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道德與法律范文

2023-09-19

道德與法律范文第1篇

自古以來, 精神贍養早已存在, 蘊含于孝之中, 且是孝的重要表現形式。

( 一) 孝的觀念

孝是古代社會倫理價值體系中的基礎與根本, 是不可忽視的道德要求。孝, 不僅表現為子女供養老人, 滿足其物質需求, 而且表現為尊敬老人, 迫使老人處于精神愉悅的狀態下。早在西周時期, 孝觀念已存在, 在孔子的作用下, 孝觀念得到系統化發展。

( 二) 孝的制度

孝作為道德的重要體現, 得到古代統治者的關注與重視, 在此背景下, 致使相關的孝制度得以建立。其中, 孝的法律保障主要表現為以下兩方面的內容: 一方面, 獎勵孝行, 包括表彰和推舉孝子做官兩種形式。另一方面, 處罰不孝行為。對于古代律法, 侵犯父母、祖父母以及曾祖父母的人身視為重大罪狀, 且其被納入《唐律》“十惡”范疇。

二、精神贍養的現實性

目前, 隨著國家經濟發展, 人們生活水平有所提高, 老年人的物質贍養基本實現, 但精神贍養卻成為人們忽視的對象, 導致精神贍養上升至新興社會問題高度。其中, 法律制度不完善、人們道德意識淡薄等是導致該現象出現的主要原因。

( 一) 法律制度不完善

《憲法》、《老年人權益保障法》以及《婚姻法》等法律, 均明確規定老年人的贍養問題, 但可操作性的精神贍養內容相對匱乏, 具體表現為兩方面內容:

第一, 內容缺乏明確性, 以我國法律為依據, 精神贍養的界定并不明確。精神贍養是基于贍養與物質贍養的關系, 被推導出的贍養形式, 針對《婚姻法》, 對精神贍養作出的規定, 即家庭成員應尊老愛幼, 子女具有贍養扶助老人的義務。針對《老年人權利保障法》, 在《婚姻法》的基礎上, 有所發展, 明確規定贍養人具有慰藉老人精神的義務。由此可見, 精神贍養的主體以及具體方式等并未得到明確規定。

第二, 操作性不強, 近年來, 因精神贍養問題而誘發的訴訟案件呈不斷增加的趨勢, 由此證明, 老年人在得到物質贍養的基礎上, 希望得到子女更多的精神贍養。由于精神贍養在立法上未得到明確規定, 在老人提出精神贍養訴訟請求基礎上, 導致法院的判決情況存在差異。在此背景下, 法律的公正性遭到質疑, 致使諸多老人不敢提起訴訟。

( 二) 人們道德意識淡薄

從古至今, 孝敬父母均作為道德的基本標準, 是道德的重要體現?;谖幕嵌? 精神贍養是傳統“孝”文化傳承的體現; 基于經濟角度, 精神贍養則是成本與收益的展示。子女在贍養老人的過程中, 會花費大量的時間、精力, 但得不到對應的回報, 致使其在競爭中遭到淘汰, 進而失去晉升的機會, 甚至丟失工作。在此心理狀態下, 子女對老人的精神贍養日漸被忽略。對比年輕人, 老年人無需工作, 閑暇時間較多, 迫切希望得到子女的認可。但子女工作忙碌, 無暇顧及老人的感受, 甚至認為老人是他們的負擔。

三、精神贍養的實現策略

對于精神贍養屬于道德問題還是法律問題, 是學術界爭議的焦點。與此同時, 道德與法律是控制社會的兩種方式, 其本質上存在差異, 但并非屬于絕對對立的關系。因此, 為實現精神贍養, 應結合法律與道德, 充分發揮兩者的作用。

( 一) 完善法律制度

法律制度是具有較強約束力, 是保證精神贍養得以實現的有效措施。針對我國現存的關于精神贍養的法律法規, 需在原有法律制度基礎上, 進一步完善精神贍養法律制度, 為精神贍養提供法律保障。在完善法律制度過程中, 主要涉及四方面的內容, 即明確規定精神贍養、拓寬精神贍養內容、明確提出精神贍養的法律責任以及完善精神贍養相關的輔助制度。

