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行政管理本科畢業論文范文

2023-04-06

行政管理本科畢業論文范文第1篇

關鍵詞:應用型人才;行政管理;培養模式

改革開放后恢復重建以來,高校行政管理學科長期承擔著為國家黨政機關和企事業單位輸送管理人才的重任。應用型人才培養目標的提出為行政管理專業建設提供了新的歷史機遇,同時,由于對“應用型”的內涵和外延缺乏準確把握,加之對傳統人才培養方式的路徑依賴,行政管理專業應用型人才培養存在著一定的問題,與國家政策初衷未能高度契合。因此,首先需要從應用型人才及其培養方式談起。

一、應用型人才及應用型本科人才培養

(一)應用型人才的內涵

應用型人才培養目標的提出是全面深化改革的現實需要,也是高等教育大眾化的必然要求?!秶抑虚L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對應用型、學術型、復合型三類人才作了區分,明確提出重點加強應用型、復合型、技能型人才培養,首次將應用型人才培養寫進國家政策文件。此后學術界和高校對應用型人才的內涵作了充分探討,認為應用型人才主要從事非學術性研究性工作,在一定的理論指導下,將專業知識應用于實踐,即“將抽象的理論符號轉換成具體操作構思或產品構型”[1]。也就是說,學術性人才長于理論研究,技能型人才擅于技能操作,而應用型人才兼而有之,既有一定的理論儲備,又具備將理論運用于工作實際的能力。應用型人才最為鮮明和本質的特征是“學以致用”,其前提是掌握知識和技能,途徑是知識與實踐相結合,服務面向是行業和區域經濟社會發展。

按照培養層次,一般將應用型人才分為應用型高級人才和應用型本科人才,前者偏重于應用型知識研究,促進應用型科學技術的發展,主要集中在碩士和博士教育階段[2]。后者應用型本科人才則偏向應用型知識的學習和應用,這是應用型人才培養的重點方向,全國普通本科院校向應用型技術大學轉變的進程正在逐步加快。

(二)應用型本科教育的特征

應用型人才的內涵決定了其人才培養方式既有別于學術型人才和技能型人才,也同應用型高級人才有所不同,呈現出一些新特點。

1.以區域和行業作為服務面向。從國際經驗來看,包括德國在內的西方發達國家開展應用型本科教育無不將行業和區域經濟發展作為主要服務方向。我國正處在全面深化改革的關鍵時期,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需要充分調動區域經濟發展和基層社會建設的活力,人才資源成為決定因素。另外,隨著我國經濟的轉型升級,尤其是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新四化”目標的提出,各行業對應用型人才的需求更為迫切。我國的應用型本科院校多是由地方院校轉變而來,根據地區和行業發展的特點設置專業,制定人才培養方案,是其義不容辭的責任。

2.以應用型作為人才培養規格。市場需求是應用型本科人才培養的“指揮棒”和“風向標”,實現對人才的“有效供給”是應用型人才培養的關鍵,應用型本科教育應堅持錯位競爭的原則,著力在“應用”上做文章,以應用能力作為人才的核心競爭力。應用型人才的基本規格在知識體系方面表現為學生具備建立在通識教育基礎上較為扎實的理論基礎,較寬的知識面,同時具有自我學習能力和知識遷移能力,較強的發展后勁。在能力結構方面表現為具備面向生產、建設、管理和社會服務一線較強的知識應用能力,同時還要具備法治和道德素養、科學和人文精神、較強的團隊合作意識和社會適應能力等綜合素質。

3.以實踐貫穿培養全過程。注重實踐性是應用型本科人才培養的突出特征,表現在培養過程的各個環節。培養方案制定和專業方向設置堅持產學研結合的原則,注重與行業企業的深度合作,以產為關鍵、以學為抓手,以研為突破點。課程設置適量減少理論性課程比例,增加實驗類和實踐類課程比例,尤其是增加行業企業一線鍛煉學分比重。注重雙師型專兼職教師隊伍建設,引進校外兼職教師隊伍,鼓勵教師到行業企業一線學習鍛煉,以應用型教師培養應用型的學生。課堂教學方法體現靈活性和參與性,運用現代教學手段,注重學生的課堂參與互動,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論文、設計環節緊扣行業企業熱點、難點問題,鼓勵學生校外完成設計和論文任務,重視提高學生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課程考核環節靈活多樣,突出實踐性和應用性知識考核。

4.以能力為導向構建多元評價體系。服務面向和人才培養規格、方法決定了應用型本科與傳統的人才培養質量評價體系有所不同,堅持以學生的應用能力為核心,綜合素質為基礎,更加注重多元化和綜合性。就評價主體而言,應用型本科評價主體更加廣泛,除高校外還包括行業企業、技能鑒定機構、實習單位、就業單位、社會團體、專業評價機構等;就評價內容而言,除重視知識性評價外,更加重視實踐評價和技能評價,建立起以應用能力為核心的綜合評價指標;就評價方法而言,堅持定性評價與定量評價相結合,突出定量評價,同時引入目標管理績效評價法等現代績效評價方法,使質量評價結果更加科學有效[3]。

二、行政管理應用型本科人才培養存在的問題

應用型人才培養目標提出以來,很多地方院校開展了積極的實踐,積累了一定的經驗,然而大多集中在理工科專業。行政管理專業應用型本科教育尚無成熟的經驗可循,在應用型人才培養探索中走了一些彎路,出現了一些帶有普遍性的問題。

(一)人才培養目標定位不清晰

教育部頒布的《普通本科高校專業目錄和專業介紹》為行政管理專業人才培養目標的設定提供了指南,

行政管理專業一般將培養目標定位為“為黨政機關及企事業單位、社會團體培養管理人才”,這一定位沿襲學術性人才培養目標,或是照搬重點大學的做法,過于籠統和寬泛,與應用型人才培養目標存在差異。另外,自恢復重建以來,行政管理專業長期屬于政治學一級學科,后來納入公共管理學科。在培養目標設定時容易過多偏向政府管理,認為行政管理專業培養的是準公務員或事業單位工作人員,忽略了企業行政管理這一廣泛的應用領域,專業方向單一,與現實需求脫節。人才培養定位不清晰還表現為未能緊密結合區域經濟社會發展需要,尤其是基層建設對管理人員的需求,致使部分學生發展方向不明確,就業期望值過高,造成就業困難。

