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社會醫學教學論文范文

2024-03-12

社會醫學教學論文范文第1篇

關鍵詞:伊利諾伊大學芝加哥校區;臨床醫學基要;人文社會科學;臨床醫學

Social Science, Humanities and Medicine: Essentials of Clinical Medicine in University of Illinois at Chicago

ZENG Yong 1, Dale Lorens2, Maureen Valaski2, Leslie J.Sandlow2

(1. Department of Medical Education, Shanghai Medical College, Fudan University,Shanghai 200032, China;

2. University of Illinois at Chicago College of Medicine, Chicago IL 60612, USA)

Key words: UIC; ECM;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 Clinical medicine

醫學人文與社會以及課程整合是醫學教育領域近些年的熱門話題[1-2],但如何整合,如何有效地整合是大多數醫學院校所思考的問題。伊利諾伊大學芝加哥校區(UIC)醫學院的臨床醫學基要(Essentials of Clinical Medicine, ECM)課程成功地將醫學人文社會科學、循證醫學等和問診、查體和臨床決策等臨床基本技能內容整合起來,成為一門橫跨第一第二學年的課程。經過10多年的運行,實踐證明效果良好。本文第一作者經過訪談、現場聽課與觀察、網絡訪問等獲得了ECM課程的信息,在此介紹以供借鑒。

一、課程形成歷史

1992年以前,UIC醫學院也跟其他很多醫學院一樣,臨床前的課程是基礎醫學和一些以講座和小組學習為主的小課程,例如倫理與法律、人類性問題、醫患關系、循證醫學、老年醫學、預防醫學與生物統計、流行病學等。在二年級結束時,有10周的臨床醫學導論(Introduction to Clinical Medicine, ICM),主要介紹物理診斷學,教學在醫院里進行,主要教授基本的病史采集和體格檢查技能。1992-1993年,引入縱向基本醫療項目(Longitudinal Primary Care Program, LPC),一個學生配一個社區醫生導師,以便學生早期接觸臨床。雖然這些非醫學小課程對于臨床醫學專業學生非常重要,但存在較多的重復;學生不把這些課當回事,認為這些課是“附加的”、是“廢話”;學生對這些課程評價不高。當年主管教育的高級副院長(以下稱“副院長”)認為課程整合將幫助學生認識各內容對于臨床的相關性和重要性,教學效果會得到改善。

從1995年開始,改革分兩步進行,改革的過程并不一帆風順。改革的第一步是將原來集中的10周ICM縮短為6周半, 還是醫院實踐,但分成非連續的3段,貫穿二年級全年,與其他教學穿插進行。第二步改革的目的建立臨床醫學基要課程(ECM),整合不包括基礎醫學課程的其他課程,包括病人入門、醫學現實和倫理與法律、人類性問題、老年醫學、預防醫學與生物統計和LPC等。

為了推動該項計劃的執行,副院長成立了一個以上課程主任的委員會,自己擔任主席,但課程主任們對此毫無熱忱,認為副院長有一個他自己的盤算,經過多次會議仍沒有進展。在一次會議上,副院長請課程主任們將課程目標列出,大家看到了內容的重復和整合的可能性,同時副院長也物色到一位強悍并富于激情的主席人選,她擔當主席后,召集各課程主任開會,宣布她對ECM課程如何組織沒有主意,需要各課程主任的投入。她邀請他們參與工作,看起來誰投入的多,他們原來的課程內容就會在新的ECM課程中體現的多,這樣就改變了委員會成員的態度。1997年秋天,ECM3-4成功地將倫理與法律、人類性問題、老年醫學、預防醫學與生物統計等整合起來,并與LPC結合。經過10多年的運行和改進,課程趨向成熟。

二、課程目標

ECM一門龐大的整合式課程, ECM1-2為5學分,ECM3-4為23學分。ECM1-2的基本目標在于幫助學生發展采集和敘述病史的能力,重點在于現病史(包括敏感的社會史、性問題和毒品使用問題,以及重點病史),理解整合全部病史信息的方法,學會陳述和書寫病史,確保病史完整而又條理;學會與同事合作互利地工作。ECM3-4繼續培養醫學生為病人服務的理念與素質:職業素養、重點查體的能力、數據收集與問題形成、循證醫學、基于問題的學習(PBL)、文化能力、倫理與法律原則、交流技能、衛生保健團隊合作、領導能力、持續提高和自我學習能力等。從課程目標看,ECM意在將醫學人文與社會科學和臨床問診,查體和臨床決策聯系起來,整合起來。

三、課程內容與教學安排

(一)ECM1-2

ECM1-2 包括講座和小組學習、縱向基本醫療(LPC)、臨床技能工作坊(Clinical Skills Workshop)、特殊話題模塊和標準化病人考試等,共約93學時,教學方法主要有講座、自學、小組討論與學習、見習、工作坊、研究項目參與等[3]。

講座與小組學習,講座的目的在于向全體學生介紹相關的概念與內容,小組學習一般緊跟著講座,目的是促進學生對講座和相關內容的理解與掌握,或做習題,或進一步討論講座涉及的內容。2009-2010學年的教學內容主要有:醫學團隊合作、病人服務入門、病史采集、現病史作用及書寫、臨床文獻利用、職業精神與病人安全、性問題、毒品及藥品使用、醫學壓力等等 [3]。小組學習一般持續2-3課時,每組10-14名學生,一位教師導師和/或一位四年級學生導師。他們的任務是把握小組學習討論的方向,在必要的時候給予指導,但不是小組學習的主角;小組中每次有2位同學輪流主持學習,學習材料一般放在網上,或者提前一周發給大家,他們都必須對材料和問題進行預習。兩位導師(一位可以缺席)絕大部分時間一聲不吭,主要觀察學生的表現,確保學生人人參與,在學習結束,導師需要對他們進行評分。

縱向基本醫療(Longitudinal Patient Care,LPC),這部分內容的目的是讓學生在臨床情境中學會與病人建立和諧的關系、理解醫療的流程和合作、發展職業技能與態度,如有可能,與一個或多個病人保持聯系。要求學生與執業醫生一一配對,這些醫生來自家庭醫學科、普內科、普兒科、婦產科和老年科。實際臨床情境為學生提供觀察和實踐臨床技能的機會。值得一提的是:在進入醫院前,學生需要簽署保密協議書,不得泄露病人信息。

臨床技能工作坊,主要在臨床技能學習中心完成。生命體征模塊由四年級學生帶教,主要教學生測量血壓、脈搏和呼吸頻率,學生相互測量這些指標。病史采集模塊使用標準化病人,學生對他們進行問診,練習病史采集技能,標準化病人根據他們的表現(包括他們的溝通能力)給予一定的反饋。

特殊話題模塊,這些話題與醫療實踐和醫學職業有關,涉及社會、倫理、文化、藝術、臨床實踐和衛生保健政策等。2009年的話題有近20個:人際暴力,衛生保健的文化動態,創新寫作坊——醫學領域的小說、詩歌和散文,人體藝術與藝術品,殘疾、倫理與醫學遭遇,生物恐怖與自然災害,補充、替代與整合醫學,印度草醫學,全球艾滋病問題,城市醫學之社區輪轉等等。每個學生選擇其中2個話題,每個話題持續2周,每次3小時,每個話題參加的學生15人左右,主要以討論的形式進行,課后要求學生完成一定的書面作業。

(二)ECM3-4

ECM3-4與ECM1-2一脈相承,教學內容主要有衛生系統簡介、循證醫學、衛生法學、倫理學與職業標準、醫患溝通、病人安全與醫療事故、懷孕與節育、家庭暴力、臨床推理、預防醫學與環境、體檢工作坊、醫院實習與“病人服務入門”等,共約420學時。從教學組織上看,仍然有講座和小組學習,臨床技能工作坊,病人保健入門,標準化病人考試。與一年級相比 主要變化有:

1. 增加了醫院實習,分三次實施,第一次重點為完整病史,時間7.5天;第二次為完整病史加完整查體,時間10天;第三次的重點為重點病史和重點查體,時間13天。每次要求詳細,鼓勵學生多參與臨床工作。

2. 增加了大量問診和查體工作坊項目,工作坊在臨床技能中心進行,每兩個同學進行配對,一個同學問診、查體,另一個同學通過視頻音頻系統進行觀察,結束時標準化病人將給予反饋,以利改進。然后這兩個同學交換位置,但標準化病人和病例也換。最后相互交流提高。查體實踐項目有頭頸部、胸肺、女性乳腺、腹部、生殖器與直腸、耳鼻喉、眼睛、精神狀態等10次,都在標準化病人身上進行。