( 二) 培養道德觀念

精神贍養堅持長幼平等的基本原則, 與封建社會不同, 其無需晚輩為長輩犧牲, 而體現的是晚輩對長輩的回報?;诖朔N回報, 不應是成本與收益的經濟核算, 而是人類親情的展示, 是道德水準的發展。孝, 作為道德的根本與核心, 而孝道教育是培養道德品質的有效手段。因此, 為實現精神贍養, 采用有效措施, 培養人們的道德觀念, 引導子女學會孝敬父母、尊敬父母、尊重父母, 迫使子女的責任心得到增強。與此同時, 加大精神贍養宣傳力度, 借助網絡、媒體等現代宣傳方式, 迫使具有現代意義的孝親觀念深入人心, 為精神贍養的實現奠定基礎。

四、小結

總而言之, 法律與道德雖存在本質上的差別, 但兩者并非絕對分離的。精神贍養是人倫底線的彰顯, 不僅屬于道德義務范疇, 而且屬于法律義務范疇。因此, 為保證老年人精神贍養得到滿足, 結合道德的約束力, 發揮法律的強制作用, 迫使法律與道德相互映襯, 共同推進精神贍養的實行, 實現老年人贍養的全面性。

摘要:老年人贍養包括物質贍養與精神贍養兩大方面。近幾年, 隨著國家經濟發展, 社會進步, 社會養老保險制度得到完善, 老年人的物質贍養基本實現, 致使精神贍養問題日漸凸顯。相較于物質贍養, 精神贍養更具獨特性, 其受贍養義務人的主觀意識和客觀行為影響。道德約束與法律強制是推動精神贍養發展的有效手段。因此, 基于精神贍養, 如何判定法律與道德的邊界, 促使兩者間關系達到平衡是精神贍養順利進行的決定因素。本文筆者將基于道德與法律, 分析精神贍養的歷史性、現實性, 探究精神贍養的實現策略, 以供相關人士參考。

關鍵詞:道德,法律,精神贍養

參考文獻

[1] 司丹.精神贍養:在道德與法律之間[J].學術交流, 2012, 06:52-55.

道德與法律范文第2篇

《加法結合律和交換律》預習案

【使用說明】

1、自學課本第47頁內容

2、結合課本知識,獨立思考預習案中的問題,完成預習自測。

3、把自學中存在的疑惑或發現的問題寫在“我的疑惑或發現”中。

【預習導學】

預習自測:

仿照例子寫出幾個算式:

1、40+5=5+40

120+10=10+12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發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4+5+6 =(6+4)+(5+5)

37+58+63=(37+63)+58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發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的疑問或發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加法結合律和交換律》探究案

【學習目標】

知識與技能:理解并掌握加法交換律和加法結合律,并能夠用字母來表示加法交換律和結合律。 過程與方法:使學生經歷探索加法交換律和結合律的過程,通過對熟悉的實際問題的解決,進行比較和分析,發現并概括出運算律。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使學生在數學活動中獲得成功的體驗,進一步增強對數學的興趣和信心,初步形成獨立思考和探究問題的意識、習慣。

重點: 使學生理解并掌握加法交換律和加法結合律,能用字母來表示加法交換律和結合律。

難點:使學生經理探索加法結合律和交換律的過程,發現并概括出運算律。

【質疑解疑、合作探究】:

探究點一:加法結合律

1、算一算,看看下列兩組算式有什么關系?

(13+25)+45Ο13+(25+45)

(36+18)+22Ο36+(18+22)

2、再寫出幾個: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總結:三個數相加先把()相加,再同第();或者先把()相加,再同第(),他們的()不變。這叫做()。

3、怎樣用字母寫出發現的規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探究點二:加法交換律

1、下面圓圈中可以填什么符號?

7+8 Ο 8+7

1000+25 Ο 2 5+1000

2、我也寫幾個這樣的式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總結:()相加,()兩個加數的位置,()不變,這叫做(

3、怎樣用字母寫出發現的規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隨堂檢測:

1、先填空,再想想運用了什么運算定律。

82+__=__+82

47+(30+8)=(__+__)+8

(84+68)+32=84+(__+__)

75+(48+25)=(__+__)+48

2、學會了加法的結合律和交換律,會使一些計算變得簡便,試試看!

