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共享工程建設論文范文

2024-02-23

共享工程建設論文范文第1篇

知識共享是指組織和組織中所有成員所擁有的顯性知識和隱性知識相互之間進行傳播,個人知識能夠提升為組織或者團隊知識,組織和團隊知識能夠上升為企業或者行業知識等。知識共享可以是將自己的知識傳播給別人或者其他組織,也可以是吸收學習別人或者其他組織的知識。知識共享己經被公認為是知識管理的核心所在。而它這一重要價值體現在:知識共享可以促進組織中個人之間知識的相互傳播,可以將這些共享知識儲存在一定的物質載體上,方便成員搜索和查找,使這些共享知識成為組織的共有資源,極大地提高了組織知識管理的效率。

一、知識共享的概述

1、知識共享的分類

對于知識共享的分析大多是從三個層面來分析的,分別是知識共享的對象一一知識內容,知識共享的手段—會議、網絡或者培訓學習,知識共享的主體一個人、團隊及組織。知識共享可以分為顯性知識和隱性知識,顯性知識包括規章制度、合同條文等,顯性知識的共享能夠通過日常學習達到最大的使用效率,而隱性知識的利用則成為組織知識管理的重要內容。因為隱性知識有可能僅為組織中的個別人員所擁有,只有通過人員之間的相互溝通和交流,才能促使隱性知識的傳播,可以節約組織獲取知識所投入的成本,進而上升為組織知識資源組織的無形資產,成為組織知識儲備,有效知識的儲備能夠相應地提升組織的實際競爭力。

2、知識共享在實踐應用中的約束

在實際組織管理中,知識共享依然具有一些實際條件的局限性,最為主要的原因有四個:第一,知識具有隱蔽性,很多成員將知識視為自身具有獨特競爭力的一項重要素質,這也是造成阻礙知識共享的一個重要的原因。第二,組織中管理制度的制約,目前企業中職能式管理依然占有很大份額,因此,部門與部門之間的溝通和交流收到很大的限制,部門之間知識的流動也收到很大的約束。第三,知識共享得以有效實施的重要基礎是組織中人員在之間建立良好的信任機制。只有相互之間取得信任,人員之間才能夠就組織中相關問題進行及時并深入的探討,知識共享機制才能夠良性發展。

二、工程項目中的知識共享

工程項目中的知識共享的定義為項目人員為了項目的順利進行,不斷地溝通和交流,使彼此之間的知識進行傳播和轉化,促使項目總體知識容量增加。工程項目中的知識共享層次可以分為三種,分別為項目內部各個人之間的知識共享、項目中各部門之間的知識共享、項目各參與組織之間的知識共享。

知識共享在工程項目管理中的應用表現可以分為顯性知識共享和隱性知識共享兩種類型。工程項目管理中對于顯性知識的共享方式有合同、文件、制度等,隱性知識共享的方式有師徒制、團隊及組織培訓、例會、經驗交流會等。下面主要針對于隱性知識共享方式詳細地進行闡述。

1、師徒制。在組織中常常設置師傅帶徒弟的制度,因為建筑施工組織中存在很多的隱性知識,如有的工程人員擁有很豐富的施工經驗、技巧等,但是這些豐富的施工經驗能夠被顯化的知識比例非常小,因此,采取師徒制能夠通過師傅和徒弟之間的相互交流、口常跟隨、旁觀、模仿等方法達到有效傳遞隱性知識的效果,如此即達到了隱性知識共享的目的。

2、團隊及組織培訓。在建筑施工中,組織及團隊的培訓內容包括有各種分部分項工程施工要點分析、施工技術指導、安全施工技術指導等,培訓人員可以采取現場指導的方法、理論傳授等。培訓人員可以邀請施工現場的工程師、經驗豐富的施工工人、管理經驗豐富的管理人員等。培訓能夠促使施工人員快速高效地吸收施工經驗,并且培訓能集中的對大批實際的施工人員進行培訓,輻射的范圍比較廣泛,知識共享群體面積大。

3、例會。工程項目管理制度中通常會指定例會制度,所謂例會,就是指固定時間段舉辦組織內部的會議,會議內容通常會涉及到近期工程進展結果以及工程進展的下一步方向。例會制最大的優勢在于能夠定期對于組織中出現的問題進行處理,組織成員碰到的疑問能夠在例會當中提出并通過與會人員之間的溝通和交流得以解答。通常例會的間隔時間一般比較短,常常會設定為一周左右,有的工程項目遇到緊急施工段或者工程的非常重大的情況下,例會的間隔時間也可能會更短。通過例會這種對于工程項目知識共享的方式在工程項目管理中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因為它能夠做到對于工程問題即遇即答的效果。

4、經驗交流會?,F在很多的工程企業和工程項目團隊都會不定期地舉辦一些經驗交流會,邀請的都是業內經驗豐富的專家,可以從組織內部邀請也可以從組織外來邀請。這些專家會專門針對工程項目中一些非常專業的問題進行專題講座,并且會結合本人在業務上的一些高效的技巧,因此經驗交流會對于項目組織中的新人來講無疑是一個巨大的學習良機,能夠學習到一些處理業務的精粹。

總而言之,知識共享己經越來越受到工程項目管理者的重視,知識共享能夠不斷地使項目組織的知識存量增多,形成一定的知識積累,而有效的知識積累能夠轉變為項目組織能力,進而影響到項目組織的績效。