(二)課程體系不合理

課程體系設置不合理首先表現為重理論課程輕實踐環節,與應用型人才培養方式不符合,這既有觀念上的障礙也有現實原因。文科專業重理論教學,理工科重視生產實踐的固有觀念在一定范圍內繼續發揮著作用,另外,行政管理專業實踐場所和內容的特殊性一定程度上制約著實踐教學的開展。應用型人才培養探索初期,中國礦業大學徐海學院行政管理專業實踐課程比例較低,學生參與實踐的時間和機會較少,積極性不高。課程體系不合理的另外一個表現是專業建設的政治學色彩濃厚,理論課程設置中偏重政治類,管理類、經濟類和法學類課程不足,技能類課程較少,學生“偏科”現象較為突出,不利于綜合素質培養。

(三)教學方法陳舊

注重理論講授,忽視能力培養,強調以教師為中心,采用單項灌輸式的授課方式,缺少學生參與和互動,這是包括行政管理專業在內的文科專業教學方法存在的普遍問題。教師片面強調知識的全面性和理論的系統性,忽視學生的接受程度和興趣點,與行政管理專業實踐性和應用性的特點構成矛盾。教學方法陳舊帶來的直接結果是課堂氣氛沉悶,出勤率低,教學效果不理想。此外,學生習慣于被動接受知識,容易形成依賴心理,對知識死記硬背,不求甚解,缺乏創新意識,自主學習的積極性無法調動。部分教師對現代教學方法的重要性認識不足,信息化教學手段未能充分運用,影響課堂教學質量與效率的提升。課程考核方面以卷面考試形式為主,形式單一,命題以書本理論知識為主,缺乏靈活性,考察學生的記憶能力而非知識應用能力。

(四)師資隊伍建設滯后

師資隊伍建設滯后首先表現為“雙師型”教師建設力度不夠,很多地方院校將雙師型教師建設的重點集中在理工科專業,忽視文科專業,激勵保障機制不健全。行政管理專業青年教師除完成教學任務外還要面對科研、升學和職稱評審的壓力,與政府機關和企業的接觸機會較少,中老年教師參與實踐鍛煉的積極性不高。此外,教師學科背景、年齡、職稱、結構不合理也是教師隊伍建設的突出問題。學科背景方面,政治學學科教師比重較大,知識更新速度較慢,長于理論而短于實踐,與現實需要脫節。年齡結構方面,老中青斷層使得“傳幫帶”無法實現,青年教師提高慢,后勁乏力。應用型本科院校往往出現自有師資缺乏,外聘教師比例過大的問題,中國礦業大學徐海學院行政管理專業外聘教師比例曾一度達到80%,教師日常管理面臨巨大挑戰。

(五)校政、校企合作浮于表面

充分有效的校政、校企合作是行政管理專業應用型人才培養的關鍵環節。行政管理應用型本科人才培養初期的校企、校政合作不夠深入具體,往往浮于表面,流于形式,產學研模式未能真正建立。合作方式以學生認識實習為主,缺乏頂崗實訓,時間固定且短暫,學生僅僅對政府機關及企業管理現狀和業務工作開展情況做粗略的認識了解,走馬觀花,實效性差。高校對實習單位的人才需求狀況和特點缺乏深入調研,政府及企業人員對高校人才培養方案、專業方向設置及人才培養質量評價缺乏有效參與。課程設置和教材選用未能與時俱進地貼近行業企業現實需要。師資力量未能實現雙向交流,較少引進行業師資充實教師隊伍,教師到政府及企業調研實習以參觀為主,形式大于內容。此外,學生畢業論文和實踐類作業往往閉門造車,選題未能貼近管理和生產實際,問題陳舊,缺少實際應用價值。

三、行政管理應用型本科人才培養模式的創新

以江蘇省獨立學院專業綜合評估為契機,以2014、2018版人才培養方案制定和運行為著力點,中國礦業大學徐海學院行政管理專業近年來在應用型本科人才培養方面不斷積累經驗,總結教訓,開展了一系列研究和實踐探索,形成了相對穩定的人才培養模式。

(一)明確人才培養目標

行政管理專業2018版人才培養方案就專業培養目標做出了調整,與應用型人才培養目標更加符合。首先從國家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宏觀政策環境對高素質、應用型行政管理人才的需要出發,立足區域和行業管理、生產和服務一線,本著錯位競爭的原則,提出人才培養的服務面向是“淮海經濟區基層黨政機關、事業單位、社會團體和中小型企業”,人才的就業范圍更加明確具體,有利于學生在基層黨政組織和中小型企業順利就業。“學生能力素質要求”方面著重突出應用能力和綜合素質,著力培養學生六個方面的能力,即調查研究能力、獨立思考能力、語言表達能力、書面表達能力、組織協調能力和社會實踐的能力。“專業特色”凝練為“應用型人才分類培養,校政、校企合作深度契合”。

(二)實施模塊化培養,分方向培養應用型人才

根據社會需求和學生發展方向,結合人才培養目標和母體學校學科資源,我們探索在打牢專業基礎的同時注重專業發展方向和服務面向的培育和引導,拓寬專業服務領域,更好適應就業市場需求。

模塊1:基層公務員和事業單位行政管理。隨著國家公務員和事業單位人員招考制度的不斷完善,“公開、平等、競爭、擇優”的招考原則得到徹底貫徹,公考熱持續升溫,然而基層政府機關和事業單位報考熱情不高,我們將此作為教育引導的重點。此外,校外公考輔導機構良莠不齊,學生往往無所適從,我們在專業課中強化《公共政策分析》《公共管理學》等核心課程,在專業方向課中設置《行政職業能力測試》《申論》《公務員面試》等課程,強化應試訓練,為學生備考助力。隨著老齡化進程的加快,社會對養老服務和老年事務管理專門人才的需求量勢必不斷增加,我們在本模塊中開設社會保障管理和老年事務管理方向專業,滿足市場需求。

