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中小企業論文范文

2023-09-16

中小企業論文范文第1篇

[摘 要]縣級中小企業管理大都依靠管理者個人的直覺和經驗進行決策,既沒有完善的管理規章制度,也沒有明確的職能分工與安排,故而不能適應新經濟發展的需要。作為促進經濟增長的內在因素,縣級中小企業創新管理具有契合國家政策要求與促進企業自身發展的雙重緊迫性。文章通過對企業在管理觀念、制度、人才、文化等,“軟件”管理方面創新探討,提出企業管理柔性化創新的建議,以期為經濟新常態下縣級中小企業健康穩定發展提供有益參考。

[關鍵詞]中小企業;創新管理;柔性化創新探討

[DOI]10.13939/j.cnki.zgsc.2020.30.017

當前,我國經濟改革已步入深水區,國內經濟正由傳統經濟向現代經濟轉型。受國內經濟產能過剩和國際間貿易爭端增多的影響,中小企業發展遇到很大困難。為能保持經濟發展的相對優勢,我國正在實行新一輪的改革開放,2018年12月19日在北京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指出,要鼓勵中小企業快速成長,加大對中小企業創新力度的支持。因此,要積極推動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促使企業加快產業結構升級,加快中小企業管理創新,堅持創新驅動是企業持續發展的根本保障。文章對縣級中小企業“軟件”管理方面存在的問題提出管理柔性化創新看法。

1 管理現狀

中小企業是縣級經濟的重要支柱,承擔著85%的就業人員,也是稅收的主要來源之一。但是縣級中小企業的管理水平總體還比較落后,尤其是企業管理觀念、制度、人才、文化等“軟件”管理方面,不能適應新經濟發展的需要。

1.1 管理觀念方面

縣級中小企業絕大多數是經營者與管理者合一,缺乏管理創新意識。管理觀念方面基本延續人治的管理模式,實行“一言堂”,其思想觀念是“企業是我的,我要怎么著就怎么著”,而不是通過建立現代的管理制度進行治理,沒有將制度管理發揮出最大效果,從而降低了制度化管理帶來的標準化管理效應。

1.2 制度管理方面

制度設計無法適應現實管理的需要,一方面,制度運行無法有效控制人治管理在企業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從而導致在企業管理過程中經常出現“因人而異”的管理情況,使得企業管理的公允性喪失。另一方面,不少企業制定規章制度過于繁瑣,這不僅使得規章制度缺乏本該具有的穩定性,而且過于繁多的制度設計造成員工消極執行,使得企業管理的權威性喪失。

1.3 企業文化管理方面

縣級中小企業文化管理存在著家族式企業文化、家長式企業文化和軍事化企業文化三種企業文化管理形式。

(1)家族式企業文化。其主要表現為任人唯親而非任人唯賢,該傳統觀念深深根植于“熟人社會”之中,從而在企業管理上形成了封閉僵化的管理模式。從某種意義上來看,企業文化屬于一種亞文化現象,因此其不可避免地受到傳統社會文化的影響,并最終構成了家族式企業文化的文化基礎。

(2)家長式企業文化。其主要表現為“老板一言堂”,即在企業管理中,老板具有絕對的權威意志,其不僅可以對企業的管理活動施以絕對的影響,而且往往還缺乏外部的有效制約。此種“唯意志論”的企業文化長期盛行所帶來的結果是,一方面,企業的發展路徑容易在個人意志下被帶偏,以致陷入企業危機;另一方面,一旦企業老板意志突然消失,則企業立刻陷入半癱瘓甚至全癱瘓之中。

(3)軍事化企業文化。其主要表現為把市場當戰場,以消滅對手的心態去參與市場競爭,“兵不厭詐”,幾乎可以不擇手段,這就不可能和競爭對手有任何形式的合作,盡管有時合作對雙方并不是都有利,這就偏離了“誠信”作為企業重要的競爭信念和道德的宗旨,因此,任何欺騙的行為都會損害企業長期的利益。

1.4 人力資源管理方面

縣級中小企業人力資源管理方面的現狀是:首先,管理者大多從節省成本考慮,不會去建立專門的人力資源管理部門,由行政部門人員一并執行,但相關行政人員大多都不具備專業的人力資源管理知識,對人才的招聘、選拔及崗位安置都會出現一些問題。其次,裙帶關系比較嚴重,影響到人力資源管理工作的有效開展。最后,人力資源管理僅停留在人事管理方面,例如各類人員檔案管理、勞動合同管理、酬勞及考勤管理等日?,嵥槭聞丈?。這種傳統人事管理模式未能轉向全員參與的企業戰略人力資源管理的現代化管理模式。

2 主要問題

2.1 企業管理創新觀念淡漠

縣級中小企業管理大都是依靠經驗進行的,管理創新思想觀念淡漠,還停留在傳統經濟觀念,對我國經濟的轉型升級趨勢走向認識不足,這種淡漠思想觀念會導致在戰略布局方面缺乏對企業全面發展有一個合理的、長遠的規劃;在國家出臺新的經濟政策方面表現不積極。如國家在去產能、去庫存、去杠桿、化解金融風險方面,各級政府出臺許多配套優惠政策和支持企業創新發展的獎勵措施,也搭構許多讓企業走出去的信息或產品展銷平臺,縣級中小企業主動對接或參加的意愿不強,有的自認為“酒香不怕巷子深”,故步自封,從而導致失去許多發展機會;在企業經營管理方面,無法激活企業管理層及員工的創新思維,不能主動改變企業現有的封閉式經營管理狀況。

2.2 企業管理制度模板化

縣級中小企業的成分是以民營企業為主(包括港澳臺投資企業),大多數企業的所有者和經營者是合一的,管理層家族化具有普遍性,企業的發展過程很大程度上存在著一人管理、一人決策的現象。許多企業并沒有制定完善的企業管理制度,因此,企業管理制度尚未形成較為統一、嚴格的標準。另外,企業管理中還存在著管理制度落實不徹底、隨意性較強等情況,嚴重影響到企業管理制度執行的有效性。隨著企業不斷發展,管理制度簡單而不能成體系,并且一成不變,不符合本企業實際和發展需要,極大地阻礙著企業的進一步發展。

2.3 人才管理簡單粗放

(1)人才管理環節存在問題。只招人,不育人,既無健全的人力資源管理體系,也無完善的人才培養計劃。由于企業并未將培訓作為企業的重要競爭力予以對待,所以時常出現“經常招人,但經常留不住人”的尷尬情況。據對漳浦縣工業企業調查發現,大部分企業過度重視短期效益,忽視了人才管理的長期效果,人才引進渠道較為單一,人才結構不太合理,不會進行人員的選用育留,導致部分企業難以實現長遠發展。

(2)缺乏切實有效的激勵機制。人才管理與考核機制脫節,導致無法充分激發員工的積極性與主動性,很難通過績效考核促進企業的發展目標的實現。

(3)任人唯親者居多。企業管理層基本上由企業主親屬組成,其經營活動是由企業主個人憑直覺和經驗進行決策,不能有效發揮企業員工的活力,忽視了普通員工在企業建設中的作用,對企業的發展提供的有效建議不易被采納。

2.4 企業文化管理觀念淡薄

在縣級中小企業中,不僅長期存在著前述家族式企業文化、家長式企業文化和軍事化企業文化等企業文化管理形式,而且在企業管理過程中重視利益增收而忽略企業文化建設的現象并不少見。一方面,企業文化建設大多被忽略,或者只注重企業文化的形式而忽略企業文化的精神內涵,使得企業文化與企業管理實質性脫節,從而無法形成文化推動力來促進企業發展;另一方面,企業文化過于高度統一,千篇一律,許多企業未結合本企業的實際情況和獨有特色來培育符合自身品性的企業文化,喪失了自己的個性,從而使得企業員工缺乏認同感和歸屬感。

3 管理創新的迫切性

3.1 國家政策層面要求

(1)新時代中國需要進一步開放倒逼企業管理創新。李克強總理于2018年12月24日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強調要落實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加力支持民營企業和中小企業發展。從宏觀經濟發展來看,加強中小企業管理創新有利于從內生因素上助力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充分激活我國中小企業的競爭環境,進而帶動產業發展,擴大就業市場。在當前我國中小企業普遍缺乏活力的現實場景下,只有通過管理創新方能改變現有格局和狀況。中小企業作為市場活動的參與者、宏觀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應當時刻承擔起促進我國經濟發展的重擔。因此,新經濟背景下的中小企業生存環境,要求其必須實現自主管理上的創新。

(2)從我國加入WTO前后的經驗表明,全球經濟一體化的趨勢加快,逐步形成內外資企業充分競爭、市場充滿活力的新格局,倒逼企業提高自主創新的意識和能力。

(3)加快產業轉型升級,這是經濟發展新常態的倒逼。當前我國的資源紅利、人口紅利正在慢慢消失,經濟發展再也無法復制以往“靠紅利吃飯”的模式,因此必須要探索新的發展途徑,融入“一帶一路”的經濟帶發展,進行管理創新。

3.2 企業管理層面要求

(1)企業可持續發展要求。隨著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一帶一路”和“走出去”戰略的實施,縣級中小企業不再是面對內部的競爭,同時也應考慮到對國外的競爭。企業要想在激烈的競爭市場中有一席之地,必須抓住轉型升級期的機會,重大機遇主要來自自身主動創造創新。

(2)企業管理信息化要求。在信息技術高速發展的今天,企業的信息共享性和企業發展的共同性日益突出,促使企業進行管理創新,通過大數據、云計算的運用,建立信息溝通平臺,以適應瞬息萬變的市場信息變化。

(3)企業科學管理要求??茖W管理思想的精髓是嚴格、精確、法治和自律,建立科學的、有權威的企業管理制度以適應復雜的市場環境的激烈競爭,這就必須嚴格執行科學的管理制度作為保障。

3.3 人力資源管理層面要求

(1)勞動力的知識水平變化的要求。中小企業員工來源,一是農村剩余勞動力轉移;二是城鎮大量下崗產業工人。這部分人員大都知識水平較低甚至是文盲,沒有技術,但生活壓力大,工作是為了生活,為了養家糊口,沒有更多的要求,也沒有能力提出新的追求,現在也都達退休年齡或已退休。而新的勞動力是20世紀80年代、90年代出生的群體,他們有一定的文化知識和專業知識,接受新生事物較容易。

(2)勞動者多元化需求的要求。在新一代的企業員工中,不僅是為了取得勞動報酬而工作,他們還有更廣泛的需求,包括工作時間、休息休假、勞動安全衛生、保險福利、職工培訓、娛樂活動等方面。

(3)新《勞動法》的貫徹施行,以法律的形式來維護勞動者的合法權益,也要求企業必須遵守法律法規,依法用工依法管理,也要求對人力資源實施創新管理。

3.4 企業文化管理層面要求

(1)企業先進文化管理的要求。如科學發展觀、和諧社會、低碳經濟、可持續發展、建設宜居城市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文化元素要求企業文化創新管理。

(2)個性化文化管理要求。中小企業新一代的勞動者群體思想開放,傳承了中國傳統文化,更易接受外來文化。因此,中小企業文化建設應當保持一定的開放性,以接納西方優秀的企業文化理論成果。與此同時,企業文化建設也要回歸本土化資源,與我國優良傳統文化相結合。通過中西比較,方能知己知彼,從而創造出符合企業健康發展的企業文化。換言之,企業發展要與時俱進、兼收并蓄,以進行高效的管理創新。