38+76+24(88+45)+1278+53+47+2

2。 3)

《加法結合律和交換律》訓練案一

1、先填空,再想想運用了什么運算定律。

( 45 + 36)+64=45+(□ + □)

560+(140+70)=(560+140)+□

a +(27 + b )=(□ + □)+ b

369+258+147=369+( □ +147)

(23+47)+56=23+(□ + □)

654+(97+a)=( 654 + □ )+□

2、根據運算定律在下面的橫線上填出適當的數。

1.26×305=305×

2.(246×8)×125=246×(8×)

3.214+678=678+

4.225+(75+437)=(225+75)+

動動腦筋,看誰能很快算出下列各題

(64+73)+3787+42+5856+78+44

36+18+6425×1248×125

4×125×8×2550×12×2425×13×4

道德與法律范文第3篇

馬黎明

教學內容

蘇科版教材四年級上第56-57頁例題:加法交換律和結合律。 教材分析

本課是運算律的第一課,學生在掌握了四則計算和混合運算的基礎上,進一步教學運算律,有利于學生更好地理解運算,掌握運算的技巧,提高運算的能力。在教學的設計中,給學生留出自主探索的空間,為學生安排了豐富、多樣、有效的學習活動。課本安排了“引出一個實例-進行類似的實驗-在眾多的案例中概括-用符號表達”的教學內容,引導學生充分地觀察、實驗、歸納、類比,獲得正確的理解和認識。 學情分析

本課是運算律的第一課,學生在掌握了四則計算和混合運算的基礎上,進一步教學運算律,有利于學生更好地理解運算,掌握運算的技巧,提高運算的能力。在教學中,注意從生活實例引入,讓學生從眾多算法中分析比較,引導學生主動的探究規律、發現規律,直到應用規律,以發展學生合情推理和演繹推理的能力。教師在教學中,應充分讓學生參與體驗,讓學習體驗突出個體,讓體驗產生效果,而不是教師的抽象概括。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讓學生經歷探索加法運算律的過程,理解并掌握加法的交換律和結合律,并初步感知加法運算律的價值;讓學生在學習用符號,字母表示自己發現的運算律的過程中,初步發展符號感。

過程與方法

為學生提供了豐富,多樣,有效的學習活動,引導學生充分地觀察,實驗,歸納,類比,獲得正確的結論。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讓學生在數學活動中獲得成功的體驗,進一步增強對數學學習的興趣和信心,形成探究問題的意識和好習慣。

重點,難點

重點:探索加法交換律和結合律,并能正確的用字母來表示。 突破方法:在列算式中理解算式的意義并發現運算律。 難點:正確的用字母表示運算律。

突破方法:讓學生看到圖形和字母能更直觀,簡潔地顯現運算律的本質內容。 教學過程

一、 情境導入

同學們,大家都喜歡看《喜羊羊與灰太狼》吧?大家最喜歡里面的哪些人物啊?為什么喜歡呢?

喜羊羊他們都注意觀察,思考問題,總能想出辦法對付灰太狼,今天我們請來喜羊羊和美羊羊,看他們哪個更聰明! (1)同學們你們喜歡體育活動吧?誰來說說你最喜歡哪項體育活動? (2)下面請同學們看屏幕(出示圖),仔細觀察這幅圖,你從圖上知道哪些信息?

(3)根據這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用加法計算的問題? A. 參加活動的女生有多少人? B. 男生跳繩和女生踢毽子的有多少人? C. 參加活動的一共有多少人?

同學們提出的問題都非常好,下面我們先來解決第一個問題。

二、探索加法交換律

1、(1)要求參加跳繩的有多少人,應該怎樣列式計算?

指名回答,教師板書:28+17=45(人) (2)還可怎么列式?板書:17+28=45(人)

(3)這兩道算式都是求什么的人數?結果都是多少?再觀察算式它們有什么相同點?不同在哪里?

