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歷史教學計劃范文

2023-05-01

歷史教學計劃范文第1篇

摘要:教學的藝術不在于傳達能力,而在于鼓舞,喚醒和鼓舞人心。教師通常不能等待這種情況自然發生,因此老師必須確定學生的心理狀態,觀念,情感和動機,并鼓勵學生的行為?!读x務教育和公共課程歷史標準》要求教師提供優質的教育,鼓勵教師創造豐富多彩的學習環境并進行教學活動,所以老師有必要探索歷史和社會教學中的情境教學方法。

關鍵詞:初中歷史與社會;情境訓練;應用

情境訓練是近年來越來越多地使用的一種教學方法。教師在課堂上使用情景教學法,使學生有機會更好地了解知識,教師有意識地在課堂上介紹幾種引人注目的情感教學環境,可以使學生感到包容,從而引起學生對于初中歷史和社會課程的熱情,情境教學法可以有效地激發課堂氣氛。下面,將結合教學實踐和見解來解釋和說明情景教學在初中歷史和社會教學中的使用。

一、初中歷史和社會教育的歷史與現狀

初中的歷史和社會學科是一個主要的學科。作為中學基礎教育的最重要組成部分之一,它在培養我國未來人才方面發揮著非常重要的作用。然而,近年來,由于學??荚囍小皟H點理論’”的錯誤觀念,中學歷史和社會教育的狀況一直令人擔憂。其次,傳統的初中歷史和社交課堂教學存在許多缺陷,主要體現在學校,教師和學生層面。但是,在新的教學方式下,值得討論的是教師如何改變教學方式并提高課堂效率。

在中學的歷史和社會學科教學中,傳統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方法非常相似,因此很難有效地集中學生的學習熱情。教學內容相對過時,尤其是對學生有不良的影響,僅基于分數理論,所以教學效果不是很好。為了有效地提高中學歷史和社會學科的績效,需要進一步的創新和改進,以在提供知識的同時促進學生的綜合素質的發展。

二、情景教學在中學歷史中的應用策略

(一)創建媒體上下文

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在多媒體的幫助下,多媒體教學逐漸進入課堂,而計算機成為了整合音頻,視頻和高密度視頻的主體。它具有亮度,清晰度和直覺性的優點,可以促進學生的學習,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課堂教學更加活躍,并有效地提升了課堂教學的效果。因此,教師應積極創造媒體環境,不斷提高學生的學習熱情。

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在21世紀,將多媒體技術作為計算機的重要組成部分已成為教育的主要方向?,F代教學方法的使用是教育現代化的具體體現,尤其是在中學的社會和歷史中引入了基于計算機的多媒體教學方法,給人耳目一新的感覺。由于多媒體工具集成了文本,圖像,視頻,聲音,動畫等內容,因此可以不受時間和空間,建模以及強大的交互功能的限制,可以再現運動變化。當教師談論與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有關的知識時,他們可以播放視頻讓學生觀看,以此來激發學生的探索欲望,從而可以有效地講授歷史和社會課程。

(二)創造合作狀況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發展,中學的社會教育和歷史的課程更多地集中在提高學生的整體素質上,傳統的講課式教室已不再適應現代教育的發展。協作學習是教師研究中的重要課題,通過小組協作,學生可以提高協作能力和獨立探索能力,以充分利用教學資源。初中的歷史和社會是一門綜合學科,涵蓋人文,地理,歷史,政治和其他知識,所以協作教學中有效的分工可以大大提高教學效果。因此,教師應積極創造協作環境,并不斷提高學生的協作機會。

在新時代,隨著現代教育改革進程的不斷加快,課堂教學中引入了越來越多的教學方法。在課程改革的新標準下,中學歷史和社會課教學也面臨著轉變教學方法和教學思想的挑戰。協作教學是加強學生自主學習的重要途徑,應更適合中學歷史和社會課教學。當教師分享有關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知識時,他們可以讓學生一起查詢第二次世界大戰的資料,以便學生可以掌握更全面的歷史和社會知識體系。

(三)創造生活情境

歷史與社會是基礎教育課程改革中的一門新的綜合課程,與以前的單位相比,它更貼近社會生活,弘揚人文精神,更加關注事物之間的聯系。這可以進一步促進學生的獨立發展,強調學生在歷史和辯證法上觀察和理解社會,發展學生參與社會生活的能力,并解決實際問題。因此,歷史和社會教學在當今的素質教育中尤為重要。但是,當前中學的歷史和社會教學面臨許多困難,主要表現為:學生學習的興趣不高,學習方法不夠好。許多學生認為歷史和社會入學考試分數較低,遠不及語文,數學,英語和科學這四個主要學科重要。即使不允許學生花額外的時間,學生也不想認真地上課。一些成績不錯的學生會很好地學習四個核心科目,但沒有通過歷史和社會考試。要改變這種狀況,就必須讓歷史和社會課堂充滿生機,讓學生積極參與學習,提高課堂效率,最終提高教學效果。因此,教師應積極創造生活情境,不斷提高學生的學習熱情。

歷史和社會科學都有過去,可是學生不可能回到過去。但是,老師可以聯系到學生生活的現實,并有效地描述情況,讓學生體驗和理解歷史,讓學生的感官和思維進入歷史,體驗歷史,并獲得自己的現實認知和感受。體驗歷史知識的過程是讓歷史進入學生的真實生活,精神生活,感官世界等。這是學生感知,內化,建構和表達歷史的心理過程。此外,隨著課程改革新概念的不斷實施,當前的教育理論認為,科學世界的意義之源在于公眾所居住的客觀世界,因此教育必須回到客觀世界。這種教學觀念深刻地反映在歷史和社會學科的教育和教學中,歷史和社會的主題來自生活,通過生活方式學習歷史和社會是教授歷史和社會的真正需要。當老師談論現代科學,技術和文化時,他們可以幫助學生觀察生活并將數學與現實相結合以提高學習效率。

參考文獻:

[1]章彩燕. 淺談情境教學法在初中歷史與社會教學應用[J]. 中華少年,2016(24).

