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維護消費者權益論文范文

2023-07-29

維護消費者權益論文范文第1篇

摘要:我國導游員權益出現的問題表現在:旅行社內、外部及境外同行存在隨意侵害導游人員工作崗位行政許可獨占權、勞動報酬權、社會保障權難以得到保證。導游人員職業權益維護重在措施落實到位,更在于建立健全導游人員利益表達機制。

關鍵詞:導游人員;權益;措施和建議

由于歷史、體制和自身等原因,我國導游員隊伍建設出現許多與蓬勃發展的旅游業格格不入的矛盾和問題,許多專家和學者對此進行了研究和探索,這些探索研究提出了許多提高導游人 員綜合素質的建議和主張,對深入認識和理解當前導游市場大有幫助。綜合治理當前導游市場痼疾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必須深度挖掘矛盾和問題的根源,力求正本清源。雖然造成導游隊伍建設矛盾和問題的原因很多,但歸根結底在于導游人員職業權益的長期缺位,在于職業利益表達方式嚴重缺失、維護權益渠道障礙不暢,致使導游人員許多合法利益無法真正得到維護和保證。

一、導游人員權益長期缺位的主要表現

1.旅行社企業內部肆意侵害導游人員工作崗位許可獨占權

《導游人員管理條例》規定,只有導游人員(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從事導游活動,必須取得導游證。取得導游人員資格證書的,經與旅行社訂立勞動合同或者在導游服務公司登記,方可持所訂立的勞動合同或者登記證明材料,向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旅游行政管理部門申請領取導游證。具有特定語種語言能力的人員,雖未取得導游人員資格證書,旅行社需要聘請臨時從事導游活動的,由旅行社向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旅游行政管理部門申請領取臨時導游證)可以從事導游活動,而在旅行社實際經營管理中,出現其他人員隨意侵害導游人員工作崗位行政許可獨占權。比如:外聯人員因外聯旅游業務與旅游消費者進行面對面的服務,成為消費者熟悉、信任的對象,往往被消費者看成理想的陪同人員,旅行社企業也常常以陪同旅游團出行觀光游覽來獎勵外聯人員;計調等內勤人員常以到旅游目的地考察接待設施設備情況、簽訂業務合作協議等為由陪同旅游團旅游;實習生和旅游車司機也因陪同旅游團隊可使旅行社節約開支成為侵占導游人員工作崗位行政許可獨占權的重要因素。

2.旅行社外部侵害導游人員工作崗位行政許可獨占權現象隨處可見

導游是一項“可進入快,見效明顯”的職業,在旅游現實中主要表現為兩類。一是當地居民和旅游接待單位的工作人員充分發揮自己的地緣優勢,通過低導游服務費、繞過門票站等違法手段為旅游消費者提供向導服務;二是景區周圍的“靚男俊女”盜用伴游陪游、游泳教練等名義進行“導游”工作,嚴重影響導游人員形象。

二、導游人員權益的維護

身處一線的導游人員既是旅行社的企業代言人,又是旅行社從業人員中的主

體。維護導游人員職業權益成為旅游業和諧發展的當務之急。

(一)維護導游人員職業權益

1.加強從業導游人員總量控制,實現導游服務市場多層次供求平衡

通過系統研究本地區和景點旅游接待規模及構成、旅行社企業整體經營情況、旅游淡旺季特點等方面內容,從總量上控制導游服務供給的過快增長;通過認真調研旅游者消費特點、關注行業焦點、社會熱點和發展趨勢,建設符合本地區和景點旅游發展需要的導游隊伍建設;通過給予導游人員人文關懷、因材施教、營造中、高、特級導游人員涌現的良好社會氛圍,實現導游服務市場多層次供求

的動態平衡。

2.實施旅行社等級標準與擁有導游隊伍情況掛鉤制度

政府旅游行政管理部門在批準設立各類旅行社企業、旅行社分社和進行年度審查資格時設置導游隊伍建設門檻,從制度上要求旅行社企業逐步建立并完善專職導游隊伍建設,以適應開展旅游業務的市場需求。旅游行政管理部門、行業協會等單位評定旅行社企業百強等評強評優活動,也應該適度考慮該社導游隊伍建設情況。

(二)健全導游人員權益機制建設

維護導游人員的合法權益,以法律法規和政策制度為保障,以社會各界和媒體輿論支持為依托的維護導游人員合法權益的監督保障體系,逐步完善導游人員職業利益表達機制建設。

1.各級政府及其部門給予導游人員更多關懷

解決導游人員社會地位“邊緣化”問題,政府是社會主導性力量。通過加強

勞動法制化建設,建立起具有前瞻性和可操作性的導游服務工作法規制度和標準,促進社會公正和勞動關系的和諧;替導游員排憂解難,維護其合法權益;著力研究旅行社企業新的治理結構,改革旅游企業用工制度、分配制度、人事制度和人才管理體制;建立由勞動保障部門、工會組織和企業代表組成的區域性矛盾爭議調解組織,形成多層次、多渠道、多形式的矛盾爭議調解體系和網絡。

2.發揮導游代言人作用,承擔旅游和諧發展的社會責任

高、特級導游員和大型國際旅行社企業高水平固定導游人員是導游群體中的精英分子,其利益與導游群體利益密切相關,同時他們有一定的社會地位和專業權威性,對導游群體起著巨大的榜樣和示范作用。高、特級導游員充當導游員群體代言人,可以發揮其專業優勢,有利于影響旅游行政管理部門政策的制定和逐步完善;可以提高旅游者對導游服務工作的認知程度,有利于營造鼓勵導游員爭

先爭優的良好氛圍。旅行社企業高水平固定導游人員維護導游人員團體合法權益,可以增強導游人員在旅行社企業的影響力,有利于實現導游員的公平管理;

保持與媒體等社會輿論界的深度接觸,有利于糾正社會對導游員的歧視和偏見。

3.發揮媒體宣傳報道作用,加強社會輿論監督

一方面以電視、報刊、網絡為主要表現形式的社會媒體要敢于揭露嚴重侵害導游人員職業合法權益的反面典型,反映導游人員的呼聲,圍繞旅游行業和廣大群眾關注的熱點、焦點問題展開探討和評論;另一方面要大力表揚和宣傳關心導游人員、保障導游人員職業合法權益的先進典型,在社會上逐漸形成以維護導游

人員合法權益為榮、以侵害導游人員合法權益為恥的良好氛圍。

參考文獻:

[1]閆偉紅.從導游相關法規看導游人員權益保護[M].貴州:貴州工業大學學

報,2007.

