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評價管理論文范文

2024-01-30

評價管理論文范文第1篇

一、平臺建設情況

1.平臺建設背景

自2012年我市實施“基礎教育質量提升工程”,建立了以學生綜合素質為考核內容的初中升人高中的中考“推薦生”制度。

2.平臺覆蓋范圍

建設了市/縣(區)/學校三級一體信息化學生綜合素質評價管理平臺,覆蓋市教育局和所轄的15個縣、區教育局、全市287所初中學校,實現了兩級教育行政部門和初中學校全覆蓋。

3.平臺技術架構

平臺以.NET和Java作為開發語言,采用標準MVC三層架構;采用Oraclellg數據庫,信息處理速度快,安全級別高、支持容災備份:平臺采用云部署模式,支持7x24小時不間斷運行,當個別服務器出現故障都不影響平臺正常運行,平臺會自動匹配資源,硬件修復后會重新整合到平臺內運行。底層通訊支持最常見的Email系統、SMS短信系統以及常見的XML等文件系統。

4.平臺功能

一級平臺,即長春市教育局管理平臺,其主要功能:一是實現對縣(市、區)學業質量的實時監測和對比;二是實現對縣(市、區)學生綜合素質評價工作的實時監控和指導。市教育局通過這個平臺可以監測到各縣、區及各學校的學生評價情況,實現對全市學生綜合素質評價工作的管理。

二級平臺,即縣(市、區)教育局管理平臺,與市教育局平臺在功能上基本是一致的,只是管轄范圍不同、查詢內容不同??h(市、區)教育局能查看本區域內下屬學校的學生學籍、成績以及學生綜合素質評價結果:而市教育局不但可以查詢所有下屬學校的學生學籍、成績以及學生綜合素質評價結果,還可以對各個縣(市、區)的學業成績、學生綜合素質評價結果進行對比分析。

三級平臺,即學校管理平臺。這個平臺使用的角色較多。主要介紹7個角色。

(1)管理員

管理員的主要工作是錄入和維護系統運行所需的基礎信息,主要圍繞系統維護這個模塊,包括學?;A信息的維護,用戶登錄賬號和密碼的管理、各角色用戶權限的分配等操作??梢哉f管理員這個角色是平臺能夠正常運行和使用的重要保障。

(2)班主任

班主任在平臺中所做的工作也就一兩項。第一項就是在思想道德評價當中的教師評價,在學校開展民主評價期間,班主任只需要在系統界面上花費1-2分鐘就可以完成對本班同學的評價。第二項是科學文化評價當中的課堂優化,就是幫助教師管理課堂的一項活動,我們可以在系統錄入界面對學生的課堂表現進行記錄。

除此之外,就是成績管理,考試成績的錄入和查詢與分析。系統可實現了一鍵式對學生成績的統計與分析,從而減輕了教師的工作負擔。

(3)任課教師

任課教師與班主任的操作有很多相似之處。例如音、體、美老師除了可以像其他任課教師一樣進行成績的錄入以及學生課上表現的積分記錄,還可以對學校日常開展的特色活動進行創建,并根據學生的表現情況給予積分獎勵,從而豐富了學校特色活動。

(4)政教處

政教處的老師可以對學生每個月思想道德的等級結果和積分結果進行查看,可以看到一個班級所有學生當月的思想道德等級情況以及標志性發展評價卡的得卡數量。其積分結果,顯示了學生當月思想道德的積分結果,這是對學生評價每個月等級和積分結果的查詢。一學期之后,系統可以根據學生每月德、智、體、美、勞五大方面的等級和積分情況自動生成學生學期綜合素質評價記錄,這個記錄不僅包括學生五個方面的等級和積分,還包括了學生的學業成績以及教師、家長的描述性評價。這張記錄單客觀地反應了學生本學期的成長和進步,為學校下一步教育教學工作提供參考依據。

(5)教務處

教務處在平臺上可以按照學校的基本情況對教師進行分組,以及教師崗位編排。平臺還可以進行課表的安排,在課表查詢中,系統提供了多種課表的查詢方式,方便教務人員對各班級任課情況進行查看。教務處老師還可以通過系統對班級之間、學科之間的成績進行分析對比。在班級成績跟蹤功能中可以呈現出多個班級某一科目在多次考試中成績的浮動情況。

(6)學生

學生涉及的操作主要是圍繞著學生評價模塊,包括學生自評、互評、以及標卡錄入等。學生可對各方面的評價結果進行查看,包括學生綜合素質評價五個方面的等級結果查看、積分結果查看。從而讓學生能夠正確認識自我、提升自我,真正實現以評促進。

(7)家長

學校平臺也支持家長用戶的登錄訪問。其功能與學校端基本一致,家長除了可以登錄家?;悠脚_對孩子各方面的信息進行查看之外,還可以使用智能手機登錄平臺實時了解孩子在校的表現情況。教師也可以通過智能手機對學生進行及時評價,這也為電腦臺數少的學校提供了一種方便快捷的評價方式。

5.學生綜合素質評價流程

學生綜合素質評價流程是:建立組織機構,確定評價內容,根據平臺創設的各項活動進行評價,然后將評價數據輸入系統,系統就會自動生成階段性評價結果,到學生三年畢業時,系統還會自動實現終極結果轉換,也就是自動轉換成ABCD四個等級。

6.平臺突出特點

評價體系完整:從評價組織機構到評價結果運用形成一套完整體系。

評價內容全面:包括德、智、體、美、勞五個方面。

評價過程完善:學生成長過程的點滴進步記錄其中。

評價方法多樣:過程性評價與終結性評價相結合。

評價結果公平:評價結果客觀、公正、公開、透明。

評價效果明顯:真正實現以評促進步。

評價操作簡單:系統自動生成評價結果,使評價操作化繁為簡。

二、平臺建設策略

1.制定科學的信息化平臺建設方案

在學生綜合素質評價信息化平臺建設之初,我們收集、整理了多所學校學生綜合素質評價的成功經驗和做法,并依據教育部有關文件精神,研究制定了長春市三級一體信息化學生綜合素質評價管理平臺建設方案。為了保證方案的科學實用,先后多次邀請東北師大、華東師大等有關方面的專家、中小學校長對方案進行科學論證,征求了很多好的改進意見,最終形成信息化建設方案。

2.建立“1+1+1”平臺建設模式

在開發與建設學生綜合素質評價平臺方面,我們建立了“1+1+1”模式,即市教育局出政策,東北師大出理念,信息公司出技術。三方合作研究,在評價理念的引領、信息平臺的開發與設計、評價方法的指導、數據的統計與分析、評價結果的指導與運用等方面,發揮專業學術團隊和機構的指導、咨詢功能,為政府決策提供參考,為學校改進工作提供依據,實現了評價指標、評價工具、評價方法、評價結果的科學性,從而保證了平臺的實際應用效果。

3.建立一支信息化平臺專業管理團隊

為了做好做實信息化學生綜合素質評價的管理工作,我們加大了評價信息化平臺專業管理團隊的建設力度,每個縣(區)教育局和學校確定兩名專業技術管理人員負責管理平臺和應用指導,并進行統一培訓,保證了信息化學生評價平臺有效應用。

