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政協發言稿范文

2023-06-12

政協發言稿范文第1篇

大家下午好!在中國共產黨建黨93周年之際,受組織安排,我榮幸地作為優秀黨務工作者代表發言,在這里我十分感激,也由衷地感謝組織和大家對我的信任。下面我簡單談談從事黨務工作的幾點體會和感受,不妥之處,敬請各位領導、同志們批評指正。

一、以責任之心,履行職責,提高黨員素質

責任心是做好一切工作的前提,沒有責任心就談不上執行力,對黨務工作者而言更是如此。因為我們面對的不僅僅是上級的領導、上級的文件,更多的是面對我們周圍的黨員和群眾。也正是這種責任感,促使我們履行好職責,落實好責任,把工作部署到位,落實到位。在工作中,堅持原則,認真貫徹落實黨組織的通知、文件和精神,這是我們基層黨組織要做的最基本工作,要讓每個黨員都知道在一定時期內要求做什么,怎樣做,每名黨員都要行動起來,按要求去做。黨員先進性教育如此,黨風廉政建設教育、黨建創優爭先也是如此,尤其是把“三嚴三實”(嚴以修身、嚴以用權、嚴以律己,謀事要實、創業要實、做人要實 )作為為人師者的行為準則,結合我校爭創“七個先鋒崗”的要求,充分發揮先鋒模范的帶頭作用,履職盡責辦實事,這就是作為一名基層黨務工作者應履行的職責。

同時,堅持把思想政治教育作為黨建工作的首要任務,堅持以黨的基本理論武裝黨員,以高尚情操教育黨員,不斷提高黨員的思想政治素質。我院黨總支根據新形勢的要求,通過集中學習或自學的方式,全面深入地組織開展了以學習貫徹總書記五四重要講話精神

和周書記在五四表彰大會上的講話精神等為主要內容的教育活動,大大地提高了黨員的素質。

二、以公仆之心,認真抓好黨員發展工作

身為黨員,牢記黨的宗旨,以公仆之心,做到身體力行,立黨為公,執政為民。對基層黨支部而言,無論是做常規工作還是開展其他活動,都絕不能停留在表面,華而不實。要緊緊圍繞黨的中心工作,把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和決議真正貫徹落實到實際工作和學習中去,在工作中我們結合實際,以人為本,既堅持原則,又講靈活性,扎扎實實抓支部建設;嚴格組織程序,高標準、高質量、嚴要求抓好黨員發展工作;堅持積極而審慎地做好在大學生中發展黨員工作,嚴把材料關,做到“五不報”。按照“堅持標準,保證質量,改善結構,慎重發展”的方針,確保黨員發展質量,絕不能帶病入黨,以黨風帶學風、校風、推動學??茖W發展。

堅持黨員“三會一課”制度,注重黨員教育方法,創新活動載體,激發黨員積極性,增強凝聚力,使黨員在現實工作中充分發揮先鋒模范作用。

三、嚴格要求,做一名合格的黨務工作者

作為一名基層黨務工作者,在這三年的工作實踐中我深刻體會到,要搞好黨務工作,就必須圍繞中心,服務大局,堅持“三個到位”,強化“四項建設”,為改革發展提供思想保證和精神動力。 黨務工作是一項值得堅守、值得付出的工作。平凡的工作需要一顆平常心,一絲一毫的浮躁和雜念都做不好黨務工作。作為一名兼職

黨務工作者,既要搞好本職工作,認真做好學生思想、事務性工作等,又要承擔黨總支工作,日常工作瑣碎、煩多,常常一天下來只有一個感覺,那就是累,相信在座的很多同志都有這種感受。通過黨員先進性教育,不斷增強了我們的大局意識,奉獻精神,既然走上了這個崗位,那就必須盡心盡力去做,講奉獻不失職,講原則,講風格,講真誠,堂堂正正做人,實實在在做事,清清白白做好黨務工作。 黨務如家務,平凡中見赤誠,我們今天雖然做了一些工作,取得了一點點的成績,那是組織和同志們對我們的信任和支持,但離黨和人民的要求還有很大的差距。面對新形勢、新任務,如何提高基層黨建工作水平,對我們來說既是一種壓力,也是一種動力,更是一種挑戰。我們不求轟轟烈烈,但求問心無愧,我們一定會乘這次表彰大會的東風,在平凡的崗位上倍加努力工作,積極探索改進和推動黨務工作發展的有效途徑和辦法,在黨員中繼續開展黨建作風建設和深入開展創先爭優活動,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圍繞中心,服務大局,明確標準,突出促發展、優服務,強組織建設目標,結合實際,認真謀劃、布置、實施黨員追夢先鋒工程和雙促雙帶示范工程,開展“訪三室轉三風”,深化“兩訪兩創” 活動,并將學習貫徹總書記五四講話精神活動和推動各項工作結合起來,充分發揮好黨組織的戰斗堡壘作用和共產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落實到聯系服務群眾上,轉化到加強和改進自身建設上,為全面提高黨員素質發展做出更大的貢獻。