模塊2:中小型企業行政管理。隨著市場經濟的完善和現代企業制度的建立,市場主體對掌握經濟學、法學、管理學知識的綜合性管理人才的需求量增加。本模塊開設《經濟學》《經濟法》《企業管理》《人力資源管理》《營銷管理》等專業方向選修課程,為企業行政管理工作的開展提供知識儲備。隨著 “一帶一路”戰略等國際交流合作項目不斷推進,擁有國際視野、具備良好對外交流能力和外語駕馭能力的管理人才日趨緊俏,我們適時增加《商務英語》等模塊方向課程。

為滿足學生職業資格鑒定需求,學院成立技能培訓中心,賦予發展素質學分,引導、鼓勵學生考取資格證書。為滿足部分學生考研升學需求,我們重點加強考研課程專項訓練。如開展考研英語、政治強化訓練,針對各招生單位普遍要求的《政治思想史》《政治學》《公共管理學》等專業課程增加課時等。在實現充分就業的同時,行政管理專業考研升學率近幾年一致保持在13%以上。

(三)優化課程體系,增加實踐類和應用類課程

優化課程體系首先是減少政治類課程,增加管理類、經濟類和法學類課程比重,同時縮減純理論課程,增加理論與實踐緊密結合的課程,著重增加實踐和實訓環節比重。行政管理專業實踐教學環節主要分為五個層次,一是通識教育課實踐;二是分項業務實踐;三是綜合業務實踐;四是專業實習;五是畢業實習和畢業論文,真正實現了理論和實踐相結合,更加符合應用型人才培養目標。在課程設置的先后順序上,按照先分項后綜合、先校內后校外的思想,依次設置課內實訓、綜合實訓、綜合業務實訓、專業實習和畢業實習。整個實踐體系與理論課程呼應配合,科學合理。實踐教學環節組織有力,真正做到了制度落實、時間落實、場地落實、經費落實和指導教師落實。中國礦業大學徐海學院行政管理專業2014版人才培養方案中實踐教學學分比重達到26%,增設了《行政能力實訓》環節,重點提高學生的公文處理、會務管理、社會調查、辦公自動化、公關禮儀等八個方面的能力;2018版人才培養方案中實踐教學學分比重達到35%,增設了《政府機關工作實務》環節,每周一天安排學生到街道辦事處和社區直接頂崗實訓,為期24周。

(四)創新教學與課程考核方法

行政管理專業本科課堂教學在完成理論講授法的同時,更多地采取情景教學法、換位教學法、案例教學法、分組討論法、演講法、實踐教學法等互動式教學方法。引導學生關注社會熱點問題,鼓勵學生積極參與課堂討論,注重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和書面表達能力?;邮?、參與式教學方法不僅可以提高課堂教學效果,也是提升行政管理專業學生民主意識和政治參與素養的有力手段。如“公共政策分析”“中國政府與政治”等課程安排的“政策分析小組”“時政評論員”等環節受到學生歡迎。

課程考核是對課程體系建設、教學方法合理性及學生學習效果的綜合考察。從考核形式來說,我們增加平時考核的權重,平時成績占到總成績的40%—50%,學生在課堂上的表現和參與程度作為平時成績的重要來源。課程考試命題減少了純理論和記憶性內容,體現靈活性和實踐性,激發學生的創新思維和發散思維,從多角度分析和解決問題。實踐類課程考核賦予實習單位和校外指導教師更多的權重,從而更加真實反映學生實踐效果。

(五)實現校政、校企深度協同育人

1.重視實習基地建設。習近平總書記十九大后的首次調研來到了徐州市賈汪區和徐工集團,賈汪區是首批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國家知識產權強縣工程試點區、江蘇省創新型試點區。中國礦業大學徐海學院行政管理專業與賈汪區政府建立了長期良好合作關系,區科技局、信訪局、環保局、婦聯等單位成為本專業學生實習實踐的重要基地。學生在實習中考察煤礦塌陷區轉型發展狀況、調研綠色發展理念、新型城鎮化、新時期信訪工作改革等問題,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此外,我們與徐工集團、徐運集團等徐州的5家企業建立了良好的合作關系,共同承擔學生企業行政管理實訓任務。

2.加強校外專業建設專家與指導教師隊伍建設。聘用政府和企業管理人員擔任專業建設顧問,參與人才培養方案制定。建立校外專家講師團制度,定期開展講座交流活動,拓寬學生的實踐視野。

3.以校政、校企合作促進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健全激勵機制,鼓勵行政管理專業青年教師到政府和企業開展掛職鍛煉和調研活動,納入教師考核內容。

4.增強論文與設計環節的實效性。學年論文、畢業論文減少純理論研究,避免陳舊的選題,鼓勵學生將基層政府當前主要工作任務尤其是難點問題作為選題方向,接地氣,求實效。鼓勵學生在校外完成畢業論文,廣泛開展調查研究,提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此外,中國礦業大學徐海學院行政管理專業積極探討第一課堂和第二課堂協同育人機制,發揮校園文化和實踐活動在應用型人才培養中的作用。如鼓勵行政管理專業學生加入學生組織,承擔學生干部工作;在學生黨員、入黨積極分子和發展對象中開展行政倫理和依法行政教育;開展政府與企業組織管理、社會治理方面的調研和社會實踐活動,提高寒暑假社會實踐的實效,成為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的重要組成部分。

參考文獻:

[1]潘懋元,石慧霞.應用型人才培養的歷史探源[J].江蘇高教,2009,(1).

[2]吳中江,黃成亮.應用型人才內涵及應用型本科人才培養[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4,(2).

[3]史秋衡,王愛萍.應用型本科教育的基本特征[J].教育發展研究,2008,(21).