4 對策

4.1 加快管理觀念的創新

4.1.1 進取拓展觀念

針對縣級中小企業管理現狀和存在的問題,在我國經濟處于轉型升級的關鍵時期,企業為了尋求更廣泛的發展,需要健全管理創新機制。中小企業的管理創新必須立足本企業實際,與國家的政治、經濟、文化發展趨勢相一致,與本行業的技術、本地區經濟的發展相一致,增強管理創新觀念。如果把“知足者常樂”作為人生哲學,它確有可取之處,但將其作為現代企業管理觀念則毫無益處。因為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建立和保持競爭優勢是企業生存與發展的基礎,而要贏得競爭優勢就必須不斷進取,進行技術創新、制度創新和管理創新,才能促進企業可持續發展。

4.1.2 政策導向觀念

2018年1月1日,新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小企業促進法》正式實施,在創新支持方面,鼓勵中小企業按照市場需求,推進技術、產品、管理模式、商業模式等創新。2018年12月24日,李克強總理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第一項議題是部署加大對民營經濟和中小企業的支持力度。因此,中小企業應高度關注國家政策導向,包括政府建立的良好的營商環境、管理制度和生產要素等層面的供給側結構改革、企業減稅降費等方面。地方政府為鼓勵企業創新,也出臺了許多相關優惠政策,在服務企業方面,如福建省漳州市設立了“漳州市中小企業公共服務平臺”——致力于中小企業服務、助力供給側改革的市級綜合窗口平臺,并向縣級延伸服務,為中小企業提供政策咨詢、法律援助、人才招聘、財稅管理、檢驗檢測、中小微企業認定、產品推介等多元化、一站式服務。在企業創新方面,如福建省漳州市政府出臺了《漳州市市級工業設計中心認定管理暫行辦法》,就企業資質條件、工業設計主營業務、專業水平、工業設計研究試驗條件和相關軟硬件配套設施、工業設計產品創新、附加值、自主知識產權等方面進行“企業工業設計中心”認定,符合要求,政府給予一定的資金獎勵,促進企業加快創新發展。因此,企業應主動與政策對接,通過政策導向來倒逼企業管理觀念創新,并利用各級政府出臺的惠企措施來提升企業的管理水平和經濟效益。

4.1.3 誠信守法觀念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必須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強調推進全面依法治國。其一,企業在管理觀念上必須增強法律觀念,不僅是國家法律法規、國家政策或條例,包括企業通過各方協商以合同的方式確定下來的契約、企業內部制定的規則、管理制度等,都必須遵守和執行,堅守法律的底線。其二,企業要自覺樹立“誠信+”意識,把誠信視為企業的管理要素之一以及企業重要的無形資產。

4.1.4 社會責任觀念

中小企業作為一類重要的市場主體,當其作為“經濟人”參與市場活動時必然以追求利潤最大化為宗旨,這是其生存和發展之基礎。然而,企業也是構成社會有機整體的基本單元,是社會的一部分,故而作為“社會人”,企業必須同時考慮社會的整體利益和長遠發展,并自覺承擔相應的社會責任。企業社會責任問題,對內將影響到企業可持續發展;對外將決定著企業市場競爭力的高低。從長遠看,企業社會責任管理有利于發展和管理創新。中小企業增強社會責任意識,一方面可以提高員工的自豪感、忠誠度和歸屬感,對優秀人才更具有吸引力;另一方面能提高企業的社會形象,防止企業濫用相對優勢地位,改善企業與公眾、政府、民間組織的關系;此外,還能促進企業管理創新,實現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

4.2 加快企業管理制度創新

以創新管理制度為突破口,通過管理創新,健全各項管理制度,將各項管理要素有機結合在一起,進而形成企業的核心競爭力。既要改變陳舊的管理思維,吸收先進的管理理念,提高管理制度的約束力和適應性,又要以制度創新促進管理創新,建立起一整套完整的監管體系,使企業各部門、各環節相互制約、相互監督。

4.2.1 提高管理制度的約束力

提高企業管理制度的約束效力是降低人治、提升制度化管理的關鍵舉措。首先,從企業組織管理層面,強化管理制度的“剛性約束”,對涉及績效考核、技術引進、產品創新等核心問題進行嚴格管控。其次,從企業文化管理層面,加大管理制度的“柔性約束”。通過人性化的制度設計,建立員工對制度的心理認同,加大企業的內部團結,提升企業的外部競爭力。最后,針對部分企業制度煩瑣的問題,應該通過執行、監督、考評三個環節,來創新制度的實施行為,增強制度對企業管理的約束力。

4.2.2 提高管理制度的適應性

企業管理制度的設計應當實事求是,尊重和把握企業發展和市場創新的一般規律。具體而言,一方面,深入了解本企業的內外部客觀環境,在進行合規管理的同時,不斷調整不合時宜的企業管理政策;另一方面,對于已經執行的管理制度,也應當積極聽取管理層和員工的意見,并定期組織企業各個部門對制度執行情況進行效果評估,以及時補充、完善現行的企業管理體制,使其更好地適應企業的實際情況。

4.2.3 以制度創新促進管理創新

制度創新是為了解決企業資源市場的配置問題,能夠讓企業成為效益上穩健,自我發展良好的企業環境,而管理創新是解決企業內部資源如何更加有效的利用,為企業提供更高的生產效率,形成高效的企業運營機制。因此只有對管理制度創新才能持續保持管理制度的時代性和適應性。如原來大部分企業管理制度規定,禁止員工上班時間使用手機,隨著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現在可以通過手機微信傳圖片、發文件及作為工作信息平臺,大大提高工作效率。

4.3 加快企業文化管理創新

企業文化往往是其在特定社會經濟環境下形成的全體企業成員的價值目標和共同意志。個性化的企業文化對于促進企業發展、增強企業內部成員的凝聚力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在企業管理過程中,企業文化時刻滲透在企業經營策略、激勵機制以及企業管理方法之中。因此,有必要從企業文化的視角,通過加快企業文化管理創新,提升企業參與市場競爭的“軟實力”。

4.3.1 融合中國傳統文化

中國傳統文化源遠流長,其包含有儒家尊仁德、法家嚴賞罰、兵家重謀略、道家講無為而無不為。從企業文化管理創新的角度看,塑造優秀的企業文化,必須繼承和發揚優秀的中華傳統文化精神,去粗取精、博采眾長。如周朝姬昌的《周易》里說“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范仲淹的《岳陽樓記》中的“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等名言,闡明了傳統文化里的自強不息精神和秉承誠實守信的職業道德操守,以及胸懷天下的社會責任感,這些從實質層面看與現代企業管理所倡導的經營理念、戰略思想和管理原則是相通的。因此,這些哲理思想都可以給企業管理提供很好的借鑒,以形成具有中國特色的先進企業文化,營造一個充滿情感、和諧共存的企業文化氛圍。

4.3.2 體現企業個性化文化

企業文化必須以個性化的方式呈現方能凸顯其獨具特色的管理模式。一般而言,企業的商業經營模式可以輕松復制,但是其獨具個性的企業文化卻無法照搬照抄。就企業的長遠發展來看,企業的文化管理必須與企業自身的發展目標、發展階段等因素相匹配,同時兼顧企業文化的可操作性和可實施性,唯此方能形成獨具個性的企業文化。

4.3.3 社會文化與企業文化的深度融合

企業作為市場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其所對應的企業文化深刻受到同一時期社會市場經濟文化的影響。例如,當下社會市場經濟中盛行的“綠色經濟”理念,不斷重塑企業的生態文明觀念。反過來,通過企業文化傳遞的新技術、新產品,也在不斷改變人們的生活方式,不斷引領社會風尚和時代潮流??梢?,企業文化和社會文化本就是相互促進、不可分割的關系。在塑造獨具個性的企業文化的同時,應當時刻注意融合社會文化中的行為規范和準則,提升企業產品的文化品位。

4.4 加快人力資源管理創新

4.4.1 知人善任,激發工作熱情

三國時期政治家曹操在留住人才用人方面很多做法和經驗值得借鑒,他說:“吾任天下之智力,以道御之,無所不可”,在《舉賢勿拘品行令》中指出“各舉所知,勿有所遺”,他求才若渴,始終把人才問題視為根本問題。那么在現代中小企業管理中如何借鑒古人的用人之道呢?一是以情留人。人力資源管理要融入管理者的情感,要從過去的管人就是命令人、指揮人轉變到尊重人、關心人、培養人、開發人。俗話說“澆樹要澆根,帶人要帶心”“動人心者莫過于情”,只有在員工身上傾注感情,才能產生凝聚力,建立起和諧融洽的關系,開發員工的潛能和主觀能動性。二是要集思廣益、博采眾長。人力資源管理要融入員工的理想,要讓員工有追求“尊重需要”和“自我實現需要”的空間,也就是能得到別人的理解、尊重和認可,期望自己的生命價值、人生價值能夠得以實現。三是人力資管理要具有容錯糾錯機制。容錯糾錯就是應允許員工在工作中出現錯誤和改正錯誤,激發他們敢干敢為不畏首畏尾的工作熱情,樹立積極向上的工作氛圍。四是人力資源管理要融入積極的激勵,在一個單位或一個企業里,人所有行為動力的根源是追求快樂,因此要通過積極的激勵機制,以“多一點獎賞,少一點懲罰”為原則,讓員工感受到認真工作是快樂的,變“要我這樣干”為“我要這樣干”,營造和諧工作氛圍,充分發揮各類人員的主觀能動性和創造性。

4.4.2 重視知識,尊重人才

通過鼓勵員工積極參加文化、業務、經濟管理方面的培訓,要多方位、多渠道接受新知識、新經驗、新方法的培訓。培訓和學習一定程度上能開拓管理人員的思維,學到更多之前沒有接觸過的管理知識,打開思路,跟實際相結合,根據企業的實際情況在企業管理創新的層面提出行之有效的策略,才能保持新知識、新理念不落伍,從而提高企業創新活動的效率。

4.4.3 改進人員考核評價機制

考核評價是人力資源管理中重要的一項內容,它是人員培訓、任用以及確定勞動報酬的依據,也是激勵人員的重要手段。人員考核評價內容包括工作績效、工作能力、工作態度三個部分,量化考核標準,將人員的各自崗位職責進行詳細劃分,針對不同工作要求制定考核、考察管理制度;建立健全各個崗位的工作制度體系,利用硬性約束控制人力資源管理的運行。一是企業可以對吸收到的人員進行相應考核評價,將考核結果與本企業的工作各崗位職責結合起來,最終確定相應人員是否適應本崗位的要求;二是通過對員工的素質、表現及工作態度的考核評價,可以根據考核結果對人才資源管理進行合理的分配和調整;三是通過客觀科學的方法定時進行考核,并將考核結果反饋給員工,這樣,員工可以根據考核反饋的結果發現自己的不足并進行相應的改進和完善。通過完善的績效評價體系,可以促進人力資源開發,激勵員工進取,最終保證組織目標的實現。

4.4.4 適度營造人員競爭上崗氛圍

企業的人才管理創新中,要堅持內部培養為主,外部引進為輔的原則,同時給予適度的崗位競爭。從外部引進有學歷、有經驗、懂經營的管理人員,進行管理人員競爭上崗,一方面能補充企業新鮮血液,能帶來新理念、新方法;另一方面充分利用內部管理人員熟悉內部情況,能充分調動企業管理人員的積極性。通過內外融合,提出更適合企業發展的人才管理制度,從而提高中小企業人員整體素質,解決中小企業在人才管理創新遇到的各類問題。

4.4.5 發揮企業工會之家的作用

通過工會活動平臺讓家屬參與互動,并征詢員工家屬對企業的滿意度。因為企業管理人員在平時接觸中僅能反饋員工的工作情況,卻有時候不夠真實,往往員工會把意見或真實想法告訴家人,因此利用工會活動機會能更多的了解員工思想動態和真實想法,有時也能化解企業的內部矛盾,同時也利于人力資源的管理,提高管理效率。

5 結論

企業管理創新實踐是推動企業健康穩定發展的重要舉措。我國經過四十年的改革開放,經濟正在經歷從引進來到走出去并重的重大轉變。從經濟結構來看,已經出現了市場、資源能源、投資三方面對外深度融合的新局面。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小企業能辦大事,在國內經濟發展中起著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敝行∑髽I管理創新是多方面的,涵蓋范圍較寬泛,文章著重針對縣級中小企業“軟件”管理方面存在不足和管理創新方面談談自己粗淺的看法,希望在新一輪世界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正在興起的時期,縣級中小企業能抓住機遇,通過加快企業“軟件”管理創新,也就是管理柔性化創新,使企業健康地發展壯大。

參考文獻:

[1] 趙建新.如何有效改進中小企業營銷管理[J].今日中國論壇,2013(11).