3. 提供五種“病人服務入門”(Introduction to Patient Care, IPC)項目選擇,一是與一年級相同的LPC,跟定一年級的此模塊的導師,學生需要聲明跟此導師學習特別的內容才行,并跟班9次。 二是經歷個人渠道(Individual Experience Track),選定一個內科醫生導師,像其影子一樣完全跟定9個半天(3-4小時);三是研究學習項目(PCM/Service Learning Program Track),由美國醫學生協會基金會贊助,在家庭醫學系的主持下,與社區一起,調查研究當地社區的特殊的醫療衛生問題。四是多家醫院渠道(Alternate Site Visits Track),但一個醫院最多訪問4個半天,即最少需要在3個醫院,主要任務是陪同、參與、采訪、觀察。每次陪同一個病人,盡量參與其中的工作,并采訪病人、醫生和相關工作人,了解醫療服務的供需與選擇。五是自我設計渠道(Self Design Track),自己找一個醫生導師跟9次,但這個醫生一般不能是全科或內科的。

四、學業評價方法

ECM是一門綜合性課程,學生課業評價多種多樣,有學生自我評價、導師評價、教學活動出席與參與,也有書面考試、標準化病人考試等。

ECM1-2導師的終結性評價占三分之二,標準化病人考試占三分之一。還必須較好地參與規定的活動,完成7次書面作業和5張自我評價表,另外還聽取二年級學生的ECM課程小組項目匯報。

ECM3-4 學生學業評價方式如表1,學生成績包括小組學習導師評價(26%),臨床導師評價(27%),體格檢查(14%)和4次書面考試(27%)。除此之外,還有完成6次自我評價表,若干張自我檢核表,等等。

從表1可見,每項教學內容都有對應的評價內容和評價形式。評價的內容主要有責任感與職業精神、學習的主動性與課前準備、知識掌握、對老師反饋的響應、溝通能力、查體技能、資料收集整理和匯報能力等。除終結性評價外,ECM課程較多使用檢核表或自我評價表進行自我評價,有的要求通過電子郵件發送給教師導師和四年級學生導師,導師在評閱的基礎上給予反饋。如果導師和學生之間存在較大的分歧,ECM辦公室請他們面對面進行溝通。

五、課程管理與改進

ECM學分數量大,涉及教師和教學場所眾多,教學形式和評價方法繁多,為了配合課程的運行,專門設立了ECM辦公室,隸屬醫學院醫學教育系,設課程主任一名(目前由家庭醫學系的老師擔任)副主任一名(兼任ECM3-4的協調員)、ECM1-2協調員一名、行政助理1名、IPC主任一名(負責IPC項目)。課程的教師來自醫學院15個系,大學其他院系甚至校外,所以ECM辦公室和IPC主任在教師協調和課程運行過程中非常重要。

網絡在課程管理中發揮著重要作用,每個學生和相關的教師都可以通過賬號和密碼訪問課程的資源。 學生也對課程和教師(包括四年級醫學生)進行評估,評估具體到每一次活動,學生可以通過書面、口頭或網絡系統,或署名或匿名發表他們的意見。ECM課程的老師和管理人員也非常注意收集意見,以便改進提高。事實上,該課程每年都有或大或小的改變。2003年,根據學生意見等,UIC醫學院推出了為三年級學生開設的ECM的后繼課程ECP&P(Essentials for Clinical Practice and Professionalism),副院長戲稱為“ECM5-6”。

社會醫學教學論文范文第2篇

關鍵詞:伊利諾伊大學芝加哥校區;臨床醫學基要;人文社會科學;臨床醫學

Social Science, Humanities and Medicine: Essentials of Clinical Medicine in University of Illinois at Chicago

ZENG Yong 1, Dale Lorens2, Maureen Valaski2, Leslie J.Sandlow2

(1. Department of Medical Education, Shanghai Medical College, Fudan University,Shanghai 200032, China;

2. University of Illinois at Chicago College of Medicine, Chicago IL 60612, USA)

Key words: UIC; ECM;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 Clinical medicine

醫學人文與社會以及課程整合是醫學教育領域近些年的熱門話題[1-2],但如何整合,如何有效地整合是大多數醫學院校所思考的問題。伊利諾伊大學芝加哥校區(UIC)醫學院的臨床醫學基要(Essentials of Clinical Medicine, ECM)課程成功地將醫學人文社會科學、循證醫學等和問診、查體和臨床決策等臨床基本技能內容整合起來,成為一門橫跨第一第二學年的課程。經過10多年的運行,實踐證明效果良好。本文第一作者經過訪談、現場聽課與觀察、網絡訪問等獲得了ECM課程的信息,在此介紹以供借鑒。

一、課程形成歷史

1992年以前,UIC醫學院也跟其他很多醫學院一樣,臨床前的課程是基礎醫學和一些以講座和小組學習為主的小課程,例如倫理與法律、人類性問題、醫患關系、循證醫學、老年醫學、預防醫學與生物統計、流行病學等。在二年級結束時,有10周的臨床醫學導論(Introduction to Clinical Medicine, ICM),主要介紹物理診斷學,教學在醫院里進行,主要教授基本的病史采集和體格檢查技能。1992-1993年,引入縱向基本醫療項目(Longitudinal Primary Care Program, LPC),一個學生配一個社區醫生導師,以便學生早期接觸臨床。雖然這些非醫學小課程對于臨床醫學專業學生非常重要,但存在較多的重復;學生不把這些課當回事,認為這些課是“附加的”、是“廢話”;學生對這些課程評價不高。當年主管教育的高級副院長(以下稱“副院長”)認為課程整合將幫助學生認識各內容對于臨床的相關性和重要性,教學效果會得到改善。

從1995年開始,改革分兩步進行,改革的過程并不一帆風順。改革的第一步是將原來集中的10周ICM縮短為6周半, 還是醫院實踐,但分成非連續的3段,貫穿二年級全年,與其他教學穿插進行。第二步改革的目的建立臨床醫學基要課程(ECM),整合不包括基礎醫學課程的其他課程,包括病人入門、醫學現實和倫理與法律、人類性問題、老年醫學、預防醫學與生物統計和LPC等。

為了推動該項計劃的執行,副院長成立了一個以上課程主任的委員會,自己擔任主席,但課程主任們對此毫無熱忱,認為副院長有一個他自己的盤算,經過多次會議仍沒有進展。在一次會議上,副院長請課程主任們將課程目標列出,大家看到了內容的重復和整合的可能性,同時副院長也物色到一位強悍并富于激情的主席人選,她擔當主席后,召集各課程主任開會,宣布她對ECM課程如何組織沒有主意,需要各課程主任的投入。她邀請他們參與工作,看起來誰投入的多,他們原來的課程內容就會在新的ECM課程中體現的多,這樣就改變了委員會成員的態度。1997年秋天,ECM3-4成功地將倫理與法律、人類性問題、老年醫學、預防醫學與生物統計等整合起來,并與LPC結合。經過10多年的運行和改進,課程趨向成熟。

二、課程目標

ECM一門龐大的整合式課程, ECM1-2為5學分,ECM3-4為23學分。ECM1-2的基本目標在于幫助學生發展采集和敘述病史的能力,重點在于現病史(包括敏感的社會史、性問題和毒品使用問題,以及重點病史),理解整合全部病史信息的方法,學會陳述和書寫病史,確保病史完整而又條理;學會與同事合作互利地工作。ECM3-4繼續培養醫學生為病人服務的理念與素質:職業素養、重點查體的能力、數據收集與問題形成、循證醫學、基于問題的學習(PBL)、文化能力、倫理與法律原則、交流技能、衛生保健團隊合作、領導能力、持續提高和自我學習能力等。從課程目標看,ECM意在將醫學人文與社會科學和臨床問診,查體和臨床決策聯系起來,整合起來。

三、課程內容與教學安排

(一)ECM1-2

ECM1-2 包括講座和小組學習、縱向基本醫療(LPC)、臨床技能工作坊(Clinical Skills Workshop)、特殊話題模塊和標準化病人考試等,共約93學時,教學方法主要有講座、自學、小組討論與學習、見習、工作坊、研究項目參與等[3]。

講座與小組學習,講座的目的在于向全體學生介紹相關的概念與內容,小組學習一般緊跟著講座,目的是促進學生對講座和相關內容的理解與掌握,或做習題,或進一步討論講座涉及的內容。2009-2010學年的教學內容主要有:醫學團隊合作、病人服務入門、病史采集、現病史作用及書寫、臨床文獻利用、職業精神與病人安全、性問題、毒品及藥品使用、醫學壓力等等 [3]。小組學習一般持續2-3課時,每組10-14名學生,一位教師導師和/或一位四年級學生導師。他們的任務是把握小組學習討論的方向,在必要的時候給予指導,但不是小組學習的主角;小組中每次有2位同學輪流主持學習,學習材料一般放在網上,或者提前一周發給大家,他們都必須對材料和問題進行預習。兩位導師(一位可以缺席)絕大部分時間一聲不吭,主要觀察學生的表現,確保學生人人參與,在學習結束,導師需要對他們進行評分。

