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幼兒教師論文范文

2023-03-02

幼兒教師論文范文第1篇

〔關鍵詞〕 幼兒教育;幼兒教師;專 業成長;途徑

〔文獻標識碼〕 A

近年來,隨著幼兒園的建設和大力發展,社會對幼兒教師的要求越來越高,因此,幼兒教師專業化已成為一種趨勢。在這種大背景下,幼兒教師要有專業發展的意識和動力,在平時的教育教學實踐中不斷學習,不斷反思,在專業和實踐兩個方面努力使自己走上專業化發展道路,在教育教學中善于學習和總結,通過終身專業訓練,學習教育專業知識技能,實施專業自主,逐步提高自身從教素質。那么,幼兒教師如何才能走上專業發展之路呢?筆者認為,要從以下四個途徑來實踐和提高。

一、打好扎實的理論功底

當前,受傳統思想觀念的影響,一部分人認為幼兒教師就是“孩子頭”,只要能把孩子哄好、帶好就行,不需要過多的理論知識。事實上,這是一種錯誤的觀念,幼兒教育是一門專業性很強的工作,幼兒教育是基礎教育的基礎,幼兒教師面對的是天真可愛的孩子,他們第一次接受家長之外的人的教育,孩子知識的積累、能力的發展、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培養都與教師有著密切的關聯,孩子一生發展的基礎在很大程度上都是在幼兒園開始奠定基礎。因此,在新形勢下,幼兒教師應該不斷更新知識,更新教育觀念,提高師德水平和教育教學能力,學習幼兒教育的理論知識,掌握最新的教育教學理論和前沿教育學信息。

二、在實踐中提升能力

實踐是驗證理論知識的最好途徑,也是自我提升的廣闊天地,幼兒教師要有意識地關注實踐中所遇到的問題,做一個有心人。如,制作幼兒教育行動研究記錄表,關注幼兒行動的變化及特點;思考幼兒園教育活動設計的問題與思路;開展園本教研,利用園本教研促進幼兒教師專業成長等, 積極借助各種交流與展示的平臺促進自己的業務能力,積累豐富的經驗。并認真上好每一節課,把教學能力的提高落實在每一天的課堂教學中。積極參加各種技能技巧比試、優質課評比、教育教學觀摩、研究課、公開課、示范課、論文及教案評比。

《幼兒園工作規程》指出,游戲是對幼兒進行全面發展教育的重要形式,要因地制宜地為幼兒創設游戲條件(時間、空間、材料)。因此,我們在教育教學中,要注意研究當地傳統游戲,在實踐的過程中,根據幼兒園和幼兒實際加以改進,加以創新,使自己的教學理論知識和教學實踐結合起來,把理論知識融入到實踐當中,使自己的能力得到升華,把理論知識真正轉化為自己的教育教學能力。這樣,經過多年的總結,自己的教育教學能力才會不斷提高,教育教學才會得心應手,最終讓自己所教的每一個孩子都受益。

三、在反思中獲得發展

反思是指在教學活動結束后,以一定的教育教學理念為指導,就目標的達成、環節的安排、師幼互動情況、教育效果與質量等方面進行反思,并將自己在教育活動中的感受、體會、想法與疑問通過文字的形式表達出來,并提出思考以及采取相應的對策。

游戲是幼兒園的基本活動,區域活動正是游戲化的小組教學活動,主題活動課程則是對幼兒發展所需制定幼兒園課程的內容。在教學和游戲活動之后,幼兒教師要及時反思,哪些內容不適合本園幼兒,應作哪些刪減、調換,或需要補充哪些內容?在教學重、難點上活動目標與幼兒實際有無差異?區角活動或游戲活動組織中,有什么樣的創新,哪些是應該總結的,哪些應在下次活動中加以改進,活動環節設計、環節目標、使用材料、呈現方式上的得失等都應該及時反思,并進行必要的記錄,以便在下次的教學活動中改進提高。日積月累,個人的教學經驗就會大幅度提高,這也是教師專業成長的有效途徑。

四、提高科研意識和科研能力

當前幼兒教師普遍缺乏教育科學研究的意識,進行科研也存在普遍性的困難,一方面,幼兒教師平時不注重科研,也沒有科研意識,認為科研都是專家學者的事,與自己不相干;另一方面,由于幼兒教師大都學歷低,不知道怎樣進行科研,不知道研究什么,更缺乏從事科學研究的問題意識。

