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走進美國文化論文范文

2023-05-20

走進美國文化論文范文第1篇

弘揚傳統文化

——曹鎮鄉五虎劉小學特色學校創建交流材料

“弟子規,圣人訓。首孝悌,次謹信。。。。。。”每天中午的誦讀時間,從我們學校的每一間教室里都傳出悅耳的誦讀聲,響徹校園,早上的晨讀,則是誦讀古詩,這已成為學校一道獨特的亮麗風景線。這就是我們學校的特色——“誦讀國學經典

傳承傳統文化”。

理念: 通過經典誦讀,塑造高尚人格。

通過“誦讀國學經典”教給師生做人的道理,提高師生自身的修養;讓師生懂關心,會合作,構建和諧校園。

方法:經典誦讀,境、誦、行、恒結合。

一、“境”就是把誦讀國學經典與校園文化建設相結合。

二、“誦”就是采取形式多樣的方法,讓學生在快樂中誦讀國學經典。并組織進行誦讀評價,激發學生誦讀積極性。

具體做法是: 每周一詩

1、每天早上預備前,全校學生在教室跟著校園廣播誦讀古詩。

2、課前一吟,每節課前吟誦一首古詩。

3、課間學生在文化墻自由誦讀古詩或邊游戲邊背誦。

4、每各月每班舉辦一次古詩朗誦比賽,評出每班“小詩仙”。

5、每學期學校舉辦一次古詩朗誦比賽。 每日誦讀

1、每天中午午誦時間,學生在教室跟校園廣播誦讀《弟子規》。

2、課間學生做各種游戲、采用不同花樣背誦《弟子規》。

3、師生、親子同讀。要求老師、家長與學生同步誦讀相同的內容。為學生做出表率,同讀同悟。

4、每班每月舉行一次《弟子規》背誦比賽。

5、學校每學期舉行一次《弟子規》背誦比賽。 每周一課

每周上一節國學課,由語文老師輪流備課,通過校園音頻系統,全校同上一節課。 評價辦法: 1.每周評價

采用學習小組自評法,評價組員一周的誦讀進度和記憶水平。由各班誦讀小組的組長擔任檢測組長,在每周的周末逐一檢測本組的同學,并將檢測情況報告班長或老師。老師進行抽測并作相應的調整或要求。 2.學期評價

采用學期達標升級評價法。在每學期的期末,由各班的語文老師負責評價本班學生的誦讀水平:能夠背誦必讀篇目并達到質量要求的學生,發給通過該篇目的達標證書。為確保誦讀質量,學校對通過達標的學生進行必要的抽查,不合格率超過10%的班級,將重新組織達標驗收。

學生的達標證書共分為五級,采用由低到高的升級機制。達到五級的學生,由學校頒發經典誦讀“小博士”榮譽證書。

三、“行”就是踐行國學經典。

我校把《弟子規》作為德育課本,使之成為學生行為檢查的標準。師生們經常把《弟子規》的內容與自己的生活實際相對照:“冠必正,紐必結,襪與履,俱緊切”培養學生良好的生活習慣;“用人物,須明求,倘不問,即為偷”培養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讀書法,有三到,心眼口,信皆要”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學生在熟背《弟子規》的基礎上,每個班級形成自己的踐行特色,老師會針對學生出現的問題,確立班級《弟子規》踐行點,并寫在黑板的右上方,由教師指導學生把每天的踐行點當成一項作業來完成,并幫助學生改變不良習慣。當學生犯錯誤的時候,老師也會讓學生自己對照《弟子規》查找不足,讓《弟子規》成為老師和學生共同的學習課本。

四、“恒”就是持之以恒。

常年堅持下去,真正使師生受到教育,使學校辦出特色。 展望:師生和諧相處,書香溢滿校園

隨著持之以恒的常年堅持,此項特色建設的不斷深入開展,《三字經》、《孝經》、《詩經》、《千字文》、《論語》、《孟子》、《老子》等經典的進一步推進,“誦讀國學經典 弘揚傳統文化”這一特色一定會在我校生根發芽,開花結果。那時的五虎劉小學一定是師生和諧、書香滿園。校園里沒有浮躁與粗魯,有的只是和諧與默契。操場上生龍活虎,教室內文明溫馨,愛心溢滿校園,課堂充滿活力。處處讓人感受到“刻薄語,穢污詞,市井氣,且戒之”的德育效果。從五虎劉小學走出去的學生人人彬彬有禮、溫文爾雅、才華橫溢,個個懂關心、會合作。

留守兒童工作

我校留守兒童比較多,學校建有“留守兒童親情家園”。每學期開學我們都要為留守兒童建立檔案。并由各班班主任負責,對他們多一些關注,掌握他們的日常情況。并在一些節假日專門為他們組織一些活動,如:給家長通親情電話、通過視頻聊天和家長溝通、組織留守兒童一起過“兒童節”、“中秋節”等,這些孩子也受到了各級領導的關愛。各級領導給他們送來愛心禮物、市檢察院在此設立了“未成年人權益保護基地”、區法院來給他們做心理輔導,區檢察院來給他們做安全講座等。 我校在取得一點成果的同時,將繼續豐富和完善國學經典教育工作,進一步形成鮮明的傳統文化教育的辦學特色,努力探索、不斷創新,爭取使每一位孩子在千古美文的熏陶下,切實豐富人文素養,為孩子的成功奠基。

以上是我校在特色學校創建中的粗淺做法,不當之處,請各位領導批評指正! 謝謝大家!