紹興文瀾中學 祝敏

歷史教學計劃范文第2篇

【摘    要】歷史故事不僅可以激發學生對歷史知識的求知欲以及好奇心,而且歷史故事的存在是對歷史的又一個寫照。我們中華民族五千年文明就是由一個又一個歷史故事編織而成的。

【關鍵詞】歷史故事教學法  初中歷史  教學運用

歷史教學肯定是離不開歷史故事的,作為一名初中歷史教師,要學會利用各種各樣有趣或者值得銘記傳頌的歷史故事啟迪學生的智慧,同時讓歷史課堂變得與眾不同別具一格,這樣學生才能在歷史的學習當中感受到我們中華民族五千年歷史的魅力以及智慧。從而愛上歷史,不斷的探索歷史知識,成為新時代合格的歷史傳承接班人。讓我們中華民族五千年以來的文明經久不息源遠流長。

一、歷史故事在初中歷史教學當中運用的重要性

歷史脫離了歷史故事就不再那么完整,歷史本就是一個又一個歷史故事串聯而成的。如果作為一名初中歷史教師在教學當中沒有很好的利用到歷史故事,那么歷史課堂顯然就會無趣失真很多,無疑這樣的教學效果也會不盡人意,換句話說,歷史課堂沒有歷史故事那它就失去了原有的魅力和樂趣,學生對歷史課堂上內容的理解難度就會加大,顯然,這樣對于歷史教師和學生來講都是非常不利的。因此,作為一名初中歷史教師,需要明確認識到的一點是歷史故事的運用在歷史課堂上是必不可少的。同時,在運用的過程當中我們教師所選取的歷史故事材料需要符合教學要求,同時又不能過于夸大讓歷史故事失去了可信度,做到既不脫離教材又讓課堂精彩的效果。這樣歷史故事在課堂當中的運用才體現了它應有的價值。

二、歷史故事在初中歷史教學當中的具體運用方法

(一)以歷史故事導入課堂內容

有趣的歷史故事導入毋庸置疑比干巴巴的課堂說教導入更加吸引學生。尤其針對歷史這些文字描述較多的學科,大量的文字描述和大片段的歷史事跡記載就會讓部分耐心不夠好的學生望而卻步,因此,單純的說教在歷史課堂當中肯定是行不通的。作為優秀的初中歷史教師要學會在課堂導入著手,把學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課堂當中,這樣學生才能以正確的方式以及積極的心態走進歷史這門學科。歷史故事是歷史教學當中不可或缺的部分,無數精彩的歷史故事引人入勝,值得我們所有中華兒女學習和傳頌。以有趣的歷史故事導入課堂內容其教學效果是不言而喻的。比如,初中歷史教師在講鴉片戰爭這部分歷史內容的時候,就可以用林則徐禁煙,虎門銷煙這個歷史故事導入課堂內容。通過這個歷史故事的講述學生們那種愛國之情就會油然而生,知曉林則徐是我們中國的一代偉人,他帶領我們中華人民崛起,抵制鴉片。這樣以經典具有代表性的歷史故事導入,學生們也會間接的知曉鴉片戰爭的爆發是必然的,鴉片戰爭開始之后我們的中國才能慢慢的走出封建社會,正義有趣的歷史故事在課堂當中的呈現也能間接的教導學生要成為熱愛我們祖國,堅強勇敢的優秀中華兒女。

(二)以歷史故事串聯課堂內容

在歷史學習過程當中,一直以來困擾學生的一點就是,初中歷史當中所覆蓋的內容眾多。學生學習起來比較困難和吃力,追根溯源,學生學不好歷史是因為歷史都是由無數的事件以及時間串聯起來的,如果教師對于歷史的串聯過程講解得不夠好,學生自然也掌握得不好,但是利用歷史故事串聯課堂內容就能成功改善這種教學現狀。以有趣的歷史故事串聯課堂內容也是我們歷史教師教學智慧學識以及能力水平的另一種體現。

很多歷史故事看起來聽起來不起眼,但是當一個歷史故事合理地運用到課堂上其效果是迥然不同的。比如在講夏商周時期這部分歷史的時候,教師就可以講商紂墮落的歷史故事,商紂王無道,不體恤百姓的疾苦,沒有做到一個帝王應有的愛國愛民,所以商朝衰落,夏朝建立起來。這樣歷史內容就很好的串聯起來了,教師還可以仔細地給學生講訴一些商紂王昏庸無道的故事,這樣學生在想起商紂王的時候就會很快的聯想到這個帝王治國無法,滅亡是肯定的,這是商朝最后的一個帝王,接著就是夏朝的建立。這樣以歷史故事在時代的更換之間建起了有效的橋梁,學生對于歷史知識的學習會輕松很多,同時歷史課堂也能有趣不少。

(三)以歷史故事幫助學生記憶歷史知識

對于不少學習歷史的學生來說,記憶歷史知識是他們的一大短板。而在應試教育的當今社會歷史考察的大部分內容就是學生對于歷史知識的記憶,因此,作為一名初中歷史教師如何教會學生記憶歷史知識是我們應該重視和關注的問題。同時,我們大家都知道只有有趣的有靈魂的東西在我們人的大腦里面存在的時間才長久。很多歷史知識內容都是非常繁瑣而學生不得不掌握的內容。所以,為了讓學生對知識記憶深刻,我們歷史教師需要用有趣的歷史故事來幫助學生記憶。

比如教師在講某一個歷史人物的時候,為了加深學生的記憶就可以講這個歷史人物具有代表性的歷史故事。例如,在講新文化運動代表人物魯迅的時候,歷史教師就可以給學生講魯迅先生棄醫從文的故事,這樣學生對于魯迅這個人物所處時期的環境就會有所了解,同時學生們也能感受到當時社會那種國人需要帶頭人來警醒的現狀,這樣學生對這個歷史時期的認識也能更進一步。

(四)讓學生自己查找有趣的歷史故事啟迪學生智慧

讓學生自己查詢歷史故事是另一種在歷史教學當中運用歷史故事的好方法。歷史教師讓學生自己查詢相關的符合歷史實際的歷史故事就一改了以往以教師為主體的課堂教學模式。鍛煉了學生的自主能動性,同時也間接促進了學生在學習過程當中的思考鍛煉。除此以外,世界上沒有兩個完全相同的蘋果,當然也不會有兩個思想完全相同的人。歷史教師讓每一個學生都去挖掘同一時期有趣的歷史故事,班級上每個學生所發現的有趣歷史故事都會有所不同,教師再讓學生之間互相分享互相學習,歷史知識就得到了拓展。同時學生可以從其他同學那里了解不一樣的歷史故事,教師也可能會了解到自己以前不知曉的歷史故事,教師和學生就可以通過分享的方式互相學習共同進步。歷史教學的目的就達到了。

綜上所述,歷史故事于初中歷史教學的重要程度是不言而喻的。沒有歷史故事就談不上歷史教學,歷史教學如果缺少了歷史故事就會失去它原有的閃光點。歷史課本上所包涵的內容本就不像其他學科一樣推理性內容居多,歷史學科靠的是學生不斷的記憶,大量的記憶對于學習壓力如此大的學生來講肯定有難度,所以有趣的歷史故事運用在歷史教學當中尤為重要。

參考文獻

[1]王清倫.歷史故事在歷史教學中的應用探賾[J].成才之路,2018(03).

[2]金尤紅.故事教學法在初中歷史教學中的應用[J].中學歷史教學參考,2017(12).

