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創意農業論文范文

2023-03-08

創意農業論文范文第1篇

產業振興是鄉村振興的首要任務,是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的重要基礎。濟源市鄉村產業發展基礎較好、質量較高?!笆奈濉逼陂g,濟源市應結合資源稟賦,科學規劃,突出重點,著力建設農業主導特色產業,有力助推鄉村全面振興。

一、做穩糧食產業

堅持“四抓”,確保糧食面積和產能。抓良田,在平原地區大力開展旱澇保收、高產穩產高標準農田建設,在丘陵山區積極開展水源地及口糧田工程建設,持續改善農業基礎設施。抓良種,引進推廣高產穩產、多抗廣適、品質優良的糧食作物新品種,全市糧食作物良種覆蓋率達100%。抓良機,深入開展主要農作物生產全程機械化推進行動,盡快破解丘陵山區機械化瓶頸,進一步提高主要農作物綜合機械化水平。抓良技,推廣測土配方施肥、糧食高產栽培、病蟲害綠色防控、化肥農藥減量增效等集成技術,主推技術到位率不低于95%。

二、做大畜牧業

堅持“質量興牧、綠色興牧、品牌興牧、融合推動”的發展思路,優化畜禽養殖產業布局,引導畜禽養殖向環境承載能力大的山區、丘陵轉移。穩步恢復生豬生產。以濟源雙匯為龍頭帶動生豬產業轉型升級,在恢復生豬產能的基礎上逐步打造百億級生豬產業化集群。壯大奶牛產業。以濟源伊利乳業為龍頭帶動奶源基地建設,著力建設存欄奶牛6000頭規模的禾牧然觀光牧場、存欄規模10 000頭的偉恒牛業奶牛生態農場,逐步打造百億級奶業產業化集群。提升肉兔產業。以濟源陽光兔業科技有限公司為龍頭,打造全國肉兔種質基因庫和全國標準化養殖基地,提升肉兔產業化集群。

三、做深農產品加工業

按照“三鏈同構”要求,大力發展農產品深加工業,統籌布局農產品生產基地建設與初加工、精深加工業發展及副產品綜合利用,加快完善優質小麥、油料作物、優質果蔬、肉蛋奶及優質特色農產品產后商品化處理設施。支持濟源伊利乳業聯結賽科星、惠龍等奶牛養殖基地,發展特色乳制品和功能性奶產品;支持濟源雙匯、陽光食品、三佳食品等肉類加工企業發展精深加工肉制品;支持濟世藥業等企業加大中藥材深加工力度;支持中沃、豐之源等企業以核桃、山楂、大豆等為原料,發展健康飲品;支持雪苗面粉等企業發展主食加工業。

四、做精特色農業

因地制宜、統一規劃、合理布局,規?;l展、區域化種植、產業化經營,走產業聚集道路,發展優質蔬菜、薄皮核桃、富硒農產品等特色產業。西部山區以王屋鎮為中心,大力推廣“蔬菜制種+高山蔬菜”生產模式,種植越夏番茄、辣椒、茄子等蔬菜,建設萬畝高山蔬菜高效發展示范基地,保障夏秋淡季蔬菜供應。以城郊現有設施農業核心區為基礎,建設濟源現代農業發展示范區,主要以生產早春、秋延遲及越冬茬次的黃瓜、番茄、辣椒、芹菜及草莓等蔬果為主,保障春季、秋冬季蔬菜供應。以“一村一品”特色村為載體,發展以薄皮核桃為主的林果、花卉、富硒大米等特色產業。

五、做靚休閑農業

休閑農業是現代農業的新型產業形態、現代旅游的新型消費業態,為農林牧漁等多領域帶來新的增長點。重點圍繞鄉村振興示范帶及通往景區的主要道路兩側,挖掘農業文明,突出文化特色,加大資源整合力度,切實打造一批集農業生產、農耕體驗、文化娛樂、教育展示、水族觀賞、休閑垂釣、產品加工銷售于一體的休閑農業點(村、園),打造生產標準化、經營集約化、服務規范化、功能多樣化的休閑農業產業帶和產業群。大力挖掘溝域內自然資源和人文資源優勢,進一步提升硯瓦河、仙女河文化旅游帶,媧皇谷民宿經濟帶,大峪東溝休閑觀光帶等特色鮮明的溝域經濟帶。持續辦好王屋山國際菜花節、梨花節、富硒水稻節等鄉村旅游節慶活動,切實增強鄉村旅游氣氛,增加農民經濟收入。建好王屋菜花觀光產業園、兔業小鎮、思禮桃花源休閑觀光園區等旅游農業、創意農業,推動農旅結合,延伸產業鏈條。

創意農業論文范文第2篇

摘要 在鄉村振興戰略的背景下,北京的農業會展近些年發展迅速并且在發展區域農業會展和國際性盛會上趨勢明顯。地域文化在助推動農業會展發展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結合北京農業會展的現狀和特點,研究地域文化融入農業會展發展的作用機制與創新驅動模型,不僅有助于深入理解二者的邏輯關系,而且更有利于從深層次把握農業會展的管理和運營。同時,深入探尋地域文化與農業會展結合的途徑與方法能夠從宏觀和微觀運作上提高會展質量,進而促進各產業的提質升級。

關鍵詞 地域文化;融合;農業會展發展;創新驅動模型

doi:10.3969/j.issn.0517-6611.2020.16.065

Innovation Mechanism and Countermeasures of Integration of Regional Culture and Beijing Agricultural Exhibition

LI Yan-ting

(Beijing Vocational College of Agriculture, Beijing  102442)

Key words Regional culture;Fusion;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al exhibition;Innovation-driven model

基金項目 北京農業職業學院人文社科研究項目(XY-SK-19-01)。

作者簡介 李艷婷(1977—),女,山西大同人,副教授,博士,從事農業會展、中國文化研究。

收稿日期 2020-02-04;修回日期 2020-03-04

近年來,在鄉村振興戰略背景和城市化進程加快發展形勢下,越來越多的城鄉居民關注農業會展,廣泛參與農業展覽和農業旅游。農業會展是以會議、展覽、節慶為主要形式,通過各種市場經營主體與消費群體共同參與,進行集中展銷農產品和農業生產資料、展示現代農業科技成果和交流農業相關信息,從而使供需雙方獲得大的發展商機和經濟利益的農、經、商貿類活動,在現代農業發展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