[2] 曹曄.對中國企業文化發展的反思[J].經濟與管理,2004(5).

[3] 盛華仁.工商管理概論[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

[4] 管奕.淺談企業管理創新[J].商場現代化,2018(21).

[5] 毛勇敢.企業文化在企業管理中的戰略定位[J].商場現代化,2018(3).

[6] 劉立燕.企業可持續發展的戰略選擇:社會責任管理[J].經濟與管理,2004(12).

[7] 湘勇.讓老板如何才能做得更好[M].北京:中國紡織出版社,2004.

[8] 宋東風.中小企業管理的創新[J].管理之道,2010(3).

[9] 閆紅滿.中國傳統管理思想與現代企業管理[J].中國市場,2014(40).

[10]張曉成.關于現代企業組織管理創新研究[J].智庫時代,2018(32).

[11]王雋.企業管理創新實踐研究[J].經營管理,2018(9).

[12]龍庭義.談目前企業人力資源管理存在的問題及分析[J].青年與社會,2013(21).

[13]王曉翔.現代企業文化建設新途徑研究[J].經濟師,2018(11).

[14]幸佳妮.現存企業管理制度存在的問題及其創新[J].管理研究,2018(11).

[作者簡介]陳炎坤(1964—),男,漢族,福建漳浦人,福建省漳浦縣物資總公司總經理,福建師范大學經濟學專業本科,研究方向:財務管理、企業管理。

中小企業論文范文第2篇

摘要:風險投資在為企業發展和開發新技術提供資金方面有重要的作用。國有中小企業引進風險投資,可以為企業提供所需資金,使企業得到發展。國有中小企業應利用風險投資促進企業發展和技術創新。國有中小企業引進風險投資還存在著一些問題,國有中小企業引進風險投資較少。

關鍵詞:國有中小企業;風險投資;企業發展;技術創新

一、風險投資概述與我國的風險投資

(一)風險投資概述

風險投資也被稱為創業投資,是指通過向不成熟的創業企業提供股權資本,并為其提供管理和經營服務,期望在企業發展到相對成熟后,通過股權轉讓收取高額中長期收益的投資行為。風險企業的主要投資對象為中小企業。在企業創立和發展的時期,通常需要資金,中小企業由于風險高和缺乏擔保,從銀行獲得貸款的困難較大,因此風險投資是其獲得資金的重要方式。風險投資的過程一般包括風險項目評價、風險企業控制權分配、風險企業家報酬激勵機制和風險投資退出決策。

(二)我國風險投資的現狀

我國的風險投資自1985年“中創”成立開始,已經有20年。2005年上半年,中國風險投資總額為4.02億美元,較2004年同期下降8.1%,較2004年下半年下降13.8%。我國的風險投資之所以下降,與我國風險投資中存在許多問題是分不開的。我國的風險投資并沒有一個良好的投資環境。這首先表現在相關法律、法規的不完備,我國并沒有關于風險投資的法律或管理辦法。雖然有關于發展風險投資的一些政策,但由于沒有具體的法規,在風險投資的實際應用中仍會遇到一些問題。其次,我國目前還沒有對創業企業和風險投資機構實行稅收優惠政策。風險投資機構的所得稅率為33%,而高新技術企業的所得稅率僅為15%,風險投資機構的所得稅率較高,也對風險投資的發展產生了影響。在風險投資的資金來源方面,我國風險投資的資金來源單一,規模較小,而且結構不合理。我國的風險投資機構以國有企業為主,其資金來源主要是財政撥款和銀行貸款。我國的風險投資機構規模也較小,不能充分發揮風險投資在企業創立中的作用。國外的風險投資多由金融機構投資者和各種基金的管理者進行,而在我國,金融機構和養老基金等投資者并不允許從事直接投資,這限制了風險投資的資金來源。缺乏退出機制是我國風險投資中一個重要的問題。風險投資主要在企業創立初期進行,當企業成長到一定規模后,就要求收回投資,再投資到其它新建立的企業中,以保持資金的流動性。我國目前還沒有適合于中小企業的二板市場,企業難以上市。同時產權交易也不易進行。這使風險投資的退出較困難,從而影響到整個投資過程。此外,還有相關中介機構發展落后等問題。我國的風險投資還存在許多的問題。風險投資對于企業的創業和發展能起到重要的作用,風險投資的發展對中小企業有一定的影響。

二、國有中小企業引進風險投資的情況

我國的國有中小企業有引進風險投資的必要性。風險投資的出現有力地推動了高科技成果的轉化,但我國對這方面的相關研究尚停留在宏觀層面。中小企業融資問題在各國普遍存在,我國中小企業融資也較困難,金融環境難以提供中小企業成長中所需資金。目前,中國中小企業占全部企業的數量在90%以上,在工業產值中占40%以上;在就業人口總數中占80%以上;在新增就業機會中占90%;繳納的稅收占國家稅收總額的48%以上;占國家進出口總額的69%;技術創新占80%以上。無論是對國家的經濟發展還是社會進步,中小企業都起到極其重要的作用。國有中小企業作為中小企業中的一個部分,有其自身的特點和重要作用。在國有企業改革中,國有中小企業進行了管理體制、人員等各方面的改革。許多國有中小企業通過產權改革,特別是國有產權轉讓中管理層收購的方式變成了民營企業。國有中小企業面臨著與民營企業同樣的外部環境,技術創新和人才資源的管理是國有中小企業中重要的問題。在國有中小企業的發展中也需要一定的資金。中小企業較難從銀行等金融機構取得貸款。中小企業的風險較大。在中國人民銀行進行的一項調查中,在報告涉及的樣本城市,銀行對中小企業貸款形成的不良資產占全部不良資產的比例高達63.9%,其中,破產兼并的不良資產占50%。在我國,國有銀行掌管著70%的資金,其放貸條件較高,使獲得貸款的企業大多數是大中型企業。對于中小企業融資的問題,有很多為中小企業發展提供資金的方式。如動產擔保、開發銀行、加強對國有商業銀行的引導、發揮金融機構的作用等。風險投資作為一種投資方式,和其它金融投資不同,是一種權益資本,而不是借貸資金。這使得風險投資更適合企業的創立和發展時的資本結構。風險投資機構會對風險企業提供幫助和進行管理,對于企業的發展會起到促進作用。我國的國有中小企業可以通過引進風險投資來促進企業科技創新,使企業得到發展。

我國的國有中小企業引進風險投資較少。我國的國有企業引進風險投資較遲,大多數用于項目的投資,而不是完整的企業投資計劃,且引進投資的以國有大型企業為主。我國的國有中小企業大多是在實業領域,企業的工作模式仍有一些計劃經濟的影響。風險投資有一整套過程,從資金的引進到資本的退出,有很強的專業性,以控制投資風險。國有中小企業大多對市場化的資本運作不夠了解,不利于風險投資的引進。我國的風險投資機構主要有國內的風險投資公司和國外的風險投資基金。1992年以來,國際風險資本開始進入中國進行股權投資。我國的風險投資大部分都投資于技術創業。國有中小企業要使企業得到發展,應加大對技術創新的投入。開發新技術需要較多的資金,國有中小企業應根據需要引進風險投資。

風險投資對于中小企業的創業和發展能起到促進的作用。我國的國有中小企業為了使自身得到更好的發展,應重視技術創新和應用。在開發和使用新技術時常會面臨資金不足的情況,國有中小企業可以通過引進風險投資來解決這個問題。國有中小企業的結構和特點,以及我國風險投資機構的現狀,使國有中小企業在風險投資的引進中需要注意一些問題。

(一)風險投資引進階段

在風險投資的引進階段,需要進行風險投資項目評價。風險投資項目評價由風險投資機構對所投資企業和項目的風險性和收益大小進行評價。風險投資項目評價的常用方法有凈現值法、層次分析法、決策樹法、實物期權法等。影響風險投資項目評價的因素主要有商業風險、資金風險、技術成果轉化風險和流動性風險。風險投資能否取得收益受到許多方面的影響,如所生產的產品是否滿足了市場的需求;新技術能否應用于實際生產;所投資企業的管理水平;政府的政策和經濟發展狀況等。國有中小企業在引進風險投資時,應選擇投資風險小、收益高的項目。我國的國有中小企業大多從事生產制造業,應根據企業的產

品種類,采用新技術、開發新產品。風險投資在消費型高科技企業中風險較小,因此國有中小企業可以選擇生產高科技消費品的項目。企業應該對市場有較充分的了解,使產品能有較好的銷售量。

中小企業在技術創新方面的成功率往往比大企業高。這主要是由于中小企業生產規模較小,管理靈活,多以市場和客戶的需求進行生產,有利于進行技術創新。我國的國有中小企業在選擇風險投資的項目時,常會面臨技術創新能力不足的問題。國有中小企業可以采取引進高新技術和專利的方式,開發新技術。我國的科技人員大多數集中在高校、科研院所等單位,中小企業的技術人員所占比重較小。由于企業所進行的科研活動較少,這使得我國有很多技術成果不能在生產中得到應用。國有中小企業在科技成果的轉化和應用中能起到一定的作用。我國科技中間試驗機構建設緩慢,使科技成果轉化較難進行。國有中小企業在引進新技術時,能使新技術得到改進,應用于實際的生產中,從而促進科技成果的轉化。我國的國有中小企業在引進風險投資的項目的選擇上,還可以采用模仿創新戰略。模仿創新并不完全照搬照抄襲別人的技術,它同樣要投入一定的研究開發力量,以對率先者的技術進行進一步的開發,因而模仿創新并不是單純的模仿,而是一種漸進性的創新行為。由于模仿創新不僅可以使吸收開發的針對性大大增強,這就回避了研究開發競爭所帶來的風險,從這個意義上與自主創新戰略相比,模仿創新戰略是一種風險較低的戰略。國有中小企業可以選擇生產市場上已較為普遍的高科技產品,進行適當的技術改進和創新,可以使產品有較穩定的銷售量,降低投資的風險。