當前,隨著社會的發展,幼兒教師也要轉變觀念,提高科研意識和能力,這樣才能適應社會的發展,也才能走在幼兒教育事業的前沿。比如,在幼教領域的師生關系的問題、游戲的價值和幼兒教育的內容方法問題等,都是當前幼兒教師應當研究和探索的主題。當然,隨著社會和教育的變革,一些新問題也不斷地涌現出來,當一些新問題涌現出來時,幼兒教師要敏銳地捕捉到,并進行思考和研究,解決困擾幼兒教育教學中的難題,這也是教師成長的重要途徑。

編輯:郭裕嘉

幼兒教師論文范文第2篇

幼兒教師年齡基本處于20歲到40歲之間,這個群體抗壓性和社會成熟程度都偏低,而與教學對象無法進行成年人之間的平等交流,再加之“女兒國”似的單一同事關系,這些人際刺激的單一都可能激化負面情緒。同時,面對職業激烈競爭及來自社會、家庭等各方面有形和無形的壓力,很多幼兒教師因為長期的緊張工作,身心都受到一定程度的傷害,尤其是心理方面,出現了比較嚴重的問題。一些幼兒教師產生心理沖突和壓抑感,滋生不健康的心理狀態。幼兒教師不健康的心理狀態必然導致不適當的教育行為,對幼兒的身心發展產生不良影響。因此,作為管理者,重視幼兒教師的心理健康問題,了解她們的心理特點,創設條件不斷改善她們的內心狀態,促進教師心理健康刻不容緩。

一、幼兒教師壓力的主要來源

1.社會壓力。這壓力源自教師的社會地位。尊師重教在我國已被提倡多年,但社會文化對幼兒教師的定位卻不盡如意,家長和社會對幼兒教師的普遍認識就是“哄小孩的”,提起幼兒教師的工作,很多人會產生一種“既簡單又輕松”的感覺;而幼兒家長卻會對教師提出很多過高的要求;當代文化對幼兒教師形象的描述,又過重的傾向無私奉獻的精神的塑造,忽視了現代幼兒教師作為現實中的人的多元特質的展現。隨著社會競爭的激烈,幼兒園的各種開放、考評、驗收、創建以及各個部門的檢查等經常使教師處于高度緊張狀態,因為這一系列的考核、活動與檢查將與她們的前途與待遇相聯系……在社會、家長對幼兒教師的信任度降低的同時,許多家長又都希望選擇名幼兒園和好教師,這一系列的矛盾使得一些幼兒教師的自尊受到極大的傷害,從而導致產生過大的心理壓力。

2.工作壓力。在人們的眼里,幼兒教師是一群活潑美麗的姑娘,每天帶著孩子唱歌跳舞自由自在,非常開心。事實卻不然,幼兒教師辛苦的程度,外人難以想象,她們面臨的工作壓力非常之大。

3.心理壓力。幼兒教師的職業特點決定了其對周圍人的評價比較敏感,對自己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首先想到的是別人會怎樣看待、有何評價?工作時往往會瞻前顧后,猶豫不決;幼兒教師還比較容易失衡于多重社會角色的適應,一方面為人師表——教師、“媽媽”;一方面又是一個普通人——妻子、母親、女兒、兒媳,兩方面之間的沖突較難處理,極易產生過多的憂慮和自責。再加上同事同行之間的激勵競爭,心理壓力確實很大。這一切使得幼兒教師的心理壓力劇增。

二、幼兒教師壓力的危害分析

因為工作壓力大,很多教師的身體狀況不良。困擾幼兒教師的疾病主要是聲帶小結、聽力障礙和神經衰弱。聲帶疾病在幼兒教師中非常普遍,工作三年多的教師就開始出現這方面的問題。由于工作需要,聲帶得不到休息,聲帶的負擔越來越重,進入中年以后,原本亮麗的嗓子就變黯啞了。與此同時發生的是聽力障礙,幼兒園里孩子的喧嘩聲極大,相距幾米遠便不能聽清對方說話。長期在這樣的環境中工作,聽力障礙的發生是難以避免的。幼兒教師心理負擔重:擔心班上的孩子出事故、單位內定期評優選模等等都給她們帶來了極大的心理負擔,大多數幼兒教師不同程度的出現失眠、健忘等神經系統病變。