政協發言稿范文第2篇

國務院振興東北辦原副主任 宋曉梧

2011年是“十二五”開局之年,經濟運行總體平穩,但結構調整步履維艱。調整經濟結構,轉變增長模式,“十五”、“十一五”就提出來了,至今進展緩慢,事實說明有待改革攻堅,尤其需要界定政府和市場界限,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基礎性作用。如果說,前一階段中國經濟發展的突出特色是政府行政主導,這一運作方式能集中各種資源把GDP搞上去,那么在新的發展階段,應當看到這一運作方式導致政府與市場的關系“剪不斷”,中央與地方的關系“理還亂”。一些人認為,地方政府之間的競爭是中國經濟增長的“密碼”。單純從GDP增長的角度看,地方政府競爭居功甚偉,但積累的一系列的問題日漸顯現,如重復建設、產能過剩、資源浪費、環境污染等。尤為嚴重的是,地方政府成為資源配置的主體,模糊了政府與市場的邊界,還為權錢交易提供了廣闊的平臺。近年來,地方政府公司化的傾向愈演愈烈,層層分解下達或變相下達GDP、投資、招商引資、重大項目等各種經濟指標。為了完成這些經濟指標,有的黨政工團齊動員,有的層層考核到街道。地方政府成為資源配置的主體,使宏觀調控發生嚴重扭曲,國家調控的對象主要不是市場而是地方政府。地方又普遍追求高增長、大投資,中央為了保證地方高指標所需的煤電油運,實際形成地方調控中央的局面。以“十二五”規劃中GDP增長指標為例,中央預期7%,各省、市、區的指標加權平均為10.5%,比中央的高出50%。這種狀況普遍出現,責任不在地方,而在相關體制機制不適應發展方式轉型的要求,這也表明體制機制不改不行了。界定政府,包括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與市場的邊界,涉及行政體制、財稅體制、外貿體制、土地制度、分配制度、價格機制以及社會管理等眾多領域。當前可以先從四方面入手逐步破題:

一、建立統一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系。建議以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公共設施基本完備作為衡量省、市、區是否協調發展的主要指標,盡快取消地方的GDP、投資等規劃指標,不再把這類經濟指標作為地方政府政績考核內容,以利于保證全國政令統

一、市場統一。對于近年來已經形成的20多個國家級區域規劃,建議“十二五”時期中央突出抓好西部大開發,對于其余跨省的重在指導,省內的由各省自行協調。要警惕過多的國家級區域規劃形成層次不等、種類繁多、畫地為牢的各類財稅、土地、外貿等優惠政策,助長地方政府主導的區域性GDP競爭,結果反而割裂了全國統一市場。地方政府要確保中央方針政策和國家法律法規的有效實施,加強對本地經濟社會事務的統籌協調,提供各項公共服務,維護市場秩序和社會安定。

二、明確劃分各級政府事權財權。按照公共財政框架和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的要求,明確界定各級政府的事權,落實與之相匹配的財力。建議逐步將基本公共服務事權適時適當集中到中央,由中央統籌平衡各地基本公共服務的標準,并建立全國統一的基本公共服務經費保障機制。盡快將各級政府間財稅關系、責權劃分等基本制度以法律形式加以規范,限制中央政府部門的自由裁量權,杜絕“跑部錢進”的弊端,同時減少地方政府對“土地財政”的依賴。

三、深化行政管理體制改革。加快推進政企分開、政資分開、政事分開,政府與社會組織、市場中介組織分開。把不該由政府管理的事項如企業經營決策等,堅決轉移出去;把該由政府管理的事項如基本公共服務等,切實管好。以制度保證充分發揮市場在配置資源中的基礎性作用。

政協發言稿范文第3篇

范文大全

(可編輯)

1

更多精彩范文點擊主頁搜索

總書記關于加強和改進人民政協工作的重要思想理論研討會發言稿:深入推進政協協商民主建設

總書記關于加強和改進人民政協工作的重要思想理論研討會發言稿:深入推進政協協商民主建設

近年來,xx縣政協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認真學習貫徹中共十九大精神和總書記關于加強和改進人民政協工作的重要思想,不斷強化協商民主理念,探索協商民主方式,豐富協商民主內容,促進協商成果轉化,初步形成了黨政重視、政協主動、委員參與、各方配合的良好協商格局。