[2]成志湘.導游回扣的成因與對策[J].現代商業,2008(3).

維護消費者權益論文范文第2篇

[摘要]高等學校管理者作為高等教育發展的實際操作者,對高等學校的發展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對高等學校管理者的激勵和約束不但影響著高等教育的發展和規范,還影響著社會經濟文化的全面發展,目前高校激勵約束機制的主要問題是激勵不足、信息不對稱,所以,完善法人治理結構、建立職業風險問責機制和高校管理信息披露制度、完善資本和人才市場是解決此問題的根本途徑。

[關鍵詞]高等學校管理者;激勵;約束;不對稱信息

[文獻標識碼]A

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高等教育的發展也面臨著跨越式發展的機遇和挑戰。在經濟社會轉型過程中,高等學校管理者作為高等教育發展的實際操作者,對高等學校的發展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沒有這些管理者的參與和積極努力,高等教育改革和發展必將缺乏生機和活力,高等教育改革也很難邁入健康、可持續發展的軌道。因此,必須迅速有效地改善高等學校管理者的成長和工作環境,在高等學校管理者的激勵約束機制上實現創新,真正培育和形成一支跨世紀的專業化高等教育職業管理隊伍。

一、高等學校管理者激勵約束機制的現狀

(一)高等學校管理者激勵機制的現狀

當前高等學校管理者的激勵機制可以概括為:在精神激勵效用日益下降的情況下,沒有建立起有效合理的物質激勵機制。在計劃經濟體制下,為了適應當時的社會大背景,建立起了一套以精神激勵為主、物質激勵為輔的高等學校管理者激勵機制。這一激勵機制以講貢獻、比奉獻為宗旨,以經常性地評比先進人物、模范人物和典型人物為手段,同時附以很少的象征性的物質激勵。這一激勵機制一直延續到20世紀90年代初。這一時期實行平均工資制,不同崗位的工資差別很小,即使發放獎金也重在獎勵集體而非個人。這種激勵機制被形象地稱為“大鍋飯”。由于這一激勵機制對人的本性考慮不足,所以激勵效果很不理想。

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逐步建立,高等學校的激勵機制從20世紀90年代初開始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由精神激勵為主、物質激勵為輔逐漸轉變為物質激勵為主、精神激勵為輔。高等學校開始大幅度提高員工的工資收入,并通過增加獎金、福利來刺激員工的工作熱情。這一局面一直延續到20世紀90年代末。這一時期,由于中國物質激勵機制的設置存在重大缺陷,所以這一激勵機制的激勵效果也并不理想。

20世紀90年代以物質激勵為主的高等學校激勵機制的主要缺陷表現在:高等學校各類人員的收入沒有根據工作的責任大小和復雜程度拉開檔次,分配中存在著嚴重的平均主義。分配上的平均主義導致對高等學校中的低層次人員激勵過度和對管理者激勵不足,出現了激勵的嚴重偏差。激勵偏差與高等學校的約束不足結合起來,導致了在20世紀90年代出現的高等學校管理者普遍利用手中權力損害高校利益的現象。

從20世紀90年代末開始,高校擴招和大學建設高潮迫使高等學校將收入和教師所在基層單位的狀況掛起鉤來。高等學校在各個基層單位之間的收入逐步拉開了檔次,但各個基層單位內部的收入卻沒有相應地拉開檔次。高等學校之間收入檔次的逐步拉開,使高?;鶎訂挝坏募顮顩r大大改善。在高等學?;鶎訂挝坏募顧C制發生變化的同時,高等學校管理者的激勵機制卻沒有發生顯著的變化,高等學校管理者激勵不足的情況依然大量存在。

當前高等學校的激勵機制存在著以下幾個方面的嚴重缺陷:

1.物質激勵的手段過于單一

在西方發達國家,物質激勵的手段非常豐富,除了中國最常使用的短期激勵如工資、獎金和福利激勵外,還大量使用長期激勵的手段,如股票期權激勵,限制性股票激勵等。而在中國,高校的物質激勵手段則只有短期激勵,激勵手段不足。

2.最需要激勵的高等學校高層管理人員卻存在著激勵嚴重不足的情況

雖然高等學校的所有教職員工都需要給予激勵,但對不同層次員工的激勵效果是不同的?;鶎訂T工的工作比較簡單且容易監督,委托代理中的信息不對稱問題不嚴重,因此對這部分員工應重在考核。管理者的工作復雜且監督難度很大,委托代理中的信息不對稱問題比較嚴重,因此對這部分員工重在激勵。而中國偏偏是在高層員工中存在著激勵的嚴重不足。

3.中國高等學校中存在著嚴重的“官本位”激勵現象

最新的研究表明,高等學校教職員工的收益分為合同收益和控制權收益兩個部分,而且不同層次的人員,兩種收益的搭配方式也不同。職務越高,控制權收益在總收益中占的比重越大,反之就越小。合同收益是高等學校員工根據一系列文件可以享受的待遇,如工資、津貼、住房,乘車、休假、出差可乘坐的交通工具和艙位、出差的住宿標準等。合同收益具有合法和穩定的特征。合同收益僅僅取決于職位和崗位的不同。在高等學校內部,總體來說合同收益在不同職位和不同崗位員工之間的差距不大??刂茩嗍找媸侵父叩葘W校的員工由于職務不同和崗位不同,通過自己合法掌握的對高等學校某方面控制權而獲得的收益,如通過審批權、人事調配權、設備采購權、報銷簽字權等獲得的收益。這種收益是通過公款消費、優先選擇住房、優先參加各種培訓和會議、各種酬金,甚至回扣和賄賂等實現的??刂茩嗍找鎸儆诨疑蚝谏氖找?具有合法性差和不穩定的特征??刂茩嗍找娴拇笮〔粌H取決于職位和崗位的差別,而且取決于員工的個人品質。在存在兩種收益的情況下,升官成為發財的必由之路。加上中國長期的官本位歷史和濃厚的官本位文化,升官成為高等學校激勵的重要手段。