三、施工安全知識共享的網絡性

建筑施工安全知識共享與社會網絡有著密切的不可分割的聯系,研究發現,組織中人員進行交流溝通時會根據個人的關系偏好來選擇交流溝通的對象,建筑施工安全知識共享也就是基于這樣一種關系網絡得以傳播和轉化的。建筑施工安全知識共享網絡可以分為組織關系網絡、個人關系網絡以及跨組織之間的關系網絡。下面分別來闡述這三種關系網絡形式。

1、組織關系網絡是指組織之間通過建立合同、制度等所維持的正式關系,一般合同中都會明確甲乙雙方的安全責任,并且明確提出項目施工中所應達到的安全要求或者安全技術標準。在合同和制度中涉及到具體的施工安全方面的問題時,都會明確要求按照相關的規范制度來執行。組織之間的安全知識共享一般都是針對于顯性知識或者易識別的隱性知識。

2、個人關系網絡是指組織內部成員之間根據個人的人際關系偏好來選擇交流和共享對象,從而建立起個人之間的內部關系網絡。個人關系網絡是組織中隱性知識得以顯化的主要途徑。施工過程中無論是現場管理人員還是施工人員之間都會經常根據個人人際關系進行交談和討論。如口常施工過程中遇到安全問題,個人選擇請教與個人關系良好的經驗更豐富的施工人員得以解答等。這樣一種個體之間的關系是補充正式關系中的不足的最有效的共享方式。因此,個人關系網絡在建筑施工安全知識共享中發揮著不可比擬的作用,也逐漸受到工程項目管理人員的倍加重視。

3、跨組織之間的關系網絡是指組織中的人員與其他組織中人員之間的溝通交

流,進而形成關系網絡??缃M織關系網絡最大的優勢在于跨組織人員之間形成良好的接觸和交流,為組織之間的信息傳遞提供了通暢的流通渠道??缃M織關系網絡是個人關系網絡的補充,是個人跨越組織的邊界與其他組織人員形成的人際關系,廣泛的個人關系網絡能夠促進隱性知識快速地傳遞和轉移。圖2-3給出了跨組織關系網絡具體網絡形式。

每個建筑工程項目均是由多個參與方參與的,并且伴隨著工程項目的復雜演化,項目組織中參與方的數量和機構背景也在發生著巨大的變化。工程項目本身具有的復雜性和不確定性因素非常多,因此,工程項目管理是一項非常復雜的工作。面對工程項目的復雜性和不確定性的增加,擴大施工安全知識共享的范圍以及加強施工安全知識共享的力度成為工程項目不斷發展的必要選擇。但就施工安全角度而言,施工安全知識共享能夠潛在增加施工人員施工安全知識,減少建筑施工安全事故的發生,提高施工人員的安全保護意識。

共享工程建設論文范文第2篇

“文化信息共享工程” (以下簡稱“共享工程”) 是指采用現代信息技術, 對文化信息資源進行數字化加工和整合, 通過網絡最大限度地為社會公眾享用的文化工程。目前依托各級獨立建制的公共圖書館建立的省級中心、地 (縣) 市支中心、及鄉鎮 (街道) 和村 (社區) 基層站點, 滿足廣大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文化需求, 整體提高文化資源的利用率。

1 圖書館是“共享工程”建設的依托

1.1“共享工程”應與圖書館建設有機結合

“共享工程”建設的核心是數字資源建設, 其重點在于基層服務網點建設, 并以多種傳播方式為手段, 以共建共享為基本途徑。圖書館在這一工程建設中, 應積極行動, 為共享工程搭建信息平臺。圖書館的發展面臨許多困難, 單一的傳統圖書館服務方式是其重要原因。“共享工程”的實施將為公共圖書館服務內容和方式帶來根本性的改變。豐富的文化信息資源, 生動、快捷的傳播方式將為公眾開闊視野、獲取信息提供極大便利。公共圖書館建設應充分利用“共享工程”的成果來延伸、豐富服務內容, 在加強文獻服務的同時, 重點發展公共圖書館多媒體閱覽室。

1.2 建設農村文化共享工程是建設“共享工程”的重點和關鍵環節

在實際工作中, 作為欠發達地區的基層圖書館, 我們應充分利用公共圖書館館藏優勢、管理優勢和人才優勢對鄉鎮文化站、圖書室進行有層次、分階段的建設和系統化的科學管理。主要通過建立基層業務輔導站和圖書流動站幫助提高鄉鎮文化站、圖書室的服務水平。利用豐富的信息資源以內容通俗易懂, 形式多樣, 富有鄉土氣息、利用講座、戲曲、圖書、電影等喜聞樂見的形式, 為那些渴望文化知識、渴望致富信息、渴望科學種田的農民和農業技術員提供極為寶貴的知識財富。

2 共享工程建設遇到的問題

2.1 經費問題

“共享工程”基層支中心 (點) 建設其技術環境要求較高, 場所規范, 設備配置, 信息服務和日常管理等均離不開資金的投入。雖然國家、省、市每年撥專項資金用于工程建設, 但依舊缺口較大, 這種單一的政府投資渠道不能很好地解決資金來源, 直接影響共享工程的快速發展。

2.2 網絡建設問題

各基層支中心雖然都建立了多媒體報告廳、電子閱覽室, 配備了一定數量的計算機, 但有的計算機設備不達標, 這給網絡建設和對外服務宣傳等帶來諸多困難。

2.3 需求不旺, 服務滯后

由于部分館領導認識上的落伍, 加上網絡狀況及軟件使用和資金獲取困難等因素, 導致一些公共圖書館利用文化信息資源結合地方文化、科學、教育、農業等開展的服務內容有限, 多數鄉鎮點無人精通業務, 處于停頓、半停頓狀態, 使得鄉村居民利用文化信息資源的渠道過窄, 供求關系不旺。