行政管理本科畢業論文范文第2篇

[摘           要]  新工科建設要求將本科畢業設計(論文)納入改革范疇,這對船舶與海洋工程這類傳統工科專業提出了新的挑戰。從選題、指導教師、學生三個方面分析該專業本科畢業設計(論文)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從提高選題的新穎性與實踐性、加強指導教師能力提升、強化畢業設計過程監督三方面探析教學改革方法,以期提升船舶與海洋工程專業本科畢業設計(論文)的教學質量,為下一步教學改革實踐做鋪墊。

[關    鍵   詞]  新工科;船舶與海洋工程;畢業設計(論文);教學改革

一、引言

為持續深化工程教育改革,在“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的基礎上,新工科建設計劃應運而生。按照新工科建設計劃的要求,傳統工科專業需以云計算和人工智能等為基礎進行升級改造。船舶與海洋工程專業屬于傳統的工科專業,經過多年的建設與發展,我校該專業已成為重慶市“十三五”重點學科、重慶市高等學?!耙涣鲗I”建設專業、重慶市高等學校特色專業建設專業、重慶市高等學校船舶工程特色學科專業群建設核心專業,同時也是我校綜合改革的計劃專業。

本科畢業設計(論文)是對學生四年所學知識的綜合檢驗,是培養學生綜合運用專業知識與技能,提高學生實踐與創新能力的重要環節,也是對教學目標、教學過程、教學管理和教學效果的全面檢驗[1]。因此,結合新工科建設加強對船舶與海洋工程專業本科畢業設計(論文)的教學改革研究就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二、船舶與海洋工程專業本科畢業設計(論文)教學存在的問題

(一)選題方面

船舶與海洋工程專業本科畢業設計(論文)選題分為設計類和論文類兩類,大多來自指導教師的自擬課題。設計類題目常出現一組學生共同完成某一艘船舶總體設計的情況,即采用母型改造法進行新船的設計,幾位學生共同采用一條母型船的數據資料,設計船的主要要素相同,設計方法完全一樣。由于同組內要完成的“共性”內容較多,部分不自覺的學生存在抄襲的現象。同時,這類設計題目比較陳舊、設計過程有模式可循、缺乏創新性及實用性,學生很容易“借鑒”往年的畢業設計,將母型船的圖紙進行縮放并做簡單修改就變成設計船的CAD圖紙,并沒有加入自己的設計思想。本來兩個多月要完成的任務,某些學生往往“偷工減料”一周就完成,因此,答辯時經常出現一組學生的設計船型線圖、總布置圖完全一樣的情況,畢業設計的質量難以保證。

而論文類題目大多數來自青年教師的博士研究內容[2],難度往往不好掌控,受實驗條件等因素制約,學生寫起來較困難。例如通過計算機建模分析類型的畢業論文題目,由于學生學習能力存在較大差異,常出現軟件不會裝、自學軟件時間長、模型建立困難、數據分析錯誤等問題。因此,臨近答辯某些學生還未完成,需要指導教師及同學給予幫助方可基本完成任務。指導教師也表示指導壓力較大,如降低難度,那么畢業論文工作量就難以保證,而工作量有保障了,學生實施起來又非常困難。

另外,大多數學生把畢業設計(論文)選題當作選教師,具有一定的盲目性,不了解畢業設計(論文)的具體內容,缺乏對自己能力的合理評估。[3]

(二)指導教師方面

目前,平均每位教師要指導8~9名學生,有的時候更多。鑒于某些教師要教學、科研兩手抓,某些教師要從事行政管理等工作,精力有限,用于指導學生本科畢業設計(論文)的時間較少。同時還有個別指導教師責任心不強,態度不夠端正,對指導畢業設計(論文)在思想上就不夠重視,對學生監督不力,甚至讓其指導的研究生對本科生進行畢業設計(論文)的指導。另外,教師隊伍教學科研能力參差不齊,部分教師科研能力不足,缺乏在智能船舶、水下機器人等方面的研究,工程實踐經驗較少,指導學生存在一定的難度。

(三)學生方面

首先,部分學生態度上不夠重視畢業設計(論文)這一教學環節。他們從已畢業的學長處獲悉,所有畢業設計都能通過畢業答辯,因此,學生多抱有“隨便應付就能過”的心態。由于沒有指定專門進行畢業設計(論文)的教室或實驗室,所以大部分學生會選擇在寢室完成,少部分自律性強的學生會到圖書館或教室進行,雖然有對其進行分組,但都流于形式,同組之間缺乏討論、溝通及監督,團隊協作意識較差。并且多數在寢室的學生打游戲、看電視等,自由散漫。其次,部分學生畢業設計、找工作、考研復試同時進行,其重心放在了后兩項任務上,投入畢業設計的時間和精力不夠。最后,部分學生抱有“走捷徑”的心理,過分依賴指導教師與同組學生的指導,待某位學生做完,隨即“參考”設計成果,主觀能動性及創新思維較差。

三、新工科背景下船舶與海洋工程專業本科畢業設計(論文)教學改革方法探析

針對船舶與海洋工程專業本科畢業設計(論文)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結合新工科建設背景,提出以下改革方法。

(一)提高選題的新穎性與實踐性

根據實際情況將現有指導教師分為兩組,具有工程實踐經驗和指導學生畢業設計(論文)經驗豐富的老教師為一組,設置傳統的進行船舶設計的畢業設計題目,堅持一人一題原則,取消多人采用同一艘母型船數據資料的形式,采取一人設計一艘船的題目,并且該設計船應為學生所熟知的常見的船舶類型,讓學生獨立體驗整艘船舶設計的過程,避免學生之間的相互抄襲。另一組則由青年教師組成,根據自己的科研項目及研究方向,增加智能船舶、無人船、水下機器人等方面的畢業設計題目,引導學生積極參與科研項目并關注國際前沿研究技術。同時,聘用校外船舶企業或船舶研究所高級工程師作為畢業設計指導教師,設置在造或在研的具有工程背景的畢業設計題目,學生可到船廠或者船舶研究所進行畢業設計,真實體驗船舶設計過程及船舶建造流程,開展校企聯動,提高學生利用所學船舶設計知識解決實際工程問題的能力,強化工程意識和工程經驗。