曹鎮鄉五虎劉小學 2014年5月12日

平頂山市湛河區校長交流會匯報材料

走進美國文化論文范文第2篇

一、“十一五”旅游業發展回顧

“十一五”期間,我區旅游業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認真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緊密圍繞黃山建設現代國際旅游城市總目標,全力推進“十大工程”和“四區建設”,深入實施旅游綜合開發提升工程,成功克服了冰雪災害、國際金融危機等重大困難和影響,取得了可喜成就。旅游業開始向觀光、休閑、養生等復合型多元產品轉變,向旅游、文化、生態“三位一體”融合型轉變,旅游市場得到進一步拓展,旅游基礎設施得到明顯改善,旅游經濟開始成為全區經濟發展新的增長點。

“十一五”期間,全區旅游總收入年均增長39.1%,其中旅游外匯收入年均增長48.8%,旅游接待總量年均增29.9%,其中入境游客年均增長43.1 %。2010年,旅游總人數達242.01萬人次,實現旅游總收入9.78億元。全面超額完成了徽州區“十一五”計劃目標任務。

—— 旅游發展環境不斷優化。“十一五”期間,區委區政府高度重視旅游業的發展,先后出臺了《徽州區發展鄉村旅游工作實施意見》、《徽州區旅游與文化深度結合“十個一”工程實施意見》、《徽州區旅游綜合開發工程實施意見》、《徽州區旅游特色村創建實施意見》、《徽州區旅游綜合開發提升三年行動計劃實施方案》、《徽州區“百村千幢”古民居保護利用工程實施方案》等一系列加快旅游業發展的政策措施。區直相關部門加強協調配合,各鄉鎮黨委、政府高度重視旅游工作,增加投入,從規劃編制、招商引資、項目建設、環境整治等方面加大力度,旅游發展氛圍濃厚,發展環境不斷優化。

—— 旅游項目建設強力推進。“十一五”期間,我區積極搶抓國家擴大內需政策的良好機遇,強力推進旅游項目建設,共有8個旅游項目開工建設,總投資22億元,預計“十一五”末可累計完成投資16億元。潛口民宅清園、謝裕大茶博館建成對外開放;華商山莊一水半街、豐樂湖德懋堂會所、陽光大酒店陽光閣、龍山山莊等一批休閑酒店相繼建成并對外營業;呈坎、潛口、唐模旅游“三個節點”79個項目建設全面推進,納尼亞小鎮、自駕車營地、中法合作唐模國際鄉村酒店、豐樂湖二期養生天地等一批重點旅游項目建設全面啟動實施,為我區旅游經濟崛起奠定了基礎。

—— 旅游基礎設施日趨改善。“十一五”期間,我區旅游景區可進入性、旅游設施的服務能力不斷增強。全面開通了呈坎/潛口/唐模、呈坎/靈山/蜀源旅游公路,拓寬了巖寺/潛口、巖寺/西溪南旅游大道,實施了G205國道和潛口紫霞大道拓寬改造工程,在主要交通干道及路口設置了旅游標識標牌21塊,實現了景區間交通網絡化?;蘸几咚俸途┡_高速合銅黃段相繼開通,黃山高鐵站選址徽州區并開工建設。

—— 旅游行業創建成效顯著。“十一五”期間,唐模、呈坎、潛口民宅、豐樂湖等景區先后榮獲國家4A級旅游景區,徽州文化園、新四軍軍部舊址榮獲國家3A級旅游景區,華商山莊、陽光大酒店分別獲國家四星級、三星級旅游飯店稱號,豐樂湖黃山毛峰觀光園、竹藝軒獲“全國工農業旅游示范點”殊榮,徽州區榮獲“安徽省旅游經濟強區”稱號,呈坎鎮、潛口鎮榮獲“省最佳旅游鄉鎮”稱號,巖寺鎮獲“省優秀旅游鄉鎮”稱號。同時,創建了省星級農家樂25個、市級旅游示范村4個。

—— 旅游宣傳營銷力度加大。 “十一五”期間,對全區旅游資源進行了整合。精心推出了“古徽鄉村風情一日游”、“黃山徽文化兩日游”和“古徽鄉村風情自駕游”等系列精品線路,全力打造集山水風光、徽州文化于一體的休閑度假旅游產品。制作了《走進徽州》、《“徽”不去的記憶》旅游宣傳光盤,中英文版《徽州旅游指南》宣傳冊,建立了徽州旅游網站,在全國范圍內開展徽州旅游廣告語征集活動,開展旅游“三進營銷”活動,積極開拓旅游直通車市場并取得明顯成效,旅

游直通車現已達35個城市。

—— 旅游商品研發成果豐碩。“十一五”期間,旅游商品生產加工已逐步形成了徽州木雕、竹雕、竹編、徽墨、黃山毛峰茶葉、蜂王漿產品等系列旅游工藝品、紀念品、土特產品。擁有徽派雕刻研究所、竹藝軒、竹溪堂、竹編工藝廠、曹素功徽墨廠、謝裕大、宏星、養生源等10余家旅游商品生產骨干企業,研發和生產的旅游商品已達60大類1000余個品種,商品銷售產值超2億元。旅游商品在全國、省旅游商品大賽及博覽會系列活動中多次獲得金獎,在旅游市場形成了一定影響。

——文旅結合不斷深化。 “十一五”期間,我區通過實施“百村千幢”古民居保護利用工程、文化產業精品打造工程、百佳攝影點建設工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傳承利用工程,促進了古村落、古民居和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挖掘、提煉和開發了徽文化中最具特色和時代生命力的旅游資源,形成了以潛口民宅“非遺”傳習基地和謝裕大茶博館為代表具有濃郁徽文化特色的文化旅游產品。

二、“十二五”時期旅游發展面臨的形勢

(一)發展環境

“十二五”時期,是我國處于工業化、城鎮化快速發展的關鍵時期,日益增長的大眾化、多樣化消費需求為旅游業發展提供了新的機遇。旅游業已成為保增長的新興力量,擴大內需的重要途徑,調結構的必然選擇。因此,我們要正確判斷形勢,沉著科學應對,奮力搶抓機遇。

——從國內宏觀環境看 2009年12月,國務院下發了《關于加快發展旅游業的意見》,首次把旅游業提高到了“國民經濟戰略性支柱產業”的重要位置,這是我國旅游產業地位的歷史性提升。同時,隨著國際金融危機影響逐步減弱,全球經濟形勢趨向好轉,特別是隨著我國經濟平穩較快增長,旅游業發展的外部環境將明顯改觀。

——從省市經濟發展看 省委省政府已確定加快推進由旅游資源大省向旅游產業大省和旅游經濟強省跨越的戰略目標,實施建設皖南國際旅游文化示范區,這為黃山市加快建設現代國際旅游城市進一步明確了方向。目前,全市正扎實推進“十大工程”、“四區建設”,加快“三條高鐵”和“黃山北站”建設,全力實施旅游綜合開發提升工程,黃山大建設、大發展、大突破的熱潮已經來臨。