(引導學生說出:加數相同,得數也一樣,只不過是把加數的位置調換了一下)。

師:這兩道算式的得數相同,都是求的跳繩的總人數。我們可以用怎樣的方法連接這兩道算式?(等號)板書:28+17=17+28 2

這是一個等式,讀一讀。

(4)你能照樣子說出一個這樣的等式嗎?試試看。(指名學生回答說,教師把學生說的等式有序地板書在黑板上)。

(5)請同學們仔細觀察這些等式,你發現每一組的兩個算式都有什么共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同桌交流)?

(6)從這些例子中,你可以發現什么規律?(讓學生用自己的語言說一說)

(7)你能用自己喜歡的方法把它們的規律表示出來嗎?可以用符號、字母、文字等等表示,試試看。誰愿意上黑板寫?(學生寫,教師了解學生寫的情況)。

(8)觀察板演的等式,問:等式中的符號代表什么,如:○+□=□+○,教師就提問:“□”和“○”都代表什么,○+□=□+○表示什么呢?(代表任意的數)„„

小結:同學們想出來的方法可真多!兩個數相加,交換加數的位置和不變。這一規律叫做加法交換律(板書:加法交換律),通常用字母表示:a+b=b+a

2、練習。

(1)想想做做第2題第1排的兩題填好。

96+35=35+□

204+□=57+204 指名回答,為什么?

(2)下面的等式符合加法交換律嗎?為什么?

46+59=46+59

90+10=5+95 [沒有交換加數的位置;等號兩邊的加數不同。] (3)同學們,想一想:過去我們學過的計算中,哪些地方應用過加法交換律?

下面一道題357+218,請同學們計算并用加法交換律進行驗算。指名板演,集體訂正。

同學們,剛才我們通過計算加法找出了一條規律(加法交換律),接下來我們繼續研究加法的另一條規律。

三、探索加法結合律

1、 同學們根據例題這幅圖再算一算“參加活動的一共有多少人”會列式嗎?

(1)指名回答,板書:28+17+23 第一步先求什么?為了看得更清楚,我們可給28+17添上括號,表示參加跳繩的總人數:(28+17)+23,再求什么?結果是多少? (2)還是這個式子28+17+23(板書)如果要先算參加活動的女生人數應該怎么辦?教師添上括號:28+(17+23),添上括號后表示先求什么,再求什么?結果是多少?

(3)請同學們比較這兩道算式:它們有什么相同點和不同點? (4)這兩道算式結果相同我們可把它寫成怎樣的等式?

板書:(28+17)+23=28+(17+23)

(5)算一算,下面的○里能填上等號嗎?(教師當場板書)

(45+25)+13○45+(25+13) (36+18)+22○36+(18+22)

2、歸納加法結合律:

(1)觀察這三個等式, 每組的兩個算式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你從這些等式中能發現怎樣的規律?和你的同桌交流一下。

(2)你能用字母a、b、c代表這三個加數把上面的規律表示出來嗎?寫一寫。 板書:(a+b)+c=a+(b+c)

a、b、c代表什么?(a+b)+c表示什么?a+(b+c)表示什么? (3)小結:三個數連加,先把前兩個數相加,再加上第三個數,或者,先把后兩個數相加,再加上第一個數,它們的和不變。這就是加法結合律。(板書:加法結合律)

3、練習:在□里填上合適的數,想想做做2后兩排。 (45+36)+64=45+(□+□) 560+(140+70)=(560+□)+□

全課總結:這節課我們一起學習了加法的交換律和結合律,知道兩個數相加,交換加數的位置和不變,還知道了三個數連加,改變運算順序和不變。

四、鞏固練習

1、“想想做做”1 下面的等式各運用了加法的什么運算律? 82+0=0+82 47+(30+8)=(47+30)+8 (84+68)+32=84+(68+32) 75+(48+25)=(75+28)+48 (以游戲的方式進行:女生代表加法交換律,男生代表加法結合律)