(二)加強指導教師能力提升

目前,我校船舶與海洋工程專業教師以青年教師居多,雖然他們有一定的科研能力,但缺乏船舶企業或船舶研究所的工程實踐經驗。為滿足新工科建設的要求,可讓這部分教師進船舶研究所或者船廠實踐數月,積累工程實踐經驗。同時也可派遣到有船舶專業的高校進修,進入一流的研究團隊,學習最前沿的研究方法,分享最新研究成果,提升教師的科研能力。再則系里組織開展畢業設計專題討論教研活動,請優秀畢業設計指導教師分享畢業設計指導經驗,強化教師的責任擔當意識,規范畢業設計(論文)指導流程。鼓勵教師多與學校其他專業或其他高校教師進行畢業設計(論文)指導交流,取長補短,逐步提升本專業畢業設計(論文)的質量。

(三)強化畢業設計過程監督

我校畢業設計(論文)教學實行指導教師責任制,指導教師應對整個畢業設計階段的教學活動全面負責[4]。整個畢業設計包括指導教師擬題、題目審核、學生選題、下達任務書、學生完成開題報告及外文翻譯、開題答辯、學生完成畢業設計、指導評閱及交叉評閱、答辯審核、答辯等環節。每一環節指導教師都要嚴格掌控質量,系、學院、學校都參與監督,以保證畢業設計(論文)的順利進行。學生選題前,可召開一次畢業設計(論文)題目介紹會,由每個指導教師介紹題目內容及研究方向,方便學生做到“心中有數”,幫助學生更加有針對性地進行選題,避免出現學生選題盲目跟風的情況。同時學生也可向指導教師介紹自己感興趣的領域,自擬題目,指導教師給出意見,方便教師與學生之間的有效溝通交流,實現高質量的“雙選”。畢業設計(論文)開始前,指導教師可向學院、學校申請專門教室,指定每組的負責人,實行每天打卡制,要求學生必須在指定教室完成畢業設計(論文),指導教師可將指導時間、每周完成任務、出現的問題等內容提前發布,定期開展組內討論、學生匯報、教師指導等活動。嚴厲打擊抄襲行為,及時解決學生的問題并提出指導意見。同時指導教師也可以充分利用“騰訊會議”“QQ”“學習通”等工具,豐富指導形式,實現線上線下指導,不受時間和空間的約束。

四、結語

為適應新工科建設,本文從選題、指導教師、學生三方面分析了船舶與海洋工程專業本科畢業設計(論文)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從提高選題的新穎性與實踐性、加強指導教師能力提升、強化畢業設計過程監督三方面探析教學改革方法,以期提升船舶與海洋工程專業本科畢業設計(論文)的教學質量,為下一步的教學改革實踐做鋪墊。

參考文獻:

[1]袁海寬.“新工科”建設下化工專業本科畢業論文(設計)教學環節的改革探索[J].山東化工,2019(48):212.

[2]王文虎,韓冰.新工科背景下本科畢業設計教學改革研究[J].黑龍江教育,2019(5):25.

[3]郭嬙,黃先北,仇寶云,等.能源動力類本科畢業設計教學改革探析[J].大學教育,2019(7):65.

[4]卜赫男,李磊.面向“新工科”的機械工程專業本科畢業設計改革研究[J].教育現代化,2019(94):52.

編輯 趙瑞峰

行政管理本科畢業論文范文第3篇

2、由一紙檔案,看檔案干部隊伍的成長

3、我國檔案行政管理部門開展政府信息依申請公開工作研究

4、軍校轉型期教學評價機制策略思考

5、芻議檔案執法監督的概念及其主體和客體

6、現代企業辦公文員勝任力調查研究

7、政府成本思想概念與研究途徑芻論

8、幼兒園管理引用《孫子兵法》的研究

9、外軍院校文職人員的崗位設置分析

10、我國海上搜救管理研究綜述

11、測量中國政府的行政成本

12、三沙市人口“海綿”社區建設構想及意義

13、關于新時代對軍人職業能力培養的思考

14、醫院行政管理部門成本控制

15、古代美索不達米亞的國家治理結構

16、都是代購惹的禍(一組)

17、淺談如何提高公共行政管理的效率

18、關于提高三甲醫院行政溝通質效的思考

19、八部門聯合整治網絡醫托

20、中國政府行政管理支出規模及控制

21、“三八線”是怎樣產生的?

22、西部農業生態環境修復行政管理機制研究

23、新編制下專業系副主任的職能轉變與人才培養創新

24、人崗匹配:事業單位改革的邏輯起點

25、教育局長的專業化是時代需要

26、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 大力加強基層建設和人才工作

27、淺議如何加強軍隊國有資產管理

28、駕駛證被暫扣期間醉駕應否從重處罰

29、我國影視文旅融合模式解析與困境突圍

30、關于我國聘任制公務員分類管理改革面臨難題及對策研究

31、對檔案行政執法監督的思考

32、全面深化改革讓當代中國展新顏

33、19世紀末俄國的中亞政策

34、試述檢驗鑒定印章印文是否同一的四種簡捷方法

35、加強和創新農村社會管理應加大“第一書記”的力度

36、高校學生管理工作中的“去行政化”問題探析

37、智慧化校園下的信息化服務平臺

38、基于多元利益主體合作的公立醫院經濟運行機制研究

39、試論高校行政管理的專業化

40、淺析學校行政、后勤管理體制的構建

41、政府權力清單與社會管理創新

42、試論軍隊院校原生文獻資源建設的創新

43、當前軍校研究生創新環境建設思考

44、房地產市場的違法行為及其責任探析

45、軍營文化建設要在“三性”上下功夫

46、亞述楔形文字史料概覽

47、關于我國警察權的研究探析

48、多措并舉培育軍校學員戰斗精神

49、初中歷史與社會常態課堂教學策略

行政管理本科畢業論文范文第4篇

關鍵詞:非金融專業金融教學;教學內容改革;教材建設

金融是現代經濟的核心,現代經濟可稱為金融經濟時代,因此金融學課程在財經類院校本科教學的培養方案中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非金融類經管專業本科生一般都會開設金融學相關課程,有的稱為《貨幣銀行學》,有的稱為《金融學》,并且在其培養方案中占有重要地位,但是,當前非金融專業的金融學教學在教材選擇和教學內容設計方面還存在諸多問題,因此,探究非金融專業金融學教學內容設計方面存在的問題及其原因,并提出有效的解決方案,是當前非金融類經管專業金融學教學的當務之急。本文在這方面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

