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學前專業畢業論文范文

2023-03-12

學前專業畢業論文范文第1篇

【關鍵詞】學前教育 畢業生 就業意向

一 幼兒園師資短缺、流動性大

隨著《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下簡稱《綱要》)及《國務院關于當前發展學前教育的若干意見》(下簡稱《意見》)的發表出臺,《幼兒教師專業標準》《學前教育法》的頒布實施,各級政府正在逐步把發展學前教育作為自己的責任,我國學前教育迎來了一個前所未有的發展高峰。

《綱要》中指出要“把提高質量作為教育改革發展的核心任務”“積極發展學前教育”“嚴格執行幼兒教師資格標準,切實加強幼兒教師培養培訓,提高幼兒教師隊伍整體素質”①?!兑庖姟分幸仓赋?ldquo;多種途徑加強幼兒教師隊伍建設。加快建設一支師德高尚、熱愛兒童、業務精良、結構合理的幼兒教師隊伍。”“完善學前教育師資培養培訓體系,辦好高等師范院校學前教育專業”②。從《綱要》及《意見》中可以看出,國家對學前教育的重視程度逐年提升,資金投入逐漸增加,從2008年的133億元增加到2012年的748億元,增長了5倍,年均增幅49%。但是截至2013年全國幼兒園師生比例為1∶23,幼兒園教師??埔陨蠈W歷僅占66%,農村地區不到50%,且大部分為后續學歷。因此幼兒教師師資水平仍然是遏制我國學前教育發展的主要因素之一。但就相關數據顯示我國學前教育專業每年在校人數在逐年增加(如圖1)。幼兒教師供需的平衡就成為我們關注的重點,為了更好地了解地方院校本科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的就業意向,優化學前教育課程設置,我們進行了如下調查。

二 對學前教育專業畢業生就業意向分析

1.研究對象的選取

帕森斯(Parsons)在《職業選擇》一書中明確闡明職業選擇的三大要素:(1)應清楚地了解自己的態度、能力、興趣、智謀、局限和其他特征;(2)應清楚地了解職業選擇成功的條件、所需知識、在不同職業工作崗位上所占有的優勢、不利和補償、機會和前途;(3)上述兩個條件的平衡。帕森斯的理論內涵即是在清楚認識、了解個人的主觀條件和社會職業崗位需求條件的基礎上,將主客觀條件與社會職業崗位相對照、相匹配,最后選擇一種職業需求與個人特長匹配相當的職業。③本次課題的調查數據來源于河北科技師范學院學前教育專業學生,共發放問卷90份,回收90份,回收率100%。問卷整體情況為:性別分布:女生90人,男生0人,其中鄉鎮占總人數78%,縣城占總人數16%,城市占總人數6%。

2.問卷分析

第一,學前教育專業學生自身素質較高。通過對90份調查問卷的統計,本屆學前教育專業學生自身素質的顯示如下:在學前教育專業學生中,68.9%的學生持有英語等級證;100%的學生持有計算機一級等級證;99.7%的學生持有普通話等級證;86%的學生持有高級育嬰師證書;100%的學生持有教師資格證書;25.6%的學生持有舞蹈等級證書。由此可以看出學前教育專業學生在學校學習期間都不斷地提升自身素質,為了其以后工作做準備。89.7%的學生在課外兼職并獲得經濟收入,其中76.3%的學生從事的課外兼職與所學專業有關,這說明畢業生注重對自身實踐經驗的積累。65.8%的學生曾擔任過班、系、?;蛏鐖F干部,這些經歷進一步提高了他們的社交能力和綜合素養。

第二,學前教育專業畢業生就業選擇時傾向于公立單位。在單位選擇傾向方面,學生主要從出路、單位種類、地域等三個方面考量。分析顯示,地方本科院校的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畢業首選出路為直接就業,其中幼兒園36.7%、其他教育系統28.9%,為學前教育專業學生主要選擇單位類別,地方本科院校學生就業地域主要集中于家鄉(74.4%)。由此可知,學生在就業初期還是樂于選擇幼兒園的工作,在工作地域方面大多愿意留在離家較近的地區。

第三,學前教育專業畢業生對于薪酬的期望與現實矛盾。從圖4中可以看出,55.6%的學生選擇2501~3500元,表明一半畢業生不滿于現在的薪酬水平,且有31.1%的畢業生期望月薪能夠達到3500元以上。

在調研過程,畢業生談道:“幼兒園薪資待遇低,現在消費水平高,畢業后總不能繼續依靠家里,3000元就可以養活自己,也考慮去幼兒園。”——Y同學

“我不想去幼兒園,感覺工資有點低,希望畢業后能拿到4000左右,決定去北京看看有沒有合適的,而且好多家人都在北京。”——W同學

第四,薪酬是影響學前教育專業學生擇業的首要因素。如圖5,影響地方本科院校學前教育專業擇業的首要因素調查數據顯示:影響擇業的因素排名前三的分別是:薪酬、職業晉升、興趣??梢?,學生擇業的主要因素為外在因素,其次才是自我提升與發展。