歷史教學計劃范文第3篇

第1課中國人站起來了

(一)第一屆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 時間:1949年9月地點:北平 內容:①通過了《中華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共同綱領》(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制定以前,起臨時憲法的作用。)

②選舉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選舉毛澤東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

③決定以五星紅旗為國旗,以《義勇軍進行曲》為國歌,以北平為首都并改名為北京,采用公元紀年。

④決定在首都天安門廣場建立一座人民英雄紀念碑。

(二)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

1.開國大典:1949年10月1日下午舉行開國大典。54門禮炮齊鳴28響。(54代表當時全國54個民族,28代表從1921年到1949年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經過28年的斗爭取得勝利。)

2.新中國成立的歷史意義

(1)國內意義: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開辟了中國歷史新紀元。從此,中國結束了一百多年來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真正成為獨立自主的國家;中國人民從此站起來了,成為國家的主人。(2)國際意義:新中國的成立,壯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會主義的力量,鼓舞了世界被壓迫民族和被壓迫人民爭取解放的斗爭。

第2課新中國政權的鞏固

(一)抗美援朝(1950年10月——1953年7月)

原因:①美國侵略活動嚴重威脅中國安全;②朝鮮請求中國政府派兵援助。 目的:抗美援朝,保家衛國。性質:反侵略的正義戰爭。 軍隊:中國人民志愿軍,總司令員是彭德懷。 英雄人物:黃繼光(在上甘嶺戰役中犧牲)、邱少云

結果:1953年7月,美國被迫在停戰協定上簽字,抗美援朝戰爭勝利。

(二)土地改革(1950—1952年)

原因:封建土地制度嚴重阻礙了農村經濟和中國社會的發展;廣大農民強烈要求獲得土地。 目的:廢除地主階級封建剝削的土地所有制,實行農民的土地所有制。 內容:1950底,中央人民政府頒布《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改革法》,規定廢除地主階級封建剝削的土地所有制,實行農民的土地所有制。

結果:到1952年底,除部分少數民族地區外,全國大陸基本上完成了土地改革。農民真正獲得了解放。

意義:①土地改革的完成,徹底摧毀了在我國存在兩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地主階級也被消滅;②農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為土地的主人。③人民政權更加鞏固,農業生產獲得迅速恢復和發展,為國家的工業化建設準備了條件。

第3課社會主義制度的建立

(一)第一個五年計劃(1953年——1957年)

1基本任務:集中主要力量發展重工業,建立國家工業化和國防現代化的初步基礎,相應發展交通運輸業、輕工業、農業和商業;相應培養建設人才。 2一五計劃的成就

①基礎工業與新工業部門的建立:

鞍山鋼鐵公司大型軋鋼廠等三大工程建成投產;長春一汽生產出第一輛汽車;中國第一個飛機制造廠試制成功第一架噴氣式飛機;沈陽第一機床廠建成投產。

②交通運輸業的成就:1957年,武漢長江大橋建成(一橋飛架南北,天塹變通途),川藏、青藏、新藏公路修到世界屋脊。

3影響:我國開始改變了工業落后的面貌,向社會主義工業化邁進。

(二)第一部社會主義類型的憲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1954年)

1954年9月,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在北京召開。大會制定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憲法規定我國堅持人民民主專政,堅持社會主義道路,一切權力屬于人民。

這是我國第一部社會主義類型的憲法,也是我國有史以來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憲法。

第5課三大改造(1953年——1956年底)

(一)對農業、手工業的改造——農業手工業合作化

背景:土地改革以后,我國的農業仍然是一家一戶分散經營的,這影響了農業生產的發展,農產品滿足不了國家工業化建設的需要。 方式:建立生產合作社。

(二)對資本主義工商業的改造 1 主要方式:進行公私合營。 方法(手段):贖買。贖買政策,實現了和平過渡,是中國社會主義改造的創舉。

(三)三大改造的基本任務(實質):生產資料私有制轉變為社會主義公有制

(四)三大改造完成的意義:

①實現了把生產資料私有制轉變為社會主義公有制的任務;

②我國初步建立起社會主義的基本制度,從此,進入社會主義初級階段。

第6課探索建設社會主義的道路

(一)探索中的良好開端——中共八大(1956年) 主要內容:(1)中共對國內主要矛盾的正確分析(見書P27);(2)明確指出,當前黨和人民主要的任務是,集中力量發展社會生產力。

★意義:中共八大是探索建設社會主義道路的良好開端。

(二)探索中的失誤——大躍進和人民公社化運動的發動 1主要標志:高指標、瞎指揮、浮夸風和共產風 2 影響:使得左傾錯誤在全國各地嚴重泛濫。

(三)建設成就和模范人物

石油工人—“鐵人”王進喜科學家—兩彈元勛鄧稼先“黨的好干部”焦裕祿

第7課“文化大革命”的十年(1966——1976年)

1文革發生的根本原因——黨內“左”傾錯誤嚴重發展的結果 2性質:“文化大革命”是一場領導者錯誤發動,被反革命集團利用,給黨、國家和各族人民帶來嚴重災難的政治內亂。 3粉碎林彪和江青反革命集團

1976年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團標志文化大革命結束

第8課偉大的歷史轉折

(一)真理標準問題的討論

背景:粉碎“四人幫”以后,人民要求糾正文化大革命中的錯誤;但當時中共中央的主要領導人仍然堅持“左”的指導思想,提出了“兩個凡是”的方針,引起全國上下的不滿。 時間:1978年

意義:使人們認識到,只有實踐才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這是一場深刻的思想解放運動。為十一屆三中全會的召開奠定了思想基礎。

(二)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1978年底)

★1內容:①思想上:確立了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

②政治上:作出把黨和國家的工作重心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實行改革開放的偉大決策;③組織上:實際上形成了以鄧小平為核心的黨中央領導集體。

★2意義: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是建國以來黨的歷史上具有深遠意義的轉折。它完成了黨的思想路線、政治路線和組織路線的撥亂反正,是改革開放的開端。從此,中國歷史進入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新時期。

中共八大與十一屆三中全會的相同處:都提出集中主要力量發展社會生產力。

第9課改革開放

(一)對內改革——首先從農村開始

(1)農村: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農村改革的重要政策)

目的:調動農民的生產積極性,促進農村經濟發展。前提:以社會主義土地公有制為基礎。 開始:安徽鳳陽小崗村農民首先實行分田包產到戶,自負盈虧。

作用:解放和發展了農村生產力,使農業生產得到大發展,農村開始富裕起來了。(農村鄉鎮企業也迅速發展起來,為農村致富和實現現代化開辟了一條新路。) (2)城市:重點是國有企業改革(1985年)

1992年中共十四大提出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后,國有企業改革步伐加快。

(二)對外開放 1經濟特區的建立

1980年,我國建立了深圳、珠海、汕頭和廈門四個經濟特區,1988年增設海南經濟特區 深圳成為經濟特區的代表,對外開放的“窗口”,被外國人稱為“一夜崛起之城”。 2對外開放格局的形成

(1)設立上海浦東開發區,成為國際化的經濟中心和金融中心。 (2)現在的對外開放格局

★★我國對外開放區從沿海地區逐步向內地發展,從而形成“經濟特區——沿海開放城市——沿海經濟開放區——內地”這樣一個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的對外開放格局。

