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舞蹈研究生論文范文

2023-03-25

舞蹈研究生論文范文第1篇

摘 要: 高等職業院校學前教育專業開展幼兒舞蹈教學,對學生的個人發展具有重要意義。開展幼兒舞蹈教學可提高學生的藝術感知能力和創造力,在教學實踐過程中,可培養學生的專業能力、溝通能力、審美情操和相關舞蹈專業知識,提升學生在行業內的競爭力。本文主要分析高職學前教育專業幼兒舞蹈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和應對措施,意在提升學生的舞蹈教學能力,更好的幫助兒童成長。

關鍵詞: 高職 學前教育專業 幼兒舞蹈 教學

學前教育,是幼兒接受義務教育前的一個重要過渡階段。與義務教育不同的是,學前教育主要幫助幼兒提前適應學校生活的集體環境,培養幼兒的學習興趣和引起學生對求知的渴望[1]。高職院校學前教育專業,主要培養面向幼兒教育的教師,要求其不僅要有扎實的文化水平,還需具備一定的舞蹈能力。目前,幼兒舞蹈教學仍存在一定問題,阻礙教學質量的提升。因此,采取一定措施,對幼兒舞蹈教學進行改革,提升教學質量具有重要意義。

一、高職學前教育專業幼兒舞蹈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一)教育觀念落后

高職院校缺乏先進的幼兒舞蹈教學觀念,沒有達到對學生教學能力、舞蹈能力綜合提升的效果。與藝術院校舞蹈教學課程不同,高職學前專業開展的舞蹈教學更注重對學生幼兒教學能力的培養。高職院校幼兒舞蹈教學是一門綜合性的課程,強調師生之間可進行有效溝通,從而培養學生的舞蹈能力、興趣和幼兒教學能力。目前,很多高職院校舞蹈教學還在采用傳統教學模式。教師將舞蹈動作機械化地教給學生,即算完成教學任務,忽略了與學生的溝通、對學生舞蹈編排能力和審美能力的培養。教學過程缺乏靈動性和積極性,顯得過為枯燥,學生單純地學到了舞蹈動作,而缺乏創造、編排和審美能力。使學生領悟舞蹈中的寓意較為困難,導致學生的舞蹈表演沒有生命力,嚴重影響教學效果。

(二)教材內容不規范

教材,規定了教學的主要內容,教師根據教材決定課堂教學內容,學生依照教材開展學習活動。但是,高職院校幼兒舞蹈教學沒有規范、統一的教材供教師和學生參考。部分院校選擇難度較高的教材作為日常教學內容,或者以專業舞蹈院校的教材為依據。教材過于混亂,且與幼兒舞蹈教學實際相背離,不能為幼兒舞蹈教學提供可靠參照,嚴重降低教學質量。

(三)舞蹈課時較少

幼兒舞蹈教學對學前教育專業學生而言是非常重要的課程,而高等職業院校所開設的舞蹈教學課程所占比例較小,通常為1周1~2節課,不能滿足學前教育專業舞蹈教學所需。在短時間內開展舞蹈課程,學生無法進行系統有效的學習,影響整體學習效果。學生在舞蹈的學習過程中,需要經過長時間、大量地反復練習和接受正規的指導,才能不斷提升舞蹈質量,對舞蹈編排有一定了解和對音樂有一定掌控力。由于院校所設課程時間較少,學生需要在課下進行練習,缺乏專業指導,難以取得良好效果,同時會影響未來學生的幼兒教學工作質量。

(四)學生舞蹈基礎較差

學前教育專業學生在入學前很少接受過舞蹈教育,缺乏對舞蹈相關知識的理解,較難理解舞蹈動作所表達的含義。由于學生的身體條件各不相同,這也會影響學生的舞蹈水平和舞蹈表達能力。舞蹈主要通過肢體動作來表達情感,優美的舞蹈動作,能給人以美的視覺享受。但由于學生骨骼發育以基本成型,柔韌性、靈活性、協調性有所下降,不能滿足舞蹈訓練所需,難以完全掌控舞蹈動作,導致表達能力出現偏移。且學生在面臨困難程度較大的動作訓練時,難免會產生退卻、懈怠、積極性下降等負面心理情緒,嚴重影響教學質量和學生的學習信心。

(五)學生舞蹈實踐不足

幼兒舞蹈教學不僅要求學生學會舞蹈,還要求學生在未來工作中有能力將舞蹈教給幼兒。因此,學生在舞蹈的學習過程中,需要不斷的進行舞蹈教學實踐。但由于學生的日常學習任務量較大,很難有時間組織或參加相關舞蹈活動。且很多學生在實踐過程中,很難與教學產生聯系,不能將自己所學到的舞蹈知識和舞蹈編排能力融入到學習當中。

(六)教學模式、評價方法過為單一

高等職業院校對于幼兒舞蹈教學,往往以理論基礎和舞蹈動作教學為主。教師以教材內容為主,機械化地展開舞蹈教學,缺失教學互動、指導等內容,課堂氣氛較為枯燥,導致學生的參與度和積極性逐漸喪失。在教學評價方面,教師只注重學生的成績和舞蹈表演技巧,缺乏系統全面的評價體系。高職教育部門和教師重視理論基礎評價和舞蹈實踐的評價,忽略了對學生編排能力、文化素養、幼兒教學能力的客觀評價。

二、提升高職學前教育專業幼兒舞蹈教學質量策略

(一)制定教學目標,豐富教學內容

高職院校在開展舞蹈教學工作前,應根據當今的就業形勢和學生的具體情況,以滿足幼兒教育為出發點,制定教學目標:①學生需要掌握足夠的舞蹈知識,如可完整、流暢地完成舞蹈表演,能清晰地表達舞蹈情感;有能力對幼兒進行舞蹈訓練。②了解和熟知不同舞種的相關知識,具有幼兒舞蹈編排、教學能力[2]。在教學目標指導下,高職院??筛鶕驹航虒W具體情況調整課程安排時間,針對不同舞蹈基礎學生采取不同層次的教學方法。對于舞蹈基礎欠缺的學生,以舞蹈基礎理論為教學主要內容,以豎叉、橫叉等基礎柔韌性鍛煉開始,逐步加深舞蹈課程的開展,盡可能在課程開展早期幫助學生拉伸肌肉,重塑身體機能。對于有良好舞蹈基礎的學生,教學內容以加強學生對舞蹈動作的掌握和理解為主,培養學生的舞蹈編排能力,提高學生的幼兒舞蹈組織和教學能力。同時,更應注重豐富舞蹈種類的教學,不僅要進行現代舞教學,還應進行古典舞、拉丁舞、等多舞種教學同時進行。豐富的教學內容,可讓學生了解不同舞種之間的差異和各自特點,方便學生在進行舞蹈編排時融入更多的舞種。