農業部2016年《農業部展會工作管理辦法》[1]和2017年《“十三五”農業科技發展規劃》(農科教發〔2017〕4號)2個連續發布的文件,不僅給農業會展能夠更好地適應現代農業和市場經濟的發展提供了政策支持,而且提出了集中向產業融合、農業功能拓展、休閑觀光農業等方向發展的思路。2019年農業農村部等部聯合印發《國家質量興農戰略規劃(2018—2022年)》,更著眼于加快推動農業高質量發展,提出了包括加快農業綠色發展、促進農業全產業鏈融合、培育提升農業品牌等7個方面重點任務,表明農業會展的發展已經進入新的歷史時期,并上升到非常重要的位置。當前,文化創新被提升到新的高度,地域文化的創新發展關系到鄉村振興的步伐,而在這個過程中,農業會展的興辦與地域文化的傳承創新不可分割,地域文化在促進各產業間的融合發展上發揮著重要的作用,這不僅契合了農業會展的文化特質,也給其帶來新的發展機遇。那么,各種形式的農業會展在舉辦中借助地域文化要素和資源,不僅有助于深化產業鏈各部分的農業文化內涵,而且在推動農業文化創意、發展休閑農旅、優化農業生態環境、推動全國農業的發展等方面都有重要的意義。

1 地域文化與農業會展融合的重要意義

首先,地域文化助力農業會展向高質量發展。會展提供了一個綜合性的展示平臺,不同地區的農業經濟的發展可以有效地通過會展這個展示交流交易的平臺尋求合作、展示特色、創造機會。在當前文化創新創意的新時期,農業會展可以通過體現文化的地域性特色和內涵,進而構建和提升競爭優勢。其次,地域文化能夠加速各產業間的融合發展,給農業會展帶來新的發展機遇。再次,從區域經濟發展角度看,提升地域文化價值,也將有效提升北京會展農業的發展空間,具有引領帶動周邊各產業的發展。尤其是會展旅游在培育旅游文化消費新熱點、提升旅游文化產品品質、建設新型休閑文化旅游功能區等方面具有很強的現實意義??傊?,地域文化和農業會展是相互促進、相互作用的,也勢必帶動雙方共生發展。

2 北京農業會展發展現狀與趨勢

北京農業會展近些年發展較快,每年舉辦的農業會議、展覽活動數量眾多,形成較大和相對穩定的規模效應。北京現已形成草莓、籽種、食用菌、花卉、西瓜和葡萄六大支柱會展農業產業帶,農業產業正在以會展農業為導向加快產業聚集,全面促進地區社會經濟發展。近些年各郊區縣在發展區域農業會展和國際性盛會上趨勢明顯,通過舉辦國家級、世界級的農業展會,提高地區的知名度。北京的農業節慶活動也發展迅速,多集中在京郊各區域舉辦,2013年以來農業會展進入爆發式增長期。北京農業會展近幾年呈現以下主要發展特點:

第一,展會細分題材和屬性、內容均發生變化,專業展成為主體,科技、綠色、健康為題材的農業展覽增多,有關農業機械、灌溉技術及裝備的展會縮減趨勢明顯。

第二,在產業發展方向上,主辦方致力于打造農業會展綜合體,實現產業集聚效應[2]。

第三,發展趨勢上,農業展會的規?;?、品牌化、國際化、區域化趨勢較為明顯,市場競爭加劇。

第四,辦展主體日益多元化,漸趨發展成“政府推動,協會、企業組織運作”的模式。

第五,在展示交流的基礎上,地域上主要形成2類農業會展模式:一類是選址在北京市內大型展覽館、會展會議中心舉辦的展和會,多傾向于農業器械、農產品生產技術、餐飲、健康產業類等內容,重在交易和展示研討農業科技創新成果;另一類是分散于北京各郊區縣舉辦的展和會,重在發展區域經濟和培育京郊特色農業市場,其文化性、觀賞休閑內容較為突出,多為展示園林園藝、農業景觀和綠色生態,將發展北京休閑農業、全域旅游、振興鄉村作為重要的發展目標。

3 地域文化融入農業會展發展的作用機制與創新驅動模型

地域文化應該如何與農業會展相融合,這需要關注影響地域文化的核心要素,即物質文化、精神文化與制度文化。這3個要素中物質文化主要體現在展會場景、展會物質設施、展位展品設計與現場活動、宣傳營銷等方面,它們都是文化的載體;精神文化是指圍繞會展活動開展的主辦方形成的核心價值取向和思想意識方式,如農業文化、企業文化與地域文化精神等;制度文化主要包括一些展會制度所能體現出的地域人文特色和文化思想。一個地域的制度文化,較為靈活,可能是行政支持,也可能是當地人們長期積淀的行為習慣、俗成的規則,它是推動社會有序前進和發展的基本保障。有的研究者把制度文化歸入到精神文化范疇內也是可行的,因為制度文化屬于非物質文化,用二分法也可涵蓋之。

結合前期的實證調研與梳理分析,從文化的角度找出影響農業會展質量和水平的各種因素的邏輯關系,或者說以地域文化推動會展發展為核心內容,作用于農業會展創新發展的驅動機制。圍繞這個內在核心,考慮到外部推動地域文化與農業會展結合的經濟主體要素,繪制出以文化為靈魂、以文化為驅動力的農業會展發展的創新驅動模型(圖1)。

圖1所示,驅動模型代表參與會展活動的兩個經濟主體要素一是政府、行業協會,二是組展方(策展方),他們在舉辦農業類展會時要考慮地域文化的這些核心要素內容并付諸展會運營實踐。政府和行業協會能夠整合各種資源,為實施會展提供行業法規、產業扶持政策、健全的準入機制,特別是行業協會,在規范行業行為、實現行業自律、進行行業協調方面發揮重要的作用,對農業會展起到扶持發展的作用。組展方成為會展產業與文化融合的重要載體,組展方可以是會展企業,也可以是參展商。組展方(大部分是會展企業)在辦展內在理念上應有意識地融入地域文化,在制訂展會實施細則時,應整合會展產業鏈上尤其是下游企業行業的資源,體現落實地域文化三要素。參展商在展品選擇、展示設計、服務模式、推廣營銷等各方面體現地域文化三要素[3]。

需要說明的是,地域文化的三要素中制度連接著物質和精神兩維,并且它們是動態地相互作用,在制訂展會細則與地域農業政策、會展業政策、文化制度時,會與兩大會展經濟主體相互影響、相互制約,形成良性循環,內外機制相互作用;在動態過程中,地域文化提供能量動力和展示素材,經濟主體加以運用和發展,呈現出來的便是一個兼具文化內涵和經濟價值的會展產品[3]。

4 地域文化與北京農業會展融合的創新對策

在舉辦農業會展的過程中,地域文化與之深入融合才能增加展會的吸引力,提高展會的舉辦水平和質量,但在現實展會運行中仍存在很多問題,比如展會文化特色不夠鮮明、對舉辦地農業文化的內涵挖掘不到位、大型會展活動營銷和文化軟實力深入開發不足等。那么,主辦方就應該在立項策劃前認真思考,廣泛調研,依托舉辦地的軟硬件環境資源,尤其是農業文化豐富的資源,有意識地促進文化要素、文化產業與各方資源及各產業的深度融合,實現農業產業的發展[4]。地域文化與農業會展結合的途徑可以有很多方面,歸納起來,從農業會展項目的操作過程、運行的流程將它們之間結合的過程分為4個階段:農業會展項目立項調研階段、籌展布展運作階段、現場管理實施階段、評價反饋階段。該研究重點解析休閑類農業會展。

