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林業概論論文范文

2023-08-11

林業概論論文范文第1篇

摘要:隨著我國經濟水平的發展,林業經濟越來越被人們重視,林業經濟在一個地區的經濟發展中有著重要的地位。但總體來看,我國林業經濟水平還不夠完善,尤其是在一些經濟相對不發達的地區,林業經濟的發展水平不夠高,其可持續發展沒有受到重視,導致該地區的林業經濟水平偏低,難以滿足該地區的林業經濟發展需求。本文以發展林業經濟的意義入手,對林業經濟的可持續發展進行思考和分析。

關鍵詞:林業經濟;可持續發展;思考;探究

1 林業經濟可持續發展的意義

對于一個地區的經濟發展來說,林業經濟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林業經濟是一種生態經濟,其發展水平對于當地的經濟有一定影響。同時隨著環境的惡化和人們環保意識的提高,林業對于一個地區環境的優化作用和對于環境惡化的抵抗作用也極為重要。但由于我國目前的造林技術不夠發達、林業資源不夠豐富,導致我國目前的林業經濟可持續發展水平還不夠樂觀。林業經濟的發展也為農村經濟的發展帶來了新的機會,有效促進了農村經濟水平的提高。林業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對于地區的水土保持、空氣凈化等作用也有著決定性的影響。

2 林業經濟可持續發展中遇到的主要問題

2.1 林業資源總體匱乏

目前,我國林業經濟發展的一個主要問題就是林業資源的匱乏。我國林業資源在世界上排行不高,人均林業資源則更是居于世界中低水平。由于我國的森林資源不足,在發展林業經濟時很容易遇到問題,經濟的發展受到了制約。隨著我國環境保護意識的不斷增長和可持續發展戰略的實施,我國的森林覆蓋率正在不斷增長,但還是無法滿足林業經濟的可持續發展需求,與世界人均林業資源還存在著較大的差距。林業資源的匱乏嚴重限制了林業經濟的發展,對我國環境治理改善工程也有著不利的影響。

2.2 建設森林的能力較差

對于森林資源建設方面而言,造林技術影響著林業資源的總體增長速度,是影響林業資源經濟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因素。造林技術直接決定著造林的質量與造林速度,對于林業生態環境的建設有著很大的影響。受林區地形地質因素的影響,不同地區對于造林技術的需求也不一樣,對于山區、沙漠等地區,造林較為困難,對造林技術的要求很高。而該地區的經濟水平受到地形影響一般也不夠發達,對于造林大多采用部分土地承包到戶的方式,這種方式的造林效率較低且會對正常的施工和農房林設計造成影響。造林人員的專業素質對于造林質量也有著較大的影響,造林人員的素質不夠高,會出現造林不開溝、造林建設不合理等問題,給林業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帶來不利的影響。

2.3 亂砍濫伐對林業經濟可持續發展的影響

合理的定期砍伐對于森林的樹木更新有著積極的影響,但不合理的亂砍濫伐會嚴重破壞森林系統,對于林業經濟的可持續發展是毀滅性的。由于砍伐木材帶來的豐厚利潤,我國現在還存在著亂砍濫伐的現象,對于可持續發展的戰略和林業經濟的發展都是較大的損害。在一些地區,當地經濟發展比較落后,林業經濟的發展水平也不高,對于林業資源的保護力度不夠,對于林業資源的保護措施不夠完善,導致該地區濫砍濫伐現象嚴重,不利于林業的可持續發展。

3 加強林業經濟可持續發展的建議

3.1 建立合理的林業資源保護制度

法律制度是林業經濟發展的重要保障,對于政府而言,首先要做的就是改善林業立法思路,建立起完善合理的林業資源法律制度,對林業經濟的發展保駕護航。林業經濟發展相關法律需要注重的是對于林業資源的保護,在制定相關法律制度之前首先要有著注重生態、注重資源保護的思想,改進地方相關政策。對于林業相關法律還要做到責任分明,做到法律上的健全和清晰。對于林業資源的歸屬和相關權利要有明確的規定,對于林業經濟發展的相關產品要鼓勵創新和加工,從而促進林業經濟的發展。

3.2 保障林業經濟可持續發展法律的實施

當地政府對于林業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制定相關政策后,還要保證該政策的實施,保證相關的政策和法律能夠有效的監督和執行。對于非法采伐的行為能夠做到限制和懲罰,能夠有效監督林業資源不被過度消耗。對于破壞林業資源、阻礙林業經濟可持續發展的行為及其懲罰措施,做到明確的規定并嚴格實施,加大對林業經濟方面違法犯罪行為的懲罰力度,加強對于林業相關企業的監察和管理,控制林業資源的消耗速度。

3.3 改善林業經濟產業結構

對于林業經濟來說,對產業結構進行改善是保證林業經濟的可持續發展的有效措施。根據我國經濟的發展狀況以及相關政策,即使做好林業經濟產業結構調整,擴大林業經濟產業種類,充分利用林業資源的價值以發展后續產業。發揮出林業資源多樣性、關聯性的優勢,增強經濟收益,帶動可持續發展。

4結語

綜上所述,對于林業經濟的發展而言,法律與制度是保證其可持續的有效手段,政府應保證其法律法規的完整和清晰,對于每一條相關的權利和義務都做出明確規定。同時,政府林業相關部門也要保障法律的實施,通過對相關產業結構進行創新的方式,帶動林業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杜人杰,曲躍軍,孫強,等.促進林業經濟可持續發展的改革措施的研究[J].安徽農業科學,2014(27):9432-9433.

[2]杜江,朱蘇堂.林業經濟可持續發展的路徑分析[J].城市建設理論研究(電子版),2015(35):3517-3517.

[3]王龔晗,劉曉麗,趙曉威,等.論我國林業經濟可持續發展[J].農技服務,2014,31(09):89.