(二)高等學校約束機制的現狀

高等學校的約束機制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一是制度約束,二是契約約束,三是市場約束。目前,高等學校對員工的約束在這三個方面都很不完備。

在制度約束方面,首先,中國還沒有建立完善的法律法規體系,各種法律法規還存在許多漏洞;而且即使已經出臺的法律法規也往往難以得到不折不扣的貫徹,執法不嚴、違法不究的現象比比皆是。其次,高等學校的規章制度還很不完善,規章制度的執行也不夠嚴格。由于這兩個方面的原因,對高等學校的員工來說,來自制度方面的約束還不夠嚴厲。

在契約約束方面,一方面,由于契約固有的不完備性,即使西方國家也無法完全通過契約達到約束的目的;另一方面,由于中國高等學校的教職員工長期實行工作終身制,即使后來實行了合同制,合同更多的是具有象征意義,而非可執行合同,除非高等學校的正式員工嚴重違規違紀,否則很難被辭退。

在市場約束方面,由于中國高等學校的高層管理人員都是由政府任命的,因此,高等學校的高層管理人員沒有必要也不可能通過市場證明其價值,市場對他們的約束幾乎等于零。

由于三個方面的約束都很不充分,所以一直到20世紀90年代末,高等學校的員工都處于約束不足的狀態,而且越是擁有重要職務和處于重要崗位的人,約束的難度就越大,約束不足的狀態就越嚴重。

這一狀況在20世紀90年代末開始有所好轉,高校教學質量和高校畢業生的就業壓力迫使高等學校加強了對教職員工的約束,高等學校的規章制度逐步完備,內部控制得到加強。由于對低層員工比較容易實施約束,對高層員工的約束難度較大,而且員工的職務越高,從事的工作越復雜,越難以進行約束,所以,目前高等學校對基層員工的約束狀況得到了明顯的改善,但對高層員工,尤其是高級管理人員的約束問題還存在著較大的不足。

二、高等學校管理者激勵約束軟化的原因、特征與問題

導致高校管理者激勵約束軟化的原因有很多,但是基于現代組織理論來看,關鍵在于信息不對稱導致的委托代理問題。首先,在政府和高等學校管理者之間存在一種委托代理關系,委托人即政府作為出資者對高等學校的資產享有事實上的財產終極所有權,通過任命代理人即高等學校管理者管理高等學校,并促使代理人完成政府賦予的使命,即為全體公民提供高等教育服務,培養適應社會經濟發展所需的各類人才,發展科學技術,促進社會發展。而高等學校管理者對高等學校的財產擁有經營權。長期以來,由國家或政府投入在高等學校而形成的有形資產實質上都是國家所有,公立高等學校歸全民所有,全民委托政府經營,政府委托教育行政部門管理,再經過層層中間環節委托給高等學校管理人員直接管理,而國有資產與其他公有資產的產權邊界模糊。國家未經法律形式確立高等學校國有資產的委托程序,人人所有,但人人都沒有責任。政府管理的高等學校資產的所有權與高等學校自主運用國有資產的經營權的界限未明確規定,高等學校沒有法人財產權,國有資產缺乏人格化代表,必然產生代理問題,如信息不對稱、激勵不相容、效率損失等,高等學校資產保值增值問題難以解決。[1]

其次,在高等學校中,國有資產的產權代表(政府部門)擁有剩余控制權但卻并不索取剩余,從而并不真正承擔經營風險。這種權責不對等導致了廉價投票權,即不具有經營才能但偏好于控制的人可以通過游說、賄賂等手段,從擁有剩余控制權的政府官員手中獲得經營權,出現所謂的任人唯親、權權交易、錢權交易等現象。這樣一來,復雜冗長的選拔程序最后挑選出來的人可能恰恰是最不具有經營能力和教育家精神的人,這就是所謂的逆向選擇。國有產權的不可退出性與高等學校經營目標的多元性相結合,往往會造成事后對高等學校進行業績評估時發生雙向的道德風險。因為經營目標的多元性、社會職能負擔、業績的非貨幣性以及評估技術的不完善,經營者往往會將主觀上的懈怠和失誤歸咎于外界的客觀因素,有裙帶關系的在位經營者的影響活動甚至可能會干擾正常的業績評估程序,同時,國有產權的不可退出性又極大地降低了其談判地位,容易形成軟預算約束。這些雙向的道德風險行為無疑都將導致代理成本增大。由于缺乏有效的監督考核指標體系,國有資產的產權代表擁有的剩余控制權和高等學校經營者的剩余索取權往往無法匹配,激勵和約束機制以及選擇管理者的機制無法到位,導致目前高等學校效率低下,經營目標和激勵發生偏差,國有資產流失問題突出,內部人控制現象嚴重。

綜合來看,由于中國高校的委托代理關系是在計劃經濟體制下形成的,雖然有委托代理關系的共性,但也有與完全市場經濟條件下形成的委托代理關系不同的顯著特征。具體表現在:第一,委托代理關系的多環節性、多層次性。中國高校屬于國有資產,國有資產歸全國人民所有,但由具體的高校管理者和教職員工運營。而這中間存在各級政府的人民代表、中央政府、國有資產管理委員會、國有資產運營公司、各級教育行政主管部門、具體的高等學校等代理鏈條。第二,委托代理關系中參與人的雙重身份。在中國高校的代理關系中,參與人具有雙重身份,既是委托人,同時又是代理人。高校管理者既是受托代管國有資產的運營人,同時又不得不繼續委托給基層管理人員進行直接的管理,多環節的委托代理管理導致高校管理者基本上都具有雙重性質。[1]第三,代理關系中終極所有者缺位。委托代理關系本質體現了所有者與經營者之間的授權關系,這其中所有者的財產權是明確的,也是可執行的。但是,中國國有資產產權狀況是人人所有,人人又不擁有。所以,國有資產的產權虛置現象非常嚴重。這一所有權虛位問題在高校管理中也是一個重要的顯著特征。正是終極所有者的缺位,導致受托人的無約束,從而導致一系列問題的出現。[2]

