(1)在角色游戲出現新契機時投放新的材料 雖然游戲材料的過程環節一般是由教師在一開始設計的,但是經常會出現不按照劇本發展的情況。當出現這樣的狀況時,教師應當隨機應變,發現新的契機,投放新的材料讓游戲可以繼續進行。在《美發店》的角色游戲活動中,東東因為每次和媽媽去理發店做頭發都會叫一杯咖啡,所以在扮演顧客的過程中,他同樣要求要一杯咖啡??墒窃谠ǖ挠螒蛴媱澲胁]有做咖啡一方面的設定。隨機,教師決定在美發店設咖啡角,并設兩名制作咖啡的角色。后來其他的顧客紛紛要求要咖啡,需要等待的顧客也會去咖啡角坐坐。因為教師抓住了游戲中的新契機,游戲變得更加豐富。

(2)在角色游戲一個環節即將結束時投放新的材料 當角色游戲不止一個環節并逐層遞進時,教師應當在一個環節即將結束時投放新的游戲材料并宣布新的游戲規則,讓幼兒能夠在游戲的不斷深入中建構一定的知識結構。同時不會因為游戲的時間長而失去興趣。

2、適量投放游戲材料 不能盲目的將所有有關的游戲材料都選擇運用,不僅幼兒興趣不高,游戲材料的運用量也很少,浪費資源。當然,也不能將游戲材料投入的過少,不能滿足參與游戲的幼兒,幼兒會出現爭搶的現象,提高了意外危險發生的可能性,同時游戲的價值意義也不能充分體現。

五、參考文獻

[1] 斯蒂芬森:《學齡前兒童的玩具》,黃人頌譯,《學前教育學參考資料(三)》北京師范大學教育系學前教育教研室 1984 年編,第 111 頁.[2] 黃人頌.學前教育學[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254.[3] 華愛華著.幼兒游戲理論[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第 192-194頁.[4] 邱學青:《學前兒童游戲》,江蘇教育出版社 2005 年版,第 125 頁.[5] 劉焱,兒童游戲的當代理論與研究》,四川教育出版社,1987 年,第 198頁.[6] 邱學青:《學前兒童游戲》,江蘇教育出版社 2005 年版,第 304 頁.[7] 曹中平.中班幼兒角色游戲中合作能力發展的初步觀察研究[J].學前教育研究,1994, 02:43-46.[8]師遠賢.淺析游戲材料投放的策略[J].內蒙古師范大學學報,2006,19[10]:61-63.[9]朱若華.幼兒園活動區材料投放方式與兒童行為的研究[D].上海:華東師范大學,2005.[10]姜浩.幼兒角色游戲水平的研究[D].蘭州:西北師范大學,2014.[11]劉嘉洋.小班幼兒角色游戲質量研究[D].大連:遼寧師范大學,2015.[12]董素芳.結構游戲材料投放方式對兒童結構游戲行為影響的研究[D].上海:華東師范大學,2007.[13]劉雪.角色游戲中幼兒使用物質材料狀況的研究[D].南京:南京師范大學,2007 [14]張焱.促進幼兒主動學習的小班美術區域材料投放的研究[D].南京:南京師范大學,2015 [15]李陽.大連市某幼兒園中班幼兒角色游戲水平現狀調查[D].大連:遼寧師范大學,2015

本文來自 99學術網(www.gaojutz.com),轉載請保留網址和出處

上一篇:轉變干部作風系列評論下一篇:支部書記輪訓心得體會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