縱向基本醫療(Longitudinal Patient Care,LPC),這部分內容的目的是讓學生在臨床情境中學會與病人建立和諧的關系、理解醫療的流程和合作、發展職業技能與態度,如有可能,與一個或多個病人保持聯系。要求學生與執業醫生一一配對,這些醫生來自家庭醫學科、普內科、普兒科、婦產科和老年科。實際臨床情境為學生提供觀察和實踐臨床技能的機會。值得一提的是:在進入醫院前,學生需要簽署保密協議書,不得泄露病人信息。

臨床技能工作坊,主要在臨床技能學習中心完成。生命體征模塊由四年級學生帶教,主要教學生測量血壓、脈搏和呼吸頻率,學生相互測量這些指標。病史采集模塊使用標準化病人,學生對他們進行問診,練習病史采集技能,標準化病人根據他們的表現(包括他們的溝通能力)給予一定的反饋。

特殊話題模塊,這些話題與醫療實踐和醫學職業有關,涉及社會、倫理、文化、藝術、臨床實踐和衛生保健政策等。2009年的話題有近20個:人際暴力,衛生保健的文化動態,創新寫作坊——醫學領域的小說、詩歌和散文,人體藝術與藝術品,殘疾、倫理與醫學遭遇,生物恐怖與自然災害,補充、替代與整合醫學,印度草醫學,全球艾滋病問題,城市醫學之社區輪轉等等。每個學生選擇其中2個話題,每個話題持續2周,每次3小時,每個話題參加的學生15人左右,主要以討論的形式進行,課后要求學生完成一定的書面作業。

(二)ECM3-4

ECM3-4與ECM1-2一脈相承,教學內容主要有衛生系統簡介、循證醫學、衛生法學、倫理學與職業標準、醫患溝通、病人安全與醫療事故、懷孕與節育、家庭暴力、臨床推理、預防醫學與環境、體檢工作坊、醫院實習與“病人服務入門”等,共約420學時。從教學組織上看,仍然有講座和小組學習,臨床技能工作坊,病人保健入門,標準化病人考試。與一年級相比 主要變化有:

1. 增加了醫院實習,分三次實施,第一次重點為完整病史,時間7.5天;第二次為完整病史加完整查體,時間10天;第三次的重點為重點病史和重點查體,時間13天。每次要求詳細,鼓勵學生多參與臨床工作。

2. 增加了大量問診和查體工作坊項目,工作坊在臨床技能中心進行,每兩個同學進行配對,一個同學問診、查體,另一個同學通過視頻音頻系統進行觀察,結束時標準化病人將給予反饋,以利改進。然后這兩個同學交換位置,但標準化病人和病例也換。最后相互交流提高。查體實踐項目有頭頸部、胸肺、女性乳腺、腹部、生殖器與直腸、耳鼻喉、眼睛、精神狀態等10次,都在標準化病人身上進行。

3. 提供五種“病人服務入門”(Introduction to Patient Care, IPC)項目選擇,一是與一年級相同的LPC,跟定一年級的此模塊的導師,學生需要聲明跟此導師學習特別的內容才行,并跟班9次。 二是經歷個人渠道(Individual Experience Track),選定一個內科醫生導師,像其影子一樣完全跟定9個半天(3-4小時);三是研究學習項目(PCM/Service Learning Program Track),由美國醫學生協會基金會贊助,在家庭醫學系的主持下,與社區一起,調查研究當地社區的特殊的醫療衛生問題。四是多家醫院渠道(Alternate Site Visits Track),但一個醫院最多訪問4個半天,即最少需要在3個醫院,主要任務是陪同、參與、采訪、觀察。每次陪同一個病人,盡量參與其中的工作,并采訪病人、醫生和相關工作人,了解醫療服務的供需與選擇。五是自我設計渠道(Self Design Track),自己找一個醫生導師跟9次,但這個醫生一般不能是全科或內科的。

四、學業評價方法

ECM是一門綜合性課程,學生課業評價多種多樣,有學生自我評價、導師評價、教學活動出席與參與,也有書面考試、標準化病人考試等。

ECM1-2導師的終結性評價占三分之二,標準化病人考試占三分之一。還必須較好地參與規定的活動,完成7次書面作業和5張自我評價表,另外還聽取二年級學生的ECM課程小組項目匯報。

ECM3-4 學生學業評價方式如表1,學生成績包括小組學習導師評價(26%),臨床導師評價(27%),體格檢查(14%)和4次書面考試(27%)。除此之外,還有完成6次自我評價表,若干張自我檢核表,等等。

從表1可見,每項教學內容都有對應的評價內容和評價形式。評價的內容主要有責任感與職業精神、學習的主動性與課前準備、知識掌握、對老師反饋的響應、溝通能力、查體技能、資料收集整理和匯報能力等。除終結性評價外,ECM課程較多使用檢核表或自我評價表進行自我評價,有的要求通過電子郵件發送給教師導師和四年級學生導師,導師在評閱的基礎上給予反饋。如果導師和學生之間存在較大的分歧,ECM辦公室請他們面對面進行溝通。

五、課程管理與改進

ECM學分數量大,涉及教師和教學場所眾多,教學形式和評價方法繁多,為了配合課程的運行,專門設立了ECM辦公室,隸屬醫學院醫學教育系,設課程主任一名(目前由家庭醫學系的老師擔任)副主任一名(兼任ECM3-4的協調員)、ECM1-2協調員一名、行政助理1名、IPC主任一名(負責IPC項目)。課程的教師來自醫學院15個系,大學其他院系甚至校外,所以ECM辦公室和IPC主任在教師協調和課程運行過程中非常重要。

網絡在課程管理中發揮著重要作用,每個學生和相關的教師都可以通過賬號和密碼訪問課程的資源。 學生也對課程和教師(包括四年級醫學生)進行評估,評估具體到每一次活動,學生可以通過書面、口頭或網絡系統,或署名或匿名發表他們的意見。ECM課程的老師和管理人員也非常注意收集意見,以便改進提高。事實上,該課程每年都有或大或小的改變。2003年,根據學生意見等,UIC醫學院推出了為三年級學生開設的ECM的后繼課程ECP&P(Essentials for Clinical Practice and Professionalism),副院長戲稱為“ECM5-6”。

社會醫學教學論文范文第3篇

關鍵詞:伊利諾伊大學芝加哥校區;臨床醫學基要;人文社會科學;臨床醫學

Social Science, Humanities and Medicine: Essentials of Clinical Medicine in University of Illinois at Chicago

ZENG Yong 1, Dale Lorens2, Maureen Valaski2, Leslie J.Sandlow2

(1. Department of Medical Education, Shanghai Medical College, Fudan University,Shanghai 200032, China;

2. University of Illinois at Chicago College of Medicine, Chicago IL 60612, USA)

Key words: UIC; ECM;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 Clinical medicine

醫學人文與社會以及課程整合是醫學教育領域近些年的熱門話題[1-2],但如何整合,如何有效地整合是大多數醫學院校所思考的問題。伊利諾伊大學芝加哥校區(UIC)醫學院的臨床醫學基要(Essentials of Clinical Medicine, ECM)課程成功地將醫學人文社會科學、循證醫學等和問診、查體和臨床決策等臨床基本技能內容整合起來,成為一門橫跨第一第二學年的課程。經過10多年的運行,實踐證明效果良好。本文第一作者經過訪談、現場聽課與觀察、網絡訪問等獲得了ECM課程的信息,在此介紹以供借鑒。

一、課程形成歷史

1992年以前,UIC醫學院也跟其他很多醫學院一樣,臨床前的課程是基礎醫學和一些以講座和小組學習為主的小課程,例如倫理與法律、人類性問題、醫患關系、循證醫學、老年醫學、預防醫學與生物統計、流行病學等。在二年級結束時,有10周的臨床醫學導論(Introduction to Clinical Medicine, ICM),主要介紹物理診斷學,教學在醫院里進行,主要教授基本的病史采集和體格檢查技能。1992-1993年,引入縱向基本醫療項目(Longitudinal Primary Care Program, LPC),一個學生配一個社區醫生導師,以便學生早期接觸臨床。雖然這些非醫學小課程對于臨床醫學專業學生非常重要,但存在較多的重復;學生不把這些課當回事,認為這些課是“附加的”、是“廢話”;學生對這些課程評價不高。當年主管教育的高級副院長(以下稱“副院長”)認為課程整合將幫助學生認識各內容對于臨床的相關性和重要性,教學效果會得到改善。

從1995年開始,改革分兩步進行,改革的過程并不一帆風順。改革的第一步是將原來集中的10周ICM縮短為6周半, 還是醫院實踐,但分成非連續的3段,貫穿二年級全年,與其他教學穿插進行。第二步改革的目的建立臨床醫學基要課程(ECM),整合不包括基礎醫學課程的其他課程,包括病人入門、醫學現實和倫理與法律、人類性問題、老年醫學、預防醫學與生物統計和LPC等。