2、”想想做做”4 38+76+24

(88+45)+12 38+(76+24) 45+(88+12) 請每個同學選一組題獨立完成。

反饋提問:為什么每組兩道題的得數相同?哪種方法簡便,為什么? 小結:可見,合理地運用加法的交換律和結合律可以使計算簡便。

3、”想想做做”5 出示題目后學生說。

五、拓展練習

1、 在□里填上合適的數

□+147=□+a 45+□+55=74+(□+□) 18+(c+□)=(18+□)+a

2、想一想:怎樣應用加法運算律使計算簡便。

30+28+70+45+72 =(30+70)+45+(28+72) =100+45+100 =245

3、課堂作業

“想想做做”第3題。

同學們,加法的這兩個運算律,可以推廣到任意多個數相加,即多個

數相加,任意交換加數的位置,或者把其中的幾個數結合成一組相加,它們的和不變!應用加法交換律和結合律,有時可以使計算簡便。下一節課我們將繼續學習。

六、教學反思

道德與法律范文第4篇

一、教學目標:

1、使學生經歷探索加法交換律和結合律的過程,理解并掌握加法交換律和結合律,初步感知加法運算律的價值,發展應用意識。

2、使學生在學習用符號、字母表示自己發現的運算律的過程中,初步發展符號感,初步培養歸納、推理的能力,逐步提高抽象思維能力。

3、使學生在數學活動中獲得成功的體驗,進一步增強對數學學習的興趣和信心,初步形成獨立思考和探究問題的意識和習慣。

二、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口算:課件出示兩個加數正好為100的無組數據。

(二)學習新課

1、情境引入:

(1)同學們你們喜歡體育活動吧?誰來說說你最喜歡哪項體育活動?

(2)下面請同學們看屏幕(出示圖),仔細觀察這幅圖,你從圖上知道哪些信息?

(3)根據這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用加法計算的問題?

A、參加跳繩的有多少人?

B、參加活動的女生有多少人?

C、男生跳繩和女生踢毽子的有多少人?

D、參加活動的一共有多少人?

同學們提出的問題都非常好,下面我們先來解決第一個問題。

2、探索加法交換律:

1、(1)要求參加跳繩的有多少人,應該怎樣列式計算?指名回答,教師板書:28+17=45(人)

(2)還可怎么列式?板書:17+28=45(人)

(3)這兩道算式都是求什么的人數?結果都是多少?再觀察算式它們有什么相同點?不同在哪里?

(引導學生說出:加數相同,得數也一樣,只不過是把加數的位置調換了一下)。

師:這兩道算式的得數相同,都是求的跳繩的總人數。我們可以用怎樣的方法連接這兩道算式?(等號)板書:28+17=17+28這是一個等式,讀一讀。

(4)你能照樣子說出一個這樣的等式嗎?試試看。(指名學生回答說,教師把學生說的等式有序地板書在黑板上)。

(5)請同學們仔細觀察這些等式,你發現每一組的兩個算式都有什么共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同桌交流)?

(6)從這些例子中,你可以發現什么規律?(讓學生用自己的語言說一說)

(7)你能用自己喜歡的方法把它們的規律表示出來嗎?可以用符號、字母、文字等等表示,試試看。誰愿意上黑板寫?(學生寫,教師了解學生寫的情況)。

(8)觀察板演的等式,問:等式中的符號代表什么,如:○+□=□+○,教師就提問:“□”和“○”都代表什么,○+□=□+○表示什么呢?(代表任意的數)……

(9)小結:同學們想出來的方法可真多!兩個數相加,交換加數的位置和不變這一規律叫做加法的交換律(板書:加法交換律),通常用字母表示:a+b=b+a

(10)課件:朝三暮四的故事

(11)總結談話:其實我們以前也做過,(課件出示)人類就是比動物聰明多了,知識總是在不斷的完善和更加的理論化。

3、探索加法結合律

1、同學們根據例題這幅圖再算一算“參加活動的一共有多少人”會列式嗎?

(1)指名回答,板書:28+17+23

第一步先求什么?為了看得更清楚,我們可給28+17添上括號,表示參加跳繩的總人數:(28+17)+23,再求什么?結果是多少?

(2)還是這個式子28+17+23(板書)如果要先算參加活動的女生人數應該怎么辦?教師添上括號:28+(17+23),添上括號后表示先求什么,再求什么?結果是多少?

(3)請同學們比較這兩道算式:它們有什么相同點和不同點?