一是注重政治引領,優化協商民主環境。始終堅定正確的履職方向,牢固樹立在縣委領導下開展政協工作的政治理念,經常主動向縣委匯報中央省市有關精神和政協工作情況,堅持將縣政協年度工作要點、年度協商計劃提請縣委常委會研究,積極爭取縣委縣政府重視支持,使黨政領導對協商民主建設更加重視,使政協工作更好地向中心聚焦、為大局出力??h委縣政府堅持把協商民主建設納入全縣工作大局,把政治協商納入決策程序,經常邀請政協組織、民主黨派、人民團體、社會各界就重大事項研究、重要工作部署、重點項目推進開2

更多精彩范文點擊主頁搜索

展協商,經常給政協出題目、交任務,委托政協開展重要課題調研,參與重要事項論證,為政協有效發揮職能作用,推進協商民主建設指明了方向,提供了保證。

二是注重創新載體,搭建協商民主平臺。學習借鑒全國政協雙周協商和省政協月協商制度,建立了縣政協“季協商”制度,在協商內容、協商方式、組織實施、成果轉化等方面作出具體安排,促進重大協商活動有計劃有步驟組織實施。建立完善提案承辦單位、提案者、政協提案委三方溝通協商機制,每年組織召開提案辦理協商會,重點圍繞教育、醫療、住房、就業等重要民生問題開展提案辦理協商,使提案辦理工作始終在充分協商的基礎上進行。以專委會為依托,緊密聯系黨政部門單位,針對群眾反映強烈的供熱供水、環境保護、食品安全、醫療保障等問題開展對口協商,促進了相關問題的解決。以“委員界別活動日”為平臺,圍繞實體經濟發展、城區秩序管理、鄉村道路建設等課題,組織界別委員開展界別協商,提出了一些針對性和實效性較強的對策建議。

三是注重精準選題,拓寬協商民主領域。堅持從縣委縣政府重視、人民群眾期盼、政協有能力做的課題入手,創新政協協商議題的提出辦法,形成了縣委縣政府“交題”、政協主席會議“選題”、政協常委會議“審題”、縣委常委會議“定題”的工作機制。圍繞黨政所需選題。重點是選擇縣委縣政府正在謀劃的發展戰略和重大事項,3

更多精彩范文點擊主頁搜索

超前思考,提前介入,增強協商的主動性、預見性和前瞻性。圍繞中心任務選題。重點是選擇縣委縣政府正在實施的重大戰略和重大事項,及時跟進、建言獻策、凝聚力量,為全縣中心工作提供支持。圍繞民生熱點選題。重點是選擇人民群眾普遍關心關注的熱點難點問題,深入基層,傾聽民聲,反映民意,為縣委縣政府理順關系、化解矛盾提供幫助。

四是注重成果轉化,增強協商民主實效。著力豐富協商內容。每年除對“一府兩院”工作報告和計劃、財政報告在政協全體會議上討論協商外,還對經濟社會中長期發展規劃、事關環境資源和可持續發展的重大事項、醫療衛生教育就業和社會保障等方面的重大決策與社會體制改革的重要舉措,在政協常委會議、主席會議、專題協商會議上開展協商。著力改進協商形式。突出例會協商、注重對口協商、深化專題協商、推進界別協商、強化提案辦理協商、創新評議協商、探索黨派團體協商,廣納群言,廣集民智,為縣委縣政府科學民主決策提供參考。著力轉化協商成果。每次協商成果都以政協黨組文件或《會議紀要》等形式,及時報送黨政領導和有關部門。黨政領導對政協報送的重要調研報告、建議案、提案、社情民意信息高度重視,及時批轉有關部門辦理落實,有效促進了協商成果的轉化。