三 結論

1.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擇業觀

調查數據顯示,所調查院校的學生除具普通話、計算機、教師資格證書外,還有86%的學生持有高級育嬰師證書、25.6%的學生持有舞蹈等級證書。這說明學生在校期間比較注意自身素質的提高,那么在此基礎上要樹立科學的擇業觀,發揮自己專業的潛能。馬克思在其早期文章《青年在選擇職業時的考慮》中指出:“擇業既是人的權力,也是人作為社會人的義務,青年人在選擇職業時要認真權衡……理性地選擇自己熱愛,并能發揮自身潛能的職業”“擇業要堅持把個人利益和社會利益結合起來的原則,當選擇為人類福利而勞動”。 ④

調查數據還表明,學前教育專業學生在就業過程中容易受到外在因素的影響,如學生在選擇就業地域上仍然傾向自己熟悉的家鄉(74.4%);影響單位選擇的首要因素中38.9%的學生選擇薪酬,都很好地說明了這一點。而當下師資問題仍然是我國學前教育專業發展的一大障礙,故學前教育專業學生擇業時,就應該在考慮個人發展的同時,考慮社會的發展,投身到農村、偏遠地區,為我國幼兒教育事業的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所以,在當今復雜的擇業環境下,青年大學生要樹立起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以正確的擇業觀念,選擇為祖國人民做出貢獻的職業,同時也能充分實現自身的價值。

2.加強就業指導,拓寬就業思路

調查數據顯示,學前教育專業學生擇業觀念相對狹隘。如單位選擇中有65.6%的學生會選擇公立單位;在地域選擇中有74.4%的學生會選擇離家較近的市區。那么作為培養學前教師的學校,就應不斷構建新型的教學模式,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接受及熱愛學前教育。關于接受的各種解釋,無非是從兩個層面來界定,即“關系說”和“活動說”。關系說“強調接受主體和接受客體之間的相互關系”,活動說“則把接受認定為是一種特殊的活動……相對來說,傳播學、接受美學和哲學認識論的研究重在接受主客體之間的相互關系,特別是接受主體‘期待視野’的契合與跌升,或觀念的整合與辯證否定”。 ⑤學前教育學生在學好專業知識的同時,能否進入學前教育行業,更甚者進入基層幼兒園,就其本質而言首先是接受。

正如哲學認識論而言,接受是“人們對以語言象征符號表征出來的思想文化客體信息的擇取、解釋、理解和整合,以及運用的認識論關系和實踐關系”。學前教育專業學生在接受就業指導時也是如此,就業理念作為客體信息呈現在學生的面前,學生根據自身的需要選擇性地與就業理念呈現接受關系,進而實現自我意識的改變。故對學生進行就業指導時,拓寬就業思路,降低就業預期,促進職業選擇多元化,讓學生走出“事業編、國有、大城市”的怪圈,樹立面向基層、多渠道、多角度的就業觀念,要有“編外制就業”“先就業、后擇業”的觀念。

3.完善學前教育管理體制,保障教師權益

通過對學生的訪談、調查數據的分析,薪酬成了本科學前教育專業學生未能從事學前教育專業的主要障礙。在圖4中顯示,學生對于畢業后的薪酬期望多集中在于3000元左右,而現在學前教育行業不能滿足其薪酬期望。目前,我國還處于教育發展的短缺時期。在這一時期我國教育資源總體上是短缺,而處于義務教育體系之外的學前教育的投入量更是遠遠不夠的。2012年我國教育經費投入占國內生產總值比例首次超過了4%,但因歷史遺留原因,教育經費投入顯現出教育資源分配上的不均衡,即義務教育、高等教育階段投入重,學前教育階段投入輕,尤其是偏遠地區、農村地區學前教育。雖然我國自2010年后展開“學前教育三年行動計劃”,對學前教育重視加大,也不能一夜之間解決所有的問題,故學前教育專業學生不能更好地投入到幼兒教育事業中。為了改善此種狀況,需做到以下幾點:

第一,我國應提高幼兒教師地位。讓學前教育學生有職業歸屬感,從政策層面入手增加教師編制,確保幼兒教育的“兩教一保”需求,降低學前教師的工作負擔、工作壓力。

第二,提高學前教師薪資待遇。使幼兒園教師工資與中小學、公務員工資處于同一等級;要求民辦幼兒園按照《勞動合同法》規定,積極為民辦幼兒園教師辦理五險一金,并完善對于民辦幼兒園教師人事檔案的管理,確保學前教師基本待遇得到保障。

第三,完善學前教育職稱評定體系。目前我國并沒有完善的學前教育職稱評定體系,學前教師評定職稱仍然和小學教師執行同一標準,而民辦幼兒教師在職稱評定時,更無相應的評審機構。因此我國需建立與幼兒教師相適應的職稱體系,保障教師權益,并且應委托教育行政部門對民辦學前教師評定進行監管,使其與公辦教師具有同樣的晉升機會。

注 釋

①教育部基礎教育司組織編寫.《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解讀[M].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2011

②國務院關于當前發展學前教育的若干意見

③趙北平、雷五明主編.大學生涯規劃與職業發展[M].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2006:18~20

④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81

⑤劉麗瓊.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接受論[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5