(二)加強理論知識教育

舞蹈理論對于提升學生舞蹈編排能力和審美能力具有重要價值和意義,但很多高等職業院校只注重舞蹈實踐的教學而忽視了舞蹈理論教學的重要性。理論課幫助了解幼兒的心理情況,這樣在進行舞蹈編排工作時可根據幼兒心理特點和喜好進行,編排出的舞蹈與幼兒園教學活動更加契合。同時,在舞蹈理論的學習過程中,離不開對優秀舞蹈作品的賞析,可豐富學生的閱歷和提高審美鑒賞能力。通過對相關理論知識的學習,學生對幼兒舞蹈教學可有更加深入和科學的理解,在日常學習訓練過程中乃至日后工作中能做到有的放矢[3]。

(三)豐富教學方法

學前教育幼兒舞蹈教學過程中,以學生自身的能力培養和發展為中心,打破傳統言傳身教的教學方法,采用新穎、科學、多樣的教學方式,為學生日后步入工作提供專業幫助。在日常教學工作中,教師可在傳統教學模式上融入情景模擬、體驗感悟、案例研究等方法加強教學內容的趣味性和實際性,提高舞蹈教學的生動性和有效性。同時可幫助學生建立適合自己的一套學習方法。以情景模擬為例,通過“教師可創設情景——學生分組討論——根據分析討論結果進行編排舞蹈——結果展示——教師點評——感悟反思”等一系列過程,加深學生對舞蹈的理解和運用,同時提升學生的舞蹈技能和教育技能。此外,教師還可根據學生的學習特點和興趣,合理應用計算機網絡技術輔助教學,促進學生能力的提高。

(四)加強幼兒舞蹈教學的專業性和實用性

學前教育舞蹈教學應關注教學的專業性和實用性,引導學生將所學知識運用到工作和舞蹈編排中[4]。若要提高幼兒舞蹈教學的專業性,教師應嚴格要求舞蹈編排、溝通、表達等內容,杜絕抄襲現象的發生。針對于舞蹈基礎較好、音樂鑒賞能力較強的學生,教師可給予其難度較高的書籍,使其良好基礎發揮應有作用。提高教學的實用性,可多組織學生進行幼兒教學實踐,將所學舞蹈知識與幼兒教學相聯系,使學生習得的知識得以運用,并在運用中加深對知識的理解。

(五)建立系統的教學評價體系

建立系統的教學評價體系,對學生的綜合能力作出公平公正的評價,可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進一步提高教學質量。系統的教學評價體系,應將教師評價和自我評價相結合[5]。教師評價不應只關注學生的成績,還應從學生的出勤率、課堂表現、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相關能力等方面全方位地進行客觀公正地評價。學生自我評價是讓學生回顧自己的表現,總結出不足之處。學生相互評價,可讓學生了解自身在學習過程中存在的不足,通過學習和鍛煉提升自身的學習質量。教學評價體系只有具有科學性、客觀性、統一性,才能對學生的學習生活作出準確評價。

三、結語

高職院校學前教育專業開展幼兒舞蹈教學,具有重要意義。因為在學前教育機構中,舞蹈是一個重要課程內容,直接影響幼兒的藝術修養和對學習的興趣,關系到幼兒的身心健康發展。院校應了解行業發展要求,結合職業需求、社會需求、人才需求等,對幼兒舞蹈教學做出適當調整。通過嚴格篩選教材、豐富教學內容、融入新穎的教學方式、建立系統的評價體系等一系列措施,提升學前專業幼兒舞蹈教學質量,提高學生的藝術素養、舞蹈編排能力、教學能力以及語言表達能力。

參考文獻:

[1]羅霞.提升高職學前教育專業學生幼兒舞蹈編創能力的策略研究[J].兒童大世界:教學研究,2019(5).

[2]馬純子.基于高職學前教育專業幼兒舞蹈教學研究[J].才智,2020(10).

[3]黃博.提升高職學前教育專業學生幼兒舞蹈編創能力的途徑[J].科學與財富,2018(24).

[4]陳宇.高職高專學前教育專業幼兒舞蹈教學探討[J].科學與財富,2018(32).

[5]胡清.關于高職學前教育專業幼兒舞蹈教學研究[J].音樂時空,2018(18).

(作者單位:煙臺工程職業技術學院)

作者簡介: 李惠(1983-),女,山東棲霞人,碩士,講師,研究方向:舞蹈教學。

舞蹈研究生論文范文第2篇

習近平總書記在給中央美術學院八位教授的回信中提到:“做好美育工作,要堅持立德樹人,扎根時代生活,遵循美育特點,弘揚中華美育精神,讓祖國青年一代身心都健康成長?!?/p>

京源學校始終重視美育課程的開發與實施。學校堅持開足開齊國家規定的音樂、美術課程,同時,通過研究各學段學生的認知特點和身心發展規律,開發了中小幼一體縱向銜接的泥塑、剪紙、陶藝、動畫、京劇、舞蹈、戲劇等校本課程,讓學生在豐富多彩的活動中陶冶情趣,滋潤心靈。

學校開發實施了“十五年一貫制京源特色京劇課程”,成為教育部認定的“全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校園傳承研究項目基地?!焙汀叭珖诙腥A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學校成立了“京劇藝術工作室”,著重打造“京源學校京昆藝術團”,結合地域特點,深入挖掘學校所在地蘊涵的文化內涵,打造“在地文化非遺京劇課程”,從課堂到社團,從校內到校外,在小學、初中、高中不同學段和不同校區開展豐富多彩的京劇藝術傳承教育的實踐和研究。學生在學習京劇藝術的過程中,掌握了京劇知識和唱段,對相關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更加熱愛家鄉、熱愛祖國的文化瑰寶。

京劇表演劇照

開發創意舞蹈課程?!霸诳鞓分袑W習舞蹈,在舞蹈中享受快樂”是京源學??啄壤蠋煹奈璧附逃砟?。她大膽開發、積極探索,突破舞蹈教育服務于舞臺表演的局限性,推進舞蹈教育的對象由少數學生向全體學生的轉變,為學生藝術素質的整體提升奠定基礎。在舞蹈創編課程中,孔娜老師引導學生發現并感受生活中的美,鼓勵學生運用肢體語言準確地表達情感,大膽創編屬于自己的校園舞蹈。其作品《月兒灣 花兒開》《勞動狂想曲》《母與子》《成長》《蒲公英》等作品在各項中學生校園舞蹈大賽中頻頻獲獎。與此同時,學校還通過開展舞蹈主題活動,讓舞蹈文化在校園文化中得到固化與傳承,如一年一度的“薪火相傳”、校園舞蹈節、教師舞蹈節、舞蹈與電影、人與自然情境舞蹈創編大賽、中外文化藝術交流等。

學校還開設了豐富的藝術社團與選修課,包括陶藝、定格動畫、版畫、合唱、戲劇、京昆、影視表演與制作等,旨在讓每個學生都能培養一兩項藝術特長或愛好,接受藝術的熏陶。

成立“春芽戲劇社”。京源學?!按貉繎騽∩纭背闪⒂?015年12月。學校聘請張子揚先生、著名劇作家童道明先生、石景山電視臺賀啟功先生等作為戲劇教育的顧問和指導專家。戲劇社為學生提供了豐富的課程,包括朗誦臺詞訓練、表演形體訓練、經典劇作賞析和劇本改編及原創等。開展的活動包括:經典名作排演、音樂和臺劇排演、詩詞雅集、主持。戲劇社先后排演了《神圣戰爭》《哈姆雷特》《共產黨宣言》等劇目。學校提倡“人人參與戲劇”,在濃厚的氛圍帶動下,學生人人參與其中,幼兒園的孩子表演美德故事,求真于??;小學生改編課本內容,明德于戲;中學生演繹經典名著,善美于行。