2.4“共享工程”建設中涉及的版權問題

共享工程建設中涉及版權問題最多的當屬數字化信息資源建設。打開共享工程的網站, 文化新聞、影視劇場、歌舞戲劇、農業養殖、名家講座、電子書籍等文化信息資源非常豐富。這些文化信息資源大部分是共享工程的主要建設單位即各級圖書館 (或稱共享工程各級分中心) 將已經公開出版發行的作品再通過各種技術手段整合處理后重新對外發布的, 從這個意義上說, 共享工程的建設者首先是作品的使用者, 同時也是作品的傳播者。各及分中心在使用和傳播這些作品的同時, 也涉及到了作品本身的版權和使用范圍等諸多問題。如何處理好這方面的法律問題和利用相關規定進行版權使用的合理規避成了“共享工程”建設者面臨的重要問題。

3 發揮圖書館優勢建設“共享工程”

3.1 建立基層業務輔導站

對經濟發展比較快, 經濟實力雄厚, 在鄉鎮文化站、圖書室的建設方面肯投入、起點高、設施全、藏書豐富、自身發展的后勁比較充足的鄉鎮文化站、圖書室, 使其業務工作更加規范化、標準化, 以便更好地為廣大農民讀者開展服務工作。

3.2 建立圖書流動站

這是公共圖書館開展文獻流通時經常使用的一種方式。它比較適合于鄉鎮經濟實力不是很強、財政投入有限、藏書數量不足的文化站、圖書室。圖書流動站的形式可以是多種多樣的, 文獻數量可多可少, 文獻的載體形式可以互相補充, 文獻內容更適合本地區讀者閱讀特點。與此同時, 要重視建立特色文獻圖書流動站, 使其服務更具有針對性, 更能發揮文獻資源的作用。

3.3 積極處理發生的版權問題

雖然共享工程的目的是文化普及, 完全是無償使用資源, 但是否屬于合理使用, 除了要看使用作品的目的外, 還必須考慮使用作品的程度和對該作品的潛在市場價值所帶來的影響。共享工程作為一項民生工程, 在努力實現廣大群眾享受基本文化權益的同時, 也必須考慮到成千上萬的創作者們為人類的文明和進步做出的貢獻和付出的心血??刹捎靡哉度霝橹? 其他贊助為輔的多種資金形式并存的版權費用支付方式。

4 改變服務理念, 充分利用“共享工程”

4.1 依托“共享工程”, 提高經費利用率

通過與“共享工程”省、市分中心聯網, 圖書館的可實際利用文獻數量迅速擴展, 有效地滿足了各類讀者的不同閱讀需求, 這就等于將有限購書經費的數量增值。圖書館根據需求來確定購書重點, 使有限的經費得到充分利用, 同時利用網絡服務來輔助解決個別需求。對于必須投入的電子閱覽室經費, 可采用政府與私人合作的方式, 由私人投資硬件設備, 通過適當收費或其他方式給予補償。

4.2 要有強烈的民生意識

“共享工程”的強大生命力主要體現在農村。為新農村建設服務, 關鍵要洞悉當代農村所煥發出的巨大文化需求, 真正了解農民的所思、所想、所求, 以強烈的民生意識, 做好每一項工作。大多數農民工甚至不知道有公共圖書館, 即使知道有圖書館, 但覺得自己社會地位低、自卑, 沒有時間也不敢到圖書館里來。社會上的殘疾群體也是如此, 他們害怕到圖書館遭到拒絕, 甚至“白眼”。圖書館不僅要做好服務工作, 重要的是必須轉變觀念, 樹立為弱勢群體服務的理念, 消除對農民工和殘疾群體的歧視和偏見, 積極主動、熱情周到地為他們服務, 讓其感覺到他們和城市里的居民沒什么兩樣。同時, 公共圖書館應歡迎和感謝農民工和殘疾群體的到來, 為特殊群體服務使圖書館工作找到了創新點。

4.3 堅持以人為本, 創新服務方式, 提高服務質量

共享工程的實施, 豐富了公共圖書館的信息資源, 緩解了圖書館因資金緊缺而不能為讀者購置好書、新書、電子圖書和聲像資源的燃眉之急, 不斷豐富了公共圖書館對公共文化服務的方式和手段, 改善了服務質量, 它的實施對于滿足城鄉群眾的精神文化需求, 特別是緩解農民看書難、看戲難、看電影難、求文化知識難, 在滿足農民求富裕、求健康、求文明的需要和抵御腐朽沒落文化, 培育文明鄉風等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因此文化信息共享工程是一項縮小城鄉差別、消除數字鴻溝的文化工程, 是一項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惠民工程。

總之“共享工程”的實施, 是加強農村文化建設, 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內在要求, 是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要內容, 是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滿足廣大農民群眾多層次多方面精神需要的有效途徑, 對于進一步提高黨的執政基礎, 促進農村經濟全面發展, 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和長遠的歷史意義。“共享工程”信息化設備和豐富的數字化資源, 將激活和提長虹傳統的公共文化服務方式, 使之面貌一新。這對經濟欠發達地區, 進一步完善農村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 提高農村公共文化服務能力具有重要作用。