為了推動該項計劃的執行,副院長成立了一個以上課程主任的委員會,自己擔任主席,但課程主任們對此毫無熱忱,認為副院長有一個他自己的盤算,經過多次會議仍沒有進展。在一次會議上,副院長請課程主任們將課程目標列出,大家看到了內容的重復和整合的可能性,同時副院長也物色到一位強悍并富于激情的主席人選,她擔當主席后,召集各課程主任開會,宣布她對ECM課程如何組織沒有主意,需要各課程主任的投入。她邀請他們參與工作,看起來誰投入的多,他們原來的課程內容就會在新的ECM課程中體現的多,這樣就改變了委員會成員的態度。1997年秋天,ECM3-4成功地將倫理與法律、人類性問題、老年醫學、預防醫學與生物統計等整合起來,并與LPC結合。經過10多年的運行和改進,課程趨向成熟。

二、課程目標

ECM一門龐大的整合式課程, ECM1-2為5學分,ECM3-4為23學分。ECM1-2的基本目標在于幫助學生發展采集和敘述病史的能力,重點在于現病史(包括敏感的社會史、性問題和毒品使用問題,以及重點病史),理解整合全部病史信息的方法,學會陳述和書寫病史,確保病史完整而又條理;學會與同事合作互利地工作。ECM3-4繼續培養醫學生為病人服務的理念與素質:職業素養、重點查體的能力、數據收集與問題形成、循證醫學、基于問題的學習(PBL)、文化能力、倫理與法律原則、交流技能、衛生保健團隊合作、領導能力、持續提高和自我學習能力等。從課程目標看,ECM意在將醫學人文與社會科學和臨床問診,查體和臨床決策聯系起來,整合起來。

三、課程內容與教學安排

(一)ECM1-2

ECM1-2 包括講座和小組學習、縱向基本醫療(LPC)、臨床技能工作坊(Clinical Skills Workshop)、特殊話題模塊和標準化病人考試等,共約93學時,教學方法主要有講座、自學、小組討論與學習、見習、工作坊、研究項目參與等[3]。

講座與小組學習,講座的目的在于向全體學生介紹相關的概念與內容,小組學習一般緊跟著講座,目的是促進學生對講座和相關內容的理解與掌握,或做習題,或進一步討論講座涉及的內容。2009-2010學年的教學內容主要有:醫學團隊合作、病人服務入門、病史采集、現病史作用及書寫、臨床文獻利用、職業精神與病人安全、性問題、毒品及藥品使用、醫學壓力等等 [3]。小組學習一般持續2-3課時,每組10-14名學生,一位教師導師和/或一位四年級學生導師。他們的任務是把握小組學習討論的方向,在必要的時候給予指導,但不是小組學習的主角;小組中每次有2位同學輪流主持學習,學習材料一般放在網上,或者提前一周發給大家,他們都必須對材料和問題進行預習。兩位導師(一位可以缺席)絕大部分時間一聲不吭,主要觀察學生的表現,確保學生人人參與,在學習結束,導師需要對他們進行評分。

縱向基本醫療(Longitudinal Patient Care,LPC),這部分內容的目的是讓學生在臨床情境中學會與病人建立和諧的關系、理解醫療的流程和合作、發展職業技能與態度,如有可能,與一個或多個病人保持聯系。要求學生與執業醫生一一配對,這些醫生來自家庭醫學科、普內科、普兒科、婦產科和老年科。實際臨床情境為學生提供觀察和實踐臨床技能的機會。值得一提的是:在進入醫院前,學生需要簽署保密協議書,不得泄露病人信息。

臨床技能工作坊,主要在臨床技能學習中心完成。生命體征模塊由四年級學生帶教,主要教學生測量血壓、脈搏和呼吸頻率,學生相互測量這些指標。病史采集模塊使用標準化病人,學生對他們進行問診,練習病史采集技能,標準化病人根據他們的表現(包括他們的溝通能力)給予一定的反饋。

特殊話題模塊,這些話題與醫療實踐和醫學職業有關,涉及社會、倫理、文化、藝術、臨床實踐和衛生保健政策等。2009年的話題有近20個:人際暴力,衛生保健的文化動態,創新寫作坊——醫學領域的小說、詩歌和散文,人體藝術與藝術品,殘疾、倫理與醫學遭遇,生物恐怖與自然災害,補充、替代與整合醫學,印度草醫學,全球艾滋病問題,城市醫學之社區輪轉等等。每個學生選擇其中2個話題,每個話題持續2周,每次3小時,每個話題參加的學生15人左右,主要以討論的形式進行,課后要求學生完成一定的書面作業。

(二)ECM3-4

ECM3-4與ECM1-2一脈相承,教學內容主要有衛生系統簡介、循證醫學、衛生法學、倫理學與職業標準、醫患溝通、病人安全與醫療事故、懷孕與節育、家庭暴力、臨床推理、預防醫學與環境、體檢工作坊、醫院實習與“病人服務入門”等,共約420學時。從教學組織上看,仍然有講座和小組學習,臨床技能工作坊,病人保健入門,標準化病人考試。與一年級相比 主要變化有:

1. 增加了醫院實習,分三次實施,第一次重點為完整病史,時間7.5天;第二次為完整病史加完整查體,時間10天;第三次的重點為重點病史和重點查體,時間13天。每次要求詳細,鼓勵學生多參與臨床工作。

2. 增加了大量問診和查體工作坊項目,工作坊在臨床技能中心進行,每兩個同學進行配對,一個同學問診、查體,另一個同學通過視頻音頻系統進行觀察,結束時標準化病人將給予反饋,以利改進。然后這兩個同學交換位置,但標準化病人和病例也換。最后相互交流提高。查體實踐項目有頭頸部、胸肺、女性乳腺、腹部、生殖器與直腸、耳鼻喉、眼睛、精神狀態等10次,都在標準化病人身上進行。

3. 提供五種“病人服務入門”(Introduction to Patient Care, IPC)項目選擇,一是與一年級相同的LPC,跟定一年級的此模塊的導師,學生需要聲明跟此導師學習特別的內容才行,并跟班9次。 二是經歷個人渠道(Individual Experience Track),選定一個內科醫生導師,像其影子一樣完全跟定9個半天(3-4小時);三是研究學習項目(PCM/Service Learning Program Track),由美國醫學生協會基金會贊助,在家庭醫學系的主持下,與社區一起,調查研究當地社區的特殊的醫療衛生問題。四是多家醫院渠道(Alternate Site Visits Track),但一個醫院最多訪問4個半天,即最少需要在3個醫院,主要任務是陪同、參與、采訪、觀察。每次陪同一個病人,盡量參與其中的工作,并采訪病人、醫生和相關工作人,了解醫療服務的供需與選擇。五是自我設計渠道(Self Design Track),自己找一個醫生導師跟9次,但這個醫生一般不能是全科或內科的。

四、學業評價方法

ECM是一門綜合性課程,學生課業評價多種多樣,有學生自我評價、導師評價、教學活動出席與參與,也有書面考試、標準化病人考試等。

ECM1-2導師的終結性評價占三分之二,標準化病人考試占三分之一。還必須較好地參與規定的活動,完成7次書面作業和5張自我評價表,另外還聽取二年級學生的ECM課程小組項目匯報。

ECM3-4 學生學業評價方式如表1,學生成績包括小組學習導師評價(26%),臨床導師評價(27%),體格檢查(14%)和4次書面考試(27%)。除此之外,還有完成6次自我評價表,若干張自我檢核表,等等。

從表1可見,每項教學內容都有對應的評價內容和評價形式。評價的內容主要有責任感與職業精神、學習的主動性與課前準備、知識掌握、對老師反饋的響應、溝通能力、查體技能、資料收集整理和匯報能力等。除終結性評價外,ECM課程較多使用檢核表或自我評價表進行自我評價,有的要求通過電子郵件發送給教師導師和四年級學生導師,導師在評閱的基礎上給予反饋。如果導師和學生之間存在較大的分歧,ECM辦公室請他們面對面進行溝通。

五、課程管理與改進

ECM學分數量大,涉及教師和教學場所眾多,教學形式和評價方法繁多,為了配合課程的運行,專門設立了ECM辦公室,隸屬醫學院醫學教育系,設課程主任一名(目前由家庭醫學系的老師擔任)副主任一名(兼任ECM3-4的協調員)、ECM1-2協調員一名、行政助理1名、IPC主任一名(負責IPC項目)。課程的教師來自醫學院15個系,大學其他院系甚至校外,所以ECM辦公室和IPC主任在教師協調和課程運行過程中非常重要。

網絡在課程管理中發揮著重要作用,每個學生和相關的教師都可以通過賬號和密碼訪問課程的資源。 學生也對課程和教師(包括四年級醫學生)進行評估,評估具體到每一次活動,學生可以通過書面、口頭或網絡系統,或署名或匿名發表他們的意見。ECM課程的老師和管理人員也非常注意收集意見,以便改進提高。事實上,該課程每年都有或大或小的改變。2003年,根據學生意見等,UIC醫學院推出了為三年級學生開設的ECM的后繼課程ECP&P(Essentials for Clinical Practice and Professionalism),副院長戲稱為“ECM5-6”。

社會醫學教學論文范文第4篇

1.