4.分層培訓,驅動應用

學生綜合素質評價信息化的核心是與評價操作業務深度融合,關鍵在于應用。為了保證平臺的應用并收到實際效果,我們在實施過程中,采取分層分角色培訓的做法。培訓內容包括評價技術、評價理念、平臺操作等方面。全市共培訓190場次,6200余人次??h(市)區教育局領導、基教科、政教處、校長、教師、信息管理員、學生輸機員等有關角色都參加了培訓,給平臺的應用提供了保障。

5.典型引路,以點帶面

在評價平臺實施應用過程中,我們選擇長春市二道區做為長春市學生綜合素質評價信息化三級管理平臺應用示范區。同時,又在其它每個縣、區分別選擇16個平臺應用樣板校。目前,應用示范區和樣板校均已全面應用這個平臺進行學生綜合素質的評價工作。長春市二道區52中、南關區56中、九臺區31中等樣板校在平臺應用上做得尤為出色,收到的評價效果也越來越好,影響和帶動了其它學校評價工作的開展,充分發揮了典型引路,以點帶面的作用。

三、平臺應用效果

1.規范了學生評價工作流程

綜合素質評價平臺的搭建,解決了以往學生評價標準不統一、內容不全面、操作不規范的問題,保證了各個學校按照全市統一的評價考查指標、統一規范的評價工作操作流程、統一規定的德、智、體、美、勞五個方面的內容對學生進行全面評價,真正做到了評價工作標準化、流程化、智能化管理。

2.減輕了學生評價工作量

全市各中學通過這個平臺對學生進行評價,評價者只需輸入日常評價相應事實或數據,評價結果就會自動生成。與手工紙質操作相比,可大幅度減少工作量,教師每人每月只需15分鐘,既節省時間,又節省人力、物力。同時,學校教師和家長通過手機終端也可以進入平臺工作,不受時間和空間限制,可隨時隨地進入系統查看信息和完成評價有關數據的填報事項。

3.方便教育行政部門對下屬學校評價的監督管理

長春市教育局通過這個平臺可以監測到各縣、區及各學校的學生評價情況,無須派檢查組校校檢查,在平臺上就能實現對全市學生綜合素質評價工作的檢查管理。各縣、區教育局可以通過這個平臺監測到本縣、區所有學校學生評價情況,實現對本縣、區學生綜合素質評價工作的檢查管理。

4.提高了教師的科學評價意識和能力

在當前深入推進素質教育的情況下,無論對教師還是對教育管理人員來說,掌握必要的評價知識和技能,已成為有效履行專業職責必須具備的素質。通過信息化學生評價平臺對學生進行流程化評價,無形中改變了教師的評價觀念,引導教師研究學習評價知識和技能,改進評價方法,提高評價能力和水平。

5.提高了學校管理水平,促進了學生全面發展

從實踐上看,教育評價是教育管理的必要環節和教育管理的重要手段。評價本身就是管理。各樣板校普遍反映,通過規范的信息化學生評價,增強了學生自我管理、自主學習、自我發展的意識;增強了學生的自尊心和集體榮譽感;激發了學生成長動力,促進了學生全面發展;增強了學校文化建設的內涵,提升了學校的管理水平。

四、平臺實施、應用中遇到的問題

(1)在評價指標方面:還需要在此基礎上,按照小學、初中教育的不同性質和特點,進一步研究細化相應的評價指標、考查要點。目前我市已經完成了初中版的評價指標體系的建設,正在研制小學版和高中版的指標體系,實現基礎教育全學段的全覆蓋。

(2)在評價標準方面:有些在國家課程標準和相關政策中有明確的量化要求,如體質健康、作業時間、睡眠時間等,但有的只是原則性要求,還缺少具體標準和區域常模,如學生品德發展、興趣特長等。

(3)在評價平臺的開發方面:有的指標如理想信念、好奇心求知欲、潛能發展等非常重要,但如何有效地測量評價,還需要不斷開發和完善相應的工具。

(4)在評價平臺應用上:由于多年來傳統評價思維定式的影響,個別學校領導和教師對學生綜合素質評價工作認識不高、重視程度不夠,這將直接影響學校對平臺的使用效果和評價效果。

評價管理論文范文第2篇

[摘           要]  隨著人工智能技術的發展,未來職業教育即將進行新一輪變革。通過分析人工智能時代的職業教育教師形態重構,提出未來課堂將變成“AI+教師”雙向賦能的“新雙師課堂”。通過對“新雙師課堂”模式的優勢分析,從系統環境、學習環境以及教學設計三個角度提出模式的構建策略,最后形成模式的理論框架,以期為職業教育的發展起到積極的作用。

[關    鍵   詞]  人工智能;“新雙師課堂”模式;構建

隨著人工智能在職業教育領域的應用,未來職業教育教師即將從“雙師”向“新雙師”轉變,而課堂也即將從“雙師課堂”轉變為“新雙師課堂”,這就迫切需要構建相應的模式。本研究在人工智能環境下構建“新雙師課堂”模式,以適應智能時代職業教育的教學,并為職業教育領域人工智能的應用起到積極的作用。

一、人工智能時代的職業教育教師形態重構

(一)雙師型教師

雙師型教師是高職院校對特定教師的一種稱呼,這類教師往往需要具備“雙證”或者“雙職稱”,比如說“雙證”就包括教師資格證和某專業方向的技能證書。但是雙師型教師不僅僅局限于有雙證,在未來的職業教育中,理想型的高職教師應該達到專業理論知識和專業實踐能力的整合和統一。高職院校應該不斷提高高職教師的各方面素質,加強師資培養體系的內涵建設。

(二)機器人教師

對于機器人教師的研究,國內尚處于起步階段,國外已經有相關的經驗,本研究主要探討基于人工智能技術的實體教育機器人。對于教師來說,機器人教師可以為其提供課前準備、課堂巡視、課后輔導等服務;對于學習對象來說,機器人教師可以支持遠程學習,為各個年齡階段的學習者提供一對一的學習支持。通過文獻調研筆者發現,大部分研究認為機器人教師在教育過程中主要擔任導師的角色,可以履行教師的職責,但對人機關系的研究較少。本研究結合前人的研究成果,認為機器人教師是在智能化的教學環境下,與人類教師協同教學,對教學過程進行組織和實施,并構建新型的師生關系,從而培養人工智能時代具備智能技術和專業知識的學習者。[1]

(三)“AI+教師”雙向賦能

這里的“AI+教師”指的是以AI(人工智能)為代表的機器人教師與高職院校的雙師型教師共同合作實現的人機協同教學,即“新雙師”。一方面機器人教師可以代替人類教師完成重復性的工作,如批改作業、提供反饋等。重復性的工作會消耗人類教師大量的時間和精力,而這部分工作可以交給機器人教師來完成。機器人教師利用設計好的程序和規則,根據輸入的數據進行處理,可以迅速、高效地完成任務,很大程度上減輕了人類教師的工作負荷。另一方面機器人教師無法對學習者的情感體驗和生活經驗做出準確的分析,因此難以對學習者進行精準解讀,而人類教師可以發揮對機器人教師的指導作用,將AI作為助手,通過教育智慧,增強機器人教師的教育性與智慧性,從而進一步提升自身的教學效率。[2]

二、基于人工智能的“新雙師課堂”模式的優勢

(一)基于人工智能的“新雙師課堂”模式

這種模式有別于一般意義上的“雙師課堂”,它特指一種基于人工智能的高職院校的教學模式。在高職院校中,雙師型教師的比例非常高,在未來職業教育中,這種具備專業知識和實踐技能的教師與機器人教師將進行協作教學,也就是本研究提出的需要構建基于人工智能的“新雙師課堂”模式。這種模式對高職院校的教師、學生以及教學環境都提出了較高的要求,同時具有較大的潛能和優勢。