第10課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

(一)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總設計師——鄧小平

1、十一屆三中全會前,鄧小平提出實行改革開放。

2、實行改革開放后,針對出現的資產階級自由化,提出“堅持四項基本原則。”

3、1982年在中共十二大上,提出“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

4、1987年又為中共十三大闡明了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即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堅持改革開放。中共十三大根據他的設想,作出了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經濟發展分三步走的戰略部署。

總之,在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鄧小平解決了什么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等一系列問題,為中國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指明了前進的方向和道路,是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總設計師。

(二)鄧小平理論指導地位的確立

1、鄧小平南巡講話

(1)主要精神:黨的基本路線一百年不動搖;特區姓社不姓資;改革開放膽子要大一些;發展經濟是關鍵;發展才是硬道理。

(2)影響:鄧小平的“南巡講話”進一步解放了人們的思想,對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產生了深遠影響。

2、中共十四大(1992年)

內容:高度評價了鄧小平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確定了它在全黨的指導地位。形成了以江澤民為核心的第三代領導集體。

3、中共十五大(1997年召開)

通過的黨章規定,中國共產黨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作為自己的行動指南。把鄧小平理論確立為黨的指導思想。

第11課民族團結

(一)民族關系:

中國是由56個民族組成的統一多民族國家。在長期的歷史發展中形成了以漢族為主體的各民族大雜居、小聚居的格局。

(二)處理少數民族關系的政策:

1、民族區域自治的實行:

正式確立:1954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

2、狀況:建5個省級自治區(內蒙古自治區、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廣西壯族自治區、寧夏回族自治區、西藏自治區)和許多自治州、自治縣。

3、意義:有利于促進祖國統

一、民族平等、民族團結、地區發展,是我國的一項基本國策和基本政治制度。

第12課香港和澳門的回歸

★★.一國兩制——和平統一祖國的方針 提出:改革開放后,鄧小平從維護祖國和中華民族根本利益出發,創造性地提出“一國兩制”的偉大構想。(最先針對臺灣問題提出,最早成功運用于香港問題)

含義: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大陸實行社會主義制度,臺灣、香港和澳門實行資本主義制度。

★★.香港、澳門回歸祖國

1997年7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對香港恢復行使主權。(英國占領) 1999年12月20日,中國正式恢復對澳門行使主權。(1553年,澳門被葡萄牙占領)

意義:香港、澳門回歸祖國,中國人民洗雪了百年國恥,標志我國在完成祖國統一大業的道路上邁出了重要的一步。

港澳回歸的根本原因:綜合國力增強,國際地位日益提高;“一國兩制”的偉大構想。

第13課海峽兩岸的交往

★★.對臺基本方針——和平統一,一國兩制。 新中國成立以來,黨和政府解決臺灣問題的方針:

①建國初期:明確提出要解放臺灣;②20世紀50年代中期:確立了爭取用和平方式解放臺灣的思想;③改革開放以后:確立了和平統一祖國的大政方針,并形成了“和平統一,一國兩制”的對臺基本方針。 ★★.九二共識

1990年臺灣成立了海峽交流基金會;1991年中國大陸成立了海峽兩岸關系協會。1992年兩會就“海峽兩岸均堅持一個中國原則”達成共識,史稱“九二共識”。 由此,兩岸關系的發展邁出了歷史性的重要一步。 ★★.江澤民關于臺灣問題的八項主張

意義:八項主張是新時期推進祖國和平統一進程的指導思想。 認識:統一是歷史潮流,臺灣在祖國的懷抱里更加繁榮;一個中國是和平統一的前提和基礎,分裂祖國活動注定要失敗。

第14課鋼鐵長城

1、海軍建立:新中國成立前夕,中國人民解放軍的第一支海軍——華東軍區海軍建立,新中國成立后,又相繼建立了北海、東海和南海艦隊。1971年自行研制導彈驅逐艦,1974年研制出我國第一艘核潛艇。

2、空軍建立:誕生后面臨著抗美援朝戰爭的考驗。從蘇聯買——國產化——自己研制。

3、導彈部隊:1957年開始組建,擔任核反擊的特殊任務,陸續裝備了中程、遠程、洲際導彈核武器,還有其他多種型號的導彈。

第15課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 我國的外交政策——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和平共處五項原則

提出:1953年底,周恩來接見印度代表團時首次提出。

內容:互相尊重領土主權、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內政、平等互惠、和平共處。 影響(意義):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在國際上產生深遠影響,被世界上越來越多的國家所接受,成為處理國與國之間關系的基本原則。

★★.萬隆會議(又稱亞非國際會議)——提出“求同存異”的方針。 時間:1955年地點:印度尼西亞的萬隆

特點:第一次沒有殖民主義國家參加的亞非國際會議

結果:周恩來提出的“求同存導”方針,促進了會議的圓滿成功,也促進了中國同亞非各國的團結與合作。 意義:萬隆會議反映了亞非人民團結一致,保衛世界和平,增進各國人民間友誼的精神。(這種精被稱為“萬隆精神”)

第16課外交事業的發展 ★★.中美建交

原因:中國國際地位的提高和國際形勢的變化。

經過:1971年7月,美國國家安全事務助理基辛格秘密訪華。 1972年,美國尼克松總統訪華,雙方在上海簽署《中美聯合公報》。

1979年,中美正式建立外交關系。美國承認只有一個中國,臺灣是中國的一部分。(《中美建交公報》)

意義:中美兩國二十多年的對抗結束,兩國關系開始走向正?;?。 ★★.中國恢復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 原因:中國綜合國力的增強。

時間:1971年10月25日,第26屆聯合國大會通過恢復中華人民共和國在聯合國的合法權利,恢復中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的席位。

** 以上兩點表明,中國國際地位的日益提高和中國外交取得了重大成就。 ★★.中國承辦亞太經合組織(APEC)會議

背景:改革開放以來,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迅速發展和綜合國力的提高。

時間:2001年,第九次亞太經合組織領導人非正式會議及相關會議在中國上海舉行。 特點:上海APEC會議是中國迄今舉行的規模最大、規格最高的多邊外交活動。

第17課科學技術的成就

(一) ★★.“兩彈一星”(原子彈、導彈和衛星)(兩彈元勛:鄧稼先。) 原子彈:1964年10月16日,我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

意義:加強了我國的國防力量,打破了帝國主義的核壟斷,對維護世界和平具有重要意義。 中國使用核武器的原則:在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都不會首先使用核武器,不對無核武器國家使用核武器。

導彈: 1964年6月,我國設計的中近程地地導彈飛行試驗成功。1966年10月,裝有核彈頭的中近程導彈實現了核爆炸。

人造衛星: 1970年,我國發射了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東方紅1號。(繼蘇聯、美國、法國、日本之后,世界上第五個能獨立發射人造地球衛星的國家) 1999年,成功發射第一艘無人飛船“神舟一號”。2003年成功發射第一艘載人飛船“神舟五號”。