作者簡介:李保紅,本科學歷,林業助理工程師,研究方向:林業。

林業概論論文范文第2篇

近日,國家林業局正式印發了《林業發展“十三五”規劃》(以下簡稱《規劃》)。國家林業局發展規劃與資金管理司負責人接受了本刊記者采訪,對《規劃》內容進行解讀。

記者:請您介紹一下《規劃》出臺的背景。

答: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林業工作。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對生態文明建設、林業改革發展、森林生態安全作出了一系列重要批示指示,為林業建設指明了方向,明確了目標?!笆濉睍r期是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勝階段,也是全面推進林業改革發展的關鍵時期。做好“十三五”林業各項工作,意義十分重大。今后五年,我國林業處在新的戰略機遇期和黃金發展期,林業改革發展具備了很多有利條件和積極因素。

第一,林業發展提升到了新高度。習近平總書記站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高度,提出了一系列林業改革發展的新思想、新觀點、新論斷,標志著我們黨對林業重要性的認識產生了新的飛躍,將林業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新高度。第二,綠色發展賦予了林業發展新使命。實現綠色發展,是我國發展理念和實踐的重大創新,迫切要求林業承擔起筑牢生態安全屏障、夯實生態根基的重大使命,承擔起創造綠色財富、積累生態資本的重大使命,承擔起引領綠色理念、繁榮生態文化的重大使命。第三,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提出了林業發展新任務。良好生態環境是最公平的公共產品和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要求林業建設把保護生態環境、提供優質生態產品、增加生態福祉作為出發點和落腳點,充分發揮強大生態功能,努力為人民群眾營造天藍、地綠、水凈的美好家園。第四,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明確了林業發展新要求。林業要主動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加快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強生態保護修復,大力發展綠色產業,提高自然生態系統的生態功能、服務功能和供給能力,滿足全社會對林業的新需求。第五,全球生態治理帶來了林業發展新機遇。重視森林、保護生態已經成為國際社會的廣泛共識和各國發展的重大戰略。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五中全會明確提出我國要為維護全球生態安全作出新貢獻,習近平總書記在氣候變化巴黎大會上明確指出“中國2030年森林蓄積量比2005年增加45億立方米左右”。林業在全球生態治理格局中扮演更加重要角色。

在國家林業局黨組的正確領導下,經過全體務林人和全社會的共同努力,林業“十二五”規劃主要任務和約束性指標全面完成。全國森林覆蓋率順利完成21.66%的目標,森林蓄積量超額完成任務,達到151億立方米;全國濕地面積5360萬公頃;完成沙化土地治理面積1000萬公頃;林業棚戶區改造基本建成167萬戶,惠及林區500萬人口;集體林權制度改革深入推進,國有林區、國有林場改革全面啟動;林業自然保護區達到2189處,森林公園、濕地公園、沙漠公園達4300多個;林業產業產值由2.28萬億元提高到5.94萬億元,2015年林業旅游與休閑人數達到23億人次;林產品進出口額由963億美元增長到1385億美元。林業政策體系不斷完善,林業投入達到1.77萬億元,其中中央投入達到4948億元?!笆濉比〉玫某删?,為“十三五”時期林業改革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的建議》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綱要》,對“十三五”林業改革發展作出了科學謀劃和安排部署,進一步確定了林業在黨和國家全局中的重要定位、重大任務。為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全面貫徹五中全會建議和國家規劃綱要,順應經濟社會發展對林業的新要求,國家林業局組織編制了《林業發展“十三五”規劃》。

記者:《規劃》編制是怎樣開展和進行的?

答:根據國務院的統一部署,國家林業局歷時一年多時間,組織開展了《規劃》編制工作。國家林業局黨組高度重視,多次研究部署,聽取工作匯報,提出明確要求,給予及時指導?!兑巹潯肪幹浦饕_展了四個方面工作。一是形成基本思路,對“十二五”規劃實施情況進行評估,開展了《規劃》前期專題調研、重大問題研究,走訪了有關部門,在此基礎上形成了“十三五”林業發展的基本思路。二是組織力量集中編寫,形成了《規劃》初稿、征求意見稿。期間,局黨組多次研究討論重大問題,局領導分別帶隊到基層開展調研。三是廣泛征求系統內外意見,先后征求了各省區市林業主管部門、國家林業局各司局單位和老領導的意見建議,召開了國家林業局專家咨詢委員會會議聽取了18位院士專家的意見建議,開展了為期一年的網上征求意見活動。對各方面的意見建議進行了認真梳理,并吸納在《規劃》稿中。四是正式定稿,《規劃》稿經國家林業局黨組會審定,于近日正式印發。

記者:請您介紹一下《規劃》的主要內容。

答:《規劃》稿共分六章、28節,全稿約4萬字,配19張圖、9張表、9個專欄,做到了圖文并茂。第一章林業進入改革發展新階段,總結了“十二五”林業建設的主要成就,分析了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林業面臨的發展機遇和主要挑戰。第二章“十三五”林業發展總體思路,提出了“十三五”時期林業發展的指導思想、基本要求、規劃目標和發展格局。第三章主要講戰略任務。第四章林業重點工程項目,提出了國家重大工程和區域重點生態保護修復項目。第五章制度體系,提出了7個方面的制度。第六章加強組織領導,主要從落實規劃實施責任、健全林業機構隊伍、強化規劃實施監督3個方面進行闡述。

林業發展的指導思想。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全面貫徹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牢固樹立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深入實施以生態建設為主的林業發展戰略,以維護森林生態安全為主攻方向,以增綠增質增效為基本要求,深化改革創新,加強資源保護,加快國土綠化,增進綠色惠民,強化基礎保障,擴大開放合作,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和美麗中國作出更大貢獻。