4.1 創新展會主題文化

確定辦展辦會的核心理念和指導思想是首先要考慮的核心內容,屬于地域文化中精神文化層次的內容。確立主題的過程就是創新的過程,創新展覽主題就是創新文化。

一方面要搜集好的創意,形成明確的主題思想;另一方面要做好前期農村市場、會展市場的調研,分析舉辦農業會展的可行性和立項的各項條件。具體而言,兩大經濟主體政府、協會和組展方都應發揮作用,政府宏觀把握經濟形勢和社會文化發展需求,研究制定并適時頒布相應的鼓勵性政策,不管是文化性展會還是商業性展會,都給予它們相應的制度支持。而在現實中這兩類展會并非截然分開,二者同時存在于一個展會活動中,并可以形成互相補充的關系,比如“廣州國際設計周及其配套展覽會”是設計+選材的博覽會,這就使得當地文化融入會展活動之中形成本展會與其他地區不同的特色,在與同類展會競爭關系中也顯示出各自的差異。會展協會與地方農業貿促會等行業協會在舉辦農業展覽和會議時應與政府加強聯系,完善行業自律,推進政府法規的頒布與實施,加強對地域文化要素的認知,起到引導作用。

這一階段創立主題需要主辦方(這里主要指組展方)緊扣辦展的主導思想,本著市場、政策與創新有機結合的發展理念,廣泛深入實地調研,挖掘當地的特色資源,如民俗、節慶文化元素、宗教、地方歷史(村落文化)、特產和產業文化特點等,策劃具有地域性特色的會展主題。同時,主辦方應結合供給和需求,深入調研展商、觀眾、社會和家庭需求,給予參展商寬松的環境,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推動辦展工作順利進行。

4.2 策展、布展深度融合文化

策展階段工作最為重要,它是會展主題的具體落實,直接關系到布展和實施階段能否有效開展的關鍵。組展方與行業協會協調好各項輔助制度,也要與場館方對接設計和經營的各項計劃安排。布展階段則是地域文化物質化的呈現。會展企業和參展商在展示設計時應融入地域特色,如選用當地特色材料,在圖形符號、色彩燈光等方面融入當地特色,選用農業生產資料,在造型、布景上體現地方文化特色,加深觀眾的文化印象。通過農業文化象征物例如展會吉祥物、物件、舉辦地農業圖騰等使人能辨認出是在傳遞和展示當地文化,對其文化遺產也能起到有效宣傳展示和傳承保護作用。這個過程需要組展方、參展商和舉辦地涉及到的相關部門和人員通力配合和溝通,達成意向一致。

4.2.1 地域建筑與景觀設計整體展現文化的象征意義。

農業會展類景觀設計時應傳達出一定的文化主題性,融入當地特色文化語言,將地域元素合理地展示出來,因此,它所凝練出來的文化特征和景觀的展現應該是為會展主題服務的。例如2019北京世界園藝博覽會,無論是國家館、中國館、植物館的各個展臺呈現,還是生活體驗館、園區的幾十個文化展園景觀的展現,無不是借助藝術設計手段傳達各國各省各地區的文化內容,訴說著國家的民族的故事,生動詮釋著“綠色生活,美麗家園”的博覽會主題,動靜有致、虛實對比,體現著“讓園藝融入自然讓自然感動心靈”的理念。

2019世界園藝博覽會會場位于北京延慶區,作為最高級別的世界園藝博覽會,自申辦以來,利用得天獨厚的氣候自然條件和資源修建世博園,加快發展園藝產業,會場西部緊鄰官廳水庫,橫跨媯河兩岸,南面連接著長城旅游文化帶景區,空間環境和各項建筑共同形成了北京西北部的一個大花園。周邊環境的優化和內部園區景觀的設計與建設推動了整個世博園的生態發展?!板\繡如意”的中國館設計中體現出端莊大氣,溫和自信,盡顯大國風范。從五彩梯田到與天對話的一池凈水,這座傳遞園藝與中國傳統哲學的建筑,傳達著“芥子納須彌”的文化氣魄和美學意蘊。再如別具一格的媯汭劇場,宛如一只彩蝶飛舞在媯湖之濱。各個國家的國家日文藝演出精彩上演在這個舞臺上,游客朋友們感受來自異域藝術家們帶來的傳統文藝演出,足不出戶,就親身體驗到了世界各地的異域文化風情。植物館外觀建筑意向為“升起的地平線”,建筑造型神秘且有力量感[5]。像這樣的建筑和大小景觀整個園區到處可見,每一處都值得人們駐足欣賞細細品味,人們徜徉在文化盛宴中慢慢享受心靈富足之感。

4.2.2 靈活運用微觀設計手段表達文化意蘊。

承載文化意蘊的不僅僅體現在地域農林景觀的營造、物化的建筑,還可以運用微觀設計手段渲染和深化主題文化和展覽理念,如園區和展館內的導覽牌設計、參觀路線設計、展位展品設計、視聽系統設計等。通過這些外在物質的呈現,引導游客在休閑中觀賞、體驗。設計時特別利用現代科技手段,營造光影場景,作用于人的視聽,讓人去感受穿越古今的時空情境,引導游客在沉浸式體驗中進行文化俯瞰和原始無意識記憶的追溯,從而滿足不同游客的游覽心理,獲得不同的觀覽體驗。如世園會植物館展廳,令人印象深刻的紅樹林TeamLab展廳的設計就是個代表。紅樹林富饒而又美麗的生態環境,循環不息的生物世界“包裹”著每一位游客,實時的互動感應,讓這個光影世界更加真實。這類場景設計成為時下興起的一種展覽業態,在文創特展行業應用較多。2019年《中國文創特展行業發展報告》中就提出要推動文創特展的場景化、體驗性、互動性,提倡沉浸式體驗型文旅消費產品,促進商業的消費[6],這樣的展覽模式與會展創意文化產業發展的追求目標高度契合。

布展階段,導視系統中導覽牌設計內容也能輔助呈現文化意象,尤其在農林園藝類展會,幫助游客理解農作物、普及科普知識。北京農業嘉年華導覽圖分區的幾個館都是以農業為中心設計命名的,比如在農創風情館,由絲路農情、瓜行天下、稻夢鄉愁、農耕印記、攜手筑夢、愛上昌平六大特色主題展區組成,導覽牌語言富含詩情、畫景、意景,與各景觀與實物和諧地融為一體,既增強了景觀效果也普及傳達了古代文化知識,接通了人們樸素自然的農耕情懷和對田園生活的寄托。風情館以“一帶一路”國際農業交流成果、瓜類、水稻、農業文化遺產、北京對口支援的兄弟省區優質資源及昌平全域旅游為主要內容,導視語言設計和表現形式突出農業文化與創意,運用農藝技術與藝術創意的表現形式,打造出100余個創意景觀,匯集500余個農業品種及90余項創意體驗活動[7]。