意義:表明中國在航天技術和運載火箭技術方面,都已達到世界先進水平。 ★★.袁隆平——2001年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的獲得者。 1973年在世界上首次育成秈型雜交水稻,被稱為“東方魔稻”。袁隆平被譽為“雜交水稻之父”。

第18課科學技術的成就

(二) ★★.863計劃

研究領域:生物技術、航天技術、信息技術、激光技術、自動化技術、能源技術和新材料及海洋高技術(1996年)等八個領域,作為我國發展高技術的重點。

**認識:中國應積極吸收當今世界最新的科技成就;實行科教興國、人才強國的戰略;促進科技發展,加大科技投入等。 第19課改革發展中的教育

1、三個面向:鄧小平的題詞,內容:教育要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

2、教育發展

1、

1986年頒布《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

2、 20世紀90年代,黨和政府實施“科教興國”的發展戰略,把教育放在優先發展的地位,把九年義務教育作為科教興國的奠基工程。到2000年全國基本普及九年義務教育

第20課百花齊放推陳出新

1、1956年,我黨提出了“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方針

2、毛澤東對學生提出“健康第一”的要求

3、1990年我國首次舉辦亞運會;2008年舉辦奧運會

第21課人們生活方式的變化

1、衣食住行的變遷:

歷史教學計劃范文第4篇

王艷飛

一、教學目標

1、科學合理的安排教學。教學要符合學生的知識認知水平。教學采用多種方法,讓學生動口、動手、動腦參與學習,采用討論、閱讀、自學、練習等形式,活躍課堂氣氛,使教學效果達到最優化。

2、以實際學情做好學生的輔導工作。做好差生個別思想工作,利用課余時間輔導,提高了差生學習興趣,增強了學生自信心,提高學生的歷史成績。

3、鼓勵優生帶差生,把每個班分成若干學習小組,落實責任和要求,組長監督學習,檢查復習、預習及練習,及時反饋,提高整體教學效果。

4、嚴抓當堂檢測,及時了解學生學習狀況,做好工作,嚴格要求學生。

5、培養學生的歷史責任感,愛國主義情懷。

三、具體措施:

1、把握好新教材的編寫目的和教學要求,認真研讀教材,把握教學過程的重點難點,提高駕馭新教材的能力。

2、加強教研活動,積極參與集體備課,做到多聽課、多總結。認真學習他人的先進教學經驗,做到互相學習,取長補短,努力提高教學能力。

3、積極開展課堂探究活動,不斷探索新課程標準的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大膽開拓創新,嚴格按照學校的三五高效教學模式進行教學。教學環節嚴格要求。

4、自覺做好教學各項常規工作,按質按量完成備課、上課、隨堂測驗等常規教學任務,尤其認真實施課堂目標教學法。

5、切實抓好學科培優工作,通過輔導、談心,課堂提問等方法努力提高優生率,把學科成績躍上新臺階。

6、認真組織開展第二課堂活動,培養學生學習興趣和學習熱情,提高學生學以致用的能力,充分體現歷史課的知識、能力、踐行三位一體的教學目標。

7、認真組織開展第二課堂活動,幫助學生認識歷史,感受歷史,提高學生的歷史責任感,歷史使命感,感受祖國的強大,從而有為祖國的強大而努力奮斗的愛國主義情懷。

8、加強能力訓練,選做高質量的練習題,提高學生運用知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使學生提高歷史考試的成績。

9、利用學校的多媒體教學資源,使用先進的教學設備,利用課堂時間最大限度的使學生感受歷史,掌握歷史。從而提高教學質量。

初一歷史教學進度

周次課序教學內容

第1周

第一單元

第一課

第2周

第一單元

第二課

第三課

第3周

第二單元

第四課

第五課

第4周

第二單元

第六課

第七課

第5周

第二單元

第八課

第九課

第6周

第三單元

第十課

第十一課

第7周

第三單元

第十二課

第十四課

第8周

第三單元

第十五課

第9周

第三單元

第十六課

第十七課

第10周

第四單元

第十八課

第十九課

第11周

第四單元

第二十課

第12周

第四單元

第二十一課

第二十二課

第13周---第20周

歷史教學計劃范文第5篇

高三歷史教學計劃1

一、指導思想:

新高中課程計劃在明確高中培養目標、優化課程結構、確保教學內容、促進教學方式轉變等方面作了積極的改革探索。所以教學中應緊跟高中課程改革的步伐前進,為了適應這一形勢,確保高考的順利推進,確保高中教育質量的穩步前進,教學中要切實有利于廣大學生的自主發展。

二、現狀分析:

1、教師視野不夠開闊,業務鉆研不是特別到位。

2、有時知識點落實不是很到位,學案沒有做到及時、全面地檢查。個別同學存在不完成作業現象。

3、做題很多,但學生沒有完全消化掌握,做過的題繼續出錯。以后,要強化糾錯本的使用,多考查易錯題。

4、學生初中時歷史課沒學好,通史掌握很不理想,特別是時間概念很模糊,今后應適時穿插、講解有關通史知識。

5、學生聯系、歸納能力有待加強,答案寫得過多,要點提煉不出來。

6、對材料題的變化研究不夠,定勢思維傾向有待克服。

7、讀題、審題能力有待加強。(審題時間太短,審題不清便匆忙下筆)

三、教學安排:

全學年總體安排三輪復習。

第一輪按專題模塊加通史復習,側重專題模塊。(從20__年7月——20__年2月),主要目的是夯實基礎。意思是說緊扣課標和考綱,按教材進行單元復習,適度關注通史。我們制定的目標是“全面、細致、系統,扎實,注意基礎知識落實”,我們把它稱為“地毯式”掃描。時間比較長。第一輪復習是基礎,是學生高考成功的關鍵。

第二輪主要根據考試說明的順序,通史加專題復習,側重通史。(20__年2月——5月上旬),主要目的是綜合能力突破。第二輪復習時,以通史體例輔之以熱點問題進行,學生只有對某一階段的政治、經濟、思想、文化、社會生活等特征有了全面地認識,才能“了解人類社會發展的基本脈絡”,“初步認識人類社會發展的基本規律”。

第三輪搞強化訓練,側重練、講、評和回歸教材。(20__年5月上旬——6月6號),目的是提高解題能力,查缺補漏。我們提出了“調整(心態)、鞏固(基礎)、充實(薄漏)、提高(能力)”的八字方針。要求學生抓好兩條復習主線,一方面是對照《考試說明》看教材和教材的標題,注重基礎知識,把握階段特征;另一方面是對照試卷看題目,查漏補缺,以適度緊張的平常心、飽滿的精神狀態和強烈的自信心。例如我們要求學生結合《考試說明》,最后落實每一個考點,個個過關。

四、措施

1、強化訓練。堅持天天練(每天1——2題)、周練(30個選擇,四個大題)。有做必看,有看必評。多進行面批,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如規范化問題、審題不細問題、基礎知識不牢固等問題。