參考文獻

[1]姚奇志.共享工程與公共圖書館建設的思考[J].圖書館論壇, 2009.4

[2]楊向陽.加強共享工程建設構建公共文化服務體系[J].農業圖書情報學刊, 2006. (8)

[3]程嵐.共享工程與各級公共圖書館的關系[J].企業家天地, 2007. (10)

共享工程建設論文范文第3篇

一、基本情況

截至2011年底,##區60周歲及以上老年人8.81萬人,占全區總人口的18.42%,比全國第六次人口普查公布的數據13.26%高出5.16%。65周歲及以上老年人5.84萬人,占全區總人口的12.21%,比全國第六次人口普查公布的數據8.87%高出3.43%。按照國際通行標準,當60歲及以上人口占總人口比例達到10%,或65歲以上人口占總人口比例達7%,該國家或地區便被認定為進入老齡化社會,而我區的這兩項標準則分別比國際通行標準高出了8.42%和5.21%。 面對日趨嚴峻的老齡化進程,區委、區政府高度重視,深入探索建立以居家養老為基礎、社區服務為依托、機構養老為輔助的多層次養老服務體系。先后建成4所中心敬老院、1所福利院和街道老年公寓、14家居家養老服務中心、195個“星光老年之家”,集中供養857名農村五保老人,“三無”老人122名,寄養老人71人(市管和市開發區管的寄養老人老人除外);同時開展居家養老政府購買服務,有1791名城市獨居老人和農村空巢老人享受此項服務。機構養老和養老服務

1 工作的開展,為實現我區老年人“老有所養、老有所依、老有所樂、病有所醫”的目標作出了積極貢獻,深受老年人的歡迎和贊譽。

二、主要做法和成效

1.加強機構建設,優化集中供養。一是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改善集中供養“硬環境”。全區現有的中心敬老院和福利院等,共有養老床位1290張。今年正在繼續加大機構建設力度,重點放在加大護理型養老機構建設扶持力度,將新增養老機構床位300張;對區福利院和中心敬老院,通過健全功能、完善設施、提升服務,升級為護理型養老機構,護理型床位總數將達200張以上。同時##區社會福利中心項目建設也正投入建設中,已完成一期土建工程。二是實行規范化管理,改善集中供養“軟環境”。統一編制《##區敬老院內部管理制度匯編》,規范敬老院章程、內部管理制度、崗位職責等等,實現民主管理;落實敬老院安全管理各項措施,保障院內老人的人身安全、食品安全等等;加強服務人員業務培訓,提高五保供養質量。三是加強老人審核,擴大集中供養受益面,按政策將符合條件的對象全部納入保障范圍,目前我區農村和“三無”老人集中供養率分別是98%和96.7%。農村“五保”老人進敬老院供養,不宜入敬老院的“五保”老人實行戶院掛鉤形式供養;城區戶口需要供養且符合條件的“三無”老人由市福利院供養,其他有條件的老人可進市福利中心、社會辦敬老院及社會辦的市管、市開發區管的福利機構供養。

2 2.探索居家養老,提供多方服務。一是加強居家養老服務(照料)中心建設。在已建成1家街道居家養老服務中心站和13家城市社區居家養老服務站的基礎上,今年正在重點對居家養老服務站改造提升,建成集社區養老服務組織、管理,又具有同時提供20位以上老年人午餐、午休、康健、活動、上門照護服務功能的城鄉居家養老照料中心10家;充分利用現有資源,配臵棋牌室、多功能廳(活動室)、圖書閱覽室、健身康復室、日托、食堂等必需的功能設施,因地制宜設臵服務項目,提供休閑娛樂、醫療保健、生活照料等各類服務。二是擴大居家養老政府購買服務覆蓋面。在原有7個平原鄉鎮開展的基礎上,將安福、康樂等6個鄉鎮(不包括山區村)85周歲以上的老人列入我區第二批開展農村居家養老政府購買服務工作的鄉鎮,力爭全區享受服務的城鄉困難獨居老人達到2000戶以上。為他們提供保潔、精神慰藉、聯絡溝通等服務。三是加強居家養老服務對象信息庫建設,按照“網格化管理、組團式服務”要求,請政府購買服務的協管員對所有享受服務的對象定期進行逐戶走訪、核查,確保真正有需要的老人得到幫助。

3.實施困難救助,保障基本生活。一是在低保、邊緣等救助方面,對困難老人給予適當傾斜。全區農村低保對象6618人,老年人占40%,基本實現“應保盡保”,在60周歲以上的農村老年人享受基礎養老金的同時,可以疊加享受低保;農村邊緣困難群眾6074人,老年人占31%,救災救濟、臨時救助中老年人比例也達到近一半,困難老人生活基本得到保障。二是通過農村困難群眾危舊房改造等安居工程,有效緩解農村困難老人住房難問 3 題。到2011年底,已解決了964個農村困難戶住房困難問題,今年將再解決安居工程300戶。三是探索建立養老服務補貼制度。力爭全區城鄉低保、低保邊緣困難老人以及85周歲以上家庭中失能、失智老人享受政府提供的服務補貼,目前此項工作正在摸底調查之中。

4.豐富生活內容,提升生活質量。發揮社區、村的服務功能,積極為老年人搭建活動平臺,解決老年人精神貧瘠問題。一是全區建有農村“星光老年之家”195家,為老年人提供休閑、娛樂、學習、康健等活動場所。新增的60家農村“星光老年之家”也正在建設之中。二是在農村建有老年大學分校及老年電大教學點70個,在校學員人數2100余人。三是組建老年體協、老年文藝團隊、體育團隊等800個,參加人數近2萬人,大大豐富了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提高了他們的生活質量。四是制發老年優待證116627人次,辦證率達99%以上,讓老年人在商業、交通、水電、通訊、郵政等行業中享受到優質、優惠、優先的服務和照顧。五是積極開展老年維權,切實保障老年人合法權益。