(二)風險投資管理階段

當企業取得了風險投資,便進入了風險投資的管理階段。與其它投資方式不同,風險投資機構在對企業進行了投資之后,會參與企業一部分的管理工作,并提供咨詢。這樣降低了投資的風險,使企業能夠更好地發展。風險企業控制權的分配是風險投資過程中重要的內容。風險投資機構在投資時會要求得到一部分控制權。引進風險投資的企業常保留較多的控制權。影響風險投資機構與引進風險投資的企業管理風險投資的因素,主要有以下一些。首先是風險企業的管理能力,包括風險企業家素質、團隊結構、財務管理能力、市場營銷能力。管理能力因素的重要性在于風險企業面臨復雜的環境,不確定性高且難以評估,而擁有一支優秀的管理團隊則可克服困難。由于引進風險投資的企業多是中小企業,企業家對于企業的影響較大。要使投資項目取得較好的收益,企業家應對項目和市場有較充分的了解。企業的人員結構應合理,具有從事企業中各方面工作的人員。財務管理能力和市場營銷能力也是很重要的。我國的國有中小企業在管理中往往存在著一些問題。通過國有企業改革,國有中小企業建立起了較規范的現代企業制度。但由于體制等原因,國有中小企業中仍存在一些問題。一些國有中小企業的效率較低。我國的國有中小企業中經營管理人才和技術人才較缺乏,企業人員的結構較不合理。管理能力對風險投資的引進和風險投資項目的管理有影響,國有中小企業應該提高管理能力,以更好地管理風險投資項目。其次,技術與產品因素會影響風險企業中控制權的分配。技術與產品因素包括專利權、技術創新、產品的市場、新產品的開發等。風險投資項目中的新技術和產品的開發將會影響企業的利潤。風險投資機構的投資策略也將影響風險企業控制權的分配。風險投資機構會對風險投資項目實施不同程度的管理。風險投資機構會為引進風險投資的企業提供咨詢服務,也可以直接參加與風險投資有關的一些決策。風險投資機構會根據投資策略來爭取風險企業的控制權。最后,投資環境對風險企業控制權的分配也有影響。在風險投資的管理階段,風險投資機構應憑借較豐富的經驗為引進投資的企業提供指導。例如生產管理,新產品開發,市場需求等方面。風險投資機構還應對企業進行信息收集和監控,以確保風險投資項目的順利實施。國有中小企業引進風險投資時,應加強對風險投資項目的管理,以取得收益。

(三)風險投資工具的選擇

風險企業控制權的分配對風險投資有較大的影響。風險企業的控制權涉及到風險投資過程中許多決策的制定,包括企業或風險投資項目的很多方面。主要有企業管理中的一些決策,企業的融資決策,風險投資退出方式的決策,企業經營的決策等。風險企業控制權在風險投資機構和引進風險投資的企業之問的分配主要體現在投資協議中。其中投資工具的選擇、投票權、風險機構的投資額和風險投資的預期收益影響較大。風險投資工具主要有債券、普通股和復合式證券。由于投資工具的選擇直接影響到風險企業的內部財務結構,所以風險資本家力求取得一種風險較小而又有利于其控制風險企業的投資工具。在風險投資中,以債券作為投資工具的較少。以債券作為投資工具時,在企業清算時可以優先償付。債券的利率往往較低,風險機構進行投資主要是尋求企業成長中的較高增長,所以債券在風險投資中不常應用。債券是企業對投資人的負債,使用債券作為投資工具時,風險投資機構取得的對風險企業的控制權較少。使用普通股作為投資工具在風險投資中應用較多。股票是一種權益資本,引進風險投資的企業在其成長過程中不用償還債務,使企業能夠得到較好的發展。普通股會隨著企業的成長而增值,使風險投資機構取得較大的收益。風險投資機構作為股東,對風險企業有一定的控制權。以普通股作為投資工具,在風險投資中較為適合。我國的國有中小企業經過了股份制改革,許多企業采取股份合作制。一些國有中小企業進行了公司制改革,采取股份有限公司或有限責任公司的形式。這為國有中小企業引進風險投資時以股票作為投資工具提供了基礎。復合式證券是風險投資中常使用的工具??赊D換優先股可以優先分配利潤,在企業清算時可以優先償付。在企業經營狀況較好時可以轉化為普通股。風險投資機構以可轉換優先股作為投資工具時,往往在投資協議中會有關于風險企業控制權分配的內容。以優先股作為投資工具對企業的控制權較低,風險投資機構通過投資協議增加對風險企業的控制權。在風險企業控制權的分配中投票權也是很重要的部分。風險投資機構和引進風險投資的企業在投資協議中,關于一些重大問題風險投資機構會有一定的投票權。投票權可以加強風險投資機構對風險企業的管理,保證投資安全。國有中小企業在引進風險投資的過程中,投資協議中應有關于投票權的內容。對于重大事項的投票權的內容可以明確風險投資機構和企業的責任,使風險投資項目順利實施。由于企業的生產經營中會出現各種情況,作好風險企業控制權的分配很重要。

三、結論

風險投資的退出階段是風險投資過程中的最后階段。風險投資的退出是風險投資機構在引進風險投資的企業發展到一定程度后,將投資通過各種途徑轉化為資金,退出企業,再用于其它的風險投資項目。風險投資的退出會影響風險投資機構的收益,也會影響資金用于新的風險投資項目。風險投資的退出方式有很多種。外國的許多風險投資是通過首次公開發行退出的。通過在二板市場上公開發行公司股票,可以取得較好的收益。我國由于沒有建立二板市場,因此國有中小企業引進風險投資后不能通過首次公開發行的方式退出。這使得風險投資中的風險較大,我國應建立起二板市場。股權的銷售和轉售是風險投資常用的退出方式。風險投資機構在風險投資項目取得成長之后,可以將所持股權銷售給愿意較長時間持有股份的機構。我國有對于國有中小企業的產權交易市場,國有中小企業的風險投資可以通過股權銷售的方式退出。但國有中小企業的產權交易市場并不完善,應該加強對其的建設。企業回購也是風險投資退出企業的一種方式,但我國由于相關法規的規定,不能用這種方式退出。當引進風險投資的企業和風險投資項目不能取得收益時,風險投資通過沖銷或清算的方式退出。風險投資的退出會受到很多因素的影響,風險投資機構和引進風險投資的企業應選擇適合的退出方式和時機。使風險投資機構獲得較大收益,對企業發展的影響也較小。

國有中小企業引進風險投資可以使企業得到更多資金,促進企業的發展。國有中小企業引進風險投資,進行技術創新和新產品的開發,增加了企業對技術的應用,促進了科技成果的轉化。因此我國的國有中小企業在企業的發展中應引進風險投資。風險投資機構對于企業的管理有一定要求,國有中小企業應加強企業管理。我國還存在一些影響風險投資的因素,如風險投資機構較少、沒有建立二板市場等。應該加強相關法律法規和投資環境的建設,使我國風險投資得到發展。

責任編輯 習 文

中小企業論文范文第3篇

摘要:隨著競爭的加劇,中小企業戰略的重要性受到了廣泛的關注,本文介紹了如何進行戰略分析的方法,并提供了幾種行之有效的戰略選擇,希望能給中小企業帶來啟示。

關鍵詞:中小企業 戰略

0 引言

自1995年,我國國有企業改革確定了“抓大放小”的政策后,經過十多年的迅速發展,中小企業已成為經濟中最活躍的細胞,為我國國民經濟的發展作出了極大的貢獻。但在這欣欣向榮的發展背后我們發現大部分中小企業的壽命都非常短暫,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而缺少合理的企業戰略規劃可以說是影響中小企業持續發展的最根本原因。因此,制定一個科學的戰略已成為中小企業迫在眉睫的任務。

1 戰略分析

企業戰略是企業為實現長期生存與發展,在外部環境與內部條件分析基礎上,對企業發展目標及實現的途徑所做的全局性策劃。在進行企業戰略決策之前的首要任務就是要進行戰略分析,也就是對影響戰略制定的各種內外因素進行深入分析,為選擇一個正確的戰略方案打下基礎。

中小企業在進行戰略分析時,可采取SWOT矩陣分析法,即通過分析企業的內部資源和所處的外部環境來為企業制定和選擇戰略。

1.1 優勢(Strength)

1.1.1 組織結構簡單,決策效率高。中小企業往往采用扁平化的組織結構,管理層次少,這樣在進行決策時就避免了信息在層層傳遞中耽誤時間甚至出現失真,從而減少了因缺乏時效性而導致決策滯后,甚至由于環境的變化而出現決策失誤的可能性。

1.1.2 管理和運營成本較低。中小企業的所有權與管理權一般來說相對統一,這就減少了代理費用和決策成本,而組織結構簡單化也減少了管理成本。

1.1.3 技術創新時效性較高。中小企業在針對市場需求變化的技術創新方面具有獨特的優勢,由于中小企業規模小,研究人員和生產銷售人員聯系緊密,因此對于市場需求的變化反應的時效性較高。

1.1.4 產品轉換快速靈活。中小企業生產經營靈活,適應性強,中小企業規模較小、機制靈活,能夠根據市場需求的變化迅速調整產品結構和經營方向。

1.2 劣勢(Weakness)

1.2.1 規模較小、資金缺乏。中小企業產業規模較小,缺乏足夠的資金支持,融資相對困難。這些條件的限制阻礙了中小企業的進一步發展,并可能造成中小企業在技術創新方面的投資不足,難以將創新的積極性變為創新的實際成果。

1.2.2 競爭力較弱,經營風險較高。中小企業生產規模較小,不能獲得規模經濟效益,造成單位生產成本和研發費用較高,使得其競爭力較弱。另外,由于很難通過多元化經營來分散風險,中小企業面臨較高的市場風險,抗風險的能力也較弱。

1.3 機會(Opporiunity)和威脅(Threat) 中小企業面對的機會和威脅要視其所在的行業具體分析??傮w來看,隨著我國經濟市場化和國際化程度不斷加深,中小企業發展所需要的資金、技術可以通過資本市場、技術市場獲得,克服了企業發展過程中的資金、技術瓶頸。而第三產業飛速發展也為中小企業的發展提供了廣闊的天地?,F代市場需求的多樣化、差異化和個性化更給生產批量小的中小企業提供了廣闊的舞臺。中小企業面臨的威脅主要是大型企業和跨國集團公司的強力競爭,這些企業擁有強大的資金、技術、人才優勢,對中小企業的發展帶來了嚴竣的挑戰。

2 戰略選擇

在戰略分析之后,中小企業應根據環境條件和自身特點制定切實可行的戰略,從而形成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求得生存和發展。下面為中小企業推薦幾種行之有效的戰略模式以供中小企業參考:

2.1 集中化戰略 一般來說,中小企業規模小、資源有限、實力比較弱。這種固有的特點一方面決定了中小企業不適宜進行多元化經營,另一方面也促使中小企業集中全力專注于一點來建立自身的競爭優勢。對于中小企業來說,其首要目標應該是“做強”而不是“做大”,因此,實施集中化戰略有利于中小企業在激烈的競爭中得以生存進而逐步發展。