——從徽州區自身發展看 在黃山市新一輪城市總體規劃中徽州區已被確立為中心城區,黃山高鐵站選址落戶徽州區,徽州與周邊城市特別是長三角地區的時空距離將顯著接近,徽州區的發展面臨歷史性機遇。區委、區政府全面推進旅游節點建設和旅游綜合開發提升工程,區內優美的生態環境和豐富的文化旅游資源,為旅游業發展提供了廣闊空間。

(二)存在問題

—— 旅游經濟總量偏低,品牌效應尚未形成。2010年我區旅游接待量和旅游總收入分別完成242.01萬人次、9.78億元,僅占全市的8.7%和6.1%,總量偏低。同時,旅游業發展的外向度偏低,觀光產品依然占據主體地位,游客參與互動性的項目少,旅游項目開發深度不夠,國內外知名度較低,旅游品牌尚未形成。

—— 旅游資源經營分散,沒有形成合力,旅游經營效益低。

——旅游企業經營水平低,融資渠道單一,資本化程度低,市場拓展能力弱,產業形式單一,抗風險能力弱。

—— 旅游宣傳缺乏對游客有吸引力的主題,營銷手段較單一。旅游景區資源與周邊市場同質化,沒有突顯的對市場吸引力強的主題產品。

—— 旅游業態停留在以景區觀光為主的狀態,鄉村旅游局限在以餐飲服務為主要形式的農家樂。

—— 旅游人才隊伍建設乏力?,F有旅游從業人員綜合素質偏低、流動性大不穩定,不能滿足旅游市場需求。

三、“十二五”時期指導思想和發展目標

(一)指導思想

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以科學發展觀為統攬,以全面實施國家服務業綜合改革試點城市和“皖南國際旅游文化示范區”建設為契機,以加快建設現代國際旅游城市為目標,把發展旅游業作為產業富民戰略的重點,促進旅游“六個轉變”,不斷壯大旅游經濟總量,提升旅游產業綜合效益,帶動全區第三產業快速健康發展。

(二)發展目標

到2015年,全區旅游接待總量達480萬人次,年均遞增15%(其中:入境游客人數達22萬人次,年均遞增21%);旅游總收入達36億元,年均遞增20%以上(其中:旅游創匯8600萬美元,年均增長25%)。鄉村旅游接待量占全區旅游總量的75%。4A級及以上旅游景區達到7家(其中:爭創5A級旅游景區2家,4A級旅游景區5家);新增四星級及以上酒店5家;所有鄉鎮創建安徽省最佳或優秀旅游鄉鎮;省星級農家樂達到50個;市級旅游示范村達到15個。把徽州區建成要素齊全、功能基本完善、特色鮮明的休閑觀光旅游接待基地。

四、十二五時期主要任務

一、加快旅游節點和重點項目建設

1、突出抓好呈坎、潛口、唐模重要旅游節點建設。完善景區(點)票房、參觀點、停車場、游步道、標識標牌、旅游公廁、游客服務中心、旅游安全保障設施等公共服務設施建設。提升景區文化內涵,充分挖掘唐模的水口園林文化、呈坎的風水文化、潛口民宅的徽派建筑文化、豐樂湖的山水生態文化、新四軍軍部的紅色文化等,圍繞游客需求,開發好游客能參與體驗互動的旅游項目。逐步建成呈坎國內最佳風水文化體驗區和豐樂湖山水生態文化體驗區,唐模國際鄉村旅游示范區,潛口徽州鄉村旅游集散中心和徽文化展示基地。

2、著力推進旅游綜合提升工程項目建設。加快納尼亞小鎮、自駕車營地、豐樂湖二期養生天地、巖寺新四軍軍部紅色旅游文化提升等重點旅游項目建設;全面啟動黃山國際健康產業基地、華商休閑度假基地、楓丹白露、西溪南古村落旅游開發、豐樂湖三期、唐模國際鄉村酒店二期等項目建設。圍繞“吃住行游購娛”六要素,認真謀劃旅游項目,開展旅游項目招商,不斷完善旅游基礎設施建設。

二、組織實施“111”工程,把全區作為一個大景區來打造

“111”工程即“一環一帶一道”,“一環”即呈坎、靈山、蜀源、潛口旅游環,包括呈坎景區、靈山古村落、蜀源古村落、潛口民宅、唐模景區、潛口金紫祠和潛口老街、自駕車營地、健康產業基地、楓丹白露酒店等項目,打造休閑度假基地和休閑產業集聚區。“一帶”即豐樂河休閑度假帶。從鴛鴦湖到文峰公園,沿豐樂河兩岸景觀帶,以西溪南古村落旅游開發和巖寺新四軍紅色旅游文化提升項目為核心,打造紅色旅游、徽商文化體驗、戶外休閑拓展運動基地。“一道”即綠道,通過環境營造、綠色質量提升,打造專為行人、自行車和自駕車建立的休閑旅游線道。沿景區(點)、鄉村、河濱、溪谷、山脊建設人行步道、自行車道、自駕游車道、停車場、自行車和汽車租賃店、旅游商店、特色小吃店等設施及綠色小景。通過“一道”的建設,把徽州山里鄉村和山外城鎮社區聯結起來,把四鎮三鄉的生態優勢轉化成旅游資源優勢,把景區景點、鄉村、農家樂、城鎮社區串聯成片,把全區打造成一個獨具特色的休閑度假目的地。

三、大力發展鄉村旅游

深度挖掘徽州當地特有的人文、民俗、歷史、文化內涵,突出農村天然、質樸、綠色、清新的生態優勢,以中法合作唐模國際鄉村旅游示范區和“百村千幢”工程實施為契機,以鄉村自然風貌和古村落為載體,以自然生態、田園風光、鄉村意境為依托,以徽文化為核心,形成融“活動參與+文化體驗+鄉村休閑度假”于一體的鄉村旅游產品體系,鼓勵發展特色農家樂和鄉村客棧,創新鄉村旅游經營模式,適應不同層次游客消費需求,打造游客向往的鄉村休閑度假勝地。

四、加快發展紅色旅游

巖寺新四軍軍部舊址紀念館是我區獨具優勢的旅游資源,要以巖寺新四軍軍部舊址為核心,以豐樂河景觀帶為依托,通過實施巖寺新四軍軍部舊址紅色旅游文化提升項目,以及巖寺老街、穎溪河的改造提升和休閑旅游業態打造,整合文峰塔、點將臺、上蔭山、豐樂河水上旅游等資源,深入挖掘革命老區富溪、巖寺小練等紅色旅游資源,大力發展紅色旅游,打造全國紅色旅游經典景區、戶外休閑拓展基地。