2、多與學生溝通,增加感情投資,讓學生喜歡學歷史。

3、多多向兄弟學校學習,取長補短。學習兄弟學校好的復習方法,落實措施等。

4、研究考試說明,做到分頭研究,成果共享。注意擴大課程資源,提高對熱點問題的敏感性。

5、多鉆研業務,多關注史學動態,多研究高考,及時了解高考信息的變化。

6、加強對應試技巧的研究與落實,向規范化審題、答題要分數。

高三歷史教學計劃2

為了更有效地提升學科教學水平,搞好高三歷史復習,提高歷史課的教學質量,特制定本計劃。

一、指導思想

以課程標準,考試說明為指導,以課本為依據,充分研究高考,不斷進行課堂教學改革,探索高三教學模式,增強歷史課的針對性和實效性,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和應試能力,從而提高歷史課的教學質量。

二、工作目標

1、以課本和課程標準為基本,充分研讀考綱,從整體上把握復習的要求,讓學生加工教材,理解掌握基本的歷史概念,歷史現象,歷史事件,基本的歷史發展脈絡。

2、改變教學觀念,大膽地進行課堂改革,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培養和提高學生概括,歸納,分析,綜合,比較,遷移等基本的學科思維能力。學會運用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方法評價問題的能力。

3、采用多種多樣的方式方法,讓學生學會用基本的史學方法去認識和總結歷史發展的規律,從而增強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增強年輕人責任感和愛國主義情感,理解國家大政方針制定的歷史依據及其正確性,培養學生正確的歷史觀。

4、加強教研,研究高考和高考試題,注重知識的遷移和運用,精選習題。

5、進行有效知識落實,把課堂上的基本知識做為落實的主渠道,及時進行"章結","單元過關"和"月清"。

6、學生的學科成績在優秀率,平均成績和及格率上有明顯提升。

三、高三歷史課堂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1、缺乏對高三教學,復習的整體把握和詳細計劃及實施措施,對高三只是有大致的階段安排與復習進度,對每一階段的教學和復習目標,復習策略和學生學習任務的完成沒有細致考慮,這種計劃的盲目性,必然導致

教學的盲目性,質量提高的盲目性。

2、教師沒有對大綱,考試說明進行詳細研究。大綱中對知識掌握程度有明確要求,考試說明中也有明確的考核目標和要求,并有詳細的解讀說明,教師只是在想當然的去教學。

3、教學手段單一,課堂效率低下,對于新的教學方法,模式及新理念缺乏學習和實踐,課堂中仍習慣于教師一講到底,教師累,學生睡,效果差,成績低。

4、課堂教學中缺乏針對性,高三教學沒有高三的特點。高三復習課,絕大多數教師都在就知識講知識,缺乏深層分析,只是知識的簡單羅列,對主干知識把握不到位;學生理解只偏留在表面上;不能把握歷史整體框架,歷史基本線索,學生所學的知識是零散的,無序的。

5、缺乏對學生的基礎知識理解和思維能力的培養。近幾年高考命題思路是非常明確的,就是注重學生的能力培養,注重學生的學科思維及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能力,這就要求教師必須注重基礎,以大綱,考綱為指導,以課本為本,注重基礎知識的遷移與應用,以培養學生思維能力為主線來統領知識。

6、缺乏對學生學習方法的指導,還習慣于只講知識,不講方法,學生不會主動學習,結果教師教得辛苦,學生學得辛苦而沒有太大的成效。

7、缺乏對習題的篩選和高考試題研究,很多學校給學生發了很多資料,讓學生自己去做,結果浪費了大量的時間和精力,效果也不是很好。

8、缺乏將課本知識與現實熱點,重點問題的聯系的能力,只是單講課本上的知識,一遇到解決實際問題就無從下手,不能進行有效的知識遷移。

四、采取措施

1、從整體上考慮和制定教學復習計劃,按照計劃有條不紊的進行實施。在計劃的制定中要有總目標和階段目標以及具體措施,評價,時間安排,內容安排等內容。

2、在每輪復習中應注意的問題。針對近幾年高級的命題特點和歷史課實際,一般采用三輪復習法。

第一輪復習主要是抓課本知識落實,教師提出問題,學生詳讀課本,圍繞主干知識進行梳理,形成內在的主體結構網絡,在記憶的基礎上對知識進行理解。

第二輪復習主要以主干知識為中心,以專題的形式,對歷史知識重新加以梳理和加工,走出課本,讓學生從宏觀上把握歷史發展的規律。不能把每節相關知識簡單列出來放到一起,要重點分析,歸納出歷史發展規律,教會學生學會把握規律,得出啟示,提升學生縱橫比較問題的難力。

第三輪:依據考綱,重新梳理課本,查缺補漏,教師少講,讓學生自己進行,并適當地進行綜合練習。

3、要認真研讀大綱,考綱和考試說明。應該說,考試說明是依據大綱制定的,大綱是作為整個高中教學的依據,而考試說明只是為了高考的需要而定的。做為備考來講,應該以教材為依托,全面復習,對考試說明沒有列出的內容不必過分深究。高考題目大體上分兩部分,一部分考查對基本知識的分解,另一部分考查較為深層次的能力。前者與教材關系較緊密,但不會是直接照搬教材的某一部分內容,后者基本上是教材內容的拓展。因此,依托教材不等于捆死在教材上。

4、提高課堂效率,做好知識落實。對于歷史課來講,教師不必面面俱到,應重點講清重要的歷史概念,歷史現象和歷史事件,講清梳理歷史脈絡的基本方法,幫助學生加工整理知識,發揮學生主觀能動性,總結出基本的歷史規律,得出結論。知識落實要做到"四清",把課本知識的記憶放在課堂上,在習題練習上,注重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以及知識的遷移能力。

5、適當練習。在每一輪復習中都要有適當練習,但選題一定要注意層次性和代表性,切忌陷入題海戰,在講題中一定要針對學生問題去講解,并不是單純的就題講題,要舉一反三,融會貫通,讓學生能窺一斑而知全貌。另外,選題盡量選一些新題,不要過于陳舊,學生會在新題新情境下愉快的做題,效果更好些。注意主觀題的檢查與落實。

6、要處理好學科之問的關系。不能在復習時一味單干,應適當穿插些兩門學科知識,適當串串門,使學生在平時學習中就養成基本的文綜思維習慣,同時也有利于本學科的學習。

五、時間安排

1、第一輪單元復習(20__年x月-20__年x月中旬)

201__年x月-3月中旬 選修一、選修三

2、二輪專題復習(20__年x月下旬-4月底)

3、三輪:回歸書本、查漏補缺、綜合訓練、考前指導(20__年x月-6月初)

高三歷史教學計劃3

一、教學內容:

本學期完成《世界近現代史》下冊教學及進行第二、三輪復習。第二輪復習加強專題綜合訓練,全面提高學生的解題能力以及思維分析能力;第三輪復習(高考之前),查漏補缺,挖掘潛能,深化知識。