〔責任編輯:林勁〕

學前專業畢業論文范文第2篇

關鍵詞: 專業認同 學前教育專業 人才培養

一、問題的提出

2014年教師節,習近平總書記考察北京師范大學時勉勵廣大師生做“四有”好老師——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實學識、有仁愛之心的“四有”好老師。2018年1月,教育部部長陳寶生提出教育事業主攻方向之一:聚焦高素質專業化,全面加強教師隊伍建設。實施教師隊伍“建設改革”攻堅行動,健全師德師風建設長效機制,完善教師管理制度,增強教師獲得感、幸福感和榮譽感。學前教育是基礎教育和終身教育的奠基階段,學前教育專業學生未來將擔負我國幼兒教育的重任,學前教育專業人才培養質量影響我國學前教育的質量。

專業認同指學習者在認知了解所學學科的基礎上,產生情感上的接受和認可,并伴隨積極的外在行為和內心的適切感,是一種情感、態度乃至認識的移入過程,體現在學習者對自己所學專業有清楚的認識和規劃、認可專業的發展前景、愿意從事該專業工作等。專業認同直接影響大學生的學習態度和專業投入程度。

本研究選取咸陽師范學院學前教育專業本科大一至大四學生為研究對象,采用訪談法,圍繞學生對學前教育專業認同問題展開深度訪談,訪談對象包括四個年級學生各4名、任課教師5人、實習指導教師5人、輔導員4人等。

二、學前教育專業學生專業認同的影響因素

(一)幼兒教師的社會地位。

幼兒教師的社會地位是指幼教職業在社會整體職業體系中所處的位置。一般來說,評價幼兒教師的社會地位可以從幼兒教師的經濟地位、權力地位和職業聲望三個方面體現。幼兒教師的經濟地位可以用經濟收入的多少衡量,幼兒教師與其他職業的經濟收入之間存在差距。幼兒教師的權力地位的大小主要從專業自主權這一方面衡量。幼兒教師專業自主權指幼兒教師享有專業判斷及自由執行、不受他人或非教師成員的干預的基本權。在現實生活中,我國幼兒教師的專業自主權是非常有限的。劉焱教授等學者的調查結果證實了這一觀點。幼兒教師的職業聲望是社會成員對幼兒教師職業的意義、價值、聲譽的綜合評價,具體體現在職業形象的優劣、職業吸引力的大小、職業的穩定性和威信等方面。職業聲望決定著人們對這一職業的肯定或否定、重視或不重視的態度。根據我國社會學者李春玲對職業聲望的測量結果顯示:幼兒教師在全國和城鎮范圍內的職業聲望排在第41位。受到各種社會因素的影響,一些高師院校的學生不愿從事幼兒教育職業。一些學生認為,畢業后從事幼兒教育工作沒前途,社會地位較低,體現不出自己的社會價值,把幼兒教師這一職業作為備選職業中的最后一個。

(二)高師院校中的課程設置和教學情況。

課程計劃會根據專業發展的趨勢做出調整,但仍存在問題。根據訪談得知,學前教育專業人才培養方案中設置的公共基礎課過多,部分學生存在不愿上課的現象。深入調查發現,整體課程設置仍存在理論課程較多,而學生能力方面更多強調集體教學能力及科研能力,因此,畢業生的理論水平達到一定的要求,而從事幼兒園實際工作的能力偏弱。在訪談時一些學生認為,課程設置需要調整。固然,理論學習不可或缺,但學生更需要將所學理論知識靈活運用于教育教學實踐。教師的課堂教學存在一定的問題,如教師不應拘泥于教材,需要廣泛涉獵學前教育相關前沿知識,開闊學生的專業視野,目前教師教學過程中很少涉及對專業前景的介紹,科研運用于教學的情況較少。

(三)學生的專業信念。

專業信念是個體的一種心理認知,從短期看,其影響著學生的學習行為、學習態度及學習動機;從長期看,其對個人未來的從業及崗位建設都有影響。大學生的專業信念是學生自身對于專業的認識,對專業的一種態度,影響著其在校專業學習行為的一種思想。每個行為都需要從業者對職業的尊重、理解和熱愛,而教師職業的特殊性決定了教師專業信念相對其他行業有更高的要求。高師院校不僅要重視師范生作為外在行為規范的職業道德的培養,更要強調作為師范生內在的信念系統或內在自覺與自律的教師專業倫理建設。根據調查結果顯示,一些學前教育專業的學生是被調劑錄取的,他們缺乏對本專業的基本認識,存在專業信念不夠堅定,影響其對該專業的認同。另外,在四年上學期間,是培養學生職業認同感的關鍵時期,部分學生雖然自愿選擇學前教育專業,但在此過程中有時會受到周圍人或媒體的不良影響,專業信念仍不夠堅定,會降低學生專業認同感。

三、學前教育專業學生專業認同的培養策略

(一)入學關——加強宣傳力度,引領學生產生專業認同。

國家應該繼續加大對學前教育的宣傳力度,讓更多人知道學前教育的重要性。通過政策保障提高幼兒教師的社會地位及工資待遇,使更多大學畢業生愿意投身幼兒教育事業。從學校層面來說,從學生入學教育開始,就需要進行專業意識培養。一些新生剛進入大學校園時充滿迷茫,一些學生對自己所選專業認識不夠深入,還有一些學生對自己未來規劃不夠明確,因此找好學生的“指路人”是非常重要的。高師院??梢栽趯W生入校初期,讓學前教育專業學生了解教育史上的兒童教育專家,使學生對該專業建立初步的認同感。還可以請一些學前教育相關領域的優秀人才為學生提供相關消息,例如學前教育發展趨勢、就業方向信息、個人對于學前教育事業的感情和認同等,為學生提供建議,或者組織高年級學生與新生之間的交流會,讓高年級學生分享經驗,分享自己學習學前教育相關課程的感受等,讓新生剛入學時就對今后的學習充滿希望、憧憬,增強他們對此專業的認同感,明確努力方向。