五、深化旅游整體營銷

1、拓展“三進營銷”。在主要客源地市場以投放社區廣告、現場推廣活動為主要方式“進社區”,以網絡促銷為主要方式“進校園”,以景區(點)、旅行社、農家樂“結對子”為主要方式“進企業”。

2、強化“網絡營銷”。網絡營銷是旅游營銷的重要手段,鼓勵旅游景區、酒店、企業辦好網絡,開展旅游在線服務、網絡營銷、網絡預訂和網絡結算等活動,同時,與各大知名網站聯合,開展網上營銷,提高徽州旅游營銷成效。

3、創新“節慶營銷”。與知名媒體合作,探索創新辦節模式, 打造“中國徽州國際鄉村旅游節”節慶品牌,以節慶促營銷,舉辦黃山毛峰茶文化節、徽州茶花節、環黃山國際自行車賽、油菜花攝影節百佳攝影點系列攝影活動、西溪南濕地婚紗攝影節、“休閑養生在徽州”攝影大賽等系列節慶活動,鼓勵各鄉鎮結合自身優勢開展富有地域文化特色的旅游節慶活動,充分利用節慶活動平臺,不斷擴大徽州區旅游產品的知名度。

六、積極開展旅游行業創建

鼓勵鄉鎮、村和旅游企業開展各項旅游行業創建。不斷完善旅游接待服務設施,提升旅游接待服務水平,逐步啟動呈坎景區和唐模景區爭創5A以及新四軍軍部舊址、徽州文化園、西溪南古村落和茶花園、金紫祠創4A級國家旅游景區工作。啟動實施黃山麗景灣大酒店、自駕車營地、黃山國際健康產業基地、德懋堂萬怡酒店、楓丹白露酒店等爭創四星級及以上酒店,積極爭創最佳、優秀旅游鄉鎮以及旅游示范村和星級農家樂等。

七、加強旅游與其它產業的融合發展

1、加強文化與旅游的結合。以“百村千幢”工程實施為契機,策劃打造推出文化客棧、酒吧、蜜吧、茶社、農家樂以及徽州非遺技藝和民俗展演等旅游業態,把徽文化資源轉化成旅游資源,提高文化旅游綜合效益。

2、加強攝影與旅游的結合。加快百佳攝影點攝影臺及其配套設施建設,加大對攝影點的培育力度,持續開展“休閑養生在徽州”攝影比賽活動,吸引更多的攝影愛好者、藝術創作家來觀光攝影體驗,提升旅游人氣,擴大旅游宣傳,推動攝影旅游產業的發展。

3、加強農業與旅游的結合。引導傳統農業向休閑農業發展,充分發揮田園風光的生態優勢,結合農事特點,開發農事體驗、瓜果采摘等游客參與互動的休閑農業旅游活動,提升農產品附加值,帶動農民增收和農村經濟發展。

4、加強體育與旅游的結合。利用我區山區丘陵地貌和優美的生態環境,與各類自駕游、戶外運動、單車俱樂部合作,開展形式多樣的戶外拓展運動。積極引進各類知名體育品牌賽事來徽舉辦,提升徽州知名度,促進徽州旅游發展。

八、大力開發特色旅游商品

鼓勵旅游商品生產企業,在弘揚傳統工藝的基礎上,圍繞市場需求,注重技術創新和品牌建設,開發富有地方文化特色的旅游商品,使徽州木雕、竹雕、竹編、徽墨、黃山毛峰茶及蜂產品等形成產業化,擴展旅游產業鏈,提升旅游產業的綜合效益。通過舉辦最佳旅游紀念品、工藝品評選活動,促進旅游商品生產與旅游的結合,開發更多符合游客需求旅游紀念品、工藝品。

九、加快推進旅游信息化建設

1、以“智慧黃山”旅游信息化工程建設為契機,全力推進我區信息化建設。充分利用“智慧黃山”網絡平臺,開展旅游營銷宣傳和旅游在線服務。設立徽州旅游官方微博,建立徽州旅游微博

群,注重新媒體運用,加強與旅游知名網站的聯系和鏈接,擴大徽州旅游知名度和影響力。

2、加快旅游咨詢服務網絡建設,在主要旅游景區(點)、酒店等旅游集散地設置旅游咨詢服務中心,建立起一個高效便捷的旅游咨詢服務網絡體系。

五、保障措施

1、加強領導,增強發展大旅游的意識

各地各部門、各旅游企業,要從戰略和全局的高度,進一步深化對旅游業戰略性支柱產業和人民更加滿意的現代服務業定位的認識,深化旅游業在建設現代國際旅游城市徽州中心組團和城市新區中地位的認識,樹立大旅游、大發展觀念。把發展旅游業擺在優先位置,加強領導,統籌協調,形成合力,不斷提高全區旅游業的綜合實力、創新能力和競爭力。

2、強化旅游業發展的動力機制

充分調動鄉鎮、村、農戶和企業發展旅游業的積極性,制訂出臺激勵旅游業發展的政策,包括鄉村旅游扶持獎勵辦法、旅游項目招商引資優惠辦法、旅游營銷獎勵辦法等,充分調動社會各方力量興辦旅游業、支持旅游業發展。

建立旅游產業發展專項資金,區財政每年安排200萬元以上專項資金,用于旅游宣傳營銷、節慶賽事、品牌爭創、旅游發展扶持獎勵等,并逐年有所增加。同時,各鄉鎮每年也要安排相應旅游工作專項資金,促進旅游產業的發展。加大對旅游項目用地的政策扶持力度,對符合徽州區旅游發展規劃的重點旅游項目,國土部門優先報批、優先供地。強化金融支持,各金融機構要圍繞旅游業發展提供優質高效的金融服務。

3、加強旅游人才隊伍建設

建立科學的用人機制,加大旅游從業人員培訓力度。開展旅游咨詢員、景區講解員、酒店服務員、鄉村旅游接待員的職業道德和業務教育培訓工作,進一步提高“四員”的整體素質,全面提升旅游服務質量。旅游企業要樹立科學的人才觀,要把人才培養和使用作為企業重要的經營資源來投資和開發,而不是作為成本來控制,激發旅游人才的創造力,促進旅游業的良性發展。