二、學情分析:

本屆文科學生的情況不容樂觀,歷史基礎知識很不扎實,理解運用能力較差。在對學生全面強化督促的同時,如何抓好基礎,強化針對性,有的放矢,提高講與練的方法及效益,成為專題與整體復習中的一大挑戰。

三、教學目的和要求:

1.每星期進度平均為6個課時左右,授課時間為16周。要求學生全面掌握《中國古代史》選修、《中國近現代史》上、下冊和《世界近現代史》上、下冊的基礎知識,并進行專題復習。

2.要求學生掌握教材內容中的歷史基礎知識,了解重要的歷史事件和歷史人物,培養學生歷史唯物主義的觀點,以及運用歷史唯物主義基本觀點觀察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并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

3.在教學過程中運用啟發教學,注意啟發學生積極思考問題,培養學生正確進行分析,比較、概括的能力。

4.認真學習教學大綱,研究新課程,不斷關注高考動態,扎扎實實抓好本屆高三歷史復習工作。統一復習計劃,統一教學進度,統一各項評析工作,相互學習,取長補短,共同努力,力求完成各項指標

四、總體措施:

1.加強集體備課,將其落到實處,而不是流于形式。就每一節課的教學內容、本節知識中的重點、難點、疑點、有關重點難點的教學方法、教學材料的選擇、用什么方式呈現給學生加強合作研究,在教學中不斷反思,不斷改進。

2.認真搞好試卷評講課。針對高三后一階段訓練量的加大,如何提高試卷評講課的功效關系極大。每次訓練做到有練必批、有練必評。讓學生在訓練中感悟命題的意圖,明確復習目標;引導學生分析每一個問題及問題產生的原因,通過評講后的追蹤訓練加強對知識的鞏固,切實提高綜合訓練的效率。

3.精選、精練、精評。在廣泛搜集資料基礎上精選試題,難題、偏題要放棄。而且每練必改,每練必評,增強訓練的針對性、實效性,并根據練習反饋及時調整教學策略。

4.扎實搞好提優補差工作,對歷史單科偏差的同學要個別輔導,對不同層次同學要分層指導,提高班級整體水平。

5.最后階段復習要夯實基礎知識,構建完整的知識體系。注意理清基本概念線索基本結論以及階段性特征?;貧w課本,注重對知識的查漏補缺。

6.掌握學科內及學科間知識的聯系。整合知識模塊,多角度思維,強化知識的遷移能力。

高三歷史教學計劃4

根據實驗區省份文綜歷史試題的特點及高考閱卷中所反映的問題,結合新課標下高三歷史教學的現狀,整合各地高考歷史試題及復習策略,特制訂高三歷史下學期復習計劃如下。

一、指導思想——三個“明確”

高三歷史學科的教學要以《普通高中歷史課程標準(實驗)》、《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一考試大綱的說明文科綜合》、四種版本的教材為依據。課程標準是國家意志的體現,是歷史新課改賴以進行的綱領性文件(根本大法);歷史教材是歷史教學的主要素材;考試說明是備考復習的重要依據。三個依據互相依存,缺一不可。需特別注意:不同版本的教材要注意比較,相互借鑒使用,在使用時要求同存異。

新一輪課程改革剛剛開始的時候,教育部有關領導就明確地提出了要以高考的改革來推動課程改革??梢姼呖济}思路也要緊跟課程改革,努力體現《課程標準》提出的新理念。這使得新課標下的高考呈以下特點:

第一,基礎性。對基本知識的掌握也是新課程標準所規定的課程目標之一,它不追求非結構類知識的廣度,更加重視對結構類知識的把握,就是要求掌握歷史人物、歷史事件、歷史現象和歷史發展的基本脈絡。山東省的文綜試題的考查表現在知識考查的基礎性,絕大多數的題目都是基于主干知識的考查,著重考察學生知識的理解水平和思維深度,要求學生通過新材料或關鍵詞來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能力和方法不是空中樓閣,它離不開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的承載作用。

第二,歷史性。指的是歷史課程的育人目標通過“歷史事實”來實現,而不是抽象的理論灌輸,歷史不同于思想教育和政治教育,其獨立存在的價值就在于“歷史性”,這體現在貼近現實、不避熱點。注重試題的現實性不是簡單地考“熱點”,簡單地圖解歷史,而是通過考點的選擇體現當今社會和世界的重大問題和整體走向,拉近歷史與現實的距離。并以此來考查考生學習過程與方法。如試題中的所涉及的“人民幣”“中美關系”“社會保障”等問題。

第三,人文性。就是對歷史問題的分析指向現實,具有現實性;指向學生的成長,尤其是指向學生“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形成”,歷史教育本質上是人文教育,在素質教育中起著人格養成和文化熏陶的基礎性作用,《普通高中歷史課程標準》提出“必須全面實現其教育功能,在提高現代公民的人文素養方面發揮重要作用”。20__年高考山東文綜歷史試題取材生動、親切,關注人文精神的培養,具有較強的情感色彩,對情感體驗和價值觀的考查也屢屢出現,如對“服飾”“民族關系”等問題的考查。

第四,研究性。通過“新材料、新情景”的創設與運用,利用學生在現實生活的背景中學習知識,倡導他們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深入理解知識,倡導研究性學習,強調“史由證來,證史一致,論從史出,史論結合”的史學原則。知識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達到有機的統一,體現了歷史學科的基本特點,這是新課標程標準所倡導的。20__年高考山東文綜歷史試題突出體現了這一點,如第12題對根據地示意圖的判斷等題。

第五,地域性。各省單獨命題,體現地方特色是近年高考試題的重要特征。各省自主命題注意以地方相關的歷史知識為背景創設情境,為考生營造了一種親切的地域文化氛圍。20__年各省試題中有明顯的體現,山東卷第29題以山東在中國、世界的地位為主題。

3.明確內容進度

必修內容:必修Ⅰ《政治文明歷程》、必修Ⅱ《經濟成長歷程》、必修Ⅲ《文化發展歷程》。

選修內容:選修Ⅰ《歷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選修Ⅲ《20世紀的戰爭與和平》等。

二、復習進程——三輪要求

(1)時間安排:20__年3月-4月。

(2)復習思路:以專題知識為主,整合必修、選修模塊,貫穿中外、聯通古今。加大對知識點與線的相關材料的閱讀理解,包括對各版本教材之間知識點的銜接,包括對歷史概念的把握、同一歷史事件的不同觀點等。

①專題的設計:專題設計形式要靈活,要服從教學的實際需要??刹扇∷姆N類型:即線性專題(縱向專題)、時段專題(某一特定時期,如20世紀二、三十年代等)、問題專題(以某一問題為中心,包括熱點專題)、地域專題(如環渤海地區等),專題的設計既要突出歷史主干知識,又要注意重點、熱點問題,可縱可橫,可大可小。