合唱課程是京源學校美育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合唱團是學生參與音樂實踐的重要園地。通過合唱訓練,學生們基本上能夠掌握正確的發聲方法和基本樂理知識,具備視唱練耳等方面的能力。通過欣賞和學唱不同風格、不同時代的中外名家名作,學生們理解和掌握了各種音樂表現手段,提高了音樂修養。2016年,京源學校合唱團參加柴可夫斯基音樂學院舉辦的合唱比賽,榮獲金獎;在剛剛結束的2018年暑假,合唱團飛赴澳大利亞,在悉尼歌劇院的“中澳之夜”音樂會中演唱,榮獲“最佳表演獎”。

獲獎只是一種結果的呈現。京源學校的合唱課程以育人為第一要務,長期以來,不管是否有比賽或演出任務,合唱團都始終保持訓練的狀態,通過合唱訓練豐富學生的課外活動,培養學生的團隊意識和協同能力,使學生增長知識、開闊眼界,提升精神層面的追求,從合唱教育中收獲幸福感。

電影社團的學生則通過自編、自導、自演、自制的校園微電影《誠信小店》《你的無意我的流浪——酸奶盒漂流記》,向全校學生開展誠信教育與環保教育。

在面向全體學生開齊開足藝術課程的同時,京源學校積極探索美術特長人才的培養模式。1997年,北京市金帆書畫院石景山分院“花落”京源學校。此后,學校逐漸形成了初高中一體化美術特長人才培養體系。學校設置了包括以素描、色彩、速寫、設計為主的美術專業課和中外美術理論、欣賞課程;聘請了不同專長的美術專職教師,有擅長造型藝術的,有擅長工筆、國畫的,還有擅長速寫素描和水粉油畫的……還特聘書畫家宋建華老師為學生開設書法和校園速寫課程,邀請家長志愿者為學生開設服裝設計課程和美術史講座等。學校鼓勵教師根據自身特長,努力進行多種教學方式、多學科融合的實踐。如美術老師宋蕊開創了“美術鑒賞同傳互動課程”,在大都會藝術博物館、大英博物館等場所通過微信直播的方式為學生授課,與不同年級的學生、不同學科的教師、不同領域的專家互動,實現了“使全世界成為孩子們學習的課堂”的目標。此外,學校還開展了豐富多彩的活動,如京源版畫、陶藝、油畫、校園速寫作品美術展等,為學生搭建展示自我風采的平臺,為他們的美術專業之路奠基。

從2003年第一屆高三美術特長生畢業至今,畫院已為全國三十多所高等藝術院校輸送了四百多名優秀學子。學校金帆書畫院已成為北京市重要的美術教育試驗基地,也成為有志于學習美術的孩子們的樂園。

縱向銜接、橫向多元的課程設置和豐富多彩的藝術活動,大大提升了學生的藝術素養。學生的藝術作品走出了校園和國門,出現在梅蘭芳大劇院、天橋劇場、悉尼歌劇院、維也納金色大廳等藝術殿堂。在京源學校這片藝術沃土上,學生能夠自主選擇喜愛的學習內容、學習方式和表達方式,表達他們對美的感悟和對生活的熱愛。

舞蹈研究生論文范文第3篇

[摘  要]中國近現代城市舞蹈文化是各種形式和內容的舞蹈藝術與近現代中國城市的經濟、政治、社會、文化之間互動互促的產物,其形成、發展和變化,與中國近現代城市社會文化的多維度展開密切相關,較為集中而典型地反映出近現代中國舞蹈藝術歷史演進的復雜性、曲折性、特殊性,同時也體現出特定轉型時期的舞蹈文化發展與交流中的不平衡性、過渡性、制約性。秉持尊重歷史、繼承傳統、崇尚科學、廣泛學習、面向大眾的基本原則,全面深入研究中國近現代城市舞蹈文化,可為當代中國城市舞蹈文化建設提供歷史借鑒。

[關鍵詞]中國近現代城市舞蹈;學術梳理;框架;路徑

相比中國古代舞蹈研究的蔚為大觀和當代舞蹈研究的蓬勃展開,對中國近現代舞蹈尤其是近現代城市舞蹈文化的研究,需進一步關注。這一時期雖然短暫,這一空間雖然有限,卻是中國舞蹈歷史上不可忽略的重要一頁。伴隨著中國的早期現代化和都市化進程,從舞蹈藝術自身的發展規律出發,無論在生活舞蹈還是藝術舞蹈領域,都出現了前所未有的新局面、新氣象。及至今日,有關中國近現代城市舞蹈文化研究的各類著述已初具規模,但系統而完整的中國近現代舞蹈研究著作尚十分有限,尤其以“中國近現代城市舞蹈文化”為研究對象,全面、系統考察其生成、發展脈絡及現實意義的專題研究尚有較大的拓展空間。本文擬從中國近現代城市舞蹈文化的學術梳理、研究框架、研究路徑三方面展開探討,并借此深化對中國近現代舞蹈史研究相關問題的認識和理解。

  • 中國近現代城市舞蹈文化研究的學術梳理

中國大陸對中國近現代舞蹈的研究主要分布在中國舞蹈史學界、中國近現代史學界和文學界。其中尤以中國藝術研究院舞蹈研究所、北京舞蹈學院為代表。中國大陸有關中國近現代城市舞蹈史的系統研究,是從20世紀90年代開始的。吳曉邦主編《當代中國舞蹈》緒論部分的相關論述和王克芬、隆蔭培、張世齡著《20世紀中國舞蹈》上編部分的專論開辟了中國近現代舞蹈史包括城市舞蹈研究的先河。這一時期,有關中國近現代舞蹈的研究的代表性著作是:王克芬、隆蔭培主編《中國近現代當代舞蹈發展史(1840—1996)》和馮雙白著《中國現當代舞蹈史綱》。此外,董錫玖、葉寧、資華筠、歐建平、袁禾、鄭慧慧等學者在這一時期的有關研究也涉及中國近現代城市舞蹈史論的一些重要方面,其中歐建平在《中國青年》1994年第1期和第2期分別以《西舞東進》和《舞界先鋒》為主標題,從中西舞蹈文化交流和舞界先驅求學海外兩個不同方面對新舞蹈在近代中國都市的發展和傳播進行了較為全面的梳理,稍后又在其主編的《中外舞蹈交流史》中披露了中國近現代“西舞東漸”的部分重要史料。