4、優化旅游發展環境

加強對旅游市場和旅游企業、旅游從業人員的管理,督促旅游企業和從業人員依法經營,維護旅游市場秩序和旅游企業及從業人員合法權益。

構建誠信經營服務機制。大力倡導誠信經營和誠信服務,鼓勵、引導旅游企業和從業人員文明、誠信、守法經營,深入推進旅游誠信體系建設。

走進美國文化論文范文第3篇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目標:

1、了解造成環境污染的原因及危害性;了解防治環境污染的初步知識。

2、認識環境保護的重要性,增強環境保護意識。使學生明白走可持續發展的道路是唯一解決環境問題的途徑。

過程與方法目標;

1、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科研意識,思維能力和表達能力等。

2、培養學生組織活動、協作學習、與人交流、溝通等社會實踐能力。

3、學會資料的收集、整理,培養學生從中獲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培養學生將知識加工整合用于實踐的能力。

4、將成果以手抄報形式制作出來,使學生有較強的成就感,從而增強學生在學習上的主動性和自信心。

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

使學生認識到人類的行為與環境和諧的必要性,激勵他們保護家園,積極投身環保,樹立主人翁社會責任感。

教學重難點:

大氣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居室污染的來源、危害及防治 課前準備:課前資料的收集與整理、制作多媒體課件 課時安排:1課時。 教學流程:

一、激趣談話,揭示課題

1、談話:同學們,讓天空碧藍,讓河水清澈,讓樹木茂盛,讓鳥兒自由自在的生活。這是我們人類共同的心愿,保護美麗的家園地球,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責任。今天,老師和同學們一起來探討保護環境的知識。

2、板書課題,齊讀。

二、播放課件,指導看圖

1、教師播放八幅破壞環境的課件,同學們仔細看圖。

2、你從圖上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說說自己的感受?

3、全班交流。

4、教師小結過渡:同學們從思想上己經認識到了保護環境的重要性,老

師希望同學們在生活中也能付出實際行動,保護我們美麗的家園。

㈠、同學們交流課前搜集的有關保護環境的資料。 ㈡、教師播放課件,出示資料。

5、環保標語

①、保護環境就是選擇了寧靜。 ②、校園是我家,衛生靠大家! ③、水-----20億人生命之所系。 ④、樹立節水意識, 反對浪費水源 。 ⑤、當環保衛士, 做時代公民。 ⑥、別讓眼淚成為地球上的最后一滴水 。 ⑦、提高環境保護意識, 愛護我們共有家園。 ⑧、合理利用資源 ,保護生態平衡。 ⑨、手邊留情花似錦,腳下留情草如茵! ⑩、花兒用美麗裝扮世界,我們用行動美化校園!

三、說一說

同學們,生活中你是怎樣保護環境的,請大家用具體的事例說一說。

四、考一考

1、教師播放課件,出示有關環保的問題。

2、環保知識調查

⑵、減少“白色污染”我們應該( ) A、自覺地不用、少用難解的塑料包裝袋 B、亂扔塑料垃圾C、什么方便用什么

⑶、我國植樹節定為每年 ( ) A、3月10日 B、3月15日 C、3月11日 D、3月12日 ⑸、綠色食品指什么食品?( )

A、蔬菜水果 B、綠顏色的食品 C、安全無污染食品 D、有豐富營養價值的食品

⑺、最為清潔的無污染能源是( ) A、 煤 B、太陽能 C、核能

五、表演節目

相聲《爭做環保小衛士》

六、環保手抄報展示

七、小練筆

請同學們結合自己的實踐活動,編寫保護環境的詩歌或兒歌。

八、學習《環保宣誓詞》

九、課外拓展(自主選擇一道題完成)

走進美國文化論文范文第4篇

1 把非物質文化遺產引向中小學校的必要性

文化的傳承離不開教育。非物質文化遺產是我國傳統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也是對學生進行傳統文化教育的很好素材。社會公眾特別是青少年學生參與保護“非遺”的程度從根本上決定著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未來命運。因此, “非遺”傳承的根應該在學校, 學校教育是“非遺”傳承最為核心和帶有根本性的舉措。把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教育納入學校正規教育, 可以在廣大青少年學生心靈中埋下樸素的愛祖國、愛家鄉思想的種子, 從一定程度上來說繼承和發展了優秀的傳統文化, 而且會在他們未來成長的道路上潛移默化地發揮作用。

教育對保護“非遺”有促進的作用。聯合國《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公約》在“保護措施”條款中對“承傳”加上了“特別通過正規和非正規教育”的說明, 意味著教育是傳承機制的重要手段。文化遺產的繼承猶如知識的繼承, 是每一代人的責任, 所以這種教育首先就應該在學校中施行, 成為學校教育的一個組成部分。學校作為人類文化遺產的重要傳習地, 有著悠久的文化積淀和良好的文化生態環境, 是守望民族精神的特殊堡壘, 能夠引領民族文化和傳承民族精神。我國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是民族精神的象征, 是民族文化的血脈。因此, 通過學校教育傳播、保護和繼承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理念, 會使民族文化、民族精神得到有效的傳承和弘揚, 會使優秀的民族文化、民間藝術在校園里得到有效的保護、傳承和發展。

讓不同年齡的學生在課堂上接觸到豐富多彩的中華傳統文化, 特別是對中小學生傳授自己家鄉獨特風格的非物質文化遺產, 真正拉近孩子們與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感情距離, 使孩子們從小就對“家鄉”和“祖國”的概念有更直觀的了解, 從而認識中華文化的偉大, 認識其文化價值所在, 產生強烈的自豪感。只有對家鄉和祖國文化有了認同, 才能確保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傳承有根基和土壤。

2 非物質文化遺產——榮昌纏絲拳的源流和特點技擊風格作用

2.1 纏絲拳的源流

纏絲拳的祖師一般認為是清嘉慶年間江西人黃益川。由于年代久遠, 文字疏少, 不確定因素也不少。僅黃益川之名就有黃一川、王一穿、王億川等說, 幾不可考。近年來, 纏絲拳之說也有一些新的發現。除原《四川武術大全》上所說之外, 尚有四說。