以下關于心理應激的說法錯誤的是[1分] A 應激源是心理社會因素

B 肯定對工作會產生不良影響

C 可危及個人的生存和地位

D 可產生心理反應、生理反應

E 與人的人格特征密切相關

【正確答案是】 B 2.

目前我國作為處理醫患糾紛案件的主要依據的法規是[1分] A 《醫師定期考核制度》

B 《中華人民共和國執業醫師法》

C 《醫療機構管理條例》

D 《醫師定期考核管理辦法》

E 《醫療事故處理條例》和《中華人民共和國侵權責任法》

【正確答案是】 E 3.

抑郁自評量表的特點不包括[1分] A 使用方法簡便

B 由患者自己閱讀和填寫

C 能反應患者的抑郁嚴重程度

D 能反應患者的抑郁主觀感受

E 能判斷患者是否有抑郁癥

【正確答案是】 E 4.

根據《處方管理辦法》規定,醫療機構購進藥品時,同一通用名稱藥品的注射劑型和口服劑型各不得超過()種[1分] A 1 B 2 C 3 D 4

【正確答案是】 B 5.

關于嬰兒心理健康的維護,不合理的一項是[1分] A 母愛與母乳喂養

B 適宜的信息與刺激

C 培養獨立意識

D 培養良好的行為習慣

【正確答案是】 C 6.

下面對人體試驗中受試者必須知情同意的理解,正確的是[1分]

A 受試者只要簽定了知情同意書,就意味著對他完成了知情同意過程

B 試驗中一旦發生對受試者的傷害,知情同意書可以免除試驗主持者的責任

C 知情同意是一個過程,受試者隨時有權利了解試驗的進程,隨時可以退出試驗

D 受試者一旦簽定知情同意書,就有義務配合受試者完成試驗,中途不能退出

【正確答案是】 C 7.

調整醫療活動中醫患雙方權利和義務,保障醫患雙方合法權益得以實現的具體衛生行政法規是[1分]

A 《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品管理法》 B 《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

C 《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衛生法》

D 《麻醉藥品管理辦法》

E 《醫療事故處理條例》

【正確答案是】 E 8.

關于醫德情感,正確的說法是[1分] A 它與醫德義務無關

B 它以醫務人員個人的需要為前提

C 它應能滿足病人的一切需要

D 它是醫務人員的盲目沖動

E 它是醫務人員內心體驗的自然流露

【正確答案是】 E 9.

根據《醫療事故處理條例》,患者一方向衛生行政部門提出醫療事故爭議處理申請的期限為自知道或應當知道發生人身損害之日起[1分] A 15日內

B 3個月內

C 6個月內

D 1年內

E 2年內

【正確答案是】 D 10.

當事人對追究的行政責任不服,可以依法向上一級行政機關提出[1分] A 不執行行政處理

B 申請行政復議

C 對行政處理拖延

D 要求協商處理

E 申請民事訴訟

【正確答案是】 B 11.

《藥品管理法》第十一條規定:生產藥品所需的原料、輔料和直接接觸藥品的包裝材料和容器必須符合[1分] A 衛生標準

B 藥用要求

C 國家有關規定

D 藥典標準

E 物料的質量標準

【正確答案是】 B 12.

下列乙類傳染病應按甲類傳染病處理的是 [1分] A 流行性出血熱

B 流行性乙型腦炎

C 肺炭疽

D 流行性腦脊髓膜炎

E 布氏桿菌病

【正確答案是】 C 13.

對于癡呆患者的神經心理評估,最重要的是[1分] A 瞬時記憶測試

B 短時記憶測試 C 長時記憶測試

D 運動記憶測試

E 觸摸操作測試

【正確答案是】 B 14.

對于慢性心身疾病的治療,敘述正確的是[1分] A 消除心理應激源

B 消滅社會應激源

C 改變人格特征

D 心身同治

E 以疾病的預防為主

【正確答案是】 D 15.

根據《麻醉藥品和精神藥品管理條例》規定,藥品零售企業銷售第二類精神藥品,其處方應當保存()備查[1分] A 1年

B 2年

C 3年

D 永久保存

【正確答案是】 B 16.

疾病預防控制機構應當按照()的原則,對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進行醫學隨訪[1分]

A 屬地管理

B 屬人管理

C 保護管理

D 普遍管理

【正確答案是】 A 17.

張明因工作需要,兩年前從縣人民醫院提拔為縣衛生局副局長,現在他的醫師執業證[1分] A 應向本單位申請變更

B 應向上級衛生行政部門辦理變更注冊手續

C 應到準予他注冊的衛生行政部門辦理變更注冊手續

D 衛生行政部門應當注銷注冊,收回醫師執業證書

【正確答案是】 D 18.

解釋技術的正確做法是[1分] A 準確把握情況

B 使用專業術語

C 不分時間、場合

D 將解釋強加給患者

【正確答案是】 A 19.

醫療機構出售無償獻血的血液所承擔的法律責任是[1分] A 給予醫療機構負責人行政處分

B 予以取締并處10萬元以上罰款

C 沒收非法所得并處15萬元以下罰款

D 處10萬元以上的罰款

E 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正確答案是】 E 20.

透析治療患者心理反應中的悲觀絕望期常常是在[1分] A 透析治療前

B 透析治療開始1~3周內

C 透析治療中期

D 透析治療后3~6個月

E 透析治療1年后

【正確答案是】 A 21.

對心理測驗的結果的描述,以下哪一種描述形式不屬于標準分[1分] A 均值和標準差

B 百分位

C 劃界分

D 比率智商

E 小測驗分數

【正確答案是】 E 22.

《傳染病防治法》規定,國家對傳染病實行的方針與管理辦法是[1分] A 預防為主,防治結合,統一管理

B 預防為主,防治結合,分類管理

C 預防為主,防治結合,劃區管理

D 預防為主,仿治結合,分片管理

E 預防為主,防治結合,層級管理

【正確答案是】 B 23.

卡特爾16項人格因素問卷從16個維度對人格進行描述,適用于[1分] A 兒童

B 正常成人

C 精神疾病

D 神經癥患者

E 軀體疾病患者

【正確答案是】 B 24.

在巴甫洛夫的經典條件反射實驗中,狗得到食物后唾液分泌屬于[1分] A 經典條件反射

B 操作性條件反射

C 非條件反射

D 反射

【正確答案是】 C 25.

以下疾病中不能首選家庭治療的是[1分] A 心身障礙

B 夫妻與婚姻沖突

C 性虐待

D 精神病性障礙恢復期

【正確答案是】 C 26.

Friedman等通過研究發現A型行為冠心病發病率是B型行為的[1分] A 2.37倍

B 5.37倍

C 23.7倍

D 53.7倍

【正確答案是】 A 27. “受試者根據自己的理解和感受對一些意義不明的圖像、墨跡作出回答,借以誘導出受試者的經驗、情緒或內心沖突”稱為一種[1分] A 智力測驗

B 投射測驗

C 運動測驗

D 感知測驗

E 人格測驗

【正確答案是】 B 28.

醫務工作者崇高的職業道德境界[1分] A 只體現在認識疾病的活動中

B 只體現在治療疾病的活動中

C 只體現在認識疾病、治療疾病的活動中

D 只體現在家庭生活中

E 與醫學研究無關

【正確答案是】 C 29.

《醫療事故處理條例》規定患者在發生醫療糾紛的時候可以封存和復印病歷,下列資料中哪項屬于可以封存但不能復印的病歷資料[1分] A 會診記錄

B 門診病歷

C 手術及麻醉記錄單

D 病理報告單

E 化驗報告單

【正確答案是】 A 30.

在醫學上能夠做到的[1分] A 就是倫理學上應該做的

B 在倫理學上不一定是應該做的

C 在倫理學上是不應該做的

D 在倫理學上是缺乏根據的

E 都是經過倫理學檢驗的

【正確答案是】 B 31.

某些疾病其發病、發展、轉歸與治療都與心理社會因素密切相關,這一組疾病稱為[1分] A 精神疾病

B 軀體疾病

C 社會疾病

D 心身疾病

E 其他

【正確答案是】 D 32.

病后患者產生憤怒,通常伴隨的疾病歸因方式為[1分] A 自己犯了錯誤

B 命運安排的

C 與生活習慣有關

D 別人的錯誤

E 自然災難所致

【正確答案是】 D 33.

向患者解釋醫學問題,首先應該做的是[1分] A 直接告訴患者疾病的預后

B 介紹疾病診斷的程序

C 了解患者對疾病知道多少

D 交代診斷、病因和治療

E 請患者和家屬選擇治療方法

【正確答案是】 C 34.

不屬于癥狀自評量表的是[1分] A 90項癥狀自評量表

B 抑郁自評量表

C 焦慮自評量表

D 生活事件量表

E 漢密爾頓抑郁量表

【正確答案是】 E 35.