(二)基于人工智能的“新雙師課堂”模式的優勢

1.可以吸引學生,豐富組織形式

在傳統的職業教育課堂教學中,多采用教師講授、學生學習,或者教師演示、學生實踐的模式。在基于人工智能的“新雙師課堂”模式中,機器人教師和人類教師雙向賦能,共同協作進行教學。一方面可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在智能化環境中有沉浸式的學習體驗;另一方面極大地豐富了課堂教學的組織形式,對深化職業教育教學改革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

2.可以幫助學生進行個性化的指導

在基于人工智能的“新雙師課堂”中,機器人教師擁有海量的數據庫,它可以從與學習者的交流中獲取學習者專業方向的信息,從而將相關的知識和信息推送給學習者。機器人教師可以為學習者的課堂知識提供個性化的指導,而人類教師可以在學習者的情感認同以及創造力培養方面提供支持。在人機協同工作下,可以極大地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幫助不同需求的學生進行個性化的指導。

3.可以提高師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隨著智能技術的發展,知識已經不是衡量學習者的唯一標準,而解決問題的能力、學習者的創造性、身心健康等即將成為人類教師工作的重要方面。但很多復雜問題的背后可能涉及社會學、生理學等教師無法解決的領域,這些領域超出了教師的認知能力。在“新雙師課堂”模式中,機器人教師可以根據人類教師設置的數據模擬人腦處理復雜問題。而人類教師作為解決復雜問題的設計和指導者,可以進一步提高自身解決問題的能力。學習者通過與機器人教師的深度互動,可以提高自己的高階能力,其中就包括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基于人工智能的“新雙師課堂”模式的構建策略

基于人工智能的“新雙師課堂”模式的構建需要考慮系統環境、學習環境以及相應的教學設計,筆者分別根據各因素對“新雙師課堂”的影響形成相應的構建策略。

(一)系統環境策略

在系統環境中,首先需要利用云平臺和大數據平臺處理各種數據。在智慧校園中,依托這兩個平臺可以使學校教學更加智能化。其次,系統環境有賴于網絡系統、計算機系統和各種存儲應用系統協同工作。最后,還需要一些采集設備。例如,VR眼鏡等可穿戴設備以及IPAD等移動終端設備,都可有效輔助課堂教學。在“新雙師課堂”模式中,機器人教師獲取并存儲課堂實時數據,然后向云平臺發送服務請求,獲得許可后分析處理數據,并將數據進行可視化處理后呈現在師生面前。在這樣的系統環境支持下,可以確保課堂數據的精確性和有效性。

(二)學習環境策略

首先,在“新雙師課堂”模式的學習環境中,機器人教師需要承擔一部分教學任務,由人類教師指定。其次,在學習環境中,機器人教師可以通過與學習環境的深度融合為人類教師提供相應的教學資源。學習者在學習環境中可以直接將信息反饋給機器人教師或人類教師。在這樣的學習環境中,機器人教師可以為學習者提供個性化的支持服務,人類教師可以減輕重復性工作的負荷,從而更加注重學習者核心素養的培養。在此課堂環境中,網絡將機器人教師與教學媒體相連接,還有助于學習者及時反饋信息。[3]

(三)教學設計策略

在“新雙師課堂”中的教學設計具有數據化、精細化和協同化的特征。首先,機器人教師可以為人類教師提供包括教材、學情等在內的數據信息,方便人類教師提前掌握課程和學習者情況。人類教師要在教學設計中充分利用大數據技術和人工智能技術,對班級學生的情況有充分的了解。其次,在學習活動中,機器人教師會為學習者提供個性化的學習支持,并將反饋信息發送給教師,這些信息可以具體到作業、測驗、討論等相關數據,精細程度較高。最后,機器人教師與人類教師在“新雙師課堂”中協作配合,共同完成教學任務。

四、基于人工智能的“新雙師課堂”模式的理論框架

人工智能的發展使職業教育從傳統模式向“新雙師課堂”模式轉變,對職業教育的課程、教學、評價、管理等都產生深遠影響。下面就從課程、教學、學習等方面來探討基于人工智能的“新雙師課堂”模式的理論框架。

(一)課程模式

首先,線上線下相結合。在職業教育中,線上線下相結合的大規模開放課程融入學校常態課程。學習者可以在云平臺獲取各種資源和信息,使個性化學習成為可能。其次,跨學科整合課程。以智能技術為媒介,課程呈現出跨學科整合的態勢。課程的實施空間不斷拓展,課程結構從分散到集中。最后,智能化課程。課程的組織實施呈現智能化的特點,分工更細,教師將承擔教學設計、技術應用等多種角色。

(二)教學模式

首先,智能化教學。在“新雙師課堂”模式中,智能技術的應用尤為重要,師生雙方只有掌握了先進的智能技術才能順利開展教學。其次,注重學習過程設計。在智能化課堂中,更加注重學習者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注重學習者的學習體驗等學習過程。再次,智慧教學。在智慧課堂中,學習者可以進行深度學習,實時互動獲得豐富的學習體驗。最后,新型教學方法。隨著教學模式的轉變,移動學習、在線學習、整合學習等教學方法將相應出現,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習者的積極性。

(三)學習模式

學習模式包括:正式學習與非正式學習相結合,并互相補充,帶來學習方式的變革;創新型學習方式的出現,使學習者的學習具有情境化和社會化;智能技術可以優化學習方式,使學習者的學習具有個性化;學習者可以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進行學習,學習具有泛在性;學習者可以利用移動設備等智能工具,把自己的創新想法創造成作品,進行眾創學習。這些學習模式發揮了學習者的主觀能動性,有利于學習者素質的提升。

(四)環境模式

首先,智能多元服務。在人工智能技術發展下,形成了以大數據、云計算等信息技術為基礎的智慧教育。智慧教育將信息技術與職業教育相結合,將線上教學和線下教學相結合,形成了一種新的環境模式。其次,智慧課堂。智慧教育環境促進智能技術融入職業教育的各個領域,將促進職業教育的智能化和數字化,使學習者的學習全程互聯化,并能感知學習者的學習情境,為學習者的個性化學習提供精準的支持和周到的服務。[4]

(五)教師發展模式

首先,群體協作。在“新雙師課堂”模式中,人類教師要與機器人教師協同教學。教師由傳統的個體單獨工作轉變為群體協作模式。其次,以學生為中心。由傳統教學中以教師為中心發展為以學生為中心,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再次,主動建構。在智能化環境中,教師要促進學生由被動接受知識向主動建構知識轉變,促進學生由被動適應學習向主動參與學習轉變。最后,多元學習共同體。在智慧課堂中,一方面教師要創設多元化的教學活動,培養學生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另一方面教師自身也要不斷學習新知識和新技術,努力提高自身的信息素養和教學水平。

(六)評價模式

首先,過程性評價。智能技術的發展,使評價方式、評價主體等方面發生了轉變,教育評價由原來的總結性評價向過程性評價轉變,重視評價過程的診斷與改進,更加關注學習者的個性差異。其次,科學性評價。智能技術的出現使得評價手段具有智能化和多元化的特點,評價更具科學性。最后,適應性評價。構建以學習者為中心的評價體系,可以真實測評學習者的認知結構、能力傾向等,并根據學習者的個性特征進行評價,使評價具有適應性。