這些問題主要表現為:一是內部人控制問題突出?!皟炔咳丝刂啤笔侵杆袡嗯c經營權分離的現代企業中,經理層有損所有者和債權人利益的行為。由于終極所有者缺位,受托人實際上不必顧忌所有者的監督管理,因此受托人就將所有者利益作為自身的利益進行支配,導致損害受托人權益行為的泛濫。比如,高校的大興土木、擴建新校區等,無不和內部人控制直接相關。二是合謀問題更加復雜。在復雜的多級委托代理結構中,由于所有者缺位,政校不分,市場發育不成熟及剩余索取權集中在政府手中,合謀以兩種形式出現:一種是“中層合謀”,即地方政府與高校之間的合謀,其目的是在總經費的分割中盡量增加所屬高校的份額?!爸袑雍现\”主要表現為高校及其管理者對國有資產的侵蝕以及無人維護國有資產利益。另一種是“底層合謀”,即高校管理者與高校教職員工之間的合謀,其目的是在高校收益的使用中,盡量減少積累,增加消費。三是尋租問題異常嚴重。由于政治創租和抽租在中國非常普遍地存在著,而且愈演愈烈,所以在中國高校委托代理關系中,尋租活動的蔓延具有惡性循環的趨勢,結果產生了更多不公平的競爭,浪費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造成整個社會福利的下降,使政府的宏觀管理更加復雜,處于兩難的境地。

三、構建符合高等學校特點的管理者激勵約束機制

基于以上分析,筆者認為,要制定高校管理者激勵約束機制,必須從解決信息不對稱帶來的委托代理問題入手,因此,

政府要制定高等學校管理者激勵約束的法律政策。具體應從以下幾方面著手:

(一)政府主導調節、輔以市場調節,應是當前及今后一個時期高等教育資源配置的主體

政府在宏觀上、法律規范上、政策環境上對高校管理者進行激勵和約束,是管理者行為和業績的重要外部條件,通過教育政策和法律規范引導與約束高校管理者的行為。教育法律法規具有激勵和約束作用,主要表現在:一是以法律規范來限制高校的教育服務行為和部分社會資源配置的自主權,實施行業準入,表現為禁止性條款的規定;二是通過政策導向,建立財政補助、稅收優惠等方面的利益誘導,激勵高校管理者積極主動地依法行使權力,在法律允許的范圍內獲得與之相關的最大收益。政府要建立相對合理的教育費用支付方式和補償渠道,引導高校走注重內涵的發展道路,規范和調節市場秩序,反壟斷、反傾銷、監控教育服務價格、防止價格欺詐等不正當競爭行為,取締不符合質量要求的教育服務提供者,維護教育市場公平競爭的環境,使市場信號能真實地反映高校的效率指標和經營績效,使高校有參與市場競爭、創造佳績的積極性和創造性。

(二)建立完善的高校法人治理結構和內部運行機制

高等學校法人治理結構的恰當安排,可使因兩權分離產生的目標差異所造成的效率損失(交易或代理成本)盡可能降低,并將這種損失控制在最低限度。完善的法人治理結構一方面可通過激勵制度的安排,同化出資人與經理人的效用函數,以降低道德風險;[3]另一方面,又可通過權力分配、權力制衡和信息披露機制,迫使管理層釋放信息,均衡信息分布,瓦解經理人的超級信息地位,阻止其逆向選擇。內部控制是基于高校經營管理當局與次級管理人員和一般員工之間的委托代理關系而產生的,處理的是決策層、執行層和次級執行層之間的關系。內部控制制度具有行為引導和權力制衡功能,其核心是效率經營和防范舞弊,它通過劃分職責,包括組織規劃、分工、授權審批、獨立負責制度,明確各部門、各崗位和員工職責,指定作業標準等,使高校內各部門、各崗位間相互牽制,實現各利益主體之間的協調與制衡、科學決策和效率經營。[4]

(三)建立報酬和業績相對稱的高校管理者激勵與約束機制

對高等學校高層管理者而言,很重要的權能就是人事權和分配權,這既是保證管理者能夠真正實現自主經營的必要條件,也是對管理者的一種激勵制度。人事分配制度改革的實質就是要通過人力資本的產權交易,對不同市場合約進行自由選擇,實現教師等專業技術人員人力資源的合理流動與有效配置,達到調動其工作的積極性和創造性的目的。在用人機制上,高等學校尚未真正建立起人員能進能出、能上能下的人力資源管理機制。職業經理人是以管理為職業,按照經營管理的實際需要獨立決策。高校要通過激勵與約束機制,規范職業經理人的行為,根據經營成果決定其去留,從而保證經營效率。激勵的力度在于貫徹報酬與風險匹配原則,使管理者從內部產生動力,主動加強自我激勵。從分配機制看,要把按勞分配與按生產要素分配結合起來,建立客觀科學的績效考評體系,形成重實績、重貢獻的分配形式,以崗位和業績為導向的高校薪酬制度應包括崗位工資、績效工資、獎金、崗位津貼、年薪制、股票期權、退休金計劃等。實行年薪制和股票期權制,給管理者一定的剩余索取權,將其個人利益和高校長遠發展相結合,可使經營管理者與所有者的目標函數趨于一致,形成穩定持久的顯性激勵機制,改善雙方的激勵相容性。對高校管理者,應從高校資產的數量和責任大小、高校資產經營的保值增值情況、高校收入及成本承受能力、高校長遠發展潛力等方面確定其工資待遇。