心理健康的標準包括[1分] A 無病無傷無殘

B 矯正不良行為

C 社會行為規范

D 情緒穩定樂觀

E 幻覺妄想表現

【正確答案是】 D 36.

根據《處方管理辦法》規定,門(急)診癌癥疼痛患者和中、重度慢性疼痛患者需長期使用麻醉藥品和第一類精神藥品的,所必須具備中表述不正確的是[1分] A 首診醫師應當親自診查患者

B 開具處方的醫師每次應當診查患者

C 必須建立相應的病歷

D 必須簽署《知情同意書》

【正確答案是】 B 37.

C型行為不包括的特征[1分] A 時間緊張感

B 習慣壓抑憤怒

C 長期焦慮抑郁

D 過分小心謹慎

【正確答案是】 A 38.

健康是指[1分]

A 身體處于良好狀態

B 身體和道德品質處于良好狀態

C 身體和心理處于良好狀態

D 身體、心理和道德品質處于良好狀態

E 身體、心理、社會適應和道德品質處于良好狀態

【正確答案是】 E 39.

在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理工作中,有關單位和個人拒絕有關專業技術機構的人員進入突發事件的現場,不配合有關專業技術人員調查、采樣、技術分析和檢驗的,并觸犯《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對有關責任人給予[1分] A 警告

B 吊銷執照 C 降職或者撤職的紀律處分

D 行政處分或者紀律處分

E 追究刑事責任

【正確答案是】 E 40.

對心理超負荷的應對不常用[1分] A 量力而行

B 淡泊名利

C 學會放松

D 保持樂觀

E 投射防御

【正確答案是】 E 41.

下列屬于應激相關疾病的是[1分] A 原發性高血壓

B 冠心病

C 支氣管哮喘

D 過敏性疾病

E 以上都是

【正確答案是】 E 42.

根據《麻醉藥品和精神藥品管理條例》規定,醫務人員為了醫療需要攜帶少量麻醉藥品和精神藥品出入境的,應當持有哪級以上藥品監督管理部門發放的攜帶藥品證明[1分] A 國家級

B 省級

C 市級

D 區級或縣級

【正確答案是】 B 43.

根據《藥品管理法》規定,藥品的標簽或說明書上,不必要的文字和標志是[1分] A 成分和規格

B 生產批準文號

C 廣告審查批準文號

D 生產日期

【正確答案是】 C 44.

按診療同意制度,無法取得患者意見又無家屬或者關系人在場,或者遇到其他特殊情況時,處理措施是[1分]

A 可以由經治醫生決定施行

B 可以由經治醫生與其他醫生商量后決定施行

C 經治醫師提出處置方案后,由無利害關系的人二人以上在場見證情況下施行

D 經治醫師提出處置方案,取得醫療機構負責人批準后實施

E 經治醫師決定,其他醫護人員在場見證情況下施行

【正確答案是】 D 45.

最先提出“不傷害原則”的西方醫學家是[1分] A 希波克拉底

B 蓋侖

C 維薩里

D 白求恩

E 桑德斯 【正確答案是】 A 46.

醫療單位必須作為目標管理的重要內容,衡量和評價一個單位工作的好壞的重要標準是[1分]

A 醫療技術水平

B 管理經營水平

C 醫院經濟效益

D 成本核算

E 醫德醫風建設

【正確答案是】 E 47.

醫療機構在行風建設中應以正面教育為主,理論聯系實際,注重實效,長期堅持不懈的是[1分]

A 醫德教育

B 繼續教育

C 培訓教育

D 學歷教育

E 業務上崗培訓

【正確答案是】 A 48.

醫德不依靠以下哪項力量維系[1分] A 社會輿論

B 傳統習俗

C 內心信念

D 行政律令

【正確答案是】 D 49.

在接待患者初次就診時,醫生贏得患者及家屬信任的關鍵是[1分] A 具備高超的醫療技術

B 承諾以低廉的醫療費用給患者做診斷治療

C 打扮得體、儀表端莊、言談從容不迫

D 表達尊重、真誠、關愛及同情理解

【正確答案是】 D 50.

衡量醫務人員功利的依據是[1分] A 對社會集體貢獻的大小

B 醫療水平的高低

C 工作態度好壞

D 醫患關系的和諧程度

E 對醫院的創收

【正確答案是】 A 51.

因搶救危急患者,未能及時書寫病歷的,有關醫務人員應在搶救結束后多長時間內據實補記 [1分] A 2小時

B 4小時

C 6小時

D 8小時

E 12小時

【正確答案是】 C 52.

王某是一名注冊醫師,2002年因在工作中嚴重不負責任造成醫療事故,患者起訴至法院,王某被認定為醫療事故罪,判處有期徒刑3年,從2002年6月1日起開始服刑。關于此后他能否再次成為執業醫師的說法中正確的是 [1分]

A 他可以再次成為執業醫師,而且無需再次注冊,因此前注冊繼續有效

B 他終生不能再次注冊成為醫師

C 他可以在2002年6月1日之后的任何時間申請并獲得醫師注冊

D 他可以在2005年6月1日之后的任何時間申請并獲得醫師注冊

E 他可以在2007年6月1日之后的任何時間申請并獲得醫師注冊

【正確答案是】 E 53.

鄉村醫生在執業活動中不享有下列權利的是[1分] A 進行一般醫學處置,出具相應的醫學證明

B 對病人進行無條件臨床試驗治療

C 參與醫學經驗交流,參加專業學術團體

D 在執業活動中,人格尊嚴、人身安全不受侵犯

E 獲取報酬

【正確答案是】 B 54.

一位病人來到門診,醫生說:坐吧,之后就一邊問病人哪里不舒服,一邊在寫病歷、開藥,沒等病人訴說完自己的不適,這位醫生就把病歷寫好,把處方開出來了。在這個過程中,這位醫生明顯違背了建立和諧醫患關系的哪一項原理?[1分] A 預先準備

B 有效的非語言性交流

C 表達同理心

D 肯定和鼓勵

E 建立伙伴關系

【正確答案是】 B 55.

提出觀察學習和替代強化概念的心理學家是[1分] A 華生

B 巴甫洛夫

C 斯金納

D 弗洛伊德

E 班杜拉

【正確答案是】 E 56.

在藥品價格管理中,醫療機構必須執行并不得擅自提高價格的藥品是[1分] A 企業定價的藥品

B 企業指導價的藥品

C 市場調節價的藥品

D 政府指導價的藥品

E 政府定價、政府指導價的藥品

【正確答案是】 E 57.

在衛生資源分配上,形式公正是根據每個人[1分] A 都享有公平分配的權利

B 實際的需要

C 能力的大小

D 社會貢獻的多少

E 在家庭中的角色地位

【正確答案是】 A 58. 關于審慎,下述提法中錯誤的是[1分] A 審慎是一種道德品質

B 審慎是一種處世態度

C 審慎是一種智慧表現

D 審慎與個人性格有關,是與生俱來的

E 審慎是以知識技能和冷靜客觀分析甚至豐富的經驗為基礎的

【正確答案是】 D 59.

對于未依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條例》的規定履行報告職責,隱瞞、緩報或者謊報,造成傳染病傳播、流行,構成犯罪的醫療機構主要負責人、負有責任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給予[1分] A 警告

B 吊銷執照

C 降職或者撤職的紀律處分

D 行政處分或者紀律處分

E 追究刑事責任

【正確答案是】 E 60.

對衛生行政機關工作人員的具體行政行為不服,申請行政復議,有權審理的是[1分] A 該行政工作人員

B 該行政工作人員所在的衛生行政機關

C 該行政工作人員所在的衛生行政機關所組織的復議機關

D 該行政工作人員所在的衛生行政機關的上一級衛生行政機關

E 以上均不是

【正確答案是】 D 61.

世界醫學教育聯合會《福岡宣言》中指出:所有醫生必須學會交流和處理人際關系的技能,缺少以下哪一項,應視為與技術不過關一樣,是無能力的表現[1分] A 同理心

B 專業知識

C 醫德高尚

D 實踐技能

E 技術精湛

【正確答案是】 A 62.

人際交流的全方位信息,通常不包括以下哪種語言信息[1分] A 口頭語言

B 書面語言

C 舞蹈語言

D 肢體語言

E 環境語言

【正確答案是】 C 63.

在支持性療法中,為了使來訪者對治療師產生信任,適合使用的具體方法是[1分] A 贊揚

B 鼓勵

C 保證

D 傾聽

E 預先指導

【正確答案是】 D 64. 當個體行為的目的是為了獲得贊揚時,會破壞[1分] A 自我概念與真實自我的一致性

B 真實自我與理想自我的一致性

C 自我效能與自我概念的一致性

D 自我接納與自我關系的一致性

E 自我概念與外界要求的一致性

【正確答案是】 A 65.

根據《處方管理辦法》規定,開具西藥、中成藥處方,每一種藥品應當另起一行,每張處方不得超過()種藥品[1分] A 3 B 4 C 5 D 6

【正確答案是】 C 66.