進入21世紀,有關中國近現代舞蹈的各類研究進一步拓展和深化。歐建平著《世界藝術史·舞蹈卷》在世界舞蹈的全局下審視中國舞蹈的發展,對中國內地近現代芭蕾、現代舞以及港、澳、臺地區舞蹈的發展均有較為翔實的論述。藍凡在《中華舞蹈志·上海卷》《上海藝術史》等著述中有關上海城市近現代舞蹈發展的論述對于中國近現代城市舞蹈文化研究具有開拓性意義;劉青弋有關民國時期舞蹈研究的系列論文視野開闊,尤其是其著《中國舞蹈通史·中華民國卷(上、下)》是迄今為止,內容最豐富、體系最完整的民國舞蹈史著作,該著設“都市舞蹈”專章[1];于平《中外舞蹈思想概論》《中國現當代舞劇發展史》和馮雙白《百年中國舞蹈史》分別從舞蹈思想、舞種史及現代思想史的角度對中國現代舞蹈文化有所研究。江東在其四卷本舞蹈文集之一《華舞咀英·評論卷》的《啟蒙 發展 超越 —— 中國現當代舞蹈史上的三次向外學習》一文中將中國近現代舞蹈發展所受西方舞蹈的影響定位為“最初的啟蒙”。[2]此外,在音樂學界和史學界,亦有部分研究者對中國近現代都市舞蹈所受西方文化的影響和沖擊有不同層面的專題研究。如上海音樂學院洛秦的論文《“海派”音樂文化中的“媚俗”與“時尚”:20世紀30年代前后的上海歌舞廳、流行音樂與爵士的社會文化意義》從都市文化的視角對包括社交禮儀舞蹈在內的民國上海都市流行音樂舞蹈文化進行了實證研究。[3]上海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馬軍專著《1948年:上海舞潮案》和上海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孫琴安專著《上海百樂門傳奇》分別結合具體的歷史事件和舞廳建筑對民國上海舞蹈活動中的個案進行演繹和分析。

在香港地區,香港舞蹈界聯席會議組織編寫的《香港舞蹈歷史》中有關于香港20世紀上半葉舞蹈發展的部分史料,包括中華舞、土風舞、社交舞、芭蕾舞、娛樂舞等。在臺灣地區,有關臺灣日據時期與光復初期的舞蹈史研究,李天民、余國芳著《臺灣舞蹈史》的相關內容最具代表性。此外,陳雅萍、徐瑋瑩、趙綺麗、趙玉玲等對這一內容亦有所研究。

在海外漢學界,尚無對中國近現代城市舞蹈文化的系統研究,僅有個別學者對中國近現代都市的社交舞蹈文化有專門研究或在中國近現代都市文化的學術框架內對舞廳文化及相關制度等內容偶有涉獵,如哥倫比亞大學歷史學博士費嘉炯(Andrew Field)的《上海舞世界:舞廳文化與都會政治,1919—1954》(Shanghai’s Dancing World: Cabaret Culture And Urban Politics. 19191954)和哈佛大學東亞系榮休教授李歐梵(Ou -fan Lee)的《上海摩登:一種新都市文化在中國1930—1945》(Shanghai Modern :The Flowering of a New Urban Culture in China 19301945)等著作,對以上海為代表的近現代中國都市社交及其舞廳文化有所研究。此外,還有一些歐美研究者在研究民國上海都市文化的著述中對社交舞蹈活動、舞廳文化、舞女等內容也有過不同程度的研究和涉獵,但是這些研究并不足以反映中國近現代城市舞蹈文化的全貌,其研究焦點大多聚集在舞蹈活動與都市文化或政治制度的關聯上,其舞蹈藝術史價值有限。

  • 中國近現代城市舞蹈文化研究的框架

對中國近現代城市舞蹈文化的研究立足舞蹈藝術的本體特征,考察分析自1840年—1949年中國近現代城市空間中的舞蹈藝術發展、演變的脈絡與特點??臻g范圍定位于近現代中國城市尤其是不同歷史時期具有特定地位和影響的文化中心城市。該研究以城市舞蹈文化為綱,既遵循中國近現代舞蹈藝術發展的歷史規律和舞種發展的特點,又參照中國近現代政治及文化發展史上的重要歷史分期,同時整合內地和港臺的城市舞蹈文化,力求反映中國近現代城市舞蹈文化在邏輯上的一致性、時間上的連續性和空間上的整體性,立體地呈現中國近現代城市舞蹈文化發展的圖景。

結合近現代中國歷史進程中的不同階段的各自主題,具體擬從以下11個方面展開:第一部分,晚晴舶來舞蹈文化在口岸城市的傳播與流布。第二部分,近代以來城市戲曲舞蹈的推陳出新。第三部分,民族民間舞蹈在中國近現代城市的賡續與新變。第四部分,新文化運動的洗禮與都市舞蹈的多元呈現。第五部分,近代中國都市的崛起與舞蹈文化場域內的異彩紛呈。第六部分,戰爭的沖擊與城市舞蹈活動空間的分化及其不同的發展軌跡。第七部分,民國時期校園舞蹈教育的多維透視。第八部分,新民主主義舞蹈文化在城市中的培育和壯大。第九部分,1949年以前歐美舞蹈文化在香港的傳播和影響。第十部分,日據時期臺灣都市所受外來舞蹈文化的影響。第十一部分,中國近現代城市舞蹈學術研究與評論。在這些研究內容中,重點開掘戲曲形態的嬗變與近現代戲曲舞蹈的推陳出新、民國城市校園舞蹈教育的多維透視、中國近現代城市舞蹈學術研究與評論等三個領域。而需要解決的學術難點主要集中在以下三個方面:其一,如何在準確把握中國近現代主要通商口岸及文化中心都市與西方舞蹈文化特殊聯系的前提下,對近現代在華發行的外文報紙上刊載的部分外僑舞蹈(主要是芭蕾)文化生活史料進行選譯,并在研究中對其進行合理、有效的利用。其二,搜集、整理偽滿時期、日據臺灣殖民統治時期及近代香港的舞蹈文化史料,鑒別史料的真偽,判斷和評估史料的價值。其三,在立足于舞蹈學及其分支學科的研究方法的基礎上,借鑒和參考西方藝術社會學和藝術美學的某些方法,做到既能洞悉問題、深化認識,同時又避免削足適履,畫地為牢。

  • 中國近現代城市舞蹈文化研究的路徑

對中國近現代城市舞蹈文化研究首先需要堅持歷史唯物主義和辯證唯物主義的歷史研究方法,突出問題意識,強化問題導向,以問題為中心,綜合運用文獻分析法(尤其注重對第一手資料的發掘和運用)、案例分析法、歸納演繹法、比較研究法等思維方法,積極借鑒文化史學、文藝美學、戲劇戲曲學、音樂社會學、民族民俗學、審美教育學、文化傳播學等學科方法,平衡史料整理與研究方法之間的關系。此外,考慮到舞蹈藝術的本體特征,適當加大“圖像證史”的力度和廣度,注重口述史對于舞蹈文化研究的積極意義。

在研究中,注意把握好以下幾個問題:第一,中國近現代城市舞蹈與其他文藝或文體活動之間的關系及其互動。第二,中國近現代城市不同舞種舞蹈在各類“公共空間”展開的形式和層次。第三,中國市民的舞蹈文化生活與外國僑民的舞蹈文化生活之間的區別與聯系。第四,在中國近現代城市舞蹈發展的歷史進程中,各類杰出舞人的歷史作用。第五,中國近現代城市舞蹈編創中所體現的時代主題和民族風格。