(七)管理模式

首先,管理渠道更寬。網絡將學校、家庭、社會等各方主體聯系在一起,共同參與職業院校的學校管理。其次,管理可視化。智能技術的發展使得可視化管理成為可能,可以通過可視化界面呈現具體數據,為管理人員提供決策支持。再次,管理動態化。通過互聯網技術可以實現實時、全方位的監督與管控,動態掌握學校情況。最后,管理智能化。通過人工智能技術,分工更為精細,可以提升職業院校內部管理的質量和水平,使管理更智能化和專業化。

(八)組織模式

首先,網絡化。人工智能技術改變了學校教育的基本流程,學校的組織形式向網絡化發展。其次,核心要素重構。政府、學校、企業等核心要素在互聯網模式下緊密聯系在一起,共同承擔起知識的傳播、轉化等任務,促進學校組織體系核心要素的重構。最后,智慧校園建設。推行線上線下混合育人的模式,實施一體化校園網絡認證,共同推進職業教育的信息化建設和發展。[5]

五、總結

人工智能的發展催生新的職業教育變革,這種變革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不斷探索和完善。本文針對職業教育教師的特點提出“新雙師課堂”模式,以期為職業教育的變革和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

參考文獻:

[1]張堯,王運武.機器人賦能未來教育的創新與變革:國際機器人教師研究綜述[J].開放教育研究,2019(12):83-92.

[2]余勝泉,王琦.“AI+教師”的協作路徑發展分析[J].電化教育研究,2019(3):14-29.

[3]汪時沖,方海光,張鴿,等.人工智能教育機器人支持下的新型“雙師課堂”研究:兼論“人機協同”教學設計與未來展望[J].遠程教育雜志,2019(2):25-32.

[4]丁彥.智慧學習環境下技能型人才培養模式的構建策略研究[J].知識窗(教師版),2017(11):4-6.

[5]董文娟,黃堯.人工智能背景下職業教育變革及模式建構[J].中國電化教育,2019(7):1-7.

①本文系江蘇省教育廳2020年度高校哲學社會科學研究一般項目“基于人工智能的‘新雙師課堂’模式構建及其倫理機制研究”(項目編號:2020SJA1308);常州市軟科學研究計劃面上(指導性)項目“新發展格局下常州智能制造產業高質量發展的路徑研究——基于創新鏈與產業鏈融合發展的視角”(項目編號:CR20210008)的階段成果之一。

作者簡介:丁彥(1985—),女,漢族,江蘇常州人,碩士,常州機電職業技術學院講師,研究方向:數字媒體技術與藝術。

評價管理論文范文第3篇

一、 品牌的內涵

“20世紀,消費者研究領域最核心的發現可能就是品牌概念的誕生了。在上個世紀中,這個乍一看有點虛無的概念變得越來越重要。人們不但相信品牌所傳達的信息,而且還樂意將它與自身聯系在一起,并愿意為此支付大筆費用?!盵1]品牌狹義上是商品的標志,代表商品的總體形象,從上個世紀60年代CIS(Corporate Identity System企業識別系統)創立開始,人們就從符號、關系、資產、傳播等方面闡釋品牌,從大衛·奧格威提出的“品牌形象論”到“定位論之父”里斯的《品牌的起源》,再到無印良品對品牌化的再定義,對于品牌的認識和研究理論可謂層出不窮。而根據美國市場營銷協會(AMA)的定義,品牌是一個“名稱、專有名詞、標記、標志,或設計,或是將上述綜合,用于識別一個銷售商或銷售商群體的商品與服務,并且使它們與其競爭者的商品與服務區分開來?!盵2]也有人將其定義為“品牌就是一個可依賴的,而且被消費者所確認的、新商品的標志”。[3]而無論哪一種品牌定義,都繞不開品牌的可識別性,而正是基于這種可識別性,品牌才能將產品區分開來,并且形成獨特的品牌個性,進而創造出品牌價值。

因此,品牌是對消費者最直接和持續不斷的影響因素,商品透過這些顯性的形象,傳遞品牌自身的理念和文化,最終創建消費者對品牌從認識到認同再到忠誠的認知過程,其結果就是愿意為品牌付出。正如日本電通公司的廣告叢書所言,“品牌不僅僅指有形商品或企業名稱……更為重要的是,這些品牌知識對消費者來說具有線索作用。也就是說,消費者通過品牌名稱等品牌特有的信息,對記憶中的其他信息進行檢索,不必花費時間和成本就可以獲得該商品的信息。反過來說,消費者通過使用品牌名稱,可以提高消費行動效率”。[4]從品牌理論和品牌的意義可以看出,品牌必須是視覺獨特的,而這種個性基于Visual Identity System 即VIS系統,包含名稱、標志、設計、廣告、賣場布置等視覺符號形成的統一視覺形象??梢?,視覺系統管理著品牌一切外在呈現,是產品與消費者產生聯結的內核,而電影作為一門視聽藝術,更是通過視聽塑造產品個性,系列電影作為一種延續性和系統性的文化產品,其品牌化標識更為重要和顯性。根據姚斯的“接受美學”理論,觀眾在欣賞影視作品時不是被動的,而是在完善作品。當我們再次走進電影院,我們大多有所期待,這種期待基于第一次的觀影經驗和固有的品牌預期。因此,系列電影的第一集首先要打造得很成功,但觀眾的觀影經驗和第一集的視覺符號又是續集必須延續的典型化特征,觀眾的情感聯結與心理預期聯結才能延續。而我們可識別的典型化特征就是系列電影獨特的視聽覺符號。

二、 系列電影的視聽覺識別符號

電影史上票房較好的系列電影有《哈利波特》系列,《加勒比海盜》系列,《怪物史萊克》系列,《暮光之城》系列,《指環王/魔戒》系列,《冰河世紀》系列,《變形金剛》系列,《蜘蛛俠》系列,《諜影重重》系列等。①這些系列電影通過以下幾個方面讓觀眾銘記:一是電影的名稱:比如007系列等,一提起電影名稱,我們就會聯想到該電影;二是關鍵人物:這里不僅指演員也包括導演、制片人等,他們對一部電影的成敗毫無疑問具有決定性的作用。人們對于一部影片的預期基本上是通過明星演員或者導演來確立的;馮小剛導演和葛優的合作就屬于這類“品牌符號”,美國影星阿諾德施瓦辛格,湯姆·漢克斯,導演詹姆斯·卡梅隆和斯皮爾伯格,也屬于這類品牌化的關鍵人物,他們的影片就像明星產品,我們很多時候觀看系列電影,都在不自覺地尋找熟悉的影星和熟悉的味道,找尋自己曾經的記憶;三是作品風格:比如,《冰河世紀》我們會歸類于動畫片,《蜘蛛俠》我們會歸類于漫畫英雄題材片等等,我們會不自覺歸類的標準則是影片通過熒幕給我們的印象,包括音、像、色彩、鏡頭、故事結構等等。當然,使系列電影前后形成一致的是整個作品呈現,而作品呈現是一個系統化的表達。下面我們就以系列電影《諜影重重》為例,分析系列電影構筑品牌化之路。