醫患交往障礙在醫生方面的原因可能是[1分] A 醫療技術不過硬

B 只看病不看人

C 以科研價值衡量病人

D 以物質利益確定醫患關系

E 以上都是

【正確答案是】 E 67.

一位來訪者單位的同事,要求了解當事人心理治療的情況,心理治療師婉言謝絕,這是因為[1分]

A 出于對來訪者的尊重

B 保持客觀中立的立場

C 不認識來訪者的同事

D 心理治療的關系限定原則

E 心理治療的保密原則

【正確答案是】 E 68.

突發事件監測機構和醫療衛生機構發現不明原因的群體性疾病的,應當在法定時限內向所在地主管部門報告,其主管部門是[1分] A 縣(區)衛生局

B 縣(區)環衛局

C 市(州)衛生局

D 市(州)環衛局

E 省(自治區、直轄市)衛生廳(局)

【正確答案是】 A 69.

依照《執業醫師法》的規定,不予注冊的情形沒有包括[1分] A 不具有完全民事行為能力

B 受刑事處罰不滿兩年的

C 受吊銷醫師執業證書行政處罰不滿兩年的

D 變更執業地點和范圍的

E 國家衛生行政部門規定的其他不予注冊的情形

【正確答案是】 D 70.

在兒科醫患溝通中以下哪一種看法是正確的[1分] A 患兒都聽家長的,沒有必要與患兒溝通 B 患兒家屬不是病人,不必與其溝通

C 患兒與家屬都必須進行溝通

D 嬰幼兒太小什么都不懂沒有必要進行溝通

【正確答案是】 C 71.

了解患者對疾病的解釋,有助于[1分] A 顯示醫生的權威

B 知道患者有多無知

C 讓患者進行自我疾病教育

D 對患者的思想進行研究

E 解釋病情更有針對性

【正確答案是】 E 72.

心理測量過程中,可能引起誤差的是[1分] A 現場光線充足

B 按照標準程序實施

C 建立和諧的人際關系

D 向受試者說明注意事項

E 幫助受試者回答不確定的問題

【正確答案是】 E 73.

醫療事故分為幾級?其中造成患者死亡、重度殘疾的屬哪一級[1分] A 四級;四級

B 四級;一級

C 三級;一級

D 三級;三級

【正確答案是】 B 74.

應激的概念最早由哪位學者提出[1分] A 塞里

B 華生

C 艾利斯

D 巴甫洛夫

【正確答案是】 A 75.

關于醫療機構配制的制劑,下列不正確的是[1分] A 應當是本單位臨床需要而市場上沒有供應的品種

B 需經所在地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藥品監督管理部門批準后方可配制

C 配制的制劑必須按照規定進行質量檢驗

D 合格的,憑醫師處方在本醫療機構使用

E 制劑療效好就可在市場銷售

【正確答案是】 E 76.

對患有不治之癥且瀕臨死亡而又極度痛苦的病人,停止采用人工干預方式搶救而縮短病人痛苦的死亡過程稱為[1分] A 醫生助死

B 積極安樂死

C 消極安樂死

D 自愿安樂死

E 非自愿安樂死

【正確答案是】 C 77. 下列哪種方法不能減弱心理應激的負面影響[1分] A 學會放松技術

B 保持樂觀的心情

C 堅持面對嚴酷的現實

D 取得社會支持

E 增強自己的應對能力

【正確答案是】 C 78.

知情同意倫理原則的含義是[1分] A 讓病人了解有關醫療信息

B 讓病人自主選擇醫療方案

C 病人無條件服從醫務人員提出的醫療方案

D 病人在知情基礎上對醫療方案作出自主選擇

【正確答案是】 D 79.

當妊娠危及胎兒母親的生命時,可允許行人工流產或引產,這符合[1分] A 行善原則

B 公正原則

C 不傷害原則

D 尊重原則

【正確答案是】 C 80.

醫療機構使用未取得處方權的人員開具處方的,由縣級以上衛生行政部門責令限期改正,并可處以以下數額罰款[1分] A 1000元以下

B 2000元以下

C 5000元以下

D 1000元以上5000元以下

E 3000元以上5000元以下

【正確答案是】 C 81.

管理本行政區域內醫師工作的機構是 [1分] A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衛生行政部門

B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工商行政部門

C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勞動人事部門

D 各級醫師協會

E 各級人民政府

【正確答案是】 A 82.

根據《處方管理辦法》規定,對于需要特別加強管制的麻醉藥品,鹽酸二氫埃托啡處方為一次常用量,僅限于()內使用[1分] A 醫療機構內

B 住院病人

C 二級以上醫院

D 三級以上醫院

【正確答案是】 C 83.

把自己的愿望與動機歸于他人,斷言他人有此動機或愿望。這是心理防御機制中的[1分] A 壓抑

B 投射

C 否認 D 固著

【正確答案是】 B 84.

支持療法的適應證包括[1分] A 精神分裂癥

B 躁狂癥

C 人格障礙

D 身心疾病

【正確答案是】 D 85.

智力的核心成分是[1分] A 創造想象能力

B 觀察理解能力

C 記憶存儲能力

D 抽象思維能力

E 實踐操作能力

【正確答案是】 D 86.

關于醫學倫理學的任務,錯誤的是[1分] A 反映社會對醫學的需求

B 為醫學的發展導向

C 為符合道德的醫學行為辯護

D 努力解決醫學活動中產生的倫理問題

E 滿足患者的所有要求和利益

【正確答案是】 E 87.

醫學倫理學是研究()的一門科學[1分] A 行為方式

B 醫學道德

C 法律規范

D 科研方法

E 醫療行為

【正確答案是】 B 88.

對尊重病人自主權的正確理解是[1分] A 此準則適用于所有患者

B 此準則適用于病人的所有自我決定

C 醫生的任何干預都是不道德的

D 病人有權根據自身狀況作出理性決定

【正確答案是】 D 89.

關于醫療機構的醫療收費下列表述最準確的是[1分] A 必須按照人民政府的有關規定收取醫療費用

B 必須按照物價部門的有關規定收取醫療費用

C 必須按照物價部門的有關規定收取醫療費用,并出具收據

D 必須按照物價部門的有關規定收取醫療費用,詳列細項,并出具收據

E 必須按照人民政府或者物價部門的有關規定收取醫療費用,詳列細項,并出具收據

【正確答案是】 E 90.

醫務人員職業要求其情緒主要是[1分] A 悲喜有節制

B 永遠快樂 C 積極而穩定

D 心境平和

E 愛憎分明

【正確答案是】 C A2型:

1.

李XX,女,45歲,因反復上腹部疼痛不適2月,加重伴黑便1周,在合川某醫院就診,胃鏡發現“巨大胃潰瘍”,病理活檢顯示:胃腺癌。此女子無法相信自己所患疾病,到重慶某三甲醫院要求醫生再次胃鏡檢查,希望能排除胃癌。此女的行為表明其正處于創傷應激反應的那個階段:[1分] A 初始階段

B 高度警覺階段

C 極其痛苦階段

D 悲傷階段

E 否認階段

【正確答案是】 E 2.

患者陳某,男,4歲,診斷:雙側扁桃體腫大,入住普通病房,行雙側扁桃體切除,術后5天,醫師檢查發現同病房另一病人張某患有肺結核,有傳染性。下列哪一個醫師的觀點正確[1分]

A 甲醫師認為馬上將張某轉??浦委?,但不要告訴陳某家屬,以免引起醫療糾紛

B 乙醫師認為給陳某辦出院,在院外繼續治療,陳某家屬不知張某病情就不會有意見

C 丙醫師認為要保護好病人隱私,不能讓陳某家屬知道張某患有肺結核的情況

D 丁醫師認為做好隔離消毒措施,將張某轉??浦委?,告知陳某家屬實情及提供??平ㄗh

【正確答案是】 D 3.

趙某6歲的孫子因發熱、頭痛、咽喉疼痛、咳嗽、痰粘、鼻塞、黃涕等癥狀到一家醫院就診,醫生除查體外,開出的檢查單有拍胸片、三大常規、腦電圖等常規檢查外,還要求做了頭顱CT、核磁共振、胸腹部彩超、艾滋病、梅毒、類風濕等53項檢查,趙某出于對醫生的信任,便順其自然??赏ㄟ^兩天的檢查,花去近五千多元費用,結論是一般的風熱感冒。至此,趙某覺得自己遭遇了媒體曝光的“過度檢查”,遂要求醫院賠償。該醫生的醫療行為[1分] A 趙某和其孫子當時未有異議,該醫生的醫療行為無不當之處

B 屬于過度醫療

C 多做一些檢查,是為病人好,該醫生的醫療行為無可厚非

D 醫生和醫院的行為均無不妥

【正確答案是】 B 4.

某藥師發藥時接到一張處方,根據“四查十對”對處方進行審核,發現處方缺乏臨床診斷,該藥師應該如何處理[1分] A 繼續發藥

B 讓病人補充臨床診斷

C 藥師補充臨床診斷

D 退回醫生處補充臨床診斷

【正確答案是】 D 5.