4.2.3 敘說地域歷史和民俗文化。

民俗文化內容也是展示地域文化的重要方面,會展類景觀設計需要融入當地的特色文化語言,通過自然的形式將那些人們有情感共鳴的事物與景觀融合,往往借助農俗農事和農諺、農業習俗,把故事講解出來,合理地展示地域元素。那些造型豐富的景觀雕塑小品,富含濃厚的藝術氣息,如若合理賦予其鄉土韻味和歷史傳說色彩,那么將具有更為豐富的農業文化內涵,不僅能增加文化的厚度,更能提升景觀的精神品質和園區的文化品格。另外,民俗文化和歷史文化元素也可以融進活動設計當中。例如2019北京世界園藝博覽會參展的省市策劃的各省日活動大多別具一格,其中5月23日的“吉林省日”游客共享“千人拌飯” 活動就很有特色,現場一個巨大的木桶盛放豆芽、枸杞、香菇、蕨菜等幾十種食材,游客共同參與制作共同分享,現場氣氛濃厚。這樣的活動生動地傳遞了民俗文化,并使民俗文化廣為人知而傳承不衰。

4.3 現場實施彰顯文化魅力

農業會展現場實施階段,主辦方可以將地域文化融入到現場的運營管理與服務中,嘗試將地域文化元素滲透進現場活動整體設計和各環節中來增強表達效果,深化活動主題,進一步彰顯舉辦地的文化底蘊和獨特的文化魅力?;顒有问奖M量豐富多彩,可以舉辦地域文化的論壇活動、相關主題的文藝展演、展位推介活動及現場參與式體驗活動等。2019北京世園會共上演3 284場中西交融、精彩紛呈的文化活動,在長達162 d的運行期間,入園參觀934萬人次,吸引國際友人20萬余人次,實現了“月月有重點、周周有交流、天天有展示”的活動盛況。北京農業嘉年華也舉辦了很多特色活動,如北京市各區主題日活動、各省市旅游與農業特色產業推介活動、相關單位主題日活動、北京市中小學生社團嘉年華活動、國際馬術嘉年華活動等。

4.3.1 現場的活動設計滲透文化體驗。

農業類展會的游客在游覽過程中除了欣賞景觀外,更多需求是能夠在聽覺、視覺與嗅覺等方面得到美好體驗,同時參與更多的體驗活動,那么活動的設計就需要別具風格,尤其是休閑類的農業展會融合現代農業元素,力求營造田園休閑文化體驗,通常在設計中主要運用接收式體驗和主動性參與式體驗的形式引導游客體驗農耕文化,為傳統農業展會賦予產業和文化內容。

(1)接收式體驗活動。視覺是場館設計的基本要求,主要通過植物與景致的高低錯落關系、虛實關系、空間布局等方式體現,因此在設計時應使游客在規定的路線中逐漸感受景中情、景中景的美好體驗,實現步移景異的效果。

觸覺、聽覺、嗅覺的設計也應十分考究。利用植物花草特有的味道讓游客感受到不同場景和季節的差異所創設出特殊的文化意境和氛圍。對于聽覺的體驗,充分利用展館景觀進行聲景設計,人工造樂自然界蟲鳴蛙叫水流聲,又在不同的景觀處配以經典音樂,引導游客無形中沉浸于自然和諧的環境中,從而提升展館內的文化意境和人文關懷。北京園林博物館舉辦的展覽很有特色,營造的環境結合現代科技手段賦予游客不同尋常的感官體驗。北京農業嘉年華通過展示昌平草莓的先進栽培技術及品種,提供科普、采摘、參觀等體驗活動,利用視、聽、觸、聞的感官體驗來提升會展文化的趣味性。

(2)參與式體驗活動。開展這類互動體驗活動最好要考慮會展期間游客等受眾群體的需求和心理特點進行設計。這類體驗活動可以使游客遠離都市的喧嘩,回歸田園,享受淳樸農家生活的樂趣,體驗鄉村民俗文化的內涵[8]。北京農業嘉年華期間在農事體驗樂園和草莓采摘示范園設計了采摘休閑區與農作物游戲體驗區,在休閑帶設置5處特色休閑農莊,組織開展草莓飄香、草莓之旅騎行活動,既增加了游賞的樂趣,又增加了農業相關的趣味性體驗。世園會在傳統文化端午節期間,吸引上千城里游客到訪位于延慶區香營鄉新莊堡村的“艾蒿世園文化主題村”,在這處艾蒿種植、農業景觀、主題餐廳、艾系列產品研發、艾灸療養和中醫藥文化 “六位一體”的產業融合發展園區內,游客可了解艾草知識,逛花卉迷宮、戲蝴蝶、吃藥膳、做針灸,可以盡情以最自然的方式躺在草坪上仰望“延慶藍”,入夜在園內客房伴著花香入睡[9]。

參與性體驗設計的關鍵是要根據參觀者的特點,充分考慮參與其中的可操作性[10]增加游覽樂趣,為游客留下美好的體驗回憶,使其駐足時間更久,提高游覽熱度,從而提升對展會的滿意度,擴大展會影響力。

4.3.2 現場的管理與服務提升文化品格。

為了提高展會的質量,現場的管理秩序與人員服務是很重要的方面,尤其是志愿者的服務水平、人文修養都是體現展會文化品格的外在因素。志愿者的儀表穿著、禮儀素質、知識水平都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農業會展的文化品位和文化形象。同時,參展企業為了展示本企業形象和產品,也會把與產品技術配套的服務作為重要展示對象,也包括一些紀念品和消費品。有經驗的會展運營方會在現場管理水平和服務上下功夫,使其成為彰顯會展人文關懷、塑造展會文化品格、打造會展品牌影響力的重要的外在因素。北京農業嘉年華經過總結前幾屆的舉辦經驗,不斷提高管理服務運營水平,目前已有較強的辦展辦節實力和豐富的經驗,在開展過程中細致的服務全力保障了游客體驗,品牌特色更加鮮明,影響力也越來越大。