幼兒教師大多是嬌弱的女子,正是她們,卻承受著巨大的工作壓力和心理壓力,超限的壓力將導致職業倦怠。專家認為,職業倦怠是工作強度過高并且無視自己的個人需要所引起的疲憊不堪的狀態。

三、解決幼兒教師心理健康問題的對策

1.改變幼兒園的管理方式,建立民主管理制度

作為管理者,關注幼兒教師的喜怒哀樂,了解她們的所思所想,理解她們,幫助她們,不僅是管理者的職責,是管理者一貫所倡導的“人文關懷”精神的具體體現,而且也是幫助管理者自己,正是管理中的不切實際、形式主義、專制,導致和加劇了教師的心理健康問題。因此,作為管理者,需要掌握一定的管理科學知識與解決問題的策略,在具體實踐過程中要把這些知識靈活運用,建設民主、平等、尊重的幼兒園精神環境,進行科學、民主的管理。

2.合理安排幼兒教師的工作量,明確工作職責和任務

任務明確不僅有利于避免幼兒教師職業角色的混亂,避免其職業倦怠,還有利于提高幼兒教師的工作效率。因此,幼兒園應合理安排教師的工作,職責清晰、分工明確、講求實效,在充分考慮教師的職責范疇、能力和符合勞動法的前提下,合理安排工作任務和工作量,為教師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教育好幼兒創造良好的環境。

因此,理解教師,關懷教師,為教師減壓,讓幼兒教師在體驗關懷孩子的同時,也體驗到自身得到關懷的幸福和快樂,這將是每一位幼教管理者不斷努力的方向所在。

幼兒教師論文范文第3篇

摘 要: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對孩子的教育問題越來越重視,幼兒園主題探究活動是幼兒園學習活動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如何深入開展幼兒園主題探究活動成為幼兒園教育工作者必須考慮的問題。就幼兒園主題探究活動開展的現狀以及策略進行了探討分析。

關鍵詞:開展;幼兒園;主題探究活動

社會不斷進步,人們的生活幸福感逐漸加強,對幼兒園孩子的教育越來越重視。而幼兒園小朋友的思想以及心智還不夠健全,對問題的理解能力、知識的接受能力還不足,幼兒園開展合適的主題探究活動,可以有效幫助幼兒園小朋友理解知識,從而使幼兒教育得到真正的落實。

一、幼兒園主題探究活動開展現狀

隨著社會對幼兒教育的不斷關注,如今幼兒園出現了很多新的教學形式以及課程,這就包括主題探究活動。主題探究活動的開展,可以幫助幼兒在探究中不斷發現、不斷探索,在探索和發現中學習,最終做到自我完善。同時,主題探究活動的學習氛圍相對輕松,符合幼兒的天性,可以幫助幼兒更直觀、更清晰地了解世界?,F如今,絕大多數幼兒教育工作者已經認識到主題探究活動在幼兒教育中不可缺少,但因為方法以及經驗的缺少,現在的幼兒園主題探究活動開展得還不夠深入。

二、深入開展幼兒園主題探究活動的策略

(一)加大幼兒園工作人員對主題結構的關注度

首先,深入開展幼兒園主題探究活動,離不開一個好的組織中心。組織中心可以幫助幼兒園教師在開展主題活動時對主題活動的內容、規模、過程進行系統的計劃。組織中心有生活性、開放性,可以幫助幼兒將生活融入學習中,同時可以最大限度地滿足幼兒學習及興趣的需要,因此幼兒園教師應該對主題活動的組織中心加大關注、加深理解。不同的主題活動有不同的組織中心,體現不同的活動內容以及活動特征,要求教師對主題活動的組織中心有準確的認識。比如,對于名稱為“時鐘”的主題活動來說,主要圍繞時鐘進行系列活動的開展,對幼兒的意識及興趣沒有過多的轉移,活動的組織中心就是活動的名稱;對于“我們的幼兒園”這樣的活動來說,小班的主題活動開展可以對幼兒園餐廳工作人員以及餐廳結構進行探究,中班的主題活動可以對幼兒園各種人群的探究進行開展,大班的主題活動可以圍繞對教學環境的探究進行,這種主題活動的組織中心不再是活動名稱,而分別是幼兒園的餐廳、幼兒園的人群、幼兒園的教學環境。