三、 系列電影如何通過視聽覺符號實現品牌化

《諜影重重》系列為硬派動作間諜影片,并不是典型系列電影,但在營造系列特征和實現品牌化上卻做得十分優秀。該系列市場反映優異,共獲奧斯卡獎項6次,13次提名,其品牌化特征的建立,大大增強了環球公司的品牌號召力,贏得了口碑和票房,同時借由前期的品牌建立,為其續集的發行鋪平道路,可以大膽地預測,其續集的市場熱度仍然可觀?!墩櫽爸刂亍罚═he Bourne Identity)系列透過其獨特的字體設計、鏡頭表達和聲音識別,形成獨特的藝術呈現,達到高識別度從而實現其品牌化:

(一)字體設計:

《諜影重重》(The Bourne Identity)系列是2002年美、德合拍的硬派動作間諜片,由環球影業出品,其最新一部于2016年上映,整部劇的上映跨度已長達14年,共五部,平均每3年一部。影片中獨特而又連貫的標題組成了系列影片的視覺品牌符號。諜影重重系列電影本身制作精良,其每一部的標題字設計也十分考究,字體采用非襯線體(Sans-serif),形成機械統一的線條,擁有銳利的轉角。非襯線字體廣泛應用于現代流行的設計風格中,在科技、電子產品,運動、年輕、時尚等領域應用廣泛,該劇采用這樣的字體設計,十分契合影片的主題以及目標市場。每一部的字體版式設計風格相同(圖1),連貫性較好。該劇的系列海報設計(圖2),也表現了高度的統一性,主角居于畫面中心位置,背景呈現瞄準器的圖案,主角的動作與神態,畫面的版式設計布局以統一的和標準字體,組成了《諜影重重》系列獨特的視覺識別特征,這樣的延續性設計,成功地形成了這一系列電影的可識別物,成為其品牌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二)鏡頭表達:

該系列影片的鏡頭運用上大量采用紀實手法,手持跟拍,打破傳統的“軸線規律”,采用了看似錯誤的“越軸”鏡頭,來提升影片的豐富性和緊張感。為了表現情報人員的緊張感,鏡頭大量采用了甩、搖、刻意虛焦等方式,甚至畫面主動跟丟演員而后再修正。這樣“錯誤的”特色的鏡頭應用貫穿整部系列影片。超快速的剪接也是《諜影重重》的視覺標志,據統計在《諜影重重1》中每個鏡頭平均時長3.9秒,第二部縮短至1.9秒,第三部摩洛哥殺手的1分半打斗場景中,鏡頭數多達124個,每個鏡頭縮短致0.77秒,這樣超高速的剪輯速度在電影史上也十分罕見,劇烈搖動的畫面和高速的剪輯成為《諜影重重》系列的重要標志。

(三)聲音識別:

聲音識別是品牌識別的一個分支,特指某種便于記憶的獨特聲音或音樂用來代表和記憶一個品牌,聲音識別在電視廣告上十分常見。每一部電影中,開篇都會有發行和制作公司的標志片頭,一方面傳遞了這部影片的制作發行方,更重要的是它在提醒和加深觀眾對影片制作公司的記憶?!墩櫽爸刂亍废盗杏捌钠^在展示環球影業標志時就提前融入了電影主題原聲音樂,《諜影重重》系列的電影原聲由英國配樂大師約翰·鮑威爾(john.powell)創作,其音樂成為全劇最具標志性的符號,在每一部的片頭提前介入,并達到了高度的一致性,產生影片強烈的帶入感。影片中打擊樂和弦樂的結合,特別是強有力的打擊樂器在原聲中被頻繁應用,成為該劇音樂的重要特征之一。特別值得一提的是,《諜影重重》系列的片尾曲“Extreme ways”,其電子樂風和影片中原聲形成強烈反差,在每一部的結尾處呈現,大大渲染了故事的氣氛,讓影片中兩個小時的壓抑在結尾處得到足夠的釋放?!癊xtreme ways”由美國著名的電子樂人Moby創作,可以說是《諜影重重》最具符號性的聲音識別了,2016年最新一部的《諜影重重5》片尾仍然是“Extreme ways”的最新混音版,足以說明了該曲對于系列影片的特殊意義。

綜上所述,系列電影正是通過自身獨特的藝術特征,吸引觀眾,并使觀眾建立品牌忠誠度。因此,系列電影是建立品牌口碑的絕佳方式,人們評價一部影片的優劣,主要圍繞特定影片,然而影響人們下次觀影的,卻是一部影片中哪些不變的因素,例如導演、演員、編劇以及由音畫組成的作品風格等,這些電影的獨特識別因素共同組成了一部電影的品牌,把握好這些因素,深刻理解品牌的可識別本質,把握電影的這些音視覺關鍵點,并在續集中傳承和強化,就能夠讓觀眾建立起對電影的品牌認同,塑造觀眾的“電影品牌追隨感”,從而建立起電影的品牌號召力。

目前,我國國產電影還沒有出現有影響力的系列電影,反映了我國電影品牌構建的不足,如果國產電影也有跨度10年的國產系列電影誕生,屆時也將是國產電影品牌的強大之日。

參考文獻:

[1](美)埃爾·李伯曼,帕特麗夏·埃斯蓋特.娛樂營銷革命[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3:254.

[2](美)凱文·萊恩·凱勒.戰略品牌管理[M].盧泰宏,吳水龍,譯.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7:4.

[3]余明陽.品牌學[M].合肥:安徽省人民出版社,2000:2.

[4](日)仁科貞文.廣告心理[M].北京:外語教育與研究出版社,2008:4.

評價管理論文范文第4篇

[摘要] 有鑒于我國環境影響評價法律制度在理論與操作層面上的不足,本文借鑒國外立法的先進經驗,并結合我國的具體國情,提出幾點對改進我國環境影響評價制度的建議,從而力圖使我國的環境影響評價制度更加健全和進一步向前發展。

[關鍵詞] 環境影響評價 評價范圍 替代方案

隨著科學發展觀的提出和實施,要求在更高、更廣泛的層次上實現經濟、社會和環境的協調發展。本文試從分析我國環境影響評價法律制度在理論及操作層面的不足入手,結合國外先進制度,提出相應的對策來完善我國環境影響評價制度。

一、評價范圍仍然偏窄,應增加對政策、法規等宏觀性、戰略性行為的環境影響評價活動

《環境影響評價法》在制訂過程中,立法機關充分考慮了以往存在的問題,并取得了突破性進展。初步解決了環評法規適用范圍過窄和適用性差的問題。此前,評價對象側重于開發建設活動,新頒布的《環境影響評價法》的第二章,規定了環評范圍由單純地評價建設項目擴大到評價總體規劃和專項規劃。

但《環境影響評價法》的立法思想還不夠解放,缺乏對政策、立法等宏觀活動的環境影響評價,這不能不說是遺憾?,F實中,有不少環境問題是由宏觀政策和法規失誤產生的,如自然資源價格低廉引導掠奪性開發和浪費性需求,帶來的就不只是一兩個項目的所謂“點”上的環境問題,而是對全局產生影響的面上的環境問題。

在美國,環境影響評價的對象是聯邦政府的立法建議和其他的對人類環境有重大影響的重大聯邦行為[1] 。俄羅斯的國家生態鑒定的對象則更為廣泛,不僅包括聯邦政府的行為,還包括聯邦主體的行為;不僅包括政府行為,還包括立法行為;除了國家行為外,還有企業和其他經濟組織的行為;不僅涉及一般法律文件草案,還有技術規范草案,只要行為可能對自然環境產生消極影響,就屬于國家生態鑒定的范圍。