三、存在的困難和問題

隨著我區人口結構變化發展,出現了大量的“421”家庭,即一對夫婦贍養4位老人,家庭養老負擔日漸加劇。如何實現“老有所養、老有所依、老有所樂、病有所醫”,成為當前擺在政府、社會和家庭面前亟需解決的問題。另外,我區老齡化呈現“未富先老”和“空巢獨居”的特點,這給養老、醫療、社會服務等帶

4 來了巨大壓力,對我區經濟增長、社會發展、文化進步等造成了一系列影響,也給老年人工作及養老機構建設帶來了不少困難和問題,主要表現在:

1.工作機構薄弱,機制不夠健全。養老服務涉及面廣、部門較多,目前養老服務工作各自為政,部門分割,難以形成合力,主要還局限在民政部門。雖然區有老齡委,在鄉鎮(街道)有老齡工作委員會,村和社區普遍成立了老年人協會,初步形成了基層老年人工作網絡,但是由于在區、鄉鎮(街道)缺少強有力的養老服務領導力量,加上專職人員少,以及組織建設和工作機制不夠健全,造成工作指導力度不夠,基礎工作未能理順,各級組織作用未能充分發揮。

2. 基礎設施不足,經費保障困難。一是居家養老政府購買服務經費不足,目前僅靠福彩金支撐,沒有地方財政支持,約束了覆蓋面的擴大和服務水平的提高,特別是居家養老站點建設及運行經費的不足,已影響到更好地運作和鞏固。二是未建有區級老年活動中心,而周邊縣市基本均建有縣市級老年活動中心。三是養老機構建設規模偏小。目前全區現有養老機構勉強能夠維持五保老人集中供養,按省里規定3%的老年人進入社會福利機構養老推算,我區現有福利機構總體規模、功能品位、服務保障等已遠遠未能達到老年人養老服務的需求;社會力量興辦養老服務機構在全區范圍尚且空白,主要是因投入大,回報遲緩,目前尚未出現不圖回報而熱衷于養老事業的企業家和有識之士,而且由于

5 政府財政困難,相關鼓勵、扶持、優惠政策滯后等問題,民間資本不能有效引導到養老服務機構建設上。四是老齡工作經費不足,老齡工作經費和專項活動經費雖已列入財政預算,每年僅有5萬元,與老年人口人均2元(即18萬)的最基本標準差距較大。農村星光老年之家的建設資金也僅靠省里補助的每家1萬元,地方配套困難,很難建起具有基本功能的老年活動場所,更談不上維持具有一定質量的正常運行。

3.場所規劃缺陷,養老用房短缺。在當前工作中,在小區建設規劃時沒有前瞻性,對用于養老服務場所往往考慮不多,導致用于為老服務的場所、基礎設施不足是很普遍的。首先我區所屬的城市社區大多在老城區,特別許多建設年代較早的老社區,公益用房十分緊張,不能滿足建設居家養老服務中心或托老所等需求。由于社區經費困難問題,個別社區還存在著將原本可用于公益用房的場所進行出租的現象。二是許多新建的小區,因開發商利益驅動,可用于為老服務公益用房預留的設施嚴重不足,只有物管用房,如果有房屋多余,也不肯用于為老服務用房,往往商業尋租或出售。如柳湖花園等小區。三是在城市整體規劃中沒有給養老機構建設預留場地,不能應對未來社會化養老的壓力。

4、保障水平不高,解決存在困難。自從實行新農保、新農合以來,農村老人的養老問題得到了較大改善,但由于新農保和新農合障水平不高,農村老年人的養老、醫療問題依然還存在一定問題,特別是貧困山區老年人的養老問題和一些大病支出問題

6 較為突出。目前,由于區級財政困難,不可能拿出更多的經費來滿足老年人口的養老、醫療等需求,子女晚輩培養負擔也仍牽涉和影響著許多困難老人的生活, 2011年我區貧困山區的農民人均純收入3500元左右,只能解決家庭基本溫飽問題,低收入成為農民養老和醫療問題的頭號問題。另外,根據我國的國情,目前98%以上的老人選擇的是居家養老,所以家庭養老仍然是老年人的首選模式,因此做好居家養老工作仍任重而道遠。

四、幾點建議

針對當前老年人工作及養老機構建設中存在的問題,在此提出以下幾點建議:

1.加強組織領導,合理設計規劃。按省、市關于深化完善社會養老服務體系建設的意見,建議在市、區一級建立社會養老服務領導小組,并按“有機構、有職責、有編制、有人員、有場地、有經費”的要求設臵養老服務指導中心,在鄉鎮(街道)、村(社區)建立相應的領導組織,加強對養老服務的領導和管理。充分認識到人口老齡化的嚴峻形勢,將養老服務體系建設納入政府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總體規劃,把養老服務工作擺上政府的重要議事日程。有關部門在審批房地產開發、舊城區改造和新農村建設規劃時,能合理安排,給養老服務留足一定的空間,省里規定是新建小區每百戶要規劃15至20平方米用于養老服務。