第一, 相傳纏絲拳是由纏門始祖為報父仇, 挾重金扣請太龍去脈極拳高師傳技而成 (當時應該尚無楊、武、吳、孫各系太極拳) 。為求速成, 該祖師求太極高師直接傳授應敵發放之術。所謂有錢能使鬼推磨, 該太極高師在查悉其已有相當武術基礎的情況下對其略加點撥后, 直接授其太極打手。由于在施教過程中常常提到纏絲法、纏絲勁之類術語, 故該祖師技成出師之后即以“纏絲拳”為術名傳流后世。

第二, 武當松溪技由葉繼美、單思南、王征南數傳而至黃百家后, 因其卷入白蓮教反清活動案發而潛逃入川, 易名益川而傳技于巴渝, 至今尚有其摔徒楊為善刺殺清帝之說。

第三, 纏門祖師王某, 江西人, 廣學各派武技, 通過比較取舍認為對螺旋纏絲勁法為用的拳法領悟最透, 算是學懂了、學穿了的。因此自號“一穿”, 游歷川東時授此技與楊為善, 名之為纏絲拳。且“纏絲拳”之名始用于楊為善。

第四, 從傳于榮昌蔡系的老拳譜看來, 蔡德泉、姚玉堂、何慶山、何武堂、楊為善、王一川, 斷斷續續逆述而上, 竟能追溯到全真教龍門派邱長春、王重陽、呂純陽、王正陽以上, 每人俱有詳細的生卒日時, 授受傳襲典故記錄在譜。

無論纏絲拳的產生如何, 但近代纏絲拳在榮昌地區經過姚玉堂、周吉祥等宗師的艱苦創業, 總算有了十分可喜的基礎。

2.2 纏絲拳的運動特點和技擊風格

纏絲拳的動作包含曲伸、回環、平衡、跳躍、翻騰、跌撲等, 人體各部位都要參與運動。系統地進行纏絲拳訓練, 對人體速度、力量、靈巧、耐力柔韌等身體素質要求較高, “一動無有不動”。纏絲拳講究調息行氣和意念活動, 對調節內環境的平衡, 調養氣血, 改善人體機能, 健體強身十分有益。

纏絲拳作為一種民間群眾性體育鍛煉方式, 難免受到諸多人文因素的影響。羸弱者行之以求健利, 圖強者操之以鎮四方, 因而在技擊上的分歧與流派也是很多的。雖有純陽手、陰陽手、純陰手之別, 然當今纏門內外手談之時多以純陽手為主。純陽手以先發制人為指導思想, 主張“消滅敵人是保護自己的最佳方法”, 一般先手出擊。不招不架, 只是一下, 拗門纏絲多此打法, 有純陽六字道其術:殘、截、冷、彈、抖、鉆。

2.3 纏絲拳的作用

纏絲拳以纏繞化解為本, 行拳如蠶之吐絲, 連綿不斷, 是典型的內家拳法, 具有完整的理論體系和技術體系。它以“天人合一”為宗旨, 以“道法自然”為原則, 以“內外兼修”為方法, 融武、醫、易、道、佛、儒諸家為一體, 武學風格獨特, 技法神奇。因此, 在武術、養生、中醫以及哲學方面都具有重要價值。

3 把非物質文化遺產——榮昌纏絲拳引向本地中小學發展的實施途徑

1) 近年來, 榮昌纏絲拳在縣文體局的具體領導下, 成立了“重慶榮昌縣纏絲拳藝研究會”, 定期還開展技術研討活動。然而對纏絲拳的挖掘整理教學, 希望上級主管部門能組織人員對纏絲拳編寫成非物質文化遺產讀本或校本教材, 使之成校本教材體系和校本課程的的一部分, 讓它進學校、進教材、進學生腦中。

2) 新課程標準中對體育與健康課程的管理實行國家級、地方、學校的三級管理體制。三級管理體制既有利于國家的宏觀管理和指導, 也有利于地方和學校實施課程的自主性和靈活性?;谶@一點, 各中小學可將纏絲拳的內容根據學生的年齡特征和心理特征制定學校課程教學方案教學目標、制定單元教學計劃和課時計劃。

3) 利用假期聘請傳承人進學校舉辦纏絲拳興趣培訓班, 同時對全縣中小學體育教師進行培訓, 這樣才能保證教育教學任務的順利完成。

4) 創辦非物質文化遺產藝術培訓學校。目前, 我縣由武術愛好者鄒朝文在縣城創建了“昌龍搏擊武術俱樂部”及“昌龍文武學校”。使之成為非遺文化傳承的“領頭羊”。

5) 為提升榮昌纏絲拳的知名度, 推動纏絲拳在體育活動中的開展, 主管部門和各學??啥ㄆ诨虿欢ㄆ谂e辦各種類型的比賽。

6) 教育主管部門應建立一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示范學校, 以鼓勵其結合本地非遺項目開展特色化教育教學, 從而形成本土非遺教學研究的特色和品牌。

總之, 非物質文化遺產—榮昌纏絲拳能進入中小學體育課堂面向全體學生普及, 對傳承民族文化有著重要的作用, 相信榮昌的纏絲拳會走進平常百姓的生活中, 會越來越輝煌。

摘要:纏絲拳也稱纏拳, 在武術門派中稱纏門、纏絲門、殘門等, 有近300年的歷史傳承和文化底蘊?!皹s昌纏絲拳”是重慶市第一個列入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的拳派。為了榮昌纏絲拳得以傳承和發揚光大, 讓非物質文化遺產走進榮昌中小學體育課堂, 進而豐富中小學生的文化生活, 增強學生的身體素質, 弘揚和傳承民族文化, 培育學生民族精神。

關鍵詞:非物質文化遺產,纏絲拳,中小學,體育課堂

參考文獻

[1] 聯全國教科文組織.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公約.2003.