(二)學習關——優化課程設置,開展“第二學堂”,激發學習興趣。

1.優化課程設置,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優化課程就是對分散的教學內容進行合理重組,整合而形成新型教學課程模式,強化有特色的主干專業課程,提高各門課程知識的操作性。做到理論聯系實際,突出課堂教學與社會實踐的關系,明確市場需求與培養目標的關系;并將與專業課無關的、偏多的公共課減少或取消。專業技能課對于學前教育學生來說很重要,但學生的藝術技能各不相同,針對這一現象,學??梢圆捎梅诸惤虒W的方式,將學生的興趣作為分類教學的基礎,讓學生根據自己的長處、愛好選擇自己喜歡的課程,并且延長相對應課程的學習時間,這樣不僅能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能挖掘學生的潛能。

2.開展“第二課堂”,豐富學生的課余生活。

大學生的課余時間比較充足,學生應該把課余時間過得豐富多彩,富有意義。學生社團在大學里是一種很常見的組織,它可以滿足個人的興趣和愛好需求,被稱為是校園的“第二課堂”,因此,根據學生的興趣,建設與學前教育課程相關的社團,例如與普通話、兒童文學、繪本閱讀、幼兒語言教育等課程相關的文字社團,可開展主持人大賽、講故事比賽、創編舞臺劇和繪本故事、自編自導童話劇等活動。學生通過第一課堂的學習,可以儲備豐富的理論知識,打下堅實的理論基礎,而要將這一課堂所學知識運用到實踐之中則需要發揮第二課堂的作用。由于第二課堂活動比第一課堂教學更加貼近現實、貼近生活,內容和手段更容易為學生所接受,學生能有效再現、運用、消化第一課堂的知識,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學與用相結合,使所學理論知識在實踐中得到加深和鞏固。通過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高學生對學前教育專業的認識。

(三)實踐關——學以致用,在實踐中體驗幼兒教師職業的魅力。

培養學生專業認同感的最佳途徑是讓學生對學前教育的現實狀況和幼兒園教師的實際工作等有深刻的“個人體驗”,激發學生形成對學前教育的“個人判斷”。

見習實習是學生了解幼兒教育工作的最佳時機,也是培養學生專業認同感的重要實踐環節。通過對實習生的訪談得知,實習環節是學前教育專業學生未來是否從事學前教育事業的一個重要分水嶺。實習后,有些學生對于學前教育有了新的認識,對幼兒教師這一職業的認同感提升不少,究其原因,是因為實習期間指導老師對待幼兒很有愛心和耐心,老師們那種無私奉獻的精神及對待工作積極向上的態度令他們非常感動,指導老師經常和他們分享工作和生活中各種有趣的事情,老師們由內而外散發的幸福感和正能量深深地感染著他們,激發他們對幼兒教師這一職業的向往。但有些實習生卻相反,他們抱怨幼兒教師工作煩瑣、工資待遇低、小朋友們很調皮等,經過調查得知,這類實習生在實習期間經常聽到指導老師的種種抱怨,使實習生對幼兒教師這一職業產生抵觸情緒。因此,實習指導老師應該為實習生當好“重要他人”,給他們傳遞正能量,讓他們在實習期間對幼兒教師這一職業有新的認識。通過與實習基地指導老師的訪談得知,實習生對幼兒教育的認識基本停留在教育觀念層面,未能落實到教育實踐層面。因此,高師院校非常重視見習實習的工作,努力選擇高質量的、穩定的幼兒園作為實踐基地,并建立長期合作關系;選擇經驗豐富、熱愛幼兒教育事業的幼兒園老師作為指導教師;將學生實習時間延長至一學期,保證學生有充足的實習時間,讓學生充分將所學專業理念轉化為專業行為,在實踐中找到專業自信,形成專業認同。

參考文獻:

[1]王艷玲.學前教育專業本科生的職業認同:困境與消解[J].長江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7):135-137.

[2]錢海娟,譚悅,劉維,李丹.學前教育本科生專業認同現狀調查——以咸陽師范學院為例[J].文教資料,2018(9):148-149.

[3]劉炎欣,劉金苑.論教師專業發展的“行動”路向——基于漢娜·阿倫特“行動”理論視角[J].湖南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報,2014(5):46-51.

[4]許倩倩.學前教育本科專業設置的發展趨勢與存在問題分析——以26份《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設置申請表》為樣本[J].學前教育研究,2015(2):33.