2.加大財政投入,保障工作開展。經費是困擾我區老年人工作及養老機構建設事業發展的突出問題,應加大市、區財政投入,

7 確保各項工作的正常開展。一是加強敬老院、福利中心、“星光老年之家”、居家養老服務(照料)中心、老年公寓建設等養老服務設施建設;二是將居家養老政府購買服務經費和運行經費列入財政預算,并增加投入;三是增強困難老人基本生活保障,提高救助標準;四是拓展老年人活動平臺,新建區、鄉鎮(街道)老年活動中心,豐富老年生活,并擴大服務面,提高服務質量。

3.加快體系建設,創新養老模式。一是加快居家養老服務體系建設。整合民政、殘聯、勞動、衛生及教育等公共服務資源,依托區域養老機構、社區服務、醫療衛生、老年活動等服務設施,增加服務功能,建立鄉鎮、村(社區)運作平臺和支持系統,逐步形成覆蓋全區、滿足不同需求的居家養老服務網絡。二是推進公辦養老服務機構建設。支持現有社會福利機構和鄉鎮、街道養老服務機構建設,尚未建有敬老院的鄉鎮、街道原則上都要建設1所以上以護理為主的養老服務機構;積極推進敬老院提檔改造,向社會開放,轉變運作方式,鼓勵實行養老服務機構公辦民營模式和非營性性養老服務機構連鎖運營模式,在滿足農村五保對象集中供養的同時,積極為有需求的其他老年人提供養老服務。三是引導開展“社會化養老”事業。出臺和貫徹用地、稅費優惠減免、資金補助等相關優惠政策,鼓勵社會力量出資興辦養老服務機構,滿足不同層次養老需求。四是探索建立“老人互助食堂”,老人只要花少量的錢或者不花錢,就可以解決老人的用餐困難問題。

8 4.加強隊伍建設,規范監督管理。規范養老服務行業監督管理,建立等級評定動態管理機制,逐步提高養老服務機構的專業化、標準化、規范化管理水平。加強養老服務隊伍建設,加大對服務從業人員的專業技能培訓,提高養老服務隊伍的服務水平,為老年人提供高標準、高質量的服務。積極探索有效工作協調推進機制,形成黨委政府領導、民政部門牽頭、有關部門協同、社會各界參與的工作格局;要積極倡導和發展養老服務志愿者隊伍,開展慈善助老、志愿者結對服務、鄰里互助等,探索義工服務新途徑,形成敬老、愛老和助老的良好社會氛圍。

共享工程建設論文范文第4篇

一、我國文化信息共享工程的現狀

2002年4月, “全國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由文化部和財政部共同組織實施, 成為一項以縮小城鄉的文化差距、改善城鄉的文化服務體系以及促進和諧社會發展為主要目的的文化創新工程。通過不斷地發展與完善, 文化共享工程已初步形成了借助互聯網、通信網、衛星網、廣播電視網和電子政務外網等多種手段來進行數字資源傳播的技術渠道, 促使了文化信息資源之間的有效傳遞與共享, 并且初步形成了適應工程業務要求的三網融合、移動互聯以及云計算等多種技術模式, 實現了基層的文化單位信息化水平、數字資源服務水平的巨大提升, 給廣大人民群眾借助多種方式來從各種渠道獲得并使用相關文化信息資源帶來了極大的便利。據統計, 2011年底我國文化共享工程的經費投入總額已經達到了66.87億元, 總計培訓人次達591萬人, 并給11.2億多群眾提供了服務。經過十年的不斷努力, 到2012年5月, 我國文化共享工程已經建立起了一個國家中心、33個省級分中心、2800多個縣級支中心、28000多個鄉鎮基層服務點以及60多萬個行政基層服務點, 其中一部分省 (市、區) 的村級覆蓋范圍已延伸至自然村, 涵蓋了藝術欣賞、文化教育、農業科技、少兒動漫、知識講座等視頻資源的數字資源建設的總量高達136.4TB。設在我館的共享工程靜海支中心, 截至目前已建成1個支中心, 284個鄉鎮村基層點, 通過外購與自建的數字資源2.32TB。

二、我國文化共享工程縣級支中心建設中存在的問題

當前我國的文化共享工程縣級支中心大多設立于縣級圖書館, 建設中的縣級支中心主要作用包括:承接、整合并配送文化信息資源, 即借助現代化通信手段對資源進行接收與整理, 并通過各種傳播流行文化信息資源來提高終端接收終端管理服務的質量, 提供技術指導和終端指導, 實現保護設備和對當地城市服務水平管理和監督的資源更新。由此可見, 縣級支中心作為文化共享工程網絡建設中的重要的環節, 其作用的良好發揮對整個文化共享工程建設的發展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

(一) 專項資金的投入不足。

資金是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日常運行當中必不可少的物質基礎, 然而目前我國各級、各地政府對于共享工程的認識存在嚴重的偏位, 重經濟輕文化, 對文化建設在經濟社會發展當中的重要性缺乏足夠的認識, 使得文化建設包括共享工程投入嚴重不足。而共享工程建設必要的設備配備、場所設置、信息服務以及日常管理等工作缺少足夠的資金投放, 導致其只能流于形式。以我館為例, 每年財政所撥購書經費都無法達到基本要求, 甚至連續幾年根本沒有購書經費, 就更難保證共享工程的日常運行費用。其他相關設備購置和更新費、數字文獻資源購置費、互聯網光纖費、設備維護費、軟件升級更新費及人員輔導培訓費等更是未被納入到預算當中。共享工程的資源整理費、水電費及對各個鄉鎮的輔導培訓費和設備的更新費用等運行經費都嚴重不足。同時作為一個弱勢群體單位, 縣級公共圖書館所撥資金普遍存在著受到地方政府占用的現象, 這也給縣級公共圖書館事業的順利發展帶來了嚴重的阻礙。