在具體研究過程中,還需要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第一,在研究中,把研究對象和研究者的距離盡量拉近,通過研究者對文獻的大量搜集和梳理(包括各類與民國上海舞蹈有關的期刊、教材、檔案、舞譜、影像資料、年鑒、專業志等),以達到最大限度還原歷史場景的目的。尤其注重第一手資料的搜集(包括輯佚、補遺、綴合)、分類、整理和翻譯(主要是英文,積極利用晚清民國在華發行的部分英文報刊),強化中國近現代舞蹈史論的史料學基礎。第二,在各類資料的收集上堅持開放性和靈活性的原則,即執著的追求和開放靈活的方法相結合,在下硬功夫的同時也不放棄每一個能夠實現資料收集新突破的偶然機會,如選擇性地翻譯海外相關研究的成果,借鑒和參考某種發現和研究問題的新方法。第三,與研究對象以及資料來源保持良好的溝通關系。在大量采用間接的方法收集資料的同時,也積極創造條件與研究對象中的歷史當事人盡可能多接觸、多請教。其前提是先征得相關當事人的同意和保護好其隱私權。第四,在研究中,以史實為依據,以歷史當事人的口述為參考,而不能以研究者的主觀臆斷或想象為研究依據。第五,信息資料的收集和分析可以同步進行,在不斷的收集中,不斷地分析和比較,不斷地積累證據,以為最后的分析和發表做準備。為使研究者與研究對象達到近距離溝通,在研究中還將采用藝術史研究常用的有效方法——田野考察。[4]具體包括實地考察現存的中國近現代城市重要的舞蹈演藝場所,聯系和訪問健在的近現代城市舞蹈活動當事人(含著名舞蹈藝術家和普通舞蹈演藝人員)等。

總  結

中國近現代城市舞蹈文化體現出急遽變革時代的舞蹈文化的轉型與發展,它與社會文化生活的復雜聯系,它的多維審美品質,它的歷史經驗和教訓等諸多方面均具有較深刻的學理內涵,值得進行充分而全面的研究。研究中國近現代城市舞蹈文化,對于夯實中國近現代舞蹈史論的史料學基礎,探索跨學科、跨文化的舞蹈學研究方法,深化對舞蹈本體和舞蹈行為的認知,推動舞蹈學基礎理論的建設,促進舞蹈學學科的發展,均具有積極的意義。研究中國近現代城市舞蹈文化,不僅具有學理與學科層面的意義和價值,對探討當代舞蹈的發展走向以及舞蹈文化如何更好地參與先進文化的建設等現實問題也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

注釋:

[1]劉青弋.中國舞蹈通史·中華民國卷(上)[M].上海:上海音樂出版社,2004:17.

[2]江  東.華舞咀英——評論卷[M].上海:上海音樂出版社,2014:28.

[3]洛  秦.“海派”音樂文化中的“媚俗”與“時尚”——20世紀30年代前后的上海歌舞廳流行音樂與爵士的社會文化意義[J].民族藝術,2009(04):60—62.

[4]董錫玖,朱  迎.舞蹈史論研究方法初探[M].北京:文化藝術出版社,2007:22—23.

[收稿日期]2020-05-25

[基金項目]2017年度湖南省社會科學成果評審委員會項目;湖南文理學院優秀青年項目(XSP17YBZC130;YXQN201104)。

[作者簡介]桂  強(1976—  ),男,博士,湖南文理學院文法學院教授。(常德  415000)

(責任編輯:張洪全)

地址:湖南省常德市武陵區洞庭大道3150號湖南文理學院文法學院桂強

手機:13975699396

舞蹈研究生論文范文第4篇

【摘 要】古典舞作為組成我國舞蹈的一項重要內容,其最為突出的特點就在于“神韻”,在古典舞欣賞過程中為了更好的了解和掌握其內涵表達,就需要借助“神韻”來實現??v觀當前實際情況,古典舞的“神韻”在我國深厚的文化底蘊基礎上根植,可以完美的銜接時代發展主體,因此除了能夠將古典文化本身所具有的韻味充分展示出來以外,又能夠進一步表現現代審美特征。也正是因為“神韻”可以將古今結合起來,因此在我國舞蹈當中古典舞的地位非常高?;诖?,為了更好的認識、掌握“神韻”在古典舞表演中的表現,有必要進行深入的分析與探討。

【關鍵詞】\"神韻\";古典舞;表演;體現;經驗分析

在舞蹈藝術中古典舞作為一種重要的表演門類,其發源時間早、發展歷史悠久,在世界范圍內看,帶有典范意識、獨特風格的古典舞蹈在許多國家與地區都存在。古典舞的藝術風格比較高雅、動作程序相對規范,在舞臺表演上具有很強的感染力,備受廣大觀眾朋友的喜愛與歡迎。一直到今天,古典舞所煥發的藝術魅力依然比較獨特,在舞蹈藝術寶庫中顯得十分耀陽?,F如今,我國文化藝術事業較之前相比獲得快速發展與進步,全面市場化在一定程度上給國內文化藝術團體舞蹈的藝術創作、表演制定了更為嚴格的要求。古典舞作為一種影響力廣泛的舞蹈藝術形式,所擁有的群眾基礎十分深厚,當前所面臨的一個重要問題就在于如何提升其表演能力與水平[1]。

1古典舞表演“神韻”的概念與意義

1.1概念

古典舞作為一種極具神韻的舞蹈,借助神韻能夠更好的體現人的內心與情感,尤其是在表演古典舞時,人們通過神韻就可以對舞蹈背后所要表達的情感、內涵進行充分體會。所謂神韻主要是在表演中人體所體現出來藝術韻味,是人對于內心的一種重要表達,可以通過舞蹈體現出來,而身法主要是指在表演過程中跳舞人員釋放自己的外形動作與韻律。在表演古典舞時,要求表演人員必須注意自己的手、身、步、眼、形、律、神、勁,而舞蹈本身所要表達的內涵也正是這些要素。在實際教學中側重于神似,形體動作為輔,以此可將程式化的舞蹈模式進一步打破,形成專屬于自己的獨特神韻。對于舞蹈演員而言,在表演過程中必須充分掌握這些要點,如此一來才能充分展示古典舞本身所具有的魅力。

1.2意義

在表演古典舞時要求必須對科學的表演方法進行充分掌握,以此才能對舞蹈本身所具有的神韻進行牢牢抓住,并且能夠深刻、生動的表達舞蹈本身所具有的內涵,更好的體會、感受其中內容,還能夠充分調動舞蹈表演者參與到具體表演活動中的積極性,充分體現舞蹈本身的神韻。神韻在舞蹈表演中作為一項重要內容,缺一不可,其不僅可以幫助舞蹈演員對表演技巧、情感進行充分掌握,且能夠全身心的投入到具體的表演當中。若表演者能夠準確地把握神韻,就可以充分感受舞蹈本身的情感、思想,進而能夠更加富有生機、活力的進行表演,這對于促進舞蹈、藝術的發展與進步十分有幫助,還能夠確保人們在精神生活方面的需求都能夠充分滿足,從而能夠切實有效的提高舞蹈本身所具有的感染力、吸引力[2]。