走進美國文化論文范文第5篇

一、寧夏與穆斯林國家貿易的現狀

經貿合作是中阿關系的重要組成部分。自中國與阿拉伯國家正式建交后,雙邊貿易快速增長。1979年中國實行改革開放時中阿雙邊貿易額僅為7.89億美元,2004年中阿合作論壇成立時達367.1億美元,2008年更是達到1328億美元,突破千億大關。2009年,受國際金融危機影響,中阿貿易額為1074億美元。但2010年上半年中阿貿易恢復快速增長,同比增長52%。雙方經貿合作領域不斷拓寬:過去阿拉伯國家從中國進口的主要是工業品和日用消費品,而中國從阿拉伯國家進口的主要是石油產品及其附屬品。近年來,金融、旅游、航空、新能源等又成為雙方合作的新領域,呈現快速發展的態勢。

自2005年開始,寧夏與穆斯林國家經貿合作開始加強,雙方國際貿易呈上升趨勢,2005年寧夏對穆斯林國家出口額為5037萬美元,2008年增長到9300萬美元,比2005年增長84.6%。受世界金融危機影響,2009年寧夏實現對穆斯林國家貿易額6900萬美元,占寧夏回族自治區出口總額的9.3%,其中對阿盟主要國家出口2535萬美元,截止2009年,寧夏對世界穆斯林市場貿易已發展到27個國家和地區。

寧夏對阿盟出口的工業品有:硅鐵、金屬鎂、碳化硅、增碳劑、活性炭、機床、軸承、輪胎、碳粉、鉭絲等;輕工產品有:裝飾用織物、玩具、傘類、箱包、鞋類、女襯衣、睡衣褲、針織帽類;農藥和生物制藥有:紅霉素、抗菌素、氯霉素、賴氨酸脂、殺蟲劑、除草劑;農產品有:鮮蘋果、檸檬及酸橙、蘋果汁、干扁豆等。

二、寧夏發展穆斯林國家貿易存在的問題

(一)對外貿易國別市場存在明顯的不平衡

目前全世界有13億穆斯林,38個伊斯蘭國家。據測算,清真食品每年國際貿易額大約1500億美元。寧夏對外貿易10大出口市場主要為:日本、美國、印度、意大利、韓國、荷蘭、德國、比利時和香港、臺灣,而穆斯林國家尤其是阿盟國家,一直未能占據主要貿易伙伴的位置。2009年我國對沙特出口89.8億美元,寧夏僅有791萬美元,占全國的0.09%;對阿聯酋出口186.3億美元,寧夏僅有969萬美元,占全國的0.05%;對埃及出口51.1億美元,寧夏僅有195萬美元,占全國的0.03%;對敘利亞出口22.1億美元,寧夏僅有123萬美元,占全國的0.05%。

寧夏對穆斯林國家貿易額與全國有明顯差距。2009年寧夏對阿盟出口僅占出口總額的3%,同期全國對阿盟出口占出口總額的4.6%;在清真食品用品出口中,寧夏所占比重更低,2009年未發生明顯出口業績,個別企業的產品僅靠出口代理完成。寧夏清真牛羊肉在2006、2007年有過小單出口,一些民族服飾用品也曾出現境外零星銷售情況,但都因為產品技術含量低、不適應市場需求、不能規模經營等問題,出口未能形成穩定的業績。

(二)清真食品用品產業基礎弱、缺陷多

寧夏是我國唯一的省級回族自治區和最大的穆斯林聚居區,但清真食品、穆斯林用品企業規模小,缺乏龍頭企業支撐帶動。產品對國內國外市場依賴性強;企業標準化程度低,市場開拓能力弱;沒有形成產品供應鏈和較為完善的產業配套能力,存在運輸上的“瓶頸”。政府和企業對穆斯林市場了解不夠,研究不夠,以及缺少戰略規劃,使得寧夏清真食品用品產業處在起步階段,無論是技術力量和單體企業規模,同全國相比均為較低層次。

世界穆斯林市場對清真食品需求量很大,但在質量、保鮮等方面有特殊要求。寧夏牛羊肉產品儲藏方式落后,保鮮庫、保鮮車輛少,冷鏈系統建設落后,供貨不均衡,導致市場價格波動大,不能適應市場需求。同時傳統的經營方略,無法適應阿盟市場的需要,不能在有限資源的基礎上,實現高額價值回報的戰略轉變。據統計,2007-2009年寧夏清真食品用品在冷鏈物流、精細加工、高附加值研發產品方面的投資,不足總投資的10%。

三、寧夏發展穆斯林貿易的優勢

(一)寧夏與穆斯林國家的歷史與文化淵源

早在伊斯蘭教創立及大阿拉伯帝國形成前,中國就同阿拉伯國家地區有友好往來的歷史。20世紀五十年代起,中國同阿拉伯國家陸續建立正式外交關系后,雙方關系在廣度和深度上均有所發展。2004年9月14日中國與阿拉伯聯盟簽署了《中國—阿拉伯國家合作論壇宣言》和《中國—阿拉伯國家合作論壇行動計劃》,建立了與阿拉伯聯盟進行雙邊合作的論壇機制,開始了中國與阿拉伯國家長期、穩定的區域合作關系。在中阿論壇成立的五年多時間中,中阿雙方在政治、經濟、文化、教育、衛生等領域的合作全面拓展,各層面的人員交流日益密切,合作成果豐碩。

寧夏回族群眾在歷史、文化、宗教等方面與阿拉伯國家具有相近性和關聯性,這些有利因素為我國回族開展與阿拉伯國家的交往活動、發展本地區和本民族的經濟提供了有利條件。因此寧夏在與阿拉伯國家進行交流時有了更好的平臺,可以充分利用與阿拉伯國家的親和優勢積極發展與阿拉伯國家的經貿合作。2010年 “中阿經貿論壇”舉辦地永久落戶銀川,為中外客商走進寧夏、了解寧夏、投資寧夏,加快民族地區經貿發展,加強東西部合作,促進中阿雙方全方位、多領域合作搭建了一個高效平臺。

(二)清真食品產業的快速發展

1998年寧夏回族自治區政府確定“清真食品產業”概念并列入工作計劃,2002年以來先后出臺了 《寧夏回族自治區清真食品管理條例》等一系列發展清真食品產業的政策和措施,之后將“清真食品產業”概念寫入《政府工作報告》,列入農業開發支柱產業之一。

2003年銀川德勝清真食品工業園區、吳忠清真食品穆斯林用品工業園區相繼建立,來自東部等地區的近百家清真食品企業在這里落戶。目前,銀川市初步形成了德勝工業園和永寧望遠食品加工園清真食品加工集聚區、金鳳工業園清真糧油加工區、興慶區清真食品、保健品和清真餐飲特色區;吳忠市在金積工業園區規劃建設了清真食品和穆斯林用品工業園,在市區新月廣場規劃建設了清真食品和穆斯林用品一條街。銀川、吳忠兩市清真產業快速發展,為進一步提高發展水平,擴大發展規模形成產業化、集群化優勢奠定了基礎。