其次,要有效開展幼兒園主題探究活動,幼兒園教師應該做到對主題進行合理的擴展。對主題活動進行擴展,要做到對擴展維度的準確把控,主題活動的擴展維度太多或太少,都不能達到體現主題探究活動的目的。比如,在進行主題為“我們的環境”的活動時,教師應引導幼兒圍繞生活環境開展活動,包括學校環境、家庭環境、社會環境等,但在維度的選擇上不能夠全部選擇,少了不能體現生活環境的主題,多了不能夠幫助學生準確把握活動主題,要做到準確定位,做到合理開展主題活動。

最后,幼兒園要做到深入開展主題探究活動,就要求教育工作者對主題視角有一個準確的認識,教師要做到針對幼兒的生理年齡特點對主題探究活動的視角有一個合適的擴展。比如,教師在組織開展“汽車”的主題探究活動時,作為一名縣城幼兒教師,可以帶領幼兒乘車去周邊游玩,在路途中引導學生對汽車結構、部件進行談論,還可以帶領學生去停車場直觀了解汽車。

(二)加強幼兒教師對主題探究活動的重視

如今,幼兒園主題探究活動雖然已經成為大多數幼兒園的教學課程,但是還有很多的幼兒教育工作者不夠重視,未能真正理解主題探究活動的重要性及意義,從而不能在教學活動中有效體現主題探究活動的作用。這就要求幼兒園教師對主題探究活動進行普及,不斷舉辦主題探究活動,體會活動作用,不斷吸取經驗,為后面教學活動的高質量開展奠定基礎。

(三)主題探究活動的開展過程中做到尊重孩子

幼兒園在開展主題探究活動時,教師要盡可能給予孩子自主選擇的權力,激發孩子探究以及學習的積極性;教師在探究活動中要給學生足夠的表達自由權,在沒有成人的約束下,最大限度地表達自己的思想。比如,教師在做主題探究活動準備工作時,對材料的選擇可以大膽些,可以有包裝袋、包裝盒、塑料瓶等環保材料,也可以有一些幼兒園可以提供的新型材料,幫助學生進行思維拓展,包裝盒可以搭建出一個房子,塑料瓶和包裝袋組合可以做出一個藝術小臺燈,新型材料可以依據它具體的特性進行創作,可以有效幫助孩子對材料有足夠的認識。

綜上所述,加深幼兒園主題探究活動極其重要,為最大限度地體現主題探究活動的作用,幼兒園要加大對主題結構的關注度,加強幼兒教師對主題探究活動的重視,主題探究活動的開展過程中做到尊重孩子等。深入開展主題探究活動,符合幼兒的思維以及興趣需求,因此幼兒教師要有技巧、有方法地開展主題探究活動。

參考文獻:

林秀娟.幼兒園主題探究活動課程的探索與實踐:幼兒園主題探究活動課程實驗研究課題總結報告[J].廈門教育學院學報,2019(2).

幼兒教師論文范文第4篇

本文以嶺南文化為背景,提出幼兒園開展德育活動的創新路徑:首先,研究幼兒園德育“走出去”模塊,充分挖掘嶺南文化資源,開展幼兒園社區德育課程;其次,開展幼兒園德育“引進來”模塊,引進嶺南文化元素,豐富幼兒園德育滲透活動;最后,形成幼兒園德育“云支持”模塊,利用互聯網等云空間,拓展幼兒園德育線上活動。以嶺南藝術文化為載體,豐富幼兒園德育活動,提升幼兒德育質量。下面,就嶺南文化背景下幼兒園開展德育的創新路徑展開闡述。

一、走出去:充分挖掘嶺南文化資源,開展幼兒園社區德育課程

挖掘嶺南文化中的城市文化,了解廣州各地熟悉的打卡景點,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文化小鎮等,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了解各地文化遺產資源隱藏的歷史故事,通過“小導游”“畫中話”“小手拉大手”等形式,讓幼兒善于發現廣州、熱愛廣州。例如,大一班黃老師在開展“我愛我的家鄉”主題活動時,充分利用廣州這座城市中的嶺南文化,帶領幼兒走出校園,到嶺南文化氣息濃厚的“沙灣古鎮”打卡,幼兒提前做好功課,在活動當天參觀古鎮的同時,有的幼兒做“小導游”,介紹自己熟悉的景觀,有的幼兒做“畫師”,畫出自己的家鄉。通過開展社區德育課程,幼兒能夠走進“嶺南文化”,在文化熏陶中形成團結、友愛等良好品德,培育幼兒愛國情感。