(二) 人員和技術力量的不足。

在國家以及市文化信息共享工程的總體要求當中, 明確了縣級支中心人員需負責文化共享工程建設工作、所轄基層中心的業務指導及相關人員的培訓工作, 這就使得工作人員必須具備一定的計算機網絡知識與技術才能勝任共享工程的建設與服務工作。然而實際上, 各區縣支中心特別是縣級支中心工作人員中具有計算機專業本??圃紝W歷者寥寥無幾, 大多數只掌握了計算機的基礎知識, 缺少對相關計算機與網絡知識的系統化學習。就我館的實際情況來看, 負責共享工程支中心建設工作的4名技術人員, 除了做好支中心的日常工作以外, 還需承擔電子閱覽室的讀者接待、館內局域網絡和專用服務器的維護、博物館的網站更新, 還有維持管理, 網絡設備維修, 后臺維修的圖書館管理系統, 很多工作終端設備的維護, 同時, 工作人員的水平限制, 技術條件, 技術的訓練和各種各樣其他的因素, 功能的技術骨干的中心完全的游戲, 達成困難。究其原因就是缺乏專業人才、參加培訓的機會少。

三、文化共享工程縣級支中心建設的有效對策

(一) 強化領導重視, 建立長效機制。

作為新時期的一項惠農工程, 各項工程的基礎設施建設、日常運行、相關設備的后續維護、數字資源的建設等都需要一定的資金, 目前國家給各基層所投入的設備補助不能滿足文化共享工程運行期間的經費需求, 因此, 要想保證文化共享工程的順利運行, 積極爭取當地政府的支持是十分必要的。應爭取政府提高對文化信息共享工程建設的重視程度, 將所需經費納入財政預算并建立長效機制, 加大對共享工程這一公益性建設項目的投入。地方自治體項目資本投資, 為了社會的其他資金的支援, 得到了。共享工程的可持續發展, 為了實現, 與投資資金運用合理、完全應該是。我們建設的成功體驗會得到文化局的認可, 地區城市年度資金提供, 市財政每年建設費的設立的資助下, 被交付特別資金的文化共享工程, 每天的活動項目, 共享網絡的維持管理和資本的支持。

(二) 加大人員培訓, 組建人才隊伍。

除了資金投入之外, 擁有一支技術過硬的專業人才隊伍也是文化共享工程各項工作順利開展的有效保障。目前, 受到縣級圖書館具備計算機專業知識的人員不足的制約, 我國很多文化共享工程的工作難以有效地進行。就我縣而言, 支中心在實際工作運行過程中便面臨了諸多困難, 例如接收節目的問題、服務器的問題、刻錄光盤的問題等, 因館內的相關人員解決問題的能力不足, 導致每次出現問題時只能不斷向市級分中心的技術人員進行電話請教, 在無法通過電話來解決時就把分中心的技術人員請到館里進行維護、排除故障。由于分中心的工作任務也非常繁重, 技術人員脫不開身我們就只能等待, 這樣就勢必會給下一步工作帶來不利影響。因此, 縣級館的專門技術人員培訓工作尤為關鍵, 應當由市級分中心對縣級支中心的人員進行統一安排培訓, 及時地做好縣支中心的人員培訓工作, 并由縣級文化行政主管部門來對鄉 (鎮) 基層服務點的技術人員培訓工作進行安排。保證培訓工作的經?;c規范化, 對培訓標準進行統一制定, 通過網絡互動、集中授課和光盤教學等方式按分級分批的原則來展開培訓。盡快培養出一支業務熟練、技術過硬、服務優良、管理規范的管理人才隊伍, 給各地的文化共享工程工作的實施帶來人員保障。

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是一項互惠互利的民心工程, 我們只有堅持“以人為本”的服務理念, 才能使文化共享工程工作實現預期的效果, 使基層的科技與文化信息資源的推廣、利用工作更加生機勃勃、豐富多彩, 從而保證共享資源建設的投入獲得更好的社會效益, 使共享工程真正走進千家萬戶。

摘要:本文闡述了在全國共享工程建設當中文化共享工程縣級支中心所具有的重要作用。作為文化共享工程網絡建設當中的一個關鍵環節, 縣級支中心對于整個文化共享工程建設的發展起到了巨大的影響。探討了縣級支中心在建設中所遇到的幾個問題, 并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關鍵詞:文化信息共享工程,縣級支中心建設,問題,對策

參考文獻

[1] 閻瓊英.對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建設的實踐與探索[J].重慶圖情研究, 2008 (2) .

[2] 楊清華.共享工程與農村文化建設[J].河北科技圖苑, 2009 (3) .

[3] 王鳳娥, 邱茂煒.圖書館在文化共享工程建設中的困境與變革[J].圖書館學刊, 2009 (8) .

[4] 吳鳳琴.共享工程基層中心建設的問題及發展對策[J].農業圖書情報學刊, 2007 (5) .