(三)寧夏與穆斯林國家的貿易環境

全國第一個地方標準——寧夏回族自治區清真食品認證通則和寧夏回族自治區清真食品認證工作規范目前已發布實施。這一標準參考了馬來西亞、阿聯酋等國的成文標準,結合我國穆斯林實際,將世界穆斯林關于清真食品的文化規范和生產管理技術方面的理化標準融為一體,從文化和技術上解決了清真食品的規范標準問題。

2009年寧夏與馬來西亞、新西蘭簽訂了清真食品認證標準互認合作協議,為寧夏清真食品走向世界搭建了平臺,2010年中國與阿拉伯國家清真食品認證標準互認對接會之后,將更有效的促進寧夏清真食品產業的發展。

寧夏在馬來西亞、泰國等地陸續建立了寧夏產品銷售中心,有6戶企業在穆斯林國家建立了分支機構,其中寧夏賀蘭山羊產業集團取得了牛羊肉在馬來西亞銷售的市場認證。寧夏兩所阿語學校和一批以清真餐飲為主的職業學校,已培養出了一大批發展清真產業的語言人才和技術人才,為清真產品、穆斯林用品的國際化提供了支撐。

寧夏地方政府也積極制定各種政策措施促進寧夏與穆斯林國家以及上述雙方企業之間的經貿來往。國家商務部已經決定與寧夏自治區政府共同舉辦國家級、國際性、民族特色每年一屆的中國寧夏國際投資貿易洽談會,這將是繼迪拜、馬來西亞、中阿合作論壇及企業家大會之后第四個具有穆斯林特色的國際性展會,必將成為推動寧夏與世界穆斯林國家經貿合作、使寧夏清真食品和穆斯林用品走向世界的重要平臺。

四、寧夏發展與穆斯林國家貿易的建議

(一)加強清真食品、用品工業化發展基礎

按照國務院《關于進一步促進寧夏經濟社會發展的若干意見》的要求,今后5-10年寧夏清真食品產業發展總的指導思想是:……以國際市場需求為導向,用科學布局和專業化協作方式,組織沿黃城市帶及周邊地區清真食品各產業的銜接,增強行業自主創新能力,注重整合和改造清真食品企業,調整清真產業工業結構,培育功效有別的大型企業集團,建設清真食品用品加工產業帶和企業集群,發揮企業集群效益,轉變發展方式,促進資源精深加工和綜合利用,發展循環經濟,促進產業全面協調和可持續發展。

為達成國務院對寧夏清真食品產業發展的要求,寧夏政府應明確區域發展的主要任務、產業布局和資源開發利用供給量。以銀川市和吳忠市兩大清真食品、穆斯林用品產業園為中心,加強清真食品產業工業化基地的建設,對其進行政策扶持,調動發展積極性,促進寧夏清真食品、穆斯林用品產業內企業之間的競爭,迅速壯大寧夏清真食品、穆斯林用品產業規模。

寧夏政府應加快淘汰落后技術和企業,引導資源進行合理優化的配置。通過政策引導,加強對種植和養殖業基地建設與清真畜禽屠宰加工業、清真調味品業、清真方便休閑食品業、清真保健食品業、清真糧油加工業、清真乳品飲料業、清真豆制品加工業的產業銜接;加強種植和養殖業、清真糧油加工業、清真畜禽屠宰加工業與清真餐飲零售業、主食加工配送業的供應協調;加強清真食品原料、加工食品、工業食品與清真儲運業協調發展,以此完善產業鏈,形成專業分工明確、生產標準統一的發展格局。

寧夏發展清真產業,必須加強物流體系的建設。阿聯酋迪拜已經建立空港物流,成為溝通歐洲、非洲重要的商品集散樞紐。寧夏銀川河東機場已被國家批準為國際性機場,國際空港已開始運行,加快銀川河東機場空港物流園區建設,聯通寧夏—迪拜—歐洲空中航線,充分發揮寧夏空域資源優勢,有利于縮短寧夏清真食品運輸距離和運輸時間,為寧夏清真食品參與國家市場競爭在品質上提供了保障,也將大大降低寧夏清真食品的運輸成本。

(二)加強國際認證標準互認機制

國際互認是清真食品進入國際市場體系的有效通道。寧夏清真食品國家貿易認證中心于2008年1月批準成立,同年8月正式掛牌并開展相關工作,是全國唯一開展清真食品認證工作的機構。目前,寧夏已經與馬來西亞、泰國、新西蘭等國家的認證機構達成了相互認證協議。寧夏通過認證的清真產品可以進入互認國家的市場進行銷售,大大減少了過去由于得不到認證導致的出口問題。為了實現與更多穆斯林國際貿易增長,政府必須要進行與更多國家的國際貿易雙邊或多邊的互認。

(三)加強品牌意識

品牌戰略是產品質量提升的目標和手段。長期以來,制約我國、我區清真食品產業國際化發展的主要因素之一是品質問題。一方面中東等地普遍使用歐盟、美國標準體系,對食品品質要求較高;另一方面我區、我國的很多特色品牌,由于得不到很好的推介不能進入國際市場。因此,發展清真產業必須要有加強品牌意識,加大品牌建設力度。

對企業來說,應該依靠科技進步和勞動力素質的提高,提高產品競爭力,加速企業的發展。通過實地考察與經貿交流加深對穆斯林國家市場的了解,及時調整企業發展戰略,并加強在國際市場對企業的宣傳與產品的推廣。對政府來說,必須發揮政府的主導作用,加強對清真食品和穆斯林用品產業發展統一協調領導,加大對產業發展的支持力度,加強產業產品質量監督。此外,政府協助改造整合一批具有較強競爭力的大企業、大集團,進行跨區域、跨國規模發展,也將有利于寧夏清真食品、用品行業中支柱企業的發展。

參考文獻:

[1] 馬曉玲. 論中阿合作論壇為回族聚居區域帶來的發展機遇,回族研究,2006年第4期,141-144.

[2] 李華. 發揮寧夏優勢 打造清真食品國際品牌,寧夏社會科學院學報,2011年第1期.

上一篇:英語畢業論文文化下一篇:美國社會與文化論文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