(四)建立職業風險機制和問責制度,加強對管理者的職業風險約束

職業風險機制是在委托代理關系下,委托人約束代理人的重要機制。經營者經營業績的好壞會對其職業生涯和職業聲譽產生影響,從而決定其人力資本的未來收益流。職業的安全是管理者的首要目標,管理者的收入、聲望、特權等大多植根于職業,如果失去職業,管理者追求的目標也就失去了實現條件。管理者職業風險機制將管理者的職業安全與高校資產的增值狀況聯結起來,管理者一旦經營失敗,則會失去職業,降低其自身的人力資本價值。問責制則是在某項活動中針對相應的權力明確相應的責任,并對相應責任履行進行嚴格科學地考核,及時察覺失責,依據相應的失責度量對當事人追究和懲罰,靠“問”的制度化來保證權責對等的一種機制。建立嚴格科學的問責制,并嚴格執行,可以增加內部經營活動各方逃避義務的風險,增強各方互利合作的可能和績效,促使高校內部控制制度得到有效實施。

(五)建立高校管理信息披露制度,保護學生、教師及投資者的合法權益

在經濟關系領域中,個體行為主要取決于其所處的相應制度所能提供的利益激勵或所施與的懲罰。對高等學校而言,還存在一種特殊的委托代理關系,即教師和學生之間的委托代理關系。在學生對知識缺乏,而教師具有自身經濟利益的服務中,供方往往利用其作為學生的代理人和服務提供者的雙重身份,對服務的種類、數量、方式等作出主導性選擇,這樣可以創造額外需求,這時代理人教師追求自身收益的激勵與委托人學生少花錢、多學知識的激勵發生了沖突。為了克服這種市場缺陷,必須建立強制性信息披露、分析、發布和懲罰機制,降低學生擇校的邊際成本,形成高校降低服務成本的社會倒逼機制。高等學校要向社會公布高?;拘畔?向政府報告財務收支情況,尤其是結余用途,公布教職員工工資,特別是高級管理人員的薪酬情況;定期接受財政、稅務、物價和審計檢查,提高高校經營活動的透明度。政府要建立面向教育服務對象的信息平臺,及時公布量化的評價結果,加大向社會公示教育信息的力度,以求重大信息的對稱和信息信號的正確導向功能,并形成社會的教育監督評價機制,促使高校強化內部管理。

(六)完善資本市場、人才市場等要素市場

平等競爭、優勝劣汰的市場機制是激勵、約束經營者行為的外部條件,可流動性產權和經理市場的競爭是現代高校治理結構中激勵代理人和防范代理風險的重要手段。在完善的資本市場上,資本可自由流動,投資者對高校經營狀況就擁有用資本投票的權力,從而促使高校經營者不斷改善經營狀況,爭取更多資本,包括民營資本,實現產權多元化。經營管理人才是高校賴以生存和發展的重要要素之一,從目前管理干部的任用方式看,上級任命仍是主要方式,因此,取消高校領導行政級別待遇,變干部任命制為競爭性的聘任制,向市場的法人經營制過渡是非常必要的。當前,需要大力發展職業經理人市場,更多地通過市場手段和市場競爭方式來公開選聘管理者。人才市場若形成,高??筛鶕湫枰?自主挑選合適人才;同樣,各種人才也面臨可挑選的高校,若高校經營狀況不佳或人事分配制度不合理,便會造成高校人才流失,這樣從客觀上對高校管理者形成約束。

[參考文獻]

[1]楊長青.不對稱信息與高校教師評價體系發展[J].清華大學教育研究,2006(5):104|105.

[2]張維迎.博弈論與信息經濟學[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6:15|22.

[3]金錦萍.非營利法人治理結構研究[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5:83|91.

[4]陳玉琨,戚業國.論我國高校內部管理的權力機制[J].高等教育研究,1999(3):40|41.

[責任編輯:夏暢蘭]

維護消費者權益論文范文第3篇

維護職工合法權益是工會的基本職責,工會組織將以勞動合同法的頒布為契機,更好地維護職工合法權益。

第一,參加協調勞動關系三方機制。勞動合同法規定,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會同工會和企業方面代表,建立健全協調勞動關系三方機制,共同研究解決有關勞動關系的重大問題。通過三方機制,工會可以在較高層面更加全面地維護職工合法權益。實踐表明,三方機制是一種行之有效的協調勞動關系的重要機制。

第二,協商確定直接涉及勞動者切身利益的規章制度或重大事項。勞動合同法規定,用人單位在制定、修改或決定直接涉及勞動者切身利益的規章制度或重大事項時,應當經職工代表大會或者全體職工討論,提出方案和意見,與工會或者職工代表平等協商確定。在規章制度和重大事項決定實施過程中,工會認為不適當的,有權向用人單位提出,通過協商予以修改完善。工會組織應當運用法律,監督和限制一些用人單位利用規章制度任意解雇勞動者的行為,維護勞動者的就業權。

第三,幫助和指導勞動者訂立、履行勞動合同,并與用人單位建立集體協商機制。勞動合同法賦予工會幫助、指導勞動者與用人單位依法訂立和履行勞動合同、維護勞動者合法權益的權利和職責。各級工會組織應當嚴格按照法律要求,切實承擔起這一職責,保證勞動者能夠在平等協商的基礎上與用人單位訂立勞動合同。

第四,在集體合同的訂立過程中發揮應有的作用。工會要通過多種方式和途徑,積極參與和指導集體合同的訂立。對于那些已建立工會的企業,上級工會要培養企業工會進行集體協商的能力,使之在協商中準確充分地表達職工意愿;尚未建立工會的,上級工會要認真指導職工推舉的協商代表,代表職工與企業進行平等協商。同時,要努力推動區域性行業性集體合同。勞動合同法明確了工會作為主體一方訂立區域性行業性集體合同的法律地位,各級工會組織要抓住機遇,力促區域性行業性集體合同的擴展,更好地發揮其協調勞動關系的作用。