幾年來的工作實踐和探索,我們感到政協協商民主建設還存在一些薄弱環節和亟待改進的問題。一是思想認識還不夠到位。有的鄉4

更多精彩范文點擊主頁搜索

鎮、部門領導和政協委員認為協商民主是上級機關的事情,與基層組織關系不大;有的甚至錯誤地認為開展協商活動是自找麻煩,征求群眾意見是多此一舉,沒有把協商民主擺在重要位置,存在被動應付現象。二是配套制度還不夠健全。“三在前、三在先”是政治協商的重要原則,但對如何堅持和落實這一重要原則缺少具體制度與操作規程。尤其是對不同層次、不同內容、不同形式的協商,缺乏與之配套的操作辦法。對該協商而不協商造成決策失誤的單位和個人如何處理,缺乏依據。三是內容形式比較單一。從內容來說,政協章程和中央文件規定的政治協商的內容比較籠統,沒有明確具體的實施細則。從形式來說,還沒有完全突破政協協商民主方式的慣性思維和固定模式,活動范圍還不夠廣泛、形式還不夠活躍,特別是對口協商和界別協商的優勢和特色還不夠突出。四是協商實效有待提升。有時報送協商成果不及時,錯過黨政決策參考良機,難免成了“馬后炮”;有時不是用政協正式文件報送協商成果,未能引起黨政領導和有關部門的足夠重視。協商成果跟蹤督辦不夠及時,存在協商成果“一報了之”的現象。有的黨政職能部門對已經落實的協商成果沒有及時反饋政協,政協也未能及時將有關情況反饋給政協委員,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委員參與協商議政活動的積極性、主動性。

今后,我們將認真學習貫徹總書記關于加強和改進人民政協工作的重要思想,不斷創新協商民主機制,突出協商民主關鍵,拓寬協商民主渠道,增強協商民主能力,提升協商民主實效,進一步5

更多精彩范文點擊主頁搜索

推進政協協商民主建設取得新成效。

政協發言稿范文第4篇

建設高效生態型機械加工企業

大王金泰集團有限公司

(2010年7月9日)

一、企業基本情況

金泰集團是以機械加工為主的國家高新技術企業,主營業務范圍有:輪胎模具、輪胎膠囊、輪胎硫化機、油田機械裝備、樹脂砂鑄件、有色金屬鑄件、國際貿易等。今年以來,金泰集團深入貫徹落實市、縣經濟工作會議精神,牢固樹立和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深化企業改革、加大科研投入、積極開拓市場,在原材料同比大幅上漲,通脹趨勢進一步加深的不利市場環境中,沉著應對,積極開拓國際國內市場,企業保持了速度、效益、質量同步快速增長的良好發展態勢。

(一)經濟運行質量和效益繼續提高。1-6月份,公司實現銷售收入與去年同比增長27%,利潤增長25%,生產效率進一步提升,產品質量進一步提高,企業經濟實力進一步增強。

(二)企業市場進一步拓寬,對外貿易快速增長。利用企業所在地為山東省輪胎制造基地,勝利油田腹地等優勢,公司在保持和維護原有客戶的基礎上,公司先后開拓了四川、廣西、福建等國內市場,開發了美國、烏克蘭、埃及等海外市場,產品銷路通暢,訂單爆滿。1-6月份集團各子公司累計完成進出口總額700

萬美元,增長27.2%,其中外貿出口450萬美元,增長36.5%,進口250萬美元,增長16.7%,其中加工貿易出口和進口分別增長42.3%和30.1%。

(三)注重科研投入,推進自主創新。為增強企業核心競爭力和創新能力,企業不斷加大科研投入力度?,F公司成立了兩個省級技術中心,2009年,建立山東省首批院士工作站,近三年3項技術獲得山東省科技進步獎,6項技術獲得市級科技進步獎,1項技術獲得市級科技成果轉化獎,公司獲得省部級榮譽稱號7項,申請國家專利49項,3項獲得專利與名牌博覽會特別金獎。“金泰牌輪胎硫化膠囊”被評為山東省著名商標,鑄造被列入全國100強,集團公司也被評為山東省資源綜合利用示范企業和山東省制造業“雙甩”示范企業。由于在自主創新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績,公司于2009年9月被評為中國自主創新企業。技術創新為企業的持續、高效發展奠定了基礎。

(四)大力推進節能降耗,發展循環經濟。以模具節能技改為例,項目首次將CAD/CAE數字化技術與五軸五聯動高速加工中心相結合,簡化5道工序,實現模具加工一次成型,產品周期由60天縮短為15天,同時改變模具熱處理工序,綜合節能折合標煤1.3萬噸以上。此外,公司還開發了利用廢鋼、廢鐵生產優質樹脂砂鑄件項目和廢棄輪胎和膠囊資源化綜合利用項目,將企業自身及周邊企業產生的廢舊鋼鐵、廢舊輪胎、膠囊等全部加以回收利用,可年處理廢鋼、廢鐵4萬噸,年處理廢舊輪胎、膠囊1萬噸,實現了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雙贏。