林業發展的主要目標指標。從國土生態安全屏障更加穩固、林業生態公共服務更趨完善、林業民生保障更為有力、林業治理能力明顯提升4個方面,提出了到2020年我國林業發展的主要目標。其中,森林覆蓋率提高到23.04%,森林蓄積量增加14億立方米,濕地保有量穩定在8億畝,林業自然保護地占國土面積穩定在17%以上,新增沙化土地治理面積1000萬公頃,森林年生態服務價值達到15萬億元,林業年旅游休閑康養人數突破25億人次,國家森林城市達到200個,林業產業總產值達到8.7萬億元。

在上述目標的基礎上,《規劃》還從生態保護、經濟民生、基礎保障3大類,設置了22個發展指標。其中,森林覆蓋率、森林蓄積量為國家“十三五”規劃綱要確定的約束性指標;混交林占比、單位面積森林蓄積量、生態服務價值、森林植被碳儲量、林業自然保護地面積占國土面積比例、林業就業人數、林業在崗職工收入年增長率、國家森林城市數量、林業機械化率、林業信息化率等10個指標,屬于新增指標,主要目的是為了更好地體現林業質量效益的提升,與推進林業現代化要求相適應。

林業發展格局。以國家“兩屏三帶”和三大戰略為基礎,統籌林業生態建設和產業發展,提出了“一圈三區五帶”的發展格局,包括京津冀生態協同圈、東北生態保育區、青藏生態屏障區、南方經營修復區、北方防沙帶、黃土高原-川滇生態修復帶、長江(經濟帶)生態涵養帶、絲綢之路生態防護帶、沿海防護減災帶。這個發展格局是國家“兩屏三帶”生態安全戰略在林業生態建設中的具體體現和抓手,是建設生態屏障、維護生物多樣性、發揮林業多功能多效益的主戰場,是服務于國家三大戰略,提升環首都、沿江、沿邊、沿路、沿海生態承載力的重點區域。

十大戰略任務。針對林業改革發展面臨的問題和挑戰,《規劃》提出了10項戰略任務:一是加快推進國土綠化行動,二是做優做強林業產業,三是全面提高森林質量,四是強化資源和生物多樣性保護,五是全面深化林業改革,六是大力推進創新驅動,七是切實加強依法治林,八是發展生態公共服務,九是夯實林業基礎保障,十是擴大林業開放合作。

九大重點工程。從國家層面提出了9大重點工程,包括一批延續工程和一批新增工程,涵蓋了改革創新、資源保護、國土綠化、綠色惠民、基礎保障、開放合作等領域,包括專欄中的62項建設重點。一方面,國土綠化行動工程、天然林資源保護工程、新一輪退耕還林工程、濕地保護與恢復工程、瀕危野生動植物搶救性保護及自然保護區建設工程、防沙治沙工程等生態工程,已納入國家“十三五”規劃綱要,從中央層面加大投入,強化組織實施;另一方面,通過中央資金引導、調動地方積極性、廣泛吸引金融社會資本參與等多措并舉、多元投入,組織實施好林業產業建設工程、林業支撐保障體系建設工程。

同時,在全國規劃了100個區域重點生態保護修復項目,作為國家工程的重要補充,明確了地方項目在全國林業發展格局中的重要地位,體現了中央與地方合力推進重點區域生態建設,推動中央與地方在建設范圍、建設重點、投入政策、技術標準等方面的協調協同。100個區域重點項目按照主導功能,分為涵養水源、保持水土、防沙治沙、生物多樣性保護、森林質量提升、生態功能提升6大類。

七大制度體系。為了確保實現完成《規劃》提出的目標、任務,提出了建立健全林業資源資產產權、林業資源用途管制、林業自然資源資產負債表編制、生態環境損害責任追究、生態保護補償、公共財政投入、金融保險服務等7項制度。這些制度對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和林業改革發展具有根本性作用。

記者:《規劃》在哪些方面體現了落實五大發展理念要求?

答:創新發展、協調發展、綠色發展、開放發展、共享發展,是“十三五”時期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總要求和總遵循,也是對林業發展的最新要求。五大發展理念是一個有機聯系的整體,是一個系統聯動的過程?!兑巹潯穼⑽宕蟀l展理念貫穿于“十三五”林業改革發展的全過程、各方面,并作出了系統安排。

——在創新發展上,提出了頂層設計創新,健全完善國有林和集體林管理體制;部署了創新驅動,實施科技引領新戰略,構建林業管理新模式,打造“互聯網+”林業發展新引擎;突出了產權模式創新、投融資模式創新,吸引金融、社會等各方面資金投入植樹造林。

——在協調發展上,統籌生態保護修復和做強林業產業,發揮林業綜合效益;堅持數量和質量并重、質量優先,精準提升森林質量;大力抓好京津冀生態保護率先突破、長江經濟帶綠色生態廊道建設、“一帶一路”防沙治沙;切實推進森林城市和美麗鄉村建設,促進城鄉生態一體化;加快改善基礎設施和裝備條件,補齊發展短板。

——在綠色發展上,增加生態空間,保障生產空間,提升生活空間;開展大規模國土綠化行動,集中連片建設森林、保護濕地和治理荒漠,建設大尺度綠色生態空間;全面保護天然林、林地、濕地、野生動植物,推進重點物種國家公園建設,提升自然生態系統穩定性和生態功能;加快國家儲備林建設,大力培育混交林。

——在開放發展上,以“一帶一路”為契機,大力推進林業國際履約、全球生態治理、野生動植物保護等方面國際合作,全面提升林業對外經貿水平,推進中國林業機械裝備和服務“走出去”,提高林業應對氣候變化能力。

——在共享發展上,突出綠色惠民,大力提升森林、濕地等自然生態系統服務價值,加快構建生態公共服務網絡,豐富優質生態產品供給,繁榮和弘揚生態文化;加大自然保護區、森林公園、濕地公園、沙漠公園建設和保護力度,開發林業旅游休閑康養產品;加大林業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工作力度,通過生態補償、退耕還林、發展木本糧油等舉措脫貧一批,鞏固林業脫貧成果。

記者:《規劃》印發后,如何順利實施?