一位女醫生聲調柔和,目光親切,講話面帶微笑,她在下列哪方面做得好[1分] A 言語溝通

B 非言語溝通

C 言語溝通和非言語溝通

D 目光溝通

E 以上都不是 【正確答案是】 B 6.

患者沈某患腸癌,對其進行手術治療,手術中因醫生誤傷其動脈,患者需要輸血,此時錯誤的說法是[1分]

A 使用醫院儲備血液,如無儲備則需從血站取血

B 因情況緊急,醫院也可臨時采血,但要符合相關規定和要求

C 使用血站提供的無償獻血血液,患者無需繳納任何費用

D 如果醫院在輸血過程中盡到了注意義務,沒有出現任何差錯,患者仍因輸血而感染某種疾病,則此事件不屬于醫療事故

E 從血站取來的無償獻血血液,手術使用剩余部分醫院不得出售給血液制品生產單位

【正確答案是】 C 7.

黃某2001年10月因醫療事故受到吊銷醫師執業證書的行政處分,2002年9月向當地衛生行政部門申請重新注冊。衛生行政部門經過審查決定對黃某不予注冊,理由是黃某的行政處罰自處罰決定之日起至申請注冊之日止不滿[1分] A 1年

B 2年

C 3年

D 4年

E 5年

【正確答案是】 B 8.

張某沒有上過任何層次的醫學專業的學校,但他仍有資格參加執業醫師資格或執業助理醫師資格考試,張某必定具有執業醫師法規定的以下情形之一。除了[1分]

A 以師承方式學習傳統醫學滿三年,經縣級以上衛生行政部門確定的傳統醫學專業組織考核合格并推薦

B 以師承方式學習傳統醫學滿三年,經醫療、預防、保健機構考核合格并推薦

C 以師承方式學習傳統醫學滿三年,經醫療、預防、保健機構推薦

D 經多年實踐醫術確有專長,經縣以上衛生行政部門確定的傳統醫學專業組織考核合格并推薦

E 經多年實踐醫術確有專長,經醫療、預防、保健機構考核合格并推薦

【正確答案是】 C 9.

某廠醫院醫生甲從98年10月起,離開醫院崗位為工廠從事推銷。若甲至2000年9月30日仍不回崗位,其所在醫院向準予甲注冊的衛生行政部門報告的期限是[1分] A 7日內

B 10日內

C 15日內

D 30日內

【正確答案是】 D 10.

黃某,2003年11月因醫療事故受到吊銷醫師執業證書的行政處罰。2004年11月向當地衛生行政部門申請重新注冊,衛生行政部門經過審查,決定對黃某不予注冊。理由是黃某的行政處罰自處罰決定之日起至申請注冊之日止不滿[1分] A 1年

B 2年

C 3年

D 4年

【正確答案是】 B

讀書的好處

1、行萬里路,讀萬卷書。

2、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

3、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

4、我所學到的任何有價值的知識都是由自學中得來的。——達爾文

5、少壯不努力,老大徒悲傷。

6、黑發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顏真卿

7、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

8、讀書要三到:心到、眼到、口到

9、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義。

10、一日無書,百事荒廢。——陳壽

11、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

12、一日不讀口生,一日不寫手生。

13、我撲在書上,就像饑餓的人撲在面包上。——高爾基

14、書到用時方恨少、事非經過不知難。——陸游

15、讀一本好書,就如同和一個高尚的人在交談——歌德

16、讀一切好書,就是和許多高尚的人談話。——笛卡兒

17、學習永遠不晚。——高爾基

18、少而好學,如日出之陽;壯而好學,如日中之光;志而好學,如炳燭之光。——劉向

19、學而不思則惘,思而不學則殆。——孔子

社會醫學教學論文范文第5篇

醫圣張仲景說過:“進則救世,退則救民;不能為良相,亦當為良醫。”這句話讓我作為一個醫學生倍感榮幸。記得許三多說:“人活著就要做有意義的事。”治病救人就是有意義的事。剛進入大一的我以為,醫院離我遠著呢,治病救人就更別說了,但是機會來了,學校要求我們寒假進行社會實踐,這次實踐我學到很多。

我來到鄉鎮醫院,這個醫院遠遠沒有三級甲等醫院的大氣、優秀,連醫生也屈指可數。我跟隨朱醫生開始了為期一周的見習生涯。我就成了朱醫生的“小跟班”。朱醫生話語時,親言細語,不說病人了,我聽了都覺得舒心。這也許就是傳說中的醫德?也許吧。來就診的病人大部分是復診,以老年病人為多,尤其是慢性病人,他們與鄉鎮醫生建立了一種共同參與型的醫患關系,醫生們對很多病人都很熟悉,醫患關系就跟朋友、熟人之間的關系一樣,鄉鎮醫生成為了他們的健康守護者,這跟大醫院的醫患關系有很大的區別,這種醫生與病人的默契是在大醫院所不能見到的。有一天晚上,一個孩子在父母陪同下來醫院,孩子呼吸都很急促,朱醫生問了情況,父母說感冒了,在衛生室吊水,然后孩子難受就帶過來了。朱醫生馬上讓孩子張嘴看,那孩子扁桃體腫了,有炎癥。朱醫生給孩子做了皮試,孩子先鋒霉素過敏,但醫院資源有限,朱醫生當機立斷,邊吊邊觀察,然后先鋒霉素慢慢輸了進去。朱醫生密切關注孩子變化,并詢問孩子感覺,終于吊完了,孩子也有所好轉,父母千恩萬謝啊。孩子來復診時面色好了很多,露出了燦爛的笑臉。我覺得此刻最幸福,雖然和我關系不大,但是這種變化,真覺得醫生像魔術師,This is a magic.也許這就是醫者最大的寬慰吧!這幾天,雖然專業上的沒學到什么,但是跟為重要的是那種精神。醫生承擔著的“救死扶傷、解除病痛、防病治病、康復保健”的使命。唐代“醫圣”孫思邈在所著《千金方》論大醫精誠有這樣的論述:“凡大醫治病,必當安神定志,無欲無求,先發大慈惻隱之心,誓愿普救寒靈之苦。”因此,醫生必然要掌握先進的專業知識,同時更要具有干一行愛一行、無私奉獻、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品格。從這幾天的實踐觀察中,每位醫護人員誠摯的笑容,對病人的無微不至,都深深地感染著我。治病救人是醫生的初衷。雖然現在社會上風氣不正,甚至有很多人崇尚金錢至上,但作為醫生治病救人的初衷一直都在。要做一個好的醫生,首先要有優良的德行,膽大心細。雖然我不是真正意義上的實習生,但是我有著真心求學的態度。在七天與醫院的親密接觸中,我真切地認識到自己在學習中的不足與真正實踐的匱乏,更重要的是認識到:實踐才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實踐出真知。

現今社會,就業形勢日益嚴峻,對人才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就業環境的不容樂觀,競爭形勢日益激烈,面對憂慮和壓力。雖然只有短短的幾天,但是在這段時間里,我們卻可以體 會一下工作的辛苦,鍛煉一下意志品質,同時積累一些社會經驗和工作經驗。這些經驗是一個大學生所擁有的“無形資產”,真正到了關鍵時刻,它們的作用就會顯現出來。大學生除了學習書本知識,還需要參加社會實踐。因為很多的大學生都清醒得知道 “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圣賢書”的人不是現代社會需要的人才。大學生要在社會實踐中培養獨立思考、獨立工作和獨立解決問題能力。通過參加一些實踐性活動鞏固所學的理論,增長一些書本上學不到的知識和技能。因為知識要轉化成真正的能力要依靠實踐的經驗和鍛煉。面對日益嚴峻的就業形勢和日新月異的社會,我覺得大學生應該轉變觀念,不要簡單地把假期打工作為掙錢或者是積累社會經驗的手段,更重要的是借機培養自己的創業和社會實踐能力。通過實習,我們對醫生的角色有了更進一步的了解,醫生惟有具有技術、責任和愛心才能成為受患者愛戴和尊敬的好醫生,才能不辜負病人對醫生的期望,才能對得起病人把生命都托付給醫生的這種信任,才能對得起醫生這個稱號??吹浆F在這么多病人受慢性病的折磨和一些不治之癥,我感到醫生們任重而道遠,而這就是我們將來的使命,是我們若干年后的神圣職責。醫生這個職業是神圣的,是一個很難很難卻又輝煌的職業。每一個患者對于醫生

來說都是自己的親人,都需要自己的照顧。但是每一個病人都是一樣的,他們沒有高低貴賤,甚至某些情況下連性別都是一樣的,一樣的人,沒有什么很大的差別。有的只是身體結構的不同。沒有歧視,沒有差別,只有病情的嚴重與否,只有康復,只有關注病情。

上一篇:神經解剖學論文下一篇:pdca循環法論文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