(五)保護知識產權,發展品牌戰略。近年來公司組織技術骨干,依托項目開發,積極進行知識產權保護工作,先后申請專

利近百項,發明專利7項,注冊商標2項,1項被評為山東省著名商標, 4項成果獲得“中國國際專利與名牌博覽會特別金獎”,3項目成果榮獲山東省科技進步獎,1項成果獲國家級科技成果應用獎。知識產權的保護為企業發展品牌戰略提供了有力保障,提升了公司產品的知名度、美譽度,也增強了搶占市場的能力。

二、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從質量、效益、品牌形象著手,強化內部管理。企業的核心競爭力,歸根到底來源于企業的內部管理,只有強化內部管理,具備了核心競爭力,企業才能夠在市場競爭中取得相對優勢,處于有利的地位,企業的內部管理水平和綜合實力,在危機面前才能真正的體現出來。我們企業要以質量、效益、品牌形象為切入點,以規范企業法人管理機制為核心,讓管理出效益,打造自己在行業內的品牌。

(二)加大市場開拓力度,搶抓內外市場。前段時間的經濟危機對產品市場沖擊很大。尤其是對市場單一的企業生存尤為艱難。為此,公司自今年始采取以下市場開拓措施:

1、分散產品市場,合理培養大客戶,避免單一客戶。

2、積極開拓國際市場,在未來三年內使公司產品的出口額達到50%以上。

3、主攻國有大型企業市場。

(三)繼續加大技術創新力度,加強對企業信息化建設的投入。以先進的生產技術、創新性的生產工藝、高端的信息化水平引領企業發展。在未來三年內將加大對技術中心、院士工作站的投入力度。今年11月之前投資1700萬完成研發綜合樓的建設,改善試驗研發條件,提高研發人員待遇。在延續、加強與山東理工大學、青島科技大學、青島理工大學、浙江大學、北京大學、清華

大學、山東大學等高校合作的前提下,與西北工業大學、天津大學建立緊密的產學研關系,實現企業高端人才培養、技術研發引進的提速與升級,促進企業盡快發展。繼續加強信息化建設的投入力度。在未來兩年內,公司制造產業要全部實現虛擬制造技術的應用,在用好現有PDM/PLM、ERP管理系統的前提下,進一步完善ERP系統,實現物流、倉儲、生產、檢測等全流程的信息化管理。購進先進的自動化設備,淘汰落后生產工藝,為信息化的推廣應用奠定基礎。

(四)依據國家產業政策,逐步實現企業轉型。公司現有產業主要為傳統的加工制造業。市場競爭激烈、利潤空間小、資金占有量大、周轉時間長。為此,公司董事會決定在今明兩年建設年產9000萬A/H磷酸亞鐵鋰動力電池項目和年產100萬套汽車電子系統項目,兩個項目建成后將成為公司主業,公司也將逐步走上集約型、清潔型的現代化生產道路。

三、問題和建議

(一)解決中小企業發展中的資金困難是當務之急。中小企業的融資相對于大企業來講較為困難,而且較難享受到優惠利率,在銀行銀根緊縮的時候,一旦有大企業出現大額貸款,中小企業一般就難以得到銀行的資金扶持。這是不合理的。建議政府協調金融機構對中小企業經營情況進行考核;信譽好的就應優先扶持。

(二)強化對企業的人才培訓,為中小企業發展提供人才保障。中小企業無論是經營管理的高級人才,還是從事各種專業管理和技術工作的專門人才,都遠不能適應其發展的要求,而企業自身又沒有能力實現在職人員的培訓,而且留人困難。隨著企業的不斷發展,職工培訓工作越來越重要,希望政府強化對企業職

政協發言稿范文第5篇

培育新型職業農民 振興農業職業教育

——原平農校的實踐與思考

尊敬的各位領導、同志們:

在黨的十八大召開之際,山西省政協出題目,召開會議,專題研討職業技術教育如何更好地服務我省轉型發展的問題。

大家知道,我國農業職業教育發展中存在的困惑、困難,由來已久,眾所周知;未來“誰來種地”、“怎樣種地”等現實和深層問題,引起全社會廣泛關注。在如何培養以農業作為終生職業、具有一定職業素質和技能,能創業的新型職業農民方面,我們進行了一些有益地探索與思考。