一、非金融專業金融學教學在教學內容設計方面存在的問題

1.教材選取和教學內容編排不夠合理。目前國內多數院校都選擇《貨幣銀行學》作為財經類非金融專業金融學教學的唯一課程。國內比較這方面的經典教材是黃達老先生主編的全國優秀教材《貨幣銀行學》(2003年改版以后更名為《金融學》),其他各校自編教材從內容上看基本也秉承該教材的體系。這些教材基本都偏重于宏觀金融,而對于微觀金融則關注不夠。而且全國同類教材結構體系過于趨同,缺少針對不同培養目標、不同層次、不同專業的特色教材。從各高?!敦泿陪y行學》或《金融學》的教學大綱來看,教學內容基本可以分為五大板塊:一是金融基礎理論,包括貨幣、信用和利率等內容;二是金融市場和機構介紹,包括對不同金融子市場的簡介、對不同金融中介機構的簡介;三是貨幣理論和政策,包括貨幣需求、貨幣供給、貨幣政策和通貨膨脹等相關理論和政策;四是金融發展與經濟發展相關問題,包括金融抑制、金融創新、金融監管等內容;五是與國際金融相關的內容,包括外匯和匯率、國際收支平衡等內容。這樣的內容設計看似面面俱到,但正因為內容過于龐雜,而非金融專業對金融學課程的課時安排一般只有一學期36課時或54課時,因而在實際教學中往往就是走馬觀花式的簡單介紹,難以突出重點和專業特色,學生學后可能就是記住一些專業名詞,對整個金融體系的運行特征和規律還是摸不著頭腦,起不到應有的教學效果。

2.非金融專業金融學教學內容的組織未體現不同專業的專業特點。目前國內高校非金融專業和金融專業本科生使用的《金融學》教材基本是相同的。對于金融專業本科生而言,《金融學》只是其專業基礎課,在學習完這門專業基礎課后,還將進一步學習金融學專業的不同分支學科課程,如商業銀行經營管理、中央銀行學、國際金融學、證券投資學、公司理財等,會對在貨幣銀行學中所學的內容進行進一步的深化和拓展。而對于非金融專業本科普及金融知識式教學而言,由于缺乏后續課程對相關內容進行拓展和深化,因而需要在這一門課內使其對金融運行規律和機制有一個基本的了解和認識,對社會上的金融現象基本可以做出較為正確的解讀,并且對于其本專業的學習可以起到有效的輔助作用。而從目前非金融專業金融學教學內容的組織和設計來看,顯然難以達到這樣的教學目標和效果。此外,授課教師基本來自于金融系或金融學院的專業課教師,在實際教學中,沒有根據各個專業的特點有所側重,而是采用統一的教學大綱和教學模式進行教學,沒有做到因人施教、因材施教。

3.教學內容改革沒有跟上金融實踐的發展。高校教學改革是年年在談,年年在研究,但往往談得較多的是教學方法、教學條件和教學手段的改革,而對教學內容本身的改革卻談得不夠。特別對于金融學教學而言,教學內容改革顯然落后于我國金融實踐的發展。一方面是我國的金融改革實踐如火如荼、日新月異,另一方面卻是金融學教學內容十幾年沒有太大的改變。這些金融實踐的發展,需要在金融學教學中加以體現和解讀,而如果沿用傳統教材的內容體系,過于強調貨幣發展、銀行運行和貨幣政策等內容,忽視對微觀金融運行機理的分析,則會使學生因所學內容與實踐脫節而逐漸喪失學習的興趣,達不到開設這門課程的目的。

二、非金融專業金融學教學內容設計方面存在問題的原因剖析

非金融專業金融學教學在教學內容方面之所以存在諸多問題,其原因其多方面的,既有客觀因素,也有主觀因素;既有體制上的原因,也有認識上的原因。

1.新教材的建設因循滯后,缺乏前瞻性。從金融學教材建設來看,一方面過于注重教材在內容和體系上的延續性,沒有根據我國金融實踐的發展大膽進行內容設計方面的改革;另一方面國內社科領域的研究大多重務虛而輕務實,亦即重宏觀而輕微觀,致使在教材內容選擇和設計上還是偏重貨幣均衡、貨幣政策、通貨膨脹、金融發展等宏觀內容。而我國多層次金融市場發展以后,對于非金融專業學生感興趣的有關內容,金融中介理論等微觀金融方面的知識卻沒有在教材中得到應有體現。國內難以編出適合多種需要的優秀教材,而國際上一些優秀的金融學教材由于各種原因難以直接作為非金融專業學生的教學用書。因此,作為金融學教科書,教學內容設計應該具有一定的前瞻性,使學生學習后能基本掌握金融的運行邏輯和規律,不致投身社會后面對各種紛繁復雜的金融現象而手足無措。

2.缺乏激勵教師進行教學內容設計創新的有效機制。實際上,即使在教材沒有更新的情況下,教師也可以根據金融實踐的發展和各個專業的特點,對現有教材的內容進行適當調整、更新和重新組合,從而達到教學內容改革的目的。但從教師目前的現狀來看,一方面自身知識結構沒有隨我國金融實踐的發展進行及時追蹤和更新;另一方面也缺乏主動進行大規模教學內容調整的動力和激情。

3.缺乏鼓勵教學內容設計創新的教學管理體制。非金融專業金融學教學內容的改革是牽一發而動全身的工作,要想取得理想的成效,還需要其他各個教學環節的密切配合,如大綱修訂、課時安排、考核方式等各個方面都需要進行相應的調整?,F在許多高校為管理方便,往往規定教授同一門課的老師必須有統一的教學大綱、進行統一制卷、考試、閱卷,這就極大束縛了教師的創造性活動。因為如果教師根據不同專業特點進行教學,就需要對教材內容進行重新選取和編排,這樣就難以做到整齊劃一,而創新又會冒一定的風險,有可能影響學生的評教結果,因此許多教師抱著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態度,在落后的教學管理體制下沿襲傳統的教材和教學模式。