4.4 總結反饋文化的延展能力

展后評價與總結反饋階段可以進一步驗證會展文化是否得到了大眾的認可,是促進會展活動不斷提高的重要環節。及時總結和評估,可以讓主辦方根據評估的結論和建議,調整會展發展方向、運作管理方式等,提高管理和服務能力,揚長避短,完善自己的展會品牌,從而保持可持續發展能力,提高經濟價值。因此,展會節后調查問卷、針對性跟蹤調查和總結報告都是必不可少的工作,將成為以后舉辦會展活動提質升級的重要依據和參考。北京不少區縣在舉辦會展活動歷程中不斷總結整改,同時借助會展平臺新建戰略性新興產業,并延伸舉辦新的會展項目,如會獎旅游,休閑農業會展等。昌平區從最初的草莓節延伸舉辦規模較大的2012年第七屆世界草莓大會,又在此舉辦的基礎上發展成綜合性的北京農業嘉年華,從2013年至2019年,成功舉辦7屆;2014年延慶世界葡萄大會舉辦基礎上延伸成2019年中國世界園藝博覽會;大西瓜節舉辦十幾屆,2016年大興在世界月季洲際大會基礎上,延伸舉辦特色的龐各莊西瓜小鎮、長子營濕地小鎮,之后又開發出一個特色小鎮即魏善莊浪漫月季小鎮;平谷區從最初的桃花節演變成“以花為媒”桃花音樂節,之后結合康養,將于2020年舉辦平谷休閑大會。凡此種種,北京各郊區都在結合各區產業、文化特色及發展優勢,以農業會展為平臺大力發展區域經濟,帶動產業發展,延伸產業鏈,形成特色。

參考文獻

[1] 農業部.農業部關于印發《農業部展會工作管理辦法》的通知[A/OL].(2016-01-22)[2019-09-25].http://www.moa.gov.cn/govpublic/SCYJJXXS/201601/t20160122_4995315.htm.

[2] 北京市旅游發展委員會,北京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北京市“十三五”時期旅游和會展業發展規劃[A].2016-06.

[3] 龐華,許悅,蘇依格,等.基于地域文化的會展業創新發展研究:來自珠三角的調研與實證分析[J].改革與開放,2017(17):80-82.

[4] 李艷婷,王琪.北京郊區農事節慶活動發展的困境與對策研究[J].北京農業職業學院學報,2018,32(1):13-18.

[5] 2019北京世園會植物館,萬科造[EB/OL].(2019-06-04)[2019-09-25].http://www.sohu.com/a/318511761_120047498.

[6] 2019中國文創特展行業發展報告發布[EB/OL].[2019-12-11].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52603145362890853.

[7] 第七屆北京農業嘉年華搶先看[EB/OL].(2019-03-11)[2019-09-25].http://www.sohu.com/a/300398177_120043467.

[8] 郭鎮坤,張佳平,夏宜平.農業專類園的分類及規劃設計現狀:以浙江為例[J].華中建筑,2014(2):94-99.

[9] 曹小彧.北京世園會給延慶帶來了什么?不止會場內[EB/OL].(2019-06-18)[2019-09-25].http://bj.wenming.cn/yq/syh/201906/t20190618_5154839.shtml.

[10] 孫帥.人與自然互動的參與式景觀設計:社區市民農藝園設計研究[J].華中建筑,2015(2):109-112.

創意農業論文范文第3篇

(中國旅游規劃網高級講師、旅游策劃師 景區創A培訓師)

郊野休閑農業園區的建設將成為周邊市民周末休閑度假的好去處,滿足人們返璞歸真、親近大自然的身心需求,并將提供給市民觀光、運動、度假、休閑、科普及歷史文化教育的好場所。以下是一些常用的創意主題:

1、主題參與類

稻草人樂園:以稻草人為主題的創意樂園,這里又很多無敵可愛、惟妙惟肖的稻草人,它們或三兩笑談、或扮作店員、花匠、警察等等,形成了一個小小的稻草人王國。游客可在此參與到它們的生活中來,體驗童話般的故事。

3G農園:利用信息技術優勢,游客可在此租一塊屬于自己的地,通過網絡等高科技手段隨時查看作物的生長情況,獲得“從一粒種子觀察生命奧妙”的知性體驗,并可隨時帶領一家人來享受收獲的喜悅。

布谷學堂:是園區內一系列以農村娛樂活動為主的景點,游客可在此參加鄉村運動會,獨輪車、滾鐵環、踩高蹺比賽等讓游客回到童年的時光。

牛牛之家:將傳統農業的代表——耕牛通過動漫的方式演繹出來,并衍生出一系列以牛為主題的活動,包括騎牛、拉牛車比賽、創意涂鴉、斗牛等等。

屯墾歲月:以軍事文化為主題的拓展訓練基地,將歷史上的屯墾制度融入拓展訓練的活動中,設計出將農業、軍事文化相結合的課程,如秋野殲敵、教場練兵等。

童心夢園:通過高科技手段營造出如同夢幻樂園般的場景,引導兒童的想象力無窮延伸,滿足兒童的好奇心,兒童可在此盡情的嬉戲游樂,家長則可在邊上分享他們的快樂。

動物運動會:類似湖南電視臺“爸爸去哪兒”中的場景,可設置小豬運動會、小羊、小牛等動物運動會。

2、教育科普類

農科奇觀:農業科學知識和生態知識普及為主,通過將農業中的科技知識融入景點、活動、解說等,讓游客在愉快的體驗中獲得知識。

奇幻工坊:以家庭為單位的手工泥塑作坊,供游客自己動手制作一些蘊含農業科技的小物件,如農具、陶瓷、漁具等。

科普長廊:打造一條科普長廊,沿線布置各種科技展板、科普模型、科普場景等,游人可一邊流連于美麗的田園風光中一邊了解農業科技知識。

3、休閑度假類

耕讀農舍:并在耕地邊布置簡易農舍,游客可入住體驗古時人們晴耕雨讀的意境,在山環水繞的優美環境中感受鄉村的生活。

露天營地:專為喜歡野外宿營的游客提供的場地,滿足游客不同的需求。 荷香村:由魚塘、荷塘、養殖體驗區等組成,游客可在荷香的彌漫中悠閑的垂釣,品嘗新鮮蓮藕;小孩子則可到養殖體驗區認養小羊羔或小兔子,通過與小動物的親密接觸獲得無窮樂趣。

4、養生康體類

茶道鑒賞:觀賞茶道表演,在清風中悠閑的品茶,品味人生的哲理,體驗“禪茶一體”的意境。

養生館:通過引入中國傳統的養生文化,為游客提供養生休閑和娛樂活動,加強對養生文化的宣傳。

5、產品展銷類

奇趣蔬菜園:大型的溫室中展示奇趣蔬菜園,種植以高科技手段繁育的各種瓜果蔬菜,珍稀的品種、奇異的形狀讓游客充分體驗到高科技農業“新、奇、特”。

園藝大觀:將各種有色瓜果、蔬菜進行大的色塊擺放,多種顏色的辣椒、番茄、瓜果匯聚一團,營造出斑斕的圖案,使游客在欣賞的樂趣中了解農產品。

果蔬創意吧:與景區的服務中心在一起,通過將各種蔬菜、瓜果通過創意將其變成藝術場景、藝術雕刻和創意拼貼等,形成別具一格的創意文化,并可吸引游客自己動手完成作品。

6、文化體驗類

創意農業論文范文第4篇

(中國旅游規劃網高級講師、旅游策劃師 景區創A培訓師)