集中化戰略的實質在于將企業有限的資源集中于某一特定的產品系列上,集中精力利用自身的優勢形成精品以在市場競爭中獲得勝利。選擇這種集中化戰略,中小企業可以通過專注于某一特定產品來提高專業化程度,從而提高產品質量并擴大生產產量,進而降低生產成本,最終獲取經濟效益的增加。同時,集中化戰略為中小企業的管理提供了方便,大大節省了管理成本,同時也有利于提高服務水平,形成了中小企業獨特的競爭優勢。集中化戰略也是有一定風險的。由于集中化戰略強調專注于某特定產品,一旦市場或者技術發生變化,企業就有可能面臨極大的生存威脅。

2.2 差異化戰略 中小企業規模較小,難以形成規模經濟,但其組織結構靈活因而比較容易接近顧客,因此中小企業可以選擇差異化戰略通過品牌形象、技術特點、客戶服務、經銷網絡或其它方面的獨特性,使企業提供的產品或服務與眾不同來吸引目標客戶,建立客戶忠誠,從而形成獨特的競爭優勢。

差異化的優勢在于利用客戶對品牌的忠誠以及由此產生的對價格敏感性的下降使中小企業避免與大企業發生正面沖突,從而在不用必須追求低成本的前提下增加利潤。欲選擇差異化戰略的中小企業應該注意這種差異必須是獨特的,是創新的,而不是模仿別人的,否則難以成功。同時也要考慮企業自身的經營能力,即企業是否能夠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長期保持住自己的經營特色,是否能夠保證自己的獨特性不被其他企業所成功模仿。

2.3 市場空隙戰略 索尼公司董事長盛田昭夫的“圓圈理論”認為,在無數的大圓圈(指大企業占有的銷售市場)與小圓圈(即小企業占有的銷售市場)之間,必然存在一些空隙,即仍有一部分尚未被占領的市場,即利基市場。這種“空隙”市場的出現一方面是由于其產品服務面比較窄,市場容量不大,大企業因不能形成規模生產而不愿涉足該領域;另一方面則是由于顧客的需求在不斷更新,當一種新的需求出現時,新的空隙市場也跟著產生了。

中小企業可以利用自身機動靈活,適應性較強的優勢,尋找并迅速擠占 “空隙”市場,從而形成獨特的競爭優勢。采取市場空隙戰略的中小企業首先應該建立一套高效、靈敏、準確的信息系統,因為這種戰略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市場信息的準確性和及時性。當發展到一定規模,具有一定的實力之后,實施市場空隙戰略的中小企業就應該考慮戰略轉移,以便能夠保持長遠的經營優勢,以擺脫總是要在夾縫中求生存的被動局面。

2.4 縱向協作戰略 縱向協作戰略是指中小企業接受一個或幾個大企業的長期固定的訂貨,與大企業建立緊密的分工協作關系,或者采取特許經營方式取得大企業提供的產品、服務或品牌在特定范圍內的經營權,形成一種緊密的縱向協作關系。

隨著社會分工程度不斷加深,大企業為了獲取規模經濟效益勢必要擺脫大而全的生產體制或者銷售渠道而求助于社會協作,這在客觀上為中小企業長期的生存和發展提供了可靠的基礎。通過成為一個或幾個大企業的長期固定供貨方,或者特許權經營,中小企業在一定程度上能避開市場競爭的壓力,將中小企業的優勢與大企業的專業能力和資源結合起來,實現與大企業共享品牌、信息和客戶資源,共同獲利,從而使經營戰略風險大大降低。

參考文獻:

[1]邁克爾·波特.競爭戰略[M].北京.華夏出版社.1997.

[2]楊懷錫.企業戰略管理.理論與案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3]曹智學.中小企業戰略管理現狀.成因及管理[J].中外企業家.2007(3).

[4]宋荗華.論我國中小企業戰略選擇——基于SWOT范式的分析[J].改革與戰略.2007(5).

[5]白玉鳳.淺談中小企業戰略管理[J].經管空間.2009(9).

中小企業論文范文第4篇

關鍵詞:中小企業 質量提升 轉型發展

Wuhan SME Quality Improvement Project Promotes SME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e

Wang Jinjin, Huang Wei

(Wuhan Institute of Standardization )

Key words: SME, quality improvement, transformation and development

中小企業是現代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有著廣泛的社會經濟基礎,因此不論是在發達國家,還是在發展中國家,中小企業的數量都占據著絕對優勢。改革開放以來,在市場推動和政府扶持的共同作用下,我國中小企業獲得了較快發展,企業數量迅速增加,綜合實力不斷提升,產業結構逐步優化,社會貢獻逐年擴大。但是,在全球經濟放緩、信貸緊縮、成本上升等諸多因素影響下,許多中小企業開始面臨“融資難、招工難、管理創新難、技術創新難”等問題,轉型求發展迫在眉睫。

武漢市緊抓中部崛起、“兩型社會”綜合配套改革等戰略機遇,將中小企業創新發展、轉型升級作為全市經濟跨越發展的重點工作。為了從根本上解決中小企業核心競爭力不高、自主創新能力不夠等問題,武漢市堅持“政府推動、企業主體、標桿引導、整體提高”的工作原則,采用“定向精準助力,有序有效提升,全面綜合推進”的工作方法,以質量技術創新和技術改造為支持,以提升人員素質、完善質量管理體系為保障,以實現產品質量和經濟效益雙提高為目標,全面提高中小企業質量保證能力。

1 武漢市中小企業質量管理現狀

武漢市中小企業的質量管理較為薄弱,建立質量體系的企業比例、企業質量人員擁有相關證書占比以及切實實施5S管理、精益生產和六西格瑪管理模式的企業比例遠低于大型企業。其存在的問題總結起來,主要表現為三個方面:

(1)在經濟下行的大環境下,一些企業生存發展困難,更多地把精力放在提高眼前利潤上,從而輕視質量管理的重要性,將其放到從屬和次要位置,甚至忽視或違背。

(2)據調查,武漢市絕大部分企業都制定了與企業產品質量相關的管理制度,但形式遠大于內容,在實際操作中制度的執行落實情況嚴重低于 預期。

(3)目前,武漢市大多數中小企業已經通過了ISO 9001質量管理體系認證,但部分企業的質量管理體系并不切合企業實際,因此在企業的實際運作過程中難以執行,從而導致“說一套做一套”。

2 武漢市中小企業質量發展障礙原因

2.1 企業質量發展障礙內在原因分析

企業質量發展受內在因素和外在因素的影響,但歸根結底,企業質量的提升還是依賴企業自身。

(1)缺乏質量的企業文化。企業文化是企業的宏觀環境之一,潛移默化地影響著企業領導者和員工的思維,全員質量意識淡薄,質量管理機制難以建立,質量管理的運行更難推進,質量文化的缺失是阻礙企業質量發展的重要原因之一[1]。

(2)缺乏質量的企業戰略。企業戰略是企業發展的總體目標,質量的實施與發展需要從上而下地推行,企業戰略是貫徹實施質量發展的先決條件。如果質量管理工作領導小組提出的質量任務不能與企業愿景、發展規劃,以及企業的實際情況相結合,企業質量管理工作的推行就難以落到實處。

(3)缺乏高素質質量人才。中小企業在人才引進方面與大企業相比難度較高,人員流動性大,因此,企業質量相關知識掌握的水平普遍偏低。同時,武漢市許多中小企業不注重再次培訓,僅安排入職培訓,一旦更改作業指導或生產流程,老員工也會無所適從,產品質量也難以得到保障[2]。

2.2 企業質量發展障礙外在原因分析

我國目前的質量發展環境還有待于改善。假冒偽劣產品仍然廣泛地出現在市面上,在產品侵權方面,我國還沒有完善的解決制度,從而導致正規企業利益受損,而企業為保證自身利益,于是出現重營銷輕質量的現象,武漢市也面臨這種狀況。

質量的四大基礎——計量、標準、檢驗檢測和認證認可,是企業提升質量的有力助手,目前武漢市的這些基礎工作尚處于完善階段。計量體系的精確性與穩定性有待提高;為企業服務的標準化公共服務體系和平臺需要提升;認證認可服務能力及有效性需要完善,國際影響力較小;便利中小企業檢測的資源共享平臺在加強建設中,檢測速度也有待加強。

3 武漢市中小企業質量提升工程

為了貫徹國務院關于進一步支持中小企業發展的有關精神,緊緊圍繞《中國制造2025》戰略規劃,落實《武漢市質量發展規劃(2013—2020年)》,武漢市緊抓中部崛起、“兩型社會”綜合配套改革等戰略機遇,將中小企業創新發展、轉型升級作為全市經濟跨越發展的重點工作。

3.1 試點企業情況

根據武漢市質量技術監督局要求,結合各區質監局、各有關園區及企業意向,2016年、2017年共選取300家企業作為中小企業質量提升工程項目服務對象。試點企業的規模、發展階段及質量體系認證情況如表1所示,具體行業分布情況如圖1所示。

表1 試點企業分類表

分類特征 比例

企業規模 小型企業 66.7%

中型企業 33.3%

發展階段 創業期 10.6%

成長期 34.1%

成熟期 55.3%

通過質量體系認證 67.7%

從表1和圖1可以總結出試點企業的以下幾個 特點:

(1)小型企業數量多于中型企業;

(2)大多數企業處于成長期和成熟期;

(3)通過質量體系認證的企業數量偏低;

(4)行業覆蓋面廣,其中機械機電企業和輕工食品企業占比最大。

根據以上幾個特點可知,試點企業的質量人員配備、質量體系認證、過程質量管理等方面應該相對薄弱,所以質量提高應該更側重于培訓、質量體系認證、過程質量控制等方面。

3.2 服務項目

武漢市標準化研究院作為武漢市中小企業質量提升工程的技術支撐單位,通過分析武漢市中小企業整體質量現狀和訪談300家試點企業質量需求,對武漢市中小企業質量提升工程進行任務分解,并組建專家項目組具體實施,確保每一個服務項目都能切實幫助企業提高質量水平。

(1)管理體系咨詢及認證

為了幫助企業解決沒有系統科學有效的質量管理體系文件指導企業運作、質量管理體系文件不規范等相關問題,項目組為企業提供了質量管理體系導入咨詢專項服務。根據企業管理的需求,分派具有行業專業背景的體系咨詢專家指導企業建立適用于企業的管理體系。通過精準性調研,對企業管理現狀進行實地診斷;開展定制化培訓,增進企業理解并實施標準內容;完善管理文件編制,指導企業規范有序運行;建立企業質量人才庫,使企業自身管理能力得到提升;標準化驗收,保證咨詢項目高質高效開展。通過對企業開展管理體系的咨詢及認證,助力企業實現管理能力提高、產品質量水平提升、業內競爭力增強的綜合提升效果。

(2)質量對比提升

對于有些企業存在的產品工藝不太完善、技術能力需改進及質量控制有待加強等質量問題,項目組為其提供質量對比提升專項服務。以企業產品形成的工藝流程為主線,分工序從人、機、料、法、環、測等要素入手,深入調查研究,引導企業建立以完善工藝、改進技術和加強質量控制為主要目標的產品質量提高改進機制;通過對獲取的信息和數據進行分析,確立工作的方向和實施的辦法,工作方向是以選定的產品為代表,實現現場發現問題、現場解決問題;幫助企業改善人員結構,組織崗位培訓,尤其是關鍵崗位優秀員工的培訓;改善工藝方法,修訂完善相關流程、標準;改善工藝裝備,確定現場工裝技改措施。