三、解決非金融專業金融學教學內容方面存在的問題的建議

基于以上分析,筆者認為,對于我國非金融專業金融學的教學內容改革,應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1.非金融專業金融學教學內容設計要體現不同專業的專業特色。首先,要選編適合非金融專業學生的優秀教材??梢越M織專家專門編寫適合非金融專業的金融學教材,條件許可的要盡量選用英文原版教材的中譯本或直接采用原版教材,因為我國現代金融理論基本都是舶來品,選用國外知名教材的好處是讓學生直接接觸到理論前沿,相對我國金融發展實踐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其次,教師在實際教學中,對內容龐雜的金融學內容可以進行適當取舍和調整,對于與西方經濟學和政治經濟學重復的內容,如貨幣的起源和發展、通貨膨脹、國際收支等,應該略講或讓學生自學;對于無法在其他課程學到而又不像金融專業學生有后續課程深化拓展的金融基礎理論和運行原理,則應精講。再次,非金融專業的金融學教學應該在傳授基礎金融理論和金融運行規律的基礎上,結合不同專業的專業特點有所側重地進行內容設計和調整。不同專業的學生對金融知識有不同的應用需求,比如,企業管理專業需要強調投資和風險管理以及銀行管理理論,而會計專業更需要掌握銀行等金融中介的運行原理,財務管理專業則需要側重公司財務和投融資決策,而國際貿易專業則對外匯和匯率問題、國際收支和國際金融體系有更高要求——這樣的內容設計,既能達到傳授基本金融原理的目的,又反映了社會和市場的需求,也更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2.增強課程內容的實用性和實踐性。金融學是一門既有較強的理論性又有很強的實用性的學科,對于非金融專業的學生而言,在使其掌握金融的基本理論和運行規律的同時,更應注重知識的實用性和趣味性。因此在實際教學中,教師除了對內容進行精選精講外,還應結合實際,大量使用案例教學法,使學生能用所學金融理論分析現實中的金融現象。比如,講貨幣政策,可以結合我國歷次對法定存款準備金的調整;講貨幣政策目標、貨幣政策工具、貨幣政策傳導機制、貨幣政策效應等相關內容,增強學生的感性認識和分析能力;講股票市場,可以結合我國股票市場的變化講解投資理財知識、風險管理理論等,這樣雖然帶有一定的功利心理,但對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將來出身社會的應對能力,還是十分有幫助的。

3.建立有利于教學內容改革的相關機制。教學內容改革的主體在于教師,因此應建立相關激勵機制,激發教師積極進行教學內容改革方面的探索。首先就是要改變當前的教學科研評價機制,使教師在教學研究方面付出的努力也能得到至少與科研方面相似的回報。當然教學研究和改革方面的評價可能不像發了多少篇什么級別的論文、拿到什么級別的課題那么好衡量,但只要管理機構有決心,也是可以通過設定指標進行評價的。其次,在具體教學環節,教學管理部門應對進行金融學教學內容改革大開“綠燈”,允許相關教師在內容設計、課程考核、教學方式上進行大膽的探索,為非金融專業金融學教學內容改革營造較為寬松的生態環境。

參考文獻:

[1]鄒曉平.“研究型”與“教學型”院校的主要分類特征[J].高等教育研究,2007,(5).

[2]何運信.非金融專業學科教學平臺中“金融學”教學內容改革研究[J].懷化學院學報,2007,(12).

[3]徐穎.教學型大學非金融專業金融學教學內容改革研究[J].教育探索,2009,(1).

[4]張紹云,張家勝,陳會榮.《貨幣銀行學》課程教學方法創新的幾點思考[J].湖北財經高等??茖W校學報,2009,(2).

[5]陳曉群.新形勢下金融學本科教學改革初探[J].沿海企業與科技,2007,(10).

基金項目:本文為安徽財經大學教學研究項目(ACJYYB2011112)的研究成果之一

作者簡介:蔣少華(1972-),安徽安慶人,安徽財經大學金融學院副教授,研究方向,金融理論與政策,從事金融學和金融市場方面的教學和研究工作。

行政管理本科畢業論文范文第5篇

關鍵詞:管理學;教學內容;教學方法

隨著我國從計劃經濟走向市場經濟再走向全球經濟,宣告了中國企業家依賴權利管理企業歷史的結束。而跨國公司在中國市場的擴張也已達到了“登峰造極”的地步。從表面上看,國外公司能夠成功憑借的是先進的技術,雄厚的資金、暢通的渠道等等,實際上,完善先進的管理模式是他們制勝的核心競爭力。管理對于企業生存發展的重要性越來越得到了普遍認可。這一宏觀環境的變化,對各大專院校開設管理學課程產生了積極的影響?,F在,管理學作為一門經濟學和管理學科的基礎性課程,普遍成為經貿、金融、會計、工商管理類等各專業的必修課程。

一、大學本科管理學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1.學生學習目的不明確,缺乏學習動力

盡管管理在企業經營和組織發展中的重要性已被各界人士廣泛認同,但具體到大學的教學中卻存在很多問題。管理學通常被定位為公共專業課程,只在大學一年級開設。大一學生從心理和思想上都還沒有達到學習管理學應具備的成熟程度。大多數學生都認為管理與自己的生活相距太遠,即使畢業他們中的絕大多數也都是被管理者,因此,管理學的學習沒有任何實際意義。所以在學生消極學習態度下,不可能形成良好的學習氛圍并最終取得滿意的學習效果。