郊野休閑農業園區的建設將成為周邊市民周末休閑度假的好去處,滿足人們返璞歸真、親近大自然的身心需求,并將提供給市民觀光、運動、度假、休閑、科普及歷史文化教育的好場所。以下是一些常用的創意主題:

1、主題參與類

稻草人樂園:以稻草人為主題的創意樂園,這里又很多無敵可愛、惟妙惟肖的稻草人,它們或三兩笑談、或扮作店員、花匠、警察等等,形成了一個小小的稻草人王國。游客可在此參與到它們的生活中來,體驗童話般的故事。

3G農園:利用信息技術優勢,游客可在此租一塊屬于自己的地,通過網絡等高科技手段隨時查看作物的生長情況,獲得“從一粒種子觀察生命奧妙”的知性體驗,并可隨時帶領一家人來享受收獲的喜悅。

布谷學堂:是園區內一系列以農村娛樂活動為主的景點,游客可在此參加鄉村運動會,獨輪車、滾鐵環、踩高蹺比賽等讓游客回到童年的時光。

牛牛之家:將傳統農業的代表——耕牛通過動漫的方式演繹出來,并衍生出一系列以牛為主題的活動,包括騎牛、拉牛車比賽、創意涂鴉、斗牛等等。

屯墾歲月:以軍事文化為主題的拓展訓練基地,將歷史上的屯墾制度融入拓展訓練的活動中,設計出將農業、軍事文化相結合的課程,如秋野殲敵、教場練兵等。

童心夢園:通過高科技手段營造出如同夢幻樂園般的場景,引導兒童的想象力無窮延伸,滿足兒童的好奇心,兒童可在此盡情的嬉戲游樂,家長則可在邊上分享他們的快樂。

動物運動會:類似湖南電視臺“爸爸去哪兒”中的場景,可設置小豬運動會、小羊、小牛等動物運動會。

2、教育科普類

農科奇觀:農業科學知識和生態知識普及為主,通過將農業中的科技知識融入景點、活動、解說等,讓游客在愉快的體驗中獲得知識。

奇幻工坊:以家庭為單位的手工泥塑作坊,供游客自己動手制作一些蘊含農業科技的小物件,如農具、陶瓷、漁具等。

科普長廊:打造一條科普長廊,沿線布置各種科技展板、科普模型、科普場景等,游人可一邊流連于美麗的田園風光中一邊了解農業科技知識。

3、休閑度假類

耕讀農舍:并在耕地邊布置簡易農舍,游客可入住體驗古時人們晴耕雨讀的意境,在山環水繞的優美環境中感受鄉村的生活。

露天營地:專為喜歡野外宿營的游客提供的場地,滿足游客不同的需求。 荷香村:由魚塘、荷塘、養殖體驗區等組成,游客可在荷香的彌漫中悠閑的垂釣,品嘗新鮮蓮藕;小孩子則可到養殖體驗區認養小羊羔或小兔子,通過與小動物的親密接觸獲得無窮樂趣。

4、養生康體類

茶道鑒賞:觀賞茶道表演,在清風中悠閑的品茶,品味人生的哲理,體驗“禪茶一體”的意境。

養生館:通過引入中國傳統的養生文化,為游客提供養生休閑和娛樂活動,加強對養生文化的宣傳。

5、產品展銷類

奇趣蔬菜園:大型的溫室中展示奇趣蔬菜園,種植以高科技手段繁育的各種瓜果蔬菜,珍稀的品種、奇異的形狀讓游客充分體驗到高科技農業“新、奇、特”。

園藝大觀:將各種有色瓜果、蔬菜進行大的色塊擺放,多種顏色的辣椒、番茄、瓜果匯聚一團,營造出斑斕的圖案,使游客在欣賞的樂趣中了解農產品。

果蔬創意吧:與景區的服務中心在一起,通過將各種蔬菜、瓜果通過創意將其變成藝術場景、藝術雕刻和創意拼貼等,形成別具一格的創意文化,并可吸引游客自己動手完成作品。

6、文化體驗類

創意農業論文范文第5篇

摘要:全產業鏈化發展是創意農業的產業特性所決定的,也是產業可持續發展的必然選擇。創意農業全產業鏈發展模式的構成要素包括農業生產現狀與趨勢、空間區位與經濟水平、配套資源與關聯產業、客源市場與需求結構、政策體系與相關制度等。從全產業鏈視角,統籌考慮不同區域各構成要素的實際情況,對遼寧省創意農業進行空間布局,劃分為五個板塊。確定各個板塊的空間范圍、客源市場、發展方向和主要業態形式。

關鍵詞:創意農業;全產業鏈;構成要素;空間布局

Research on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Creative Agriculture in

Liaoning Province Based on Whole Industry Chain

Shan Fubin, Li Xin

(College of Finance and Trade,Bohai University,Jinzhou 121013,China)

創意農業是創意產業的思維邏輯和發展理念在農業中的應用和實現。通過創新性思維,將科技、人文、生態等要素有效地融入到農業生產中,使農業生產過程、方法、工具和產品形式發生改變,讓傳統農業發展成融生產、生活、生態為一體的現代農業。創意農業實現了農業與二、三產業的對接,不僅拓展了農業的傳統功能、提高了資源的利用效率,更創造了新的產業效益來源、提高了產業的附加值、帶動了關聯產業的發展[1-3]。

空間布局是區域創意農業規劃建設中的一項重要內容??茖W、合理的空間布局能夠促進資源的合理配置和利用,實現區域內各類創意農業形式的協調發展,更好滿足不同市場主體的消費需求。創意農業空間布局模式主要以農業區位理論、產業可持續發展理論、增長極理論、點軸理論、游憩帶理論等為支撐[4,5]。這些理論對創意農業空間布局實踐具有一定的指導作用。創意農業是以農業生產為基礎而形成的多種產業融合發展的產業,其空間布局除受資源稟賦、區位條件、基礎設施、政策制度等因素影響外,還要考慮農業發展基礎、客源市場、集聚效應等?;谌a業鏈的創意農業空間布局模式正是對各種要素的統籌考慮。

1創意農業全產業鏈化發展的構成要素及其對空間布局的影響

創意農業全產業鏈包括核心產業、支持產業、配套產業和延伸產業等相互關聯的一、二、三產業。全產業鏈化發展用創新性的思想和理念,將農耕活動、農產品加工、先進技術、文化活動、鄉村生活、田園景觀進行對接和融合,使產業的績效不僅有特色、優質的農副產品和美食,還包括了豐富多彩的休閑旅游產品,讓消費者物質需求得到滿足的同時,獲得一定深度的文化與精神享受。全產業鏈化發展突破了傳統發展模式的結構限制,帶來產業融合而成的乘數效益。創意農業全產業鏈化發展的主要構成要素如下。