二、引進來:引進嶺南文化元素,豐富幼兒園德育滲透活動

1.提取嶺南文化的德育核心元素,在幼兒園中創設嶺南文化德育場景

嶺南文化涵蓋學術、文學、繪畫、書法、音樂、戲曲、工藝、建筑、園林、民俗、宗教、飲食、語言、僑鄉文化等眾多內容。提取其中與德育契合的元素,在幼兒園中創設場景,為幼兒創設適宜的德育環境。例如,在幼兒園戶外場所中,打造“嶺南區”,將嶺南建筑、園林風格展現在幼兒面前等,讓幼兒感受嶺南文化之美。此外,幼兒園室內的環境布置也可體現“嶺南風”,可通過宣傳欄、墻飾、吊飾、區角活動材料等物質環境來滲透嶺南元素,讓幼兒通過嶺南文化環境熏陶而潛移默化受到教育,促進幼兒生態道德教育活動的開展。

2.結合嶺南飲食文化,在幼兒園一日生活中滲透嶺南德育文化

走進嶺南文化中的飲食文化,了解廣州人的早茶、餐桌以及待客文化,萌發做廣州人、食在廣州的自豪感,養成文明待客、健康飲食的良好習慣。例如,小二班李老師在區域中打造了“陶陶居”的生活區,將嶺南美食文化滲透在區域中,幼兒在游戲中感受廣州人的早茶文化,了解餐點。

3.弘揚嶺南語言文化,借助童謠、經典故事、歌曲滲透幼兒園德育內容

了解嶺南文化中的粵語文化,樂意接觸與學習粵語方言,在“粵語進校園”的系列活動中體驗講粵語的樂趣,習得用粵語與人文明交往的禮儀習慣,增強文化底蘊。例如,在幼兒廣播站中開展“粵講粵精彩”專題活動,幼兒用粵語講故事,并播放粵語故事給幼兒聽,讓幼兒從小接觸粵語,愛上粵語。

4.以嶺南藝術文化為載體,豐富幼兒園德育活動

挖掘嶺南文化中的粵劇文化,從幼兒的興趣出發,利用音樂、游戲、活動、環境等對幼兒進行教育,初步接觸粵劇影視作品,樂意聽粵劇,學粵調,感受粵劇文化的博大精深,弘揚嶺南文化,培養文化自信。

三、云支持:利用互聯網等云空間,拓展幼兒園德育線上活動

在互聯網發達的時代,借助互聯網工具,“云支持”將幼兒德育與嶺南文化結合起來,是非常有效的路徑。首先,“云支持”可以突破空間的界限,一個“連線”就可以讓嶺南文化呈現在幼兒“面前”。其次,“云支持”可以突破時間界限,通過播放錄制視頻等讓幼兒接觸更多的嶺南文化。例如,中三班在開展“沙灣漂色”主題時,通過線上聯接直播沙灣漂色活動,同時,借助家長資源連線老藝人,讓幼兒與老藝人“云溝通”,了解沙灣漂色的精髓所在。通過“云支持”,讓更多的嶺南文化資源為幼兒園所用,更好地開展幼兒德育活動。

責任編輯 黃銘釗

幼兒教師論文范文第5篇

【關鍵詞】教學風格 研究綜述

關于教學風格的定義,專家學者們持有很多不同的看法。程少堂(1988)認為,教學風格,決不是教學方式方法的簡單機械的重復,而是教師有意無意地,在適合自己個性特征、思維方式和審美趣味的教育教學理論指導下,經過艱苦地反復地實踐,而最終形成的一種既獨具個性魅力又具有穩定性的教學風貌。李如密(2002)認為,所謂教學風格,是指教師在長期的實踐中逐步形成的、富有成效的一貫的教學觀點、教學技巧和教學作風的獨特結合和表現,是教學藝術個性化的穩定狀態之標志。李如密(2001)認為教學風格,是優秀教師們追求的最高境界,是教師教學思想的直接體現,是教師教學上創造性活動的結果及其表現,是教師在教學藝術上成熟的重要標志。教師形成自己的教學風格,有利于教師教學思想的深化,有利于激發教師在教學活動中的創造性,能加快教師的成長速度,還會直接影響學生的個性發展。因此,對教學風格的研究對教師的專業化發展有很大幫助。