2古典舞表演“神韻”的基本要素分析

當前,我國藝術產業已經進入到快速發展新常態,人們越來越重視文化藝術并提出了許多要求,一項重要研究內容就在于如何提升古典舞神韻。古典舞在我國舞蹈文化藝術中占據重要地位,講究形、神、勁、律。

2.1展現表演者的身體形態動作

我國舞蹈類型豐富且多樣,關于“形”的展示更是多樣化,主要在于展現表演者的外部肢體動作,人們肉眼所及的都可以統稱為“形”,而這也是古典點的一個基本特點,能夠更為直觀的展現古典舞本身所具有的藝術魅力。古典舞在一定程度上與我國傳統文化密切相關,在古典舞的表演中對于形態美和含蓄、挺拔的內在素養十分重視。通過分析相關資料文獻可知,該形態風格、特點在一定程度上是相互聯系的。一個動物優美的古典舞演繹和彰顯到位的神韻,必然需要一個強健的身體素養、體能作保障,且離不開表演者背后的刻苦努力[3]。

2.2表演者的神韻表現

神韻在龐大的舞蹈文化中作為藝術的精神靈魂與文化內涵,在我國傳統藝術研究中這是一項十分重要的研究課題。神韻并非真實存在,多需要人們通過感官進行感覺與體驗,對于表演者而言,為了生成“形”的效果就必須充分掌握“神”。

2.3表演者的動作力量

我國古典舞多具有自己的特色、文化寓意,古典音樂的開展多在緩慢優雅和動靜結合的旋律中。在其過程中舞蹈者通常會使用不同的動作力量,具體表現在快慢高低方面。在實際表演中,舞者通過借助自身所具有的肢體動作能夠充分凸顯古典舞的“勁”,特別是在快要結束舞蹈時,能夠起到決定性作用的一個重要因素就在于舞者對于“勁”的控制。為此,對于舞者而言,必須準確的控制力量,尤其是最后動作的造型勁道控制上[4]。

2.4古典舞表演的節奏控制

在古典舞中通常比較重視“反律”,即人肢體通過不斷變化所表達出來的炫動感。古典舞表演本身所涉及到的表演形式比較多,以此可以直接體現“反律”,但是不管哪種體現方式,都是組成舞蹈“舞律”的一種重要表現形式。

3古典舞“神韻”的主要特點

3.1分散性

分散性主要指神韻在古典舞表演過程中分散。神韻開始于演員的第一個舞蹈動作,一直到最后一組動作、造型。神韻在整個古典舞的表演過程中并非是某個階段或某組動作的特定內容,而是從頭到尾都與表演過程相伴隨[5]。

3.2不具象性

根據之前的描述可知,古典舞表演所具有的神韻其存在并非是固定形態的具象性,然而卻能夠被觀眾深刻的認識、感知到。換言之,盡管廣大觀眾可以直觀的欣賞古典舞演員的舞蹈動物,但是這并非等同神韻。神韻主要是在演員具象化的舞蹈動物以后,本身所具有的藝術沖擊力十分強烈,還具有審美示范引領能力,這是一種不具象的存在。在舞蹈演員中一旦缺少神韻,則古典舞藝術就不具備靈魂。

3.2可感知性

這是古典舞神韻的另一個重要特點,與不具象性之間的聯系十分密切。古典舞神韻盡管是一種非具體化的存在,本身抽象性極強,但是這不代表不存在神韻,反之還能夠為神韻增添很大的光彩[6]。同樣的,觀眾通常不能直接、簡單的感受神韻,通常會需要通過一個相對獨特渠道。事實上,觀眾對于神韻的感受過程也是發揮古典舞本身藝術魅力的過程,經過展示各種技術動物,演員就可以將舞蹈所真正要表達的藝術主題傳遞給觀眾,以此可將觀眾內心深處的情感共鳴充分引發出來。在整個過程中,可以轉化抽象化、不具象性的神韻為觀眾可感可知之物。然而,對于不同觀眾而言,其在審美能力、審美意識、主觀認知等方面存在明顯不同,因此即便是在欣賞同一部古典舞表演時也會感受、認知到不同的神韻內容。

3.4差異性

所謂差異性主要是指不同表演者表演給觀眾帶來不同的藝術感染力、審美沖擊力,且在具體程度、方式等方面存在明顯差異。換言之,神韻盡管無所不在,但是每位觀眾卻不能感受完全相同的神韻,甚至所出現的差異非常大[7]。

4“神韻”在古典舞表演中的體現

4.1古典舞線的流程分析

第一,行云流水般的意境。在古典舞中“線”主要是指在表演過程中舞蹈表演者身體形態、動作所具有的流動性,其在一定程度上能夠有機結合剛勁、纏綿的形象,以此可將古典舞本身的韻味、魅力充分體現出來。通過觀察古典舞線的流程,可以在空中充分展現線的流連纏綿,給人所帶來的意境體驗有如行云流水般,從而可以將古典舞本身所具有的藝術特征、美感充分體現出來。同時,古典舞表演通常會緊密聯系類似于書法、繪畫、武術等其他藝術形式。以齊白石的繪畫作品為例,其作品基本上都是采用一筆流線型完成,作者與筆在整個作品創作中能夠完美的融合為一體,彼此之間可以實現相互交融,以此可以幫助觀賞者對整個作品的完整性進行充分掌握,對于作品本身所具有的剛勁有力的圓潤性進行充分掌握。在古典舞中“線”作為表達“神韻”的一個重要要素,有必要在日常教學訓練中掌握一定側重點,明確的把握點與線[8]。

第二,連接動物的韻律體現。在表演古典舞的過程中,大多可以利用“線”的方式來連接起不同的動作,而體現韻律也是這樣。以《愛蓮說》的舞蹈表演為例,借助“線”的變幻可以將蓮本身所具有的高貴品質充分表達出來,且舞臺表現效果十分良好。實際在進行舞臺表演過程中,利用“線”可以有效的連接起每個細節,以此可以更為生動的展示荷花本身所具有的柔美、韌性,且借助動靜結合的方式能夠更為形象的刻畫荷花本身所具有的靜態美與動態美,如此一來就可以在心理上引起觀眾的共享,整個表演過程可謂是剛柔結合與動靜統一,其本身所具有的藝術感染力十分強烈。

4.2古典舞圓的形式方面

第一,起承結合。其在刻畫人物、整個舞蹈的情感表達中占據重要地位,“圓”就是古典舞蹈的核心所在,其比較重視空間、流動美感,且能夠將和諧、包容的內容同時兼顧,具體主要涉及多個方面,諸如靦、擰、仰、沖、靠等。

第二,內容與魅力。平圓、立圓、八字圓作為圓的基本內容與形態,通過一些訓練內容可以完成“云間轉腰”這個極具難度的動作,但是其通常會占據十分重要的地位,離不開表演者的刻苦學習,且構成古典魅力的一個重要方面就在于完美的展現這個動作,從而能夠創造出一種十分良好的舞臺表現效果[9]。