1.1農業生產現狀與趨勢

區域內農業生產現狀和未來發展趨勢是創意農業空間布局的基礎。農業生產作為創意農業全產業鏈條的第一環節,對產業發展起到基礎性的保障作用[6]。氣候、土壤、水文等自然條件是農業生產的基礎,科技、設施、政策制度、配套服務、發展規劃等因素則影響著區域農業發展的未來。因此,在區域創意農業空間布局上要充分考慮區域內各地農業的產業結構、主導農業的發展水平、特色農業的發展規模、農業科技發展水平、農業結構優化方向等,以保證創意農業符合當地農業發展實際情況、具備良好的可持續發展的基礎。

1.2空間區位與經濟水平

空間區位與經濟水平是創意農業空間布局的外部條件??臻g區位和經濟發展水平包括地理位置、自然條件、交通狀況、資源狀況、基礎設施、國民生產總值、國民收入、人均國民收入、經濟發展速度、經濟增長速度等[7],即是一個地區創意農業開發和生產的支撐條件,也對區域創意農業的空間布局提供了外部約束條件,直接影響著創意農業發展的水平和效應。因此,在創意農業空間布局時,必須深刻認識各地區空間狀況和經濟發展水平差異,充分發揮各地區的優勢來確定如何布置創意農業產業鏈的各環節。

1.3配套資源與關聯產業

配套資源與關聯產業是創意農業空間布局的外部支撐。創意農業是在傳統農業生產基礎上,利用創新性的思維和發展理念,植入科技、文化、生態、娛樂、歷史、村落等要素[8,9],對農業生產過程和農產品進行創新,從而拓展農業功能、滿足消費者多元化的需求。同時,創意農業全產業鏈化發展需要設計、文化、演藝、包裝、金融、旅游、飯店、賓館、交通等第二、三產業提供配套。因此,區域內各種配套資源要素和關聯產業狀況,也就成為創意農業空間布局所必須考慮的外部因素。

1.4客源市場與需求結構

客源市場與需求結構是創意農業空間布局的導向。創意農業是第一、二、三相互融合的產業,具有農業生產、創意創新、休閑旅游等多種功能。消費者對創意農業的需求不僅包括各種農副產品、加工品,還有觀光體驗等各類休閑旅游產品,這就要求在空間布局上要統籌考慮客源市場范圍和各類消費群體的需求??驮词袌龅娜丝诳倲?、人口密度、城鎮人口數、城鎮化率、可支配收入、人均消費水平,以及客源市場的需求層級、需求結構等[10,11],都直接影響著創意農業空間布局的規模、結構和業態選擇。

1.5政策體系與相關制度

政策體系與相關制度是創意農業空間布局的保障。創意農業持續發展離不開相關政策,這在產業發展的初級階段尤為重要。地區的產業組織政策、產業結構政策、產業技術政策和產業布局政策,以及其它對產業發展有重大影響的政策和法規,是對創意農業發展的計劃性干預,可以起到規劃、引導、促進、調整、保護、扶持、限制等作用[12]。因此,在創意農業空間布局中,要充分考慮區域內相關政策和制度,使布局更好地符合當地創意農業的發展規劃和宏觀調控方向。

2基于全產業鏈的遼寧省創意農業整體空間布局創意農業的空間布局既要考慮當地農業結構轉型升級需求,又要注重當地條件和各類資源的利用;既要考慮鄉村居民生產、生活的需要,又要注重客源市場內各類消費群體的消費需求;既要考慮創意農業核心產業的發展,又要注重配套和關聯產業的發展[13,14]。從全產業鏈視角出發對區域創意農業進行空間布局,可有效兼顧各類主體的需求,實現產業鏈各環節的協同發展。

結合遼寧省農業區域布局情況[14-16],將遼寧省創意農業區域布局劃分為遼河平原農業區、濱海農業帶、東部山地農業區、西部丘陵農業區和遼西北農牧結合區等幾個板塊。結合各板塊的農業現狀、相關資源、地理特征、交通區位和客源市場等全產業化發展構成要素的實際情況,確定各板塊內創意農業的客源市場、發展方向和業態形式[17-19]。

遼河平原農業區內創意農業的客源市場以區域內城鎮居民為主,發展方向為優質農產品生產、特色農業觀光、娛樂運動和健康養生,業態形式為體驗園區、休閑農莊、特色村鎮、特色農業觀光區等。濱海農業帶區分為遼南和遼西兩部分,客源市場以省內城鎮居民和省外旅游者為主,發展方向為高端精品農業生產、特色農業觀光、鄉村休閑度假、漁業文化體驗,業態形式為精品果蔬采摘園、農業科普園、花卉觀賞園、海洋漁家樂、海島生態休閑農莊等。東部山地農業區內創意農業的客源市場以省內高端消費者為主,發展方向為優質林產品生產、生態養生、休閑度假、民族文化體驗,業態形式為休閑農莊、特色農業生產基地、高端農產品創意加工廠、休閑莊園、民族村落等。西部丘陵農業區內創意農業的客源市場為省內外對鄉村文化和農業文化感興趣的消費人群,發展方向為民族文化體驗、鄉村民俗體驗、農業文化體驗、高新農業技術教育等,業態形式為農業遺產體驗園、民族村鎮、農業技術科普園、農業觀光園區等。遼西北農牧結合區內創意農業的客源市場為省內及周邊省市對沙漠農業感興趣的消費者,發展方向為特色農產品加工、特色農業生產體驗、特色農業運動、科普等,業態形式為沙漠農業觀光和體驗園區、沙漠運動基地、農業科普園、生態林休閑基地等。

3遼寧省各農業區的創意農業空間布局

3.1遼河平原農業區的創意農業空間布局

該地區主要包括沈陽市的新民縣東部、康平縣南部、法庫縣大部、遼中縣和市郊區平原,鐵嶺市的西部平原,鞍山市、營口市、遼陽市西部平原,以及盤錦市所轄各縣區和錦州東南部平原。該地區耕地多、土質肥沃、水利條件較好,素有“糧倉”之稱;城鎮密集、人口眾多,交通、通訊、科技條件突出,是遼寧省經濟發展重要地區之一。

基于該地區自然條件、農業基礎、經濟發展水平和各類資源要素狀況,適宜圍繞以養生、娛樂、科普為主導功能的科技型、娛樂型創意農業全產鏈發展。該地區創意農業的空間布局如下:沈陽市以城區為中心,構建“三帶四線”的格局,即蒲河生態經濟帶、沈康現代農業示范帶、環城都市農業產業帶和沈陽周邊一小時經濟圈內的東部生態觀光、南部休閑采摘、西部科普展示、北部創意體驗為主導的格局;在盤錦、鞍山、 營口、遼陽的平原地區,以當地特色農業、生態資源和地域文化為依托,設置以休閑、體驗、娛樂為主要功能的創意農業園區、莊園、村落,并形成差異化的創意農業體驗帶;鞍山市、營口市適宜依托林果種植業,設置林果產品生產、副產品創意加工和農業景觀觀光園區;鐵嶺平原地區適宜以沈陽、鐵嶺市民休閑旅游目的地為定位,依托當地油菜花田、葵花田、荷花池等各類花卉種植基地,布局以農業景觀為主導的觀光休閑型創意農業基地。