答:規劃的生命力在于實施?!笆濉绷謽I改革發展的大政方針、指導思想、重大目標和重點任務都已經確定,關鍵是要真抓實干、抓好落實,將《規劃》提出的思路目標和相關舉措落到實處,真正轉化為實實在在的發展成果。國家林業局將舉全林業系統之力,匯聚各地區各部門和全社會推進林業發展的強大合力,推動規劃順利實施,確保如期完成“十三五”林業改革發展任務。

國家林業局在印發《規劃》的通知中提出了明確要求。各級林業主管部門要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牢固樹立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準確把握林業的新形勢新任務,切實增強加快林業改革發展、維護森林生態安全的責任感使命感緊迫,著力推進國土綠化,著力提高森林質量,著力開展森林城市建設,著力建設國家公園,加快推進林業現代化建設。

通知要求,加強組織領導和責任落實,完成十大戰略任務,實施九大重點工程,建立七大制度體系,要將營造林生產、森林蓄積量凈增、國有天然林保有量、防沙治沙、濕地保有量等任務,分解落實到地區和單位,層層落實責任,采取有力措施,確保實現國家戰略意圖。

通知要求,完善評估機制和考核制度。各級林業主管部門要不斷完善監測評估制度,強化對《規劃》實施情況跟蹤分析,建立《規劃》實施評估機制。要研究制定《規劃》實施的績效評價考核辦法,提出各項具體指標的考核標準,特別是針對森林覆蓋率和森林蓄積量兩個國家約束性指標,配合各級人民政府和有關部門開展考核評價,并將考核結果作為各級人民政府領導班子和領導干部考核的重要依據。開展《規劃》中期評估和終期考核,加強對執行情況的監督和檢查,定期公布目標指標、重點工程項目進展情況和完成情況。

林業概論論文范文第3篇

【摘要】伴隨著互聯網的迅速發展,信息時代的到來,林業企業的管理需要與時俱進,將林業管理與信息技術相結合。通過信息化管理,明確適宜林業重點運行發展地區,及時監測防范林業災害,獲取市場信息和趨勢,促進林業的發展。

【關鍵詞】信息時代 林業企業 管理

一、引言

林業企業處于信息時代下,將企業管理與信息技術相結合是必然趨勢。林業信息化有利于管理高效,工作便捷,信息完整,更靈活的適應市場趨勢,更加可持續的發展林業。

二、目前林業企業管理存在的問題

(一)林業布局不合理,生產經營方式粗放

目前大多數省份的林業企業均存在布局不合理的現象。森林資源、果樹資源、濕地資源等沒有因地制宜,合理布局開發。同時人工造林較多,但安排不夠合理。不合理布局容易引發自然災害,例如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洪澇等。另外,大部分林業企業生產規模比較小,且粗放型生產經營,對木材進行簡單的加工便可銷售,產品附加值低,這樣就使得企業的發展較為緩慢。

(二)員工文化素質較低,運用信息技術較少

在林業企業中從事的員工大多文化程度較低,誤認為林業只是一個體力付出較多的工作。然而互聯網技術的迅速發展與大規模膨脹,給林業企業帶來了新的變革,使林業企業不得不順應潮流,將信息技術運用于企業管理當中。員工文化素質低,對信息技術不了解,不會運用相關技術,難以為企業設計自己的網站,也不能做其他的技術貢獻,是阻礙林業企業進行信息化變革的一大障礙。

(三)市場信息不完整,動態趨勢掌握不準確

企業的生產決策與市場的變化是密不可分的。傳統的林業企業市場信息分散,區域之間的信息傳遞不夠迅速。因此林業企業對于市場的動態掌握是比較緩慢的滯后的,難以及時根據市場動態,預測市場未來發展趨勢,對本企業的生產決策進行快速調整。

三、將林業企業管理與信息技術結合的必要性

(一)林業企業管理信息化發展是必然趨勢

當前社會已經進入信息時代,互聯網技術迅速大規模普及,網絡超過了時間與空間的距離,企業多種多樣的信息可以通過網絡這個無限大的平臺及時傳遞給每一個人。傳統林業企業在面對信息化時,迎頭趕上,改革企業管理方式,充分利用信息技術及時傳遞和收取信息,使企業在市場中保持前進。林業企業管理走上信息化發展道路是時代所趨,無法逆行。

(二)林業企業管理信息化有利于促進可持續發展

林業企業管理信息化的發展有利于企業因地制宜,合理布局林業發展,充分利用各地的自然資源。也利于制定措施防范自然災害,當災害發生時及時研究解決方案,將損失降到最小。林業企業管理與信息技術的結合使得企業由“粗放型”向“精細型”的轉變路程加快,有利于促進林業企業的可持續發展。

(三)林業企業管理與信息技術結合有利于準確預測市場走向

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打造完整的市場信息鏈條,建立市場模型,及時迅速的傳送、更新、收取整個林業行業內的有關信息。企業能夠全面搜索想要的市場信息,及時跟蹤市場中的變化,把握市場動態,預測市場未來走向和趨勢。并依據這些有效信息冷靜做出決策,對本企業中不適應市場的行為給予改正,努力做到和市場對口銜接。從而擴大銷售量,提高利潤空間,促進企業的持續發展。

四、實現林業企業管理信息化的建議

(一)提高員工文化素質,進行信息技術培訓

林業企業為實現管理信息化,必須具備充足的技術人才。因此提高員工文化素質是當務之急。林業企業可以對本企業的相關員工進行專門的信息技術培訓,使他們能夠適應企業的變革,并為企業的信息化變革出謀劃策。另外,林業企業可以重新招聘具有信息技術能力的人才隊伍,成立專門的改革機構,為企業的改革貢獻力量。同時,設置具體的績效評價措施,在月末或年末對優秀員工進行獎勵,鼓勵員工在企業工作過程中不斷上進。