4.2古典舞韻的內核方面

第一,氣韻的生動。在古典舞、其他藝術形式審美中的一項重要原則就在于氣韻生動。氣韻的核心就在于“線”與“圓”,必須引起表演者的高度重視。針對韻而言,具體是在舞臺訓練過程中為了表達舞蹈語言所進行的有目的的、有意識的舞蹈形態,這對于進一步增強其針對性、藝術性十分有幫助,如此一來就可以有機結合舞蹈本身所具有的形、神。在古典舞訓練、表演中神韻缺一不可,且縱觀許多實際表演效果可知,為了準確的把握神與韻就必須在感情、內心方面進行仔細的琢磨,如此一來才能將古典舞本身所具有的魅力、意境充分體現出來。在古典舞蹈中韻作為核心所在,為了充分表現舞蹈本身所具有的內在力量,就必須進行準確的把握,以此才能進一步增強其藝術表演效果、藝術感染力,還可以增加觀眾在心理上的認同感。

第二,韻律美?!渡任璧で唷吩谝欢ǔ潭壬夏軌虺浞直憩F古典舞蹈本身所具有的韻律美,在舞臺表演過程中通過扇子可以作為是手臂的一種有效延長,表演者通過靈活的表演每個具體招式,就可以將古典、高雅的形態氣息充分體現出來,確保所呈現出來的舞臺效果能夠真正實現情景交融,且整個過程也能夠體現韻律美。同時,在舞蹈動物中也存在舞劍與舞扇的內容,伴隨變換多樣的舞姿就可以完美的展現古典舞蹈所具有的獨特韻味、精氣神形象。

第三,古典舞的核心。在古典舞表演過程中對于精神、肢體的追求核心就在于神韻,這也是人們尊重、發揚古典舞蹈的一種重要體現,可將其本身所具有的文化韻味、魅力充分體現出來,為此在日常表演、訓練過程中必須對核心進行充分把握,如此一來才能將古典舞本身所具有的核心魅力更好的表現出來[10]。

結束語

在我國傳統文化中古典舞始終都占據著至關重要的地位,其一個最為重要的特征就在于神韻,這也是靈魂所在,其在一定程度上能夠促進舞蹈感染力、表現力的提高。為此,在古典舞表演過程匯總必須高度重視神韻的體現,在學習與練習過程中需要進行反復的揣摩、把握,唯有此才能加深感悟并取得良好的舞臺效果,最終有助于古典舞本身藝術魅力的不斷擴大。

參考文獻:

[1]李睿. 論\"神韻\"在古典舞表演中的體現[J]. 青春歲月,2018(14):85.

[2]陸菲. 論“神韻”在古典舞表演中的體現[J]. 藝術科技,2016,29(3):207-207.

[3]李貝. 畫龍要點睛——“神”在中國古典舞中的重要性[J]. 學問(現代教學研究),2011(12):41-42.

[4]楊懿. 關于古典舞表演中“神韻”體現的幾點思考[J]. 藝術研究,2018(1):124-125.

[5]莊嚴. 關于古典舞表演神韻的思考[J]. 北方文學(中旬刊),2018(1):136-137.

[6]張大光. 針對古典舞表演中\"神韻\"的思考與探討[J]. 赤峰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7,38(1):143-145.

[7]杜萍. 論氣韻與神韻在古典舞水袖表演中的運用[J]. 麗水學院學報,2017,39(3):71-75.

[8]王思思. \"神韻\"在古典舞表演中的體現探索[J]. 藝術研究,2018(2):170-171.

[9]崔婕. 對古典舞表演神韻的幾點思考[J]. 藝術科技,2016,29(4):186.

[10]許慧子,蔣荊子. 談談“神韻”在古典舞表演中的體現[J]. 才智,2015(30):275-275.

舞蹈研究生論文范文第5篇

摘要:隨著全球化進程加快,世界范圍內的政治、經濟和文化的交流日益頻繁,對人才的培養提出了新的要求。將多元文化教育理念運用到舞蹈專業教育中,既是現代社會對舞蹈專業人才的多元化要求,也是現代教育順應國際化發展趨勢的必然選擇。本文將對多元文化教育理念在舞蹈專業教育中的滲透和運用進行闡述,促進舞蹈專業教育模式的改革和創新。

關鍵詞:多元文化教育理念;舞蹈專業教育;改革和創新

舞蹈是一門綜合性藝術,它將音樂、美術、文學等多種藝術融合并通過人的肢體動作和表情姿態展現出來,舞蹈已經成為文化交流、情感交流的一種手段。[1]長期以來,舞蹈和舞蹈教育的重要價值一直被低估。從世界發展角度看,舞蹈是不同民族、不同文化互動交流的重要方式;從個人發展角度看,舞蹈不但可以鍛煉體魄,而且可以豐富精神情感世界,陶冶情操,促進人追求更美、更好的生活。將多元化教育應用于現代舞蹈專業教育,有利于糾正傳統舞蹈專業教育的弊端,通過開拓學生的文化視野,豐富學生的文化內涵,培養學生多元審美能力,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從而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一、多元文化教育理念

多元文化教育是以多樣性和平等性為基礎,這里多樣性和平等性既指文化也指學生。世界范圍內的文化是多樣的,沒有優劣之分,都應該受到尊重和理解;每個學生都因為種族、宗教、家庭背景、個體發展的不同而具有獨特性,都有平等接受教育、促進個體發展的權利。多元文化教育就是以文化的多樣性和平等性為基礎,為每個學生都營造出平等的教育環境,使其接受平等的教育,培養學生在多元化社會中的適應能力和發展能力。

(一)尊重文化的多樣性和平等性

文化是人類社會生產生活的產物,是社會實踐過程中探索和總結出來的人類思想的結晶。不同地域、不同自然環境、不同時代背景、不同生活方式都會產生不同的文化。世界范圍內的文化沒有優劣、高低不同之分,都是人類社會的精神財富。多元文化教育理念認為任何文化都具有重要的教育意義,不僅要認識和理解文化的多樣性和平等性,而且要在教育中體現文化的多樣性和平等性,使教育的價值在多元文化的滋養下煥發新的生機,讓多元文化在教育的過程中得到傳遞和發揚。[2]

(二)文化的融合與創新

文化需要繼承和創新,但不能固守單一文化,而是要在對多種文化營養的吸收中促進自身的文化發展。在世界文化交流日益頻繁的今天,應以開發的姿態、廣闊的視野包容和理解多樣文化。多元文化教育不是將多種文化簡單的相加,而是要在理解的基礎上,互相滲透、互相作用,從而創新文化,發展文化。多元文化教育有利于培養學生對不同民族文化的認同和理解,培養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尊心。

(三)個性化教育,促進教育公平

任何學生都有平等接受教育的權利。多元文化教育強調不受政治、經濟、宗教、民族和社會地位等的差異限制,讓每一個學生都能有機會平等地接受教育,突出學生的個性發展。通過學習不同的文化,可以培養學生具有多元文化理念,引導學生主動培養學習能力,從而適應當下多元社會發展的需要,促進不同文化的發展,實現教育公平。