下面,我代表原平農校,匯報學校的一些做法和想法,請大家批評指正。

一、成功實踐,有益探索

忻州市原平農校,始建于1952年,位于全國著名的產糧大市——原平市,占地515畝,總建筑面積77766平方米,是國家首批命名的重點中等專業學校。風風雨雨六十載,以農而立,倚農發展,靠農強盛。“統招統分”時期,曾被譽為“忻州的黃埔軍校”;2002—2007年掛靠山西農業大學(掛原平農學院牌子)招收大專生,涉農專業也曾經被農村學生看好;最近三年來,在省教育廳、財政廳、農業廳、忻州市委、市政府等部門大力支持下,學校在“送教下鄉”、“農民職業技能培訓”和“集團化辦學”等方面均走在了全省同類學校的前列,學校面貌日新月異,辦學能力和服務水平顯著提高,學校也因此被教育部、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和財政部,確定為“國家中等職業教育改革發展示范學校建設計劃”第三批立項建設學校。

(一)實施“送教下鄉”,探索職教發展新路

根據省教育廳《關于涉農中等職業學校開展“送教下鄉”試點工作指導意見》精神,2009年開始,我校在忻州市9個縣(市、區)的41個鄉(鎮),共招收“鄉村班”學員11358人,設138個教學點,166個教學班。我們的做法是:

1

1、堅持“四個創新”

(1)創新辦學模式,校農緊密合作。成立“送教下鄉”領導組,完善制度,明確責任,分工協作,研究決策重大事項,全面負責和監督“送教下鄉”全過程。按照省教育廳四個規范文件,制定了13項規章制度,確保了“送教下鄉”工作高效運轉。

(2)創新培養模式,工學交替展開。“送教下鄉”打破了農業職業學校原有僵化的辦學體制,實行“校農合作,產學結合”的人才培養模式,學員實行學分制和彈性學制管理。

(3)創新教學模式,強化實踐技能。根據農業生產特點和農民生產實際,實行了“以生產過程為導向”的辦學模式。利用多媒體教學、集體示范、個別指導等手段,強化實踐能力培養。同時,根據培養需求,創新教育內容,編寫“教、學、做”一體化教材28本,制作課件130個,印發了“學、做、考”助學手冊1萬余冊。

(4)創新評價模式,重點突出“四考”。組成鄉村干部、教師、學員和教學點負責人“四位一體”評價考核機制,突出抓好考勤、考學、考試、考核四考。三年來,共評出示范教學點26個,模范教師20個,優秀學員1050人。

2、取得五項成效

(1)提高了農民學員素質。“送教下鄉”使一批農民掌握了科學技術,開闊了視野,提高了素質。農民學員獲全國農業職業技能大賽三等獎一項;獲全省第六屆職業技能大賽一等獎3個,二等獎 2個,三等獎5個。2012年3月,學員劉還愛被省職教學會授予“最具潛質創業之星”的稱號。

(2)增加了農民學員收入。通過學習,原平市中陽村安志勇自建大棚種甜瓜,神山村賈麗霞夫婦承包荒山搞養殖,年收入均超20萬元。

(3)引領了區域經濟發展。幫助原平市西榮華等35個村成立了專業合作社。在68個村推廣新技術185項,共增收3000多萬元。

(4)推進了新農村文化建設。幫助48個村組建了秧歌隊、26個村組建了健身隊、20個村組建了科普宣傳小組。不定期開展“五個一活動”、“爭先創優”等活動。

2

(5)打練了一支教學和管理隊伍。通過以老帶新、強化教研、學歷提升、內引外聘等措施,一支愛農務農、吃苦耐勞、業務精湛、專兼結合的高素質教師隊伍正在形成。教師武萍、孟祥嬋在2012年全國教師教學設計和說課比賽中分別榮獲一等獎、二等獎。

2011年,我校代表山西省農業職業教育集團參加了全國職業院校學生技能作品展洽會,以“送教下鄉”為主要內容舉辦了農業專項展,受到中央、省市領導的好評?!吨袊逃龍蟆?、新華社等20家媒體進行了深入報道。陜西榆林農校、遼寧盤錦職校等58家兄弟院校單位前來觀摩學習。

“送教下鄉”的深刻體會是,“送教下鄉”,服務“三農”,符合省情、市情,符合農業職業教育改革發展要求,順應了新農村發展需求,是一條農業職業院校的發展新路。在“送教下鄉”活動中,學校教職工不計得失,自己墊資、自備車輛,勇于擔當、真情奉獻,深深打動了農民,感動了社會各界。

(二)推進集團化辦學,提高農業職業教育水平

2010年,我校牽頭組建了山西省農業職業教育集團,由68家院校、企業和科研院所組成。目前運行情況是:

1、建立和完善長效機制,保障集團化辦學運行

組建集團化辦學指導委員會,經調研、論證,制定人才培養方案、設置課程體系;成立了課題研究組,對職業教育進行專題研究;“校農合作、產學結合”的人才培養模式初步建立。

2、發揮“五個平臺”作用,提高集團化辦學水平

借助科學研究平臺,開展了“農業職業教育面向‘三農’的教育教學改革研究”的10個子課題研究;開展了“送教下鄉”規范管理和質量監控專題研究;集團各院校組織編寫了“新農村新農民系列改革示范教材”30本;發行《山西農業職教集團工作通訊》等刊物8本,為服務“三農”提供了理論依據。

借助資源共享平臺,開通了教育集團網站;集團成員單位共同制定了“送教下鄉”9個專業的教學計劃;共同舉辦了全省職業技能大賽。

借助合作交流平臺,集團內院校間實行了“3+2”人才培養模式;中央部委、省內外院校領導、專家近百人次來校觀摩考察;我校馬駿書記曾多次到

3

吉林省、山東省等地作專題報告。

借助社會服務平臺,以服務“三農”為主題,一手抓 “送教下鄉”,一手抓面向農村、農業的各級各類培訓;參加新農村規劃;項目的引進與開發。

借助專題活動平臺,我校的“送教下鄉”、“集團化辦學”成果,代表山西省參加了全國職業院校學生技能作品展洽會,贏得一致好評。

(三)加強社會化培訓,服務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

近年來,學校以培養合格的基層農技人員和職業農民為根本任務和落腳點,對社會化培訓進行了一些探索和實踐,取得了初步成效。

1、設立機構,確立基地,為培訓工作創造了條件

2009年,學校設立了培訓部,并納入正軌編制;改建了住宿部,可容納200名學員住宿,餐廳可供1000人就餐,為培訓工作的開展創造了條件。2010年,學校被確立為“山西省農村勞動力轉移陽光工程培訓基地”、“山西現代農業技術培訓基地”、“山西省大學生村干部創業培訓基地”、“新農村建設雙帶頭人培養培訓基地”。

2、規范管理,完善機制,為培訓工作提供了保障

建立并逐步完善“田間學校”培訓模式。以生產過程為導向,根據農村調研、專家意見,制定計劃、組織教學;精心安排食宿,讓學員“吃得放心、住得舒心”;組建專家團隊,建立網絡服務平臺,長期提供咨詢服務;成立跟蹤服務小組,到地頭指導學員實踐。

3、認真實踐,積極探索,為培訓工作注入了活力

培訓工作緊扣“新、實、精、合、全、升”六個字。一是“新”:為學員推廣新品種、新技術,解讀新政策、新法規、農業新信息;二是“實”:傳授實用技術,加強實踐指導,提高培訓實效;三是“精”:精挑培訓師資,精心組織教學,精細安排實習;四是“合”:校農深度合作,產學緊密結合,師生形成合力;五是“全”:培訓學員職業技能、就業創業能力的同時,注重職業道德、鄉村文化建設等知識的滲透;六是“升”:提升學員綜合素質,提升教師教學能力,提升服務區域經濟發展的能力。

4、農民富裕,村莊變樣,為培訓工作開創了局面

三年來,為省內外34個縣市,累計完成基層農技員培訓、陽光工程培訓

4

等各類培訓75期,近3萬人次。中央電視臺首屆創業盛典“陽光創業英雄”、“全國20佳”——楊還才等農村致富帶頭人,便是培訓碩果的最好見證。

二、困難重重,機遇難得

在加大職業教育創新發展的同時,必須面對發展中的一些困難和問題。通過三年來的“送教下鄉”實踐,我們深深體會到,鞏固成果,提高質量,繼續發展和深化改革的任務還很艱巨。突出表現在以下方面:

(1)人才供需矛盾突出,農業發展后勁乏力

農業現代化建設的主體是新型職業農民,而傳統的輕農觀念和農村城市化、工業化進程日益加速使務農勞動力不斷減少,學生不學“農”、學農不務“農”的現象使農業類學校數量銳減,農業職業學校辦學舉步維艱。農村人才嚴重短缺,農業技術人才供需矛盾突出,客觀上制約了農村經濟的發展。

(2)職業教育的觀念、體制、機制、辦學模式的改革需要進一步深化 由于缺乏完善的機制體制,民辦職業教育發展不夠,公辦職業學校辦學機制不夠靈活,示范學校的功能沒有充分發揮;行業企業參與職業教育的機制有待完善;職業教育經費投入保障和穩定增長機制尚未建立;科學的職業教育評價標準和評價機制有待完善;職業資格證書等方面的制度建設還比較薄弱。農業產業的弱勢地位沒有實質性改變,農村實用技術人才缺乏狀況日益顯現。