(二)利用信息系統及時監測防范災害

目前科學研究人員研發出來了專門用于檢測林業災害的相關技術,例如遙感技術,基于MODIS數據監測方法等。將這些技術運用于林業企業管理可以明確各地區森林覆蓋變化,對林業的布局安排做出適時的生產規模調整。采用森林火災防范系統,可以有效對火災加以防范,及時檢測是否有火災發生,并依據火災的不同程度制定滅火對策。同時還能利用相關技術觀察土地荒漠化和水土流失的嚴重程度,及時跟蹤治理效果。

(三)建立市場信息模型,掌控市場信息動態

林業企業內部工作人員應多上網,了解相關市場動態,并依據此對本企業的生產方案研究分析,及時做出調整。另外盡可能獲取市場中熱銷的林木類商品信息,面向市場,生產加工適應銷售人群的產品,制定相關銷售策略,在市場中擴大銷售量,增加利潤。以安徽省為例,安徽省林業廳發布公告?!澳壳罢谌σ酝晟平⒏黝惲謽I網站,整合各類林業信息資源為突破口,抓緊信息發布平臺、信息咨詢平臺、林權交易平臺、林業電商平臺等四個平臺的建設。將快速準確,透明高效的信息化服務滲透到林業行業各領域、各服務?!逼髽I通過這些平臺可以隨時了解林業行業的各類信息,能夠在市場中獲得主動權。

五、結論

經過上述探討,可以看出信息時代下的林業企業進行管理模式的變革是大勢所趨,是順應時代潮流的行為。將信息技術與企業管理相結合,提高員工的文化素質和信息技術能力,利用信息技術及時監控防范自然災害,跟蹤了解市場動態等等,這些都是使林業企業走上信息化道路的有效措施。

參考文獻

[1]劉俊芹,蔣敏元.林業企業信用管理信息系統的構建[J].中國林業經濟,2010-03-10.

[2]陳鳳安.信息技術時代下的林業管理策略分析[J].現代農業科技,2015-06-26.

[3]張海蓮.論述現代林業企業的生產經營的信息管理[J].農民致富之友,2015-05-10.

作者簡介:戴達鵬(1973-),男,漢族,江西贛州人,江西美和家居有限公司總經理,本科學歷,研究方向:家具工程及行業發展研究.職稱:講師/林業工程師。

林業概論論文范文第4篇

摘要:在參考了已有研究的基礎上,對黑龍江墾區2000-2012年的林業總產值進行了三方面的分析,包括墾區林業總產值總量變化趨勢、總產值增長率變化趨勢以及林業總產值占農林牧漁業總產值比例變化趨勢的分析。分析結果表明在研究年限內黑龍江墾區林業總產值總量在波動中呈上漲趨勢;林業總產值增長率與林業總產值占農林牧漁總產值的比例變化趨勢比較一致,即都經歷了大幅波動到穩定增長的變化過程。

關鍵詞:黑龍江墾區 林業總產值 總產值增長率

黑龍江墾區林業是墾區現代化大農業的重要基礎之一。由于林業對生態環境所起到的特殊作用使墾區在建設生態文明的同時非常重視林業的發展,墾區實施退耕還林政策后,在各個林業站的全方位服務下,林業經營者積極承包林地,管護到位,墾區林業各方面的發展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近年來,國內學者們對黑龍江墾區林業進行了較多的研究。薛艷(2012)結合黑龍江墾區林業特點,通過分析農業保險的發展狀況和面臨的問題,從林業補貼的險種、金額和標準等方面對墾區財政補貼林業保險的方案進行了研究[1]。郭寶松與張貴華(2006)對黑龍江墾區林業行政執法進行了研究,強調了林業執法人員懂法的重要性,并從執法的簡易程序、法律時效、法律文書、聽證程序和行政處罰方面進行了具體分析[2]。郭寶松(2007)通過闡述黑龍江墾區林業經濟發展的目標,分析了實現目標可采用的立體林業經濟發展模式、經濟林發展模式以及特色養殖業模式[3]。于家傲等(2008)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對黑龍江墾區各分局的林業績效進行了評價,并提出了促進墾區林業發展的對策[4]。王寧與翟印禮(2012)對墾區生態林經營者與經濟林經營者的風險偏好進行了分析,指出了二者風險偏好差異顯著[5]。而后,王寧與翟印禮(2013)指出生態林經營者經營生態林的規模會影響生態經營者經營生態林后的風險規避度[6]??梢妼W者們對墾區林業的研究涉及到林業保險、林業執法、林業經濟發展模式、墾區林業的績效以及經營者風險偏好等多方面。

本文僅對黑龍江墾區林業總產值這一指標在2000-2012年間的絕對值變化、增長率變化以及該指標占農林牧漁總產值的比例進行分析。

1 林業總產值總量變化趨勢分析

根據研究的需要,依據黑龍江墾區統計年鑒中有關林業總產值的數據資料,將黑龍江墾區2000-2012年林業總產值、林業總產值占農林牧漁總產值比例以及林業總產值增長率的數據列表如下:

由圖表1可知,在2000-2012年間,黑龍江墾區林業總產值基本上表現為增長趨勢(見圖1),由2000年的12177萬元增加到2012年的100226萬元,是2000年的8.23倍。表明林木培育、林木采運和林木管護的產值總和在不斷增加。但是,墾區2013年的林業總產值要高于附近的年份(2000-2002年之間的年份;2004-2007年之間的年份),從而使墾區林業總產值在增長中表現出在波動中增長的趨勢。