對政策、立法等活動開展環境影響評價對決策科學化有重要的意義。它可以超越少數政策制定者的認識局限,全面地對環境影響進行評價,在此基礎上,可以及時對某項政策、法規進行修改和補充甚至終止,以便防止在政策上產生失誤和誤導。

建議對政策、立法、生態等活動進行環境影響評價。由于完成此層面的環境影響評價工作需要極其雄厚的技術力量和歷史積累的大量數據,因此,由國家環境保護總局進行較為合適,所需資金應由財政撥款支付,評價結果應反饋到決策機構(包括人大、人大常委會、國務院),并由該機構對原決策做更符合環境保護要求的修正。

二、借鑒美國環境影響評價制度,引進替代方案機制

《美國國家環境政策法》重視對替代方案項目的分析、評價和篩選,明確規定環境影響評價說明必須有“擬議行為的各種替代方案”,目的是通過環境影響評價,選擇對環境不利影響最少的方案。 [2]根據美國《關于實施國家環境政策法程序的條例》的規定,美國環境影響評價的內容(即環境影響報告書)的內容包括三個方面,第一就是包括建議行動在內的各種可供選擇的方案,詳細說明各種可供選擇的方案是環境影響評價的核心內容,它包括建議行動(the proposed action)和替代行動(the alternatives)兩類。替代行動就是指可以替代建議行動并實現其預期目的的方案。替代方案又可以分為基本替代方案(primary alternative)、二等替代方案(secondary alternative)和推遲行動三種?;咎娲桨甘侵敢愿静煌姆绞綄崿F建議行動的目的、可以完全代替建議行動的方案,包括不行動(no action)。二等替代方案是指在不排斥建議行動的前提下,以不同方式實施建議行動。推遲行動是指當建議行動的環境影響在科學上具有不確定性時,應當謹慎地推遲行動。 [3]

國際趨勢及國外的經驗表明,環境影響評價的核心是替代方案的分析。每一個重大甚至是很小的發展項目都會帶來不良的環境影響,環境影響評價所尋求的不是那些沒有環境影響的發展項目,而是旨在找出任何情況下在環境和社會經濟方面都是最佳的項目選擇方案??茖W決策應遵循擇優原則,該原則要求決策在幾個方案中權衡利弊,綜合對比,最終確定最佳方案。否則,僅有一個方案,無從比較和優化,難以做出最好的決策。因此,根據環境影響評價制度的實質內涵,在立法中應規定替代方案環境影響的內容,以體現科學決策的擇優原則。

而我國現行的環境影響評價制度未考慮替代方案?!董h境影響評價法》也只要求環境評價解決規劃是否對環境造成不良影響和建設項目的選址是否合理。我國在環境影響評價制度中缺乏替代方案的規定,環境影響評價活動不能為決策者提供充分的、全面的科學信息,阻礙了環境影響評價制度的推行,環境影響評價制度的真正目的無法實現。

因此,根據環境影響評價制度的實質內涵,在立法中應加強對有關替代方案的規定,明確規定環境影響評價制度必須包括替代方案(含無行動方案),在進行環境影響評價時,應當要求提供兩個以上的方案,以便通過環境影響評價確定對環境影響評價影響最少的最優方案。這樣才能體現環境與發展綜合決策和預防為主的思想。

三、審批機構亟需完善,建議設立專門的環境審批機構

在現行環境影響評價制度中,對規劃的編制機關和審批機關在某種意義上是重合的,這容易使政府為了地方、短期的目標而作出不利于環境保護甚至蒙混過關的行為,滋生腐敗。而建設項目的環境影響評價文件又僅由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審批,缺乏相應的監督和控制機制,這很有可能導致行政審批權力過大而引起的腐敗問題。 [4]

面對規劃的編制機關和審批機關在某種意義上重合的問題,應該明確具體的編制機關,設立專門的審批機關,使其二者明確分離,防止機構重合帶來的權力重合問題,并且注意在其中加強專家和公眾的意見[5] 。其次,對于建設項目的環境影響評價文件僅由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審批的情況,應該加強對環境影響評價的組織管理,建立專門的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審查委員會、環境影響評價專家委員會和專家小組,負責建設項目的環境影響評價工作,審查意見必須作出肯定或者否定的結論,以此作為是否批準的依據。從而建立起審(專家小組審查)和批(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根據專家小組意見批復)分離的制度,并且以專家小組的意見作為批復的依據。

四、環評委托缺乏競爭機制,環評經費的支付方式存在問題

我國的環境影響評價制度多年來一直實行單一的項目委托制,形成了特有的以行政手段、按隸屬關系分配任務的“潛規則”。有些評價單位要想在評價領域立住腳,特別是能承接上外省、市的環評項目,往往要采取各種方法和手段尋求有實力的后臺,而后臺的權力角逐可決定某個評價項目由誰來承擔。

在這一方面我國可以參考借鑒日本在環評管理上的做法。在日本,對環境影響評價項目實行公開招、投標制度。投標有兩種方式,即競爭投標和隨意合同。競爭投標又分為一般競爭和指名競爭。 今后我國也可以在環境影響評價的委托程序上逐步引入公開招標制。對一些影響較大的評價項目,利用公開招標的形式,讓持有《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資格證書》的評價單位和國外的環評機構參與競投, 由國家或地方制定合理的收費標準,實行公開招標的形式確定環評單位,體現公開、公平、公正的原則。

另外,在環境影響評價經費的支付方式上也存在一些問題。目前環境影響評價程序是項目方委托環評單位進行項目的環境影響評價,環境影響評價經費在《環評大綱》通過后雙方協商確定,進行環評之前支付一部分,完成并通過專家評審后再支付余下的部分。這種方式往往會導致絕大多數環境影響評價結論都是可行的肯定結論,即使是在環境影響評價中項目有問題或不可行,雖經提出多種條件,有的條件明知委托方無法達到,環保部門也難以監控,或者是建設項目投產后可能因污染等原因導致賠償、被罰款等結局,但仍讓項目通過。其根本原因是利益驅動常常使環評單位在環境影響評價過程中擺脫不了委托方的影響和制約,擔心如果通過環評否定了項目,評價費用不能收回。這樣的環評,達不到國家實施環境影響評價制度的真正目的。建立環評資金托管制度。

建議對目前的業主出資、業主自尋環評單位的制度進行改革,建立中立第三方機構,托管環評資金,實行環評競標制,以免除環評單位“吃人家嘴短”的弊端。同時矯正建設項目業主“環評只能幫忙、不能添亂”的錯誤心態,激勵秉公環評的單位,為環評的正常開展創建寬松的社會環境。

[參考文獻]

[1] 王曦、易鴻祥:《關于戰略環境影響評價制度立法的戰略思考》,《法學評論》,2002年第2期。

[2] US Advisory Commission on Intergovernment relations: Citizen Participation in the American System[M].1979,P292.