共享工程建設論文范文第5篇

文化共享工程是造福于百姓的民心工程, 一定要把文化共享工程宣傳工作做到位, 為全面實施信息工程活動提供先決條件。首先調動各方面的積極性, 讓更多的人尤其是各級領導認識共享工程的意義和作用, 由于文化共享工程也是一項合力工程。要抓好抓實, 只有將創建行為上升為政府行為, 圖書館要遵循“因地制宜”、“因館制宜”的原則, 努力搜集科普知識文獻, 積極利用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的設備開展科普知識宣傳工作, 把人類已經掌握的科學技術知識和技能, 以及先進的科學思想、科學精神、科學態度和科學方法, 通過各種方法和途徑, 廣泛地傳播到讀者用戶之中, 從而使讀者開闊眼界、豐富知識、提高技能。

2 加強圖書館內部硬件設施建設, 提高行業核心服務能力

為了改變形式單一的服務方式, 拓寬服務領域, 就必須具備相應的硬件設施作為保障。圖書館應配備一些基本設施, 如流動圖書車、光盤拷貝機、打印機、數碼相機等設備。開展共享工程服務工作需要掌握計算機、網絡、通訊、多媒體等技術專業隊伍。所以要提升圖書館數字資源的存儲、傳輸服務能力, 盡最大限度地利用館藏資源, 編發二次文獻, 及時推薦和提供相關參考書目和資源目錄, 開展延伸服務, 提升文化信息服務能力。

3 努力拓寬共享資源

文化信息資源貢獻工程的宗旨是努力擴大優秀文化資源的傳播與利用。資源的利用范圍和整合效能是圖書館發展水平的體現, 積極組織我區特色文化資源的開發、利用, 重點開發制作地方獲獎文藝作品、農村小戲、專題文化作品數據庫。征集近幾年來獲獎的代表性作品, 老中青藝術家代表性作品、優秀地方劇目, 包括文字、圖片、音、視頻資源, 進行整理加工后上報。同時, 加強少數民族語言文化資源的數字化制作, 為少數民族群眾提供服務。

4 充分利用文化共享工程資源為民服務, 開展多形式的聯合服務

開展豐富的讀者讀書文化活動, 在全區營造“走進圖書館多讀書、讀好書”的良好社會氛圍, 充分利用文化共享工程和網絡資源, 開展一系列的讀書活動。開展宣傳周活動, 采取舉辦電影周、講座周、展覽周、送科技資料下鄉等多種形式, 在特定場合播放科普知識或影視節目?;蛘呓M織舉辦“學習論壇”走進企業和社區傳播先進文化。

組織專人送文化到社區、學校和軍營。例如:為社區軍民播放《中老年自我保健》等光盤, 增強老年人自我保健意識和培養科學合理的飲食規律;為中小學生播放各類教育片;在鄉鎮基層播放《全國文化資源共享工程介紹》等視頻節目, 使有關人員更加詳細地了解文化共享工程。為軍隊配發有關黨史教育、革命歷史題材影片以及編制各種與隊伍建設相關的圖書和手冊。

深入學校開展報告會。舉辦讀書講座, 聘請有關老師進行講課。深入企業為企業提供分析資料及技術信息, 開展多形式的聯合服務。例如:為我區的奶牛養殖戶提供技術支持。利用流動圖書車, 或者采取光盤和移動硬盤服務模式。把養殖戶需要的知識送到手中。另外, 開展解答讀者咨詢工作, 利用共享工程為讀者解答各類疑難課題, 也可以為各基層服務點、各單位提供解決問題的辦法。一方面可以取得很好的經濟效益、社會效益, 同時也相應的提高了圖書館的社會知名度。

5 強化圖書館內部管理建設

根據信息資源的權屬范圍和讀者范圍, 對館內外文獻資源進行充分揭示并提供多層服務:第一層是在廣域網上, 提供館藏的各類資源目錄、全國圖書館書目、數據庫目錄的檢索以及全國文化共享工程資源的檢索閱覽;第二層是我市地區內, 在第一層的基礎上, 提供圖書館通借通還、電子書刊的網上借閱, 館藏數字資源的文化傳遞等服務員;網絡內各圖書館間實現電子資料、VCD視頻資料的共享;第三層是館內讀者, 在第二層的基礎上, 提供VCD服務, 隨書光盤下載以及其他不易攜帶出館資源服務;第四層是針對特殊讀者需求, 提供特別的文獻信息服務, 使大型圖書情報機構的資源優勢為我所用。多層級服務使資源共享與知識產權保護達到平衡, 更好地滿足讀者多樣性需求。

不斷增加服務內容, 嚴格規范服務形式, 在電子閱覽室內開設分區, 如:未成年人閱覽區、成人閱覽區, 以適應不同層次讀者的需要, 對未成年人區加大管理力度, 屏蔽部分不適宜未成年的網站和游戲, 實現綠色上網。同時, 對未成年人上網制定家長委托制度, 由家長在委托書上簽名并附上電話號碼, 由電子閱覽室通過電話與家長核實后方可上網。

此外, 建立管理運行機制, 制定一系列的工作規程、業務標準和規章制度來保證執行, 在分館代碼、讀書證、條形碼規范、流通規則等涉及館際運行的項目上嚴格管理, 在特色資源、特色服務上指導建設, 形成各館之間即保持業務統一又各具特色的管理機制。

以上是我一點簡單的設想和粗淺的認識, 建設文化共享工程任重道遠, 雖然現在做了大量工作, 但工作尚處于起步階段, 還有待進一步深化和完善, 我將在進一步學習和借鑒先進經驗的基礎上, 繼續探索, 不斷創新, 為建構城市學習空間, 讓先進文化走進千家萬戶而努力。

參考文獻

上一篇:資金投資論文下一篇:土建設計論文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