維護消費者權益論文范文第4篇

二、依法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1課時)

一、教學目標

1.認知

(1)了解公民訴訟權利的種類、法定證據的種類、非訴訟途徑的種類 (2)理解訴訟證據的內涵、非訴訟途徑的含義、民事舉證原則

2.情感態度觀念

通過對公民的基本訴訟權利的種類、訴訟證據的內涵及種類、非訴訟途徑的含義及種類的了解學習,引導學生澄清兩種錯誤認識:一是認為打官司太麻煩,二是不管什么爭議或糾紛都試圖用打官司的方式解決。學會尋求法律幫助或援助。增強證據意識。從而提高依照法定程序維護自身合法權益的自覺性。

3.運用

通過教學,幫助學生在學習與生活的實踐中,自覺養成遵紀守法的好習慣,主動將合法維權意識落實在行動上,學會按照法律要求規范自己的行為,在遇到不法侵害時,能夠根據實際情況選擇(訴訟途徑、非訴訟途徑、申請法律援助等)合適的途徑,并嚴格按照一定的法定程序依法維權。

二、教材分析

1.教學重點 增強證據意識

這個問題的理論理解難度雖然不大,但從學生教育角度來看,盡管證據對訴訟的意義十分重大,是維權途徑必不可少的內容,人們的證據意識卻相對淡薄。所以這是教學重點。

這一重點問題,需要明確以下幾點內容:

(1)在教學中把握訴訟證據的內涵要注意兩點。首先,要讓學生明白在現實生活中,不論采用哪一種維權途徑,都必須以法律意義上的證據即訴訟證據,來主張自己的合法權利。在日常生活中公民應該首先培養自己的證據意識,才能在維權時“有理說得清”。其次,要讓學生知道并不是所有的東西都可以當作訴訟證據,要注意區分訴訟證據與一般事實。

(2)通過案例,讓學生了解法定證據的種類。幫助學生認識日常生活中可以當作證據的事實,學會對證據簡單歸類。

(3)通過理解民事訴訟舉證的原則,進一步增強學生的證據意識。中職學生最常接觸的是民事訴訟,在教學中可以充分運用教材結合實例講解民事舉證的原則。由此讓學生進一步理解增強證據意識對于訴訟維權的重要現實意義。

2.教學難點

學會依法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這個問題中職學生從理論上好理解,但在具體行動落實上則容易出現“說一套,做一套”的現象。出現爭議或糾紛時,青少年往往采取輕率、沖動、不合法的方式來解決問題,容易釀成嚴重的不良后果。此外,在理解這一問題時,社會上存在兩個錯誤認識:一是認為打官司太麻煩,許多人通常會小事化了,能忍則忍,結果是縱容違法現象,給自己和他人造成更大的危害;二是不管什么爭議或糾紛都試圖用打官司的方式解決,通常會把小事搞大,結果是興師動眾,浪費自己、他人和國家的財力物力。這兩種錯誤認識在現實生活中都客觀存在,不利于人們依法維權。

無論是從學生行動落實上還是從人們對于訴訟問題的認識角度來看,依法維權都需要進一步學習和領會,所以,這是教學難點。

針對這一問題的教學,應包含下面幾點內容:

首先,要知道我國憲法和法律是保護公民合法權益的,并且有專門的國家機關依照法定程序執行法律。中職學生要學會根據實際情況,選擇合適的途徑依法維權,懂得依法維權的途徑有訴訟途徑、非訴訟途徑;在不明確怎么選擇維權途徑時,還可以根據實際情況,向專門的法律服務機構尋求法律幫助或申請法律援助。

其次,在突破維權途徑的教學時,要通過案例使得學生明確無論選擇何種合法途徑維權,都必須遵循一定的法定程序,要嚴格按照這些法定程序來具體維權。

最后,在教學中不能忽視學生中常見的非法維權的現象,可以對比合法維權的法律后果,進一步突出強調中職學生學會依法維護自己合法權益的必要性。

3.結構線索

本課時的主題是“依法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教材從了解公民的基本訴訟權利的種類入手,提出增強證據意識,強調“以事實為依據”。列舉了法定證據的三“性”及種類,介紹民事舉證原則“誰主張、誰舉證”。最后講述如何合法維權,介紹非訴訟途徑。幫助學生通過學習學會依法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從而樹立增強合法維權的觀念。

三、學情分析

中職學生由于年齡原因導致生活經驗不足、認知能力有待提高,在受到不法侵害時某些學生往往采取不理智、不合法的方式,從而導致令人痛心的后果。因此,對學生進行證據意識的培養和多種合法維權途徑的法治教育也很有現實意義。

四、教學方法

案例教學法、設疑探究法、講授法、事例對比法、情境教學法等。

五、教學過程

【創境激趣】

[情景創設]

某天下午放學后,13歲的楊某和黃某看見路邊堆著幾個稻草堆,就商議說:“我們把稻草點著了吧,讓村里人以為房屋著火了,想想看,那么多人趕來救火,場面多好玩呀。”說著,他們就拿著打火機點燃了稻草堆,火勢趁著北風,迅速向周圍的稻草堆蔓延。幸好村民及時趕到,撲滅了火,才沒有危及房屋。

村民房某截住了正要逃離的楊某和黃某,因為被火燒了的稻草堆正好是他家的。房某一氣之下,對這兩個孩子拳腳相加,導致兩人均被打傷住院,共花去醫療費幾千元。楊某和黃某的家長要求房某賠償孩子的醫療費,房某不同意,于是雙方又扭打起來,結果是房某被打傷,住進了醫院。

[問題思考]

? 房某在自己的合法財產遭受侵害的情況下,打孩子對嗎?應該如何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 楊某和黃某的家長在自己的孩子被打傷的情況下,應當通過什么途徑去爭取獲得賠償? 教師點撥:公民在合法權益受到非法侵害時,首先要想到以合法的方式維權。既可以根據具體情況選擇訴訟途徑,也可以選擇多種形式的非訴訟途徑來保護自己的合法權益。因為社會生活中的許多糾紛,不可能也不必要全都納入訴訟解決的范疇。當我們處于法律困境或進入法律知識的盲區時,還可以向專門法律機構尋求幫助或援助。

閱P94-95兩個鏡頭。事例中體現了公民有什么樣的訴訟權利?