2 林業總產值增長率變化趨勢分析

從總產值增長率的特殊年份變化趨勢與一般變化趨勢兩方面分析墾區林業總產值增長率。

一是特殊年份的分析

黑龍江墾區林業總產值增長率與其他年限的增長率有明顯區別的年份是2003年與2004年,即從2003年64.55%的增長率下降到2004年-20.22%的增長率,這是在研究年限內增長率波動幅度最大的兩年。產生這一較大波動的主要原因是2003年墾區林業總產值的突增(見圖1與圖2)。2003年墾區林業總產值突然增加的結果是使2003年與2002年相比,總產值的增長率為64.55%,遠遠高于2002年的環比增長率5.40%,同時,又使2004年的增長率為-20.22%,遠遠低于其他年份的增長率,故在圖2中表現出明顯的大幅度波動。

二是關于林業總產值一般變化趨勢的分析

由總產值增長率的折線圖(見圖2)變化趨勢可知在研究年限內總產值增長率表現為在波動中上升,然后又趨于平穩的趨勢。在2004年前表現為大幅度的波動;在2005-2008年間,增長率曲線呈現凹型,說明在這些年中增長率的變化較快;在2008-2012年間墾區林業總產值增長率則表現出了比較平穩的趨勢,即增長率在30-45%之間波動,這無論從圖1的林業總產值變化來看,還是從圖2的林業總產值增長率來看,在此階段內均表現出比較平穩的趨勢。

3 林業總產值在農林牧漁總產值中的比重分析

由于林業總產值是農林牧漁及其服務業總產值的一個組成部分,在分析了墾區林業總產值的絕對數及其增長率變化后,就有必要分析其在整個廣義農業總產值中地位的變化。

由圖3可知,黑龍江墾區林業總產值占農林牧漁總產值的比重在研究年限內表現為先上升后下降,然后趨于穩步上升的趨勢。

由表1可知,林業總產值占農林牧漁總產值的比重在研究年限內一直都是比較低,比重范圍在0.6-1.2%之間。

具體分析如下:

第一,在研究年限內波動最大的是2003年,比重值達到了1.2%。這一點與林業總產值增長率的分析具有一致性(見圖2),這也是導致林業總產值占廣義農業產值比重出現大幅度上升與大幅度下降的原因。

第二,在2005-2012年間雖然有所波動,但是波動的幅度較小,且總體趨勢有所上升。這說明從廣義農業總產值來看,雖然墾區林業在墾區農業產業結構中所占份額較小,但是其地位有提高的趨勢,而墾區林業總產值比例的提高說明墾區在林輔、林培、林木采運以及林果的生產方面得到總體提高,這表明墾區農業的產值結構在不斷地得到調整。

上述結果表明在研究年限內黑龍江墾區林業總產值總量在波動中呈上漲趨勢;林業總產值增長率與林業總產值占農林牧漁總產值的比例變化趨勢比較一致,即都經歷了大幅波動到穩定增長的變化過程。在研究中沒有對構成墾區林業總產值的各個組成部分進行分析,從而就不能具體說明墾區林業總產值的絕對量、增長率以及占農林牧漁總產值比例的變化趨勢究竟是由林培、林輔、林果或林木采運這些組成中的哪一部分變化所引起,這是今后準備進一步研究的內容。

參考文獻:

[1]薛艷.財政補貼林業保險的方案設計——以黑龍江墾區為例[J].東北師大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2(4):40-44.

[2]郭寶松,張貴華.黑龍江墾區林業行政執法問題探討[J].現代化農業,2006(12):4-5.

[3]郭寶松.黑龍江墾區林業經濟發展對策的研究[J].中國林副特產,2007(2):87-89.

[4]于家傲,賈利,李友華.黑龍江省墾區林業績效評價及發展對策[J].中國林業經濟,2008(2):4-8.

[5]王寧,翟印禮.生態林與經濟林個體經營者風險偏好分析[J].農業技術經濟,2012(10):88-95.

[6]王寧,翟印禮.生態林規模影響個體經營者風險規避度分析[J].農業技術經濟,2013(4):102-107.

作者簡介:

王剛(1974-),男,黑龍江雙鴨山人,科員,林業助理工程師,主要從事為林政管理工作。

林業概論論文范文第5篇

以2009年初《全國林業信息化建設綱要》頒布實施和首屆全國林業信息化工作會議召開為標志,中國林業信息化建設進入全面加快發展新階段。5年來,經過頂層設計、動員部署、組建機構、項目建設、建立制度等5個環節,始終堅持把林業信息化作為創新發展的重要平臺、提升效益的重要抓手、服務基層的重要途徑、展示形象的重要窗口,各級林業部門按照“加快林業信息化,帶動林業現代化”的總要求,堅持“融合、創新、服務、提升”的發展理念,全國林業信息化取得突破性進展,每年都取得10大突破。特別是“十二五”以來,林業信息化隊伍建設不斷加強,80%以上的省級林業部門設立了專門機構;資金投入持續增加,全國年均投入專項經費5億多元;網站建設快速推進,形成了國家、省、市、縣四級林業網站群;標準制度逐步完善,制定了20多項制度、50多項標準;交流合作日益廣泛,促進了資源共享、共同發展;管理方式不斷創新,信息安全保障能力大幅提升;示范建設成效顯著,建設了13個示范省、25個示范市、50個示范縣,推出了一系列國內領先的示范成果。林業信息化有效支撐了林業生態建設;林業信息化有效促進了林業產業發展;林業信息化有效拓寬了生態文化傳播渠道;林業信息化有效提升了林業行政服務水平。全國林業信息化建設呈現出全面提升的良好態勢,為生態林業民生林業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實踐證明,加快林業信息化建設,是發展生態林業民生林業的重要支撐,是實現林業現代化的必由之路,是關系林業工作全局的戰略選擇。