二、多元文化教育理念下的舞蹈專業教育

多元文化舞蹈專業教育是一種在多元文化教育理念下以舞蹈作為載體的開放式教育。多元文化的舞蹈專業教育提升的不僅是舞蹈技能,還包括舞蹈作為表現形式的文化內涵。[3]多元文化教育理念下的舞蹈專業教育突出了世界各民族文化精華在現代舞蹈教育中的文化價值,將世界各民族的優秀舞蹈內容及其背后的文化傳統、文化教育、精神內涵等納入舞蹈教育過程中。

多元文化舞蹈專業教育是使學生在學習不同舞蹈的基礎上,理解不同的舞蹈文化并學會包容和接納,并在這個教育過程中培養學生面對多元文化共同發展的世界潮流里的適應能力和運作能力,選擇文化和創造文化的能力,促進個體的全面發展和社會的進步,促進世界文化的發展與繁榮。

三、在舞蹈專業教育中滲透多元文化教育理念的意義

(一)豐富了舞蹈教育資源

傳統的舞蹈專業教育往往過于突出本土舞蹈和西方舞蹈在舞蹈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這種教育觀念桎梏著舞蹈專業教育的發展,不利于學生的全方位發展。[4]舞蹈專業教育的多元化教育理念是以世界范圍內的多樣的舞蹈文化為基礎,強調要尊重世界各民族各地區的不同的舞蹈文化。所以,多元文化教育理念下的舞蹈專業教學要用廣闊的視野看待世界多元文化,豐富教學資源,從而使學生接受多元文化,感受多元文化,增強舞蹈文化底蘊,在多元的舞蹈文化中提高創新能力。

(二)更新了教學模式,改革了教學方法

以世界范圍內的舞蹈文化作為基礎的多元文化舞蹈教育必須更新教學模式,改革教學方法。傳統的舞蹈教學內容不豐富,相對應的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也比較單一,舞蹈學習枯燥、單調,很多學生會逐漸失去對舞蹈的熱情,半途而廢的舞蹈案例屢見不鮮。但是,如果將世界的多元文化融入到舞蹈專業的教學中,讓學生的舞蹈學習不僅是“踮起腳尖”、“挺胸抬頭”,而是可以“臥倒——爬起”;學習內容從舞蹈技能培訓到把文學、繪畫、宗教信仰、社會科學等融入其中,增加舞蹈的文化內涵,使舞蹈有了“思想”,就會大大增加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教學質量。

(三)超越了“審美一元論”

長期以來,人們對舞蹈的認識多停留在“美”之上,認為舞蹈是展現美的藝術,是高于現實生活的,并無實用功能。在這種教育觀念下舞蹈專業教學已經失去了生存的根基,因為舞蹈是以人類的社會生產實踐為基礎的,并在社會實踐的發展中得到生機與活力。

多元文化教育理念強調世界文化的多樣性和平等性,強調在舞蹈教學中要尊重和理解多樣文化,并在此基礎上創造舞蹈文化,發展舞蹈文化。[5]將多元文化教育理念滲透到舞蹈專業教育中,改變了舞蹈教育的傳統的“審美一元論”,力求用多樣舞蹈形態背后的文化觀、價值觀、世界觀,豐富舞蹈的內涵與外延,在重視舞蹈具有審美屬性的同時,強調舞蹈的文化價值、現實價值。

(四)豐富了舞蹈的學科內涵

舞蹈是一門綜合性的藝術學科,應該豐富舞蹈的其他學科的文化內涵,否則舞蹈就是一門蒼白的藝術。例如,一支《雀之靈》不僅讓我們看到超高的舞蹈技能功底,而且也能在其中感受到自然性、民族性和創新性,是建立在民族傳統、歷史發展、自然科學等學科基礎上的藝術創作。

多元文化教育理念不僅促使世界多元舞蹈文化的交流與融合,而且促進了舞蹈與歷史學、運動學、心理學和教育學等學科的文化交叉。在多元文化教育理念下進行的舞蹈專業教育,讓學生能夠在多種學科文化內涵的滋養下,加深對舞蹈價值的理解,培養其創新能力。

但需要注意的是,在舞蹈專業教育中注重學科的交叉不是簡單的進行各學科的組合和疊加,而是要將舞蹈文化與其他學科文化進行深入融合和研究,并不斷深化產生新的藝術成果。

四、舞蹈專業教學的多元文化教育理念的實現途徑

傳統的舞蹈專業教育重視舞蹈技能的培訓,缺乏對舞蹈文化的認知培養和跨文化的文化意識培養。但是受現代素質教育理念和世界范圍內文化的頻繁流動的影響,多元化教育理念在舞蹈專業教育中得到應用和推廣。

(一)更新舞蹈專業的教育觀念

作為舞蹈專業教育的執行者,舞蹈教師應用多元文化教育理念武裝自己的教育教學活動。除了要進行基本的舞蹈技巧訓練和舞蹈知識的講解,還要在教學過程中注重培養學生對多元文化的理解和鑒別能力、借鑒和創新能力。這就對教師的文化素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舞蹈專業教師要不斷豐富自身的舞蹈文化修養,對學生進行人文關懷的教育,突出個性化教育,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二)改革舞蹈教育模式

多元文化教育理念下的舞蹈專業教學要求改革傳統的舞蹈教育模式。教師在教學活動中要加強學生對多元舞蹈文化的學習。

1.將多元的舞蹈佳作引入課堂

在欣賞舞蹈作品的時候,延展舞蹈作品的內涵和外延,為學生介紹相關的社會背景和文化內涵,結合學生的個性特點,使學生在欣賞舞蹈魅力的同時領悟和吸收不同的文化,提高學生的審美水平、評價能力和表達能力。

2.鼓勵學生借鑒和創作新的舞蹈作品

多元文化教育的最終目的是培養學生的領悟能力和創新能力,所以在對學生進行多元舞蹈文化的教育之后,鼓勵學生發揮優勢,對舞蹈作品進行多元化分析,在借鑒和領悟的基礎上進行舞蹈編排的創新,提高學生的多元文化思維能力和運用能力,實現多元文化教育。

3.充分利用現代化教育手段

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為多元文化教育提供了技術支持。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充分利用現代技術,使課堂教學科技化、現代化,與國際接軌。

五、結語

將多元文化教育理念應用于舞蹈專業教育,一方面,是在理解和包容多元文化并對其吸收和借鑒的基礎上,促進本土舞蹈的創新與發展,增強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提高具有中國特色的舞蹈在國際舞臺上的地位。另一方面,是在強調個性化教育,實現教育公平的基礎上,推動舞蹈專業教育的改革,培養出具有國際意識、高素質的創新型舞蹈專業人才。

參考文獻:

[1]劉荔.關于在普通高校舞蹈教育中滲透多元文化教育的思考[J].才智,2014(23):95-95.

[2]李韻葳.新時期普通高校舞蹈教育中滲透多元文化教育的探索[J].北方音樂,2015,35(21):172-173.

[3]江鈴,陳鴻.舞蹈鑒賞[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3:21.

[4]呂藝生.舞蹈學導論[M].上海:上海音樂出版社,2014:13-15.

[5]周杰.多元文化[J].跨文化傳播,2012(12).

(責任編輯陳志萍)

上一篇:舞蹈藝術鑒賞論文下一篇:舞蹈學專業論文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