(3)資金投入不足,職教優勢未能充分發揮

新型職業農民的培養離不開強有力的資金扶持政策。雖然國家對職業教育投入很大,但對于公益性很強的農業職業院校,政府給予的扶持政策十分有限。學校辦學經費匱缺,資金渠道單一,投入不足,先進的教學設備無法購進,科學的教學手段無法應用,基礎建設嚴重滯后于現代農業的發展需求,直接影響了農業職業院校的吸引力、競爭力。

(3)師資隊伍難以滿足職業教育發展的需要

職業教育的師資問題是職業教育的核心問題。目前,農業職業教育師資隊伍狀況與職教事業規模發展需求存在很大差距。職業院校師資培養培訓體系和政策制度還不完善,職業教育教師隊伍不適應職業教育改革和發展的要求,教師數量特別是“雙師型”教師嚴重不足,結構不合理,整體素質亟待

5

提升,急需大力培養培訓“雙師型”教師隊伍。

黨的十八大報告中強調指出:“解決好農業、農村、農民問題是全黨工作重中之重,城鄉發展一體化是解決‘三農’問題的根本途徑”。教育部等九部門《關于加快發展面向農村的職業教育的意見》和《全國農民教育培訓“十二五”發展規劃》等一系列意義重大、影響深遠的戰略部署,給農業農村帶來了千載難逢、跨越發展的歷史機遇,給農業職業教育創造了發展契機,為新型職業農民的培育和農業職業教育注入了強大的動力。

三、合力推進 振興可待

振興農業職業教育,僅靠教育部門的力量肯定是不夠的,需要社會各屆的大力支持與配合。怎樣振興農業職業教育,培育新型職業農民,我們有如下幾點思考。

(一)完善管理機制,成立農業職業教育指導組

根據農業行業的特點以及我省農村、農民的現實情況,我們建議成立由政府主導,行業、企業、科研院所、農業職業院校共同參與的農業職業教育指導組,加大對農業職業教育工作的宏觀指導,研究、擬定農業職業教育中長期規劃,不定期召開農業職業教育工作會,組織和指導地方開展農業職業教育培訓,并就全面推進農業職業教育的重大問題進行研究。

(二)依靠政策扶持,制定農業職業教育振興計劃

農業職業教育現在仍處于弱勢,弱勢教育急需要強勢政策支撐。制定一套切實可行的農業職業教育振興計劃,對于推進我省農業經濟的發展是非常必要的。初步設想是:

1、建設特色學校

由省、市財政支持設立“農業職業教育專項發展基金”,用于補貼農業職業教育的建設和運行。至少在當地建成一所辦學條件好、辦學質量高、辦學模式新的農業職業學校,以起到引領、骨干和示范作用。

2、打造名師隊伍

建立職教師資培養培訓基地,并遴選一批具有行業代表性的企業,與職教師資培養培訓基地聯合開展師資培養培訓工作;在實施國家、省級職業學校 6

骨干教師培訓計劃時,向農業職業院校傾斜;采取優惠政策,加大扶持力度,吸引農業院校優秀畢業生充實農業職業學校師資隊伍。

3、創新教學模式

建立農業職業院校與行業企業的合作交流機制,實現學生課程學習、實訓實習、就業工作與行業企業的長效合作;優化“送教下鄉”運行機制,完善“校農合作,產學結合”農村實用人才培養模式。

4、優化外部環境

制定涉農專業畢業生創業扶持政策,對從事農業產業的畢業生,在土地、資金、技術等方面予以支持,拓寬畢業生就業渠道;建立農業職業資格證制度,設立土地流轉、規模經營門檻,規定必須獲得職業資格證才有承包經營權,并在金融和農業產前、產后服務等方面享有優先權。

(三)加大宣傳力度,合力推進農業職業教育發展

堅持有利于農業職業教育健康發展的輿論導向,加大正面宣傳力度,重點宣傳那些對當地經濟社會做出較大貢獻的基層農技人員的先進事跡,并且盡可能地改善、提高他們的待遇。營造一個全社會尊重農業人才的氛圍,以增強從事農業科技人員的自尊心與自信心,提高他們的社會聲譽,提高農業職業教育的吸引力。

各位委員、各位專家,振興中等農業職業教育需要強有力的政策扶持,需要社會各界的大力支持,更需要我們苦練內功、緊密合作、加強交流,盡快使農業職業學校成為農業科技進步的助推器、農業現代化的引路人、新型農民培育的主陣地。我堅信,借十八大強勁東風,憑我們不懈地努力,農業職業教育的明天會更加輝煌!

上一篇:環保發言稿下一篇:開業發言稿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