一、智慧林業的概念與背景

隨著“智慧地球”概念的提出,在全球掀起了一股智慧化發展的浪潮,智慧城市、智慧園區、智慧交通、智慧醫療、智慧能源等項目快速在各地創新發展。智慧林業,就是在數字林業建設的基礎上,充分利用云計算、物聯網、大數據、移動互聯網等新一代信息技術,通過感知化、智能化、物聯化手段,構建立體感知、管理協同、服務高效、有效支撐生態林業民生林業發展的林業信息化建設新模式。

智慧林業是智慧地球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未來林業創新發展的必由之路,是統領未來林業工作、拓展林業技術應用、提升林業管理水平、增強林業發展質量、促進林業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支撐和保障。智慧林業與智慧地球、美麗中國緊密相連。智慧林業的核心是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建立一種智慧化發展的長效機制,實現林業高效高質發展。智慧林業的關鍵是通過制定統一的技術標準及管理服務規范,形成互動化、一體化、主動化的運行模式。智慧林業的目的是促進林業資源管理、生態系統構建、綠色產業發展等協同化推進,實現生態、經濟、社會綜合效益最大化。智慧林業的本質是以人為本的林業發展新模式,不斷提高生態林業和民生林業發展水平,實現林業的智能、安全、生態、和諧。智慧林業包括基礎性、應用性、本質性的特征體系,其中基礎性特征包括數字化、感知化、互聯化、智能化,應用性特征包括一體化、協同化,本質性特征包括生態化、最優化,即智慧林業是基于數字化、感知化、互聯化、智能化基礎之上,實現一體化、協同化、生態化、最優化。

當今社會,信息已成為重要的戰略資源。信息技術在搶占新一輪科技和產業變革制高點、塑造國家發展新優勢的作用日趨突出。黨的十八大把“信息化水平大幅提升”納入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目標之一,并提出走中國特色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道路,促進“四化”同步發展。近期,國務院又相繼下發了《關于促進信息消費擴大內需的若干意見》和《“寬帶中國”戰略及實施方案》。

當前,建設生態文明是林業的總目標,發展生態林業和民生林業是林業的總任務。建設生態文明,迫切需要切實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優化調整產業結構。這些都要依靠信息科技為支撐,實現更透徹的感知、更全面的互聯、更深入的智能、更高效的利用、更科學的決策,從根本上解決資源約束趨緊、環境污染嚴重、生態系統退化等問題,推動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發展生態林業民生林業,改善生態改善民生,迫切需要利用信息技術對林業各種資源要素和生產過程進行精細化、智能化控制,加強專業化、科學化管理,充分挖掘林地潛力,全面提升質量效益,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更多更好的生態產品、物質產品和生態文化產品。

智慧林業在發展需求和新一代信息技術突破的雙重歷史機遇下應運而生。

二、智慧林業建設的基本思路

智慧林業的發展思路。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精神和國務院關于加快信息化建設的一系列決策部署,以統一思想為前提,以應用需求為導向,以融合創新為動力,以重點工程為抓手,以新一代信息技術為支撐,全力推進智慧林業建設,為全面提升生態林業和民生林業發展水平,建設生態文明和美麗中國做出新貢獻??偨Y為一句話,就是:打造智慧林業,建設生態文明。

林業信息化由數字林業階段邁向智慧林業階段,是林業系統轉變發展方式、提升生產力水平的內在需要。數字林業階段以林業各種信息的數字化采集、傳輸、存儲、處理和應用為主要特征,重點是應用計算機、互聯網、數字化等技術,實現林業數字化、網絡化、自動化管理。智慧林業階段將在數字林業的基礎上,全面應用云計算、物聯網、移動互聯、大數據、智慧地球等新一代信息技術,通過感知化、物聯化、智能化、協同化的方式,使林業實現智慧的結構、智慧的感知、智慧的流程、智慧的管理、智慧的應用、智慧的服務。

智慧林業的建設原則。建設智慧林業,要更加注重信息與林業各個環節、各種資源、各項業務的深度融合、集約共享和協同推進,必須在堅持統一規劃、統一標準、統一制式、統一平臺、統一管理等“五個統一”的基礎上,重點把握五個原則:一是整合資源,共享協同。以信息共享、互聯互通為重點,突破地域、級別、業務界限,充分整合各類信息資源,推進信息化業務協同,提升全行業管理服務水平和信息資源利用水平。二是融合創新,標準引領。集成關鍵核心技術,創新發展模式和機制。實施應用先行、國際同步的標準戰略,搶占標準制高點。三是統籌協調,管理提升。統一頂層設計,推進協同運行,強化各級林業信息化部門在規劃引領、統籌協調、應用示范等方面的主導作用,建立統籌管理體系。加強安全技術體系建設,提高林業信息安全水平。四是服務為本,推動轉型。面向各級林業部門和林農群眾日益多元化的需求,提供隨時、隨地、隨需、低成本的信息服務,以信息化推動林業發展方式和管理方式轉型升級。五是循序漸進,重點突破。從組織管理、頂層設計、基礎設施以及應用示范工程等多維度切入,循序漸進,講求實效,找準突破口先行先試,實現重點突破。

智慧林業的建設目標。到2015年,基本建成集成化、智能化的信息基礎設施,建立智能決策、業務協同、便捷高效的政務體系,實現信息化與林業全面融合,為全面建成智慧林業奠定基礎。到2020年,全面建成智慧林業,有力支撐林業改革發展。

三、智慧林業的總體架構和主要任務

智慧林業是基于云計算、物聯網、移動互聯網、大數據等現代信息技術,涵蓋智慧林業立體感知、智慧林業協同管理、智慧林業生態價值、智慧林業民生服務、智慧林業綜合管理等五大體系的新型林業發展模式。智慧林業總體架構主要包括“四橫兩縱”,四橫即設施層、數據層、支撐層、應用層,兩縱即標準規范體系、安全與綜合管理體系,其相互聯系、相互支撐,形成一個閉環的運營體系。