基金項目:陜西省教育廳科研項目(14JK1782);咸陽師范學院專項科研基金項目(13XSYK051);陜西省學前教育研究立項項目(YBKT1606);咸陽師范學院校級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2017008);咸陽師范學院2017年省級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2492)。

學前專業畢業論文范文第3篇

摘要:在學前教育專業班級管理中開展禮儀教育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有利于增強學生間的理解,創建和諧的師生關系,提高學生的交流溝通水平,是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基礎。在教學中開展禮儀教育,可以促進學生的健康成長,提高班級管理水平,轉變班級管理模式,本文主要論述了在學前教育專業班級管理中開展禮儀教育,指出了其在學前教育專業班級管理中的意義,希望對學前教育專業的健康發展有利。

關鍵詞:禮儀教育;學前教育專業;班級管理;重要性

中華民族歷經幾千年的發展,自古以來就非常重視禮儀,不但在人際交往中要講究禮儀而且也是時代發展對新型人才的要求,因此開展禮儀教育是學校教育中不可缺失的部分,利用禮儀教育可以幫助學生正確認識自己,學會與人交往,可以創建和諧的師生關系,使學生懂得尊重理解他人,進一步提高班級管理水平。在學前教育專業中開展禮儀教育,對學生今后的工作非常有利,在從事幼兒教育中,只有擁有較高的禮儀修養才能成為幼兒學習的榜樣。

一、提高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的責任意識

很多人認為學前教育就是管孩子,保證孩子不會出現受傷情況即完成了任務,受這種觀念的影響,幼兒教師也逐步適應了家長的需求,不再要求自己不斷學習提高,在實際工作中也不再擁有較高的責任感。幼兒是祖國的未來,他們終將成為國家建設的主力軍,學前教育是他們接觸世界的第一課,是保證他們健康成長的基礎,處于幼兒園的孩子們還沒有深入理解世界,他們還對世界有著強烈的好奇心與求知欲,他們容易對自己周圍的一切事物感興趣,因此幼兒教師的高尚人格魅力與榜樣深深影響著幼兒的言行,隨著家長越來越關注孩子的健康成長,對幼兒教師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幼兒教師成為孩子接觸最多的第二人,甚至在教育方面還成為與孩子接觸最多的第一人。因此幼兒教師在孩子面前的舉手投足都會對幼兒產生重大的影響,所以幼兒教師必須具備高尚的人格與正確的言行,才能真正成為幼兒模仿的對象,提高幼兒教師的禮儀文化修養無疑是最為明智的選擇,利用學前教育中的禮儀教育,可以使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行為觀,感受到自己肩負的職責,才能嚴格規范自己的言行。

二、提高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的道德水平

當前很多家庭都是獨生子女,他們都是家中的小皇帝與小公主,得到父母長輩的關心與愛護,但他們不具備較強的獨立生活能力與合作能力。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人們的物質生活水平得到了明顯提高,家長會滿足幼兒的全部要求,因此很多幼兒在生活中的表現是以自己為中心而不顧他人的感受。一旦學生長大后參加工作依然是這種性格,不懂得理解與尊重他人,不能與人開展合作,那么健康成長必然受到重大影響。幼兒教育是一項長期任務,要求綜合考慮各方面因素,假如幼兒教師在實際教學中不顧及幼兒的感受,不能認真研究國家當前幼兒教育政策、不能理解學校領導與家長的意見,那么自身教育行為就會存在較大的局限性。同時如果幼兒不能與人良好交流與溝通,則會影響到今后走向社會與生活。幼兒年齡還小,他們還沒有接觸社會,還沒有正確的是非觀念,要求得到教師的及時指導與幫助,很多幼兒進入學校以后,還不適應學校生活,還不懂得如何與人相處,需要教師開展耐心細致的教育。

三、可以建設和諧班集體

受我國過去長期應試教育模式的影響,強調在學校學習以掌握豐富的科學文化知識為主,同時也是學校衡量學生優劣的重要標準。隨著社會的快速發展,建立和諧班集體成為現代教育的主流,建設和諧班集體不但要求學生掌握堅實的文化知識而且還需具備良好的品德修養,學會與人相處、學會尊重理解他人,掌握必要的禮儀規范。因此學校開展禮儀教育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可以自最基本的待人接物開始,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行為理念,與他人遇有矛盾糾紛時懂得如何處理,增加學生間、師生間的交流與互動,可以建立一種和諧、平等、民主的師生關系,有利于建設和諧班集體。教師在學前教育專業班級中開展禮儀教育,可以發揮情感教育的作用,要來到學生中間,了解學生的真正需求與學習情況,及時解決不同學生在學習中與生活中遇到的各種問題,利用尊重與理解學生,也可以得到學生的理解與認可,這在禮儀教育中也具有重要作用。學生和教師平等交流是學生的愿望,學生遇到問題才會想到自己的老師,可以幫助教師及時解決學生間出現的矛盾,同時可以提高班級的凝聚力與向心力,使全班學生擰成一股繩,共同向著文明、和諧的方向發展。

四、結語

總之,具有較高的禮儀修養是對當前幼兒教師的基本要求,也是培養新時期高素質人才的時代要求。在學前教育專業班級管理中開展禮儀教育,可以提高學生的責任意識,建設和諧班集體。所以開展禮儀教育應該得到相關部門的關注,利用引進先進的教學理念與教學手段,保證禮儀教育在學前教育專業中順利開展。

參考文獻:

[1]鄧如清.關于幼兒師范生禮儀教育實踐的思考[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3(04).