我國對教學風格的研究起步較晚,始于20世紀80年代末。本文旨在對我國教師教學風格的研究進行回顧,總結評述已經取得的研究成果,并展望未來的研究前景。

一、中國教師教學風格研究狀況

1.研究數量。自1988年程少堂發表《教學風格論》至今,國內共發表關于教學風格研究的論文51篇。由于篇幅有限,也出于對已發表的論文進行清晰梳理,本文僅對其中的38篇研究教學風格的文章進行分析。在這38篇論文中,按照發表時間的順序,1988年有1篇,1995年2篇,2001年2篇,2002年3篇,2003年1篇,2004年2篇,2005年2篇,2006年4篇,2007年3篇,2008年3篇,2009年3篇,2010年5篇,2011年5篇,2012年5篇。由以上數據可以看出我國教學風格的研究情況:1)我國對教學風格研究可以分為兩個階段。2000年以前,我國已經開始了對教學風格的研究,但是成果很少,一共只有3篇,說明此階段教師、學者們不太注重對教學風格的研究;2000年以后,對教學風格的研究成果數量較之前有了很大增長。2)關于教學風格的研究成果少。盡管2000年后對教學風格的研究成果較之前有了比較大的增長,但每年的論文數量都不到10篇,研究成果較為零散。說明從總體上來說,對教學風格的研究并沒有得到足夠多的重視。

2.研究側重面。6篇關于教學風格的觀念與內涵,占總數的15.79%;3篇關于教學風格的分類,占總數7.89%;16篇關于教學風格的形成,占總數的42.11%;2篇關于教學風格與其它因素的關系,占總數的5.26%; 9篇探討了教學風格與學習風格的匹配問題,占總數的23.68%;2篇關于教學風格對教學的影響,占總數的5.26%。

3.研究方法。在這38篇關于教學風格研究的論文中,25篇屬于思辨性論文,占總數的65.79%;13篇屬于實證性論文,占總數的34.21%。其中,7篇采用問卷調查法;1篇采用個案研究法;4篇采用混合法;1篇采用準實驗研究法。

二、研究成果呈現

1.針對教學風格的觀念與內涵的研究。關于教學風格的觀念與內涵的研究有7篇,均為思辨性論文。程少堂(1988)討論了教學風格的定義和共性,并提出了關于追求教學風格時應遵循的幾條原則。李如密(2001;2002;2004)探討了教學風格的內涵及載體,教學風格的價值,教學風格論的對象和意義、理論基礎及研究方法,并詳細探討了教學風格特征中穩定性和發展性。夏韶華(2002)提出,教學風格具有獨特性、多樣性、穩定性及發展性。馬建寧和李建祥(2003)討論了教學風格的特征及其內涵。

2.針對教學風格類型的研究。探討教學風格分類的論文有3篇。李新宇(1995)提出教學風格的基本類型有:活潑與嚴謹、優美與樸實、細膩與曠達。李如密(1995)探討了教學風格分類的意義、教學風格的分類標準與方法及教學風格的基本類型及特點。張德松(2006)把教學風格分為情感型的教學風格、主導型的教學風格、主言型的教學風格、主謀型的教學風格、生態型的教學風格及邏輯型的教學風格。在這三篇論文中,只有李如密探討了教學風格分類的標準。