(3) 全員質量培訓

為了幫助企業走出質量意識淡薄、專業人才欠缺、培訓機制不完善的困境,項目組為其提供中小企業質量能力提升工程系列專項培訓。首先通過電話調研、現場調研等多種形式,廣泛聽取企業對質量能力提升培訓的需求,同時采用大班培訓、入園區培訓、一對一上門培訓三個方式相結合的形式,實現培訓的計劃性、針對性和時效性。其次,針對不同層次、不同類型企業的培訓重點,注重整合培訓資源,并在內容設計上注重“博”以滿足不同類型、不同層次企業的需求。然后,優化教師資源配置,授課教師團隊從市內省內咨詢專家到臺灣知名專家再到國家級質量專家,不斷優化師資力量。最后強化考核評價,對每一期質量能力提升培訓班進行學員滿意度評價。

(4)標準研制修訂

從企業標準制修訂、團體標準研制和采標等方面出發,不斷提升企業標準水平與產品質量。通過企業標準研制及修訂,提高企業對標準的理解,強化對標準的認知,提升產品或服務質量,獲得最佳社會經濟效益。通過團體標準研制進行創新技術的擴散和應用,引導相關企業或行業協會通過借鑒、引進、吸收、創新等多種手段開展符合產業特點的標準化工作。通過引導企業采用更先進的國外或國際標準,開展企業技術指標與國外先進標準指標比對,進行標準轉化、標準貫徹實施以及采標備案。

(5)“互聯網+”標準文獻服務

為切實解決企業對標準了解不足,沒有主動獲取標準更新的渠道,只能被動等待外部檢查監管人員告知標準作廢情況,以及企業管理標準多、更新維護工作量較大等困難,項目組利用“互聯網+”建立標準信息服務平臺,為中小企業提供標準文獻在線查詢等標準服務。包括針對企業實際情況定制個性化托管服務;指導企業使用標準信息服務平臺,方便企業及時獲取標準狀態信息并便捷閱覽標準內容;為企業提供從標準題錄信息到文本內容分析的全面咨詢服務,滿足企業標準工作的信息需求,促進企業標準化工作發展。

(6)檢驗檢測能力提升

從人、機、料、法、環、測六個方面著手,綜合提高中小企業自身檢驗檢測能力。以人才培養為重點,為企業質量管理成員培訓檢驗標準、操作規范、報告出具、檢驗管理方法等檢驗檢測系統化知識;以強化設備設施為要求,為企業提供全面設備設施清單及化驗室布局方案;以制度建立為保障,為企業設計建立保證檢驗工作質量的管理制度及控制程序,確保產品由進到出有監管、有控制、有品質。

(7)產品質量追溯

應用二維碼編碼技術,依托國家追溯平臺“條碼微站”系統和中國商品信息源數據服務工作室,對供應鏈上的各種物品信息進行標識、采集、記錄、分享,使企業產品在供應鏈上每一個節點都能滿足“向上一步追溯和向下一步追溯”的要求,最終實現生產、加工、物流、零售整個供應鏈的全過程跟蹤溯源。

3.3 主要成效

(1)全面導入質量管理體系,質量管理水平穩步提高

幫助企業培養了一批質量管理骨干,提升了骨干成員運用質量標準分析解決問題的實際能力。指導企業建立了能反映其特點、適用的質量管理體系文件,杜絕了質量管理體系文件與企業現狀脫節的“兩張皮”現象,提升了質量管理體系文件的實用性。通過質量管理體系的建立與實施,切實為企業提供了一整套質量管理解決方案,提高了企業質量管理基礎能力。

(2)開展質量對比提高,企業自我改進的能力有效增強

實現現場發現問題、現場解決問題;幫助企業改善人員結構,組織崗位培訓,尤其是關鍵崗位優秀員工的培訓;改善工藝方法,修訂完善相關流程、標準;改善工藝裝備,確定現場工裝技改措施。幫助企業改進過程質量,提升產品質量,降低內部質量損失,為企業節約成本;提高關鍵崗位人員素質和能力,增強企業的自我改進能力。

(3)開展全員質量培訓,質量意識與質量知識得以強化

采用大班培訓、入園區培訓、一對一上門培訓三種方式相結合的形式,實現培訓的計劃性、針對性和時效性,效果顯著,一是學員的綜合能力得到提升,在培訓過程中,老師與學員互動增強,經過培訓,企業員工在質量管理與工具運用、標準撰寫等方面的基本能力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二是企業滿意度提升,企業對培訓的內容、氛圍以及效果越來越滿意,參加培訓的積極性也有了很大的提高。

(4)幫助企業采標建標,引導企業實現創新發展

標準研制項目實施以來,共為企業研制標準近30項,涉及氣象、化學工業、機械制造、計算機軟硬件等多個行業,對25項武漢市農業地方技術規范等進行了修訂審核,幫助10種產品成功采用國外先進標準。項目充分發揮標準技術支撐作用,幫助企業增強技術能力,提高標準水平和核心競爭力,擴大標準化視野,提升市場話語權;同時,為提升武漢市科技成果轉化率,加快實現科技成果產業化,助推武漢市中小企業轉型升級發揮重要作用。

(5)利用標準信息服務平臺,企業需求快速滿足

指導企業用戶查找標準信息,大幅降低企業收集和管理標準的成本,極大地方便了企業。針對企業個性化需求,服務專員對接100家企業,為企業提供標準查新1989條,標準托管1224條,遠程標準文獻傳遞242份。同時通過個性化標準托管、標準文獻傳遞服務確保了企業所用標準的有效性,提高了企業質量工作效率,極大地減輕了企業的負擔。

(6)開展檢驗檢測能力提升,檢測質量顯著提高

通過培養人才,為企業輸送檢驗人員25人次,大幅提高了質量管理及檢驗檢測人員對產品標準要求的解讀能力,依照實驗標準開展檢驗試驗的操作能力,出具科學、公正、準確、有效檢測報告的專業能力。通過配置硬件條件,為企業提供設備、藥品、耗材等近百余項的定制化清單,依照食品、工業品等各類企業的質量安全管理相關規范和要求設計實驗室布局。通過規范檢驗檢測制度,為企業設計開發多類專項管理方法,實現了全流程控制企業產品質量、降低供方原料質量風險、增強產品市場競爭力等多方位的質量保障。

(7)開展產品質量追溯,源頭把控質量安全

通過國家統一追溯平臺,實現對種植、養殖業等主要農產品從生產源頭到產品上市前的質量管控。一方面各級農業部門通過管理平臺及時掌握、了解主要生產基地種植、養殖質量安全情況,為監管與執法提供了行之有效的技術支撐;另一方面企業通過可追溯管理,消費者通過手機掃碼查詢可追溯農產品,可追溯企業為越來越多的消費者所認識,企業的效益和公信力顯著提升。

4 對中小企業轉型發展的啟示

武漢市中小企業質量提升工程的主要目的是提升中小企業整體質量水平,助推企業轉型升級。隨著工程的不斷推進,項目的實施進展、收獲的成效,以及面臨的困難與挑戰,也都映射出武漢市中小企業轉型升級亟須提高和完善的地方。

4.1 深化轉型理念

一方面,研究中小企業轉型升級的客觀規律,總結國內外企業轉型升級的經驗做法,研究轉型升級的內涵與外延,針對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的實際情況,明確武漢市中小企業轉型升級的方法和路徑[3]。另一方面,分析和把握不同區域、不同產業和不同企業所處的轉型升級階段,密切關注世界經濟和區域經濟的發展走勢,及時把握經濟回暖、市場需求上升時機,因勢利導,推進武漢市中小企業加快轉型升級。

4.2 夯實轉型基礎

進一步推動武漢市中小企業質量提升工程,以質量技術創新和技術改造為支持,以提升人員素質、完善質量管理體系為保障,以實現產品質量和經濟效益雙提高為目標,全面提高中小企業質量保證能力,為實現武漢市中小企業轉型升級提供助力。同時,促進中小企業技術創新,加大技術在要素投入結構中的比重。

4.3 完善配套政策

調整促進轉型升級的土地、技術和人才政策。推進“創谷”計劃,拿出城市最好的空間,量身制定最好的政策,提供最優的配套服務;完善科技政策,推進校企、院企之間建立深度合作機制,加強自主創新,提高中小企業的新產品產值率和產品的附加值;進一步完善企業引進和使用人才的政策,鼓勵中小企業抓住當前機遇,引進國外高端人才,深入推進校企戰略合作, 培養創業創新型人才,著重發展高職教育,解決中小企業急需的高技能型人才短缺問題,為中小企業轉型升級提供人才支撐[4]。

參考文獻

李海波. 淺談浙江中小企業質量管理提升研究[D]. 杭州:浙江工業大學,2014.

王文璇. 湖北省中小企業質量現狀及提升對策研究[J]. 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2016(2):10-12.

吳家曦. 浙江省中小企業轉型升級調查報告 [J]. 管理世界,2009(8):1-5.

莫婷婷. 安徽省中小企業轉型升級調研報告[D]. 蚌埠:安徽財經大學,2015.

中小企業論文范文第5篇

企業融資就是企業以一定的渠道、通過一定方式籌集所需資金的各種活動的總稱。從狹義上來看,企業中國融資是為了滿足自身發展的需要,通過對外投資、湊集資金、組織資金等保證企業正常經營需要和經營管理活動的理財行為。從廣義上來說,企業融資是資金的雙向流動,不僅包括資金的融入,還包括資金的運用。正確理解和把握企業融資的渠道,即可以降低企業資本成本,又可以有效的防范和規避企業運營風險。隨著經濟的發展,融資成為企業進一步發展必不可少的內容,未來獲得更多的資金,企業采用多種融資渠道來滿足企業的資金需求,但是融資的過程中存在著各種各樣的風險,如何規避這些風險,就成為了企業急需解決的問題。

一、企業融資影響因素

由于資本在經濟運作過程中,存在著很多不確定因素,使得企業在融資過程中承擔著借款增加、籌資失策、債務繁重等各種問題,本文認為影響企業融資的因素主要包括:

(一)生產經營因素 企業在生產經營過程中,由于經營管理、生產銷售、競爭對象、產品更新等因素的改變會影響到企業的融資方式。例如:當企業利用租賃方式內源融資時,如果所租商品租期過長,租金過高,市場利率變化較大等,將可能會給企業融資帶來一定的損失。因此,同樣的企業經營模式,選擇的融資方式將會不同,企業應綜合考慮在生產經管過程中的多變因素。

(二)財務因素 在企業融資過程中,由于信貸市場資金供需發生變化,可能會導致企業所有者權益下降、財務困難甚至破產。例如:企業在發展中由于自有資金的不足,往往選擇利用負債融資,而負債融資要求企業不論盈虧都要按照協議支付利息,若企業內部資金供應不足,無法支付負債融資所產生的利息和本金時,就會給企業帶來財務危機。

(三)國家政策因素 企業是市場經濟的主體部分,需要融資的企業只能適應外部的宏觀經濟環境,我國很多上市公司目前的融資行為,很大程度上是由外部政策環境所決定的,對企業不利的政策必然會造成企業融資的損失。例如:當國家的產業政策發生變化時,原本受到政策支持的企業不在受到國家的優惠政策,會給企業融資帶來極大的障礙。

二、企業融資渠道

企業的融資渠道主要分為:一是內源融資,指某一經濟主體通過一定的方式在自身體內進行的資金融通,是企業從自身內部確定資金并轉化為投資的過程;二是外源融資,企業通過各種方式從外部有關單位或個人籌措生產經營所需資金的融資行為。