[2]周潘慧.如何對幼兒進行禮儀教育[J].學子(理論版),2017(07).

[3]童景萍.幼兒園禮儀教育的實施方法探討[J].亞太教育,2016(36).

學前專業畢業論文范文第4篇

摘 要 手工制作課是學前教育一門基礎課程,我們應結合社會需求,夯實基礎,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造型能力和培養學生創新精神;搭建專業展示平臺,提升學生的操作實踐能力。

關鍵詞 學前教育專業 手工制作 實踐能力

Key words preschool education major; handmade; practice ability

手工制作,外文名稱為hand-made,意指運用材料動手加工操作的項目。學前教育專業手工制作課主要是指學生學會通過徒手或借助工具,運用切折、拼貼、組合等加工手段使物質材料發生變化,制作集玩、學、教、啟、用為一體的作品。2012年頌布的《幼兒園教師專業標準》之專業能力第39條中指出,合理利用資源,為幼兒提供和制作合適的玩教具和學習材料,引發和支持幼兒的主動活動。這指明了幼兒教師除了需具備動手操作能力還需具備對材料與環境的創設與利用的能力。幾年來筆者不斷完善這門課程的教學,通過教學探索與實踐,認為手工制作課程不僅要求學生掌握基礎的手工知識和技能,更重要的是發揮學生在教育實踐中的洞察力和創新能力,將手工制作有效地與幼兒園環境創設、游戲活動及其他領域教學活動相結合,它在完善幼兒教師職前教育功能具有重要的作用。

1 欽州學院學前教育專業手工制作教學現狀

欽州學院是2005年經教育部批準成立的一所全日制綜合性普通本科院校。2002年招收全日制??茖W前教育學生,2012年招收全日制本科學前教育學生。經過十幾年的辦學努力,學校在人才培養中探索出了一條適應地方及自身發展的辦學之路,為社會輸送了大批合格的人才。但是,由于種種原因,在教學工作中,學前教育專業的本科手工制作教學大綱尚未得到很好的完善,學生在手工制作方面的學習還存在許多不足之處,以下主要從幾個方面進行分析:

1.1 學生的現狀

欽州學院學前教育本科的學生主要來自廣西各個地區,大部分學生沒有經過專業的美術基礎學習,筆者通過對學前本科新生調查中發現,他們所理解的“手工制作”,僅是我會做十字繡、我會織圍巾及DIY其它的手工作品,這些大多屬于仿制作品。在學生群體中,女孩子居多,她們喜歡手工學習,這一興趣點為我們手工制作的課程教學奠定了基礎。

1.2 教師的現狀

本院學前教育的手工制作課程主要由繪畫基礎作為一個前期課程的支撐,開設在第一、第二個學期,后面相繼開設手工制作課程及幼兒園環境創設課程。但在師資上,我們沒有專業的手工制作課老師,主要由學前教育專業理論老師擔任,老師層面缺少專業系統的學習,還需在探索中前行和繼續教育。

1.3 教學現狀

從學生的手工作品中,發現教學的幾個問題。學生有序地完成教學任務,但手工作品中出現較多的是單一、重復的作品,缺乏創新性與實用性。作品的體現形式沒有兼具審美性與創新性。教學內容較為陳舊,主要選取折紙、剪紙、布貼畫、拼貼畫和果蔬造型、種子貼畫、樹葉粘貼畫、手指畫等項目作為“手工制作”課程的主要內容。教學內容缺少多樣性和系統性。

2 欽州學院學前教育專業手工制作教學改革思路

手工制作課程屬于學前教育專業基礎課程。筆者認為,手工制作課程教學要避免刻板純模仿示范和成品的教學,應以“注重基礎,提高應用能力”為主。為實現這一培養目標,改革學前教育專業手工制作教學十分必要。

2.1 夯實手工制作的基礎,培養學生動手操作與造型能力

手工制作課程屬于學前教育專業一門基礎技能課程??茖W合理的課程內容的選擇是提升學生能力的保證。課程內容主要體現在教學計劃、教學大綱和教學材料等系列化的課程資源中,課程內容的基礎不應是零散的活動技巧和生活體驗,也不應是學生瑣碎的日常事物,而應是給予學生現實生活世界的、具有較高的精神價值的結構化、體系化的內容。①所以職前幼兒教師的手工制作課程的學習,應在夯實手工制作基礎上,更側重于選擇生活化的教學內容與材料,授以恰當的制作技法進行加工制作,從而讓學生了解手工制作的創作知識。在手工制作課程學習中,我們主要從四個方面進行基礎學習:切折構成、剪刻拼貼、印染編繪和泥塑模型,其目的主要是了解技法及制作原理,間接掌握手工制作的一般規律。

材料是手工制作的物質載體。在材料的選取上,突出使用原始性的材料。好的材料往往不是昂貴的,而是簡單、到處可尋覓到的材料。本著經濟、有效、合理及創造性的原則,我們以面狀材料、線狀材料和塊狀材料的選擇為主。如面狀材料主要是可以進行長度延伸變化的材料為主:各種紙、布、木塊和竹塊等。線狀材料主要是可以進行長度與角度變化的材料:各種線(棉線、麻線、魚網線)、絲狀類等。塊狀材料主要是三維立體材料為主:廢舊的紙箱、紙盒、磁盤、瓶子和欽州坭土等。材料的選擇與運用,蘊涵著豐富的教育價值,在學習中要善于挖掘學生的環保意識和創新意識,提高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審美能力,這不僅完善教師的專業素養,同時也樹立學生多元開放的教育理念。