3.針對教學風格的形成的研究。有關教學風格形成的論文一共有16篇。其中5篇探討了教學風格的形成階段,另外11篇探討了教學風格形成的影響因素及途徑。

(1)教學風格形成階段的研究

王偉(2004)認為教學風格的形成要經歷以下幾個階段:建立基礎、初具風格、形成特色、自成一家。張平(2005)認為“入格”、“立格”、“破格”和“無格之格”是教師教學風格形成的四個基本階段,也是教師形成自己獨特教學風格的必由之路。李凌(2006)對模仿性教學階段、獨立性教學階段、創造性教學階段及有風格教學階段進行了探討。張波和匡美蘭(2011)認為教師要形成自己的教學風格,必須以明確的認知為前提,以深厚的文化積淀和教育理論為支撐,學習模仿和實踐探索是青年教師教學風格形成的必要途徑,獨立創新是青年教師教學風格成熟的標志。王紅艷(2010)以個案研究的方法探討了一名新手教師對教學風格的摸索,發現該新手教師教學風格的形成經歷了無意識到有意識的過程,分析了其實踐性知識的生成。

(2)教學風格形成的影響因素及途徑的探究

關于教學風格形成的影響因素及途徑的論文一共有11篇,其中思辨性文章8篇,實證性論文3篇。

張天寶(2001)探討了教學風格形成的條件:要進行豐富的理論準備;要熱愛教育事業和學生;發揮個人優勢;學習與創新相結合。賀雯(2008)從教室自身、教學環境和培養手段三個角度探討了形成和發展積極、高效教學風格的策略。張曉輝和李如密(2009)探討了教學風格的影響因素及其結合機制,為教學風格影響因素的作用方式提供了新視野。朱麗梅(2009)探討了英語教師個性化教學風格的培養,認為教學風格的培養要從教學藝術和教學機智兩方面的培養入手。劉瑩(2010)探討了教學風格形成的內在因素和外在因素,并由此提出了教學風格形成的途徑。王昕(2010)探討了英語教學風格的文化內蘊,從文化心理準備和文化基本路向兩個方面探討了教學風格的形成。李源田、朱德全和楊鴻(2010)探討了名師教學風格的養成,認為要形成教學風格就要美于讀、樂于聽、敏于看、精于做、習于思、勤于寫、巧于說和善于處,很有實際意義。陳志科(2012)討論了在教師專業發展過程中如何形成自己的教學風格。

徐麗華和傅亞強(2005)以問卷的調查法研究了不同因素,如學校類型、學校性質、性別、教齡、教學科目、不同教育階段對教學風格形成的影響。劉靜(2011)通過混合法(訪談和課堂觀察)調查了中學英語教師教學風格形成的現狀,發現目前只有一部分中學英語教師有自己的教學風格,大部分教師都沒有認識到教學風格對學生學習風格影響的重要性。史曉婕(2012)以個案研究的方式探討了師徒制下青年教師教學風格形成的促進機制。

4.針對教學風格與其它因素相關性的研究。關于研究教學風格與其它因素的關系的文章有2篇。賀雯(2007)以問卷調查法對中學教師教學風格和工作滿意度進行了實證研究,發現教師的教學風格與工作滿意度之間存在密切的關系,對工作的滿意度越高,教師越可能具有立法型、評判性、激進型和整體型四種教學風格。同年,賀雯又以問卷調查法對教師的教學風格和教學效能感進行研究,指出高個人教學效能感的教師明顯傾向于具有立法型、激進型、整體型、局部型和評判型等相對復雜、有創造性、效率較高的教學風格。

5.針對教學風格和學習風格匹配情況的研究。共有9篇文章對教學風格與學習風格的匹配情況進行了研究。崔林(2002)對88名英語專業學生進行了調查,發現了教與學的不匹配經常出現在英語課堂里,并由此提出了通過教與學的匹配來提高英語專業學生的教學效果的建議。

韓美竹和席靜(2006)對臨汾市五所高中高一年級的學生的學習風格和老師的教學風格進行了問卷調查,討論了高中英語教學風格與學習風格的特點及二者間差異、不同水平高中英語教學風格與學習風格的特點和二者間的差異,最后得出目前高中英語教師的教學風格與學生的學習風格還存在相當程度的失配現象這一結論。謝元花(2006)以混合法(問卷、訪談和觀察法)探討了外語課堂學生沉默的原因,由此提出了相對的教學風格。劉友桂(2007)采用準實驗研究方法,研究教育學的風格匹配對非英語專業學生的英語成績提高是否存在顯著的影響,結果表明教與學風格匹配并不直接影響學習者成績。熊明麗(2008)探討了教師的教學風格與學生的學習風格匹配的途徑,并探討了學習風格不同的學生青睞的教學風格。宋丹(2009)通過對學習風格和教學風格的思考,提出了教學風格和學習風格的協調措施。孫傳文(2010)探討了教師形成教學風格的意義,并探討了新課程背景下教師教學風格的形成途徑。張智(2011)對高中英語課堂教學風格失配情況進行了問卷調查,發現了學生學習風格與教學風格失配的類型。孫娜(2011)對大學英語教師教學風格和學生學習風格的匹配狀況進行了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發現教師的教學風格和學生的學習風格存在不同程度的沖突,并提出了緩解沖突的建議。