(一)內源融資 內源主要是指通過企業內部生產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來轉化為企業的投資。內源融資一般取決于企業的盈利能力和利潤水平,它不需要企業支付利息或者股息,成本比較低,并在股權結構保持不變的情況下實現企業的融資目的,因此具有低風險性、低成本和自主性的特點。在一般情況下,內源融資的成本要低于外源融資,只有在內源融資無法滿足其資金需求的時候,企業才會將外源融資列入考慮范圍。內部融資的資金主要來自于企業的留存收益和折舊,而融資的過程就是企業不斷將自己在生產經營各環節所產生的資本與儲蓄。按照企業內源融資能力的大小,又分為表外融資和留存收益融資。

(1)表外融資。在企業資產負債表中沒有反應出來的籌資行為稱為表外融資。對于企業來講,表外融資具有調節企業資金結構、緩解資金不足、擴大企業經營規模、開辟企業其他投資渠道等作用。例如:企業通過將產品銷售給客戶,然后再簽訂一份關于該項產品的籌資協議,將產品重新賒購回來,而原產品沒有離開企業,但企業通過這個協議籌集到一部分款項,通過這樣的方式,即緩解了企業資金不足的危及,又沒有改變企業原來表內資金的結構。因此,表外融資可以為企業提供較為寬松的財務環境,為經營者調整資金結構提供便利。表外融資又分可以為直接表外融資和間接表外融資。常見的表外融資方式有:代銷商品、折舊及轉變負債等。企業在發展過程中,資本融資的多少與風險成正相關,由于內源融資的資本來自于企業自有資本,不需要向借款方支付相關的融資成本和費用,受外界環境的制約和影響較小。

(2)留存收益融資。企業從歷年利潤收益中提取的歸自己支配的純收入稱為留存收益,也是通常所講的企業稅后利潤,主要包括盈余公積,未分配利潤等。從對企業的影響來講,留存收益融資不需要企業對外做融資活動,也無融資費用產生,只需企業按照規定的比例提取盈余公積。從內源融資與外源融資的關系來說,內源融資是企業生產、發展的基礎,企業沒有一定的資本積累能力,是很難獲得外部融資資金。作為發展中的企業,資本需求量大,內部融資往往會受到企業自身實力的限制,如果企業自有資金相對較少,將會極大的增加內源融資的成本和融資風險。因此,企業要壯大實力必須以內源融資為基礎,以外源融資為補充,提高企業市場競爭能力。

(二)外源融資 外源融資是企業投資者利用他人儲蓄作為投資資金,借助外部有關金融機構或單位,通過各種方式籌集生產經營所需資金的活動。按照是否借助金融中介,企業外源融資又分為直接外部融資和間接外部融資兩種融資方式。直接外部融資是指企業主要通過發行股權和發行債券等方式直接獲得資金的融資方式;間接外部融資是指企業通過貸款、租賃和短期商業信用等方式通過銀行等金融機構間接獲得資金的融資方式。由于融資環境對外部融資的影響較小,外部融資可以為企業擴大規模提供及時的資金。

(1)信貸融資。作為金融貸款機構,銀行往往是企業最常用的融資渠道。銀行在發放貸款時,有其獨特的優勢和特點。例如:銀行貸款通常是根據企業的審計報表、財務報表、擔保獲抵押等發放企業貸款,與股權融資、債券融資相比,不需要發行費用,為企業減少融資成本。但是,銀行在發放貸款時,需要提供擔保、資產抵押等附加條件較多,與市場上的擔保公司相比,限制性條款較多,手續也過于復雜,并且能夠提供的貸款主要是短期貸款,不利于企業長期經營發展資金的需求。因此,通過銀行貸款只能解決發展中企業所需要資金的一部分。

(2)股權融資。股權融資是指企業以股票的形式向特定投資者或社會進行籌集資金的活動。向特定投資者籌資是指,企業的股東通過讓出部分企業所有權,通過企業增資等方式來吸引更多的新股東,從而滿足自己的資金需求。與信貸融資方式相比,股權融資具有不可逆性、長期性、無負擔性等特點。按照股權的發放對象,股權融資又可分為私募股權融資和公募股權融資。私募股權是指向特定的投資者發行股票而籌集資金的過程,而公募股權是指向社會公眾發行股票而籌集資金的過程。股權融資投資者對企業利潤要求較高,對于投資者而言所承擔的風險較大,這就意味著股票融資的資金成本要比銀行貸款高。

(3)債券融資。債券融資是一種企業通過舉債籌措資金,資金供給者作為債權人享有到期收本收息的融資方式。它可分為銀行貸款、公司債券、融資租賃、商業信用等,除靠企業的商業信用進行短期融資外,其他債務融資一般都要求企業定期償還本金和支付利息,企業面臨的壓力較大,融資成本較高。從投資者的角度來看,投資者的資金決定了債券能否發行成功,了解企業的經營狀況是投資者選擇投資的關鍵。與股權籌資相比,債券利息是從稅前利潤扣除的,不存在公司法人和股票持股人雙重課稅的問題,因此,其發行成本也比股權籌資低。對于企業管理者來說,發行債券更有利于控制股權,維持本公司原來的管理機構。

三、企業融資存在的問題

在市場經濟不斷發展的同時,我國金融體系也為企業提供了更多的融資方式,企業在追求價值最大化、成本最小化的同時,面臨著融資過程中出現的各種問題。嚴格制定風險防范措施,將融資規模、融資的方式、融資的方便程度以及融資的期限進行綜合考量,才能確保企業的健康、穩步的發展。目前,我國企業融資過程中主要存在以下問題:

(一)缺乏健全的財務預算體系 我國大部分企業多采用合伙制或私人制經營,財務核算制度不健全,核算不真實的情況普遍存在,嚴重制約著企業的融資。企業在融資過程中,由于缺乏健全的財務預算體系,再加上缺乏合理的資金運用預算和資金結構不合理等因素,嚴重影響到企業的融資成本。

(二)企業流動資金不合理 企業的資本金決定了企業的負債能力,由于個別企業的經營規模有限,注冊資金少,在資金周轉方面就很容易出現問題。比如,當企業所經營的產品不能及時實現規模經營時,企業的負債率就會下降,融資風險相對變大。

(三)融資行為不規范 由于我國債券市場流通性差,市場缺乏統一性、債券利率也沒有市場化等原因,對企業的融資行為產生了很大不良影響。我國債券市場在發展過程中,存在的問題不僅僅導致了企業在融資時嚴重的滯后性,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制約著資本市場進一步健康發展。

四、企業融資防范對策

(一)規范企業財務管理,降低財務風險 財務風險是企業在融資過程中面臨的最大的資本風險,規范企業財務管理,加強資金的管理,可以有效降低并協調企業融資的財務風險。從企業不同的經營狀況來講,除了充分利用會計事務所等財務服務機構提供的各種服務,企業本身還應在控制融資風險與謀求最大收益之間尋求一種均衡,合理確定權益資本與負債資本、短期資本與長期資本之間的比例關系。通過合理安排資本結構,制定符合企業發展特點及條件的融資方案,從而兼顧企業未來的資本流量以及緩解償債壓力的大小。

(二)制定合適的融資方案,選擇正確的融資方式 不同的發展階段,企業對融資的要求也會有所不同。在企業創辦階段,具有資金需求量小、潛在投資收益大及投資風險大等特點,多采用對外貸款的方式籌措資金,需要資金多數來自商業銀行或個人投資者。在企業投入經營階段,由于產品技術還不是特別成熟,對市場的認知度還不高,選擇的融資方式一般具有資金回收期長、風險大、投資回報率高等特點。在企業增長發展階段,由于產品銷售量增加和市場規模的擴大,企業應選擇投資公司、開發公司等方式進行外源融資。進入成熟階段的企業,逐漸步入了穩步發展的階段,所需要的資金量大,其融資方式主要以發行股票、發行債券等。

(三)樹立正確的風險防范意識,提高風險管理能力 企業在融資過程中首先應該做到樹立正確的融資風險意識,應該意識到不論是哪一種融資方式都有可能與企業的預期效果產生誤差,要仔細核算融資成本與收益之間的關系,尤其是融資過程中的隱形成本。通過對各種融資方式的發現,產權改革和治理內部結構可以有效的提高企業的經營效益和贏利能力;通過進行股票回購、提高折舊攤銷比率等方式可以有效提高企業的風險管理能力。企業在生產經營過程中,把現金流入和現金流出之間保持一定的最佳比例,可以實現現金凈流量的最大化,從而實現企業的財務活動始終保持在優化狀態,降低企業的內源融資風險。

五、結論

在市場經濟不斷發展的同時,我國金融體系也為企業提供了更多的融資方式,企業在追求價值最大化、成本最小化的同時,應根據公司生產經營規模的特點、目前財務狀況以及所處的宏觀環境等,將融資的需求量與融資成本進行比較。如何有效地選擇適合企業的融資方式是企業能夠長久發展的關鍵因素,企業只有正視融資過程中的各種風險,并嚴格制定風險防范措施,將融資規模、融資方式、融資方便程度以及融的期限進行綜合考量,才能確保企業的健康、穩步、可持續發展。

———————

參考文獻:

[1]王輝:《企業融資過程中的全面風險管理分析》,《現代商業》2008年第6期。

[2]熊澤森:《中小企業信貸融資約束及其對策研究——從信息不對稱視角考察》,《浙江金融》2011年第1期。

[3]趙猛:《淺析中小企業融資難問題的原因和對策》,《山西財經大學學報》2011年第1期。

[4]吳慶念:《中小企業內源融資的渠道和模式研究》,《企業經濟》2012年第1期

(編輯 杜 昌)

中小企業論文范文第6篇

摘要:MOOC是當代教育教學中的熱點之一,已引起了各類高校的普遍關注。地方高校由于綜合實力比較差,MOOC的建設也處于比較弱勢的地位。為了增強他們的信心和競爭力,該文運用文獻法、實踐法、問卷調查法等對MOOC的產生和發展、建設MOOC的意義、MOOC在普通高校的應用現狀、MOOC學習的特點及其局限性進行了調查研究,并結合一些高校MOOC發展的新趨勢,對地方高校的MOOC建設及教育教學改革提出合理化建議。

關鍵詞:MOOC(慕課);SPOC;混合教學模式

1 MOOC的產生和發展

MOOC(“慕課”)是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 大規模在線開放課程的縮寫,是基于課程與教學論及網絡和移動智能技術發展起來的新興在線課程形式[1],它以視頻為主,具有交互功能,通過互聯網平臺提供給全世界學員學習[2]。

MOOC最早出現在2008年。這一年,加拿大學者喬治.西蒙斯和史蒂芬.道恩斯一起開設了一門名為“聯通主義與聯通知識”的在線課程,并引起了廣大學者的普遍關注。加拿大學者戴夫.科米爾和布萊恩.亞歷山大據此提出了MOOC一詞,特指在網上開設的、有開始時間和結束時間、并且對注冊學生沒有任何學歷門檻限制、招生人數眾多的免費課程[3]。2012年,美國Udacity、Coursera和EdX三大平臺的建立,標示著MOOC進入了加速發展時期。這一年也因此被業內人士稱為 “MOOC元年”。