2.教材內容通常是繁雜且理論性過強

管理學具有鮮明的課程特點,一方面,管理學課程是對管理學科理論知識的高度凝練,具有很強的科學性、理論性和知識性,同時作為實踐性、應用性強的交叉學科,管理學理論體系十分龐大,需要講授的內容多且比較零散,沒有十分清晰的邏輯關系,剛剛接觸這門學科的學生常??嘤诓恢獜暮蜗率?采用何種方法掌握如此多的繁雜、差異性強的知識點。另一方面,《管理學》課程本身不是操作性課程,教材完全以理論講解為主,如果在教學中還是照本宣科,以純粹理論講解為主,那么整個教學過程將會是一場催眠的過程,無法達到讓學生通過學習具備一定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

3.學時壓縮,課程結構設計不合理

目前多數大學本科教學都存在一個學時壓縮的現狀,按照以往的教學大綱已經無法按時、按需授完所有的教材內容,所以教學中要避免將有限的課時平均分配,過多地強調學科的完整性,講授大量的理論知識,沒有突出的重點,同時缺少深度。

4.教學方法單一,難以適應大學本科教育的需要

傳統的教學方法常常采取單一講解法。90分鐘的課程絕大多數時間都是老師在上面講,學生被動的聽,時間久了難免造成注意力分散,學習效率下降的結果。

另外,教學中多媒體的應用,不應是簡單的由板書轉換為PPT表達,而是教學內容、方式的綜合改變。

案例教學更是目前比較時髦的教學方法,很多教師在談到教學手段改革時,言必稱引入案例教學,提高學生學習興趣云云,但實際上卻是案例多多,含糊不清。管理的應用極其廣泛,可用案例隨處可見。如果不加刪減,則會內容過多,重點不突出,使得課堂效果大打折扣。

二、大學本科管理學教學中常見問題的應對方法

1.從學生需求出發,實現教學和學生學習目標的統一

作為教師應該讓自己的教學目的和學生的學習目標有機的統一起來,首先通過了解學生的需求,正確引導他們的需要,來尋找二者之間的切合點。只有讓學生認識到管理學學習對他們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才能為今后的學習打下良好的思想基礎。

現實性和有用性都是學生對一門課程是否感興趣的重要前提?,F在社會上有一種觀點普遍認為大學課程的開設要么與現實脫節,要么徒有時髦的稱呼,教學內容理論繁雜,缺乏對實踐應用能力的提高。這種觀念,雖有一定的片面性,但仍然值得我們反思。

首先,需要讓學生了解到盡管他們在畢業后走上工作崗位大多數從事的可能是被管理工作,作為被管理者,了解管理者的思維方式,管理方法,對于他們將來的發展益處多多,考慮問題已經是站在高起點,能夠全面分析問題。這是一種能力的提高,在激烈的競爭中能夠贏在出發點。

其次,管理學同許多學科如經濟科學、技術科學、心理學、數學、計算機科學等相關聯,吸收和運用與之有關的研究成果。因此,它也是一門廣泛吸收多學科知識的邊緣科學,同時它又具有很強的實踐性。如果能夠幫助學生對《管理學》有一個總體的認識,將有助于拓寬學生的知識面,初步實現學生嘗試性地運用理論去解決生活、工作中出現的問題。

最后,要修正學生錯誤的人生價值觀,教會他們如何做人。教師講授《管理學》的直接目的是使學生認識到管理學的重要性,正確認識課程的性質、任務及其研究對象,掌握管理學的基本職能、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了解學科發展的新理論與新思想。緊密聯系實際,學會案例分析,解決實際問題,把學科理論的學習融入對經濟活動實踐的研究和認識之中,切實提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然而間接的通過在教學中融入人生價值觀的教育,既可在根本上促進《管理學》課程的吸收,又可實現學生健康人品的塑造。

2.根據現有教材調整課程結構和教學內容

現有大學本科的管理學教材多是按照管理職能為線索編制章節,由于課程本身特點,內容繁雜,概念理論之間關系缺乏邏輯性。加之,現在各大學教學課時都在壓縮的現狀,要求教師在授課時突出重點,明確各章節之間的聯系,通過互動式教學方法改善課程內容理論性強,不利于學生應用能力提高的問題。

3.豐富教學手段,提高學習效率

大學本科教育應以思維能力培養為首位。教師應通過豐富的教學手段,提高學生的興趣和參與意識,進而提高實際應用能力和個人素質。

常用的教學手段包括日常的面授輔導應著重于重點的歸納、難點的剖析以及作業講解。課堂教學以PPT為主,有助于在有限的時間內系統、全面、準確地闡述管理學的基本原理和實務,在原理的闡述和案例的列舉中要多聯系實際,使之既忠實于學科原貌,又通俗易懂。

增加案例教學的比重,內容可以來自網絡、新聞、以及各種音像材料。選擇案例后不能只講故事不講因果,學生可能非常有興趣的看完了相關的故事與影視內容,卻不知道老師讓了解學習的是什么。案例只是開始,分析才是重點,要讓學生通過學習既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多給學生接觸實際、動手分析的機會。

互動式、參與式學習都是很好的教學方法。老師作為教學規則的提出者,可以讓學生成為教學的主體,充分發揮他們的主觀能動性,讓學生了解要討論的公司的遠景、戰略、組織結構、人力資源管理的內容,及其優缺點,引導學生自己開動大腦,運用頭腦風暴法進行課堂討論,會非常有助于提高學生的應用能力和學習效果。

三、結論

教學過程中只有讓教育的重心由老師“教”轉向學生“學”,學生由消極被動的傾聽者、接受者轉向積極主動的思考者、探索者,教師由單一的知識傳授者轉向學習引導者、管理者,讓學生從自我的角度來感知世界,達到自我實現的最高境界。這也是我們進行管理學教學最希望達到的一個目標。

參考文獻

[1] 劉鐵艷:淺談會計教學. 今日科苑. 2009年.7月. 14期. 北京:今日科苑雜志社,2009年

[2] 潘建林.管理學教學之我見. http://jpkc.ywu.cn:80. 2007年.4月.18日.

作者簡介:

李楠 (1970.8---) 女,畢業于澳大利亞科廷科技大學,會計學碩士,主要研究方向:財務管理

上一篇:本科金融專業畢業論文下一篇:本科行政管理畢業論文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