智慧林業建設的主要任務包括四個方面:

加快建設智慧林業網絡平臺。按照國家信息化發展總體部署,結合林業實際,加快推進林業寬帶網絡和感知網絡建設,為智慧林業發展提供基礎條件。一是按照先進、適用的原則,充分利用現有的國家、省、市、縣四級網絡架構,抓緊建設林業下一代互聯網,滿足林業物聯網接入和大數據量傳輸等需求。二是積極推進重點林區無線網絡建設,有效提高林區網絡通信覆蓋率,為拓展業務應用提供基礎網絡條件。三是大力推進林業物聯網發展,提高林業生態智能感知、林業資源智能識別、林業災害智能監測、林業信息智能推送的能力。四是完善以衛星、航空護林飛機等組成的“天網”系統,提高林業空天感知能力和監測效率。五是實施林業應急感知工程,建立全覆蓋、多尺度無縫集成的應急地理信息平臺,大力推動林火視頻監控系統、沙塵暴監測系統、應急通信保障系統等的建設,實現國家、省、市、縣林業部門的互聯互動。

切實加強智慧林業協同管理。加強信息資源融合,建立資源共享的林業信息系統,為各類林業工作者提供網絡化、智能化的信息服務。一是按照共建共享、互聯互通的原則,大力推進林業基礎數據庫建設,加快建立信息資源交換共享機制。二是加快中國林業云示范建設,推進辦公智慧化和協同化,規范辦公流程,降低運行成本,全面提高辦事效率。三是適應移動互聯快速發展的形勢,積極推進林業微門戶、微博、微信等平臺建設,以更加新穎、活潑、便捷的形式,服務林業、林農和公眾。四是建立健全成果共享模式,信息化主管部門負責統一服務平臺和信息發布工作,統一管理基礎數據資源;各業務部門承擔本單位業務信息的內容保障,供有關部門共享使用。

努力構建智慧林業生態服務體系。一是建設智慧林業營造林管理系統。實現覆蓋各級營造林規劃計劃、作業設計、進度控制、效果監測、統計上報等環節的一體化營造林管理系統,為營造林工程管理決策提供科學依據。二是建設智慧林業資源監管系統。在先期試點的基礎上,按照統一布局、共建共享的原則,充分利用新一代信息技術,建立集森林、濕地、荒漠、生物多樣性監管于一體的智慧林業資源監管平臺,提供多級林業資源分布和動態信息,支撐林業科學決策。三是建設智慧林業野生動植物保護體系。通過對各級各類自然保護區的智能化管理,建設野生動植物資源監測體系和信息管理體系,提高保護管理水平。四是建設智慧林業重點工程監督管理平臺?;谛乱淮畔⒓夹g,實現對工程全過程的實時跟蹤管理,提高工程管理的科學化水平。

積極打造智慧林業民生服務體系。圍繞全面建設民生林業的新要求,深化信息技術應用,構建面向企業、林農及新型林區建設的綜合公共服務平臺,努力提升公共服務水平。一是建設智慧林業產業培育工程。加快高新技術與林業的有機融合,促進新技術、新產品和新產業的發展。二是建設智慧生態旅游工程。在智慧生態旅游物聯網應用示范的基礎上,加強相關信息技術和管理模式的推廣應用,促進生態旅游的大發展、大繁榮。三是建設智慧林業商務拓展工程。建立一批區域性的林權交易平臺, 打造一批有影響力的林業電子商務平臺,為林企和林農提供智能、便捷的服務,促進林業產業的快速健康發展。四是建設智慧林業社區工程。加大林區網絡基礎設施建設投入,解決林區信息網絡“最后一公里”問題。建立智慧林業社區綜合管理服務平臺,實現社區業務“一站式”辦理。

四、智慧林業建設路線圖

智慧林業是數字林業發展的高級階段,以物聯網、云計算、移動互聯網等新一代信息技術為基礎,通過更深入的智慧化、更全面的互聯互通、更有效的交換共享、更協作的關聯應用,實現林業自然資源更豐富、林業生態系統更安全、林業綠色產業更繁榮、林業生態文明更先進。智慧林業的建設,是一項長期性、系統性工作,需分步驟、分階段扎實推進。依據各工程項目的緊迫性、基礎性、復雜性、關聯性等,建設智慧林業分基礎建設、展開實施、深化應用三個階段。

基礎建設階段。編寫智慧林業規劃,出臺智慧林業建設的相關政策,安排扶持資金等,并局部開展智慧林業的探索實踐工作。在現有林業信息化成果基礎上,選擇基礎性較強的中國林業大數據工程、中國林業云建設工程、下一代互聯網提升工程、林業應急感知系統、林業環境物聯網和林區無線網等優先建設,為后續的智慧林業的全面建設提供良好的基礎。

展開實施階段。智慧林業建設全面展開,匯聚各方力量、加大人、財、物方面的投入,積極鼓勵企業、公眾參與智慧林業建設。本階段以智慧林業基礎設施為基礎,完成智慧林業營造林管理系統、智慧林業兩化融合工程、林業“天網”系統、智慧商務建設工程、智慧林業資源監管工程、智慧林業野生動植物保護工程、慧林業文化建設工程和中國林業網站群建設等工程建設。智慧林業建設的步伐明顯加快,智慧林業框架體系基本形成。

深化應用階段。經過展開實施階段,智慧林業建設有了量的積累,需要各個部分走向相互銜接、相互融合,實現質的飛躍。本階段主要建設智慧林政管理平臺、智慧林地信息服務平臺、智慧林業決策平臺、智慧林業產業建設工程、智慧生態旅游建設工程和智慧林業重點工程監管工程等。智慧林業的應用效果和價值逐步顯現,其競爭力、集聚力、輻射力明顯增強。

上一篇:林業生態論文下一篇:林業法律論文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