二、依法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板書) (一)公民的基本訴訟權利(板書)

公民的訴訟權利主要有:

1、公民有委托辯護人或訴訟代理人的權利。(板書) 辯護人:在刑事訴訟中,幫助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進行訴訟活動的人,稱為辯護人。 訴訟代理人:幫助被害人、自訴人或附帶民事訴訟當事人的人,稱為訴訟代理人。

2、公民有上訴的權利。(板書) 我國訴訟實行兩審終審原則,一個案件經過兩級法院審理即告終結。如果不在法定期限內提起上訴,一審判決就會生效。最高人民法院的一審判決同時就是終審判決。

3、公民有申請回避的權利。(板書) 對訴訟過程中依照法律規定應該回避的辦案人員以及其他相關人員,當事人有權要求其退出訴訟。

閱P95案例。王某向李某借錢人民幣1萬元,因無借據,訴訟無效。 我國法律主張“以事實為根據,以法律為準繩”,李某把錢借給王某是事實,法院為什么不支持他的訴訟請求呢?

(二)增強證據意識(板書)

1、訴訟證據的內涵(板書) 法律意義上的證據即訴訟證據,是指訴訟過程中用來證明案件事實的一切憑證或根據。對司法機關而言,證據是查明案件事實情況的唯一手段;對普通公民而言,刑事訴訟中的證據是揭露犯罪的有力武器,民事訴訟和行政訴訟中的證據則是當事人主張自己權利的重要工具。

法律上的證據不同于一般的事實。 第一, 證據要具有合法性,即證據的形式,收集和查證都必須符合法律的規定。 第二, 證據要具有客觀性,即證據必須是客觀事實的,既不能捕風捉影,更不能主觀臆斷。 第三, 證據要具有關聯性,即證據只有與案件事實有實質性聯系,才能對案件事實具有證明作用。

2、法定證據的種類(板書) 只要進行訴訟活動,無論是民事訴訟、行政訴訟,還是刑事訴訟,都存在著舉證責任的問題。根據法律的規定,法定證據主要有以下幾類:

(1)物證;(2)書證;(3)視聽資料;(4)證人證言;(5)當事人的陳述;(6)鑒定結論;(7)勘驗筆錄、勘驗檢查筆錄。

閱P96-97“相關鏈接”。

3.民事訴訟舉證的原則(板書) 根據我國《民事訴訟法》的規定,民事舉證一般實行“誰主張、誰舉證”的原則。

一般由原告提出訴訟請求。如果原告不能用證據證明自己的訴訟請求,人民法院將不支持原告的訴訟請求。在某些特殊情況下,由被告承擔主要舉證責任,用證據證明自己的“清白”。

閱P97“互動在線”。購物需發票,借錢需借據。

(三)學會依法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板書) 閱P98圖表。談看法。大部分人選擇訴訟、調解、私了。

首先,要注意澄清兩種錯誤認識:一是認為打官司太麻煩,二是不管什么爭議或糾紛都試圖用打官司的方式解決。其次,要知道我國憲法和法律是保護公民合法權益的,并且有專門的國家機關依照法定程序執行法律。中職學生要學會根據實際情況選擇合適的途徑依法維權,懂得依法維權的途徑有訴訟途徑、非訴訟途徑。尋求法律幫助或申請法律援助。

1.我國的憲法和法律保護公民的合法權益(板書) 2.公安機關、人民檢察院、人民法院執行法律,保護公民的合法權益(板書) 3.依照法定程序,維護自身合法權益(板書) 當自己的合法權益受到非法侵害時,不能采取不恰當、不理智或不合法的手段去應對。不要通過非法途徑與對方“私了”;不能忍氣吞聲,委曲求全;不能感情用事;不逞血氣之勇,不采取

以牙還牙的非法手段報復對方。

閱P99“互動在線”。民事起訴狀的格式(原告、被告、訴訟請求、事實與理由、證據和證據來源、此致XX人民法院、起訴人、年月日)。學寫法律文書。

民事訴訟是社會生活中最常見的訴訟活動,民事起訴狀等常用法律文書的書寫因此成為知法、用法的起碼要求。簡單法律文書:如證明材料、申請書和民事起訴狀等。

4.非訴訟途徑的含義及種類(板書) 當自己的合法權益受到侵害或與別人發生糾紛時,也可以根據情況選擇非訴訟途徑解決。 非訴訟途徑的含義:是指受害人或者其他有關人員暫不需要經過訴訟程序而請求國家有關行政機關或其他有關單位處理、解決糾紛,保護自己合法權益的方式。

閱P100“相關鏈接”。 非訴訟途徑的種類:

(1)調解:是指發生糾紛的當事人,在第三方的主持下,互相協商,互諒互讓,依法自愿達成協議,從而解決糾紛的活動。包括人民調解、行政調解、司法調解等。

(2)仲裁:是指發生爭議的雙方當事人,根據其在爭議發生前后達成的仲裁協議,自愿將該爭議提交中立的第三者進行裁判的活動。

(3)行政復議:認為行政機關某行政行為侵犯其合法權益的,向更上級行政機關申請復議。行政復議屬于行政機關上級對下級行政行為的依法監督。

5.學會尋求法律幫助或援助(板書) 當處于法律困境或進入法律知識的盲區,不知所措時,我們還要學會向社會專門法律援助機構請求幫助或援助。

由于生存環境、經濟條件的差別以及個體差異等因素,一部分人成為社會中的弱者,如生活貧困者、殘疾人、婦女、兒童、老人等。顯然弱者最缺乏自我保護的能力。因此建立了法律援助制度。這是一項重要的司法救濟制度。

[課堂小結]

教師以知識體系圖的板書形式,引導學生就本節課內容進行總結,幫助學生理順知識之間的內在邏輯關系,在總結時,注意突出教學重點和難點,以便學生鞏固相關法律知識,深化程序正義法律意識。

學生參與小結,實現對知識的再掌握,從而提高課堂學習效果。

【體驗導行】

[素質演練]《學習指導》P72 【課后作業】

1.公民有哪些訴訟權利? 2.什么是訴訟證據?法定證據有哪幾類?民事舉證的一般原則是什么? 3.非訴訟途徑的含義是什么?主要有哪幾種形式?