3.2濱海農業帶地區的創意農業空間布局

濱海農業帶在空間劃分為遼南濱海農業帶和遼西濱海農業帶兩部分,遼南包括丹東東港市、大連市、營口鲅魚圈和蓋州市,遼西包括錦州凌海市、葫蘆島興城市和綏中縣。濱海農業帶的陸域農業、海域農業均較發達,是遼寧省水產、水果、花卉、特色蔬菜的主要產區。

遼南濱海農業帶的設施農業、精品農業和創匯農業等現代農業模式成效顯著,主要以水產養殖、優質水果、特色蔬菜、花卉等為主,經濟發展水平較高、旅游業發達,客源市場除省內居民外,還有來自其它地區和國外的游客,適宜建設高端創意農業莊園、特色海洋文化體驗基地等。該地區創意農業空間布局如下:在大連市現代農業發展聚集區內建設高端科技型創意農業示范基地,推進創意農業新品種、新技術、新產品、新模式的研發和推廣;以莊河、旅順、金州等地區為主,依托區域內高端水果和花卉生產基地,充分挖掘當地文史資源、民俗藝術,構建以特色文化創意為核心的高端創意農業休閑園區;在大連長??h、丹東東港市、營口鲅魚圈等沿海地區,推動漁業資源、漁業設施、漁業生產基地、漁村人文資源以及漁民生產生活方式等漁業要素與休閑度假、旅游觀光等休閑活動的有機結合,構建遼寧省南部海洋漁業休閑帶。

遼西濱海農業帶地處遼西地區,是東北和北京、天津、河北、內蒙古的聯結點,經濟發展水平低于遼南濱海農業帶。該區域干旱少雨、水資源匱乏、土壤肥力低;陸地農業以玉米種植為主,海域農業以海洋捕撈為主。該地區創意農業的布局,適宜以京津冀和內蒙古地區的客源市場為主,依托當地海岸旅游業,發展以娛樂和休閑為主的北方特色漁家樂集聚區。

3.3東部山地農業區的創意農業空間布局

該地區主要包括撫順市和本溪市所屬縣區,丹東市的鳳城、岫巖、寬甸三縣,以及鐵嶺市的西豐縣。這一地區北靠吉林省、西臨遼寧省中部平原、西南接遼東半島丘陵地區。該地區森林茂密、水資源豐富,是遼寧省主要林區。東部山地農業區主要以中草藥、食用菌、山野菜、鹿茸等山區特色農業為主。豐富的森林資源為該地區創意農業發展提供了良好的生態環境,近年來快速發展的旅游業則為該地區創意農業發展提供了基礎設施和關聯產業支撐。

基于東部山地農業區的生態環境、林業產業和關聯產業發展狀況,適宜發展以休閑、度假、養生為主要功能的生態型創意農業度假區。該地區創意農業空間布局如下:以本溪的本溪縣、桓仁縣和鐵嶺西豐縣為核心,利用地區內山川秀美、景色宜人的優勢,將特色林產業與生態資源、人文資源、紅色旅游資源、自然景觀進行融合,高標準打造融林業生產體驗與生態養生為一體的生態型農業休閑養生基地;在丹東市的寬甸、鳳城等沿鴨綠江地區,依托江水景觀、農作物生產、朝鮮族文化、民居村落等特色資源,重點建設民族文化體驗和特色田園為主的主題型休閑村鎮聚集區。

3.4西部丘陵農業區的創意農業空間布局

該地區主要包括朝陽市所轄各縣區、阜新市的阜新縣和清河門區、葫蘆島的建昌縣、錦州市的義縣和北鎮與凌海的西北部。該地區北與內蒙古接壤、西與河北相鄰,日照充足、日溫差較大、降水偏少,屬半干旱氣候;農業主要以旱作物種植、設施蔬菜、畜禽養殖、林果種植為主。該地區距離大中城市較遠、地理位置相對偏僻,經濟發展水平也相對較低,本地居民消費能力有限。此外,該地區擁有傳統農業文化遺產、民族文化、鄉村文化等各類特色資源。

西部丘陵農業區適宜以省內和河北、北京、天津等地大中城市居民為主要客源市場,建設特色農業文化和鄉村文化體驗為主的創意村落聚集區、高新技術型創意農業生產和加工聚集區。該地區空間布局如下:在朝陽縣、喀左縣、綏中縣等傳統村落,以創意鄉村生活為核心,發展以傳統鄉村文化、蒙古族文化和傳統農業文化體驗為主要功能的文化體驗村鎮;在朝陽市、阜新市和葫蘆島市的設施農業集中區,重點發展高端農業觀光、農業技術科普、農業生產體驗為核心功能的現代農業觀光園區。

3.5遼西北農牧結合區的創意農業空間布局

該地區主要包括鐵嶺市昌圖縣招蘇臺河以西、阜新市彰武縣及沈陽市康平縣北部、法庫縣秀水河以西和新民縣遼河以西地區。該區位于遼寧省西北部,為科爾沁沙地延伸部分,氣候干旱、風沙地較多、土壤貧瘠、植被覆蓋率低。遼西北農牧結合區的農業以玉米種植、畜牧業為主;經濟發展水平相對較低、人口較少,距離大中城市較遠。該地區沙漠農業和生態林建設特色明顯,適宜圍繞沙漠特色農業和生態林構建特色景觀觀賞和體驗型創意農業全產業鏈。

在該地區構建沙漠農業和生態林特色觀光產業帶的空間布局如下:依托地區獨特的生態環境、農業生產基礎,結合當地蒙古族文化,重點開發沙漠農業觀光、沙漠運動、民族節慶和農業節慶等項目,打造以沙漠體驗、民族文化體驗為核心功能的運動型、娛樂型農業體驗基地;利用區域內各類畜牧養殖基地,建設畜牧養殖觀光、科技體驗、兒童教育等功能為主導的畜牧業體驗農場。

參考文獻:

[1]林超群.創意農業發展路徑分析——以成都市為例[J].農村經濟,2015(9):51-54.

[2]林炳坤,呂慶華.創意農業研究述評[J].經濟問題探索,2013(10):177-184.

[3]厲無畏,王慧敏.創意農業的發展理念與模式[J].農業經濟問題,2009(2):11-15.

[4]王馨.休閑農業空間布局評價指標體系構建研究[D].福州:福建農林大學,2013.

上一篇:農業設計論文下一篇:農業政策論文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