2.2 教學方式創新,培養學生創新精神

以往手工制作教學的方式主要是以教師講授手工制作的要點并進行示范教學為主。在手工制作課程教學中,我更側重于以發現發習為主,接受學習為輔。在發現學習中,學習內容是以問題形式間接呈現出來的,學生是知識的發現者,重在會學,重在掌握方法,主動探求知識,是一種創新性學習。如教學內容為拼貼基礎,首先在教學中先圍繞拼貼技巧進行學習,然后進行項目小組的分工合作學習。老師與學生可以圍繞選擇什么樣的拼貼材料,什么樣的拼貼材料可以滿足幼兒學習與發展的需要等問題展開對話與合作,最后生成材料資源,如碎布、鉛筆屑、豆子、毛線、花邊等都可以運用于拼貼,從而進行探討與研究如何加工、如何呈現作品的問題。在最后的手工作品中,學生呈現有豆子貼畫、布貼、樹葉等貼畫,還有各種小組利用各種手工材料的制作的綜合作品。在展示的作品中,學生甚至可以圍繞其作品進行一個故事創編的講述。在這一系列的過程中,學生通過對物質材料的尋找、加工,思考材料的核心和蘊含的活動中的發展價值、進而思考對自已是否具有挑戰性。在這一學習過程中,學生的發現、探究、研究等一系列認識活動的突顯,學生學會了價值思考和合作學習,對于發揮學生在教育實踐中的洞察力和創新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

手工制作課程的學習還應注重與幼兒園其它領域教學活動的融合。在融合中,我在教學中提倡以主題教學為主,同時配合每周固定一次老師的實驗室的專門指導。如圍繞主題《快樂的動物園》,學生就可以根據故事的情節,小組進行合作的分工、討論,商量故事的背景選用什么材料,如何構思,故事中動物的形象恐龍、小狗、小鴨等需要運用什么材料進行裝飾,可以進行折紙進行表現,也可以用手套制作成手偶等,最后小組成員呈現作品的方式多元化,有以手偶表演為主、有以講故事為主和以表演游戲為主的《快樂的動物園》,其中涵蓋了藝術、語言和社會領域的內容。這樣的活動,有效促進學生之間的合作,積累手工制作表達、表現的方式。同時也幫助職前教師有效利用課程學習為主的各種機會,積累發展經驗,提高教育教學的專業性。

2.3 搭建專業展示平臺,提升學生的操作實踐能力

搭建專業展示平臺,是學生將獲取的知識、經驗和技能并使之向能力轉化,促進專業能力發展的重要途徑。高師手工制作課程的開設一般只有一個學期,手工制作課程里面涵蓋的教學內容較多,只有將課堂與課外的實踐有目的有計劃地結合起來,才能很好觀測到這門課程的教學效果。地方高校學前教育專業的學生掌握手工的技法與材料的運用不應當拘泥于課堂,更應該將手工制作課堂教學融入到幼兒園的見習和實習中,以實踐能力與創新能力的培養作為主線進行教學。所以手工制作課程后續提升的選修課程是幼兒園教學玩具的制作與幼兒園環境創設,這三門課程是融會貫通的。

在專業展示平臺上,我們分為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在課程結束后,主要進行的是學生課程學習作品的展示,這有利于學生進行互相觀摩與學習,感受不同作品的風格。第二個階段與實踐基地進行合作,在這一階段主要側重于學生參與教育實踐的體驗與經歷。學校與實踐基地在開學初達成學生本學年教育實踐的任務,手工制作實踐主要圍繞幼兒園的環境創設與幼兒園合作完成區域活動材料的制作。在實踐操作中,學生將專業知識有效地轉化為專業技能,為日后的專業學習和就業打下良好的基礎。第三個階段是就業推薦會的舉辦,學生進行幼師五項技能的展示。通過校內與校外專業展示平臺的搭建,不僅可以培養學生對幼兒教師職業的認同感和自豪感,還可以縮短入職后的不適應期。

綜上所述,手工制作是學前教育一門基礎性學科,從教學方式、內容與教學實踐進行的一系列嘗試和改革實踐。從目前學生與教學效果來看,這一門課程對職前幼兒教師的培養,在幼兒園環境創設、區域教玩具的制作和手工制作教學等起到一定的作用。熟練運用手工技能技巧運用于幼兒園教學,促進幼兒發展才是我們培養高素質全面發展的應用型人才的目的。

注釋

① 張華.課程與教學論[M].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2005.