維護消費者權益論文范文第5篇

你們好!

我說課的題目是《依法維護勞動者的合法權益》,我將從教材、學情、教學目標、教學重點、難點、教法及學法指導和教學過程這幾個環節說說我的教學設想。

一、說教材

本課《依法維護勞動者的合法權益》是《職業道德與法律》第十二課第一框題,是《正確利用合同參與民事活動》的拓展和深化,屬于教學要求中的運用層次。而且提高依法維護勞動者權益的能力本身是簽訂勞動合同和增強勞動者權利義務意識的目的所在和教學的落腳點。

二、說學情

首先,中職學生沒有直接相關的生活經歷,例如沒有勞動經歷、未簽訂過勞動合同等;其次,學生缺乏相關的法律知識,合同意識、維權意識不夠強烈;再次,對于自己作為勞動者享有的權利和應當履行的義務知道的比較少。所以,中職學生需要掌握作為勞動者最基本、最需要的法律知識,為今后順利參加工作、依法維護勞動者合法權益奠定基礎。

根據本課的結構和內容分析,結合高一年級學生的認知結構及能力特點,我確立了以下幾個教學目標:

三、說教學目標

能了解勞動合同的構成要素和訂立過程;能了解勞動者的權利和義務;懂得勞動者如何正確維護自己的權益。具有依法維護自身合法權益的法律意識;具有依法維護自己作為勞動者合法權益的能力。能夠解決維護自己合法權益中的一些常見問題,能夠運用正確的途徑和方式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四、說教學的重、難點

1、教學重點

現實生活中,勞動者的合法權益受到侵犯的事例很多,很多勞動者法律意識的淡漠、法律知識的缺乏又制約著勞動者依法保護個人合法權益的能力,而廣大中職學生作為未來的勞動者,依法維護個人合法權益能力直接影響著他們個人乃至家庭的切身利益。所以,提高依法維護勞動者權益的能力是本課的教學重點。

2、教學難點

大部分中職學生缺乏切身體會,對勞動合同的重要性、規范性、有效性等均缺乏了解。所以,依法簽訂勞動合同是教學中的難點問題。

五、說教學方法及學法指導

1、教法

本課的主要目的是培養學生依法維護作為勞動者合法權益的能力,因此,在教學過程中,不僅要使學生“知其然”,還要使學生“知其所以然”。在教師既為主題,又為客體的原則下,結合本框題的特點,我主要采用了以下的教學方法:案例探究法、自學閱讀法、分析歸納法。

2、學法指導

真正的教學是讓學生從機械的“學答”向“學問”轉變,從“學會”向“會學”轉變,成為真正的學習的主人。因此,這節課我以教法示范學法采用了:自主探究、分析歸納、總結反思的學習方法。

為了達到本課預設的教學目標,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我設定了以下幾個教學環節:

六、說教學過程

1、激發興趣、導入新課

聯系本課教學內容,組織學生觀看視頻《討薪》,并提出問題:如果我們遇到類似情況,應該怎樣解決?

這樣設計的目的是通過視頻和提問引發學生思考,引起學生共鳴,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以此導入新課。

2、深入探究、學習新課

課件演示:活動一:實例探究——結合學生所學專業,組織學生模擬簽訂勞動合同。

這樣設計的目的是從情景活動入手讓學生在模擬活動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熟悉容易出現的問題,加深對簽訂勞動合同方面的法律知識的了解,增強學生的勞動合同法律意識。同時調動學生學習的興趣和參與熱情,又讓學生感到勞動合同就在我們身邊,初步感到勞動合同的對維權的重要性。在做中學,提高德育實效。

課件演示:活動二:小試身手——展示勞動者權益被侵犯的案例,組織學生分組討論、思考:在案例中哪些地方違反了《勞動法》?這

些行為侵犯了勞動者的哪些權利。

這樣設計的目的是通過創設問題情景,進一步引發學生思考,明確勞動者的權利,從而打通書本世界與生活世界的界限,同時通過對案例的分析,培養學生的維權意識。

課件演示:活動三:議一議——延伸活動二,引導學生思考“我們應該如何依法維護勞動者的權利?”

這樣設計的目的是通過案例使學生認識到,一旦用人單位和勞動者之間發生勞動爭議,要學會運用法律武器,運用正確的方法,積極主動的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從而增強學生的維權意識,培養學生的維權能力。

3、新課鞏固,展示知識點 (1)課堂小結

多媒體展示本節課所學內容的圖表,師生一起總結本節課的教學內容。

這樣設計的目的是以圖表形式課堂小結,幫助學生理清課本知識的內部邏輯關系,了解勞動合同構成要素和訂立過程,明確勞動者的權利和義務,懂得如何正確維護自己的權益。

(2)課堂練習

根據本節課教學內容,設計練習題。組織學生課堂練習。 其設計目的是鞏固本節課所學知識,學會解決維護自己合法權益中的一些常見問題,培養運用正確的途徑和方式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的能力。

4、課外練習、拓展知識

請同學們下課之后在網上查詢、學習勞動合同的相關內容,結合今天所學的知識擬定一份書面勞動合同。

這樣設計的目的是通過課外練習,拓展學生的知識面,培養學生的維權意識和能力。

總之對本節課的設計,我采用了“創境激趣、引思明理、體驗導行”的教學模式以能力發展為主線,認知發展為內容,活動探究為呈現形式,著眼學生發展,使其在活動中學習、體驗、發展。

上一篇:汽車消費心理學論文下一篇:保護消費者權益論文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