(4)這兩道算式結果相同我們可把它寫成怎樣的等式?板書:(28+17)+23=28+(17+23)

(5)算一算,下面的○里能填上等號嗎?(教師當場板書)(45+25)+13○45+(25+13)

(36+18)+22○36+(18+22)

4、歸納加法結合律:

(1)觀察這三個等式, 每組的兩個算式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你從這些等式中能發現怎樣的規律?和你的同桌交流一下。

(2)你能用字母a、b、c代表這三個加數把上面的規律表示出來嗎?(獨立寫一寫) 板書:(a+b)+c=a+(b+c)

a、b、c代表什么?(a+b)+c表示什么?a+(b+c)表示什么?

(3)小結:三個數連加,改變運算順序,和不變。這就是加法結合律。(板書:加法 結合律)

(三)鞏固練習

1、“想想做做”第一題

學生獨立思考后,組織交流:每道題運用了加法的什么運算律? 指出:第4小題,這題不僅運用了加法的結合律,同時也運用了交換律。

82+0=0+82

47+(30+8)=(47+30)+8

(84+68)+32=84+(68+32)

75+(48+25)=(75+28)+48

2、“想想做做”第二題

學生自己填寫后集體評價。

3、“想想做做”第四題

38+76+24(88+45)+12

38+(76+24)45+(88+12)

請每個同學選一組題獨立完成。

反饋提問:為什么每組兩道題的得數相同?哪種方法簡便,為什么?

4、“想想做做”第五題

說明:那兩片樹葉上的數的和是100,連一連?

4、滲透簡算意識。

要求:計算比賽,一二兩組算左邊,三四兩組算右邊,不寫過程,直接寫得數,半分鐘,看哪組速度最快!

出示題目:45+(88+12)(45+88)+12

啟發思考:時間到!停筆!我宣布,一二兩組快!三四兩組慢!老師這樣評價,你們有話要說嗎?尤其是三四兩組!不公平?左邊算式中先算88加12,正好湊成100。右邊呢?(湊不成100)能湊整的快是嗎?好,再來一題!這次公平一點,自己選擇,想算哪道就算哪道!師出示:75+(48+25)(75+25)+48

交流:等于多少?你算的是哪道?為什么都選這道?因為先算75加25正好得到100。

全課總結:這節課我們一起學習了加法的交換律和結合律,知道兩個數相加,交換加數的位置和不變,還知道了三個數連加,改變運算順序和不變。

課堂作業: “想想做做”第三題

板書設計:

加法交換律和結合律

參加跳繩的有多少人?參加活動的一共有多少人? 28+17=17+28(28+17)+23=28+(17+23) 46+42=42+46

54+12=12+54

48+a=a+48

……

道德與法律范文第5篇

首先,在課堂上,孩子們始終能夠跟著老師的步伐,認真按照老師的教學思路進行觀察、分析、討論與總結,并且得出的結果還是令人驚喜的。孩子跳脫的個性并沒有因是實習老師講課而過度展現,學習態度還是十分認真的。

但是,認真的學習態度并沒有完美體現在對待老師的提問上,部分孩子還是不太樂于通過舉手回答問題來展現自己,整堂課舉手回答問題的孩子基本上是固定的。當然,這除了與孩子自身性格相關外,也與老師的引導激勵有關,在對孩子們們進行鼓勵引導之后,舉手情況還是會有所改善。

再者,通過這堂課,我發現自己對孩子們發現力的認識是遠遠不夠的,講課時,發覺孩子們在課下對于這節課的內容是有預習的,但他們的思維并沒有因此而被束縛,在主題引入環節根據已有條件提問題時,孩子們能夠不拘泥于課本,提出自己的問題,在表達式的提出上,先不論正確與否,更是帶有明顯的獨創性。而且,對于這種需要發散思維的問題孩子們明顯興趣更加濃厚。

當然,這節課也存在不少問題,在時間的把握上就并不是十分到位,雖然完成了教學任務,但明顯前松后緊,時間沒有用在關鍵。對于孩子們思維的靈活性有些招架吃力。而且,自己對于教案的掌握也并沒有達到駕輕就熟的程度,對課堂氛圍的帶動也明顯不足??傊?,雖說這堂課總體感覺不至太差但與預想還是有差距的。

上一篇:制度建設論文下一篇:全面預算論文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