[3] 王 曦:美國環境法概論[M]. 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1992年,第224頁。

[4] 李艷芳:《關于環境影響評價制度建設的思考》,載《南京社會科學》,2000年第7期。

[5] 李艷芳:《公眾參與環境影響評價制度研究》,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4年版,第293頁。

[作者簡介]馬品懿(1963— ),女,漢族,河北秦皇島人,武漢大學環境法碩士,中國環境管理干部學院副教授,研究方向:環境法學。

評價管理論文范文第5篇

[摘 要] 上市公司的質量是證券市場投資價值的源泉,也是學者和管理層高度關注的問題。文章在借鑒國外成熟市場上市公司質量評價經驗的基礎上,探討了我國后股權分置時代設計上市公司質量評價指標體系應遵循的基本原則和要求,進而提出了評價指標體系的基本框架,并對評判的方法和標準提出了建設性意見。

[關鍵詞] 后股權分置時代;上市公司;質量評價;指標體系;評判方法

[基金項目] 浙江省哲學社會科學規劃2007年度課題“后股權分置時代上市公司質量評價體系研究”(批準號:07CGYJ029YBX) 研究成果之一

[作者簡介] 張秀君,浙江經濟職業技術學院財會金融學院副教授,研究方向為企業財務管理。(浙江 杭州 310018)

一、問題的提出

上市公司的質量問題是證券市場的根本,是證券市場投資價值的源泉,因而是廣大投資者最關心的事情,也是學者和管理層最關心的問題。2004年初《國務院關于推進資本市場改革開放和穩定發展的若干意見》(以下簡稱“國九條”)指出,要“提高上市公司質量。上市公司的質量是證券市場投資價值的源泉?!?005年 3月,在十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記者招待會上,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強調將繼續落實“國九條”,并指出“提高上市公司的質量,這是根本。2005年11月,國務院批轉證監會《關于提高上市公司質量意見》,要保護投資者,特別是公眾投資者的利益?!钡F實為何我國的上市公司一旦上市,就逐年走下坡路,幾乎不講回報或很少給予投資者回報,這是我國股市非常突出的問題,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股權分置是重要的因素之一。為此,2005年8月中國證監會、國務院國資委、財政部、中國人民銀行、商務部聯合頒布《關于上市公司股權分置改革的指導意見》,到2006年底為止,股權分置改革已基本完成,開始進入后股權分置時代,為股市的健康發展掃清了歷史遺留障礙,但并非解決了股市健康發展的全部問題,如何提高上市公司質量、發展機構投資者、改善市場環境、化解券商風險和建設法治環境等問題仍然值得進一步研究解決。其中,如何提高上市公司質量問題,則是所有問題的根本,最具有挑戰性。這是因為一個健康的股票市場,外部的約束激勵制度不合理或許能扭曲上市公司的行為,導致市場發展緩慢,但沒有一個良好的上市公司群體作為基礎,那一切發展的課題都無從談起。因此,如何提高后股權分置時代上市公司質量問題值得關注和研究,本文試圖架構上市公司質量評價指標體系。

二、國際著名上市公司質量評價系統評析及其借鑒

建立適合我國后股權分置時代上市公司質量評價系統,應在借鑒國外上市公司對質量評價的規范性研究以及實證研究的基礎上,充分考慮我國公司的特殊性,使其成為反映上市公司質量狀況的“晴雨表”,為政府、投資者以及上市公司及時了解上市公司質量的狀況,診斷上市公司質量中存在的問題,制定正確的政策、提高上市公司質量以及證券市場質量等提供依據。

目前,國際上許多著名的機構與組織都建立了自己的評價體系,如:標準普爾、戴米諾、里昂證券等。各評價系統分別從不同的角度對公司質量狀況進行評價,各評價系統的基本特征及評價指標體系基本側重公司治理評價方面。

從評價指標體系及其基本特征看,標準普爾評價系統分國家評分與公司評分兩部分,堅持較嚴格的標準,考慮了與公司密切的外部環境的影響。國家評分部分側重于外部機制評價,評價結果采用強支持、溫和支持與弱支持三級評級制。公司評分則集中于公司內部運作與機制,評價結果采用10分制,最高為10分,最低為0分。戴米諾評價系統重視公司治理環境對公司質量的影響,特別強調接管防御措施對公司治理的影響。里昂評價系統則注重公司透明度、董事會的獨立性以及對小股東的保護,強調公司的社會責任。評價結果以百分制表示,分值越高,公司質量越好。

三家國際著名公司評價系統,在建立指標體系時的依據、評價指標體系的內容以及所關注的主要領域等方面均有較大差別。作為一個完善的質量評價系統,應滿足兩個基本的條件:完善的評價指標體系和科學的評價方法,二者缺一不可。不同公司質量評價系統的本質差別在于指標體系的設置所依據的上市公司的環境,我國上市公司的內外部環境及其發展狀況與國外有很大的差別,如典型的“一股獨大”;與英、美模式不同的監事會等,這些決定了直接將國外評價系統移植到國內必將產生水土不服現象。但是在后股權分置時代,我國的股市屬于新興加轉軌的市場,逐漸向西方全流通成熟股市靠攏,因而只有借鑒國際經驗,結合我國上市公司所處的法律與制度環境、市場條件以及上市公司本身的發展狀況,設置具有我國特色的上市公司評價指標體系,并采用科學的方法對上市公司質量狀況做出準確、客觀的評價,才能正確反映我國后股權分置時代上市公司質量的狀況。

三、上市公司質量評價系統的基本要求

一個既比較理想又比較現實的后股權分置時代上市公司質量評價系統,應體現以下基本原則和要求:

1.堅持指標體系的科學性與系統性原則,體現多視角評價上市公司質量的要求。在質量指標設計方面,要適應市場經濟發展的需要,應注意到企業類型的多樣化趨勢,投資主體的多元化和經濟行為的市場化等特點,既能關注控股股東的利益保障,又能重視其他股東及利益相關者的利益訴求。因此,設計的質量指標體系必須有科學依據,能真正反映出要反映的內容,同時又要全面、系統并具有代表性。

2.堅持評價的規范化原則,體現易于國際接軌的要求。一是評價指標和方法的規范化,即要求在設計質量評價指標體系時,應采取規范的做法,這樣便于國際間、地區間的交流和比較,所設計的指標應反映上市公司的實際,有針對性,以國際慣例和我國法規制度為標準。二是評價工作行為和評價程序的規范化,堅持客觀性、公正性、獨立性和權威性要求。通過評價能促進被評價上市公司行為的規范化,促進證券市場的規范化和健康有序地發展。

3.堅持數據的真實性和及時性原則,達到易于理解和接受的要求??茖W的評價必須依賴于真實、及時的數據。這要求采集數據時,必須確保數據的真實性,同時要求被評價上市公司提供各種真實的財務及相關數據。有些數據則可采用抽樣判斷的方法獲得,有些則必須參照會計師事務所提供的數據或報告。如果所使用的數據不真實或不全面、不及時,評價結果不可能科學、公正。值得一提的是,評價的結果盡可能避免人為因素或會計操縱的影響,易于理解和接受。

4.堅持質量的財務評價與非財務評價相結合的原則,體現兼具當前價值衡量、未來業績預期和財務危機預警的功能,體現上市公司的核心競爭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的要求。誠然,任何管理和投資決策離不開財務指標分析,但沒有一項決策是僅僅通過測算財務指標可以完成的,必然還要考慮各種難以用貨幣計量的因素。而且,財務指標反映的是一個階段的業績結果,而非財務指標卻可以反映經營過程的質量,同時也影響未來的財務業績。比如,公司治理結構、公司的資源狀況(包括客戶資源、行業環境、原料供應情況、人力資源尤其高管CEO素質與團隊配合狀況)等非財務指標因素對公司的核心競爭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影響很大。因此,上市公司質量的評價必須重視財務指標與非財務指標的綜合運用。