②二輪復習可采取四步復習法

第一、“知識歸類”:把教材中的相關知識歸類到專題中。這種歸類決不是所有相關知識的簡單羅列,關鍵在要捕捉那些能有承前啟后作用的知識點,形成知識鏈,組成知識網,以體現專題的基本特征和主要內容。

第二、“分析比較”:在專題史實的歸類完成之后,著力分析專題的特點,要選擇與本專題相關、相近的問題(包括本專題與地理、政治之間相關的問題)進行分析和比較,加深理論認識,從微觀上升到宏觀,從感性上升到理性,從單科上升到綜合,以準確、完整地把握專題的特征。除此之外,還應該選擇一些相關的高考試題或典型的模擬試題,尤其是近幾年的跨學科試題,分析其只是要求和能力要求,以加深對專題的認識和理解。

第三、“復習鞏固”:是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有計劃地復習專題內容,包括完成二輪復習資料、復習專題相關的教材,準備專題考試。這一過程以學生自學為主、教師必須有明確的要求,例如記憶二輪復習資料的有關史實,閱讀教材的規定章節,完成教師布置的練習題、思考題等。

第四、“測試和講評”:每次考試的時間根據需要確定,一般以一節課為宜,也可兩個專題合在一起進行考試。“講評試卷”的前提是教師要認真批改試卷,通過批改試卷發現學生答題中存在的問題,分析學生產生這些問題的原因,據此決定講評的內容和方式。學生失分一般有四種情況:(1)知識欠缺;(2)能力欠缺;(3)審題失誤;(4)技術失誤(如圖錯選項、寫錯年代,錯別字等):教師應對癥下藥,結合有代表性的典型錯題深入分析,使學生從深層上弄清楚失誤的原因,有針對性地糾正錯誤,以免重犯。

講評時尤其要注意總結解題方法,培養解題能力,同時要強調答題的步驟、技巧和格式。為了提高學生的身體能力,教師應該經常進行審題訓練,可設計一些問題,只要求學生回答解題思路、方法和答案要點。這種訓練費時少,效果好,抓住了問題的關鍵,值得提倡。

(1)時間安排:20__年5月

(2)第三輪重點放在熱點復習,安排四次模擬訓練。在廣泛搜集資料基礎上精選試題,而且每練必改,每練必評,增強訓練的針對性、實效性,并根據練習反饋及時調整教學策略。

高三歷史教學計劃5

20__年8月,緊張而充實的高三教學工作正式開始了。為確保高三歷史教學工作有條不紊地展開,針對學生實際情況,結合高考要求,特制定本學期教學計劃。

一、指導思想

以課程標準、考試說明為指導,以課本為依據,充分研究近幾年的高考,不斷進行課堂教學改革,在減負增效的大背景下探索高三歷史教學模式,增強歷史課的針對性和實效性,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和應試的能力,加強學法指導,堅持有效訓練,從而提高歷史課的教學質量,進而全面提高學生的高考成績。

二、學生學情分析

本學年我主要教一個文科班(高三18班)和一個藝術班(高三20班)。這個文科班的學生兩極分化嚴重,特別是后進生較多,因此在平常的教學中要注重基礎知識。對于一些學習基礎較好的學生,可以在課下給其多安排一些學習任務,讓其水平能不受課堂教學的局限,進一步的進行深化。對于藝術班的教學,由于前半學期學生都在廣州學習美術,有半學期沒有進行文化課的學習,因此在學生回校之后要提高效率,注重對基礎知識的教學,特別是加強對這些基礎知識的落實工作。

三、教學目標

1、以課本和課程標準為基礎,充分研讀考綱,“突出主體、強化主干、注重方法”,讓學生理解掌握基本的歷史概念、歷史現象、歷史事件,理清基本的歷史發展脈絡,構建比較完整的知識體系,掌握科學的思維方法和獨立解題的方法。

2、改變教學觀念、大膽進行課堂改革,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培養和提高學生概括、歸納、分析、綜合、比較等基本的學科思維能力。學會用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方法評價問題的能力。

3、適當加強歷史學科思想教育功能,以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獲得持久的精神動力,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4、加強教研,研究高考和高考試題,研究考試說明,注重知識的遷移和運用,精選精練,不搞題海戰術,講究實效。

5、使學生的學科成績在優秀率、平均成績和B級率上能有再突破。

6、使學生了解并能初步運用最新的史學觀點解決問題。例如:文明史觀、全球史觀、現代史觀和社會史觀等。

四、采取措施

1、從整體上考慮和制定教學復習計劃,按照計劃有條不紊的進行實施。在計劃的制定中要有總目標和階段目標以及具體措施、評價、時間安排、內容安排等內容。

2、針對近幾年高考的命題特點和歷史課實際,今年采用二輪復習法:

第一輪復習狠抓歷史基礎知識,“突出主體、強化主干、注重方法”,使學生準確掌握重要的史實、概念和結論,理清歷史發展的基本線索、階段特征和內在聯系,形成學科內容的主干系統和知識網絡,并進一步加強對歷史基本觀點、基本概念的訓練,培養學生學科的思維能力。(到第一學期期末結束必修三本書的復習工作,明年“一模”前加強對學生基礎知識的復習,并適當練習,迎接“一模”考試。)

第二輪復習第二輪復習主要是進行大專題復習,進行知識的整合,按照線索歸納、理清、分析、綜合知識,使學生從知識的系統性和邏輯方面組合知識,力求融會貫通。

3、要認真研讀大綱、考綱和考試說明。特別是對于考試說明要花大氣力來研究,究竟要掌握哪些,掌握到哪種程度,要把近幾年的高考題目作為導向,作為例題,讓學生體會。對于高考試卷更要花氣力研究,要運用集體的力量和智慧,分析研究試題命制的意圖,要考察的知識點、要掌握的能力。還有20__年高考的一些趨勢以及可能要考查的知識點等。

4、提高課堂效率,做好知識落實。對于歷史課來講,教師不必面面俱到,應重點講清重要的歷史概念、歷史現象和歷史事件。講清梳理歷史脈絡的基本方法,幫助學生整理知識,發揮主觀能動性,總結出基本的歷史規律,得出結論。

5、精選精練。在以往的經驗中,多練才能出成績,這種觀點在增效減負大背景下,在時間不再像以往那么充分的情況下,顯然已經不太現實,因此,精選題目進行精練已經是大勢所趨。教師要精選相關試題,大膽舍棄一些重復低效的題目。既減輕學生的負擔,由可達到重點突破的效果。

6、精講,提高試題評講的有效性。試題講評要及時,發現問題要立刻解決。二要有針對性,不能單純地就題講題,要舉一反三,融會貫通。

7、要經常性地與學生溝通交流,掌握學生的最新動態。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及時進行教學上的調整。要多關注那些中檔乃至暫時落后的學生,經常給與他們鼓勵與督促。

上一篇:六年級上冊科學教學計劃下一篇:五年級英語教學計劃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