6.針對教學風格對教學的影響的研究。有關教學風格對教學的影響的文章共有2篇,都是實證性論文。韓美竹和習靜(2008)以問卷調查法和實驗法對教與學的風格匹配情況對高中學生英語學習的影響進行了調查,發現當教學風格與學習風格匹配時,學生的學習興趣較高,學習成績較好。周先彥彤(2011)對大學英語教師教學風格對非英語專業大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影響進行了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發現專家型和正式權力型的教師對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具有抑制作用,個人示范型的教師對自主學習能力影響一般,協調者型和授權者型教師能促進學生自主學習能力。

三、中國教師教學風格研究中存在的問題

1.思辨性研究多,實證性研究少。在38篇文章中,思辨性論文占了25篇,實證性論文占了13篇。思辨性論文主要探討了教學風格的觀念和內涵、類型、形成等問題,對教學風格的理論研究有一定的幫助。但相比之下,我國針對教學風格的實證研究數量偏少。若能針對教學中的實際問題進行實證研究,教師就能解決教學中的許多實際問題。

2.使用的研究方法種類不均衡。13篇實證性論文中,7篇采用問卷調查法;1篇采用個案研究法;4篇采用混合法;1篇采用準實驗研究法。問卷調查法的使用遠遠多于混合法、實驗法和個案研究法。

3.有針對性的學科教學風格的研究少。在思辨性論文中,無論是在教學階段的劃分還是在教學風格形成的影響因素及途徑的探討中,都沒有有針對性地具體指向不同的學科。每個學科的特點不同,采取的教學方法也不同,對教學風格的研究應針對不同學科的特點進行研究。

4.研究對象不均衡。對教師教學風格的研究有3篇,對高中學生風格和教學風格的研究有3篇,對非英語專業學生的研究有3篇,對英語專業的學生的研究有1篇。對教學風格的研究對象范圍較狹窄,主要集中在大學生和高中生,沒有針對中小學生的研究;還應增多對不同對象的實證研究。

四、對今后教學風格研究的展望

1.研究的范圍要拓寬,對中小學生、非英語專業學生、英語專業學生及研究生的研究要進一步加強,這有利于解決教學中的實際問題。

2.針對不同學科教師的教學風格進行研究。每個學科的特點不同,不同學科的教師的教學風格也是多種多樣的。

3.教學風格的有效性問題:教師的教學風格是否對學生學習的哪些方面有影響?以及如何影響?

4.新課改背景下教師教學風格的培養與調整的問題:在新課改背景下,如何按照新課改的要求,根據新課標的要求形成新的教學風格或是調整原來的教學風格?

5.關于90后大學生對教師風格的喜好話題?,F在的大學生以90后為主體。由于成長環境的不同,90后大學生對教師風格的喜好可能也不一樣。有針對性地研究90后大學生對教師風格的喜好,也體現了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思想。

6.教師教學風格與學生學習興趣、學習動力的相關性。教師的教學風格與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習動力是否有相關性?如何通過教師的教學風格來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習動力是一個很值得思考的問題。

7.新手型和熟手型的教師風格有沒有什么差異?如果有,差異表現在什么方面?

綜上所述,對教學風格的研究,無論是從廣度還是深度上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希望在未來的研究中,有更多的研究者投入到這個領域,有更多有影響的成果發表。

參考文獻:

[1]程少堂. 教學風格論[J]. 教育科學, 1998, (2).

[2]崔林. 通過教與學的匹配來提高大學英語專業新生的教學效果[D]. 遼寧: 遼寧師范大學, 2002.

[3]陳志科. 教學風格追求與教師專業發展[J]. 教育學術月刊, 2012, (8).

上一篇:管理創新論文下一篇:精細化管理論文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