四、上市公司質量評價系統的基本框架及評判方法

按照國際標準ISO8402-1994《質量管理和質量保證——術語》中的解釋,質量評價(quality evaluation)是指對實體(可以單獨描述和考慮的事物。實體可以是某項活動或過程;某個產品;某個組織、體系或人?;蛘呱鲜龈黜椀娜魏谓M合。)具備的滿足規定要求能力的程度所作的有系統的檢查。根據這個定義,上市公司質量評價是指對上市公司具備的滿足規定要求能力的程度所作的有系統的檢查。筆者認為,借鑒國外上市公司質量評價經驗,針對我國后股權分置時代上市公司質量而言,“規定要求能力”應包括三個方面:

1.公司的內部環境指標,權重35%。下設公司治理結構狀況和人力資源狀況2個二級指標。權重分別為60%和40%。

(1)公司治理結構狀況。主要考察信息或觀察點包括兩個方面:一是“三會”即股東大會、董事會和監事會設置和運行狀況。權重60%,主要觀察點:股東大會的規范度與股東參與度如何,控股股東行為的合理性與適當性如何,大小股東權益的一致性如何實現等情況;董事會的董事權利與義務的明確狀況如何,董事會運行狀態如何(含人員構成、年度召開會議次數、召開程序及會議記錄情況等),董事薪酬水平與形式,董事績效評價標準的建議情況,獨立董事的建立狀況,包括人數、身份與工作時間;監事會的監事能力保障性如何,監事會運行的有效性如何。二是公司信息披露狀況。權重40%,主要觀察點:信息披露的完整性、真實性與及時性如何。

(2)人力資源狀況。主要考察核心管理層的素質和團隊配合狀況,以及關鍵崗位員工的素質和對公司的認可度如何。重點觀察點:總經理等高管人員選聘方式、穩定性與接管防御制度,經理層的信息溝通、決策支持、繼任規劃和發展審視、經營控制、CEO設置等情況。

2.公司的外部環境指標,權重25%。下設行業環境、宏觀調控影響和供銷客戶資源狀況3個二級指標,三者權重分別為30%、30%和40%。

(1)行業環境主要考察行業生命周期和系統風險等情況。

(2)宏觀調控影響主要考察國家產業政策以及財稅金融政策對公司的影響度如何。

(3)供銷客戶資源狀況主要考察供銷定單狀況,尤其是原材料供應狀況和大股東與戰略伙伴的合作狀況如何。

3.公司財務狀況指標,權重40%。下設盈利能力、現金流量、償債能力、資產負債管理能力和成長能力5個二級指標。權重除盈利能力為40%外,其余四項指標分別為15%。

(1)盈利能力。分析凈資產收益率、主營業務凈利率、主營業務毛利率、主營業務比率、每股收益、市盈率、每股凈資產、每股公積金等指標。

(2)現金流量。分析每股經營現金凈流量、經營現金穩定率、經營現金流比率等指標。

(3)償債能力。分析流動比率、速動比率、資產負債率、利息保障倍數、經營現金保障比率等指標。

(4)資產負債管理能力。分析應收賬款周轉率、流動資產周轉率、負債結構率、長期資產適合率、現金股利支付率等指標。

(5)成長能力。分析主營收入增長率、資本積累率、主營利潤增長率、總資產增長率等指標。

根據上述上市公司質量評價系統的基本框架,在具體評價時,還存在一定的技術困難,主要是在評判時,存在一個評判方法和評判標準問題。這是因為,上述質量評價的所有指標,無論是定性指標還是定量指標,都需要評判人員在掌握各類指標資料的基礎上進行判斷打分,如公司一般信息披露一次不規范扣多少分,如果一項重大信息披露不規范,此項就應為0分,同樣定量指標也需要與評判標準對比后進行打分,如每股收益到底多少才是滿分,當然除了絕對數越大越好以外,還需考慮上市公司行業排序或行業平均每股收益情況如何,這里也涉及一個評判標準問題。

筆者認為,在評判的方法上,應注意“兩個結合”,即定性與定量分析相結合,靜態分析與動態分析相結合。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各有所長,在實際操作中都必不可少,必須充分結合。但最終評價結果應形成一個量化的結果,以排除定性分析中主觀因素或不確定性因素的影響。國外發達國家通常的做法是,定性分析與定量分析所占比例為4:6,這與其完善的法律法規、評價人員對被評企業一切情況了如指掌是分不開的??紤]到我國的實際情況,擬把定性分析與定量分析所占比重為5:5。另外,對每一評價結果加入“經驗評價”,以對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彌補或校正。同時,評判時,還應考慮靜態分析與動態分析相結合。一般說來,如果上市公司在正常年份的經營是正常的,則它的各項經濟指標在各連續時期都存在一定的“慣性”或“時滯”。也就是說,某一指標值的“本期值”要受到以前各期尤其是近期值的影響,即存在“自回歸”現象。因此,在評價分析經營狀況時,對企業的過去及現狀分析和前景預測方面保持一定的比例關系,以現在為主,然后預測未來。

在評價體系的設計與評估方法的采用上,筆者建議把現代數學模型與傳統評價方法結合起來,比較客觀地描繪出上市公司的質量狀況。

在數學模型的運用上,采用上市公司質量三級模糊評判標準模型,通過層次分析法(AHP法),把每個指標按其程度分若干等級,又將所有指標按其性質分為若干類型。評判時,先按每一指標的各個等級進行一級模糊綜合評判,得出單個指標的評判結果;再按每一類的各個指標進行二級模糊綜合評判,得出所有指標的評判結果。這樣既能處理指標的模糊性,又可避免指標眾多帶來權重分配的困難。為了使系統的數據參數比例更加可靠,輔之以灰色系統模型分析總的平均預測誤差,這里采用的灰色統計評價方法是一種集定性和定量相結合的評價方法,它可以彌補通過數據進行統計分析方法的不足,提高評價的可靠性和完善性,在實際分析中具有一定價值。在具體操作上,首先設定評價人數和評價類,得出評分意見,全部計算完成之后再綜合各指標等級的數量,以決定公司質量評價的最后等級。對投資參考評級,建議:90分以上為強烈推薦,75-89分為推薦,60-74分為謹慎推薦,60分以下為不推薦。

最后值得一提的是,對上市公司質量的評級推薦工作應當由投資中介機構即投資咨詢公司進行,當前我國由各大券商、基金等機構投資者進行的推薦評級不應在媒體上宣傳,盡管名義上是為其客戶投資服務的,但存在為其自營投資的股票設陷賺錢的嫌疑。嚴格地說,機構投資者進行的上市公司推薦評級信息應當是一個商業秘密,是為其自身投資服務的。而投資咨詢中介機構愿意公開推薦一些股票是為其自身的信譽作宣傳,推薦評級的可信度高,就會有更多的投資者前去對手中的股票或要求推薦個股的有償咨詢,從而獲得收益。

參考文獻:

[1]聶華.構建我國上市公司質量評價指標體系[J].商業時代,2006,(18).

[2]史習民.上市公司復合型業績評價系統的基本架構[J].投資與證券,2005,(7).

[責任編輯:熊一堅]

上一篇:材料管理論文下一篇:財稅信息化論文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