學前專業畢業論文范文第5篇

摘要:本文立足于中職學前教育教育專業的真實情況,從“發揮信息便利,賞析兒歌”“搜集生活素材,創作童話”“體會文學意境,朗誦散文”三個方面出發,對于如何提升學生的文學素養進行的分析與探究。

關鍵詞:幼兒專業;文學素養;信息化教學;文學意境

前言:常言道“腹有詩書氣自華”,中職學生個人的文學水平直接關系到其素質的高低,中職學前教育專業作為幼兒教師的輸送通道,學生文學素養的高低,直接關系到幼兒們學習習慣與文化水平的養成,他們肩負著日后教書育人的重任,秉承著培養國家棟梁的希望,因此提升學前教育專業的學生養成正確的文學教育觀念,是中職教師應當思考的重要問題。這就需要種中職任課教師立足專業教學的實際情況,熟練運用先進的教學設備,引導學生掌握兒歌教學,童話創作,散文誦讀的方式方法,引導學生深入了解與幼兒息息相關的文學環節,從而為日后幼兒教育教學奠定基礎。

一、發揮信息便利,賞析兒歌

隨著我國經濟水平的不斷進步,現代化的教輔設備越來越多的運用在實際教學之中,中職幼兒專業文學涉獵廣泛,通過多媒體教學指導,可以將相關內容串聯在一起,加深學生的文學認知。兒歌作為幼兒專業教學基礎,是以低年齡段兒童為主要接受對象創作出具有民歌風味的簡短詩歌。它是兒童文學最古老也是最基本的體裁形式之一,教師可以從基礎做起,制作完備的課件,引導學生認識兒歌的基本特征。其次,任課教師可以從兒歌的藝術形式入手,播放廣為流傳的兒歌為例,讓學生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解析兒歌的藝術內涵,從而能夠掌握兒歌的表演節奏,掌握兒歌正確的發音。最后,任課教師要指導中職學生總結兒歌賞析的方式方法,通過不同種類的兒歌,讓學生在信息話教學過程中多聽、多看、多學,提升中職學生的知識儲備,尋找兒歌中典型的事物,把握兒歌基調,以此讓學生能夠活靈活現的將兒歌教學演繹出來。在這樣的教學引導下,充分發揮了信息化教學的便利之處,真正實現了促進中職學生學會賞析兒歌,從根源上促進其自身文學素養的提升。

二、搜集生活素材,創作童話

幼兒的思想發育并不成熟,趣味性的童話故事更吸引力,因此在中職學前專業,引導學生學會創作童話故事是至關重要的。這就需要任課教師要引導學生廣泛搜集生活素材,通過生活中的細微事物入手創作出的童話故事,內容情節也更具真實性。任課教師可以引導中職學生獨立創作一篇童話故事,并且將班級學生創作的文學作品進行評比,有學生以為校園的花草樹木為主角,撰寫了幼兒誤入精靈王國的小故事。還有將身邊的家用電器進行藝術演繹,創作出一篇指導幼兒健康生活童話故事。教師通過對于中職學前專業學生作品進行評比,對于學優生進行鼓勵,這也極大的促進了班級學生的創作欲望。此外,教師要針對中職學生創作過程中遇到的不足加以改正。首先,對于在童話故事中使用到的表現手法應進行深入講解,提升學生文學創作技巧。其次,中職學生能夠對于優秀童話進行改編或續寫,提升學生自身的創作能力。在這樣的教學引導下,能夠促進學生寫作技能與觀察生活的能力,這也為培養中職幼兒專業學生養成完善的職業技能奠定了重要基礎。

三、體會文學意境,朗誦散文

朗誦是提升學生文學素養的重中之重,通過誦讀,任課教師指引中職學生體會到散文作品之中語言藝術,在誦讀過程中能夠實現激發學生深度思考,促進學生養成良好的文學素養。在這一過程中,學生能夠靜下心來,認真品位字里行間的獨特之處,真正實現了幼兒教育職業向更高層次發展、傳承、創新。任課教師要指導中職學生選取事宜的散文進行朗誦,最好與中職學生專業相關的幼兒散文進行分析。任課教師要善于指導學生在朗誦的過程中要學會斷句,并糾正自己的錯誤發音,熟練運用普通話。其次,中職學生要善于通過散文激發自己情感共鳴,進而實現能夠聲情并茂,飽含熱情的進行誦讀,通過誦讀提升自己的文學認知與眼界,提升自身的文學素養。最后,任課教師要善于將這種文學思維帶入到以后的學前教育生涯中,這也為促進幼兒專業學生的實踐技能奠定了基礎。在這樣的教學引導下,能夠深度挖掘了散文題材的積極優勢,從根源上提升了中職學生的語文素養,讓學生真正體會到文學藝術的獨特之處,從而在生活之中主動探究。

結束語

綜上所述、提升中職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的文學素養是十分必要的,中職學生承擔著未來教書育人的重任,自身素養的高低直接關系到幼兒學習習慣的養成。以后的實踐教學中,筆者積極探究,勇于嘗試,積累更多中職教學與文學素養有機融合的方式方法,密切關注“提升中職學前教育專業學生文學素養的策略探究”這一重要課題,以期提升中職學生的文學素養。

參考文獻:

[1]徐曼.淺談中職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的文學素質培養[J].新教育時代電子雜志:教師版,2015,000(010):307-307.

[2]黎華.提高中職學前教育專業學生文學素養的策略——以幼兒文學課程教學為例[J].廣西教育,2016,000(018):127-128.

河南省鄭州藝術幼兒師范學校 喬欣

上一篇:軟件碩士畢業論文下一篇:智能家居設計論文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