2013年,由清華大學發起建設的首個中文慕課(MOOC)平臺“學堂在線”正式面世,標志著中國的MOOC建設進入了歷史的舞臺。截止到目前,“學堂在線”運行著包括清華大學、北京大學、麻省理工學院、斯坦福大學60多所國內外一流大學的超過500門課程,涵蓋了計算機、經管、工程、環境、歷史、藝術等多個領域。2014年,教育部“愛課程”網聯合網易啟動實施了全球最大的中文慕課平臺-- “中國大學MOOC”。全國的高等學府都可以通過該平臺進行MOOC的建設,截止到目前為止有包括北大、人大、浙大等70多所大學參與,推出1300多門課程,其規模還在與日俱增。同年,由上海交通大學自主研發的“好大學在線”正式上線發布,兩岸三地四校的10門課程首批上線。目前已有60多所高校和教育機構參與,共發布了近300門課程。

2015年4月,教育部公布了《關于加強高等學校在線開放課程建設應用與管理的意見》,其中肯定了MOOC等新型在線開放課程和學習平臺建設的重大意義,同時表示將從政策、資金、平臺建設等各方面提供支持,鼓勵985、211高校興建MOOC。借著這股東風,許多地方高校也不甘落后,紛紛通過質量工程等項目的形式大力推動MOOC的建設。

2 MOOC建設的重要意義和應用現狀

1)MOOC的建設的意義

MOOC的大規模應用,對于無緣進入名校,接受名師指點的普通院校學生來說意味著一個全新的、更公平的教育模式。學習者只要進入MOOC平臺,使用一些社交賬號比如微信號、QQ號就可以登錄,然后選擇課程,進入免費的學習。學習的過程也是靈活而機變的,可以根據自己的情況有選擇地學習視頻,可以觀看教學資料、回答提問、參加討論等。對于有的知識點沒有聽懂也沒有關系,可以反復研究,反復觀看視頻,可以下載學習資料等,這種學習模式理論上更優于傳統的課堂教學。

MOOC的社會意義在于它促進了學習化社會的形成?,F代社會知識的更新換代十分迅速,人們只有隨時更新和豐富自己的知識,具有終身學習的意識才能立足于社會,而MOOC正好能給學習者帶來這方面的幫助,學習者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興趣愛好、工作需求等在MOOC平臺上選擇優秀的資源進行隨時的自我“充電”。

2)MOOC在地方高校學校中的應用現狀

為了解地方高校學生對于MOOC的認識及使用情況,筆者曾對所在的學校通過問卷方式做了相關的調查,問卷涉及學院的三個年級。結果顯示:幾乎所有學生都對網絡及移動學習等新型的方式具有濃厚的興趣,都希望通過高質量的在線課程進行自我提升,增強自己的知識儲備,提高自己的競爭力。但實際情況是超過一半的學生還沒有聽說過MOOC,小于四分之一的學生對MOOC的認識還停留在傳統的在線課程上,知之甚少。只有少數學生了解MOOC,有過學習體驗??梢?,地方高校學校的學生對MOOC的認知還不夠,MOOC還沒有充分發揮它的作用,當然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3 MOOC學習的特點與存在的問題

為了更深入了解MOOC,向教學名師學習授課經驗以及MOOC的制作思路,筆者分別在“學堂在線”、“中國大學MOOC”以及“慕課網”注冊并學習了幾門相關課程,在學習過程感觸良多。

1)MOOC更符合現代人的學習規律

同傳統的在線公開課相比,MOOC的優勢非常明顯,那就是MOOC視頻通常是一系列10分鐘以下甚至更小的完整獨立的“微課程”,這些微課程中還會穿插一些相關的測試題目,使得學生好像正在玩電子通關游戲,只有答對問題,才能繼續聽課,寓教于樂。這種短時間內集中精力的學習模式更符合當代學習者的心理,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

2)MOOC制作的水平良莠不齊

“學堂在線”、“中國大學MOOC”都是國內知名高校推出的MOOC平臺,其中不乏優秀作品。筆者自己學習的幾門課程中就很不錯,尤其是清華大學李秀老師帶領的團隊推出的《計算機文化基礎》。內容上不僅包含傳統的計算機基礎知識,還引入了大數據、搜索引擎、云安全等如今大眾比較關注的內容;課程組織形式也比較豐富,有課件、講座、訪談、參觀、實踐、習題、作品點評等,根據課程內容從多方面、多角度全方位的呈現給學習者。視頻的時間較短,內容完整,符合學習者的認知規律。

但也有些課程的授課方式不符合MOOC的理念,仍然是傳統的那一套,不過是用新方式重新加工舊材料,換湯不換藥。例如,有的教學視頻長達三四十多分鐘,還是以教師講授為主,基本沒有與學習者進行溝通。有的視頻被硬性的切割成十分鐘以下“微課程”,但是內容不是獨立完整的,這樣做只會割裂課程內容的系統性,達不到“碎片化”學習的目的,讓學習者一頭霧水。

當然優秀的MOOC從人力、物力、財力投入是相當大的,例如上文提到的《計算機文化基礎》除了后臺制作人員,授課教師就多達四位,還有助教、特邀嘉賓等。課程的錄制以及后期制作費用、教師和相關人員的薪酬都是龐大的支出。據統計,國內制作一門優秀的MOOC需要十萬元左右,這是地方高校難以承受的。有的MOOC還涉及與一些高端企業的合作,例如《計算機文化基礎》與國家超級計算濟南中心、聯想創新中心的合作,這也是地方高校等學校難以實現的。

3)MOOC的課程體系建設問題

在傳統的大學教學過程中,所有的課程、課程體系及時間安排都是經過嚴密論證的,課程與課程之間傳承、銜接關系非常清晰,每門課在大學課程體系中位置也非常清楚,學生不需要了解這些課程之間的相互關系,只要按部就班的按照課程安排進行學習即可,但在慕課時代,由于注冊學生來源廣泛,知識結構及基礎差異很大,需求也不盡相同[4]。MOOC平臺上課程建設各自為政,所以各大MOOC平臺上課程知識體系建設幾乎為零。這可能是MOOC不能在地方高校得到重視的原因之一。

4)MOOC與本校教學的銜接問題

目前MOOC大部分都是985、211學校開設的課程,雖然MOOC是“沒有先修條件”、“沒有規模限制”,但實際上對于來自地方高校等基礎知識比較差的學生來說學習起來還是有一定難度。另外,這些學生的自制力、自我約束和做我管束能力也比較差,這是造成MOOC注冊率高、完成率低這個尷尬局面的最大原因。

4 MOOC在我國高校的應用研究

綜上所述,雖然近年來MOOC得到長足的發展,但是它對大學實體課程建設的意義并不大,而這本該是高校進行MOOC建設的最初目標。正因為如此,各界人士開始對MOOC的未來發展做出種種嘗試,并取得一些成績。

1)建設本校的SPOC

SPOC是英文Small Private Online Course即小規模限制性在線課程的英文縮寫,這個概念最早是由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怂菇淌谔岢龅?。顧名思義,SPOC是為小規模的、達到一定先修條件的申請者準備的課程。

當前的SPOC案例,主要針對在校大學生或者想要取得課程認證的在線學習者兩類人。前者采用一種結合了傳統教學與在線教學的翻轉課堂模式。其基本流程是:教師把在線視頻材料當做課下作業布置給學生,然后在實體課堂教學中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組織討論,回答學生的提問,與學生一起完成作業或其他任務。后者是根據設定的申請條件,從全球的申請者選取一定規模的學習者納入SPOC課程。入選者必須保證學習時間和學習強度,參與在線討論,完成規定的作業和考試等,通過者將獲得課程完成證書[1]。未滿足申請條件的學習者可以以旁聽生的身份注冊學習在線課程,課程結束時不會被授予任何證書。

哈佛大學、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麻省理工學院等國外著名的大學都進行了SPOC的實驗和推廣。

國內的許多高校也積極籌備建設本校的SPOC,例如南京大學、常州大學等。目前南京大學已發布130多門SPOC。SPOC建設中一個比較常見的做法是在MOOC平臺進行SPOC登錄,即本校學生或者想要取得學分的學習者需要詳細注冊自己真實信息,進行實名認證。例如“中國大學MOOC”以及 “好大學在線”都對自己的合作高校提供此功能,這種SPOC模式的成本較低,對本校的教育教學改革意義重大,為MOOC提供一種可持續發展模式。

2)混合教學模式

國內首次正式倡導混合式教學概念的是北京師范大學何克抗教授,他提出:“混合式教學模式把傳統教學方式的優勢和網絡化教學的優勢結合起來,既發揮教師引導、啟發、監控教學過程的主導作用,又充分體現學生作為學習過程主體的主動性、主動性與創造性”[5]。MOOC的產生為混合教學模式提供更大的發展空間。

在MOOC的學習中,學習者可以在任何有網絡的地方,有效利用“碎片”時間自主學習。但對于地方高校學生來說,要求他們獨立進行MOOC學習是不太現實的。學生大多基礎知識比較差,理解能力有限,而目前大部分MOOC是由較高水平大學的教師制作發布的,他們不了解地方高校學生的情況和知識結構,很難制作出完全符合學生要求的MOOC。再次,地方高校的學生也一般缺乏自我管束、自我激勵、在線獨立學習、在線協作學習能力等特質,很難獨自完成MOOC的學習。

而傳統大學的面對面授課于監督與管理學生、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態度以及情感教育等方面,是網絡教學無法替代的[6]。為了充分發揮傳統教學及MOOC教學的優勢,推動大學教育教學模式的創新,很多高校設計出具有本校特色或課程特色的不同程度的“混合”教學模式。

有的采用基于MOOC的“翻轉課堂”方式,即要求學生課下學習MOOC,課上集中討論,回答提問的方式進行。

有的采用“MOOC+面對面授課”相結合的方式,即采用教師面對面授課穿插MOOC方式完成。這需要教師根據本校制定的教學大綱,對課程進行規劃,選擇合適本校學生的MOOC,進行線上和線下、課上和課下的混合教學。

5 總結

自從MOOC產生起,關于它的爭論就甚囂塵上,追捧者認為MOOC將顛覆傳統的高等教育,各種質疑的聲音也是此起彼伏。但MOOC給傳統大學教育帶來的震動卻毋庸置疑。MOOC等新型在線開放課程正在促進各類高等教育機構從教學內容、方法、模式和教學管理體制上進行變革,給高等教育教學改革帶來新的機遇和挑戰,成為當今教育教學的熱點之一。地方高校由于綜合實力較弱,進行大規模的MOOC的建設也許力有不逮,但也不能放棄發展的機會,應該找到適合自己的切實可行的教育教學改革之法,才能在競爭中搶占先機,立于不敗之地。

參考文獻:

[1] 康葉欽.在線教育的“后MOOC時代”—SPOC解析[J].清華大學教育研究, 2014,35(1):85-93.

[2] 李麗萍.“慕課”背景下高校教學模式改革新視角研究[J].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下旬刊,2014(11) :252-253.

[3] 曲大為,張鵬.慕課與高等學校教學改革研究[J].現代教育科學,2015,2015(5):119-122.

[4] 鄧宏鐘,李孟軍. “慕課”時代課程知識體系構建[J].課程教育研究,2013(7):5-7.

[5] 何克抗.從Blended Learning看教育技術理論的新發展[J].中國電化教育,2004(3):5-14.

[6] 王春暉,劉志國.基于MOOC平臺的混合式教學模式探索—以C語言程序設計公共課為例[J].內蒙古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15,28(7):144-146.

上一篇:機電一體化論文論文范文下一篇:電子與通信工程論文范文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